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2024-09-18

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共16篇)(共16篇)

1.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一

怎样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1)积极参与型家长。这类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非常关心,会主动与教师交流孩子的最新发展情况,愿意配合教师的工作,知道家园共育会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2)放心撒手型家长。这类家长认为,孩子既然已经上了幼儿园,教育问题就交给老师了,自己可以撒手不管了,相信老师会帮自己带好孩子的。于是,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不太关心和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接送孩子的任务也交给了老人。(3)谨慎担心型家长。这类家长具备一定的育儿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想法,很想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但是每天看到教师忙碌地工作,又怕给老师添麻烦,怕老师会不喜欢与自己交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各项活动的积极性,也是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明确理念,找准定位,激发兴趣。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向家长表明参与幼儿园活动的重要性,了解家长的需要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他们的合作伙伴,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他们也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教育中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以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中获得科学的育儿经验。(2)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注重实效。考虑到幼儿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在了解家长的基础上设计好每一次家园之间的互动活动,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比如:在开展“小班幼儿入园适应问题”的家园互动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亲子适应游戏,让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幼儿园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学会正确对待孩子刚人园时出现的焦虑情绪。要让家长感受到由于有了自己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孩子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3)拓展思维,换位思考,双向反思。调动家长的主动性、积极性,需要教师了解家长、理解家长、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不断从教师和家长两方面进行反思,拓展自己的思维,然后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不同家长的问题。比如:对于上面提到的后三类家长,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他们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调动他们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放心型家长,教师要让他们感受到有了家长的积极参与,孩子的发展会更加健康、快乐;对于茫然型的家长,教师要引导他们明确每次参与活动的目的、方法,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幼儿园、理解孩子,感受自己参与的意义;对于谨慎型的家长,教师要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情感,建立信任,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非常喜欢与他们沟通的,也非常想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乐于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家长感受到教师与他们是平等的关系后,他们就会消除顾虑,.向教师敞开心扉。总之要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使家长真正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成为教师得力的合作伙伴,教师的思维、态度和做法是关键。

2.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二

关键词:习惯,问题,回答,个性化

在多次观摩中发现教师在活动中经常会问到“ 是不是”“ 对不对”“ 好不好”等问题, 幼儿总是迅速回答“ 是”或“ 不是”“ 对”“ 不好”等。 幼儿不假思索地“ 齐声合唱”的现象, 显示幼儿成了教师的“ 应声虫”和“ 依赖者”。 久而久之, 他们就成为只会判断对错的“ 机器人”, 该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 该自己表达的也不敢表达了,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受到限制和损害。 怎么会这样呢? 是孩子不懂, 还是老师的某些行为使孩子变成“ 应声虫”了呢?

一、拒绝模式化的提问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一节小班的图色活动课上, 教师拿出一张未图色的小蘑菇问幼儿:“ 小蘑菇漂不漂亮啊? ”幼儿很习惯地大声说道:“ 漂亮! ”教师在没得到想要的结果时嘟起嘴皱着眉头“ 啊”了一下, 孩子们马上改口齐声说道:“ 不漂亮! ”

目前的提问模式化现象较重, 千篇一律地“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 你们喜不喜欢啊? ”“ 这个娃娃漂不漂亮啊? ”这些问题对绝大多数幼儿来说没有多少探究价值, 不需要经过思维加工便能得到答案, 幼儿也就没有多大兴趣。久而久之幼儿就习惯性地附和老师的问话。

教师对幼儿提出的问题, 要有助于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 多角度地回答问题, 有利于提高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灵活性, 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 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教师的指导对幼儿应有启发作用。 在活动中我们注意观察幼儿常采用“ 你是怎样想的? ”“ 你发现了什么? ”“ 你来帮帮我! ”等开放的启发式提问, 耐心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幼儿不会时, 则教给相应技能, 幼儿会时, 教师及时退出。 活动后, 引导幼儿参与讨论, 阐述自己的发现, 对大部分幼儿没有参与的活动结果, 不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留给幼儿探索的空间, 待全体幼儿参加活动后共同讨论, 得出结果。教师不代替幼儿思维, 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己判断, 自己思考。

教师在组织提问时, 要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条件。 在设计提问时, 要充分发挥和调动幼儿的内在动因, 引导幼儿积极探求真理, 鼓励幼儿发现和提出问题。 要放手让幼儿直接参与提问设计, 引导幼儿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由此发现新的天地, 创造新的情境, 从根本上改变提问中“ 生从师问”的被动局面。 我们甚至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老师问孩子答的模式, 让孩子提问, 老师、家长成为学习者。 这样孩子为了考倒老师会更有兴趣去找问题, 在找问题的过程中势必会接触和掌握各类知识, 真正达到“ 孩子是活动主体”的要求!

二、创设幼儿敢说的环境

良好的氛围是调动孩子内部动因的必要条件, 它体现了师生间心理上的沟通、关系上的平等, 它有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尊重他们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建议, 尊重他们的情感和需求, 使孩子少感压力、少有拘束、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敢说, 在良好气氛中乐于交流、敢于表达。有些老师对那些爱举手却总回答不到自己所设想的答案上来的小朋友总表现得不耐烦, 还没等幼儿说完就说:“ 我知道了, 我知道了”, 这种行为往往会让幼儿觉得自己错了, 他就不会再想下去。 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总“ 回答对”的“ 应声虫”了。

为此我们要采取“ 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方针, 回答对了, 当然很好, 即使答错了, 也不强迫幼儿停止。应采用建议、协商的口吻同时还应当给予鼓励, 这样, 在活动中, 幼儿回答问题才能始终活跃, 没有思想负担。 同时教师的态度与参与是调动幼儿内在动因的外部条件, 友好的态度是鼓励幼儿说下去的主要因素。要经常参与幼儿的对话, 来激发和强化幼儿说的愿望。 无论孩子的表达水平如何, 我们都给予充分鼓励, 使他们有说的信心。

另外, 我们要把幼儿当作平等的人, 尊重幼儿的思想, 尊重幼儿的人格。 在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建立一种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采用弯腰、半蹲姿势与幼儿平视对话。不打扰幼儿的活动, 并且常常采纳他们的想法。

三、激发幼儿脑中的问号

俗语说:“ 不学不成, 不问不知。 ”学起源于问, 学总是和问紧紧相连的, 我们让孩子学会做首先得学会问。 孔子所说的“ 事问”就是问题意识普及化的最好说明。 研究也表明, 浓厚的好奇心, 培养质疑能力的良好土壤。幼儿天生具有浓厚的好奇心, 但天然的好奇心并不必然带来质疑能力的发展, 若没有其适宜“ 生成”和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好奇心就会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消退。 值得深思的是, 为什么现在不善提问, 不敢反问, 不勇于挑战权威成了我们孩子的共同特征?

要改变这一现状, 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养成对幼儿质疑“ 要保护要培养”的教育自觉, 并在保护和培养幼儿质疑能力中扮演合理的角色, 采用适宜的教育策略。 教师必须放下架子, 态度要和蔼, 语气要亲切, 充分尊重孩子, 和孩子建立一种朋友关系。 鼓励孩子发表意见, 不懂就问, 敢于对老师质疑, 对其他孩子质疑, 对故事教材质疑。 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生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氛围, 让孩子敢问, 这是培养孩子质疑能力的基础。

四、注重幼儿个性的培养

《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试行) 》 中明确指出“ 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 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个性化发展是指个体按各自特定的方式发展自我, 完善自我, 形成相对稳定而独特的个性。 它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满足需要;二是发展兴趣;三是实现潜能。 个别化教育是相对于一致化教育而言的,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 它旨在创设最有利于每个幼儿得到最好发展的环境, 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教育。 其主要特征是:教育对象的个别性和教育方法、形式的差异性。 与个别化教育相反, 一致化教育是指不分教育对象进行要求统一、内容统一、方式统一的教育, 表现为齐步走, 一刀切。这种教育妨碍了幼儿个性的发展, 甚至会泯灭幼儿的个性。 因此, 要实现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就必须实施个别化教育。

目前, 在集体教学中实施个别化教育, 教师要在集体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 引导幼儿有个性地发展。 ( 1) 教师设问的个别化: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幼儿设置不同的问题。这种个别化的设问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能力、都有机会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 ( 2) 教师应答的个别化:教师对每个幼儿的答问、表现所做出的应答, 应针对幼儿的个体特点, 采用灵活变化的应答方式, 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心理需求。 ( 3) 允许幼儿表现方式的个别化:对一些需要共同达到的基础性目标, 教师可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和途径来实现。 如:在“ 我爱吃的水果”这一主题活动中, 幼儿参观过超市, 品尝过各种水果后, 可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向他人展示自己所喜欢的水果。 在日常生活中允许孩子不吃自己不喜欢的水果。 ( 4) 教师辅导、帮助的个别化:教师给予每个幼儿的辅导、帮助应是不同的, 有的仅给予语言提示性帮助;有的则帮一半, 留一半;有的需要手把手地教, 目的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让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当我们的孩子成为只会附和的应声虫, 当我们的孩子脑袋里的问号都变成了句号, 我们的国家、社会、家庭的未来就将真的变成一个大大的问号了!所以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更加细致、负责地对待每一天、每一节活动、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

参考文献

3.法国家长如何参与学校教育 篇三

家长权利有法律保障

在法国,家长被视作“教育共同体”的一部分。家长拥有参与孩子教育的各项权利,而且法国的《教育法典》和其他教育政令都在保障家长享有参与学校生活的权利。

首先,家长有教育的知情权。法国政令规定了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的具体时间、咨询和获取信息的途径等,例如每学期开学学校要召开新生家长会;家长与教师每年至少会面两次,特别是中学阶段学校要利用会面机会通报有关学业定向指导的信息;学校有义务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学校必须回应家长的咨询及面谈要求;确保家校对话途径的畅通,特别是在中小学校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时候。

同时,法国专门有家长成立的组织,即家长协会。家长与学校之间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都可请家长协会出面调解。而且,法律也承认家长协会的地位及享有的权利。法律规定,家长协会拥有咨询、交流、散发工作文件的权利;拥有基本工作条件,例如告示板、布告栏、活动场地等;在最高教育委员会、国家教育学区委员会、国民教育省委员会中,有代表权的家长都可参与各类校内调解。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家长代表产生的途径,并保障家长参与学校事务畅通无阻。其中,法律要求学校的校务委员会、班级委员会的会议时间应有利于家长代表的出席;家长应获得行使职责所需的各类信息;家长代表有权向学校通报他们所参加机构的工作情况。此外,在某一学生家长的委托下,家长代表也可以承担调解角色。

家长代表由选举产生

家长代表是法国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参与者,代表所有家长行使权利。所以,家长代表也由家长们一起选举产生。

在法国,家长代表有四种类型。第一类是校务委员会中的家长代表,通过选举产生。选举之前,所有符合资格的家长都被列入候选名单,随后有意参选的家长将竞选宣言递送竞选办公室或校长。一切就绪后,校长会将选举材料寄送给每位学生的家长,请家长们通过匿名通信进行投票。

对于家长代表的选举方式和规则,2004年最新修订的法律也有相关规定。例如,一名学生的两位家长,无论家庭状况如何(已婚、分居或离婚),只要享有抚养权,同时本人非学校校务委员会委员,都有选举与被选举权;无论家长有几个孩子在学校,都只有一票的投票权;选举采用比例代表制名单投票,由最多票当选;每一名单至少须包含两名候选人,最多可达待选席位数的一倍。同时,法律还规定,小学和幼儿园的家长代表名额与学校所设班级数量相等。如今,法国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代表大约有22.1万名;中学则根据学校类型和规模,每个理事会可设5至7名家长代表,法国的中学共有4.8万名家长代表。

在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事务中,家长代表拥有表决权。在初级教育阶段,校务委员会主要表决学校内部规章及学校发展规划;就学校运作及各类校园生活问题(残疾儿童入学、课外活动、学校伙食、卫生、安全等)发表意见和建议等。中学的校务委员会则表决学校办学计划、预算和内部规章制度;批准体育协会计划、与家长的对话途径;审议与卫生健康和安全相关的问题;就选择教材教辅的原则、选修课及专业的开设发表意见。

第二类为班级委员会的家长代表,这类代表由校长在第一类竞选中获得票数的选举人中指定;第三类家长代表由省级、大区级家长协会指定,作为省教育委员会和学区教育委员会的仲裁委员会参与决策;第四类家长代表则是由政府指定,在最高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与研究国家委员会和教育经济高级委员会中拥有席位。

家长的声音备受关注

在参与学校事务的过程中,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如何表达?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又如何受到关注并被采纳?在法国,通过协会来表达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和建议是较为行之有效的方式。

其实,法国的家长协会历史较长。其中,学生家长协会联盟是法国最重要的学生家长协会之一,成立于1947年,与国家教师工会和教育联盟合作,负责小学阶段教育,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也参与到中学阶段教育。联盟还有自己的出版物,双月刊《家长》和半月刊《家庭和学校》。

而公立学校学生家长联合会是法国最早的家长协会,1905年成立,并于1926年得到官方认可。联合会成立之初主要为中等教育服务,在1964年重组后覆盖了幼儿园至大学各阶段公立学校的学生家长。该联合会也有自己的出版物《家长的声音》。

2014年,法国中学教师短缺的现象逐步暴露出来,大学里甚至出现“电话推销”来呼吁硕士一年级的学生走向讲台,引起了整个国家和教师工会的高度关注。然而早在5年前,学生家长们就开始注意到教师短缺导致缺课的现象。学生家长协会联盟在网站上设置了一款“哪里没上课”的软件,及时记录并统计缺少的课时。

近年来,法国政府一直表现出对于民众呼声的关注。2013年,政府教育改革重要举措《重建学校法》中也高度评价了家校合作的价值,拟推行“合作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杠杆,并表示要增加家长在教育中的参与度,关注所有家长与学校和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通过创新且恰当的措施,特别关注那些对教育漠不关心的家长,在所有学校内都提供家长和家长代表可以参与的空间。2014年9月,法国国民教育、高等教育与科研部部长纳贾·瓦洛贝尔卡塞姆就曾在教育部接待了11名学生家长座谈,听取家长就教师资源匮乏、城郊教育资源不均、数字化教学等热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4.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四

开学两个月后,五班班主任张老师发现班里不交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采取了种种措施,但总是不见起色。他觉得只有从源头上抓起,让家长首先督促孩子完成作业,才能堵住学生不做作业或者作业应付的现象。为此,张老师通过书信、家访、电话交流、飞信等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家长,让家长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学习完成作业。但是一段时间后,学生不写作业的现象仍旧存在,张老师感到非常苦恼,家长怎么就不配合老师的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呢?

问题分析

对班主任来说,碰到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同问题学生的家长联系了。这些家长不是很难联系,就是对孩子的问题轻描淡写漠不关心。就学生不完成作业这种情况吧,好多家长尤其是农村学生的家长,他们或者文化层次太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者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整天和孩子不见面,顾不上关心照顾孩子的学习;再就是与一部分家长的心态有关,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情,家长只是负责孩子的吃穿即可。每次开家长会,总有家长以这样那样的理由推辞。其实家长不愿意配合老师参与日常班级管理,还与他们的付出得不到认可有关。

解决策略

怎样才能让家长积极参与日常班级管理管理,并能取得一定的成效呢? 孟子因为“孟母三迁”而成为“亚圣”,岳飞因为“岳母刺字”而名垂青史„„当今虽没有“孟母”和“岳母”这样伟大的母亲,但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也不乏有一些家长做得比较好的。班主任如果充分利用这部分资源,使学生家长更好地参与日常班级管理工作,让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既省时又省力,不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培养、个性充分发展,是当今教育的重要内容。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是我们责无旁贷的重任。但教育好下一代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不能仅靠一个或几个教师的严格管理,还要靠家长的积极参与。

这里有一个老师分享的秘诀:

为了促使家长协助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他在初三四班特地成立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家长委员会参与班级管理的工作计划。例如家长委员会的工作目标是:

1、针对不同层次的家长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交往,并向老师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力争让每位家长对班主任的决策满意放心。

2、根据教师教学活动的需要,请家长务必关注学校的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3、根据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请家长献计献策,协同老师商讨教育良方。

家长委员会主要参与了以下工作:

1、参与班级管理的协调与谋划。家长可通过家委会向老师反映自己的意见,班里面临的困难和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也可由家委会向家长做协调工作,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发动家长的智慧和力量,为学生的成长出谋划策,形成方案。

2、参与学生的教育管理。为了让家校更好地携起手来,共同搭设教育的桥梁,撑起孩子成长的一片蓝天,通过家长走进校园,亲历课堂,参与班级教育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班主任一同关注孩子的成长,感受孩子的进步。同时还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让家长与老师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沟通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另外结合法制教育,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达到如何待人、如何律己的基本要求。

3、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参与教学过程,是家长们把握孩子学习的重要渠道,也是家校教育形成合力的重要手段。家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了解教学信息,还可以亲眼看到自己孩子在各方面的表现,得知孩子的发展水平及与同学交往的状况,特别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孩子相比较中显示出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有助于家长深入了解孩子,与教师合作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养成终身受益的自主学习习惯。其次,家长在观摩与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可以观察到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并在可能条件下为老师提供帮助与支持。

4、关心校园安全,共建防范体系。家长委员会将定期、不定期地向班主任老师反馈安全隐患以及可采取的措施,并尽可能为校园安全提供必要的帮助。

如何保障家长委员会参与日常班级管理?

1、制度落实。家长委会实行集体议事制度,每学期举行1—2次例会,听取班主任老师关于班级工作情况的通报,研究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定计划。

2、内容落实。每学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参观活动、开放日、开放课活动、绿色家庭教育论坛等活动,使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学生,促进班级建设。理论链接:

优秀教师常常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会很容易搭建好与家长的合作桥梁,让家长感到参与班级日常管理,既是他们的义务,更是他们义不容辞的权利和责任。

1、在表扬学生的同时,要把自己的一些困惑主动向家长提出,让他们帮助筹谋划策,让家长自觉地参与班级日常管理。

2、在班级管理问题上,常“麻烦”家长,让家长帮助解决一些与全班学生学习和成长有关的“难题”,让家长觉得自己在班级中很重要,但是最好不要让家长帮助解决教师的私人问题。

3、通过校报、班刊宣传家长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班会在全班同学面前特地表扬家长,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家长的伟大。

案例参考:

一个优秀的老师跟我们分享:

我们班要印刷一期班刊,学校只提供了部分赞助,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正在我为难的时候,一位学生找到我说,老师,我爸爸说班刊怎么不到我们印刷厂印啊,我们印刷书刊的水平最高。我说水平高好啊,可我们没钱啊,学生很高兴的说,我爸爸说不要钱,如果老师过意不去,可以每学期组织同学们到厂里搞一次大扫除,我说行,太好了,你把班刊印出来,让我们每周去一次都行。我们的班刊印出来后,班上的学生看到自己的文章变成了铅字,看到这么漂亮的一本书就像过年似的,特兴奋。

这一次活动不仅让我尝到了家校合作的甜头,更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紧接着就出现了下面一些感人的故事。每次大型考试结束后总有家长给我们赞助奖品,如笔记本、钢笔、小饰品等。有一次大考,我们班成绩优异,有的家长提议把学生带到黄家湾去玩,然后搞野炊。我说不安全,学校不让去,家长说不是有我们吗?家长委员会的会长军事学院的胡主任就请了两辆大车,学生一辆,家长一辆,浩浩荡荡,欢天喜地地向黄家湾驶去了。在硬环境的建设上家长更是让你意想不到,如班上悬挂的条幅是家长为班级量身定做的,班上的花卉盆景是一位当园艺师的家长送来的。我在家长联谊会上说,总是让你们操心、出力、破费,我很过意不去,有一位家长开小玩笑说,你别这么想,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当着家长说,我无以回报,只能把你们的关心、帮助、支持理解化为我工作的动力。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和谐的局面和一个良性发展的态势。家长的支持激励你风科学合理地去创建特色班级,特色班级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而孩子的健康成长又激励更多的家长来关注、参与班级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从此可以看到,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的。于是,我们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

1、明确家园结合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它的特有地位,许多家长已经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始用慎重的眼光看待家园合作这一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我们觉得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的。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或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例如,在2004的第二学期,我园开展了“艺术月”活动,其中有一个内容是“巧手绘中华”,为了更好体现我班的实力,我们把家长召集起来,大家共同商讨对策,家长们纷纷反映用各种形式来展现,有的说“画”、有的说“折”、有的说“用布做”……最后,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由于家长参与的面广、展现的作品表现形式多样而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大家为此而欢呼雀跃。由此看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确定了在班级管理中家园结合的目的: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行为,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目标、要求,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家园合作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班级管理的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都认为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的事、是教师的事;另外,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娇生惯养,因此有些工作开展的不是很好。为了保证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我们在学期初开展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了我们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幼儿开学来的一些情况、家长将要配合的一些事情、提出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等,让家长了解到,只有家长切实地参与,才能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班级管理得更好。

为了使家长进一步明确配合的内容,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还设计了家长园地、推选了家长委员、确定了家长开放日、开展了亲子活动等。在“家长园地”中我们根据班级情况和所要开展的活动情况,在栏内提出家园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儿的表现,许多家长对此很关注,使得这个栏目充分发挥了其作用。

家园间要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在家园双方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上,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到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5.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五

每个孩子都有幼儿的时期,幼儿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年龄阶段。

我们要知道,在幼儿期的孩子,他们会积极的思考他们所面对的人生的问题,他们是非常渴望自我的成长的。所以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幼儿时期的教育问题。那么家长要如何教育好幼儿期的孩子呢?下面一起来看看!

教孩子说简单的国语

我们都知道,学习语言最好的阶段是在小的时候,我们作为中国人,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好自己的国语。

作为家长,我们要知道,孩子如果长大了出去外面了,肯定是要会说国语的,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尽早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国语,接触国语。所以在幼儿时期,在孩子的这个敏感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接触到国语。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当着孩子的面说国语的话,那么孩子听多了也是会说的。所以一定要教会自己的孩子在说国语的过程中一定要正确的发音。

教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

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幼儿时期还是一片空白的,需要自己的父母给他们染上色彩的。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教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

比如说,在生活中,教育自己的孩子当见到人的时候要问好,不要随随便便就打人骂人的,不要玩了玩具后就乱堆要收好等等。如果孩子在这期间听不懂的话,家长也不要着急,慢慢的解释给自己的孩子听。

家长长期这样做的话,相信孩子慢慢下来是会懂的,对他以后的成长也是非常有利的。

教孩子关心他人

其实作为家长,我们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惹人喜欢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有礼貌有爱心的人。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家长的一定要培养自己孩子的爱心,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关心他人。这样的孩子是会更加容易受到欢迎的,邻居家的.孩子也是会喜欢跟你的孩子玩耍的。

教会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人,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懂事明理。

多带孩子去旅游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见识是很局限的,多出去外面旅游的话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开阔我们的眼界。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是要做到这一点的。

要知道旅游可以开阔自己孩子的眼界,这样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会让孩子在这过程中更加的开朗活泼,让孩子以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能笑着去应对。

所以作为家长在带孩子出去旅游的时候,尽量要带孩子去一些文化类的建筑的,给自己的孩子科普一些知识,这样是会让自己的孩子的思想变得非常的丰富的。

家长要做好示范

我为什么要把这一点放在最后来说呢?我们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自己的孩子。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老是模范自己的父母,模范他们说话方式,模范他们的做事方式。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小,就不懂得家长做的一些事情。其实不然的。要知道家长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如果被自己的孩子看到听到的话,孩子是很容易就学会的。

要知道,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强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做好示范,家长如果做的好的话,孩子也是会做好的。

结束语:

作为家长,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的成长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是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就要引导好幼儿期的孩子了。

6.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篇六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已是语文课堂教学研究的主题,时代的呼唤。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是能不能把学生推向主体地位的关键。这就需要我们把主体教学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主体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启迪,能力得到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呢?最重要的就是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和规范学生的思维活动,而应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尽可能地在学习上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力,把教学真正从教师移到学生,这样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把评价权还给学生

1.有利于个性的张扬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素质教育就是目中有“人”的教育,它应让每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得到充分的张扬,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这就要求教育要更加重视个性的发展,注意人的个性化、多样化,以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要。

2.有利于听说能力的培养

听、说、读、写作为学生的全面语文能力的四个方面,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着力需提高的。我们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使其吸收原句的优点,同时明确指出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仔细地进行听辨,指出自己与他人的异议所在,并在头脑中迅速进行思考,组织成一段合理的语句,如“我认为某某在哪儿说得很好,但有一点我不同意……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使用评价性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

3.有利于师生间民主氛围的形成

把批判权给学生,教师不再是管理者、领导者、信息传递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帮助者、合作者、激励者。学生不迷信老师口中的“标准答案”,他们用“我觉得(或我认为)……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生活,成为开启儿童智力、发挥儿童创造力的最佳土壤。

二、把提问权交给学生

1.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还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正是他们探索真理的开始。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使学生好奇的氛围,使学生对授课的内容具有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产生需要获取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自觉地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位教师在教《鼎湖山听泉》时,首先让学生看着课题质疑,然后,总结为以下几个问题:(1)鼎湖山在哪儿?(2)泉声怎样?(3)作者几次听泉,分别在什么时候?后用寥寥几笔板书于黑板,并统领课文的学习,深入学习后逐个擦去,学生自己问自己答,成了学习的主人。

2.有利于展开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找出文中的空白之处进行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3.有利于培养求异思维

求异是儿童的天赋,他们乐于表现得与别人不同。语文教学必须注意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要爱护和培养学生标新立异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即使错误的想法,也要给他们一个说明理由得机会,找出闪光点,使学生在不断纠正错误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如授完《田忌赛马》一文后,学生提出:田忌可以换马,为什么齐威王就不能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几种?结果会怎样?我们再评再议,学生在探索中获得了知识。

三、把设计权留给学生

作业是教学反馈方式之一,教师从设计到布置到批改,每天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有的学生面对作业,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厌恶反感,索性两手一摊,没做。究其原因,多年来,作业延续了教师设计,学生完成的传统。设计上缺乏新意,学生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不敢提出异议,孩子怎么会有兴趣?如果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就打破了条条框框,学习主动性自然得以提高。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

家庭作业是学科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学生自己设计作业,不受课内学习内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教材,更具有让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学生自己选择计划、探究、体验,自主地学,自觉地学,学习效率比强迫学习高出许多倍。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多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会有所提高。在学习完《蟋蟀的住宅》后,学生设计了一组题:画画、讲讲、编曲唱唱蟋蟀的住宅和蟋蟀的勤劳,这个题目使多学科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画中为蟋蟀的通道安装了路灯,设计了卫生间、厨房,更绝的是,用树叶给蟋蟀做了张“席梦思”床;有的学生配合《粉刷匠》欢快的乐曲,为蟋蟀演奏了一曲赞歌:“我是一只小蟋蟀,建房本领高,前足扒土后足推,后足推土呀……”

2.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自己设计的作业无现成的东西照搬无固定的模式可遵循,恰恰给学生创造了大量的实践机会,满足学生活泼好动、渴望自主,希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为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提供了机会。学生自己设计作业,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如学习完《只有一个地球》后,学生们做社会调查,了解浏阳河水质情况,写出调查报告;了解旧电池的危害,提出活动方案。

7.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七

一、开展家长助教活动的可行性

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都是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多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于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人很是愿意投资,只要是为了自己孩子好,家长们都会尽力配合。而且,孩子家长的学历层次和其他素质也较以前高了很多,他们的工作也往往涉及到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与此同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往往会和家长这些职业有关,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家长的这些职业优势,邀请他们到幼儿园为孩子组织活动,就会弥补教师知识结构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说,在他幼小时心里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二、家长助教活动的三种形式

一是家长来幼儿园直接参与孩子的教学活动,即狭义的家长助教活动。如,有的家长的职业是厨师,他就可以到园里教孩子制作各种点心。

二是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一起参与准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材料。如,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制作幼儿体育活动用的毽子,和幼儿一起选购幼儿园中自然角的植物等。

三是家长协助教师带领孩子们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学习。如,有的孩子家长是做医生工作的,因此可以带孩子看与牙齿组成结构相似的蛋壳遇到水和醋会有什么不同变化,进而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牙齿,最后教孩子如何正确刷牙。

三、目前家长助教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助教活动前的交流不够充分

许多幼儿家长由于工作繁忙,一般只有在早上和晚上送接孩子时才会和教师顺便聊上几句。所以对于助教活动,他们基本没什么时间专门来幼儿园和教师面对面地讨论活动的具体细节、活动的材料准备等,常常会是电话联系、交流关于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教学活动时间,偶尔也会有见面具体讨论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交流得也不太透彻。

2.助教活动过程中助教家长的教学经验缺乏

由于家长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没经过专门的教学培训,他们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孩子的动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面对班里几十个孩子时,往往会手忙脚乱;同样,在教学语言方面也不太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缺乏教学机智;在教学时间上往往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大都会超时,越讲越兴奋,想把他们所知道的知识都告诉孩子。

3.助教活动结束后缺少及时的反思

不管从幼儿更好的发展还是从家长、教师提高的角度来看,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和家长进行再次交流,进而为再次助教做准备,为其他家长的参与做参考。

四、对家长助教活动的建议

1.助教前的准备

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可在孩子开学时登记各幼儿家长的职业,向家长介绍助教活动对幼儿发展的益处,争取家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家长从宏观层面对助教活动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确定了的助教家长,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根据家长的特长确定教学主题与具体内容,同时还要考虑助教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水平,共同讨论切实可行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并教给家长一些简单的课堂用语,共同准备活动所需的图片、音乐等材料。从家长方面来看,除了积极与教师沟通交流,共同准备活动材料之外,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条件下,最好先进行课前试讲,让教师针对试讲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家长再进行实际的教学活动。从幼儿方面来看,为了避免孩子看到家长进课堂变得过于兴奋或惊讶,教师可事先和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有一个接受的心理过程,以便到时更好地让家长进行助教活动。

2.助教过程中的辅助

8.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八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活动;审美能力;积极主动参与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28-01

音乐欣赏对于幼儿音乐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感知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地听——逐渐熟悉——产生兴趣——感知音乐的语言、要素——学会分析、理解——促进更深入地感受——形成对音乐终生热爱的过程。

音乐欣赏活动应该设法调动幼儿和各种感官,提华侨各种可以利用的活动材料和活动方式,引导幼儿积杉地投入到聆听、感受和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去,达到发展欣赏能力、培养欣赏兴趣的目的。作为幼儿教师,就是要为幼儿创设好的听音乐环境,提供具有优美音质的音响,多提供欣赏音乐的机会,因为只有熟悉才能产生兴趣,才能获得美感体验,而熟悉取决于平时的积累。那么,在幼儿教育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性呢?

一、伴随音乐做合拍的或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

随着幼儿音乐体验的积累,他们会越来越喜欢以身体律动即兴地跟随、表现音乐,这锻炼了幼_儿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倾注情感地理解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是一种即兴的创造性活动。在即兴活动中幼儿自然地投人音乐,自由发挥,这培养了他们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单纯地让幼儿被动地坐着听音乐是一种没有反应的听,他们往往不知道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做些什么、想些什么。而身体动作的参与会促使幼儿的耳朵紧跟着音乐的变化,要尽可能多地听到和想到音乐的各个方面,并且还要随机地反应,想着如何配合动作进行表现。长期坚持这样的锻炼会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和对音乐的理解力。

二、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记录听到了什么,音乐有什么特点

鼓励幼儿用自己喜爱的色彩、线条、图形、符号等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这有助于幼儿发挥想象,调动多种感官参与欣赏音乐。在听觉、视觉不同感官和艺术形式之间建立联系,也是一种即兴创造活动。这样的创造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作用很大,融图画、符号、音乐为一体,能够很快很明显地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让幼儿有机会把自己的感觉说出来和大家交流,这是通过语言的表达形式,把感觉到的东西描述出来,这既是交流,又是表达,还能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之间的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会拓展和加深他们对音乐的感觉。教师要注意启发幼儿有自己的想象,而不要互相模仿。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幼儿结合音乐要素感受音乐的形象特点,不但说出自己的想象,还要说说为什么会这样想,是音乐中的哪些方面让你这样想,等等,以避免远离了音乐本身。

同时也要注意,每个幼儿都对音乐会有不同的反应,应该尊重差异。对于那些能够仔细聆听、观看表演而不愿用语言表达的幼儿,教师应该肯定他们认真的态度,应该尊重他们的感受,不要强求统一的表达方式。

四、除了动起来参与音乐,也要让幼儿静下来聆听,培养专注聆听的能力

开始聆听时,幼儿可能只能坚持较短的时间,因此可以只听乐曲中的一个段落,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幼儿的集中注意能力,随着能力的发展,获得良好的听觉习惯和能力。使幼儿逐渐会延长专注聆听的时间,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体会用心欣赏音乐的乐趣,这对幼儿积累听音乐的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耳朵是一个从不休息的器官,但是人们常常只是听了,而没有“听到"什么。因此,要鼓励幼儿不但要听,还要想,从听到的声音中发现它们的特点。

五、配合音乐做即兴的、带有简单情节的戏剧表演

听了一段音乐之后,启发、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编个故事表演出来,也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参与形式,如《鸭子拌嘴》 《龟兔赛跑》《杜鹃圆舞曲》《水族馆》等作品都可以进行这样的活动尝试。

音乐是听的艺术,聆听也是一种观察和感知,但这个过程也需要通过大脑的敏锐识别、记忆,才能克服“听而不闻"的弊病并明确声音的意义。由于音乐的呈现具有逐渐展示、稍纵即逝的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充分调动幼儿的听觉,提醒幼儿仔细听辨,锻炼幼儿对音调的模仿、记忆能力,用心体会节奏、音调的表现意义。我们在运用视觉等辅助手段时,还要注意掌握火候、分寸,因为如果过早、过多地出现,往往会“关闭”了听觉,“遗忘”了听觉,影响听觉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的问题。建议在教学中,教师首先提出有针对性的、能引领欣赏的问题,然后组织幼儿交流他们听后的发现和感受,使幼儿在相互启发中逐渐听到更多,听得更精细、更有想象力;再运用视觉等辅助手段,使幼儿对音乐有更深的理解,并通过这些手段帮助记忆;最后,还要拿掉那些辅助材料,请幼儿比比看,哪些小朋友记得又快又好,锻炼幼儿的音乐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对歌词内容的理解,更需要关注幼儿对节奏、音调的感受和记忆。

总之,应该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幼儿在每次聆听音乐时都有新的发现,保持对音乐的新鲜感,这样才能调动幼儿的听觉,培养其兴趣。

参考文献:

[1] 黄敏娟.幼儿园里的幼儿参与[D];四川师范大学,2010.

9.如何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 篇九

今年开学初的家长会,科技幼教集团桂林园做了一个新的尝试。

在离家长会还有一周之即,老师们给每一位家长发了一张“困惑咨询表”,了解了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并将比较集中的三到四个问题,如“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各应充当什么角色?”“孩子任性怎么办?”“如何面对孩子的逆反行为?”等问题拿出来在家长会上讨论,幼教之友《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

3月10日晚上,家长们一走进教室,就可以随意拿一张欢迎小卡片,然后按小卡片的颜色组成了蓝队、绿队、红队和黄队。在老师简单介绍了班级情况和活动计划后,家长们就按临时组成的队伍,结合各自的家庭教育经验,对问题进行讨论,二十分钟以后,每队推选了一名家长代表向大家作交流,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家长们用理论、用实例谈了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会上气氛十分热烈。

10.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十

学习是学生的权利,教学是教师的义务,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已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早在1980年中国小学常识教育的宗师刘默耕老师就提出:一箭多雕,一举多得;给孩子们点石成金的手指头;和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著名思想。现在,教育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出现和引进了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常识由于其特殊的学科性质很快成为素质教育很好的阵地。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由于高考的指挥棒还在影响着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老师家长不重视的现象。不少老师(由于课程安排等等原因)上起语数课时讲自主,启发,创新,而上起常识课时则仍是填鸭式,满堂灌(特别是人文方面的内容)。所以在常识教学中提出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还常识课的本来面目,是很有必要的。

一、让学生自行决定学习目标

教育学研究表明:自发的学习是最持久的,也是最深入。假如学生不能发动学习动机,就不可能学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自主探究活动的前提,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只有在确定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才能选择科学的方法,安排科学的程序。学生为自己确定的目标而努力,其参与探究活动的动力肯定要比别人为他们确定学习目标而学习的动力强劲得多。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怎样在传道授业过程中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我通过实践认为可以从四方面来做。

1、做好引路人

想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师必须先给学生创造最佳的条件,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把握好教学整体,掌握学习的方向,从宏观上调控探索过程。

学生的主动性是与他要学习的内容材料是有一定联系的,有一定难度并有可能掌握的内容材料有助于保持学生的主动性。适时、适度提出新要求,使学生处于一种很想得到,而一下子又得不到的状态,但经过“跳一跳”又是能得到,让学生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研究怎样组织材料,在制定课时计划时要精心设计安排材料层次。安排的结构材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学生“探究”和“研讨”。甚至在不违背教学纲要的前提下,对教材各课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列.如第10册的第2课《摩擦起电》、第3课《怎样擦亮小电珠》、第4课《导体、绝缘体》、第5课《电能》和第23课《葛洲坝水利工程》、第24课《秦山核电站》这六篇课文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对电的产生到人类如何利用各种能量来发电,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对“电能”产生较深刻的印象。真正让学生能够“吃的饱吃的爽”。

另外有实验的课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充分预测学生的设计实验时可能需要的困难,准备好充足的辅助材料,即使有些材料不一定用上,但也应做到有备无患。选择的材料要有“结构”,“典型性”,使这些材料能支持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活动正常开展。

2、让学生参与教学准备

常识课区别与其他学科的其中一点就是:常识课教学要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和相关资料。根据其他学科以往的教学经验往往是教师包办代替所有的教学准备工作。常识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大纲中就指出要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使学生经历一些简单的认识事物的过程,认识一些生动具体的基本生活和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周围环境。有实践性的特点。让学生自己按教学内容参与教学准备,正是一个很好的通过实践自我探究的过程。其好处具体表现有三:

(1)扩大认知。使学生初步认识器材及其作用,把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2)培养能力。a.通过教学准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材料的能力。b.通过教学准备培养学生地创新的能力。

(3)激发情感。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使他们迫切希望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当教师要他们去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验器材时,他们认为是表现自己的时候,于是都怀着极大热情,非常乐意去完成任务.对由他们主动参与准备的这节课,学生也会特别的关注。一上课就带来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主动学习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学生用自己搜集的器材做实验既认真,又会更加爱护器材。

综上所述让学生参与教学准备,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可以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范畴。

3、让学生做课内学习过程的主人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设计自己的学习实验过程,使得课堂研究富有生趣,进一步强化了学生自行探究学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4、让学生做课外学习的主人

根据大纲,常识教学的内容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假期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理论延伸到实践,也是常识教学的精神所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的实践比课堂的教学更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外教学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对常识活动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书本延伸到实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学生既独立体验了实验的过程,又收获了成功后的喜悦,还能发现新的问题。

三、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

1、让学生参与对自我学习的评价

让学生参与对自我学习的评价能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学习怎样,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应该怎样努力以求上进。它是发展学习自觉性、独立性的先决条件。教师可以在结课时这样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问题是我们以后要解决的?”

2、让学生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目前有些大学采用了教授挂牌授课制,学生有权自主选择自己认为课上得好的老师。所有的教都是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生的反馈为教学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学生也通过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学到学习的方法。且进一步增强向师性,促进积极情感的产生.使两者心理相融。让学生参与老师的教学评价这是个新事物,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11.如何指导家长有效地开展幼儿教育 篇十一

家庭教育幼儿教育教育指导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呱呱落地之后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启蒙和奠基作用。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更加重视家庭教育,但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科学的家教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存在不少误区。还有一些家长至今对家庭教育仍漠然视之,不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自己的一些失当行为,对孩子的健康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一现状,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家长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

一、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培训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家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才能领略家教的科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使家庭教育与社会需要相吻合。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做学习型家长,这是时代的需求,面对现状,我们开展了家长学校,为家长正确、有效地实施家庭教育指明了方向。

1.观看周弘老师的家教光盘,加强家长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每个家庭都希望培养出一个思想品德优秀的后代。要做到这一点,家长首先要是个思想品德优良的人,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时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平等的亲子关系,以及用赏识、发展的眼光对孩子进行教人们常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光盘中的周弘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就非常优秀,他以幽默地语言讲演了自己与孩子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以故事的形式给家长们讲解了新时期民主型家庭关育的先进经验。家长们听后,被周老师的讲座折服了,赞叹不已,力争努力向周老师学习,培养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2.利用农闲时节,对家长进行科学育儿知识讲座

在新时期,每个人都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适应社会,更何况肩负着教育下一代这一世间最艰巨的家长呢,就更需要学习,才能有资格对孩子进行教育了。为此,我们利用农闲时节,请家长们听科学育儿知识讲座。下课后,老师、家长进行家教讨论,请家长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老师们一边记录好的家教經验,一边根据孩子的特点及表现给予家教支着,并记录在案,以便日后观察孩子发展变化情况。

另外,我们还利用《家教周报》《家长》《儿童大世界》等报刊,开辟“家教诊所”“家园共育”等栏目,对家长宣传科学育儿常识,更新其家教观念,端正其育儿方法。

二、帮助家长建立家庭区角活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区角活动是孩子们较喜欢的游戏活动。活动中,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入自己喜欢的区角,无拘无束尽情游戏,模仿成人、同伴、教师之间交往,模仿身边比较熟悉的事或生活活动。为了帮助家长让孩子在兴趣中完成其预定目标,我们深入千家万户帮助有条件的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家庭区角活动。例如,上中班的运运,顽皮、好动、注意力很难集中,较难完成一件事情。面对其幼儿,家长一筹莫展,束手无策。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我们与其家长共同商讨方案:根据孩子的兴趣,在家庭中建立各兴趣角,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比如,运运喜欢看动画片。我们便在电视旁边设计了一个“动画天地”,让孩子自行取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但是进这个区域有要求:看完光盘后,所有物品要摆放整齐;看光盘时不准到处走动;看光盘不能超过三十分钟。如果表现的好,将在本区红花栏处贴一朵红花,反之,则停止在本区活动一次。运运还喜欢看书,于是我们一起为他创设了有趣的图书屋。选择图书时,我们指导家长购买一些画面之间关联比较明显的,如《小兔乖乖》。升入大班后,再选择一些培养识字兴趣为主的图书。购买时,让孩子参与购买,以满足他的兴趣特点。只要孩子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看、去学。在指导孩子阅读时,我们指导家长运用游戏手段,激发幼儿其阅读兴趣。如“书中找宝贝”“书上有宝贝”“到书上去找”等游戏活动。还可以安排一个全家共读的时间,让孩子模仿父母读书。此外,我们还帮助其建立了操作区、娃娃家。每区有每区的游戏规则,并把孩子在家表现记录家庭个人档案,随时与我们联系,经过家园手拉手活动,运运进步了,能够坚持集体教育活动了,但是仍然继续努力。

三、请家长进课堂,参与教育实践

家长参与教育实践,是家长学习教育方法的便捷途径。活动中,家长不仅学到了教育方法,还与老师成了真正的、平等的,亲密的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双方在合作中育儿观念逐渐靠拢,形成共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园共育。这其中,没有老师“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家长的无奈,有的只是相互之间的沟通、理解,家长、教师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肩,共同成长,家长育儿的理念,方法向幼儿园靠拢,家长更关注幼儿全面素质的提高,教育方法更科学、合理,更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教师从家长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是宽容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进一步转化,教师的危机感、紧迫感更强了。这是从“伙伴”的行动中“悟”出来的,不是管理者说教的结果。

四、指导家长树立家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的理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里的事情能让孩子做的,尽可能地让孩子去做。实在不能做的,家长要尽可能地指导孩子去完成。对孩子确实不能完成的事情,可以先培养兴趣,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的习惯,培养独立完成的能力,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例如,在蒸馒头的过程中,孩子对面团产生了兴趣,就随手给女儿个面团,让孩子专心地玩面。孩子把面拽出两个长条当作“兔子”耳朵,家长随即表扬,激发了孩子的欲望。一会儿功夫,孩子做了一窝大大小小的“兔子”,接着跑过来还跟我要面团。我灵机一动,随口说:“宝宝的小兔子会变魔术,看它变成什么啦?”我顺势拿了一只“小兔子”三下五除二就变成了一只“小猪”,女儿见了,也学着我的样子把一只只小兔子变成“小猪”。我不断提示“小兔”还能变成什么呢?哦,兴趣盎然的女儿把“小兔”一家变成动物园:小刺猬、小老鼠、小猫、小狗、长颈鹿……直到我装锅时,女儿还不肯罢休。“小动物们累了,想和馒头睡觉去,睡醒了再和宝宝玩好吗?”我一边哄她一边装锅。女儿欣然答应了,寸步不离的守着我烧火,边烧火边数着她一共做了几只小动物,分给妈妈一只,还剩几只?分给爸爸一只还剩几只?分给奶奶一只自己还剩几只……不一会功夫,馒头熟了。女儿兴高采烈地分给爷爷、奶奶等家人,一家人幸福而快乐。

在这件事情中,当大人满足孩子要求的同时,妈妈先是采用欣赏的教育方式激起孩子制作的兴趣,训练了孩子小手肌肉群的发展,动作协调能力;然后利用孩子的好奇心极强的特点,对孩子进行启发教育,启示孩子制作出不同的作品,在浓厚的兴趣中激发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不失时机的对孩子进行了数数和运算的训练:同时也对孩子进行了与他人分享,心中有他人,尊重长辈的良好品德教育。

12.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十二

依据对东营市几所幼儿园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现状的调查发现, 幼儿园需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和合作, 为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

1 研究思路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随机选取来自东营市4所幼儿园的460名幼儿家长进行调查, 其中公立园2所, 民办园2所。

1.2 研究方法及内容

采用自编《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现状的调查问卷》, 对东营市4所幼儿园的460名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问卷第一部分是了解家长的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是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的现状, 力求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家长参与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2 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

2.1 对家长参与意愿及其方式的认识

2.1.1 家长参与意愿方面

图1显示, 90%以上的家长认为自己需要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对于家园共育的责任持肯定的态度, 这为家长走进幼儿园提供了可能。

2.1.2 家长参与方式方面

英国北爱尔兰大家教授摩根将家校合作的方式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3类。一是低层次参与, 例如访问学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等活动。另外, 家长联系簿、家庭通讯也属于此类。二是高层次的参与, 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 家长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等。三是正式组织上的参与, 主要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经调查发现, 多数家长会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教学活动, 如亲子活动 (88.3%) 。18.7%的家长受邀组织过教学活动, 15.9%的家长曾作为教师的教学助手, 仅有10.2%的家长参与过幼儿园的教学决策。

由此可见, 家长参与的水平仍然停留在第一层次, 幼儿园很少将家长作为合作的伙伴, 通常是设计好教学内容和程序, 家长来园后只需配合教师的工作即可。长此以往, 家长也就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

2.2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认识

2.2.1 幼儿园教学内容方面

图3所示, 家长在对幼儿园教学内容方面, 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 可见绝大多数家长 (91.5%) 持儿童本位的课程观, 真正从幼儿的角度出发。5.6%的家长认为教学内容应“关注知识的内在联系”或“体现社会的要求”。这类家长持知识本位或社会本位的课程观。宏观上, 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要符合社会和学科的一定要求, 但就微观而言, 首要标准则仍应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出发。

2.2.2 幼儿学习方式方面

根据91.5%的家长认可的教学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以及表1不难发现, “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与“幼儿在玩游戏中学习”是80%以上的家长所期盼的。游戏对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不论是在游戏中还是生活中进行学习, 都可以满足幼儿自发活动的需要, 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但仍有3.6%的家长认为“背诵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或“反复练习是幼儿的学习方式”, 主张盲目地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 忽视了幼儿生理、心理的健康成长。

3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问题的原因分析

3.1 家庭方面

3.1.1 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

在调查中发现家长的参与意识与参与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这源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不少家长认为“我把钱交给了幼儿园, 幼儿园就有责任照顾、教育我的幼儿, 我们只需按时接送就可以了”。这样会严重影响家长参与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1.2 家长很少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现状

妨碍家长参与的最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时间参加。Benson表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是为城市中的家庭主妇而设计的, 对于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家长根本不适用。”多数幼儿园活动时间和家长们上班的时间相冲突[1]。

3.2 幼儿园方面

3.2.1 幼儿园管理者对家长参与的重视不足

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 这就表明园长、领导者对家长参与的重视程度将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开展。缺乏正确的认识容易导致管理者对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缺乏相应的支持和激励, 从而使与家长的合作成为目前幼儿园管理中的一项“未充分利用资源”。

3.2.2 教师缺乏指导家长参与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对于促进家长参与是非常重要的[2]。但在实际的过程中, 这种指导能力却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不少年轻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缺乏经验, 例如:不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 不清楚与家长合作的方式, 不知道怎样去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等, 所以常常处理不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致使教师无法为家长参与提供有效的帮助。

4 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水平的对策

4.1 双方增强家园合作的意识

父母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 担负起教育职责, 主动参与、配合幼儿园的教学活动, 了解教学的基本过程和幼儿的学习情况, 对幼儿进行家庭辅导。父亲更应积极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 这样可以弥补幼儿园男性教师匮乏的现状, 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角色心理认同[3]。

幼儿园管理者应转变不合理观念, 将家长视作合作伙伴。教师应转变以教育权威者自居的观念, 不要一味地要求家长配合, 还要考虑到家长的需求和愿望, 给予家长最大的尊重和满足。

4.2 营造良好气氛, 合理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

4.2.1 协调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时间

幼儿园在开展有关活动时应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 组织家委会成员进行讨论, 通过家委会的力量调查了解家长们的需求和兴趣, 对活动计划做出相应调整。比如, 在开展亲子运动会时, 可以询问家长们平时开展的集体趣味运动方式, 通过引发家长们的热烈交流讨论, 使其对活动有所期待。也让家长增加对幼儿园的好感, 保证家长获得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活动[3]。

4.2.2 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教师应当将活动的要求、细节等通过QQ群、微信群等多次传达, 在入园离园时跟有疑问的家长细细解惑, 让家长了解到幼儿园近期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教学活动情况。这样不仅能达到提醒的效果, 而且能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负责、耐心, 激励家长持续地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

5 结语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奠定人的一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与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影响是分不开的。所以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教育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家长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摘要: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程度和水平, 是沟通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桥梁。家长有效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 对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和家长教育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研究针对家长参与的问题与现状, 以促进幼儿园发展和幼儿健康成长为目的, 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家长参与给予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家长参与,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Z].2012.

[2]张丙玉.美国家长参与教育的发展[J].外国中小学教育, 2004 (9) :36-38.

[3]徐开绒.利用家长教育资源之我见[J].学前教育研究, 2004 (4) :52.

13.如何让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篇十三

围棋,作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智慧”“艺术”“竞技”的综合体现,其博大内涵更需不断挖掘和传承。许多幼儿围棋普及教育工作者,为了进一步扩大普及力度,想尽办法向学生家长和社会宣传围棋的好处,我们先来看看多数棋院招生时,往往向家长宣传的是学围棋有哪些好处:

培养孩子好习惯、守规矩、懂礼貌、爱动脑、; 有利于智力开发,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培养孩子的换位思考能力以及抗挫折能力;培养孩子分析及解决事情的能力;提高素质;挫折训练,完善人格;拓展智慧

培养习惯;修身养性;提高计算能力、自信力、组织能力 性格的培养,大脑的培养,礼仪的培养 启发智慧,体会学习祖先留下的棋文化…… 围棋礼仪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下棋能开发孩子的智力; 下棋能同时开发孩子的左右脑; 下棋能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围棋,让孩子改变!

围棋让浮躁的孩子,内敛起来; 围棋让吵闹的孩子,安静下来;

围棋让自卑的孩子,自信起来; 围棋让内向的孩子,开朗起来; 围棋让胆小的孩子,勇敢起来; 围棋让懒散的孩子,勤快起来; 围棋让软弱的孩子,独立起来; 围棋让怯懦的孩子,坚强起来; 培养意志力

培养计算力

培养观察力

培养大局观

开拓思维 锻炼定性、锻炼记忆力 加分

等等、、、、、、围棋这么多的好处,为什么招生难?为什么普及不开? 各棋校也开始总结原因,下面是大家多数认为围棋难招生的原因和宣传围棋过程中的困惑:

1)家长不重视;家长的认识问题;家长不认可围棋,孩子学不学都行。有些家长对围棋不认可、有些小孩的兴趣不够长;缺乏孩子回家后完善的训练系统,难度适中的作业。

2)学校不支持; 古镇 文化氛围不行;本地围棋起步较晚,一般人不了解围棋,比较排斥; 围棋的社会位置低,曝光率低。3)围棋不能展示,表演。不能开展大型宣传活动,孩子学了些什么不好向家长展示成果;

4)丹朱围棋的棋力增长慢/考级的缺乏/丹朱围棋被家长普遍认为过于简单

(20%竞赛和80%素质分类)

5)学生学知识偏慢,不知道如何抓起,其它兴趣班,经常有发小礼物,以诱惑小朋友报名

6)缺少宣传方面的人才(中国不缺人,看出什么价钱请?)7)不能进入小学开课(下次交流此课题,如何社会招生)

8)本地对围棋培训有冲击的兴趣班种类繁多:

英语、蒙数、珠心算、黄金识字、国际象棋、美术书法、舞蹈、音乐、跆拳道、奥数

我们把问题都总结出来了,但是我们做了些什么呢?我们是如何展示围棋的魅力、如何让家长和社会认可围棋的呢?下面来看看传统的做法:

1)用招生简章或者老师口头努力宣传学习围棋的各种好处,A、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有兴趣班都能提高综合素质,为什么要选围棋?)

B、培养计算力、逻辑思维!(珠心算、蒙数,奥数不更胜一筹?)C、细致的分析力!(蒙数,奥数也能做到。)

D、传承文明、弘扬国粹!(国学、经典颂读也很专业?)E、敏锐的观察力!(全脑培训呢?)F、培养意志力!(跆拳道已经很成熟了)G、礼仪的培养!(跆拳道已经很成熟了)H、情商培训!(音乐美术舞蹈轻松抢去)

I、加分!(获得加分的孩子比例太低,投入的产出不值得)结果就是只要有别的培训班来招生,围棋就得让步?

2)频繁地开展棋类比赛,希望以多得好名次来吸引拉高招生率。分析:首先,比赛展示的是孩子的竞技水平,和我们希望宣传的学围棋的好处没什么关系;再者,比赛是一双刃剑,没有处理好反而增加了流失率,好不容易招来的学生这辈子再也不学围棋了,给我们的普及工作亮了红灯; 3)将考级设为顶级目标。

分析:教育者将孩子学棋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向考级制度引,将围棋教育“贵族化”,致使招生的路子越走越窄,也没有靠近我们前面希望达到宣传的围棋的效果;

传统围棋培训机构的价值链:

核心能力/价值>>>棋力高的教练>>>开办>>招生>>>竞技培训>>>考段

产业升级后的围棋培训机构的价值链:

素质教育>>>招生>>>素质培训+竞技培训>>>核心能力/价值

家长不认可围棋,其实就是我们的宣传方式和力度都没做到位,我们需要增加围棋的卖点和更立体的宣传方式,更多层面展示围棋的博大精深、更全面地切不能片面展示围棋的魅力,这样才能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围棋,让家长认可围棋,从而达到普及教育的效果。

一、每周展示: 从学棋第一周,就应该开始向家长展示围棋(不少棋校会放在学期结束才展示)1围棋儿歌;2作业;3棋道;4历史;5国学(弟子规)

1、围棋儿歌

儿歌朗朗上口,孩子喜欢,也容易记,学了回去就说,家长自然能看到听到。觉得孩子学围棋后爱能朗朗背词,自然赞许。

2)作业

3)棋道,孩子回家后行为规范加强,家长头疼的难题因为学围棋解决了。

4)历史:孩子喜欢历史故事,为什么不多讲些棋类的历史故事呢?故事是一种熏陶,也是侧面让家长了解围棋的渊源,围棋的精粹也很多在历史故事中。

5)国学(弟子规),围棋的文化,深奥的教育就在潜移默化,围棋弟子规正如《三字经》似的,将学习的终端目标推向深远,让家长看到围棋不但是技术,她的内涵在于无可限量的人生意义。

每月展示:

1启智慧(左右脑训练);2情商;3兵法;4考级

1启智慧(左右脑训练),如何启智慧了?不能单单等以后的数学成绩好了,别的小朋友学围棋后学习成绩提高了,才去说明。尽量多的将我们的工作展示清楚。

2)情商。这块更是学围棋巨大价值的体现,为什么不充分介绍展示给家长看?

3)兵法,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由古至今不论战场商场还是生活当中,国内国外都在学习。那么多的艺术当中,属围棋最能阐述其奥妙。围棋的智慧何止竞技?作为普及的工作者的我们尽快充实自己吧,围棋的博大精深要靠多少的汗水去传承?

4)考级。最直观地让家长能清楚看到孩子的进步,这也是向家长展示教学成果的捷径。运用教材中的英雄帖

入门阶段的级位测试采用笔试的方式(相比用比赛方式,更方便操作,更好普及)

考级试卷

挑选成绩优秀着重点培训

每学期展示:展示:

1、汇报表演,2交了哪些朋友 交好友

赛前加点棋道展示

宣传围棋的定位问题(代言人选择谁?)

竞技场上为国争光、脱颖而出的英雄确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他们的辉煌也成为许多人向往的目标,然而冠军只有一个,如果将竞技目标比重加大,孩子和家长都会深刻感觉到离目标越来越远,根本无法实现,干脆放弃学习了,然后学校更抓紧比赛拿奖力度,以期家长对本校的“教学水平”改观,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学围棋的路真的就那么窄吗?

这些人都不是围棋竞技高手,但是他们都是善于运用围棋理论的精英。这些人有资格做我们的目标吗?

在家长非常注重功利教育的当今社会,推行相当困难。迎合家长的口味,让家长认可学围棋值!学围棋,花一样钱,学6样。值!

望以上的心得能给广大围棋普及教育工作者在宣传围棋、让家长认可

围棋的方式方法上有一点的启发。祝工作愉快!

群主: 刘健

2010-10 下围棋的五大好处

“学围棋从娃娃抓起”,这在我国近年来已成为共识。经过多年围棋活动的普及与提高,我们强烈地感觉到:学过围棋的少儿,不仅在文化学习过程中表现优良,而且在日常的纪律性(自我控制能力)方面较优;围棋学得好的学员表现得更为明显,有不少的学员在班级、学校中成为出色的学生干部。我们普遍地认为:学习围棋不仅仅是培养一种爱好,更是开发少儿智力、锻炼少儿的意志品质,从而成为综合提高他们素质的一条捷径。

一、下围棋投资小而文化含量非常高

买一副玻璃围棋,十几元钱,就是买一副云子,也只百十来元钱,比买遥控汽车玩具、高档变形金刚便宜,比买钢琴之类,更不知便宜多少倍,而它们的文化含量却无法与围棋相比拟。我国古代四艺——琴棋书画中的棋,就是指围棋。它饱含阴阳变幻之术,相反相成之理,人类竞争之道,艺术创造之美,真是妙趣横生,难以言表。毫不夸张地说,它是集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大成、有益于提高智力、艺术和思想品德修养的一种游戏。欧美有学者也盛赞围棋是古老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下围棋投资小而又能多方面启迪、开发孩子

们的心智,提高孩子们的素质,又何乐而不为呢?

二、下围棋有益于提高情商

情商就是人的情绪商数,它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家们推出的全新教育概念。情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智力的有效发挥,还关系到人生和事业的成败。它是人适应生命顺逆的能力,体现了人的精神、气质、意志和心理的力量。多少人因为情商低而导致了人生和事业的失败呀!中国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决赛屡屡不果,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与情商低下有关。而情商的高低,主要表现在注意力、控制力和意志力上。

小孩好奇心强又易于兴奋,思维跳跃,注意力难以集中、难以持久,教师和家长无不为之头痛,而下围棋则可以增强小孩的注意力。棋局一摆开,深谋远虑的布局,有声有色的战斗纠缠,生与死的搏杀,风云变幻的形势,无不像磁铁般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心。孩子们俨如指挥作战的将军,在调兵遣将中,专注于惊心动魄的棋局变化,斗智斗勇。棋的胜负,棋艺的魅力,使孩子们欲罢不能,注意力在兴味盎然的下棋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得到增强。

承受不住压力,往往造成心理失衡,情绪失控。下围棋,练的就是顶住压力、控制情绪的功夫。一局棋往往腾挪变幻,险象环生,一会儿顺境,一会儿逆境,一会儿又进入漫长的僵持。妙手连发,可使棋局狂澜力挽、形势大优,而一着不慎,又可令棋局乾坤倒转、攻防易手。下棋的过程,就是不断的承受大喜大悲、大忧大乐和生死搏杀的紧张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渐渐锻炼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学会冷静判断形势,追求“正解”,作出合情合理的取舍,进而达到指挥若定,赢得最后的胜利。孩子们也能渐渐从情绪失控或情绪暴露、流露中吸取教训,自觉努力控制情绪,进而明白“善战者不怒”的哲理。

意志力恰恰是小孩子所缺乏的,特别是被溺爱的独生子女。要想取得人生的进步,事业的成功,没有韧劲,没有恒心和意志力,是不行的。一局棋,往往大小战斗-接连不断,几块棋生死缠绕,必须憋足了心劲,识破一个又一个圈套,挽救一个又一个险情,解开一个又一个难题,经历漫长的智力马拉松,快乐地饱尝艰辛,才能最后赢得胜利。因此,下围棋有益于培养孩子们坚毅的精神品质。

三、下围棋还有益于提高智商

记忆力是智商的基础。围棋有很多术语,有丰富的棋谚,而围棋定式,围棋死活题更是数不胜数,下围棋就是要尽可能地记住并掌握和运用它们,这是基本功。记忆最忌机械记忆,而下围棋,恰恰是在对棋“筋”和“型”的玩味和感悟中,去培养棋感、辩明棋理,是一种活的理解记忆。

观察力或洞察力是智力的重要方面。下棋的过程,就是不断洞察对方设下的种种圈套、陷阱,而设法趋利避险、转危为安的过程。高手为什么能打破僵局,出奇制胜,为什么能从平淡的局面中发现胜机?就是洞察能力强。

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商的核心。围棋盘纵横十九道,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形成浩瀚的宇宙。黑白两子,任下棋者巧思奇

构,神机妙算,或大笔勾勒出无尽的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战斗场面,或工笔细描出波澜不惊、不战而屈人之乐的佳作。布局初,想像飞驰,创造出含义深邃、意境高远的构思。下棋之中,往往一子未落,几种、十几种乃至几十种变化构思已在心中浮现。运用“心算”,估算棋势的厚薄,计算行棋的次序,不断计算目数、官子和劫材,正确判断形势,把握行棋的方向。孩子们通过不断构思、计算、判断和决策,来培养他介。J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的。

四、下围棋有益于思想和品德修养

下围棋讲究从大处着眼,从全局出发,忌拘泥于局部而因小失大。要注重棋的厚与薄、宽与窄、藏与露、强与弱和攻与防的关系。既要敢打敢拼,又要攻防适度;既要大气磅礴,又要精细人微。行棋争正面,处处争先,丝毫不容懈怠,积微利而成优势,戒贪心,踏实简明成胜势。劣势之时放“胜负手”,已不可火时仍要困兽犹斗。拼搏进取中,蕴含全局观念、辩证观念、效率观念、适度观点和竞争意识;在顽强的拼搏中,又能运用兵法三十六计的战略战术。

围棋饱含着竞争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下围棋要懂礼貌,讲礼节,棋风要正,所谓“棋虽小道,品德最尊”就是这个意思。胜不骄,败不馁,以不争而争。下棋往往不断地给人轻敌致败、自满致败、马虎致败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教训和痛楚,培养人积极进取又谦虚谨慎的美德和儒雅的风度,这就是围棋修身养性的作用吧。古今棋人棋事,多少掌故、轶事,多少棋坛争霸的英雄传奇,可丰富知识宝库,更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如中日围棋擂台赛,曾燃烧起多少人的

爱国激情,曾使多少人感到为国争光的光荣。真正是寓教于乐。

五、下围棋还有益于美育和体育

围棋是古代四艺之一,现在又是国家体委的体育项目,就是很好的证明。棋局风云变幻的戏剧美和起伏跌宕的旋律美等等,无不给人美的启迪,美的熏陶,美的享受,增进入的艺术素养。下棋之中,屏息思考,运气落子,如书画家运笔习字作画,有气功和太极健身强体的功效。一局终了,无论胜负,都如释重负,顿觉神情气爽,其精神调剂作用是明显的。下围棋是在做健脑健体操,我想不为过誉。·

14.家长应该如何让儿童爱上学习 篇十四

任何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现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果,在父母。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主性,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且不可替代的。

不是说父母花钱给孩子报辅导班买教辅资料就完事了,而是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注重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长最好放下手机,在孩子身边看书,看报纸,或者是看看孩子的课本。如果孩子一直生长在这种氛围里,那么在他看来,读书学习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美国正面管教资质讲师、北美阿德勒心理学会成员陈绮老师说,当孩子厌学的时候,父母什么也不要说,把电视关掉,把手机扔在一边,只是坐下来看书。父母如何,孩子也会如何,春风化雨,自然无为。

15.如何让孩子乖乖听家长的话 篇十五

你千万不要小看一个两三岁孩子的智商,因为,在要不要起床,要不要穿衣服的问题上,他们的“抗争”经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一则刊登在近期美国《育儿》杂志的文章就描述了一名心理学硕士妈妈与自己两岁儿子凯文之间的“较量”。此外,她还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们乖乖听话。

 不妨装装糊涂

即使是最不听话的小孩,在父母显得无能为力时,也会同情父母。所以,有时候要让孩子相信你需要被帮助。

如果孩子拒绝将自己的玩具收起来,你也可以拿出些玩具,然后把它们放到浴盆或厨房的碗橱中。当孩子提出抗议时,你就可以装作很无辜地说:“我不是已经将玩具放到玩具盒里了吗?”这时候,孩子会同情你,然后帮你把玩具放回它们该呆的地方。

 引导他看到积极的一面

孩子因为愿望没有达成而吵闹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平淡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比如,孩子想到操场玩时,突然下雨了。这时你可以告诉他:“这是一场很棒的雨哦,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在屋子里野餐了。”这会激起孩子的兴趣,进而变得兴奋起来。

 巧妙利用逆反心理

如果你说东,孩子就说西;你说西,孩子就说东。这时候,不如反其道而行。

比如,当我希望儿子能动作迅速一些时,会假装很赶时间,“我拿不准,你能不能在我出发之前收拾好哦。”然后,他就会冲到衣橱前,拿出自己的鞋子和夹克,迅速穿好衣服。

正话反说的方法,是利用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特点,使双方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但这种方法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而且不要过度使用,否则,孩子也会识破的!

 学会说“好吧,但是„„”

对刚学会走路的小孩来说,只要让他们知道能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会表现得非常配合。因此想拒绝他们的要求时,家长们可以采用“好吧,但是„„”的说法。你可以说:“好吧,你可以吃一个面包,但是,我们应该先一起吃晚餐。”或者说,“好吧,我们可以看一会儿 动画片,但是我们要先把玩具收拾起来。”孩子们通常会反抗“不”,但无法反抗“好吧,但是„„”

 提前准备点吃的

或许,大部分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你并不知道他们是为了什么。但如果能提前给孩子切几片 苹果预备着,也许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因为,让孩子们感到舒适开心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尽量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食物、睡眠,这些就足够了。

超智幼儿园网上摘录

16.如何让家长参加家长会[模版] 篇十六

2、奖励进步生,并留影做纪念

2、然后我奖励品行或学习好的学生,请这些家长上台领奖,然后让他们给大家交流子女的培养经验思路!

3、让学生代表发言

4、让学生发表演讲(自己的做法及对父母想要说的话)。

5、家长与师生间的互动各位家长参与,畅所欲言)。

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绐孩子作出表率,要尽量营造——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班主任老师及科任教师在随后的班级活动中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长就家校教育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安全、学习、生活上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家长会上各位家长参与热情很高,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

今天,我们能聚在一起,实在是机会难得。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这次家长会,虽然我们今天来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身兼不同的社会职业,秉持不同的教育理念,但是你们拥有着一颗相同的心,一颗关心,爱护孩子的心。今天我们的家长能够推辞外界的各种应酬坐在这,就最有力的证明了你们对孩子的爱,对我们老师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所以请容许我真诚地对大家的到来说一声:“ 谢谢!”

召开这次家长会的目的是为了加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一下学生在校及在家的情况,以便我们能够及时调整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促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管理中来。总之一句话,那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我希望也相信,从这个出发点出发,我们的家长会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取得圆满的成功!

下面就容我对本班的班级情况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班共有68名学生,其中男生34名,女生34人。作为学生的英语数学教师兼班主任,我和他们已经共同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几百个日日夜夜,我与他们朝夕相处,每一个学生在我的心中都留有深刻的印象。看着每个孩子逐渐渐长大,课堂上更加遵守纪律了,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坐端正认真听讲;积极动脑筋。做作业也比以前自觉多了,效率高了很多,学习习惯好了很多。去年期末考试,本班全校前100名共11人,是人数最多的班级,其中住宿生6人,走读生5人。他们是班委或课代表,他们以身作则,帮老师管理班级纪律,早晨早早到校,帮助老师监督同学完成作业,真是老师的好帮手。咱们班最大的特点是两极分化很明显,基础薄弱的学困生较多,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说明孩子都在努力,都在以自己的速度进步。但我更想说的是一张试卷的分数并不能全面的代表孩子的成绩。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能力,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认识到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有用的人才,不是一张试卷决定的,而是社会对他的检验。未来社会需要的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有社会适应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人。因此,只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更为重要。所以,不能像以往那样,眼睛只盯在分数上。我们家长不能一味关注孩子的分数,要看孩子错的真正原因。是不懂,是粗心,还是根本就没弄懂,然后对症下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重新树立自信。

各位家长,随着社会的进步,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共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容避讳的是,许多家长对怎样当好父母的紧迫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不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对待孩子,或重智轻德,只关心孩子的考分;或对孩子过度溺爱,百般呵护……在家庭教育上形成的一个个误区,由此给孩 子的心灵带来的负面影响,必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延误。高尔基曾说:“爱自己的孩子这是连母鸡也会做的事。但如何教育好他们,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对家长的若干建议

学校教育的形式是群体性的,一个老师至少要负责几十个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所以学校不可能象父母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把教育的对象,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从教育的全过程来看,无论是在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上,还是在教育的对象和情感上,家庭教育始终占有特殊的优势地位,其潜在能力是巨大的,有这样一种现象:孩子在同样的年龄段里,同时走进同一所学校,在同样的班级里学习,授课的时间是相同的,教育的环境是一致的,然而接受教育的效果却截然不同,这种分化的原因,并不在于学校教育质量,而在于家庭教育的配合上。有这样一个比喻,老师好比医生,父母好比护士,医生开药后,护士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永远离不开正确的家庭教育,假如没有良好、正确、合理的家庭教育相配合,再好的教师、再好的学校也不可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的失败,往往导致学校教育事倍功半。为此,我们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共识。

1、要掌握孩子特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注意与孩子沟通的方式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孩子们将来的走向。另外孩子处于青春期,变数较大。这时,父母一定要细心观察,悉心引导。家长要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与孩子沟通,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一起看待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平时要和孩子多交流,询问学习情况,不能等成绩出来了,问题出来了才想到去关心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关注青春期的早恋问题。目前我已发现我班有个别这类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问题可能会更多的出现;虽然出现这种现象也很正常,但家长要给与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女生家长尤要注意这类问题。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事实上光靠老师教育还是软弱的,家长更应关注。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把握好尺度。注意方式和方法,避免产生激烈的对立局面。

2、要多给孩子一点信心,做孩子成长的强有力的后盾

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是该适当的批评,但是孩子很尽力,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这样反而会使他对学习产生反感的情绪,面对成绩差的孩子,家长不应该一味的责备,更不应该放弃。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行,是好样的。试想,当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也同样很优秀,当他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学生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信任他们,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压力,要对他们说你能行。事实上学生的要求,也不在于家长给他们买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慈爱的眼神就可以使他们很满足,充满动力了。

3、要教育学生遵守纪律。

班级里个别学生讲脏话、喊别人外号、甚至在纸条上写些脏话、或将作业丢在家里(有时说谎的)。这些需要家长加强教育,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任何时候严格要求都对学生有利,老师的批评教育是对孩子负责,表扬是爱,批评更是一种爱。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说的话有时并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要相信老师的话,并请家长能主动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交流,了解真实情况,相信很多误解通过沟通是完全可以消除的,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抓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

很多家长送学生上学,目标太明确,考高分,上大学是唯一的目标。至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都不关注。其实,对于一个人来说,会做人比会读书更重要;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些家长,学生一次考试不好就生气,可是,学生存在严重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问题却无所谓。这是非常有害的,我强调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是因为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就在过程之中。当然,我们并不是不关注结果,但我关注的是大结果,而不是一次考试的结果。抓好子女在家的行为习惯。如良好的休息、科学的安排学习。

5、要与老师坦诚相待,保持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现代社会里,家长必须依靠学校让孩子接受系统的知识学习,在这一点上,家长无法取代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只能承担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长如果把教育责任全推给老师,是一种失职。尤其是品德教育、习惯养成、性格培养等重要教育任务,更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才能完成。当然相当多的家长都很重视家庭与学校的教育合力。

6、手机的使用

给孩子的钱要控制,并问孩子是怎么花的。严禁将手机带入课堂。目前我发现很多学生都将手机带入学校,有的学生肯定和家长说放到了宿舍,请问家长,你就那么相信孩子的话吗?学校曾不止一次的发现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有的上网聊天,你知道上网的危害吗?也许有的人只知道上网吧危害大,很多学生深受其害,其实,手机上网比网吧危害还要大,那是没有时间控制的。有的听着不堪入耳黄色二人转,更有的干脆下载黄色录像,大街上的任意一个手机店都能下载。如果您还不相信,可以调出学生手机的电话清单,看看到底有没有上课时间的电话或者短信记录。请假制度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无事外出,如有特殊情况如打针,我一般情况都会批准,并且要过问打完针的时间,还要再三叮嘱过马路要注意安全,情况严重的我要让家长陪上去,确保学生按时去,按时回。如果有的学生在外逗留,下次出校请家长陪同,到时候希望家长多多配合,不要对老师有埋怨,我也是从学生的安全出发。8.零用钱的控制

许多家长对学生过于溺爱,家长对孩子零花钱的不严格控制。去年,学生互送礼物有个学生竟然花了80元钱,还有的学生抽烟而且都是比较贵的,有的学生到理发厅拉直头发,男生女生都有,虽然一次几元钱,但那也是我们父母辛辛苦苦挣来的,这其中的艰辛孩子无从体会,可以说我们的家长也没有给孩子机会让他去体会,我们家长完全可以在自己十几岁的孩子面前诉诉苦,偶尔讲讲自己的艰辛和不容易,这样他们慢慢会变得懂事,从而珍惜你们的劳动成果,明白你们的良苦用心。进一步说,孩子明白了你们,理解了你们的同时,也在改变着自己,这种改变可以是一句温暖的话,可以是一个体贴的动作,也可以是不经意间写的一个句子,刚才我只是举了生活中细小但却重要的事,今天我们召开本次家长会,就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探讨,更好地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会后,请Xx,Xx,Xx,Xx,Xx,Xx,Xx,Xx家长留下,老师有话要说。

各位家长,尽管在教育孩子上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我们的工作肯定也存在不少问题,离家长对优质教育的要求还有距离,我们一定虚心听取各位家长合理的意见和建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力争把工作做的更好。以上有不对的地方请各位家长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我告诉学生——你的家长都不关心你学习了,那你是悲哀的!你不想方设法的把家长带来开家长会,那你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我相信我们的同学都想有个美好的未来吧?那就要对自己负责的,你们知道怎没做的!

然后我再补充:你们家长不来的话,你就站着上课,知道你家长来了为止!

开家长会时,我一般不会批评差生的家长,不然伤了家长面子,下次他不来了。然后我奖励品行或学习好的学生,请这些家长上台领奖,给大家交流子女的培养经验思路!这样的话,得奖学生家长觉得有面子,他下次会积极参加。没有获奖的家长虽然他没有被批评,但他知道是怎么回事,看到其他家长他心里边自然就急了,并且从其他家长那里他晓得自己该如何培养子女了,多多少少他觉得参加家长会是有益的!最后我会感谢参加家长会的家长——给位家长能在百忙之中,不辞劳苦参加家长会,这给我们吃了定心丸!家长在关心自己子女,我们才有信心教好你的子女!一百三百六十五天,我们一年只花两天参加家长会,关心子女教育,这多吗?感谢各位家长对我们学校老师工作的配合!

对于有的家长打电话请假的,我要开家长回了就关机,不给他机会!嘿嘿!或者直接告诉他:自己的子女都不关心,我们也没信心把你子女教好!一百三百六十五天,我们一年只花两天参加家长会,关心子女教育,来开天会不会耽误你太多吧?我想,为了子女这个问题您是可以解决的!

其次,我个人认为:我们老师的脚也不是很高贵,人家家长能不辞辛劳的来学校。那么周末放假,我们也应该和家长约好时间后,抽时间去家访一下,就当逛耍吧!

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及经常和家长联系,所以我们班家长学生都很支持我工作。收到的效果还不错,家长会一般出席率达到了95%。以上是个人拙见,仅供参考!

班主任老师及科任教师在随后的班级活动中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家长就家校教育上进行交流和沟通,同时在安全、学习、生活上希望家长配合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家长会上各位家长参与热情很高,畅所欲言,气氛十分活跃。

会后不少家长纷纷反映,通过这次家长会,不仅了解到了孩子在学校里的真实情况,还学到了不少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方法,明白了孩子的综合素质好才是真正的好。这次家长会,有力地促进了家校的沟通,为形成教育的合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是一次成功的家长会。

三、教师与家长会谈的七大策略

1、要摆事实,不要讲观点

在跟家长谈话时,要记住一点,要摆事实,而不要讲观点。要拿出关于学生成绩和行为的具体事例,而不要直接使用形容词,给学生贴标签。比如,不说“弗兰克数学不好”,而说“上周我们学习两位数加法,弗兰克感到有困难,没有交作业”。

任何时候都不要泛泛而谈,空下结论,而要为家长提供具体事例。

2、表示出对孩子的真正关心

一定要向家长询问孩子的特长、兴趣和成就,比如,孩子在家里的日常起居,在家负责哪些家务,怎样处理家庭作业,在家里是怎么玩的,有什么令人欣喜的好事,面临着哪些挑战,等等。对进一步了解孩子表示出真正的兴趣,获取有助于加深你对孩子了解的信息。

3、把负面信息做成“夹心面包”

如果你要告诉家长一些负面信息,一定要把负面信息做成“夹心面包”。也

就是说,一开始说一些正面、积极的信息,然后再说负面信息,最后再以正面信息来结尾。

4、使用“积极聆听”技巧

一定要使用“积极聆听”技巧。积极地聆听家长,对家长表达的感受要抱以同理心,尽可能地感同身受。比如:

“你对罗斯在课堂上没有获得更多的关注感到失望。”

这表示出你真的在尽力理解家长的想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同意他们的观点。对于那些心中有怨气和怒火的家长,使用“积极聆听”技巧尤其有效。

如果家长对孩子进行负面评价,你要尽量在你的回应中用别的字眼来表达同一个意思。比如:

家长:“是啊,汤米跟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总是很害羞。”

教师:“我理解汤米不太爱跟别人说话,有时在课堂上他也是这样。或许我会把他安排到一个人数较少的小组里,这样他的畏惧心理就会少一些。”

通过类似这样的“积极聆听”,你便能成功地搭建起跟家长沟通的桥梁,这对于家长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5、不要对家长发号施令

为家长提供两三条他们可以在家实施的有助于孩子成长的具体建议。不要让他们感到这是命令,而要让他们感到这是在其他孩子身上起过作用的经验。

不要对家长使用“你应该”、“你必须”这样的字眼,而要以邀请的口气为他们提供具体的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比“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或不应该怎么做要强得多。比如:

“哈珀太太,根据我们今晚的谈话,我在想,你和米歇尔是否能够每晚多花10分钟在单词拼写上?”

6、给家长充足的说话时间

给家长充足的说话时间,认真聆听家长的话。鼓励家长提问,回答家长的问题要真诚,得体,不失机智。如果你心里紧张,你就会不停地说话,这样会占据很多时间,甚至会占据90%的时间。最好让你和家长的说话时间各占一半。

7、时时寻找共识

在讨论你跟孩子之间的问题时,要避免情绪化,更要避免跟家长争辩。记住,你的目的是争取家长跟你一起解决问题。在跟家长讨论孩子的困难时,一定要尽量做到公正、坦诚,而不是指责。

在会谈中,教师应时时寻找共识,力争找到双方意见一致的解决办法。比如,你可以对家长说:

“我理解你们对罗斯的担心。让我们看看能否一起来为之想办法。”

然后把你和家长的意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行的行动方案。

你还可以为家长复印一些他们或许用得上的材料,如社区服务机构的信息、家庭作业帮助热线或网站、社区私人辅导信息,等等。

四、教师在家长会上的七大谈话禁忌

教师在跟家长谈话的过程中,一定要当心一些话题陷阱。经验丰富的教师一般都知道,有些话题是永远都不宜在家长会上出现的,这包括:

把孩子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跟家长讨论家庭问题。

给孩子贴心理学标签,用精神分析法对孩子进行诊断和治疗。使用教育界的行话或术语。谈论其他教师。

因孩子的不良行为而怪罪家长。

对孩子无法改变的特质和家长很难控制的因素大做文章。

五、如何结束跟家长的会谈

在临近结束时,你可以对谈话的要点进行总结,对将要采取的行动和措施进行确认,并提醒家长,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态度会给孩子带来重要的影响。

你也可以向家长征求建议,问他们希望你怎样帮助他们的孩子。在这个环节多花一些时间,仔细聆听,并做记录。最后,让他们在会后跟你保持联系。要让家长知道,会后你是可以随时联系的(包括电话、个别约见等)。

最重要的是,结束会谈一定要用充满希望或积极的语言。

不要坐着让家长离开,而要站起来把家长送到门口,微笑,握手,并且说“感谢你的到来”。

六、如何跟家长召开“问题会议”

如果你感到你跟某位学生的家长会出“状况”,那么可以请学校管理人员到场“助阵”,或改变会见地点。如果无法做到,就提醒隔壁班的教师,你这里可能会出现一些麻烦,请他们多加注意。

如果见面时的气氛有火药味儿,最好建议先缓和一段时间,重新定一个见面的时间或者建议家长到办公室去,安排一个家长、教师、管理者三方会议。

最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时时保持超然、客观的态度,特别是当家长激动起来的时候。要降低你的音量,不要跟家长一起咆哮。多使用客套话,并想办法让他们冷静下来。

比如:

我理解你的担忧。

我能理解你是怎样获得这个印象的。

我知道这给你添麻烦了。

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帮助你的孩子。

我想更好的办法或许是„„

总之,教师要把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让他们知道,你对他们的担心很重视,并愿意跟他们一起努力帮助他们的孩子。

七、家长会后的工作

如果教师在跟家长会谈时没有做笔记,会后应及时补记,每个学生一张纸,以便将来查阅。有的教师感到,如果在跟家长谈话时做笔记,有碍交流的顺畅进行,不利于教师跟家长进行视线沟通。

家长会后,不要忘记通过电话、便条、手机短信、信件跟每一位家长,包括那些未能参加家长会的家长进行联系。比如:“很遗憾上次开家长会没有见到你,我能给你打电话,约一个单独的时间吗?”

为确保跟家长商定的解决方案能够得以实施,家长会后及时跟家长联系是很有必要的。如果班里的学生太多,会后无法一一打电话,那就选择一些重点家庭,比如你感到可能会引发一些冲突的家庭、会面时情绪不太稳定的家长、或需要特别关注的孩子的家长。

八、如何组织家长与教师的集体见面会

为了避免让家长从一间教室走到另一间教室跟不同的教师会见,且一遍遍地重复相同的问题,可以安排家长一次跟多位教师一起见面。组织家长与教师的集体见面会,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在会议召开之前,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不要让家长和教师在会上首次接触。他们应该经常保持联系,在开学最初的几天,通过家庭作业热线、教师声讯邮件、家校通讯、作业等方式已有了相当程度的沟通。

2、约定时间。跟家长直接联系,约定会见的日期和具体时间。每年举行两次,每次安排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供家长选择。如果家长在这两个时间都不能来参加,则安排其他课外时间,或集体备课时间。

3、准时会见。尽可能地守时。每次会见安排10分钟,间歇时间为5分钟,以便有一定的弹性。

4、提前准备好相关材料。

5、提出的任何问题都要具体。

6、教师要表现出团队精神,要像一个团队的成员那样说话。所有团队成员都应该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包括长短处、优缺点,没有人会对其他成员说的话感到奇怪。

7、会后再开一次集体会,教师之间作进一步的沟通。

切记,家长离开时最希望获得的感受是,确信自己的孩子没有被忽视,所有教师都在尽力帮助他的孩子。

九、让学生参与的家长会

有专家认为,学生到了小学三年级就应该出席家长会,到了初中,就应该让学生来主持家长会。其理由是,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和成绩都不完全了解,让学生在教育评价中扮演积极的角色,会让学生更加受益。学生的在场还会增加家长会对家长的吸引力,能开启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真诚对话,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参与、主持家长会的主要做法是,让学生自己向家长汇报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教师提供点评。如果家长感到有必要,可在学生展示之后留一段时间跟教师单独谈话。

1、学生参与家长会的益处

对学生的益处:

能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让他们学会评价自己的进步,从而对学习更加投入;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加强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技能和思维技能。

对家长的好处:

能获得更多有关自己孩子的信息,以帮助孩子设立积极的目标。

对教师的好处:

能使气氛不那么紧张,可以消除教师和家长的对立感,减轻教师的负担,让学生和家长承担更多责任。

2、教师与学生的分工

教师的职责:

会议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收集作业和作品。事先建立一个收集学生作品的制度,由教师选定必须向家长展示的作品,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的标准自行挑选其他作品。

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包括如何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何作自我评价等。

在会议中,教师要扮演协助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掌握好时间、议程,确保会议重点集中,不偏离主题。

学生的职责:

学生是会议的主角,一开始宣布会议的议程,然后向家长汇报自己的各科学习情况,展示自己的作业和作品,并对之进行详细的解说。家长是听众,可向学生提问,进一步了解情况。教师在学生汇报并回答完家长的提问后,向家长作有关的补充说明。

教师角色转变:“演讲”变成共同探讨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经历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家长会,他深有感触的是这几年家长会中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班主任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又徒劳无功的“演讲”,变成教师、家长或者学生共同探讨问题。

在家长会上,有经验的班主任会根据发生的一些具体问题,随时邀请部分或全部的学生和家长,进行探讨、交流,各自提出自己的看法,在学习探讨的同时,大家都会学到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得到启发,得到成长。开会时也不再是单一的老师站在讲台上,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外,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还让学生们参与讨论决定。

上一篇:“金色童年 放飞梦想”活动记录下一篇:肛瘘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