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精选10篇)
1.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一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到“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设想】 用填空方式概括文章内容、探究文章意蕴,指导学生品味文本精练优美、清新畅达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从读通到读懂再到品味,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力求避免逐字、逐句、逐段的串讲、肢解,对一些重点疑难字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书法欣赏,在高雅悠扬的古筝声中PPT显示书法作品《兰亭集序》)
师:这是中国古代书画史上声名显赫的《兰亭集序》。可惜,唐太宗仰慕斯文,弥留之际,死抓真迹不放,将其带人昭陵殉葬,我们今天所见的只是摹本。全文324个字,个个笔墨酣畅,特别是20个“之”字,各具情态,绝不雷同,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后人评其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天下行书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三、诵读感知
请你在文中找出三个直接表现作者感情特点的字,并带着这种感情自由诵读课文。表明作者感情的词语:乐、痛、悲。(PPT显示)
个别朗读,自主评价。诵读提示:(PPT显示)
注意节奏,读出节拍。如:
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注意语气,读出韵味。如:
此地有崇山峻岭,……(用清新明快的语调)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低沉压抑,徐徐吐出)
女生读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生”“齐彭殇”,死就是生,生就是死,即玄理之一。受社会思潮影响,东晋文学创作内容消沉,逃避现实、出世人仙的情调很浓,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
讨论后小结(PPT显示):在这种背景下,王羲之在文中描绘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还能批判当时盛行的虚无思想,实际上就是眷念人生、热爱生命的表现。他在书法上的执著努力和卓越成就也是对抗人生虚无的体现。诚所谓“消极其表,执著其里”,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温馨提示: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知人论世,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利器。
五、美点赏析 点评式填空(PPT显示)
要求找出典型的语句加以品味,然后用四字短语概括。
兰亭之序,其文辞可谓(),其行文可谓(),其书法可谓(),其流传可谓(),吾辈读之,可谓()也!
参考答案:清新畅达,曲折有致,矫若游龙,古今不绝,叹为观止。
温馨提示:点评是阅读的深化,更是领略妙处、学以致用的前提。
六、探究应用
读书既要读出作者,又应该读出自己。这篇1600年前的美文,给了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1)人生苦短之叹,自古有之。如: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正因为生命是宝贵的,可堪珍惜;光阴是短暂的,不可虚度。只有执著追求,奋发有为,生命才会因拼搏而闪光,短暂才会因努力而永恒!
(2)生死是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许多人对此有精辟的论述。如:
人固有一死,或轻如鸿毛,或重于泰山。(司马迁)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哈姆莱特)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臧克家)
这些隽语告诫我们,死之意义如何。决定于生的价值。
(3)美好转瞬即逝,“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回忆时不禁“感慨系之”,“人生若止如初见”。是啊,行走在消逝中,有多少美好的回忆是我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温馨提示:阅读是二度创作,读出自己,不做两脚书橱。
七、小结全文
王羲之抗于流俗,不仅表现在坦腹东床的气度,更表现在对东晋普遍流行的人生虚无、出世人仙的社会意识的自觉抵制上。有人说,《兰亭集序》是40岁才能读懂的书,其实,只要有一颗热爱生命、奋发有为的心,你就能深入地理解王羲之内心深处涌动着的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执著。
八、布置作业背诵全文。“忧乐”“生死”是全文的关键词,你能任选一个作点辩证分析吗? 去年,周杰伦推出新的专集,其中有一首单曲名为《兰亭序》,请你找来听一听,并读一读歌词,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说你的感受。
温馨提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生活中学习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教学网()精品资料
2.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五单元教案 篇二
知识目标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som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2. Get students to read the play.
3. Let students learn the expressions of ordering food.
能力目标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enable them to learn how to use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to read different reading materials.
2. Enabl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ct out the play.
3. Have students learn how to use the expressions to order food.
情感目标
1.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s of learning English by reading and acting this play.
2.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group cooperation and teamwork.
二、教学重点
1.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nd speaking skills.
2. Let students read and act the play.
3. Have students learn to use the expressions to order food.
三、教学难点
1. Enable students to learn to use reading strategies such as skimming, scanning, and so on.
2. Get students to act the play.
3. Have students make a dialogue at the restaurant.
教学过程
→Step 1 Revision
1. Check the homework exercises.
2. Ask two students to retell the content of Act I, Scene 3.in their own words.
→Step 2 Warming up
We have learned that Henry got a letter from the two old brothers ,so please predict what will happen next.
→Step 3 Reading
1. Read the play fast to understand the gist and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The owner looked down upon Henry when he noticed Henry’s appearance.
2)Henry asked for more of the same food because he is an American who like to eat a lot.
3)When Henry saw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he was happy and proud of it.
4)The owner didn’t believe that the bank note was real and he asked Henry to get out of the restaurant.
2. Read the play carefully and do the following:
1)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small groups.
(1)Whose behavior changes the most during this scene? Give examples.
(2)What kind of person is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3)Why do you think the owner of the restaurant gave Henry a free meal?
2)Pay much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attitudes towards Henry.
Before Henry shows his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Owner Hostess Waiter
That one’s reserved.
Well, we will have to take a chance.
. . . if you pay the bill. . . My goodness! He eats like a wolf.
It’ll cost a tiny bit.
Again, everything?
What’s there to wait for?
After Henry shows his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Owner Hostess Waiter
I’m so sorry, sir, so sorry.
Oh, please, don’t worry, sir. Doesn’t matter at all.
Just having you sit here is a great honor! . . . bow. . . Screams
And you put him in the back of the restaurant!
bow
. . . bow. . .
3. Retell the story:
With the envelope in hand, Henry decided to enter a restaurant for a meal. He ordered some ham and eggs and a nice big steak together with a tall glass of beer. The waiter told him the meal would cost him a tiny bit. After eating his first order, Henry asked for more of the same.
When Henry opened the letter, he found it was a million pound bank note. He was surprised but the owner and the waiter were shocked. The owner was not sure if it was genuine or fake. They couldn’t believe Henry who was in rags could be so rich. At last, the note was proved to be real.
After knowing that the bill is genuine, the owner thanked Henry again and again for his coming to his little eating place and even asked Henry to forget the bill . The owner, hostess and waiter all bowed together as Henry left.
→Step 4 Language points
1.order n.要(叫)的菜eg. May I take your order?
n.顺序,次序eg. The books are arranged in order of size.
n.命令eg. Soldiers must obey orders
v.命令eg. The officer ordered his soldiers to march
v.预定,预购eg. I have ordered a steak.
2.take a chance碰运气
Eg. As for whether he will win the game or not ,we must take a chance .
Maybe true love is a decision, a decision to take a chance with somebody.
也许真爱只是一个决定,一个与某个人一起冒险的决定。
3. genuine adj 1)真正的,真实的,名副其实的;非人造的,非伪造的
Eg. Her wedding ring is made of genuine diamond.
她的结婚戒指是真正的钻石做得。
2)真诚的,真心的,诚实的
My genuine friend is not such right?
我真正的朋友不是这样的对吗?
3. Well, I did hear that the Bank of England had issued two notes in this amount. . . Anyway, I don’t think it can be a fake.
我确实听说英格兰银行发行了两张这样面值的钞票……不管怎样,我觉得这不可能是假钞。
助动词do或其他形式does, did在肯定句中用于谓语动词前,表示强调。例如:
I did tell him what I thought of.
我的确告诉过他我的想法。
can表示推测,与主句中的not结合在一起,表示“不可能”。例如:
It can’t be Jim. I know him too well.
不可能是吉姆,我太了解他了。
5. But he’s in rags!但是他穿得破破烂烂的。
介词in后面接表示颜色或衣物等的名词时,意思是“穿着;戴着”。例如:
The girl in green is a good friend of mine.
穿绿衣服的女孩是我的一个好朋友。
in rags衣衫褴褛
The old man in rags used to be very rich.
衣着褴褛的那位老人过去很富有。
6. As for the bill, sir, please forget it.
至于账单嘛,先生,请把他忘了吧。
as for: with regard to至于;关于
As for you, you ought to be ashamed of yourself.
至于你,你应该感到惭愧。
As for the hotel, it was very uncomfortable and miles from the sea.
至于旅馆呢,非常不舒服,而且离海边有好几里地
→Step 5 Acting
1. Ask students to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ole play the text. Remind them to remember that Henry has an American accent while the owner, the hostess and the waiters all have British accents. Let them pay more attention to correct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2. Have as many groups as possible to act out the play in front of the class.
→Step 6 Speaking
1. Ask students to read Act Ⅰ, Scene 4 again and underline all the expressions used to order food. Read them aloud.
2. Show the following form on the screen. Let students read the expressions aloud, and make sure they understand their Chinese meanings.
WAITER/WAITRESS
Can I help you?
I’ll take your order in a minute.
Are you ready to order, sir/madam?
What would you like. . . ?
Enjoy your meal!
Here’s your bill.
Here you are. CUSTOMER
I’d like. . .
I’ll have. . .
Do you have. . . ?
What do you suggest?
I’ll have that.
The bill, please.
Can I have the check, please?
2. Suppose the situation: Now imagine you are having a good meal in a restaurant. Make a dialogue with your partner, who acts as a waiter/waitress.
3. Give several minutes for the students to prepare their dialogues in pairs.
4. Ask as many pairs as possible to present their dialogues to the class.
→Step 7 Extension
Many people are crazy about buying lottery tickets (彩票).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 What kind of role do you think money plays in our daily life?
● Is money everything?
Suggested Answers:
Money is not everything.
Money can buy a house, but not a home.
Money can buy a bed, but not sleep.
Money can buy a clock, but not time.
Money can buy a book, but not knowledge.
Money can buy you a position, but not respect.
Money can buy you medicine, but not health.
Money can buy a friend, but not love.
Money can buy you blood, but not life.
→Step 8 Homework
1.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by heart.
3.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 篇三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
必修①第二单元教案 红星中学高一备课组 烛之武退秦师 备课人:林敏菲 【教学目标】 1、理解“以、而、焉”3个词语。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积累相关文言知识。 2、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2、问答法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积累学习文言文的一些方法。 一:导入课文, !)199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这个故事可谓是“一夫敌百万之师”的现代版。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这样的人物:张仪、苏秦、诸葛亮。今天我们将去拜访他们的“祖师”,请同学们翻到《烛之武退秦师》。 2)《论语》 子路篇中说 “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古代有很多有名的谋士如魏征劝谏唐太宗、邹忌讽齐王、触龙说赵太后,这些人都是国家的名臣,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位为国努力的谋士烛之武。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1、请学生读注释1,《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的别名 《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 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2 秦晋围郑背景(适时补充给学生)。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有两事得罪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 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郑国名义上没有参战,实际上已提前派军队到楚国)。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这时的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 三、让学生自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汜(fàn)南 佚(yì)之狐 夜缒(zhuì)而出 共(gōng)其乏困 秦伯说(yuè) 四、题解 退:使动用法, 使-----撤退 师:军队 五、讲解课文 (一) 讲解第一段 1、诵读指导: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是本段关键一句,语速要较慢,尤其是“且”处应稍作停顿,“也”字要拖长声音。此句读完,稍作停顿,再起后句“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晋”“秦”之后要略作停顿。因为“军”在此名词活用为动词,当“驻扎”讲。(领读,齐读) 2、提问:本段仅25字,却道出很多内容,有哪些? 明确:①秦晋围郑,来势凶猛;弱小郑国,危如累卵。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既道出了秦晋围郑的原因,又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尝试背诵) (二)讲解第二自然段 1、诵读指导: “国危矣”要读出心情沉重之感。“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要读得坚定,露出胸有成竹之意。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是烛之武对只能虚度人生的无可奈何慨叹,要读出伤感的基调,而郑伯,面对烛之武的牢骚,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而是从谏如流,反省自己,情真意切,因此,郑伯之言一定要读得心平气和。(领读,齐读) 2、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之:助词, 无能为也已――不能做什么了。无能:不能。已:同“矣”。 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是:这。(判断句) 3、提问:面对为难,郑国君臣的表现如何? 明确:①佚之狐出谋划策,力荐烛之武。②郑伯从谏如流,情真意切,感动了烛之武。③烛之武面对郑伯的诚意,深明大义,承担了赴秦说秦师的重任。(齐读) (三)串讲第三段。1、一生范读本段。 2、学生借助注释细细梳理本段。(因为本段集中刻画了烛的形象、表现出其高超的游说技巧,所以让学生细细品味) 3、生接龙串析本段。(师点拨) ①“夜……秦伯”:说明形势危急,烛不畏危险。 ②烛说秦伯运用了高超的攻心术: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坦言知亡,避其锐气:郑既知亡矣。)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亡郑只对晋有利:邻之厚,君之薄也。)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舍郑会对秦有益:君亦无所害。)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 ③秦……乃还:秦权衡利害,决定退兵,但却派人留守要塞,体现其老奸巨猾的一面。 4、探究“三巧”游说艺术 1)以“利”巧攻心理。2)以“害”巧析形势。3)以“史”巧施离间。 5、学生同桌讨论归纳,师引导学生归纳本段知识点: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鄙:名词的意动用法; 封:名词的意动用法;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薄: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东:名词活用做状语;陪:通假字,通“倍”; 共:通假字,通“供”;厌:通假字,通“餍”; 说:通假字,通“悦”;阙:通假字,通“缺”或“掘”; 5、师引导学生结合烛的游说步骤即兴背诵本段。 (四)串讲第四自然段1、诵读指导: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句,“微”后果作停顿,因“微”是连词,表假设,为“假如没有”之意,“夫人”的“夫”是指示代词,为“那”。“因人之力/而取蔽之”句“因人之力”后要略作停顿。 (齐读,然后指名学生读) 2、提问:本文是如何结尾的? 明确:以晋文公再风云突变中,头脑前行,毅然撤军作结。而这也正是烛之武所想达到的目的。 六、尝试背诵全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分析烛之武形象 板书秦晋围郑 临危受命 智退秦师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晋师撤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集体背诵全文。 2、对文中的文言字词提问。 二、亮点探究 1.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僻”后“受”,有什么作用? 探究学习: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一是交代了烛之武的境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二是委婉地批评郑伯不能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三是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 2.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看待晋文公的退兵理由? 探究学习:其实,“不仁”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如果真讲“仁义”,当初就不会发兵攻郑。“不知”才是实质。“知”通“智”,这个“智”,是理智,就是对现实情况的客观分析,对动武后果的冷静判断。“以乱易整,不武”,胜负之数,难以意料。晋的退兵,说到底,也是一个“利”字起作用。 5.课文虽短,但在叙述故事时,却能够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请举例分析这一写法特点。 探究学习:文章注意伏笔与照应的地方较多,如:①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说明秦、郑并没有多大的矛盾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说退秦师埋下了伏笔。②“夜缒而出”,照应了开头的“秦晋围郑”,“国危矣”的有关内容。③“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和“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又照应了上文秦、晋虽是联合行动,但貌合神离,既没有驻扎在一起,彼此的行动也不需要通知对方,这就为秦、郑联盟提供了条件。 文章预后瞻前,巧施伏笔,简练而不失谨严,自然而耐人玩味。 三、烛之武形象探讨: 提问:烛之武是本文的中心人物,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评价。 烛之武的成功就在于他正确把握天下形势,并且熟知历史,洞察秦晋之隙,然后凭他的三寸不烂之舌。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烛之武到了七十多岁的高龄,仍有满腹牢骚,可见他的锐气未减;仍能建功立业,可见他的才华依旧。此前,三朝为官,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忍受的寂寞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在这种怀才不遇的痛苦中,并没有自暴自弃,更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经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击,为自己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感叹号。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应该爱岗敬业;即使暂处逆境,也应该不断磨砺自己,以至终成大器!同时昭示我们应该学习古人那种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归纳文言词语的用法 1、词类活用、A.名词做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边;在西边) 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B.动词活用为名词 君亦无所害(害处)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好处) C.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臣之壮也(壮年)越国以鄙远(远方,边远的地方)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2.特殊句式 A.省略句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 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 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
4.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三单元测试题 篇四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下列有关洋流的正确说法是()A.东南信风是北赤道暖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B.北大西洋暖流对西北欧的气候影响显著 C以副热带为中心的洋流系统西侧均为寒流
D.洋流可把近海的污染物带走,有利于整个海洋环境的净化 2.郑州市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的原因是()A.地下水资源为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 B.郑州市地下水质较差,不宜被居民利用
C.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影响建筑物寿命 D.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投入大、获利小
读图5完成3-4题。
3.若图5为太平洋某海域大洋环流,则()A.该图表示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B③代表秘鲁寒流 C.丙处有大渔场 D.④代表千岛寒流 4.若图5为北印度洋的大洋环流图,则此时()A.孟买吹东北风 B.好望角进人多雨季节 C.我国正值冬季 D.亚欧大陆为高压控制 5.厄尔尼诺现象()A.产生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域 B.是北太平洋海区海面温度异常变冷的现象 C.出现时,澳大利亚发生洪涝 D.出现时,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增多 6.长江与其补给水源的关系是()A丰水期,湖泊水补给长江 B.夏季,大气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水源 C冰雪融水能在全年补给长江 D地下水对长江的补给稳定性较差 7.黄河下游地区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A.丰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B.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水始终补给地下水 D.地下水始终补给河流水 8.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是()①东多西少,南多北少 ②西北多,东南少 ③夏秋多,冬春少 ④冬春多,夏秋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下图为四海域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箭头代表洋流流向),其中表示加利福尼亚寒流经的海域是()
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图7),回答10-11题。10.下列关于南半球副热带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B.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 D.大洋东岸为暖流
第 1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1.下列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气候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用明显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海域
12、下列地理现象,属于内陆循环的是()A.黄河下游山东境内初冬和初春的凌汛
B.夏季,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冰雪融水汇入塔里木河 C.南极大陆边缘的冰川断裂成漂浮在海洋上的冰山 D.夏秋季节,台风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登陆
13、关于黄河下游河水和两岸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A.潜水经常补给河水 B.河水经常补给潜水 C.黄河处于枯水期时,潜水补给河水 D.黄河和潜水互补关系
14、陆地水体水源补给最主要的形式是()A.河流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大气降水 下面四幅图为咸海面积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咸海面积减小,说明该地的水循环环节明显改变的是()A.入湖的地表径流量减少
B.当地降水量减少
C.当地蒸发量增加
D.海洋的水汽输送量减少 16.咸海面积减小对当地的影响最可能是()A.气温年较差变小,降
B.地下水水质恶化,地面沉降 C.气温年较差变大,盐尘暴频发
D.灌溉水源增加,农业增产
17.河流与湖泊具有水源互补的功能,下列四幅小图中(箭头表示水源补给方向),正确表示河流汛期的是()
图4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示意图,图5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题。
第 2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8.世界1月平均气温10~22℃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的主要原因是()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 B.受暖流影响 C.受寒流影响 D.受陆地影响 19.当“拉尼娜”发生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A.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B.南美太平洋沿岸鱼类大量死亡 C.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读北太平洋局部海域洋流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所示洋流,叙述正确的是()A.盛行西风影响下形成①洋流 B.①洋流与③洋流的水温相同 C.③洋流是西风吹拂而形成的暖流 D.⑤洋流为季风洋流 21.洋流对地理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寒流可以降温减湿,因此④⑤沿岸都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气候
B.寒暖流的交汇处会形成大渔场,因此②⑤洋流交汇处的北海道附近形成了大渔场 C.全球气候异常的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④洋流的势力加强密切相关 D.洋流会加快净化速度,因此有洋流流经的海域不会发生海洋污染事件
美国墨西哥湾一石油钻探平台于当地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发生爆炸,具体地点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南84千米处,原油在海底以每日一千桶的速度不断喷出,海面石油污染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威胁生态环境。据此完成22~23题。
22.风浪和洋流是石油污染扩散的主要动力。分析下列洋流中可能会对此次泄漏石油的扩散起到“推波助澜”作用的是()①北赤道暖流 ②墨西哥湾暖流 ③北大西洋暖流 ④加利福尼亚寒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关于洋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比寒流经过的海区低 B.暖流与寒流交汇处容易形成大渔场 C.在北半球,向北流的洋流为暖流 D.秘鲁西海岸荒漠景观的形成跟寒流有关
二、综合题
1.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a,b,c,d表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循环,其中d表示的环节是
第 3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_______________(2)下列能够完成图中b环节功能的是()A.我国的冬季风B.我国的夏季风C.干热的山谷风D.未登陆的台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
(3)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是对图中水循环______(填写字母)环节产生影响(4)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解决的矛盾是()(单选)。
A.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2.“大西洋部分洋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海轮从A航行到B,若一路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_________,所利用的洋流是___________ 和__ _______。
(2)如果此海轮从B返回到A处时,仍顺风顺水,则所利用的盛行风为 _____ 所利用的洋流是 _______________。
(3)C处附近为 ____ 渔场,由 ______ _ 暖流与 ______ 寒流交汇而成。3.伟大的航海家哥仑布,1492年第一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①线用了37天时间,1493年哥仑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图中②线仅用了20天。我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图中③线比哥仑布早了半个世纪。回答下列两题。(1)从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下西洋的最佳季节是 __。
(2)哥仑布第二次横渡大西洋到美洲比第一次缩短了17天,原因是第二次顺风顺水,其顺行的洋流名称是 _______ 和 ___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2014年12月12日,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正式通水。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在国家Ⅱ类水质以上,“双封闭”渠道设计确保沿途水质安全。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
(1)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2分)
(2)请你为缓解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提出有效的合理化建议。(4分)
(3)请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式通水对北方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意义。(3分)
第 4
页
(共4页)高一地理
必修一
第三单元
单元检测题
1.(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1分)(地表)径流(1分)(2)B(1分)(3)d(1分)(4)B(1分)
2.(1)东北信风 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2)中纬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3)纽芬兰 墨西哥湾 拉布拉多
3.(1)冬季(2)加那利寒流 北赤道暖流
4、(9分)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或东南多西北少)时间分布规律:夏秋多、冬春少。(每点1分,满分2分)
(2)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把大气降水以及洪水期多余的河水蓄积起来;开渠引水,把水资源相对丰富地区的水调入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加强对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调节;海水淡化、人工增雨;(每点1分,满分2分)
节流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从农业和工业这两个用水大户中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每点1分,满分2分)
(3)促进南北方水量平衡;改善北方水资源环境、生态环境;改变北方地貌景观;缓解北方日趋干燥的气候。
第 5
页
5.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五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语
文
(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出题人:兰显耀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第Ⅰ卷
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3.第Ⅰ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字词的注意或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A.百舸(gě)橘(jú)子洲 遒劲(强劲有力)B.峥嵘(zhēng róng)携(xiã)遏(â)制 C.漫江(满)寥(liáo)廊 挥斥(斥责)D.惆怅(chàng)稠(chóu)密 辟谣(pì yáo)
2.“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个诗句的常序应当是()A.寒秋,湘江北去,独立橘子洲头。B.湘江北去,独立寒秋,橘子洲去。
C.橘子洲头,寒秋独立,湘江北去。D.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
3.对《再别康桥》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然别离时那富于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B.诗人把潭水比作天上被揉碎了的彩虹,与浮在潭面上的水藻相杂,沉淀在潭水的深处,幽幽的、醇醇的,如梦一般。
C.诗中笼罩着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水草、柔波、彩虹、星辉,恰当地衬托了诗人静默、悠然的心境。
D.诗人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写出康桥那特有的优美景色,表达了自己那追梦般的思念之情。
共9页,第1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4.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躲在乡愁里,才发现______________ ①我不是无根浮萍 ②不是断线的风筝 ③不是世俗风雨中无处栖身的孤雁
A.③②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②③① 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
二、(6分,每小题3分)
(一)、阅读卞之琳的《断章》,完成6—7题。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形象地揭示了人与“风景”的关系;人不仅是“风景”(即大自然)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风景”里有了“人”,“风景”才会有灵气,才更生动。
B.人不自觉地充当了景中的人而被他人欣赏,人也不自觉地成了别人梦境的装饰,在人生的舞台上,人往往想成为主动者,孰料常处于被动地位。
C.全诗四行,分为两个段落,分别静态地呈现一幅画面:一是白天的景象,一是夜晚的景象,诗歌在一种被分割而又体现出统一的生活时空上创造意象,这种构思方式取得了以少胜多,以简写繁的艺术效果。
共9页,第2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D.在“楼上人”的眼里,“你”比“风景”更美;在“楼上人”的心目人,“你”的皎洁妩媚胜过了“明月”。全诗虽无一个“美”字,而“美”的形象却从读者的想象中凸现出来。
7.对这首诗主旨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深沉的人生悲哀。B.这首诗以超然而珍惜的感情,写了一刹那的意境,寄寓了深刻的哲理。C.这首诗表现了人物、事物间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D.这首诗以两幅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着人生中许多“相对”的关系。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函:盒子。
B.北蛮夷之鄙人 鄙人:粗鲁、地位低下的人。C.自引而起,绝袖 绝:断绝,挣断。D.剑坚,故不可立 拔坚:坚固、锋利。9.选出与“秦王还柱而走”中的“还”用法不同的一项()
A.秦武阳色变振恐 B.轲既取图奉之 C.图穷而匕首见 D.使工以药淬之 10.下面各句中的“兵”字的含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左右欲兵之 C.不得持尺兵 B.不及召下兵 D.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共9页,第3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2.第Ⅱ卷共4页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个体的答题区域内做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三、(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2.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4分)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13.任意选择A或B组补写出语句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共5分)A组(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在雨中哀怨,哀怨有彷徨。
(3)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B组
(1)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消散了,甚至她的共9页,第4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
,在我的心头荡漾。
四、(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意象”及其解读
“意象”一词,很早就出现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就有“窥意象而运斤”一语。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个外延极广的概念。除了诗人的“我”以外,天地间的一切包括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亭台楼阁等等——在特定情况下还有人,全都是“物”,用南宋诗人张孝祥的话来概括,即“万象皆宾客”。按一般情况说,物是客观存在,它原来是什么样子,就应当说成什么样子,不能有丝毫差错,这便是所谓客观表述。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这就是古人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因此,所谓意象,就是沾染或渗透了诗人情感而有所变形的形象。意象是主观情理和客观形象的融合,是意和象的融合,简言之,意象就是意中之象。
如秦观《满庭芳》中的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词中的“斜阳”“寒鸦”“流不”“孤村”已经不再是纯粹的客观物象,也不再是纯粹的自然景观;全部浸染了词人的哀伤和忧郁,它们是主观情思和客观形象交融而产生的“新物”。诗歌是以形象来反映世界的。确切地说,诗歌是以意象来反映诗人眼里和心中的世界的。诗人总是戴着感情的有色眼镜看世界,那世界也便有了深浅不等的各种色彩。诗歌正是以不同的感情色彩感人的。而组成诗歌用以感人的基本因素正是意象。
我们了解“意象”是为了鉴赏诗歌,学会审美,因此有必要熟悉“意象”的基本特点。
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内涵。一个意象的内涵是否丰富,与这个意象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有关,古今中外的许许多多诗人之所以反复吟咏春天和秋天,其原因就在于这两个季节有关较多的富有诗意的属性。中国的菊花和兰草,外国的云雀和夜莺,几乎成了万古常新的诗题,主要还是因为这些事物本身具有浓厚的诗意内涵,能够触发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感慨。不同事物在这一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众所周知,泪水被诗人抒写了几千年,而极少有人吟咏鼻涕;秋叶令无
共9页,第5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数墨客感叹,而垃圾却无人问津。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挖出诗意来的。有人说,一条林间小道比一个赌徒要有诗意。
朱红的抒情诗《恋》,围绕着“你”和“我”,塑了一个个富有内涵的意象,生发出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意:我是旧帆,你就是港口的灯火。/我是优游的天鹅,你是湖泊。/你是朱唇,我就是缠绵的热吻。/你是苦泪,我就是碎裂的心魄。„„这些诗句,无异于柔情蜜意恋人的绵绵情话,无异于坚贞不移的海誓山盟。此诗虽然长达八节,推出数十个意象,仿佛仍未尽意。谁知,诗人却是卒章显志,最后一节诗意陡转:“你是我的主宰,我仰望的星座,/我是你幸福的奴仆啊,我的祖国!”原来,“你”并不是“我”的恋人,而是“我的祖国”。全诗意在倾吐对祖国的爱恋。其强大的感染力来自那遍布全诗的内涵丰富的意象。
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应当说,所有的意象都或多或少,或浓或淡地浸染着诗人的情思。诗要动人,自然要选取那些较多和较浓的浸染情思的意象。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这些意象必须反映诗的主题。因为具体到一首诗,诗人所表现的是某一特定的情思。选择意象就是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那种特定情思的意象。请读书黎明的《给乙》:我们是黑夜相错而过的船/我们是白昼没有标记的帆/我们是同一次潮汐搁浅沙滩的贝壳/我们是同一次喷发中冷却的火成岩//有一天/我们终于发现/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时已晚„„
此诗中的“我们”,也许是一对未曾互相表白抱憾终生的男女。诗人推出四个富有情思的意象:“我们”是“船”,“我们”是“帆”,“我们”是“贝壳”,“我们”是“火成岩”。这四个意象都包含着诗人所要表达的深沉而痛切的遗憾:“我们彼此多么相近/——可惜/为时已晚„„”四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排比句统摄着四个意象,不断地积聚情感。诗人让那感情的湖水一公分一公分地上涨,人们在堤坝外面看不真切,而只是从什么船呀帆呀的隐约感到情感澎湃。终于,湖水超出了警戒线,冲决了堤坝。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诗人的主旨原来如此。本该早就发现的,却直到“有一天”才“终于发现”。星转斗移,物是人非,诗人在篇末表达的惋惜之情显得格外强烈。
(参照刘福智《意象——诗魂腾飞的霞云》,见《语文知识》2000年第10期,文字稍有变动)14.简要写出“意象”的基本特点。6分
答:
共9页,第6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5.在我国诗文中,有些意象往往有着较为固定的内涵和情感。如“柳”有“留恋、离别”的含义,“鸟”有“空远、快乐”的含义。请根据上文对意象的分析,概括下列诗句中“烛”这一意象的含义。(不超过20字)6分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死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答:
五、(25分)语言运用
1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14分)
(1)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2)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
(5)诸郎中执兵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义: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
(7)断其左股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
17、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5分)
从读大学到当老师,我跟随郭先生十几年了,这十几年间,每每有不懂的问题,就
去先生家,①有问,必有答。先生偶有记不清楚的,②余自去图书馆查来,抄得整整齐齐地给我。,这些年来,问的问题不计其数,③也不乏幼稚之处。④张开
共9页,第7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嘴后自己都悔之不已,但是先生却认认真真地为我解答;有时先生才说两句我就表示懂了,先生⑤要我说出来,看我想得对不对。
答①
②
③
④
⑤
18、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场绵经的细雨,能洗涤飘落在人们心头的尘埃; 谅解是一束温暖的阳光,能驱散积聚在人们心上的阴云。
答:
19、作文,两题选做一题(60分)。(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以《在落榜的日子里》或《人在高一为题》,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共9页,第8页。2012—2013学第一学期沿河二中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 C 2. D
3. 解析:C诗人的心境并不是“静默、悠然的”
4. 解析:此题考查诗歌的阅读欣赏和语言的运用能力。答案:C 5. B
6. B。这种理解,与原诗的意境完全不符。7. A。参看其他选项的分析理解。
8. 提示:D项中的“坚”应该是“剑插得紧”的意思。
9. 提示:题干中“秦王还柱而走”的“还”是通假字,通“环”,环绕。A项“振”通“震”。C项“见”通“现”。D项“淬”通“粹”。B项“奉”意思是“奉献,捧送”。答案:B 10. 提示:A项中“兵”的含义是“杀”。其余三项中“兵”的含义都是“兵器”。11. 略 12.(1)梨花的淡白,柳的深青,这一对比,景色立刻就鲜活了;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春意之浓,春愁之深,跃然纸上。(对比,动态描写)(4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或者以梨花自咏,寄予了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结合具体诗句作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13.略
14.首先,意象往往有丰富内涵 其次,意象都富有情感性
15.相思、离别
16.答案:(1)眼泪 鼻涕(2)礼品 货币(3)走投无路贫困(4)袒露一只臂膀 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5)宫廷的侍卫 称中医医生(6)投击拿着(7)大腿 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8)
17、逢、一定、其中、甚至、就。
18、略
6.高一英语必修五的第二单元知识点 篇六
1.Prepare to do sth 准备做某事
2.Get prepare 准备好
3.instead of 代替
4.a number of 大量的
5.thousands of 成千上万的
6.it seemed that Shake with 使受震惊
7.Shake hands with sb.与某人握手
8.Shake down 安顿下来
9.Be bursting to do sth.急于做某事
9.Burst into/in 闯入
10.Burst with anger 勃然大怒
11.Be in ruins 成为废墟
12.Ruin ones hopes 使某人希望破灭
13.Judge sb 评价
14.Judge by/from 从...看来
15.Be/feel honoured by 对...感到荣幸
7.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七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化学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优秀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课标中要求: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教材分析
化学键概念的建立为学生从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构成和化学反应打开了一扇窗,而深入研究和利用化学反应又是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本节教材将这两条线索融合起来,使学生既了解了物质的构成,又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
在过去的学习中,大多化学生只关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但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教材以化学键为桥梁,引导学生从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为后面研究化学反应的利用奠定基础。
(三)学生分析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知道燃烧是化学变化、物质燃烧要释放能量,但不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伴随着能量变化,本节课的教学将在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了比较深入了解的基础上解决以上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初步学会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够分析具体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光能、电能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识与技能上重难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上重难点:分析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六)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七)教学准备
1.学生:按每4名同学为一组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预习探究实验,了解实验的主要目的与具体步骤;
2.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探究实验的仪器和药品。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提问] 上节课学习了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生成,请同学们分析以下两个反应中化学键变化的情况:
2H2+O2
2H2O 2H2O 2H2+O2
[图片引课:展示原始人钻木取火、煤、石油及天然气的有关图片]
我们研究化学反应就是要很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不仅仅可以利用化学反应制取新物质,还可以利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比如:远古时期的人通过钻木取火,并利用燃烧放出的能量烧烤食物、取暖;当今社会,煤、石油、天然气是主要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在燃烧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科学技术、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有数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占主要能源总量的94.9%。可见,我们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8.高一政治必修1第二单元检测题 篇八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据中国新闻网报道,“双11”天猫创造了约为571亿元的交易额,再次刷新纪录,网购的发展同时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这表明( )
A.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B.居民的消费心理发生改变
C.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D.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网购的发展带动了仓储、快递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作用,A项正确;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消费心理、消费结构,B、D两项不选。故选A项。
答案:A
2.近年来,“低碳消费”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人们更加青睐健康环保的消费产品。一些商家抓住商机,加大研发相关产品力度,及时调整产品生产。这说明( )
A.消费决定生产方式 B.生产决定消费质量
C.消费观念决定消费行为 D.消费引导生产方向
解析:“低碳消费”引导企业生产,说明消费引导生产,所以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夸大了消费的作用,B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
3.目前我国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其战略基点。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消费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拉动经济增长0.8%,是投资的4倍。下列措施中,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是( )
①提高银行存款利率 ②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③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④加快生活消费品更新换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促进消费的措施。提高银行存款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存款,不利于促进当前消费,①不符合题意;②③④分别是在未来收入预期、当前可支配收入、商品性能方面刺激消费的有效措施,符合题意。
答案:D
4.在世界500强企业的名单中,中国上榜企业达到 100家,上榜主体包括73家国有企业,中石化以3.78万亿元营业收入位居全球第三。这表明国有经济( )
A.在国民经济中占的比重越大越好
B.应在各个领域占支配地位
C.竞争力和控制力在不断增强
D.主导作用体现在全面垄断市场
解析:本题考查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500强企业名单里,中国上榜企业的主体是国有企业,且数量多、位次高,说明我国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增强,故选C项。A、B、D三项表述错误,应排除。
答案:C
5.文化部颁布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提出,要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塑造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提高文化产业活力和竞争力。这一要求( )
①能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消费 ②有利于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能力。①中的物质生活消费不符合题意;②③④是对题干要求的正确理解。
答案:C
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要( )
①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②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③调整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 ④发挥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要坚持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发挥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①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B
7.12月1日,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工信部中小企业司处长在论坛上说:“中国民营经济总量已占到GDP的50%以上,缴纳税费总额已占我国财政收入的近60%,承担了大部分民生产品的生产,民营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的民营经济( )
A.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
B.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增加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
D.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应选D项。A项错误,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B项错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D
8.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和法国电力公司按70%和30%的比例投资设立,由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控股,是中法最大的清洁能源合资企业。台山核电合营有限公司包含的经济成分有( )
①国有经济 ②集体经济 ③私营经济 ④外资经济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答案:C
9.“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善国有企业股本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这是因为( )
①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混合所有制经济仍由公有制经济支配和控制 ③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 ④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答案:A
10.在现行对月销售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暂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的基础上,从月1日至底,将月销售额2万~3万元的也纳入暂免征税范围。这样做( )
①有利于壮大公有制经济 ②有利于发展个体经济
③有利于搞活市场 ④有利于缓解地方就业压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个体工商户经营属于个体经济,①排除。②③④是对其积极意义的正确认识。
答案:B
11.我国继续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就是让事业单位真正回归到公益属性;对于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将把其职能划归至行政机构或将其转变为行政机构;对于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将其转变为企业,推向市场。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单位后,最显著的变化是( )
A.有独立的法人财产 B.以营利为目的
C.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D.成为法人
答案:B
12.“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民营企业。多年来,红豆坚持“顾客至上,质量至上,诚信至上”的原则,创立民族品牌,保护民族品牌,并坚持反假打假,维护品牌形象。材料突出说明红豆集团的成功在于( )
A.制定了正确的经营战略
B.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C.注重品牌效应,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D.深化改革,优化自己的产品结构
答案:C
13.作为闻名遐迩的民营企业,红豆集团有着严密的组织形式和完善的组织结构。你认为下列选项属于红豆集团有限公司最高决策机构的是( )
A.经理 B.董事长
C.股东会或股东大会 D.监事会
答案:C
14.某知名家电企业通过互联网收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并根据他们的特殊需求专门生产了近万台定制彩电。从消费者下单到生产、配送、安装,整个过程仅耗时一个月,比传统批量生产模式(含产供销)少用半年多的时间。与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相比,这种定制生产模式能够( )
①充分发挥企业规模优势,降低生产成本 ②以需定产缩短生产周期,减少企业库存 ③更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④优化企业决策流程,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的经营。材料中某知名企业通过定制生产模式,比传统的批量生产模式少用半年时间,由此可见,这种生产模式缩短了生产周期,减少了企业库存,②符合题意。该企业通过互联网征集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根据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专门生产,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企业的规模优势和生产成本的降低,也没有涉及企业的技术水平提高,①④与材料不符。
答案:C
15.右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就业歧视侵犯了劳动者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 ③个人要增强维权意识 ④企业要转变用人观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16.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现上述目标就要( )
①发展生产,不断开辟新的就业领域 ②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③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④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是解决就业问题的直接措施,④不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
答案:A
17.漫画《金钱豹炒股》给我们的启示是( )
金钱豹炒股
A.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B.只要投资股票,肯定血本无归
C.投资股票是有钱人的游戏,普通人不宜涉足
D.投资股票是收益最差的投资方式
答案:A
18.据调查,公民储蓄中教育、防病、养老、买房等长期消费占86%,其中“为子女准备教育费用”是居民储蓄的首要目的,占20.1%。这表明( )
①公民存款储蓄不仅是一种投资理财行为,而且是一种计划消费行为 ②储蓄可增加国民收入,支援现代化建设 ③储蓄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储蓄可减少货币的流通量,从根本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②错在“增加”上,④错在“根本”上。
答案:C
19.假定投资市场上有收益率为15%、4%和2%三种投资理财方式,通常情况下,与上述收益率相对应的投资理财方式依次最有可能是( )
A.股票 金融债券 存款储蓄
B.商业保险 存款储蓄 政府债券
C.商业保险 政府债券 存款储蓄
D.股票 存款储蓄 企业债券
答案:A
20.基于投资的风险,一位理财专家给工薪阶层的理财方程式是:“理财=50%稳守+25%稳攻+25%强攻。”这一理财公式的合理之处在于( )
A.强调个性投资 B.避免投资的风险性
C.注重理性投资 D.保证收益的最大化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在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银发消费”市场的巨大商机也逐渐显现。“银发消费”市场包括衣、食、住、用、行方面的产品消费需求,又包括医疗保健、护理服务等服务消费需求,还包括文化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消费需求,可以带动一系列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运用“消费对生产反作用”的知识,说明开拓老年人消费品市场对我国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
答案:①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老年人消费市场巨大,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有利于拉动消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3分)②“银发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老年人产业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3分)③老年人消费品需求热点的出现,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3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积淀着一个国家最深层的情感和精神追求,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它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增添绚丽的色彩。
材料:瓷器是代表中国文化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符号之一。享有“东方艺术”美誉的福建德化陶瓷在陶瓷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的 篇章。在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的背景下,德化陶瓷产业面临着如何延续历史文脉、提升产品文化含量、加快陶瓷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挑战。专家们指出,迎接这一新挑战尚需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企业或政府任选一个角度,针对材料中专家们指出的问题提出两条解决措施,并简要说明理论依据。(12分)
答案:企业: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创意产品。理由:战略定位准确才能加快发展。②依靠科技创新,继承和发扬传统陶瓷工艺 ,培养创新型人才。理由: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③通过兼并重组,扩大优势陶瓷企业的规模。理由:价值规律的作用。(6分)
政府:①发挥陶瓷文化优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理由: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②大力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理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③加强宏观调控,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理由: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6分)
23.某校高三(2)班学生围绕“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成立探究学习小组,通过实地走访、网上查阅资料等途径收集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N县劳动力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单位:人)
电脑操
作人员 外语
人才 一线技
术人员 一线生
产工人
需求 112 105 267 2 287
报名 850 668 1 765 6 783
材料二:在人才市场走访时,他们还了解到,该县需勤杂工200人,但报名的只有85人。一位下岗青年女工说:“我没有技术,干勤杂工既没面子,又没意义,就在家等机会吧。”
材料三:同学们在走访时还了解到某公司员工小张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事实:小张的母亲病了,他向单位提出休假探亲,单位以他已在本地结婚为由,不批探亲假。小张工作的工厂既有刺耳的噪声,又有刺眼的电焊强光。工人向厂长要求发放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改善劳动条件,遭到厂长拒绝。单位只给部分资格老的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小张等不在其中。小张还提供了他和单位签订的这样一份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
甲方:某公司
乙方:小张
甲乙双方依法签订本劳动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乙方被甲方录用后,需按时保质完成工作;遵纪守法;维护甲方的荣誉和利益;保守商业秘密。
二、乙方如违反劳动纪律,甲方可依章给予纪律处分,直至解除本合同。乙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一切工伤事故一概由乙方本人负责。
三、本合同期满后,双方可以续签。如乙方违约,则需承担违约责任,给予甲方经济赔偿。
四、本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两年。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签订日期: 年 月 日
(1)作为未来的劳动者,材料一、材料二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何启示?(8分)
(2)材料三中劳动者的哪些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4分)
(3)阅读材料三,你认为这份合同是否合理?为什么?(7分)
答案:(1)材料一启示我们树立竞争就业观。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劳动力市场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材料二中青年女工不利用年轻的优势刻苦学习技术,不去积极创造机会,而是在家坐等机会,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难以实现再就业。(4分)
材料二启示我们要树立职业平等观。从事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兢兢业业,都会有所作为。青年女工认为做勤杂工既没面子又没意义的观点是错误的。失业人员应适应形势的需要,摒弃“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应转变就业观念。(4分)
(2)小张休息和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等权利受到了侵害。(4分)
9.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九
1、多样诵读,读准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情。
2、品读诗歌,品景,品情,品人;掌握品读诗歌的方法。
3、熟读成诵,感悟千秋诗圣的伟大情怀。
二、课前预习
1、知识链接----介绍作者的一生经历。
这首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是愁上加愁,更增添了新的悲哀。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炼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也正因此,他的作品被称为“诗史”。杜甫生于7,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三年之后他病逝。
2、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
猿啸()渚清()霜鬓()潦倒()浊酒()
3、解释下列词语:
⑴登高:
⑵猿啸哀:
⑶渚:。鸟飞回:。回:。
⑷落木:。萧萧:。
⑸万里:。常作客:。
⑹百年:。
⑺艰难:。苦恨:繁霜鬓:。
⑻潦倒:。新停:。
4、尝试翻译诗句
三、知识梳理
(一)品读诗歌
1读:读题目,读作者,读注解
2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及停顿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读:读诗句,读意象,读出情感(悲情)
(二)品景品情品人-----诗句分析,合作探究
1、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问题1--------这首诗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各分别用什么词描写的?
2、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问题2:-------颔联写了几种景物?提到“落木”和“江水”,同学们是否能想到什么?由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颈联------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题3:评析此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即八可悲,如何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老人?(课后研讨与练习)
4、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问题:4:杜甫为什么“苦恨繁霜鬓”“新停浊酒杯”呢?
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三)、诗歌赏析方法小结:
四、课堂练习
1.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______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_____描写,整句属于_________的写法。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_______写法。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情态,“滚滚”写出了____________的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________,感情更加___________。整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_______的风格。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往长沙途中所作。这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1) 与《登高》相比,本诗的景与情之间关系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3、归纳诗歌景与情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阅读下列这首宋诗,完成练习。
骆谷晚望
韩综
秦川如画渭如丝,去国还家一望时
公子王孙莫来好,岭花多是断肠枝。
【注释】韩综于宣宗时出为湖南观察使,后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此后失官,此为失官还乡时所作。
(1)请联系全诗分析本诗情与景的关系。(6分)
(2)有人说“岭花多是断肠枝”“无理而妙”请赏析。(5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冲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扰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l)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愤之情,你同意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8.夜图。夜晚露水凝结,天空高远,江水清澈;江两岸的山寂静如空。江面上零星地闪烁着几点渔火;新月高悬于夜空之中。(3分)景物描写呈现出一种凄清、空寂的氛围,为下四句的抒情做了铺垫。(2分)
9.表达了诗人流落他乡,病卧山城,无限悲凄的心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诗人“卧病”江边,因时局**,音书难至,孤独凄凉;诗人走到室外,在走廊上仰观星斗,由银河想到
陆结群
10.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篇十
一、单选题
1.(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21)《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A.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夺取资产阶级资本 D.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2.(2018·江苏宿迁高二学业水平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3)“今天距离它的发表年份1848年已经过去一百六十多年了……人们或把它视为纲领,或对其提出批判质疑,这么多年过去了,仍然有生活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去关注、解读它。”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B.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C.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开辟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3.(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5)《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是马克思个人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 B.实践证明《共产党宣言》是空想社会主义 C.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共产主义
D.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
4.(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24)“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材料认为巴黎公社()A.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基础 B.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制度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
5.(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25)2016年是巴黎公社145周年纪念年。11月29日,法国国民议会依据《宪法》通过决议,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巴黎公社的重大意义在于()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C.开辟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D.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现实 / 9 6.(2017·山西学业水平·8)《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第一次实践了这一思想的是()A.巴黎公社 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国民革命 7.(2018·江苏南京师大附中学业水平期末测试·23)《国际歌》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文献,它热情讴歌了巴黎公社战士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英勇不屈的革命气概。下列对巴黎公社评述正确的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欧洲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 C.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伟大革命实践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8.(2018·江苏扬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26)下图是1971年3月18日《解放日报》的报头部分。这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五四运动
9.(2018·江苏无锡学业水平第二次模拟考试·27)“3月8日,在首都的一些企业召开了纪念三八妇女节的小型集会,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这一天,首都有12.8万名工人参加了罢工。”这次“罢工”发生在()A.沙皇俄国 B.德意志帝国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10.(2018·广东二模·34)《全球通史》载:“1917年3月至11月是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之间为权力而斗争的时期。在这场斗争中,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资产阶级残酷剥削工人 B.其拒绝停战也拒不分配土地 C.经济危机导致工人罢工 D.其反对“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11.(2018·江苏常州学业水平一模·26)老革命家吴玉章在日记中写道:“从前我在法国接触了社会主义各种思想流派,深深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今天这个理想居然在一个大/ 9 国内开始实现了,心中感到无限兴奋和鼓舞。”使他“兴奋和鼓舞”的是()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C.武昌起义取得成功 D.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2.(2018·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24)俄国某文件宣称“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代表大会决定:各地全部政权一律转归工兵农代表苏维埃。”这一文件颁布的直接背景是()A.二月革命 B.《四月提纲》 C.十月革命 D.苏联成立
13.(2018·江苏南通、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二模·17)“白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14.(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7)20世纪20-40年代,中国的革命中心从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完成转移的直接因素是()A.北伐战争和红军长征 B.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 C.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15.(2018·山东潍坊模·30)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民主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 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 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 D.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
16.(2018·广东深圳二模·29)在纪念巴黎公社55周年活动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认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他意在()A.指引中国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B.发动民众支持国民大革命 C.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 D.为中国革命争取国际援助
17.(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8)美国一位历史学说:“……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 9 命策略。”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共()A.开展武装起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组织城市暴动 D.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18.(2018·江苏徐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二·14)“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这一事件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19.(2018·江苏姜堰区学业水平期末考试·12)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0.(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19)下图是一幅关于抗日战争的漫画。对此漫画所表达的主题,理解准确的是()
A.表明全面抗战必胜信念 B.歌颂国军取得首战告捷 C.庆祝日本侵华计划成功 D.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21.(2018·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6)美国《时代》周刊载:“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文章记载的事件指的是()A.武汉会战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平型关战役
22.(2018·河南濮阳二模·30)《1943:中国在十字路口》中记载:“1944年,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敌后战场转入反攻。”这主要反映出1944年()A.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 B.日军持续进攻战略效果明显 / 9 C.敌后根据地合法地位得到认可 D.民主党派已支持中共的主张
23.(2018·四川绵阳三模·30)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双减双交”(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再到“耕者有其田”的几次变化。这反映了()A.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B.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 C.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D.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 24.(2018·江苏南京学业水平模拟·14)“这场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同时大量消耗了日本财力……自此以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该会战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25.(2018·广东湛江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20)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A.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B.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
26.(2018·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9)由著名导演吴宇森执导,章子怡、金城武、宋慧乔、黄晓明等联袂主演的史诗影片《太平轮·彼岸》于2015年7月3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故事讲述了1949年1月27日, “太平轮”因未开夜航灯而被货船“建元轮”撞沉,导致船上近千名绅士、名流罹难。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该事件被称为“中国的泰坦尼克号”。这一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渡江战役后国民党败逃台湾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D.解放战争走势已渐趋明朗
27.(2018·广东惠州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题·37)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1945年,他在与蒋介石的一次会面中说:“人民遭受了二十一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 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等消灭了对手之后再说吧。”对此后蒋介石消灭对手所作所为的表述正确的是()A.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揭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 B.渡江战役以摧枯拉朽之势迫使蒋介石发出“求和”声明 C.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 9 D.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进攻
28.(2018·安徽“皖南八校”三模·30)毛泽东说:“从中国革命的将来看,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而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提出()A.适应了国民革命的需要 B.促进了土地革命的结束 C.推动了抗日战争的反攻 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胜利
29.(2018·江苏扬州学业水平模拟测试卷一·11)“战火江淮河汉飞,中原逐鹿夜军帏。寒风血溅青旗散,雪地馍收昏卒归。杜李邱黄哀暮霭,刘陈邓粟笑朝晖。输赢不独人谋事,犹是天心厌蒋肥。”这首诗描绘的历史事件是()A.徐州会战 B.淮海战役 C.辽沈战役 D.平津战役
30.(2018·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测试·16)下面框内文字出自时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旅政治委员刘华清将军的回忆录。他记述的军事行动应该是()
A.百团大战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挺进大别山
二、材料阅读
31.(2017.7·云南学业水平·31)(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俄国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从导致沙皇俄国崩溃的二月革命发展到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掌握权力的十月革命,应如何评价这一系列动摇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来100周年节点之际,全球掀起了讨论热潮。俄罗斯独立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的舆论调查显示,52%的受访者认为尼古拉二世给俄罗斯带来好影响,而列宁为46%,两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舆论分成两派,俄罗斯政府难以对革命100周年明确表达立场。
——2017年6月《环球时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性质。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动摇全球的大事件”?(6分)
材料二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9
——1921列宁《论粮食税》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列宁是如何“利用资本主义”的?结果怎么样?(4分)材料三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进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
(3)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遭受的重大挫折是指什么事件?我们应当从中吸取哪些教训?(4分)
32.(2017·辽宁学业水平·21)(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摘自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一1937年南京浩劫(THERAPEOFNANKING)》
材料二 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以国共两党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抵御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近代以来中国一直面临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近代化两大任务,抗日战争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而这一大步叉同时为推进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及人教版教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的罪行。(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任务及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7分)/ 9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武装斗争夺取政权,与材料“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不符,故A项错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不符,故B项错误;夺取资产阶级资本,与材料“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可知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夺取资产阶级政权及全部资本,成为统治阶级,然后要尽可能地促进生产力发展,故D项正确。2.【答案】D 3.【答案】D 【解析】《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恩格斯起草,故A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C项错误;《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D项正确。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B 【解析】A项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不符,故A项错误;1871年3月18日凌晨,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城内蒙马特尔高地等处国民自卫军的大炮,巴黎警钟长鸣,巴黎公社革命爆发了,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相符,故B项正确;C项是1917年,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不符,故C项错误;D项是1919年,与材料中“1971年3月18日”“专政”“一百周年”不符,故D项错误。9.【答案】A 10.【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时期尽管资产阶级同样剥削工人,但这不是“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临时政府拒绝停战也不分配土地,从而不能满足人民“要和平、要土地、要面包”的要求,因而“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故B项正确;1917年3月至11月未爆发经济危机,故C项错误;“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是列宁《四月提纲》中的内容,这与“临时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的原因无关,故D项错误。11.【答案】D 12.【答案】C 13.【答案】C 【解析】材料中有“将军、贵族”的革命发生在彼得格勒,说明沙皇制度还存在,表明是二月革命,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不是“和平方式”,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故C项正确;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是十月革命,故D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北伐战争使中国的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到长江流域,红军长征后到达陕甘宁为根据地,使革命中心转移到黄河流域,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陕甘宁地区成为共产党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故B项错误;红军长征与抗日战争都体现不出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向黄河流域转移,故C项错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体现不出革命中心由珠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故D项错误。
15.【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才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与材料时间“1925年”不符合,故A项错误;据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可知中国强调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而不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故B项错误;据“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可知指的是无产阶级而不是农民阶级,故C项错误;材料“我们参加民族运动”和“1925年”说明国共仍在合作,材料“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则强调无产阶级自己的独立性,故D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55周年是指1926年,此时中国正在进行国民大革命,毛泽东指出只有国内阶级战争才能解放人类。俄国十月革命和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以自己的力量,来求人类真正的平等自由,其意在指出要靠国内民众的力量的进行国民大革命,而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从党成立就是,故C项错误,材料为设计国际援助的内容,故D项错误。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可知“新的革命策略”是指毛泽东开始建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武装起义在井冈山道路之前已经出现了,例如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等,故A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以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形成的符合中国国情,推动中国革命新发展的独特道路,故在“新的革命策略”指引下,中共开始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故B项正确;中共组织城市暴动是在中共成立初期,故C项错误;建立敌后根据地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做法,与材料“这是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不符,故D项错误。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A 【解析】材料漫画反映出国内各阶级联合抗战,表明了中国全面抗战必胜的信念,故A项正确;材料漫画仅体现了国内各阶级联合抗战,不能体现出歌颂国军首战胜利,故B项错误;材料漫画体现的是中国人民抗战,没有体现庆祝日/ 9 本侵华计划成功,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内各阶级团结,轻易碾压日军,故不能体现出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故D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武汉会战发生于1938年6月,故A项错误;由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可知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故B项正确;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3月,故C项错误;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3日至10月2日,故D项错误。22.【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蒋的部队在日军‘一号作战’攻势面前节节败退”、“史迪威将军的撤换引发了美国对蒋介石政权的失望”得出国民政府统治离心已见端倪,故A项正确;B项表述与题目中“敌后战场转入反攻”不符,故B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到敌后根据地的合法问题,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知识分子在重组的民盟下开始活动,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不符,故D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了团结农民推翻地主阶级统治,“双减双交”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团结开明地主参加抗日斗争,争取抗战的胜利,“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了团结农民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据以上分析得出生产关系调整以民主革命任务为导向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政治局面动荡影响经济政策制定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中共土地公有制的确立过程曲折艰难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共始终以废除封建剥削为目标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24.【答案】D 25.【答案】C 【解析】粉碎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与材料“打了三个战役”不符,故A项错误;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与材料“打了三个战役”不符,故B项错误;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是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主力决战的胜利,故C项正确;攻克了中华民国的首都南京,与材料“打了三个战役”不符,故D项错误。
26.【答案】D 【解析】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21日,故A项错误;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故B项错误;1947年6月挺进大别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C项错误;由材料“1949年1月27日”、“同时损失大量货物、重要国民党档案等”可知三大战役胜利,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解放战争走势已日渐明朗,故D项正确。
27.【答案】C 【解析】1946年6月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解开了全面内战的序幕,故A项错误;渡江战役标志着蒋介石在大陆统治的结束,故B项错误;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故C项正确;1947年春,国民党军队由全面进攻转为重点进攻,故D项错误。
28.【答案】D 【解析】国民大革命的波及范围并没有到达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势力范围主要是在南方的湘赣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宁地区,同样在东北没有根据地,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的控制范围同样没有达到东北地区,故C项错误;解放战争之前,东北地区是我们党在唯一兵力和实力唯一超越国民党的战区并以东北解放区为战略基地逐步实现了全国的统一,故D项正确。29.【答案】B 30.【答案】D 31.【答案】(1)性质: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十月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分)。
理解: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国际关系格局和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2)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结果: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使国民经济得到初步好转。(任意一点2分)(3)事件:苏联解体;(2分,如答出东欧剧变亦可。)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扬民主,健全法制;警惕西方的“和平演变”。(任意一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32.【答案】(1)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的细菌人体实验,齐齐哈尔毒气事件等。
【高一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人教版英语必修一第二单元教案10-26
高一英语必修2第四单元教案02-04
高一英语第二十单元 Mainly Revision11-15
高一英语第二单元知识点巩固练习题07-0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07-02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09-15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知识梳理11-11
高一必修二作文英语07-07
高一英语必修一单词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