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下部施工安全措施——基坑开挖(精选2篇)
1.接触网下部施工安全措施——基坑开挖 篇一
基坑、土方工程开挖安全防护措施
一、基坑支护会议
4月1日,基坑支护交底会议相关安全技术要求及建议:
1.首先了解地质报告,地下各种埋设物,本项目目前已知有两根排浆管需要注意,一根是基坑西南方向中环现有2米多直径既有管道保护,目前设计只有土方支护保护,并无明确的管道保护措施,保护措施有待确认;还有一根是后期会施工的瓯江路一侧排浆管,会与基坑锚索相冲突,需提前做好沟通,更改设计要求或其他方法避开新铺管道,避免后期不必要麻烦。
2.管桩挤土效应大,应先施工完管桩后,再进行围护结构施工。(设计提过管桩挤土效应距离理论为桩长2.2倍,也就是管桩施工约100米外可以进行围护结构施工)。
3.基坑过大,必须分块分层进行开挖。
4.降水措施要准备好,第一层卸土时,必要的时候可以启动基坑外降水井。
二、土方、支护安全保护措施
基坑开挖施工要点
(1)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开挖时,应按规定的尺寸合理确定开挖顺序,连续地进行施工,尽快完成,因土方开挖施工要求标高,断面准确,土体应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所以在开挖时要随时注意检查,挖出的土除预留一部分回填,其余的全部运到弃土地区,以免妨碍施工;
(2)土方开挖时,由测量人员跟班测量开挖面标高,防止超挖和欠挖;
(3)土方全部外运,禁止在基坑边堆土,防止边坡压力过大造成塌方;
(4)土坡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坡度放坡;
(5)挖方从上到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因分层厚度较大,挖土界面随时做成一定缓坡度,防止突然塌方造成坑底人员伤害。必须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以下0.5—1.0m后,方可开挖,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毕,且必须派专人看管,不得随意停止降水,且应有备用潜水泵。
(6)当开挖过程中发生异常情况时,立刻停止开挖。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开挖。
(7)温州当地夏秋季节雨水较多,且开挖面较大,为防止降雨造成基坑底受雨水浸泡,基坑分段报验,每挖完一段,及时组织业主、监理、地勘及设计单位进行验槽工作,并浇筑垫层混凝土。
(8)本工程周边有大建、构筑物,在施工过程须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以避免影响正常生产。
(9)基坑开挖时的支护结构开挖全过程中要做好保护,不得随意拆除或损坏。
(10)为防止人员的坠落,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及时在坑顶桩基外边沿安装防护栏杆。护栏距基坑边0.5m,高1.2m,立杆间距2m,设2道水平杆,第一道离地600mm,并做出醒目的标志。防护栏杆四周设置绿色安全密目网。
监控量测及控制措施
2.1
监测目的基坑开挖过程中,保证边坡的稳定性,以确保基坑施工安全。为此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相应的监控保护措施:
(1)计算边坡稳定性及坑周土体的沉降情况,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2)
通过获得的边坡稳定性及周围环境在施工中的综合信息,进行施工的日常管理,对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为优化和合理组织施工提供可靠信息,并指导后续施工;
(3)
积累资料,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2监测内容
根据施工现场环境条件及设计说明相关规定确定本工程设置以下几方面监测内容:
(1)基坑高程监测
通过基坑高程变化,分析基坑沉降情况。
(2)基坑水平位移监测
通过检测基坑水平位移变化。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及时的将监测结果反馈以指导施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3监测方法
(1)仪器及人员
仪器:DTM-352C全站仪
人员:周峰
霍慧峰
(2)监测程序
①原始数据
在基坑开挖完成后,测量监测点高程并记录。
②监测频率
基坑开挖后,每天测量一次监测点高程及水平位移并记录。
③数据分析
每天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比较后形成书面材料报领导确认。
④警戒值
基坑外土体沉降及水平位移均为30mm
⑤雨后观测
下雨过后,基坑会被雨水侵蚀,此时应加强观测,并将数据汇报领导确认。
⑥巡视
每日在监测高程及水平位移的同时派人巡视边坡,看边坡是否有明显裂缝,特别是雨后要加强巡视。
2.4监测隐患的防治措施
(1)塌方、滑坡防治
塌方、滑坡是监测的主要项目。
①现象:明挖基坑产生基底隆起、边坡滑移和塌陷等现象。严重的出现基坑失稳现象。
②原因分析:
1)边坡稳定性计算不妥,边坡稳定性未按照土体性质包括允许承载力、内摩擦角、空隙水压力、渗透系数等进行计算;
2)基坑土方量大,又未及时外运而堆置在基坑边,坡顶负重超载;
3)降雨量大,坑底排水不畅,边坡受冲刷,基坑浸水。
③防治措施:
1)应确保边坡的稳定,放坡的坡度应根据土壤钻探地质报告,针对不同的土质和开挖深度,作出不同的边坡设计;
2)检查实际操作是否按照设计坡度,自上而下逐步开挖,无论挖成斜坡或台阶形都需按设计坡度修正;
3)为防止雨水冲刷坡面,应在坡顶外侧做拦水坝;
4)减少地面荷载的影响;
5)掌握气候条件,减少基坑底部暴露时间,缩短施工作业面。
④治理方法:
1)对已滑坡或塌方的土体,可放宽坡面,将坡度改缓后,挖除塌落部分;
2)如坡脚部分塌方,可采用临时支护措施,挖除余土后,堆灌土草包或设挡板支撑;
3)坡顶有堆物时,应立即卸载;
4)加强坑底明排水,采用导流沟和水泵将基坑水引出。
安全保证措施
3.1
组织措施
(1)组成由项目技术、专职安全检查员、施工队或班组兼职安全以及工地负责人参与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各管理人员应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
(2)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例会上先讲安全。检查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情况,研究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补充完善安全措施。
3.2
管理措施
(1)根据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①
机械的操作要求及安全作业制度;
②
便道通行及养护作业制度;
③
施工现场保安作业制度;
④
人员安全教育学习制度。
(2)对进进场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每一个进场施工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3)安质部在施工现场设立危险源告知牌,设置安全标志及维护措施。工程部对本次施工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加强现场监督管理。
3.3
技术措施
3.3.1
通用安全措施
(1)对进进场人员进行三级教育,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每一个进场施工的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2)安质部在施工现场设立危险源告知牌,设置安全标志及维护措施。工程部对本次施工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加强现场监督管理。
3.3.2
支护安全措施
(1)基坑开挖前先对支护结构强度进行检测,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进行下开挖工作。
(2)按设计要求布置观测点,在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完成后,对各测点进行连续观测,当发现观测数据异常或超出警戒值时,要立刻停工,并将人员撤离,并增加监测频率,查找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基坑安全后方可继续进行施工。
3.3.3土方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及安全交底。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技术重点,及安全措施。
(2)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按照施工顺序逐层开挖,严格控制每层开挖厚度,每一层开挖完成5天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3)挖掘机司机,都必须经过专业与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必须懂得所操作机械的性能、安全装置。熟悉并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能排除一般故障和日常维护保养。工作时,操作人员集中注意力、服从指挥、谨慎操作,不得擅离职守或将机械随意交给他人操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
(4)挖土过程中,挖掘机司机要集中注意力,禁止触碰桩体及支撑体系。桩体及支撑体系附近0.5m内土方不得进行机械挖除
(5)挖掘机与自卸车、两台挖掘机之间配合施工时,要留出安全距离,挖斗移动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碰撞。机械施工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场地内,挖掘机工作回转半径范围内不得站人或进行其他作业,挖掘机、装载机卸土,应将整机停稳后进行,不得将铲斗从运输汽车驾驶室顶部越过;装土时任何人都不得停留在装土车上。
(6)人工清底与挖掘机配合进行,施工时机臂旋转半径内要严禁站人,操作人员旋转机臂时,要注意避免碰撞到人,造成人员伤害。
(7)开始过程中要加强对基坑周边位移和沉降的监测,监测频率要按照规范进行,当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时要增加监测频率,超过警戒值时,要立刻撤离基坑内人员,待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加固方案,确保基坑安全后方可继续施工。
(8)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放坡。
(9)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快干水泥、棉被、方木等。开挖施工过程中注意进行基坑周边观察,当支撑桩体间发生渗水、流砂时,要及时进行封堵,防止渗水情况加重,危及基坑边坡稳定。
(10)基坑第一层土方开挖完成后,要开始进行基坑周边护栏搭设,并悬挂警示标志,并在拐角位置设置警示灯,防止夜间人员和机械误入坑中,发生安全事故。
(11)夜间作业时,机上及工作地点必须有充足的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
(12)雨天施工运输机械和行驶道路应采取防滑措施,以保证行车安全。
(13)上下基坑必须设足够的安全通道,如带护拦爬梯。夜间除施工。开入口门,平时上锁。防止坠物。
(14)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周边现场环境,清除安全隐患,施工中密切观察、观测施工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时做好认真检查安全防止措施。
(15)基坑作业时,降水队必须连续进行,直至回填完。并保持水位与基底≥50CM距离,并保持稳定。
应急预案
4.1
制定应急预案目的本工程实行“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单位自(互)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整合资源。协同应对;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技,加强管理。
4.2
事故范围
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监控测量数据超过警戒值;基坑出现渗水、流砂或管涌;突降大雨或暴雨时;发生基坑坍塌及其他安全事故。
4.3
应急机构及职责
(1)成立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为小组成员:
组
长:洪源
***
副组长:张道生
***
周江
***
组
员:薛志强
***
姜凯
***
李耐文
***
周志新
***
储振华
***
李从华
***
陈盛三
***
王德超***
王小磊
***
驾驶员:仇云发
***
报警电话:110(报警)
119(消防)
120(急救)
(2)除成立应急领导小组外,还应成立由应急领导小组领导的分项工作小组,包括通讯联络组、抢险组、救护组、疏散组、保卫组、后勤组。
事故发生后由项目经理(组长)负责现场总指挥,副组长与组长根据现场情况制定有效抢险救助措施。通讯联络组(周志新)向上级有关部门和医院打电话求救,求救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事件、事态发展情况。同时组进行现场抢救。抢险组(陈盛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清理土方或杂物,如有人员被埋。当有人员被埋时,应首先按部位进行抢救人员,将伤员移交救护组,救护组(王小磊)对伤员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等医院救护车来到后,将伤员移交医护人员。疏散组(王德超)在发生事故时,负责人员的疏散、逃生,防止扩大伤亡范围。待救援车辆到来后,进行接车指引。保卫组(李从华)负责损失控制,物资抢救,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遭破坏。后勤组(储振华)在险情发生时,负责提供必要的抢险物资、器材器具等后勤保障和资金保障。其他组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发展扩大,测量组成员监测边坡状况,及时清理边坡上堆放的材料,防止造成再次事故的发生。
4.4
处置程序
坡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监控测量数据超过警戒值;基坑出现渗水、流砂或管涌;突降大雨或暴雨时;发生基坑坍塌及其他安全事故时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现场悬挂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电话,当出现预警情况时,可拨打任意一名组员电话求助,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电话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
4.5
处置措施
(1)监测反映报警
测量人员每日按要求进行监控测量,做好记录,并及时整理监测数据,将之与之前的数据进行对比,当发生需要增加监测频数的情况发生时,要安规范要求增加监测频率,超过警戒值时,要立刻上报项目总工及安全总监。由项目部领导分析原因,制定相应处理措置后,保证基坑安全,方可继续施工。
(2)支护结构位移
若支护桩向内侧发生变形,下段变形较大,桩背土体沉陷,主要应设法控制支护桩嵌入部分的位移,着重加固坑底部位,主要措施有:
①回填好土、碎石或砂袋,回填反压高度至少能保持基坑变形完全稳定为止。
②对坑底进行加固,采用注浆,高压喷射注浆等方式提高被动区抗力。
③坡顶卸载,将坑顶1m高度的土体挖除,减少坡顶荷载。
(3)基坑渗水
1、发现渗水上报
基坑桩间土发生渗水时,第一个发现情况的人员在第一时间上报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电话,领导小组成员接到报警后,立刻赶往事发地点,根据渗水情况及部位,查明原因。
2、渗水量较小处理
对于渗水量较小,不影响施工也不影响附近施工环境的情况下,可在坑底人工开挖排水沟,将渗水引至坑底的排水沟进行抽排水。
3、渗水量较大处理
对于渗水量较大,但没有流砂带出,不会造成施工困难,对周边施工环境造成影响也不大的,采用引流-修补的方法:
①在渗漏严重的部位,在支护结构水平打入一根钢管。内径20~30mm,穿过支护结构,打入土体内,将渗水由钢管引出。将管边薄弱处用防水混凝土或砂浆修补封堵。等防水混凝土或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将关口封堵。
②如果管口封堵后,出现第二处渗水点,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封堵。
③如果引出的水为清水,或出水量不大,可不做封堵,将出水引至排水沟即可。
4、支护结构漏水
①若漏水部位距桩顶地面不深,可将桩背漏水部位土挖开,至漏水位置下0.5~1m,用混凝土进行封堵
②如果漏水位置较深,可在桩背漏水位置采用压密注浆封堵,注浆浆液中加入适量水玻璃,使浆液尽快凝结。也可采用高压旋喷喷射注浆方法。压密注浆时,为防止施工对支护结构产生较大侧向压力,造成支护结构侧向位移,在施工前,对基坑内部进行反压回填,待注浆达到止水效果后,再重新挖开。
5、管涌、流砂
①如果流砂是上部桩间缝隙中出现的,可在桩间填补防水混凝土,施工中先在管涌的位插入引流管,然后将该段桩间土清除,然后支模浇筑。
②管涌严重时,可在桩前打一排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桩之间进行注浆。钢板桩底与支护桩体底标高相同,顶面与基坑标高相同,钢板桩的打设宽度应比管涌范围大3~5m。
6、基坑周边出现裂缝
基坑周边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是基坑开挖后,周边土体发生位移或沉降而导致裂缝,处理措施为用快干水泥灌缝,同时用薄膜或雨布等将裂缝修补处进行覆盖,防水雨水浸入。
7、基坑坍塌
①基坑发生小范围内坡脚坍塌,未造成事故,对施工未造成严重影响时,对已滑坡或塌方的土体,可放宽坡面,将坡度改缓后,挖除塌落部分,用蛇皮袋装填土或砂,在坍塌部位进行堆填,或设置支护挡板,防止坍塌范围扩大,保持边坡稳定。坡顶有堆物时,应立即卸载。
②基坑发生较严重坍塌安全事故时,要立即起用应急响应预案,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立刻赶到现场,进行现场抢险救援。
③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刻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
④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的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
4.6
应急物资及设备准备
序号
材料、设备名称
单位
数量
规格型号
备注
挖掘机
台
PC220
渣土车
辆
后八轮
吊车
辆
QY-25
对讲机
台
GP88S
方木
m³
200*200
钢管
t
48.3*3.6
快干水泥
t
棉被
㎡
编织袋
只
5000
文明施工及环境、水保护与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5.1文明施工重点
(1)本工程将以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的各项要求严格加以管理,争创施工现场标准化工地。在施工中贯彻文明施工的要求,推行现代化管理方法,科学组织施工,做好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
(2)现场施工范围内做好围挡,围挡采用统一的移动式围挡牌,并在显眼位置摆放警示牌,悬挂警示标志。
(3)现场施工过程中采用人工配合洒水车对表面进行洒水,以降低扬尘。车辆离开施工场地上路前进行外皮、底盘及车轮的清洗,保证不带泥土上路。运输材料的车辆应加盖篱席,避免抛撒。运土卡车完好无泄露,装卸时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中不散落。
(4)优化施工现场施工组织,合理安排工期,将建筑施工环境噪声危害降到最低程度。对距噪声源较近的施工人员,除取得防护耳塞或头盔等有效措施外,还应当缩短其劳动时间。注意对机械的经常性保养,尽量使其噪声降到最低水平。严格控制人为噪声,限制高音喇叭的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从声源上控制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代替高噪声设备与加工工艺,在声源处安装消声器消声。噪声较大的机械采取定期保养,严格操作规程,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安排在远离水厂办公区的一侧。
(5)施工产生污水用水泵抽至附近的污水井,严禁施工污水乱排、乱流,污染道路、周围环境。严格工程施工中的用水管理,尽量减少用水量,相应减少废水排放量。实行清污分流,清洁水和废水不能混排,施工场地设置临时沉沙池,将含泥沙的开挖水、雨水、泥浆等经沉沙池沉淀后排放。
(6)施工机械按照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规定的位置和线路设置,不得任意侵占场内道路。
(7)各工序施工完成后,要求作业班组清理施工现场所产生的废弃物,不在施工现场熔融或者焚烧及其他会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5.2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1)对所有进场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文明施工培训,建立文明施工管理制度,所有管理人员及作业人员严格遵照制度执行。
(2)施工前进行文明施工交底,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对于违反文明施工要求的行为,进行组织并要求整改。
(3)作业班组负责施工现场标牌的保护工作,施工现场的主要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当佩戴证卡。
2.接触网下部施工安全措施——基坑开挖 篇二
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各类城市建筑日益增多, 使得深基坑工程施工环境日益复杂, 而由此引发的安全事故也频繁发生且后果严重, 对于深基坑开挖安全技术的研究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对息烽县龙泉大道建设项目施工二标段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总结, 进而对深基坑开挖安全技术进行系统分析, 提升我国深基坑开挖技术整体安全防范水平, 减少施工安全事故。
1 深基坑开挖常见安全事故
深基坑开挖施工是工程施工环节中重大安全隐患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我们会发现, 深基坑具有显著的时间和空间性, 基坑的深度及底面形状对基坑围护措施的稳定和形变有比较大的影响, 土体所特有的不稳定性对作用于围护结构上的土体压力、外坡的稳固性和围护结构形变等有很大的影响。”[2]施工过程中, 技术上、安全支护措施上出现任何疏忽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和危险是不可低估的, 由此诱发的坍塌、滑坡、高处坠落、管线、构筑物损坏等安全事故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2 深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1) 深基坑开挖之前, 参与施工的人员具备基础工程施工相关知识。
(2) 深基坑开挖前, 必须熟悉施工地的现有环境, 如了解建筑区域及其附近区域的地下管道、地下掩埋物的位置、距离地表的深度等。
(3)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下雨天, 一定要注意地表积水的排除, 不要让积水流到基坑中, 雨水如果进入土体, 会造成土体变得松软, 极易引起基坑坍塌的事故。“随着软土加固技术的发展, 采用多向土钉支护及土钉墙与土体加固组合技术已使土钉墙技术成功应用于软土地层, 目前国内基坑支护深度已达10 米以上。”[3] 管线、构筑物损坏等安全事故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4) 深基坑内必须建设好排水措施, 预防下雨天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大量积水堆积。
(5) 避免在深基坑附近堆放过重的物品或者在深基坑附近建立临时居住场所, 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深基坑坍塌。
(6) 施工道路与深基坑边的距离应符合标准, 防止对坑壁稳固性造成干扰。
(7)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要在注意路过行人和在坑下施工工人的安全, 所以应该在深基坑周围建立防护围栏, 避免行人跌落或者坑外物品掉落砸伤工人, 基坑底部也应铺好脚踏板, 让施工人员在基坑内活动自如。
(8) 为了方便施工者出入深基坑, 应该搭建好方便安全的上下深基坑梯子或者专门的通道。
(9) 如果施工区域土地比较松软, 应该用钢筋水泥等建筑材料对深基坑进行保护。“钉墙设计中要求面墙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 且能够与土钉紧密连接, 能有效地限制土体侧向变形。[4]”
(10) 如果深基坑形状突然改变, 有坍塌的趋势, 需要及时往凹陷的区域填土, 或者在坑坡背后挖土减少基坑壁的压力, 阻止变形进一步加剧导致基坑坍塌。
(11) 深基坑监测。a观测位置的设立, 在基坑坡顶每隔10m左右布置一个观测点。b满足三级水准测量精度规范要求, 水平误差控制小于1.0m, 垂直误差控制小于0.5mm。[5]c观测时间确定:深基坑开挖每个步骤每天 (需要时应连续观测) 都应作变形观测一次, 施工7 天后, 每隔3 天一次, 施工15 天后每隔7 天一次。d场地查勘与记录:开挖前对施工区域进行全面检测, 检查清楚是否存在原始裂缝及异常并作记录, 并拍照存档。
3 深基坑开挖安全保证措施
(1) 施工区域相关施工者必须戴安全帽, 并接受安全教育。 (2) 要求施工者掌握安全施工知识, 定期进行专业的安全检查。 (3) 深基坑开挖时, 应按标准放坡, 需采用高压喷射砼护壁, 保证深基坑的稳定性。 (4) 时刻关注深基坑支护框架内的水平位移及地面沉降的监测。 (5) 如因意外导致深基坑变形过大、外界条件突然骇变 (例如深基坑外周围管道漏水、地面负荷突然加大等) , 或其它原因造成的桩背土压加大, 应及时进行位移观测, 桩顶位移超过5cm (预警值) 时, 需立即执行加固措施。“如增加钢架支撑、增加锚杆加固来阻止位移持续增大, 从而确保深基坑及其附近建筑物的安全。[6]” (6) 深基坑开挖期间, 安全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检查工作, 发现安全隐患, 及时排除, 并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
4 结束语
施工过程中保证安全是所有工程施工中最基本的要求, 通过对息烽县龙泉大道建设项目施工二标段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以及对相关安全防范措施的分析, 制定相应的安全规范标准, 对提高深基坑开挖技术的整体安全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有效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也可以大大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 对提高整体建筑质量也有巨大的帮助。
摘要:深基坑开挖技术普遍应用于现代建筑施工中, 做好深基坑开挖安全技术措施, 有利于减少施工安全事故, 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深基坑开挖安全在整体工程安全体系中属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在勘察, 设计、施工、监理、监测技术和方法方面已达到了一定水平, 并不断完善和发展。”[1]因此深基坑开挖安全技术的发展也是大势所趋。本文主要对息烽县龙泉大道建设项目施工二标段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采取的安全技术措施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建航, 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16.
[2]尉希成.支护结构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63-64.
[3]黄强.深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技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1995:42.
[4]陈肇元等编著.《土钉支护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23-24.
[5]唐业清.基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55-56.
【接触网下部施工安全措施——基坑开挖】推荐阅读:
高铁接触网工安全培训试卷12-02
接触网作业安全员作业标准指导书12-05
接触网实习工作体会09-07
接触网工区班组建设总结07-23
接触网作业车检查09-16
再谈接触网状态修09-27
接触网工岗位学习题库11-10
接触网常见事故抢修方案11-12
接触网信得过班组范例09-26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知识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