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

2024-07-10

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7篇)

1.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 篇一

就业能力提升与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就要毕业的我们,拥有着在大学生涯中所积累的技能,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即将去往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打拼一番,下面首先分析一下目前的就业现状。

一、就业现状

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有600多万,加上去年的,将近有700多万人,今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对于每个大学生择业都是一个很严峻的考验。

(一)通信工程专业能够顺利就业的三个优势

1.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市场的需求能够相吻合,需求量大,属于热门专业;

2.就业前参加过一些就业辅导,比如:3G培训,JAVA培训等;

3.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就业观,比如,不要追求一定去大城市,如果是专业对口,发挥作用,我希望能够更多的去基层发挥自己的专长。其实最有利的优势应该就是怎么样把自己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社会上去,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二)大学生就业的几方面的劣势

1.扩招的原因使得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导致竞争大;

2.大学毕业就是精英,这是几年之前的想法,现在大学已经趋于大众化,所以我们一定要给自己定好位;

3.高学历就有高就业能力,在现在的社会情形中并不是这样的,1

事实上知识与就业能力、学历与就业能力之间不能划等号的。

二、分析我在学习生活中的提升

大学四年的生活主线是学习。大学学习是迥然不同于以往的一种新形式,它赋予了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性和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对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半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要求学习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有更强的选择辨别能力和更强的自学能力。在大一的时候,我的学习方法还停留在高中时期,没有明确目标,学习比较被动,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受到了较大的影响。而现在,我已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并真正掌握了自学能力,算是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对于这个方面,我应该感谢大学这四年的学习生涯,在这期间的历次挫折与成功,使我真正知道了怎样进行自我学习,怎样有选择有目的的学习,随之而来的是自我学习能力和效率的提高。而学习之外的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同时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和加强,它不仅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促使自己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这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当然,大学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很多其他内容。比如参加武术协会的训练,大大增强了我的身体素质。再如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让我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加强,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而且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也促使自己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这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姿的文艺活动来活跃校园生活。从开设各类文艺选修课,到各种协会的文艺活动,都给了大家很多机会来发展自己,充实自己。让我们在繁重的课业中放松自己。

四年中,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成熟。这要归功于学校的教育环境。在图书馆,我广泛阅读了很多名著,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惟有不断地学习,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用理论来指导实际上下功夫,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为此,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党的意识在我的脑海中渐渐形成,并激励着我在实践中刻苦锻炼,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进取,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我阅读了很多关于党的书籍,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大二时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参加党、团的活动,从行动上提高自己。我先后参加了学院党校和学校党校的学习,课外认真进行自我总结。而在课内从党校的老师、同学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我逐渐树立起正确到人生观、价值观。虽然最终我没能加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不后悔,因为我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当然,我还不够进步,与共产党员的标准还有所距离。我现在认识到了自己的差距,以后我会更加努力,不断的进步。即将毕业的我还有很多的不足,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去学习,去补充。

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展望一下我的未来,考研是我现在的目标,提高自身就业的砝码是毕业的,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对通信工程很感兴趣,并且我觉得将很有发展,所以今后还会奔着这个方向走下去。

三、在今后的奋斗中我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的提升

(一)拓展素质 提升就业竞争力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积累大学生的工作经验,全面锻炼其动脑、动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学生直接感受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对技能的要求,从而自觉调整期望值来符合社会需求。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素质能力。社会实践经验能有效弥补用人单位所认为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不足。同时,社会实践还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同时,企业 对创新人才求之若渴,创新能力成为用人单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需要创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与积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基本素质,提高生存能力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基本素质。一是培养学生树立讲求诚信的道德观念。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往往是是否诚信。因此,高校必须培养学生的诚信观念,使之形成稳固的诚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高校要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把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结合,给大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相互协作的锻炼,使其明确树立起团队意识。三是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求职技能是指面试技巧、日常礼仪等方面的要求。学校可以建立就业面试辅导中心,组织模拟招聘面试,开展岗前技能培训,组织参加招聘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加强创业学习,培训创业能力

高校毕业生不应该仅仅是求职者,更是社会职位的创造者;不仅可以通过创业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还可以给别人提供更多的职位。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教育。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以下

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导毕业生认识创业所必备的素质和条件,如创业知识的储备,资金的准备,技术和兴趣、个人能力,等等。二是请富有经验的创业成功者到学校为毕业生做报告,让学生从成功者的经历中积累经验,了解创业的基本程序。三是专设大学生创业类选修课程,让学生通过课程系统学习创业知识。

良好的综合能力与优秀品质的形成可以迁移到工作业务中,与用人单位的要求相契合,也是大学生日后成就事业的宝贵资本。相信大学生具备了这些品质和能力,就业竞争力就会显著提升。

步入大四参加了很多的招聘会对我的触动很大,最大的感觉就是自己身上所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专业知识还说的过去,但一些外资企业,尤其以日本企业为主要的单位,都要求日语或英语,而且都要达到相应的等级,如果自己就会一句半句的,想蒙混过关是不可能了!不光外资,就拿咱本地的大企业现在也都是对英语有了较高的要求,我现在已经感觉到自己的危机了,如果想找一个好工作,你就要拿出来点本事给人看看,你说自己什么都不会,或者是什么都一知半解的,哪个好单位会要你啊?虽然大学生涯就要结束了,但我还年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现在已是大四上学期,我应该在保证每天的考研复习之外,做好简历,回顾大学专业课所学内容,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为面试做准备,积极参加各种招聘会,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积极与导师配合,把毕业论文做好,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2.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 篇二

1高职英语教学及学生人文素质现状概述

2010年教育部正式颁布《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规定英语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也就是说“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 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通过走访调查发现,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仍是以基础英语为主, 忽视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同时, 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状况也不甚乐观。大部分学生对人文素质概念不是十分清晰明确, 无法对自己本身的人文素质程度做出判断。即使学生对提升自身人文素质的愿望非常强烈, 由于缺乏有效的途径, 他们缺乏信心。学生对英语是否会提升自身人文素质普遍持赞成态度。高职院校阻碍了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及学生人文素质提升, 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1) 高职英语课程目标不明确

如上所述, 现今各高职院校重专业课程, 轻公共基础课程, 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一门必修基础课, 课时被大量削减。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 大学英语在大一全体学生中开设, 课时原来一学年128学时, 现在减到了9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会计英语和金融英语两门专业英语, 但只为会计系和金融系的部分专业学生开设, 仅仅为36学时。为此, 在有限的课时内, 英语教师只能完成教学任务, 没有足够的时间在课上实现教学目标规定的“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

(2) 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缺乏学习英语兴趣

目前, 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有三大类。高中毕业生, 这类学生占高职学生总数的98%。他们经历过高考, 由于英语或数学的分数不是很理想, 所以来到了高职院校, 但是总体素质水平较高。三校学生, 这类学生占高职学生总数的1.5%, 他们初中时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 中考时没能考到理想的高中, 所以选择了职高或中专。这类学生英语基础不好, 缺乏对英语学习兴趣。小专学生, 这类学生占高职学生总数的0.5%。他们在初中时学习成绩不好, 最后以较低的分数考到了高职, 需要在高职念五年。这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 基础不好。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比较差, 缺乏正确的人生目标等。

(3)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教材陈旧

为完成英语课程教学任务, 教师上课时更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得多, 学生练得少, 教师和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教材内容比较滞后。教师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计划, 只体现语言知识的讲授, 没有语言能力训练的内容, 更没有涉及人文素质的内容。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 大学英语教材是2003年出版的, 教材内容与时代脱节。比如, 有个单元的内容讲述高科技, 举例时还在用手机 (cell phone) , 但现在已经是智能手机 (smart phone) 时代。

(4) 高职英语考核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

现今, 高职英语考核遵循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的模式,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很难实现科学性和公平性。过程性考核占40%, 分成学生出勤、作业、课堂参与和口语四个部分;终结性考核占60%。由于高职院校规定学生的不及格率, 教师为了控制比率, 往往会出现, 有的学生终结性分数最低, 但过程性分数最高的现象。为此, 这样的高职英语考核模式缺乏科学性和公平性, 无法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 更不能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及人文素质提升策略

正如刘黛琳教授所说, “职教外语教学改革, 必须以外语能力为核心, 以职场背景为依托, 以实践实训为途径, 提高职场环境下的外语交流能力。”根据上述分析的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及课程教学改革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及人文素质提升应通过以下三种策略。

(1) 明确高职英语课程中职业英语能力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有工具性又有文化性。目前,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是面向所有非英语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 覆盖所有专业和班级。为了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与人文素质, 高职英语课程应明确突出此教学目标。教师在上课之初及整个教学过程中, 始终向学生强调此教学目标, 改变学生学习英语只为考试的观念。同时, 高职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应该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 强调文化的交际性, 注重语言和认知的互动, 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动机, 塑造人格,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品格和情感。

(2) 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作为一个教育类型, 它的发展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为此, 职业教育教学中, 所教授的课程内容应与职业标准对接,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英语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 需要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项目化教学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到高职英语课堂, 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以真实的工作情境英语交际任务为主线, 整合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去完成所设定的项目。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指导者, 学生是完成项目的执行者。教师要融入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交际互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 同时, 借助多媒体设备及互联网辅助教学, 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项目化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性、创造性及积极性等, 更好地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与职场有效地对接。

(3) 改进高职英语课程过程性考核模式

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学习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学习策略, 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潜能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及人文素质的高职英语课堂应该更注重过程性考核, 加大过程性考核比例。过程性考核按照职业岗位考核标准, 细化过程性考核标准, 比如, 学生出勤变成工作中打卡制度, 学生课堂参与度按照企业中员工业绩量化, 学生小组合作可以变成企业员工间同行互评, 学生作业作为企业内部报告进行展示层层批阅等。量化的过程性考核模式促使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下获得经验的积累, 提升实践能力, 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 提升学生之间竞争性。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 同时倒逼着教师去学习, 去积累, 不断丰富自己。

李克强总理在首届“职业教育活动周”中特别强调职业教育“培养形成高素质劳动大军, 提高中国制造和服务水平”。大学英语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基础课程, 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以就业为导向, 突出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在已有的英语基础上, 以职业背景为依托, 以实践实训为途径, 提高职场环境下的外语交流能力;学生在轻松快乐、自发自主的氛围中习得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拓展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升文化修养, 培养职业精神。

摘要:大学英语课程是高职院校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模式无法突出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更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为此, 本文探索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引入项目化教学模式及改革过程性评价模式,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与人文素质。

关键词:职业英语应用能力,人文素质,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崔秀敏, 项新宇.高职高专学生职业英语能力培养研究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 (3) .

[2]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 篇三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资源开发项目(VTNE018),河南省“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持续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随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可是,目前社会上却存在这样一对矛盾:一方面大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格的人才。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不高是出现这一矛盾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是否能被企业认可,是否能顺利就业,以及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近年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都非常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但另一方面人们又普遍认为职业素质培养是上班以后的事,忽略了校园教育时期职业素质的培养,可以说职业素质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缺失的一环。

【关键词】职业素质;促进;就业

【中圖分类号】G710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形象等方面,职业素质是对劳动者最基本的要求。大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接受校园教育的最后阶段,因此,大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从学生到社会人的一个过渡,通过大学的学习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而顺利就业,开始自己是职业生涯,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很多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对大学生来说,能否顺利就业,以及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是否顺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素质的高低[1]。目前,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和大学生职业素质偏低密切相关,大学生职业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意识淡薄

职业意识是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意识,包括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等。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种“硬实力”,还要具备一定的“软实力”——职业意识,它是人们对职业劳动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不够,认为自己还是个学生,职业这个概念对自己来说还很遥远。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大学生要有一定的自控能力才能主动的学习。可是,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惰性,不能以一个大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随心所欲,缺乏认知学习的态度和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人的态度。在大学阶段,班级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是很多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不能真正的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其中去主动承担责任,这些都是缺乏责任的表现。

2、就业目标模糊

就业是大学生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完成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并通过自身不断努力,最终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就业的首要问题是确定就业目标,给自己设定合理的就业目标是建立在对专业、行业和自身实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理想与现实、抱负与职业有机结合起来,进而在社会这个坐标中找到自己的确切位置。但现在很多大学生不能全面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对所学专业的热爱,不能从情感上真正接受它,并为之付出精力和努力去学习和研究。一部分学生没有或者很少去主动了解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行业,甚至根本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行业,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不清楚行业的选才要求和用人标准,没有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能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完善自我。这就不没有办法给自己设定就业目标或者就业目标模糊,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2]。这样即使面对就业机会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改如何选择,任由机会白白浪费。

3、就业能力不足

就业是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从小学到大学连续苦读十多年书,最后通过职业岗位走向社会,完成由学生到人才的角色转换[3]。每个学生都想在毕业的时候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来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之旅。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他们希望招到的员工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团队意识、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而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缺乏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导致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另外一些学生虽然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专业知识,但过于封闭自己,忽略了第二课堂,由于平时参加集体活动较少,缺少与周围同学必要的沟通,导致他们沟通、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团队意识欠缺。还有些学生过于自负或者过于自卑,有的认为自己能力很强,对自己的评价偏高,产生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心态,不愿意接受达不到自己期待值的工作机会,有的认为自己和别人差距很大,产生自卑心理,面对工作机会容易选择逃避。这些学生都与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不符,是他们就业能力不足的表现。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他们的家庭,更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职业素质问题是导致大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就业的主耍原因之一。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不但关系到高校为社会输送人才的质量,也关系到高校在社会的声誉,更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大学生到合格职业人角色成功转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4]。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助于强化职业意识

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成为一个职业人,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在毕业之前为完成角色转变做好准备显得非常重要,而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职业素质作为人们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对于大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最终要成为职业人,要逐渐建立起职业意识。职业意识是人们对职业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是支配和调控全部职业行为和职业活动的调节器,是对职业人的内在要求。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了职业意识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有明确的努力方向,不会在大学这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中迷失自我,才能以职业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完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逐渐缩小和职业岗位的差距,进而顺利实现就业。endprint

2、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合理定位自己

大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确定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是否合理,决定着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目标确定得合理,有助于就业成功。合理的就业目标的确定是建立在客观的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客观的分析现实和社会需求的的基础之上的,合理的目标可以使理想与现实、抱负与职业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职业素质培养能够促进大学生逐步建立起职业意识,不断了解职业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設定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期待值,这样能更加合理的定位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客观实际相匹配,进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3、有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

成功就业不仅是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肯定,就业的过程更是对他们情感、意志、性格、品质的一次考验。就业目标的实现是自身全方位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意向不到的困难、挫折和挑战。职业素质培养能够不断强化大学生的职业意识,磨砺他们的性格,坚韧他们的品质,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可能对个人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可能致使他们感到一时难以适应。当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应该通过理性的面对,合理的分析,主动改变自己、完善自我,不断去适应周围的环境,进而渡过难关。职业素质培养能帮助大学生理性面对困难,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有利于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自己的潜能,利用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经过顽强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择业目标。

4、有助于顺利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学生时代的结束,又是职业生涯的开始,是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转折。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是对他们心理上的一次冲击,职业活动并非大学学习活动的简单延续和迁移,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身边原来熟悉的同学变成了陌生的同事,需要独立面对和解决问题,独立承担责任,很多大学毕业生对此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表现出过渡紧张甚至逃避的心理反应。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或顺利或曲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素质培养能使大学生对职业提前有所了解,并理性接受毕业前后的角色变化,避免过大的情绪波动,学会主动、自觉地完成这一转变,有准备地应付转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种种不适应,进而顺利完成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了一个社会现象,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这一矛盾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原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学生的就业,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及时更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内容,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跟上时代的脚步,使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不断与社会的要求接轨,这样不仅能促进大学生就业,更能为社会培养更加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海平 当代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策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95.

[2] 陈建华 大学生职业素质发展途径探索[J],当代青年研究,2010(8):35

[3] 徐冬蓉,严晓兰 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148

[4] 张宏 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与合格职业人的培养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160.

作者简介:

4.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 篇四

能力计划书

姓名:曾小玲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301 学号:20130407109 指导老师:庞汉彬

职业素养提升计划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计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一、分析大一到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学习方面:

1.上课不迟到早退,认真听课,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或课后作业。

2.积极完成辅导员交给我的任务。3.考过了计算机一级和英语B级。4.保证不出现挂科的情况。5.参加专业技能竞赛。6.关注有关专业招聘信息条件。7.荣获学院奖学金。生活方面:

1.自觉遵守学院规章制度,不做违法违纪的事情。2.和室友、同班同学关系融洽,乐于助人。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4.早上按时起床,准时上课。

5.尽量把老师发的通知,通知到每一位同学。6.积极参加班级和社团活动。不足之处:

1.助理物流师没有通过。2.没有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

3.没有认真学习英语,记背英语单词,导致英语四级不敢报。4.没有坚持身体锻炼。

5.没有阅读本专业的一些相关书籍。6.自己的生活圈子太小,人际交往能力不好。7.晚上不按时睡觉。

二、提升职业素养计划 提升责任心

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不会得到大家的人认同的,更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现在的社会很讲究责任,所以,提升责任心对我日后进入社会有着很大的必要。责任心的提升需要依靠我多去承担责任,也就是说,我要多为集体负责一个事情,就像平时的活动,多去充当负责人的角色,这样,我的责任心就会慢慢培养起来了。除了多负责事情外,还要把负责下来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去办,只有这样,我才体会得到负责的感觉,也才提升得到责任心。提升自控能力

现在的社会,有很多让我们觉得不公平或者不忿的事情,但是,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很多时候都不能大吵大闹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这个时候,我们就很需要控制好我们的情绪。一个有好的指控能力的人通常都是成功的人 掌握更多礼貌知识

正所谓礼多人不怪。我应该在日常的生活中积累更多的与人交往的礼节与礼仪。这样,我时常以礼待人,别人也不好意思对我置之不理了。学会吃苦耐劳

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大凡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通过艰苦创业而成才的。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更应该从平时小事做起,努力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克服挫折的能力

我很少遇到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因此,我要提升自己克服挫折的能力。正视挫折,战胜或适应挫折。遇到挫折.要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件,想办法战胜它。如果主客观差距太大,虽然经过努力,也无法战胜,就接受它,适应它,或者另辟路径,以便再战,要多经受挫折的磨练。

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一、个人能力的提升 提升交际能力

无论是出来社会工作,还是现在只是在校内学习,与人交往总是少不了的。但是,我还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因为只有自己学会与人很好地交往,我才会得到众人的帮助,而不是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变得孤立无援。

采取对策:1.多参加班级与社团活动。社团里有来自不同学院的人,自然各式各样的人都会有,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和更多不同的人交往。2.多做兼职。接触到不同的人,让我学习到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与上司相处。3.思想上与人为善。思想上我要时刻提醒自己诚实守信,以诚待人,只有这样我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的能力一方面是自我学习的坚持,另一方面是学习方法的探索和学习意识的培养。而一个良好的习惯是实现以上目标的保证,科学的方法也能更加促进自己的学习的规划和增强自我学习的动力。

采取对策: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忠于自己的承诺和规划。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对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生活进行总结和反省。提升团队合作精神

无论是去哪里工作,都不会是一个人工作的,我会有我的同事一起来为着同一个目标而奋斗,我们会再在一个团队里面。所以,提升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尤其重要。其实,我现在生活在大学校园里,也是生活在很多不同的团队里。首先,我的班级是我身处的一个团队,我想要提高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首先就是要和我班里的同学合作愉快。我们也可以尝试多组织班级活动,那样,不仅可以锻炼到我的组织能力,还可以锻炼我与班里其他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其次,我参与社团或其他组织活动,也可以在这些社团和组织工作中得到与其他人的协作能力的提升。提升办事能力

出来工作,办事是必然的。在校期间我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办事能力,但是办事能力不像我学习的理论知识那样,这些能力是我从书本上学不来的。

采取对策:提升我的办事能力,就必须多实践,多做事。培养身心素质

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合称为身心素质。身心素质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大影响,不断提升身心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没有健康的体魄很难适应。身体有疾病的人不但会耽误自己的工作,还有可能对单位的其他同事造成影响,因此,每天坚持锻炼,拥有健康的体魄就显得十分重要。

采取对策:多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利用放假之余参加跑步、登山、骑自行车可以锤炼自己的坚强的意志,也能让自己更积极乐观。

二、专业能力的提升 1.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现在的专业课分了两种类型的专业课,有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之分。要明确好自己日后想要发展的专业方向,然后根据自己想发展的方向再好好选定自己发展方向的专业选修,对选修的内容进行筛选。如果有些知识是对自己有用的而学校却没有相关的课程的话,就要自己查找相关知识来丰富自己的知识。要把自己想要发展的方向的专业自己都要弄通,这样日后出到社会,做事才会更顺心。2.积累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的积累最好方式莫过于专心听课,下课后积极思考课堂老师所提及的知识点,并且遇到问题时查看相关书籍并努力思考。只有认真上好每堂专业课,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专业知识的核心所在,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使用点,才能更好德把知识运用起来。另外,我们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3.加强学习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只有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涉及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有较深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并善于将其所学的专业和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知识结构的根基,拥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有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5.职业素养与提升计划 篇五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

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再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

如厦门博格管理咨询公司的郑甫弘在他所进行的一次招聘中,一位来自上海某名牌大学的女生在中文笔试和外语口试中都很优秀,但被最后一轮面试淘汰。他说:“我最后不

经意地问她,你可能被安排在大客户经理助理的岗位,但你的户口能否进深圳还需再争取,你愿意么?”结果,她犹豫片刻回答说:“先回去和父母商量再决定。”缺乏独立性使她失掉了工作机会。而喜欢抢风头的人被认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用人单位也不喜欢。

如今,很多大学生生长在“6+1”的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独立性、承担责任、与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够好,相反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错误和责任都归咎于他人。自己摔倒了不能怪路不好,要先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4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对策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或高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满足社会需要:首先,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使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其次,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再次,深入了解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正确、新颖的学科信息。

5社会资源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入“使用”,但是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1)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

(2)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

(3)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并走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

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6.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 篇六

在当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主体快速增加, 世界保险业务加速创新, 外国保险公司不断进入的新形势下, 人才资源已成为保险业最稀缺最主要的战略资源。我国保险人才供需总量大约是1:4, 人才匮乏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中国保险业以前是粗放型经营, 现在是精细化经营, 以前是人海战术, 现在要求技术含量高。全新的发展形势使得保险行业对保险人才, 包括保险职业教育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保险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

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保险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 我们保险职业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行业”、“服务主业”和“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和宗旨, 为保险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保险职业学院的保险专业毕业生绝大多数通过了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 就业率高达95%以上, 基本上都流向了全国各地的保险公司。但是经过调查不难发现, 经过专业化训练的保险学院的毕业生90%以上从事的都是保险营销工作, 甚至保险本科毕业生也不例外。这说明我们学校在保险人才的培养规格上还存在不足:我们培养的人才比较单一, 专业技术含量不高, 欠缺“复合性”和完全“应用性”, 更主要的是我们的毕业生职业素质还很欠缺, 离公司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是保险人才大量匮乏, 一方面是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为公司所用。保险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 值得我们保险职业教育学校的认真思考。

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涵及其职业素质体系的构建

1. 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学界的研究现状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 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及职业习惯等, 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职业素质是真正从根本上反映出来的职业胜任力 (Diane Gaunet, 1987) 。一般说来, 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越高的人, 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职业素质成了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 学术界对有关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研究在不断的加强和深入, 归纳起来, 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研究;二是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三是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四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五是实践与创新能力的研究;六是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研究;七是学生职业角色定位的研究;八是学生职业观念与心理的研究。从以上研究成果看, 所论及的问题有些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 有些是从特定的侧面解决学生在职业素质上某一具体的问题。从制度安排上系统研究解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问题的文献还很鲜见, 而对如何从机制上整合可用教育资源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空白。高职院校比如我们保险职业学院如果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和专业特点探索出一套基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有效机制, 对保险职业学院及其它类型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有效的示范作用。

2.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构建

(1) 保险职业学院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作为中国保险业的黄埔, 培养保险人才的摇篮, 保险职业学院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在具有必备的保险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重点掌握从事保险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复合型、应用性保险人才。

(2) 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内涵

依据保险人才培养目标及保险行业对人才职业素质的要求, 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社交和适应素质、学习和创新素质八个方面。

(3) 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体系构建

20世纪80年代由德国企业界提出的“关键能力”的概念, 给高职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如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创新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协调能力、生存能力、心理能力等都是合格高职人才的关键能力, 它在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中所占的比例已达到70%左右。目前, 国内不少保险公司正在与国际接轨, 追求企业文化, 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 如对语言表达能力、精神文明、敬业爱岗、吃苦耐劳、职业道德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 要建立并完善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体系, 不仅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入该体系之中, 还要把校园文化、企业实践、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 使职业素质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形成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为核心的“全员育人”的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新体系。

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实施途径

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教育的一大重要责任就是对学生的发展负责, 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更是现代教育所强调的重要理念。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也必须首先以人为本, 要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将学生的发展与需求放在核心位置上。积极主动地启发和诱导学生的自觉能动性, 提高其自我意识, 给学生应有的尊重, 给学生表现真实的自我、发现潜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 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 让他们自觉地接受管理者的管理。除此之外, 更主要的是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帮助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 注重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内容包括如培养文明礼貌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等。它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 通过从行为训练入手, 综合多种教育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 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险职业学院应该以养成教育为主要方式, 依据专业特点制定职业素质培养的养成计划, 建立计划的运行机制, 在专任教师、学生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的指导下, 利用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系统, 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3. 实现三个结合

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因此在职业素质培养的运行机制上需要实现对教育资源的整合运用, 实现以下三个结合:

(1) 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保险职业学院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在人才规格上的结合

基于目前保险公司对保险人才的实用性和职业素质的高要求。保险职业学院作为保险人才的培养基地, 在制定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时, 不仅要包括知识要求、能力要求, 还要规定职业素质要求。基于学院目前有本科和专科两个层次的教育, 可制定专科教育以培养保险基本操作与管理的实用人才为主, 本科教育以培养企业中高级保险运作管理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行业长远发展为指导, 着重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教育和提升, 使贴近公司、贴近行业、贴近市场的懂专业、懂技能、懂管理的“三k能三会”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的职业素养不断养成, 才能保证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保险行业需求, 为市场所用。

学院可以在学生大学生活的不同阶段, 有针对性地开设职业指导课程, 比如, 可以在大一阶段开设择业指导课, 大二阶段开设创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课, 这样使职业指导渗透在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便于把职业素质培养落实到实处。在安排职业指导课程中, 还可以将职业素质培养分为科学的工作方法、如何完成您的工作、时间管理的技巧、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沟通技巧、业内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训练等不同模块进行讲授, 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 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学院专业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在人才规格上的结合。

(2) 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专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内容上的结合

专业教育主要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专业知识和能力是职业素质的组成部分, 职业素质模型的诸要素可以并且应该融入到专业的教育教学中。保险职业学院保险专业教育的任务不只要对学生进行保险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还要帮助学生了解保险专业的知识框架、就业方向、岗位特质、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等等, 引导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和发展方向。如何帮助学生熟悉岗位规范、掌握职业技能、了解职业文化与职业道德等, 都应该纳入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

思想政治教育要渗透在专业教育中, 并从中贯穿职业素质的教育。思想教育可通过多种活动, 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拓展教育途径, 形成课堂教学、日常教育以及社会实践相互支撑的三维框架, 不仅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而且使学生充分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比如通过学院组织的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可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 同时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学院组织的人文素质讲座、青年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诚信行为养成等活动可加强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3) 把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学生管理工作与课堂教学工作在工作目标上的结合

学生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对象之一。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学生学习管理、学生生活管理、学生行为管理、学生组织管理等。学生管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 具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自治能力和独立的生活能力, 使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对各种不良倾向能自觉地抵制。针对保险学院保险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就业环境, 应该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目标。学生辅导员和学生管理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使之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牉养成坦诚、豁达、开朗、乐群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健康人格, 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具有经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从而促进人格的完善。这方面工作学院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 比如根据专业特点, 组织学生到保险第一线参观、调查、实习, 了解岗位的特点和职业要求, 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比如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富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体育运动, 如野外探险、野外拓展训练、登山活动等, 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勇于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从而提升学生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形成初步的职业素质。

高校职业素质教育的渠道主要有以课堂教学、校内实训为形式的第一课堂, 以社团活动、科技文化活动为形式的第二课堂, 以及以社会实践、校外参观、实习为形式的第三课堂。第一课堂是基础, 第二、三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应该成为职业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 专任教师不仅仅要站好讲台, 同时也应该担负起学生辅导员的责任, 利用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心理辅导和职业素质教育。“教书育人”, 先育好人再教好书, 应该成为每位专任教师的神圣职责。对学院而言, 职业素质教育是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教育, 重在言传身教和搭台引导, 要深化第一课堂与第二、三课堂的相互协调。

保险职业学院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平台

1.把专业教育作为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的知识平台

专业教育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工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从严格的意义上讲, 并非是一种职业教育, 而是以专业知识学习为载体的综合素质教育。因此, 职业素质教育应渗透和反映在专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中, 并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

我院把专业教育作为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的知识平台, 为进一步实施职业素质教育, 制定了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措施。

(1) 深化课程改革

所有专业执行“2+1”模式;课程模块以职业岗位知识技能标准为基础构建, 分为基础课、核心课、实训课和素质课四个子模块;重点突出培养“三能三会”综合素质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训课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不低于40%;将相关专业核心职业资格证的内容纳入到教学计划中, 提高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创新课程内容, 加大课程开发力度, 不断研发适应行业需求的新课程。

(2) 强化实习实训环节

院内实训和实践性教学突出“学中做”:把认知实习列为必修课;组织学生技能比赛及职业资格认证;加大投入, 加强实训室建设。学生一年的校外顶岗实习实训, 突出“做中学”:加强对顶岗实习实训大纲编写、实训授课、实训考核、实训巡查、实训制度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

(3) 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

突出“教、学、做”三位一体, 运用启发式、讨论式、项目驱动式、情景式、案例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潜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推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校园网及多媒体技术教学, 多媒体教学的课程在2010年达到50%。

(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省级、院级专业带头人建设、使专业带头人成为连接学院与企业的桥梁与纽带;强化专职教师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今后凡45岁以下, 晋升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专业技术资格的教师每年必须在保险公司实习锻炼20天以上;同时从业界聘请一批专业娴熟、理论丰富的兼职教师丰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内涵, 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相关技能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5) 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通过听课评课、教学教研、学生座谈、学生评教、教师评教、教师评学等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反馈机制;每年进行一次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毕业生对学院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注重社会评价对学院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

2.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系统作为实现职业素质集成的组织平台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能单纯只依靠学生管理或思想政治教育, 在实践中要把二者融合为一体, 相互协同、相互借鉴、齐抓共管, 集成实现职业素质培养的组织平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相互融合:

(1) 贯彻“严导相济”的原则

对学生既要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管理、规范学生道德行为, 又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疏通、引导, 使学生心悦诚服接受管理, 不致产生抵触情绪、采取偏激行为, 有利于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教育的开展。

(2) 树立“服务”意识

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对立“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管理”的理念, 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让学生在被管理的过程中, 感受到服务的氛围, 进而激发自己的责任意识和自律、自觉性, 这样有利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有助于职业情感的培养。

(3) 提倡学生自我管理

通过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 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发挥其主动性和主体性;通过班团组织建设、社区管理、参加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增强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 体验作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角色, 学会为人处事, 自觉培养主体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通过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和思考, 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4) 加强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建设

学院领导、教职工应树立渗透意识, 努力创建“教书育人,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形成学生管理的合力, 以取得最佳管理效果。加强学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学生管理和学风建设, 全面推进职业素质教育, 逐步建立一支包括学生处、学生辅导员、学生会、专任教师等部门人员在内的学习型、教育型、服务型、管理型、创新型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 切实担负起学院学生思想教育、行为管理、职业素质培养的重任。

参考文献

[1]王震岩, 吴友石.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J].社科纵横, 2008 (8) .

[2]冷志明.高校工商管理学科本科学生素质培养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11) .

[3]徐淑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3) .

7.就业前职业素质培养与提升计划 篇七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视点

一、就业满意度内涵界定

依据顾客满意度理论, “满意”本身是心理方面的一种状态, 是一种心理的体验, 属于心理活动范畴。如果求职者对就业实际的感知与期望相符, 求职者就会感觉到满意;如果求职者的实际感知达不到就业期望, 他们就会产生不满;如果求职者的实际感知超过就业期望, 他们就会感到非常满意。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

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就业蓝皮书》所示:在就业的2012届毕业生中, 55%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现状表示满意, 其中“211”院校为62%, 非“211”本科院校为57%, 高职高专院校为51%, 相比2011届的54%, 49%, 44%都有所上升。在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调查中, 《2013年就业蓝皮书》统计分析, 2012届大学毕业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为85%, 其中高职高专2010届、2011届、2012届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81%、85%和83%, 呈逐步上升趋势。

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抓手, 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

在我国, 学者们认为, 职业能力即岗位能力, 是指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 具体表述为为完成某专业特定目标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基础能力、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的综合。学校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促使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帮助学生实现由“找到工作”到“找到满意工作”的转换, 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质量, 促进学生稳定就业, 增强学生就业满意度。下面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为例, 探讨高职院校如何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抓手, 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

(一) 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 培养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制定人才模式必须坚持行业企业调研, 依据行业企业调研发现,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及学校实际, 重构培养目标及方向, 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过程、管理和评估制度以及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总要求, 根据各重点建设专业特点, 形成和完善园林技术专业“工学六合, 四段递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五段递进、工学交替”、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师徒式四岗递进”、畜牧兽医专业“五环递进”等工学结合多种人才培养模式, 在此过程中坚持校企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二) 搭建三个平台, 做好“三个课堂”

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理论知识的学习, 以够用为本。因此, 就必须搭建好三个平台, 做好“三个课堂”。三个平台, 即实训基地平台、社会实践活动平台及第三课堂平台。在传统的高职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提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第一课堂是指课堂教学, 指教师在学校内,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要求, 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系统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是指在学校内, 第一课堂外的时间里, 围绕人培养方案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通常由学生会、团委与辅导员等组织, 由学生自由参加的各种科教文体等活动。第三课堂是第一二课堂的延伸, 则是指在校外, 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技能的要求, 由专业指导教师或者行业企业专家实际指导而开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实习。在教学过程中, 第一课堂侧重理论教学和系统知识的传授, 是三级课堂教学中文化基础课程与专业理念课程教学的主渠道;第二课堂侧重实践锻炼和学生个性的发展, 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第三课堂是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中, 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关键环节,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关键, 是第一二课堂的延伸和补充, 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重中之中。“第三课堂”教学, 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通过“第三课堂”教学, 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多次走出课堂、走出学校, 深入到行业企业, 参与到行业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与实践课程老师共同探讨, 与行业企业技术能手共同学习,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交融,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和学习企业的文化, 了解企业的发展, 并逐渐了解自己的工作、熟悉自己的岗位、认识自己将来的职业。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 学校教育阶段对职业能力训练的不足, 从而有效实现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李颖.大学生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高教探索, 2005 (2) .

[2]杨容等.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调查[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3 (3) .

上一篇:加强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下一篇:最新人教版新目标英语课文翻译八年级上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