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2024-07-13

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共14篇)(共14篇)

1.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一

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

—以浏阳市永安镇的幼儿园为个案

摘要:越来越多的幼儿进入幼儿园接受学龄前的教育,幼儿园的发展对孩子的培养有重要影响。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并不尽如人意。本文以浏阳市永安镇的幼儿园为个案,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

发展现状

对策研究

前言:幼儿园是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是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的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快乐天地,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仅学到知识,也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可见幼儿园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多么重要。幼儿园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对幼儿的培养。目前,农村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包容乐观。由于观念不强,经济状况落后,政府投入等方面问题,导致城乡幼儿园发展不平衡。针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问题,困难进行调查研究,并探讨其解决对策。一. 农村幼儿园发展现状的分析

永安镇是浏阳市一个经济状况比较好的镇,对教育事业也越来越重视。随着经济的不断好转,人们的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但幼儿园教育水平仍然有待提高。据调查,永安镇幼儿园一共有5所,公办幼儿园2所,民办幼儿园3所。其中办学水平最高的是“浏阳市永安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公办学校。这是永安镇规模最大的幼儿园,有200多个学生,30多间教室,18位教师,工友3人,接送车驾驶员2人。全体教师具有幼师证和健康证,全部持证上岗,教师文化分别是中专、大专、高中。这所学校被评为“浏阳市教育局规范化幼儿园”。反观民办幼儿园,办园的规模和质量与公办幼儿园差异比较大,幼儿入园人数少,教师持证上岗的不多,师资力量缺乏,而且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待提高。虽然有规范化的幼儿园,但这毕竟是少数。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还有待发展。

(一)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发展不平衡

据调查,永安镇公办幼儿园有2所,民办幼儿园有3所。公办幼儿园每个园大概有10个班级,200多个学生,而民办幼儿园每个园大概只有3个班级,100来个学生。从规模上来说,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大,而且招收的学生要多。公办幼儿园的班级分配比较规范。从师资力量来看,公办幼儿园的教师都拥有教师资格证和健康证,而民办幼儿园则少有持证上岗的教师。由此看出,公办幼儿园比民办幼儿园要规范,对于教师的要求也很严格。公办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比较优良,基础设施建设较为齐全。幼儿的寝室通风效果很好,阳光充足。有大型游乐场,大型玩具都配备齐全,有充足的户外活动场地可供儿童们玩耍。反观民办幼儿园,幼儿园规模不大,没有广阔的基础建立大型游乐场,也没有充足的户外场地供儿童玩耍。基础设施建设不齐全。

(二)师资力量薄弱,保育人员缺乏

《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专业水平,为人师表,忠于职责。永安镇的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相比对教师的要求高一些,但总体来看,招进的幼师水平都不高。大部分的幼师都在大专、中专和高中文化水平,甚至一些教师都没有任职资格证书。从总体来看,教师与幼儿的比例也不平衡,招收的学生比较多,但是没有足够的教师来教学。再者,幼儿园每个班要有“两教一保”的模式,幼儿园应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保育员不仅要具备初中毕业以上学历,而且要受过幼儿保育职业培训。农村幼儿园还没有达到每个班配备一个保育员的要求,同时在接受保育职业培训上也存在困难。保育员对幼儿园的身心发展也很重要,保育员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可以更好的照顾幼儿。

(三)办园条件差,幼儿园管理不到位

农村幼儿园的非常典型的特质就是民办幼儿园多,公办幼儿园少,幼儿园的规模小,班级分配不均衡,学生多班级少,教师少,办园的条件差,办园的设施建设有待扶持和管理。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差,无论是幼儿园的环境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待加强。在调查中发展,很多幼儿园的选择地段并不是很好,大都靠近马路,环境嘈杂,不适合幼儿安静的学习和玩耍。此外,幼儿园内部环境仍然需要改进。《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十一条:幼儿园每班幼儿园人数一般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大部分幼儿园的每班人数都有超标。幼儿园地段规模不大,教室不多,加上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对幼儿园分班产生影响。我们都知道游乐场是幼儿园必备的场地,当游乐场场地规模不够,游乐场的玩具缺乏,或者陈旧,肯定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玩耍也是儿童的天性。二. 分析农村幼儿园子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不具有同等地位 农村幼儿园因办学主体的不同,而办学规模和质量差异显著,这种现象是屡见不鲜的。由于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的不同等地位,导致了幼儿园的发展因办园主体不同而不平衡。政府的投入,毫无疑问,对幼儿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政府对公办园和民办园有差别待遇。在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公办园往往占有优势。虽然从民办园数量多,但是质量是无法和公办园相比较的。政府对师资、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不均衡。大量的优质资源流入了公办幼儿园,民办园往往需要自身筹集资源和开发来促进发展。特别目前有了教师编制,对教师的生活有保障的情况下,大家纷纷想进入公办幼儿园。而且,在公办园事业编制和非编制教师的薪酬大概等同的分配方式下,非编制的幼教师的收入水平要普遍高于民办园教师的收入水平。民办园为了留住优秀的教师,不得不把教师的收入提高,这无疑使民办园的发展增加了难度。给民办园施加了资源配置上和经济上的压力。公办园则受政府的优厚待遇,与民办园逐渐拉开距离。

(二)农村经济落后,教师个人价值观陈旧

经济的发展总是与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城市的经济发展快,教育也会随之加快脚步,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教育事业的发展的脚步也会稍慢。农村幼儿园普遍出现师资力量薄弱,保育人员缺乏的问题。经济条件落后,自然会影响学校的条件和幼师的待遇。教师的待遇不足,会导致好的教师请不来、用不起或者留不住。一些高素质的知识分子都另谋出路,好的资源都外流了。政府投入的经费不足,很难培养出具有专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幼师和保育员。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保育员也要受幼儿保育职业培训,但是由于经费的不足,真正具有专业文化和职业素养的幼师很少。其次,教师的个人价值观对师资力量也有影响。农村相对落后的地方,可能有些教师的个人价值观念会陈旧落后,从而不思进取,导致自身的素养低下。从调查现状来看,农村幼儿园的教师文化水平大都是高中、中专和大专水平,而且有专业资格证的不再多数。

(三)三.农村幼儿园的发展对策

(一)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应具有同等地位,加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在当前公办园和民办园发展规模和质量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时候,同时积极的采取措施、鼓励和扶持民办幼儿园,保障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样的待遇。公办幼儿园在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办学规模,保教等方面都优于民办幼儿园。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民办园的资金投入,资金对一个幼儿园的发展非常重要,可以扩大民办园的办学规模,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办园环境。给幼儿园提供好的环境,让他们能在幼儿园更好的学习快乐的玩耍。其次,民办园的师资力量远远低于公办园的师资力量。应该好好把关民办园教师的招聘,提高教师质量。

想要加强幼儿园的发展,除了资金投入之外,幼儿园之间交流也很重要,以优秀幼儿园为榜样,向榜样学习。城市幼儿园的发展比农村幼儿园的好,可以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团结相互扶持,制定帮扶计划。城市的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方面和幼儿园的管理作出相应指导,使幼儿园逐步走向规范化。农村的示范性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交流,开展双线交流,展开教研,论坛,观摩,指导等活动形式,努力构建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帮助,的局面。促进公办园和民办园,示范性幼儿园,普通幼儿园的共同发展。

(三)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教师队伍建设

资金投入是办园的保障,资金不够,发展就会受限制。政府的财政拨款不多,影响幼儿园的建设。

2.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二

一、农村英语女教师的生存现状

农村女英语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职称结构偏低。根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农村小学教师共计36414万人, 其中30岁以下、31~45岁和46岁以上教师各占1/3, 女教师比例为43.5%;年龄在30岁以下的小学教师中, 60%是女教师, 且占农村小学女教师的43.6%, 比同年龄段城市小学女教师高10个百分点;在农村中学中, 80%的女教师的年龄结构特征总体趋于年轻化。农村小学女教师中45.7%以上为小学一级, 农村初中女教师中, 19.4%为中学一级, 1.3%为中学高级, 农村高中女教师中, 25%为中学一级, 4.4%为中学高级, 在职称上明显低于城市教师。处于农村或中小城市的中学英语教师学历偏低, 以大专为主, 个别地区还有中专毕业或非英语专业毕业生担任英语教师的情况。

工作量大。在我国农村, 相当部分的教师工作强度较大。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 由于条件较为艰苦、工资待遇相对较低, 教师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这导致农村地区的教师数量比较紧缺, 因而相当部分的教师不得不承担相对较重的工作负担。部分农村中学要求学生住校, 教师特别是女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还要求管理学生的生活、起居, 一天有近二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

心理压力普遍存在。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班额大, 教师任务重。一些学校早上5:30就要求学生到校学习, 有的学校还要上晚自习, 再加上备课、作业批改、考试评比及各种竞赛等使教师心力交瘁。由于诸如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等一系列教育体制改革, 多数学校仍以升学和教学成绩评价教师。过分的强调竞争, 带来人际关系紧张;量化考核过细, 导致教师疲于应付。农村教师包括英语女教师心理上也受到来自诸如此类的压力。此外, 女教师还有自我封闭性倾向。她们很少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专业学会、行业组织、联谊活动的比例较低。

教学能力有限、科研意识淡薄。我国绝大部分农村英语教师都是农村土生土长、大学毕业后回到农村的农民子弟, 发音不够标准, 所讲英语也不够地道, 教学能力非常有限。中小学英语教师在大学学习期间, 也没有开设任何教育科研课程。许多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知识结构陈旧、教育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薄弱。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存在机制和模式单一, 缺乏竞争机制、考评制度不完善、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重复、陈旧, 缺乏多样化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管脱节;缺乏评估激励机制, 学不能致用, 进修者缺乏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的自觉性。家庭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 农村女性英语教师普遍对继续教育不够重视, 如有培训、进修的机会, 一般都是男同志参加的多。

生活水平低、工作满意度低。即便与农村地区各类人群比较, 绝大多数教师的生活水平也只能维持一个较低的水准。在经济收人方面, 国家规定的工资标准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很多次工资上调都是实际上拿不到钱的“空调”。农村教师的身体健康难以得到保障, 看病难、就医难等现象在农村教师中同样存在。城市女教师一年一度的“妇检”, 在农村女教师中难以定期开展。

农村教师的报酬和福利较低, 社会地位也不高, 使教师心理失衡, 产生压力, 普遍缺乏职业幸福感。教师们普遍反映目前工作最不满意的因素是工资待遇, 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教师反映最为强烈, 高达88%。调查显示:条件越是艰苦, 教师的流动性越大, 往往是成熟一批走一批, 走的都是骨干教师。呈现“孔雀都往城里飞”的现象。

二、解决方式和发展对策

政策导向。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教师法》规定的有关农村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相关问题落到实处, 提高农村教师地位, 加大力度缩小城乡教师差距, 除了在媒体宣传方面要对农村教师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外, 省市级的评优、评先要向农村教师特别是农村女教师倾斜。

人文关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农村教师特别是女教师给以更多的人文关怀, 在政策上给以更多的倾斜。学校管理部门要树立以情留人、政策留人的工作理念, 改革评价机制, 以鼓励、激励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管理, 而不是以管、压、罚, 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手段;如在职称评定方面对女教师予以倾斜;针对农村工作特点发放农村工作津贴, 针对女教师的生理特点, 发放女教师特殊津贴等, 提高女教师的职业认同感。鼓励女教师参加各类活动,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注意心理解压, 采取各种手段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学校管理部门要把校园隐性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的工作目标当中, 除了以学生为主的文化活动外, 还要定期开展以女教师为主的或师生共同参与的校园文化活动, 为女教师在校园中营造和谐、轻松的校园氛围和工作环境。如每年“3·8”妇女节开展以女教师为主要参与者的趣味游戏活动等, 在各方面关心、爱护女教师;积极鼓励英语女教师参加英语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或其他联谊活动, 以广交朋友、扩大视野。

重视农村英语女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把农村英语女教师的继续教育纳入制度, 如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中提出要求, 鼓励农村英语女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在继续教育方面要有创新思维, 除了到教师进修学校进修外, 如可以仿照高校的做法, 采用导师制, 在校内进行传、帮、带, 使年轻女教师迅速成长;对中青年骨干教师可以采用访学的模式, 到相关高校进行访学;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实行网络化远程教育。网络化的继续教育, 不仅解决了英语女教师学习与家庭的矛盾, 在英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方面也提供了巨大的资源优势:听、说、读、写各项技能通过网络均能得到训练, 使在职英语女教师的终身教育成为现实。

送课下乡, 强调融自主学习于专业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学校教育中对学生学习能力训练的目标之一。自主学习能力强的教师, 势必能言传身教把更多的学习体会和经验与学生交流, 也会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 除了当前主要的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外, 要组织高校英语教师、优秀中学英语教学能手或具有办学特色的城市中学英语教师送课下乡, 既可以让教师得到提高又可以让学生受益。强调融自主学习于专业发展的意识, 重点对英语教师如何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网络学习进行引导与监督, 培养教师自主学习意识, 以培养自主型、反思型英语教师为目标, 提高她们独立思考、系统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

强化科研意识。要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观念, 以研促教、以研促改。积极鼓励英语女教师申报、参与英语教学研究课题或教学实验活动, 通过参与科研活动, 让女教师们接触新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方法, 并在实践教学中对如何应用有更客观、更理性的认识, 使教学水平上升到新的高度。据笔者对九江市庐山区所辖的庐山区中学、五里中学等几所农村中学所做的调查, 在各校中女教师均占英语教师的60%以上, 学校主要以激励方式进行管理, 并主动从市教研室联系课题鼓励教师参与, 教师工作氛围轻松, 英语女教师均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一些科研活动, 如每学期撰写教学体会或参加一些教研课题的研究。

在和谐社会环境下, 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立国之本。要解决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首先要解决城乡差异问题。“由于我国目前农村的教师福利待遇、工作和生活条件, 甚至是公共娱乐以及其它基础设施都远远不如城市, 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英语师资严重匮乏, 教师水平成为城乡教育的主要差距所在”, 成为农村英语教学的瓶颈。

3.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三

【关键词】 农村高中 薄弱 危机 成因 办法

【中图分类号】 G4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15-02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之后,农村普通高中为广大农家子弟实现“跳农门”的理想提供了便捷的跳板。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不少普通高中被时代所淘汰,经过了拆、并、转之后,初步形成了现在学校的分布格局。在经历二十年的煎熬之后,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高校开始扩大招生,一时间家长不顾孩子的实际,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送进普通高中,使农村普通高中规模迅速扩大,几千学生的学校比比皆是,但是时过境迁,才这么短短几年时间。农村普通高中再次危机四起……

一、农村薄弱高中的成因

(一)目标错位

高中教育担负着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为当地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双重任务。但不合理的结构使高中教育实际演变成了单一的升学预备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就是我们的办学方向和教育目标。然而,受落后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的影响,社会上许多人把升学与人才等同,把升学率的高低与办学质量的优劣等同。导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围绕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恶性循环局面。这种办学体制,强迫学习能力不同、发展潜质不同的学生,学习同样内容,同样参加激烈的高考竞争,使得老师累、学生烦,教育效益极其低下。可以说,农村薄弱普高每届都有大约90%的学生在为10%的学生陪读伴读,而对于大多数农村高考落榜生来说,他们的主要出路就是外出打工,但他们常常因无一技之长而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境地。升学无望、挣钱无术、就业无路、人生迷茫,这似乎成了现实中众多农村高中毕业生的共同命运。

(二)债台高筑

现在,农村高中普遍负债运转、债台高筑。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为农村普高带来了一针强心剂,各农村高中的上学率逐年上升,引发了农民子弟就读普通高中的浓厚兴趣;加上农村生育高峰带来的高中生源高峰逐渐到来,一时间农村普高生源充沛。各普高学校为了满足学生的就读需求,纷纷做大做强,无规划地扩大校园面积,盲目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政府提出“教育产业化”新思维,对高中教育投入“断奶”。办学规模的盲目扩张,政府对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导致各学校债台高筑,一步步把农村普高推向经济困境。

(三)生源剧减

从2006年开始高中生源人数自然回落,加上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入发达地区务工,举家搬迁,使农村入学孩子相对减少,造成了高中生源急剧减少的状况。特别是随着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挤压这些薄弱高中的生存空间。

政策层面对农村普高也有“不利”的因素。国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和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从国情出发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明确规定初中毕业生升职高的比例要逐渐达到50%;另外,国家财政给每个职业高中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补贴。这些措施的落实,给职业高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经费保障。相反地,给农村普通高中的发展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其次,招生的无序性也给我市农村普通高中带来了冲击。娄底市区各高中学校无论是办学规模、办学条件,还是师资力量都比我们略胜一筹。他们的跨地域招生也给我们本已紧张的高中生源雪上加霜。

(四)师资短缺

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取消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各学校没有录用新教师,形成了师资断层;同时,人才的无规则流动也造成了农村师资的流失。城区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教师相对缺乏,不断地从农村高中招聘教师。相对而言农村普高条件差、待遇低,年轻骨干教师更向往去城里工作。更有部分教师自动放弃公职,毅然去经济发达地区,勇当弄潮儿。几年下来,农村普高的师资力量已到了青黄不接、捉襟见肘的严重地步。

由于教育目标错位,政府投入不足,可用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整体水平不高,生源文化基础差,农村薄弱高中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艰难,存在着难以为继的生存危机。

二、走出困境的应对办法

地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普通高中普遍面临困境;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与办学条件薄弱的学校陷入了相同的命运。出路究竟在哪里呢?我个人认为,依据学校现状和学生实际,转变观念,强化管理,改革体制,逐步向新型的农村综合高中转型,不失为薄弱的农村普通高中及其学生拓展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明智之举。

(一)重建农村教育体系,回归教育本位

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差别的存在,要求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要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从解放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改变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的全部目的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的做法。逐步向新型的农村综合高中转型,要真正面对全体学生,面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给学生关于农村发展的诸多知识,以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 校长要调整角色,行使“领航人”职责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办学思路、教育行为、管理行为和风格等对学校工作产生直接的全局性影响。在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大变革、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状况下,一个思想先进、作风过硬、能力较强的校长是农村薄弱高中走出困境的“领航人”。

nlc202309031829

作为农村薄弱高中的校长,首先你要正确地定位。校长应当是“学校的管理者、组织者,还应当是学校发展的决策者、师生员工的服务者、学校生计发展的经营者、学校与社会的协调者”。不要把自己理解为高高在上的领导,校长是师生员工的服务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就是服务,学校管理就是服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学校管理又是学校经营。校长要具有经营学校的理念和经营学校的本领,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要有经营成本的意识,注重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同时,学校不是“孤岛”,必须走开放式办学道路,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因为公共关系是一种生产力,校长在学校与社会之间要扮演沟通着、协调者的角色。

其次,校长要能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作为农村薄弱高中的校长,面临诸多困难和干扰,必须有开拓进取的朝气和勇挑千斤重担的勇气,要深入教室、寝室和食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奉行“无功不是过,无过便是功”的庸人哲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思进取,那么在学校管理中,不仅无法实施有效的领导,不可能把自己的学校办得有声有色,而且也无法当好校长。因此,作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一定要像一把火一样,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加强班子建设,发挥团队作用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建设一个团结、务实、高效、廉洁、创新的班子集体是学校持续、健康、和谐、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加强班子成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作风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发挥好团队的作用。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加强思想建设中应该“学会感动、善于感受、深知感恩”。

学会感动,就是要对工作充满激情、从善如流;决不能麻木不仁,无动于衷。要对积极向上的事物和师生的首创精神、顽强拼搏精神进行大力表彰和总结推广;对不良倾向、错误言行不能见怪不怪,要敢于坚决纠正,令行禁止。学会感动,就是要把全体师生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学会感动才能从教职员工的创造中焕发出工作的激情,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善于感受,就是对事物的发展变化保持敏锐的思维,善于学习,善于分析,善于感悟和总结经验,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作为学校领导成员,要善于思考所主管的部门工作的特点,拓展新思路,制定新措施,开创新局面。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深知感恩,就是要时刻保持感恩的心态,深知自己的权力和地位是党和国家给的,是广大教职员工给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深知感恩,就是要深知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上级的支持,离不开领导班子成员的配合,离不开广大师生的艰苦奋斗。

团结出成绩,团结出战斗力。班子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以诚相待、共同发展的人际关系。要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统一思想,明确发展目标。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本着对事不对人,畅所欲言,开诚布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彻底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进一步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增强战斗力。

(四)优化师资队伍,强化教师“内功”

首先,要重视教职员工的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工作尤为重要。

第一、回归价值本位,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报酬,让教师劳有所值,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物质基础。教师是一个人,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我们所处的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们的物质现状和道德水平还不能完全达到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理想境界。教师在付出辛勤劳动的同时,理所当然地应该得到社会的肯定,得到应有的报酬。

第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因素。

要求回归价值本位,让教师劳有所值,但决不信奉并坚决反对利己主义哲学。如果一个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金钱至上,惟利是图,那么他就不配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因此,我们要在广大教师中广泛开展以“铸师魂,练师功”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

其次,要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对于农村薄弱高中,师资匮乏是制约学校健康发展的一大因素。要想走出困境,“打铁必先自身硬”,要特别重视中年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和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一支思想进步、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才能吸引来学生、留得住学生。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需要常抓不懈,不能一蹴而就。

1. 学校要创造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向兄弟学校或示范性学校取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 每学期要组织中青年教师业务考试和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激发老师的进取精神。

3. 加强备课组建设,制定和落实“青蓝计划”,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

(五)规范办学行为,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学校布局调整、经费分配、师资流向、招生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农村薄弱初中发展的扶持力度。规范办学行为,特别是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严格招生计划,加强学籍管理,从而减少和控制生源的无序流动,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教育相对均衡地发展;另外,资金不足、负债运行已严重制约各高中的发展。解决高中负债,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利用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制定措施帮助学校逐步消化债务,更要求学校转变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厉行节约,力争早日度过难关。

总之,农村薄弱高中要生存、要发展,究竟路在何方?这是一个沉重而又严肃的话题,需要在座的各位专家、同行共同探索。但至少有一点,办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拓展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我们将有希望在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迎来农村高中的新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将步入一个创新型、个性化的自由发展的新境界。

4.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 篇四

11月23日,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举办的《中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表现出五大特点和十大风险。在特点上,留守女童相较非留守女童具有整体劣势;心理方面劣势最大;面临的照顾风险高于经济风险;劣势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动消失;初中阶段留守因素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

在风险上,留守女童的独自居住比例显著上升,接近10%;生活照顾细致程度显著下降;营养保障状况显著下降;卫生习惯整体不佳;课业辅导情况显著恶化;压力纾解效果明显不足;初中及以上留守女童的日常侵害风险有所增长;家务负担显著增长,有的女童每天要干3个小时以上的家务活;初中及以下留守女童,疾病看护水平显著下降;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弱化。

针对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面临的家庭服务保障功能逐渐弱化、学校保障功能有限、社会支持体系尚未建立等现状,研究认为,政府、学校、社会公益组织以及家庭等责任主体,都应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以留守女童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建立相应的心理辅导、人身安全、生活照顾、教育辅导及健康卫生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形成留守女童社会支持体系。比如,可以建立村级女童庇护中心,形成女童救援联动机制,开设性侵和疾病紧急救援热线等。研究呼吁,父母应该带孩子进城,同时基层政府应承担起特殊困难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

会上,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教授认为,社会化过程对小孩成长尤为重要,最好的`解决之道就是让儿童与父母能够在一起,而这需要城市更加厚待流动人口。女童保护基金负责人、凤凰公益主编孙雪梅女士则呼吁,政府对社会公益应有更多的资金支持,比如当某些项目政府做不了的时候,可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来实现。

5.核能的开发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 篇五

日本地震之后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后,日本各地均监测出超出本地标准值的辐射量。在世界各地也检测出,核辐射。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对于核能的开发又该何去何从。核能有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着什么作用呢?

一、什么是核能?

又称原子能。原子核中的核子重新分配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可分为三类:(1)裂变能,重元素(如铀、钚等)的原子核发生分裂时释放出来的能量;(2)聚变能,由轻元素(氘和氚)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释放出来的能量;(3)原子核衰变时发出的放射能。核能与化学能的区别在于,化学能是靠化学反应中原子间的电子交换而获得能量。例如煤或石油燃烧时,每个碳或氢原子氧化过程中,只能释放出几个电子伏能量,而核能则靠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获得能量,这种能量大得出奇。例如,每个铀原子核裂变时,就能放出2亿电子伏能量,所以1kg铀裂变时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500t标准煤。等量的聚变燃料在聚变时释放出来的能量又比裂变能大4~5倍。现在,人们已经利用核裂变能发电、供热,也正在研究受控核聚变,试图开发利用核聚变能。放射能的利用也比较普遍,例如放射电池就是利用钚-238在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来发电的。

核能是近几十年来才发展出来的最新能源,主要是依据「质能互变」的原理,即原子在物质中改变型态时,会释出大量的能量,这种由於物质的质能改变而得到的能源,即是所称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能量和质量可以互换,一公斤重的物质,若全部以能的形式释放,则可得到相当於燃烧四百万公吨煤的热量。

其次我们先来看看核辐射对人体有什么上害。专家指出:

一、核辐射形式。核辐射它有a、b和y三种辐射形式。a辐射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b辐射是高速电子,皮肤沾上后烧伤明显;y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二、核辐射途径。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三、核辐射对人体健康损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病的症状有: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影响几代人的健康。

其实任何能源都有风险

事实上,每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伴随着风险和弊端。例如,石油钻探过程中可能出现油井爆炸和原油泄漏;煤炭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矿难;利用太阳能需要占用大量土地;开发风能除占用土地之外,也产生噪音。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公众最大的担忧在于,人为或极端环境因素有可能导致放射性核物质外泄,危害环境和人类健康。

核能优点世所公认

不过,核能的诸多优点世所公认:核能不会像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那样产生大气污染,也不会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核能稳定、高效,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是化石燃料的数百万倍;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核电站对周围公众产生的辐射剂量对人们并不构成威胁。

大量的研究和调查数据表明,正常运行的核电站对公众健康的影响远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健康风险,例如吸烟和空气污染等。核能在医学、食品安全等领域也有广泛的用途。因此,核能实际上为人类解决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案。

利用核能是大势所趋

近几十年来,核能已经为人类解决能源短缺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核能作为一种清洁、稳定且有助减缓气候变化影响的能源,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在可预见的将来,在人类能源供应中会占有更重要地位。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未来20年内全球能源需求将增长50%,利用核能是大势所趋。2008年以来,全球开工建设的核电站逐年上升,目前全世界共有60多个国家考虑发展核能发电,预计到2030年,将又有10个至25个国家拥有核电站。

核能开发趋利避害

历史经验表明,人类社会正是在一次次大灾大难后总结经验教训,实现螺旋式上升的,在安全利用核能方面尤其如此。1979年美国发生的三里岛核泄漏事故,首次敲响了核安全的警钟;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更促使人们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核安全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后,安全利用核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人类没有因为飞机失事而停止飞行,没有因为原油泄漏而停止开采石油,没有因为航天飞机爆炸而停飞航天飞机。同样,人类也不会因为核泄漏而停止利用核能。随着科技进步和管理能力的提高,人类在核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趋利避害能力必将逐步提高,核能也必将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核能电厂的安全措施

为确保放射性物质不致外泄,核能电厂的设计非常严密。发声链锁反应时所生成的放射性物质,绝大部分都被包在高密度的陶瓷内。燃料完的外部,在裹以锆合金,做成密封的燃料棒,能把一小部分跑出来的放射性物质挡住。燃料棒的外围是能耐高压和高温的特殊钢所做成,且厚达九吋的压力槽,即使放射性物质外泄,仍然会被束缚在压力槽内,不致散开。

6.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六

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树立和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丰富社会生活,倡导先进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体育部门担负着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但是,目前体育发展的基础环节——县级体校在生存及发展上面临很大的困难,如不切实加以改变,必将影响到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输送。

一、县级体校生存面临的困难

(一)、选材难:

1、政府方面:因体育与教育部门协调不到位,各乡镇、校的年终考核未把输送体育人才纳入,所以各乡镇、校包括教育主管部门都不重视或重视不够;而且目前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是根据学生数下拨,选到了体育苗子学校又不肯放人,甚至做家长的反面工作;

2、家长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不愿意让孩子从事风险高、吃苦多的专业运动训练,致使愿意从事竞技体育的人越来越少,运动员来源渠道越来越窄;客观上体校文化教学质量不如一般学校,而今天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日益重视,对子女未来职业的选择呈多元化趋势,不愿意放弃完整的义务教育而参加体育训练;

3、社会方面:由于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导致许多有培养前途的青少年运动员放弃专业训练,转入普通学校学习,业余体校招生困难很大,导致不少县级的青少年业余训练项目萎缩,人数大量缩减,造成了体育人才资源的流失;从1998年以后市运动学校毕业的学生就没有出路,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及家长的积极性。

(二)、教练缺:

人才是训练质量的保证,县级体校应根据省、市文件要求,开齐相关的项目,拓宽输送渠道,这就要求有一批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精通专业技术、擅长业余训练的专职教练员,并且省、市、县各级体育部门应定期组织对教练员的培训,使现有教练员的素质能不断提高,了解最新思路,拓宽视野。目前体校的现状是教练人才紧缺,二因人事制度等原因有一定专业特长的教练员又进不来,使得一些项目很难开展,这就从根本上遏制了体校的竞争力,影响了县级业余训练的可持续发展。

(三)、经费紧:

1、目前大多数县级地方财政部门都未能把体校作为特殊学校看待,公用经费仍和普通学校一样按学生数测算,而体校的学生数和普通学校的学生数无法相比,这样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日常工作很难开展;

2、因体校的特殊性考虑不足,日常运转都举步维艰,更不必说体育专项业务费的足额到位了,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县级体校的发展;

3、训练场馆的维修、器材的添置经费得不到落实,致使有些项目无法训练。

二、思路与对策

县级体校是体育工作的基石,县级体校的状况好坏决定着体后备人才的培养。通过认真排查问题,深刻分析原因,结合我市九个县区的现状,我们确立了以下工作思路和对策:

1、目前盐城市只有东台、大丰体校仍属体育部门直接管理,其他县区都已属教育部门管理,因此我们可以打破体育、教育围墙,把优秀运动队办到有条件的学校中去,探索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特色共建”,体教双方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共享的资源,既是体育场馆硬件的建设资源,也是人才资源的共享,既为素质教育目标服务,又要为竞技体育目标服务,以此达到互惠互利,走出一条新的体教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实行教练员委派制。由教育局、体育局共同发文,委派各县的体校教练员到普通中小学担任体育专项教练员,人事、工资等关系不变,享受学校的福利待遇,工作上接受双重领导。此举现实意义有三:一可加强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二可扩大选材范围,发现、培养、输送体育苗子;三可加强体校教练员和各学校体育老师的相互学习交流。如果在实践中能加强管理,并在工作目标、管理办法、考核细则、奖惩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完全可以形成一种固定模式,总结出成功经验,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推广。

3、实行人才计划培训制。抓好教练员队伍建设是做好体校工作、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教练员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和组织协调、思想教育的管理能力。因此,应通过各种培训活动,培养和锻造一支有创新精神、能力强、素质高、爱岗敬业的教练员队伍。

4、积极拓宽外部空间。县级体校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争取方方面面的支持:利用现有场馆,积极协助政府、工会等部门开展举办各种职工体育竞赛活动,加深其对体校工作的印象,引起领导的重视;对兄弟学校要常联系多沟通,加深友谊,巩固团结,优势互补,互相支持;对企事业单位提供体育活动的组织服务,诚心交往,充分利用体育平台的优势,互惠互利,求得双赢。

三、几点建议

(一)、从体制上入手,建议县级体校在人、财、物等各方面全部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这样便于从各方面改善体校的办学条件、生源问题、师资配备等:

1、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全县各乡镇及中小学的《输送体育人才考核制度》以及相关的奖励政策,将输送体育人才纳入到乡镇和学校年终的工作考核中,引起地方政府的足够重视、大力支持和各学校的全力配合,从源头上解决县级体校选材难、招生难等问题;

2、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制定出解决目前县级体校生存问题的相关文件,由地方政府为主要责任人推进实施;

3、县教育局、体育局应加大投入,改善体校的办学条件。目前县级体校的教学设施和乡镇中小学相比已有差距,和县直学校更是无法相比,为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应配备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等教学硬件设施;

4、配齐从小学四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文化课老师,保证文化课的教学质量;县级体校的任务是选拔、培养、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这就要求从小、从基础抓起,而目前部分体校因师资不足等原因,只能开设初中部,选到的小学生只有安排在其他小学插班借读,这样小学生的文化成绩很难保证,训练、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大多数辛辛苦苦选来的小学生毕业后就离开了体校;所以配齐小学四年级以上的文化老师很有必要;

(二)、加大经费的投入力度:

1、地方政府、财政部门应考虑到体校的特殊性,在经费预算上不能等同于普通学校,不能按学生数下达公用经费,要保证县级体校的正常运转,否则体校将无法生存;

2、在县教育局、体育局的统一管理下,确保业余训练经费能足额使用到县级体校的发展中来,给体校以更大自主发展的空间;

3、建议在体彩公益金分配上,要确保一定比例的公益金用于业余训练。

(三)大胆尝试,探索新的模式:

1、在群众基础好、家长认可度高的项目上如游泳、乒乓球、跆拳道等,积极推行“一校两制”,即一所业余体校同时从事以提高为主和以普及为主两种训练模式,后者进行有偿训练,所获收入补贴业余训练的经费不足;

2、根据我省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县级体校训练在项目设置、年龄结构、选材标准、训练内容和训练竞赛机制上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要求,使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的青少年儿童体育训练体系相融合,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既有利于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又能使体育后备人才得到全面发展,既造就出高素质的竞技体育人才,又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劳动者;

3、教育部门牵头、体育部门协助,共同举办各类省、市体育比赛,在成果共享的原则下,充分调动各级教育部门、各类学校参与竞赛的主动性,检验“体教结合”工作的成效,从而调动普通学校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的积极性;

(四)、政策扶持:对取得省届运会冠军以上的优秀运动员,政府应出台相关的就业、安置政策,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7.浅议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篇七

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利用

新《纲要》强调:“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幼儿园的良好环境创设能帮助幼儿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智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环境创设紧扣主题活动。

例如:中班主题活动“动物真有趣”中,老师和孩子在活动室里布置了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其它相关资料,科学区里摆放着各种动物的标本。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环境里到处充斥着孩子们活动的剪影、儿歌创编、绘画语言。我们从中看到了孩子与环境共生共长的成长足迹,从而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2、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

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去想,鼓励儿童去发现他们的世界”。幼儿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自己探索,自己动手。因此,在环境布置中尽可能地为幼儿准备多种材料,设立多种活动区,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

3、建立一个团结友爱、互助互让的心理环境,陶冶幼儿情操。

中班开展“我们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后,一个团结的集体一下子形成了。同伴生病有小朋友关心问候;幼儿纷纷把心爱的玩具带到园里让大家玩;在生日活动中,大家分享生日蛋糕,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快乐和幸福。

二、家庭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在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在家庭中也创设相应的探索环境。在指导孩子利用环境的过程中,不仅能亲历主题开展的进程,而且能增进对教师、幼儿的了解,从而使教育产生合力。

1、协调性原则。

在家庭环境的创设和利用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及时向家长提供幼儿园活动开展的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家长要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家庭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教师交流、分析、反思,在双向的协调配合中促进幼儿全方面发展。

2、重视个性原则。

个性是家庭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比较固定的特性,每个家庭氛围、文化背景不同,创设的环境也是不同的。陈鹤琴说过:“儿童的个性不同我们,不能强之以同。”在家庭中实施因材施教更易见成效。

三、重视社会环境中蕴含的教育资源

社会环境包括全部的社会关系,其中有教育的自觉因素、也有自发因素两者影响着人的发展。

1、亲近社区大自然——与孩子共交流。

大自然是活教材,它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开放、有趣的活动场所和学习资源。为了尽可能地利用大自然中存在的教育资源,我们提出了“让教育回归自然,让教育回归幼儿”的口号。开展了“户外远足活动”和孩子一起到社区的公园走一走,观察公园内的花草、设施、环境,发现公园内的标志等。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2、步入社会大学校——与孩子共体验。

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注重挖掘社会中的有利教育资源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服务,让孩子在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如:在开展“我上电视了”主题活动时,我们和孩子一起参观电视台,了解电视台里的主要工作,亲身体验录制节目的过程,知道了电视台工作人员的工作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再将经验迁移到自己设计的“我的电视台”,并自己创编节目在“电视台”里表演。让孩子们在参与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收获了快乐。

以上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环境的大致框架,每个方面都涵盖大量的内容,不再一一展开来说。仅从具有现实意义的某些角度做些尝试性的探讨,但愿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现实中各方面环境并不是完全和谐统一的,相反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和步调不一致现象,比如:

不少家长认为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条件好的幼儿园(或学校)就以为万事俱备了,不能及时配合幼儿园的教养进度,不注意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做到合适的言传身教,更谈不上针对孩子发展不同敏感期做相应强化家庭教育——家庭环境有缺憾。

市场化推动了社会力量办学,同时商业利益也不断诱惑着所有的教育机构,难免出现一味迎合家长,重品牌包装,轻教养实务等问题,甚至有糊弄家长,吃拿卡要的严重情况——专业教养机构有缺憾。

幼儿园老师包括一些家长经常提醒孩子要讲礼貌,不说脏话,孩子们在园里和家里一般也能做到,但到外面玩,碰到不注意这方面养成的孩子,原有的礼貌意识就会减弱,甚至会感觉说脏话很酷——社会(社区)环境有缺憾。

当然还有别的有缺憾的方面,比如《儿童发展纲要》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够,商业教育鱼目混杂、儿童社区教育几乎是空白……

面对如此凌乱的现象和问题,到底如何整合各种环境资源,促进幼儿和谐发展,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呢?

我个人认为应该重点从家长这个环节入手,也许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导师,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重要性不必多言了。

同时家庭犹如细胞一样,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如果尽可能多的家长能够逐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技能,那么整个社会(或社区)的教育环境的改观则水到渠成,才有可能逐步实现教育效能真正的无缝隙覆盖。

另一方面,如果家长自身逐步提高教育水平,就能改变被动从属的地位,主动参与到专业教育机构的活动中去,逐步实现对专业教育机构的正确评价,才能真正推动教育前行,避免过去请客送礼还被忽悠的困境。

为了强调这一点,稍微扯远点,该问题更突出地表现在中小学阶段,家长显得更加被动盲目。本地一省级示范中学很牛,升学率极高。朋友家的小孩挤破头进去了,才知道分数是怎么练出来的:定期家长会上,公布每个孩子班级排名和年级排名!当然还有其它系列加压洗脑方式,实在太残忍了!

作为家长,我们一时没有力量去改变体制,但我们自己不能跟着犯浑,再进一步放大分数的光芒!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最宝贵的资源!并且分数和兴趣也许未必是完全对立,是用分数杀死兴趣呢?还是用兴趣去带动分数呢?

如何评价学校和老师,是家长发挥影响力的关键所在。大家不能一门心思地盯着分数,分数只是结果而已,要把注意力放在看分数是怎么得来的,是牺牲兴趣换来的,还是激发兴趣的副产品?正如郑渊洁所言,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开始喜欢哪门课,那一定是遇到好老师了,被领进门了!既然喜欢了,能学不好吗?

信息时代,缩短了普通人和专业人士的距离,也给家长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提供了可能。但面对蜂拥而至的大量信息,大多数家长们心里没有谱,不知道如何筛选处理和吸收。

这就需要专业教育机构(包括幼儿园等)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应推倒围墙,真正深入社区,加强沟通引导,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投入和扶持。中国是人口大国, 资源相对短缺, 而最丰富的资源应该是人, 富含巨大的创造力, 但如果教育出问题, 则反而成为最沉重的包袱!这中间, 0—6岁是孩子成长历程中的黄金介入期, 过去经济困难的时候, 竟然把幼儿教育推向了市场, 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亡羊补牢, 为时未晚, 所幸我们已经看到政府意识到了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重新做了相关规划, 开始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

真的希望有一天, 每个社区都有固定儿童活动中心, 有敬业的专业人士, 有热心的家长……融化家庭环境、社区环境、专业教养机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传统界限, 实现真正的大融合!

摘要: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了环境的重要作用。我们应整合利用环境资源的教养作用,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态物质环境及愉快和谐的人文心理环境。本文浅谈了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8.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八

【关键词】民办幼儿园    發展     新时代

民办幼儿园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领域产生的新事物,它的兴起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为民办幼儿园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宽松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物质条件。但是目前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新园的建设和老园的发展。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归根到底会影响到我国学前教育整体质量的稳定和发展。民办幼儿园的不良竞争对于我国幼儿的教育和保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笔者认为,探讨民办幼儿园的发展问题,应先从民办幼儿园现有生存状态入手,进而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一、新背景下民办幼儿园的生存状态

1.政府对民办幼儿园干预较少

随着我国各个地区民办幼儿园迅速增多,许多办园者出现急功近利的心理。很多人办园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牟利,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政府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蔓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令,但是对于民办幼儿园的管理依然有所欠缺。近年来,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这样的上升速度与其发展速度不成正比的情况让很多不正规幼儿园有了“苟延残喘”的土壤。在很多地区,民办幼儿园和一些“黑户幼儿园”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正规幼儿园,如此大差别势必会影响到政策的落实以及政府的有效干预。

2.民办幼儿园硬件设施不完善

一些民办幼儿园在创建之初就不具备一定的办园条件,教学设备、生活设施不完善。由于资金不足,很多乡村民办幼儿园、农民工子弟幼儿园的卫生条件、教室、娱乐设施等都存在短缺问题。一些幼儿教师在进行如角色扮演游戏、室外体验活动时,由于相应教学设施的缺乏,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的问题产生。硬件设施的不足对幼儿身心的长期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3.民办幼儿园办园质量存在地区差别

我国东、中、西部之间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有着很大的差别。据统计,截至2014年7月,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民办幼儿园占全国民办园总数分别为60.02%、36.65%、3.22%。通过数字不难看出,我国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数量与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成正比。而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幼儿园办园与欠发达地区的民办幼儿园相比,有更多办园质量上的优势。从另一方面看,城市民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数量相较于乡村来说有很大优势,这些优势归根到底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相关。

4.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普遍偏低

很多民办幼儿园由于办园资质不足、经费不够等问题,导致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较低,福利待遇较差,这些就导致了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较大、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教师队伍不稳定严重影响着民办教育的办学质量,这样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办幼儿园的生存,让很多幼儿园面临着严峻的办学困境。

二、新背景下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模式探析

1.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干预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初始阶段,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儿童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政府,应该根据民办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干预和管理。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应建立起一种由政府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公共财政积极支持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积极走公办幼儿园带动民办幼儿园发展、财政政策扶持民办幼儿园建设的道路,联合相关部门对民办幼儿园办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顿和干预,积极推动各地区学前教育、办园水平平衡发展。另一方面,民办幼儿园也应该根据政策要求提升自身办园素质,积极与政府建立和谐、合作的良性关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积极改善民众对于民办幼儿园牟利的消极印象,不断提高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素质。

2.走出一条创新办园路线

目前很多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理念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在教学和管理中还是机械地模仿以前公办幼儿园办园的老路子,不能在新形势下适应家长以及幼儿发展的新要求。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民办幼儿园应该走出一条创新办园的新路,这体现在办园模式创新上。民办幼儿园在管理上应该把教学质量与效益挂钩,与教师待遇挂钩,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确保幼儿园的办园质量和教学质量。同时幼儿园也应注意自身科研能力的建设,在教学活动之余积极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幼儿工作的科研和探索工作。另外,民办幼儿园还应重视与社区进行互动合作,真正走上特色办园之路。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决定着幼儿教育质量的优劣。对于民办幼儿园而言,只有以加强幼儿园教师素质为基础,以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为根基,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教学创造力。民办幼儿园应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以及交流学习,建立相应的鼓励机制,挖掘幼儿教师的自身潜力,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民办幼儿园也应该重视教师待遇以及福利的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防止教师资源流失,从而保证民办幼儿园健康、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实现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地区平衡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关注民办幼儿园发展的同时,势必要关注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生存状态。政府要加强对民办幼儿园规范化的管理,并加大资金投入。幼儿园应该在关注园区硬件建设的前提下,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素质和教学技能,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走出一条创新办园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冯晓霞, 刘占兰.专家谈民办幼儿园发展之路[J].幼儿教育导读( 教师版) : 下半月, 2009( 8) :27-29.

[2]赵晓尹, 王瑞捧.小规模民办幼儿园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 3) :16-20.

[3]赵彦俊, 胡振京.普惠性幼儿园: 内涵与成本分担[J].教育导刊: 下半月,2012( 6) :5-8.

9.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九

食品安全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全性与可靠性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制定并且实施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是真正实现食品安全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的前提条件。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不标准”一直是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从苏丹红到孔雀石绿,从夺命果冻到可能致癌的PVC保鲜膜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均与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的“散、乱、差”有关。

所谓“散”,是指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缺乏统一性。既有国家标准,也有地方标准;既有行业标准,也有企业标准;国家标准中既有食品卫生标准,也有食品质量标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也有强制执行的标准。

所谓“乱”,是指我国一些食品安全标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例如,有关馒头形状的标准就与食品安全没有任何关联。

所谓“差”,是指我国一些食品安全标准过于老化,缺乏前瞻性与针对性。许多标准(包括苏丹红与三聚氰胺的标准)都是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后才诞生出来,而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之前则无此标准。食品存在的危害是指食品中所含有的对健康的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素或食品存在条件,换句话说就是指是品种不进行控制就可能引起人的疾病或伤害的那些生物、化学或物理性因素。

针对我国现行食品安全标准的“散、乱、差”问题,《食品安全法》第三章从五个方面对食品安全标准制度进行了制度创新:

首先,确立了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性。一是第19条将食品安全标准界定为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的食品强制性标准;二是第21条第 1款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三是第22条要求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现行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中强制执行的标准予以整合,统一公布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四是第23条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五是在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才例外允许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其次,确立了食品安全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食品安全法》第16条明确规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需要制定、修订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制定、修订。第23条第2款也要求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时,要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并充分考虑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参照相关的国际标准和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机制。食品安全中的安全隐患(包括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有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地显现出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变化了,食品安全标准也必须与时俱进。其三,确立了以人为本的食品安全标准制定理念。《食品安全法》第99条将“食品安全”界定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第18条要求制定食品安全标准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做到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第23条第2款要求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时要广泛听取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的意见,以充分尊重广大消费者对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在实践中,有人认为我国现在生产力水平低,食品安全标准不能和发达国家看齐。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要正确看待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不是保护落后的代名词。相反,中国特色要求中国的食品更加安全,食品的生产经营更加人性化,食品安全标准也要与发达国家看齐。

10.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十

1.1工程项目管理是一次性管理。这是项目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决定了项目管理也是一次性的。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很难有纠正机会。

1.2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全过程的综合性管理。项目的生命期是一个有机的成长过程。项目的各个阶段既有明显的界限,又有相互衔接,不可间断。这就决定了项目管理应该是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管理。

1.3项目管理是一种约束力很强的管理。项目管理的一次性特征其明显的目标和时间限制、既定的功能要求以及质量标准和预算额度,决定了项目管理约束条件的约束强度比其他管理更高。项目管理的重要特点在于项目管理者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在合理应用而又不超越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完成既定任务,达到预期的目标。

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对项目管理真正意义上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标志性的工程是1984年云南省鲁布革水电站的建设。该工程利用世行贷款,在国内首次采用国际招标,实行工程项目管理,工期提前5个月,造价降低了40%,论文格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程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应该说二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究其原因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

3.1致力于与国际惯例接轨。随着我国加入WTO,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进行严格要求的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

3.2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一些地方的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3.3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

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3.4必须开展精细化管理。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无缝隙的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优化各工序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质量缺陷,形成整体工程高质量。由管理精细化到施工精细化再到产品精细化,实施精细化管理必然成为实现质量、安全、工期等建设管理目标的必由之路。

3.5必须发展观念创新。观念影响和决定着人们的精神和素质。在相同的客观条件下,由于人的观念不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同,商业行为也就不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先进的观念总会带来先进的行为方式。观念支配行为,思维决定出路。只有当我们的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把项目管理看成是一种常建常新的管理科学,而不是看成依行政手段推行的权宜之计,那么就会主动地去参与项目管理的创新。要扩大视野,树立市场化的理念。要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国际接轨的要求,建立健全专业化、科学化、市场化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的要求来运作工程项目,用市场的手段来经营管理工程项目。

3.6必须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管理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具体讲,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潮流,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不能受控于人,其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论文格式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跨文化竞争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在保持本国文化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长处,提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11.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 篇十一

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因创新而成为商业票据领域的翘楚,其研发的数码防伪票据综合管理系统集随机技术、加密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语音技术、自动化技术于一体,综合数码票据生产、印刷、检测、有奖票据查询兑奖于一身。作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它既满足了印刷企业的生产要求,作为企业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也引领企业占领票据印刷市场半壁江山。宜宾普什集团3D有限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三维裸眼立体影像技术和三维立体防伪技术等上百项自主科研成果,成功开发了吸塑级、印刷级等多种用途的塑胶包装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开发印制了大量的适用于各种电子产品、食品等的包装印刷品。目前,该公司在3D塑胶包装方面的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成为国内绿色环保塑胶包装行业的领跑者。宜宾丽彩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逆向局部光油印刷、无静电吸附油墨大版面网点平张凹印等技术,以及利用墨格多色凹印机和单色凹印机、全息烫金机组合印刷,实现了平凹胶丝结合的一条龙制造服务,完美配套了红塔、红云红河等公司多个著名品牌烟类的印刷包装,成为了四川省印刷包装行业唯一一家云南中烟包装纸合格供应企业。同样因为创新成就了这两家企业连续多年百强企业的霸主地位。

创新当然要承担风险,这是任何从事经济活动者均要面临的事情。创新与科学研究存在着相似性,孤注一掷是企业占据市场领导地位常用的策略,风险和回报也都是最高的。在创新面前,企业家不是冒险家,但要善于发现风险,并且善于控制风险。

12.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十二

1技术进步与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

1.1研发能力的不断培育, 使技术人员能够把握国内滤清器先进的设计水平

平原一贯把自主设计研发作为指导思想, 摒弃靠简单测绘仿制的方法, , 依托集团国家级试验室, 紧跟主机新产品研制步伐, 配合整车及发动机的开发进行协同设计、仿真设计;主机整车引进时, 滤清器直接国产化设计;分系统发包及模块化设计, 如整个进气系统、燃油系统模块化、润滑系统模块化等, 产品设计的复杂和原创使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小规模滤清器制造厂无法跟进, 甚至有国际品牌的知名滤清器制造厂由于设计机构在国外, 研发进度上无法与平原抗衡, 在主机的跟进开发上平原占据优势。

平原关注国内滤清器前沿发展动态, 走出去请进来, 进行广泛的技术合作和技术交流。在国Ⅲ燃滤研究中公司派专家到美国考察学习欧Ⅲ燃油滤清器技术, 邀请博世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到公司考察, 对关键技术指标进行交流, 邀请日本专家对平原国Ⅲ燃油滤清器过程能力进行考核评价。

1.2不断推出最新设计理念产品, 推荐主机使用

为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要求, 电控喷油系统大大提高了喷油压力, 为达到高标准的排放, 要求燃油滤清器有很高的滤清效率和完善的滤水能力, 国Ⅲ轻型车要求燃油滤清器除上述功能外, 还要增加加热及恒温、冷却、防水、带传感器等功能, 目前平原在研和生产的国Ⅲ燃滤有20多个品种, 已在 6、7个主机实现国Ⅲ配套, 应用在南汽依维柯, 配套博世高压共轨系统, 应用在庆铃700P项目, 配套日本电装高压共轨系统, 另外还有几个主机正在阶段性试验, 已列入推广目标的还有5、6个主机。

从单一的产品向系统产品转变, 是今后滤清器企业发展的出路。初期平原只生产机油、柴油和空气滤芯, 最多带个壳体变成机油、柴油和空气滤清器总成。现在平原开始向系统产品方面转变。

1.3新技术在新产品设计中广泛运用

国Ⅲ燃滤系列产品首次将PIC恒温加热片、温度记忆弹簧等技术应用在滤清器行业 , 产品带有恒温控制器、电子水位传感器, 系机电一体化产品, 体现了产品设计结构模块化、功能一体化、使用人性化的特点, 符合今后燃油滤清器发展方向。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 在产品开发设计阶段, 对产品三维数模进行仿真分析, 实现产品的性能分析, 如流体分析、受力分析、噪声分析等, 避免模具、工装等投入后产品性能不能达到要求造成的浪费。

全面采用三维软件 (CATIA) 进行产品开发设计, 从平面试设计向三维数模设计产品转变, 实现了零件数字立体形状、零件装配、整车布置、产品造型的美化设计, 三维数模设计是产品自主研发的有力手段。

1.4研发投入由投不投变成多投快投

按新品开发流程, 当前期投入较大时, 平原要召开评审会, 在会上要分析风险作出投资决策, 平原在2009年采取的是紧缩的财政预算, 但新产品研发费用的投入没有受到任何资金限制, 并且要多投、快投。上半年为某新主机厂一次开发了22款空滤, 当年形成销售, 公司强大研发实力和新产品投入实力得到主机赞誉;试车是新产品研发中的重要环节, 以前是公司提供样品后等待试验结论, 试车结论不过关, 再修改设计, 提供新样品等待下一次试车, 而主机安排的试车时间间隔很长, 影响新品设计方案转化为产品销售的时间, 在2009年公司提出一种新品多种设计方案, 制作多种材料和结构的样件, 设计人员跟随主机的试车过程, 在现场得到第一手资料完善设计方案, 此举大大缩短了新品产业化时间, 2009年提前三个月完成公司新品销售全年任务。

1.5产品更新换代, 焕发新的活力

市场低迷时期, 很多主机厂都把一些原定的项目撤销或推迟, 造成原有市场销售下降, 平原与主机厂一起, 寻找市场买点, 改进产品, 激活市场;由于主机不断降价, 老产品的盈利能力在逐步缩小, 对老产品进行技术升级, 延长产品生命周期和盈利能力。

2管理进步和创新促企业均衡发展

平原在2006到2008年销售增长分别为26%、50%和45%, 销售的快速增长使各项管理出现发展的不均衡, 甚至脱节现象, 2009年平原的经营目标是销售同比持平略有增长, 练内功, 积蓄力量。

(1) 把2009年做为公司的培训年, 共举办内部培训130余次, 受训人员2500人·时, 外部培训10余人次, 受训人员110多人, 培训学时1800人·时, 分别进行了五大工具手册等16949体系的培训、员工素养培训、新产品知识培训、新设计软件普及培训、先进管理理念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60余项的培训讲座, 员工的能力及素质较好的得到提升。

(2) 在质量管理方面深入开展“做规定动作, 当信誉员工”活动, 做规定动作, 发现不符合, 改善工艺流程, 不做不合格, 提升员工质量参与的积极性, 找出重点加工工艺流程样板, 进行工艺精益改善;按照主机分工将供应商售后服务、对质量投诉的整改、过程审核、产品审核、供应商体系审核培训、供应商整改 (售前售后) 进行流程管理, 通过解决具体、针对性的问题, 提升供应商质量;面对2009年严峻的市场形势, 产品多品种、小批量、多种技术状态、多种成本状态共存的情况将更加突出, 生产组织周期更短, 更应作好批次管理、确保技术状态的明晰, 各种变更图号、图纸、技术通知更要快速准确到位, 各种状态的质量控制流程快速跟进, 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流程的实物质量控制不放松。

(3) 导入精益生产理念, 与6S活动和改善活动相结, 以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 开展生产过程精益生产立项, 包括U形线建设、关键设备的可动率、影响交付和生产效率的工艺攻关;以信息化建设开展流程改进活动, 包括生产系统的ERP系统应用、设计系统的零件标准化电子库、销售系统的安全库存及订单管理。

在“人改变环境, 环境塑造人”的理念指导下, 以6S管理评价标准为蓝本, 推行“6S”管理, 提高生产效率, 规范人的行为, 提升企业竞争力。

3和谐团队, 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

平原地处内陆, 人力资源不够丰富, 由于是国有企业, 待遇也不足以吸引人, 但平原的优势也是人, 平原有一个具有强大的多兵种协同作战能力的团队;有一批多工种的熟悉滤清器产品理念, 精通滤清器制造技术, 并且具有严谨细致、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平原精神的技术工人队伍;有一批精通滤清器行业的开发、销售、质量、生产管理等各种专业匹配的技术队伍;有一支在滤清器行业摸打滚爬多年, 经验丰富、团结有力的管理队伍。这支队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通过创新, 基于技术同根产品同源的理念将航空技术运用于汽车技术, 他们具有强烈的创新激情, 从军品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从无到有, 小产品做出大市场, 他们个个不仅是指挥员, 而且是战斗员, 是所在专业岗位的带头人, 在工作中身先士卒, 一马当先。

中国乃至世界有资金实力的企业很多, 如果他们想从事滤清器行业的经营生产, 1-2年内他们完全有能力建设一个比平原还要大、还要漂亮、设备还要先进的工厂, 但3-5年、甚至10年也无法拥有超过平原这个团队的职工队伍。务实、高效、快乐、创新的这支平原团队将在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建功立业。

4结束语

13.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十三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社会实践案例分析

海南中学 柴卿卿

一、教材育人内容分析

(一)内容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课《生存环境 呼唤保护》的教学内容旨在激发学生通过学习明确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大意义,确立自觉保护环境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意识,激发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可爱的家园。而其中第一框《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第二课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的教学内容则旨在引导学生懂得人文环境对学生成长的作用,增强保护人文环境的责任心。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内容直接契合了《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关于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等内容的要求,对于学生增强自身的素质、承担保护人文环境的责任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由此可以说本节课内容具有显性的育人功能。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我校实际,运用学科社会实践这一活动形式,挖掘社区人文环境资源,发挥社区教育活动基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和学习经历,促进学生的个性和谐发展。通过学习让学生主动了解和关心社区的人文环境,以此来加强学生热爱和关心自己所生活的社区,树立社会责任感,为家乡的建设,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让他们从小扎下中华民族的根,铸造起中华民族的魂,从而凸显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价值。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依据以上分析,我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为: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文环境的含义;理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找资料、社会实践、调查等课堂教学形式,认识到我们周围的人文环境正在遭受到破坏。针对这种状况,能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尝试用正确的方法来保护人文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文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保护人文环境的责任心。

二、教学片段分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有关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教育;引导学生在经历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过多采用说教灌输的形式,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区周边的人文环境里开展学习活动,即有吸引力又能经受锻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感悟祖国的变化,进而增强学生对建设好社区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下面结合教学中的片段谈谈我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科育人价值的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思维,以体现学科育人功能的。

教学片段:——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在上海邮政博物馆进行。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就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仅离不开自然环境,同时也离不开人文环境。我们所熟知的狼孩的故事就让我们看到,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和发展,社会人文环境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那么什么是人 1 文环境?人文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吗?接下来我们带着问题来参观上海邮政博物馆。

教师:建筑,作为人们生活的庇护所之外,它也是人们精神的家园,人们无时不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上,以建筑这种文化形态传承宣扬着人类的文明与情感。正如俄国文学大师果戈里所说:“建筑是世界的年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它还依旧述说。”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依次参观,并用本子记录参观内容和感想,并及时交流。参观了上海邮政博物馆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什么?

学生一:上海邮政大楼平面呈U形,这幢英国古典式大型建筑糅合古罗马巨柱式建筑与十七世纪意大利巴洛克钟楼建筑风格于一体。四楼屋顶东南转角处建一钟楼,东西两旁各有一座火炬台,体现邮政为人类带来希望的文化内涵。

学生一:朱学范事迹(感想:上海邮政的今天离不开前辈们的所付出的辛勤汗水。)学生二:古代通信(感想:我为古代发达的邮驿系统感到骄傲与自豪。)

学生三:国家邮政开办(感想:邮政史与国家民族兴衰密切相关。)

学生四:科技兴邮(感想:让科技为人类造福。让亲情、友情、爱情、商情变得更加重要)

学生五:邮票与集邮(感想:培养兴趣爱好,陶冶情操。)学生六:中庭(感想:运用先进技术迅速传达你我信息。)

学生七:屋顶花园景观(感想:苏州河悠悠,东方明珠巍然,上海真美。这里将是上海未来观赏两水美景的最佳地点。)

学生八:1896年3月20日,光绪皇帝批准正式开办国家邮政,辛亥革命后,上海大清邮政转变为中华邮政,改称上海邮务管理局。1914年3月1日,中国加入万国邮会,上海邮务管理局被指定为国际邮件互换局,成为当时中国邮政国际通信的主要经办机构。1861年,英国最早在上海设立邮局,有的“客邮”从事走私、贩毒活动。1922年,中国政府在华盛顿会议提出撤销在华“客邮”案,获得通过,同年“客邮”取消;“客邮”局是西方列强侵犯中国主权,擅自在中国开办的邮政机构。随着上海邮政业务的发展,原先办公用房已不敷使用。

学生九:1924年11月在四川路桥北建成一座集古罗马巨柱式建筑与意大利巴洛克钟式建筑风格于一体的邮政大楼,12月1日,上海邮务管理局迁入新楼。邮政大楼总建筑面积为25294平方米,共有大小房间187间,其中二楼营业大厅面积为1200余平方米,大厅宽敞明亮,富丽堂皇,集营业、分拣、投递、转趟、运输为一体,号称“远东第一大厅”。20世纪30年代前期,上海邮政业务发展迅速,邮政经济连年盈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租界,上海邮政通邮范围缩小,业务衰落,收支重现赤字。1949年5月,我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上海邮务管理局。1951年8月,改称邮电部上海邮局。1955年8月,改称邮电部上海市邮局。1958年4月,管辖上海市邮局的上海市邮电管理局迁入北苏州路276号上海邮政大楼。1970年1月,改称上海市邮政局,1973年12月被撤消。1978年3月重新组建上海市邮政局。现在,已历时82年的上海邮政大楼依然矗立在苏州河旁,犹显雄风。

学生十:①上海是中国近代邮政的发祥地之一,经历了海关邮政、大清邮政、中华邮政的几度沧桑。②博物馆以丰富的馆藏向世人展示了百年邮政在通政、通民、通商及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和辉煌历史。③保护和传承邮政“文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参观到这里,有哪位同学能说出与邮政大楼有关的影视片吗? 学生:《战上海》

教师:老师今天把《战上海》的影视片带来了,剪辑了与邮政大楼有关的片段,我们来放映厅请工作人员帮我们放一下。在观看中,请结合你参观时看到的护局职工保护邮政大楼图片和影视镜头,思考问题:

问题1:上海在解放前夕,经历了战争与炮火,你知道邮政大楼是怎样被保护下来的?对此,你有何感想?

学生1:上海解放前夕,在中共邮局地下组织领导下,广大邮政职工积极开展护局斗争,保护邮政局房和设备不受破坏。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护局职工对困守在邮政大楼内的国民党军队进行劝降,终于迫使他们放下武器,使大楼完整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学生2:深深为解放前夕王裕光为代表的中共地下党员事迹所感动。在隆隆的炮声中,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配合解放军,勇敢地向国民党军队展开政治攻势,促使敌人放下武器,扯起投降的白旗。今天,邮政大楼能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使我们能观赏,为我们服务,这是无数革命先辈,用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

学生3:让我们永远缅怀革命烈士斗志,继承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努力学习,奋力拼搏。

问题2:我们在参观时看到在“上海邮政大楼”内设有上海邮政博物馆,它是全国第一个邮政博物馆,我们想知道:为什么要把它建在大楼内?

学生4:大楼本身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把它建在大楼内,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实物进行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时代性、参与性的教育,既能普及科学知识、又能成为国内外宾客游览观光的景点。

学生5:可以很好展示上海邮政风采的窗口。教师: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提问:我们的疑问是——现在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写信的人越来越少了,而且就是写信只需要发电子邮件就可以了,我们对邮局的未来生存与发展担忧,不知邮局的明天会是怎样的?

教师:从古代到现在,邮政始终传递着亲情、友情、商情、爱情。古代诗人就留下来许多描述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们得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认识到亲情、友情、商情、爱情更加重要和珍贵,邮局的未来会更美好,就如世博会的口号:邮政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同学提到了博物馆。记得有这样一句话:纵观历史,我们的城市和社区有着辉煌的文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将被烟尘所隐没。但是,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通过邮政博物馆,使我们对今天的邮政大楼能幸存地保护下来感到幸运。但在庆幸的同时,我们要感谢博物馆,它使我们获得知识、增长见识,它更是我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素质教育。建议我们的同学积极地走进博物馆,学会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源,对我们养成现代社会公民必需的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放的视野,具有无可替代的积极意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走进博物馆,这也是能让我们迅捷地了解、掌握前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只有知道自己历史的人,才能创造未来。同学们,通过对邮政博物馆的学习,你是否对上海邮政大楼的认识又更亲切、更深刻了呢?此时此刻,面对邮政大楼,你想说些什么呢?

我想说:历史建筑保护对一个城市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好了它,就等于保护了人文空间、保护了历史。

我想说:拆除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建筑,在现代社会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优秀建筑蕴藏的韵味是永远无法重塑的。

我想说:优秀建筑是城市风貌特色的具体体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

我想说:感谢你,让我们的社区即现代又历史。

我想说:上海邮政大楼像一部史书,一卷档案,记录着一座城市的沧桑岁月。我想说:向市民宣传保护城市建筑遗产的工作。

我想说:用媒体以东方大讲坛、公益广告、动漫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宣传有关保护的知识,宣传各种保护法规。

我想说:保护和传承邮政“文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建筑保护对一个城市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好了它,就等于保护了人文空间、保护了历史。我想说:拆除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优秀建筑却无法重塑。优秀建筑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我想说:略

同学们,上海邮政大楼离我们很近,你在天天往返学校的路上就能看见它,课间休息时你就能看见它。也许你在以前不觉得这一建筑有什么特别,而今天你真正了解了它后,你一定会为我们社区有这样如此优秀的建筑而感到自豪。今天在建设航运虹口以及北外滩的明天,你更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

1、设计社区的优秀建筑旅游线路,做一名小导游,用自己所学知识为海内外游客讲解我们的社区。

2、努力学习,争做文明可爱的社区人。

3、以动漫形式向市民宣传有关保护的知识。

我利用学校所处的社区周边资源,把课堂搬进上海邮政博物馆这一社区人文环境(优秀历史建筑),在那里带着学生参观学习,向学生讲述着在那里曾经发生过的人和事,观看着《战上海》与上海邮政大楼的故事,缅怀英雄、革命先烈,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和感人事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现实的场所里的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社区人文环境历史的了解和热爱之情,知道了社区人文环境历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密切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建设和谐人文环境的强烈愿望,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实现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目的。《思想品德》课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和动态性,教学中教师要把教材固有的、隐含的内容挖掘出来。我在这一课的教学过程里,很好挖掘了博物馆资源。针对学生对博物馆的偏见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纵观历史,我们的城市和社区人文环境有着辉煌的文明,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将被烟尘所隐没。但是,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某个途径去寻找这些文明的踪迹,这个途径就是博物馆。

我告诉学生,美国盲聋哑人海伦•凯勒在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中说过:“她要用宝贵的三天中的第二天去看纽约的各大博物馆,去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这么多的年代,怎么能被压缩成一天呢?当然是通过博物馆。”博物馆就犹如一本历史书。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认识过去才能预测未来。

依托社区人文环境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开辟青少年社会实践的途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亲身的经历达到有所知、有所悟、有所行,体验人文精神。让中学生接触社会、认识 4 社会、参与社会。根据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遵从学生的兴趣和成长的需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给学生创造主动接触社会的机会,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

思想品德课的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的认知,还应该让学生有经历触动心灵的学习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的价值认同。通过之前的教学,学生对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已有认知,但如何将这一认知上升为认同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提高起着培育熏陶作用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是这节课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我结合了我校周边的人文环境资源帮助学生确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并将承担社会责任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也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的育人目的。

三、教学反思与学生学习效果分析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知道上海邮政大楼建成的时间、发展过程、上海邮政百年发展历史、建筑特色,从而认识到这一优秀近代建筑所焕发着的悠久的魅力和光彩。此外学生在参观中了解了上海邮政博物馆的概况,对博物馆的各种功能有了深刻的认识,对优秀建筑受到保护的重要性有更深切的认识,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意识到优秀近代建筑记录着一个城市、一个社区人文环境的沧桑岁月,为社区人文环境拥有这样的建筑感到自豪,用实际行动去保护好优秀建筑,并能培养热爱博物馆的感情,经常走进博物馆,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我们生活的乍浦社区里,有着许多优秀的近代建筑,它们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宝库中的奇珍异宝。了解它们,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其中所隐含的艺术、文化以及历史意义,同时也可以加深我们对社区人文环境的热爱之情。由于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在一起,获得了学生情感上的认同。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很快地理解了第一框《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的第二课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文环境》的三个教学内容:

1、人文环境反映一个民族的历史积淀。

2、人文环境反映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3、人文环境对人的素质起着培育熏陶的作用。这三点教学内容通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参观活动,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体现了学科教学内容的显性育人功能。

我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教学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与课本的相关知识点紧密结合。从学生的课堂反馈来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回答非常积极,情感得到了激发,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体现了学科社会实践的育人价值。

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实践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在规定性,离开了学生的内心感悟和亲身体验,思想品德教育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道德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从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

14.农村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 篇十四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家园合作 农村幼儿园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水平飞速提升,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教育的发展,如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作用。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2014年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1]。幼教名家史慧中教授在“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课题研究调查中发现:家庭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影响力处于首位,幼儿园的影响力次之;并且家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2]。这些都说明家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家庭部分的缺失较严重,尤其是经济水平较差的农村地区。然而,农村经济水平低下、教育观念落后和硬件设施缺乏等原因使得家园合作模式在农村地区很难顺利开展,情况不容乐观。改变传统幼儿教育模式,实行家园合作新模式有利于完善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家园合作的必要性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功效。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从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看,农村幼儿园入学率低是各地区的普遍现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农村学前教育目标是:到2020年将学前3年的幼儿入园率从50.9%提高到70%[3]。在农村,幼儿入园率如此低,使得许多孩子没有机会进入幼儿园,若仅仅靠幼儿园对孩子进行教育,那没有入学的孩子岂不是就缺少幼儿教育这一块?所以这就需要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发挥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合力,满足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

2.从幼儿园的需要看,家长对老师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下,许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再加上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孩子若在幼儿园受到细微伤害,家长甚至会辱骂老师。加强老师和家长间的交流,赢得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满意和尊重,才能进一步开展好幼儿教育工作。

3.从家长的需要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愿望。农村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父母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教育子女。在教育方式上,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往往不是溺爱就是打骂,这两种方式都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不利。在教育内容上,农村家长总是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往往扼杀孩子其他方面的天赋和兴趣爱好,最后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孩子。家园合作模式可以减少这些危害,老师可以主动跟家长沟通,给予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一些正确的建议和帮助,纠正家长的一些错误观念,给孩子良好的环境,促进自我成长。

综上所述,家园合作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需要、幼儿园需要和家长需要,对提高我国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有重要意义,是未来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的现状及问题

幼儿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家园合作模式能促进幼儿教育良好地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幼儿教育观念、教育条件落后,教育发展缓慢,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1.幼儿园老师素质水平不高,缺乏家园合作意识。有关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年底,全国幼儿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共有2962人,农村68人,仅占2.3%,本科207454人中农村占7.1%,而高中及高中以下农村则分别占23.8%和37.6%,未评职称的998381人中农村幼儿教师占18.6%,而中学高级只占6.5%,小学高级占11.6%[4]。这则数据反映了我国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水平不高的状况。教师素质差是缺乏家园合作意识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有的老师认为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低,教育观念、思想落后,没有必要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人为地造成与家长的沟通障碍;还有的老师视自己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指导方面足够权威专业,认为家长应该单方面地听从自己的建议,几乎不考虑家长的想法和感受。另一方面,部分老师为了迎合家长,过于迁就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按家长满意的教学方法教育孩子,完全有悖于幼儿教育原则和思想。教师的这两种落后的教育观念使得其难以做到与家长平等、顺畅地沟通,极大地阻碍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2.家长素质偏低,缺乏家园合作意识。农村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缺乏家园共育的意识。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村幼儿家长习惯性地认为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即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学习就是幼儿教育,与家长无关。绝大多数家长还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一切工作和教育事项都由老师负责,而自己的责任就是供孩子吃好、穿好、有学上就可以了。甚至还有的家长之所以送孩子到幼儿园学习,是因为家里农活多没有人照顾小孩,或是为了生计自己在外奔波只留下小孩和老人在家,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既省心又能让孩子学东西,两全其美。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低导致教育观念落后,他们认为幼儿教育不重要,上小学之前都学不到什么东西,所以孩子在幼儿园阶段不用花太多心思,更用不着与老师经常交流沟通,只要孩子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就可以了。即使有的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幼儿教育也很重要,不能让孩子的教育输在起跑线上,但他们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能向幼儿园提供有效建议,因此百分之百地依赖幼儿园,不会主动与幼儿园老师沟通。

3.老师与家长教育观念不同,沟通不顺畅。老师与家长由于在素养、受教育程度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往往在教育孩子的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和分歧。有些家长家教观念陈旧,溺爱孩子,舍不得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教育管理,孩子若是在幼儿园受到细微伤害,家长就会找老师“算账”,甚至殴打老师。这点在独生子女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和有“重男轻女”思想且只有一个男孩的家庭尤其明显。教育观念的不同导致交流不顺畅,家长与老师之间互相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双方沟通的积极性,而老师及家长消极的态度无疑会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此外,农村经济条件差也是开展家园合作模式的一大阻碍。幼儿园资金、设备及场地等的缺乏导致家园合作模式难以进行。原本因特网、智能手机等的发明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老师与家长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但农村家庭收入不高、家长受教育水平低,既买不起这类电子设备又不会使用这类产品。与城市相比,农村幼儿园老师与家长间的交流方式太少。总而言之,农村在开展家园合作模式的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四、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模式发展对策

家园合作模式的开展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针对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以帮助农村地区顺利开展家园合作模式。

1.转变老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幼儿园老师要意识到家长是幼儿教育的主体之一,是他们最好的合作者。幼儿园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信任、理解和积极配合,才能成功开展家园合作,取得好的成效。农村家长教育观念陈旧、落后,老师作为有知识的文化人,应与时俱进,树立时代最新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主动接近家长,给予家长帮助和指导,转变幼儿园管理人员和老师的落后教育观念,使其成为家园合作过程中的主动者、引领者。另外,在合作过程中老师要掌握好沟通技巧,考虑家长提出的建议,解决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取得家长充分的支持和信任,以建立相互理解信任的交流平台,为家园合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奠定基础。

家长应该意识到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自己也应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首先,家长要转变早期教育对孩子不重要的观念;其次,家长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认为自己受教育程度低就没有能力教育孩子。转变教育观念,家长就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教育孩子的事业中,如家长可以抽时间参与学校的亲子互动活动、晚上睡觉前多给孩子讲讲故事或读故事书等。平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碰到问题或孩子犯了错不知道用何种方式教育孩子时,可以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用文明、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3.政府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力度辅助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多提供资金、设备和场地等鼓励家园共育模式的开展。一方面,政府可以增加资金开办公办幼儿园,减少上学费用,让更多孩子有进入幼儿园的机会,提高农村幼儿入学率。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给农村幼儿园老师更多补助的政策以鼓励更多老师去农村地区教书。政府的政策支持能保证家园合作的物质需要,一定程度上给家园合作提供实质性帮助。

五、结语

上一篇:高尔夫师资培训试卷下一篇:乡镇开展千名干部述职述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