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共10篇)(共10篇)
1.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篇一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这个假期里,我读了林文虎老师写的《好老师在这里》这本书,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很多有个性特点的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故事,对一般老师有参考和借鉴意义,后半部分侧重讲述了一些有个性的学校的做法,则对校长或管理者更有启发意义。
我很赞同序言中的这句话,“绝大多数的老师都还是想当好老师,只是有些老师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罢了。”我认为在所有的为人师者中,排除个别人,大多数都还是想做一个好老师的,每一个教师都还清楚地记得当初踏上讲台时的那个美好愿望和理想,并为坚守和实现这个梦想而努力地工作和寻找,只是后来啊,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因许多事情而改变了。
我好似亦是如此的吧!?我想当好老师,但找不到成为好老师的方法。我很难做到像美惠老师那样敢于诚恳地给学生道歉,也不如杜老师那样有足够耐心来观察学生和学生谈心,我习惯因循守旧,不会像美玲老师那样自编教材,我遵循师道尊严,更不会和林老师样,把学生当兄弟……说实话,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是十分看重教学成绩的,我始终担心所任教的班级考试成绩会落后其他班级,有时还为成绩没有达标完成任务而纠结自责,严重时会失眠。我始终认为成绩是最现实的了,没有好成绩,就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整天打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大旗而想法设法的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灌输给他们,却不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看似无私的背后充满着自私的影子。
其实,找到好的方式方法,成为了好老师,成绩自然也不会差的。让许多平凡的孩子在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春天,是书中告诉我的,也是我认为我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事情。教育家陶行知曾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我们的心中不仅要有分数,更重要的是要有人,一个个有独立人格和尊严的人。
最后用书里陈元利校长的这句话勉励我自己吧,“教育之道无它,爱与榜样而已。”
2.《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篇二
好老师的特质是什么?如何成为好老师?带着这些疑问我读了《好老师在这里》。
书中的老师和所有普通教师一样过着平常得不得了的日子,但是有许多的孩子在这些平凡的老师那里找到了春天。他们“不会累”、“不觉得累”,成功的秘笈在哪里……他们懂得尊重孩子。
美伶老师,是一位从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自觉自省改变自己教学法的老师,她在中台湾都会近郊经营一个常态的“普通班”,靠着真正专业的教材设计和分组学习,让孩子充分扮演学习的.主人,每堂课都兴致高昂
小草就是小草,杜鹃就是杜鹃,梅花是梅花,依其本性,依其时节,该给水的时候给水,该照阳光时给阳光。对人的教育亦然,你只要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适时给予营养,引发学生内在本有的生命力,让他长出该有的自信和风采。
最后用书中的一句话结束我的交流:好老师会和孩子用同一个鼻孔呼吸,用同一颗心感动。好老师不会累,而且受欢迎!好老师一点也不寂寞!好老师在这里!
3.读《好老师在这里》 篇三
引用书中的一句话做本文的题目,同样是教育教学,同样是学校,有了正确的理念,有了好的老师才会与众不同,才能成为成功的教育。
花了一天时间读了《好老师在这里》,书中前半部分主要讲了很多有个性特点的老师,以及他们的教育故事。后半部分侧重讲述了一些有个性的学校的做法,我的理解是前半部分对一般老师有教育意义,后面则对校长或管理者更有启发意义。
教育书籍常常让人感到枯燥,读本书却让我找到了很多的感动,发自肺腑的感动。书中闪烁着一些真知灼见,独特的批判,精辟的见解,也让我时时的加以圈划。读到后来便有些恍若知音,原因是我想再看些个性独特的老师,再听几句作者对当前教育的犀利评判。
一、不一样的老师
在书中我找到了很多有个性的老师,这些老师锐意创新和改革,敢于挑战传统的权威,他们有着很强的敬业精神。有时为了“喝牛奶就会去养一头牛”。
我看到了在深坑小学的美惠老师在大雨天去给他的学生阿城去买生日蛋糕。看到了美惠老师穿着高跟鞋冒着大雨去追一名叫谢大智的学生,当家长来接时,美惠老师并没有给家长告状,而是给了谢大智一个台阶。
杜守正老师,也是让我印象最深的老师。在很多年后一位他当年的学生来看他后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守山守水守水源,正心正品正其气,恩师恩情师友爱,存年存月存长久。”什么样的关系能延续这样的师生情谊了,在水源国小的杜守正做了什么了。
他把学生的作文谱成曲子作为校歌传唱,从此激发了他“教学与唱歌”的教育生涯,有了大榕树下的演唱会,瓦窑坑三号演唱会,水源的孩子CD的发行等等。他独创了自己的课程,整理出了少年礼的四个主轴。每个周末他们轮番选定几个孩子的上学之路,大伙儿一起走那位同学的上学途径,然后把每个孩子的上学途径成心灵地图。杜老师教书没有讲台,讲台就是茶几,他陪着孩子聊天,练书法,有了错误让孩子自己惩罚自己。
这样的教育简直就是一首浪漫的生活之歌,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或许这才是教育个本源。
我看到了陈美伶老师根据生活自己编了数学教材,用自己编的教材上课,这需要多大的决心,会遇到多大的阻力,她为了“喝牛奶就自己去养一头牛了。”
不一样的老师,我们身边也有。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丹老师说“有‘心’的老师,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可,才能找到高效教育的钥匙,才能获得成功,成为一名‘好老师’!”这心便是“道”,师之道也。潘老师说“师德领先、常规保本,科研给力”这不正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现代解读吗?郑欣说“好老师的支持点是爱”,多么热忱的解读,好老师确实不是高级技工而已啊!这让我不由想起了我们的教研组长谭超。为了把教研组的活动安排地更合理,更有效,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他在暑假里一个又一个电话打给大家,不厌其烦地向大家征询建议,给活动进行提前的安排。正是这样的热情带动热情,才让高段语文组充满了激情与活力。这是师之道,这是不一样的老师,这与能力无关。因此,潘老师呼吁我们:老师们不要被“授业”绑架了,多传点道吧!
二、不一样的学校
在书的后半部分,我发现了很多不一样的学校。
被称为教育标杆的马祖岛上的三所小学,各有各的特色。介寿小学自主开发了燕鸥生态的课程设计,合力编印本地的《植物图鉴》。中山国中利用芹壁村落开展了“探索芹壁”的的课程,他们的毕业典礼在社区净滩,他们要摇橹到龟岛领取毕业证书等。
长福国小,这所地震之后重建的学校,在一连串寻找教学风格的过程中,老师还孩子一起学扯铃,打排球,练篮球,推动音乐教学时,老师和孩子一起学乐器,直笛,口琴,孩子的口琴队,乐队组成了,老师的乐团也渐具雏形。这所小学的每一位老师都会乐器,能教乐器,原来这里的老师都是外行人,专长是和孩子一起一点一滴学来的。
独到这里让我新潮澎湃,老师们,当年我们走出师范时,不正是有这样的教育激情吗?不也有这样的教育蓝图吗?你是否依然饱含追求教育幸福的动力与激情?
三、不一样的“我有话说”
在本书中,常常在一篇文章之后有作者的“我有话说。”说的深刻,说的犀利。台湾和大陆本是同根生,教育的弊端也很相似。例如书中作者批判:竞争力
挂帅,学校每一次的考试都要精准,公开排名;每一科都得比出优胜劣负;每一分成绩都会斤斤计较,这样竞争的氛围下多数孩子只将同学当成敌人,谁会向敌人求助?
再例如作者批判:学习是一辈子的事,维持高昂的学习动力最重要,要求小孩一字不错,一数不差的听话,要求完全按照大人的刻板标准学习。
作者讲到老师的心理压力时这样描述:美伶老师自己都很担心所任教的班级考试成绩会落后其他班级,有时担心到连睡觉都会被学生惨不忍睹的成绩吓醒。美伶老师心理明白:成绩是最现实不过了,没有好成绩,什么伟大的教育改革都寸步难行。
于是我听到了很多让人发人深省的语句:
让一套好制度轻松上路不难,但是要很当一回事持久运转,又是另一桩难事。教育不必太傲慢,老师也不必太往自己脸上贴金,其实学生不全然是老师教会的。
专业工作做久了,就会习以为常成了职业动作,满满一班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渐渐成长为同一种面孔,不经意间,老师就忽略了孩子的个别情绪和个别差异,人和人之间的友善关系和动能也渐渐僵化。
如果学校还是板起脸孔“管制手机”、管制电玩、管制服装、管制交友、管制功课,管制孩子的生活细节。如果老师还是固守着教师尊严,师生之间冲突,人格及情绪教育的空转几乎难以避免。
工作近八年,最羡慕的是蒋尔云老师。每每节日或放假,总有已经毕业的学生,三三两两来看望他。学生会给他整理办公桌,而且关心他的健康,那份细心真让人感动。有学生曾送给他一双筷子,这是一双饱含生情的筷子,背后的故事一直深深感动着我。
本书的最后作者总结:
教育就是道,道就是生命的过程。中庸云:“天之命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小草就是小草,杜鹃就是杜鹃,梅花是梅花,依其本性,依其时节,该给水的时候给水,该照阳光时给阳光。对人的教育亦然,你只要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适时给予营养,引发学生内在本有的生命力,让他长出该有的自信和风采。
4.《好老师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四
三月份我读的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四月份我读的是《好孩子,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教育》,这也是尹建莉主编的一本书,(这本书其实我早就买下了,但一直没有读。也许是书非借不能读吧。)这本书现在我还没有读完,所以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严格的说这是我读的比较专业的完整的家教方面的第一本书。以前大多读的是数学课本,语文课本,教学参考,教学用书之类的书籍。读完这本书后,我的感受还是很深的,就像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理想、有智慧的书,是难得的家教读本,既敢直面教育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又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这本书告诉我们面对孩子时,如何“有心”,教育孩子时又如何做到“无痕”,我不由的感慨,我为什么没有早点读到这本书,我感觉在我女儿身上我错过了很多。
这本书里的好多内容都很吸引我,比如说在第一章《如何提高爱的质量》中的第三个小故事“给小板凳揉揉疼”。开头 有这么一段: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幼儿玩耍或走路时,不小心磕碰到什么东西上,碰疼了,哇哇地哭。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也不敢碰你了。孩子可能这时候会有些安慰,破涕为笑,家长也会感到很满意。
这种事情在我家也发生过,尤其是老人们经常用这一招,读完这本说后,我才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她不宽容和报复,是不利于儿童的心里健康的。
还有“每年都来的圣诞老人”这个故事,它让我懂得圣诞老人每年都来的意义不在与礼物本身,就在与这份惊喜,惊喜是另一层更有价值的享受。
只设“记功薄”不设“记过薄”也能协助我们培养孩子许多好品德。书里每个内容都值得我们一读,今天我重点和大家分享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方面
在看书的过程中,有些“小事情”引起了我的共鸣;有些“小事情”给了我一些提示;有些“小事情”则让我警醒。比如,我也会给我的女儿买很多课外读物供她阅读,我也觉得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外读物可以增加她各方面的知识,开拓她的文化视野。但是我以前特别在乎她读完以后记住了多少,所以每当她读完一本书以后,我总是会问:“你给我说说看,说里都讲了什么内容?你都明白了什么?”女儿总是这样回来:“我心里明白,但我不知道怎么给你说。”然后我就总觉得她读完了也记不住多少。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这是不好的阅读方式。书中说:好阅读要尽量用书面语,坏阅读抛开书面文字大量使用口语;好阅读要求孩子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还有就是尽量不要让孩子读“缩写本”或“缩印本”。其实,知识是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累并沉淀下来,我们
家长不用强求读完能立刻记住。
二、考试方面
尹老师提倡考试考好了不奖励,考坏了不批评。我虽然也一直认为考好了不用奖励,也告诉我女儿学习是为了自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是自己的事情。但我也从没有劝阻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她的物质奖励(每到学期末的时候,女儿因成绩优异,总是会得到爷爷、奶奶的奖励。)。虽然,我知道分数不是衡量一个小孩的唯一标准,但我也经常像许多父母一样,对考试的结果也是很重视的。当我的女儿偶尔考的不是很理想时,尤其是看到她因为粗心大意而出错的时候,有时候我也忍不住去责怪她。现在想想,其实女儿心理可能早就认为不应该发生这样的错误,可能她自己正在自责呢,我再这样呵斥,可能会引起她的逆反心理,她自己反而会不再自责了,还会认为我是个脾气暴躁的妈妈。(这是我女儿今年开学初数学测试不理想时写下的日记,其实我们的孩子自己已经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所以,考坏了我们也不必过多的批评。)
读过这本书之后,我认真的反思我自己,我们应该多多制造孩子的成就感和主动性,这样她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
三、关于爱的方面
“在爱的名义下施暴”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强的感受,它让我越来越深刻的反思,当我们作为老师作为家长训斥孩子的时候,总是在强调“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问心无愧,我都是为你们好”,良心和爱固然是必须的,但这毕竟主观,而且我想这也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毕竟你主观感觉的是对得起
自己,那孩子呢?如果不被孩子所接受,即使我们再煞费苦心,也是失败的教育。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以及当妈妈的感受,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其实这种现象现在仍然存在,在小学里一些老师会因为补作业而不让孩子上所谓的副课,还在一味的强调,你们的父母都不管你,就靠我了,我都是为你们好。而孩子也许表面看来是在补作业,心里也许还在想着这节课是我喜欢的体育课,也不知道体育老师今天给教什么?像这样的爱需要吗?)(这也许是我们国家教育体制存在一定的问题吧,比如说六小的老师,家长文化程度特别低,有的就不识字,学校又要向老师们要成绩,家长不配合,老师们也是没办法。)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书中说:“年轻的父母都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在于你是用一把精美的刻刀去雕饰还是用了一柄锄头去雕饰。所以正如文中所说“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了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爱。”(这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去反思!)
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对如何做个好妈妈总结以下几点:
1.好妈妈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控力。2.好妈妈要给孩子提供一个阅读的环境。
3.好妈妈要和孩子建立信任而且轻松的母女关系。
4.好妈妈要恰如其分地给孩子多多鼓励。
5.好妈妈要想办法使用聪明的方法来代替批评教育孩子。
6.好妈妈不要求孩子考100分。7.好妈妈注重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8.好妈妈把孩子的“小事”都看成“大事”。9.好妈妈总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10.好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谢谢大家聆听!
5.《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五
这本书是由衷的喜欢,强烈推荐给大家。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书中所秉承的理念是与我的所坚持的理念是一致的,只是她说的更加系统,具体。也许,教育观念不一样的人,就不以为然了,不过,作为参考读读也无妨,就当看故事也不错的。这是一本成功学的书,是一位实践者成功后所总结的经验。每个小孩都不一样,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不能期望有某一本书,像说明书或者行动指南一样,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可以检索目录,翻倒某一页,然后依样画葫芦。如果那样,当父母就省心了,呵呵。
这本书与《捕捉》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书中更加具体的给出了“自由”和“爱”的重要性,给予儿童自由生长,自由把握的空间,读后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我觉得家长的自我定位非常重要。应把自己定位为“有局限性”或者“有缺陷”家长,而不是全能的,事事要指手画脚,要包办,是权威,要孩子完全的服从。只有虚心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与孩子平等。
其次是要学会爱的能力。人人都会说自己爱孩子,但如何去爱,包括爱自己的伴侣,这都是一门最深刻的人际关系学。
第三是目的。培养孩子的目的,往往会本末倒置。我们首先是期望孩子成为幸福的人,然后才是成功的人,我们希望TA是爱学习,然后才是好成绩,等等。但在心气浮躁的社会,人们往往只看到表面,把目的与表象倒置,用错误的方法追求错误的目的。
第四是方法。不否认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我看这本书,也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去看的,尽管涵涵还很小,也是希望能获得“行动指南”。但是看完之后,觉得只有家长的价值观、方向正确了,方法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6.《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六
王秀芬
寒假期间,我怀着虔诚的心又一次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借用作者尹建莉老师的一位老同学的说法是这样的:我原来只看到了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间的差别。自从看了你的这些文章,才发现这差别原来是我和你之间的——作为母亲,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实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身为教师,我经常阅读家教方面的书籍,相对来讲却忽视了专业成长方面的书籍,本身是不是一种失职啊?原来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困惑,但随着教学生涯的增长,我慢慢的悟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与教育学生是同步的。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增长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不断琢磨相关的技巧,这些对于教育学生来讲是通用的。
首先,相信阅读的神奇魅力,并且注意给孩子阅读的技巧。尹老师在书中谈到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女儿讲故事,不是讲,而是读。逐渐地,由开始的妈妈指着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改成由孩子指着,妈妈来读。孩子指到哪,妈妈读到哪。这样,慢慢地使孩子理解了文字的作用,读得多了,许多“白字”就自然解决了。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在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我努力践行这样的理论,并且现在慢慢的由妈妈讲故事孩子听向孩子给妈妈讲故事转变,这些需要我去慢慢引导,也需要相关的技巧,比如说,孩子讲了一个故事之后,妈妈要做好记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很多情况下学生能自己处理的问题,能自己阅读解决的问题都可以放手,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去接受,兴许学生会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乐此不疲呢!
其次,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养。孩子就是一张纯洁的白纸,他的人格,智力,情感等等都是在周遭的环境中慢慢建立和培养起来的。如果小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出让大人们认为不好的行为,其实那些都称不上是错误,只不过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小事。硬是归结为错误的话,也应该先寻找错误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先从大人们身上去找问题的根源。大人们的一句话,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说好妈妈是个关键。那如
何成为一个好妈妈呢?这是一个很难很重大的课题。每个妈妈都想当好妈妈的。可是往往到最后总是会抱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学生的成长亦是如此。非智力因素远远重要于智力因素,身为老师千万不能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学生成长需要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只要你真心实意的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发自内心的批评他的错误,真诚的表扬他的优点,你会发现其实现在做教师也并不难啊!
最后,在生活习惯方面“不管”是最好的“管”。
7.《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七
许多人在平时也知道孩子有了过失 要好好和他谈。但一遇到突如其来的事情时,经常条件反射地冲孩子发火,“我早就提醒过你了,你居然还……”,“你怎么那么不小心……”,过火的教训话说过了,事后又后悔,可下次遇到同样的事,还是忍不住先发一通火。一些家长只好用“我脾气不好”来为自己开脱,来平衡自己。“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这会让孩子的“小毛病”变成一个痼疾。或变得脾气暴躁,自卑固执;或是屡教不改,一错再错。
脾气不好是家长的毛病,是家长的错误,在要求孩子改正错误的同时,我们也要改正自身的错误,切记,不要冲孩子发火。忍耐忍耐,再忍耐。
1、好阅读要求快快读,坏阅读要求慢慢读。
2、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
3、好阅读读字,坏阅读读图。
4、让孩子读正版原著,不要读“缩写本”或“缩印本”。
8.《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做一位“好”妈妈受益匪浅。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9.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 篇九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较实用。本文由一.约四、五岁时让孩子背优美的古诗;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看课外书,阅读有用小说;正面鼓励孩子:只设记功簿,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正确对待多动症(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也建议若不是离谱得厉害,不要让这个痕迹流经孩子的生活,当开始诊断和吃药的时候,本有希望的病也会无力回转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质疑,一个能将教自己小孩的老师公然用“蠢笨”等词语形容,便将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毁之一旦。难道说女儿考进了清华,这样的个体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吗?她的教育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我发现周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感恩。而不是某种利益驱使,对老师面上和谐,背后切齿。
老师现在难当,真正想要做个好老师,在学校的评价系统,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自我的认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样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中,会让你承受压力,打击你的自信;在纵向比较中,人们少有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在周遭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走得坚定,可有谁肯定过他们的付出。有素质的家长会评判你的种种行为,动不动就是破坏了学生幼小的心灵,(范文网 )扼杀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为什么不反思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些风浪;缺少知识的家长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个体不同,每班有五十多个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点菜,也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尹建莉处于小学老师的处境,我相信她断然写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说现在的教育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一个肯定会为自己女儿选择老师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儿的老师肯定不会很差。用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来衬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让人不由得唏嘘。
这点是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的培养孩子成功的话,的确需要一位好妈妈,她坚持、豁达、上进、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10.好爸爸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十
最近我都在看一本由着名的父教专家东子的书《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大多数的家长都认为幼儿园的老师是孩子的“启蒙之师”其实不然,接下来我发表一下我自己的想法:
其实爸爸的启蒙教育,是一种微小的付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天下父母心的体现,是一种义无反顾的爱。
这种爱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所体现。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大多数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地影响着孩子。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很多教育家把父母称为“终身教师”。
有位着名的父教专家愿意为家长奉献的父教新概念提出了一些建议:
1.作为“启蒙之师”的爸爸要有权威性。
2.“启蒙之师”还应具有感染性。
3.“启蒙之师”对启蒙教育具有及时性。
【好老师在这里读后感】推荐阅读:
嗨,爸爸在这里!08-04
小学作文在这里08-27
相逢在这里专题10-05
演讲比赛文明在这里07-20
散文:知识在“诗经”这里10-06
梦在这里起航朗诵稿08-10
梦想在这里等你七年级作文10-25
中级会计师报名已启动,报名流程在这里!08-01
青春在这里闪光五四青年演讲稿09-11
高中生演讲稿:梦想将在这里启航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