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2024-11-07

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精选18篇)

1.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一

将乐县第一中学 李萍

[摘 要] 学案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本文从“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学案的设计、学案设计的说明、学案的使用方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学案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可行性。

[关键词] 学案导学、主动学习、英语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以下现象:重教法轻学法,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教师始终扮演主角,学生只是教学活动中的配角,甚至是观众,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扭曲了教学双方的内在联系,破坏了学习过程体系的合理结构,无法激活学生学学习的内在心理机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了。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使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呢?我们认为实施高质量的导学学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和关键。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出学生自学能力,注重学法指导的教学策略体系。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把学生由观众席彻底推向表演舞台。其操作要领主要表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整个人(包括情感和理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3.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P.Ausubel)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the theory of meaningful learning)的框架下深入研究了教材的意义性及其学习条件问题,并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他进而认为,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不应是一个被动的过程,而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有三分生、七分熟的基础,学生既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二、导学学案的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包括以下6个环节:

环节 内容 目的

I 学习目标 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

II 快速阅读训练 掌握大意,初步获取信息

III 仔细阅读训练 进一步获取信息,培养阅读技能

IV 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 学习语言知识

V 达成训练 巩固语言知识

VI 能力训练 提高语言语用能力

三、学案设计的说明

1.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获取信息;二是学习语言知识;三是获得阅读技能。所以导学方案的设计始终围绕这三个目的,为这三个目的服务。

2. 训练是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通过具体内容,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以动口、动脑、动手,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导学方案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进行设计的。

3.关于学习目标的确立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遵循建立在所学知识基础上的教学顺序,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沟通点、共鸣点,交给学生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尽力就可为。切忌把学习目标订得太高,让学生无论怎样“跳”也不可能够得着,从而失去信心,直接影响后面五个环节得实施质量。

4、关于快速阅读训练的设计

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文。然后设计6-8个问题,可以设计成判断正误,或有关主要内容和主旨的问题,也可以用WB中的问题来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总之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尝试只要在快速阅读一遍便可进行回答的成功感,营造良好的成功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速度兴趣。

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告知学生第一遍阅读速度要快, 一般250词的短文要在二、三分钟内看完。阅读时精神必须十分集中, 不必记忆细节, 忽略个别生词及难懂的词句, 重点把握全文总体大意。要留心反复出现的单词, 以及文章的开始段、结束段和每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因为它们往往是对文章内容的最好概括。第二遍阅读是寻找文章中某些特定的信息。阅读时视线自上而下, 注意与who, what, when. where 有关的内容。对于why, how 等问题, 先找到文中与答案有关的范围。

5.关于仔细阅读训练设计

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 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的难度应加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 why, who, how 等基本事实,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含义)要求学生在通盘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设计这类问题,可用suggest (暗示) 或should (理应)这类词语进行发问。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找到文章与答案有关的范围之后, 就在此范围中逐句阅读, 对关键词、句要仔细琢磨, 不仅要理解其表面意思, 还要通过推理和判断, 理解其潜在意思。对于生词要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于难以看懂的长句, 对其作语法分析, 理解其意。

6.关于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的设计

这时整个导学方案的重点。课文重出现了重要语言点和新的语言点现象是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可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把正面讲解转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景,题型要多种多样,如完成句子、单项选择、句型转换、英汉对译、单句改错等,把一个个的新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指导学生一一解决,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7、关于达成训练的设计

达成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选题要紧扣大纲要求,典型性强,辅以适量针对性的语法练习。也可直接把课本所附的练习置入本环节。

8、关于能力训练的设计

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注意加大习题难度,题型要与NMET接轨,以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总之,在导学方案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并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五、导学学案的使用方法

1、将“导学方案”印好,课前发给学生,发“导学方案”之前也可先介绍一下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背景知识。如有必要,也可先教学几个有碍课文理解的生词,但不宜把全部生词教给学生,要留一部分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以达到培养学生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

2、学习目标作为第一环节,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向学生交待清楚。第二环节快速训练和第三环节仔细阅读训练,可采用提问、扮演等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问时以提问中、下等学生为主,兼顾上游学生。只要学生基本答对即给予充分肯定;即使答错也可不作深究,留下悬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四环节重点、难点导学和突破训练是课堂的中心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最终由学生进行突破。确实需要教师解释的,可适当用英语进行讲解。第五环节达成训练要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第六环节能力训练宜留为作业,让学生课后完成。

参考文献

[1]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 广西教育出版社.132-135

[2] 王才能, 《英语教学交际论》[M].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70-282

2.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二

一、交互阅读模式的理论概述

阅读理论一直处在探索中, 到了20 世纪60 年代才取得了长足进步, 并且伴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 阅读理论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模式。

(一) 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阅读理论研究初期, 由于学科发展不完善, 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点, 导致其过分关注外部语言环境因素而忽略了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 从而错误地将阅读过程当作读者机械性地接受语言知识并作出反馈的过程。这种阅读模式本质上是作者对文章的解读过程。为了实现对文章的理解, 读者往往需要先把握文本的词汇、句子, 从表面上理解文本含义, 再将这种基本意义连接起来, 最后完成对文本深层次的解读。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单词语法和例句解析上, 错误地认为, 只要掌握了阅读的基本知识就可以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 导致忽视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产生于20 世纪70 年代, 由Goodman等人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这种阅读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该模式主张阅读过程是一个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过程。与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不同, 该模式注重文本的背景知识, 读者可以借助于生活常识等对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敲, 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本的主题大意和中心内容。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要求教师减少对词汇、语法的讲解, 把重点放在文本的背景上, 鼓励学生通过猜测推理出文本的信息。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背景知识, 而忽视了单词语法等基础性知识在文本判断中的重要地位 (谷金枝2011) 。

(三) 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上述两种阅读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 所以人们致力于探索新的、更有效的阅读模式。随后有人提出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与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相结合, 突出两者中的有益部分, 规避其消极作用, 从而产生了新的阅读模式———交互式阅读模式。

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相结合、融会贯通的过程。在文本阅读中, 学生需要先借助已有的信息对阅读文本的字面信息进行了解, 在此基础上, 再结合文本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推敲其所传达的深刻意义。这一学习过程既包括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又涵盖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但是,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 这不仅与学生的信息储备、阅读速度有关, 也和文本的难易程度有关。交互式阅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心理学的知识, 这种模式同时囊括了两种模式, 是一个将文本与学生知识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模式应用策略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交互式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 将会减少以往运用单一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带来的弊端, 使学生充分运用词汇语法和背景知识对阅读文本进行充分解读, 保障学生在完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达到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 高校教师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将交互式模式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 以学生为中心

在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进行教学时, 应当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只起知识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把握阅读文本的内涵。在课堂上要经常启发学生思维, 借助于小组讨论、即兴发言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 敢于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可以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尚且有限, 尤其是对外国的文化背景、人文环境缺乏足够的认知, 所以在理解英语阅读文本时会存在偏差, 不能全面地把握文本内涵,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 适当补充相应的文本知识背景, 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阅读文本的潜在意义。

(二) 重视背景知识的作用

一篇阅读文本的文化背景包括作者简介、知识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 还包括话语解构、篇章解构。众多研究表明, 对文章的文化背景了解的越充分、越透彻, 阅读难度就越低, 读者就越容易把握文本背后的意义。因此, 大学生要想全面把握所学文章, 在学习词汇语法的基础上, 熟悉文本的背景知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断建立背景知识, 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归纳对比、概述内容、指导阅读实践、以点带面等。归纳对比是指教师将文本中的背景知识、文化环境等提炼出来, 总结归类, 并将之与相近或相异的因素比较分析, 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概述内容即对文本内容的简单介绍, 也包括在课程结束之前, 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部概述, 从整体上勾画出文本的知识轮廓, 保证学生对文章中的知识背景更加系统地进行吸收。以点带面指的是当讲述到某一背景知识时, 将其扩展开来, 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体系, 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指导阅读实践即教师在一定的原则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拓展文化背景的策略, 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

(三) 进行分阶段阅读教学

一节完美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外, 还需要对上课过程划分阶段, 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进行 (黄珊2011) 。交互式阅读模式要求教师将课堂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阶段, 而且这三个阶段不是割裂开来的, 而是紧密相连的, 前一阶段的顺利完成为下一阶段作好铺垫。

在阅读前, 教师可以借助于语言、幽默笑话或者生活经验等将学生带入所学的文本知识, 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还可以布置一些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和阅读任务, 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了解文本的背景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 首先,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增加难度, 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这也是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其次,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随机发言的形式鼓励学生查阅资料, 自主学习文章的词汇语法, 掌握阅读文本的浅层内涵。在此基础上, 要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文章的背景知识, 通过推测猜想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 对文章的架构进行讲解, 解决学生的疑点、难点, 为阅读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阅读后, 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主题, 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思维训练, 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 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 也可以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不论是哪种形式, 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感悟, 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英文杂志、电视电影等,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扩充知识面, 从而熟悉国外的人文知识、风土人情。

结束语

在上述的教学策略中, 教师既要注重英语阅读的词汇语法知识, 又要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推测文章的深刻意义, 将交互式阅读模式运用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不难看出, 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解文章内涵、锻炼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交互式阅读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解决办法, 在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 更要充满耐心, 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 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谷金枝.2011.阅读理解的交互模式与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 (4) :108-109;111.

3.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三

当今社会是经济与信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英语作为一门全球化语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学好英语,已成为学生、教师、家长及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阅读是一个获取知识并逐渐运用知识的过程,它是运用其他三项英语学习技能的前提,是英语学习四项技能中最基本的技能。因此,阅读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际收效不容乐观。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成为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交互式阅读模式是更加科学、系统的阅读学习方法,交互式阅读不仅可以注重读者对文本的理解,而且还注重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对已有知识的能动性运用。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解决初中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难题,这些难题将迎刃而解。

一、交互式阅读模式概述

交互作用模式是由Rumelhart于1977年率先提出的,交互作用模式认为阅读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相互作用过程,是既倡导从最小语言单位依次对文章的含义进行解码,同时又注重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己原有知识进行阅读。后来,Brown在此理论之上建立了基于交互教学原理的交互式阅读模式,他总结出了交互式阅读模式的12条教学原理,大致可以分为语言类、情感类及认识类。

将交互阅读模式运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第一,交互式阅读模式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阅读模式的优点气于一身,既能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英语知识来帮助其理解文章含义,又能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词汇、句子等的理解,推断文章写作思路。第二,交互式阅读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基于交互式阅读模式的以上特点,将其运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可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二、交互式阅读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1.阅读前,把握学生与教师间的交互

阅读开始前,教师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学生对接下来阅读内容产生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阅读框架支持,激活阅读背景图示。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阅读背景知识进行提问或组织小组讨论来进行课堂预习,由游戏或讨论逐渐过渡到阅读上来,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乏味,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调动学生积极性之后,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铺设及扩展阅读相关框架、背景上来。例如,在I?want?to?be?an?actor一课的教授中,可以播放一段介绍各种职业的视频,观看过后学生会直观地对各种职业进行初步了解,教师此时再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职业以及为什么喜欢等细节,并帮助学生解决在词汇与表达中遇到的问题,学生会对文章主题产生极大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及表达的欲望。阅读前阶段重视师生间的交互,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建立师生良心互动,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英语阅读学习状态。

2.阅读中,把握学生与文章间的交互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将学生带入阅读情景,设定并完成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即对眼下课堂阅读学习有积极影响,又对学生今后英语学生有重要帮助。如,在Food and lifestyle的阅读中。设置“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读文章回答这个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文章信息的获取能力。学生阅读文章时,既可以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对文章做以理解,又可以在阅读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还可以依据文章细节提问学生,或者扩展文章内容,启发学生思维。

3.阅读后,把握学生与学生间的交互

学生在自主阅读时,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问题。学生不仅需要教师及时的解答疑惑,更需要通过合理的练习,使学生避免错误的重复出现、强化对文章知识的正确理解及运用。在阅读后阶段,教师应注重学生彼此间的交互,并引导学生在彼此交流互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辩论情景模拟等的形式,引导学生间进行交流。如在Think giving一课中,可以组织学生排演英语小品剧。通过自己亲自策划并演绎小品剧,学生得以真正相互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排演,并在互相观看及评价过程中发现彼此间的优点和不足,让学生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交互式阅读模式被称为阅读的一类新型模式,它既结合了通过文章高层信息来推断文章内容的“自上而下”阅读模式,又结合了从最小语言单位逐一理解文章内容的“自下而上”阅读模式,形成了双向阅读处理方法。然而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交互阅读模式再好,也需要不断的实践才具实际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时,应强化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合理且规范化地引导学生进行交互式阅读,让学生逐步建立起自主学习意识,经过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培养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达到教学既定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

4.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四

1、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与作者交流的过程,阅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作者所表达的话外意图(交际意义);

2、阅读理解的实质是推理,是一个读者利用自己的百科知识、逻辑知识和词汇知识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

3、阅读理解是一个读者与作者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所依赖的语境是一个动态的并且是相互作用的心理构建。因此,如何选择最佳关联信息构成语境进行推理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由于关联理论对阅读理解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基于此认识,笔者就关联理论融入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

(1)基于关联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阅读认知策略意识是否有明显提高?(2)基于关联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是否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3)基于关联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对学生在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成绩所产生的效果有无差异? 本文是一项实证研究。受试对象是运城平陆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班 80 名学生。他们参加了一个学期阅读教学实验。笔者使用 SPSS 11.5 的独立样本 T 检验和配对样本 T 检验对前后两次阅读测试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对实验班学生的访谈结果,得出如下结论:

1、基于关联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认知策略意识,特别是在预测、推理,语境和结构分析这几方面。

2、基于关联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3、对于不同体裁的阅读文章而言,融入了关联理论的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在记叙文方面的阅读成绩,然而在说明文和议论文则不显著。由此可见,将关联理论运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和实践意义。同时笔者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启示与不足,希望对目前的高中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5.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五

【摘要】: 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知识,既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目的在于不仅传授知识,还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正确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挖掘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本文就课前、课中、课后和复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几种阅读法的应用等内容进行探讨,以期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探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

指导 阅读法 高中生物教学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技能,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合理有效的阅读教材内容能使学生抓住知识中心,学会找出各种问题,并能设法解决问题。因此,阅读过程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认识过程教学,而是通过对书本信息的加工与思考,不断做出判断推理,并不断获得修正,从而理解意思的一种主动学习过程。指导学生阅读能实现由教师教转为学生学,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新理念。因此加强阅读指导与能力培养是密切相连的。对于高中生物中一些相关的过程、概念等知识,大多重在理解与应用,而高中生又具有相对较强的思考与理解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的讲解与诠释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例如阅读、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也尤为重要,本文就笔者在日常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做一些初步的探讨与分析,以期达抛砖引玉之效。

一、指导阅读重在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良好的引导能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从而启迪思维。为了避免学生阅读中走马观花肤浅应付,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则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阅读有预习阅读、课中阅读、复习阅读和课外阅读等形式,不论哪种形式的阅读,教师都必须在方法上给予正确指导,才能收到良好的自学效果。

1、预习阅读

为了提高预习阅读的有效性,必须先拟好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

定的课文,并要求阅读后作出解答和提出疑难。如“减数分裂”一课,我设计下列预习提纲:①回顾以前学过的有丝分裂过程,注意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②设想一下,若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有丝分裂的方式产生两性生殖细胞,那么,从上一代到下一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发生了什么变化?③ 什么是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什么?④什么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⑤什么数被减?⑥数被减了多少?在第几次分裂发生减数?⑦全过程染色体数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以此为提纲,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阅读课文,既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有目的进行自学,又能激发学生积极独立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课中阅读

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教学进程有目的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解,做出比较、归纳和总结,是让学生对于教材知识主动的理解、归纳再加工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主动学习活动。其效果是教师的讲解所不能比拟的。例如,在学习减数分裂过程时,先指导学生结合课文观察教材上减数分裂过程的图解,试图说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细胞名称和数目的变化等,然后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最后,阅读课文“生殖细胞的形成”,以精子的形成为例总结减数分裂的过程,这种阅读,对于学生梳理和理解整个过程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再比如,在学习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时候,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水毛茛叶子的相关介绍,通过阅读,学生不但能理解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综合决定的结果。而且能举出类似的许多例子出来。

3、复习阅读

复习阅读是在学完一个单元或全部课程后,要求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强化记忆,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法进行专题阅读,对不同章节出现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组合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如在高三一轮复习时,我要求以染色体为线索,阅读教材,整理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①染色体的形态、数目;②染色体的化学成分——染色体与DNA的关系;③染色体的存在部位及存在形态;④染色体的复制(时期与方式);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有丝分裂的传递与减数分裂的传递的比较;⑥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行为与3个遗传规律的关系;⑦染色体变异与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通过这 2

样的阅读与整理,学生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关于染色体的相关知识。从而起到从点到面的理解和掌握。

4、课外阅读

对于高中生来说,具备了一定的研究和动手能力,所以,课外阅读可以分为科普性的和研究性的,但由于生物学课外参考书种类很多,不论哪种类型,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和推荐,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内学习之余,对于课外知识的拓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遵循可读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原则,我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一般做到:①有所侧重;②弃粗取精;③做好笔记。课外阅读不仅扩大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还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研究能力。

二、几种阅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1.通读归纳法

对知识内容较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的教材可用此法。首先使学生通读全文,领悟要点,归纳知识结构。总结的形式根据内容可用条文、表格或线索结构式。这种方法既使学生学会提纲挈领的归纳方法,又训练学生养成动手的好习惯。在阅读学习后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提高阅读效率,增强求知欲。也可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学生大胆探索的精神。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群和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均可采用此法。注意针对学生的阅读学习总结通过巩固训练测评其阅读效果。对于学生归纳总结的知识结构可以评比,选出优秀的通过展出以示鼓励。使其有成就感增强阅读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填表比较阅读法

教师针对教材先列出知识线索或比较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填表并进行分析讨论的阅读方法。如:各种细胞器的分布、结构与功能;DNA、RNA组成与结构;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的比较。此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3.疑问阅读法

先出示阅读索引题,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在阅读知识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相互间可讨论,对较难理解的问题筛选出来,由教师利用直观教具、模型、挂图、3

录像等手段讲解得出结论。此法有助于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物质的跨膜运输;基因的遗传规律;DNA的结构与复制等。4.摘要精读法

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采取摘要精读法,先让学生对重点句群精读细读,重点落实,使其明确听课目的,提高学习效率。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找规律,由教师适时引导,师生一起归纳总结,经过多方思维、多角度探求、全方位总结、精练提纯、深入加工、高度概括,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能力。如:减数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变化规律。5.引导联想阅读法

针对课文中无明确文字说明,而隐含在插图中的未显内容。这些隐含内容是学生理解问题,完成习题的障碍,经教师正确启发性的点拨,引导阅读释疑解难,使学生产生联想从中找到知识内容。要求教师要形象科学准确通俗地阐述,使学生悟出书中文字没有表述的内容,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图形的理解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如:有丝分裂周期中分裂间期与分裂期的时间问题: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心体的复制时期等。6.图文对应阅读法

教材中附的插图和图解,往往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这些插图和图解把抽象难理解的文字叙述内容加以形象化、具体化、条理化,却常被学生忽略。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识图读图,图文结合、以图促文、图文并重,运用图文对应阅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文字上的叙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题能力。如:光合作用过程的图,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基因控制蛋白合成的图等。7.专题阅读法

在总复习时运用,可针对教材中不同章节在空间时间上连续、行式上类同、知识上关联的内容,可进行专题阅读然后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法可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掌握的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和融汇贯通能力。如: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与 DNA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等一系列内容均进行综合性专题阅读,8.并列对比阅读

对比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通过对比认识事物间的异同,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使认识得到深化。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探求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识记。如: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单倍体与多倍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的异同;

三、阅读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义

1、学会联想,增强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材中各种概念、规律性等知识内容时须指导学生学会联想,找到与之相似相近的有关知识,使其结合起来进行辨析,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强化对各类知识的记忆,防止死记硬背,能把相关联的新旧知识和各种问题融为一体,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在阅读光合作用时指导学生联想到前面学过的细胞结构,从器官结构功能到生理过程等方面联想阅读。从而既达到记忆的目的,又能理解结构与功能的适应关系。不但有效的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而且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学会概括,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在阅读教材中各种生物现象和事例等较大篇幅的内容时,须指导学生概括出要点,找出其包含的共同点,归纳总结出中心内容,并加以规律化等。如学习生物进化内容时,通过阅读,找出其中的达尔文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中心内容,进行归纳比较从而理解生物进化知识。

3、学会利用教学插图,丰富想象能力

在阅读教材中各种插图、图示等文字说明的内容时,须指导学生学会看图,领会其中表达的生物意义,并逐渐的由表及里找到问题的实质等。如在阅读《减数分裂》时,指导学生看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让学生通过图形想象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从而理解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变化规律。这样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使所学内容变得形象具体,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想象能力的目的。

4、学会比较,提高分析能力

在阅读教材中各种相关联易混淆的概念和原理的内容时,须指导学生找到其中的区别和联系,归纳整理出其本质特征,并加以分析比较。在阅读《光合作用》

时可指导学生用对比方法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比较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本质上的不同,这样能使学生便于记忆和掌握,加深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总之,指导阅读教学法的运用,首先,教师要熟悉大纲教材,能灵活驾驭教材,在教学中要因材选法,学生的阅读与教师要求同步,有目的性和条理性,阅读的知识内容要循序渐进的积累,阅读的结果力求问题有一个科学的结论。其次,引导阅读学习要结合灵活多样的检测训练,把所获得的知识信息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主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巩固拓展知识。使“苦学”变“乐学”,使“被动接受”变“主动汲取”,既掌握知识又学会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人的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5月版。【2】瑞珍:《教育心理学》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

【3】王兴举:《知识.学习与教学—论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课程教学教材法》,2003年1月

【4】张必隐:《阅读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年出版

6.窄式阅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窄式阅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该文旨在通过定量研究验证窄式阅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时于学生阅读能力以及英语阅读兴趣的影响.在理论上进一步证实窄式阅读的作用,在实践上加强对学生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结果表明窄式阅读可以提高成绩较差学生的`阅读成绩和阅读兴趣,扩展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于长期阅读的意向和要求.

作 者:王晓颖 李金凤  作者单位:王晓颖(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

李金凤(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255049)

刊 名:海外英语 英文刊名:OVERSEAS ENGLISH 年,卷(期): “”(6) 分类号:G642 关键词:窄式阅读   阅读成绩   阅读兴趣  

7.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七

一、巧妙运用聚光灯功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当前, 对于初中的英语教学来说, 其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观察中记忆、记忆中思考、思考中想象的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这能够为其终身学习英语奠定较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力创造机会, 这能够更好地丰富其思维能力, 保证学生更好地学好英语这一门语言。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具有“放大镜”和“聚光灯”功能, 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引导, 促使学生主动观察,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在最大程度上, 使学生提高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从另一方面来说, 也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了主动学习[1]。举例来说, 在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Unit5 Do you have a soccerball? Section B (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中, 利用它进行语言教学, 可以选择游戏的方式, 让学生迅速结成小组, 并在半分钟内不停地说出关于各种不同球类的相关内容的词语,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激活, 通过聚光灯来对学生的一些相关学校活动做出观察, 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Do somebody have these things?将“Do somebodyhave...”引出, 这是这一课的主题。

二、利用书写功能来研读课本, 提升整体阅读效果

在初中英语教学当中, 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对知识点进行分解, 教师在课堂上围绕着语言重点不断进行句型和知识点的反复讲解, 这种机械式的讲课方式主要目的就是对课文内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逐一击破, 然后在带领着学生匆匆浏览课文。这种阅读方式不能够使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综合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所以, 需要将传统阅读教学当中的以词句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方式转变过来, 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以整篇课文为主, 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阅读技巧,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2]。举例来说,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5 What were you doingwhen the rainstorm came? Section B (Do you remember what youwere doing?) 这一阅读课进行教学的时候, 我们可以采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当中的书写功能对学生进行语篇的整体教学。通过What happened to him? When was he murdered? Why was hemurdered? 等问题的提出将学生引入英语的阅读环境当中。然后对课文进行录音播放, 让学生利用交互式白板的书写功能速记或者快速录入等方式将阅读中的内容快速记录下来, 了解在历史上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什么时候发生的以及为什么发生的。这些活动一方面对学生的听力做出了锻炼, 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语言篇内的相关内容得以理解, 提高了学生综合的英语素养, 保证学生在正常的授课中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实现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三、利用拖拽方式巧妙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英语的语言教学一方面要对学生认识和熟悉新语言知识的感知和记忆能力进行锻炼, 使学生深化对这一门新语言的认知和理解, 对学生语言的有效运用进行培养, 另一方面也要达成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学习目标的有效实现。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而言, 巩固英语操练活动要注意实现其趣味性和多样性, 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使学生在阅读中感觉到厌倦或疲惫。所以需要应用到交互式电子白板当中的拖拽功能, 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保证学习具有良好的状态。举例来说,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Unit6 An old man triedto move the mountains。Section B (Hansel and Gretel) 的教学当中。首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其熟悉文章的内容, 然后再设计一个环节, 名字就叫“Introduce some old traditionalstories in China”。然后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 让学生对相关的民间的传统故事做出选择和介绍。这里教师主要是将学生的兴趣作为处发现, 以学生为主体, 对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拖拽功能下, 学生能够体验阅读过程中的喜悦和欢乐, 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英语阅读能力, 巩固了英语交际能力。

交互式电子白板和英语阅读的有效结合能够促使英语阅读教学更加的完美, 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情绪, 构建诗意的阅读课堂,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间相互交流, 不断启发, 有助于初中英语课堂高校教学的实现。

摘要: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够将以往所采用的黑板、投影仪、电脑等功能集合在一起, 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 为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提供了可行的帮助。对于我国青少年而言, 英语并非母语, 对这一门语言的学习因此也充斥着更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这门语言,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学习效率, 本研究特将交互式电子白板应用在初中英语的课堂阅读当中。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英语阅读,课堂

参考文献

[1]丁兴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3 (12) :457.

8.高中英语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 篇八

一、交互作用阅读理论概述

70年代末,Rumelhart等人提出了“交互作用阅读理论(interractive reading)”。他们认为:文字意义与语境并非是被动的符号在文章中等待解码,而是通过读者与文章的相互作用所产生或再创造出来的。也就是说,阅读理解过程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交互作用的过程。

二.高中英语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

根据Rumelhart的“相互作用阅读理论(interractive reading)”,我们可以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弥补双方的不足。由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阅读准备(pre-reading)

阅读准备(pre-reading)部分是阅读教学准备阶段,是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在于排除词汇文化背景知识上的障碍,降低学生学习新语言材料的难度,同时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阅读效率。阅读导入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幻灯片、图片、简笔画等各种直观手段,把即将阅读的部分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如在教授English Around the World这篇课文前,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几张英语国家的图片,推测出它们的共同之处,由此引出主题;

2. 引导学生从标题或题目中猜测阅读的大概内容,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阅读欲望,以印证猜测的结果;

3. 介绍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研究表明,阅读理解的水平与相关背景知识的多寡关系密切;因此有必要介绍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事实要闻、风俗习惯、生活常识等。

(二)分步阅读(while-reading)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快速阅读(fast-reading)和细读(careful-reading)相结合的阅读方法,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阅读能力。

1. 快速阅读(fast-reading)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急需尽快获取各种信息资料,但我国中学生的阅读速度普遍不高,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已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常见的快速阅读的方法有:略读(skimming)、查读(scanning)和猜测词意。

2.细读(careful-reading)

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提高阅读速度外,还要提高阅读理解力,其中提高阅读理解力尤为重要。因此在对文章有了大概的了解后,学生还需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法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文中重点词句的用法,即进行“精读”和“研读”。

(1)精读

精读是指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后,能挖掘出文中的深层含义,如某些抽象的概念、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从整体上梳理文章线索,弄清文章脉络。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阅读理解题,如正误正误判断题、图表与连线题、有关文章深层含义的问答题等,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度。

(2)研读

研读是指在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语言内部,重点分析文中的难句、难词等。现今高考阅读中多数篇目中都有一些结构复杂的长句,如果对这些长句的结构分析不清,就难以有效地捕捉文章的信息以对文章做出分析概括,从而影响了阅读速度与质量。由此看来,阅读课教学既是一门阅读课,也是一门语言课,所以语法词汇讲解也是阅读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讲解词汇时,学生可以通过猜生词、找信号词练习和词汇替换练习等方法巩固对新词的掌握。而分析难句时,除了一般的讲解外,教师还可以较系统地讲解高中阶段出现的各种语法项目,重点句型结构,采用比较法将几个类似的几大句型区分开来,例如:同位语从句、表语从句、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做句型转换练习,深入地理解句子的用法与含义,从而对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态度有更清晰地认识。

(三)阅读延伸(post-reading)

在阅读延伸这个环节,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已经比较透彻,无论是对文章的主旨结构,还是对作者的观点意图都有清楚的认识,此时剩下的任务就是巩固、深化理解文中的知识,将语言行为转化为语言能力,即概括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其主要方法有:

三. 结束语

该模式注重学生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阅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心理过程,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因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坚,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课三段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 (6)

[2].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1

[3].何朝平,结合高考能力要求开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3)

[4].胡春洞,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5].柳斌, 教学思想录[M].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

[6].孙玉梅等,现代英语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7].张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科学出版社,1999

[7].張正东,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与流派[M].科学出版社,1999

9.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九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是该课程中的重中之重,阅读不仅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的能力大大提高,还为他们提供了正确的学习方法。阅读可以让学生对这么语言有新的认知,并且能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解决词汇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英语的认识和应用。在英语教学中,把思维导图方法应用于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理解,并逐步掌握正确的英语阅读思路和方法。本文首先对分析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该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明。关键字:初中英语;教学;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引言

初中英语学习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教师应当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思维导图的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不断提高我国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

一、我国目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对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机械练习大量重复的,在短时间内可能效果较好实现教学的目的,但是从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来看,并没有很大的成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1.忽视对内容的的分析

教师教学选用的英语阅读教材包含了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教师早进行授课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度教材中的单词和语句的分析上,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讲解过于看重,对这样的教学活动来说,英语阅读教材仅仅是英语知识的载体。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对手中的阅读教材有全面和系统的认知,所学到的知识不是有机的统一整体,而是在头脑中破碎的语言材料块,没有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学习能力,影响学习效果。2.没有重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我国在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不重视对学生阅读技能进行培养,过于看重对英语教材中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学生在英语课堂的学习中,对英语材料没有建立写的认知,达不到对英语材料进行理解和把握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果不理想,首先,学生不能对英语材料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影响他们对阅读材料信息的获得,导致判读失误的情况经常发生。同时,也会使得学生不能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只能流于表面,不能对文章作者要真正表达的意思进行把握。

3.导致学生用机械记忆的方法背诵课文

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往往都是先熟悉英语教材中的陌生词汇,然后讲解课文中的知识点,再往下就是通篇翻译教材内容,在学生对文章有一定程度掌握以后再进行习题练习,将教师授课的知识点进一步巩固。这种机械式的记忆和背诵方法的养成却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对文章深层含义进行把握,从整体上对学习成果产生不良影响。

4.没有实现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目标

教师对英语阅读进行的教学中,过于注重对知识点的讲解,对学生的背诵要求仅限于片面的知识点,导致学生只掌握片面的知识点,不能对整篇文章进行系统的理解和把握,进而不能将英语语言应用到实际中,实现不了对语言自身迁移的学习目标。英语教师对语言形式过于看重,导致学生忽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二、思维导图及其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通过一定的感知方法,在人脑中对知识体系进行构建,以便于人们能更好地对事物进行认识。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实现语言的可视化,将人们的知识结构按照某种某种关系进行联系,为语言知识提供便捷的图式工具。将思维导图丰富应用于英语阅读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整体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突出教学重点,并制作与之相对应的思维导图。1.课前使用思维导图

教师格局学习目标和要求制作导图,并展示给学生,对其中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概括,使得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你这样有利于学在学习时对阅读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文章内容。2.课中使用思维导图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他们在对文章内容进行阅读之后自行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并位于他们讲解导图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导图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与他们共同对教材内容进行理解,并分析知识点中的难点,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更的理解并进行掌握。

3.课后使用思维导图

在完成课堂内容之后进行的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所掌握的内容,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再进一步对课程内容进行阅读,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其进行理解,突出重点内容。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制作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和分析,将其掌握的程度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理解偏差进行调整,方便他们修正自己制作的导图。4.课外使用思维导图

和前面几种思维导图相比,课外导图在内容上更加简单。学生根据导图在课下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查缺补漏。还有加速利用课外导图开展课外阅读,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结语

应当对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通过将思维导图方法和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进行结合,调整教师授课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技能,增强对所学内容的把握。

参考文献

10.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

【摘要】:文章通过对两种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方面的应用进行对比,得出任务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更适于学生获取知识,是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并对其优势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传统教学法;大学英语阅读

一、概述

传统教学法,也就是俗称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在课堂上单方面向学生传授词汇和语法规则。翻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的手段,在翻译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读、抄、背,没有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他们逐渐对英语感到厌倦,甚至失去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交流机会,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法是基于完成交际任务的一种语言教学方法,以计划和操作为其中心内容。不仅注重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注重语言意义的传达,注重语言的学习过程。语言运用的目标有三个方面: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语言的流利性与语言的意义有关,而语言的准确性和复杂性则与语言的形式相联系。传统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作为两种主要的教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就大学英语阅读这一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而言,二者的作用和效果确有很大不同。

二、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型教学法在

大学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一)我国传统教学方法在学英语阅读的应用

传统教学法只是依靠经验和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作一篇阅读时一般先看问题,再看文章内容,即俗称的带着问题答题,从下往上答题。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步骤如下:

1。以单词、语言点为学习对象,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的主要方式为查生词、听录音等传统形式。

2。学生进行顺次阅读,即从前往后阅读。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朗读以检查语音语调。

3。逐段逐句进行语言分析,并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对任务的合理设定和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任务型教学法的一般教学步骤如下:

1。准备阶段

(1)教师设定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以一篇介绍国外特殊节日的阅读为例。

教师在设定任务时,要明确进行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外国的风俗习惯,并以常见的国外节日为例进行说明。

(2)确定阅读方式

由于是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和英语常识,因而阅读方式应当以速度较快的泛读形式进行。

(3)分小组进行组内讨论

依照学生特点进行分组讨论,一般讨论组为4~5人。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发散式思考,对内容进行预测。

2。进行阶段

(1)独立阅读课文。

由于本篇文章确定为泛读模式,故教师在学生独立阅读的过程中加以时间控制和提醒,提高阅读技巧的使用。阅读的过程其实是读者与作者的交际过程。其阅读顺序一般是:扫读―跳读―细读,这三个环节中的阅读活动均应有时间限制。

(2)小组讨论。

在预测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展开组内讨论。以学生为讨论主体,教师为辅助。使学生有机会交流对语篇的不同理解,加深彼此的理解。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再次思考和深入理解的过程。

3。反馈阶段

(1)小组发言。 学生将其阅读理解的结果即任务完成的情况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提出建议或解决问题,评价文章中的人物或想象各种结局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为语言顾问,帮助学生解决口头表达或者文字表达方面遇到的困难。

(2)组间讨论。

小组间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分享,交流各自理解中的统一意见和不同意见,并结合文章的分析进行说明,使理解更加深入。

(3)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课堂展示、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作出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并转化为进步的动力。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任务型教学法的对比

通过对传统型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的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的处理过程,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认识和语言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

传统教学法的好处是学习比较按部就班,教师也比较能抓住重点,依靠经验总结教授学生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成绩会有快速的提高,学生容易接受;但这正种提升并不是稳定的`提升,学生还是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一旦老师停止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或遇到没有教授的知识时,他们往往会无所适从。而且课堂枯燥乏味,很难提起学习的动力,对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起不到很大的作用,易造成两极分化。

与传统型教学法相比,任务型教学法有着明显的优势。

(一)任务型教学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论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是课堂上惟一的信息源;而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客体,是被动的信息接受器。而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从某种意义上说,任务型教学法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从被动推向了主动,使学生从消极变为积极,使课堂从沉闷变为活跃,使教师从演员变成了导演,同时,任务型教学法提供了学以致用的空间,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兴趣。

(二)学生语言运用实践机会的增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法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发表自我意见和看法的语言实践机会,将课本上的死的知识转变为学生可以运用的活的知识,既可以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和积累,更能收获大量的语言使用技巧。

四、结语

11.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一

关键词:交互式阅读;课程标准;高三英语;阅读教学

就目前我校高三学生的英语阅读学习情况进行整体的分析、了解,大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是很差,只有少数学生能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教师要让高三学生了解阅读学习的重要性,把阅读的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通过提高理解能力和译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和理解能力。

一、交互式阅读的具体步骤

1.对主题进行讨论

每篇文章都有要表达的主题,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文章的题目进行思考,了解文章的主旨,推测文章的大致内容与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2.文化背景的认识与了解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有所了解,才能准确地阅读作者的观点,在文章中有所收获。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文化底蕴、历史背景等,从而使学生在交流和阅读中增强理解能力。

3.在文章的阅读中多思考、多讨论

阅读需要掌握好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在阅读中要勤于思考。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抓住重点,结合重点的句子、关键的词组来理解全文。学生根据文章主题开始快速扫读全文,从中抓住重要的信息,再讨论和思考文章的深层含义,与同伴讨论自己的见解,大家一起共同分享学习。在讨论中,不要太关注理解的对错问题,主要是讨论的過程,在讨论中锻炼思考能力,同学们在一起可以大胆发言,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内容。

4.阅读中学习词汇和语法

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对没有接触过的词汇进行重点的学习,对长难句子进行分析学习,查找一些资料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消化和吸收,通过不断地积累学习,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会有很大的提升。

5.阅读之后可以随手写一些东西,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高三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语记录下来,或者写一些阅读后的感受,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当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之后,在写作时就会非常的轻松,还能对阅读中出现的单词进行巩固,从而加强对词汇的掌握。

6.口语表达与写作联系起来

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口语表达的机会,在课堂上让学生把自己阅读后写下来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同学们,激励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在此时可以给口语表达的学生以肯定的眼神或动作,给口语表达的学生增加信心,使他们在阅读方面可以有更大的进步。

二、交互式阅读学习办法的科学运用

交互式阅读学习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增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使大家在互相学习和分享的过程中,阅读能力都能得到更好的提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译码能力是阅读学习效率提高的前提,译码的过程是大脑快速活动的反射,学生在阅读中译码的反应速度快的话,阅读学习的效率会更高。学生在实际阅读活动中,读了却没有理解其中的意思,不能很好地翻译其中的句意,给学生的阅读造成很大的困难。在此过程中,译码是阅读中的最大障碍,译码与理解是相互的,只有提高了学生词组、句型的理解能力,才能實现快速地译码。教师在阅读训练中,要引导学生熟练进行译码的过程,积极地提高学生的译码能力,译码需要学生掌握大量的单词和词组,要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实现完成译码的过程。学生的能力需要一点一点的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加强心理指导,使学生有积极的心态面对英语学习中的困难。通过逐渐积累,掌握更多的英语单词和语法,在自我的训练中一点一点提高译码的能力,学生的句法、语义、辨认等都提高了,就能在阅读时理解全文的意思,并实现译码的过程。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将看到的文字自动化翻译出来,被大脑所分辨和理解,从而使阅读更加的容易、简单。

三、学生在交互式学习中占主要位置

学生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要人物,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从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让学生了解阅读是自我提高的过程,需要自主去完成。教师增强学生的思想意识,学生更能认识到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在阅读学习活动中独立自主地完成。

总之,学生的自我阅读意识增强了,英语水平才会提高得更快,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监督员,需要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积极地展开大量的阅读练习。

12.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二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受到初中生英语基础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而传统教学统一授课的方式显然不适应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形势的发展,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

现今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受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在非智力因素包含的各个差异,则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早在上千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教学措施,而在个别指导与提供疑问机会等方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中心的基础上采用分层英语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教学原则: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仅从学习差异来看,学生之间就存在认知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知识构建差异、学习接受能力差异等,这些差异影响了学生个体的英语阅读学习的质量与效果;2.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个体在英语学习中的潜质。学生在英语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与学习结果无直接关联,教师要明确学习个体上的学习条件以及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个因素,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展开有效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实现英语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有机统一;3.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摒弃过去传统的单向传授教学行为,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层。了解学生的具体个体差异,是展开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不带偏见地进行分层,避免让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首先是高层次学生,这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强,那么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就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独立阅读有一定难度且陌生单词的文章,并根据阅读内容展开对话或讨论。中层次学生是学习能力中等的群体,要求这类学生能够基本对文章进行理解性阅读,并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深化理解,加大难度。低层次的学生主要包括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能力有限且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畏惧厌恶情绪的群体,这类学生的教学要以帮助学生增强英语学习信心为主,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做到有计划、有目标阅读练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征,分层设问。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提问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分层设问,让处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前提上提升自我。例如,对低层次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可提问Which word is strange for you in this passage?鼓励学生边阅读边认识了解生词,并由此揣摩文章的大意。而中层次学生在初步阅读文章后,教师可以提问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What is the main idea?在学生回答后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逐渐展开深层次的提问。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则应该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in character?Can you retell the story?让学生在掌握文章大意后综合自身的英语水平组织语言进行故事的复述,有效提高英语学习与表达能力。

3.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展开交流。在过去的传统英语教学课堂上,教育的缺失与教学效果的不明显很大程度体现在师生之间畸形的教与学关系上,且学生接收知识较为被动,教师没有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互动,由此可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巨大推动力。分层教学的基础本身建立在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之上,因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共享英语资源。比如,在犀利哥横空出世,红遍大街小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进入课堂展开课堂教学中以外国友人交流天气内容等形式,探讨Brother Sharp的事件,并于课外收集各种报道犀利哥的英文新闻,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与讲解,询问低层次学生是否了解Brother Sharp的基本资料与情况,提问中层次学生从新闻事件中是否了解到新闻背后隐藏的含义,与高层次学生共同探讨在这类社会事件中学到的知识。并整合各种新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综合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大量的参与交流机会,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英语表达与交流欲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符合当前初中英语的教学形势,并在学生整体性英语水平提高的任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展开对各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分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在不贬低学生不排斥学生的基础上尊重了学生个体学习与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性,满足各个学生学习层次的需求,维护师生关系,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推广与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冲爱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25):35.

[2]张云龙.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6(05):179.

13.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三

单位:通州区漷县中学

李华男

电话:80583213

论文所属学科:英语

初中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的研究

一、关于有效教学的描述

我们约定俗成的有效教学实际上是人们在特定价值观支配下,针对教学中低效、无效现象,依据教育研究的成果所描述出来的一种理想的教学状态。有效教学有理想的教学效率。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实施有效教学,一是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二是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和参与的方式构建生本课堂,这是有效教学达成的途径。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有效教学。因此,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

二、构建生本课堂

在《初中英语新课标》中有如下要求: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构建生本课堂。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构建生本课堂的基本要求。

1、创建宽松的学生能够掌控的学习环境。

在阅读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能

力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学生,赏识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所谓广度,是指学生是否都参与了阅读教学各环节;深度是指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探究,并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只有学习者感到安全,知道不会受嘲笑和指责,他们才会主动暴露自己的问题,才会主动地参与讨论、探究和体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才能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做到有效。

2、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

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起始阶段要“触动”或“唤醒”学生。与学生共建学习目标。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即受其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制约,更受其学习心向和学习动力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的唤醒学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兴趣的生成、责任的担当、期待的内化、惩戒的善用等途径“唤醒”学生。

3、实施有效互动

有效互动就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学习,积极思维。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选择互动方式的依据主要有教学的目标、内容、学生准备程度、时间和教师自身素养等。互动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用什么样的互动行为。同样,教学内容也对互动行为有制约作用,学生准备程度主要是指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动机准备与知识准备。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互动行为时,还要研究学生的准备程度。选择主要教学互动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要想使课堂互动有效,教师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课上要保持平等,对话与交流,用兴趣激发学生真实互动。

4、实施包容性的、回应式的学习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各种教学模式所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教学评价包括评价的方法、标准等。由于各种教学模式在目标、操作程序、策略方法上各不相同,因而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也存在着差异,阅读教学应该具有适合自己的评价方法和标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讨论交流,互帮互助,并且给予他们最适当的评价,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挖掘他们的潜能,也才能让学生在语言、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三、布置有效阅读任务

真正的阅读过程是读者和读物(或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意义不附于语言形式表层, 读者必须利用多方面的知识, 通过预测、推理等积极思维才能获取意义, 理解读物。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布置英语阅读任务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科学理解阅读过程的前提下, 设计出符合阅读规律的课堂阅读任务, 引导学生在实际阅读中提高综合阅读技能, 逐步培养学生成为高效阅读者。阅读的任务要适应学生的需要,切合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准备,既不过难过深也不缺乏挑战性和新颖性。

1.布置读前任务:

读前任务的目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激活背景知识, 预测阅读内容, 为阅读做准备。现代阅读理论认为, 阅读过程是读者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当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相融时, 就能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 达到读者与作者互相交流的目的, 阅读成功。否则, 阅读失败。因此, 阅读前背景知识的激活是读前任务的核心。头脑风暴是常见的读前任务, 教师提出阅读主题, 学生展开讨论, 在头脑中搜寻以前的知识图式, 教师以各种表格网络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实物教具等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预测阅读内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阅读策略。在阅读前, 学生观察插图、看课文标题及课文出处、写作时间、开头与结尾, 然后根据获得的信息预测课文内容。预测中的“悬念”, 可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 很快将学生带入情景, 顺利进行阅读教学。训练学生发展预测策略, 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成为成功的阅读者, 亦可使得阅读教学趣味无穷。

2.布置读中任务

阅读中是学生运用各种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深入理解作者, 发展阅读技能, 最终成为策略型、批判型阅读者的过程, 是整个阅读过程的核心部位。在信息获取阶段,学生利用略读和查读策略获取相关信息。略读(skimming)是指读者快速浏

览文本(速度是正常阅读速度的两至三倍), 了解文本中心内容的过程。阅读重心放在“找到”而非“读懂”上, 训练的是速度而非深度。这时的阅读任务布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迅速查找信息的能力。在深层理解阶段,学生利用各种阅读技巧获得必要信息仅仅是阅读的一个侧面。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阅读还要求读者很细致地了解细节, 进而真正理解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真实含义。如, 说了什么? 为什么说? 怎样说的? 说得对吗? 我同意吗?等。因此, 培养学生成为认知型、反思型、批判型的阅读者是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获得一定量的信息后, 进一步设计阅读任务, 帮助学生完成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本阶段布置阅读任务不仅要照顾学生对课文整体的理解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细节的能力。

3.布置读后任务

现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往往存在一个致命的误区: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 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阅读任务, 表面上数量很多, 学生进行了多次阅读, 锻炼了阅读技巧, 提高了阅读能力。但深思以后发现: 首先, 多次阅读是无效的阅读, 许多阅读任务一次阅读即可完成;其次, 任务的设计重复, 无目的, 无法有效地与阅读策略挂钩;再次, 整个阅读课堂的任务设计停留在浅层信息的查找阶段, 无法推进阅读进入深层理解阶段;最后, 阅读教学仅注意了信息的获取, 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处理和使用。读后任务应指导学生在深层理解作者观点及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用批判的目光整理信息、内化信息、输出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真正的问题。这时我经常为学生布置一些信息应用任务。信息应用任务是指,阅读获取信息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获取信息分析、处理生活中会遇到的问题。因此, 在完成对文章文本信息的反馈后, 一定要布置信息应用的任务。有效的信息应用任务应涵盖信息的加工、利用和扩充。

14.初中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 篇十四

阅读能力是英语四会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提高运用能力。同时英语教学目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行教材内容具有大的时间跨度,文化背景知识比较复杂,传统的教学手段又难以奏效。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上阅读课,因为在学生的印象中阅读是比较乏味的。因此我们要以“课文”为中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 “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阅读反馈”的阅读教学模式:

一、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并从中找出不懂的单词和句子,然后教师教授本课新单词以便解决学生的部分问题。之后学生质疑,教师或能力好的学生逐一解决质疑的问题,初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

2.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纠正学生在发音过程中的单词读音、语调等,为学生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3.教师领读,进一步纠正学生的语音语调问题,并熟悉课文。4.学生自读并检查,学生自读课文以后教师进行抽查,看学生是否能够熟练的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 1.设置问题。教师可先设置几个简单的 Yes—No question.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之后回答问题,检查学生阅读情况。

2.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口头翻译课文,这一环节学生可以合作完成,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再次质疑,找出不理解的句子。

3.理解课文,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精读,然后回答问题。问题的设置可分为以下几类:(1)就文章表层意思提出的题目;(2)就对文章整体意思的理解提出的题目;(3)就文章的思想性提出的问题;(4)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题目;(5)能启发学生概括自己的理解的题目。在回答问题时,个别问题可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以便顺利的完成阅读教学。

4.再次阅读课文,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课文。

三、复述课文

1.精讲知识点,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对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进行举例示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学生复述课文,在课文结束时,结合学生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点的应用,对课文进行复述要求学生尽量把要点和课文的思想有机的穿起来。

3.播放录音,让学生和自己的复述情况做比较,弥补自己的不足。

四、阅读反馈

1.设计精练的练习配合课文是阅读课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体现。可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设计多张幻灯片,进行口头练习。

2.设计课堂5分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概括和复习,落实到学生的笔头上。3.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扩充适当的课外阅读文章。

15.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五

目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仍存在“泛读精讲”的现象。虽名为泛读课, 但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用大量的时间讲解英语词汇、短语、句型和语法, 而对于阅读技巧的讲解和训练则少之又少;大多时间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在听;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 看到了篇章的“树木”而没见到“森林”, 分不清泛读课和精读课的本质区别。笔者认为, 主位推进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二、 主位推进模式

1.主位和述位。最早提出主位和述位概念的是德国的学者博斯特 (K.Boost) 。后来, 布拉格学派创始人之一马泰修斯 (Mathesius) 将句子划分为三个部分:主位 (theme) 、述位 (rheme) 和连位 (transition) 。主位通常位于句首, 是讲话人心中说话的起点, 在语言交际中起引发话题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是已知的信息。述位是对话题的说明和阐述, 是对话题内容的叙述, 表示新的信息。

2.主位推进模式。布拉格学派的弗里斯 (Fries) 和丹尼斯 (Danes) 做了大量的主位结构的研究, 他们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观察发现语篇是各种各样的, 不同的语篇的话题、体裁和体裁各不相同。由于语篇是由句子构成的, 每个句子虽然都有各自的主位和述位, 但相邻的句子或同一语篇中的句子的主位和述位, 主位和主位, 述位和述位之间往往存在某种联系。丹尼斯 (Danes) 将篇章中存在的这些复杂的主位关系称为主位推进模式。主位推进模式主要有四种:主位一致模式 (主位相同, 述位不同) , 述位一致模式 (述位相同, 主位不同) , 延续模式 (前一句中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是后一句的主位) 和交叉模式 (前一句的主位是后一句的述位) 。

3.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主位推进模式对构建语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若干句子由于某种逻辑联系连接在一起构成语篇。语篇中的话语背景根据主述位内在的逻辑联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每个句子中的述位将新信息不断向前延伸, 使话语得以推进和扩展, 最终完成句子间的自然衔接, 实现语义连贯, 意思表达完整。研究主位推进模式能够使语言学习者从宏观的角度掌握语篇的信息和结构, 了解语篇的脉络特征, 把握新旧信息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由此可见, 主述位结构对解读语篇结构, 把握语篇脉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

三、 主位推进模式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自身多年的英语阅读教学经验和区别于基础英语课的泛读课特点, 笔者推荐“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即:使阅读者利用已有的语言知识和相关经验对所读篇章进行认知的过程, 也就是, 在阅读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主题、结构和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把握所读篇章的“森林”。

主位推进模式能够揭示句子间的语义关联, 可应用于语篇分析中, 根据篇章句子出现的顺序将语句逐一切分主、述位, 然后按照语句主位的排列顺序来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弄清楚作者如何行文, 如何展开、推进、变更话题;提出了什么问题, 做出了怎样的回答;继而了解作者写作的真正意图。在完成上述的阅读步骤后, 整个篇章的脉络和内容就能清楚地展现给读者了。

笔者以《英语泛读教程》第二册第一单元《梦想的阴暗之面》 (Unit 1 The Shadowland of Dreams) 的第三段为例, 具体阐述如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主位推进模式。

When I left a 20-year-career in the Coast Guard to become afreelance writer, I (T1) had no prospects at all.What I did have (T2) was a friend in New York City, George Sims (R2) , withwhom I’d grown up in Henning, Tenn.George (T3=R2) foundme my home, a cleaned-out storage room (R3) in the GreenwichVillage apartment building where he worked as superintendent.I t ( T 4 ) d i d n’t e v e n m a t t e r t h a t i t w a s c o l d a n d h a d n obathroom (R4) .I (T5=T1) immediately bought a used manualtypewriter and felt like a genuine writer. (注:T代表主位, R代表述位)

该段落共有五个句子, 主位的排列顺序为:

T1 (I) → T2 (what I did have) → T3 (George) → T4 (it) → T5 (I)

对该段落中的句子进行主述位切分后, 可以看出该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如下:T1→R1;T2→R2;T3 (=R2) →R3;T4→ R4;T5 (=T1) → R5.

通过语篇分析可以看出, 该语篇采用了复合型推进模式, 既包含主位一致模式 (T5=T1) 又包含延续模式 (T3=R2) 。由于本段的第一句和第五句的主位相同都是“I”, 读者可以判断出本段主要是作者对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的描述, 第三句的主位是“George”, 而第三句和第四句述位的指代内容相同, 第三句的述位是“storage room”, 而第四句的述位是对“storage room”的环境的具体描述“it was cold and had nobathroom”, 读者不难判断出在作者身陷困境之时, 他的朋友乔治为他找了一处简陋的安身之所, 帮他渡过了难关。

16.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六

【关键词】分层教学模式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受到初中生英语基础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英语教学遇到了很多问题,而传统教学统一授课的方式显然不适应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形势的发展,如何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提高课堂英语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内涵

现今的英语教学中,学生英语学习成绩受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而在非智力因素包含的各个差异,则应该成为教师的教学重点。早在上千年前,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已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所以英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教学措施,而在个别指导与提供疑问机会等方面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支持与帮助,以学生个体差异性为中心的基础上采用分层英语教学形式进行教学。

分层教学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有以下几点教学原则: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仅从学习差异来看,学生之间就存在认知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知识构建差异、学习接受能力差异等,这些差异影响了学生个体的英语阅读学习的质量与效果;2.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个体在英语学习中的潜质。学生在英语阅读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与学习结果无直接关联,教师要明确学习个体上的学习条件以及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各个因素,只有掌握了学生学习的困难因素及存在的问题,才能准确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展开有效的课堂英语阅读教学,才能实现英语知识与学习能力的有机统一;3.教师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设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摒弃过去传统的单向传授教学行为,提高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其价值与作用。

二、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分层。了解学生的具体个体差异,是展开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不带偏见地进行分层,避免让学生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对各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首先是高层次学生,这类学生学习能力较强,那么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就要具备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独立阅读有一定难度且陌生单词的文章,并根据阅读内容展开对话或讨论。中层次学生是学习能力中等的群体,要求这类学生能够基本对文章进行理解性阅读,并在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深化理解,加大难度。低层次的学生主要包括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理解能力有限且对英语学习有一定畏惧厌恶情绪的群体,这类学生的教学要以帮助学生增强英语学习信心为主,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做到有计划、有目标阅读练习,不断提高阅读能力。

2.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征,分层设问。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提问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特征分层设问,让处于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前提上提升自我。例如,对低层次学生在阅读文章后可提问Which word is strange for you in this passage?鼓励学生边阅读边认识了解生词,并由此揣摩文章的大意。而中层次学生在初步阅读文章后,教师可以提问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What is the main idea?在学生回答后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并逐渐展开深层次的提问。针对高层次学生,教师则应该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in character?Can you retell the story?让学生在掌握文章大意后综合自身的英语水平组织语言进行故事的复述,有效提高英语学习与表达能力。

3.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基础,展开交流。在过去的传统英语教学课堂上,教育的缺失与教学效果的不明显很大程度体现在师生之间畸形的教与学关系上,且学生接收知识较为被动,教师没有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互动,由此可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巨大推动力。分层教学的基础本身建立在教师全面了解学生之上,因此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强化课堂教学的互动交流,学生才能在课堂学习中共享英语资源。比如,在犀利哥横空出世,红遍大街小巷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进入课堂展开课堂教学中以外国友人交流天气内容等形式,探讨Brother Sharp的事件,并于课外收集各种报道犀利哥的英文新闻,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展示与讲解,询问低层次学生是否了解Brother Sharp的基本资料与情况,提问中层次学生从新闻事件中是否了解到新闻背后隐藏的含义,与高层次学生共同探讨在这类社会事件中学到的知识。并整合各种新闻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与交流,综合教材阅读与课外阅读,为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提供大量的参与交流机会,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英语表达与交流欲望,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符合当前初中英语的教学形势,并在学生整体性英语水平提高的任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展开对各个层次学生不同的分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习惯,在不贬低学生不排斥学生的基础上尊重了学生个体学习与英语水平和能力的差异性,满足各个学生学习层次的需求,维护师生关系,在新课标背景下积极推广与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冲爱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6,1(25):35.

[2]张云龙.论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6(05):179.

17.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七

【摘 要】交互理论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交流;认为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主动构造者。交互理论下的交互式听力教学强调互动在听力课堂上的重要性,鼓励教师将听说融入听力课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关键词】交互理论;交互式听力教学;初中英语听力教学

一、传统的初中英语听力课堂

通常情况下,英语听力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听前阶段、听中阶段、听后阶段。然而,传统的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中没有明显的听力阶段。首先,听力活动开始前,教师通常解释一些重要的语法点,然后就放听力录音,很少有教师提供一些和听力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或者设计一些相关的热身活动。其次,在听力过程中,教师很少根据听力材料的长度和难易程度暂停录音。很多学生由于听力时间过长或者听力材料过难而放弃继续听录音。再次,听力录音结束后,教师会给学生一些时间完成练习,然后核对答案。最后,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再放一遍听力录音帮助学生确定答案。

二、交互式听力教学及其理论基础 1.交互式听力教学 2.交互模式 3.教师角色

在交互式听力教学中教师会扮演很多角色:设计者,促进者,指导者和研究者。作为设计者,教师要决定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也就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如今,教材为教师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去进行调整,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作为促进者,教师应该知道如何将难化简;向学生讲授一些必要的学习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并且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积极的课堂学习环境。由于学生的能力有限,因此教师的指导与引领至关重要。作为指导者,教师要指引学生从一个学习环节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环节;指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并且为学生提供一些提示或者有效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预测。最后,作为研究者,教师首先要是思考者:思考教学任务和教学策略,找到问题,设计教学环节,课堂实践然后进行教学反思。此外,作为研究者教师还应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学习策略。

三、交互式听力教学对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 1.变单一的交互为全面的交互

交互主要通过四种模式得以实践,并且这四种模式是交互的不同方面。但是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上交互模式过于单一,交互主要通过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实践于课堂之中。并且师生交互并不全面,由学生主动发起的交互少之甚少。因此教师和学生应该充分利用不同的交互模式进行听力教学。在听力开始前,教师和学生都要做相应的准备,阅读教材,这也是人和文本的一种交互。与此同时,应该有师生互动来激活学生大脑中的图示;人机互动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师可以播放一些和听力材料有关的图片、视频等。在听力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也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在听力结束后,教师应该设计相关的小组活动,以达到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给学生机会将听力中的话题、语言点、句子结构真正应用并输出。

2.以学生为中心,改变教师角色

在听力课堂中,教师的角色过于单一,并且控制着整个听力过程以及交互活动。这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在学习、交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一个促进者指引他们解决困难。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该同时是设计者,促进者,指导者和研究者。教师应该是设计者,设计小组活动或者任务,并且教师应该参与到交互活动中成为参与者;教师应该是促进者,帮学生化难为易;教师应该是指导者,成为学生的拐棍。3.创造和谐的交互环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交互环境。一些学生对英语听力心怀恐惧。在听力过程中他们会感到焦虑,因此没有足够的自信参与到交互活动中。根据这些情况,教师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减少负担。首先,要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教师不能嘲笑。其次,教师要一视同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需求来设计相应的交互活动。再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减轻焦虑,对学生的小进步予以鼓励,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四、总结

18.论文-交互式阅读模式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篇十八

摘 要:语篇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从而培养英语语感。近年来,由于英语语篇阅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深受重视,因此,英语教学工作者必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对语篇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都要有一定的革新。为此,本文就语篇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浅显的论述,并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模式;应用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教育部对教学工作者有了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学工作者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式,不能始终一成不变,而且也要求学生在英语语篇阅读方面的能力要有所提升,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方面入手,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虽然部分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进行语篇阅读,并且用英语概述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就会显得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概括、总结。针对学生所遇到的这种问题,教学工作者必须进一步认识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现状,并且思考如何贯彻并落实课程改革,并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从而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能力的欠缺,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高和改善。

一、语篇教学模式以及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和其英语表达能力。而语篇教学便可以将词汇放在特定语境的句型中进行理解和掌握,并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从整体出发,从而将语言结构完整的呈现出来。当然,语篇教学并非只是教授词汇、句型和文章,而是把学生作为整个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教学工作者的引导和督促之下,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英语语篇理解能力,从而极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去理解、感知并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

(一)语篇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工作者都是从词汇开始教学,再进入到对句型的教学,最后才过渡到语篇的教学,这样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表面上看起来没有任何不妥之处,貌似还有很多的可取之处,然而,如果教学工作者总是局限于一种教学模式,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失去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学生的语篇理解能力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为了极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者要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的差异,以及所对应的学生的不同,正确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使得英语语篇教学取得显著成效。

(二)语篇阅读理论依据

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工作者一定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将英语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正确地引导学生从各方面感知教材知识,从而极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提高其语言能力,并且提高其运用英语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英语水平。因此,在现代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彰显语言的重要性,从而发挥出语篇教学的整体特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语篇阅读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一)在语篇教学中掌握词汇和句型

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都很明?_,都被分成单词、句型和语篇教学,但是,教学工作者并不能囿于这种知识体系的安排,要以保障教学质量为前提,因此,教学工作者不能将词汇和句子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英语教学更注重英语语篇教学,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合理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语篇教学中感知单词和句子的意思。譬如,在进行牛津小学英语的Unit 2 A new house教学之时,教学工作者可以先让学生欣赏歌曲“A big bed”,再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掌握句型“There are/is...”,并用这个句型说一说房间里有什么,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达到复习旧知、学习新知目的。

(二)带着问题感知并获悉语篇知识

在语篇教学中,教学工作者可以在学习文章之前,根据文章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从整体上感知并获悉语篇知识。如:小学英语的Unit 4 What can you do?中,可以让学生带着“What can Mike do?/What can Zhang Peng do?”进行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具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不仅有助于提高语篇教学质量,还能为深入文章学习做好铺垫。所以,教学工作者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活动,在满足学生心理的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喜欢上语篇阅读。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阅读,并且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篇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上一篇:孩子尊重父母的三大秘诀下一篇:人民银行澄城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