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2025-01-26

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7篇)

1.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篇一

1.0 目的

建立乐园中、外文标志牌,规范旅游乐园标志牌设施,形成乐园完善的标识系统。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乐园所有标识系统。3.0 管理职责

3.1 市场部:负责乐园标识设计、制作工作;

3.2 工程设备部:负责乐园标识安装,以及日常维护维修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管辖区域内标识的管理和异常情况向工程设备部报修。4.0 工作规范 4.1 必要性

标志牌(含说明牌)系统是旅游解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设施。乐园标志牌是乐园信息的浓缩载体,肩负着塑造旅游地形象和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服务游客的使命。

4.2 标志系统设计 4.2.1 设计要求、原则、依据

1)设计要求。导览标志必须达到其完整的功能性,面貌完整、文字及图案内容清晰、直观;设计风格要突出生态性、文化性、艺术性、多样性和功用性;并应因类型不同,区分色彩的冷暖、强弱、软硬、轻重,使之适合旅游乐园环境;其标志材质、外观和风格要与乐园类型、特色、环境协调一致,设计各种类标志时,要按照不同功能区分系统,并建立各系统之间的有效结合。

2)设计原则。设计理念要体现人性化,设计内容要规范化,设计风格要与环境相协调,导览标志种类和功能要系统化。

3)设计依据。导览标志设计要依据乐园对表达其经营管理理念和定位的要求、旅游者对旅游线路及内容的要求、乐园室内外环境条件、导览标志的表达方式和导览标志的导向分类原理进行。

4.2.2 设计程序

2.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篇二

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娱乐设施吸引八方游客。山还是那山, 水还是那水, 除了现有的自然和人造景观外, 和游人密切相关的细节设计也很重要。作为旅游者来说, 到不同的景区就是想体验新鲜、亲切、快乐的。旅游是一个体验的过程, 当行程结束后, 大脑将长久存盘过程中的“体验”。旅游者若在过程中不能感受到它的美好、难得、快乐、独一无二, 又怎么要为这类体验消耗时间和付费。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往往缺少个性, 不能调动眼耳鼻等感官的活跃。人旅游的一个目的就是想感受和日常生活中不一样的环境, 在新的环境中身心得到愉悦。非标准化、个性化、特别是有强烈景区特色的形象和机理能吸引旅游者感官的触角, 感觉个性、与众不同, 发生愉悦的事件, 从而才能在大脑中留存愉快的记忆。人有三急, 公共洗手间是旅游者必去的地方, 旅游景区内分布着形形色色的公共洗手间供游客方便。在男女标识上, 常见的标识形象是“长裤男士”与“短裙女士”, 字体为无衬线的黑体, 色调上蓝底白字, 直白没有情感。

景区的公共卫生间基础功能是人们排泄的场所, 但还承载着其他更富意义的功能, 旅游者在这空间停留, 形成了卫生间文化。龙应台把这种空间总结为“一个现代的所谓‘公共空间’和今天的酒吧、广场、演讲厅, 和从前的水井边、大庙口、澡室和菜楼一样, 是市民交换意见、形成舆论的场所”。张楚在《厕所和床》里唱到:“其实这世界不过是我家, 墙里面只是些生活和勾当;我已经找到了厕所和床, 哪里危险哪里可以放荡”。卫生间这个空间是真正自由的地方, 私密独享, 吸烟、阅读、思考、放松、宣泄, 心可以自由地翱翔。景区内的各类小景点因路程远, 或游乐兴趣不浓往往被省略。选择卫生间这一特殊空间来设计, 一是在此空间身心是放松的, 二是人在这里会停留一段时间, 是有交互行为的, 洗手、化妆、排泄等。人在旅途中必定要解决生理问题“上卫生间”。在陌生地域中寻找卫生间导视系统, 被正确快速引导到达, 再抬头分辨男女识别标识, 进入解决问题, 这是景区规划设计的细节和人文关怀设计。

景区公共卫生间标识设计能彰现景区的特色。旅游者对景区的要求不再仅是到此一游, 实地看看的要求, 而是要在过程中发现和感受快乐。个性, 能引起人的注意和兴趣。旅游者到乐山是看大佛, 峨眉山看灵猴和拜普贤菩萨, 都江堰看水利工程, 九寨沟看水, 每个景区都拥有自己的优势和个性。这些优势和个性是维系景区独特品质和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移植的宝贵支柱。维系和发展一个景区自身的优势和个性, 要多角度的强化形象, 特别是细节的设计, 提升形象的影响力。

卫生间常见的代表男女标识形象是“长裤男士”与“短裙女士”, 或是“烟斗”与“高跟鞋”, 完全独立于景区特色, 缺少个性和吸引力, 普遍缺少旅游景区区域特色, 更没有为景区的经典形象阐释贡献力量。这是国内多数旅游景区公共卫生间标识识别设计普遍存在的现状。作为识别标识除了指明方向的基本功能外, 在阐释景区区域特色上还应有发挥的空间和可能性。在景区与旅游者的沟通中, 设计对景区的价值不言而喻。对于卫生间这种特殊场合, 好的设计能突出景区的特色, 强化区域形象优势。景区利用卫生间标识将其特色和内涵渗透给旅游者, 营造一个景区的整体氛围, 与旅游者的联系迅速达成。对于旅游者来说, 置身于景区的几个小时内需要解决生理排泄问题, 解决问题的同时还能对景区形象进一步的认识。

设计标识要体现景区形象优势, 信息整理归纳是关键。以峨眉山景区为例, 自身就具有视觉化的特征, 景点特有的资源都是设计构思不可忽视的, 可以选择的信息包括她的名字来源, 特有的动植物, 普贤菩萨……这些都是能代表峨眉山具体可见的形象。她的名字来历感觉就很美, 一说是大峨、二峨两山相峙, 远远望去, 犹如女人的画眉;二说是山高水秀, 秀甲天下。峨眉山气候多样, 植被丰富, 有珙桐、桫椤、桢楠、洪椿等珍惜树种;山路沿途的藏猕猴见人不惊, 与人同乐, 被称为峨嵋灵猴, 是大人小孩都爱的活景观;“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 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报国寺——入佛门, 伏虎寺——结佛缘, 清音阁——观佛景, 万年寺——拜佛祖, 金顶——开佛光”, 在峨眉山是一个朝佛之旅。将如此庞杂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 抽取出适合于卫生间标识的基础形象来进行创意设计。标识设计是将景区特有资源形象高度浓缩和提炼的过程, 如果设计作品很出色, 直观的形象与旅行过程中所见所感关联, 具有普遍的认知性和认同感。其新颖的形式吸引人的注意, 不被忽视, 其存在的价值自然不同于处处可见的长裤男短裙女。除了基本的指示功能和视觉图形的作用之外, 标识既是对景区自身的宣传, 也加深旅游者对景区的印象。

比如借用峨眉山灵猴的形象, 顽皮又通人性, 很多旅游者特别是小孩是因为喜欢峨眉山原生态的猴子慕名来峨眉山的。猴子的形象活泼有趣, 指示标识设计能做到具有美感和幽默感。这样的提示信息已由简单的传递信息转换为娱乐开心, 这也符合旅游者游览的初衷, 身体和精神都得以放松。

一个个性十足的景区形象有利于彰显景区的整体优势, 有利于提升景区的竞争力。具有景区个性和地域特色的, 集功能和审美相结合的卫生间男女标识, 是景区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景区的个性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历史、景观、建筑、植物等, 一个景区正是有了这些独一无二的资源, 景区的形象具有吸引力。由于卫生间特殊的功能性, 是行走者解决生理问题必去之地, 她的标识表现上带有景区展示作用, 旅游者才容易接受这一形象的引导。

在设计上, 可以通过男女的体态、身体结构、爱好、个性、习惯、色彩等多角度来分析, 结合猴子的形象探询解决的办法。使用这些视觉元素, “对大众来说是熟知的, 共通的, 就像信号, 是作为最为普通的生活常识。它无需通过高深的教育而获得, 因此最易为大众接受认可。”在视觉传达上要做到指示清晰, 又兼具趣味性和娱乐性。在实践设计中做到其一容易, 两者兼得难。怎样在指示和娱乐之间平衡, 找到一个契合点, 是设计的难点。标识设计是一个理性思考的过程, 先有基本功能, 其他的设计才有依附的载体。我们处于信息泛滥的时代, 在一定时间、空间内接收的信息是有限的, 切不可在危急时刻造成识别和审美的混乱。

“我们的社会天天上演悲剧中的喜剧或者喜剧中的悲剧, 每一个登台者不再顾及台下人的感受, 只强调自身的感受。他们知道这个舞台已变得谁都可以表演, 谁都可以不屑, 谁都可以成为一瞬间的主角, 继而获得生理上的快感, 形成一道连自己都参与欣赏的风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设计卫生间男女标识, 甚至是戏虐的态度, 其实是丰富景区特有资源的生命空间。拉开了景区与景区之间的相似性, 拉近了旅游者与景区之间的距离, 让行走者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感受景区的魅力和快乐。

摘要:景区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 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娱乐设施吸引旅游者。除了自然和人造景观外, 和游人密切相关的细节设计也很重要, 如导示设计。笔者以导示设计中的一个细节卫生间标识设计为出发点, 从它的特殊地位、可娱乐性、强化景区形象来阐述, 并结合峨眉山景区提出设计思路和构想。

关键词:景区特色,卫生间标识设计,情感关怀

参考文献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54769e0102e6bl.html

[2]龙应台公厕, 充分发泄中国人个性才情的地方[M].海南:南海出版公司, 2001.

[3]周文晓从两类性别符号到标志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8

3.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篇三

关键词: 色彩搭配;园林景观;旅游景区

一、色彩搭配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园林的景观设计都是在传统的园林的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设计者需要具备建筑、植物、美学、艺术等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还需要设计者对自然环境的意识都有较高的思维判断和统筹策略。园林景观的设计采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两方面的综合方法,然后通过植被的种植、地形的改造和建筑物的搭建等各种途径将它们形象的融合结合到一起,还需要在保证可以有可持续的生态发展的同时还能让园林景观更具有欣赏价值。在云林的景观设计中,色彩的搭配是最重要的部分,色彩在园林景观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色彩决定了一个园林景观设计的欣赏价值。园林景观中的色彩就成为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景色,景色的含义就是景观和色彩的结合。好的景色可以带给我们轻松快乐的心情。在一处园林景观中,如果游客面对景观可以产生轻松惬意的心情,那就说明这个园林景观中色彩的搭配不仅满足了游客的审美需求,还充分的体现出了此处园林景观设计者很高的专业素质和审美意识。

二、色彩搭配在我国旅游景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色彩搭配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上没有充分的运用和重视。从大方面来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我们国家重要的行业,而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同时也推动了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景观建设。色彩的搭配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带给观赏者最直观的视觉感受效果,目前我国的色彩设计专业的领域还处在起步的初期阶段,从事色彩设计专业的相关人员对色彩的搭配的了解和设计都处于初级阶段,对于园林景观需要专业和敏感的感官设计来说变得相对的复杂。园林景观的色彩搭配设计对目前的的设计人员来说变得更加的繁琐和难以掌握。面对这样的情形就说明了我国目前园林设计中对色彩设计和搭配的领域重视程度不够。

2.设计者对色彩的认识理解不充分。目前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还缺少符合我们国家园林设计种色彩的设计理论知识,现有的园林景观色彩设计说明我国的设计者在色彩的设计研究方面更看重的园林景观的表象色彩搭配,而对于色彩的认识和理解存着很大的不足,在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中过分的看重色彩的审美方面,对于整体的色彩搭配和人文背景和欣赏意境等方面没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对于游客來说缺少心理上的需求和滿足。过分的体现现代化气息,缺少园林原有的生态色彩和独特感官意境。

3.盲目的照搬国外的色彩搭配设计方案和理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在开始加快了园林景观设计建设的脚步,出现了很多具有特色的园林景观建筑,但在很多旅游景区,并没有根据自身景观的地貌和环境等因素,盲目的按照国外的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方案,从而导致了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缺少了我们国家自身应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盲目的照搬国外的色彩设计搭配,让我国的很多园林景区出现了很多雷同的色彩搭配设计,让我们缺少了我们本身就有的文化感官效果。三、园林景观中色彩的搭配设计的运用

1.色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园林景观的色彩设计在不同的条件下需要选择正确的冷暖色系、同色系和对比色系、正确的选择色系可以有效地调节我们的心理活动,使我们在参观园林景观的过程中可以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冷暖色系是根据不同的颜色组成让我们有不同的观赏感觉,冷色系的代表色是蓝色和,可以让景观在视觉上扩大空间感。而暖色系的代表就是红色、黄色、和橙色,这三种颜色可以给我们愉快、喜庆和放松的感觉,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般都在寒冷的地域上运用这三种暖色系。对比色系则是运用两类完全不同个性的颜色来进行搭配设计,比如说黑对白、红对绿,在旅游的园林景观入口和中建广场部分运用对比色可以突出该景观的个性。而同色系则是将相邻的的两个颜色甚至多个颜色搭配到一起,起到统一和整体色调的效果,可以很好的将园林景观中的建筑进行分类观赏,还能让我们视觉上感到更加的和谐。

2.植物色彩在园林景观中的搭配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植物色彩的合理运用是很关键的部分。不同季节下植物的花的颜色、果的颜色和叶子的颜色的组合和搭配可以让园林景观拥有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花的颜色是最绚烂多彩的,因为花不仅种类多,而且在不同的花期阶段有着不同的观赏感觉,所以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合理的将花搭配在园林景观中可以让游客有根号的园林视觉感官效果。果的颜色在四季中有着不同颜色变化,果色可以弥补在花期的空缺时期的色彩单一。可以缓解游客的视觉疲劳。而叶子的颜色变化可以让园林的景观变得更加明亮生动,在一些景观中合理的加入带有绿色的叶子植物可以让游客产生新鲜和愉快的视觉感官,绿色的植物叶子也可以成为一个园林景观的背景颜色,非绿色的叶子颜色也可以让游客在园林的游览时产生不同的感官效果。

结束语:色彩的合理搭配可以让我们的心理和生理都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可以让游客得到更好的观赏感觉,从而达到游览的意义,色彩的合理搭配不仅可以让园林景观显得更有特色,更重要的就是让游客有着不虚此行的旅程。遵循合理的景观色彩理念、应用符合我国国情的色彩搭配规律、汲取国内外优秀的园林景观色彩搭配设计、创作更多的精品园林景观来更好的推动我国的旅游文化,来让我国的园林景观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气息,带给国人更美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现代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 成玉宁 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3.1

[2]《配色设计原理》 奥博斯科编辑部 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12.1

4.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篇四

计)







一、项目概况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南侧、杉岭山脉之阳。东邻将乐县,南接明溪县,西连建宁县,北界邵武市。目前对外交通主要依靠福银高速,同时通过高速联通南昌昌北机场、福州长乐机场和武夷山机场,高速和航空口岸构成网状交通格局。

福建泰宁世界自然遗产景区不仅拥有世界级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0),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

泰宁县2010年遭遇特大洪涝灾害,城区及周边景区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都遭到严重破坏。新形势下,泰宁世界自然遗产景区要按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与国家5A旅游景区的标准,重新规划和建设,力争实现旅游景区管理和服务质量的全面升级,与其世界级的旅游资源相匹配。

作为创5A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景区的标识系统缺陷较大,主要问题是景区标识数量少、布局不合理、制作和材质不统一。此外,古城的导览图、标示牌应为中、英、法、日、韩五种语言,受洪水影响部分受损,数量偏少;景物介绍牌设计简陋,缺少中英文对照,尚书第内部无导览图和标示牌。金湖的甘露寺岩和岩隙天梯标识系统有中英文对照,野趣源仅有中文;标示标牌的设计比较简陋,缺少文化性和特色性。

二、标识设计原则:

1.系统化原则:标识系统是体现景区特色的又一个系统,设计将对该系统分类,构建功能完备、内容完整的标识系统。对同一类型的物件从规格、材质、风格等方面进行统一,就不同类型的在内容和功能方面相互补充,使整个标识系统实现优化。

2.生态化原则:设计遵从自然,力求使标识系统成为整个景观的一部分。以景区风貌、景区资源为基础,把景观生态学原理导入设计中,提高标识系统与景观的共生程度。

3.规范化原则:标识的内容、形式、语言等都应规范化。本次设计对所有标识定位置、定内容、定式样、便于设计的实施。所承载科普性、介绍内容力求科学、准确、四国(中、英、日、韩)表述规范,突出景点、景观的特色,通俗易懂。安全提示等内容用语恰当,通用符号使用应符合规范。标识的外文部分全部由专业旅游翻译机构负责。

4.人性化原则:标志系统的构建以满足游客需求,保证游客顺利完成旅游活动为目的。各类标识牌的安放位置应符合行为学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标识牌的内容力求雅俗共赏,提示的语言要让游客感到温馨、亲切。

景点功能牌和景点解说碑放置于入口处,位于较显著、开阔的位置,便于团队游客同时停留和观看。景观说明牌、温馨提示牌和景点内的环境解说牌放置于游客通行沿线,面对游客行进的方向,部分可采用双面标识牌,方便从不同方向观看的游客。安全提示应设置在游道沿线显著位置,尤其是对游客安全有潜在威胁的地方,以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体现出对旅游者周到的服务关怀。

三、标识创意说明

元素:统一,徽派建筑门拱+砖雕(石雕)+青砖

造型:复古,以徽派建筑特征作为造型的基础。

色彩:复古中的变化,以徽派建筑色彩特征作为搭配基础,配以明快现代气息的色块,象征古城焕发时代气息。

材质:复古材料与新材料对比变化,青砖配铝板腐刻、玻璃配灰瓦白墙。元素的自然统一,实木质感、丹霞岩石,麻绳构成金湖等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景区标识系统,造型以原木拼接为主,配以岩石基础,形成与环境融合,不突兀,个性粗狂。整套标识造型风格古朴、造型粗狂,与环境协调,浑然天成,而且不失细节部分的完整。

四、重点项目(甘露寺)标识设计:

5.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篇五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 (tertiary sector) , 属于“文化产业”, 被誉为当代的“无烟工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各种新兴的旅游类型异军突起, 例如, “工业游”“乡村游”“自驾游”“生态游”等。影视产业的发展引发了一种新的旅游类型——影视旅游。

影视旅游在西方又被称为电影引致的旅游 (Film-Induced Tourism or Movie-Induced Tourism) , 是一种新兴的文化旅游形式, 是将影视业成功嫁接到旅游业的产物。它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例如, 近几年来我国江浙一带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和横店影视城通过开展影视旅游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影视旅游的发展, 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 使本土的影视旅游能够快速地向国际化发展, 我国各个影视城内基本都配备了相应的英文标识语。但由于入境影视旅游人数少、影视城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高等各个方面的原因, 导致我国影视城内的英语标识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这些问题轻则对外国游客造成不便, 重则会导致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产生误解。

一、旅游景区标识语的功能和特点

旅游景区的中英标识语主要为指示性标识语、提示或警告性标识语以及限制或禁止性标识语。指示性标识语旨在为游客提供指示和导向服务, 方便游客寻找目的地, 节省时间。如:问询处 (Information) 、售票处 (Ticket Office) 、公共厕所 (Toilet) 等。提示或警告性标识语旨在针对一些危险易出现问题的情况向游客做出提示或警告, 提醒游客注意安全或告知游客该如何行动 (赵冬华2013) 。如:暂停使用 (out of use) 、此路不通 (dead end) 、小心地滑 (caution, wet floor) 等。限制或禁止性标识语旨在对游客的行为提出限制和约束, 明确提出不允许游客做的行为。如:职工通道 (staff only) 、凭票入场 (ticket only) 、严禁吸烟 (No smoking) 、禁止拍照 (No Photos) 等。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 各国标识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英语国家的标识语主要有如下特征:

1. 大量使用名词、动名词。

2. 普遍使用动词词组和名词短语。

3. 多用祈使句和被动句。

4. 用语简练, 避免生僻词。

5. 文字与图形标志并用。

尽管汉语公共标识语与英语公共标识语在语言特征上存在许多的差异性, 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具有一些相似性 (蒙丽芳2013) 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量使用名词和名词短语。汉、英两种语言在表示指示性和提示性公共标识语时都大量使用名词, 对设施、地点和节目等进行标识。如:咨询处 (Information) 、售票处 (Box Office) 、游客服务中心 (Tourist Service Center) 等。

2. 大量使用动词和动名词。汉英标识语中对具有动态意义的公共标识语大多使用动词和动名词对游客做出提示或约束。如:小心, 油漆未干 (Mind the Wet Paint) 、禁止停车 (No Parking) 、禁止攀爬 (No Climbing) 等。

3. 使用请 (please) 字开头的祈使句。汉英公共标识语在向游客发出号召和要求时, 大多使用礼貌用语“请”和“Please”, 目的是让游客从心理上更乐于响应其标识语的号召或遵从其要求。如:请勿践踏草坪 (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 、请出示证件 (Please show your ID) 等。

二、影视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英译现状

由于文化的差异、各景区对标识语英译重视程度的不同, 以及翻译者自身翻译功底的差异, 导致我国旅游景区所呈现出来的汉语标识语的英译水平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新兴的影视旅游景区的标识语翻译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因为影视旅游景区有好多标识语都是和影视文化相关的, 尤其是一些建筑物的名称和节目名称, 这些标识语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 而鲜有国外的版本可以直接借鉴翻译, 因此, 对翻译工作者来说这更具有挑战性。

笔者在参观国内影视旅游景区的过程中, 对景区的中英文标识语进行了搜集, 并对这些标识语的英译进行了分析, 发现很多标识语都存在翻译不当的现象, 甚至出现明显的错误。笔者将这些错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 拼写错误

单词拼写错误是景区标识语中最低级的错误。这些错误多是由于译者的疏忽大意以及双语标识牌制作者不懂英语而造成的。这样低级的错误会有损景区的形象, 但只要稍加注意就可以避免。例如:横店影视城“梦幻谷水世界”的发光字下有一排对应的英文标识为“DREAM VALLEY AQATIC WORLD”, 在英文中并无“AQATIC”这一单词, 笔者推测应为Aquatic这一单词。而在景区内的一处标识牌上又看到了标识语Dream Valley Aquatic World, 于是更加肯定前者是一处拼写错误。而且这处拼写错误居然就出现在最显眼的正门处, 这无疑有损景区的形象, 翻译者以及景区标识语翻译的管理者应该仔细校对, 避免出现这样的失误。

(二) 翻译不统一

景区标识语配上英文翻译是为了方便外国游客的游览, 然而很多景区只是盲目地配上英文标识语。虽然有了国际范儿, 但是由于工作的不严谨, 很多景区对同一标识语的翻译却出现了多种版本。这样的标识语会给游客造成混乱, 给参观带来许多不便。在横店影视城的各景区内几乎都存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

大宋坊:Dasong Mill /Dasong Lane

财运桥:Goodluck inmakingmoneybridge /Caiyun Bridge

点将台:Stage for Appointing Generals /Stage for choosing soldiers and assign them task

梦幻太极:Dreamy Tai Chi /Dreamlikd Tai /Dreamlike Tai ji

正大光明殿:Zhengda Guangming /Aboveboard palace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翻译出自于不同的译者, 也可能是不同时期的翻译, 或是园区管理者在校对时的疏忽所致 (艾斌2014) 。然而不管是何种原因造成的翻译不统一, 也不管这些译文的正确与否, 它们确实会给海外游客造成许多的不便。

(三) 机械地直译

机械地直译是指译者不顾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在翻译的时候直接按照原文词句、内容、结构或顺序译出, 按照字面对应机械地死译、硬译。这样的翻译会导致标识语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会让游客难以理解其标识语的意思, 难以完成有效传递信息和交流的目的。

在收集景区标识语英译本的过程中, 笔者发现很多景区的翻译都过于机械。例如:“游客止步”被译为“Tourists are prohibited”“Tourists, please stop”或者“Guests stop”, 其实恰当的译法应该是“Staff Only”或者“Employees Only”。又如:横店影视城梦幻谷中的“会合点”被译为“Meeting Point”, 笔者认为翻译成 “Gathering Spot”“Gathering Place”或“Gathering area”更为妥当。

(四) 拼音使用不当

拼音翻译是在翻译具有中国特色事物时经常会使用的一种翻译手段, 然而这一翻译技巧使用不当也会导致交际无效。在对外宣传的标识语中滥用拼音翻译是最常见和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错误。许多人认为, 外国游客对汉语应该是有一定的了解, 因为许多人到中国之前就已经学习了汉语拼音, 认为直接用拼音标注也不会引起误解。但是, 认识汉语拼音并不意味着明白其所代表的汉字含义, 正如我们可能会知道某个英语单词的拼读, 但却并不知道其蕴含的意思。而且简单写成拼音的翻译形式不符合国际化的潮流, 更确切地说,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横店新建的圆明新园景区内, 此类翻译比比皆是, 例如:

欢乐夜福海:Happy night Fu Hai

正大光明:Zhengda Guangming

勤政亲贤:Qinzheng Qinxian

洞天深入:Dongtian Shenchu

游客看到这样的标识语后必定是一头雾水, 笔者认为这些翻译用意译更为恰当, 如果要用拼音翻译, 后面加上一些注释会更为妥当。

(五) 语用失误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是指源语言在翻译成目的语时没有语法方面的错误, 却由于说话方式不妥、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或者译文意思不符合语境等造成的交际失误。因此, 在跨文化交际中, 把源语言里的词译成目的语一定要先进行仔细的斟酌, 不能仅仅只做到字面意思上的一致, 更要做到语用等效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在笔者所参观的一些影视旅游景区里, 标识语的翻译也存在大量的语用失误。例如:标识语“W.C”在我国很多旅游景区里都能够看到, 虽然游客都知道是公厕的意思, 但是此标识语的翻译并不符合国际惯例, 国际上通用标识公厕的词是“Toilet”。在说英语的国家中, “W.C”相当于茅厕的意思, 用在公共场所有失文雅。又如:部分景区“出口”和“入口”的标识语被翻译成“Way in”和“Way out”, 虽然外国游客可以看懂, 但这两个翻译实际上也不符合表达习惯。更有甚者将“入口”和“出口”翻译成“Import”和“Export”, 景区管理者显然只看了字面意思而忽略了语境, 这种错误不免会落人笑柄。

三、影视旅游景区标识语的汉译英策略

标识语的英译错误, 不仅会对游客造成不便, 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还会损害景区形象。因此, 景区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提高景区标识语英译的质量。

(一) 反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均有从正面或反面来表达一种概念的现象。在翻译时, 汉语里有些从正面表达的词, 翻译成英语时可以从反面来表达;反之, 汉语中有些从反面表达的词, 翻译成英语时也可从正面来表达 (赵湘2006) 。这种翻译方法尤其适用于翻译提示性、限制和警告性功能的汉语标识语, 从而使译文更简练、委婉, 更易于被游客接受。例如:“游客止步”可译成“Staff Only”, “ 禁止践踏草坪”可译成“Thank you for keeping off the grass”, “小心地滑”可译成“Caution, Wet Floor”。

(二) 词类转换法

词类转换法是指源语言和目的语两种语言中词类相互转换的翻译方法。在互译的过程中, 有些句子可以依次对照着翻译, 但有些句子则需要根据目的语的表达习惯, 将源语言中的某些词类的功能加以转换, 使译文表达更地道, 更容易为受众接受。英语语言中标识语使用名词的频率比较高, 而汉语标识语中则使用动词的频率较高。因此, 在翻译汉语标识语时, 应根据英文的表达习惯, 把汉语标识语中的动词或动词词组转换成名词、动名词或包含名词的短语。例如:“请勿攀登”可译为“No climbing”, “咨询”可译成“enquiry”。

(三) 套译法

所谓套译法就是参照英语中与之类似的说法, 适当对之加以改造, 使译文表达得更自然、更地道、更容易被外国游客接受。例如:影视旅游景区有很多标识语用到“禁止”一词, 而翻译时, 我们可以通过英文中与之相对应的“No+ 名词/ 动名词”这样的模式来表达。常见的“禁止吸烟”可以译成“No Smoking”, “禁止拍照”可以套译成“No Pictures”或“No Photography”。

(四) 语用等效翻译法

语用等效翻译法是指在翻译的时候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用译文中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 力求做到功能对等, 使表达更地道 (何自然1997) 。语用等效翻译法需要我们更关注语境, 不揭示人们说了什么, 而是告诉人们说这句话可能意味着什么。影视旅游标识语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翻译的时候, 我们要以读者为本, 要符合英语的习惯表达方法, 必须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翻译, 使一般外国游客能够一目了然, 真正达到对外交流和宣传的目的。

例如, “小心落水”的标识语被翻译成“Falling into the water carefully (小心地落入水中) ”, 这样的翻译就是没有考虑语境, 机械直译了原文内容, 导致与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完全背离, 正确的翻译应为“Danger:Deep Water”, “勿踩草地”翻译成“Don’t step on the grass”也不妥当, 语气太过生硬, 不易被游客接受, 译为“Please keep off the grass”更为妥当。

结束语

标识语看似寥寥数语、无关轻重, 但却是我国影视旅游业走向世界的桥梁。它不仅代表了景区的形象, 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开展对外宣传的窗口。因此, 标识语的英译是一项重要而严肃的工作, 需要有关人员的耐心、细致、责任感。翻译影视标识语的译者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文化知识, 也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 从而确保标识语翻译的正确性、可读性以及接受性。总之, 不管是翻译者、标识牌的制作人员, 还是景区管理人员都应该各司其职, 认真地对待标识语的翻译工作。园区的管理者在标识语翻译、制牌、挂牌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好监督校对工作, 为影视旅游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努力和贡献。

参考文献

艾斌.2014.旅游标识语汉英翻译实证研究[J].语文学刊, (7) .

何自然.1997.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蒙丽芳.2013.跨文化视角下旅游景区公共标识语的翻译原则——以桂林旅游景区公共标识语英译为例[J].广西教育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 (7) .

赵冬华.2013.旅游景区标识语的英译[J].文教资料, (16) .

6.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篇六

关键词:少林寺;公共标识语英译;问题;改正建议

一、引言

随着中国旅游业世界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河南旅游立省战略的实施,河南涉外旅游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少林寺是享誉世界的河南省标志性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风景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极强的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少林寺参观旅游。然而目前少林寺景区在景区公共标识语的翻译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景区的发展。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试图找出景区公共标识语英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正建议,有利于少林寺景区优化语言软环境,提升其英语服务水平和入境游客的接待能力。

二、少林寺景区公共标识语分析

(一)少林寺景区标识语的功能与分类

凡是展示给公众、旅游者等人员,牵涉到吃、住、行、游、娱、购等行为与需要的标识性信息内容,都属于标识语的研究范围。少林寺景区的公共标识语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大类是旅游景点介绍,如山门、大雄宝殿、钟楼、鼓楼、立雪亭、西方圣人殿的简介及其英文翻译;第二大类是旅游服务设施介绍,如卫生间、售票处等处所的标识及其英文翻译;第三大类是公益性标语,如“小草青青,足下留情”、“小心落物,请勿停留”、“文明旅游”等提示语及其英译。这些标识语又可细分为景点介绍、路标指示、游客须知、游览示意图、服务承诺、服务设施介绍、温馨提示、公益类标语等多个小类。

(二)少林寺景区标识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及改正建议

通过调研,笔者发现少林寺景区标识语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格式不规范、译名不一致、拼写错误、语法错误、信息严重失实、译文与原文信息不对称、选词不当、过度翻译、中式英语翻译、标识牌残旧破损、标识语信息缺失等多种问题。

1.格式不规范

少林寺景区的标识语多处存在排版错误、大小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现象。

如在图一少林寺景区门口的价目标识牌上,列举票价免费第二种情况时使用的罗马字母“Ⅱ”排版时应该下移一行更为美观大方。在景区随处可见的标识牌上,“Songshan Shaolin”首字母均应大写。

2.译名不一致

少林寺景区英文标识语中存在的最常见问题是景点的译名不一致,此类译文不胜枚举, 其中少林寺的英文翻译有多种表达,包括“The Shaolin Temple”、“Shaolin Temple”、“Shaolin Scenic Spot”、“The shao- lin monastery”、“Shaolin Buddhist Monastery”等。“塔林”这一景点在少林寺各处的翻译也不尽相同,先后出现了“Tallinn”,“Talin”和“Pagoda Forest”三种译名。“武术馆”的翻译甚至出现了五种形式,它先后被翻译为“Kungfu Training Center”,“Martial Arts Gym”,“Wushu House”,“Kungfu Show Hall”和“The Wushu Training Center”。“初祖庵”景点先后被译为“Chuzu convent”和“Chuzu Temple”。译名不一致的例子在少林寺景区比比皆是。

除了景点的翻译不一致外,景区服务指南的翻译也不统一,关于“救援电话”这一表达的翻译,景区入口处的救援电话翻译为“Rescue Hotline”,而在少林寺景区导览图上的救援电话则赫然印着“Tel(First Aid)”。同一景区内景点和指示语的译名不统一很容易让外国游客产生困惑,该现象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英文标识牌是由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时间制作的,建议景点译文应该尽量保持一致, 以便更好地为国外游客服务。

3.拼写错误

少林寺景区中的英文标识语种出现了多处拼写错误,如“Lixue Paviloin”的正确拼写应为“Lixue Pavilion”,“it was rebuild”中的 “rebuild”应该是“rebuilt”,“管理部门”的翻译中“oeparment”应该改为“Deparment”,“before is was burnt”一句中的正确拼写应该是“before it was burnt”。最明显的失误是在少林寺最后一个大殿“西方圣人殿”的介绍中,其中“殿”应该拼写为“Hall”而不是“Hal”。

4.语法错误

在少林寺景区的英文标识语中,还存在许多语法错误,如香积厨的英文介绍中描述它在2004年根据被毁前照片重新进行了复原,“被毁前”翻译为“before it destroyed”,此处使用了被动语态,因此应该加上be动词,翻译为“before it was destroyed”。

在文殊殿的介绍中,“文殊菩萨在无量菩萨中智慧第一”翻译为“Bodhisattva Wenshu was renowned as the wisest among the numerous buddnist bodhisattva”。此处翻译出现了拼写、大小写、语法等多处错误,“buddnist”拼写错误,应拼写为“buddhist”;“buddhist” 和“bodhisattva”是佛教专门用语,应该大写;无量菩萨有很多位,此处应该使用复数形式,因此本句话的准确翻译应该为“Bodhisattva Wenshu was renowned as the wisest among the numerous Buddhist Bodhisattvas”。

5.信息严重失实

在少林寺祠堂的英文介绍中出现了严重的信息失实的现象。1780年是清朝乾隆四十五年,但是在英文翻译中却成了“in the 45th Qianlong year, Ming dynasty (1780)”,将清朝译为明朝,属于重大信息错误,建议改为“in the 45th year of Qianlongs reign , Qing dynasty (1780)”。

6.译文与原文信息不对称

少林寺景区碑廊中的三教九流图赞碑是该景区最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但是该碑刻却出现了重大失误,首先中文部分第一个字“比”应该是错别字,此处应该刻做“此”字。其次,在碑文的翻译中,“In the picture you can find a body with three heads who are founders of the three religions.”一句话意思是有一个人,长了三个头的,他们分别是三个宗教的创始人,但中文的意思是从不同的角度看这幅图,可以发现三个宗教的创始人。 因此建议将译文改为“Seeing from different angles, you can find 3 persons in the picture. They are the founders of three main religions in China respectively”。

7.选词不当

景区的英文翻译还存在大量选词不够准确的问题,如六岁以下儿童译为“Children less than 6 years old”,此处“less”使用不当,建议改为“children under 6 years old”。景区在陡坡处设有温馨提示牌“小心落物,请勿停留”,此类提示语一般使用祈使语气,句首多用动词,因此“careful”这一形容词的选择不够妥当,建议改为“Caution! Drops”,更加简洁直观。

少林寺祠堂的介绍中有“后逐渐成为祭祀少林寺之地”被翻译为“which was latterly grown into the place to sacrifice the ancestor of Buddhist monk of Shaolin temple”,此处“成为”一词译为“grown”不确切,更不应该使用被动语气,建议此句翻译改为“which later became the place to sacrifice the ancestor of Buddhist monk of Shaolin temple”。

8.过度翻译

少林寺景区入口处的“嵩山少林景区游览图”被翻译为“Words introduction of Songshan Shaolin Scenic Area tour guide map”,此处“Words introduction of”甚是累赘,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建议删除这三个单词,改为“Songshan Shaolin Scenic Area Tour Guide Map”,令游客一目了然。

另外,在少林寺古水井的介绍中,“古水井”被翻译为“the ancient water well”,这里的“water”一词也不必要,可以删除。

9.中式英语翻译

在少林寺景区标识语种,中式英语翻译俯拾皆是,如“文明旅游”翻译为“make tourism of civilization”,“丢弃废弃物”翻译为“throw waste”,“注意安全”翻译为“pay attention to safety”,这些都是典型的中式表达。“丢弃废弃物”的意思用一个英文单词“litter”即可表达,“注意安全”建议改为“Caution”或者“Be careful”,更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

10.标识牌残旧破损、标识语信息缺失

少林寺景区内的标示牌有的存在长期不清洁的问题,有的不显眼处的标识牌被尘土覆盖,已看不全内容,有的标识牌如“山门”、“库房”、“少林药局”等已经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造成了标识语信息的部分缺失,建议景区工作人员对标示牌进行定期的全面清洁以及损坏后的及时更换。

三、结语

公共标识语翻译中的失误会降低国外游客对少林寺景区的游览热情。对此景区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标识语翻译队伍、规范英文标识语的翻译原则,要求译者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充分了解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与表达习惯。此外,管理人员也要加强监管,认真校对、核查景区公共标识语的印刷等,从而改善少林寺的语言软环境,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现少林寺景区个性化的文化内涵,以及国际化的服务标准,为他们提供满意的旅游体验,在整体上提高景区的入境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春梅.河南省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2012(08):18-19.

[2]段清香.河南省旅游景区英文公示语的错误分析及改正建议[J].安徽文学,2011(07):176-177.

[3]高存,张允.旅游文本的英译--问卷调查与策略探讨[J]上海翻译,2005(03):22-25.

[4]贾真真,李笑林.河南省旅游景点英文标识语的分析及建议[J].安徽文学,2011(08):175-176.

[5]刘笑歌.河南旅游景点公示语汉英翻译规范化[D].河南科技大学,2010.

[6]王璐.旅游景区介绍英译中的典型问题分析—以河南省若干景区介绍为例[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390-392.

7.景区标识中的色彩应用 篇七

1 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与城市色彩规划的关系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出现在城市之中,充斥着人们的眼睛。在盲目表现和攀比之风的盛行下,彰显个性成为一种时尚。色彩亮丽的广告、标识、牌匾随处可见,大红大绿的建筑也在城市之中层出不穷。城市的色彩元素都以相互敌视攀比的姿态出现,这样的城市也因此而混乱,失去其原有的方向和特色。在这样的背景下,控制城市色彩的规划出现了,城市的面貌也随之改变。城市色彩规划在国内外的实践中体现了它的价值,无论是巴黎的奶白色,还是杭州的复合灰色系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城市色彩规划的载体中,不但有花草树木等自然生态景观,还有房屋桥梁等人工要素,有静态的事物,也有动态的事物。作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城市的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也属于城市色彩规划的范畴。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的色彩规划,就是对城市的公共设施和标识系统这两大要素,在色彩上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使其与城市整体色彩和谐统一。

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是城市色彩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其他部分系统规划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与城市色彩总体规划类似,要充分考虑色彩设计的内容原理、要素、地域性、审美需求、社会背景等的相互作用;要充分考虑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并使其一脉相承。但是,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是以城市色彩规划为基础,并在城市色彩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分布特点进行更细一步的分区规划。

2 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设计的依据

2.1 以城市色彩总体规划为依据

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是以城市色彩总体规划为基础的色彩规划。公共设施及标识的色彩应该与其所在环境的色彩相协调,应该成为城市环境色彩景观中的重要元素。由于公共设施及标识往往出现在不同的城市环境之中,因此,从整体上讲,城市不同区域环境下的色彩倾向就成为区域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时的背景色,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的色彩与城市色彩的关系也在此表现出来。而公共设施及标识个体的色彩设计,既要符合城市色彩的要求,又要满足其自身对色彩的要求,所以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的色彩规划也就是调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自身色彩与城市总体色彩的关系。一个好的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的色彩,既是城市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和谐要素之一,同时又是自身功能的一种加强。如图1所示,提示标识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同时,也以其合理的色彩搭配,起到了很好的识别作用,并且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2 以色彩规律为依据

2.2.1 色彩的记忆性

由于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要方便人们识别使用,所以其色彩选择应当简炼而明快,有一定的对比度和视认度,易于辨认、一目了然,给人以深刻印象,有强烈的记忆性,使人难以忘怀。特别是交通标识、提示标识及警告标识,其色彩的搭配更应该增强对比性,提高它们的可识别性,增强其记忆性。

2.2.2 色彩的美感

公共设施标识系统的设计与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还有所不同。在绘画中常用间色强调整个画面的统一、真实,而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要方便人们的识别,更多的间色混合在一起会降低识别度。所以,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的设计应该更多地使用原色和纯色,少用间色。同时,配合适当的表现形式。如更多的色块和线条的组合;适当的色彩对比关系;适当的色彩视看面积等,都能够很好地提高认识度,突出其简洁的形象(见图2)。

2.2.3 色彩的情感因素

色彩可以表达人的情感。人们对色彩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大都是由于不同的联想形成的。如红色刺激性强,使人兴奋,那是因为容易使人联想到火焰、鲜血和红旗。色彩通过人自身经验,产生心理联想,使色彩的表现性大大增强。不同城市往往有不同的色彩倾向。欧洲人对蓝色的喜爱远远大于红色,而与此相反,中国人则偏爱红色。黄色在中国是高贵的象征,而在一些国家它则让人们联想到死亡。所以在色彩设计时要考虑到人们的情感因素。

3 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设计的原则

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是以城市色彩总体规划为基础,充分利用色彩规律,达到美化城市色彩空间的目的。在进行规划时,结合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自身的特点,其色彩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

3.1 强化主体功能属性;点缀城市空间

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与城市色彩规划中的其他要素系统不同,它不同于城市建筑系统的色彩设计。建筑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颜色都很容易识别。而公共设施及标识因为他们的视看面积小,且视看的精度要求高,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的设计应该首先满足人们视看要求,且通过色彩的搭配提高其可视度。一个简单的路名牌,如果基底和字分别选择了两种不同的灰色,那么处在路上的行人不但不容易分辨出路名牌带给人们的信息,甚至容易忽略它的存在。这样的色彩设计违背了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本身的功能属性,并不能够很好地起到提示的作用。而在步行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出现的墨绿色休息椅,不但能够让人们轻松的找到休息的地方,而且其整齐有序的出现,也常常是城市道路上的一道风景。

3.2 统一色彩,形式序列;提升城市品质,形成区域特色

由于多种原因,同类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也常常出现不同的样式、材质及颜色,色彩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甚至相差甚远,这样往往使城市的小景观处于混乱的状态。留心观察常会有一个地区出现十几种垃圾桶的情况,这些垃圾桶每个都精巧美观,但是堆积在一起就显得杂乱无章了。不但破坏了城市的形象,还给人们的使用带来了不便。人们常用“清一色”来形容整齐统一,色彩设计亦是如此。也许样式上不容易统一,会有小的差别,但是如果在颜色上保持一致,那么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它是整齐统一的。因为,从远处观察一个事物,最先看到的不是它的形体而是颜色。

4 结语

色彩规划是一个既主观又客观,既科学又艺术的设计过程。通过良好的掌握色彩规律,充分了解城市特征,仔细分析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存在方式,就能够合理的对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科学的控制和引导。

通过合理的色彩规划,不但能够强化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的功能属性,而且能够使之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并为创造城市未来美好的色彩环境做出贡献。

摘要:对城市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其特点及城市色彩规划和色彩设计的相关原理,尝试性地提出了公共设施及标识系统色彩规划原则,对其色彩规划的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公共设施,标识系统,色彩规划,城市

参考文献

[1]高文博.小议城市和谐社区公共设施的规划[J].山西建筑,2007,33(27):55-56.

[2]尹思谨.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31-32.

[3]杨公侠.视觉与视觉环境[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5:39-40.

[4]盖尔.戴博勒.芬克.城市标志设计[M].张凤,锌彦,王惠丽,译.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23-24.

上一篇:清明节的暖心祝福语下一篇:大学生创业现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