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微课堂

2024-10-12

小学生微课堂(14篇)

1.小学生微课堂 篇一

小学体育微课与课堂运用

【摘 要】本文探讨如何将微课带入小学体育课堂,以及怎样在课堂上运用微课,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课堂效率,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修养。

【关键词】小学体育

问题

微课

一、前言

微课,顾名思义,就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一段视频,不超过10分钟),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的全过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在一节40多分钟的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重点内容是短暂的、瞬间的。而小学生因为注意力和记忆力等原因,并不能很好地去接收到教学的重难点。那么,换一种讲述方式,将教学的精彩部分排成微视频,供学生在课堂上以及课外自主学习,更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在反复的观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体育微课的制作

1.了解需求。微课的制作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更好学习与发展。在学习中,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在正式制作微课程之前,先要去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小学生对体育课堂上哪些部分感兴趣,希望更加深入地去学习,以及对哪些部分还有疑惑,需要进一步澄清。根据学生的这些需要,制作相应的微课程,以更好地达到学习的成果。

2.结合课程。小学体育微课是对小学体育常规课程的补充,所以在制作课程时,要仔细地研究课程设计与要求,以达到更好的课程教学结果。

3.制作培训。要想制作更加精良的微课程,就需要更加规范的技术。但是一般具有专业体育知识的体育老师,并不一定具有专业的微课制作技术。这就需要组织培训,对制作老师进行摄影、录制、剪辑等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将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专业的微课制作技术相结合,从而制作出高水平的微课。

4.正式制作。在做好详细的微课设计后,正式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类型包括四种:教师讲述类,微课程的录制还是老师讲述,但是与常规课程不同的是,由于微课程的时间限制,老师只讲述课程中的精华部分;教师示范类,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领悟运动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练习类,通过展示学生一步步的练习,纠正错误,熟悉动作要领,让观看的学生感同身受,从而更好地去学习;优秀表演类,向学生展示优秀的连贯的表演,让学生能在放松心情的同时,熟悉整套动作的大致思路。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使用这些方式,也可以相互穿插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微课如何与小学体育课堂相结合

1.学生在线学习法。将录制好的微课放在网上,向学生展示课堂内容的重难点和精华,让家长监督孩子在线学习。学生通过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微课程,可以更好地去学习体育课程,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

2.课堂插入法。传统的体育课堂模式是“讲解+示范”,而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上课的时候还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所以,在室内课堂中,老师可以采用微课“讲解+示范”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好地注意到微课程中的内容,而对于一些运动技术难点,可以采取多次播放的方式,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3.课后复习法。课堂记忆毕竟是短暂记忆,很多内容在课后就开始慢慢忘却。而微课就可以摆脱时间的障碍,供学生自由学习。学生在课后继续观看微课,可以巩固自己的运动技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运动素养。

四、将微课程运用于小学体育课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搞清教学主体人群。微课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制作微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本群体的特性。在制作小学生体育微课时,就要考虑到他们本阶段的心理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可接受的程度,避免出现成人化等现象。

2.搞清教学课程主题。在设计微课时,要抓住“小学、体育”这两个关键词,微课的内容也必须和他们相契合。在微课的内容上,也要注意微课的主题,按照主体框架进行设计,不能出现微课内容与微课主体不符的现象。

3.注重微课的质量。微课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载体,所以要尽可能地保证微课的质量。这就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微课的制作方面,一定要尽可能地保证制作技术的专业化,避免出现拍摄不清、层次不明、马虎大意等现象;二是在体育理论及实践知识上,不要出现理论错误,或者示范动作不规范等现象,容易误导学生。

五、总结

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我们很容易看出来,微课对其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制作出高质量的微课,合理地与常规教学配合教学,能够增强小学生对于运动教学的兴趣,进而让他们更乐于去参加各类运动,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整个小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

2.小学生微课堂 篇二

关键词:“微课”,小学美术高效课堂

一、“微课”产生的时代背景、概念及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 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信、微博、微电影、微杂志等的“微软件”似乎向人们宣告, 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在这种背景下, “微课”不期而至。

“微课”倡导自主学习, 目的是最佳效果, 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形式是流媒体, 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 时间是简短的 (5—8分钟) , 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重点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知识短板问题, 起到答疑解惑作用, 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

美术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能, 同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集声、光、电等为一体的“微课”作为一种先进信息技术的介入, 把教学素材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其全面、快捷、针对性强等优势, 突出了教学重点, 攻克了教学难点, 提高了美术课堂效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 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美术素养得到提升。

1.激发学习兴趣, 辅助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保证课堂效率, 优化课堂的先决条件。而好的情境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动力和源泉。微课是流媒体形式, 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 能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产生不可遏止的表现欲望, 激发出创造力。

比如《春天的消息》一课, 让学生以绘制明信片的形式相互传递春天到来的讯息。描绘春天就成为了重点之一。尽管课本上提供了多幅春意盎然的美景图片供学生欣赏, 但没有情境体验始终感觉距离遥远, 让人提不起兴趣, 更难以尽情表现。如何让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如同远足踏青、身临其境般地感受春天呢?我截取了“走访大自然”片段, 制作了“寻找春天”的微课。欣赏小提示:你看到了哪些景象?都有哪些色彩?能描绘出你的感觉吗?接下来在配有轻音乐的诗歌朗诵中, 绿柳扶风、春燕归巢、翔碟飞舞、黄莺歌唱等景象鲜活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 当他们看到小草破土萌芽花儿竞相绽放的动态全过程时, 全都发出了惊叹声, 无不被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春天的生机蓬勃所感动、吸引。观赏后学生不仅说出了“花红柳绿”“五彩缤纷”等评述词汇, 还表达出许多个性化的感受, 作业效果非常显著。

微课在情境创设中利用试听一体化的优势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求, 达到了“课伊始, 趣伴生, 课进行, 趣渐浓, 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 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2.扩充知识, 提高美术素养

微课具有信息容量大, 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料, 开阔了学生的眼界,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它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让原本冗长、沉闷的环节变得简洁富有趣味性。在美术课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在美术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中, 提高美术素养。

许多老师都偏爱上气氛活跃、学生热衷的动手实践课, 但对于美术欣赏课往往面露难色, 因为要搜集众多图片, 并且在授课时需进行大量的口头演说, 一堂课下来口干舌燥, 有时迎来的却是学生的神色漠然。然而采用微课的方式, 在图片中配以文字或旁白, 以故事的形态播放给学生看, 效果则大为改观。比如, 四年级《小桥、流水、森林》一课, 我在引导学生欣赏《蛙声十里出山泉》时, 利用ppt技术在图片上链接“齐白石生平介绍”的微课, 短短的两分钟内学生对作者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以动静结合的欣赏方式, 丰富了教学环节,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攻克重、难点, 促进知识内化

由于微课具有直观性, 能化抽象为具体, 化呆板为生动, 因此在针对美术教学重点和难点上, 微课的运用也常常能起到简洁、明了、高效的示范作用。尤其是美术课中的技法讲解, 教师的示范有时不能很清晰地突出重点, 而采用微课的方式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剪团花》属于剪纸手工课, 里面有些专业名词“折边”“散边”以及讲解“图案轮廓要保持完整否则会剪断”等过程较为抽象, 教师用语言描述或者现场演示都难以让学生快速、透彻地理解。于是采用了“微课”——几何示意图加上动画效果的折、剪, 再配上老师的讲解旁白, 在大屏幕中展示给学生观摩学习, 使之一目了然, 耗时短, 效率高。

三、“微课”需注意的问题

许多教师经过学习和实践对微课有了一定认识, 但是由于没有参透微课的本质, 把握微课精髓, 出现了一些问题:

1.传统教学可以解决的、不适合多媒体表达、不是典型的重点、难点问题做成微课, 造成资源浪费。

2.有些过程过于繁琐, 不够精炼或缺乏启发性, 没有设置悬念、情景。

3.画面、声音制作效果差, 分散了学生注意力。

4.没有弄懂“微课”不能替代传统课堂, 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辅助的实质, 出现乱用“微课”和处处使用“微课”的现象。

这些现象的发生非但没有发挥微课的优势, 反而降低了课堂实效,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3.课堂微翻转 学生大不同 篇三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2-0072-02

【作者简介】吴玲洁,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教师。

翻转式教学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自2007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美国中小学中流行。翻转课堂以其精简的视频、明确的教学信息、学生学习流程的重建、突出师生的互动,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2014年初以来,笔者身边大部分教师开始关注它并尝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学科和学校实际开展课堂改革实验呢?笔者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尝试体验翻转的魅力。

一、课堂实验的困难与定位

通过学校校本培训简单的介绍和宣传,笔者初步明确了何为翻转课堂,即教师创建视频,学生课后观看视频中的讲解,然后回到课堂,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最后完成作业的过程。而从国外的经典案例可以发现,翻转课堂的实施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教师制作的学习视频,基于某种设备的平台支持,教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

就理论上考虑,以翻转课堂模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能够很好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师一人唱独角戏、枯燥乏味讲解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着手实践过程中,仅第一个条件就难住了想要试水的我,主要原因有三:其一,虽然下载了视频录制软件,但无录制的技术与相应的互联网学习检测的技术支持。其二,翻转课堂从一开始美国的尝试到我国的推广大多侧重于理科,而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在章节上区分明显,知识与技能在前,情感态度在后,在教学目标上,轻定义类知识的掌握,而重技能情感的培养。而本人要开设的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承诺的分量》中的《学会承诺》,含义性的内容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而本课的目标是问题的生成与探究,微视频的内容无法定位。其三,班级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为住宿生,不可能下载视频观看。

基于技术问题和学生状况,要获得先进理念带来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重新设定与课程、与学生符合的翻转形式。

我想,翻转课堂的核心思想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组织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习,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从传统课堂的“主演”“主讲”到翻转课堂的“导演”“主持”,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通过交流反思,协作讨论达成教学目标。

有了这样的定位,笔者把课堂定位为“微”翻转课堂或者叫翻转课堂的“亚模式”,即在没有微课制作和传播这一技术支撑的条件下,通过提前下达的经验、感受式的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联系教材,回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感受,以文字的形式传达给教师,再由教师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对材料进行整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组织交流、巩固内化达成教学目标。与标准意义的翻转课堂相比,“微”翻转课堂缺少了高速的视频传播,但扩大了适用的范围。

二、课堂实验的过程与评价

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微”翻转课堂体现了教学结构和流程的变化,笔者要结合校情、班情,把握学情,尽可能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1.课前精心准备。

围绕教学任务设计好学习任务和学习反馈。选择一名学生与我搭档组织课堂,鼓励学生参与设计生活情境,布置所有学生写一篇关于承诺困惑或认识的短文,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发挥特长、发现生活。同时调查了学情,以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

在一个周日作业后,所有学生都交上了或长或短、或自己或他人的“承诺”故事,学生鹏、昊、泽、雯等多人报名要编辑导演情景剧,学生静在个人申报和班主任推荐下确定为我的搭档人选。在对学生短文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和静开始设计课堂的流程,一个教学多年的教师和一个主持多年的初中学生,在研讨过程中,擦出了不一般的火花。情景剧也通过小演员们的反复修改最终定稿,教师做的就是和他们讨论,最终汇总与编写课件。

2.课堂深入内化。

课堂教学是知识深化的过程。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进行情境表演、个人困惑展示、小组讨论和交流,如果讨论不能解决,教师介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笔者实验的班级有其班级个性,从入校开始就有响亮的班号——猛虎班。笔者就以小虎作为线索,以“小虎讲故事”“小虎的困惑”展开教学,学生雯和康在端坐的学生中,突发其声,以曾妻与曾子的身份,私人对话,道出“曾子杀猪”的人文意义;腼腆的男生Y讲述自己的偶像——战神巴蒂,除了球技高超之外,男生着迷于巴蒂的忠义精神,佩服他为坚守对母亲的承诺付出了汗水,抵制住了诱惑;女生X以当场粉笔画的方式讲述自己的承诺故事,小学时的她随口许下“明天我不来上学”的承诺却未兑现而被同桌嘲笑,她一句“我做错了吗?”引发了大家的激烈辩论。表演者们更是把戏剧的矛盾冲突,表现在了两位好朋友与一只篮球上,主人公鹏为了承诺的礼物——篮球,说了N个“善意”的谎言,吃了一周食堂的免费汤、饭……这些由学生自主创设和构建的活动与他们个人的困惑,成为学生们探索的乐园,学生中的小故事深深地吸引着大家,教学目标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在两位不同身份主持人的适时点拨中达成。

3.学习效果巩固。

在整段学习任务结束后,当堂完成学习反馈,以“小虎抢答时间”的判断、选择、填空的练习巩固课本内容,以填写“小虎的承诺”、分享“虎言虎语”巩固情感态度。

“有时候,一些许诺并不是正确的,如果答应了,就存在任何可能的风险,这不仅不利于他人,更是毁了自己,所以,在许诺时,要思考周全。为别人,也为自己。”

“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承诺,如果承诺了,就要去兑现,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承诺,那要耐心地等待。”

……

一条条名言警句式的体会与总结,升华了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学习轻松并快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教育的力量。品德课堂正是在实践着这样的一种力量。

三、课堂实验的反思与总结

经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探索的力度还不够深入,探索的步伐还是仅仅停留在原有教学模式上的略微改革。翻转教学是要让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育创新与改革。每一次教育的进步与创新也都离不开两个词,即“理念”与“技术”,但教师学习理念易,学习和普及技术难甚至畏难;教师掌控课堂的学生易,把握课外的学生难;教师单章节运用易,全过程设计难,这就导致了在新型的教学模式前望而却步,同样,面对信息化的工具和手段也让学校困难重重。

新技术层出不穷,在翻转课堂的概念引入之前,学校安装了白板,但是白板技术似乎也仅限于几位年轻教师使用,且大多是为开设公开课而使用。笔者有幸参加了市课程整合比赛,虽获得荣誉,却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较少。因此,翻转、录课还任重而道远。一方面,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微课和翻转课堂技术上的培训,通过比赛等机制让更多教师掌握;同时要整合教研组的力量,全员参与,减轻个体教师的负担。另外一方面,面对这么新的教学模式,我们也没有必要生搬硬套,“拿来主义”显然是不合适的,可以通过借鉴先进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展开本土化的实践探索,使之具有可操作性。

笔者进行的微探索,有选择地将新理念与传统教学结合,突出学生主体,增强了学生自学与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与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讲课压力,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

4.小学生微课堂 篇四

(中山市聚星学校 小学语文组 何宝莹)

摘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小学语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词:案例;微课;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2014年中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微课大赛。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中山的微课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数英微课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应用研究”,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二、微课的有效运用

(一)语文微课《“啊”的变调》,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点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在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句中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读好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四年级语文教师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教师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教师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这节微课不仅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题,也省去了教师繁琐的课堂讲解,更为学生的自主独立学习提供了开放而自由的空间。

(二)微课《查字法》,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二年级语文上册的“语文园地二”讲到了部首查字典的知识,这是工具书的使用技能教学,属于教学重点。二年级教师在完成这部分教学后,发现二年级的上下册教材中都没有提及到查字典的另一种使用方法——音序查字法。那么,可不可以制作一节关于音序查字法的微课呢?

为此,同组教师进行了基于教材、基于学情的可行性分析,通过分析,认识到音序查字法一般应用在“识字却不知意”或者“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

“识字却不知意”的题型,虽然在二年级的教材中没有明确涉及,但在三年级上册的“语文园地六”就出现了一字多义的题型,非常适用于音序法。

“知音而不知形”的情况一般多见于学生写日记时,感知听闻的素材不能用正确的字记录下来,也非常适用于音序法。

经过分析论证,老师们一致认为学生有必要学习音序查字法,进行书本外的知识拓展。于是制作了《音序查字法》这节微课,设计思路从学生写日记遇到不会写的字这样一种情境入手,分步介绍这个字所在字典中的音序、音节和检索页,从而使学生清楚地知晓了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看完微课视频,到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从学生课余自学到课堂汇报,这节微课让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不仅有效拓展了课堂学习的外延,更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自悟能力。

(三)微课《晏子为何使楚》,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五年级下册第11课《晏子使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晏子三次与楚王斗智斗勇的故事,展现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气。在学文中,有的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晏子从入楚王的城池之初就受到侮辱,为何不掉头回国。这次出使出国的用意为何?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说明学生进行了深度思考。

那么,晏子使楚的必要性在哪里?教师通过查找资料,制作了一节微课《晏子为何使楚》。微课中,教师模仿评书大师单田芳老师的语气,讲述了春秋末期诸侯割据,齐国在外交上紧张的政治局势,阐述出晏子出使楚国的必然性。

这节微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单田芳式的评书讲述形式,非常有气势和感染力。教师把微课的观看设在了课前预习的环节,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晏子的另一种品质——爱国。这节微课不仅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微课《赏析叶圣陶先生的比喻句之妙》,有效提升了学生语言文字的准确应用

四年级上册的第6课《爬山虎的脚》是叶圣陶先生的名篇,在学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文中写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时,有两句话,一句是“细丝像蜗牛的触角”;一句是“图画上蛟龙的爪子”,为什么同样是爬山虎的脚,却做了不同的喻呢?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

围绕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共同展开了小组合作探究与交流,经过热烈的讨论,大家得出了结论,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当爬山虎的脚刚长出来时,颜色嫩红、硬度较软、作用是寻墙立足,都与蜗牛的触角颜色、硬度、作用相似,所以叶老给此时的爬山虎的脚作喻非常贴切;当脚巴住墙后,颜色变灰、粘性十足、脚力牢固,可与蛟龙的爪子媲美,因此叶老的这个比喻也非常准确、形象。

探究过后,师生都感到收获巨大,共同制作了一节深度研读文本的微课《赏析叶圣陶先生的比喻句之妙》,内容从学生质疑入手,分别阐释了两个比喻形成的原因,指导学生感受名家语言文字应用的准确、形象。这节微课是师生合作学习探究的结果,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名家写作时语言运用的准确生动,也给学生的习作创作铺垫了准确运用词语的思想根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这几节语数学科的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在课程的开发上应该重视微课,捕捉恰当有效的教学点,利用课外知识拓展、自主质疑探究等方法或途径,制作深入浅出、浅显易懂的微课,结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时机,如课前预习、合作学习、课后探究等环节,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真正实现微课的“翻转作用”,促进和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5.小学生微课堂 篇五

在信息化背景下,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大家所关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微课资源为基础,形成课前自学和课上强化为主要形式的混合学习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学习教学方式,顺应了我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方向。

(一)课堂外:自主学习,整理收获,提出困惑。在课前我认真备课,根据本课的重难点制作了四个五分钟左右的微课,分别是任务一插入图片文件,任务二设置图片属,任务三编辑图,任务四设置网页背景,这四个微课供学生在课前自学,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单,自己尝试美化网页,写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

分析:让学生运用微课先自学,这种形式让他们感到新奇活泼,自已看视频,自已发现问题,问题不能自已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到课堂上与老师探讨,与同学互相交流,想办法解决,学习不能偷懒,无形中培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任务单是我依据本课的学习重难点精心设计的,它有着明确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等,对学生具有方向指引、方法指导、资源提供等,可以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参与性。

(二)课堂内:交流展示,答疑解惑,内化提升。

第一环节点评作品,答疑解惑。交流展示同学们在课前自主完成的作品,学生相互点评作品,大部分同学通过课前的自学能够很好地完成作品,但也有一些同学仍存在问题,于是由学生提出问题,主要集中在这三个问题:

1、图片工具栏打开后为什么不能用?

2、插入图片后,图片将文字变得隔得很开?3.没有设置网页的背景;4网页背景花俏。随后,通过师生交流,小组讨论,同伴互助的方法,很快解决了这些操作难题。

第二个环节,美化提高,拓展提升。为了能让学生能做出既美观又富有个性的作品,避免千篇一律,我在学生掌握美化网页的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教授网页美化的配色方案及网页合理布局。

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创新提高。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老师提供的素材,制作完成具有美观、个性化的网络作品。

第四个五节,交流展示,表扬激励。全班交流展示小组的作品,激励创作出优秀的班级网页。

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前已观看过微课视频,已基本掌握操作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就不用过多的讲解,应减少教师的活动,腾出时间、空间给学生,让学生大胆提问,解答困惑的权力交还给学生,学生能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自主探究。稍微有难度的就交给小组协作解决,如果有些问题学生实在解决不了,教师要稍作引导。内化提升的环节,可以在书本的基础上,拓展课外的知识,“跳一跳摘果子”,让全体学生能够有更大的收获。当所有问题解决之后应用创新,是对所学操作一种巩固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给学生以学习的自信,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学习欲望。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理念和模式。“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能够凸显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通过创建一个简短的视频,学生可以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完成相关的知识点学习并提出问题。课堂上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完成学生疑问的解答和提高,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一种教学形态。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学生学习的顺序,打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

6.微课堂学习心得 篇六

暑假我有幸去咸阳师院参加了微课堂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 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首先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他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可以说在来听课之前对微型课的认识非常的模糊,现在明白也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把教学过程进行展示,期间包括老师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再现。在微型课中,由于时间有限,教师的应变就备受关注。因

教 师 语 言 在 要 求 生

动,富 有 感

染 力 的 同 时,更

应 做

到 精 炼。作 为 一 名 老 师,我认为自己的仍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所以微型课堂就成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不管是自己讲给大家听,还是听其他老师讲,都会对自己有所提高,也会在我自己今后的教学实际中有一种具体的指导作用,使我的教学可以有一个参照的实例。

通过2天半的微课堂学习,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每天16位老师的讲课,各有千秋,各有各的教学方式。教学姿态也大不同,有的娓娓道来,有的开门见山,直抒其意。有的课堂风趣幽默,妙趣横生,有的大气深沉。越听越觉得自身不足,真是需要取长补短,认真学习,迎头赶上。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沉下心来,苦练基本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说实话,暑期培训老师大部分很反感,不仅顶着炎炎烈日,还得吃不好睡不好,集中的培训让人一坐就是一天,一天4回的签到,加之不定时的点名,让人还不去不行。我觉得后3天的小班授课,非常的好,不仅让我们看到各位同仁的教学风采,也感知自己的不足。通过专家点评,更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何老师不仅在教学方面给我们指点迷津,在教育孩子上,也让我们明白如何培养出一名身心健康的孩子。也是来学习之前,没有想到的意外收获。

7.小学生微课堂 篇七

一、为什么要开展课堂微观察

1. 课堂微观察是“本原性研究”的基本要求。

教育需要回归,回归教育的本原。教育的本原是什么?就是真正地关注人,关注人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儿童立场”,去打造“学的课堂”。课堂微观察,直接指向那个大写的具象的“人”。由关注“一群人”,即班级中的所有学生,转而关注“一个人”,即课堂中的某一个学生,通过对这个人的全面观察与细致分析,形成对教与学的思考和建议,进而优化课堂教学,最后达到回馈“一群人”的教育目标。

2. 课堂微观察是“大数据时代”的研究趋势。

张韫在《上海教育》撰文称:“数据时代已然来临。”2013年是大数据的元年,让所有社会科学领域能够借由前沿技术的发展从宏观群体走向微观个体,让跟踪每一个人的数据成为可能,从而让研究“人性”成为了可能。对于课堂教学,听课者以往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进行一些模糊评价和质性分析,很少有确凿的详实数据。而课堂微观察,则是一项量化的纪实性研究,坚持“从数据入手”“让数据说话”,其研究结果显然是最具有说服力的。

3. 课堂微观察是“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走向。

个性化教育的核心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更需要我们关注每一个学生,研究每一个学生,实施个性化的课堂研究方法,有针对性地采取个别化教育策略。个性化教育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有一个基本理念:知识结构×思维模式=素质。“知识结构”是指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它的完善体现在结构的优化上,主要是由教师通过学科教学计划进行整体架构。“思维模式”属于学生个体的认知习惯,主要靠学生自己在不断摸索中建模。课堂微观察,更关注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对促进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如何进行课堂微观察

课堂微观察有五个基本步骤:确定对象、观察记录、访谈检测、分析统计、总结反馈。接下来就以观察一位教师执教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1. 确定对象。

选择观察对象,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典型性。不是关注拥有“两条杠”、“三条杠”的“尖子生”,也不是关注智力和行为具有明显缺陷的“问题生”,而是关注处于中间状态的“普通生”;二是便捷性。应选择在听课者视野范围之内的,可以全方位观察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我坐在教室的右侧,于是便选择了一位坐在边排的小A同学作为观察的对象。

2. 观察记录。

在课堂中,观察者在关注教师和全班学生的同时,还应用“第三只眼睛”观察“那个学生”,用心记录下他 (她) 的每一个课堂行为。我认真地观察着小A的一言一行,随时将他的表现记录在事先准备好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中。以下就是对他的前10分钟的课堂记录:

观察对象:小A

3. 访谈检测。

在课结束之后,观察者要对观察对象进行跟踪访谈,主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入手,了解该学生的课堂所得,也可对该生的课堂行为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询问。我走近小A,从四个方面对他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检测:“一听”———请他朗读课文的第六自然段,他的朗读基本上做到了正确与流利;“二问”———请他说说对第六自然段中的“24小时”和“十几个小时”的理解,他语言表达欠规范,自主感悟不够贴切;“三看”———翻看他的课本,发现他在文中做的笔记很少,第三自然段中所画的关键词语还漏找了一个;“四查”———查阅他的课堂作业本,发现每课的作业量较多,而作业的形式相对单一,大多是词语抄写和造句练习。

4. 统计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对“课堂观察记录表”的相关记录进行数据的汇总与统计,完成好“课堂观察记录统计表”,并做出对应的分析。我根据小A的课堂表现,整理完成了统计表:

观察对象:小A

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 “倾听”依然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整堂课中,一般的学生几乎用一半的时间在听老师讲解或同学发言;(2) 学生拥有较为充分的阅读时间。整堂课安排近五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阅读,是比较合理的,但阅读形式仅是齐读和自由朗读; (3)书写的时间显然不够。在整堂课中,小A动笔的时间仅仅是1分钟,是用来画出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的几个关键词;(4) 出现了3分钟的无关活动。一是出现在第9分钟,小A不耐烦同学的分析,专注于新买的自动铅笔,二是出现在第29~30分钟,小A在老师组织的同桌讨论之后,依然与同桌“说个不停”。

5. 总结反馈。

在对个体的统计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典型性的推衍研究,并结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形成较为全面的课堂观察报告,及时反馈给执教者,以达成诊断教学和优化课堂的目的。

课堂微观察,其实质是强调对个体的课堂关注度。在2001年新课改之前的“前听课时期”,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教学设计、教学智慧、教学表演等;2001年之后的“新听课时期”,我们将目光转向班上的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态;在今后的“后听课时期”,我们在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同时,要用“第三只眼睛”努力实现对某一个学生的全面观察和深切关怀。

8.运用微课资源,扮靓小学数学课堂 篇八

一、小学数学微课程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渗透微课程可以让学生更自由、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有效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说,开发数学微课程具有如下的意义。

一是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的孩子个性活泼好动,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强,但是对形象化的东西容易理解和把握,感性思维和直观思维比较强。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一般在十分钟左右。而微课程的时间一般为10分钟左右,能有效地将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分化,生动的微视频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增强了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是培养数学能力与情感。微课程可以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補充。每一个数学微课程往往只讲一两个知识点,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微课程是对传统课程的一种补充,内容可以保存以供随时学习,学生能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这样能够使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更加积极,有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三是与时俱进地更新知识。微课程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以其微小操作简单的特点,可以随时将时代的信息和学科内容的变化编人课程,以补充教材中没有的知识,增加了小学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

二、微课应用技巧

笔者按微课学习时间先后,把它分为课前预习微课、课中学习微课、课后巩固微课、阶段复习微课几种类型,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用,不同学时设计不同性质的微课。

课前预习型。传统的课堂都是教师讲授学生回家作业,遇到问题要等到第二天教师批改完作业后再统一解决。微课教学的出现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颠覆,微课可以用于学生新课的课前预习。微课内容是教师把本该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技能整合,做成一段段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初步学习。等到上这堂课时,大部分学生都掌握得差不多了,大大提高了上课效率。

课中学习型。学生课前利用微课预习知识点,上课时先了解学生微课预习效果,在检查反馈的同时,梳理学生的疑难点,剩下的时间则用来答疑解惑,利用课中微课强调重点,甚至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拓展,把知识点延伸出去展开深层次、多角度的探讨,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数学学科比较枯燥乏味,有些学生很不喜欢数学。但使用微课,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仅每天看视频就能学到新知识,弥补学习的遗漏,上课的时候还能和同学一起解决问题,降低学习难度,改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

课后巩固型。针对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把一堂课最精华的内容提炼出来制成微课,上传到班级共享网络平台,课上没听懂的学生可以在家多次观看,直到弄通、弄明白为止。

阶段复习型。每周周末也可以做微课,帮助学生回顾一周学过的知识,学生借助微课的学习对本周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整理。有了这一学习方式的帮助,促使学生自主整理知识,培养自我整理能力。

三、合理进行微课组合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微课方式的融入是为课堂教学添砖加瓦、画龙点睛。但是,教师不能滥用微课教学手段,否则将会失去微课教学方式的作用。过分的使用微课教学模式,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们会对微课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抵触心理。教师不能为了微课教学而进行教学,也不能整日采用一种微课教学模式,而是应该不断地创新和探索,给予学生更多的微课组合形式,满足学生们的心理发展需求。

比如,在学习五年级方程内容时,教师就利用微课教学模式将问题巧妙的提出,将方程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之间建立起了有效的联系,使得学生们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微课具体设计为在主体方面,为学生们展示未知数在等式两臂爱你的移动规律,先从微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们有效掌握。然后,在课堂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再次将微课教学模式拿出,将前述提出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规律总结,起到对课堂教学知识有效巩固和加深理解的目的。采用这种组合形式的微课教学模式,不仅达到了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而且也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内容时,由于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有一些学生就不能掌握圆柱的表面积知识。而又有一些学生学习能力极强,不满足于学习现状,更要探索圆柱体积的内容。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不同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微课视频,学生们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点击下载观看,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学习。微课教学模式的融入,拓展了小学生们的学习思维能力,使得小学数学教学更加高效。

9.让语文进入“微课堂” 篇九

以前有听过微课这个词但具体是怎样的一直有雾里看山的感觉,12月11日上午有幸听了柳向阳老师的讲座《让小学语文课堂进入“微课堂”》收益颇丰现在就说说我在此次学习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什么是“微课”

“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它是帮助学生学习的短视频及辅助资源,“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二、微课程种类

按使用性质划分有两大类:

1、专业成长类课程:为教师专业成长服务的反思性、研究性、典型性、策略性、成果应用和实践等课程;

2、教学服务类课程:化解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勾画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拓展知识、深化思维;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管理策略;

三、如何运用微课

1、课前复习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设计制作好微课,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先看此微课,为新课做好准备。

2、新课导入

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制作此微课。在开始上课后先让学生看此视频。

3、知识理解

教师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探究规律。在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后一起看此视频。

4、练习巩固

教师设计好少而精的习题并制作好微课,用于巩固本节知识。

5、小结拓展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重点及规律,让学生将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再适当设计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拓展延伸练习。此视频用于结束本课前放。

10.微课堂心得体会 篇十

“微课堂堂”作为一款手机学习应用,突破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将课堂搬到了学生的手机或IPAD里。只要下载老师们上传的“微课堂”便能随时随地的学习,也能随时随地与同在学习一门课堂的小伙伴们沟通交流。与此同时,“微课堂堂”里的课堂不仅仅只是传统的PPT放映,更有视频教学、音频教学、在线作业与考试等多种选择。

作为一名管理者,最希望的就是既能够节省教师外出学习的费用,外出学习的时间浪费,又能够让教师学习到更有效的内容,那么微课堂堂就给我们建立了这样的一个好的平台。因而“情境数学微课堂堂”就是远程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打破了传统培训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最大化地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可吸纳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是提高教师教育素质的信息化和便捷途径。

通过微课堂堂的形式让全国各地的老师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探讨、钻研,从而减少了教师外出学习的时间及其差旅费用,最重要的是微课堂堂能够让老师们把外出的时间迁移到网络,更有效的在网络学习和探讨。这样的学习模式我个人觉得非常有效。

同时,“情境数学微课堂堂”可以辅助并配合《情境互动式幼儿数学教育课堂》在幼儿园的实施开展,可以结合教师的实际教学问题,提供给教师实操性较强的教学指导,并根据每周的教学计划,与教师一起进行备课,这样教师可以随即将所学所获在第一时间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实效性强。

11.小学生微课堂 篇十一

据文献综述[4,5],本研究把课堂行为界定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包括课堂不良行为和课堂良好行为。具体分为7个观察指标:东张西望的次数、小动作的次数、坐不住的次数、站起来的次数、举手的次数、举手的频率和回答问题的次数。本研究以一名存在学习困难现象的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行为契约法干预学生本身,同时对教师、家长等微生态系统因素进行干预,以期持久地改善其课堂行为。

一、 案例及分析

小禄(化名),8岁,男生,就读于南通市××小学一年级×班。小禄存在明显的课堂不良行为,具体表现为:在课堂听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经常东张西望、眼神漂离;手中小动作频繁,不时乱翻书;翘腿、晃腿、摇晃椅子,甚至突兀地站起来;不能积极地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即使偶尔被老师提问,他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低。在实施干预前,研究者深入到小禄的课堂中,随堂听课7节,观察并记录其课堂行为表现的七个观测指标。分析数据发现,小禄课堂不良行为表现次数明显较多,而良好的课堂行为表现次数明显较少或频率较低。小禄学习成绩比较落后,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的成绩均不理想,但根据观察,小禄其他表现正常,且比较机敏,智商正常,只是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因此,被老师、家长和研究人员评定为动力型学习困难的学生。

小禄的不良课堂行为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小禄自身角度分析,小禄无任何器质性障碍和问题,只是该年龄阶段的孩子,尤其是男生,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上课时容易被无关的刺激吸引,出现不良的行为表现。当然,孩子的心理与行为更多地受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也需要从家庭教育和教师影响着手进行分析。

从家庭及家庭教育角度分析,小禄家庭是典型的三口之家,父亲是自由职业者,友善随和,母亲是幼儿园老师,外向、要强,家庭关系基本和谐。从访谈和观察的情况看,父母对小禄过度宠爱,有要求尽量满足,使得小禄从小就自由散漫,规则意识不强,这种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小禄不良课堂行为与动力型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从学校与教师教育角度分析,小禄的学校是南通市最好的学校之一,学校师资条件一流。根据观察与访谈看,小禄的语文和数学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还是教育理念方面都属于优秀行列,对小禄也比较关注,教育措施也比较积极。但由于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太过出格,甚至经常会带动其他同学也表现出类似行为,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在教育小禄的时候,有时会通过简单地批评或故意在小禄分心的时候提问他问题来警告他认真听课。但这样做导致小禄更加觉得学习没有意思,产生了更多的不良课堂行为。

二、 微生态系统干预的效果

我们设计了四个阶段来进行干预,分别是准备阶段、首次干预阶段、撤销干预阶段和二次干预阶段。准备阶段有三个主要任务:进入课堂,观察记录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确立了课堂行为各个指标的基线数据;制定了行为契约;与小禄及其父母、教师建立良好的关系。首次干预阶段主要是执行准备阶段设计好的行为契约,父母和研究者每天对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评分,作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并观察与记录其课堂行为表现变化情况,得到首次干预效果的数据;撤销干预阶段撤销了行为契约干预措施,并观察记录课堂行为表现变化,得到新的数据;二次干预阶段恢复了对小禄的行为契约干预措施,三周之后再次撤销;同时,干预小禄的微生态系统因素——教师和父母,最后,观察记录课堂行为表现,得到最终的结果数据。具体的干预措施及效果分析如下:

1.行为契约干预小禄本人,课堂行为改变立竿见影

首次干预时只采用行为契约法直接干预小禄本人,此时不干预父母和教师,要求他们仍按以往的方式方法教育小禄,只需要配合研究者的工作即可。具体做法是:研究者与小禄、父母和教师共同商量,制定了课堂行为表现契约,根据相关标准对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进行打分,每星期算一次总得分,并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行为契约法是直接对小禄的干预,以减少他的课堂不良行为,增加课堂良好行为。

首次干预后,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东张西望的次数、小动作的次数、坐不住的次数、站起来的次数和回答问题的次数共五个观测指标的数据显著减少,即行为契约法的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2.三方会商干预教师家长,课堂行为改变效果持久

首次干预尽管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但第三个阶段撤销对小禄的行为契约干预后,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如研究假设预期的一样,各项观测指标出现反复,东张西望的次数和坐不住的次数这两个观测指标已经接近原先的水平。所以,只采用行为契约法干预短时间内效果立竿见影,但一旦撤销干预,效果难以持久。

第四个阶段,恢复对小禄的行为契约干预措施,三周之后再次撤销;同时,干预小禄的微生态系统因素——教师和父母。即研究者、父母和教师进行三方会商,探讨父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变父母的教育方式,比如,规则教育与民主教育相结合对小禄耐心引导与鼓励,有适当的要求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小禄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提高教师干预课堂行为的能力;就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变化进行分析,与父母和教师商量在撤消研究者的行为契约干预后如何使小禄保持课堂良好行为。与父母和教师的会商一共进行了三次。

在干预教师和家长这两个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因素之后,即使撤销了行为契约干预措施,小禄的课堂行为表现仍表现出了积极的、显著的变化。东张西望的次数降到5.3次/节、小动作的次数降到3.8次/节、举手的次数提高到6.6次/节和举手的频率提高到0.229。最近,研究者对小禄的教师和家长进行了回访,访谈得知,目前小禄的课堂行为良好,学习兴趣较强,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

可见,干预教师和父母等重要的微生态系统因素,改变教师和父母不当的教育方式,提高父母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让教师和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特点、发展规律,以更科学的方法来教育和引导孩子。

3.从微生态系统因素入手,心理行为干预必要措施

本研究采用行为契约法对小禄的课堂行为进行训练,并对其微生态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干预,矫正效果显著。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行为契约法的采用使小禄意识到只有在课堂中表现积极的行为才能获得加分,进而获得其希望的奖励,奖励的获得又可以进一步强化其表现出更多的课堂良好行为。另一方面,对小禄父母与教师的干预使父母的教育变得理性而恰当,也提高了教师课堂行为控制技巧和能力,这样的双重干预效果显著。

值得思考的是,本研究一开始的研究对象是另一名学生,但由于其家长不能很好地配合,导致干预措施无法有效持续地开展,无奈才更换为小禄。这启发我们,对年龄较小、受微生态系统因素影响较大的对象施加干预措施,必须要取得家长和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并对家长和教师等微生态系统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使他们的教育方式、教学理念等变得更加科学和合理,这样干预措施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Bronfenbrenner U. The ecology of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N:Child Psychology, Damon W, Lerner R M (eds.).John Wiley & Sons, Inc., 1998 (1).

[2] 张拥军,沈永江.微生态系统视野下的中小学生心理干预个案分析[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1).

[3] 郎晓叶.高年级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及应对策略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4] 黄丽娟.“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究竟在干什么———关于一个“学困生”的课堂行为表现的观察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06(6).

12.小学数学课堂中微课程的运用研究 篇十二

一、微课程的特点

传统课程与微课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微是微课程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将传统课程的结构特点延续下去,具有完整的教学环节.

(一)时间较短,8分钟以内

微课程碎片化处理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浓缩,让同学们每次掌握一个知识点.微课程时间较短,与学生注意力积聚规律与学习认知需求相符合,在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且不会有厌烦疲倦等不良情绪产生.在某一个主题知识点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其走神,提升学习成效;且微课程可以凸显知识重点,方便学生们掌握.在微课程设计中,要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二)内容浓缩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为了促使教学目标顺利完成,需要将大量复杂的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教学流程比较烦琐.微课程则具有十分鲜明的主题,专注解决某一个问题,明确了学习目标和知识核心,采取简练的语言来降低知识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对教材中的核心内容及重难点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

(三)环节清晰

微课程具有明确的主题,仅仅是为了阐述某一个知识点,但是课程教学的基本环节依然需要完善具备,如引入、新授、总结等.因此,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能够有效整合知识,更加高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提升学生学习成效.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微课程的运用价值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主要要素为数字和图形,比较单调和枯燥.教材经过不断改革,生活化、情景化程度有效提升,但是这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点依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模式,导致诸多学生厌烦数学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微课程的运用,能够分化、简化教材中的知识难点,采取生动形象的方式具体描述抽象概念,同时对教材中缺少的背景知识有效补充,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得到增强,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情感

数学学科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形式,主要教学任务为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在传统教材中,主要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改革之后,要求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力培养;但是,为了促进全体学生的整体进步,仅仅将较为浅显的拓展性思维训练开设出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而通过微课程的运用,则可以有效补充现有教材的不足,促使学生从感性角度深入认识数学知识,培养其情感价值观,实现数学应用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转变数学课型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教过之后,学生进行学习或者模仿;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领导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方可以巩固内化知识,在这些过程中容易遇到困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且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也无法被教师及时发现.而通过微课程的运用,则可以转变数学传统课型,首先对微课程进行观看,之后交流学习成果,提出相应的问题,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且学生结合教学视频,能够对自身学习步调、节奏等合理调整,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增强.微课程模式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习互动性也得到了增强.

三、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一般情况下,要设计短小精悍的微课程,细化教学内容,以便将学生的零碎时间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炼和简化,可以让学生更加轻松地学习.在微课程设计实践中,要将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综合纳入考虑范围,合理选择设计思路,把握重点,详细阐述重点知识概念,详细说明关键技能操作等.

(一)启发类微课程的实施

本种类型的微课程主要是借助于微课程的形式,将背景知识展示出来,营造有趣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教材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微课程能够综合采取图片、声音、文字等形式,给予学生感官刺激,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学习活动中来.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负数的认识”一章节为例,要求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和学习微课程,对正负数的概念、表达方式等初步总结,且能够对正负数正确书写.利用相关软件技术,制作微课程:首先设计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将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播放昨天的天气预报节目,让同学们解释零上温度、零下温度,将“+”写于零上温度前面,将“-”添加于零下温度前面;鼓励同学们动脑思考,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分析正负数表示温度的优势和作用;将同学们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分组思考生活中是否有其他的正负数案例,经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学习,同学们给出答案,如海平面以上、海平面以下等.

(二)讲述类微课程的实施

本种类型微课程的主要内容为数学概念、原理以及规律等,通过观看学习微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对教学脉络及知识点有效梳理,对教学重点、难点等突破和掌握,提升教学质量.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鸡兔同笼”为例,本章节主要是让同学们学习列表、图示、假设等解题方法,能够自主解决鸡兔同笼等问题.利用相应的软件技术,制作微课程:首先提出问题,一个笼子里一共有10只鸡和兔,一共有30条腿,那么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列表法指的是在表格中有序填写猜测结果,引导同学们在列表过程中,假设有同样数量的鸡和兔,腿数超出的话,就对鸡的只数适当增加,对兔子的只数适当减少.在讲授图示法方面,引导同学们画出10个头,假设全部为鸡,一共有20条腿,与问题数据差了10条腿,因为每只鸡比每一只兔子少了2条腿,那么在五个头上可以添加10条腿,进而得到问题的答案.在本种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留出足够的时间方便学生独立思考,且给出答案后,让同学们试着运用掌握到的方法进行动手练习,深化知识记忆.

(三)演示类微课程的实施

本种类型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发展为视频播放,利用合理的图形来生动形象地描述数学概念中的本质属性,有机结合数字和图形,向同学们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形成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接受和掌握数学知识.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一章节为例,通过微课程的设计,有效归纳整理直线、射线和线段特点,帮助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等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利用PPT对从点到直线与射线的生成过程进行直观的描述,让同学们认识到借助于两个点,就可以将一条直线、两条射线画出来;之后借助于PPT形式来帮助同学们掌握射线、线段都从属于直线的范畴,线段长度有限,而直线与射线都是无限长.引导同学们动手操作,找出直线、射线、线段之间的关系,且给出多个句式,鼓励同学们判断其是否正确,如一条直线长为19厘米、线段比射线和直线短等;通过这些训练,加深学生记忆,巩固学习到的知识内容.

(四)练习类微课程的实施

本类微课程比较短小,且针对性更强.通过练习类微课程的学习,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能够对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进而对相应数学知识、解题技能等深入理解和掌握,获得健康成长与发展.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运算定律和简便计算”为例,通过微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利用简便计算知识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有效解决,对学生的计算技巧、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等大力培养.首先,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妈妈给了小明120元钱,小明去商店一共买了3箱牛奶,每箱牛奶有8盒,那么每一盒牛奶单价多少?同学们纷纷计算,给出了两种算法,一种算法为120÷3÷8,另一种则是120÷(3×8),得出相同答案.教师适时提出同类型问题,某年级同学一共有20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栽种了4棵树苗,树苗费用为1600元,那么每一棵树苗的单价为多少?同学们纷纷给出答案,教师引导同学们总结算式规律;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如小明在4个星期内写了560首唐诗,而小花则在30天内写了300首唐诗,两个人平均每天谁写的唐诗更多?通过本种微课程的设计,可以让同学们对除法运算性质充分了解,能够借助于相应的字母公式对除法运算性质有机归纳和总结.在练习类微课程实施中,需要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的练习成效,以便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结语

综上所述,进入信息化时代后,教育研究人员及教育实践人员日趋重视微课程教学模式,也开始将其运用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实践研究表明,通过微课程的运用,可以有效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增强课堂教学活动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提升教学成效.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内容,合理设计微课程,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控制微课程时间,将微课程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教学改革.

摘要:信息时代下,对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课程应运而生,其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学习,增强互动性;且微课程对知识点进行了简化和细分,降低了学生理解掌握的难度,能够促使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得到满足,提升教学质量.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简要分析了微课程的运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程,运用

参考文献

[1]谢颖.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5,6(10):123-125.

[2]施艳.“微课程”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旬,2015,8(19):44-46.

[3]叶舟.运用微课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4,2(11):155-156.

[4]唐小花.浅谈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5,9(19):244-245.

[5]高丰英.浅谈微课程在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7(14):155-156.

13.3601微课堂教学设计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评价设计:

(1)通过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索算法的活动,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度。(2)通过学生小组探索、交流算理的环节,经历算法的抽象过程和优化过程,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设计意图: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需要和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和适当的方法。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面向实际的、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究,让学生边写算式,边在格子图中表示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去动脑,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学到知识。】

二、合作交流、集体展示

1、小组交流,推荐最佳方法参加集体交流。

2、交流算法

3、交流要点:

4、点评方法,算法优化:

5、重点讲解竖式,明确算理与算法的结合。

【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交流的过程中,在格子图上圈一圈、涂一涂,借助几何直观,不仅可以进一步明确口算方法的算理,达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借助数形结合,沟通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联系,为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埋下伏笔。在交流过程中,展示了方法,让学生评价这几种计算的优、缺点,进行算法优化。同时借助数形结合,利于学生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中,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也显得水到渠成。】

三、集体梳理,提升方法

1、师提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2、引导学生回答。

3、请大家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计算方法是:乘、乘、加。

【设计意图:教师带领学生梳理算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计算方法;最后进行思想和方法的总结提升,构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知识模型。】

四、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五、评价总结,拓展延伸

1、你得了几颗星?得到6颗星的是小小智慧家!

2、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在探究的过程中,运用了转化、迁移的方法帮助我们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其实知识之间是相通的,只要你善于动脑,就会发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希望大家运用所学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34×33。

14.历史课堂微课应用 篇十四

探究是思维的升华过程,也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提升的过程。

现阶段,社会非常重视人才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契合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做好历史课程的问题探究与深入学习,将历史与现代对比分析,探究原因、过程与发展,以及历史给予我们现代生活的启示。

学习历史是为了借鉴历史,服务于现代生活和生产实践,让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能实现高效、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并谨记历史,不忘记古人的奉献。

如设计“重农抑商与海禁”探究活动微课,展开对中国古代这两个政策的学习。

教师选取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及影响为依托,基于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建构微课视频的架构,结合历史资料、图片等,将课文内容及教师收集的资料精炼的展现在微课视频中。

翻转课堂上,教师提出了微课视频后的几个问题:重农抑商和海禁有什么联系?资本主义萌芽是什么,其发展需要什么条件?明清时期,东西方选择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产生了不同的命运,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基于微课问题,展开探究活动,重点围绕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这三个方面,建构专题知识网络,深入理解与拓展。

二、基于专题知识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专题知识类微课是引导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某章知识、某类方法深入学习的课程,依托于网络技术存在,借助微型网络课程的作用,展现教师想要表达的核心知识点与方法。

微课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解决了高中历史课堂时间少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随处可以抽取短暂的10~15min完成微课学习,查漏补缺,深化理解,结合专题知识类微课,建构知识网络。

如引入专题微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引导学生在课下自己查阅资料,以及与教师、家长的交流分析,了解相关内容。

再学习专题微课,涉及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这几大部分。

学生借助微课学习,课堂上对不同的地方查阅资料,并与师生交流讨论,建构专题知识网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孕育了新经济政策,同时苏联成立,两者结合下斯大林模式产生,其有积极方面与弊端方面,斯大林模式孕育了社会主义改革,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

三、基于交流讨论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历史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历史的学习,与物理、化学学科不同,它难以展开真正的探索实践,较多的历史知识学习过程,都需要借助历史史料,运用逻辑思维和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展开思维的研究、探索与分析过程。

基于此,交流讨论类微课对于高中历史知识学习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以视频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兴趣,并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互助合作,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构建高效翻转课堂。

如学习“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相关知识,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微课视频,或者借助网络上、校园资源网上已有的视频作为微课素材,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并将疑惑、问题记录下来,以作课上讨论交流学习用。

微课包含了三个部分商人由来、市的由来、商业都会的崛起,作为对明清时期商业的阐述。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分为6人一组,学生们将预习中做的圈圈点点和问题记录表达出来,与同学分析探讨,结合资料收集,以作为讨论的辅助。

重点探讨研究了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古代商业繁荣的`原因有哪些、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征这几个问题。

基于交流讨论,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思维发散能力。

四、基于综合实践类微课历史翻转课堂

学习是为更好的生活而服务,高中历史学习的目的,一是为了让我们谨记历史,二是学习历史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政策、方法与规范引导下的历史历程的不同,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三是鼓励学生将历史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历史服务于现代生活,为现代生活决策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准备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历史微课,让学生学习微课的同时,能够学习微课中的知识、方法与思路,展开课堂上的实践探索、生活应用。

如针对“建国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怎么样的外交方针与政策?分别有什么含义和意义”。

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综合活动类微课学习。

学生们借助微课,对各项方针分别学习,查阅资料、记录要点,并记录下自己未解决和已解决的问题。

课堂上,展开师生互助合作探究。

以小组形式展开学习。

学生们以论文撰写、PPT制作作为学习成果,理清思路,向师生展现学习效果。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综合能力。

五、总结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高中历史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们在紧凑的高中历史课堂中,有效把握时间,在课前借助微课预习的情况下,课上与师生共同展开探究分析、专题研讨、互助交流、综合实践,以此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同时能够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今后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把握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形式化与教学的关系,突出能力、方法教学,避免过于形式化。

同时,需要将传统教学与微课教学相结合,相得益彰,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鼓励学生运用历史,以史为鉴,提升分析、创新与运用知识、方法的能力,奠定今后发展的基础。

作者:谢毅勇 单位:浙江省嵊州市黄泽中学

★ 物理课堂“微课”教学模式探讨

★ 历史课堂微课应用

★ 微课教学反思

★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 微课教学设计

★ 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 课堂音乐教学课后总结

★ 微课教学设计范例

上一篇:新概念英语第三册第53课:In the public interest下一篇:四年级上册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