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精选8篇)
1.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一
全身反应法(TPR,TotalPhysicalResponse)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阿歇尔(J.T.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这种方法倡导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式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作出反应。Total Physical Response was proposed by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J.T.Asher in 1960s.The method advocates to connect speech with behavior and to teach foreign language by body language.The teacher firstly design the content of courses into a series of instructions type language items, then make students react to those projects.1.教学原则:Teaching principles:
(1)听力理解领先。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1)Listening comprehension comes first.Firstly, we need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ies of listening comprehension.Then we can require them to express vocally.(2)全身动作是发展理解性能力的关键。
(2)The whole body action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standing ability
(3)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这种身体反应应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研究表明,教师通过娴熟地运用指令,可以使学生学到大部分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成百的词汇。(3)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by responding to the language through their body language.This response should directed by the planned order.They respond according to the teacher’s order so that they can percept,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language.Some researches show that students can learn most part of the grammatical structure of the targeting language and hundreds of vocabulary under the teacher’s skilled use of the order.(4)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发言。学生通过对听到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内化了目标语言的认知结构,到一定时候自然会开口说话。
(4)Let the student speak when they are well prepared.Teachers should not enforce the student to speak.The student will naturally lip up his voice when they comprehend the language materials and internalize the cognitive structure of the targeting language.2.教学程序
2.Teaching procedures(1)演示,教师一边发指令,一边做示范动作,学生只做动作,不说话。(1)to demonstrate.The teacher performs the demonstration action while sending instructions.The student does what the teacher tells them to do without any talking.(2)教师只说不做,要求学生按指令做相应的动作。(2)The teacher tells students to do the homologous action instead of doing the action.(3)教师将新旧指令混在一起发布,同时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边听边做。
(3)The teacher mixes the old orders with new ones and performs the demonstration action to make students do the action while listening.(4)教师将新旧指令混在一起发布,不做示范,让学生按指令做动作。
(4)The teacher mixes old orders with new ones, but does not perform the order but let the student make action according to his order.(5)某个学生发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按指令做出反应。
(5)Let a student make order, the teacher can react to the order with students.3.主要优点
3.The main advantages:
①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
(1)It can gasp the student’s attention at once, and absorb them in joining activities.It helps them to learn English through practical experience.②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2)It can provide a learning circumstance which well linked to the practical life.It helps students to learn English from diversified activities and recycling exercises.③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3)To coordinate the students’ left and right brain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left brain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language study.④主张以句了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川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4)Advocate beginning with sentences, such as to learn the whole sentence and to use it, to focus on the content and the meaning of the language.It can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communicating with practical language.4.TPR教学法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4.TPR also has some disadvantages:
1、TPR动作及言语大都是简单的活动,不可能单靠它学习较深的内容。1.The action and the speech of TPR are quite simple, we cannot acquire deeper content by it.2、TPR教学中包含了大量的游戏活动、角色表演、小组竞赛等,很难配合好课堂的教学管理。
2, TPR includes a large number of game activities, role playing, Group Competition and so on.Which are difficult to well cooperate with the teaching management.3、典型的教师中心论。教师拼命的说,就意味着把有限的,宝贵的外语教学课堂时间都让老师‘说’掉了,学生就没有时间‘练’了。3, It’s a typical teacher-centered theory.The teacher keeps on talk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a waste of the limited and precious teaching class time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study, and the student have on time to practice.教师在编写一个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教案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好全部的步骤,然后把每个步骤按先后顺序—一写下来。下面提供几个指导性的问题,供教师编写教案时参考: ①是否把活动的全部步骤都考虑到了、都包括进来了? ②在一个活动中,包含的步骤是否过多?(一般来说,一个活动中有六到八个步骤就够了。再多的话,可以一分为二)③每个步骤的指令是否简短明了? ④如何示范、怎样演示活动过程? ⑤是否需要使用教具或预先做一些特别的准备工作? 在编写指令时,关键是要把握先后顺序,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
三、TPR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践
在TeachingForeignLanguageinContext的课上,本人尝试TPR的汉语教学如下(学生有韩国,美国,日本):
第一步:用汉语说出指令(起来),让学生加深听力理解,并做示范动作,学生边听边观察。
第二步:说出指令(起来)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第三步:说出指令(起来),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我根据学生的动作来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在进行第二、三步骤过程时,通过变换语调来介绍指令,调整学生做动作的速度和节奏。(这可以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兴趣。)
第四步:说出指令(起来),不示范动作,要求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第五步:请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我和其他学生一起执行指令。组织“发指令、做动作”活动在小组之间开展。令不同表现能力的学生相互之间形成互动,能“边做边说”。(弥补TPR教学法只是机械的完成指令动作的缺点。这可以训练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协作能力。)
第六步:通过上述步骤,演练其他的动作。先单词,后词组,最后句子。如:
①单个动词:跳,走,停,转等;②词组:跳起来,走过来,停下来,转过来等;最后将指令串联起来进行运用,我提出要求:“小刚,跳起来。走过来,然后停下来”。扩展学生表达的范围,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这样避免学的只是零碎的知识。体现了教师灵活的串联所学的,使之变成更多有意义的连续动作。)注意,教师给学习者一句激励的语言和一个动作,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对能迅速反应和示范指令的学生,适当地表扬他们。这些鼓励的办法是开展TPR活动的催化剂。同时,在执行TPR的同时,要随时注意,在初级汉语教学中,教师的目的不是欺骗学生,不是蒙混过关,而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成功。
通过以上简单的运用TPR的初级汉语教学,没有一点汉语基础的学生大部分能记住三分之二的单词。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在鼓励他们复述指令时(第四步),每个指令我都重复几遍,等学生听熟了,先找反应快的学生复述,复述没有困难之后,再要求他们自己开口表达。同时让没准备好或反应较慢的学生多观察、复述几遍,然后脱口而出。
2.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二
关键词: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应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趋的密切, 再加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的提高, 使得我国的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范围日趋的扩大, 很多外国人都开始学习汉语, 从而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 或者是在中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国际上兴起了一股学习汉语的热潮, 对外汉语教学便应运而生。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的发展, 其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对外汉语教学引入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1 多媒体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多媒体技术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辅助手段。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将其和教师的讲授有机的进行结合, 从而有效的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工作。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 将发音时的口型利用图像和视频进行展示, 方便学生进行模仿, 还可以与多媒体的发音进行对比, 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拼音, 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由于我国的语言博大精深, 很多词语中都含有历史典故,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 外国人由于对中国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 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 很难使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真正的含义, 造成学生即使死记硬背下来, 到时候也不能很好的进行使用。通过多媒体技术, 在讲解词语含义的时候, 可以适当的将一些相关的历史典故制作成动画或者是视频, 在此基础之上, 在进行相应的讲解, 就可以使学生直观生动的了解到词语的真实的含义, 以及实用的语境和情境,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汉语中有很多的形近字, 这些字虽然外表相似, 但是其含义却有很大的差别, 中国人学习尚且存在一定的困难, 何况是一些外国人。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对这些形似字进行详细的分解, 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明白这些看起来差不多的字的真正的差异, 从而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与缺陷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改善了教学的质量, 改变了以往教师为中心的被动传授, 极大的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出, 由于对外汉语兴起的时间相对较短, 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使用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和不足, 如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片面的满足形式需要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广泛使用, 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这使得很多的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教学逐渐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很多教师甚至认为多媒体完全能够代替其日常的课堂讲授。这就造成很多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没有考虑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盲目的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认真地进行备课, 只是在上课的时候播放多媒体课件, 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观看一些课件, 很多学生下课之后甚至不知道这节课都学过什么。我们使用多媒体是希望其能够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提供帮助, 可是却演变成了片面的追求学生的视觉、听觉刺激。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精力听取教师的讲解, 教师也难以在课堂上对汉字进行有效的宣讲。同样是讲解这个笑字, 假如我们只是将教学精力放在多媒体上, 片面的制作教学课件, 对于最为根本且有效的板书教学弃之不用, 没有将笑的笔画讲授给学生, 学生即便理解了笑的真实含义, 可是也不能写出这个笑字。我们的学生在汉字的书写方面原先就是一个明显的弱项, 假如又失去了教师的板书这一有效的示范形式, 学生则真的难以学到汉字标准的书写。
2.2 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工作无法有效地开展
我们都知道教学相长这个道理,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相互之间要进行沟通与交流。教育工作者的个人魅力在这个环节就显得极其重要, 教育工作者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让学生明白所教授的内容, 学生一旦被教师的辛勤工作所感染, 就会从心中对教师的工作有所尊重, 其思维活动能够被有效的激发, 学生与教师能够建立起情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 教育的目的也能够较为便利的实现。可是我们在多媒体的帮助之下对于学生朗读以及书写的工作势必会有所放松, 因为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通过技术手段就可方便的实现。有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自己的精力主要花费在找资料和制造课件上, 而在课堂上学生又是盯着多媒体。这样其实是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本意, 学生对于教师也就没有办法了解, 双方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互动。这就让本来应该气氛活跃的课堂变成了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交流。
2.3 需加强对软件的重视
对外汉语教学起点不同的高校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上存在很大差别。对外汉语教学历史短、起点低的高校往往刚开始都很重视硬件的建设, 但忽视了软件的同步建设。这类高校要使学科教师、学生、技术统筹人员、管理者等都对多媒体技术形成积极的态度, 具备基本的数字化教学知识技能, 掌握数字化在学习、教学和管理中的应用方式, 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工作成效, 促进教学改革。因为忽视软件建设, 就不能形成长效机制, 就不能充分调动一线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积极性, 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 从而影响招生和学校声誉。
3 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多媒体教学
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教学, 不应该片面的只看到其优点而对于其缺点视而不见, 如果多媒体教学不能起到教学效果反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我们就应该考虑放弃这个教学辅助手段。我们需要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长处, 让多媒体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更为科学的融合。这样方能发挥多媒体真正的教学成效。
需要考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而不应该只采用一种。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不同来科学的安排不同的教学方法, 我们不能让学生仅仅只是天天看着电脑屏幕, 而是需要重视好传统的听说读写这些方面的教育工作, 让他们的顺序与主次不会被颠倒。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有着强盛的求知欲。
具体来说, 高校的教务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外汉语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力度, 把它当作一门学科来建设, 而不是仅仅理解为一门汉语课。教务部门要从政策上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和保障, 而且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而不是不成体系。同时, 要倡导教师资源共享和互助,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教学部门要给承担软件建设的对外汉语教学一线教师以时间上的保障。整天疲于上课的教师是没有精力去搞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同时, 调动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刚刚步入门槛、但对新事物接受快的新教师这两种教师通力合作的积极性, 以制作出具备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和经济性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参考文献
[1]黄娟.试论多媒体与对外汉语教学[J].技术与市场, 2010, (08) .
[2]李然.现代教育技术在多媒体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29) .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旅游地理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89-01
一、多媒体课件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当前教学改革的精神是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把文本、图例、图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组合进行综合处理,实现双向交流,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旅游地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效果异常明显。多媒体课件主要体现以下几个作用:
(一)以表达配合各种图例来体现生动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旅游地理教学内容,可以把旅游区教学内容反映到具体的录像片段上来,或者利用地图并附以简单的文字来介绍各个城市。如讲解旅游城市的交通路线时,我们可以放大图例来一一介绍城市里的各个景点分布,清楚明了;那么又如用中国名胜图册来扫描制成的课件形式呈现出来,就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二)利用观赏的画面来代替枯燥的语言讲解从而体现直观性。旅游地理教学中除地图外都是用文字来描述,就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听起来会觉得烦,影响学习兴趣。如学习《北京市》时,教师在讲台上一直用授课法夸夸其谈,学生听着就走神了。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用摘取北京市旅游指南的碟片来介绍。再配合文字教学节奏可快可慢,可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而定,还可以重复播放,课堂效果很好。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反复观看充分体现时效性。将多媒体课件引入到旅游地理教学中,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局限性,即教师在黑板上指多那么一张密密麻麻的地图图例说得口干舌燥,学生未必听明白,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学生可从放大的图例及拆开的每一部分反复观看、对照,例如讲授《中国旅游交通网》时,教师制作课件来进行教学讲交通网时可放大地图图例,这样就便于学生认识各条交通线路,然后分发地图轮廓图来让学生描绘交通路线,教师只要稍做指导即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多媒体课件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一)物尽其用,适当适量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处理,然后再考虑通过用什么素材来恰当地表现课本的内容,如何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愉快的教学效果,并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段,打破教学的时空局限。把所要讲解的教学内容经过处理后转变为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使教学课件具有一定的创意性。从而达到传统的讲授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也不可能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都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比如,前面的概述部分,也就是总论部分也还是要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俗话说:“物极必反”。也就是说在一般的教学中,也不能过多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而应两者相结合。
(二)与时俱进,扩大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网上来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在现行教材上不断增加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既而可以增加课容量和知识密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例如,在旅游地理《浙江省》这一节教学,利用多媒体先播放浙江省旅游指南,使学生从教材里的语言述说转化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教学情景;此外,教师也得从网上查阅有关于浙江省的主要旅游城市和旅游胜地的图片或景区动画拍摄等资料。
(三)增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能使许多抽象的教学专业术语、事物变为具体,能使跨越时空的广深的地理环境从静态转变为动态,能使对语言文字理解之后的想像转变为有声有色的图文声像讲解,大大提高了表现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活跃了学生思维,便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例如,在学习《地貌概况》时,大部分学生感到那么多种地貌类型既难以记忆又难以区别。在讲授时,用POWERPOINT设计地形图,并进行归类放大播放,再添加图像、动画、音乐、文字等综合表现出来,让学生充分感知,帮助理解,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和理解教学内容。
(四)通过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育改革中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此教师要通过教与学的方式转变来实现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传统的旅游地理教学,只是教师用语言讲解,还有自身的想像。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给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从而还必须要求教师积极钻研和探索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辅助教学。例如,在《福建省》这一章节的授课中,讲授福建省的旅游资源分布时,我们可以通过课件来介绍福建省的各个上档次、高品位的旅游景点。包括这些景点的位置、景区图片展示可通过课件中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并掌握。学生也能从学习的知识而运用于实践中,在节假日时参加社会实践实习,就能懂得学习如何来介绍本县的旅游景点、区位,同时也解决了学生对景区分布的抽象认识。这也是我们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关键,从基础课程来培养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从而适应社会的需要。
以上的几点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是本人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所总结出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我们的教学目标的完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运用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要注意先对教材进行钻研,不是教材的所有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方法,为此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先比较分析课程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设计使用教学方法。注意教学素材的获取,可以从网络上获取,也可以从光盘和其他电子媒介获取。比如一堂教学素材使用较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就会大量运用景观图、录像、地图等教学素材。运用得当的教学素材可以使一堂地理课变得生动直观,能给教学过程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
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要太复杂,只要能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潜力即可。这是要求我们教师自己进行设计制作和处理一些简单的教学素材。在处理过程中,还应该注重科学性、教学性、高效性。
参考文献:
[1]王慧芳.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2]朱剑刚.地理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素材运用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0,4
[3]林培英,朱剑刚.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4.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四
喀麦隆汉法语音对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通过笔者在喀麦隆汉语教学中体验较深的教学实例,主要从语音教学方面对汉语和法语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语音教学策略,并从教师素质及教学方法方面时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提出了两条建议.
作 者:陈永花 CHEN Yong-hua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金华,321004刊 名: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33(2)分类号:H195.3关键词:喀麦隆 语音 对外汉语教学 法汉时比 教学方法
5.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五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拟人化的.功能,可以在小学多媒体课件的交互设计中适当地运用拟人化的方法,如图标、虚拟植物、代理等,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增进小学生与课件交互的情感体验.
作 者:倪浩 刘芳华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4 刊 名: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CSSCI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FO 年,卷(期):2007 ”"(11) 分类号:G434 关键词:拟人化 交互设计 多媒体课件
6.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六
颍东区新华办事处李洼中学 刘超
随着信息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媒体教学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形式呈现,有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表现出其强大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多媒体素材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己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标志。
一、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思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计算机技术,优化组合动态视频(录像)、动画和声音,将一些现实生活中用口述、板书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向学生展示,来突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化解教学内容中的疑点和难点,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一重点内容时,将“一个中心”比作一艘轮船或一架飞机,用多媒体展示,那么,其导航系统和动力系统分别是“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即“两个基本点”。无论是轮船还是飞机,要到顺利达目的地,其导航系统和动力系统都是不可缺少和偏废的。这样,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感知中掌握了知识。
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活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设置的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小栏目,如“个案分析”、“生活场景”、“今日说法”、“七嘴八舌”、“时事追踪”等,都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课堂教学推向深入。而那些漫画、Flash动画,或下载一些图片,剪辑一些影片资料等,也能增强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笑声中探究,在兴趣中运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师生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师生之间的“零距离”接触,使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沟通。尤其是一些多媒体展示的小栏目,如“畅所欲言”、“你争我辩”、“今日说法”、“焦点评述”等便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
总之,多媒体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丰富了课堂内容,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二、思想品德课中多媒体教学的常见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的运用,一方面大大促进了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不恰当使用或是对多媒体教学的定位认知不准确造成的。
1.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导致教师备课准备不足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课件当作教学的唯一手段,对课堂的讲解,只是单纯地根据课件的设计而进行。这就造成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过度依赖,造成备课不积极主动,也使得在课程的准备上不足,只是针对多媒体情景教学的讨论而讨论,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教师主导地位不够突出
思想品德课多媒体教学情景化教学方式的大量采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因为情景化教学所采用的各种案例、事例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案例,很容易使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此时,如果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不够深入,或是课前准备不足,很容易产生就事论事,只是单纯地对案例进行讨论,对学生的引导不够深入,达不到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3.过多注重案例的分析,忽视对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 思想品德教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在于考查学生是否形成正确的、科学的哲学思维,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要时刻注意通过各种方法、采取各种途径来使学生学会对事物的正确分析。思想品德课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对案例的分析教师比较常用的提问方式是: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此事?这样的问题,只能说明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不够。
三、思想品德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解决好多媒体教学中常见的各类问题,是有效、正确地使用多媒体,从而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重要前提。1.要在思想意识上正确认识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角色定位
把握好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角色定位,是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前提。多媒体从其根本上讲,只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与多媒体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课本、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不能脱离课本、教材的范围,都要为课本教材服务;另一方面,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是起着一种辅助教学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否则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2.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思想品德课的多媒体教学大大改善了传统的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局面,使思想品德课呈现出一种动感,人人都能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的课堂,这是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师要很好地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深入挖掘教材。无论是从教案的设计还是从具体的课堂教学上都要进行积极的努力,鼓励在坚持课本主旨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开发和有效开发,设计各种个性化的教学设计,依托多媒体的优势,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
3.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加强对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 在思想品德课的多媒体教学中,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所呈现出的各种生动、真实的案例,积极设置各种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这样,才是真正地实现多媒体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所服务的目的。
二、政治课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几个注意问题
1.课件过于花哨,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不利于突出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辅助教学的作用。若课件里有太多不当的媒体展示,就会起到喧宾夺主的效果。比如太强的背景、不合适的背景音乐、刺耳的幻灯片切换声音等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也是不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2.用课件代替板书,不便学生总结提高
多媒体课件里尽管会有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或提纲)和重点例题,但一闪即过,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也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理解把握,所以效果相对比较差。其实,教师在书写传统板书时,都会把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或提纲)和重点提示板书在黑板的重要位置,这样,便于学生记忆和做笔记,并对照教师板书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因此传统的必要的板书也是不容忽视的,计算机永远不能也无法代替老师的作用。
3.课件内容力求面面俱到,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些教师为了教学方便,制作课件时力求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甚至将所有问题的答案都呈现出来,完全不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这将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也会使老师受制于课件预设,不仅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由“人灌”变成了“电灌”,课堂的生成性难以体现。多媒体课件虽有优势,但也要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力求内容简洁明快,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探讨与思考,使多媒体课件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
因此,笔者认为制作、应用思想品德多媒体课件时应该做到:(1)适度。多媒体的直观形象能引起并保持学生兴趣,但其使用也不能过度。因为即使是感兴趣的东西,如果长时间刺激,也容易使大脑皮层兴奋性降低或转入抑制状态,造成疲劳,产生思维惰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让多媒体与其他教学形式交替使用,以保证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
(2)实效。多媒体素材内容要符合新课标要求,力求准确到位,课件制作讲究精益求精,以达到最佳视听效果为标准,展示过程中教师既要熟悉多媒体操作,又要准确把握教材;既要细心观察,逐步引导学生,还要通过多媒体控制教学活动,并能灵活处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关注课堂上的“生成”,以便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3)师生互动。新课程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是一种智慧与情感交融的互动过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要防止因使用多媒体手段而削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还要防止“课件中心教学法”。多媒体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如果承袭传统的教学思想,“新瓶装老酒”,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机灌知识”,使用不当的话,多媒体还会成为课堂交流的障碍,不但将老师、学生限制、束缚在计算机上,而且形成以课件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从而导致以音视听取代思辨和想象,这样,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只等待老师将结果投影出来而缺乏自主性、创造性,从而极大地限制老师、学生的思维。因此,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一定要避免以课件取代对教材的自读共研,忽视基于学生已有经验的知识的建构。
思想品德课堂中多媒体教学的使用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我们要勇于正视各种问题,不断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
7.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七
1 设计课程——艺术与技术的融合
上个世纪初, 德国包豪斯学院在设计教学中提倡“艺术与技术有机地结合”, 鼓励学生参与工艺的制作过程, 以便对材料、结构、肌理和色彩等技术因素有较为全面的理解, 并且聘请技术熟练的工匠协助教授工作, 使学生能设计出既具艺术性又符合科学理性的作品, 这成为后世设计教学的楷模。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各种新技术、新材料的涌现, 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尤其是电脑技术的突飞猛进给设计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两者已紧密结合在一起。电脑绘图软件的出现使设计师的工作变得简便和直观, 一件产品或一种形式在尚未出现之前就可以通过平面图和三维效果图获得直观的显现, 设计师的观念借助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得以更直观、更迅捷的展现。如今, 电脑技术更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逐渐渗透到设计教学过程中, 以其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等为设计教学开辟了新的空间, 这不仅是顺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也是设计学科自身的特点使然。艺术与科学技术这两个在历史中一度相互分离的概念, 在20世纪乃至21世纪的今天携手并进, 统一在设计这一领域, 共同为人类造福。
2 多媒体课件的概念
艺术设计专业可谓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专业, 艺术设计教育因而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 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设计专业的发展, 不断拓展新的教学空间, 激发学生的创意潜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将电脑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 实现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一直以来都是设计教育者共同关心和研究的课题。而多媒体课件, 是电脑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新兴应用方式, 是利用电脑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课堂教学的方式, 目前已逐步应用于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 可谓是电脑技术与艺术设计学及其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 并具有较强互动性的软件, 是应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教育技术, 代表新的教学思想及模式, 其应用水平逐渐成为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往往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角度出发, 对每一帧画面的构成、组图、颜色、大小, 包括字体和呈现方式等进行精心地设计, 有机地组合各种视听材料。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将抽象的内容转化为直观的、生动形象的、有趣的、交互式的多元化内容, 能够强化教学的效果, 在提高学生兴趣与互动参与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
3 多媒体课件在设计教学中的优势
3.1 多媒体课件的多元形式及其表现力
实践证明, 传统的设计教学方式在当代越来越受到诸多的局限, 因其以板书为主, 而涉及到设计作品及其观念的分析部分就难以直观、形象地讲解与阐释。而多媒体课件通常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 不仅可以图文并茂, 还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加入必要的符号、图形、图示、声音、动画、影像等, 并将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内容和实际要求进行有机的组合, 通过投影仪显示出来。这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 也以恰如其分的教学辅助内容, 使课程更为生动、有趣, 更有说服力, 亦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于设计教学来说, 其教学的重点包涵设计的原理、技巧、国内外经典设计理念及作品的分析与阐述, 需要大量的实例来展示和讲解, 缺乏丰富影像资料的设计教学是缺乏说服力的, 这就更凸显了授课过程中多元媒体形式辅助教学的价值。通过大量的图片、影像等展示设计领域最新的作品、思潮, 使设计教学始终跟上时代的潮流, 形成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对于教师来说, 也应适应新的需求, 既能熟练驾驭信息技术, 又具有一定视觉文化素养, 这是教育工作者应自觉承担的一种新任务[1]。
应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使抽象内容具象化、枯燥内容生动化、复杂过程简单化。通过一系列层层推进, 深入细化的演示过程, 将复杂的原理、丰富的作品内涵等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动静结合的影像加以诠释, 使讲授更具感染力, 能够将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
3.2 内容充实
在课程资料的搜集上, 除了将书籍中的图片等用扫描、拍摄等方法输入电脑中, 互联网也为课程提供了巨大的知识来源和影像来源, 互联网的资源具有实时、共享、开放等特征, 为课程资料的搜集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以往, 教师可能为了找一张图片跑遍图书馆、书店, 现在, 即使是国外一个最偏远的地方, 一件最新的作品, 只要它与网络联通, 都能够通过google等搜索引擎检索到。资料检索法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方便了备课过程, 也使得学生可以接触到设计领域最新的事件、作品、理念、思潮等。互联网可以说是个大资源库, 重要的设计理念、人物、作品、事件等几乎无一不涉及, 只要运用得当, 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 这也直接使得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取材方便, 内容详实。多媒体课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视听资源, 以大容量的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 也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3.3 直观生动
根据有关研究结果, 视觉信息占全部感知信息总量的85%[2], 因而, 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直接的视觉感受与体验成为接受知识的重要基础。举例来说, 在《城市形象设计》这门课程中, 讲到城市的记忆一节时, 以大量的图例分析现阶段存在于中国城市景观形象中的文脉割裂、记忆断层等现状, 以及相应的问题, 使学生对这一现状有直观深入的了解, 并意识到其对于城市的文脉延续、可识别性或地域性的形成等方面所产生的副作用。同时, 用大量的图片资料阐述欧洲一些城市在历史文脉延续、有序空间秩序的营造和城市肌理的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 从而使城市形象散发着浓厚的场所感。此外, 还在PPT课件中相应的地方加入一段巴黎城市景观形象的录像, 系统地展示巴黎在旧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做出联系的尝试, 包括其中一些优秀的设计案例、方法。从而使学生对国外一些优秀例子的做法有深入的了解, 进而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自觉地以此作为参照系。而在《城市公共艺术》课程中, 讲到光环境艺术一处时, 播放水立方光环境艺术的录像, 充满艺术性的影像配上悦耳的声响, 营造了声、光、影像的综合视听效果。给学生亲临现场之感, 这是传统文本形式的教学所难以比拟的。学生对这一类的教学内容都非常有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世界和从事活动的动力之源。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指出:教学方法是一种艺术, 它可使学生和教师都感到愉快,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学生对一门课有兴趣时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亦能促使其对课程的认真学习与今后持续性的关注与研究。
3.4 互动参与
这种多媒体课件的综合应用补充了传统教学所难以涉及到的部分, 其开放性、多层次有助于学生有重点、有层次的学习, 也有助于课堂注意力的集中和积极性的调动, 使学生由被动听课, 转为主动参与。如果仅靠抽象的讲解, 学生难免会逐渐失去兴趣, 多媒体课件能够因多种感官的调动及协作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心理学研究证明, 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15%, 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住25%, 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 所掌握的知识就能达到75%。这并非是简单相加的概念, 而是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带给学生多感官的综合刺激效应, 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集中, 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与此同时, 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 教师本身的职责也发生相应的改变, 由知识的传播者变成方法的引导者。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成倍增长, 学生应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此时, 教师不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 而是获取不断更新知识的方法指导者。同时, 由教材的执行者变成教学的研究者, 充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为学生创造多媒体的学习条件。每个教师都可根据课程需要及讲课重点制作个性化的多媒体课件, 以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情境与条件。通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互动参与性, 使教与学过程的互为促进。
综上所述, 多媒体课件在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极大地便利了设计课程的备课、讲授等环节, 也直接或间接推进了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文字、符号、图像、图形、影像等多元媒体形式的综合应用使设计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更具互动参与性, 提升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摘要:在设计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课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字、符号、图像、图形、影像等多元媒体形式的综合应用使设计课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直观生动, 更具互动参与性, 能够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艺术设计,电脑技术,网络
参考文献
[1]项国雄.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8.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篇八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学生参与
一、参与式教学的涵义与特点
(一)参与式教学的涵义
参与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单纯的接受知识为主不同,它强调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相互讨论,重视教学过程。其次,参与式教学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这种交流既包括老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也有利于在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创新。
(二)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
参与式教学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导,老师只是辅助、解答学生的疑惑。在学生提前预习,大致了解知识内容的前提下,主动提出问题,参与教学设计,相互讨论交流。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只是单调的使用传统的讲授法,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教育技术,或者利用趣味性的游戏,将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出来。
2.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在传统课堂中知识以一种抽象的形式在向学生灌输,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时都出现一定的困难,在参与式教学中,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增添了趣味性,并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避免“满堂灌”,留给学生自己表达和发挥的空间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十分的耐心,鼓励他们多多参与。如在学习如何使用汉语问候语的部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编一段两个人见面问候的对话,请学生表演。再如在复习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让他们自己讲,这个自主参与的过程也是进一步学习的过程。
(二)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
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设计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拼音的过程中,教师制作小卡片,上面写上单个的声母和韵母,发放到学生手中,然后在黑板上写下汉字,让学生用卡片为汉字注音。这样可以使学生都参与进来。
(三)将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两者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在对外汉语的教学过程中,将语言与中国文化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文化来学习汉语,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白头到老”一词时,让学生课前自己去了解中国人的婚姻观,在课堂上大家一起来讨论,这样的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词语意义和在合适的语境中使用。
三、对外汉语参与式教学的特点
(一)留学生参与课堂程度的多样性
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文化背景不尽相同,导致他们在进行对外汉语教学设计时参与程度的参差不齐。如初、中、高级汉语班学生在参与课堂的程度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初级班的学生学习汉语的时间较短,对汉语掌握的程度低,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也较少,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应用中,参与课堂设计的过程中会显得力不从心。相反,高级汉语班的学生对汉语掌握程度高,中文水平较强,参与课堂教学设计和主导课堂的程度更高。
(二)教师、学生同为课堂主体
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扮演指导辅助的角色。但对外汉语教学教学有其特殊性,学生因语言能力的局限,独自没有能力主导课堂,课堂教学设计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课堂中也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互动,才能达到学生学习的最好效果。
(三)注重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
对外汉语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设计,需要教师与学生有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互相了解。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部分来设计课堂环节,学生也要从老师处提前了解所学内容,便于做充分准备。学生之间也要互相交流,因为汉语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相互交流碰撞更易于挖掘知识的深度。
四、结语
将参与式教学融合到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中来,通过学生自主参与,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当然,这种教学方法的推广目前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汉语教师固有的观念不易改变;一个班里的留学生水平层次不齐,不易开展参与式教学;课堂学习进度难以掌控等,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还需要接受更多实践的考验。
参考文献:
[1]王欣.参与型教学设计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许丹.如何提高参与式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高等教育研究,2004(02):69-70.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推荐阅读:
多媒体课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12-28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制作11-27
多媒体课件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08-10
关于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中的若干问题12-20
多媒体课件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运用09-18
多媒体美术教学软件课件的设计与制作10-20
浅谈多媒体语音教室针对教学课件的功能设计08-27
论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