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2024-07-13

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精选13篇)

1.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篇一

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教育部《大纲》指定书目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书目

一、初中部分:

⑪《西游记》吴承恩著;(2)《水浒传》施耐庵著;

⑶《朝花夕拾》鲁迅著;⑷《骆驼祥子》 著;

⑸《繁星·春水》冰心著⑹《鲁滨孙这漂流记》(英)笛福著; ⑺《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著;

⑻《童年》(俄)高尔基著;

⑼《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⑽《名人传》(法)罗曼·罗兰著。

《中学生必读书目》

一、初高中共读部分:(10种)

①《西游记》(明)吴承恩著;

②《水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著;

③《三国演义》(明)罗贯中著;

④《红楼梦》(清)曹雪芹、高鄂著;

⑤《唐诗三百首》(清)衡塘退士选编;

⑥《宋词选》胡云翼选注;

⑦《阿Q正传》鲁迅著;

⑧《古代散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

⑨《科学的历程》吴国盛著;

⑩《数理化通俗演义》梁衡著。

二、初中必读部份:(15种)

初一年级:

①《红岩》罗广斌、扬益言著;

②《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③《童年》(俄)高尔基著,刘辽逸译;

④《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凡尔纳著,范希衡译;

⑤《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初二年级:

①《青春之歌》杨沫著;

②《骆驼祥子》老舍著;

③《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前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著,梅益译; ④《福尔摩斯探案集》(英国)柯南道尔著,丁钟华等译; ⑤《居里夫人传》(法国)埃里·居里著,友明彻译。

初三年级:

①《家》巴金著;

②《牛虻》(爱尔兰)伏尼契著,李俍民译;

③《高老头》(法国)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④《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国)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 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2.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篇二

教育部制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第二部分《课程目标·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一款下明确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 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 读好书, 读整本书,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 (五部以上) 及其他读物, 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高考也将着眼于对学生阅读量、阅读面及阅读能力的考查。笔者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语文教师, 也深刻的体会到:语文学科承载着特殊的使命, 它不仅仅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更是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 必须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其中, 引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名著是数千年文化的积淀,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学名著在审美和教育方面有着巨大影响和作用, 阅读一本文学名著, 既是一次文学审美的教化和熏陶, 也是一种精彩而非凡的人生之旅, 对于现在成长和发展阶段的中学生而言, 能否及时的、深刻的阅读到与之相应的名著作品, 显得极其重要。在学生时代阅读大量名著, 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名著阅读中, 有千万个接触点是与课堂所学的教材相通的。通过课外对名著的阅读, 学生获得了综合性的知识, 不仅有自然知识, 更有大量的社会知识。名著阅读的越多, 越有利于将课内知识巩固、加深、改造和系统化, 从而积累大量的作文材料和语言材料。积累的语言材料越多, 底气充盈, 写起文章来自然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从这一点上来说, 要想学好语文就离不开名著阅读。

二、现状的分析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实际情况, 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级中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统计情况是, 大部分的中学生表示对文学名著及其他文学作品“都愿意去涉猎”, 但每周用于名著阅读的时间却少之又少, 真正热衷阅读名著的人不多。

在问及为何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时, 同学的回答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认为文学名著的语言枯燥、晦涩, 让人不易读懂, 提不起阅读兴趣;2.学习压力过重, 学习任务过大, 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阅读;3.名著内容与现实联系不大, 不够亲切, 因而不喜欢去阅读, 感觉它离自己的生活太遥远;4.阅读名著太耗时间, 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学习。更有同学坦言, 大家平时讨论交流的内容很少涉及名著, 就算偶尔自己打算读读书了, 也更容易被一些流行的杂志、小说所吸引。

以上种种情况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学生对名著的认识不够, 对名著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热情。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了兴趣作引, 名著自然就少有人问津了。因此,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 我们再辅以阅读方法的指导, 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名著阅读兴趣的激发

(一) 利用影视资源

用影视资源提高中学生阅读的趣味性。现在大多学生看电视的兴致要高于读书的兴致。观赏名著影视, 虽不能等同于原著, 但它具有高度浓缩性和立体感, 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名著的内容。

现在, 不少中外名著都已成功地搬上银幕, 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教师可以利用媒体的作用因势利导, 指导学生将阅读原著与观看影视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将原著与影视进行比较。教师还可组织影评征文、座谈等活动, 以巩固其效果。这样灵活生动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得到更多的启迪。

(二) 巧妙联系课堂

名著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 我们应指导学生将名著阅读与日常的语文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 不少便是名著节选, 教学时, 可以用课堂悬念法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讲一讲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著的精彩情节, 讲到在精彩之处戛然而止, 留出悬念, 并留作一项作业由学生完成, 便会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如, 讲授《三国演义》节选时, 也可以讲一讲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奇, 讲完前三擒, 后面的留待学生自行阅知, 还可邀请几位同学给大家讲述剩下的故事, 从而激发大家阅读探究的兴趣。

(三) 融入竞争意识

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阅读的渴望。

教师可以定期举办名著故事演讲大赛, 让学生从所阅读的名著中选一个章节, 比一比谁讲得精彩, 教师对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 使学生体验到读书的成就感, 以此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举办名著知识竞赛, 让热烈的赛场气氛促使学生更加积极的阅读名著。

(四) 快乐角色扮演

定期的举办名著角色扮演活动, 让学生们换个方式去“阅读”。

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以一个更为立体、丰富、活泼、真实的角度去感受和理解名著。如《空城计》一幕中, 怎样更好地去表现诸葛亮和司马懿当时应有的状态, 在观众同学和演员同学共同的研究和琢磨中, 不仅能让大家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 而且更能加深所有学生对原著的理解和感悟。

四、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

中学生的功课紧、任务重, 阅读长篇名著的时间比较有限, 漫无目的的阅读往往会事倍功半, 教师的阅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阅读书目的指导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并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名著的篇目。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不断提高作品难度。

(二) 阅读计划的制定

“凡事预则立”, 计划要具体、详实, 具有可操作性。每天都要有计划。教师要要求学生严格执行计划, 不可一曝十寒。教师可将名著阅读作为一项常规的家庭作业, 让学生按计划每天、每周阅读, 并做好读书笔记, 方便教师教师督促检查。

(三) 阅读时间的指导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紧张, 可以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 因此在利用好学校阅读课的同时, 更要想办法利用好点滴时间, 学会见缝插针, 挤时间阅读, 比如每天的午饭、晚饭后的休息时间, 晚上临睡前的时间。双休日、五一、国庆长假、寒暑假等是学生读课外书的黄金时间, 更应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

(四) 阅读方法的指导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一定要做好批注、摘抄和读书笔记, 写好读后感, 加深对名著的理解和体会。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有这样的体验, 书读了很多, 但是要引经据典时, 却要搜肠刮肚, 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读书笔记。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上多下功夫, 使学生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另外,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以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来阅读名著。

首先采用略读的形式, 略读前可先让学生找一些有关作品的内容梗概、名家评点来读读, 这样学生便可先粗知大体内容。略读时教师要特别注意训练学生的速度, 要让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 真正达到“阅读一般现代文名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速度要求, 并且要逐步提高, 力争做到“一目十行”。

然后再具体指导学生细读、精读。细读和精读主要是对文学名著中一些重要的章节和片段所采取的阅读方式, 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些章回体小说, 可适当选择一些重要的章节指导学生细读精读, 教师还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 从而让学生更好的去理解文章并予以指导。

另外, 我们还可指导学生尝试运用“三遍阅读法”。茅盾说:“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 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 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 细细地咀嚼, 注意到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 就要细细地一段段地读, 领会、运用, 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字炼句。”

五、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原本就是一种个人行为, 个性化是阅读活动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 尊重每个学生对名著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让学生在亲身的阅读实践中领会汉语言的规律, 提高他们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鉴赏能力。

中学生需要阅读名著, 阅读本应该是件快乐的事, 但在实践中往往一不小心就把阅读变成了学生的另一件学习任务和负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教育体制本身的, 有学校的, 有教师的, 也有学生本人的, 还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如何将学生的阅读快乐还给学生?这是一个值得教学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冬云.更新阅读观念, 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J].《中小学图书情报界》, 2005. (2) .

[2]蒋蓉.加强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思考与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 2005. (2) .

[3]崔茂新.个性阅读:代表一种文化力量[N].《中国教育报》, 2006.6.8, 第5版.

[4]李浩.学生课外阅读动机及教师指导对策探析.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3. (6) .

[5]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6]彭振杰.《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质量——中学生阅读状况的调查报告》[J].载《作文报高考版》, 2005. (3) .

3.浅谈初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 篇三

1、转变角色,承担阅读教学的责任

强化教师自身阅读意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阅读意识,做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于漪老师说的好:“语文教学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师修养的方法和途径就是读书,语文教师应该把阅读和写作作为自己生命的体现形式。”

帮助学生转变阅读观念。教师要想成为学生名著阅读的导航者,不仅自己要对名著阅读有正确的认识,还要帮助学生转变观念,使学生认清名著阅读对他们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和创造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要使他们明白这些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要让他们从心底认识到,名著是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人类智慧结晶的文明成果,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一旦学生对名著阅读产生兴趣,阅读量就会增加,视野也相应拓宽,能力也自然提高了。

2、多种渠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我在讲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发现学生对生机盎然的百草园充满神往之情,对能讲美女蛇故事的阿长产生极大的好奇,我顺势对学生说:“这篇课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要想知道鲁迅更多的童年趣事,想了解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大家阅读原著。”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到名著面前,使他们对作品有一种向往和期待,读起来自然就有亲近感。

学校和教师必须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学校或班级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名著阅读活动,比如“畅所欲言话经典,笑谈名著数英雄”——读书汇报会;“一路英雄写风流,人文精神扬美名”——“最美的片段”朗诵会;“读书小报评比与展览”;“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状元的评比活动”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等,在这种交流活动中,尽量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使名著阅读成为一种时尚,甚至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家长与教师要配合,给学生阅读时间和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阅读的意义,增强家长们重视阅读的意识,同时,要倡议家长配合学校在家创设阅读条件,营造读书氛围,为孩子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进行比较阅读。现代传媒产生了许多可以利用的资讯,这些资讯能拓宽学生的读书视野,便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阅读名著。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前,可先让学生从网上查阅笛福的生平资料及作品的背景材料,这样读者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就会深入一些。在活动课上,我们可以播放根据名著《西游记》和《骆驼祥子》等改编成的电视剧或电影,让学生与名著进行对比,在比较中理解名著的内涵。

3、传授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让学生联系实际,在阅读中求知,在阅读中明理,在阅读中知情,在阅读中达意。通过领会作品所展示的情境,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充分展开联想的翅膀去体验、去感悟。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我们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活动,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向学生介绍阅读的一般方法: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摘要、编辑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书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末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要看得快想得快,脑子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根据需要,自己灵活地选择阅读的方法,使整个的阅读能迅速有效。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做到: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如果说精读是正餐,那么仅此还不够,还必须辅以大量泛读。没有广泛的阅读,精读得来的知识能力无法得到巩固,更无法得以迁移,会“食古不化”,而泛读有打开眼界、扩充知识、培养兴趣、提高能力的各种功效。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抄摘相关资料。“抄书默书”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不但要手脑并用,强化记忆,而且可以促进读书向写作的过渡,还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崇拜的古今中外文学家的事迹,整理成文字,并定期翻阅,反复揣摩、吟诵,领悟其中妙处,学以致用。总之,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做到手到、眼到、心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读有所得,读得津津有味,读得乐趣无穷。

4、有感而发,努力提高学生阅读品位

在名著阅读教学时,要提醒学生特别重视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个人情感体验,即以“我”之心去会“他”之意,读出“我”的感受、“我”的理解。具体说,是要求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不仅要摘记和记忆,更要生发“感想”,学会撰写“名著读后感。写“名著读后感”,可以在读完整本书之后写,更宜边读边写,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去寻找“感点”,不断地与名著中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进行对话。指导学生在读了文章以后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及欣赏、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达到有效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成功的名著读后感不在于你写了多少文字,而在于作者的观点、人物的情感、作品的言语形式是否深入你的心灵。可让学生每学期每人任选一本名著的一个角度写一篇读后感,全班交流再集结成集,使学生获得全方位多方面的认识。

4.初中生必读十大名著课外阅读书目 篇四

作者:黛安娜·莫泽(美国)、雷·斯潘要贝格(美国)/北京大学出版社

它揭开被科学辉煌成就遮蔽了的真实历史,它展现的科学史是一部由“正确”与“错误”、“成功”和“失败”共同编织的历史。科学的旅程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进行科学教育的前所未有的优秀图书。

2.《寂静的春天》

作者:蕾切尔·卡森(美国)/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本书首次揭露了美国农业、商业为追逐利润而滥用农药的事实,对美国不分青红皂白地滥用杀虫剂而造成生物及人体受害的情况进行了抨击,使人们认识到农药污染的严重性。

3.《海底两万里》

作者:儒勒?凡尔纳(法国)/译林出版社

全书充满异国情调,如神话般色彩绚烂,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4.《昆虫记》

作者:亨利?法布尔(法国)/作家出版社

奇迹般的作品,出自奇迹般的人。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

5.《数学家的眼光》

作者:张景中(美国)/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不讲数学理论只讲数学思想,用日常生活中的浅显事例,向青少年普及数学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数学科普创作的一大飞跃。他的数学科普作品,不同于一般的科普读物,它不是简单的材料收集和整理,而是一个站在科学前沿的学者的真知灼见。

6.《火星编年史》

作者:雷·布拉德伯里(美国)/上海译文出版社

在陌生的红色土地上,他们遇到了“出轨”的火星女子和善妒的丈夫,精通心电感应和易容术的火星人,盛大狂欢中暗藏杀机的厄舍古堡,两个陌生人在扭曲时空中的灵异邂逅……

杨绛先生说:“读书,正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而中学阶段的阅读,是为了形成一个人关于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只有形成这样的习惯,你才会发现一个新的自己,一个更好的自己。

7.《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译林出版社

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

8.《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作者:约翰·赫斯特(澳大利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场引人入胜的探索,为我们梳理出欧洲文明所以能改变全世界的各种特质。以清晰、幽默、发人深省的笔调,杂以活泼的插图,叙述了一个不同凡响的文明。

9.《杰出青少年的7个习惯》

作者:肖恩·柯维(美国)/中国青年出版社

充满聪明的点子、伟大的格言和令人惊异的人生经验,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好书;对于青少年的父母、老师以及足以影响青少年的任何一位成年人来说,也是非常好的教育读本。

10.《傅雷家书》

作者:傅雷、朱佩馥、傅聪/译林出版社

5.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篇五

[提要]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是当今素质教育贯穿整个语文课程的新理念。抓好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扩大学生的储存量,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曾对本校(农村初中)学生进行了名著阅读的调查研究,从中了解到当前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基于此提出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重视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培养良好的阅读名著习惯、开设名著阅读课、提供学生阅读名著交流的平台等一系列改进农村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名著阅读 现状 对策

经典名著,穿越时空,它是人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化和思想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在几千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艺术瑰宝,蕴含了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智慧。阅读名著就有如和与名人对话一样。它可以健全我们的人格,陶冶我们的情操,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智慧,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名著阅读的要求,江苏省中考已明确把阅读文学名著列入考试范围。不仅推荐了12部文学名著,而且对阅读文学名著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阅读文学名著的重要性。①因此,引导学生有计划地阅读一批名著,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镇江市2010年中考语文试卷关于名著的考查内容扩大,分值增加。面对这样一种变化,笔者围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文学名著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和实践。

吕叔湘先生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名著阅读。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汇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囊括了大地沧桑,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的绝妙教材。然而农村地区初中生往往存在社会视野偏窄、家无藏书,在校精力更多集中于应试等“先天不足”,导致他们“一无时间读书,二无书可读,三不会读书”。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去尝试改变现状,这激起了我对学生名著阅读问题的思索。

一、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缺乏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

大凡称得上经典的中外文学名著,多出自某个时代的语言和思想非常成熟的“大家”之手,这些名著主要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代表的是那个作家的思想观念。由于受时代的间隔、阅历的限制,学生会对名著缺乏认识和了解。他们喜欢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这样的名著,不喜欢太沉重、有深刻社会意义的名著。许多名著由于包含的信息量太大、篇幅太长、内容太难,确实很难读懂,而且阅读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多数学生觉得阅读名著是一件苦差事。

笔者曾对本校学生的阅读状况作过调查:从图书馆学生借书的记录了解到,全校1300多名学生,有借书记录的只有436人次。从学生所借的书的类别看,小说类、杂志类占46%,作文选类占44%,其它占10%,借名著的学生相对较少。又对所任教的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作了调查,看完中国四大名著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看过鲁迅等大文学家作品的学生占8%,而阅读外国文学名著的学生仅占6%。中外文学名著倍受冷落,这与《语文新课程标准》(七—九年级)规定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的要求形成了多大的反差啊!

2、受各种时尚新鲜读物的影响

目前,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可以选择的读物很多:有的喜欢读“金大侠”的武打小说;有的喜欢读歌星影星秘闻;有的喜欢看轻松幽默漫画;有的喜欢读名人自传;有的喜欢读那些大案要案揭秘;有的喜欢读世界各地奇闻异趣„„轻松化、兴趣化、情绪化成为青少年的阅读心理;通俗小说、漫画卡通等迎合了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成了校园流行的主打。初中生年龄的特点,使他们喜欢充满青春活力的读物。他们最喜欢读的杂志是《男生女生》、《黄金时代》等充满时代气息的杂志,最喜欢阅读的书是郭敬明、韩寒等同龄人所写的书。这些读物贴近他们的生活,更能引起他们思想和情感的共鸣。学业负担的沉重,使他们喜欢上轻松化的读物。他们借助阅读这类书籍来缓解、释放、调节和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文化的多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网络、电视等轻松的方式作为业余休闲。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不是像对单一枯燥的文学名著。

3、应试教育、升学的压力

上级早已提出了“减负”的口号,但是要达到这一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有45.2%的学生认为“考试、功课压力大,没有时间”是影响这些推荐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一原因无论是农村初中学生还是城市初中学生都是普遍反映的。虽说教材经多次改革,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最终还是靠考试分数定乾坤。学生从进了学校的大门就开始挣扎于考试的泥淖中,教师还是把测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学生依旧把应付考试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学生也难以摆脱“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不学或少学”的藩篱,所以有18.6%的学生直接选择“对我考试帮助不大”作为自己少读的原因之一。由此而看,所谓的素质教育是“风声大,雨点小”。学校为追求高升学率,贯彻的还是“应试教育”,大量的“题海战术”充塞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4、家庭教育,阅读的盲区

农村初中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教育,但同时又是家庭的一员,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其影响可以说是社会影响的一个缩影。根据调查,家长“批评制止”学生阅读这些名著的占26.2%,而持“表扬、鼓励”的态度占24.2%,“不提倡,不反对”的占49.6%。农村初中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较低,大多数家长的工作比较辛苦,收入也不是很多,但是他们大多很关心子女的学习问题,让子女考上大学成为他们唯一的愿望。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经济意义,即学习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经济生活;有的农民家长强调学习的社会效应,即给自己的脸面争光。农民家长把受教育和学习看作读书,因此对书本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视,担忧课外阅读名著会影响孩子的考分和前途。

在调查中,父母不支持、不指导名著阅读的主要原因中,76.7%的学生认为家长是因“影响功课和升学”,7.3%的认为家长因为“耽误帮忙做家活”,16%的认为是“家里条件不富裕,没必要浪费钱买书”。家长们这种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心态和急功近利的期望值,最终也破坏了学生名著阅读的心理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了阅读的“量”。

二、培养农村初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对策

1、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认识

目前,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电视,镇上也有了游戏室、网吧。不少学生把课余时间都花在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他们认为文学名著太难读,且看了也不大用。把消遣娱乐作为课外阅读的目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教育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可以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懂得真善美,识别假丑恶;可以祛除杂念,可以净化灵魂;可以鉴赏精美的语言,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学生如果远离经典、名著,将会导致一代人的知识贫乏,思维贫乏,文学修养贫乏,这是十分可怕的。

2、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兴趣是干好一件事的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名著中去。在经典名著的阅读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了解经典名著,引领学生走近经典名著,激发学生热爱经典名著。教师应该让名著应来温暖他们的心灵,打开他们美好而又人道的感觉世界,激发他们心中温柔的、微妙的感觉和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积极调动各种措施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专家讲座、多媒体教学、电影观摩、片断鉴赏等,以此作为阅读突破口。②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还要重视评价激励。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需要有人赏识、激励,有了老师适时的检查评价,赏识激励,才有可能让学生保持阅读兴趣,进而产生自觉的阅读行动。所有读书活动教师都应给予评价,也可由学生组成评价小组评分,无论是书面材料还是口头发言,都可确定学生的发展等级,按A、B、C、D四个等级评定,完成形成性评价,并作为期末语文成绩评定的一部分。每学期还可举行名著阅读知识竞赛活动,评出“阅读之星”,鼓励学生的阅读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重视教师的阅读引导作用

面对浩瀚的阅读天地,学生往往感到茫然困惑。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其承受能力审慎而广泛地选择读物,正确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初中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不足,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学生选择书目的借鉴。譬如根据初一学生阅读兴趣还未脱离孩子的童真和稚气的特点,可选择一些童话类的书本,也可选择语言相对比较活泼的著作。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也是这个年龄的学生感兴趣的。还有新课标七年级上、下册后面名著导读中推荐的六部作品,以及与课文相关的一些著作。及至初二初三,随着他们思想和阅读能力的提高,可推荐更多的书目,让他们广泛地涉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各个领域。

在推荐这些书目时,还可推荐类似《文学名著词典》、《文学名著题解》等方面的工具书,供学生答疑解惑。还可推荐一些优秀的读书网站,如“中华读书网”、“中学生名著学习网”、“中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网”和“青少年读书网”等。

4、培养良好的阅读名著习惯 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叶圣陶先生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看作阅读教学的首要目的,这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积极的个性品质有重要作用。一旦养成了这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终生受用不尽。

(1)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过程中,要学生想想文章好在哪里?读完后要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还有哪些地方自己弄不明白以便日后向老师、同学请教。

(2)养成边阅读边圈点批划的习惯。

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到优美词句、精彩片段时用笔把它们圈划起来,并学着在旁边写上一些简短的批注,阅述自己的见解、看法。

(3)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要求学生在阅读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都要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把这些精美语段读熟到背诵,而且多练笔或多写心得体会,或模仿文章的精美语段进行仿写。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得到丰富,语感得到培养,阅读的综合效益得到提高。

5、开设名著阅读课

学生要完成每个学期的阅读任务,离不开学生的课下阅读,但只靠课余时间,缺少课内的带动,会出现散漫低效的阅读状态。名著阅读课是为推动名著阅读,养成学生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欣赏水平而设立的新课型。把名著阅读课程化,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有足够自由阅读的时间。这种“学会阅读”的实践课,设置很灵活:七年级时,每一周抽出一节语文课;也可安排在每周的班队活课时间;

八、九年级时,还可利用学生充裕的自习课。内容也多样:学生能自主阅读,赏析精品,展开交流;教师能进行名著导读,介绍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积累和探究。③

6、提供学生阅读名著交流的平台(1)开展欣赏交流课。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入,对名著精神思想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初一时采取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从初二起逐步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作品主题的探讨上,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2)展示阅读成果。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持久的自觉活动,充分肯定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当一篇篇读书心得得到了老师的赞赏,学生的满足感不言而喻,毫无疑问他们将带着更大的热情投入今后的阅读。除了教师的肯定外,还应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在更多人面前展示他的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并从中获得更多启发和方法,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我采用了多种交流形式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如撰写读书报告、摘抄本的展台式展览、心得的墙报式展览、阅读名著优秀作文展览„„其中最精彩的是互动式读书交流会。将一些读书很有心得和成果的同学推向前台,在单位时间内向同学们介绍自己所读的书,讲述对该书的理解和思考,也袒露自己读书的困惑,还必须接受同学们围绕该书的质疑,完成答辩。在这种交流活动中,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之中,必将极大地拓展其思维空间,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并将极大地推动其阅读热情。

由此可见,尽管农村初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的现状令人不容乐观,但我坚信,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认识水平的提高,只要“对症下药”,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对策,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文学名著就一定会越来越受到农村初中学生的欢迎。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我们语文教师理所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充分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带领学生满怀激情地走进名著广阔天地之中。

农村中学应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近年来,名著考试题也是各地中考试卷中必考内容之一。因此开展名著阅读活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势在必行。那么,农村中学应如何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呢?

一、名著阅读活动准备

1、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达成共识

农村的家长往往只要求孩子多做书面作业,把孩子看课外书视为是在看闲书,“不务正业”。对于孩子手中的书,不分良莠,一律加以斥责,予以没收,孩子的阅读兴趣也可能因此而丧失。因此,对于每一届学生,教师都应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告家长书的形式,告诉他们阅读名著的重要性,并附上一些名著的目录,要求家长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

2、立足课本,推荐书目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认知、分析能力还不高,对作品的选择、阅读自然还存在某些不足,对该看哪些书还不是很清楚,教师应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目。

熟悉的才是感兴趣的。学生对所学的课文大都比较熟悉,而课本中有不少文章是从某些名著中节选的,教师可选准时机,适时推荐:学了《丑小鸭》后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教了《荒岛余生》,推荐《鲁滨孙漂流记》;学了《智取生辰纲》后,推荐《水浒传》。如此等等。

教师正确的推荐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红楼梦》一书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看过,也不愿看,觉得没趣,有的甚至视为禁书。在学习《香菱学诗》时,我向学生详细地讲述了香菱悲惨又短暂的一生,并介绍了暗示人物命运的诗词,谐音的方法等,学生被主人公的命运深深打动了,为小说高超的艺术成就折服了,从而对《红楼梦》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3、开设班级图书角

农村的学生不像城市的学生,看书可上图书馆借阅,可上网阅览,家中还有不少书。而农村的学生就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大多数家庭拿不出一本名著。要想让学生看书,应先解决书的来源。根据开列的书目,要求学生每人至少提供一本名著,存入班级图书角,由专人负责,每周借阅一次。

二、名著阅读活动措施

1、保证名著阅读的时间

名著阅读贵在坚持,时间上的保障极为重要。在时间的安排上,本着“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课外,以课外为主”的基本思路,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欣赏课。课堂上的时间保证,安静的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氛围,对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产生浓郁的阅读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状态、习惯、兴趣延续到课外,带动了课外的阅读。课后基本上不布置书面作业,每天要求3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

2、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时,学生大都只关注情节,把故事看完就算完事。其实,情节之外,学生阅读名著时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小说中的情节是以人物为中心开展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构成了名著的主体。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也往往深深地抓住了读者的心,吸引读者深入其中,与人物同命运共呼吸。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关注名著实际上也必然会关注塑造人物所运用的的一系列方法,与之相关的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开展欣赏交流课

为了使阅读成为一种自觉的活动,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更多条件,使学生有一个展示其阅读成果、阅读感受的平台。每学期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并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情感体验的深入,对名著精神思想感悟能力的提高,采取了不同的形式。初一时采取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大胆讲述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从初二起逐步过渡到对人物形象的评价、作品主题的探讨上,不少学生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学习了《出师表》、《隆中对》后,一个学生阅读了《三国演义》并查阅了有关资料后是这样评价诸葛亮的:

我认为诸葛亮既智又愚。智表现在:神机妙算,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夜观天象知三日后有东南风;善打心理战,深知司马懿疑心甚重,巧设空城计骗过了司马懿;知人善用,孤胆英雄赵云为人机警,多次为刘备、军师保驾护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后人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而这恰恰体现了诸葛之愚。正是因为他事无巨细,亲自操劳,以致英年早逝;独揽大权,使得上至皇帝刘禅,下至群臣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行”的局面,刘禅则成了历史上昏君的代名词。如诸葛亮能取代刘禅,让文臣武将各司其职,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重写。孔明,汝之不惠,甚矣!

3、读写结合,巩固提高

(1)、勤做摘抄

摘抄是一种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精美难得的资料摘抄分类保存下来,以供阅读、品味、引用的资料积累方法,是对每天半小时阅读的整理巩固。不定期检查摘抄,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

摘抄的形式:a、语录式摘抄。摘录名人警句、精彩词句

b、内容提要式摘抄。梗概主要情节,给短小的文章列提纲。

C、内容赏析式摘抄。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悟、人物的评价、主题的理解。

(2)、改写

改写是在对作品的情节、主题、人物的形象有了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进行的。改写能体现出读者对原著的阅读赏析能力,想象思维能力及综合写作能力。有机会重写名家大作,改变人物命运,学生往往表现出很高的写作热情。学了《范进中举》后,要求改写:假如范进没有中举……有位学生这样写道:

范进在集市上捧着鸡傻愣愣地站了半天,没有半颗米粒下肚,只觉得一阵头昏眼花,直冒金星,只得抱着鸡昏昏沉沉地往家蹭。忽然他看到报子敲着锣往他家去了,范进一阵狂喜,脚步也变得轻飘飘,“噫!我中了!”眼前闪着的金星似乎真的成了金子。眼看正要追上,那报子却忽地一拐弯向邻居家去了。“王老爷高中了!”范进眼前一黑,咚地一头栽倒在地。

紧闭双眼的范进突然从床上坐起,“噫,我中了!”干笑了几声,啪地摔倒,再也没有起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瓦楞上的缝隙钻了进来,无力地照在范进苍白的脸上,阳光无语,只有他的老娘和老婆相对而泣……

改写之后情节变了,人物的命运变了,但作品主题没有变。通过两个不同的结局,学生更深刻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中国知识分子精神上的毒害,更好地理解了文本。

三、开展名著阅读活动的意义

1、养成阅读习惯,增加学习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再是教师强制布置的作业,而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一有时间,学生就会拿出喜爱的书阅读。不知不觉中,学生的阅读面宽了,阅读理解能力增加了,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许多同学由不爱语文渐渐地喜爱上了语文。

2、丰富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

丰富的情感内涵,是名著的最大特点。作家在文学作品中投入了深沉炽热的情感,文学故事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最普遍的情感,那至死不渝的忠贞,热情似火的浪漫,纯洁无瑕的童真,舐犊情深的母爱,山盟海誓的爱情,使读者的心灵受到震动,受到洗礼,受到启迪,从而激发出内在的激情,增强对世界、对人生对情感的感受力。而这种感受力,正是一个人发现美、创造美的基本能力。一旦学生投入到作品中的情感中去,他们会表现出独到的发现力和创造力。

感悟名著的思想精神魅力,有益于丰富学生的思想和审美品位。许多文学名著,都凝聚了作家对人生、对社会、对时代的严肃思考或者独特看法,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受到影响。他们能够在感受情节,人物魅力的过程中,在产生疑问的过程中,在基于自己自下而上背景的审美感受中,接触并领会到作品中思想的光芒,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对世界的认识。

3、正确对待文化,促进批判性思考。

6.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篇六

《三国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我是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据说是高鹗续写的。故事始于贾宝玉衔玉出生,为贾母所钟爱,林黛玉失恃,来依外祖母家,迄于黛玉死和宝玉出家。其中插叙金陵十二钗的身世、经历和结局。全书可分七个部分:第一回至十八回主要介绍荣、宁两府及大观园的环境,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秦可卿等的生活。第十九回至四十一回主要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对爱情的探索,贾宝玉和封建正统思想的斗争,以及薛宝钗、史湘云、花袭人、妙玉和刘姥姥等人物。第四十二回至七十回主要写其他人物,如探春、薛宝琴、邢岫烟、尤二姐、鸳鸯、晴雯、香菱等的活动。第七十一回至八十回主要写贾府的衰败之兆,晴雯之死。第八十一回至九十八回主要写宝玉和黛玉的婚姻发生了波折,在贾母和王熙凤的策划下,宝玉和宝钗结成夫妻,黛玉以死殉情。第九十九回至一百零六回主要写贾府被查抄和贾母对天悔罪。第一百零七回至结尾主要写贾府衰败和宝玉的出家。全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贾府兴衰历史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显示出封建制度濒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作者通过对贾府的描写,还展示了这个由少数封建主子和数百个奴仆所组成的封建贵族大家庭,显示出那一社会不得不发生的种种矛盾和冲突。书中的宝玉、黛玉、晴雯、芳官代表了反封建反迫害的一方面。

《呐喊》是一本短篇小说的结集,作者是鲁迅(1881.9.25~1936.10.19)。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书中包含篇目:《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间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边城》写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之情,这些湘西人生命的形态和人生的方式,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

《堂吉诃德》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岀版的反骑士小说。故事发生时,骑士早已绝迹一个多世纪,但主角唐吉诃德却因为沉迷于骑士小说,时常幻想自己是个中世纪骑士,拉着邻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仆人,“行侠仗义”、游走天下,作出了种种与时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径,结果四处碰壁。但最终从梦幻中苏醒过来。回到家乡后死去。

7.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篇七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适应中考测试不是阅读的终极目标,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应该是全面的, 应该是知识与能力、情感与价值观并重的考查。

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不应只侧重于对名著常识性问题的了解, 还应触及到名著的内核, 即对作品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甚至细节进行评价感悟。考查时, 既可以考查对情节、人物的熟悉程度, 也可以考查精彩片段的阅读赏析, 还可以对学生的感悟、鉴赏能力、探究创新能力进行考查。如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和《骆驼祥子》后, 可比较研究鲁滨孙和祥子的个人奋斗史, 写一篇简单的研究报告。也可以结合其他材料及社会实践进行考查。如在阅读《西游记》时, 可以结合文章《克隆人的预言与现实》, 试写出《西游记》中与之类似的情节。再如根据“绿色食品市场李鬼泛滥”这句话, 可出题考查李鬼的出处及这句话中李鬼的指代意思等。

情商方面的考查主要关注“情感态度、兴趣习惯、价值取向”等因素。考查时既要关注学生有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可以经常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还要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 如考查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对作品中表现的真假善恶美丑的情感态度以及评价。如阅读《西游记》, 可叫学生对其中争议性较大的猪八戒进行评论, 或叫学生选择其中自己最喜欢的人物, 并说说理由, 从学生对作品人物的喜好中, 可看出学生的价值取向, 教师便可根据反馈出来的信息及时加以引导。

二、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多样性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考试评价。综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 有关名著考题多数仅仅停留在对名著内容知晓程度的考查上。其实, 我们可以在平日的考试中, 多增加一些名著阅读方面的题目, 加大分值, 以推动各类读书活动。在题目的选择上, 要“真”考, 着重考查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答题时不是概念标签式的回答, 不是成人的话语, 不是别人霸权话语下的表达, 而是用真的语言, 写出自己的独特的体验与感悟。如2005年江苏常州中考名著阅读题:至少运用下面提供的一个成语, 简要介绍你读过的名著中的某个人物或情节 (学过的课文除外) ———错综复杂、若即若离、急不暇择、充耳不闻、局促不安等。若没有亲身读过几本名著, 有过真切的体验, 即使学生懂得几个成语的意思, 但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介绍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 那还真有一定的难度。

除此, 还有名著阅读记录卡评价。要求学生对名著阅读的篇目、阅读的时间、故事梗概、精彩的片断、对人物的评价、写作上的收获、思想上的启迪、优美语句的积累等方面进行记录。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记录卡要进行定期检查, 从而完成对学生的阅读从数量和质量上的综合评价。

三是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评价。评价不仅针对阅读的结果, 更应针对阅读的过程。记录袋评价法旨在通过收集、记录与展示学生的成长进步,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成长记录袋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设计记录的内容, 如:名著阅读学习计划;名著阅读实施情况;读后感、随笔、读书笔记;专题研究情况;教师对学生在名著阅读方面的综合评价, 同学对自己在阅读探究、交流方面的评价, 家长对自己自主阅读、查阅资料的评价;在考试中名著阅读题的得分情况等等。学生阅读成长记录袋的建立, 不仅可以为准确评价学生语文阅读提供依据, 其价值还在于能促进学生不断审视自我学习状况, 努力创造各种作品充实档案袋, 扩大阅读学习的成效。通过成长记录袋来评价, 许多学生阅读更积极、更主动, 因为这些成长记录袋表现了学生的所有权和个人选择权, 并与他们的兴趣与能力相关联。

三、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名著阅读评价过程中, 应改变由教师评价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 让教师由评价者变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及家长评价的指导者, 使评价成为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学生的自我评价。下面的这份“学生阅读自我评价表”能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优缺点, 增强阅读的信心。

学生姓名:

填表日期:

我认真回顾了从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期间阅读过的名著和读书笔记, 发现我共阅读了____篇名著, 合计____字左右, 我的收获还真不少。

l.在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方面, 我的成就和进步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

2. 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成就和进步, 我认为是因为:_________

3. 在阅读过程中, 我还有一些需要改进或克服的问题, 它们是:__________

生生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同伴的闪光点, 在交流和探讨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赏析交流, 这种评价形式可在班级内举行。可以从作品中一处绝妙的遣词造句、一节优美的景物描写、一段精辟的议论入手, 逐渐过渡到赏析作品中的某个人物、整部作品,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 自由轻松地表达读书的乐趣。教师在交流中进行简要的、激励性的点评, 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感、启迪思维、获取审美愉悦。

话题辩论。教师可以确定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 让学生围绕话题开展评论, 这不仅能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性情感需求, 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 同时也为教师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从辩论发言中引用知识的多少, 可以评价学生的阅读面;从辩论发言中对问题的不同理解, 可以评价学生阅读思维的深度;从发言的激情上, 可以评价学生读书的热情。

成果展览。这种方式可以联合学校图书馆和其他部门组织实施。由各班挑选出部分优秀读书笔记、读后感, 组织全体学生参观学习;或组织读书演讲会, 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及读书的收获, 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保持读书的热情。以“展”代评, 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 每一次展览都会成为读书活动的一个加油站、一个助推器。

家长评价可以采用家庭读书会的形式。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父母的思想工作, 不能以“看‘闲书’耽误学习”为由扼杀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要努力创造条件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阅读环境。其次,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家庭资源, 在学生中倡导“与父母同读一本书”的新理念, 使父母认同“学生与父母同读”对家庭生活的意义。只有这样, 家长才会真心愿意带孩子到书店买书, 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名著推荐给孩子, 愿意与孩子共同阅读自己的藏书, 愿意与孩子多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对学生“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因此, 教师在评价交流中应多进行激励性评价。教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 甚至一个期待的目光, 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激励。

8.高中英语课外名著阅读实践初探 篇八

一、开展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 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

语言输入是语言表达的先决条件,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没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就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阅读英语读物是融入英语环境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活动就是让学生先阅读名著再进行相应的语言输出,真正实现读与写的完美结合,符合英语语言学习规律。此外,高中学生一般已经掌握3000多常用词汇,能够满足基本外文阅读的需要。

2. 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高考对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高中教材的内容已无法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增加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和习俗的了解与增加外语语言材料的输入已成为现代高中英语语言教学必做的事情。英语名著阅读可以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不断扩大词汇量,提高其阅读速度与分析能力,让学生能从容应对高考阅读对学生多种阅读能力的考查。

3. 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中阅读题材丰富多样,融入了各种文化、学科和社会元素,对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英语名著则具有多元文化性,故事性强且题材广泛。读外文原著,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之外的知识,并感受到了纯正的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这更能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同时学生为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激发出对英语语言的极大兴趣和热爱。因此正确合理地引导高中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名著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

4. 提升人文素养

原著一般都具有很深的社会寓意,除了提供语言学习的素材,它也往往会带给学生思想上的感悟,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名著阅读可以培养一个人的素养,通过对名著人物和故事的分析,会使学生的价值观不断升华,形成正确而优雅的为人处世观。

二、高中英语名著课外阅读的实践

课外阅读是学生自己阅读,但这并不等于教师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实践证明,这种作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把一些从来不读课外书的学生吸引到英语课外阅读上来,而且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也顺其自然地不断进步。

1. 精心选材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我们应遵循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文章由易到难的原则,也可选择书虫系列的名著简写本。除此以外,要选择健康向上,具有思想性,且语言地道、规范的材料。

在进行阅读之初,笔者为高一学生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外文读物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高二的是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而高三安排的则是Pride and Prejudice。

2. 正确引导

时间的安排:为了让学生能真正接受这种做法,先每个星期在学校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引导学生如何去读。然后规定学生每天课外读1-2面。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规定的内容,由老师在课堂上抽查。

方法的指导:学会快速阅读文章,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碰到生词要学会在上下语境中去推测和揣摩词义,不要着急查词典。碰到困难复杂的结构也是如此,可根据找句子主干和中心词来帮助理解。在读完后,可对出现频率高的生词,尤其是动词进行查询。对于优美、经典的句子可进行摘抄积累。也可在读的同时进行旁批,发表自己的看法。

3. 巧设反馈

检查方式:多项选择题、句子翻译题、问答题和读后感等。以阅读Pride and Prejudice为例:

1) Write a summary of this novel or retell the story to your partner in simple English.

2)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is story? Who do you love best and why?

3)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 Pride and prejudice?

三、课外阅读实践效果反思

在进行了半学期的课外阅读训练之后,作者明显感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英语词汇量扩大了,对英语句子的语感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强。

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和对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语言材料、各种各样的句子,学生就会对英语的句法结构逐步熟悉,逐步掌握,逐步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英语中还有很多特有的表达方式,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可能接触、学习和掌握到。而在不同的上下文提供的特定环境中,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它们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对英语国家和社会的文化了解,对故事中人物的分析,都能对学生产生全面的积极的影响。

但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仍然面临着时间紧、学生自觉性不高、阅读材料购买的资金紧、其他教师和家长是否支持等方面的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去做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总之,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学校的课本阅读材料,已不能满足现代高中生的阅读要求,他们渴望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不仅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而且还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补充和延伸,对课内阅读起到促进和强化的作用,积极而正确的课外阅读更为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证。实践证明,名著的阅读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因此,值得各位中学英语教师的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9.文学名著阅读 篇九

厦门双十中学林婉卿

一、考点解读

(一)(总述)

名著是整个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永恒的艺术魅力,文学名著阅读占高考总分10分,所占比例较大,旨在了解高中学生课外阅读知识和阅读量的积累;文学名著阅读属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应把握好它与课内阅读教学的不同要求。

(二)(考试范围)

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的文学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 曹雪芹《红楼梦》 ※鲁迅《呐喊》 茅盾《子夜》 巴金《家》 ※沈从文《边城》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雨果《巴黎圣母院》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海明威《老人与海》

注:打※号不列入本年度考试范围

(三)能力层级和命题形式 ⑪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A

选择题五选二的选择题,每个错误项各设置两个错点。填空题一般填空的字数不超过15字。

要求学生识记主要故事情节、经典细节和精彩对白,用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考查形式,具有较大的覆盖面,能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⑫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A

二选一的叙述题,百字左右,不作鉴赏类分析。

用简答题的形式考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复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契诃夫短篇小说选选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郭沫若《女神》 ※普希金诗 ※泰戈尔诗 ※鲁迅杂文 ※朱自清散文 ※王实甫《西厢记》 ※曹禺《雷雨》 ※老舍《茶馆》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二、试题回放

2010年高考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樊城被曹操包围,诸葛亮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的就派船接到对岸。百姓扶老携幼,哭声不断。刘备伤心至极,想投江自杀,被人阻止了。(《三国演义》)

B.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

C.就在吴荪甫等待眼前公债市场的斗争能传来一个好消息时,他从王和甫的电话中得知,杜竹斋已将资金投向了赵伯韬,背叛了自己。吴荪甫对着电话,大声地叫道:“我们大势已去了呀!”(《子夜》)

D.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就是她多年前丢失的女儿,眼看着自己的女儿被官兵抓去,又无力挽救女儿。最后,她咬住刽子手的手,官兵把她使劲一推,她的头重重地撞在石板地上,死了。(《巴黎圣母院》)

E.欧也妮把自己的私房钱全部送给了查理,她的母亲发现这件事之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有火取暖,只有面包和清水度日。查理给欧也妮做点好吃的,只能在夜里给她送去。(《欧也妮·葛朗台》)

参考答案:(5分)BE(B项“黛玉”应为“宝钗”,“晴雯”应为“莺儿”。E项“母亲”应为“父亲”,“查理”应为“拿侬”。)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简述高老太爷逼觉民娶冯乐山侄女的相关情节。

答案要点:(写出“冯乐山要把侄女许配给觉民”、“老太爷答应婚事”、“觉民逃婚”、“老太爷大怒”、“老太爷让觉慧替婚”、“老太爷死前才同意取消婚事”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2)简述桑丘总督狼狈去官的过程。

答案要点:(写出“叫桑丘去指挥打仗”、“种种狼狈相(用盾牌夹住身体、被人踩来踩去、晕过去等)”、“假总督身份暴露”、“医师让他走” 这六个要点中任意4个。)

答:答:

三、重点、难点及命题规律

(一)本部分考查的重点

1.小说重点的情节。

①2010年《考试说明》明确考试范围为八部长篇小说,主要情节要烂熟于胸,要识记经典细节,要了解精彩对白的身份。重要篇目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的重要章回要提供逐回的梗概梗概。

②要了解重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过程以及事情的结果,有些高潮转折是不可忽视的。

2.小说人物。①主要人物的典型性格要全面、详尽了解;次主要人物和一般人物的较为重要的表现作重点了解;一些不起眼的次要人物精彩表现也要注意。

②在掌握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的同时,要兼顾作品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细节(道具)的描写。

3.小说的环境

①对展开情节、塑造人物、揭示主题起重要作用的环境描写。

②语言生动精彩的环境描写。

4.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要重点关注。

(二)本部分考查的难点

1.经典细节:如人物的道具、运用的武器、场景的特征。

2.精彩对白:经典语言及对话者的身份、对话的场景、对话时的表情动作。

3.大跨度、综合性的内容。

4.出现多个人物时,人物的心理、动作、表现。

5.次要人物及次要情节。

(三)本部分考查的命题规律

①人物姓名变换;②人物关系紊乱;③人物言行出入;④情感立场改变; ⑤情节叙述不实;⑥故事场景易位;⑦时序前后错乱;⑧数目记载有误; ⑨因果关系倒置;⑩已然未然混淆。

2.填空题(高考尚未考过)

①重要人物②重要事件③重要道具④重要细节⑤重要场景⑥主要地点⑦对联中涉及的基本常识。

3.二选一的叙述题

①对小说人物形象、内容主旨的整体把握。试题所指向的词句置于小说的具体背景、环境和人物关系。

②明确命题圈定的(时空)跨度,在这个跨度内的几个叙述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及关键要素,试题指向的叙述重点。

(情节——节点——层次——要素)

③注意叙述的完整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四、应对策略:

㈠ “剪贴式”的复习资料积累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把平时遇到的试题(识记题的单一

选项和叙述题)剪下来,分不同作品、按先后顺序贴起来,对于系统梳理和有效识记是有好处的。

㈡可阅读作品的精彩片段,阅读作品的精彩再现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主题,包括人物的言行特征等;二是突出主线,包括经典的片段。

㈢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每部安排二周,可有适当的时间安排名著阅读的主要篇章的专题考试及总结。复习不宜集中精力突破,应穿插在复习的全过程,一部一部地复习、训练。第二、三轮复习可集中复习,补缺补漏。

㈣复习用书

以《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指要》一本为主,其它为辅,并经常注意这些辅导用书没有覆盖到的可考内容,关注各地的模拟试题。

㈤不同学校的应对方法

一记达标校:

1.一切错误的根源都可能来自考生对名著的陌生。指导学生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名著细加梳理,强化训练,一部一部梳理、过关,可让学生分组梳理不同的部分,老师总结易错点。并且对主要人物的主要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介绍。

2.名著的复习,应穿插于平时的复习中,分篇章有序地进行。可让老师们分工协作,每人负责一至二部名著。

3.采取“顺藤摸瓜”形式,是系统梳理和有效识记的好方法。

情节梗概是“藤”,可能命题的节点是“瓜”。顺着情节梗概复习下来,突出这些可能命题的节点进行复习。使学生既有全面的了解、又有点的深入。

4.教师要掌握好复习的“度”。今年是名著阅读考查的第四个年头,试题也可能比2009、2010年要难一些。

非一记达标校:

1.老师尽量归纳出每部名著的易错点,并且对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主要性格特点进行适当的介绍。再让学生概括具体的情节。

例如:《三国演义》——

①战役与谋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连环计、苦肉计、反间计、空城计等;

②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刘备: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火烧连营(陆逊)

关羽:忠、义、勇、谋、傲。

温酒斩华雄、斩文丑颜良,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

张飞:怒鞭督邮、大闹长坂桥、智取瓦口隘

③诸葛亮:隆中对策、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失街亭、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等。

例如:《堂·吉诃德》——三次外出行侠的经历。

①第一次:取名及授封骑士、解救放羊孩子、挑战骡夫等;

②第二次:大战风车、与羊群交战、解救囚犯、赢得“曼布利诺头盔”等;

③第三次:大战“镜子骑士”、拜访意中人、自称“狮子骑士”、大战白月骑士、遭受公爵夫妇戏弄、桑丘当了十天总督等。

五、简答题答题技巧

1.最好控制在100字到120字之间(含标点符号)。

2.要素都要涵盖 :简述一段场景时,有几个要素一定要考虑,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情的起因、过程以及事情的结果,有些高潮转折是不可忽视的。而在简述人物时,还要注意对人物描写手法,例如,言或行,或者是心理描写。

10.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篇十

教案说明:

没有版本,没有单元,如今的高考,无论是语基还是作文,对考生的知识面、文学素养等的要求都与日俱增,从去年我省的作文题就可见一斑。根据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要求,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拟如下教案,学生该补补了。

(一)教学目的1、明确阅读一定数量名著的重要性。

2、举十部世界名著作为阅读的切入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对十部名著的全方位介绍,尤其是版本问题。

2、难点:阅读外国名著时的一些方法技巧。

(三)课时安排6课时

(四)教学内容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

教育部曾规定中学生课外必须阅读一定数量的世界名著,谁能说出几个?(生答)不错,诸如《悲惨世界》等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著,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该要有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知识储备,而今天开始,我们要提及的名著,先只界定为外国文学名著。

2、分析:怎么读?

首先,耐心是前提。

阅读作品,尤其是外国文学作品,由于年代,环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阅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如《红与黑》,一个环境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前夕,写于1829年,而成书时间是1831年,如果不联系当时时代背景,像1814年法国波旁王朝 第二次复辟后的社会矛盾冲突的话,很多内容你便无从理解。所以在阅读名著前首先还是要对名著所提及的背景进行必要了解;其次是人名的问题,老外的名字又长又拗口,尤其是苏俄文学。如《罪与罚》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等。怎么办?一个字,忍!先忍耐三十到四十页再说,过了这个“坎”,就有“柳暗花明”的时候;

其次,要尊重自己的趣味。

(问)权威与自我感觉孰重???

(明确)都重。但两者有矛盾时,选择“自我”感觉。

一些名著公认地位极高,艺术成就也高,但自己就是“不来电”,怎么办?是自己水平有限?不全是,不要过分怀疑自己,不喜欢主要是和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气质、经历有关。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福楼拜、雨果就不喜欢司汤达,托尔斯泰也不喜欢莎士比亚。包括获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一开始也被数次退稿,最后被人民文学社一眼相中。名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凡夫俗子。这个时候,你如果还想攻破,那就要先去了解一些相关背景。

(师)简要介绍教育部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课外阅读推荐的十五部书目。

3、作业:给自己列一份名著阅读计划

第二课时

1、导入:

上节课简要介绍了教育部规定的十五部阅读书目,从今天起,我们要正式开始对十部文学名著的解读。

2、《简•爱》

作者是英国的 夏洛蒂•勃郎特。成书时间: 1847年

版本推荐:祝庆英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简出生贫寒,相貌平平,但最终以自尊和丰富的感情世界赢得爱情,“你以为我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一定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经典的独白,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尤其是女性,所以,这是一部女性必读书!

3、《马丁•伊登》

作者是美国的 杰克•伦敦。成书时间:1909年

版本推荐:吴劳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男性作品,通过主人公马丁•伊登的奋斗体现的是一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可是马丁•伊登奋斗成功的过程,也是他失败的过程,他所爱的那个女孩子是他奋斗唯一的支柱,在他潦倒失意时离开了他,在他成功时又主动投怀送抱,他的理想破灭了,所以他选择了投入大海。这是一部男性必读书!

(师)介绍两部作品的具体内容。

4、作业:阅读这两部名著。

第三课时

1、《飘》

作者 美国的米切尔成书时间:1936年

版本推荐:傅东华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书讲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也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生命之歌”,“After all,tomorrow is another day”,这最后一句话已经成了经典中的经典,本书曾创一天销售五万册的记录,在改拍成电影《乱世佳人》后更是风靡全球。电影曾获十项奥斯卡大奖。

2、《莎士比亚戏剧全集》

作者 英国的莎士比亚成书时间: 1592年起

版本推荐:朱生豪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莎士比亚与歌德被公认为西方文学史上不可企及的两座高峰,读他的作品,主要是鉴赏他的语言,他丰富的思想,生动的语言,至今是拿笔杆子的所无法逾越的“高峰”。莎士比亚应该属于所有时代。

(师)介绍两部作品的具体内容。

3、作业:阅读这两部名著。

第四课时

1、《红与黑》

作者 法国的司汤达成书时间:1831年

版本推荐:罗玉君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前面有提及这部作品,讲的是主人公于连一生的奋斗史。本书刚开始不被人重视。作者却很自信地说:“我所看重的是本书在1900年再版。”后又提到:“我能看到的是我是在1935年为人阅读的作家。”历史证明了他预见的准确性。

2、《老人与海》

作者美国的海明威成书时间:1952年

版本推荐:海观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赵少华漓江出版社出版

本书讲的是一个硬汉的故事。“人是不容易被打败的”,彰显的是一个人的力量和尊严。

(师)介绍两部作品的具体内容。

3、作业:阅读这两部名著。

第五课时

1、《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作者是法国的雨果成书时间:《悲惨世界》 1862年

版本推荐:李丹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这里主要提及的是《悲惨世界》,本书是人文主义作者雨果的一部杰作。主人公冉阿让的个人经历值得每个人去反复阅读。

2、《鲁滨逊漂流记》

作者是英国的笛福成书时间: 1719年

版本推荐: 方原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本书讲的是一个人的冒险经历,提到了一些很新鲜的东西,是一个人的冒险、流浪与奋斗史,其精神对大家应该有一定的启示。

(师)介绍两部作品的具体内容。

3、作业:看电影《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第六课时

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作者是捷克的米兰•昆德拉成书时间: 1984年

版本推荐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人生是痛苦的,每个人都在按各自的奋斗目标努力,而本书提到的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本身就是“虚空”,求名者若镜中水月,求财财如身外之物,而追求本身也无外乎是一种“媚俗”。“媚俗”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师)介绍作品的具体内容。

2、小结:

现在的书市鱼龙混杂,良莠并存,尤其是外国名著,同一本作品,翻译不同,版本不一,质量相差很多!这就要求我们读者要擦亮我们雪亮的的眼睛,不贪小便宜,慧眼识“书”。一般情况下,上海译文、人民文学、三联等出版社翻译的作品质量高,物有所值。这里推荐的十部不全是教育部推荐的篇目,但都是经典中的精品。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阅读是读者和文本的一种能量交换,是读者能动地参与作者的思考过程,阅读世界名著,提高文学素养,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3、作业:

11.初中生课外文学名著阅读练习题 篇十一

一、精心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英语名著时, 为了成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避免其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应当遵循两个原则:

(一) 选择的读物要与学生的英语水平相适合, 循序渐进, 由易到难

若英语读物太过简单, 那么一些高年级学生可能感觉比较乏味, 没有任何挑战性和新鲜感, 而太难的读物, 如语法太难, 或者有较多生词, 则会导致学生很多地方都读不懂, 一知半解, 也没有支持其读完的动力, 阅读积极性受到挫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词汇量、句型、语法等方面, 选择与学生英语水平适合的名著, 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 逐渐增加阅读难度, 使学生永远有一种“挑战未知”的感觉, 保持其阅读兴趣。例如, 对于高一学生, 可以选择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 其内容浅显易懂;具有良好英语基础的高二学生则适合The A dv enture s of Tom Sawye r (《汤姆·索亚历险记》) , G ullive r’s Trvaels (《格列佛游记》) ;对于英语水平较高的高三学生则选择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 。

(二) 选择的英语名著应具有趣味性和思想性, 健康向上, 语言规范、地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所读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才会愿意读、喜欢读。例如, 指导刚升入高一的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名著活动时, 选择的读物主要是牛津大学与外研社的“书虫系列”, 内容有趣, 而且适合高中生。由于学生刚由初中升入高中, 教师可要求其从初三级别开始读, 教师可选定阅读内容后向学生统一发放。就内容方面而言, 可选择具有较强故事性的小说, 其内容与实际生活比较贴近, 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寻找相同之处, 从而产生共鸣。围绕生命和健康的话题, 可选择Se cret Garden, W hite Death等, 倡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围绕开拓和创新的话题, 可选择The A dv entures of Huck leb e rry Finn, A lic e W orde rland, Treasure Island等,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围绕同情和关爱的话题, 可选择The Death Island, The R aliway c hildre n等, 鼓励学生加强人际交流, 唤醒关怀和同情;围绕悬疑推理的话题, 可选择The President’s Murde re r, The W oman W ho Disap p eare d等,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培养其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敏锐的观察力。

二、科学安排课外阅读计划

教师在安排课外阅读计划时, 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基础, 科学、合理地布置阅读任务。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 阅读内容由教师选定, 阅读资源选自2~4级书虫系列英语小说 (简写) , 教师打印出阅读内容后向学生统一发放, 每周选出一节课供学生简单交流阅读心得并提出疑问, 教师则给予相应的解答和阅读指导。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 可以将书虫系列的英语小说 (简写) 升至5~6级, 也可以选择一些难易度适合、有趣的小说, 根据阅读内容提前布置任务, 并每周用一节课指导学生。高三阶段的学生的读写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 可要求其阅读英语名著, 并针对某个片段写读后感。

具体而言, 以高二年级的学生为例, 选择的英语名著为Gulliver’s Trvaels, 提前布置的阅读任务包括以下三点: (1) Which parts of the story do you like most?Why? (2) What is the message that the author is trying to tell us? (3) Write a short summary of the story? (about 100 words) 又如, 阅读Pride and Pre judice时, 布置以下三个任务: (1) What’s the meaning of the title“Pride and Prejudice”? (2) Who are the main characters in this story?Which one is your favorite?Why? (3) Write a summary of this novel.学生可以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安排阅读计划, 该计划应当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不仅要时间允许, 而且还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每天阅读的时间大约在20~30分钟, 阅读3~5页, 要求认真阅读, 而不是走马观花, 并且要长期坚持, 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重视阅读英语名著前的指导方法

开始阅读名著前, 教师应当向学生讲解如何根据题目猜测主旨。阅读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猜测游戏, 需要运用心理语言学猜测作者的思想, 所遇阅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预测。学生可以根据文章标题, 预测文章的体裁和主题, 文章的标题就是它的灵魂所在, 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 所以在布置任务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以小说题目为切入点, 猜测小说的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而不是急于阅读。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其想象力和好奇心。比如, 阅读White Death前, 教师可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小说的内容, 从字面意思翻译就是“白色之死”, 那么“白色”具体代表什么呢, 学生们说出了毒品、假的、白色污染等答案, 而且都迫不及待希望赶紧阅读, 解答疑问。

四、英语名著的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 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精心阅读, 不仅要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 而且需要将作者、人物间的关系, 主要情节等记住, 读完可以回答简单的问题, 概括主要内容。

(二) 精读式阅读法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关键情节, 遇到生词尽可能不查字典, 认真阅读上下文猜测词意, 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接触的英文词汇不断增多, 通过不断再现与重复, 原本陌生的词汇也逐渐成为熟悉的词汇, 再加上教师的阅读指导, 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欣赏文中的美词佳句和精美段落, 还能给出相应的批注。

(三) 跳跃式阅读法

通常在做习题时会采用该方法。练习阅读理解时, 某一段的尾句或首句一般就代表了该段的主旨, 所以学生可以先阅读句首与句尾, 了解每段的大意, 之后再看前面的问题, 先回答简单的问题, 接着带着有疑问的问题读完全文, 最后再回答剩下的问题。

(四) 浏览式阅读方法

采用该方法主要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掌握文中的信息, 可采用泛读、浏览等方式, 要求学生可以清晰且深刻地看到文章主旨, 并找好关键词。在阅读过程中, 大略地翻翻阅读内容, 之后泛泛读一遍;应用该方法时, 需要用目光扫视, 所以通常是默读。浏览完需要阅读的内容后, 可以基本了解全书的概貌, 大概掌握了主要的内容, 并且留意其中有新意、有特点的内容 (梁亚平2004) 。

五、提升阅读效果的策略

完成课外阅读后, 教师要注意总结,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和学生共同确定小说的线索、主旨等, 避免学生留有错误认识。除此之外, 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创设阅读气氛, 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阅读俱乐部, 每隔两周聚会一次, 围绕正在阅读的名著开展交流活动, 如开展朗读比赛, 学生们纷纷选出自己最喜爱的名著, 喜欢同一部名著的人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某个精彩的篇章或情节, 其他学生则共同欣赏名著在聆听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名著的魅力。教师平时可以为学生布置名著缩写或者写读后感的任务, 要求学生在俱乐部聚会时互相交流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负责将优秀作品集结成集, 在学生之间传阅, 鼓励学生分享心得, 共同进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可以获得巨大的满足感, 学习英语的信心也随之增强, 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动学习能力 (谢琼芳2003) 。

综上所述, 教师应认识到, 教学不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 而且要充分挖掘课外资源, 开展名著课外阅读活动, 使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满足, 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 开拓视野, 深入理解英语知识。课外阅读名著活动相当于课内阅读的延伸及补充, 能够有效促进并强化课内阅读, 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英语名著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其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是一种值得广大高中英语教师借鉴的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梁亚平.2004.高中英语新课标与英美文学名著欣赏课的开设[J].课程·教材·教法, (6) .

12.中外名著阅读欣赏习题练习 篇十二

3.“花果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中的内容。

4.“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这幅对联写的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内容。

5.“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涉及到《三国演义》中的两个人物是、。

6.《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足智多谋,家喻户晓。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师,这个人物是。

7.请说出《三国演义》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8.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叫______。作品是《》。

9.《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 ; 在景阳岗打虎的是。

10.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和《水浒》中各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英雄,他们使用同一兵器,出自于同一宗室,他们的名字是、。

11.请写出《水浒传》中最典型的反面人物。

12.《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

13.鲁达在打死郑屠后,逃到五台山出家,法名为。

14.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中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题目。(1)________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2)________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15.“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

16.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__________;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17.“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诗句出自(籍贯)的(作家)写的《 》(篇名)

19.鲁迅先生为追怀往事写下了十篇散文,书名为《 》,除了课本中学过的,你还能举出两篇吗?、。

20.写出鲁滨逊在荒岛救人的一个故事名称(自拟)(6个字以内)。

21.“18世纪,一个水手和船长在航行中发生冲突,被遗弃在荒岛上,他在与人世隔绝的环境中,独自生活了多年---”此事触发了国作家的创作灵感,从而写出了《鲁滨逊漂流记》。

22.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 《 》。

23.请以新大纲推荐的初中生阅读的外国名著为材料,依照所给的语句形式,补写完整后面的句子: 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 我来到,听到了 ; 我来到,听到了。

24.从《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部文学作品中,选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作介绍,不少于150个字。

25.《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____来选拔官员的;他第四次出游,来到_________(国名)。(威海市)

26.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__________,在这里指代___________。(威海市)

27.下面对联分别出自哪部章回体小说?请写出来。

(1)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2)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3)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元春归省庆元宵。

28.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______)借东风--巧用天时(2)(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3)(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4)(______)上梁山--官逼民反(5)(______)打宋江--过后赔礼(6)(______)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9.“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名)之口。

30.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你的讲述:

31.对对联。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下联:。

32.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书名:作者:印象最深的人物:,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

33.你在阅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答:

34.他出身于英国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向往冒险,他在一座无人的岛上过了长达28年的原始人生活,收到一个土人为奴,取名“星期五”,后又因帮助了一个船长制服叛变的水手,得以乘船返回自己的国家。他的名字叫(),这部作品是《 》。

35.他是一个小庄园主的儿子,从小就喜欢旅游。他旅游过“小人国”和“大人国”,经历一番历险,最后终于回到了英国。他的名字是(),这部作品是《 》。

36.他是一个“坚决、沉默而又有生气”的上等车夫,为了争取起码的生存权利,奋斗,挣扎,最终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这部作品叫《 》,与人力车夫相关的两位女性的名字是()和()。

37.他在生活底层长大,后来和战友们一道跃马挥刀,南征北战;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自然环境顽强斗争;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之后,克服困难从事创作,继续为党和人民工作。他的那段“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的名言,成为一代人的座右铭。他叫(),这部作品是《 》。

38.作者从高尔基父亲逝世开始,到母亲逝世为止,恰是作者5岁到7岁的童年生活阶段。书中充满了残酷恐怖的生活故事。这部作品叫《 》,与《 》和《 》合称“自传体三部曲”。

39.“墙角的花,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诗句出自世纪老人冰心的《 》。

40.罗曼?罗兰是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交活动家。20世纪初,为名人作传,三部英雄传记是《 》、《 》、《 》。

41.虎妞是()的长篇小说《 》中的一个人物形象。

42.古诗文中的“乐府双璧”是指《 》和《 》。

43.《水浒传》塑造了()位英雄好汉的形象,其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被逼上梁山的英雄是();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爽的是()。

44.指出下列《三国演义》中故事的主人公?()

45.指出下列《水浒传》故事的主人公?()A.三英战吕布A.拳打镇关西B.辕门射戟B.在闹五台山C.煮酒论英雄C.倒拔垂杨柳D.千里走单骑D.风雪山神庙E.单骑救主E.智取生辰纲F.舌战群儒F.怒杀阎婆惜G.草船借箭G.醉打蒋门神H.单刀赴会H.血溅鸳鸯楼I.水淹七军I.三打祝家庄J.刮骨疗毒K.七擒孟获L.挥泪斩马谡

46.根据诗句判断人物(均出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①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眼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②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参考答案】

1.《红楼梦》

2.《三国演义》

3.《西游记》

4.《水浒传》

5.刘备、曹操

6.吴用

7.草船借箭、舌战群儒、七擒孟获等。

8.曹雪芹,《红楼梦》

9.李逵武松

10.关羽、关胜

11.高俅

12.贾宝玉

13.鲁智深

14.1)林教头(2)曹操

15.红楼梦,16.赤壁之战、失街亭,17.福建长乐冰心繁星

18.三国演义

19.《朝花夕拾》;《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孝图》《五猖会》《无常》《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

20.“智救星期五”、“智救落难船长”

21.英国 笛福

22.水浒传

23.我来到了英国,听到了斯威夫特在叙述格列佛多次航海中的种种奇遇,俄罗斯,高尔基叙述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

24.略25.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 慧骃国

26.《水浒》假货

27.(1)《三国演义》(2)《西游记》(3)《红楼梦》28.(1)孔明(2)刘备(3)徐庶(4)宋江(5)李逵(6)猪八戒

29.曹操30略。

31(1)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2)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3)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32略。33如:写读书笔记,即将读书的独特感受及时记入笔记;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方式与同学之间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再创作。

34、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35、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36、《骆驼祥子》、虎妞、小福子。

37、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8、《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39、《繁星春水》。

40《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41、老舍、《骆驼祥子》。

42《木兰诗》、《孔雀东南飞》。

43.108、林冲、李逵

44.指出下列《三国演义》中故事的主人公?

45.指出下列《水浒传》故事的主人公?A.刘、关、张A.鲁达B.吕布B.鲁达C.曹操

C.鲁达D.关羽D.林冲E.赵云E.吴用F.诸葛亮F.宋江G.诸葛亮G武松H.关羽H.武松I.关羽I.宋江J.关羽K.诸葛亮L.诸葛亮M.关羽

13.名著阅读练习(红星) 篇十三

(1)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我招呼:“哈啰,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我马上就知道了他就是A,那个“鼎鼎大名的”红 军指挥员,他曾经是个教会学校的高材生。这时如何接待我的问题终于决定了。……我一边和谈A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着他,因为在中国,像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个子清瘦,骨胳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寄予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缓慢,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A(1分)是

,在斯诺的眼中他是“狂热分子”的原因(2分):

(2)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分)

(▲)A“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 这里的“大迁移”指的是红军长征。

B这是一部具有新闻报道性的作品,及时是他畅销不衰的首要和基本因素。C该书以作者陕北之行的经历为线索,切实报道共产党人的生活和精神。D此书充满激情的政论,忠于客观事实,具有“事实胜于雄辩”的威力。

答案:

3.名著阅读(5分)

(1)(3分)周恩来,原因是:背弃古代中国的基本哲学、中庸和面子哲学;无可比拟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无私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答到两点即可)

(2)(2分)B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

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2.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行动听指挥;

;打土豪要归公。3.在《苏维埃的掌权人物》《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中,我读到了年届不惑的。他的童年、在长沙的日子、革命的前奏、国民革命时期、苏维埃运动、红军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他,而且呈现了红军的成长历史。我还读到了书生出身的“造反者” ——他是大官僚家庭的儿子,先后就读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先后在法国、英国、德国学习,先后组织了上海罢工、,是党的创建人,是著名的革命组织者??无私地忠于一种思想,从不承认失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都包含在这个红军创建者的故事之中。

4.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还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一家被灭口66人、让斯诺懂得“阶级斗争”的红色窑工 ;人生五十始的教育委员,还有平均年龄在25岁以下的强渡大渡河的英雄们,觉得别人整天唱歌花费太多时间的电气专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16岁的江西老表,已经64岁自称是年纪最大的红军战士,担心记者把自己写进专著、被外国人误以为“鸡巴”而影响红军声誉的红军小鬼向季邦?? 5.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是指()

A、国民革命军北伐 B、朱、毛红军会师井冈山 C、北方少数民族南迁 D、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

6.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武装宣传”是指()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扩大了革命影响 B、太平天国北伐、东征,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成为“革命的播种机” D、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

7.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以纪实性手法向西方国家大量介绍了红色中国以及红军长征的事迹,一度风靡全世界。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8.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无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这是斯诺对以下哪一事件的评价()

A、五四运动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0.美国人埃德加·斯诺是较早向世界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外国记者。1937年10 月,其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录《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出版,引起世界轰动。1938年12月,该书在上海发行的中文版却更名为《西行漫记》, 其改名原因最有可能是()

A、凸显延安的抗战中心地位 B、便于该书在中国顺利发行 C、准确界定采访活动的区域 D、遵循新闻采访的中立原则

11.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A、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12.《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是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该书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斯诺可能报道了()

A、工农红军在会宁会师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3.阅读下列材料: 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有三本书特别深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一旦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摇过??到了一九二○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被派到上海去帮助组织反对赵恒惕的运动。那年(一九二二年)冬天,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 结果没有能出席。我回到湖南,大力推动工会的工作。——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1)文中的“我”是谁?

(2)下列有一本书不属于材料中提到的“三本书”是()

A、《 共产党宣言 》 B、《 资本论 》 C、《 阶级斗争 》 D、《 社会主义史 》(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文字。

14.阅读下列材料: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如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发生在哪一年?是谁发动的?(2)、“这场军事政变”的动机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练习题答案

1.《西行漫记》,美,埃德加·斯诺,1936.6-1936.10 2.不拿贫农一点东西

3.毛泽东,个人的成长轨迹,周恩来,八一起义

4.徐海东,徐特立,朱作其,老李

5.D 6.C 7.D 8.B 9.B 10.B 11.D 12.A 13.毛泽东,B,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

14.【答案】1936 年。张学良杨虎城 【答案】逼蒋抗日,停止内战 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答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西安事变是一次爱国的行动,它反映了国民党内部的分化,说明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是全 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15.(鸡蛋,不给蛋也不给肉)

16.(给他们饭吃,多次发生过争吵)17.(懒而无用,跪一条腿磕头)

18.(替父亲记账,继续读书,《盛世危言》)

19.(种田的农民)

20.(瓜分中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21.(湖南省立图书馆,买两块米糕吃)

22.(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23.(杨昌济,英国,一百分)

24.(雨浴,日光浴,风浴,在寒冷的河水里游泳)

25.(一百六十块钱,三分之一,上井冈山)

26.(杨昌济,李大钊,八块钱)

27.(民团,处死)

28.(水塘,七块钱,两个铜板)

上一篇:六岁儿童经典故事下一篇:各部门工作职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