35kv电缆施工方案(精选8篇)
1.35kv电缆施工方案 篇一
110kV野风线电缆施工方案
编写:
审核:
批准:
广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12
2004
110kV野风线电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柳州市城站路后段跨龙屯立交桥110kV野风线架空线路改电缆工程。线路长460米。线路起于新风变110kV野风线进线构架,终至柳邕路口南站口新#34塔。电缆型号为ZR-YJLW02-1×500。
2、在南站口#34塔约8米处新立一基新#34耐张塔并接通110kV野风线电缆头,新立塔处加接地网与原#34塔地网相连,线路沟通后,拆除旧野风线上#34塔。
3、电缆下塔后敷设于新建电缆沟内,电缆施工完后,沟填中砂覆盖电缆。在电缆下塔处考虑留裕量。
二、组织措施:
1、施工负责人:黄
***
2、技术负责人:罗
3、安全负责人:程
4、工程负责人:梁
5、施工班组:广西线路II项目部
三、停电前工作安排:
1、敷设110kV野风线电缆及光缆,敷设完毕检查110kV电缆PE层完好性,并要求监理、局有关部门、施工方会签;时间4天
2、新风变门杆下及南站口新#34塔架设电缆头平台;时间3天
3、制作电缆终端头并试验;时间5天
四、停电工作安排:
野风线停电:
① 停电范围:110kV野风线线路(新风变143至野岭变157)
② 停电时间:2004年12月25日-2005年1月6日(8:30-19:30)③工作安排:
1、在南站口#34塔约8米处新立一基新#34耐张塔,在新#34耐张塔处开断并拆除野风线旧#34塔至新风变终端塔架空导线;
2、开断野风线#34塔架空光缆与新敷设光缆对接下地;(调度)
3、开断并拆除野风线终端塔至进线门架导线;
4、开断野风线终端塔架空光缆与新敷设光缆对接;(调度)
5、搭建新风变143进线门架及新#34塔电缆头平台;
6、电缆整体试验并通过验收,拆除电缆头平台,恢复野风线线路送电;
五、技术措施:
1、严格按设计图纸、验收规程施工。
2、所使用的工具器应符合安全使用要求,紧线钢丝绳使用φ11的钢丝绳。
3、敷设电缆前进行外观检查,并做PE层绝缘试验,最终以厂家电缆使用技术条件为准。
4、电缆敷设前应对野风线电缆与变电站构架进线相序一致,并做好记录。
5、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20D,2米以上。
6、电缆敷设时,电缆应从盘的上端引出,不应使电缆在支架上及地面摩擦拖拉,每3—5米放置直线电缆滑车一个。电缆上不得有铠装压扁、电缆绞拧、保护层折裂等未消除的机械损伤。
7、电缆在过转角、穿管前,应提前采用慢速牵引,并在管口放置胶垫。
8、在电缆沟敷设完每一相电缆后,立即把电缆放在电缆支架上后,才进行下一相电缆敷设。
9、用机械设电缆时的最大牵引强度宜符合规范中表5.5.10的规定。
10、机械敷设电缆的速度不宜超过15m/min。
11、机械敷设电缆时,应在牵引头与牵引钢缆之间装设防捻器。
12、敷设电缆前清扫工作场地,牵引过程中电缆严禁触地。
13、电缆敷设时应排列整齐,不能交叉,并及时装设标志牌,20米设一块。
14、电缆敷设完毕后,应及时清除杂物,电缆沟须盖好盖板。必要时,尚应将盖板缝隙密封。
15、制作电缆场地须搭设简易工棚,要求达到防雨、防潮、防尘,以确保在良好的环境下制作电缆头。
16、电缆头接头应接触紧密、可靠,各带电体对杆身及各接地体达到安全距离。
六、安全措施:
1、施工前应开好工前会,做好安全、技术、任务三交底。
2、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严格按《安规》、《建规》、《十大禁令》及各项安全条例要求进行施工。
3、停电施工时在得到施工负责人停电通知后,分别在三相导线验电挂接地线,并做好安全措施后才能通知工作人员工作。
4、严格执行工作票上所列的安全措施及停电范围进行工作。
5、进站施工应按规定办理有关进站手续,并遵守站内各项规定,不能误碰、乱碰,做到文明施工。
6、杆上工作人员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保护绳,并设专人监护。进入施工现场,工作人员一律正确佩戴好安全帽。
7、紧线时紧线钢丝绳内角侧禁止站人。
8、施工时,施工人员应做到思想集中,严肃认真,团结协作,听从指挥。
9、施工完毕,拆除临时拉线,接地线。停电施工完毕应检查杆塔、线路上没有危害送电的金属物及杂物,人员已全部下杆后,方可通知调度恢复送电。
七、工程施工危险点
1、钢管塔上安装电缆头
危险点:电缆敷设上塔,搭建电缆平台物品坠落伤及电缆,高空电缆头作业时,物品发生坠落;
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为:
电缆敷设上塔,搭建电缆平台作业时,用胶垫队电缆进行保护,高空电缆头作业时,对电缆附件进行统一归放,施工人员检查安全用具是否可靠,设专人监护;
2、试验
危险点:在做升压试验时,易发生试验过压造成击穿电缆;在做整组试验时,易发生误跳回路;
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为:
试验时,两端电缆均拆开,暂不接线,两端应用绝缘胶布包扎好,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固定在不被碰到的地方。按电缆试验规程对相应电缆进行试验,保护整组试验时,检查间隔保护回路是否隔离;
八、设备、材料装卸措施:
1、材料装车严禁易碎、易损品互压,材料堆放应遵循下重上轻的原则。
2、使用吊车装卸电缆线盘时,禁止人员站在吊物及吊臂下。并设有专人指挥,信号统一。
九、质量要求:
1、按照《110kV~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及设计规范施工、验收。
2、本工程必须遵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
2.35kv电缆施工方案 篇二
1 35 k V输电线路设计方案
(1) 输电线路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个影响输电线路设计的因素是雷电。雷电因素对35 k V输电线路的运行造成的影响较大, 因雷击而造成的线路故障多种多样, 较为普遍的有线路断裂、绝缘子击穿、闪络等。
第二个影响因素是气候。在较为寒冷的地域或者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冬季进行施工时, 低温因素会对输电线路的施工造成较大影响, 还会造成输电线路的受冻连接等状况[1]。第三个影响因素是短路问题:35 k V输电线路较为复杂、技术含量较高, 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深厚的实践经验的工作人员才能确保线路的搭设准确。这些问题都要求属地那线路的设计要精准, 而且要根据施工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第四个影响因素是周边环境: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要能预见项目架设中以及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在选址方面尽量避开环境脆弱区、农田、风景区、村庄等, 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同时还要注意架设经过地的风土人情, 有的地区比较忌讳路线架设, 包括塔杆选址等问题, 都会涉及到某些特殊的信仰或者风水忌讳等。
(2) 输电线路设计步骤
第一, 选择输电线路走向——在确定输电线路的方案后, 设计人员应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对于输电线路的走向进行描绘。在设计过程中, 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雷电、气温等气候天气原因之外, 还要考虑施工当地的人文环境, 比如对环境的影响:在架设前的规划中要充分考虑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各种影响, 能预见项目架设中以及建成后对环境的影响, 及时准确的建立起修正预防措施。在选址方面尽量避开环境脆弱区, 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这不仅是为了环境建设着想, 更与建成后的项目能否顺利投入使用息息相关, 还关系到建成使用后能否避免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以及使用寿命的问题, 总之, 选择好项目架设地址, 有利于保护环境, 也有利于后续管理;与周边环境的相处:调度指挥方应对周边环境 (包括其他线路、铁路、公路、河流、等情况) 掌握清楚, 另外, 不仅仅要考虑地质、气候等等客观因素, 还要考虑架设地区是否适宜技术实施, 要多方面、全方位进行论证, 根据地理环境、施工条件、地区经济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论证, 选取架设的最佳方案。但在建设过程中, 依然会有层出不穷的问题等待协商沟通。施工地点出现意料外的情况实属寻常, 这时候如果指挥调度部门未能及时安排妥当, 就会出现各种矛盾甚至引发冲突。比如在经过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时, 应该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取得联系, 获得许可后再进行施工。
比较简洁、可行性较高的设计路线可以考如下的因素: (1) 考虑交通路线, 尽可能利用已有的路径走向进行架设; (2) 线路设计尽量避开林区、耕作区、风景区、村庄城镇等, 避免高额赔偿; (3) 尽量避免跨越通讯线、国防通讯电缆、已有道路、河流等; (4) 避开地质灾难及洪涝灾难频发地带; (5) 避开高污染、高危险区域。
第二, 定位桩选择方面的考虑因素——定位桩与通讯线之间的距离大于20米;与公路边的距离大于15米;与建筑物的距离大于10米;定位桩尽量避免设在陡坡以及地质不良地带上;穿越高电压等级线路的定位桩应选在高电压等级线路对地距离较高处[2]。
第三, 输电线路塔杆排设要求——杆型设计符合施工环境;输电线路塔杆排设不要局限在原测定的直线桩位上, 可根据情况寻找更科学合理的位置布杆;每个转角桩一般均应排杆, 不能轻易跳过或前后左右移动;过水田和耕地的直线杆应尽量选用无拉线的杆型;在较窄的线路走廊布杆, 为保证线路边相对有足够的电气距离, 宜选用垂直排列和上字型排列的杆型;在跨越对地距离较高的低电压等级或同电压等级的线路时, 应选用水平排列的杆型;在碰到桩位距通讯线、电力线、建筑物、公路的距离不够时, 先按以上原则布杆, 然后再到现场决定是否采用电缆[3]。
2 35 k V输电线路施工方案
(1) 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 需要耗费大量的电线电缆等施工材料, 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影响输电线路的重要因素, 材料的性能决定了材料的使用年限。对于输电线路这样的基础工程来说, 使用年限有比较高的要求, 如果材料性能较差, 必然会导致电线质量不合格, 就会引起输电线路的使用隐患, 带来无法预估的损失。因此, 施工单位一定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降低材料的性能要求, 必须保证材料性能符合质量标准, 从而保证输电线路施工的正常进行。
(2) 图纸优化设计
上文已经提到, 设计图纸是工程建设施工的具体依据, 合理的图纸设计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合理施工行为的发生。在开工前, 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参建团队对施工图纸进行分析和探讨, 找出设计中的不足, 并及时进行优化, 确保图纸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争取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3) 严格审查施工组织方案
施工方案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指导方案, 合理的施工方案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从而可以加快施工速度, 有效缩短工期, 争取降低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施工单位应当对施工方案进行认真学习和研究, 熟练掌握施工方案中的各项要求, 争取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降低对施工方案的偏离程度, 保证施工进程按照原计划进行, 从而保证施工项目建设顺利完成。
(4) 架线工程设计
架线工程是最为复杂的过程, 为减少对材料和人力的消耗, 提高劳动效率, 可以采用张力放线, 使用牵张机械使导地线始终保持一定的张力, 保持对交叉物始终有一定安全距离, 这种展放方法能够保证导地线展放质量和效率都有较大的提高, 从而有效的提高劳动效率, 减少对人力和物力的消耗。
(5) 基础施工
输电线路工程中的杆塔地下部分施工叫做基础施工。基础施工的作用巨大, 是一项输电线路工程的奠定部分, 这项作业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着输电线路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建成后的运行安全。基础施工的分类众多, 如钻孔灌注桩基础、岩石基础、斜插基础等, 施工单位要根据手上项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 比较常见的基础施工有以下几种技术:
1) 掏挖基础施工——这种技术就是直接将混凝土 (砼) 浇筑到已经提前掏挖成型的土坯中, 方便快捷, 一次成型, 只要混凝土的质量过关、掏挖成型的土坯形状合理科学, 就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 并且掏挖基础施工还能充分利用施工场地原状土的强度, 减小了施工难度, 能够加快施工进程;
2) 阶梯基础施工——阶梯基础的特点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基础施工, 阶梯施工的难度比较小, 而且施工工艺较为简单, 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含量, 也不需要掌握复杂的工程理论知识, 是较为省事、省力、省时的基础施工方式。
第二种技术虽然简单易操作, 还是要注意:在开挖施工过程中, 为了防止破坏施工现场的地基土的承载力, 要尽量避免工程破坏基底的原有形状。
另外, 还要注意排水。要防止雨水、山洪等对基面的冲刷。这就需要依照地理环境设置排水沟, 以拦截和排除积水, 这样有利于基坑设施的修建, 还可以维持土体的稳定性。
(6) 光缆架设工程
光缆架设施工前一定要对设计资料、原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仔细核对, 确保准确无误, 施工人员要仔细阅读有关的技术说明书和安装指导手册, 确保光缆安装正确。由于光缆的卷盘长度为2~3 km, 其弯曲半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以上,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不能猛拉和扭结光缆, 否则会造成对光缆的损害, 不利于光缆的安装。安装完成后, 还要对余缆进行整理, 注意从接头盒处向外收揽, 避免意外发生。
(7) 架设杆塔工程
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杆塔不稳定, 无论是在解决冻土的问题上, 还是在抵抗风力的问题上, 杆塔架设需要面临的因素也比较多, 所以杆塔架设是输电线路施工的重点工作之一。输电线路的杆塔架设施工有两种方式:第一, 整体组立杆塔施工方式——这种方式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的要求非常严格, 应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百;第二种, 分解组立杆塔施工方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百分之七十。这两种方式都要注意最基本的稳固问题, 在进行架设前, 指挥调度人员应该对施工现场的土地性质有完整详实的认识, 包括施工季节的气温、风力, 以及附近的大型工程场所 (如大型工厂的机械运用会影响附近土地的震动幅度等) 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杆塔的最终质量造成影响[4]。
3 结语
电力工程项目建设是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基础工程建设, 优质、高效的电力工程项目不仅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更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施工单位必须严格进行输电线路的设计, 同时对电力施工过程中的输电线路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以保证工程项目符合质量标准, 从而促进电力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国家和人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庆先.高压输电线路抗覆冰技术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1 (06) :233-234.
[2]杨冬明.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方法的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18) :33-34.
[3]乔景新.浅谈输电线路设计中的常见问题[J].广东科技, 2011 (12) :181-182.
3.35KV中性点灵活接地方案研究 篇三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传统配电网中性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根据10KV中性点灵活接地方式提出了一种新型的35KV中性点灵活接地方案。
关键词:35KV 中性点 灵活接地
0 引言
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中性点有效接地和中性点非有效接地。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直接接地和经低电阻、低电抗接地;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高电阻接地。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是一个综合性的技术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力设备的绝缘水平、过电压水平、电网供电可靠性、通信干扰、接地保护方式、人身及设备安全等很多方面,是电力系统实现安全与经济运行的技术基础。
1 35KV系统中性点灵活接地分析
我国6~35kV配电网具有数量庞大、分布面广的特点,因此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对电网供电可靠性和安全运行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主要包括: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电阻接地方式等。这三种接地方式优缺点分析比较如下:
1.1 中性点不接地方式 优点: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较小,线电压维持平衡,对用户供电无大的影响,不必立即跳闸;有利于瞬时性故障自动熄弧,供电可靠性高;故障点耗散功率小,对人身及设备安全的威胁小;对通讯线路及信号系统干扰小。缺点:由于中性点没有电荷释放通路,长时间带故障运行,容易引发间歇性弧光过电压,非故障相电压升高会引发PT谐振、断线谐振等暂态过电压,造成污闪、PT烧毁、多点接地故障等。
1.2 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优点: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时产生感性电流以补偿电容电流,使故障点残流变小,达到自然熄弧、消除故障的目的。消弧线圈的使用,对抑制间歇性弧光过电压,消除电磁式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引起的谐振过电压,降低线路故障跳闸率,避免单相接地扩大为相间短路,以及减少人身触电和设备的损坏都有明显的效果。缺点:消弧线圈接地只能降低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发生的概率而不能完全消除,调谐不当有可能发生工频谐振。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电流小、故障特征不明显,难以满足继电保护装置灵敏度要求,不能真正实现故障线路和故障点的快速定位和隔离。
1.3 经电阻接地方式 优点:中性点电阻的阻尼作用使单相接地时电容充电的暂态电流受到抑制,基本消除了间歇性电弧过电压的可能性,也可将其他类型的过电压限制到较低的水平,使发生异地两相接地的可能性减小。同时接地特征明显,能满足继电保护灵敏度的要求。缺点:经低电阻接地时,故障电流增加到数百安培,会引起地电位升高、通信干扰等问题。经高阻接地电容电流不宜过大,一般不宜大于4~5安培,所以高阻接地的局限性较大。每次接地断路器均立即跳开线路,降低供电可靠性(特别对架空线网络),频繁的分、合闸使断路器及其他相关设备负担重。
从上述比较可以看出,以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为代表的小电流接地方式,在供电可靠性、人身设备安全、电磁兼容性、故障点熄弧能力等方面都占有优势,但存在过电压水平较高、故障选线困难等不足。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有利于限制过电压水平、接地故障容易检测,但小电阻接地方式下故障电流大,对人身设备安全和电磁兼容性的影响应予以重视。为了充分发挥经消弧线圈和电阻接地方式的优势并克服其缺点,一种适用于10kV配电网可灵活调节的接地方式(即10kV配电网中性点灵活接地方式)被提出,后又经过了改进,如图1所示。改进后这种接地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电网正常运行时,消弧线圈和1200Ω接地电阻(由2个600Ω电阻串联组成)并联,消弧线圈预调至最佳补偿状态;当发生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直接补偿,使故障电流小于一定值,并联的1200Ω接地电阻可以抑制瞬时故障引起的过电压,从而使系统继续正常运行而不停止供电的同时降低线路设备受过电压的冲击;当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将接地电阻1200Ω改为600Ω,抑制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并为故障选线提供特征明显的零序有功电流,从而对过渡电阻小于3000Ω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选线。另外,接地电阻的接入,可有效区分虚幻接地与高过渡电阻接地。瞬时性单相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直接补偿,使故障电流小于一定值,并联的1200Ω接地电阻可以抑制瞬时故障引起的过电压,从而使系统继续正常运行而不停止供电的同时降低线路设备受过电压的冲击;当发生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时,将接地电阻1200Ω改为600Ω,抑制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并为故障选线提供特征明显的零序有功电流,从而对过渡电阻小于3000Ω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行选线。另外,接地电阻的接入,可有效区分虚幻接地与高过渡电阻接地。
目前的中性点灵活接地方式尽管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弱故障暂态过电压对设备的冲击,并且选线精度也比谐振接地方式有所提高,但是谐振接地系统存在的诸如过电压、残流过大等一些不足也继承了下来,需要对其进一步研究,提出新的灵活接地方案。
35kV新型灵活接地系统的中性点构造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故障选线电阻Rxx的阻值为350Ω;并联电阻Rdb的阻值为60Ω;L为消弧线圈;Rxx、L与系统中性点相连的开关为常开开关,Rdb与系统中性点相连的开关为常闭开关。
整个新型灵活接地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电网正常状态时,可采用预调节方式,对电网进行跟踪测量,长期并接Rdb电阻以限制中性点位移电压,并随时为抑制故障时暂态过电压做准备;当发生瞬时性接地故障时,消弧线圈经过一定延时并在Rdb电阻退出前投入进行补偿,随后Rdb电阻立即退出,以实现抑制暂态过电压与暂态残流的目的,并使接地点电流大大减小,接地电弧很大程度上自行熄灭,而且恢复电压上升速度大大减缓,电弧难以重燃;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短时并接选线电阻Rxx进行故障选线,配合接地保护及时排除故障。
2 结论
综上所述,35kV配电网中性点灵活接地方式兼容了补偿电容电流、抑制配电网内部过电压、实现故障选线三方面的优点,是一种可综合治理35kV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危害的新型接地方式。但目前的灵活接地方式在限制单相接地故障暂态过电压与抑制故障暂态残流方面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接地方式上还没有真正实现“灵活”,研究新型灵活接地方式还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苏建设,陈陈.一种新型消弧补偿装置的暂态性能的仿真研究[J].继电器.2003.31(1):84-89.
[2]解广润.电力系统过电压[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4.35kv电缆施工方案 篇四
1 铠装丝的测量
采用精度为±0.01mm 的平面端千分尺测量圆形铠装丝的直径和扁形铠装丝的厚度,对圆形铠装丝,在同一位置作相互垂直的两次测量,其平均值作为铠装丝的直径,
2 铠装带的测量
对于40mm 及以下宽度的铠装带,应沿其宽度的中心线测量,对更宽的带子,应在距带子每侧边缘20mm 处测量,取测量值的平均值为带厚,测量应采用精度为±0.01mm 的壁厚千分尺,
3 要求
铠装丝和铠装带的优先尺寸如下:
圆金属丝的直径为0.8、1.25、1.6、2.0、2.5、3.15、4.0、5.0mm;
镀锌扁钢丝的厚度为0.8、1.2、1.4mm;
钢带的厚度为0.2、0.5、0.8mm;
铝或铝合金带的厚度为0.5、0.8mm;
5.35KV母线及主变送电方案 篇五
送电方案
编制: 校核: 审核: 批准:
宁 夏 宝 丰 集 团 动 力 公 司
目录
1.组织措施
2.受电范围及运行方式 3.受电具备条件 4.技术措施 5.安全措施
6.35kV系统受电步骤 注意事项 1 7.宁夏宝丰能源热电联产项目35kV系统及1#、2#主变土建、电建工作已完成,具备受电条件,为保证变电所35kV系统及1#、2#主变受电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措施。
1.组织措施
35kV及1#、2#主变受电时,各参与单位人员应服从受电总指挥的统一指挥,认真执行现场指挥和值长命令,确保送电顺利进行。受电总指挥:高固平现场指挥:当值值长
参加人员:车间主任、工程师、技术员、运行人员、安检人员。
2.受电范围及运行方式
2.1 35kV、Ⅰ、Ⅱ段母线、断路器、母线电压互感器与避雷器、并网电压互感器、1#、2#主变等电气设备。
2.2锅炉房35KV变电所311双炉甲线进线开关、321双炉乙线进线开关运行,母联300开关热备,35KVⅠ、Ⅱ段分列运行,快切投入正常。
2.3 锅炉房35KV变电所1#、2#主变运行,母联500Ⅰ热备,10KVⅠ、Ⅱ段分列运行,快切投入正常。
3.受电具备条件
3.1 35kV系统及1#、2#主变电气一二次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符合设计及有关规程的要求,经验收合格并完成验收签证,技术资料齐全。
3.2 35kVⅠ、Ⅱ段母线、断路器、母线电压互感器与避雷器、并网电压互感器、1#、2#主变等电气设备经调试人员试验合格。
3.3 35kV电气设备名称、编号齐全、正确,带电部分标识清楚无误,隔离措施完备。对开关、刀闸的操作机构、接地刀闸、操作箱、端子箱门锁好。
3.4 一次设备应挂标志牌、各种警示牌,准备好和生产相关的各种运行记录本。准备好经检验合格的35kV、10kV绝缘杆、绝缘手套、绝缘垫、接地线、验电器等工具。3.5 高压配电室内道路畅通,电缆沟盖板齐全,照明充足,消防设备齐全。3.6 1#、2#主变冷却系统良好,1#、2#主变变分接头按调度要求调整在规定位置。3.7 受电母线、1#、2#主变一、二次接线正确,保护装置经试验合格,各种表计完好,接线正确。
3.8 高压配电室一二次设备清扫干净、无杂物。
3.9 通信设备齐全,消防器材和人员配备齐全并已到位,人员分工明确。3.10 受电方案已报调度主管部门批准。
4.技术措施
4.1 检查35kV系统及1#、2#主变电气设备安装工作已全部完成,分部试运合格,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并有书面交代。
4.2 送电前生产设备厂家和安装单位向操作人员移交全部电气设备的图纸、技术资料。
4.3 操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系统运行方式,并能够正确操作。
4.4 由安装试验单位向生产准备人员提供合格设备试验数据,经检查,并符合国家标准。
4.5 送电前检查线路、母线及1#、2#主变保护压板投入正确。
4.6 检查1#、2#主变、线路、母线保护定值已按公司给出的定值单进行整定,并经验收合格。
5.安全措施
5.1 设备受电前,按照受电措施的各项要求,做好各项检查工作。
5.2 由受电领导小组对送电人员进行组织和分工:指挥、操作、监护、巡视人员应各司其职,坚守岗位。
5.3 运行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电业安全规程和运行操作规定,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票内容进行。严禁无操作票或不按操作票进行操作。
5.4 检查受电设备周围必须拦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受电现场。
5.5 受电过程中,如发生设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送电操作,待查明原因并消除 3 后,再进行操作。
5.6 设备带电后,应及时装设明显警告标示,除运行人员外,其他人员进入带电区域工作必须办理工作票。
6.35kV系统受电步骤
6.1 35kV系统受电步骤:
6.1.1 35kV系统连接引线完好,母线处于冷备用状态;母联开关300处于冷备用状态。
6.1.2 检查35kV系统Ⅰ、Ⅱ段母线PT、并网出线PT及专用计量装置完好,间隔内无异物。
6.1.3 将35kV系统Ⅰ段过电压抑制柜刀闸合上,进线PT及进线311开关送入工作位置,专用计量装置良好,并给上其二次电源和插件。
6.1.4 合上35kV系统Ⅰ段进线311开关控制、合闸直流电源开关, 查311开关保护投入正确。
6.1.5 合上311开关,向35KVⅠ母充电。6.1.6 检查35KVⅠ母充电正常。
6.1.7将35kV系统Ⅱ段过电压抑制柜刀闸合上,进线PT及进线321开关送入工作位置,专用计量装置良好,并给上其二次电源和插件。
6.1.8 合上35kV系统Ⅱ段并网321开关控制、合闸直流电源开关, 查321开关保护投入正确。
6.1.9 合上321开关,向35KVⅡ母充电。6.1.10 检查35kVⅡ母充电正常。
6.1.11 35kV系统受电完毕后,对35kV系统Ⅰ、Ⅱ段核相正确后,由生产技术人员和运行人员对变电所的电气设备进行详细检查,确认受电设备无异常现象后,进行#1(#2)主变受电工作。6.2 1#、2#主变受电步骤:
6.2.1 检查1#、2#主变本体及连接引线完好,检查1#、2#主变有油色、油位正常,检查风扇电源良好。检查35kVⅠ、Ⅱ段1#、2#主变301、302开关在冷备用状态。6.2.2 检查10kVⅠ、Ⅱ段母线进线5101、5201开关在冷备用状态。6.2.3 测量1#、2#主变绝缘合格,启动1#、2#主变风扇,并检查运行正常。6.2.4 将35kV系统Ⅰ段1#主变301开关送入工作位置。
6.2.5合上1#主变保护装置电源,并检查保护投入正确;合上301开关控制、合闸直流电源开关。
6.2.6 合301开关,向1#主变充电5次,每次间隔5分钟。6.2.7 对10kVⅠ段和1#主变低压侧核相,查相序正确后。6.2.8 将10kVⅠ段母线进线5101开关送至工作位置。6.2.9 合上5101开关控制、合闸电源开关。6.2.10 合上5101开关。
6.2.11 检查1#主变、10kVⅠ段母线运行正常,。
6.2.12 将35kV系统Ⅱ段2#主变302开关送入工作位置。
6.2.13合上2#主变保护装置电源,并检查保护投入正确;合上302开关控制、合闸直流电源开关,。
6.2.14 合302开关,向2#主变充电5次,每次间隔5分钟。6.2.15 对10kVⅡ段和2#主变低压侧核相,查相序正确后。6.2.16 将10kVⅡ段母线进线5201开关送至工作位置。6.2.17 合上326开关控制、合闸电源开关。6.2.18 合上326开关。
6.2.19 检查2#主变、10kVⅡ段母线运行正常。
6.2.20 申请宁东供电局将原锅炉房1#、2#进线退出运行。
7.注意事项
7.1 送电前要对1#、2#主变、进线开关、计量柜、PT柜及母线进行全面检查,各设备绝缘合格。
7.2 35KV系统Ⅰ、Ⅱ段带电正常后,在母联300开关处核相正确无误,方可将母联300开关热备。
7.3 1#、2#主变充电正常后,进行核相正确无误,可将主变与原10KV系统并列运行。
7.4 受电过程中,如发生设备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送电操作,待查明原因并消除 后,再进行操作。
6.35kv电缆施工方案 篇六
总施工进度计划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35kV变电站(XX)间隔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XX公司
设计单位:XX设计院
监理单位:XX公司
施工单位:XX公司
建设地点:XX
建设规模:电压等级:35kV
(1)迁移30米避雷针一座;
(2)新建进线间隔1个;
(3)新增线路保护、计量各一套;
(4)新增与间隔配套设施。
要求工期:
开工时间2011年09月17日
竣工时间2011年10月17日
总工期为31天
二、编制原则
⑴ 按照本工程合同文件规定的合同控制工期要求,总体进行施工规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程序及其施工进度,确保节点工期与合同总工期;
⑵ 根据合同规定的各控制性工期要求,确定施工关键线路,紧紧围绕施工关键线路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进度,使本工程整体协调推进;
⑶ 合理安排组织各项作业,提高施工生产效率,加快工程施工进度; ⑷ 采用适中的施工强度指标排定施工日程,对不可预见因素留有一定余地,并在施工中力求实现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⑸ 对项目进行统筹协调,服从大局,为相关方提供方便;
⑹ 按照本集团公司的施工管理水平及已建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合理地进行人、机、物等各种资源的配置;
⑺ 按照同类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详细进行施工规划,保证进度计划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三、控制性工期
按合同文件要求,本工程应于2011年09月17日开工,2011年10月
17日完工。因此,本方案拟定人员设备于2011年09月15日开始进场,合同工程于2011年09月17日正式开工,2011年09月23日前全部完成基础浇筑,为基础混凝土结构强度达到要求抢时间,10月6日前完成设备安装,为调试创造条件,全部工程竣工日期为2011年10月17日,总工期为31天,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工期完工。
具体进度见《XX35kV变电站(XX)间隔扩建工程施工计划进度横道图》。
三、主要项目施工程序及进度安排
根据合同范围,本工程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电气安装调试工程,其中避雷针、支构架基础工程、支构架焊接组立工程和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程是关键路线。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1、基础工程
进场后即进行测量放样,首先采用机械开挖避雷针基础,同时人工开挖其他支构架基础(原避雷针基础影响的待迁移避雷针后开挖),计划时间为9月19日至9月22日,21日即可浇筑避雷针基础,到23日完成全部可开挖基础浇筑;23日至25日完成电缆沟开挖和砌筑,为后续工序创条件,留余地。
2、支构架组立和避雷针迁移
土建平整场地后,计划9月27日开始支构架焊接和组立,到10月1日结束。按往常经验,避雷针基础7天可达到70%设计强度,9月28日可迁移避雷针(必须关注天气预报7天内没有台风),然后完成原避雷针影响的基础。
3、设备安装一、二次设备安装计划于10月2日至6日完成,包括设备就位和单体调试。10月7日完成一次设备交接试验。
4、电缆敷设、配线,系统调试
计划于10月6日至10日完成电缆敷设和配线,11日至14日完成系统调试。
5、验收接火
计划10月15日进行阶段验收,16日全站停电接火,17日进行该工程竣工验收。
四、工期保证措施
按合同文件要求,本工程于2011年09月17日开工,2011年10月17日完工。
按工程合同工期完工,不仅是承包人应尽的合同责任,而且工程能否
按期完成也直接影响着承包人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为此本承包人将忠实执行合同条款、业主的指示和要求,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确保控制性工期目标的实现。针对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和关键线路,拟采取以下工期保证措施。
1、组织方面
⑴ 本承包人在签订合同后,立即组织精干的项目领导班子,从公司抽调有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经济、行政等各类专业管理干部,组成现场项目经理部,选派一名年富力强的项目经理和具有丰富的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经验的总工程师,全权负责现场各方面的工作。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项目法施工,做到统一组织、统一计划协调、统一现场管理,统一物质供应和统一资金收付。
⑵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范围,为该项目配备充足的能适应现场施工要求的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
⑶ 发挥公司的整体优势,做好队伍组织动员工作,针对工程项目特点,组建高素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并按施工计划及时组织进场。
⑷ 加强现场的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利用本公司的优势条件,做到进场快、安家快、开展施工快,迅速掀起施工生产高潮。作为搞好现场施工生产的一个重要保证,使每一个参加施工的职工充满责任感、荣誉感,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2、技术方面
⑴ 进场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认真编写施工组织设计和分项工程施工技术方案,在充分考虑到本工程施工现场条件的前提下,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检查计划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汇报,提出修正方案,及时调整和修订进度计划,保证关键线路上的工期按时完成。
⑵ 在开工前组织图纸会审,逐级进行技术交底,如有异议及时向监理工程师反映并共同核实,避免因施工放样错误而造成工程返工而延误工期。
⑶ 建立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逐级落实技术责任制。严格按照质量保证大纲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和施工程序,提高质量管理素质,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停工或返工。
⑷ 建立技术管理程序,认真制订各施工阶段技术方案、措施,以及应急技术措施,做好技术交底,建立技术档案,把技术管理落实到实处。
⑸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3、工器具、试验设备方面
⑴ 加大设备投入,由公司统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安排工器具和试验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
⑵ 提前着手进行工器具、设备的维修保养,一旦接到进场通知后即按计划将工器具、机械设备组织运到现场,并在施工中进行及时保养,以确保设备的出勤率。
4、计划控制方面
⑴制定施工进度计划,队和班组制定每周工作计划以至每天的实施计划,把全部工作纳入严密的网络计划控制之下,以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⑵ 加强对计划的检查、跟踪、督促。建立每天碰头会等制度,检查工程进展和计划执行情况。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尽可能的做好各方面的充分估计和准备,避免一切可预见的不必要的停工和延误。对于因难以预见的因素导致施工进度延误时,要及时研究着手安排追赶工期措施。
⑶ 坚持实行施工进度快报制度,坚持每天报一次各分项工程的工程进度,并提出两者相差的原因分析,以便项目经理部和业主及时了解各分项工程的进度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5、其他方面
⑴ 坚持以生产为中心的原则,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及时协调各施工部位工作,减少干扰,现场管理机构准确及时地掌握生产及设备等各种情况,加快施工进度。
⑵ 做好工程的施工资源保障工作,对重点项目要进行重点保障,确保各重点项目的资源配置。
⑶ 充分利用专业技术、专业化施工队伍和专用设备,确保重点关键项目按进度顺利施工。
⑷ 充分利用网络、微机管理等新技术,对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管理,提高人员、机械的劳动生产率。
⑸ 紧抓关键项目,兼顾其它项目,尽量缩短主导工序和关键线路施工时间。
⑹ 确保安全施工,充分利用作业面,组织立体交叉,平行流水作业,做到均衡生产,文明施工。
⑺ 建立明确的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充分调动合作各方和各施工队伍的积极性。对能按时或提前完成施工任务的班组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无故拖延工期的班组重罚。
⑻ 加强现场维护,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为生产的顺利进行创造条
件。
⑼ 随时掌握气象等自然因素的动态信息,对收集的信息经处理后,有效利用,合理组织发挥对施工现场的超前能动指导作用。
6、设备、材料供应
7.35kv电缆施工方案 篇七
2015年4月27日, 韶钢某变电站#2接地变速断保护动作跳闸, 接地变室冒烟。经查, #2接地变高压电缆头处发生了短路, A、B、C相短路电流分别为257、10 408、217A, 表明短路严重。
2 现场检查
#2接地变高压电缆规格为35kV 3×185mm2, 电缆头为26/35kV电缆全冷缩三芯户外终端头。 现场检查发现, 短路点在接地变进线端电缆头三芯支套上方的冷缩管与半导体搭接部位的应力控制管处, B相的外护套已烧毁一圈, 露出一小段铜芯线, A、C相电缆外护套被B相线芯短路时产生的弧光灼伤。现场未发现有小动物或人为破坏的现象, 可排除小动物、偷盗造成的短路, 事故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查找分析。
3 故障分析
3.1 电缆头线芯剥离
锯下1m#2接地变故障电缆头, 对其线芯进行解剖, 检查电缆头制作工艺是否符合厂家要求。将故障电缆三相线芯分别从线铒处到三芯支套处的冷缩管纵向全剥, 露出外屏蔽层、铜屏蔽层, 如图1、图2所示。
3.2 线芯制作工艺
按照电缆头制作工艺要求, 在外屏蔽层、铜屏蔽层切断口处应是用半导电自粘带包绕, 且要有一定的搭接面长度, 约5~8mm, 冷缩预制应力管内层的半导体应与线芯的外铜屏蔽层良好接触导通。表面看该电缆头制作符合要求, 但恰好是冷缩管与半导体搭接部位发生了短路, 这就需要进一步查找原因。
3.3 查找问题所在
为了查明短路原因, 对外屏蔽层、铜屏蔽层切断口处材料进行检测, 通过2 500V绝缘摇表测试其通断性来判断包绕材料是半导体还是电绝缘材料。经测试, 按理应为0Ω 的绝缘电阻值实际上却为无穷大, 说明存在开路现象。进一步检查发现该段包绕材料不是半导体自粘带, 而是绝缘自粘带, 很明显这起故障由施工工艺不规范引起。
3.4 原因分析
(1) 电缆头制作质量不满足工艺要求是造成此次故障的直接原因。由于外屏蔽层、铜屏蔽层切断口处用的包绕材料为绝缘自粘带, 导致冷缩预制应力管内层的半导体无法与外铜屏蔽层良好接触导通, 使外屏蔽层切断口处的电场发生畸变, 电应力集中, 形成电缆终端最薄弱的环节, 长时间运行就会发生放电而最终击穿。应力控制管是控制电缆终端电场分布的重要部件, 一定要注意应力控制管的安装位置, 且不能用错包绕材料。
(2) 对接地变电缆头制作质量监督不到位是造成此次故障的管理原因。在每套电缆头附件中都有绝缘自粘带和半导电自粘带, 这两种都是黑色的材料, 不仔细辨认很容易误用, 如图3所示。本次事故也可以说是施工人员没有弄清楚电缆头制作结构和原理造成的。此外, 在制作电缆头时, 业主未安排专业人员对施工单位进行监督, 从而未能在施工人员用错材料时及时提醒并纠正, 进而导致这次故障。
4 故障处理及防范措施
因故障发生在质保期内, 故由原施工单位负责重新制作#2接地变的电缆终端头。 恢复#2 接地变运行后, 再将#1接地变停电, 重新制作其电缆终端头。
综上所述, 为避免类似的故障再次发生, 需做好如下防范措施。
(1) 加强施工人员关于电缆头制作工艺的学习。 半导体自粘带是用于外屏蔽层、铜屏蔽层切断口处与冷缩预制应力管内层半导体进行良好接触导通的, 而绝缘自粘带是作为绝缘材料使用的, 两者的作用恰好相反, 不能用错。
(2) 加强工程技改项目施工质量管控工作。 业主需要在工程过程中起到监督的作用, 不能以包代管, 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制止。
(3) 做好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2接地变电缆头故障应该不是短时间内发生的, 而是存在了一段时间, 如果点检巡视人员注意点检, 应该可以通过听声音、测量温度等手段发现故障隐患。因此, 应做好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工作责任心教育等, 以保证设备点检、维护等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5 结束语
电缆终端头是将电缆和其它电气设备连接的部位, 其制作工艺质量、材料质量、使用方法等直接影响到供电的安全可靠性。而电缆终端头的制作工艺质量是一道重要门关, 把好这道关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施工人员要认真对待电缆终端头的制作, 同时点检人员也要做好电缆头的巡检工作。
摘要:介绍韶钢某变电站一起电缆故障引发的接地变速断保护动作跳闸事故, 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解决措施和防范建议, 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三芯电缆,电缆头,绝缘自粘带,半导电自粘带,放电
参考文献
[1]上海市电力公司.变电运行操作技能必读[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1
[2]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8.35kv电缆施工方案 篇八
关键词:10 kV;配电工程;电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8-0107-02
10 kV配电工程作为电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10 kV电缆线路直接接入到用户端,如果电缆施工存在问题,严重影响电力用户的用电质量,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10 kV配电网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还会造成严重的电力事故,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1 电缆排管施工技术
电缆排管施工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电缆排管施工质量,应该考虑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的稳定性,保证其强度满足相关要求,并且电缆的外护层应该具有良好的适配性,避免电弧电箱出现延燃问题,目前电缆施工采用的管材为VPVC管材;②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应该在基础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素会宁图,采用间距1.5 m的管枕进行固定,并设置合理的坡度;③为了保证电缆后续工序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应该每个100 m设置相应长度的工井,保证铁件、金属支架处于安全接地状态,工井内部钢筋混凝土采用现场建筑的方式,并采用比例为1:2的防水砂浆,将工井接口、电缆沟以及排管等封堵密实。
2 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2.1 电缆敷设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1 做好管道清理工作
在电缆施工之前,必须做好管道清理工作,例如电缆沟、排管内壁等,在施工之前必须做好清理工作,将内壁、沟内的杂质等清理干净,这样既能够方便施工,又能够降低管道中废弃物对电缆造成的损坏,尤其是在预埋排管、清理、穿通施工过程中,应该采用钢丝将管道、沟等清理干净。
2.1.2 确定电缆输送方向
在进行电缆敷设施工之前,必须确定电缆输送方向,这样既能够节省电缆长度,又能够防止电缆在敷设施工的过程中受到破坏。在敷设施工时,还应该根据输送区段,制定输送计划,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出现重复搬运的问题,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敷设工期。
2.2 电缆敷设施工方式
2.2.1 隧道电缆或者地下管线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对于隧道或者地下管线的电缆,在敷设施工时必须保证电缆的抗压能力、耐腐蚀能力。主要是因为隧道和地下管道等环境复杂, 受压较大、土质不均匀,在进行上述施工环境的电缆敷设施工时,必须严格检查电缆的密封性,在避免在敷设施工的过程中对电缆造成破坏,电缆敷设施工完成后,还应该加强检查,避免出现电缆受潮的问题。目前,隧道中电缆处于竖直状,如果出现电缆接头,必须保证接头的密封性满足相关规范,避免电缆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
2.2.2 水下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在进行水下电缆敷设施工之前,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详细的测量与考量电缆的规格、敷设深度、水文地质条件、敷设路径等状况,保证施工条件满足相关规范,避免电缆在敷设施工过程中受到外力损坏。
水下电缆敷设对敷设条件的要求较高,在敷设施工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要点:在选择敷设路径时,应该选择外界影响少、水流平缓、简便的施工路线,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受到外力破坏;在选择电缆时,应该选择防腐性能强、抗拉能力强的电缆,同时还应该重视电缆的经济性,选择性价比高的电缆;对于延伸至岸上区域的电缆,应该选择底部没有礁石、岸边土质坚实、水流稳定以及人迹罕至的区域,同时做好加盖保护,避免外力造成电缆的损坏。
2.2.3 排管式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排管式敷设电缆适用于电缆数量较多的状况,该种电缆敷设方式应该设置在地面以下0.5~0.7 m之间,两个管道间隔0.02 m。排管沟应该设置排水坡度小于0.5%的人孔井,同时在人孔井内设置集水坑,集水坑的作用是将排管沟的集水排除,如果地上均匀褐藻大于100 kN/m2,应该做好加固防护,避免排管受到外力损伤。在敷设电缆时,应该保持管内清洁度,将管口打磨干净,避免在敷设电缆时出现电缆破损的问题。
2.2.4 直埋式电缆敷设施工技术
直埋式电缆敷设施工技术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施工时,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环境设计电缆敷设施工图,确定电缆的路径与走向,同时确定电缆的长度,在丈量电缆长度时,应该预留1%左右的富裕;在电缆施工时,必须保证电缆沟的宽度和位置,通常采用在地面上划白色石灰线的方式,并根据电缆并列敷设的数量、人体宽度等确定电缆沟宽度,通常状况下,直埋式电缆沟的深度为0.8 m左右,宽度为0.5 m左右,在开挖电缆沟时,应该尽可能保值电缆沟壁的垂直度,并将泥土集中堆积在电缆沟的一侧,以便于回填施工;当电缆沟合格之后,应该将沟底的杂质清除干净,并铺设软土或者细砂,当电缆敷设施工完成之后,还应该覆盖同样厚度的细砂,再进行加盖保护处理。
3 试验检测
①现场试验检测。当电缆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应该进行电缆外护套泄露检测,正常状况下,电缆的邪路电流相对较小,如果存在泄露电流大,并且随着试验电压的升高,泄露电流随之增加的现象,则表明外护套存在泄露问题,应该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当问题解决之后才能够进行后续工序的施工。
②当电缆房屋管道之后,应该调直、上架政委以及固定,在制作终端头、中间头时,应该做好外护套绝缘电阻试验,虽然测得数值不能作为判断标准,但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检测外护套的绝缘电阻,这样能够准确的检测电缆是否存在外皮受损的问题。
③当接地箱、终端头、中间头安装完成之后,应该做外套泄露试验,如果泄露电流过大,必须查找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
4 电缆管理和维护
通过加强电缆管理和维护,能够防止外力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破坏,有效延长电缆使用寿命。因此,必须做好电缆管理和维护工作。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电缆线路预防性试验,保证电缆的在线参数能够满足电缆的实际运行要求;加强巡视和管理,防止外力破坏电力;电缆工程作为一种隐蔽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整个过程的监控和管理,例如采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做好试验、故障、检修、运行台账、电缆设备台账等记录工作,为电缆敷设施工竣工验收和故障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
5 结 语
总而言之,为了保证10 kV配电工程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势必应该做好电缆施工管理。因此,文章针对10 kV配电功臣电缆施工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方忠胜.探析城市电力电缆工程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7).
[2] 俞亮,曹辰,胡宗建.浅析城市电网电缆的施工技术[J].科技传播,2010,
(11).
[3] 刘二生.城市电网电缆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与生活,2012,(8).
[4] 温泽强.10 kV电缆的施工技术与验收[J].科技展望,2015,(21).
【35kv电缆施工方案】推荐阅读:
78电缆修复施工方案08-05
电缆敷设专项施工方案12-20
电缆沟防水维修处理施工方案11-20
电力电缆施工方法10-21
35kv箱式变电站施工08-03
路灯电缆保护管施工规范08-25
开挖电缆沟施工方案12-10
10kv电力电缆试验报告12-04
10kv线路施工方案07-01
66kv变电站施工方案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