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2024-07-14

企业融资模式研究(精选8篇)

1.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篇一

论企业文化模式研究

【摘要】:企业文化作为当今世界研究的热潮方兴未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企业文化”下过100多种定义。这些定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都有片面性,不能反映每个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作为一个先进的企业,就必须拥有自身的企业文化。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一样,是有品行的,而企业品行的反应,就是该企业的文化。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以生产为中心,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为核心,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创造最佳经济效益为目的,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又可以称之为“公司文化”或“社团文化”。一个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大力增强“四个能力”,即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响应能力和改进能力,营造创新型的强势文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学习型组织 视觉形象 诚信

The development of Baosteel’s culture

【Abstract】:As one of the hottest research spot worldwide, the enterprise culture has been defined in more than hundreds of ways from different angle of views.All these defines make sense, but they are little unilateral because they can not reflect the abundant inside meaning of the enterprise culture.As one of the top 500 corporations, Baosteel should have its own enterprise culture.A company just likes a person;it also needs its own morality, which is enterprise culture.And enterprise culture is a kind of activity that can enhance the employee’s quality, remove the employee’s enthusiasm and creation, and focus on production.It is a kind of activity tha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eal civilization and moral civilization which aims at the biggest economic benefit.We can call it “company culture” or “community culture”.An advanced enterprise culture must have four kinds of abilities that are learning ability, communication ability, responding ability and improving ability.So the enterprise culture can build a creative culture and increas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the corporation.【Key words】:Enterprise Culture, Learning Organization, Visual Image, Honesty

目 录

序言„„„„„„„„„„„„„„„„„„„„„„„„„„„„„„„„5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5

1、核心员工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5

2、企业重组导致的文化重组障碍„„„„„„„„„„„„„„„„„„6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求„„„„„„„„„„„„„„„„„„„„„„„7

1、以使命故事演绎公司的理念形象„„„„„„„„„„„„„„„„„7

2、以学习型组织树立公司的行为形象„„„„„„„„„„„„„„„„8

3、以环境优化提升公司的视觉形象„„„„„„„„„„„„„„„„„9

4、以宣传广告提高公司的社会认知度„„„„„„„„„„„„„„„„9

5、以诚信为本树有社会责任的企业„„„„„„„„„„„„„„„„„9

三、企业文化的发展方案„„„„„„„„„„„„„„„„„„„„„„„11

1、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11

2、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文化建设„„„„„„„„„„„„„„„„13

3、深化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氛围„„„„„„„„„„„„14

4、倡导绿色企业文化,确保可持续发展„„„„„„„„„„„„„„„15

四、结束语„„„„„„„„„„„„„„„„„„„„„„„„„„„„„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序言

每个企业由于有自己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渊源、和企业特性,从而决定了企业文化要深深打上企业自身的烙印。大凡成功的企业,都有一套适合企业自身个性与特色,并具有深刻内涵的企业文化体系。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引导着企业发展的方向,对推动企业朝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前进,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当今企业,无论国有还是民营,真正活跃于经济舞台上的是那些具有长远发展战略、实施专业化经营、培育核心竞争力、产品质量与服务优秀、品牌形象良好的企业,宝钢、海尔、联想、惠普等成功企业就是如此。市场竞争是企业之间全面的竞争,而竞争的每个方面都与企业文化息息相关。企业文化才是维持生产力增长的最终动力,也是没有极限的动力来源。

一、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核心员工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

在企业,总会有一些员工属于关键人物。他们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员工”。这部分人数如何确定呢?根据“80/20”原理,企业里80%的工作绩效是由20%的关键员工创造的,20%的关键员工又影响着80%的普通员工。可以认定,这20%的关键员工就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核心员工作用的发挥和去留对企业绩效以及未来发展都具有居足轻重的影响。作为大型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核心员工的价值和作用,对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分析企业核心员工流失的原因,除了经济全球化、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人才抢滩”之外,还存在一些国有企业的通病:一是对核心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核心员工社会地位低,企业对核心员工存在偏见。当前企业在用人的体制上存在一些弊病,民主选拔有流于形式、任人唯亲的现象,无法避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怪圈,挫伤了核心员工的积极性,造成了人才浪费。二是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在岗工人的培训欠缺或针对性不强。大家都知道教学为现场服务的道理,教培中心在课程设置中,未能突出强化操作技能训练环节及专业岗位实践活动。三是员工内部流动不畅,人才难尽其用。随着企业日益扩大,生产性质类似的子公司的管理、生产水平参差不齐,而公司内部缺乏必要的人才交流机制,不利于人才的充分利用。四是考核流于形式,分 配缺乏激励性。业绩考核是强化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而目前企业的一些部门仍存在分配平均主义的倾向,使一些员工形成了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惰性,也挫伤大部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五是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发展战略没有形成一致。这是每个企业或多或少面临的困惑,这也是每个员工的价值观的差异性所无法避免的。未能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动力功能、凝聚功能、融合功能、约束功能没有被充分利用。因此,认识并重视核心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大力加强核心员工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企业重组导致的文化重组障碍

文化重组是企业重组最紧迫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文化重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重组企业能否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否实现快速融合形成竞争优势。美国保罗.托马斯和大卫.伯恩在《执行力》一书中指出: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企业文化的竞争。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会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随着企业重组步伐的加快,必将形成一个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策略的公司。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无形的引路人,是被大家所认同的观念和方式,它引导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企业形象和员工的行为举止等一系列“细节”中反映出来。由于文化具有传承性,企业在兼并、重组后,推行新的文化是一项艰巨的过程。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企业重组最大的障碍是来自“文化和人”,文化重组障碍主要来自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原企业文化与重组文化的冲突。由于原企业已形成自己的文化,无论这种文化是否精致、准确、清晰,也已为原企业员工所接受和偏爱,并且依然主导着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对于重组文化,员工一时难以适应,往往不能自觉认同。二是原企业所在地域、和所属民族的差异性,带来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工作方式的差异性,这是重组文化的一大难题。三是管理阻断。重组战略、重组定位、业务整合、制度变革等直接影响到文化重组的程度和速度,即文化客观障碍,因此,真正彻底的实现文化重组必须经过一个“阵痛”的过程。

文化重组障碍心理和文化差异是影响文化重组的关键因素。文化震惊是指长期生活在一种文化习惯中的人,在接触到另一种文化模式时所产生的思想上与心 5 理上的压力。如果这些不安与压力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员工的各种抵抗行为会不断出现,直至企业兼并、重组失败。文化差异反映了文化的调和性与相融性,如果企业不能实行有效的重组策略,选择符合双方的文化重组模式,必将带来员工心理恐慌和混乱,导致文化重组失败。

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生产力,但若没有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护生产力的发展。在企业未来发展扩张的过程中,企业要把优秀文化的巨大能量发挥出来、传播开来,要在新建项目和新进单元中,有计划地把具有优势的、完整系统的企业文化推广甚至移植过去,通过系统地组织和策划,通过有效机制和工具的支撑,形成“同一种声音”,拥有共同的管理思维和行为规范,最终实现企业文化的全面融合。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要求

1、以使命故事演绎公司的理念形象

企业文化的重点建立在企业基本理念、行为规范、视觉识别、管理方式上。企业在《规划》中,对企业文化进行了描述,公司目标:建成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企业。企业精神:忠诚、认真、严格、不断学习。核心价值观: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公众理念:绿色企业,我们共同的家园。企业之魂:用户满意。这一切工作正在公司逐步推进,企业视觉识别系统已经深入到每一位员工,机关、基层的统一着装,体现了员工的精神风貌。

作为一个先进的企业,在企业文化上也应该走在全国的前列,应该拥有更多的企业文化方面的理念和建设经验,不断地向全国推广、介绍。这一方面体现了作为大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同时,也是自我形象展示的最佳方式,许多成功企业往往是这样操作的。在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与展示会”上,获得优秀论文奖、优秀表演奖、优秀组织奖,充分展示了企业形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企业文化的推广和介绍,应该由企业文化部门承担起来。

企业文化是改变企业竞争力的无形杠杆,已引起国际范围内企业界和管理界的关注。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忠实地实践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研究和传播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使之在员工中深入人心。明确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在努力完成生产经营总目标的同时,塑造企业形象,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显得十分重要。在二十余年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已具备了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理念及行为体系,其中包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创新、民主管理、思想方法、员工形象、用户服务、厂区美化等等。企业文化建设如何创世界一流,达到预期目标,要以人为本抓企业文化建设,抓企业中人的素质的提高。

大力开展职工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职工队伍基本具备了“思想好、技术精、作风正、纪律严”的素质,培养职工热爱集体、热爱本职、热爱企业的精神,通过各级干部统一、分层解释法,通过党校、政校,集中、全面解释法,通过理论和典型形象解释法,引导职工热爱企业,遵守本岗位职业道德,为企业生产作贡献。

同时,通过报刊、电视台及时树立宣传正面典型,让职工赶有方向,学有目标,及时编辑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书籍,及时宣传,发扬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案例。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鼓舞职工的士气,使之为企业的发展、振兴作贡献。让职工明白,企业兴,个人兴,企业发展了,个人也有前途。

2、以学习型组织树立公司的行为形象

探索学习型组织的模式,广泛开展建设学习型组织的实践活动,完善公司内部网站,引导健康的网络文化,建立虚拟的“企业大学”。强化职工教育培训管理体制。在教培工作中,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引进什么、消化什么”的方针,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让职工参加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外语等学习班,扩大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员工这个最重要的因素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技能、精神面貌决定了企业文化的整体水平。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从员工做起,通过员工队伍建设,不断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市场竞争力和企业自主创新力。多年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努力构建学习型企业,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为基础,鼓励员工不断学习、自我超越、勇于创新,从而给企业创新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企业在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过程中必须实行普遍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的方针,必须注重培养跨世纪的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复合型人才,开展全员 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

3、以环境优化提升公司的视觉形象

环境形象是企业生产、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表现,是企业的外包装。进入一个企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企业的环境,企业的环境美不美,会影响公众对企业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甚至影响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很好的文化设计,特别是视觉形象的设计,这样才能表现出环境的文化品位。建立公司视觉形象识别系统,规范公司视觉形象,通过各种途径向社会推介“绿色企业”。在企业大力开展基础管理工作,树立新形象。坚持做好深化巡检和设备挂牌,做到每月有检查、有考核,厂容厂貌保持整洁,让参观者进入企业像走进花园,进入企业生产厂像进入宾馆大厦,向参观者展示崭新的企业形象。企业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现场环境管理理念“5S”,即整理(SEIRT)、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打造良好生产、工作环境,提升文明生产水平,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合理的工作环境,并通过工作环境的整洁,达到改善和提升管理的功效,实现员工职业素养和自主意识的提高。通过“5S”活动,工作环境及设备健康运行状态大为改善,更重要的是每个员工工作心情舒畅,工作也更负责、更细心,差错日渐消失。同时,营造优美的环境需要广大员工的参与,自觉的遵守和维护。

4、以宣传广告提高公司的社会认知度

面向用户、面向股东、面向社会、面向世界,建立企业案例库,征询用户意见,利用各种机会与股东沟通,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利用各种途径提升公司海内外形象与知名度。

狠抓用户满意活动,走“标准+”的创新之路。企业有多年的为用户服务的历史和经验,在为用户满意服务中已形成一套“标准+”的创新机制,今后更要在质量和服务的提高上下功夫,真正把用户当皇帝。为了让生产一线的管理者感受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应积极走访用户,倾听用户的心声,真正树立为用户服务,让用户满意的思想。同时,加强对用户服务人员的市场形势教育,加强与生产部门的信息反馈,缩短处理质量异议的周期,在用户服务中,树立企业的形象。

5、以诚信为本树有社会责任的企业

诚信意味着责任。企业诚信意味着企业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当今世界,任何一家要生存发展的全球性企业无不面临着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公司)以诚信业绩而闻名,GE认为:如果不能做到诚信,公司可能遭受重大后果,包括时间和资源严重浪费,市场份额缩小,非法活动或诉讼程序耗费公司大量资源,公司声誉受损,而且永远不能恢复。GE的诚信管理实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诚信不会自动实现,而是需要大量时间、努力和资源来建设业务程序。更重要的是,它需要企业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要做到诚信,企业要作出明确的选择和努力。如不能做到诚信,则可能给所有权益相关人包括企业自身带来毁灭性后果”。因此,企业在推进诚信建设中要吸取著名企业的诚信管理经验,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高层领导推动和管理者责任

要承担起对社会、员工等利益相关的责任,企业高层责无旁贷。高层领导应代表公司承诺企业行为都是基于诚信的原则作出的。没有高层一致的、身体力行的推动企业诚信建设,就不可能建立起诚信文化。高层领导中应该有人直接负责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立。

管理者是企业的代表者,在建立诚信企业的过程中承担着与员工不同的责任。因此,必须明确管理者的责任,如:在发挥领导力的过程中如何恪守诚信、如何建立诚信文化、如何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预防诚信风险以及对员工的教育责任等。

第二,必须有一套可操作、可遵循、可评价测量的诚信行为准则

这个准则界定了诚信管理的范围和对象,体现了公司建立诚信文化的要求,是企业的法条。而企业对诚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诚信行为的判定和处置等方面都是围绕诚信行为准则的。有了这个准则,诚信就从道德的层面进入了行为的层面。一切的努力都可以获得看得见的成效。企业要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全面推进诚信建设,各业务单元必须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制定自身的诚信管理准则,防范自身业务特点下的诚信风险。

第三,诚信管理必须整合企业已有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法务、审计、财务、监察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高层管理者承诺、诚信管理高层领导者、诚信计划和诚信目标、9 诚信行为准则、诚信决策流程、诚信预警机制和“热线”、有效传播、诚信培训、诚信审计以及对违规者的处罚等十大方面来建立一套完善的诚信管理体系。这为企业系统地承担伦理责任,建立诚信管理系统,防范诚信风险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四,诚信行为是可以通过培训来建立的

诚信培训作为预防非诚信行为的重要手段必须持续地进行,不断地强化。企业必须采取面授、研讨会及内部网络等方式不断地进行培训。而重要的是管理者必须承担起这一责任。除了对企业自身的员工进行培训外,还必须对那些代表企业的相关方(如经销商)进行培训,因为经销商的不诚信行为将直接导致企业的诚信形象受损。

第五,诚信管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运行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诚信管理的重点也是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确定的。

企业将“遵章守纪”作为诚信建设起步阶段的要求,2006年又重点在“管理者诚信示范”方面着力推进。企业推进诚信管理要像推进其他管理模式一样,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数年定能形成企业的诚信文化。

企业多年企业文化的发展证明,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要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它的内涵,逐渐形成有鲜明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目前还处于一个动态发展阶段,不断扩建为企业文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高速传播,也增强了市场竞争的残酷性。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培育和发展,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会实现更好的经营业绩,从而早日实现我们的目标。

三、企业文化的发展方案

在未来的企业竞争中,技术、装备、产品等都容易被模仿,唯有企业文化难以被拷贝,由此形成竞争力上的差异。因此,拥有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企业和浦项最初的技术都是源于日本,浦项之所以能够在许多方面超过其老师新日铁,成为钢铁企业中的佼佼者,正是其文化中的优势所在,即具有开拓和创新的强势文化。企业也正需要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笔者认为,企业文化未来发展前景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 企业同人一样具有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强弱决定企业寿命长短。正如壳牌石油一位企划主任所说,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更快的能力。可见,在知识和信息爆炸、一切充满变数的环境中,建设学习型组织,提高企业的整体学习能力的确是至关重要的。善于学习是优秀企业文化的一种特质,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学习型组织健康发展的保证。建设企业文化和创建学习型组织目标一致。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主张形成共同愿景下的团队式学习,超越自我的创新式学习,谋求与时代同步的适应式学习;追求学习生活化,工作生活化,学习、工作、生活一体化的境界。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说:“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你永远不能说:‘我们已经是一个学习型组织’,学得愈多,愈觉察到自己的无知”。学习型组织永远是一个建设过程,没有达标不达标的问题。所以应把它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当中,把它作为文化的一种特质进行培育。

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官能动性,实现从线形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目前召开企业文化大会,落实《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把公司创建成一个高效的学习型组织,并在公司范围内培养、造就学习型组织骨干,通过理论阶段的培训考试和实践阶段的培养,对党政领导进行了学习型组织的培训,并颁发学习型组织骨干资质,有力地推动了学习型组织的创建。

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必须不断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培育自身的创新文化。敢于探索、勤于创造、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创新文化是先进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失去创新活力,势必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企业要成为一个在制度、管理、知识、技术、文化等各方面具有强大创新活力的企业,才能成为倍受社会 尊重的企业。同时,更认识到,在学习、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联系中国的国情,努力发挥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企业的先进管理和优秀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把学习、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和文化同发挥自己的优势结合起来。

企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主业综合竞争力成为全球前三强,成为全球500强中的优秀企业”的战略总目标。所以,在规模扩张和市场开拓的过程中,人才紧缺的瓶颈越来越突出。新建项目能否顺利上马,重组整合的新进单元能否顺利进入发展快车道,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后备人才队伍和员工队伍作为后继发展的支撑。因此,当前关键是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领导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要针对本单位人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投入足够的精力进行专题研究,努力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在后备人才培养问题上,要有“超前思考”的远见,提高战略意识和源头培养的意识。二是加快推出和建立相关机制和制度,使学习型组织的理念根植于基层。要大力加强高层次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后备队伍的建设,逐步在管理、技术、操作方面的关键岗位形成人才梯队;要最大限度的盘活现有人才资源的存量,加强国际化经营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加快建立一套向新建或收购兼并企业输出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快速响应调配体系,培养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新建、新进单元移植整合的能力;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这既是企业的快速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要求。要打破人才流动的壁垒,在企业范围内实现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各级领导人员要有甘为人梯的气度和胸怀,广开贤路,不拘一格选拔任用青年后备人才,为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施展才华搭建舞台,开辟通道,创造更多的机会。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就是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的一个重要载体。所以,在管理理念上要勇于创新突破,要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创新。思路决定出路,思路的创新需要观念的创新,观念的创新需要价值观的创新,而所有这些方面的创新都需要学习。这样,就可以为建设创新团队夯实文化基础,使企业能真正做大做强。

2、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文化建设(1)推进广告一体化管理,提升品牌影响力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的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用户,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企业是世界500强企业,企业要在发展的历程不断获得更多世界著名汽车、船级社、石油公司的产品认证,来奠定企业品牌的含金量;企业可以通过品牌万里行等手段引起公众效应;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希望小学来树立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加大“拳头”产品推广活动,提升公司品牌美誉度;规范公司品牌管理,整合公司广告资源,在广告计划、广告合同、广告项目、广告商、广告评估等方面实施广告一体化管理;加强公司品牌内部传播,使各分子公司逐步呈现同一种声音、同一种形象。

(2)构建现代公关网络,提高媒体认同度

积极拓展公司与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使主流媒体始终保持对公司的高度关注,做到突出正面宣传、控制负面舆论、把握敏感问题,营造整体积极氛围,为树立公司一流企业形象造势;系统建立面向股东、用户、供应商、员工及社会的公共关系网络,运用现代公关管理,围绕技术创新和公司董事会等公司重点工作,策划组织系列主题公关活动;推进企业网站建设,凸显钢铁主业整体架构,展示公众化的企业形象;建立与完善公司危机管理制度,通过积极的公关举措,有效防止、妥善处置公关危机。

3、深化以人为本理念,营造和谐企业文化氛围

著名学者杨振宁说:“21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使企业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同患难,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必须 13 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不光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要满足人的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需要。要使人的内在创造性激发出来,创造更多财富,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的人得到一个公平的发展机会。

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现代文化管理比以往管理先进的地方,就在于它使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的思想成为企业管理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以人为本,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是企业文化建设最根本的内容。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当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五大资源,即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在五大资源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对于企业来讲,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在企业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中心,把搞好人力资源开发放在第一位,做到尊重人、依靠人、培养人、关心人、激励人。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必须坚持平等、坦诚、交流、教育的宗旨,重视机会平等,发挥个性作用,增强团队力量,培育管理者与员工、企业与客户的共同价值取向,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以企业文化凝心聚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人文环境,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内涵,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做大做强企业。企业要通过倡导“平等”理念,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靠竞争促进步,靠竞争出人才,靠竞争出效益,使职工在岗位竞争、待遇享受、价值实现等方面体现平等,优化了人文环境;通过实现“交流”机制,在领导、职工之间建立有效沟通的交流通道,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增强理解,体现人文关怀;通过讲求“坦诚”,为用户着想,树立企业良好诚信形象,提高信用等级,弘扬信用文化,使企业更好地融入市场;通过加强“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团队,培养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专才、技术能手,造就一支高觉悟、高技能、高业绩的一流职工队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从企业的实践来看,“平等、坦诚、交流、教育”的理念因体现企业上下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很快为广大干部员工所认可,起到了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作用,使员工保持了旺盛的斗志、昂扬的士气、拼搏进取的精神,较好地实现了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最大限度地调动了企业的资源,实现市场与效益的最大化。

4、倡导绿色企业文化,确保可持续发展

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以能源消耗翻一番支持了经济翻两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已超过日本11倍,超过欧洲7倍,超过美国4倍,钢铁、电力、化工等高能耗行业的能耗水平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0%以上,能源消耗强度明显超过了资源的承受能力,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由此,我国在“十一五”规划提出2006年~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的目标。企业要成为倍受社会尊重的企业就必须创建绿色企业文化,其核心是绿色价值观,即主张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并充分体现在生产实践中,在绿色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下,企业在战略、组织、研发、生产、销售、投资等各个环节都要产生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的“绿色效应”,从而有力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绿色战略拓宽企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实施绿色战略,企业可以从总体和长远上考虑成长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稳定、持续的战略措施,有效避免短期行为,协调利用政策、资源、环境等各种有利条件,保证中长期发展的后劲。

第二,绿色组织增强企业的执行力。通过打造绿色组织结构,可以更好地整合职能部门和人力资源,使绿色意识固化为组织习惯,通过减少高能耗、高污染的环节,增强规划、生产、设计、质检等环节的环保意识,形成绿色、高效的管理网络。

第三,绿色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绿色设计包括材料选购、生产工艺设计、使用乃至废弃物的回收、重用及处理等内容,即进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目的是要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

第四,绿色生产降低污染成本。清洁生产是绿色战略、绿色管理的重点。这一环节要求,产品原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选用可再生原料,工艺技术与设备要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并且在采购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五,绿色营销节约营销费用。绿色营销是企业绿色管理的一种综合表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等。通过绿色营销,还可以引导社会发展绿色消费,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丰富,逐步形成了“严格苛求的精神,学习创新的道路,争创一流的目标”的企业文化主线。以用户满意为主导的工作意识、学 15习创新意识、流程服从和工序服从的意识、严格苛求的精神、争创一流的意识、五制配套的管理模式以及横向沟通自我了结的管理方式。这些都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全体员工共同追求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是我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也是企业软实力的最根本的要素。

四、结束语

企业为什么能够跻身世界500强?除了受惠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企业成功的战略重组及扩张,还有什么特别值得重视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基础和人文底蕴,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是员工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努力践行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文化建设“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实化于行、外化于形”的总体要求,是提升企业软实力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实现倍受社会尊重企业目标的重要步骤,更是体现构建和谐企业、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企业走做大做强之路任重而道远。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一项长远任务,还将不断完善拓展。参考文献:

****************************************************************************************

1.《宝钢企业文化培训手册》 杨政家 出版:宝钢股份公司 2002年6月

2、《宝钢六年经营规划》 周小红 出版:宝钢股份公司 2004年6月

3、《面向21世纪的企业文化》 秦建荣 出版:生活社会科学院 2002年7月

4、《学习型组织》 张声雄 出版:上海市测绘院 2000年5月

5、《公共政策导论》 尹学文 出版: 中国人民大学 2001年3月

6、《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 郭荣光 出版:北京大学 2006年7月

7、《中外企业文化》 包安主编 出版:北京企业文化建设协会 第233~245期 8.范喜贵:《企业文化》经济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9.张云初:《新企业文化运动》中信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10.罗长海:《企业文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三版 11.时英中:《私营公司企业文化》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一版 12.叶生: 《企业文化管理完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

****************************************************************************************

2.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篇二

融资一般指的是企业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内部融资一般指的是企业依靠自身拥有的资金实力和企业经营产生的利润累积,企业内部的强大资金实力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依据,体现的是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在企业经营初期一般情况都是依据企业自身的注资实力,然后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进入成熟期时,企业的内部资金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此时企业就必须采取一定的融资方式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即进行企业外部融资。实际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大部分的情况下都是适时进行外部融资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实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1.内部原因

(1)信息管控能力不够。目前很多企业的资金风险意识不强,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如不注意风险预测、评估和防范,极容易造成风险隐患。可国内许多企业存在内部控制管理不严,管控松懈的同时对于内外部提供的信息太过依赖,不重视信息的真实性和导致的风险性,导致企业自主判断信息的能力较低,无法进行科学决策,这样就会使企业有可能承受巨大资金风险,一旦出现这些风险可能让企业濒临破产。

(2)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强。很多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是只注重财务核算不注意财务管理工作,一方面因为他们本身专业管理能力不足,对于融资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够,和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相比管理方法和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素质水平不足;另一方面因为目前我国企业进行融资的起步较晚,有关经验不足,在金融市场中很难充分发挥自身的特有的优点,导致很多专业人员在进行行业选择时常常会有所疑虑,让很多了解国际国内融资业务的专业人才流失。导致企业无法适时了解以银行为主体的有关金融部门最新优惠政策,在各项融资业务品种不断改变的情况下,无法高效地利用资源,体现自身的优点。

(3)企业不注重自身信誉。一般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进行融资时首先注重的就是企业是否有资金偿还能力。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不注重企业信誉。有些企业获得各类金融机构的融资后长时间占用,短期融资不按时归还变成长期融资,因信誉问题导致各类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性降低,授信额度下降。所以,信誉登记问题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也是一个主要问题。

2.外部原因

(1)政府相关政策不完善。虽然近年来政府为促进企业发展、降低企业融资难度先后推出了很多关于企业融资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降准降息等,但是由于与各类金融部门没有衔接好,政策无法执行到位,许多中小企业并未享受到优惠政策带来的融资便利。而在民间金融机构方面,由于它并不是正规的金融组织,但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融资便利,能给企业带来适时的金融支持,目前我国并没有把民间金融组织合法化,对于这些民营机构一直处在灰色区域有关监管部门监管不够,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2)贸易融资体系不健全。目前政府方面对于企业的贸易融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没有后续的配套机制,而且企业本身的信用机制还有待完善,企业的信用情况不能准确的进行测评,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企业进行外部贸易融资时存在融资时间长、金融机构管理难、贸易融资放款慢、抵押率低、融资效率低等种种问题。针对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还不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资本市场的制度不完善等,这些相对不健全的贸易体系对企业贸易融资有着严重的制约作用。

(3)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足。近年来,很多金融机构为降低自身经营风险都开始减少贷款规模,金融服务种类虽然很多,但是执行种类很少,基本都为无风险的不动产抵押贷款、设备抵押贷款或者集团担保贷款,对于中小企业扶持较少。另外,信贷支持额度不断压缩,减少企业融资额度。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减少,对于企业信贷的门槛也越来越高,这种情况对于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金融产品单一、融资期限短的问题也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要,目前很多金融产品都是短期融资,融资期限都是半年、一年,只能帮助企业暂时解决流动资金的情况,但是大部分企业由于其发展,需要持续的增加对于机械、设备、仓库、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投入等多元化的资金需要。这些短期的融资产品,不能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满足。

三、企业融资战略模式分析

1.从企业内部进行

(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企业要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内部管控的同时降本增效,提升信息真实性和适时性,减少融资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首先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及信息化工具,建立企业主体、经营目标、风险控制以及控制措施结合的融资风险内部控制系统。必须设定融资风险防范控制的目标,科学合理结合企业实际制定目标是企业风险防范内部控制系统的首要方向,只有正确的方向方能指导企业合理地开展筹资工作。控制目标可以分类成战略性目标、审核目标、日常工作目标和个人目标及其他等。同时设定风险防范控制点,通过筹资决定、决定执行和审核监督、内部制度等主要控制点来进行分项管控,预防和减少风险。

(2)引进培养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发展的主体就是人。目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渐发展规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主要重点,企业的所有工作都要把人当作主体,融资工作作为企业重要管理工作之一也不例外。引进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和金融方面人才,同时结合企业各项内部管控,在取得最大融资效益的同时使用最少的融资成本,降本增效,最终促使企业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持续稳定地发展。

(3)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用是得到外部资金的必要保证。因此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提升企业管理层和各级工作人员的信用品质,树立诚信的良好意识。使用科学的信用评价模式来增加企业的信用程度,明确资金的定位,主动向工商局及各类社会信用机构靠近,提供企业信用资料参与各类信用评比,结合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来增加企业的社会信用,最终通过信用评比促使金融机构增加企业融资规模和融资额度。

2.从外部环境进行

(1)完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我国应考虑国情,政府尽快建立健全企业融资法律体系,完善各项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各项法律法规来确保企业融资合法权益,使企业各项融资渠道均有法可依。建议主要从如下两个阶段逐步开展针对企业的政府资本扶持体系的建立,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先要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出台相应政策措施;第二,针对企业具体情况,完善金融机构各种融资产品功能,结合市场经济实际加大金融产品研发创新,给予企业更多资金支持。从根源上扶持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资金支持。

(2)建立健全信用支持与评估体系。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通常规模较小、产品不多,能体现其综合运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不易被外部采纳,也不能让金融机构主动对他们进行信用等级评价。对众多企业来说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制度,加强内部监管和提高信用意识水平,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信用监管责任显得尤其重要。因此企业要解决融资问题,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实力的原则上,还要通过信用评级得到银行的信任和支持,扩大融资额度和力度。

(3)创建完善融资服务体系。金融机构目前也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商业模式,经济效益显得尤其重要,为此必须要和企业加强合作,加快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创新,积极调整企业的信贷结构,开发出多元化的融资服务,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在金融机构不能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企业融资领域,要建设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并且应当逐步完善相关制度,让企业各种融资问题得到解决。政府结合企业实际工作,尽快建立健全融资法律法规体系。银行和企业对现有的法律法规研究执行的同时,认真分析国际惯例和我国现行的法律环境之间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建立金融产品规范化的业务操作程序,以经过仔细研究的标准合同文本法规条文等规避融资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企业融资的问题的目前作为企业管理中一个核心突出问题,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企业自身共同努力达成统一战线,出台各种相应措施着力于解决企业的实际融资难问题,进一步促使企业走出融资困境,在企业自身快速稳定发展、做大做强的同时更好地为我国的市场经济服务,相信经过多方长期的努力,必定能够解决企业融资难这一难题,实现多方共赢。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金作为企业的经济命脉为企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企业融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融资难、融资效益低下,这些因素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其开展合理的战略模式研究,出台相应对策,不但能给企业带来融资便利,同时对我国经济繁荣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就目前企业融资战略模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企业,融资,战略分析

参考文献

[1].王美英.企业投融资战略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

[2] .廖相永.深圳市SKR公司创业融资研究.广东工业大学,2013.

[3] .王江涛.基于供应链战略联盟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东北大学,2008.

[4] .许艳芳,付捷思.生命周期、经营战略与民营企业的融资模式——基于蒙牛乳业的案例研究.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0(03).

3.民营企业融资模式比较研究 篇三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一、民营企业定义及发展现状

1.定义

民营企业是与国有、国营企业相对应的一种企业类型,是民间主体经营除国家投资、国家经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形式,包括国有、国营企业外的其他公有民营企业、私有民营企业和公私混合民营企业。

2.发展现状

2006年底,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494.7万户,比上年增长15%,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7.4%;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工业增加值为15003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26%;全国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6.5%,高于全国增长率约23%;私营企业税收总额为3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中国个体私营企业年均增加就业岗位500~600万个,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三。以上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产业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不庸置疑,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对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国家税收的增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极不相称。目前,对于正处于规模扩张时期的民营企业而言,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现有信贷体系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层次性和多元性,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表现在:“过度依赖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又过于依赖银行”。从直接融资来看,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2004年5月开放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其设置的准入门槛依然偏高,而我国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民营企业无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还是依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而国有银行在确定信贷计划时,授信额度的绝大部分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较难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且同等条件下贷款的使用成本也较高。

2.信用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缺少担保机构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是引起银行不愿对民营企业信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为规避逆向选择,其策略就是提出非价格条件或强化担保。然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尚未普遍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尚不健全,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制度也未完善。因此,民营企业缺乏机构担保就成为制约其申请金融机构贷款的关键因素。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基础条件不完备

在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与现有金融体制接轨的融资基础条件,具体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虽然民营企业都已经历了企业改制,但大多数的企业改制流于形式,在进行股权资本融资时往往陷入内部人的纷争,使得外部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进入。二是民营企业过高的经营风险。民营企业经营持续时间较短,退出市场的几率较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尚处在初创或成长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往往大于收益。这不符合银行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贷款基本要求。三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据金融机构反映,许多民营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其产品开发和市场研究缺乏科学依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市场波动,金融部门的贷款会产生较大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融资模式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内源融资自主性强,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渠道,其不足是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期,不能适应大规模融资的需要。

2.商业信用

“信用”就是本钱,信用融资是无需支付利息的。目前,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已成为民营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主要有:赊购商品,推迟应计负债支付,采用商业汇票结算,预收货款等形式。商业信用融资取决于企业的产品链以及企业间的商业关系,若超出使用期而不支付欠款要影响企业信用甚至违法,因此民营企业应慎重使用。

3.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是银行将自己筹集的资金暂时借给企事业单位使用,在约定的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的利息的经济活动。按贷款方式可分为:(1)信用担保贷款。企业可通过资产质量高、运营状况好的担保企业或银行认可的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2)抵押担保贷款。企业通过向银行提供自有或依法有处置权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机器、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其他财产申请贷款。(3)质押担保贷款。企业可通过向银行提供汇票、本票、依法可转让的股份、股票、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以及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申请贷款。(4)票据贴现融资。即票据持有人持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对手中持有票据而急需现金的企业可采取这种方式。(5)出口创汇贷款。银行根据企业的出口合同,或进口方提供的信用证,提供打包贷款。(6)保理业务融资。商业银行为企业国内贸易中的信用销售而设计的一项综合性金融服务。卖方将其与买方订立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等各项金融服务。

4.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信用模式。即:企业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向租赁公司借用设备,租赁公司按照企业选定的机器设备,先行融通资金,代企业购入,以租赁方式将设备租给企业有偿使用,从而以融物的形式,为企业融通了资金。出租人在租期内分期回收全部成本、利息和利润,租赁期满时,出租人将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5.项目融资

项目承办人成立独立的项目公司作为借款人筹集贷款,并以项目本身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公司的资产作为貸款担保物。项目融资,通过对其投资结构和融资结构的设计,可以帮助借款人将贷款安排成非公司负债型的融资,但其筹资成本较高,组织融资所需时间较长。

6.私募股权融资

即企业以现有资产折算成股权的方式,寻求战略投资者参股,扩大注册资金规模,从而解决融资问题。主要包括:股权出让融资、增资扩股融资、产权交易融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股权并购、资产并购、MBO等形式。

7.公开资本市场融资

包括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债券是公司筹措长期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契约,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由于准入限制,目前只有极少数达到标准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

8.申请国拨资金

目前,企业可申请的国拨资金项目很多,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农业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等。积极申请国拨资金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四、民营企业融资管理重点

民营企业不管是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还是扩大生产规模,或是调整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都会产生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如何经济、快速、有效地筹集所需资金是每个民营企业应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管理,克服融资瓶颈。

1.立足产业创新,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一是民营企业要强化产业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投入,努力开发符合市场要求和产业发展导向的技术、产品和投资项目,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内源融资潜力。二是民营企业要构建符合本行业特点,本企业发展阶段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意识和防范机制,实行稳健经营。三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树立资本经营观念。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

2.把握信用关系环节,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是一种资本,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企业信用也是一种生产力,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民营企业应该注重抓好其周边的信用关系,即企业与政府间的法规信用关系,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信用关系。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和信用信息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信用保证、信用承诺、失信警示、应急反馈等制度,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融资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石。

3.遵循融资规律,合理确定企业融资组合

民营企业筹集资金,必须要了解其融资的具体动机,把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与工具,遵循融资的基本规律,即:一是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通过制定资金的合理界限,使资金的筹集量与需求量达到平衡,既防止资金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发展,又防止资金过剩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民营企业融资时应根据不同的资金需要与融资决策,考虑各种渠道的潜力、约束条件以及风险程度,综合分析各种资金成本和投资收益率,求得最优的融资组合,力求以最少的资金成本实现最大的投资收益。三是合理确定资本结构。民营企业负债应与自有资本和偿债能力的要求相匹配,既要防止负债过多导致公司财务风险过大,偿债能力过低,又要有效合理地运用负债经营,提高自有资本的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公司财务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佟光霁:《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张其仔:《企业信用管理》[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4.种子企业分销渠道模式创新研究 篇四

种子企业分销渠道模式创新研究

对我国种子分销渠道创作模式作了大胆的.构想,并根据安徽宇顺种业公司具体情况,选取了技物连锁服务模式、横向联合模式、协会式模式、兼容嫁接模式4种模式进行试验,经过2年多的试验,已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作 者:张玲萍 作者单位: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安庆,246003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年,卷(期):“”(2)分类号:S339.2 F270关键词:种子企业 分销渠道 渠道模式 渠道体系 创新模式

5.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与策略研究 篇五

摘要:本文通过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企业发展现状来提出其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制定出相关营销模式与策略。

关键词:物流企业营销模式物流服务策略

目录

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2

二、物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缺乏..............22、营销观念淡薄,缺乏成长活力..............23、品牌意识淡薄,影响整体竞争力............34、物流人才的缺乏............3

三、我国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和策略研究...........31、产品营销模式..............42、促销、推销策略............43、强化品牌策略意识..........5

四、小结...........5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现代物流企业大都是以前的货运代理商和运输公司,大多数中小规模的本土物流企业仍然处于低水准运作的状态,传统物流企业服务营销意识薄弱。从微观看,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尤其是国有物流企业它们拥有自己的仓库、车队、甚至远洋船队,造成物流过程的人员浪费,仓库的闲置、车辆的空驶等状况。而能够提供一体化、现代化、专门化、准时化、高效率服务的专业性物流企业则寥若晨星。

二、物流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多元化的物流格局,大多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物流企业营销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营销理念。例如:

1、服务功能单一,增值服务缺乏

我国现代物流企业经济规模小,无论是人员规模、资产规模、服务营业额规模等都比较小;由于对现代综合物流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受企业规模较小,传统物流体制和模式的制约,现代综合物流的现实需求还没有充分地释放出来,主动接受现代综合物流服务的规模较小;大多数物流企业设施简单、功能单一,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相关的包装、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无法提供完备的物流服务。另外,由于服务没有标准化,致使我国物流企业整体水平低。

2、营销观念淡薄,缺乏成长活力

在营销策略上,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员工的服务观念、营销观念相对淡薄,当今一些物流企业还停留在“等顾客找上门”或是依靠一些固定的客源维持的原始营销阶段,企业自主宣传促销意识薄弱,竞争观念、服务观念不能到位。物流企业经营思想没有真正以市场为导向,市场营销意识淡薄,市场营销知识欠缺,市场观念落后于市场规律的变化,对市场需求研究分析不够,市场了解不够,开

拓不力。对客户的消费要求和消费心理缺乏研究,没有推出适应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的服务项目,有关营销人员还未能真正树立起现代营销理念,从而造成物流企业规模偏小,业务范围狭窄,缺乏成长的活力。

3、品牌意识淡薄,影响整体竞争力

中国企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知名企业和品牌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突显,这一点在物流行业也不例外。许多物流企业并不重视品牌建设,缺乏知名度,从而影响物流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品牌建设与维护上的不足,导致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在低端市场“抢饭吃”。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创牌意识相对淡薄,培养专业人员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品牌意识差是我国物流企业一个普遍现象。随着竞争程度的加剧和市场环境的完善,物流企业要想取得长足快速的发展,必须实施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综合运用企业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因素,优化组合成一个系统化的整体策略,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使企业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物流企业整体竞争力。

4、物流人才的缺乏

物流人才的缺乏一直都是阻碍物流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哎国外,物流人才的教育体系已经成熟,而我国的教育体系还没有建立,物流的职业培训也才刚刚开始,物流人才奇缺。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专业素养还存在一定的欠缺,以及观念上的落后。

三、我国物流企业的营销模式和策略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销售就是物流,物流就是销售,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高效的物流服务是确保竞争有利性和差别性的重要手段。只有充分认识到营销和物流不可分割的关系,寻求到协调发展以相互促进的途径,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不断推出特色服务,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在如今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不论国有、民营还是私营的现代物流企业都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提高我国物流企业效率,增强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中国现代物流企业必须加强营销意识,实施正确的产品营销策略、促销策略、企业品牌策略等市场营销策略。

1、产品营销模式

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何使用有限的资源进行充分组合,为客户提供服务,关系到物流企业经营的成败。通过市场细分,物流企业可以看到每个细分市场上物流需求的差异,物流需求被满足的程度以及物流市场竞争状况。针对未被满足的市场,以及竞争者未进入或竞争对手很少的市场部分便是客观存在的市场机会,结合企业资源状况,从中形成并确立适宜自身发展和壮大的目标市场,并以此为出发点设计相应的营销组合策略,就可以夺取竞争优势,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为下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从产品策略的角度看,物流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要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进入成熟期后,从表面来看,产品的规模不断扩大,是销售的旺季,但实际上,企业的利润逐步下降。从营销的角度看,这时庞大的销售额同时意味着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已达到饱和,如果只生产该产品,该企业将开始逐步退出市场。此时,企业必须立即向市场推出新的产品,或加宽、加深原有产品的系列,以抵消该种产品销量下降而引起的利润减少,成功的企业莫不如此。物流企业的销售人员对成熟期的到来最为敏感,应当将这一信息及时反馈给营销策划部门。策划部门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开发研制新产品,以保证物流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加大物流企业的竞争力。

物流企业的产品策略选择,可以相互配合,不断调整,而不应固守一种不变的模式。这是因为,市场需求的变化越来越快,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凡是有助于突出产品特色,树立产品形象的方式、措施,企业都应当积极利用。

2、促销、推销策略

物流企业促销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为前提,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扩大产品的销售而进行一系列的宣传报道、说服、激励、唤起等促销工作。在物流企业中,人员推销是一种最直接的推销方式。可以采取试探性策略、针对性策略和诱导性策略。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人员推销有特别的好处:在与潜在购买者的接触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可以面对复杂的问题,不断提出

解决的合理方案;有利于发展与顾客的长期关系,而这在物流服务营销中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物流服务产品的专业性和定制性特点,人员推销具有其他营销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要求物流产品营销采用团队式营销的方式。另外,物流企业还可以在建立之初或者其他适当的时候,发起组织各种推介会议,邀请客户或潜在客户参加,在会议上推出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并在会议上与客户签约成交。物流企业推销成功有赖于跟顾客发展亲密的长期关系,以关键客户这一思想为基础,物流企业必须防止丧失关键客户,增加与关键客户的交流和交易。再就是物流企业的推销人员的甄选、组织和激励等管理工作也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推销人员要有敬业精神,专业素质高,与顾客沟通能力强,这也是物流企业促销成功的条件之一。

3、强化品牌策略意识 我国物流企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许多物流企业忽视了自身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的建设和运作。然而高速发展的国内物流行业,吸引着国外物流品牌积极拓展中国市场。他们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成熟的品牌战略都极具优势。先进的物流管理的优势最终体现在品牌形象的影响力。品牌是企业发展理念、企业文化、实力、社会信任度、服务品质和附加值的体现,品牌在市场资源整合和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今社会,现代物流企业必须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

品牌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它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增值的经济资源。品牌也是在国际市场中有力的竞争武器,国内物流企业要想在与国际知名物流品牌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品牌也直接影响着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国内物流市场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物流品牌的加入,给物流服务的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此时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物流服务消费者在选择服务供应商时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优先考虑知名品牌物流企业。

四、小结

6.基于外贸企业的电子商务模式研究 篇六

摘 要: 电子商务是伴随网络技术应运而生的新型贸易方式,是一个新兴领域,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从电子商务的内涵入手,介绍了它在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针对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关键字 :电子商务 外贸企业 效益 网络技术

一、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指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信方式、电子技术手段为核心,把原来传统的销售、购物渠道移到互联网上来,打破国家与地区有形无形的壁垒,使生产企业达到全球化,网络化,无形化,个性化、一体化,最终使未曾谋面的买卖双方顺利的进行各种商业和贸易活动【1】。

电子商务的范围很广,一般可分为企业对企业(Business-to-Business),或企业对消费者(Business-to-Consumer)两种。今年来,随着国内Internet使用人数的增加,利用Internet进行网络购物并以银行卡付款的消费方式已日渐流行,市场份额也在迅速增长,电子商务网站也层出不穷。从广义上讲,电子商务包括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资金转帐和信用卡交易等电子商务的一系列应用,以及支持电子商务的信息基础设施;而从狭义上讲,电子商务仅指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交易。其中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指的是企业之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例如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资金转帐、信用卡交易等【2】。

二、.电子商务在外贸企业中的作用 电子商务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外贸企业如果采用电子商务这种新的交易模式,就不再需要具体的办公场所以及办公设施,并且业务人员也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与客户洽谈业务,而只需利用简单的电子商务平台就可将市场需求与销售、采购、生产制造、保险、运输、银行结算、货运、保管等贸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自动完成整个商业贸易过程,这样就节省了推销人员和市场开拓的费用,从而成本大大降低【3】。电子商务消除了传统贸易的空间限制的弊端,能够随时掌握行情和顾客需求、降低业务处理差错、缩短业务运转时间、降低库存技术以提高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2 电子商务有利于外贸企业降低经营风险

传统的贸易总是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信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外贸企业毕竟是处于一个国际的大环境之中,要想始终能够了解业务具体的细节,客户资料,需求变化,迅速把握市场的行情,跟上市场的变化节奏,使用电子商务系统是必要的发展趋势【4】。

3.电子商务有利于提高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建立相关网站或者外贸站点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宣传与企业有关的形象资料,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网页、了解客户的需求状况、竞争对手的资料,以便及时寻找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商业机会,外贸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自己的产品发布到世界各地无限的扩大市场,开辟新的空间,获得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自上世纪末以来,美国、欧盟、亚太等国家和地区的电子商务交易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据相关数据显示【5】,2007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约13万亿美元,占全球商品销售总额的20%,尤其是美国91%以上的企业都使用了互联网国际电子商务,而这也给其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推动作用。2007年有超过9%的企业已应用电子商务,且这些都给企业的经营业绩带来了显著的提高,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利润收益,总体上来说,我国电子商务这几年发展也比较快,但是相比发达国家来说,一直存在着一些问题:

1.技术发展落后,人才缺乏

电子商务涉及了技术、经济、管理等等多个学科和领域,在外贸企业里实施电子商务更为复杂,这需要对相关的贸易知识和流程有深刻的了解和研究,但同时必须懂得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这对于我国的技术和人才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市场上既懂得国际贸易知识又懂得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人才太少,远远不能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就限制了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2.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投资巨大,成本高

较为齐全的电子商务系统需要企业后端各种应用软件的支持,整个网络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国际贸易的整个交易流程设计海关、银行、保险、运输、商检等十几个部门,是一项繁琐而复杂的过程,它的实施需要大量技术和资金,而我国政府在此领域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缺乏政策支持,而企业也不敢进行过多资金的投入,因此技术方面一直受到限制,人才方面也相对缺乏,所以企业真正实施电子商务还有很大困难【6】。

以上两个问题在外贸企业发展方面比较突出,除此以外还有很多矛盾有待解决,比如安全问题,外贸企业必然存在市场的交易,但是这种交易不同于传统交易,因为存在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对于安全是交易者最为关注的问题;另外网络世界复杂的环境也阻碍了外贸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加以规范。

四、我国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电子商务专业人员的培养

(1)电子商务的发展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因此政府应该大力发展网络基础设施,以改善上网质量,提高上网速度。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属于公共产品,因而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同时也可引入民间资本与外资的参与。这包括:在现有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网络设施,以巩固基础;鼓励有实力的公司或个人开发适合国情的先进技术,给其以资金税收上的支持;强化对外贸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培训,提高其电子商务意识;破除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企业的费用,并提高专业公司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根据当前对我国外贸发展的预测,制定电子商务发展所需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战略,统一规划发展。

(2)针对我国人才缺乏的问题,我国必须大力培养一群既掌握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贸易流程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可以建立外贸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基地,或从发达国家引进此类高级人才,尤其是己有实践经验的海外留学人员,这样能快速弥补市场需求。其次,最重要的还是加强基础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外贸专业开设电子商务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院校的专业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模式,甚至考虑与国外有经验的大学合作办学。

2.长远规划电子商务,分步骤逐步实施国际电子商务

从当前经济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商业贸易的主流模式,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必须从现在开始合理规划自身的电子商务发展,以求在新形势下占领先机。因此,外贸企业应该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做长远规划,制定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的近期和远期规划和目标。首先要实现基本的管理信息化,通过对自身网站的管理规划,以求达到最好的宣传销售效果;其次,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实现业务流程再造,通过完善内部的ERP系统,革新内部的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第三,通过电子交易平台建立本公司的虚拟交易场所,来整合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也就是利用电子交易平台来实现生产、采购、财务和销售的统一管理,以降低库存、控制成本和提高交货准时率,并实时查询和报告状况;最后实现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管;最后实现电子商务的信息化管理和国际供应链的整合,开展国际电子商务,以使国内外供应商、本企业以及国内外客户通过互联网实现在线和实时的协作,将三方连为一个整体,提高整条供应链的合作水平和运作效率。

3.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当前经常发生的病毒感染、黑客的侵袭导致商业机密的泄露,诚信问题产生的欺骗等事情,使人们对网络交易产生了畏惧心理,这也说明了当前对电子商务规范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足。尽管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确定了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但是当前电子商务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我们知道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新技术革命的结果,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势必引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需要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适应这一新的生产关系。因此,政府应该在借鉴先进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外贸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一方面继续完善原有的相关法律体系,另一方面制定新的法律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形势的需要,为电子商务的真正实施奠定法律基础。

参考文献:

7.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 篇七

我们经常提到的商业模式有:BZB模式、BZC模式、电子市场模式、拍卖模式、反向拍卖模式、鼠标加水泥模式、广告收益模式、会员费模式、佣金模式、社区模式等, 但这些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模式。真正的商业模式至少要满足两个必要条件:第一, 商业模式必须是一个整体, 有一定结构。第二, 商业模式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必须有内在联系, 这个内在联系把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关联起来, 使它们相互支持, 共同作用, 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一、商业模式的定义

商业模式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目前服务和信息流的体系描述了不同参与者和他们的角色, 以及这些参与者潜在利益和最后收益来源。Petrovi等学者认为, 商业模式描述了隐含在实际业务流程背后的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辑。罗氓则将商业模式定义为一个组织在明确外部假设条件、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前提下, 用于整合组织本身、顾客、供应链伙伴、员工、股东或利益相关者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战略创新意图和可实现的结构体系以及制度安排的集合。Rappa认为, 商业模式就其最基本的意义而言, 是指做生意的方法, 是一个公司赖以生存的模式、一种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模式。商业模式规定了公司在价值链中的位置, 并指导其如何赚钱。Rappa的定义与企业界普遍的理解一致, 本文采用这种定义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

二、商业模式创新的核心问题

从根本意义上讲, 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是企业对模式的再设计, 在模式创新中, 需要对行业中的既有模式进行分析, 寻找新模式的存在机会, 整个过程是一个认知发展的过程, 其核心问题也就是发现和寻求新的模式创新的机会是否成立的问题, 无论是新创模式还是在既有模式下的创新都是如此。模式创新不同于企业运营改良和运营优化, 它意味着发掘出新的需求, 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 创造出新的赢利模式, 用全新的方法来完成经营任务, 开发出新的产品, 提供客户新的服务, 或者以新的方式完成企业运作的其他活动。商业模式创新的要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化企业的经营职能性差异。一家企业, 即使其人力、物力与竞争对手相差无几, 也可获得竞争优势, 办法就是事先确定什么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及赢利能力的成功要素, 然后明智地将资源重新调度分配, 借以改进在该成功要素方面的表现。

2、利用对手的弱点。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尽量看准对手的弱点, 乘弱而入, 才有建立竞争优势的机会。要清楚掌握对手的弱点, 企业就需将自己的产品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做一详尽的比较, 这样做可以提供线索, 为企业定价和成本构成方面奠定竞争优势的基础。

3、不断问为什么。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 一种看似非常简单, 但却极其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地问:为什么?特别是一些普遍为人接受的产品设计及生产运作概念, 更值得质疑。

4、为使用者寻求最大利益。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应考虑到:越能为用户带来更大利益的产品, 在市场上越受欢迎, 也就越有竞争力, 这是不容置疑的。

事实上, 企业的商业模式既不新鲜, 也不神秘, 如何一个企业无论从事何种业务, 都一直在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商业模式, 只不过人们对它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已。如果人们能够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 抓住并突出至关紧要的经济特征和竞争的关键因素, 由此构建整体的运作模式, 那就是企业实施经营活动一种重要而便捷的手段。

三、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

商业模式的创新实际上是一种高层次的企业创新行为, 它与传统意义上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有很大的不同, 模式创新包括了企业从内部到外部的资源、制度、模式的整合。此外, 模式创新还必须实现价值创造的目的, 包括顾客、供应商、股东和企业在内的各方都应获得更大的价值或价值预期。因而, 模式创新涉及到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 我们从商业模式的结构模型出发, 归纳出以下几种模式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1、重新定义顾客需求的模式创新。由于顾客需求的变化是常态的, 企业必须能够发现顾客的潜在需求, 洞悉顾客需求的变化趋势, 才能在竞争中取胜。重新定义顾客需求意味着企业需要对产品和服务所在的细分市场的目标顾客进行需求的不断确认, 这种确认是动态而非静态的。

2、重新定义产品/服务的模式创新。这种创新的特点是基于企业满足顾客需求而提供的营销物 (包括产品和服务) 方面的创新, 并由此出发来进行整个商业模式的创新设计。重新定义意味着对现有细分市场中的产品和服务进行替代, 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体现了对现有顾客价值的提升, 它改变了产品和服务的功能价值和顾客价值实现的方式, 是对产品功能、结构和形态的创新, 而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形式或款式的改变。重新定义后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包括:对现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方式和所包含的技术信息进行重新规划, 实现与既有产品和服务在价值上的区别。

3、重新定义顾客接触方式的模式创新。顾客接触方式涉及到顾客界面的设计和选择, 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是如何送达顾客的;二是企业与顾客之间如何进行信息的传递和沟通。在这两个方面, 企业与顾客之间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各种接触。顾客接触方式反映了企业的商业模式的运行现状, 也反映了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价值。因此, 顾客接触方式的选择和创新的目标是基于不断提高顾客接触效果的同时也达到合理的成本控制。针对顾客接触方式的界面分析已成为当前模式创新研究的一个焦点。

4、重新定义供应链组织方式的模式创新。供应商界面是商业模式的基本结构组分, 供应链组织方式关系到企业如何向顾客提供价值实现, 我们把向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和服务的所有企业都视为供应商, 提供相似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视为一条供应链。这种模式创新是指企业在核心业务上集中更多的资源, 同时通过利用其他企业的资源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构建新的供应链组织方式, 从而使自身更具竞争力。

5、以顾客价值为中心的网络协同模式创新。这种模式创新围绕顾客价值的实现方式和价值内容而进行, 企业可以通过价值创新的各种手段, 相对于竞争对手向顾客提供更大的价值来获得竞争优势。要做到这一点, 企业就需要以顾客价值为中心, 通过在更大范围内与其他企业之间产生的协同效应来展开模式创新。企业与其他组织间进行协同的模式创新, 可以包括多种形式, 运作此种模式的企业以顾客价值需求出发来创新其商业模式, 并与其他企业产生协同构成某种价值网络。

四、商业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

过去, 人们在认识创新的时候, 并未将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考虑在内, 实际上, 企业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的还是模式创新活动,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局部或暂时地改变竞争格局, 对市场和竞争最深刻的影响还是在模式创新上, 即使有强大的技术创新, 如果不能与有效的企业商业模式相结合, 这种创新就可能无法创造价值。企业从模式创新中可能获取巨大的收益, 也可能由于创新的失败迅速导致企业走向灭亡。因此, 模式创新往往带有不确定性。可以说, 模式创新的不确定性是企业创新中最重要的不确定性, 也是创新活动的最本质特性, 远远高于创新的技术和市场的不确定性。

五、商业模式创新中需注意的问题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成熟, 许多企业对自身的商业模式缺乏清晰的认识, 或者根本就没有自觉的商业模式, 相当多的企业还处于产品导向阶段, 对企业业务经营缺乏清晰的规划。对于这些企业来说, 需要了解商业模式理论, 打造适用的商业模式。不管采用哪种途径创新商业模式, 都离不开业务流程的再造, 在原有流程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彻底地改造流程。企业需要摒弃流程中不创造价值的环节, 改进流程中的薄弱环节, 同时将被割裂的过程联结起来, 成为通畅的流程。在流程再造的同时, 根据需要调整公司组织架构, 使部门之间职责明确, 组织系统更加柔性, 能够满足顾客随时改变的需求。只有业务流程有效地再造, 才能真正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

商业模式创新是一种变革, 必然带来某种程度的震荡, 这需要充分沟通, 使股东、员工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对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产生的利益建立共识, 激励他们的积极性, 保障创新的实施。企业有必要创造适宜的组织环境, 采用一定的管理方法, 例如实施知识管理等, 发展有利于创造的企业文化, 推动新一轮的商业模式创新。

六、结束语

8.小议企业的商业模式研究 篇八

摘 要 在企业竞争的过程中,商业模式已经正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等,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还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本文将对笔者所在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 商业模式 策略

杭州永莹光电有限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光学非球面压型技术的理论研究和试验,在该领域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领先工艺。根据对现有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公司已经拥有完善的原、辅材料,成品质量验收管理制度,建立了集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的大量数据和信息。为了能够获得更先进的技术和提高技术装配水平,推进质量技术管理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公司斥资从美国引进三台精确度达微米级的加工设备和相应高精确度的测试设备:1)哈斯数控卧式车床;2)哈斯立式镗铣加工中心;3)三坐标测量仪。公司还自行研制开发精密热压成型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生产线三条,以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开拓国内外市场。为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公司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强前沿技术研发,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深入开展有关太阳能节能的关键光學器件和技术研究,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是市场需求很大的新产品,根据客户提供的技术信息, 利用企业现有资源,通过企业研究开发机构进行新产品自主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综合研究开发与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如何更好的做到既自行研制开发,又自行生产销售商业模式。

一、商业模式概念和发展背景

1.商业模式概念。商业模式是企业市场价值的实现模式,是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其中就有每一个参与者与其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而且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和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在2006年公司专门成立一个“太阳能节能新产品委员会”,根本任务就是接受各类人员关于太阳能节能产品的建议,组织具体建议的收集、完善和实行新产品的开发。太阳能节能新产品委员会由五个人组成,生产部工程师、财务人员、采购人员、销售人员、市场调查专员各一名。根据委员会对各项提案的评价,对新产品开发项目提出正式建议。组织商业可行性研究,生产部门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材料加工可行性讨论。采购和销售人员分别提供有关原材料价格、产地、性能品种和市场销售价格、市场适应性等情况,由财务人员负责对该项产品开发所需费用进行估算,同时就新产品的综合成本提出咨询。根据可行性研究结果,委员会起草报告,提出正式建议:对热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产品研制开发立项。目前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激烈的变化。主要包括: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传统的商业模式受到严重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达到适应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其中包含很多个要素的参考模型:价值主张、分销渠道、消费者目标群体、客户关系、核心能力、合作伙伴网络等方面的要素。

2.商业模式的发展背景。公司设有营销部,由笔者带队,董事长兼总经理姚祖义先生以其丰富的人脉资源全力支持。目前在国外设立了美国、德国二个办事处。自公司成立以来,已到国外参展十余次。在国内积极参加相关产品展会,引来法国、美国、以色列、德国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同时也正与一批潜在的客户进行产品试样和沟通谈判,其中包括卡塞格林系统研发机构,市场势头十分迅猛。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技术逐渐的平民化。一是信息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断的在关注于企业的网络环境生存和发展。而且如今很多现实中的经营活动已经到虚拟世界中,如网络购物、网络银行、网络教育、网络拍卖等等方面的活动。形成于无店铺经营、而且能够与客户直接双向沟通的商业模式,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企业的流通费用与经营成本,并且大大提高运作效率。二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随着各种技术的发展,人与人、国与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地球已经逐渐变成地球村,使得世界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如企业的生产经营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使得技术、资金、劳务、专利等当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与转让。三是市场化。当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时,使得如今的市场已成全方位的买方市场,消费者在追求个性的张扬和标新立异的愿望得以实现,并成为新的趋势。如今做价格优惠和单纯的质量优势已不够,消费者往往注意产品的设计、造型的创新,使得对商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二、企业的商业模式策略

1.企业项目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一是根据项目产品的特殊性能,采用高位定价策略,开拓高端市场。做到以市场为先导,适当改变产品性能,以适应市场需求为目的。二是利用公司在热压玻璃成型非球面透镜国内领先的优势,自行设计加工高质量产品,为国外的太阳能设备公司研制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在小批量研制时,可订一个高价,通过高价小批量逐步推进的战略,使公司随时了解国内外市场反映,采取对策,避免该产品大批量生产带来的风险。取得一部分高额利润,然后扩大生产降低成本,把价格降下来,以求扩大市场,采用以高质量、大批量生产降低成本的营销策略。三是由于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是一种技术性强的产品,要求生产企业在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服务,为客户开发和研制系列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产品,且产品初期的研制定价相对较高,另外由于产品处于投入期,公司需要收集大量的信息,以进一步改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所以公司选择采取短渠道流通,即公司直接为太阳能设备生产者开发和研制系列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产品,没有中间商的参与。四是营销手段采用告知性的广告和以政府公众、新闻媒体为对象的公共关系营销。通过在国内外光电、太阳能节能专业的杂志和会议上进行告知性的广告,可以让国内外太阳能设备生产者了解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已投放市场,解释产品的使用和保养方法,以及树立公司的形象和提高公司的知名度。通过建立与政府和新闻媒介等有关组织的联系,努力搞好关系,以求得其对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的了解,并大力协助公司提倡公众使用成本低但高效率的太阳能。五是扩大生产规模。在原有2条生产流水线,年生产能力60万套的基础上,增加3条生产线,实现年产热压成型光学非球面太阳能聚能透镜150万套。

2.项目获利方式和企业的发展计划。一是公司生产的项目产品具有明显的性能、价格优势,使其在市场销量猛增,而且由于技术的先进性,使得公司生产成本降低,公司通过项目产品的销售,实现公司的盈利和资金的不断周转。公司可以通过创新基金等有国家资助的项目的操作,来使得公司获得政府的资金上的支持。同时公司还可以通过专利知识产权的转让、许可实施,获得实施使用费,同时将部分专利进行转让,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各种的项目获利方式。二是企业的发展计划。项目转变了企业的发展思路,同时及时的调整了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给企业注入了新的发展元素,实现了企业的盈利,而且项目的实施调整了整个企业管理体制,为企业以后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止2010年4月30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期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总额886.8万元(不含税收入),累计应计缴税金的总额为103.22万元,实现利润总额140.61万元,创汇14.64万美元。

参考文献:

[1]向阳.服务经济给管理者带来的新思考.天府新论.2007(4).

[2]丁乃鹏,黄丽华.电子商务模式及其对企业的影响.中国软科学.2005(1).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学期详细工作计划下一篇:六年级语文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