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导学案免费

2025-01-26

高中英语导学案免费(精选11篇)

1.高中英语导学案免费 篇一

Unit4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

Section A3a—3c(阅读课)

【我的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动词 get on(well)with, instead或instead of, offer to do sth, mind sb doing sth, explain sth.to sb., hang over

能力目标:能够熟练的谈论自己或他人的烦恼及给人提出合理的建议。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与别人能够谈论自己的见解。

2.学会冷静对待,用合理理性的办法去解决困难挫折。

【学习重难点】1.有用短语的使用及建议的表达; 如何解决困难和给人建议。

2.阅读短文,获得相关的信息。通过阅读练习,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并运用所学的词汇及表达方式

【学习策略】:1.课前预习并自学,认真完成预习任务,课上积极参与活动,进行合作与探

究。

.2.先浏览问题,再阅读课文找答案,边读课文边标注关键点。

【文化意识】:如何摆脱烦恼,一种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理智思考。做一些其它的事情以转移

自己的注意力。

教师导言: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人际交往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现在的你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备受宠爱,最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分享,不懂宽容的个性,这在人际交往中是很不利的,通过这节课你们能否及时发现和纠正这种性格方面的缺陷呢?我们拭目以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熟练掌握本课的15个单词

(预习策略:1.个人自读,记忆本课单词。2.小组互相检查单词读写情况。)

学习任务二:预习课文3a/3c,完成下题并展示。

(策略:1.自主完成。2.课前小组交流并展示。)

1.(Passage 1)英汉互译:

与某人相处(好、坏)_____________经常吵架/打架______________

交流、沟通(v)________(n)________笼罩______________

年长的______________

refuse to do sth.______________Let sb do sth ______________instead /instead of______________伤心13______________

找出同义词: get along with= ______________talk.= ______________

not allowed=______________worried=____________

2.(Passage 2)英汉互译:

主动提出做某事______________以便 __________与某人交流____________

介意某人做某事 _____________一直,总是 ____________

找出同义词:make sth.clear=_________

二、温故知新:

1.根据我生病的场景,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重点句型。

参考句型:询问困难:What’s the matter / the problem / the trouble with you?

或What’s wrong / up?

给出建议:You should/could +v.Why don’t you +v.?= Why not +v.?

Could you please +v.?

三、新课导入:

【我有很多好点子】

看视频操练对话,引入本单元的的重点句型及表达。

(学习策略:联系实际给出创新性建议)

四、学习过程:

(一)Reading(Work on 3a)

Step 1.Lead in.(通过问答一些有关家庭生活的问题来导入正题)

(1)Can you get on well with your fami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ho do you ask for help when you have problems?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Fast reading.(快速阅读3a, 回答问题)

(1)……?

(2)……?

方法指导:带着问题,然后快速阅读短文,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答案。学生们,按老师指导的方法进行阅读,并快速回答这两个问题。最后,教师让部分学生回答,并校对答案。

Step 3.Careful reading.(Ss read the article again and fill in the chart)

学生们认真阅读短文,并在表格中填出男孩Sad and Thirteen面临的问题,并填写出罗波特先生所给出的建议。和同学们一起校对答案。

Step 4.听和朗读。

Listen to the article and fill in the blanks.1.参考单词:【get on with,problems,fight,communication,argue,hanging over】

Sad and Thirteen has some _________.He can’t ____________ his family.His parents _____ a lot.It’s the only ______________ they have.When they _____, it’s like a big black cloud ____________ their home.He doesn’t like it.2.参考单词:【refuses,lonely,nervous】

His brother always watches TV whatever he wants until midnight.He _______ to let him watch his favorite TV show.So He always feels ______ and ________ at home.3.参考单词:【talk about,offer,could do more,for proper communication】

Robert Hunt thinks Sad and Thirteen should __________ these feelings to his family.He should _____ to help.Maybe he ______________ jobs around the house so that they have more ti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参考单词【communicate with,explain,don’t mind,favorite show】

Secondly , he could sit down and ________________ his brother.He could ________ that he __________ him watching TV all the time, however, he should let him watch his _____________.(二)Work on 3b.1.让学生们讨论罗波特先生对问题的建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由小组长汇总。

3.让小组长将汇总的意见向其他同学汇报。

S1: I agree with his advice.Because more communication can make family members…… S2 : I don’t agree with his advice.I think their parents……

(三)我是大法官:

学习要求及策略:

1.挑选你最熟悉的场景,为讨论做好准备。

2.和同学们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或某个问题。

3.找到一个较为合理的建议。

4.最后,审判长总结陈述,向同班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想法建议。

五、盘点收获

这节课我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疑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Homework

话题写作1:

你将代表学校参加中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演讲的题目是Learning to get along with our parents.请用英语写一篇演讲稿,内容如下:

(1)现象:经常给父母发火,甚至几天不讲话。

(2)原因:父母过分关注分数,我们…….?

(3)措施:我们应该和父母沟通,我们……..?我们…….?

Good morning, ladies and gentlemen:

Today my speech topic is Learning to Get along with Our Parents.These days, most of us feel it hard to get along with our parent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话题写作2:

假设你是Tina,你的笔友Tom给你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信中他诉说了他的烦恼:他最好的朋友要过生日,他的朋友们准备的礼物都很贵,可是他却没有足够的钱给最好的朋友买很昂贵的礼物。请根据提示给他写一封回信,给他一些合理的建议。

提示:1.买礼物并不一定必须买贵的。

2.没有必要因为不买贵的就感到难过。

3.同学应该会理解。

4.花钱太多还得向父母要。

5.可以买花或者自制贺卡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写建议:

1.以上模板仅供参考。

2.学习过程之前的各步骤可再简化。

3.学习过程各环节均须充实。

4.八年级6-10单元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Section A 听说部分第二课时Section A 读写部分

第三课时Section B听说部分第四课时Section B读写部分

2.高中英语导学案免费 篇二

一、“导学案”简介

不同的学者对“导学案”的定义不尽相同, 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导学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体”理念,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学生认知背景, 从学生角度出发编写的一种学习方案, 创造一种“互动—探索”模式, 学生依照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优质课堂。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依据“导学案”先进行自主预习, 阅读了解教材, 之后完成“导学案”要求的相关内容, 最后课堂上“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相互探讨共同学习, 当然随堂检测与课后巩固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导学案”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进行自主学生, 同时教师更加注重学法指导, 强化能力培养, 合作学习机会增加, 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知。

二、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运用现状

虽然“导学案”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但实际高中英语课堂中发现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学案”变成了“习题集”。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笔者在实习过程中观察到大部分的高中英语课堂, 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仅仅是将英语教材内容整理为各种题型, 学生也只是从课文中找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对答案, 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要求完全没达到, “学案”最终变成了“习题集”。

(2) “导学案”代替“教材”。现在高中英语课堂另外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将编制的导学案代替为教材。虽然导学案的本质是“总结教材知识点、同时引导学生更好的习得教材文本知识”的学习方案, 但并没有完全取代教材, 英语教材的是由大量的对应学科的专家学者投入大量精力编写, 符合高中生英语方面的认知水平、认知背景, 遵循循序渐进、层次性原则。因此教材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 需要我们尊重教材、敬畏教材, 不能脱离教材, 仅仅根据学案进行教学是不完整的。

(3) 忽视“学习方法”的体现。目前高中英语课堂的“导学案”侧重于“学什么”, 仅仅是一些语言知识点的呈现, 但对于“如何学”体现较少, 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得当, 课堂学习效率也很难提高。正确适当的英语学习方法可使学生的英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然“导学案”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编写的,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那么学习方法的体现是不可缺少的。

三、“导学案”设计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是“导学案”的核心灵魂, 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将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转型为“学生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求知, 教师设计的任何一切英语课堂活动都要围绕学生展开,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讨。而教师是一个指导者, 要求英语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 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而不是胆怯或者没兴趣开口讲英语, 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最大程度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最终学生才能在认知层面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有全新的认识, 学习态度由被动消极的“接受知识”转为“主动的求知”。

(2) 层次性原则。英语导学案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让优等生挑战自我, 中等生激励自我, 学困生鼓励自我。学生整体都能在导学案的帮助下得到发展, 自主进行学习、获取知识。即“导学案”设计要有梯度, 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认识教材、理解教材。

(3) 方法化原则。“导学案”在设计过程中要明确有英语学习方法的体现, 包括学生预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甚至巩固提高各个环节中, 教师从学生认知水平、认知背景角度出发, 适当的提供方法使学生能顺利的自主学习。“导学案”中可设计恰当的学习目标、重难点、解题思路或方法等指导性知识, 这样学生就可以向明确的指导性方向学习。

(4) 启发性原则。在编写“导学案”时, 大部分的高中英语教师一般将教材的知识点以题型的形式呈现, 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采用的任务型教学法, 那这些问题需要具备启发性原则, 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能积极进行探讨, 这样可在讨论中得到启发, 学生自行总结学习的知识比教师直接呈现的知识更容易接受, 长时记忆持续时间更长, 内化为自己的认知。通过启发、质疑、探讨、解惑, 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让学生进行积极思考。

总之, 任何的英语教学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问题或缺陷, 但“导学案”是目前任何课堂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这样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最大程度地将“导学案”设计的尽善尽美, 最终才会创造更高效的英语课堂。

摘要:“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旨在创造一种师生“互动—探索”, 学生依照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优质课堂。但在实际教学中, 英语课堂“导学案”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论文主要探讨高中英语课堂“导学案”的运用现状及编写“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导学案”现状,编写原则

参考文献

[1]Johnson D.W.&Johnson, R.T.Circles of learning[M].MN:Interaction Book Company, 1993.

[2]崔纪伟.学案教学中如何实施导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1 (8) .

[3]于春祥.导学案问题亟需诊断与矫正[J].中国教师, 2012 (2) :8.

3.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英语设计导学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怎样编写出高效、实用的导学案,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困惑的问题,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学生能力培养能否达成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初中英语如何设计导学案,向各位老师交流如下:

一、初中英语的导学案的结构与特点

教案是教师教学所采用的方案,课堂教学所使用的脚本,它主要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过程和参与帮助的整个流程。而学案更需要体现学生的学习: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互相沟通信息的过程和具体的方法。

学案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主动学习而设计的自学方案,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易于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学习成绩;学生可以一改往日被动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学习活动,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学案中逐步展露自己的优势,因材施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体验到学习是件快乐的事情。

二、初中英语导学案的设计

导学案设计包括教材理解、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平行训练、合作探究、达标测试、知识整理等七个部分

1、教材理解

首先,教師要仔细地研读《课程标准》,理解编者的编排意图,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弄清课文的重点难点,准确的理解教材,以指引学生理解教材。

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让学生懂得应掌握哪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增强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教师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拟定学习目标,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综合应用。让学生预习时目标明确。

3、自学指导

这部分设计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这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自己能弄懂的知识,课堂上不教”的原则,将这一部分内容编制成基本检测题。上课时,把它们发给学生,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内容,自主钻研教材,并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当然,“自学指导”中的问题都是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就能够完成的。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学指导”问题后,在内心中会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并对自己的自学能力表示认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4、平行训练

英语训练题的设计选择应遵循的以下原则:

1)设计课堂导练题时必须遵循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和突出课时重点知识的原则。因为课堂导练题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的,要求全班学生在课堂都应明白的知识。同时这一原则也可以提高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自觉性,因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只要课堂认真听讲了,都会既迅速又准确地完成它。

2)设计学习准备和课后检测题时必须遵循反复重现旧知识的原则。因为中国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在课后缺乏语言环境,在课堂上获得的词汇、短语、句子、交际用语只有通过在课后的笔头训练题中去对话、见面。

3)必须遵循难易结合的原则。因为我们教学的学生好、中、差都有,我们应满足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要求。要让学困生能“吃”,让中等学生“吃饱”,让优生“吃好”。

4)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对同一个知识点可以从词的读音、拼写、意义和用法,采用不同的题型进行考测,这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就容易掌握了。

5、合作探究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设计学案应给他们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学习中的思考是至关重要的,善思者,会经常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忆、想象、对比归纳,这样可以加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正所谓“学起于思”。教师在设计学案时,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精神,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授课过程中,当学生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因势利导,深化教学内容,着力指导学生拓宽思路,丰富学生想象力,以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引导学生超常思维,即打破思维定性,改变思维习惯,调动学生潜在的能力,产生新思路,达到求新、求异的目的,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变“苦学”为“乐学”。具体操作时,先让学生在预习时提出急于解决的问题,再在课堂上当堂讨论解决。

6、达标测试

习题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在问题设计时,应注意让学生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题目应少而精,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突出易混淆的、需注意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细心审题的习惯。还可以出一些能力提高题。提高题侧重于能力训练,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该部分对一般的学生不做要求,但教师只要引导好,通过各种途径来吸引学生,就没有学生会对这部分内容主动放弃的。

7、知识整理

4.小学英语《导学案》编写格式 篇四

例:(以下为正文)

三年级英语下册

教学目标解读(以册为单位)

1、课标表述(课标对本年级应达到的要求,具体到各项的具体要求)

2、教材目标(教材的内容与目标:知识、能力、文化、情感、策略目标)

3、教学策略提示(教材实施建议)

(1)教学方法提示

(2)学法指导提示

4、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

Unit 1(标题居中)

教学目标解读(以单元为单位)

1、单元目标(知识、能力、文化、情感、策略)

2、单元内容重点难点

3、教学策略提示

(1)教学方法提示

(2)学法指导提示

4)单元的教学评价

Unit1(第一课时)(居中)

教学目标解读(以课时为单位)

1、课时目标(知识、能力、文化、情感、策略)

2、课时内容重点难点

3、教学策略提示

(1)教学方法提示

(2)学法指导提示

4、课时的教学评价

教学过程

一、课前

学案自学

二、课中

1、小组合作

2、班内展示

3、质疑探究

4、自悟自得

5、达标测评

三、课后

课后反思

编写要求:

1、可采用英汉结合的方式,避免全部抄袭,流于形式。

2、文件保存、上传名称三年级均使用Grade3(上)/Unit?;四年级均采

用Grade4(上)/Unit?;六年级采用Book7/Lesson?的格式。

编写时间:2011年3月--5月,定稿后于5月中旬前发电子稿件到

注:具体到每课时导学案,可参照上学期高校课堂示范课教师的导学案模式。可

5.高中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心得 篇五

由于农村条件的局限,学生的知识面、获得知识的途径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很长时间以来,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成绩远没有城市的突出,特别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及课堂教学的互动上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根基于以下三个环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授受;课后的反馈。但农村的很多高中生很少能够甚至忽略了第一环节,不进行预习或是预习方法不当,直接导致了课堂学习的无目标性和被动性;还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课后书本一抛了事,“学而时习之”做不到,“温故而知新”就更做不到了。这些不科学的学习方式迫切需要改变。

倘若我们能由学科的中心备课组成员能按课时将课前的预习(预学案)、课堂的授受(导学案)和课后的复习(反馈练习)三个环节按课时整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再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进行个别优化性二次备课,将会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因材施教,做到了高效低负。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取得时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本课题组以积极探寻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一单元中各板块的导学案的有效设计为目标,积极探求影响农村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相关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关键词之一: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直接导致了学生厌学和教师厌教。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关键词之二:导学案

英语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的尝试、自我发现、自我探究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中学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由此,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方法应求而生,实际上就是在做以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即导学方案。从教师或学校的角度考虑,就是年级组英语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从学生角度看,就是任务型学习的导航。

三.课题研究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比以往有了一定程度地改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课前预习和课后预习环节仍没有很大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运用。大部分学生并没有意识到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总认为反正老师上课会讲,只要课堂上全力以赴的听就行了,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预习,他们认为费时多,难度大,效率低,总依赖老师。即使有的学生预习了,遇到问题也大多不善思考与总结,从而也没有充分实现预习的真谛。对于复习,若不及时,那我们就违背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我们的启示;若不彻底,那某个有难度的知识点就像是“剩饭”,越热越没味道。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我迫切希望能改变学生目前的现状。故本人提出“农村高中英语导学案的有效设计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希望能能以纲领式的导学案设计模式对农村英语教学能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

1.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探寻影响农村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相关因素。探索并实践推行合理的学科单元板块导学案模式,提高教研备课的实效性。

(2)通过课题的研究过程,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索适合自己实际的有效学科学习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2.研究的内容:

(1)深入学生进行调查访读。分析归纳出农村高中英语课课堂低效的可能原因:诸如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难点巩固不到位课后复习不及时等。

(2) 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寻求一套适合高中英语学科一单元中各个板块的导学案模式。

(3)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调查与改进,最后确定可行的方案进行推广。

3.研究重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寻适合农村高中英语学习的有效导学案模式。

五.研究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研究现状:

“导学案”是新课改之后,基于“任务型”而产生的新的课堂操作模式。由于其实效性和可行性,正在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对于高中英语导学案的研究尚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对于一单元中各个板块的导学案设计模式方面的研究较少。因而本课题

组希望能为其科学化和实践性尽一份力。

研究价值: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英语的学习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这些英语教育者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要使自己能够与时俱进,我们必须跟得上课改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自己作为课堂组织者的主导作用。高效课堂根基于以下三个环节:课前的预习,课堂的授受和课后的复习。倘若我们能由学科的中心备课组成员能按课时将课前的预学案、课堂的导学案和课后的反馈练习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再根据各班具体情况进行个别优化性二次备课,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既能体现学生的主题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了因材施教,做到了高效低负。既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取得时半功倍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以邳州炮车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2)行动研究法:有计划地在本校高中范围内开展研究活动,通过班级实验写案例等教育性活动,验证单元各板块导学案既定模式在教学中的可行性。

(3)总结法:在研究过程中,作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工作,写出阶段性总结。

(4)调研法: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座谈会,以及问卷形式探究更适合农村高中生的导学案制作模式。

七.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组以探寻影响本学科课堂效率的相关因素为目标,积极探求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在学科导学上创新之处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 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 陶行知先生也曾指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不能只去研究“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学必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英语教学中,授之以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也是迈出英语教学改革切实有力的一步。

2.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留白”_____ 精练的总结反思

运用愉快教学法设计课堂教学的结尾,有归纳总结式结尾、设置悬念结尾、迁移发散式结尾、反馈回应式结尾、激励抒情式结尾等等。课堂进入尾声,适时的总结、反思是让他们自主归纳、总结和提炼,将教师的思路方法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让学生尝到“会学”的甜头,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八.课题研究的周期与阶段安排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半。

1. 申报阶段:(20xx年12月 – 20xx年1月)认真选题,制定研究方案,申报课题。

2. 准备阶段:(20xx年2月 - 20xx年4月)制定研究计划,进行文献研究,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

3. 实施阶段:(20xx年5月 – 20xx年12月)在邳州市炮车中学高二年级进行子课题研究,总结经验,然后推广全校。同时,撰写可以研究相关论文和读书笔记。收集相关的材料,查找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著作,并做好笔记。

4. 反馈阶段:(20xx年1月 – 20xx年7月)分析既定的研究成果,总结与预期研究成果有出入的地方,调整并再次实践论证。

5. 结题阶段:(20xx年8月– 20xx年12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提炼、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成果鉴定。

九.课题研究成果展示

导学案:50篇 阶段测试:19个

读书心得、故事随笔:9篇

读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有感----心理病历的必要性

读王开东老师的《教育:突破重围》----教师出路在脚下

读《魏书生谈教书育人》-----培养自学能力、自育能力的艺术

也看《班主任工作漫谈》-------教育专家魏书生教学管理*上

感悟《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读袁小梅的《男孩为何要穷着养》有感

读《给教师的建议》

《论语》有感

守护天使的翅膀—有感于“乖孩子”

教学案例:10篇

M8 U4 Project Writing a film review

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

牛津高中英语M8 U1 Project Reciting a poem教学案例

《“Welcome to the unit”课型中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探究》教学案例

一节高三英语书面表达讲评课案例

牛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

Unit4 Films and film events Reading第一课时

牛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探究

M6 U3 Task period 1教学案例

牛津高中英语Module6 Unit2 reading教学案例

---“Reading”课型,激发兴趣开发智能

以读促写,读写共赢

M7 U2 Project Exploring Chinese medicine教学案例

教材系统分析表:10篇

工作总结:3篇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6.英语导学案心得体会 篇六

(一)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

1、科学合理的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组办法通常有固定分组与动态分组两种。

(1)固定分组是指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一般有两种方式:即同质编组或异质编组。同质编组就是将同一层次的学生编为一组。同质编组有利于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异质编组则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在一组。异质编组有利于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我们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采用偶数的异质编组。偶数的编组利于学生在进行语言操练时两人交际和互动的需要。另外现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设计还不能每个环节都做到,大多数的要求和操练都还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因此异质编组对于学生的互帮互助以及合作完成任务是非常有利的。

(2)动态分组。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之间过于熟悉或产生矛盾都会影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至于影响活动完成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固定分组和动态分组是我在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中常用的分组方式,我认为两者无优劣之分,但动态分组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操作性和可控性都不是很强,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2.明确小组分工: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轮流担任一定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或给每个同学编号,1,2,3,4??号,这样更便于老师课堂上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活动中,让每个人充分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会评价。虽然有小组分工,但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我们采用的更多的是随机抽样的形式,即老师随便点小组中的一个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或完成一个角色的任务,让学生时刻准备着,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提高。英语教师在小组成员分工方面应该有自己的要求。现在班级的小组大多数都是班主任分好的小组,而班主任老师大多会按照语文学科的要求和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表现和能力进行分工。英语老师可以在班主任分组前把自己的建议和要求告知班主任,或在已经分好的小组内进行英语小组长的选举,再进行一些职责的分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序状态,学生之间进行实质的互动合作,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各种常规习惯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等习惯的培养。

1.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些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也应该考虑到这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要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话交流比较频繁,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领会要点,并在他人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不评价。另外在其他小组发言时,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是准备自己小组将要发言的内容。因为在听的基础上,才能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这一点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平时的评价的激励和一些小的教学设计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3.培养有序表达的习惯。所谓有序,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说话有序和有序地说。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学生发言过于踊跃积极,不让别的同学发言。因此,要让每个学生自学遵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能说会道的学会谦让,让旁观者学会参与。在分组的时候编好了序号,于是老师只要说从每组的一号开始,他们的活动必然是有序的。因此,学生有序表达的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常规的培养。

4.培养积极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有了积极的参与欲望,才能实现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注意递度,分层教学,让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组织得当,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激励反馈,使每个学生尝到乐趣。如我们在检查学生的词语和课文朗读情况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促进生生互动,这样的合作学习也更加有效。

(三)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规律性知识的合作讨论。如某个时态的语法规律或语音规律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交流总结出规则。每个单元的Listen and repeat的环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自己读一读书上的单词和句子,然后讨论它们的发音的共同点。然后小组内一起先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哪些单词还有相同的发音规律的,有的同学找出的单词并不符合本单元的发音规律,小组内的同学就可以帮助他把找出的这部分词给排除掉。

2.竞争性任务的合作完成。如课堂开展的一些朗读比赛,表演比赛等等,这些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性任务,总能激发学生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能够比个人完成任务的形式更加高效。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往往最后总要向老师要个结果,还不太高兴与别人并列第一。这样的竞争性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3.存在信息沟任务的合作交流。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中一定是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积极交流。怎么让学生有参与的积极性,交流的欲望呢?存在信息沟的任务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信息沟就是人们在掌握信息方面存在的差距,它能促使拥有不同信息的双方通过传递和交流信息,填补信息差距,达到真实交际的目的。如采用调查表的方式。学生通过有效的小组交流完成了手上的文章,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

4.拓展创新的任务。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些拓展创新的任务,这些任务对于知识来说是一种运用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个人完成它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些拓展创新的任务必然需要小组合作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一起接受挑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的个人才能和个性特长也能得到发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拓展创新的任务还是比较多见的。虽然是比较大的任务,但是小组内的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去拓展创新,这样的任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四)进行科学的评价

1.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有利于小组的成长,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常规习惯,能够激励小组的进步。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2.评价主体多元。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小组。在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如:Good!Veryg ood!Excellent!You are clever.等等。其实教师应该尝试将评价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得到同辈团体的真心的评价后会很有成就感。

3.评价方式要多样。现在我们在很多课上都看到了形式各样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构思新颖,从学生的童心需要出发,有的教学评价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为了得到老师奖励的卡片,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积极参与活动,增加了小组的合作和凝聚力。当然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可能每节课都去设计不同的评价方式,但也决不能用十年如一日的评价方式,时间长了学生就失去了兴趣,效果可能就要打折。所以,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去多思考多设计一些有效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7.高中英语导学案免费 篇七

一、背景介绍

高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英语阅读技能是语言技能的一种, 对学生的日后发展有重要作用, 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是教师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教学方法落后, 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常常花费大量时间进行阅读训练, 但效果不明显, 这是因为学生的阅读速度慢、理解力弱, 呈现“高耗低效”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 “学案导学”这种教学模式逐渐受到广大教育者的关注,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自己探索, 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学案的特点

1.主体性。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师是引导者、传递者。教师在编写导学学案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 与学生共同完成学案的设计。让学生共同参与学案的设计, 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 还能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还可以让学生复习学过的知识,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2.引导性。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不是指教师可以不管学生, 而是指教师要从引导者的角度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析, 与学生共同编写出最合适的导学方案。教师运用学案进行阅读教学的目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 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该要具有启发性, 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要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

3.延展性。传统教学过程中, 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一般都是固定、直接的, 学生被迫接受知识, 没有主动探究的过程, 这就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 设计导学学案时要源于书本, 却高于书本。学案中的问题要尽量灵活多样, 要有延展性, 要能起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作用, 要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知识,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学案编写流程

1.师生交流。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困难与疑惑, 所以,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与教学目标设计的导学学案就无法解决学生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 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 教师在编写学案前要先了解学生的阅读材料, 与学生进行交流, 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疑惑, 然后进行针对性教学。另外, 教师还可以让班级里英语成绩较好的同学参与到学案的编写过程中, 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这种“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的学案编写方法, 能够使得教与学紧密结合, 从而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比如, 新教材第五册的Unit3的A Yong Girl’s Impossible Idealism, 教师在编写之前, 可以先问学生觉得这篇课文的阅读目标, 并且让学生提出一些跟课文有关的问题, 接着教师可以自己的观点, 如 (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2) answer some questions about detailed information; (3)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article?然后将教师与学生的想法结合, 就能编写出一份较好的导学学案。

2.学生自学完成。利用导学学案进行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所以学案编写好之后, 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完成学案。完成学案的过程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学生在此过程中遇到问题, 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 但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 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完成任务的满足感与喜悦感, 增加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参与学案的编写, 这种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完成学案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能够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长此以往, 每当有学案任务时, 学生就会自主学习阅读材料,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获取知识。

3.小组讨论。自学是指学生凭借自身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自己去寻求知识的过程, 但这并不表示学生要完全靠自己, 把自己封闭起来, 不与外界交流, 相反, 自学仍然需要学生与人互相交流自己学到的东西, 力求取长补短。因此,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时, 可以在学案中设计开放性的题目, 让学生展开小组合作。首先,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 然后让学生组内互相交流讨论, 最后字课堂上展示小组的结果。这样, 既能让学生习得知识, 还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比如, 新教材第四册的Unit4, 主题是Friendship。在课前,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全文, 接着教师提问 (1) What are the proverbs related to friendship? (2) According to the text, to tell the difference of friendship between boys and girls.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 最后展示讨论结果。

4.反思改进。反思是指教师在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要设计出评价表格和反思内容,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提供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改进是指教师在总结教学结果之后, 对该次学案进行修改, 为下次更好的编写导学学案做好准备。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反思结果和自己的反思结果相结合, 不断完善学案的设计, 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8.高中文言文“学案导学”研究 篇八

一、文言文“学案导学”的理论探讨

“学案”是相对“教案”的一个概念,“教案”与“学案”具有不同的含义。“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自我的思考和分析后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讲授方法的案例,是对教材的重新组织和二度阐释的过程,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其着眼点在于教师讲的内容和讲的方法,强调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案”为导学方案,它是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完成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专门给学生看和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到的内容和学的方法,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一份好的“学案”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习方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相适应,体现出每一个学生各自的特点。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灵魂、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满堂灌”的教学现状,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谐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了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预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完成相关内容。学习期间,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修改、调整学案,学生也可以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后,总结出学案的基本模式,从而掌握学习规律,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既符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求,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助于指导教师制定合适的“学案”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并按照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顺序把每个目标领域再细分为多个层次和水平。这样就基本涵盖了个体发展的所有内容。具体而言,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这样六个水平级别。情感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或价值体系的性格化这样五个水平级别。技能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知觉、定向、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这样七个层面。[1]300“学案”是给学生看和用的教案,制订学习目标的时候可以参考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说。

(二)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内在核心的“学案导学”

传统教学是以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它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教育理论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客观地讲,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这种教学模式还是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现在再采取这种单向、单一渠道的教育模式已经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心智的发展。教育不仅要关注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内容,更应该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兴起正符合了当前学生发展的需求。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来内化知识、改造知识、转换知识”[2],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特别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关键实体,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蕴涵大量学习资源和知识情境脉络的环境中,通过一种互动的过程而获得的。这个互动的过程既要对学习任务中的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也要对学习者处理学习内容的经验和条件进行选择和组织,还包括教师对学习者进行引领和激发,对学习达成情况进行评价。[1]125这一切恰恰契合了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同时,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所需要的技术支撑,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交流等,也得以实现,这也为“学案导学”进入日常课堂活动,走近广大普通学生提供了有力的辅助力量。

综上所述,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给“学案”的学习目标的确定设立了大致的参考标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是“学案导学”的理论核心。有了这两项理论基础,“学案导学”虽然会带有实施者和参与者鲜明的个人特点,但是并不会偏离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高中文言文“学案”的设计和实施

(一)高中文言文“学案”的类型

高中文言文“学案”,以教学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单一篇目(一篇课文一份学案)、单元(一个文言文单元一份学案)、阶段性(期中或期末一份学案)三类;如果以课堂活动内容来划分,可以分为预习型(在正式上课前使用)、新课学习型(在课堂上伴随授课内容进行)、复习型(在上完新课后使用)三类。如果以实施者来确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以教师撰写、实施为主,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学生与学生自主合作撰写,教师点拨释疑;师生经过研讨,共同撰写实施,完成教学目标。

(二)高中文言文“学案”的设计

“学案”的设计应符合四个要求。

首先,“学案”的学习目标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整体化。

其次,“学案”在内容设计上应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教材的认识逐渐加深,做到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逐步学会如何读懂教材。比如在上《石钟山记》时,笔者设计了一个以每一段为单位的学案,在每一段的学案中都设计了针对该段落的理解题,旨在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再次,“学案”中练习题的设计应该突出重点,不搞题海战。

最后,“学案”的设计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案”的设计总体上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如,几乎每一篇文言文的“学案”中,都需设计一个正音正句的环节,让学生注音,要求学生朗读课文。再比如,每一篇文言文“学案”基本都该有作者和作品介绍,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读教材乃至读任何文章,都应该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作品,进而培养学生的大语文观。

在此前提下,针对学生的特点,经过教学调查,笔者认为文言文“学案”内容通常应该包括:学习目标、作者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正音正句、文言知识点、思考题和课文小结。预习型“学案”侧重于作者介绍、作品创作背景、正音正句等。新课学习型“学案”侧重于文言知识点的落实、思考题的解答和课文小结。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课文特点和学生学习情况对上述内容作适当调整。比如,在设计《过秦论》和《劝学》预习“学案”时,可添加“题解”一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而在设计《过秦论》新课学习“学案”时,可设计一道段落和段意连线题,旨在帮助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总而言之,“学案”内容的设计应该是灵活多变和有所侧重的,是完全由教学需求来决定的。

(三)“学案导学”的实施过程

1. 设计

“学案”的设计是指在上新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预先设计好“学案”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印发给学生。“学案”的设计可以是一位教师独立工作的成果,可以是整个备课组共同探讨的结果;也可以先将若干篇目分工到备课组的各位教师身上,每一位教师都负责撰写若干份“学案”,然后经备课组研讨后确立用于实际教学的“学案”,这样既保证了速度,又能避免仅靠一个人撰写而容易出现的错、漏、误等缺憾。在此特别要强调的是,对于薄弱学校的学生,“学案”的设计要符合学情。比如,文言文预习“学案”中会涉及作者、作品介绍,如果是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学案”可以设计成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但是,对于学习基础和习惯都比较差的学生,就应改为教师提供作者、作品介绍,对于重要内容还应用下划线或者粗体字加以明示,以提醒学生注意。

2. 反馈

反馈是指学生给教师的反馈。在上新课前,学生先根据“学案”要求自学教材并完成相应的练习题。比如《师说》的预习“学案”有三个学习目标:了解“说”这种文体,并正确掌握课题含义;掌握关于本文作者的文化常识;能正确流畅地朗读全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朗读来检验学案效果。这就是学生给教师的反馈。在教学质量相对薄弱的学校中使用“学案”,特别要注意落实“反馈”这个环节。因为薄弱学校的学生自控力比较弱,所以,通常对“学案”不能采用抽查或自我预习的方式,而是要作为书面作业在全班进行检查。

3. 调整

调整是指教师在经过对“学案”完成情况的检验后,把全班的学习情况予以汇总、分析,并对原有的教学内容或者环节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石钟山记》“学案”设计中对每一段都布置了几道思考题,教师可通过批改学生完成的“学案”作业,汇总那几道思考题的完成质量,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地解决“学案”中出现的问题。然而,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所以,每一次上《石钟山记》的“学案”都会有所微调。

4. 修订

修订是指根据“学案”使用的效果,事后对“学案”内容或环节或项目进行修改,使其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

三、对文言文“学案导学”实践研究的体会和思考

经过一个学期的文言文“学案导学”实践,笔者有以下体会:第一,“学案”好比半个家庭教师,能提供及时、关键的指导和人性化的服务,特别是在薄弱学校,学生自身存在较多的学习困难,“学案”能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把握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对学习新课作用尤其明显。第二,通过“学案”的反馈,教师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等,从而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效率更高。第三,“学案”经过反馈和调整,真正体现了师生互动,能促进教学良性循环。第四,经过多次的“学案导学”,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掌握独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提高文言文水平。第五,“学案”增加了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评价教学状况的手段和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最后两点的优势需要经过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在高中文言文“学案导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解决:目前的学案都是以书面印刷稿的形式呈现的,那么,口述、板书、网络、多媒体等形式能用吗?怎么用合适呢?如何避免“学案”成为变相的另一份练习册?“学案”和市面上诸多的教辅书的根本区别又在哪里?除了目前设计出的文言文“学案”模式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模式呢?对于文言文“学案导学”该如何评价呢?这些问题都是在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1] 【美】艾伦·C. 奥恩斯坦,费朗西斯·P. 汉金斯著. 柯森主译. 钟启泉审校.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9.初三英语第11单元复习导学案 篇九

Unit 11Couldyou pleasetellmewheretherestroomsare ?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基本句型及交际用语 【互动课堂】

一、基本词汇:写出下列英语单词或翻译汉语意思

bookshop ?

Excuse me , couldyou pleasetellme howthebookshop ?

Excuse me , could you tell meto thebookshop Excuse me , couldyou tell me the bookshop Excuse me , could you tell me whichthebookshop ?

1、公共厕所;休息室

2、洗发剂;香波

3、杂货店;药店

4、电动扶梯;自动扶梯

5、魔术;魔力

6、新鲜的;清新的 7.uncrowded8.clown9.staff 10.市场;集市

11、借给;借出借给某人某物相当于

12、park(动词(名词)

禁止停车

13、直接的;直率的

14、命令;指示

15、觉得奇怪;想知道

16、引导;引诱

17、使麻烦;麻烦;打扰

二、基本短语:汉英互译

1、邮局

2、打个电话

3、在……与……之间、贴近;靠近

5、save many6.gopast7.exchangemoney8.turnleft9、决定干……、闲逛

11、新鲜的空气

12、免费的演奏会

13、在书店里

14、花太多的钱

15、有点儿

16、玩得开心

17、度假

18、穿上盛装;装扮

19、……和……两个都20、寻找

21.takedance lessons22.theScienceMuseum23.rockband24.询问;请求

25、另一方面

26、擅长于……

27、依据;依靠

28、lentsth.To sb.29.suchas30.handin

三、基本句型

1、对不起,你能告诉我去书店的路吗?

Excuse me , could youpleasetellmethe

2、当然,在二楼有个药店。

’s athefloor.3、在药店和银行之间有个书店。

There isa bookshopthedrugstore thebank.4、乘电梯上二楼,向右拐。

the tothefloorand5、走过银行。

thebank.四、复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

1.—Couldyou pleasethewindow ?—Sure , IA.open not,couldB.not open , could

C.not opening , canD.not open ,can

2.Theyoung soldierreallydoesn’tknowto stop the baby cryinghard.A.whatto doB.how to doC.when to do D.where to do 3.Aterworkingall day,I feeloftired.A.alittleB.a bitC.kindD.kind of 4.---Howlong it ? –Forabout2 hours.A.does, rainB.is , rainingC.has , rainedD.has, beenraining 5.Idon’tmindby bus ,butIhateinqueues.A.totravel , standing B.traveled ,standing

C.traveling ,tostandD.traveling ,standing6.I wonderIcanuseyour MP3?---Sure.A.whatB.thatC.ifD.why

7.Jimran asfastashecouldthe others.A.astocatchup withB.in orderto catchup withC.sothat hecaughtup withD,.to becaughtup with8.Wedon’tknowtheirparentsare.A.thatB.whatC.whyD.which

from

9.—Whatareyou goingto do nextweekend ?

--I’mnot sure.MayberI’llwithmyfriendsatthe mall.A.dress up B.hang outC.setupD.break off10.I hadalittletroubleEnglishgrammer.A.learn B.learnedC.learningD.to learn

11.—Whatdoesthesentence ―Don’ttroubletroubletill

troubleyou.‖ meanhavenoidea.A.trouble,SorryB.troubles;SorryC.trouble,Yes D.will trouble, Yes 12.—MayIyoudictionary ?I’m notsure aboutthisword.--Sorry,I itin the bedroomthismorning.A.lend , leftB.lend,forgotC.use, leftD.borrow,forgot13.—Doyou know ?---Yes , Ido.Shecame hereon foot.A.whereLucycame fromB.howLucy camehere

C.wheredidLucycome fromD.how didLucy come here14.—Excuseme ,couldyoutellme ?

--There’sabankon thesecondfloor.Youcan make it there.A.where I canchangemoneyB.howI canget to thebankC.ifthere’sabanknear here D.where the bank is

15.---Iwonderifhe us inthediscussiontonight.--I believeif hehishomework,he willjoin us.A.willjoin ,willfinishB.willjoin;finishesC.joins;finishesD.joins;willfinish

(二)、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 street istheSpring Festivalisover.2.Theshirtis only15 yuan.It’s(expensive)

3.Theywanttovisitthe world’s(large)waterslides.4.There aresome(clown)playingwithchildren.5.Thanksforinvitingme toyour party.It’sa carefully(organize)Party.6.The staffin ourcompany(be)veryfriendlytoeach other.7.Ipreferoutside.8.There’salwayssomething 9.Theydecided(go)tothezoo.10.Isthereagoodrestaurant(eat)around ?

11.I’dliketobuy some(write)paper.12.Youcantaketheelevatortothe(two)floor.13.Look!There isanoldman(sit)underthetree.14.Janeprefers(be)outsidetostayingathomeonweekends.15.The computeris(expensive).It’scheapandIhaveenough moneytobut it.(三)按要求改写句子,每空一词。

1、―Wherewill youwait forme ?‖ sheaskedme.(改为间接引语)SheaskedmeIwaitfor her.2.Ishe from England ? Couldyoutell me?(合并为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CouldyoutellmefromEngland ?

3.Couldyoutellmehow I cangettothe nearestsupermarket ?(改为简单句)Couldyoutellmethenearest supermarket ?

(四)用所给词组的适当形式填空

10.初中英语作文导学案实施计划 篇十

一、问题提出背景:

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毕业时达到五级水平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近两年的中考作文题目不再是单纯的记叙文,而是综合性的夹叙夹议的文章。而我校学生的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在写作方面表现出的问题有:

1.不会审题,不知该写什么

2.思路不清,语言逻辑混乱,不知该怎样写

3.语法不准确,词不达意,汉语式思维的病句很多

4.少用从句和其他高级句式,作文缺乏可读性

二、实施计划

针对以上问题及我校小班教学的优势,特制定以下计划:

1. 将学生按学习程度分组,结合导学案指导学生写作。

三年五班分组状况:

三年六班分组状况:

2. 导学案设计

1. 审题 指导学生分析作文的时态、人称、格式及所给提示要点,明确写作要求。

2. 写作思路指导:利用思维导图,列出写作框架(提纲),刚开始,教师可给出大概框架,逐渐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

3. 教师提供写作资料包:如与写作话题相关的词语,句型,衔接词,常用开头结尾,或谚语等。学生结合教师提供资料进行小组讨论,细化写作框架:文章的开头,正文结尾应该怎样写,用哪些衔接词,详略的选择等。此环节为避免学生懒于思考,吃“等食”,或准备不充分,讨论不好。可先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或小组讨论前给出3~5分时间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完成细化的思维导图。

4. 展示各小组的思维导图。师生评价。

5. 每位学生开始独立写第一遍作文。

6. 作文修改环节:

1. 教师指导学生自批:检查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语法错误,语言的连贯性。是否正确的使用了从句。

2. 组内学生间互相批改:检查单词拼写,大小写,标点,语法错误,语言的连贯性。是否正确的使用了从句。学习别人好的词句。

3. 按小组展示组内最好的作文,学生点评。

11.高中“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探析 篇十一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导学案”为载体,以教师的侧面指导为主导方向,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为目标。这种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和主体和谐统一,发挥导学的最大效益。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叶圣陶的“教是为了不教”理论

叶圣陶认为,教师应“不做逐字逐句的机械讲解”,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注重“相机诱导”。因为知识是教不尽的,只有让学生将工具拿在手里,不断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的技能。在课堂里教授语文,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拥有这样的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心智发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环境的影响,但影响更加深远的主要是其能够独自遵循其特有的认识程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积极的探究者,而教师的作用则是要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只是提供一些现成的知识。

(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应该是只有通过教师的传授才能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利用一些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学生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运用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把握以下五点:

(一)“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基本原则就是以学生为认识主体的主体性原则、以“学法指导”为体系的指导性原则、以多种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为主的创新性原则、以学生心理特点认知特点为基础的层次性原则、以对问题有积极性的探究性原则、以开放包容教学思想和教学设计为主的开放性原则和以学生认知目的为目的的实用性原则。

(二)不同类型“导学案”的编写制作原则

每种“导学案”都有自己的编写原则,如新授课“导学案”则要求由“预习案”“教学案”“巩固案”三个部分组成。而复习课“导学案”则由“复习引导”“知识梳理”“典型题析”为主。

(三)“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素

设计“导学案”是一个创新性的活动,它需要教师有层次地安排内容。一份完整的导学案,应包括教法、学法、情境、问题以及多媒体工具的使用等基本要素。

(四)“导学案”设计的基本程序

首先是研读教材,确立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其次是分析学生,弄清什么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哪里会是学生最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什么地方是学生知识结构内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而又会出现哪些突发问题和临时解决的方法。

再次是优化资源,备课前应准备好各种资源,网络的、教参上的、优秀教师上课实录、刊物上的文章,等等。

最后是集体研讨,同学科组教师应对各自的“导学案”进行研讨,发表各自见解,确定方法及问题的难易度等是否能够提高学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从而进一步完善后形成最终的“导学案”。

(五)“学案导学”实施的三个阶段

1.预习阶段

预习是学生学习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教师可针对高中这一阶段语文的学习特点和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单独编制“预习案”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教学目标,并自主预习。

2.课堂导学阶段

这一阶段是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实施的课堂教学,其主要方式有三种:一是教师在“预习案”的基础上发给学生“教学案”;二是整篇课文的“导学案”已经发给学生,课上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研讨即可;三是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指导,让学生根据预习中提出的问题自行讨论。而在这其中必须进行适当的引导,或加深问题的深读和难度,或导引问题不偏离教学目标。

3.巩固深化阶段

巩固深化阶段是指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巩固深化,通常可以通过学生自主讲解、学生集体研讨,以及给学生相关资料以进行延伸阅读等方式进行巩固深化。

(作者单位:吉林长春市第一五六中学)

上一篇:变电站值班员-中级工-判断题下一篇:作文素材用智慧战胜困难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