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12篇)
1.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 篇一
创新 科技与教育发展 说明道理:一:
1、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和创新工作。
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工作。
3、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
1、我国科技贡献率低,对外依存度高,每万人专利拥有量少。
2、我国的科技教育落后,创新能力不强,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三:我国科技水平,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综合和国力增强了。
四:为什么创新是关键?(具体内容)
五:
1、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工作,落实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2、为什么发展教育?(具体内容)
为什么创新?
1、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只有创新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赶超发达国家关键靠创新。
4、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做到不断与时俱进,离不开创新。
为什么发展教育?1科技发展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2、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
3、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
为什么发展科技?
1、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其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输掉了科技,也就输掉了未来。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速度,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我国怎样进行科技创新?
1、瞄准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确定新的科技发展目标,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
2、加速培养创新人才,全面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3、尊重人才,鼓励创新。
我国怎样进行教育创新?
1、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积极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构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普通高校的立交桥,为人才成长拓宽渠道。
3、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
青少年怎样做?
1、培养好奇心,并发展为志趣。
2、善于观察,开发想象力,求异思维。
3、创新学习,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等。
4、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5、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性学习。
6、热爱科学,终身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2.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 篇二
1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调发展机制分析
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协调发展对区域科技创新绩效会产生重要影响。首先,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可以实现两类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一定区域范围内,既定的金融资源和科技资源之间存在理想的配置状态,即金融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张世晓 ( 2009) 对中国29个主要创新集聚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区域创新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区域金融结构变化的支配而协同演进。在一定制度、技术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下,通过科技与金融资源的动态调整可以逐步实现区域创新系统的理想配置,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其次,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可以调节两者的供求均衡关系,改善科技金融绩效。科技金融组织为区域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并发挥其对科技创新项目的筛选与事后监督管理作用,以保证资金配置与使用效果,满足区域科技创新的需求。而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对科技金融会产生需求关联和正向激励效应,科技金融体制、科技金融回报率和创新能力是科技金融供给的决定因素。左志刚 ( 2012) 对32个国家10年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两类权益性金融渠道的发展对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而银行信贷扩张则表现为负向影响。可见,金融结构优化对区域科技创新结构改善产生重要影响,金融与科技供需结构匹配性的提高将减少科技金融在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领域的失衡,改善科技金融结构和绩效。再次,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保障机制。区域金融体系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结合存在“市场失灵”的空间,法律制度、公共信息服务、政策性金融和引导政策、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改制上市等政策支持至关重要。周昌发 ( 2011)认为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还存在制度系统性差、层级较低、法律不完善等不足之处。如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相关法律体系建设是科技金融主体收益保障的重要前提。无形资产评估、信息披露、公共服务平台、金融招商等政策是建立科技金融主体间合作沟通的桥梁。肖泽磊 ( 2013) 根据苏州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从科技金融产品建设、科技金融信用建设、科技金融制度建设和科技金融市场建设等四个方面构建政府引导型区域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最后,科技金融和科技创新的协调发展面临的最大约束在于科技与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地方科技投入体制正从地方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向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转变,而区域金融体制才开始从中央强制型制度变迁向地方政府中间扩散型制度变迁转变,两者在制度变迁中存在不同步。范祚军 ( 2012) 认为,区域金融发展中存在市场化制度演进与地方行政干预方式调整之间存在梯度差异导致区域金融发展的内生机制难以形成。科技与金融结合体制机制构建有赖于两者制度变迁的适应性和协调性。顶层的制度设计和基层的制度创新之间存在亟待解决的冲突,如国家关于科技支行混业经营的规定和地方性中小银行制度创新的矛盾。科技体制与金融体制之间存在发展和创新的不协调将导致科技与金融结合的阻碍难以从根本上消除。
2 湖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现状
2. 1 在科技创新方面,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和绩效逐年提高,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与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相比,湖南区位优势不明显,近年来社会研发投入力度也不强 ( 不足2% ) ,远低于北京的5. 88% 、深圳的3. 81% 和上海的3. 16% ,但创新投入力度增速较快,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迅速,科技创新聚集效应显著,创新投入产出效果较好。根据《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2》,湖南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10位、创新绩效排名全国第8位。2007年以来,湖南共取得4634项各类科技成果,115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五位,其中长株潭地区占全省70%以上,成为湖南最重要的创新极。长沙高新区企业累计授权专利8400多件,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综合创新能力分别名列全国高新区第2、第6位。目前湖南有5个国家高新区、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居中部第一。从经济发展成效看,2008 2012年,湖南经济总量连续五年稳居全国前十,年均增长13%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发挥了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湖南走出了一条内驱型本土创新发展之路,科技创新绩效和聚集效应明显。
2. 2在科技金融方面,湖南初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引导和凝聚社会力量支持区域科技创新的局面
自2011年长沙高新区成为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园区以来,湖南出台《关于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科技保险工作试点方案》、《关于促进湖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有力政策措施,从科技金融结合专项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企业股份改制、开展科技保险试点等方面积极转变财政投入方式,创新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初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随着创新产出能力提升、科技财富和增值效应增强,不断拓展的科技金融需求空间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目前长沙高新区有金融以及相关中介机构300多家,其中投资机构超过100家,注册资金达300多亿元。初步形成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保理、财务公司和服务外包等多元化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区内科技支行已对园区内160多家小微企业贷款3. 8亿元,其中贷款额100万元以下的企业达60家。区内有32家上市公司和20多家拟上市企业,以到场外市场挂牌为目标进行股份改制的企业有72家,完成内核21家,完成股改31家,数量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株洲高新区目前有18家银行,3家小额贷款公司,5家担保公司,是全市金融最密集地区。株洲制定的“4215”计划将在5年内重点培育40家拟上市企业,帮助其中20家完成股改,10家通过券商内核,5家挂牌上市。湘潭高新区有金融机构9家,金融中介机构8家。其中2家创投机构注册资金达1. 8亿元,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金5. 2亿元。现园区列入重点上市企业后备资源库企业达到11家,4家完成股改。由此可见,湖南科技金融体系已初步形成,金融聚集和扩散效应开始显现。
3 湖南科技与金融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 金融聚集滞后于区域创新聚集
近年来,湖南科技创新的聚集程度迅速提高,长株潭地区已经成为湖南科技创新聚集中心,但其科技金融的聚集程度还相对不足,科技金融需要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聚集程度不足,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会计和管理咨询机构、区域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多明显不足。长沙科技金融资源对株洲和湘潭等其他地区的辐射效应不强,区域科技金融资源的整合和市场的联动不足。根据徐玉莲 ( 2011) 的研究,我国各省市整体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程度较低,除少数富裕省份之外,科技金融发展滞后于科技创新的发展,且东中西部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金融资源的聚集与科技创新资源的聚集程度存在差距。
3. 2 金融结构与区域科技创新结构不相匹配
目前,湖南以银行主导的科技债权融资体系和股权投资偏弱的结构不适应湖南先进制造业、高性能金属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改造水平稳步提升,风电装备、轨道交通、节能与环保、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和生物医药、资源环境、航空航天、高技术服务业等两型潜力产业科技创新迅速发展的趋势。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等股权投资对新兴业态的两型产业支持乏力,滞后的科技金融结构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一定不利影响。如长沙市现有的4支风投基金对扩展期和即将上市的企业关注过多,而对处于初创期、现金流不足、急需资金的小微科技型企业的投入不足。另一方面,长株潭地区内部科技金融资源聚集程度和科技金融生态环境存在非均衡发展不利于创新资源和知识的跨区域扩散。
3. 3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不适应特色产业和特色园区科技创新需要
目前,湖南特色科技园区和特色产业群发展较为迅速。如长沙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长沙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株洲高新区“动力之都”、湘潭“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长沙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群、浏阳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株洲轨道交通产业群、湘潭矿山装备产业群等都成为区域特色创新极。但与特色科技创新相比,科技金融的特色创新尤显不足,与园区和产业结合的特色金融产品不多,政府引导基金的针对性有待加强。商业银行垂直管理体制和科技小贷公司不合理管制严重影响本土化金融产品创新。区域产权市场发育不成熟、估值定价机制不合理等都制约股权投资者的积极性。
3. 4 科技金融人才队伍远落后于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目前湖南科技金融领域专业化资本运作水平高的人才普遍短缺,特别是既懂金融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科技金融人才团队建设远滞后于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建设,导致科技金融服务能力和绩效整体水平不高。据统计,近5年来,湖南共引进各类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3万余人,但金融类人才引进不足100人,难以满足科技金融发展需要。
4促进湖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4. 1 实施科技金融聚集工程,走 “集约” 发展之路
首先,大力发展长株潭科技金融聚集区。将长株潭打造成辐射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的资源共享、功能齐全、良性互动、辐射和溢出效应显著的科技金融资源、服务和人才聚集区。其次,要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科技银行、创业投资、私募基金、天使投资进入长株潭地区。大力发展地方性中小科技金融机构,建议设立麓谷科技银行,大力促进会计和管理咨询、知识产权咨询评估、信用评级等科技金融急需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聚集。最后,整合区域科技金融资源形成集约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长株潭科技金融快速增长和特色创新资源聚集的优势,以长沙先进工程机械制造产业群、株洲“动力之都”建设和湘潭先进矿山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为重点,加强园区科技金融互动,使长株潭高新区连片发展,形成长株潭科技金融的集约发展模式。
4. 2 调整区域科技金融结构,走 “两型” 驱动之路
通过两型产品政府采购 ( 政府租赁南车时代的新能源汽车) 、两型产业优惠信贷、设立长株潭两型产业投资基金、两型科技创新园区基金等方式引导两型驱动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一要根据湖南科技创新动态发展灵活调整区域科技金融结构。在发展初期,要稳步引导科技银行加大对两型产业和两型园区科技创新主体的授信规模。在快速发展期,要适当扩大两型科技金融市场规模,积极促进有利于引导长线投资和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中试和工业化阶段的创新活动进行支持的两型产业基金等多样化融资工具的发展 ( 如湖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湘电集团风能设备融资租赁模式) 。二要加大对两型产业集群的金融支持。从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支持两型优惠信贷和两型股权投资政策。通过促进银行转型提高科技信贷对区域两型产业群科技创新的支持效率,强化金融产业链与两型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入合作,带动区域两型产业产学研金各环节开展更为紧密的衔接和合作。三要大力发展两型产权交易市场。依托湖南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期货交易市场,建立中部生态农产品交易中心。鼓励碳交易所、排污权交易市场等两型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
4. 3 推进特色科技金融产品和组织体系建设,走特色 “创新”之路
一是设计和推出适应地方特色产业和园区科技创新需要的金融产品。通过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联合建立风险池基金、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商业银行推出“科技领军人才信用贷款”, “新兴产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贷款”、“科技创新链在线融资产品”等创新产品。鼓励各类风险投资机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发起设立特色产业基金。如湖南湘江产业投资基金、湘潭两型社会产业投资基金等。二是建议省科技厅、发改委和财政厅联合制定鼓励“产学研金介”联盟创新模式的政策。优先支持创新联盟承担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以及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构建“产学研金介” 联盟创新网络平台,通过各种科技创新论坛、投资论坛和合作论坛增加创新主体和金融主体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交叉学习。三是建立区域科技金融绩效考核和风险监控机制。建议由省科技厅牵头成立科技金融绩效评估办公室,通过构建与区域科技创新紧密结合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相关部门的政绩考核机制。建立区域科技金融协调发展预警监控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
4. 4 夯实区域科技金融发展的制度和人才基础,走“软实力”提升之路
首先,建立湖南科技金融统筹协调委员会,加强政策协调。由湖南省科技厅牵头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等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整合相关政策资源,强化制度保障。其次,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逐步完善湖南科技金融信用管理体系。建议成立“长株潭信用建设委员会”,构建长株潭科技金融信用服务平台,提供科技金融信用咨询和信用监督服务,打造“信用长株潭”品牌。引入国家级信用征信评价机构和法律、财务、审计、认证等中介机构,同时建立科技企业的信用资源库,整合信用资源,实现长株潭地区科技金融信用资源共享。再次,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依托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省内高校理工和经济管理等专业教育资源,加大对本土化科技金融创新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组织科技金融培训班,开展科技金融人才交流,加大科技金融人才引进力度和政策支持。再次,提高科技金融公共服务效能。要建立学习机制,提高政策制定者的人力资本,加强科技金融理论与政策研究,引入科技金融专家咨询,民主协商机制,保证政策决策的科学性和执行的高效性。最后,加强区域创新文化培育。在长沙创业之都和智慧城市建设中,利用湖南文化产业优势,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借助中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加大对区域科技金融创新的宣传和交流。
摘要:通过对湖南科技与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提出促进湖南科技与金融协同创新要走集约发展、两型驱动、特色创新和软实力提升之路,以期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3.协同创新与高校科技内涵发展 篇三
关键词:协同创新高校科技工作内涵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着眼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胡总书记讲话精神,决定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这是党和国家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实施“2011计划”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头等大事,全国高校都应该抓住这个契机,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提升与发展科技工作的质量和内涵,才能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实现重点跨越,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高校科技工作新路子。
一、深刻认识协同创新的重要意义
协同创新的主要意思是 “由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成集体愿景,借助网络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状况,合作实现共同的目标”,其本质属性是一种管理创新,特别是通过“2011计划”上升国家战略的协同创新,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无论对于国家、高校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协同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综观新中国科技事业60多年的巨大成就,科技总体实力有了长足进步,极大地增强了综合国力,但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比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各方面科技力量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整体运行效率不高;科技宏观管理各自为政,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评价制度等不能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等,这些弊端已经严重阻滞了我国科技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希望将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打造成为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紧密联系和有效互动的社会系统,只有建立这样的社会系统,充分动员、协调一切创新资源,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目标。
第二,协同创新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特别是通过“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实施,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良好学术积累和发展前景、国际声誉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的院校,其中一些院校和学科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具体表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庞大的创新队伍和丰富的创新资源长期以来自成体系、分散重复、效率不高等,致使我国创新能力不足,这是我们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只有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才能促进高校体制机制改革,使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更能紧密地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加速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步伐。
第三,协同创新是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内涵发展的不二选择。目前,高校科技工作正处于总量夸张迅速,质量扩张相对滞后的状况,只有加强内部协同创新才能促进学科交叉,组建大团队、大平台,培育新的增长点;只有加强与政府的协同创新才能更好对接国家、区域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只有加强与企业的协同創新才能更好推进产业化,提升科研成果转化率,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只有加强国际协同创新,才能接轨世界学术前沿,进一步提升研究层次和水平。
二、有力推进协同创新的重点工作
实现协同创新的基础是合作,前提是共赢,迫切需要改革传统的科研理念、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加快学科融合交叉,推进跨学科研究,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通过创新科研组织管理模式推进协同创新。要加强高校科技工作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尤其是要在进一步挖掘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潜力的同时,充分发挥独立研究机构的作用,使之成为高校科技工作的新增长点之一;要进一步调动院(系/所)等基层科研组织的活力与作用,既要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充分调动基层科研组织参与纵向协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也要积极引导基层科研组织通过内部协同创新,增强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方向、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理顺学校、院(系/所)之间的纵向协同关系,明确权责,平衡利益,使这两者之间建立多向互动的良性协同网络,从而保证资源得到最优化的配置。
第二,通过布局战略性大平台推进协同创新。要重点推进与国际接轨的高水平基础研究平台建设,增加高校基础研究人员参与国际化协同创新,全方位推进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性基础研究,解决国家发展所需的战略性前瞻性科学基础问题。要重点推进服务国家区域重大需求的大平台建设,面向国家、行业和区域的战略目标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大专项,以重大专项项目牵引,加强国家级基地培育布局建设,建设国家产业创新平台,特别是要对接“大科学”、“大工程”及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设一批科技创新特色平台以及设备集成共享平台。要重点推进产学研合作大平台建设,推动产学研合作从个体性的单一技术开发、转让、咨询和服务为主向团队式的共性关键技术开发与政产学研资介(资本、中介)联动转移转化并重转变,提升知识、技术转移的效率,提高科技孵化、科技创业的数量与质量,形成高层次、强辐射的服务创新体系。
第三,通过学科交叉来推进协同创新。当今的许多重大科学研究,几乎都是在跨学科领域展开,许多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把跨学科作为一种大学理念,渗透到大学的全部活动当中。协同创新的前提之一是建立在跨学科的项目上,只有找到了跨学科的研究方向,才具备了协同的基础。只有跨学科,协同创新才具有实质的意义。要遵循科技创新活动复杂性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以重点实验室、国家研究基地为基础,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实现学科资源交叉融合,促进学科交叉和研究交叉。要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大力推动理工农医等学科的交叉合作,以项目为纽带建立一批有创新活力的交叉研究中心,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发现新亮点,实现新突破。要通过加强科学探索、工程技术研究与人文学科的融合,提升高校科研至政府和產业战略层级,扩大科研成果的社会经济影响力。
三、全面营造协同创新的良好环境
协同创新,任重道远。要让协同创新成为推动高校科技工作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关键是要把人才作为核心要素,打破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充分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各方面的活力,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氛围。
第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高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协同创新工作,深入认识协同创新对于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协同创新纳入到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规划之中,并通过宏观的把握和具体的指导来推动协同创新的发展,争取出台一批切实有助于推动协同创新的配套政策和鼓励措施,进一步优化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充分利用和盘活现有资源,努力争取和创造更多资源,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更多的优质资源投入到协同创新中去,构建有利于协同创新的基础条件,形成长效机制。
第二,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协同创新,推进科技工作内涵发展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协调,作为深化学校科技工作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除那些不合时宜、不符合科学发展观、不利于协同创新的观念、政策和制度,使协同创新成为全校上下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
4.科技发展与社会环境 篇四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一方面,它极大地促进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条件,对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带来了积极有利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也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产生许多不利影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科技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电子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便利。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概念,使地球变成了“地球村”。让你坐在家里的电脑前轻点鼠标,远在万里之遥的友人便可以在瞬间收到你发去的信息并回复你,或者进行视频交流,提高了沟通效率,让人可以在天涯海角也似当面交流,使沟通更为方便。通过Intent可以方便快捷的获取世界最新资讯,真正做到“足不出门,能知天下事”。手机,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高清晰的电视技术,让我们可以享受精彩的足球比赛。“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昔日诗人归心似箭的期盼,已成为今天活生生的现实,因为科技发展,我们出门可以使用各种车辆、船只、飞机,我们可以在几个小时完成过去需要几个月、几年、甚至无法完成的旅程,现在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可以随时回家看望父母,去你想去的地方,见你想见的人,即使一个在大西洋的这边,一个在大西洋的那边,也不再感到遥远。这就是科技对我们生活的改变。
5.创新与科技发展教学设计初稿 篇五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思想品德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一)搜集我国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自主创新成果
(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说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三)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小故事以及不能正确把握好奇心的反面事例。二.教学课题
1.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好奇心,培养对科学技术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探究热情。
2.能力:尝试创新思维,初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3.知识: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明白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三.教材分析
说明教材版本、选取的教学章节、以及教师个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阐明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理解科技的发展靠创新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好奇心,将好奇转化为创新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创新与科技发展》。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走好创新之路。本节课的内容共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科技发展靠创新”这一层次主要是引导学生感悟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关系,理解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认识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层次:“由好奇到创新”这一层次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好奇与创新的关系,懂得好奇心是一个人走上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引导学生把握好自己的好奇心。
四.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2.讨论法 3.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八课:热爱科技、崇尚科学,感受了现代科技的神奇与力量,了解了科技对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学会了怎样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其实,留心周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和问题,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我们如何才能开启奇妙的知识世界之门,步入科学的殿堂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任务——“创新与科技发展”
师:首先,让我们回眸2015,一同了解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都取得了哪些突出成绩。
【播放视频】《中国科技创新的2015》
师:通过刚才的视频,请大家谈一谈,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自豪等。师:创新对于科技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并回答: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科学的本质在于创新,科学的发展靠创新。
师点拨: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人类也正是由于不断地创新才不断地进步的。为实现科技创新,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筑巢引凤”,不断改革科技创新机制体制,营造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吸引了一大批高科技人才归国创业,为我国科技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2015科技创新十大人物——刘兴胜,师:1.在刘兴胜身上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 学生思考回答:不断创新,艰苦创业,艰苦奋斗。
师点拨,刚才同学们谈了很多,其实,他能取得这么突出的成就,最主要还是靠他不断创新的精神。
2.这种精神对我国发展和民族振兴有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回答,(1)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4)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反之,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师: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发展水平上有较大差距。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面对世界范围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创新对于我们尤为重要,党和国家也一再强调要提高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
出示材料《关注两会、聚焦创新》 师: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材料二: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足。2.上述材料告诉你什么道理? 生思考回答。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人才,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要求我们从现在开始培养创新精神,我们如何才能具备这一优秀品质呢?
首先,让我们重温一下鲁班的事故。播放视频:《鲁班的故事》
共同探讨:结合故事说一说,鲁班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强烈的好奇心和刨根问底的品质 自己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吗?
学生列举事例,如:瓦特,爱迪生,爱因斯坦,张衡等。师:根据这些故事你能说出好奇心与科技创新有什么联系? 生思考回答:好奇心是一个人走上科技发明创造的起点,好奇心是创新的最初动力。
师:解开科学家成长的历史画卷,不难发现,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那么,是否有了好奇就一定能够走上创新成功之路?
下面咱们设臵小小辩论台,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1、3、5组作为正方能够成功;2、4、6组作为反方,有了好奇不一定能成功展开辩论。
师生互动,组间交流。学生继续讨论分享。
刚才,同学们从正反两个方面对好奇心与成功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辩论,大家说的都很好,生活中,好奇心人皆有之,但它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学会正确把握。下面,请一位同学根据刚才的辩论谈一谈如果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
1.好奇心需要正确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2.只有那些把好奇转化为兴趣,进发展成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从而打开成功的大门。
师: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出示《回顾总结》
创新是永不满足、不断探索的行动,是独立思考、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要怎样做一名创新型人才呢?
生总结,回答。
师:同学们,创新既可以是一种新发现、新观点,也可以是一种新方法、新发明,创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它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下面,让我们一同感受一下身边的榜样。
播放视频《青少年科技小发明》
师:生活中不是缺少创新,缺少的是发现需求的眼睛,请同学们根据生活中的观察,将自己强烈的好奇心落实到行动上,搞一项科技小制作。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实现我们每个同学的中国梦、科学梦、青春梦。
板书:
一:科技发展靠创新
1、创新——力量之源,发展之基;
2、科学本质——创新;
3、与时俱进——时代要求;不断创新——主旋律; 二:由好奇到创新
1、好奇心——发明的起点,创新的最初动力;
2、好奇→兴趣→志趣→锲而不舍→创新;
六、教学反思
6.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生活 篇六
人类的生存方式,20万年前与10万年前相比,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但是,今人与古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是什么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我说,是科技,是科技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是科技的发展才使人类有了今天这美好的生活。纵观千古,哪朝哪代不是重视科技的发展?回首过去,四大发明,独具鳌头;天文历法,世人惊叹;赵州拱桥,设计精妙;青花瓷器,扬名海外。
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生活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香糯的米饭?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穿上五彩的衣衫?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
有人问,科技发展利大还是弊大?毋庸置疑,当然是利大!中华文明八千年历史文明就是铁证如山,历史每时每刻都在前进,科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人类从茹毛饮血原始生活学会利用或烧熟食物,从依靠自然到繁殖饲养,从手无寸铁到冶金炼石,这不都是进步,这不都是发展?如果是弊端大于利的话,那人类为什么都还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进步?只有进步才能使明天更美好!
一个人不进步是可悲的,一个国家不进步是落后的,一个世界不进步是黑暗的。只要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生活才可以得到提高。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今天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今天和几百年前相比,我们是幸福舒适的;今天和明天相比,未来是美好光明的。几千年来,科技促使我们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这一切,不都是科技给我们换来的吗?
当然,科技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弊端,譬如科技发展带来了大气污染、产生了白色垃圾、形成了气温变暖……但是,所有的事情不可能都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不能只凭这些就否定科技发展的功劳。看看现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怎能离开它 ?
7.科技创新与中国经济发展 篇七
一、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越来越多。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迅速缩小。研发投入和科研人员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我国研究和开发经费(R&D)支出仅次于美国而位于世界第二位。2014年,我国申请国际专利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位于世界第三位。科技部首次出版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14)》显示,我国已成为第一科技人力资源大国,2013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7105万人,每万人口中科技人力资源数522人。作为科技活动核心要素的R&D(研究与发展)人员总量高速增长,2013年我国R&D人员总数为353.3万人,绝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说明我国科技创新的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仍旧有待提升。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20个左右,他们研发投入占GDP2%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70%以上,对外科技依存度30%以下。从整体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来看,2000年以来,美国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由2.71%上升到2008年的2.79%,德国由2.45%上升到2009年的2.82%,而我国2014年国家科技研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为0.02%、2013年为0.02%、2012年为0.019%,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二、制约科技创新的因素
(一)国家创新体制不完备
科技创新需要技术体系的发展和组织方式的完善。然而,我国仍存在科研,产品开发和生产系统相互脱节的状况,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与能力不足。其中,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仍需加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的时间较短,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强,执法不够严格,处罚力度不够,造成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存在。
(二)经济市场化程度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应该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国外对我国市场化的测度主要是依据经济自由度指数。EFI测度的中国2012、2013年的经济自由度指数分别为51.2%、51.9%,分别在1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中排名138、136位,而香港的同期指数分别为89.9%、89.3%,香港已连续19年成为经济自由度最高的地区。从经济自由度角度看,中国的市场化水平仍需提高。
(三)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政治本位”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官轻民和重文轻技的思想。人们普遍认为“学而优则仕”。而科技创新在在古代曾被认为是“奇技淫巧”。这将科技创新置于一种从属的地位。从而或有人根本不屑于从事科技创新事业,或有人将科技创新事业作为“做官”的进身之阶,因此,上述思想对于科技创新而言是危害极大的。中国传统文化推崇“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作为儒家的一条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对于处理人伦关系,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科技创新总是一种对原有传统的反思、批判的行为。科技创新内在地具有冒险,激进的特征。因此,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思想是与科技创新的精神相背离的。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亦是“政治本位”思想的延伸。中国传统上一贯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等级关系。在奉行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环境里,科技创新主体日益滋生崇拜权威的思想,进而导致创新主体个人个性和创造性的不足。同时它还不利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公平竞争与进取。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有了很大的发展,培养和训练了大批优秀的人才。1980年,我国在校本科生是114万人,研究生2万人。到2011年,我国在校本科生2 309万人,研究生165万人。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否适应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发展战略的要求,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应对措施
(一)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鼓励创新的机制体制,以体制创新为动力,形成以企业为核心,科研机构,高校,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之间相互联动的创新网络。采用多种形式的共建共管,促进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形成一批联合研究机构,组建一批行业性或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建立和完善促进人员流动的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通过普法宣传和教育,普及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知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工作,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该进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如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缩短侵权诉讼的周期。降低被保护者的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提高侵权者的成本。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大对知识产权公共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的投入,加强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二)提高中国市场化水平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破垄断,放宽市场准入,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在相同的市场环境下公平竞争,加强科技创新的能力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完善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法律法规,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形成以间接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扩大对外开放的程度,完善对外贸易体系。促进经济主体行为的市场化,产品价格的市场化,要素价格的市场化,政府行为的规范化。
(三)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型思维。国家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明确指出“我们实施的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它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学生自主地学习。从单纯注重学生的成绩转变为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会学习,能创造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转变教育观念,保护学生的创造个性。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J.A.Schumpeter)将企业家看作是创新活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将创新看作是企业家与生产要素进行新的结合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取一种新的原料供给,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而企业家是企业战略规划的制定者,企业家创新能力的提升会对企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技创新的进步,我国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带动投资需求和产值的增长,从而推动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各期[J],中国统计出版社。
[2]J.A.Schumpeter,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4,p.66.196[M]
[3]陈至立:《加强自主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J],国研网,2015(01)。
[4]王玉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科技体制改革深化的基本方向》,[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5(02)。
8.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 篇八
龙年春节前的北京“两会”,以一系列数据为受“房地产调控和汽车限购”困扰多时的经济增速揭开谜底:2011年北京市生产总值约1.6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未来北京的发展,将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自从2011年初,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寿全就曾经多次公开表示。“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2012年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
其实,在2005年之后我就在各种场合当中反复提到了经济发展需要创业和科技创新这两只“黄金双翼”。对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海淀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走在了前沿,抓住政策机遇,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创意经济,无疑是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占据战略高地的核心。
创意经济与国家战略
2005年之后,创意产业在中国一下子热了起来,成为各省市的争相发展的重点。这也许会让不少人觉得突然。其实,中国发展创意产业是一种产业转型必然的选择,而现在这一时机已经成熟了。在解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后,我们会发现,在我们的消费支出中,无形的体验消费的比例在逐步加大,比如享受一种服务,体验一种快乐等等。反观,我们也会看到,生产一种无形产品的企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部分,比如网游、动漫、出版、设计、软件、影视等等,即便是像汽车、手机这样具体的产品,决定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因素也已经变成了非功能型的设计和品牌文化,全球的领先制造商都已经把产品的设计放在了头等重要的位置,因为在技术趋同的情况下,设计正在成为决定该产品是否具有高附加值的核心。
纵观其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国家,无论是英国还是韩国,发展创意产业都是传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转型。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已把制造业视为低层次、低效益产业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衰落,以文化大国自居的英国开始意识到创意产业的重要性,着力推动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韩国在经历了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陷入困境。为了重振经济,政府开始重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将目光投向具有低消耗、高利润、高附加值的文化产业上。
中国经济发展到“十一五”阶段,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差不多到了极致,接下来的发展就是要从制造提升到创造,经济的下一个增长极,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自主创新。而创新离不开创意,自主创新从技术上讲是创新,与文化结合就是创意。
当然,在挑战的同时,机遇也不期而至。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副所长陈少峰教授认为,在解决了温饱以后,我国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逐年大幅度增长,如何满足文化艺术和娱乐需求,如何通过发展创意产业和进行文化创造,提升设计水平和增加其他产业产品的高附加价值,这是一个前途美好的事业。另外,目前,一般发达国家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不包括旅游和软件)的产值在GDP中所占的比重约为6%~12%左右(有些国家统计方式不同),我国目前是3%上下,相比之下,我国创意产业的潜力很大。
我认为中国的现阶段不再是引进学习为主,而是在开放学习的同时进入到“创意、创新、创业”的时代。中国要想和平崛起,要想走自主创新的道路,发展创意经济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中国人要在世界上表现自己的个性,要把自己的优秀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结合起来。
同时,从现阶段来讲,中国发展创意产业,也是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关键。
只有引导当代中国从学习经济时代走向创意经济时代,从学习文化时代走向创意文化时代,实现从以学为主向创意第一的战略转变,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而且要将富有创意的产业环境和富有创意的生活氛围融为一体,使人们既能创造性地工作,又能创造性地生活,让创新不仅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而且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创意经济的发展
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
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发展创意产业早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国家战略。日本人喊出了“独创力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口号,韩国人贴出了“资源有限,创意无限”的标语,美国人写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时代已经来临”的格言。那么我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意产业发展之路?我认为要确立我们的发展方向,首先要了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以及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趋势。
研究显示,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出现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密不可分的。首先,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精神性的消费需求得以大量的释放,这些消费包括出版、艺术、快乐体验等等。其次,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基础上,比如大众传媒技术的广泛出现和发展。信息技术一方面提供了文化得以产业化的手段,另一方面,大众传媒的发达也激起了文化的大众化消费热潮,进一步又刺激了文化的产业化进程。第三,高度个性化的创意产业领域,一方面需要多样性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想象力,另一方面也高度依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只有在虚拟的空间里,才能真正比较自由地实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的个性创意境界,虚拟技术的普及,正好与个性化的消费时代合拍,真正实现了个人生产、个人沟通、个人消费的三位一体。
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哈利波特、阿凡达、魔兽世界、超级女声、腾讯QQ等创造的巨大价值和影响力等。在这些看似以内容取胜的例子中,其实背后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
创意是让科技走向市场的催化剂,科技和创意结合的部分是创意产业最好的生长点,比如现在以内容为主的游戏、网站、搜索等等,基本上都是。把科技当作手段,以内容撬动消费者的心灵,把科技和文化结合,是创意产业核心的东西。
虽然,科技与文化结合不是创意产业的全部,但却是创意经济发展最活跃的领域,或者说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新的发展机会。韩国为什么确立了发展网游的战略,因为他们看到了互联网发展所带来对于内容的需求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事实证明抓住机会适时发展网游,对韩国经济走出低谷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意产业
提升科技创新的竞争活力
我们说了十多年的调整,即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转变。现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经济推动手段。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两大战略举措,而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意产业则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两大引擎。其中,创意产业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升级效应。在过去的10年中,伦敦的金融服务业出现了下滑趋势,伦敦经济的三大支柱——商业服务、金融服务和旅游业同时出现问题,经济衰退,产业结构面临升级。2000年,由伦敦发展局牵头,15个政府部门、10个民间协会共同合作,制定了《伦敦科学、知识与创新战略规划》,在伦敦刮起了一场科教创新风暴,提出文化战略要维护和增强伦敦作为“世界卓越的创意和文化中心”的声誉,成为世界级文化城市。
经济增长效应。以英国为例,从1997年以来,英国创意产业大大超过传统工业2.8%的增长率,是其他产业的3倍,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2002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809亿英镑,占其经济总量的9%,显示了英国经济从制造型向创意服务型的转变。创意产业成为英国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
产业的关联效应。创意产业的产业关联效应体现在以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如工业设计是制造业竞争的源泉和核心动力之一,是现阶段加速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同时,创意产业与国际化对提高区域及城市形象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常常成为“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分。
nlc202309010543
就业效应。英国的创意产业被称为解决就业问题的第一大产业,2001年就业人数超过了该国第一大产业金融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就业人口的4.3%。在美国,创意产业从业人员收入占全社会的一半,等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总和。
创意产业的灵魂是文化。提升产品或服务价值的关键在于其文化内涵。文化是产品与服务增值的原动力。科技提供的仅为使用价值。举个例子,中关村的华旗资讯公司在数字音视频方面做了很多产品,他们在MP4产品中放置了中国的古筝乐曲和中国山水画。对此很多外国人非常感兴趣,尤其非洲国家,后来华旗资讯的一些产品甚至成为了我们国家的国礼。表面看来,冯军卖的是数码产品,但其实他们卖的是文化,就是更多地依靠文化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政府体系也应提升创意
眼下,我们发展创意产业还面临诸如产业链构建、人才的培育、资本扶持、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打破垄断等问题。目前来看,创意产业对于我们而言,似乎还处在“看上去很美”的阶段。
如何让“看上去很美”成为真正的美,实际上要解决的是怎么发展创意产业的问题。创意产业不同其他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很多创意往往是掌握在个人的手里,而不是某个公司。因为整个社会对于创意产业认识不足,所以长期以来缺乏对它的资金支持,尤其是最开始的天使投资。这里所说的天使投资实际上是把一个想法落实成一个创业计划的初始资金。不过值得高兴的是,现在已经能够看到一些民间自发的操作。
除了资金问题,政府在经济发展当中也需要有更大的创意。一个城市的创意,一个政府体系的创意,政府官员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开会,传统的逻辑的是领导把各部门的人员召集过来,然后把文件宣读一通,最后自下而上地表态。这样的做法不但没有创意,而且还很压抑。所以,能否把一个会议开成一个不是照稿宣读的会议?由于一个新的制度,会影响到很多部门、很多企业。所以政府部门完全可以开“一个事件加一个文件加一个鸡尾酒会”的新型办公会。这样,政府希望执行的事也许就会大大地推进。我希望我们的行政官员、公务员在关注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时,自身的管理工作也有更多可以提高效率的创意。
在我国,对于相当多的政府来说,手里有很多资源,但是并没有开发和利用好,中国的改革还没有改到事业单位这个层面,包括博物馆、影视等文化单位。只有体制、管理、政府官员的创意意识和市场经济的操作手段的到位,创意产业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
(作者系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著名企业战略咨询专家)
9.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 篇九
人类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日趋完善着。而科技发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科技发展带来了社会生活的便利,社会生活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2006年5月3日,一支到新疆旅游的队伍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44人中已经有一人丧失了生命,在浩瀚的沙漠中的其他人也随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幸亏有人有全球定位系统功能的手机,搜救队根据这部手机确定的方位顺利地找到了这43人,43条生命脱险了!我相信,如果没有这部具有全球定位功能的手机,搜救队不可能顺利找到这43人。
科技已经走入并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比如,你不用在下了班后急急忙忙地做饭了,只要你要在上班前设置好你的电饭煲,它就能在你下班前一小时煮好饭,让你一回到家就可以吃上热气腾腾的白米饭了;原来好几天才能送到的书信,现在几秒钟就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相互发送;长时间不能见面的人通过视频电话,网络聊天轻轻松松就能听见声音,看到身影。
10.全面小康与科技发展战略调整 篇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调整应注重四个方面。
与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密切结合
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判断。以能源为例,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构成中,液体、气体能源资源严重短缺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2010年左右,中国的石油需求中就要有一半以上依靠进口。除了依靠“走出去”的对外开放之外,新型能源和传统能源的清洁利用技术发展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在自己的工业化过程中,或者依靠对殖民地的掠夺,或者依靠20世纪50年代“石油大发现”的历史机遇,度过了工业化的高资源指向阶段。正因如此,迄今世界上的汽车动力仍停留在液体燃料的水平上。电力和汽车这两种工业化的标志性产品未能实现密切结合,这已为人们公认是工业化阶段遗留的一个重大缺憾。现在看,电动汽车的技术突破很可能需要中国人来完成。因为,如果不能实现这样一个突破,在13亿人口的国家让“汽车进家庭”是不可能办到的。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在动力电池,在新材料上。这个新材料就具有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说,“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意义。
与信息资源的开拓密切结合
未来20年,我国的工业化将是一个与现代化并举的进程。发展信息技术,开拓信息资源,是我们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各种经济要素利用效率以及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事实上,中国具有发展信息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当前国际信息产业发展,正面临一个社会属性的制度难题,那就是资本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难以补偿的危机。因为按照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分段“折旧”的传统补偿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技术进步的速度。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两个途径。一条途径是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这样一种新型的社会性的制度约定。“知识产权”制度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一定阶段内满足研发投入的资本补偿要求,但其社会监管成本、监管效率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无法解决的难题。再一条途径是找到一个足够大的市场,能够在技术问世的第一时间内就足够充分地收回研发投资。至少到目前为止,除中国外,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具备这样大的市场基础。当前,为什么很多IT产业的跨国公司正在把他们的研发机构转移到中国来,或者把最新的研发产品率先在中国市场投放?就是因为中国具备解开这个技术发展与制度创新之间矛盾最有利的市场条件。
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结合
未来2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重大战略难题,例如供求失衡、就业、城乡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足等。解决这些矛盾的思路交点是大力推进城市化。城市是什么?是工业化和现代化技术的系统集合。就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应当着重于“城市技术”的发展。中国不仅是一个有着悠久自然经济传统的国家,而且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要准备打仗”、“山散洞方针”、“离土不离乡”等不同时期的战略与政策也极大地迟滞了我们的城市化进程。可以说,此前我国的科技发展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实际上受制于了城市的发展不足。我们迫切需要认识城市,用科技武装城市,依靠科技力量优化组合城市经济资源。我国的科技发展有必要从重点武装产业转变到重点武装城市上来。
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结合
11.农林院校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探讨 篇十一
1 高等农林教育全面发展的意义
高等农林教育的全面发展是保证“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重要举措之一。从根本上说, 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 同时也是农业弱国, 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50%, 若农村得不到全面发展, 农业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 农民生活得不到改善, 那么我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很难实现。因此,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繁重与艰巨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农村[1]。政府和党委要关注“三农”问题, 将农业、农村与农民作为国家建设事业的重中之重。
目前, 我国“三农”问题主要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人均资源少, 缺乏合理有效的利用;很多农业区域生态恶化, 农业生态严重退化;科技含量低, 农业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 很多农村的农业经营模式是粗犷式。二是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 基础设施落后, 发展严重滞后, 社会保障制度不全, 而且文化教育水平也比较低。三是不平衡的农村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转移、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过大等。“三农”问题既是经济问题, 又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安定团结以及社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与全局性问题。
现阶段, 我国逐渐进入“城市支援农村, 工业反哺农业”的新时期, 这就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契机。然而, 要想实现“三农”根本性与全局性问题的解决, 科教兴农以及科教兴国的实施势在必行,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根据农林科学技术, 保证农林尤其是高等农林教育得到全面发展[2]。所以, 发展农林院校教育一方面能够全面发展高等教育, 另一方面又是“三农”问题得以解决的关键性战略之一。
2 发展农林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国家对高等院校农林教育的投入逐渐减少
相关统计研究表明, 2010年政府相关部门对6所国家直属农林高校的拨款经费之和占清华经费的51.2%, 基本上和南京大学保持平衡。此外, 在国家“985”项目以及“211工程”的建设经费中, 农林院校所得经费非常少, 尤其是拨给“985”的建设经费几乎等于零。一些地方性农林高等院校的省拨经费大约每人批拨3 000元, 还有一些倾斜保护政策或被取消或被淡化。这种现象造成农林高等院校尤其是国家直属农林院校相比于理工科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 政府所拨的教育经费存在严重不足, 高等农林院校科教基地及办学条件有待改善[3]。
2.2 高等农林教育发展中存在体制性障碍
自从我国在20世纪末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之后, 尽管其农林院校对行业部门办学的方针进行了革新, 但是也极大地减少了行业支持力度。在推广农林科学研究、高等农林教育及农林技术的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的同时, 也使高等农林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创新受到严重制约。这种现象对我国高等农林教育事业以及高等农林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2.3 农林院校优质生源严重不足
很多高等农林院校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服务对象和专业性质以及社会心理的限制与影响, 使得农林院校通常很难招收到优秀的学生。相关研究发现, 2000—2010年, 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以及华中农业大学等农林大学录取新生的分数线和地方性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基本上保持平衡, 相比于理工科大学以及综合性大学, 其差距在40~70分[4]。很多省级高等农林院校录取分数线始终徘徊于省政府规定的录取线。这种现象对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生源质量以及科技创新等造成较严重影响。
3 发展高等农林高校教育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措施
3.1 全面提高农林教育战略地位, 深入促进农林科教协调、全面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应该将综合实力较强、办学基础较好且发展潜力较高的农林院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大学纳入国家“985”项目、“211工程”重点建设计划中, 进一步遏制农林教育地位在我国下滑的趋势, 扭转我国高等教育中各科教育发展失衡的状态。制订相应的能够发展我国农林院校教育的具体战略规划, 对我国高等农林科教结构机制予以深入调整与优化, 重点就是将一批高等农林学科与重点农林大学建设成可以作为我国农林代表的教育水平, 以此作为我国代表参与全球竞争, 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5]。同时, 还要进一步鼓励与支持地方性的农林院校将农林学科作为本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大力建设发展以农林为主要专业的高职高专, 以此建立一个可以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等农林科教机制。
3.2 对农林科教资源进行全面整合, 确保我国农业创新科技体系进一步建立
3.2.1 进一步建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对我国农林科研、教育以及农林资源的推广进行全面整合, 消除体制障碍, 构建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结构合理以及分工明确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一是以国家农林科研机构以及重点农林大学为依托, 大力整合资源, 在我国构建农业科技创新的区域中心与国家中心;二是以省级农林科研机构以及地方性农林院校为前提, 通过实质融合, 全面构建具有地方性质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6]。
3.2.2 农业科技创新基金的设立。
农业科技创新所用的基金对我国重点农业大学的技术创新以及知识创新平台的建设予以重点支持, 对科学研究的条件予以改善;帮助区域或者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来研究与开发农业高新技术;对自主开发与创新的科技人员进行培养与鼓励。
3.3 农林生产基地与实验室有效结合
因为农业生长周期较长, 环节较多, 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所以农林院校科教基地不能类似于其他学科的科教基地, 相关科技活动在一些固定场所或者实验室就能完成。此外, 农林院校科教基地一定要包括生产基地与实验室。其中, 实验室主要帮助农林院校学生完成必须要在实验室才可以处理的相关农林实验以及为其创新实验项目提供相关检测报告, 如种植业所需农药、土壤以及化学成分分析, 生物与育种技术应用, 病虫害与产品质量检测、动物产品质量检验, 养殖业饲料配方设计与原料分析, 病源微生物检测与病理剖检, 产品工业原料, 产品与中间产物分析检测等。而学生科技创新生产过程必须要在生产场地进行, 生产场地与实验室相辅相成, 两者互为保障与条件。
3.4 科研、生产与教学相结合
农林科技创新的特点对农林院校学生熟练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充分认识农业科技前沿起着决定性作用,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 农林科技创新才有可能实现, 在农业发展与农林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进程中, 农业领域中的大量新技术与新知识都要在农林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到, 农林院校学生只有全面掌握这些农业技术与知识, 才能进行农业科技创新活动。由此可见, 农林院校科教基地一方面是学生学习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另一方面也是开展创新实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以及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基地。农林院校师生只有做到科研、生产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 才会在实践中进行创新能力的锻炼, 在学习中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并在科研中确保与生产相结合。
3.5 校内校外相结合
农林院校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中, 所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 面比较广, 因为要让学校建设所有农林实验场所几乎不可能, 所以一定要将相关社会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构建农林院校内外结合的科教基地。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有更多机会与实践相接触, 才能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全面训练, 创新思维, 开阔视野,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在进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 校内外基地所承担任务有所不同, 所以各自所发挥的作用也存在差别。其中, 校内基地是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与进行创新研究的场所, 而校外基地则是进行校内新成果、中试以及新技术应用与推广, 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场所。
3.6 对农林院校教育法规制度进行进一步建立与完善, 确保农林教育快速、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
集中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农林科技的调查与研究, 保证《农业法》能够尽快修订, 增加对高等农林教育协调、全面以及可持续发展予以支持与促进的条款;同时还要进行《农业教育法》的制订, 将发展农业教育的国家政策与基本经验等通过法律的形式予以确定, 防止发展农业教育的相关支持政策会由于领导干部或者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丁烈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服务和引领社会经济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 2011 (7) :120, 123.
[2]李秀娟.构建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 (10) :18-19.
[3]熊仁民.学习中外大学先进办学经验建设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考察美国高校的体会和思考[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1 (2) :1-5.
[4]郑秋鹛.东北农业大学构筑“五项工程”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区域经济发展[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7 (12) :54-56.
[5]秦亚恬, 帅平, 冯涛.浅谈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咨询, 2005 (6) :48-49.
12.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范文] 篇十二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之林。但是,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我国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我和体育
有一句话叫“赶鸭子上架”,可以用在我和体育的关系上。因为,对我来说,原本以为只要有书看、有音乐听,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
我从小一向不喜欢参加体育锻炼,上学的时候,最怕的就是老师要考试,我曾经求过体育老师,渴望他看在我可怜的样子上给我及格的体育分数。记得在大学一年级时候,有一次体育100米考试,正好遇上我请了一个月的病假,当时感到非常高兴,心想总算避开了体育考试,但到年底,因没有体育成绩,必须补考,心里突然多了几分恐惧感,好在后来就来了一个体育老师,把我们按排在起点后,他就一个人去了终点,其实,这时我们几个补考的同学已经向前走了好几米了,后来终于及格了。
没想到我这样的对体育怀有恐惧感的人,后来,却逐渐喜欢上了体育。谈到开始喜欢体育运动,还是大三,那时在大学生中流行溜旱冰。第一次我是被同学拉了去体育场的,又是被迫穿上了冰鞋的。一开始,我只是害怕地沿着扶手走了一圈,并且花了好长时间。慢慢地,我感到这里面也有很多的技巧,像摩擦力、向心力、平衡等等知识,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好奇,以后,我便喜欢上了运动。现在,我还喜欢登山、划船等体育健身项目。
其实,象我们这些高中老师,平时教育任务过于繁重,压力又大,如果不重视体育锻炼的话,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坏,老师在紧张的课间,花几分钟踢踢腿、伸伸腰,既可消除疲劳,又能提神。课间操和学生一起跑跑步、做做操,既强健了身体,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课外活动,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打打球,散散步,会感到很愉快,一天的疲劳也就消失了。
社会公德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一种行为规范,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愿望和要求,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它要求社会全体成员都要遵守。
社会公德的内容和要求一般都十分明确、具体、清楚,执行起来也不复杂。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很容易识别公共场合不随地吐痰、不吸烟等,这些行为规范都能够在社会生活中逐步转化为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行为习惯,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
社会公德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更新内容,创造新形式,在新时期的社会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改善道德风尚、维护社会秩序。随着人们交往日益频繁,人们的举手投足无不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其他成员的利益和生活,大力提倡遵守社会公德,能大大促进社会风尚的净化和改善。
二、调整社会关系,指导人们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交往往往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摩擦。只有以社会公德要求自己,讲究文明礼貌、互尊互凉,才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社会公德需要社会的每个成员共同遵守,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倡导讲究文明礼貌,做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
谈谈个人修养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当今社会正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有些人向往金钱物质的同时却失去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张口骂人,动手打架,他们是物质的的富有者,却是精神的的贫困者。当你看到由自行车碰撞引起的一场激烈争吵,甚至是斗欧时,你是否会从心底涌起某种似乎悲哀感觉。当你听到那如同空气污染源一般从嘴中吐出的肮脏字眼时,你是否会感到无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到了当代更要发扬光大。“五讲四美”之中有一条是语言美,所谓语言美就是要语言文明。
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之窗,因为人的感情往往会从眼睛中流露出来。而语言也是内心世界的窗口,每个人的谈吐可以体现自身性格、修养等等,所以说,语言文明是个人修养的标志。
一个人有良好的修养也是一种美、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哦!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生活上和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使人们不再咀嚼昔日生活的苦涩。
然而,也许美的东西都要留下些惆怅让人去想。
人们不难看到,那高耸的烟囱恰如《天方夜谭》中的“魔瓶”,肆无忌惮地吐着滚滚浓烟笼罩着整个天空,而机器运转的巨大声响该是自然界优美的旋律中最不合谐的一个强音充斥人耳朵,废水废渣与废气连同连同产品一起出厂。于是,花草失去了湿润,河水不再清澈,花香为烟雾冲淡,鸟鸣被噪声淹没,健康的身体变得瘦弱,愉快的心情变得烦躁!
废气使净洁的大气层变得焦头烂额,万劫不复,抑郁更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刀,在圣洁的自然界划下血淋淋的伤口,废气增多导致酸雨普遍、物种衰减不说,仅仅二氧化碳增多产生的温室效应就会使全球每年平均气温增高2~3摄氏度。因此,科学家不无悲哀地预言:地球温度升高,将使海水膨胀和冰山消融而造成海面上升,将使居住在距海岸线60公里内占1/3人口受到威胁,许多城市和港口将遭受灭顶之灾,而氟氯烃气体增多,将使地球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惨遭破坏,其危害也许无法设想。
20年前,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召开会议,专门对环境保护问题发表了《人类宣言》提出一个响遍全世界的口号:“地球只有一个”,这不仅是历史和现实对人类的告诫,而且是人类面对这体残缺的大自然发出的理性的呼喊!“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然而人类在征服和改造构建自己文明伟大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人类作为地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所负的责任……让保护环境争取世界和平成为人类拥护的热点,携起手来保护人们唯一的家园!
普通话测试说话例文25号 谈谈个人修养
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它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
当今社会正进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有些人向往金钱物质的同时却失去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张口骂人,动手打架,他们是物质的的富有者,却是精神的的贫困者。当你看到由自行车碰撞引起的一场激烈争吵,甚至是斗欧时,你是否会从心底涌起某种似乎悲哀感觉。当你听到那如同空气污染源一般从嘴中吐出的肮脏字眼时,你是否会感到无奈。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文明礼貌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到了当代更要发扬光大。“五讲四美”之中有一条是语言美,所谓语言美就是要语言文明。
人们常把眼睛比作心灵之窗,因为人的感情往往会从眼睛中流露出来。而语言也是内心世界的窗口,每个人的谈吐可以体现自身性格、修养等等,所以说,语言文明是个人修养的标志。
一个人有良好的修养也是一种美、一种快乐、一种享受哦!普通话测试说话例文26号 我喜欢的明星
“所有的明星我都喜欢。所有追星的孩子我也喜欢。”
每当听到同学们跟我聊起明星时,说如何如何爱他们,我都会微笑地倾听,仿佛这与我有关,其实与我无关。因为年龄的原因,我很清醒地知道:我永远都不可能走进他们的生活。因为这如同地狱与天堂的距离,又如平行的铁轨。邵明溪喜欢姚明,因为他篮球打得棒,为中国争了光。一个中国人能在NBA站得住脚,是很不容易的事,他一定也付出了很多努力。他成功所付出的努力感动了他。
冯玄偶像是杨利伟,因为他实现了中国的飞天梦,同时,他做事沉着、冷静,值得学习。
祁昌芝认为,现在一谈起偶像,就一定会说起歌星、影星。当然歌星、影星可以成为我们的偶像,但偶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如周润发,我喜欢他重情重义的性格和孝顺自己的父母。他是我的榜样,长大后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人。
李晚春喜欢的明星是成龙。因为他每演一个角色都是比较认真。我喜欢威风凛凛的他,大家都喜欢他的武打动作。并且他爱搞笑,乐观,有一颗慈善的心,做什么事都很认真,这些都是我要学习的。
王键敬佩的明星是周星驰,他是搞笑天皇,他演的每一部片子都能带给我快乐,甚至会捧腹大笑。从他那里我学会了:不论作什么事情,都要笑着去面对,只有这样才会有好的心情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刘丽华最崇拜的人是赵文卓,一是因为他长的和我最亲的人有几分相象,二是他所演的电视电影,表现的都是很重义气的角色,这种性格我很喜欢。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我们会把很多明星忘记,但是赵文卓不会在我的记忆里消失。明星是中学生们成长历程中一种自然心理现象,代表他们在青春时期的梦想和对真、善、美的直观追求,追星也因此成了一种特有的心理享受过程。
我只能永远地默默地注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欣赏他们!我会让这份纯真的思念和祝福堆积心底!
祝福你们,我心中的明星们!------------------------------普通话测试说话例文27号 我喜爱的书刊
今天看杂志,第二本《男人装》,以前大概的看过一次,感觉不怎么,好象只是幽默了点,今天碰见了本这期的《男人装》,仔细的看了看,感觉真的还可以,就是要的币币太多,要不搞上以后继续看,哈哈!
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总是揭露丑恶的东西,也敢实话实说,但实话实说的主要还是里面所有的人,里面也有哲理性的东西,这是我喜欢《知音》后喜欢上的本书吧,《知音》可看的真的很多了,3年的忠实读者。也喜欢过《大众软件》,可这些书的费用有点高,所以很少去买,只是遇见了看看,或者看几本过期了的,以后有机会的话,会继续去关注《大众软件》,《男人装》。对了,记录几点《男人装》里面感兴趣的点文字,网上找不见,只能记忆的把这点先记到这里。
1.浴缸堵了找修理工,轮胎爆了进维修厂,连个灯泡憋了都的叫个物业帮忙,.......兄弟们,我们都替你脸红,那个嘴里叼着烟卷,手里拿着距子,耳朵上别着铅笔的汉子哪儿去了?是该恢复动手的时间了!
2.兄弟,想过没有,再过十几,二十年,你将成为一个更年期的老公,一个吹胡子瞪眼睛只知道要钱的问题青年老爸,一个摔锅砸碗唠叨没够的老太太的女婿,......力不从心,路见美女看见你就掩鼻而奔.......天呐!难道要等到那时候才痛悔当年的平庸人生吗?
很多的记不起了,哈哈,先说这点吧!---普通话测试说话例文28号 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生活上和经济上的突飞猛进,使人们不再咀嚼昔日生活的苦涩。
然而,也许美的东西都要留下些惆怅让人去想。
人们不难看到,那高耸的烟囱恰如《天方夜谭》中的“魔瓶”,肆无忌惮地吐着滚滚浓烟笼罩着整个天空,而机器运转的巨大声响该是自然界优美的旋律中最不合谐的一个强音充斥人耳朵,废水废渣与废气连同连同产品一起出厂。于是,花草失去了湿润,河水不再清澈,花香为烟雾冲淡,鸟鸣被噪声淹没,健康的身体变得瘦弱,愉快的心情变得烦躁!
废气使净洁的大气层变得焦头烂额,万劫不复,抑郁更是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刀,在圣洁的自然界划下血淋淋的伤口,废气增多导致酸雨普遍、物种衰减不说,仅仅二氧化碳增多产生的温室效应就会使全球每年平均气温增高2~3摄氏度。因此,科学家不无悲哀地预言:地球温度升高,将使海水膨胀和冰山消融而造成海面上升,将使居住在距海岸线60公里内占1/3人口受到威胁,许多城市和港口将遭受灭顶之灾,而氟氯烃气体增多,将使地球的保护伞吸收紫外线的臭氧层惨遭破坏,其危害也许无法设想。20年前,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得哥尔摩召开会议,专门对环境保护问题发表了《人类宣言》提出一个响遍全世界的口号:“地球只有一个”,这不仅是历史和现实对人类的告诫,而且是人类面对这体残缺的大自然发出的理性的呼喊!
“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之中尤其伟大者。”然而人类在征服和改造构建自己文明伟大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人类作为地球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所负的责任……让保护环境争取世界和平成为人类拥护的热点,携起手来保护人们唯一的家园!普通话测试说话例文29号 我向往的地方
在这江南水乡住了二年,虽不曾细细咀嚼每一场雨的纤柔,每一场雪的纷扬,但还是饱览了无数次的细雨缠绵和许多水清山明屋雅,所以,我想我现在向往的是北方,没有去过,但听过,它的粗犷,豪爽,它的朴质人民,它的略带沧桑,总令我心驰神往。
西安,自我知道了它是唐朝的都城长安之后,我便十分渴望去感受它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苍凉。在我想象的世界里,它该是古色古香的,一条条的街道,用石子自然铺成。两边应挺立着一株一株的枫树或梧桐,走在树下,抬头看叶,干净利索的风吹动每一片叶子,摇曳中点缀了静穆,听着树叶的耳鬓厮摩,似乎也看得到惨淡的阳光透过缝隙遗漏下来的光点。天空,也许是灰濛濛的;呼吸,也许会有些困难的;皮肤,也许会变得干燥的。但那种激动的喜悦还是会伴着心跳呼之欲出的。
西安,听说还有大小雁塔,我很想去见识一下。不知道那有什么好吃的,嘴馋的我总忍不住要尝鲜的。
去寻找那么一种逝去的久远的荡气回肠,去感受从前那一刻的惊心动魄,去回想一份历史的记忆镂刻在城墙上的痕迹,去体会悠悠的古代东方的气质与深意。西安,我所向往的北方之城,我多想立刻展翅飞去,只是可惜,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我还没去实现这一心愿,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可以如愿以偿。---普通话测试说话例文30号 消费的感受
我一直认为,买一件商品,质量的好坏,是衡量这件商品价值的标尺。好的商品,能让我们放心消费。
一件商品质量好,让我们买进称心,用时放心,那这商品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在今天,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同时,更讲究商品的质量,使用的价值,正如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好的东西,谁都想要!
但随着市场上对商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一些满脑子生意经的商家们,在生产商品的过程中。“偷工减料”是他们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导致出售在市场上的商品让消费者辩不清真伪。
一件商品的质量,会影响到消费者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到消费者的身心健康。所以,现在全国掀起一股“打假”风,这也给商家们吹一股冷风,说到此,不由得想起一件事。
去年刚入冬,我和母亲到市场上买了台热水器,我们选择了一台“红樱桃”牌子的,买时商家滔滔不绝的介绍了它的出厂商与合作商,让我们心动,他说,今天他卖了三四台,这台热水器质量保证而且保修一年,我们相信了那商家,以563元成交了,买回热水器的前几天,使用时是比较顺利的,但第八天使用时,它就不能着火,我们一家围着它弄了半天,找不出个毛病来。我们把它拆了,拿到出售商处,保修是保修了,可一回家使用,就是断断续续的出现毛病,我们全家怀疑这台热水器的质量,猜想使用不到一年,它就会成为破烂。
我想,对于这种情况,在众多的家庭里肯定有不少。
【科技创新与科技馆发展】推荐阅读:
北科建集团成功举办高交会“科技园区创新与发展论坛”08-07
推动科技创新发展09-13
科技创新支撑企业发展10-15
创新与科技作文12-17
注重创新和创业 促进科技全面发展08-10
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3a08-21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11-03
科技创新与论文写作课程考试07-08
湖南区科技服务与创新平台认定09-20
河南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