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长街送总理》说课稿

2024-07-11

《十里长街送总理》说课稿(6篇)

1.《十里长街送总理》说课稿 篇一

教材分析

这篇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

教学要求

了解首都人民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感人场面,加深崇敬、爱戴和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本课6个生字,根据课后思考练习题,学习并理解“灵车、、焦急而又耐心、矫健、慈祥、泪痕满面、不约而同”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查找有关周总理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周总理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从送别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查找有关周总理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周总理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每段的内容和全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课文表达的人民群众对周总理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在预习时简介周总理的生平,加强朗读训练,并通过朗读把体会到了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最后,通过查找有关周总理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周总理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加强学生语感训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习过程

一、板书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同学们,这一课讲得是周总理去世后,人民群众与他告别是的感人情景,你知道周总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请同学们根据以前学过的文章回答问题。)

3、教师简介周总理的生平。

二、放送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提出听录音的要求:

(1)小声跟读录音。

(2)思考:你能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几方面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2、学生讨论后回答:课文主要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在长安街两旁迎候中总理的灵车,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想:课文开头第一句话交待了什么?(天气)通过写天气,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的悲痛心情)

2、同位讨论:

(1)课文哪些词句可看出十里长街送总理的人非常多?(两旁、挤满、望不见头、望不见尾)引导体会:望―人们急切盼望见到灵车的心情。

(2)这许多人的心情都一样吗?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三个“都”写出佩戴意志、动作一致、沉痛悼念总理的心情也都一样。

3、那么,课文具体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青年夫妇、红领巾)

4、等灵车时,人们的神态、动作、心情是怎样的?

(1)老奶奶:满头银发、拄着拐杖、背靠树、焦急而耐心。从这可以看出什么?(对总理的热爱)

(2)青年夫妇:抱着、领着、全家出动、挤下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

(3)少先队员:相互扶着肩、踮着脚张望(心情也是焦急而又耐心)

(4)教师小结:这种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是长安街上所有男女老少等灵车的共同心情。反映了人民群众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和对周总理的热爱。

(5)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读出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

4、接下来课文讲的是什么?学生分小组读课文。(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1)课文怎样写灵车的样子?给你的感觉如何?(庄重、肃穆、缓缓而行。好像总理也舍不得离开人民群众远去。)

(2)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人们极其沉痛的心情?动笔画下来。并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出句子中的含义。

a、人们的心情悲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灵车,盯着灵车,生怕错过了这及其短暂的时刻,因为这是人们最后一次看周总理,都想多看一眼,写出了人们对周总理的热爱、思念。)

b、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好像有谁在无声的指挥”说明什么?(表现非常一致)

当时,并没有人指挥,事先也没商量,但是当灵车缓缓开来时,大家都怎样?(不约而同、脱帽、站直、望、哭泣着)

为什么“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因为每个人都想把灵车看清楚,多看上两眼,生怕擦泪水耽误了望总理灵车的时间。)

5、感情朗读表现悲痛心情的句子。

6、再读课文,同位思考、讨论:人们望着灵车,想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突出了什么?(更增添了今天失去总理的悲痛。)

7、默读课文,思考:灵车慢慢地过去了,人们又是怎样做到?心情怎样?

理解:

牵动――表面上讲人们的心随着灵车而动。实际上时说人们的心跟总理紧紧地连在一起。

(1)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引导体会:为的是什么?(多看一眼周总理的灵车。)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引导体会:你怎样理解“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的?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事实。希望能永远同总理在一起。)

四、回读全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要求学生思考: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五、教师总结 。

这篇课文,记叙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冒着严寒,聚集长安街迎候总理灵车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表现了人民无限热爱无比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也表现了人民因失去总理而极度悲痛的心情。

作业设计

1、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给父母听。

2、收集查找关于周总理的故事。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 焦急而又耐心

望 眼睁睁 不约而同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追 ……希望……希望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具体语言表达人们对周总理思念、爱戴之情,并学习和运用作者的表现手法。查找有关周总理的事迹,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周总理的印象,并体会他的优秀品质。

学习过程

一、重温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灵车到来之前――灵车到来之时――灵车离去了)

2、用自己的话,有感情地讲述在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周总理的情景。注意:让学生抓重点词语。

3、十里长街上人们送别周总理的情景,反映了人们怎样的思想感情?(人们对周总理的思念、爱戴之情,总理和人们心连心)

4、你是怎样体会到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熟读课文,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二、出示投影,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 ),向西( )。

2、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 )地等待着。

3、好像有谁在( ),老人、青年、小孩,都( )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 )地望着灵车,哭泣着,( )擦去腮边的泪水。

4、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北。(句子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5、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老奶奶为什么焦急?又为什么耐心?“焦急”与“耐心”用词矛盾吗?)

三、领会表达。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教师指导交流,得到答案。

1、文中哪些地方最能体现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

2、想想这些地方的描写为什么能打动你?好在什么地方?

3、想想文章运用了哪些内容来表达思想的?

4、学习作者对动作的描写。(找出这样的词语来说好处)

四、指导背诵

1、学生默读课文。

2、先逐段背诵,再背诵全文。

3、根据“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灵车来时望灵车,想总理”、“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的线索,抓住居与句的联系和重点词句,进行背诵。

4、采用个人背诵、指名背诵、全班背诵的方法检查。

五、教师总结全文。

本课通过理解人们是怎样做的,体会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说明了什么,结合人们等灵车、望灵车的动作、神情来体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六、课外延伸

1、出示自己查找到的有关周总理的事迹。

2、同学互相交流,加深对周总理的印象。

3、讨论交流,体会周总理的优秀品质。

作业设计

1、回家把自己听到的有关周总理的事迹说给家长听。

2、感情背诵课文,体会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12、十里长街送总理

灵车到来之前等灵车

灵车来时望灵车,想总理

灵车缓缓前进,人们不忍离去

课后小记

2.读《十里长街送总理》有感 篇二

那时,天不是很黑,又阴又冷。长安街挤满了人,他们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灵车的到来。

夜幕开始降下来了,灵车终于来了,人们心情沉痛,眼泪一直往下掉,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车子也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远去,最后还是消失了。人们还是站在那里等着周总理回来。

周总理时凡人,也是伟人。他之所以成为人民公认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以凡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我虽然是一名小学生了读了此文懂得了以个道理:要想将来成为一位像周总理怎样伟大的人并不难,只要你品格好,学习上必须刻苦,生活上必须简朴。

3.《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课时教案 篇三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装饰着大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

4.《十里长街送总理》说课稿 篇四

班级 科目 课题 课型 课时

五〈1〉班 语文 十里长街送总理 教读课文 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拄着、洋槐、耐心、挽幛、装饰、肃穆、指挥、腮边、五洲四海、陪着、检阅、矫健。理解“不约而同、焦急而又耐心”等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望灵车”一段。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意思。

3、能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的真挚情感,激发学生敬爱与关怀周总理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了解“等灵车”、“望灵车”以及“送灵车”的感人场面,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受所处年代的限制,文章描写的情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在学习中,学生难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想象首都人民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悲壮场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老师指导分段并归纳第一段段意。

2、掌握课文第一段的生字及注音的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段,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及表达方法。感受人民对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群众“等灵车”的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受所处年代的限制,文章描写的情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甚远,在学习中,学生难以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

1、课前准备长安街上迎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带。

2、多媒体课件。含录像、乐曲等。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打开准备好的课件,展示周总理灵堂的图片,奏响哀乐,激发学生深挚的感情,进而自然引出课题。

师:(哀乐一响即发言)“1976年1月8日,是亿万人民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一位伟人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东方天空中一颗巨星陨落了。噩耗传遍全国,神州悲歌恸地。1月11日,人民群众涌向天安门,涌上十里长街。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一辆灵车过,数十里泪水洒,亿万颗心拽住车轮那感人的场面吧!”下面让我们一起在观看录像的同时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并体会文中体现出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吧!(1分钟)(老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继续课件的播放,在悲怆的哀乐声中,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播放着,低沉、悲凉的阅读也同时进行着。(4分钟)

同学们齐度题目:从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题目中的关键字是哪个?如何理解?(学生自主回答)

提问:你从课题中的“送”体会到一种什么情感?(周总理虽然逝世了,但他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今天,首都人民多么希望仍然像过送总理出国访问那样来“送”。表现了人民热爱总理、怀念总理之情。)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粗脉。

同学结合课文插图带着以下2个问题自主快速默读课文:

①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板书: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②全文如何分段,分几段?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课文按灵车到来的时间顺序写的,可分成三段)到来前(清晨)--到来时(夜幕降临)–––––远去(夜色苍茫)

师:哪位同学愿意说说从这篇文中学到了什么?可以从刚才的几个问题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回答。

3、指导学生用抓重点词提出问题的方法学习第一部分--等灵车。(板书:焦急、耐心)

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第一段“等灵车”的内容。

思考:

(1)、这一段深课文从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几层意思?为什么这么分?层与层之间有什么联系?可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天气阴冷;第二,总写人多;第三,分别写了老、中、青三代代表人物。第二层与第三层之间是先概括后具体的关系。)

(2)、找到课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讨论环境描写的作用。

4、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师:你们觉得哪些词句充分表现首都人民热爱总理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对总理热爱的词句。通过小组讨论,各抒己见,说说这些词句的表达效果。然后师生共同品析关键性的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文段中的重点词句通过课件展示给同学,让同学讨论发言。老师指导性进行逐句分析。(具体见课件内容)。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文段中生字词的读音、部首、结构、笔顺、组词等。

5、沉浸气氛。

介绍周恩来生平,穿插图片介绍,响起哀乐怀念总理。

附: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有感情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二、三段内容。

2、掌握文段中注音的生字及词语。理解体会文中关键性的词句。

3、体会首都人民对周总理的无比敬爱、深切怀念与不舍之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想象当时群众“望灵车”、“送灵车”的感人情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首都人民十里长街“等灵车”的部分内容,首都万万人民群众怀着焦急而沉痛的心情在泪雨与哀号中等啊等,盼啊盼,一直等到夜幕降临,总理的灵车终于到来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望灵车”和“送灵车”两部分的内容,进一步体会首都人民对周总理的爱戴和怀念之情。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文章的内容。

朗读这篇课文时应带着对周总理的深切的缅怀和爱戴之情。读的时候尽量想象着当时的情景,语速应慢一些,语调应低沉一些。对一些重点词,尤其是表现人物动作、神态的词语应读得重一些。第二自然段的“不约而同”、“摘下”等应该重读;第三自然段是对总理往事的回忆,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语气是欢快和骄傲的,但读到“然而今天”,情绪应低落下来,语速缓慢下来。这样通过语速前后一快一慢的对比,将人们极度悲痛的心情表现出来。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教师示范朗读、学生集体读、个人读、配乐朗读,读后学生互评。

2、默读第二段、按不同内容分层。

(第一层:人们看到的;第二层:人们的心情;第三层;人们想到的。)

指名读第一层:

人们看到什么?(灵车的样子、装饰、给人一种离肃穆、庄严的感党。)

指名读第二层,

思考:当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从“不约而同”眼睁睁”“无声地指挥”等词中体会到总理的灵车牵动了亿万人民的心,全国人民都深深地爱戴,怀念周总理。)用“不约而同”造句。

指名有感情朗读第三层:用“慈祥”、“矫健”造句。

师:人们望着灵车想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陪毛主席检阅,迎送国际友人,体会到总理工作繁忙辛苦,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说明总理经常出现在人民群众中间,和人民心连心。)

3、就重点词句分析文段内容,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找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人们动作神态的词语。(板书:无声指挥、不约而同)

师:“不约而同”、“站直”、“摘下”这几个词语说明了什么?(说明人们对总理的沉痛悼念)

“眼睁睁”和“顾不得”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感情?(“眼睁睁”表达了人们不忍与总理分别,想把他留住但却留不住的痛苦和无奈的心情。

“顾不得擦去”也应让学生细细体会,人们为什么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人们眼望灵车,连擦去泪水的一瞬间都不愿意错过,对总理的这种难分难舍、衷心爱戴的深情被表达得淋漓尽致。)

师:你是怎样理解“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这句话的?(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千千万万人,即使有人指挥,行动也很难一致,现在无人指挥,彼此的行动却这么一致,是什么指挥着人们?(是对总理的深切的爱戴之情指挥着人们,让人们不约而同……说明此时人们同此心,同此悲,共同的悲痛和敬意使送别的场面产生了无人指挥却胜似有人指挥的情景。)

4、学习第三段。体会“送灵车”的悲痛不舍之情。

自由朗读第三段,找出描写人的动作,心理的词句。谈体会。

“牵动”:拉动,好像总理的灵车把人们的心也拉走了,灵车每往前一步,人们的心情就增加一人分悲痛,望着远去的灵车,人们的心都要碎了。“追着灵奔跑”表现了们对总理的怀念与眷念。想再看上总理最后一眼,悲痛难忍的心情,是时总理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情况。(板书:希望……希望、静静地)

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体会课文的结尾句子的意思 “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教师可以这样点拨:灵车已经消失了,为什么人们还站着、站着?为什么连用两个“站着”?(人们热爱周总理,他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事实,幻想奇迹的发生。周总理还会回来,希望他永远和人们在一起。连用两个“站着”表示人们站了很久,很久。这句同样表达了人民对总理爱戴之深切。)

5、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复习总结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人们怀悲痛的心情,等待周总理灵车的到来。

第二段:灵车来了,人们眼望灵车,回忆起总理的光辉形象。

第三段:灵车远去了,人们久久不肯离去。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深入体会首都人民爱戴崇敬记忆怀念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3)、师:全国人民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了。周总理一生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和人民鞠躬尽瘁,今天让我们也怀着对总理的怀念与崇敬为总理默哀一分钟吧!

哀乐响起,周总理遗像灵堂出现在屏幕,全体起立,敬队礼,默哀一分钟。

(4)、此时此刻,让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最想对总理说的话。

总结:相信同学们会牢记誓言,以实际行动告慰九泉之下的周爷爷。

6、字词巩固:

1、组词:

槐( ) 挽( ) 泣( ) 陪( )

魁( ) 搀( ) 拉( ) 部( )

2、从下面的词语中找出八组近义词,填在( )里。

庄严 沉痛 慈祥 等待 庄重 焦急 移动 身躯

着急 缓慢 悲痛 身体 慈善 缓缓 等候 挪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板书设计

十里长街送总理

等灵车---望灵车----送灵车

焦急 无声指挥 希望……希望

耐心 不约而同 静静地

5.《十里长街送总理》说课稿 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首都人民群众“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感人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和缅怀周总理的思想感情。

2.知道课文是怎样开头、结尾的。

3.理解句子里含义深刻的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本课7个生字,17个生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赢得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976年1月11日首都亿万人民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的灵车,场面十分感人。

二、教师板书课题:十里长街送总理

审题:课题主要意思是“送总理”,“长街”指北京的长安街,“十里”写街长,实际写人多。题目的意思:当周总理的灵车经过北京长安街时,首都人民在这里送别总理。

三、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体会当时的情景以及人们的心情。

2、介绍本课教学目标。(板)

3、初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生词。

①、划出不认识的字,利用拼音或字典认读。

②、读生词,查字典理解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佩着 灵车 拄着 洋槐 焦急 妻子 哭泣 矫健 慈祥 泪痕满面 不约而同

2.哪些生字容易写错?

“槐”、“妻”,在字形上应注意。

3.理解词语。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可亲。

不约而同: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

五、标出自然段序号(共四个自然段)

六、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想想每自然段的意思,再想象一下当时十里长街上的情景

七、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通读全文

1、思考:课文是怎样开头的?记叙了首都长安街上哪几个场面?

2、讨论:

(1)课文开头介绍了长安街上的环境。

(2)记叙了“等灵车”、“迎灵车”、“送灵车”三个场面。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导学生根据层意划分层次。

第一层:灵车到来之前,长安街上的场面;第二层:人们等待灵车时的动作,神态。

2.理解第一层意思,指导朗读。

①课文的第一句交待了什么?(天色、天气:灰蒙蒙,又阴又冷。)写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有什么关系?(衬托出人们的悲痛心情。)读这一句时要轻、速度可放慢些。

②第二句交待了什么?(人很多。)从课文中什么地方看出人很多?(挤满,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概括路长人多。)

③读第三句,你能体会出人们的什么心情?

从“都”字用三次,人们佩戴一致,动作一致,反映出人们沉痛的心情也是一致的,不约而同地前来送别敬爱的周总理。用上三个“都”感情更强烈。

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3.学习第二层,指导朗读。

(1)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人?

一位老奶奶,一对青年夫妇,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

(2)课文是怎样描写他们的?反映他们怎样的心情?

老奶奶:A、这是一位怎样的老奶奶?(年老体衰)

B、“焦急”是什么意思?“耐心”是什么意思?这两个词用在一起矛盾吗?为什么?

(“焦急”、“耐心”用在一起,似乎是矛盾的,但又是统一的。从这看似矛盾的两个词可以看出人民对周总理衷心爱戴的情感。)

其他来送别的人:A、他们的心情怎样?(急切)

B、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挤、探、踮、望)

(3)小结:这三句话写出人们等待灵车时的焦急,迫切希望最后看一眼总理的灵车,盼灵车快来。但他们热爱总理,不管等多久也要等下去。

4.指名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心情,然后归纳段意:人们怀着悲痛的心情,等待总理灵车。

5.再读、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二~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并参看教材插图。

思考:①灵车是什么时候来的?灵车是怎样装饰的?②人们眼望灵车,心里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2.自学准备后讨论。

①灵车是在“夜幕”降临时来到的。灵车的四周挂着黑色和黄色的挽幛,上面佩着大白花,庄严肃穆。

②“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这个句子真切地描绘了课文插图的情景。

是什么在“无声的指挥”?“不约而同”说明了什么?

当时没有人在指挥,但因为人们热爱周总理的感情是一致的,所以人们的行动没有人指挥却像有人指挥一样。“不约而同”指人们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行动一致。这说明大家热爱周总理的感情是一样的,因此行动是一致的。

③“就在这十里长街上……”写了作者的联想。同是长安街,同是周总理,同是这些人民群众,所以联想自然。人们回顾当年见到周总理的幸福情景,更增添了想念总理的悲痛之情。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4.概括段意:人们眼望总理灵车,想念总理。

第三课时

一、读前两部分内容,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指名背诵前两部分内容

三、学习第三段

1.自读:边读边划出表达人们心情和神态的语句。

心情:“牵动着千万人的心”、“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表达了人们怀念总理的深情)

神态:“面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

2.指导朗读。这段课文朗读时,语气要深沉些,速度缓慢些。这样更能表达我们对总理的无限深情。

3.练习朗读。概括段意:灵车已经远去,人们久久不能离开。

四、指导造句

五、总结全文

课文记叙人们冒着严寒在十里长街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周总理无限热爱和沉痛悼念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练习背诵课文。

2.完成其他作业。

6.《十里长街送总理》说课稿 篇六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真实具体地记述了1976年1月11日首都人民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其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具体讲了灵车到来之时,人们眼望灵车想念总理的悲痛场面。教学中我根据这两段课文内容的特点,或紧扣关键词,或巧设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紧扣“不约而同”这一关键词教学课文第二自然段。

1、在学生自读完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出示“不约而同”,指导学生理解它的意思。(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

2、课文里讲哪些人没有约定而行动一致?(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选取的人物很有代表性,老人、青年、小孩,其实他们就代表了全国人民)

3、他们的哪些行为一致呢?(引导学生找出“站直”、“摘下”、“望着”等动词,体会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

4、他们的.行动一致到什么程度?(重点理解“好象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5、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对总理的爱戴、哀悼之情)

6、指导学生带着对总理的爱戴及失去总理后悲痛的心情读这一段内容。

这样,抓住关键词,牵一“词”而动全“段”,步步深入,环环紧扣,避免了提许多琐碎的问题,教学效果很好。

抓住“想”字,巧设练习,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用引读法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内容――人们眼望灵车时所想到的。

师: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生接……)

师:陪着毛主席――(生接……)

师: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生接……)

师:看到他――(生接……)

师:然而今天――(生接……)

2、人们想到了这些,同学们,你们想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温暖》)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周总理的睡衣》)

我想到了_______。(联系学过的课文《难忘的泼水节》)

上一篇:探伤工作总结下一篇:浅谈水文与水情遥测系统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