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现状调研(精选9篇)
1.城市建设现状调研 篇一
家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我的住在安徽省六安市双河镇许楼村,寒假期间,我回到家通过询问父母和亲戚,对我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近年来家乡建设发展变化很大,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皆展现了社会主义农村建设的成果和实实在在的对老百姓的实惠政策。过去都说农村穷,现在可不同了。: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足不出户用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
经济方面,我们村新建了养猪场,这不但给村增加了收入,而且也为一些在家务农的妇女提供了一些机会,她们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去打些零工比如打扫卫生来赚些钱,还能让一些想致富的人学习养猪技术,将来也可以养猪挣钱。
医疗保障方面,村民都加入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看病的负担,而且我们村还新建了医疗室,让原来的村上医生都在这个医疗室上班,这样不但能统一医疗价格而且也给村民看病带来很大方便,对于双女户(一个家庭只有两个女儿)每年还可以免交保险费。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55元的补贴,对于双女户,父母自50岁起每人每月还给予50元补贴,这些都给老人的生活提供了保障。而且村里的五保老人都的到了妥善安置,让那些无儿无女的老人安享晚年。
教育方面,原本镇上每个村一个小学,但由于现在在外打工者多在家务农这少,因此孩子大多跟随父母外出读书,而现在各村上 的小学生很少,而且育水平参差不齐,真理规划,将相邻的几个村的小学撤销,再乡邻村子之间建一所小学并有相应老师教书,有校车接送,还专门组织老师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学生的入学考试也更加严格。寒暑假村里还有专门的老师设立辅导班来帮助学生补习功课,这样能将留守儿童的学习水平提高,给孩子们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
文化方面,村里经常放电影,给我们带来了乐趣,镇上新建了公园和游乐设施,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原本我们村的公路是坑坑洼洼的沥青路,去年我们镇府给我们修建了水泥路,而且我们村的村庄与村庄之间有各村民共同出钱也修建了水泥路,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新的自来水管系统可以让我们随时用到干净的自来水而不用像以前去井里打水;镇上新建的服装店、超市可以使我们更加方便的买到各种优质的产品。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红白塑料垃圾随处可见,柴火乱垛、牲畜乱栓、乱七八糟的标语乱写、脏水畜尿乱倒„„而现在,村里专门建立了垃圾池,一些主要的道路也都被水泥路代替,这些大大改善了我们的生活环境。
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地变化,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也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思想也比以前开放了许多。但是新农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摸索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部分农民思想还是有些封闭,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利益观念顽固不化,有不少农民为个人私利不顾他人利益,教育、就业、处事等观念陈旧落后,着眼于小利;农民工工资仍然难以保障。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仍然难以享受到一些保障保护措施,作业时间延长,作业
量加大,但是工资有时却难以保障;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形成自觉遵纪守法的习惯,收花假币任由其逍遥法外,以不损己利为前提,家庭作坊制造不安全卫生食、物品,邻里矛盾大打出手;小商小贩偷税漏税,黑出租拉人卖货盈利等都习以为常;村班子腐败。就目前来看,很大一部分村班子都安于现状、懒散骄纵、不思进取、指一处打一处、谋求私利,不能胜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钉子户,存在亲己关系与利益瓜葛。
其次,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保障,在耕种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粮食作物产量低。现在农村缺乏农业技术人员,对当地土壤质地、耕作性、水肥特性等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土地的生产能力,肥料、农药、水热等的运用缺乏科学的指导;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现代农业设施,引水灌溉不方便,绝大多数是从井里抽水灌溉,费时费力,一旦管子破裂,浪费比较严重;农产品品质低。菜农、粮农、畜农缺乏健康观念,将不安全食品投入市场销售,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生命健康,如:韭菜农药残留严重、劣质油类、马路暴晒粮食等,老百姓本着“只要能卖好价钱,不管别人怎么样”的想法来做,到头来还是害人害己;农业污染严重。秸秆焚烧、垃圾废物焚烧,农村里的河流普遍看到黑、臭、脏现象,肥料大量流失进入地下水和河道,小型化工厂任意排放污水,严重破坏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影响健康;过于传统,缺乏特色和优势。
农村规划差、难。宅基地抢占、私搭乱建等不按规划来,这里高一块,那里多出一块来,整的胡同里的房屋参差不齐,极不雅观又不
方便;市、集、会等人口聚集场所欠规范。不文明不健康活动应坚决打击,文明风气需要净化,提倡公平交易、设立公用放心称、质量检查力度需要加大。农村缺乏娱乐设施和文化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没有像样的娱乐场地和体育设施,学生放假只是呆在家里看电视,老年人只能坐在村头晒太阳,像一些小型的图书馆和运动场不但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还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身体,延长寿命。
我国农村地区差异大、贫富差距大、人文地理环境不同决定了建设新农村的难度。
总之,新农村建设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追求与建设也是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共同建设。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吧!
专业: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 班级:11级土木四班 学号:1101014004 姓名:刘龙
家 建 乡 农 村 设 调 研 报 告
2.城市建设现状调研 篇二
一、师德的内容和内涵
所谓师德, 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 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包括做人的基本道德和体现在职业上的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承担并履行其教书育人职责所应当具备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 包括教师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情感、职业原则与规范等, 可以概括为这样几句话:爱国爱校爱学生;守岗敬业肯奉献;治学严谨有耐心;因材施教甘为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是对教师职业特征及其专业特征的概括。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力行师德规范, 强化师德建设, 优化制度环境, 不断提高师德水平, 造就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胡锦涛总书记曾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提出“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由此可见, 教师要以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前提, 立足本职努力提升业务水平, 并要积极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有崇高的追求。
二、高校师德现状的调研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与教师、学生座谈两种方式, 对部分高校目前教师职业道德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主要从教学、职业态度、对教学以外事物的关注、对师德问题的理解等方面做了调研。简单总结如下:
1. 教学方面。
同学们普遍认为老师能够做到为人师表, 课堂教学质量总体较满意, 学生比较认可。备课:80%的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见过老师的备课教案。任课老师在授课时能讲解熟练、重点突出;50%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面貌:教师比较注重自身的言行和仪表;学生反映教师上课时精神面貌良好。教学态度:93%的学生对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态度是认可的, 上课认真、不少老师多次主动安排答疑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十分关心。但也有的学生反映“少数老师只上课不育人, 有的一门课结束, 任课教师能叫得出名字的学生数不超过10个”。80%的同学提到了上机等试验课程时, 老师的态度不太认真。不少学生提出, 好教师应该是学识渊博、容易亲近、关心学生、讲课生动、热爱工作, 能教书更能育人的人。
2. 职业态度。
调查到的教师, 普遍对教师职业有感情, 珍惜教师工作的岗位, 表示自己有敬业精神。100%的教师能对自己的职业认识有明确的定位;当问及如果有重新选择职业机会时, 选择“大学教师”占大部分80%, 另20%的选择依次为:国家公务员、大公司、经商及其他;当问及若有机会让你在校内选择工作岗位时, 选择“教学”占75%, 其它依次为科研、行政、其他;当问及对自己工作态度的自我评价时, 选择热爱教育事业, 做好教学工作的占95%, 另外的5%表示因为生活各方面压力, 有时不能百分百的投入工作, 但至少不会耽误工作。总体来说, 高校教师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3. 对教学以外事物的关注。
时政方面:问及是否了解科学发展观?大多数人表示只知道基本内容, 只有20%的人表示认真学习过。学校发展:当问及是否了解学校的发展规划?多数人表示并不是十分清楚。学生工作:当问及是否知道自己学校每年度的学生工作要点或共青团工作要点时, 多数人表示不知道。学生培养上:当问及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毕业生时, 教师认为依次是:忧患意识、具抗打击能力、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认为依次是:创新意识、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对学科发展的建议:当问及你认为学科或者专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 依次建议为:有科学合理的学科规划、有良好的管理体制、争取社会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4. 对师德问题的理解。
高校教师认为师德在传授知识和对学生的示范作用中都比较重要。当问及“您认为当前最需要倡导的师德是什么”时, 52%的教师认为当前最需要倡导的师德是“严谨治学, 勤以敬业”;27%的教师选择了“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11%的教师选择了“关爱学生”;另外10%的教师选择了“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理想”, “淡泊名利、乐于奉献”。学生普遍认为师德建设对于学风校风建设、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对于学校的发展非常重要。他们认为当前最需要倡导的师德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关爱学生”, 然后是治学严谨和乐于奉献。当问及您认为当前改如何做好高校师德建设, 教师认为目前的师德建设工作需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确保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居第一位;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居第二位;尊重学生, 重视对学生的培养排第三位。
三、高校师德现状的分析
以上的调查, 我们可以发现, 总体来说, 教师在职业领域内有较高的道德, 但是对于个人的道德素质的作用认识并不深刻。师德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 社会对大学道德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与此同时, 道德建设疲软和滑坡的现象时有发生。留心一下可以发现, 近年来各种教育刊物几乎期期刊登有关师德的内容, 在说明对师德重视程度加大的同时, 也说明目前的师德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
2. 高校对师德师德问题的认识不够清晰。
从校领导到学院领导到教职工, 虽然意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或者必要性, 但是如何加强师德建设、保证师德建设的效果、具体实施师德建设的途径等问题都没有很好地开展。
3.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这使得大学发展过程中的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地位产生了困惑与失落感, 从而使其在职业观念产生一定偏差。
4. 对“高等教育”理解不深刻。
大学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学识水平和高层次道德素质人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任课教师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多数限于课堂的短暂接触, 课下接触交流交往的比较少。这使得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情都减少了, 期望也降低了。另外, 评职和晋升等各种压力, 使得老师把教学看成软任务, 科研视为硬指标, 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教学与科研相分离的状况。
5. 对教师精神层面关心不够。
高校对教职工的思想状况关注, 生活上的关心等方面还做得不够;对深层次的教师职业精神和对教职工的人文关怀深入的不够;高校工会在维护教职工权益方面也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教学管理长期以来一直以校院各级教务管理部门主观控制, 忽视了直接创造教学质量的教师的职业心态、意识、观念对教学过程控制的作用。
四、加强师德建设的建议
我认为推进师德建设可以考虑从以前几个方面入手:
1. 大环境的支持和投入。
要想做好高校师德建设工作, 需要社会、国家、学校都高度重视, 加大经费的投入和各项师德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营造倡导弘扬师德的良好氛围。
2. 提高思想认识。
师德师风是教师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教师是把从教作为一种求生存的活计还是看作自己的事业, 会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极大的不同。调查得知, 教职工思想状况整体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到。针对这些, 做好思想的教育和引导是非常必要的。一要把思想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上来, 提倡敬业精神、奉献精神, 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意识。二要把思想统一到学校的改革发展的目标上来, 树立大局意识。三要把思想统一到教学科研上, 教师思教学、钻研学问,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 带动师德的建设。
3. 建立协调机制。
高校师德建设是个系统工程, 可以考虑从领导、评价、激励和监督四个方面来健全协调机制。首先, 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师德建设, 可以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 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也可以在政策上给予引导, 让高校教职工既重视业务, 又重视师德。其次, 根据师德建设的目标, 建立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明确规定师德的底线, 只要有教师滑落了底线就该受到相应的惩处。对评价的结果要及时应用, 可以建立计入师德档案, 作为晋升、进修和长期考核的依据。再次, 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加大对师德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的奖励力度, 努力营造崇尚师德的良好风气。最后, 发挥校内民主监督的作用, 可以借鉴教学督导组的工作经验, 也可以建立师德监督网页和师德意见箱等, 督促高校教师完善道德形象。
4. 全员参与。
师德建设的对象不仅是授课的教师, 包括专兼职学生工作者、团的工作者、行政教工以及后勤工作人员, 他们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时间与学生接触较多。这部分人是否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对整个高校的师德建设也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5. 师德和学生德育建设相结合。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在准备德育评估, 我们的师德建设可以结合学生德育评估体系开展和完善, 积极探索师生德育协调发展的递进程序。根据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养成内容的结构特点, 按照“基本道德→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价值观→理想道德”的思路协调德育内容, 设计德育协调发展的进程。在教学相长的同时, 师生道德素质共同提升。
6. 开展师德培训和实践教育。
可以采用日常考核、定期的方式, 加强高校教师在政治理论、理想信念、传统美德等方面的学习。我校组织青年教职工实践活动, 让处于象牙塔中的老师走进社会, 认识到社会对教师职业赋予的期望, 会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
7. 重视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教师作为一名社会人, 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 需要学校了解教职工的思想动态和大家的实际困难, 帮助教师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 掌握一些缓解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如我校开展的请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老师为全校教职工做如何缓解压力的讲座, 就在一定程度上让教职工了解了心理学常识和排解压力的小技巧。
8. 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来加强师德建设。
在教学管理上, 变表层形式管理为深层质量管理, 变“终端”控制为“源头”管理, 变领导、专家管理为教师全员参与管理, 变单纯的制度管理为教师职业精神保障管理, 保证教学制度切实有效地转化成具体的管理行为, 转化为教师的职业行为, 从而加强师德建设。
综上所述, 在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和非常有必要的工作。只有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 将高尚的师德师风视为承载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坚强基石, 才会使高校教师这一职业发挥出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BD/O L]. (2007-08-31) .http://new s.xinhuanet.com/new scenter/2007-08/31/con-tent_6638495.htm.
[2]习谏.新时期高校师德规范建设及其创新机制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 2008, 25 (5) :81-84.
[3]陈承社.论加强师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3) .
3.城市建设现状调研 篇三
摘 要: 高职教育要突破以往职业教育的统一模式,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就要深入了解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从业人员情况与人才需求及省内外院校专业现状等专业人才培养的真实情况与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专业教学团队的深入调研和分析,对其数据进行解读,以期对高职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改革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 专业领域 现状调研 人才需求
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缺口很大,预计今后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大。各施工生产单位急需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并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培养的毕业生,不但能够从事业务生产,而且懂得生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1.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与趋势
城市轨道作为快捷便利的绿色交通方式,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流。纽约、伦敦、巴黎、莫斯科、东京等城市的轨道交通,已基本形成规模化和网络化,构成这些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交通干线。拥有735万人口的纽约——即使没有私人汽车也能生活的城市,28条地铁线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线路总长1140多公里,490个车站遍及整个城市。发展中国家也掀起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高潮,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这些国家的城市重要交通干线。
我国一直注重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成都、沈阳等22个城市建成地铁95条,运营里程达2900公里。“十二五”期间,我国把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放在突出的地位:“加快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在大城市逐步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体系。”北京、上海、广州的轨道交通线每年以30公里~50公里的速度延伸,杭州、苏州、福州等35个城市正在建设、筹建或规划修建地铁和轻轨线路。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开工建设线路超过了1000公里。《中国投资》数据表明:到2015年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3800多公里;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累计营业里程将达11042公里。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的平均人员配置一般为50~80人;效率较高的城市轨道交通每公里线路人员配置约为60人。按照这个标准推算,到2015年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新增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未来从业规模将达60万人。
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带一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产生很大的需求,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全国人口密度较大的省份,国民经济连续16年保持高速增长。福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福建省“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福建交通跨越发展,交通投资五年累计突破2200亿元,在“十二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实现适度超前,网络更趋完善,结构逐步优化。在轨道交通方面,近年来,先后建设了几条新的铁路线路,比2000年增长了一倍,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高标准的火车站,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主要铁路干线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增开了多趟高等级列车,路网设施条件大幅提升,运输能力显著提高。省会城市福州,2009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了《福州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规划建设1号线、2号线,总长55.7km,在中心城区形成1、2号线“十”字形主骨架。1号线象峰站至东部新城站,约29.2km;2号线沙堤站至下院站,约26.5km。1号线工程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起点站为象峰站,终点站为福州火车南站站,正线线路长24.89km,共设21座车站,平均站间距1.202km。二期工程福州火车南站站至东部新城站3站3区间约4.31km线路,拟结合东部新城开发实施。福州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一期)土建工程于2010年10月31日后陆续开工,计划在2016年建成运营。2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福建省发改委组织的预审,现已上报国家发改委。福州市轨道交通远景线网(至2050年)由9条线路组成,总体为“有环放射状”网络结构。根据修编方案,9条轨道交通总里程338.12公里,设置车站215座,换乘站26座。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20年)通过批准,依据厦门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厦门市规划远景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10条线路组成(含2条远景控制线),总长约387.75公里,设车站190座,其中换乘车站40座,线网密度厦门本岛0.65公里/平方公里,岛外0.29公里/平方公里。线网中,1、2、3号线分别为本岛沿北、东、西方向的放射状骨干线路(含1号线支线),主要承担本岛与环湾组团间跨海交通联系功能,兼顾岛内及岛外组团内部公共交通骨干功能;4、5、6号线作为辅助线,支持本岛与周边组团、环湾组团发展。预计2020年,厦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为4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的比例达30%~35%,力争承担60%的跨海出行量。2013年11月开工建设地铁1号线,按照运营每公里60人计算,未来需要2.2万人左右的专业人才。
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建设明确提出:必须进一步完善海峡西岸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明确重点建设任务,把“突出港口、强化通道、协调推进”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建设的基本思路,由此促进海峡西岸的港口、道路、铁路、市政设施建设高潮。交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中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建设都属于交通土建工程类。随着交通土建建设市场的规范化及加入WTO后的建设市场国际化,根据国际惯例对施工技术、施工管理、施工监理、勘测设计、质量监督、运营养护、基本建设管理等细化后,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在我国土木工程中广泛使用,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建设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才能胜任,由此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土建类技术人才产生大量的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2.专业领域从业人员情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已逐步成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能力逐年提升。各方面的专业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求。
调查资料表明,根据预测,2015年交通行业(含城市轨道交通)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9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30%;2020年从业人员300万,专门人才达到120万,专门人才密度达到40%。为此,2015年到2020年年均需新增9万。若交通土建工程专业专门人才所占比例维持不变,2015年到2020年需新增3.86万。照此预测,到2020年,交通教育办学规模应由1997年的12.9万人扩大到28万到30万人。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存在有较大量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截至2012年初,我国已有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开设了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是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之一。
交通基础建设任重而道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管好、用好建设资金,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就需要对工程的质量、安全、环保、费用、进度实施监督和管理,在工程建设第一线要求有一大批从事工程施工、监理、安全、管理等相关业务的人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轨道工程施工与安装、轨道工程监理、轨道工程检测、轨道工程养护、质量监督、安全管理等单位,主要从事轨道工程施工、监理、项目管理、造价编制、测量计量、工程检测、安全管理等工作,其职业岗位有现场施工员,试验员,测量员、预算员、安全员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的设置应以行业需求为依托,以就业质量为导向。适应市场需求和用人单位性质改变现状,结合学校的自身条件充分发挥学院已有的办学优势和特点,合理设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是全国首批28所示范性高职学院,在几年的办学实践中,所培养的学生都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随着一路一带和海西建设的深入,福建省城市轨道交通将加大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教育将迎来大好时机。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将认真制订完善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
3.省内外院校专业现状调研分析
3.1专业点分布情况
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本科院校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和大连交通大学。
每省一两所高职类学院,全国招收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的学校有: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
3.2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福建省内高职院校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点分布情况、招生与就业情况见表1所示。
目前只有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开办城市轨道工程技术专业,福州职业技术学院交通工程系自2011年以来开办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
3.3专业教学情况及存在问题
3.3.1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由于过于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不是从生产实践中引出课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性较差,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各门课程各自独立纵向成线,缺乏彼此应有的沟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联系不紧,没有达到教学理论为生产实践服务的目的。
3.3.2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不相适应。由于基础理论课安排的课时较多,专业课排的课时较少,使学生在校期间难以基本完成就业上岗前的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上,多数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调动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3教学的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学校现有的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来源主要有:一种来源是由高校分配来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另一来源是具有高等教育文化程度的在企业从事施工技术管理或其他管理工作的人员。学校教师中绝大部分属于第一种情况,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不强;有的教师从非师范院校分配而来,没有经过教师岗前培训和实习就上岗教学,因而教学效果较差。
3.3.4学生的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目前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以期中、期末的试卷分数定高低。
3.3.5教学手段落后,先进的实训器材和设备不足。教学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相当多的时间用于板书和绘图,课时容量小,加之缺乏与实际紧密结合的实物结构、挂图、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模拟设备、检测仪器缺乏,严重影响理论教学和实训的效果,市场调查对添置电化教学设备的要求十分强烈。此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能力结构与行业企业的期待尚有一定的差距等。
参考文献:
[1]王磊,曲喜贞.高职药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与分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曹成涛,林晓辉.珠三角地区高职智能交通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职业技术教育,2013(8).
[3]王祖俊,蔡建国,江洁.湖北省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与教育现状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
[4]杨黎,安小可云.南省高职院校旅游英语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海外英语,2015(3).
[5]刘广新,高凌嫣.杭州市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经济研究导刊,2012(9).
[6]武俊昊.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现状的调查分析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体育科学研究,2005(3).
[7]魏红征.行政管理人才社会需求及职业能力调研分析.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
[8]王欣.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及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景的调研分析报告.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4).
4.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篇四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XX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
5.农网建设改造现状的调研报告 篇五
一、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结硕果
x县是一个山区小县,年末全县7个乡镇110个村,乡村户数49644户,乡村人口155507人。通过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呈现出了“理顺了电管体制,改造了电力设施,增加了农村用电量、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新局面。
(一)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县的供电体制在农网改造之前非常复杂,县内除宜昌供电公司、县供电公司两个主营供电企业之外,有宜昌天发集团所属的天福庙二级水电站、宜昌富磷集团盐池变电站,还有乡镇管理的郭家沟电站、苟家垭电管站、洋坪银星公司等,供电体制可谓是多家供电、网络交错。经过“农网改造”,理顺了供电管理体制,目前县供电企业只有宜昌供电公司和县供电公司两家。
(二)改造了电力设施。农网改造中加大了对农村供电设备改造资金的投入,淘汰了陈旧高耗的配电变压器设备,更换了非标准杆线,合理配置了变压器台区,缩短了低压供电半径。农村电网发生了“线路由细变粗,变压器由小变大,台区由少变多”的变化。“农网改造”新建台区70个,改造台区362个;新建10KV线路111.77千米,改造10KV线路375.74千米;新建380V线路300.91千米,改造380V线路651.82千米;新建220V线路228.53千米,改造220V线路1609.25千米.
(三)增加了农村用电量。由于“农网改造”后全面实现了“三到户”、“四统一”(三到户即抄表到户、收费到户、服务到户;四统一即统一电价、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发票)的用电管理模式,改变了过去电费结算到台区,台区以下由各村电工负责到农户抄表收费,电价标准参差不齐,有的村照明电价高达1.80元—3.00元/千瓦时的现状,使农村用电量大大增加。年—年全县农村用电总量分别为3775万千瓦小时、5616万千瓦小时、8748万千瓦小时、12555万千瓦小时。4年来的用电总量逐年增加,年与年的1671.54万千瓦小时相比,农村用电量4年平均增长了65.55%。
(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电网改造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电压,户表改造换来了优惠的农村电价,从而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活方面已由老三样电扇、黑白电视机、电饭煲变为新三样空调器、电冰箱、彩色电视机。生产方面烘干机、精制粉碎机已成为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年,百户农民彩色电视机拥有量88台,比年增长87.23%;百户农民电冰箱拥有量16台,是年的5.33倍;空调器从无到有,连年增加;全县农村电动机总动力35225千瓦,比年增长25.05%,其中农副产品加工动力19509千瓦,比年增加1201千瓦。
二、农网改造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网改造”虽然硕果累累,但现在看来的确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有当前的,也有历史的。
(一)电网改造存在改造不彻底的问题。一是由于资金不足,旧线、旧杆续用普遍。二是由于过去供电管理体制问题,改造工程存在“死角”。如荷花镇区域过去有3家供电企业,但由于地域偏僻,架线成本过高,三家企业都不愿管,这些地方的“农网改造”都是单一的户表到户,形式上的“农网改造”。三是由于受到利益驱动,“农网改造”时电表该换的不换,该校的不校,导致电表老化。
(二)农网维护成本高,农村低压维护费出现亏损。
以县供电公司年—年的农村低压维护费的收支情况为例:
县供电公司年—年农村低压维护费收支情况
其亏损的原因:
6.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篇六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妇女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深入发动和引导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同时,如何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妇女广泛参与文化建设,是进一步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县妇联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和走访等形式就我县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妇女参与文化建设成效愈来愈显现
**是文化大县,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特产和深厚的地方文化底蕴,各种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在民间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县立足深厚的文化底蕴,围绕文化富民、文化提质、文化兴乡这一主线,群众文化发展呈现出“政府主导、协会配合、全民参与”的全新格局。我县先后获得“全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单位”、“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尤其是我县九溪乡文化现象得到省、市的高度关注,该乡先后荣获全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群众文化体育先进乡镇”等光荣称号。2012年1月8日,央视《新闻联播》还以“湖南常德草根剧团唱响农村舞台”为题报道了九溪群众文化活动经验。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全县人民积极支持配合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强县”努力奋斗的结果。其中,更少不了我县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参与和辛勤付出。
1、妇女参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性越来越强。近年来,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县妇女群众的健康意识和商业意识均得到了大幅提高。妇女群众广泛参与到业余爱好性的和专业性的各类文化活动中来。我县每个乡镇均有1支以上的广场舞健身团队,参与者均为女性;每个乡镇均有1个以上民间演出艺术团,参与者女性占到50%以上;每个乡镇均有3支以上民间演出管乐队,参与者女性占到80%以上。如我县双溪口乡有民间演出艺术团1个,演员12人,其中有女演员6人,占总人数的50%;民间演出管乐队5个,演奏人员40人,均为女性;有广场舞健身团队1个,成员50人,成员均为女性。我县盘塘镇有7个村(居)有妇女自发组织的演出团队,全镇共9支文化团体,其中,5支以演出为目的,每年承接演出近300场次,4支为民间自发的健身团队,几乎天天进行健身锻炼,全镇共有122名农村妇女直接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我县九溪乡目前共有戏剧、歌舞、管乐、健身、民俗等专业艺术协会5个,政府认可的有演出资质的艺术团体26支,专业从艺人员772人,其中女性145人。基本形成了集戏剧、歌舞、管乐、民俗、健身等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演出格局。除板龙灯舞、傩戏等必须男子参与的专业队伍外,其他各类文艺团体中都有女性成员,其中8个团体的负责人为女性,5个团队的成员全部为女性。而且全部772名从业人员中,板龙灯这种需要上百人参加的团队3个就有500名成员,其他272位演艺人员中,女性145名,占了53.4%的比重。就连我县地处偏远山区的观音寺镇境内都有各类文艺队伍12支,其中90%的队员为女性。同样,我县地理位置较为偏远黄石镇也有2个女子文艺团体,每支团体都有约30名女性。
2、妇女参与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事实上,我县妇女对文化生活是长期热爱并积极主动参与的,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一是台上唱主角。我县太极拳协会成员75%以上是女性,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文明礼仪宣讲团的8名宣讲成员其中女成员占7名,县乡跳广场舞的群众几乎全部都是女性。二是领办挑大梁。我县第一个“心灵之家”心理援助志愿者协会创建人是女性。我县关心下一代网站创建人也是女性。我县九溪乡文艺团体中,神龙、黑豹、小白杨艺术团,龙凤、凤鸣、小梨园剧团都是远近闻名的艺术团体。其中凤鸣汉剧团、小梨园艺术团的团长为女性,其他4个团体的负责人虽然是男性,但在文艺表演中以女性表演为主。例如黑豹、小白杨、龙凤这三个团的创始人均为女性,后来发展壮大了才交予丈夫管理。三是创作有热情。电影《女儿船》具有细腻的女性风格和浓烈的地方色彩,该影片的拍摄场地就在我县的风景区桃花源和夷望溪,贯穿该片的音乐与主题歌均为常德丝弦,很好地展现了桃花源里淳朴的乡音乡情,《女儿船》的原作者、导演和主演全部都是**籍女性。我县观音寺镇文化建设带头人江淑珍牵头创建的观音寺鼓乐艺术团,一直致力于自主创作,推陈出新。她们编的节目有相声、小品、有快板、三句半、顺口溜等多种类型。江淑珍本人结合党委政府工作,创作了弹词《十唱党的政策好》、快板《坚持科学发展观我真面貌大改观》、快板《三句半》、群口相声《十条规定促转变》、常德丝弦《观音寺镇是我家安全卫生靠大家》《我们的好村官》、表演唱《计划生育》《地球妈妈,我爱你》、《和谐之歌》等优秀作品,现已汇编在《观音寺之声》一书中出版。同时艺术团成员还贴近群众喜好,根据当地文化,创作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节目,如劝婆媳、劝妯娌、劝邻里等,深受群众喜爱。
3、妇女参与文化建设获得的成果越来越多。我县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积极踊跃,成果也颇为丰硕。2012年常德市抽调全市100个民间剧团进行节目展演即“百团大赛”。我县作为文化大县选出15个民间团体参加了此次大赛,我县着名傩戏--《姜女晒衣》等作品博得了观众阵阵喝彩,小戏《喜主任说媒》、民俗表演《婚礼民俗风》、小品《良心帐》民间舞蹈《虾趣》和《快乐的九子鞭》等作品获得了“精品节目”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市第一,我县妇女群众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舞蹈《咏荷》的表演者燕昊、歌伴舞《春天的苞蕾》的表演者李婧等女演员获得新人奖。2012年8月5日,我县明月山村广场舞队艾舞队、星德福山广场舞队和创维健身舞队,代表我县参加《舞味俱全》全省广场舞大赛常德赛区预赛,明月山村广场舞队艾舞队荣获常德赛区预赛金奖,直接晋级省广场舞大赛决赛,获金杯一个;星德福山广场舞队和创维健身舞队获优胜奖。2012年8月19日,我县女民歌手李靖代表我县参加由湖南省群众艺术馆、湖南省群众文化学会、湖南卫视国际频道、永州市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中国共产党宁远县委、宁远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2年首届中国九嶷山民歌节暨第三届中国九嶷山旅游小姐选拔赛,李靖凭借较高的演唱技巧和各方面的出色表现一路过关斩将,获得银奖。近些年来,我县“女子太极”队队员也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相关赛事并屡次获奖。
二、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逐步形成一直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文化惠民,文化强县”为宗旨,切实提升我县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努力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为我县妇女参与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1、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我县根据国家实施的农家书屋工程,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先后完成了5个乡镇示范性文化站、3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96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如今,全县50%以上的村有文化活动室、电子信息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休闲场所。全县所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均实行了免费开放,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更好地丰富妇女群众娱乐休闲生活,我县九溪乡政府耗资20万元安装了整套健身器材。据悉,每天傍晚,都有上百的妇女群众自发地来到农民文化宫前坪跳广场舞、打乒乓球、打羽毛球、健身、散步休闲,妇女群众生活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11年,我县盘塘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建设占地300平方米的镇中心文化站,并准备逐步实现购置乐器、图书等器材,建成后的镇综合文化站将成为集休闲、娱乐、学习为一体的全镇文化中心,妇女群众可以尽情享受这一文化资源。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三送下乡活动常抓常新,2011年送戏下乡151场,送电影下乡10416场,全县妇女群众看电影人数达104万人次。送图书下乡6万多册。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已实现全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3、文化活动异彩纷呈。2011年举办了“仙境和韵”春节晚会、迎新年民间文艺大展演、“益丰大舞台。快乐老人”第三届社区才艺展演、“红歌颂党恩”歌咏晚会、第七届农民艺术节、2012年举办了常桃路统筹示范带庆“三八”巾帼风采展、**县首届民间文艺汇演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另外还在文昌阁文化广场、纺城广场等地举办了音乐会、书画作品展、文艺演出等广场文化活动。全县妇女群众在这种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精神风貌更加昂扬。
三、妇女参与文化建设进程中的薄弱环节与制约因素
(一)薄弱环节
1、精神文化生活情趣不高。从调查反馈情况看,部分妇女群众参加的业余活动以散步、串门聊天、听广播看电视、陪家人为主,其他方面业余爱好参与较少,收看的电视节目主要集中在电视剧和娱乐消遣打发时光类节目,缺乏具有文化内涵的活动。妇女平常有读书看报习惯的只占10%左右,有些活动从未参加过得人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如绘画、弹琴、旅游、书法类从来不参加的达到90%,集邮收藏类从不参加的达到95%。
2、参与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强。大部分年轻有文化的女性多数在外务工,社会、家庭对妇女参与文化活动的认识还有偏见,造成部分妇女文艺骨干不敢或不愿参与文艺活动。妇女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特别是集体性文化活动少。从调查反馈情况看,有组织的村级集体文化活动非常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乡镇,在妇女文化建设中,妇女群众存在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希望政府大包大揽,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内涵丰富,格调健康的文化活动中来。
3、各相关部门加以引导和培植不多。妇女文化活动缺“送”文化、“扶”文化、“植”文化长效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送到农民家门口的太少,有关妇女文化建设的内容就更少。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风格清新纯朴的文艺节目缺少编导扶持。妇女文化人才,特别是创作人才,文化骨干队伍缺乏培养。
4、流动面窄且创新不够。文艺团队演出流动区域不大,主要集中在本乡及周边乡镇流动演出。艺术表演团体基本不外出联系演出业务,主要靠顾客上门约请,演出时间一般都集中在节假日、婚丧庆典等活动期间。文化活动多为商业演出,公益活动很少。妇女参与文化活动多为有偿商业演出,每人每场演出收入在100元--300元不等,每个团队每年商业演出50--120场,每人每年收入在1万元左右。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艺术水平还不是很高,女演员一般为初、高中毕业,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多是从自娱自乐干起,演出内容多为仿、学、套,作品创作,艺术创新甚为稀有。
(二)制约因素
1、受制于思想观念的制约。一是受传统观念束缚,部分妇女不愿到公众场所参加活动,认为扭腰、唱歌跳舞是年轻人的事,每天家里家外的劳动就是一种锻炼,作为家庭妇女还需要什么文化知识?读书、看报有什么用?会带孩子、理家务就行了。二是重经济轻文化的观念普遍存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务工,让部分农村妇女长期留守在家中,整天围着家务和农活、老人和孩子转,无暇去参与和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2、受制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从所调查的村可以看出,大部分农村村落分布比较分散,一个村一处健身场所,一间文化书屋,一个阅报栏根本无法满足分散居住的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3、受制于农村妇女自身文化素质偏低。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村妇女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自我意识淡薄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业余生活时间大多选择易于组织,随意性较大的串门、聊天、逛街、打牌等活动。
4、受制于专业人才缺乏。文化站人员在编不在岗,形同虚设,再加上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缺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以产生吸引力。从农村层面看,文化专业人才奇缺,出现断层和老化现象,即使有几位文艺爱好者,其生存和发展也比较困难。
四、进一步推动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妇女的文化素质决定民族的未来,没有妇女的发展,就没有人类的全面发展,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进步。因此,妇女的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和社会应为女性参与文化建设、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供更多的鼓励与支持。
1、提高农村女性受教育程度,增加妇女文化底蕴的积累。妇女的知识水平、文化素质状况决定了其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随着国家免除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的落实,目前我县农村6-16周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女童都能接受义务教育,16周岁以上接受高中及以上教育的女性人数较往年有了很大幅度的增长。但仍有一部分因家庭贫困而不能进一步接受高中或高中以上的教育。各相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农村贫困女生的救助工作,为提高新一代女性的整体文化素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奠定基础。
2、统筹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提供妇女参与文化活动的阵地。现阶段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贫乏,与当地文化基础设施不完善、活动经费紧缺等密切相关。文化基础设施的完备有助于农村妇女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应继续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完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为丰富农村妇女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创造良好外部环境,更好地实现和维护农村妇女的基本文化权益。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合理建设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统筹阵地建设,开辟村与村之间的文化资源共享交流新渠道,在中心村建文化设施和文化场地,实现阵地共享。
3、加强骨干人才队伍的建设,搞好妇女文艺队伍的传帮带。重点培养农村的文艺骨干,通过他们引领农村妇女参与健康文化,通过身边的典型的人和事来激发妇女群众参与的热情和兴趣。重视发现和培养妇女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不断壮大民间妇女文化工作队伍,要定期举行文艺人才培训班,搞好文艺队伍的传帮带。
4、整合社会文化资源送“文化下乡”,激活妇女的文化意识。一是建议文化、教育等部门在农闲和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根据农民需要组织文化团体下乡演出,编排贴近农民生活实际的节目,让广大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接受社会主义主导精神的教育,促进农村妇女文化品位、道德情操的提升。二是加强与驻乡镇、驻村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驻乡村单位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人力、物力优势,通过联谊活动的经常开展,带动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三是充分挖掘本村民间文化资源,努力将农民由被动接受者逐渐转变为主动创造者。组建文艺宣传队,在专业文艺团体的指导下,把党的理论、政策等编成小段子,以说、唱、演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让广大妇女群众从中得到娱乐,受到教育。
5、依托“妇女之家”平台,提升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能力。加强妇女之家阵地建设,基层妇联组织要把妇女之家建成宣传政策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传递信息的纽带、联系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窗口、展示妇女风采的平台。依托妇女之家图书室、活动室等阵地,组织妇女学习法律、科技、文化、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知识,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网络培训,组织现场观摩等方式,更新广大妇女文化知识,号召农村妇女争做学习型、创新型新女性。一是弘扬时代女性精神。引导广大妇女做“四自”精神的自觉践行者,文明风尚的示范引领者。大力宣扬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先进妇女典型事迹,激励广大妇女群众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提高素质。坚决抵制贬损女性人格、歪曲女性形象等歧视妇女的腐朽落后观念和不良社会现象。鼓励创作正确反映妇女地位、作用和贡献,讴歌妇女“四自”精神的优秀的文艺作品,促进形成有利于妇女全面发展、平等发展、文明向上的文化环境。二是抓好组织和引导。结合农村妇女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基层妇联组织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引导广大农村妇女自觉践行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首先是带领广大妇女群众主动参与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巾帼文明健身骨干培训、组织妇女踊跃参与唱戏和听戏,传承国粹,鼓励妇女养成到农家书屋借阅书籍的习惯,到免费开放服务场所参加健身等文化活动。其次是引导妇女在参与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实是求是的积极献计献策,提出改进意见,以便于基层妇联组织及时有效地加以改进。最后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妇女群众健康意识和商业意识,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7.城市建设现状调研 篇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农机化科技是农业科技的重要内容, 是农业科技的物化和重要载体。因此, 以农机推广服务体系为支撑, 加快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将农机化科技转化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作为一个以黄土丘陵山区为主要地貌特征的旱作农业大市, 近年来定西市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 特别是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立足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积极探索农机服务新形式, 不断强化农机技术指导、农机具推广应用、农机手培训、信息服务, 为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 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正在逐渐被弱化和退化, 面临着“网破、线断、人散”的严峻形势, 加快推进改革步伐, 切实加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已迫在眉睫。为了进一步摸清全市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为今后深化体系改革提供依据, 按照甘肃省农牧厅的统一安排, 定西市农机局及时抽调人员开展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如下。
一、现状及特点
㈠机构设置及编制情况
目前, 全市共有县区级农机化技术推广站7个, 核定人员编制65人, 其中岷县为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 其余六县区均为股级建制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情况为安定区11人、通渭县10人、陇西县7人、渭源县8人、临洮县12人、漳县4人、岷县13人。
全市119个乡镇中, 原有的农机站已全部被撤销, 职能被并入新设立的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且不再独立核定农机推广人员编制。
全市共有县区级农机化学校7所, 其中独立核定了人员编制的有通渭、陇西、渭源和临洮四个县, 共核定编制44人, 分别是通渭县5人、陇西县19人 (其中自收自支人员7人) 、渭源县5人、临洮县15人;与县区农机推广站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有安定区、漳县和岷县农机校。渭源县农机校为正科级建制事业单位, 陇西县农机校为副科级建制事业单位, 其余均为股级建制事业单位。
㈡人员数量及结构情况
截至2012年底, 全市七县区农机推广站和农机校共有在职人员104人, 占编制总数109人的95.4%, 其中农机专业技术人员61人, 占人员总数的58.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76人, 占人员总数的73.1%;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13人、中级职称的20人、初级职称的28人, 分别占人员总数的12.5%、19.2%和26.9%。、
全市乡镇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站职工中, 具有农机技术职称的仅有166人, 平均每个乡镇不到2人;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有21人, 仅占乡镇农机技术人员总数的12.7%, 其余的均只具有初级技术职称或仅为技术员。
㈢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全市县区级农机推广站中, 安定区和漳县的农机推广站与农机校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 其余的均与县农机局合署办公。县区级农机推广站基本上都没有试验仪器、试验设备, 而且机具库房相当紧缺, 没有配备交通工具和办公电话。特别是漳县农机推广站仅有的四五间简陋办公用房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 现已成危房, 正常办公时的安全难以保障。
全市7所农机化学校都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教学场地, 其中安定和陇西农机校配备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学仪器, 基础设施设备基本能够满足教学培训的要求, 其余各县的农机校只能满足少量的学员培训要求。
原有的乡镇农机站中, 经过改革, 目前仅有安定的内官、巉口和陇西的马河、巩昌4个乡镇保留了原有的农机站站址, 其余均已改为他用。
㈣经费保障情况全市各县区农机推广站和农机校中, 除了陇西县农机校以外, 其余的都不是财务独立单位, 不具备法人资格, 工作经费由县区农机局统筹, 个别单位还得为人员的工资筹措发放发愁, 经费负担非常沉重。如陇西县农机校实有工作人员18人, 其中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人员12人、自收自支人员6人。县财政每月仅按人头核拨自收自支人员工资总额的2/3, 其余的1/3需要农机校自筹, 筹措任务非常艰巨。
二、问题及困难
㈠机构体系建设不完善
在经历了多次的乡镇机构改革和农技服务体系改革后, 全市原有的乡镇农机服务站已经全部被撤销, 尽管其原有职能被并入新设立的农林水保服务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但是农机专干岗位人员变动频繁, 有的农机专干岗位人员被调离后经常出现长时间空缺现象, 很难及时得到补充。同时, 农机专干不专的现象相当突出, 即使是在岗的农机专干也多为单位兼职人员, 他们基本上整天围绕着乡镇中心任务来开展工作, 很少顾及兼职的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这样, 因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被严重边缘化而造成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严重弱化, 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㈡管理体制机制不顺畅
目前, 全市各乡镇的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实行块块管理, 人、财、物权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 但与县区业务主管部门只有单纯的业务指导关系。这样, 由于块块管理造成管业务的不管人、财、物, 而管人、财、物的却疏于业务管理, 必然造成农机化技术推广的业务指导和工作任务难以落实, 甚至失灵。
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 由于市县乡财力有限, 对公益性质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机构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县区级推广机构中, 财政所拨经费只有人员的基本工资, 而其他业务经费却无法保障, 造成推广服务条件难以改善, 特别是工作所需的各类仪器设备、交通工具、电脑电话等设施设备难以有效配备和及时更新, 服务手段落后。而乡镇的农林水保站或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也都没有核列农机化推广专项业务经费, 加之大多数乡镇没有将农机化工作纳入整体发展规划之中, 造成农机专干既没有工作抓手又没有工作目标, 难以开展推广服务工作。
㈣专业技术人员少且素质普遍偏低
到2012年底, 全市仅有的275名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人员中, 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只有227人, 占82.5%。其中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41人、初级职称126人, 分别占农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7%、18.1%和45.8%。虽然近几年各县区都公开招考了一批学历高、专业对口的大学生, 并补充到了各乡镇从事农机化工作, 但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学历整体较低、对口专业技术人员少、业务能力不高、人员结构老化、知识更新步伐慢、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㈠进一步统一思想, 着力提高认识
现代农业靠科技, 科技到田靠农机。然而, 由于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 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特别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从事农业生产的越来越多的是妇女和中老年人, 农业劳动力素质呈现结构性下降趋势, 迫切需要用农业机械替代人力, 缓解农业生产中劳动力的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短缺的突出矛盾;迫切需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进一步提高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但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机化技术如何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特别是面对提高丘陵山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水平较川水区难度更大的实际问题, 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 切实增强对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深化改革, 健全网络, 完善机制, 在提升农业生产力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展重要作用。
㈡进一步建立健全机构体系, 着力稳定壮大人员队伍
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承担着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和农机管理服务、农机化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落实等工作任务, 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性质, 工作量大、面宽、任务重, 特别是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功能发挥的效果如何, 直接关系到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 因此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然而随着前一轮农技服务体系改革的推进, 不仅县区级农机推广服务机构没能得到有效加强, 而且原有的乡镇农机推广服务机构全部被撤并, 造成了机构网络在乡镇一级事实上的“断线”局面和推广服务功能的被弱化或边缘化, 已严重影响到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工作。因此建议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 (国发[2006]30号) 精神, 深入研究, 精心谋划, 深化改革, 建立和完善以“县区站+机校—乡镇站”或“县区+机校—乡镇区域站”等模式为主的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体系, 理顺县区农机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对基层农机推广服务机构体系人、财、物和业务的管理关系。同时, 完善人员编制方案, 充实人员队伍, 优化人员结构, 创新管理机制, 调动人员积极性, 为农机化技术推广进户到田奠定坚实基础。
㈢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不断夯实服务基础
稳定的工作环境、必要的办公设备和经费投入是基层农机推广服务体系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和基础。因此建议各级财政将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加大投入力度, 配备必要的先进设备仪器、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 改善办公条件, 切实解决基层农机推广机构工作条件差、服务手段落后的问题。要参照其他推广部门人员的工资水平, 妥善解决基层推广人员的待遇问题, 解除推广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 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机构要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出台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政策, 寻求结合点, 积极谋划和争取实施项目, 用项目资金的投入来增强自身发展实力。
㈣进一步强化业务培训, 着力提高推广人员素质
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把培训作为提高基层农机推广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基层农机推广队伍能力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制定年度和中长期业务培训计划, 通过学习、考核等多种形式, 加强推广服务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和作风建设, 提高业务指导的能力。建议部、省农机主管部门每年拿出一定数额的经费对丘陵山区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加强培训, 建立农机推广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 安排相应的专业和综合知识培训, 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使推广人员真正做到懂政策、精业务, 不断提高基层农机推广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 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高、专注农机推广、甘于奉献的基层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
㈤进一步创新推广方式, 着力提升服务能力
8.民营经济发展现状调研 篇八
一、临江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临江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通过组织领导推进、政策服务支持、典型示范带动、优化环境保护等措施,民营经济在经济实力、社会贡献、素质提升、发展后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明显增加。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主对临江市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在优化发展环境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示满意,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府构建的良好发展环境。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临江市民营经济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企业管理不规范,人力资源不足。部分民营企业为家族式管理,多数采用“老婆管钱、亲戚管帐、自己跑市场”的管理方式,制约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这也是民营经济存在的重要问题。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目前既缺乏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又缺乏足够的技工队伍。经对规模以上企业初步调查,已反馈的企业人才需求量为258人,其中,技术工人219人、专业技术人才39人。近年来,部分民营企业的家族管理模式,挤压了外聘管理技術人才发展空间,造成人才短期行为严重,同时,同行业互挖人才的现象突出。
2.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临江市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少流动资金和项日资金的问题。经统计,日前临江市企业流动资金缺口2.2亿元,项日资金缺口3.7亿元。融资难主要表现为:一是融资门槛高。贷款企业要有足够抵押的不动产,并且要求企业土地证、房产证等资质齐备、财会管理规范,而临江市多数民营企业存在不动产不足、资质不齐备等问题。二是融资成本高。贷款利率普遍存在上浮,最低上浮30%。抵押物取得贷款比率不足60%,加之保险、评估等费用,进一步增加了融资成本,临江市金融机构均无贷款审批权限,全部由上级金融机构审批,审批周期过长,严重影响了企业融资。
3.企业创新意识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临江市民营企业起点比较低,大多是资源型企业,多是依赖消耗资源来盈利,依靠粗放型投入来拉动,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由于企业创新意识差,技术创新经费不足,核心技术和科技含量高的拳头产品相对较少。在硅藻土行业尤为明显,产品绝大多数为助滤剂,对二、三级土的利用率低,高附加值产品少。
4.陈旧的思想观念,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一是服务水平还不适应形势的发展,传统管理方式和管理于段的痕迹仍然存在,导致有些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用足、用活和用好;谋民营经济之所需的合力不强,“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问题仍然存在。二是轻视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仍有存在,一些部门和个人对民营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认识误区,导致对民营经济支持、关注上有差异,存在着“想起来重要、忙起来忘掉”以及“注重个别关注、缺乏全面推进”的问题。更多的关注规模大、纳税大的重点民营企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小微民营企业,特别是非公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小微企业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很少。三是全民创业氛围不浓。我们的干部在思想认识、经营理念、开拓精神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
三、下一步措施
1.突出重点,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根据临江市民营企业现状,围绕资源开发和经济转型,我们将以“一个坚持、四个打造、一个创建”作为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主抓于。即通过招商引资、投资拉动,以“坚持生态立市,打造大健康产业、旅游产业、硅藻土新型材料产业、国家级边境合作区,创建鸭绿江历史文化名城”带动民营企业落地生成和发展壮大,逐步实施“退城进同”战略,
2.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继续印发政策汇编资料和企业联络卡,印制政策摘要卡片,通过政务中心窗口和实地调研随机发放。在电视和报纸开设“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政策解读”专栏,由工信、财政、科技、人社、工商税务等部门从自身职责,宣讲解读政策。筛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典型进行专题报道。
3.开展民企诊断服务活动和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献良策活动。南政府聘请会计、管理、科技、法律、安全等专业人员组成服务团队,选择20-30户重点民营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免费诊断服务活动。
4.理顺完善担保和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将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纳入工:信局管理,规范理顺担保平台,增大担保保证金额度,争取达到5000万元,寻求良好的合作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继续将小额贷款公司做大做强,年内新增2户小额贷款公司。争取省小额贷款公司补贴,鼓励引导小贷公司向小微民营企业加大投贷量。继续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年内开展大型银企对接活动不少于两次。做好企业推介和融资培训,提高对接的成功率。关注和推进东锋公司、远通公司、天元催化剂实现上市融资,实行“一事一议”、专项支持和包保推进,兑现上市奖励政策。力争五年内有2户企业实现上市目标。
5.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尤其要抓好中高层技术人才的培养,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采用短期办班、专家讲座、网上培训、实例辅导等便捷、直观的方法,提高培训效果。开展校企合作的“订单式”培训,解决用工结构性短缺,缩短就业者和企业的磨合期,使其快速适应岗位需要。
9.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篇九
浉河规划分局
(2010年5月13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工作以规划为先导,统筹城乡,找准定位,示范带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及建设情况
(一)师河区村镇规划编制情况
规划是建设的蓝图和依据,信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实施,在批复中明确指出,将师河、平桥、羊山、南湾等区辖范围划定为城市规划区。这样一来,师河区辖的各类建设就有了法律依据,必需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但有了总规还不能达到指导建设的目的,必需编制与之相配套的控规及各类专业规划,才能保证各类建设有序进行,因此,区委、区政府近几年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先后投资近500万元,聘请高规格有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对辖区里的各类规划进行科学编制,使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先进行列。06、07两年时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完成了我区8个乡镇和161个行政村的规划编制任务,提前一年完成任务,实现了中心城区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的全覆盖。09、10年规划编制工作又取得新进展,在总体规划上,完成了游河乡灾后重建新镇区、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和金牛山工业集聚区的总体规划修编;在控制性详规上,完成了环湖路景观控制性规划编制,予台农业观光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配合市规划局完成了
师河北岸道路景观规划和环湖路茶文化旅游概念性规划方案的编制;完成了师河南岸琵琶山区域控制性规划,配合区政府完成了师河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的规划方案审定,师河区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方案初审,湖东和金牛山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总全规划和示范点的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在修建性详规上,完成了游河乡新镇区、吴家店镇区、金牛山产业集聚区安置小区、董家河乡将军寨度假村、集云村茶文化生态建设示范园、浉河港乡龙潭村村庄整治和茶圣广场、鸿湖家园、大别山文化村等详细规划编制,集云村、香如故植物观光园、玉皇顶区域等修建性详规正在编制。
(二)师河区村镇规划建设情况
一是开展城中村改造,改善群众的居住条件。作为城郊办事处的五星,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思路,反复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规划方案,精心组织,统一施工,先后完成了全村6组、7组、12组三个居民点新区建设,入住居民120余户。另外金牛山办事处的飨堂村和十里河村,近几年先后投资近3000余万元,在规划的指导下,先后进行对空心村、危房及低矮房屋的集中拆建整治,采用退宅集资联建和利用土地开发效益补助农民建房资金不足等方式,先后集中征地约150亩,建筑面积累计5万平方米并完善小区内的道路硬化亮化及公共配套设施,大大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这样做既节约利用了土地,又节约了建筑成本,群众十分欢迎。
二是强力推进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民到集镇居住和兴业发展。提高城镇化率是衡量新农村进程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要提高城镇化率水
平,就必须减少农民数量,采取各种措施鼓励他们到集镇居住兴业,而土地采取集中开发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村的城市化。例如:我区的董家河乡镇区建设,近两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仅2008年就审批开发建设五层楼4栋,六层楼3栋、三层楼1栋,建筑面积达30000平方米,完了绿之风小区和茶叶批发大市场的第三期工程。根据打造具有鲜明特色明星乡镇“一街一景”治理精神,开展了街景整治的集中行动,对绿之风小区和茶叶市场、沿河大道进行了绿化,硬化加油站至茶叶市场的道路,规范了市场经营秩序,取消了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如今的沿河大道宽阔平坦,商店门面整齐划一,车辆停放井然有序,镇区卫生干净整洁。为全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起到了一个榜样带动作用。再如我区的谭家河乡镇区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改善村民环境为着力点,由政府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调地、统一施工、统一管理、实行集中征地和建设。金色南湾农民新村占地共80亩,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由郑州世纪正阳置业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于2008年七月底竣工,入住183户,小区内公共设施配套齐全,还配有中心休闲小广场、体育运动设施。为了增强其服务功能,乡政府统一协调派出所、卫生院、工商所、汽车站迁入新区,金色南湾项目的建成可辐射周边李家寨、柳林、师河港、湖北广水市蔡河镇四个乡镇10万人口,促进了当地茶叶、板栗、食用菌、南湾鱼等特色农产品交易,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样板。
三是在游河、吴家店滩区移民迁建工作中,我局不等不靠紧紧围绕
搞好规划服务保障这一工作主线,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先后六次深入施工一线,协调解决规划技术问题,有力地保障了移民拆迁工作的顺利展开。截止目前,游河乡28栋集中安置楼已竣工并已粉刷完毕,建筑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区间水、电、路等公建设施正在施工完善。四个农民自建点,征地约500亩,详细规划已编制完成,目前,在规划的指导下,有三个自建点正在紧张施工。吴家店镇的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于今年7月份由政府批准实施。在规划的指导下,一期统建征地120亩,竣工套房150套,总面积约3万平方米,自建区征地60亩,已开工31套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安置区内已硬化主次干道4.2公里。统建区和自建区的房屋户型及面积我们采取规划指导与农民自选相结合,同时学习借鉴外地的建筑风格,反复筛选,最后确定以白墙、灰瓦、坡屋顶为主要建筑风格,前庭后院式布局深受群众欢迎。
四是在整乡推进上,双井办事处严格执行农宅建设必须向规划点集中的规定,同时坚持“一点一型”的原则,目前在冯湾、五纪、何寨、黄湾和双井老街等12个居民点已新增住户200多户,大大改善了农民的居住环境。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编制和建筑设计水平还不深、不细,也有一些欠科学的地方,一些建设单位和个人怕设计花钱多、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标准低,建设效果不理想,更有甚者,一些乡镇怀有应付和交差的思想,从图集中随意选取户型进行报建,未征求建房户的意见,使一些工程缺乏建筑特色,也影响了乡镇的建设速度和工程质量。
二是各乡镇办事处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较低,我区除游河乡新镇区控规编制完成外,其它乡镇均没有完成控规编制,根据《城乡规划法》第二十条和第六十条规定,乡镇政府所在地项目审批必需符合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政府所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尚未编制,致使规划审批没有依据。
三是缺少规划编制专项经费,这就直接影响了规划编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也就影响了新农村的进程。
四是全区新农村的宣传教育缺乏系统性,大家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到位,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研讨和沟通,推进新农村的措施和手段单一,缺少权威性。
五是规划分局的执法职能未落实,市级规划执法的力度和手段还比较薄弱,造成个别地方未批先建、批建不
一、甚至违章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扰乱了规划管理秩序。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各级政府要对示范村建设和村庄整治投入先期启动资金,先行把基础设施统一建设布局到位,再引导农民向规划区集中建房并提倡统一设计统一建设。
二是建议在资金上,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对进入集中规划区的建房户,可以通过“以奖代补”形式进行补贴。首先通过建新房、拆旧房,开展土地整理获得奖励资金;其次土地整理后多余的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再就是对于有稳定收入、建房资金暂时短缺的农民,可采取先储后贷、担保、房屋抵押等办法,对住房建设给予贷款支持。
三是建议在用地上,保障建设用地供给。集中居住区建设用地可 以采取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的办法使用集体土地,也可以使用已征用的国有土地。对已规划为扩大规模、集中建设的中心村、规划撤销的自然村、居民点,可以打破现有村落界限,通过置换调整,整合农村建设用地,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重新规划利用。
四是建议放活农村建房政策。通过土地整理、宅基地置换取得的 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管理,统一开发建设;也可实行多户联建、居民自建。其开发收益可用于集中建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也可用作集中区农民建房补贴。
五是建议把新农村试验区建设同培养新型农民结合起来,发挥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工业、农业、科技、畜牧等部门的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和致富能力。
信阳市规划管理局师河分局
【城市建设现状调研】推荐阅读:
城市建设调研06-27
经营城市理念 加快城市建设(城建调研)09-10
农网建设改造现状的调研报告08-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调研报告07-03
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06-23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现状09-14
不可低估中国城市贫困现状09-16
中国各大城市污染现状07-04
城市家具调研报告07-04
城市燃气考察调研方案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