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是什么季节的节气(10篇)
1.惊蛰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篇一
惊蛰节气的意思
每年的惊蛰节气一般从3月5日或6日开始,到3月19日或20日结束。在此期间,长江两岸自西向东先后步入真正的春天,也就是达到了现在普遍采用的中央气象台以日平均气温作为划分春季的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在≥10℃ ~ ≤22℃;而此时的华南早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情景了;3月4日第九个“九”开始,俗话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渭水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开始积肥、松土、耕田,“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惊”为惊醒,“蛰”为动物冬眠。惊蛰是用形象的手法,表达天气转暖之后,春雷初响,惊醒了潜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小动物,它们开始走出洞穴,开始新一年的生活。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惊蛰节气的主要天气气候特点
惊蛰期间,正处在3月上中旬,春天的进程由南向北逐步推进,此时的天气气候已经呈现出春季的特点。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像是在匆匆赶路,冷空气尽显余威,暖空气与日俱进。双方合演着一幕幕冷暖交替、阴晴雨雪的快餐短剧。此时,气温忽高忽低、乍暖还寒是比较明显的特点,但天气回暖已成主流趋势,春天的脚步明显加快。
春天:天气加快回暖 处处春光无限
惊蛰期间,江南大部已是垂柳鹅黄,芳草泛绿,蝶虫飞舞,鸟语花香。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煦的春风西起武汉东到上海,逐步吹绿长江两岸。在渭水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开始忙于春耕,偶尔闻及春雷,感受珍贵的春雨。长城以北虽然残雪压枝,但小溪的流水渐渐冲破冰层,呈现出淡淡的春色。此时的西北北部、黑龙江、内蒙古等地还是冬寒料峭,古有春风不度玉门关,人们期盼着春天早日到来。在西北、西南一些地势较高的山区,天气仍然寒冷,偶有“三月雪”,尽显飞雪迎春,容易使人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著名诗句。
春雷:惊雷一响报春天 预测丰收年
春雷往往是指一年中第一次初雷,春雷响起,大地回春。它是冷暖空气相遇、大气不稳定时、对流天气的产物。
农民朋友十分关注春雷初鸣的时间。如果初雷在惊蛰之日鸣响,会认为当年风调雨顺,庄稼会喜获丰收;如果初雷在惊蛰之前鸣响,则预示着当年的雨水较多,可能会发生“春季连阴雨”;反之,可能会有旱情发生。民间有谚语:“惊蛰闻雷米如泥”,“雷打惊蛰前,二月雨淋淋;雷打惊蛰后,旱天到春后。”这些谚语流传至今。
我国幅员辽阔,春雷初响的时间有很大差异。按照一般的规律,华南沿海四季皆有雷鸣。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淮、渭水一带的初雷一般在惊蛰期间发生,所以,惊蛰之时的雷鸣主要是指这些地区。再北的地方要到四、五月份才有初雷,北京的初雷日一般多发生在4月下旬。
春寒:天气乍暖还寒 谨防“低温阴雨”
惊蛰期间,乍暖还寒,南方的农民朋友最担心出现“低温阴雨”。此时,华南和江南南部的早稻、棉花等喜温作物都开始播种育秧了。在连续3天或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10℃的低温阴雨天气中,光照不足,会造成早稻烂种、烂秧;这种天气对油菜、棉花、玉米的播种和管理也极为不利;对冬小麦拔节生长也十分有害,故有“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之说。
春旱 :北方风干物燥 防火提上日程
北方大地开始春耕,人们最担心雨水太少出现春旱。北方素有“春雨贵如油”“十年九春旱”之说。这时,北方还有雪花飘落,但对于相对干旱的西北、东北来说,此时的雪对土壤水分的增加十分有益,如果有一场象样的雨雪,十分有利于不久开始的春播生产和冬小麦返青。华北这一时期,即便有雪,也多以雨夹雪的形式出现,往往落地为雨。
在西北、华北地区,4月份的风力比3月份大,惊蛰期间的沙尘天气初露头角,西北个别地区开始出现沙尘暴。在一些冬春连旱地区的林场,春季森林防火高发期陆续开始,防火提上议事日程。
惊蛰与农事
惊蛰忙春耕 农活不能歇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民们常常把惊蛰时节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2.小满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篇二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因此小满属于夏季。每年过了小满之后就会开始出现高温天气。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20-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时中国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满满的,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
二十四节气中,小满节气就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的时节。有农谚说:“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也就是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意思是说如果小满的时候田里蓄不满水,就有可能导致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此时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小满节气的特点
小满节气的特点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分别是气象特点、农事特点、物候特点,以下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气象特点
小满节气的到来,意味着进入了大幅降水的雨季,雨水开始增多,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加上空气干燥,北方一些地方的气温很容易超越南方。而南方地区一般会降雨多、雨量大。由于南方暖湿气流活跃,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在黄赤交角处的华南一带交汇,这时华南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大范围的强降水,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
二、农事特点
小满时节,小春作物即将收获,中稻全面栽插,农事繁忙,晴天抢收,雨天抢栽。但小满时节又易出现干旱天气,“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既要注意蓄水防旱,又要注意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影响小春收获。此时,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
三、物候特点
一候苦菜秀: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二候靡草死: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三候麦秋至:再五日“麦秋至”,夏麦可以收割了。
小满节气的风俗
1、祭车神
祭车神是一些农村地区古老的小满习俗。在相关的传说里二车神,是一条白龙在小满时节,人们在水车蓦上放上鱼肉、香烛等物品祭拜,最有趣的地方是,在祭品中会有一杯白水,祭拜时将白水泼人田中,有祝福水砚涌旺的意思。
2、祭蚕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有一个祈蚕节。我国农耕文化以“男耕女织”为典型。女织的原料北方以棉花为主,南方以蚕理为主。蚕丝需靠养蚕结茧抽丝而得,所以我国南方农村养蚕极为兴盛,尤其是江浙一带。
3、看麦梢黄
每年小满之后,麦子逐渐成熟。在陕西的广大农村中,出嫁的女儿要到娘家去探望问候夏忙的准备情况。有的地方,把它定为一个节日,叫“看忙罢”。
3.惊蛰节气有什么传统美食 篇三
惊蛰吃什么食物
吃梨
惊蛰吃梨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梨”同“离”,吃梨可以远离虫害,让庄稼在新的一年获得丰收;另一说法则着眼于养生保健,认为惊蛰时候天气回暖,气候干燥,人容易口干舌燥,而梨的水分充足,有助于润肺止咳。
炒玉米、炒黄豆
一些地区在惊蛰这天有“炒玉米”的风俗,称之为“炒虫”,即玉米经过翻炒的过程便是虫子被消灭的过程。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意的是“炒黄豆”。据传陕西一些地区有惊蛰吃炒黄豆的习俗,黄豆在锅中被爆炒的噼啪声,正如害虫在接受煎熬的“蹦跳声”。
吃鸡蛋
惊蛰还有吃鸡蛋的食俗,相传这一天要祭祀白虎,白虎满口獠牙,十分可怕,只有用鸡蛋将其喂饱,它才不会伤人,因此便有了惊蛰吃鸡蛋的说法。
烙煎饼
有说法称,山东一些地方有惊蛰吃煎饼的风俗,以前烙煎饼需要生起火炉,有烟有火,意为让害虫在烟火的熏烤中消失殆尽。
吃驴打滚
惊蛰这天还有吃驴打滚的食俗,驴打滚取“滚”字之妙用,即翻滚、翻身之意。惊蛰在春季,一年之始,吃驴打滚寓意在新的一年可以“翻身”,心想事成。
惊蛰吃梨的好处
1、防感冒
梨素有天然矿泉水的美称,多汁可口,清肺养肺,清热降火,润肺祛燥,适宜冬春交替季节,有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由于梨子营养素丰富,常吃梨还能有效预防感冒。
2、润燥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3、养肝
春季阳气初升,正是养肝的季节,梨子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和维生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作用。
4、补水
春季人们出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的时候很多,梨子具有润燥消风之效,春季可以多吃梨润燥止咳,补充水分,缓解身体干燥现象。
惊蛰节气传统习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吃梨
在民间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惊蛰后气温明显升高,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蒙鼓皮
4.24节气中惊蛰时节养生吃什么 篇四
其实荠菜一年四季都可有,只是春天的嫩芽最为好吃,营养也最丰富。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呼吸道黏膜的免疫功能,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可增强体内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因而多吃荠菜可预防春季流感。
2、瘦猪肉
对于特别喜欢吃肉的人,以食用瘦猪肉为好,猪肉是日常生活的主要副食品,具有补虚强身,滋阴润燥、丰肌泽肤的作用。其性味甘咸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凡病后体弱、产后血虚、面黄赢瘦者,皆可用之作营养滋补之品。
3、春笋
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春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4、鸭血
民间认为多吃鸭血可补肝,因鸭血性平和、营养丰富。肝主藏血、以血补血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鸭血是人体污物的“清道夫”,可以利肠通便,清除肠腔的沉渣浊垢,对尘埃及金属微粒等有害物质具有净化作用,以避免积累性中毒。
5、梨
惊蛰时节,应多吃生津润肺的食物。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在民间还有惊蛰吃梨的说法,梨的吃法很多,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建议春季吃梨最好还是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冰糖蒸梨、川贝蒸梨制作简单方便,对咳嗽有一定的作用。
6、菠菜
惊蛰节气后,阳气生发容易导致肝火旺盛,中医有“春宜养肝”之说。有人说,菠菜是最适宜养肝的绿色蔬菜。中医认为,菠菜性甘凉,入肠、胃经,有补血、利五脏、通血脉、止渴润肠、滋阴平肝、助消化、清理肠胃等功效,对肝气不舒并发胃病、头痛目眩和贫血等有较佳的辅助疗效。不过,菠菜应先用沸水焯后再烹调。
7、枸杞
杞子性平味甘,功能润肺清肝、滋肾益气、生精助阳、补虚劳、强筋骨,是滋补性强壮药,为广东民间煲汤的常用药材,如《食疗本草》说它“坚筋耐老”, “补益筋骨,能益人,去虚劳”。肝炎患者服用枸杞粥,则有保肝护肝、促使肝细胞再生的良效。
8、韭菜
春季适当食用韭菜一方面可以养护人体的阳气,增强人体抵抗细菌病毒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直接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使人体远离细菌病毒的危害,春季气候冷暖不一,需要保养阳气,韭菜性温,最宜人体阳气,而且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
9、蜂蜜
古人言:“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传统医学认为,春季干燥,要想滋阴润肺喝点蜂蜜水乃上选。在所有的天然食品中,大脑神经元所需要的能量在蜂蜜中含量最高。蜂蜜所产生的能量比牛奶高约5 倍,能够在很短时间内补充给人体能量,消除人体疲劳和饥饿。
10、空心菜
春季是吃空心菜最好的季节。这个时候的空心菜,不但脆嫩多汁、味道鲜美,更是解毒的最好蔬菜。中医认为,空心菜具有很强的解毒功效。它性凉味甘,具有解暑行水、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润肠通便等功效,被《南方草本状》誉为“奇蔬”;适用于痔疮、便血、折伤、虫蛇咬伤、淋浊、带下及饮食中毒等症。
11、水萝卜
水萝卜作为一种健康有营养的蔬菜,在春夏之际堪称饭桌上的“超级食品”。夏初时其营养价值最高。据报道,水萝卜可以有效镇咳,其所含的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癌作用。此外,水萝卜富含维生素C和钾,可以减轻压力,激活免疫系统。同时,水萝卜对于糖尿病患者及患胃肠道疾病的人来说也是饮食佳品,它含有丰富的纤维素,且热量非常低。
<<<返回目录
惊蛰要预防什么疾病
预防感冒和流感
阳春三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大地一片生机,人们也在经过一个冬天的蛰伏后开始活动频繁。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因此,春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尤其是一些传染病。
普通感冒和流感共同的病因均源于病毒,症状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同时伴有脚软无力、发热、鼻塞流涕等,个别体质较弱者还可因感冒引发气管炎、肺炎、肾炎、心肌炎等病,因此不可小视感冒。
惊蛰节气,人们对于感冒和流感应以预防为主,应适量增减衣着,体弱者少去公共场所,保持室内通风,中午时可多晒晒太阳,夜间娱乐要适度。
预防哮喘复发
惊蛰春分前后,慢性疾病患者最易复发,正所谓“百草回芽,百病复发”。其中哮喘多发于此期,饮食调养的方法很适宜于哮喘轻度发作或缓解期。因此,应该避免进食过饱,吃的食物不宜太咸,忌烟、酒,慎用辛辣刺激食物,特别要禁食海腥油腻之物。
处于发作期时,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排尿。食物以充足碳水化合物保证热能供应,以乳、蛋、豆制品保证蛋白质的给养。
肾结石发作感染
惊蛰节气,万物复苏,百草萌生。随着人们活动的增多,隐伏在胆道和肾脏的结石也容易发作。怎样防止和对待胆石症和肾石症在春天的发作呢?胆石症发作往往同时伴有胆道感染,严重者可致中毒性胆管炎,若救治不及时可致命。
因此在惊蛰节气,预防胆石症的发作至关重要,凡确诊而愿意接受手术者应尽早手术,一时不能手术者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患者饮食宜清淡,因为油腻的食物会刺激胆汁的排放和改变胆汁的成分,容易促发胆道感染甚至胆源性胰腺炎;可以服一些利胆的中、西药物;一旦发生右上腹疼痛、发热和黄疸,要及时送医院治疗。
预防风湿四肢麻痹
惊蛰,其意为春雷响起,惊动万物,也就是说从这时节起冬眠的生物苏醒了。此间的天气多浓雾、微雨,人体常感四肢麻痹、关节活动不利。以前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的扭、挫、跌伤及手术后的损伤。
这一时段气候多变,造成损伤组织血液循环、压迫和刺激,预防方法是适度的动静结合,参加适量的运动锻炼,活气血、通经络。另外要注意身体局部的保暖,也可进行局部按摩保健,口服一些通经络的药物等等。
<<<返回目录
惊蛰养生药膳推荐
绵茵陈蛇舌草煲鲫鱼
材料:绵茵陈20克、蛇舌草20克、鲫鱼1条(约400—500克)、猪瘦肉100克、蜜枣2个、生姜3片。
烹制:各药物浸泡、洗净并蜜枣去核;鲫鱼宰洗净,煎至微黄。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油便可。为3—4人量。
功效:清肝热、祛湿困。
绵茵陈性平、微寒、味苦,有清热利湿、去黄疸和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白蛇舌草性凉,味甘、淡,具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的功效,鲫鱼能和胃肠、通阴利水、温中下气。配伍开胃益脾的蜜枣,使其既不寒凉峻利又祛湿健脾。
木棉花炖水蛇
材料:木棉花18克、圆肉15克、水蛇400克、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烹制:木棉花、圆肉浸泡,洗净;水蛇、猪瘦肉洗净切段和块,置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即可,饮时下盐。为3—4人量。
功效:祛湿毒、通经络。
木棉花为祛湿药物,其性凉,味甘、淡,能清热、利湿、解毒、止血。水蛇能补气血、强筋骨、通经络、祛风除痰、养颜润肤。配伍益气生津、润肺健脾的蜜枣及补阴益髓的猪瘦肉,汤味更醇和可口。
鲜土茯苓煲猪月展
材料:新鲜土茯苓250克、猪月展肉500克、生姜3片。
烹制:鲜土茯苓洗净。切片;猪月展洗净,切块。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即可。为3—4人量。
功效:祛湿健脾。
“月+展”是罕用字,方言中指(人或畜牲)手、腿上的腱子、带筋的肉。干品的土茯苓煲龟等已为人所知,采用鲜土茯苓煲猪月展,其气味更鲜美醇和可口。鲜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具利水渗湿、健脾调中之功,如《本草纲目》说它能“健脾胃、强筋骨、祛风湿,利关节,止泄泻”。
川贝母海蜇皮猪瘦肉汤
材料:川贝母12克、海蜇皮80克、猪瘦肉200克、生姜3片。
烹制:川贝、海蜇皮分别洗净,稍浸泡,晾干;猪瘦肉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水1750毫升(7碗量),武火煲沸改文火煲1个半小时,下盐便可。为2—3人量。
功效:去痰湿、止鼻鼾、消痰涎。
春湿困重时,平素鼻鼾声重的人此时更重;平素少鼻鼾声的人此时亦有。鼻鼾多因痰多或肥胖引起。川贝为有名的化痰止咳药,春季饮食可用,能清燥化痰、散结除热、润肺止咳,以其配伍海蜇皮煲猪瘦肉则有化痰涎、顺肺气、止鼻鼾的作用。
<<<返回目录
惊蛰适合吃什么水果
草莓
它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宜春季养生食用,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季第一果”。草莓的营养配比很合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是等量的西瓜、葡萄或苹果的10倍,此外草莓中富含铁、果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等,对于春季容易出现的肺热咳嗽、嗓子疼、长火疖子等,草莓中含的营养元素都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同时因为含铁,贫血的朋友也可以常吃。
梨
惊蛰前后,人们易咽干冒火,民间素以“惊蛰吃梨”来“清六腑之热,滋五脏之阴。”为啥要吃梨?是借“梨”的谐音与小虫分离。另外,春天来了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味甘,有清热养阴、利咽生津、润喉化痰之功效,且含丰富的果酸、铁质、维生素A、维生素C等,特别适合这一季节食用。
吃梨时可用生梨去核去皮后榨汁、去核后蒸熟、切片后和冰糖、银耳等一起煮水,川贝炖梨对咳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梨性质寒凉,不宜一次多吃,否则会伤及脾胃。对于脾胃虚寒或血糖偏高的人,不宜吃生梨。
番石榴
据介绍,番石榴是个“营养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B族、维C、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其所含的维生素C比柑桔、香蕉、木瓜、番茄、西瓜、凤梨等水果都高,其种子中含铁量更胜于其它水果,所以,食用番石榴时最好能连子一起食入。
很多人的在吃番石榴的时候经常是以直接食用为主,将鲜果清洗干净后即可食用。或者还可以将其切块置于碟上,不仅非常美观,同时食用的时候也更加方便,一些注意形象的女性很适合这种吃法。或者还可以将番石榴切成快后加上少许酸梅粉或盐巴,不仅吃的时候非常方便,同时还可以品尝到不同的风味。
猕猴桃
虽然猕猴桃是小个头水果,但是其绿色果肉中营养丰富,其中含量较高的抗氧化剂叶黄素具有降血压功效。猕猴桃除了维他命C是它的强项外,原来其纤维素亦十分丰富,可以增加分解脂肪的速度,避免腿部积聚过多的脂肪。
猕猴桃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及钙、镁、铁、钾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但并不是人人皆宜。有些人对猕猴桃会过敏,表现为舌头发麻、喉咙发痒,还可能发展为口腔黏膜水肿。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透不过气,这表明喉头黏膜出现了水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过敏体质人群一定要谨慎食用猕猴桃。
5.惊蛰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篇五
醪酒
醪酒——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鸡蛋煎饼拌芥末对我们没啥吸引力,但家里正好有自酿糯米酒,滤去醪糟后就是醪酒了。醪酒喝得全身暖,不由想起那句童谣:“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梨子
姜梨汁——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这里略改,因梨性寒,加温性的姜平衡一下:数个大梨加小块姜,一起放入榨汁机,榨得的姜梨汁分两壶,一壶直接上桌,另一壶放蒸锅里蒸5分钟后再上。《本草通法》说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脏之阴”,所以做两壶,家中体质火旺者和虚寒者可各取所需。
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芋头
煮芋头——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炒黄豆就免啦,我们煮芋头沾糖吃,做法简单,还算是粗粮,好吃又健康。至于糖,但按中医说法,春天肝气旺易伤脾,从惊蛰始要多吃甜食养脾,所以糖虽不利于减肥,吃起来还是可以理直气壮地。
惊蛰饮食养生
一、惊蛰应多吃清淡食物
中医学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在人体正气强盛的情况下,邪气不容易侵入机体,也就不会发生疾病,所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十分重要。在日常饮食中注意做到饮食品种的多样化,以保证人体能够得到丰富而充足的营养素供给。
由于惊蛰后的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微生物(包括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所以人们需要进行饮食调养,增强体质以抵御病菌或病毒的侵袭。
惊蛰节气是传染病多发的日子,要预防季节性的传染病的发生,应多吃清淡食物,如糯米、芝麻、蜂蜜、乳品、豆腐、鱼、蔬菜、甘蔗等。
维生素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的摄入能够明显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水萝卜、辣椒、甜椒、苦瓜、蒜苗、白菜薹、红菜薹、油菜薹、甘蓝(圆白菜)、菜花、西兰花、芥菜、芥蓝、菠菜、萝卜缨、木耳菜、香菜、苋菜、芦笋、白薯叶、山楂、黑加仑、沙棘、柑橘、刺梨、番石榴、桂圆、荔枝、木瓜等。
二、惊蛰宜适当进补
惊蛰的饮食原则是保阴潜阳,可以适当选用一些补品,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一般应选服具有调血补气、健脾补肾、养肺补脑的补品。像鹌鹑汤、白木耳煮麻雀、清补菜鸭、枸杞银耳羹、荸荠萝卜汁、枸杞蛇肉汤、虫草山药烧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冬虫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应少吃。
三、惊蛰多食锅巴好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甜食以养脾。锅巴属甜食,可以多吃一点。
锅巴是煮米饭时锅底所结之物经低温烘烤而成,又香又脆。据现代科学分析,焙锅巴所用的粳米,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b1、e、纤维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除淀粉外,其他成分大多藏于米粒胚芽和外膜里。经过低温烘烤,外层的营养成分多被破坏,部分的淀粉也分解了,故食时极易消化;而且,在吃锅巴时,必须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分泌大量的唾液酶以帮助消化吸收,促使肠胃蠕动,增强其功能;另外,微炭化后的锅巴,还能吸附肠腔里的气体、水分和细菌的毒素,以达到收敛止泻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焙烤成锅巴的粳米有补脾、养胃、滋养的功效,最宜病后食用。粳米经炒、烘、烤之后,食之味香,促进食欲,还有消食导滞、收敛止泻的功效。因此,春天多食锅巴好。
惊蛰养生粥
第一,宜食猪粥
配制:粳米250克,猪肝6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猪肝粥具有补血明目、养肝健脾的作用,适合贫血头眩、目疾、肝病等患者食用。
第二,宜食菠菜粥
配制:菠菜500克,粳米200克,猪油25克,精盐5克,味精3克,胡椒粉2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菠菜粥具有养血止血、敛阴润燥、通利肠胃的作用,适合平时血虚肠枯而致大便秘结,尤其是老年慢性便秘、习惯性便秘以及痔疮便血、小便不利、高血压引起头晕等患者食用。
第三,宜食红枣粥
配制:粳米250克,红枣60个,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红枣粥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合贫血、慢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失眠等患者食用。
第四,宜食黑米党参粥
配制:党参、白茯苓各15克,生姜块5克,黑米100克,冰糖60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黑米党参粥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目的作用,适合气虚体弱、脾胃虚弱、全身倦怠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薄等患者食用。
第五,宜食萝卜粳米粥
配制:白萝卜250克,粳米100克,生姜丝8克,猪油25克,精盐3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萝卜粳米粥具有消食利气,宽中止渴的作用,适合因素食肥甘、厚味较多而消化力较弱的患者食用。
第六,宜食菊花粥
配制:粳米250克,干品杭白菊15克,加水适量,共煮成粥。
6.惊蛰是什么意思 篇六
惊蛰,古称“启蛰”,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3个节气。在3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时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中文名:惊蛰
外文名 The Waking of Insects
别 名 启蛰
代表寓意 天气回暖,春雷始鸣
气候特点 雨水渐多,乍寒乍暖
季 节 春季
时 间 3月5日或6日
太阳位置 太阳到达黄经345°
前一节气 雨水
后一节气 春分
风俗活动 祭白虎、打小人
风俗食物 “炒虫”、生梨
农事活动 防病虫害
养 生 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
三 候 桃始华;黄鹂鸣;鹰化为鸠
7.惊蛰是什么意思及含义 篇七
客家民间则以“炒虫”方式,达到驱虫的功利目的。惊蛰这一天,一些地区要吃炒豆。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的瑶族在惊蛰时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
●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来震动人间,所以过去有惊蛰日祭祀雷神的习俗。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注:“惊蛰,孟春之中也,蛰虫始闻雷声而动;鼓,所取象也;冒,蒙鼓以革。)可见不但百虫的生态与一年四季的运行相契合,万物之灵的人类也要顺应天时,凡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打小人”驱赶霉运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香港、澳门一向有“打小人”的习俗。每年惊蛰那天“打小人”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祭白虎化解是非
祭白虎化解是非在广东一带民间有在惊蛰“祭白虎化解是非”的习俗。据称白虎为口舌之神,每年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伤人。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吃梨
8.惊蛰节气的由来 篇八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
惊蛰节气的习俗:祭白虎化解是非: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所以每年惊蛰那天便会出现一个有趣的场景:妇人一边用木拖鞋拍打纸公仔,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念:“打你个小人头,打到你有气冇定抖,打到你食亲野都呕”的打小人咒语。
惊蛰节气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等季节性疾病的流行。
惊蛰除虫
我国地域辽阔,蛰伏的动物并不一定在惊蛰时节结束它们的冬眠,但是许多地方的人们都习惯在这天举行一些活动。以避免虫蚁的伤害。
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省份,人们把黄豆、芝麻之类的农作物放在锅里翻炒,发出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嚼啪蹦跳之声。
黄豆、芝麻之类炒熟了。一家男女老少争相抢食炒熟的黄豆、芝麻,称为“吃虫’、意喻人畜无病无灾,庄稼不生害虫。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害虫。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在江苏邢江,这天晚上要点燃元正时敬天地留存的红烛。并各处燃照,边照边念“惊蛰蚁虫,一照影无踪”,据说这样一来,夏天蚊虫会少。同时还要用送灶的糯米饭加搪炒成粒状,俗名“炒虫儿”,家人分食。在江西分宜、广西灵川等地,家家户户用石灰撒在屋隅及墙下以杀虫。在湖南fa陵、江西萍乡,民众习惯在屋里燃放爆竹,祝曰“惊蛰惊蛰,爆得虫脚笔直”,叫做“爆惊蛰”“惊蛰虫”。
惊蛰炒虫食虫习俗
惊蛰雷动,百虫“惊而出走”,从泥土、洞穴中出来,于是虫蚁开始活动,逐渐遍及田园、家中,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因此,惊蛰期间,各地民间均有不同的除虫仪式。
惊雷惊醒害虫,在浙江宁波,惊蛰为“扫虫节”,农户在这天要拿着扫帚到田间举行扫虫的仪式,是一种巫术仪式,意味将一切害虫的“扫除”。
在民俗中,扫帚什么都能扫,如扫除妖魔鬼怪、扫魂、扫除疾病、扫除晦气、扫除虫害。民间旧时送葬,棺材后头挂把扫帚,用来扫魂,以免死者把魂留To如遇上虫害,江浙一带就家家户户纷纷将扫把插到田头地间,以请扫帚神来帮助消除虫灾。
惊蛰是冬眠昆虫开始复苏活动之时,因此客家先民主张早期灭虫。惊蛰日,汀州客家还有做芋子叛或芋子饺吃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
赣南上犹、崇义甲带以及吉安遂川客家,惊蛰日上午,农家将谷种、豆种、南瓜、向日葵籽及各种蔬菜种子取一小撮放入锅中干炒,谓之“炒虫”。
炒熟后分给自家或令肠居小孩食之。据说如此一来可保五谷丰收,不受虫害。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
在少数民族地区,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其实“虫,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征意义。(部分内容摘自金羊网—羊城晚报)综上所述,各地多有“炒虫”习俗,但千里不同俗,很多地方是把芝麻、黄豆等放在锅中爆炒,陕西人炒黄豆,广西的瑶家炒玉米,江苏瓜洲炒糯米,福建的客家人炒豆子炒麦子,取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
流行于广西忆佬族、云南丽江傣族以及其他汉族地区的“炒虫”习俗,则是直接将昆虫放在锅里炒熟,作为美食。
湖北土家族民间有“射虫日”,于惊蛰前在田里画出弓箭的形状以模拟射虫的仪式。
遂川县城居民,早年也有惊蛰日杀虫习惯,在房前屋后的墙基、畜栏、厕所等处撒上生石灰,在桃木果树下喷洒石灰水,菜园中也撒一些石灰粉末,以杀虫、防虫。
鲁东南一带,二月二主妇以炊棍敲锅台,谓之震虫。以彩纸、秸草或细秸秆成串悬于堂屋梁上,谓之串龙尾。还有主妇敲面瓢,边敲边唱咒语:
“二月二,敲瓢叉,十窝老鼠九窝瞎,还有一窝不瞎的,送给南岭老八家。”“老八’指专吃老鼠的蛇。
其实,虫子惊醒并不是因为听到了雷声,而是因为大地回暖,冬眠的动物们苏醒过来,也该出来了。这段时间全国各地气温比上一个节气回升3`C以上,是一年中温度回升最快的时节。此时乍暖还寒,冷空气频频,气温波动大,人们最忌惮的“倒春寒”也快要来了。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农事安排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下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切忌盲目早播。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模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惊蛰气温虽然上升很快,但是降水不多。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往往开始露头。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春旱常常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制约因素,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植树造林也要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水,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求,反而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做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及时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此时,田野间野草开始生长、绿肥红花草子和黄花草子长势旺盛,给草食家畜开始提供青绿饲料。这一时期,畜禽重点是抓好耕牛补料催膘,在春耕前半个月至一个月就要开始给牛增加营养。
惊蛰农事活动
9.惊蛰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篇九
1、节到惊蛰,春水满地。
2、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
3、南方桔子,北方柿子。
4、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5、牛头马尾驴中间。
6、深埋使劲砸,扁担也生芽。
7、猫三狗四,猪五羊六。
8、种树十年,强似种田。
9、月月好栽松,就怕砸得轻。
10、养蚕多栽桑,养鱼挖池塘。
11、人均百棵树,等于建金库。
12、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
13、高山松柏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14、柳棍子栽树易倒,育苗柳不怕风摇。
15、荒山变绿山,不愁吃和穿。
16、惊蛰一犁土,春分土气动。
17、惊蛰蛾子春分蚕。
18、沙土杨梅滋味好,黑沙土里长大桃。
19、牛,母猫叫破嘴。
20、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21、惊蛰断凌丝。
22、桃三杏四梨五年,核桃柿子六七年,桑树七年能。
23、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24、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25、搞好四旁绿化,风沙旱涝都不怕。
26、核桃树,摇钱树,哪里栽,哪里富。
27、旱年收不收,全在井和沟。
28、黄河水可用不可靠,单纯依靠禾苗焦。
29、有地有井人当家,有地无井天当家。
30、春到人间,绿化当先。
31、及早盘好地瓜炕,春分瓜种把炕上。
32、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33、母牛生母牛,三年五个头。
34、惊蛰不藏牛。
35、沙里青杨泥里柳,石头垃子种枰柳。
36、地化通,赶快耕。
37、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38、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
39、柿子核桃寿命长,子子孙孙吃不光。
40、乱砍滥伐,招来风沙。
41、二月打雷麦成堆。
42、栽桑栽桐,子孙不穷。
43、惊蛰地气通。
44、麦子姗三遍,等着吃白面。
45、旱田靠沟,水田靠埂。
46、求天不如挖地。
47、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48、深深的,浅浅的,结结实实暄暄的。
49、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种树。
50、种不好庄稼一年穷,修不好塘堰一世穷。
51、先耕高亢,后耕淤洼。
52、来水昼夜连轴转,莫待水光干瞪眼。
53、栽上葡萄喝美酒,种好桑柞穿丝绸。
54、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5、一堵防风墙,十年丰收粮。
56、林网占地一条线,保护农田一大片。
57、无灾人养树,有灾树养人。
58、猫三狗四羊半年,驴子马,年见年。
59、荒山成了林,变成聚宝盆。
60、栽上摇钱树,农业迈大步。
61、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62、平原绿葱葱,旱涝无影踪。
63、起苗不伤根,栽树坑挖深。
64、惊蛰冷,冷半年。
65、冬耕无早,春耕勿晚。
66、栽树无时,莫叫树知;多留宿土,剪除陈枝。
67、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68、荒山栽树,由穷变富。
69、浇水高低看得准,整平土地少费劲。
70、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71、花椒树,农家宝,少占地,收益高。
72、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73、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74、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75、惊蛰雷鸣,成堆谷米。
76、雷打惊蛰前,四十九天不见天。
77、一年栽桑,多年养蚕。
78、要想收水稻,田埂先修好。
79、水利不修,有田也丢。
10.惊蛰是什么季节的节气 篇十
阳历时刻:2020年3月5日10:56:44,星期四
阴历日期:二〇二〇年二月十二,星期四
开始时刻:2020年3月5日10:56:44,星期四
结束时刻:2020年3月20日11:49,星期五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蛰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gò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3月5,6或7日。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过冬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唐 韦应物 《田家》诗:“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宋 苏辙
《游景仁东园》诗:“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解放日报》1980.3.7:“农谚说:‘惊蛰麦直’,‘惊蛰,蛇虫百脚开食’,节气到了惊蛰,大地回暖,三麦拔节,毛桃爆芽,杂草返青,百虫苏醒开食,开始有雷声和蛙鸣。”
节气惊蛰代表着什么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
惊蛰节气的物候特征
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所谓桃始华,指的是惊蛰之日,桃花是月始开,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流水桃花,便勾引出千媚百态。
仓庚就是黄鹂,所谓“仓庚鸣”,指的是惊蛰后五日,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嘤其鸣,求其友。仓为青,青为清,庚为更新,“昔我云别,仓庚载鸣”,文人由此也称它“离黄”,“离黄穿树语断续”就成了悲声。
再过五日,鹰化为鸠。鹰,鸷鸟也,鸠,即今之布谷,所谓“鹰化为鸠”,指《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而到了秋天,鸠再化为鹰。《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
惊蛰习俗
惊蛰日清晨村童到田间咒雀,击打钢器,沿着田埂而行,唱咒雀词;把石灰、灶灰、唇炭追撒在墙角及偏僻处;用香油煎糕,或者用韭莱做成荤素各种饼,煎炸饼豆以驱除百虫;把黄豆用盐水浸泡,二十四小时后,将水滤去晒干。放在锅中妙熟,全家人吃炒豆,称之为吃蝎子毒;西府海棠、玉兰、排桃、绣球、杏花、宝相花、种田红、木挑、李花、月季花、剪春萝等上市。
惊蛰是由于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长了翅膀鸟嘴人身的大神,一手持捶,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多面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敲天鼓,人间也把握这个时机来蒙鼓皮。《周礼》卷四十《挥人》篇上说:“凡冒鼓必以启蛰之日。”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惊蛰吃梨源于何时,无迹可寻,但祁县民间却有这样一则代代相传的故事。传说闻名海内的晋商渠家,先祖渠济是上党长子县人,明代洪武初年,带着信、义两个儿子,用上党的潞麻与梨倒换祁县的粗布、红枣,往返两地间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积蓄,在祁县城定居下来。雍正年间,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惊蛰之日,其父拿出梨让他吃后说,先祖贩梨创业,历经艰辛,定居祁县,今日惊蛰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让你不忘先祖,努力创业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经商致富,将开设的字号取名“长源厚”。后来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离家创业”之意,再后来惊蛰日也吃梨,亦有“努力荣祖”之念。
民间很多地方的人们将惊蛰称为“二月节”。其实早在西汉《礼月令疏》是把惊蛰放在正月,而把清明放在二月。到了东汉刘欲的《三统历》将惊蛰改为二月节。既然叫“节”,那就自然少不了精彩有趣的民间习俗活动。
常言道,“春雷惊百虫”。惊蛰一到。天气转暖,昆虫和细菌开始活跃,容易滋生疾病,因此山东的农民会在惊蛰日生火烙煎饼,取“烟熏火燎灭害虫”之意:与之相类似,陕西人会在这天炒黄豆,广西的瑶家炒玉米,江苏瓜洲人炒糯米,福建的客家人不但要炒豆子、麦子,还要煮连毛芋子、做芋子饺。不论东西南北,或熏或妙,取的皆是“炒虫”、“驱虫”之意,提醒人们要及时灭虫除害。
【惊蛰是什么季节的节气】推荐阅读:
惊蛰节气征文作文20212-12
惊蛰节气祝福短信欣赏01-01
关于惊蛰节气名称由来介绍11-06
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养生02-10
立夏节气的寓意是什么意思10-15
立秋节气的特点和由来是什么10-23
二十四节气大雪的含义是什么07-21
寒露节气是什么时候01-02
24节气小雪适合吃的是什么07-09
惊蛰的祝福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