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育人评价(精选9篇)
1.活动育人评价 篇一
学科育人 环境育人 活动育人
----学校德育特色工作总结
德育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定向的作用。它所包括的政治态度、道德品质、世界观及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是解决为谁服务问题的。它保证人的各方面发展沿着一定的政治方向前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德育,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能够坚定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德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起着灵魂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动力。我校高度重视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了校长负责的德育领导机构;牢固树立了“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要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负责”的大教育观和“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形成了一套日臻完善的德育体系,学校先后被评为钢城区德育特色学校,莱芜市德育特色学校。
一、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渗透德育思想
德育大纲提出:要寓德育于学科教育之中,要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学科内容和德育之精髓融为一体,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学校要求各科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中,都要注重德育的渗透,每个教师在听课、评课中也要对德育渗透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来讲,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系统的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法律常识、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的教育;语文学科要同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爱国篇章相结合;历史学科要以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发展
史实为载体,通过近代落后挨打的史实,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斗争,和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地理学科让学生认识祖国的地理风貌,疆域辽阔,资源丰富,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并渗透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运用我国灿烂的科技文明史,我国科学家热爱祖国和创造发明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英语课要渗透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的吸收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以此来强盛我们中华民族的教育。为保证课堂德育渗透,学校明确规定,年级组、教务处在检查教案中,要把德育渗透做为一项内容进行专门检查,提出没有德育渗透的课,不算合格课,学校在公开课、观摩课评比中,都把德育渗透纳入考核目标。
二、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文明高雅的育人环境
我校是全国人文教育实验基地,山东省绿色学校,莱芜市花园式学校。为营造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和谐成长的校园环境,我校近几年投入数十万元改善校园环境,加大校园环境的美化、绿化力度,建造人文景观,营造文明高雅的育人环境。如今的校园,教学区、办公区、活动区、生活区相对独立。整个校园按照“花园、学园、乐园”的总体规划,校舍建筑高低错落,端庄大气,既热烈奔放又素雅整洁。布局合理,又彰显教育内涵,办公区“爱国、明志、自强,求新”的警示鲜艳醒目。主道两旁绿草如茵,奇石点缀,翠竹摇曳,让学生耳濡目染,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在不知不觉中,见贤思齐,品位提高。教学区三条文化长廓内容迥异,名人字画,警句格言悬挂走廊,充满
书香气息,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文化熏陶,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科技创新精神和艺术欣赏品位。精心创办德育工作宣传栏,表彰先进、展示“校园十星”、“教育教学先进个人”风采;利用校园广播站进行好人好事的表彰,革命歌曲展播;对学校各个教室内张贴《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室外张贴“名人名言”。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形成无声的语言,给学生营造出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学校内环境优美,课间、课外活动时,学生们在校内留连徜徉,无不感到美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好品质。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提高育人质量
为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我校每学期都开展感恩、励志等各种主题的专题教育。坚持德育活动经常化、系列化,注重以活动陶冶学生,培养学生思想上的自育能力,学习上的自研能力,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和言语上的自律能力。几年来,我校从本校实际、师生实际综合考虑,以各项活动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给学生自主成才的空间,调动了广大学生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学校注重利用学校和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经常性的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如:学校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学校领导、学生代表进行国旗下讲话和演讲,对全体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师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活动;每年都组织师生走出校园到革命教育胜地参观,实地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坚持军训制度,培养顽强意志。我校从2004年新学期起,实行初一新生军训制度。军训内容包括学生的言行举止、宿
舍内务、班级纪律、艰苦奋斗教育等,我们聘请特种部队的专业教官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规范指导。虽然只有短短一周时间,却培养了学生受益终生的意志品质。推行自我管理,锻炼独立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能力,我校全面推行班级值周制度,组织团支部、班委会、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学校每星期抽出一个班,参与学校的门卫值班、卫生检查、纪律监督、晚休巡视等工作,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学生的每项检查都有记录,作为考核班级工作的重要依据。通过推行班级值周制度,既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老师平时工作的艰辛、加深了师生感情,又提高了他们的独立学习、工作、生活能力。2005年,我校启动了“书香校园工程”,通过建设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努力让读书成为师生的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信仰。学校投资4万余元在每班建立了读书角,为班级配备了书橱,添置了课外阅读书籍,建起了班级图书管理档案,积极开展三个一活动,即:“读一册好书、做一本笔记、写一篇心得”,让孩子们在读书中认识世界,理解人生,丰富自身,养成习惯,交给他们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关注学生灵魂发育”是我校提出的德育工作口号。我们将始终以创办德育特色学校为目标,打造德育教育基地,拓宽德育渠道,自创德育渗透教育法,把德育融入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铸造学生幸福的人生。
2.活动育人评价 篇二
一、脑中有标
课标从三个维度规定了语文学习的目标, 目标的立体性和多元化是课堂评价的依据和指导。我们常说“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里的“一切”就是指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教师应站在这样的高度, 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 那么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荷花》一文时, 请学生发挥想象:“白荷花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一个女孩说:“白荷花冒出来和蜻蜓亲吻。”王老师饶有兴趣地说:“你怎么会想到‘亲吻’的?谁亲吻过你?……你的想象真富有人情味!”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 更珍视学生作为一个孩子特有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他所展现的是富有人情味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想, 这个小女孩听了老师的评价, 心里一定很高兴、很自豪, 将来一定会关心人、体贴人, 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二、眼中有人
从人格角度讲,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 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 但在学习过程中, 更应该看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不同评价, 有针对性地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有位教师在教苏教版第九册《师恩难忘》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生:“‘娓娓动听’什么意思?”
师:“××同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非常勇敢。谁来帮帮他?”学生解释词义。
生:“课题是《师恩难忘》, 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师:“××同学能抓住课题提问, 值得提倡。”
生:“‘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了四年, 听了上千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 滋润着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故事来教, 就能把作者引进文学之门吗?”
师:“这两个同学能抓住文章关键句子和前后联系提出问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会问’, 我们应该把他们的问题认真研究一下。”
从上面的问题中, 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有差异的, 但教师能够以鼓励为主, 同时又加以区别对待, 实施个性评价, 让学生首先要敢问、想问, 再学会问, 让所有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小手举起来、小嘴说起来,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以提高发展。
三、心中有本
语文学科有语文学科的特点, 汉语言具有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地钻进去, 全方位多角度地钻研教材, 理解文本内涵;课堂上“浅出”地用出来, 灵活地处理好教材, 生动形象地加以评价和引导。
(1) 多元化。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有很多内容教师应该拒绝“唯一答案”, 而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拓展思考, 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用准教材、用足教材, 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如教学《三袋麦子》一文, 教师提问:小猪、小牛、小猴得了麦子后做法各不相同, 你最赞成哪种做法?学生纷纷发言讨论, 各抒己见。一般学生都赞成小猴的做法, 因为他想得远, 有备无患。教师充分肯定, 但并未满足:你认为小牛、小猪做法怎样?学生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好, 从文中土地爷爷的表现 (哈哈大笑、点点头) 可以看出来, 他没有反对, 也没有批评, 而且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上了这一袋麦子, 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另一种认为不好, 因为他们考虑问题不够长远, 现在把麦子吃了, 以后怎么办呢?教师认为学生的意见虽然不一致, 但都有理有据, 肯定了他们都说得有道理, 并继续引导探究:比较一下, 小猴、小牛、小猪的做法谁更好一些?学生基本赞成小猴的做法好些。教师仍然引导:如果是你, 想怎么做?学生往更深层次思考, 有的打算吃一半种一半, 既解决了眼前困难, 又为将来作准备。有的想借给朋友一点, 自己留一点, 再种一点……这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 求异的火花被点燃, 课堂出现了教师未曾预习的生成的精彩。
(2) 趣味化。许多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笑声, 学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跟教师的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分不开。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好“有气没力”一词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 (声音洪亮地) 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说完, 于老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 学生大笑)
生: (小声地、耷拉着脑袋)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 这就是“有气没力”。
于老师这种幽默诙谐的评价和巧妙灵活的引导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积累, 对文本的深入钻研, 因此, 他的课堂评价往往妙趣横生而又独辟蹊径, 使学生在“笑中有得”。
3.高校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 篇三
【摘要】加强对高校团组织育人效果的测评和监督是团组织实现其自身职能的重要手段,通过制定一套体系结构合理、指标分配科学、操作运行规范、实践效果良好的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来解决高校共青团往往难以发现其育人效果评价的薄弱环节。
【关键词】高校团组织 育人效果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5-02
对青年学生的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点和要点之一,而相对于校内其他组织和机构而言,高校基层团组织是与其相联系最紧密的单位,基层团组织的工作结构、工作方式直接对高校的育人效果、工作能力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着其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质量如何,因此加强对高校团组织育人效果的测评和监督是团组织实现其自身职能的重要手段,迫切需要一个客观、合理且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其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
一、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在共青团十七届一中全会上,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同志在讲话中提到,“着眼提高团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下大力气狠抓团的基层基础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建立,就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反馈育人效果的理论依据,才能使基层的基础性工作得到科学化的指导。
近年来,伴随着相关的西方绩效管理制度不断发展和进一步完善,绩效管理制度热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始蔓延,而在各种各样的绩效评价模式的进步和发展中,通过对许多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绩效评价制度的学习和借鉴,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和部门也逐步对绩效评价进行科学的统筹和完整的规划。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民主自由的不断发展,非政府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由于其迅速发展,从而对其组织内部的绩效评价模式的探索也开始进入他们的视野,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从总体看来,现有的资料目前关于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绩效评价的探索尚处在起步阶段,理论上并不成熟,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而在已有的实践层面,实践动力不足,且对于相同问题,各方处理方法大相径庭,并未形成统一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许多问题亟需深入的分析研究[1]。
团组织作为党领导下的先锋组织,其职能中的政治性不言而喻,这也决定了它的绩效评价与政府的绩效评估方法相结合,而公平性则是其作为一个群众组织的组织性的必然要求。我们发现当前基层共青团组织评价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关于团组织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尚处在萌芽阶段,基层团组织的评价在内容、流程和方式等多方面还不够成熟,还有不规范、不科学的现象存在,评价结论也还有待进一步考量。同时,评价结论缺少相关准确的数据支持,在结果的分析和测评等方面亦存在解析不全面的情况。在基层团组织的绩效评价中,各地的要求和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指标和权重不统一,评价结果很多情况下受到上级领导的干预和主观意识的左右。
2.评价主体倾向单一,评价方式偏向考评。
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各级政府对所管辖的基层共青团组织的绩效评价,大体上是以绩效进行考核,一般考核指标首先由区县一级的团组织采取制定,到实施层面再依靠基层团组织组织,然后将结果报给上级团组织进行评定,由此形成了目前由基层团组织自评和上级团组织再评定二者结合的考核形式[2]。然而把自评分打得很高等这种问题,在基层团组织自评的时候都会出现,同时组织或个人的主观色彩在上级组织考评的时候经常出现,流程性的对台帐资料的检查也是经常显而易见的出现,团组织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确无法完全真实反映[3]。
由此可见,制定一套体系结构合理、指标分配科学、操作运行规范、实践效果良好的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评价体系、施行方法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二、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构建的探究及构架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五个有”(有一个好的班子特别是一个好的带头人、有一支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团员队伍、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并适合团员青年特点的活动、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有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经费和阵地)和 “四个好”(班子建设好、主题活动好、支部建设好、阵地建设好),从提高组织建设水平、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五个方面做出要求[4]。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中阐述了关于共青团组织长远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对加强共青团自身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是共青团组织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职能定位和功能要求。
基于团的职能划分,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获取关于高校共青团的诸多指标,着眼高校团组织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将其中与育人相关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将指标体系分别向共青团工作者和廣大团员青年进行调研考察,并针对汇编意见调查表和问卷调查,以形成一级指标5个和二级指标28个。
1.组织青年能力
组织青年能力指标即评价团组织内部的管理和执行能力,下设组织建制、团干管理、团证管理、团费管理、资料管理、团员管理、调研统计、工作环境建设、信息化建设、学生组织管理十个二级指标,体现团组织凝聚力、吸引力和发展活力,是发挥团组织育人作用的基础和保障。
2.引导青年能力
引导青年能力指标即评价团组织在团员中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的情况,包括党的理论学习、思想道德教育、宣传载体的建设、树立优秀青年典型四个二级指标,体现对团员理论素养、思想品质的育人效果。
3.服务青年能力
服务青年能力指标即评价团组织在团员中开展思想意识教育、主题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志愿服务开展情况、社会实践开展情况、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就业创业促进情况、荣誉表彰情况、特色创新活动开展情况、专题培训教育七个二级指标,团组织的各方面活动均附盖其中,是团组织对团员的素质提升帮助和能力提升引导能力的具体体现。
4.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能力
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能力指标即评价团组织保障团员权益、解决团员问题的能力,下设团员权益维护、倾听青年心声、解决实际困难三个二级指标,是团组织发挥育人作用的基础性保障。
三、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效果与反馈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方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等人提出。它的工作原理是将各种因素层次化,并将相关因素进行逐层比较,量化思维判断,制定科学指标权重,为分析和预测事物的发展提供可能的定量依据,较适合确定评价体系权重[5]。
通过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验证同一层次的各项指标关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例如,指标体系中有四个一级指标,构建4*4的矩阵,四个指标之间两两建立比较关系,比较关系具有9个标度,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验证。根据团组织基本职能、组织青年能力、引导青年能力、服务青年能力、代表和维护青年利益能力五个方面,设定一级指标,根据每一方面分解工作评估内容,进行二级指标的标度。
同时以北京化工大学各团组织为研究对象,针对分团委书记、团总支书记、机关团干部、学院团干部、班级团支书、学生团员代表进行500份的数据分析,并求得出平均数据,通过分类标度方法,完成思维判断定量化,对一级指标进行两两标度之后,构建判断矩阵,对具体指标权重进行确定。同理,对于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也进行一次标度,构建判断矩阵,以此推类,实现体系的量化。最后,进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并用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指标对于其上层指标的相对权重。根据以上理论论证及算法推演,依次算出各个层次指标的权重。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反馈,执行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的应用时高校共青团往往难以发现其提供育人效果评价体系的薄弱环节。
1.单项指标的评价依据
在执行团组织育人效果评价体系的应用时,要严格界定评价依据,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围绕本指标的内容分别开展了哪些相应的活动,看出指标中与活动内容相关的,并观察其内容、效果和影响;围绕指标的内容如何以机制做运作保障,看出哪些与工作机制相关,通过训练方式、队伍培养按照工作机制开展相关的活动内容,看出哪些与队伍建设相关[6]。
2.灵活运营评价模式
针对团组织的评价主体单一,评估价值偏向本位的问题,在施行评价体系时,除了自评和主管部门的评定外,也需要公众评估的指标。针对育人效果的评价,育人效果的直接体现在与公众,育人工作的直接对象是广大共青团员,因此在育人效果评价模式中,将青年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确保了评价实施的公正、客观性。
3.评价体系的修正与完善
指标体系需经过基层团组织试点运营,反馈运营效果,收集修改意见,不断完善体系指标,提升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指标体系的量化中,应充分结合所在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及其主要特点,对具体实施细则进行个性化明晰,且本体系的具体的指标也可根据共青团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要求进行相应修订和更正,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高惠珠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政府规模评估体系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学报.1008-4738(2008) 03-0044-04
[2]梁廣寒.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的评价体系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27),12
[3]汤小南等.基层共青团组织绩效评估模式研究.实证分析
[4]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决定[Z].2004
[5]金垣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武汉市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体系设计.电子政务
[6]李晓超等.增强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及其工作评价体系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2-201032-03
作者简介:
4.活动育人方案(范文)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特色创校、品牌强校”的宗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英语学科为突破口,通过英语校本课程建设,打破学科界限,营造“活动为主,学科渗透,环境烘托”的英语学习氛围,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们去学、去说、去用生活中的英语,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英语听说能力,使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努力打造我校英语学科特色,强化英语教学质量,二、工作思路
从环境创设、课程设置、课堂研究、人员培训、学生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工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所有人的能动性,渲染氛围,实行教学。
三、具体目标
1、努力开发并积极利用来自学生的各种学校、家庭、社会等的生活资源,开发生活化小学英语校本教材。
2、构建生活化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优化学生语言习得环境,更新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丰厚学生英语文化素养。
3、形成英语学科教学特色,促进学校英语特色的创建。
四、具体内容
1.认真编写运用英语校本课程,抓好英语日常用语的培训与使用,督促师生多说英语,养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
2、充分利用校园环境,营造英语交际氛围。
3、营造学校英语特色氛围,利用好英语广播、英语墙报、英语角、作业作品展等宣传阵地。
4、从学校、年级和个人三方面着手,每学期开学初拟订切实可行的英语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英语特色活动,并配合评选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5、结合节日,提供舞台,举办家长、教师、学生齐参与的英语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
6、成立“英语教研中心”,由副校长主抓,教导主任具体负责,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7、将英语学科特色的实施纳入学校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将其作为学校特色工作进
行重点打造。
五、具体措施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建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英语特色学校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明确领导
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确保英语特色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
组长:王国杰
副组长:许世荣
成员:行政领导成员、全体英语教师、班主任及课任教师
成立创建的各个项目组:
指导组(指导整个创建过程,培训教师):许世荣梁世卿
宣传组(负责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创建过程的宣传报道): 梁树叶 韩振红
赵景伟 江永臻
资料组(负责创建过程资料的收集和管理):任振波 陈晓明 都文博 王树霞
编写组(负责校本教材编写):赵娜宋海杰崔玉娟王福芸 李玉颖
2、课程设置
(1)三、四、五、六年级英语执行上级标准课时要求。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
(2)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除了主教材外,还有辅助校本教材。
3、优化队伍
目前我校有英语教师4人,均属师范院校本科学历,她们基础扎实,语音纯正,具备较高的课堂教学技艺,完全可以满足现有的教学需要。学校将继续选调优秀力
量,充实英语师资队伍使之更趋优化、专业化。
4、资源配置
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考虑购置一些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教学挂图、教学
卡片等。为营造氛围,还需要一些英语教学片和卡通片、磁带、光碟等。征订英语
报刊及儿童课外读物,组织学生课外阅读。
5、人员培训
(1)创英语特色必须统一全体教师的思想,步调一致,通力合作,“英语教研组”
要制定计划,对不懂英语的其他学科老师及有关员工进行英语口语培训(主要针对
日常交际用语),每周教学2-3句英语。
(2)提倡教师用英语与学生对话。所有教师在课堂上都要用简单的课堂用语、礼貌
用语,师生之间用英语打招呼。
6、环境创设
(1)学校无闲地,处处可育人。校园指示牌、班名及标语都用英语和汉语两种语
言分别书写;在教学楼悬挂一些名人名言和警句的双语牌匾;给校园内的花草树木配上
英语名称;我们规划建设多个英语宣传信息窗,成为英语文化有力的宣传阵地;开辟英
语园地,定期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为学生创造一个表现自我的窗口;各班墙报每月出
一期英语专刊。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一走进校门,就感到换了一个语言环境,时时、事事、处处看到英语,听到英语,使用英语,逐步让英语成为校内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交际的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习了英语,又受到了良好的道德情操的熏陶。
(2)成立校园英语广播站,播放英语歌曲,可以是教材中的歌曲,让学生在明快的音乐中体会英语、习得英语。还可以增加英语口语秀节目,请口语较好的学生在节
目中展示,形式如自我介绍、讲短小故事、情景对话等。利用校园广播引领学生步
入英语世界,让整个校园充满浓浓的英语氛围。(3)开辟内容丰富的“英语世界”橱窗。可以展示异国风情,介绍英语学习方
法,还可以刊登英语小故事、谜语、智力题,也可以公布竞赛结果等。设计、制作,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
7、课堂教学改革
(1)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以愉快教学为主,提倡教学过程情境化,教学过程游
戏化,教学过程媒体化。根据市教研室“五三”教学模式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炼教
材思想,采用 “展示+评价”小组合作高效教学的七环节、三流程、两记录、一体系,组织
利用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提高兴趣,在兴趣中
感受和运用,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话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2)根据学生英语水平的差异,可尝试进行英语分层教学。也可组建英语加强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发展。还可设英语特色班,让英语教师担任班主任。
(3)学校应加大对多媒体教学所需设备的投资,购买英文资料,英语课尽量多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鼓励英语教师上网查找教学资料。
(4)开展“课堂教学家长开放日”,让家长认识课改,走进课堂,在与家长的交流
和沟通中,探索教学英语的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教育的领域,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以开放的姿态让家长领略师生风采。
8、学生活动
(1)每周组织一次英语主题活动。每次就1——2个话题进行谈论
(2)每月出一期自主策划的英语墙报,做到图文并茂,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3)广泛开展英语方面的竞赛活动,使其成为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有效形式。如单词默写比赛、课文朗读比赛、小诗诵读比赛、英语书写比赛,英语故事比赛,英语儿歌朗诵会,英语歌曲演唱会,英语课本剧表演等,学校的所有活动都采用中英文主持。辅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竞赛活动。
(4)结合英语国家重大节日举办大型联欢会或游艺会,进行英语才艺方面的表演,如歌曲、歌谣、对话和情景剧。在游艺会上可以组织学生做各种有趣的英语游戏。
(5)加强校际交流,让学生与英语特色学校学生交流,以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6)学期末评选“英语特色班”、“英语小灵通”和各项竞赛“小能手”、“优秀班级”活动。
9、教学评价
建立校本教材英语评价体系,制定《小学英语教学标准及评价》,编写《小学英语学习与评价手册》,关注个体,重视平时。
小学英语的评价应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评价形式应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应以平时学生参与各种教学活动(游戏、表演、小竞赛等)所表现出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主要依据。促使学生注意平时的训练。
英语期末或学年考试通过采用口、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口试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听和读的技能。
“英语教学生活化”
活动育人课程实施方案
(2012-2013学上学期)
金冢子小学
5.育人活动课程建设相关要求 篇五
一、深入实施学生成长“五个一”工程
1.各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会议记录等;2.心中崇拜的英雄:“我心目中的英雄”征文通知、优秀征文、、图片、比赛结果等;相关讲故事、演讲活动要有通知、活动记录、总结、图片等。3.人生格言:格言征集的通知、活动记录、总结、优秀格言展示等;格言激励学生的图片(如有的学生把格言贴在床头、有的贴在文具盒上等)、感悟,教室的黑板报、宣传栏要有展示。4.体育项目:相关通知、学生健身的图片、感悟等;学校开展的各项体育比赛活动,如体操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运动会等各项体育活动的通知、活动记录、比赛成绩、获奖通知、图片、总结等。(艺术爱好、社区岗位等档案的整理可参照体育项目的相关要求)
二、生活教育相关要求:
1.各的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总结、会议记录等。2.生活教育活动:①生活教育共性问题征集:相关通知、征集到的问题、活动总结、图片等。②“我说我的生活教育故事”征文:相关通知、优秀的征文、活动总结等。③“最有价值的生活教育活动项目”申报:相关通知、项目相关资料(项目介绍、总结、图片、成果等)、活动总结。3.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各学校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对学生在学习、纪律、礼仪、劳动、安全、卫生、休闲、责任等各方面进行的教育培养。各项活动的通知、活动记录、图片、总结等原始材料注意归档整理。4.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大力渗透生活教育思想,做到学科教学生活化。注意选取较有代表性的备课、课堂图片、教师感悟、学生体会等归档。5.校本课程建设。6.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生活教育的内涵,明确学生生活教育的意义,支持学校的生活教育活动。相关讲稿、活动图片、总结、家长作业、家长体会等。
三、继续开好“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
1.初中学校三年级必须开设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程,每学期安排36个学时。课程表、教师备课、学生作业、课堂图片等资料要整理归档。
2.对学生进行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主要以班级授课为主,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等,并将活动方案、讲话、记录、图片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3.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共4个学分,计入地方课程学分。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办法,注重学生过程性学习,由各初中学校制订具体考核评价办法。学生修习该课程的情况,纳入中考,作为综合素质认定的重要依据。该课程的修习结果应以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形式呈现;没有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的学生,其课程修习学分不能超过2学分。课程修习学分不足2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B等及以上等级;课程修习结果不足4学分的,其综合素质认定等级不能被认定为A等;学生的研究报告、人生(或职业)规划等成果,应作为学生的一项重要标志性成果,放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或成长档案中。
四、做好“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教育”
1.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参照“需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记录表”和 “八类需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统计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2.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一人一策,逐一落实成长导师。学生成长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相关材料要整理归档。
3.各学校要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并成立相应组织,对本校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学校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年级、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并将组织构成、工作安排、会议记录、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图片等资料整理归档。
五.积极开发“千名名家进校园”课程。
1.建立名家档案,制定计划及方案。
2.城区中小学每校要确保每年有5名以上名家走进校园;农村学校每年要保证每校有3名以上名家走进校园,并保持经常性活动。活动方案、记录、图片等相关材料整理归档。
六、大力开展社团活动。
1.社团活动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共青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为活跃校园文化、服务同学健康成长成才、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等发挥积极作用;(2)有明确的《章程》,能够按照《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机构完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定期开展活动,活动有独创性,内容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社团聘请固定的老师担任指导教师、校外有关人士担任辅导员;指导教师、校外辅导员定期为社团活动提供指导,经常性的参加社团活动;
2.学生社团材料应包括:社团章程;社团各项工作(活动)制度;社团组织机构、社团人员名册;社团指导教师和校外辅导员名册、社团指导计划(指导教师撰写);社团重要活动记录(方案)、照片、新闻报道稿;社团工作计划、活动方案、活动小结、总结、活动图片;社团工作会议、选举活动记录;学校对社团的评价意见等。
七、积极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
1.确保每学期4课时的“家长课程”落到实处,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如:(1)①每次开课的课程表(附表一);②授课记录表(附表二)③教研组织成员名单④教研活动详细记录,包括活动内容、参加人、主持人、活动地点、活动日期和时间、活动过程、活动效果等。⑤家长签到表、考勤表⑥教案和案例分析(分年级集体备课的,相同教案可只选取一份归档,要注明使用人和使用年级;案例分析要结合实际,具有代表性)。(2)图片和影像资料必须详实、有代表性,能够反映领导重视程度、教研活动开展情况、家长参与的热情、开课的秩序、规模、特点、课堂气氛、家长学习态度、课后交流、作业收集、档案管理等情况。(3)要为每一位家长建立学习档案,内容包括家长听课记录、家长作业、作业批阅、学习后亲子关系改善情况、对家长
学习态度的评价等。
2.开展家庭教育咨询与辅导,并将相关材料整理归档。3.各学校根据情况确定至少2名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对有需要家庭进行跟踪辅导,并将辅导纪录、反思等材料整理归档。
八、心理健康教育
1.设立咨询室,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咨询室档案、课程表等要有详细资料。
2.组织全体教师参加心理辅导员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每学期要对全体教师至少进行2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做好相关记录。
3.所有农村中心小学、中心初中、城区小学、初中及高中至少配备1名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并对学生和教师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辅导,做好相关记录。
4.中学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整理好相关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学生作业等材料。
九、家长委员会建设
1.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设置与管理办法(试行)》的具体要求,成立班级、年级、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并将家长委员会成立的过程性材料整理归档(如动员大会、评选家长委员、家长委员登记表、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等的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图片、影像资料等)。
2.学校为家长委员会提供办公场所和办公条件。
3.家长委员会有章程、制度、组织机构、职责、名单等,并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
4.参照《关于进一步完善家长参教评教制度的实施意见》中关于“建立和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并注意保存相关的方案、计划、总结、会议记录、活动记录、图片、影像资料等。
十.构建传统节日教育课程 1.相关的方案、计划、总结等。
2.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包括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3.每次活动的过程性材料:活动方案(或通知、安排)、记录、图片、总结、学生感悟体会等。
此为市督导的一项内容,请各学校按照以上区教育局要求,早准备,并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好各项活动,建设成特色化、系列化的活动育人课程。建立健全档案材料,以备督导检查。
6.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 篇六
2010年第一学期德育工作交流会发言稿
通州区第六中学 执笔:金志刚
在各种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今世界,课堂上说教式、校园里灌输式的德育不应该再充当德育的主流形式,因为它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重视课堂教育,更要重视实践教育、体验教育、注重自觉实践、自主参与”。文件还进一步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中央八号文将“实践教育” 放在了比课堂教育更重要的位置,把“体验教育”作为德育工作一条基本途径,常规性途径确定下来,为新时期的德育手段和方式,指出了明确方向。如何在德育过程中落实中央八号文件精神呢?我们着手了“主体参与——自我体验型”德育模式的探索,提出了“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新思路。我们认为,活动是一个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通过活动,让学生们在自我实践中,去体验,在体验中去感受,在感受中去思考,通过自我思考不断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作出评判、作出修正,从而使自身不断完善、不断进步。我们觉得,这是生活的德育,贴近学生的德育。为促进“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思路的落实和有效实施,我们加强了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建设,围绕德育工作逐步构建起了五个体系:
一、构建德育工作体系
(一)、构建全员参与德育体系,实现全员育人格局。
我校建立了四级德育管理网络,为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证。第一级是由校级领导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这当中包括总务领导、教学领导、工会领导,形成全部门参与德育的局面。第二级由年级及班主任、政治教师构成的德育骨干队伍。第三级,以教研组长为首的全体任课教师组成的学科德育队伍。第四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组织。
(二)、整合德育资源,构建社会共建体系。
学校积极开发社会教育资源,初步实施了社区共建、军民共建、法制共建、文化共建、社会综合实践、家校合作六大工程,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构建特色活动平台,促学生个性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搭建起四个平台,即,自我教育平台、体育文化平台、科技创造平台、艺术教育平台。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内部条件。
(四)、构建德育内容体系,全面落实德育大纲。
1、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文明礼仪主题教育。
3、贯彻落实“双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养。
5、加强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确保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
6、开展环境教育,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
7、开展人格教育,塑造良好的中学生形象。
8、坚持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9、开展人际教育,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10、国际意识教育。
内容体系由十个方面组成。为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把内容加以分解,根据学生年龄年级特点,将教育内容细化,以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发展的不同要求。
(五)、构建学生活动体系,创新教育形式。活动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上划分为如下系列。
1、校园系列: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参与学校管理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先后成立了:环境卫生志愿小组、文明监督志愿小组等八个志愿服务组织。成立了艺术类、科技类、体育类、学科类等十几个学科实践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开展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校外系列:参与社区建设、文化体验、军营生活体验、爱国主义教育、心里拓展、综合体验等活动。
3、节日系列:利用传统节日,开掘节日的教育元素,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组织摄影、电子报展评、征文、主题班会等主题实践活动,培养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4、假期系列:安排读书活动、主题社会调查、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慰问军烈属孤寡老人活动。社会调查:围绕一定的问题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开展社会调查。包 2 括:社会问题、感恩主题、创业就业、公德问题等。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教育主导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五个体系的构建,为我校“活动育人”思路的广泛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二、在活动中育人
在活动育人理念的引领下,学校的各部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各种具有部门特色的德育活动。
(一)后勤管理有德育
后勤在服务育人的基础上,结合部门特点,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节能减排活动。遵循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教育规律,通过开展多种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节能减排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形成良好的节俭意识。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开展节能减排和创建资源节约型校园的宣传活动的必要性,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识到我们的国情、校情,能够自觉强化节约意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人人心中都树立“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的自觉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人人争当节能减排的倡导者和先行者,养成自觉节能、从我做起的良好风尚,为营造崇尚节约、保护环境的校园文化氛围作出贡献。教育内容包括:环境意识教育、节俭意识教育等,鼓励学生从爱护、净化身边的环境做起。班级之间开展教室环境、清洁区环境、班级公物完好率的自查与互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学校有普查,将普查结果纳入班级常规管理。根据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适时对公物管理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公物管理员进行表彰、奖励。
我校节能减排工作成绩喜人、硕果累累:学校先后被评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学校——社会行动项目实验校”。(图片)
(二)挖掘潜力,让学科德育动起来
教学部门从学科特点出发,有效利用显性德育内容,合理开发隐性的德育因素。结合学校德育计划,开展学科德育活动。手工教师张晶把学生带进生存岛,利用教育基地的物质条件,开展劳动技能教育活动,洪芳老师利用教育基地,结合历史课组织“重温长征路”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孙彩虹、王玉荣结合政治课,组织时事政治小组,开展时政教育活动,杨淑艳等老师,把生物知识编成科普剧,组织学生排演,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热爱生命的精神。许启红、张玉清等教师结合学科特点,组织读经典 3 学做人读书活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林双老师把书本中的地理与身边的地理加以整合,组织 “走进母亲河的”环保考察活动,引导学生知通州,爱家乡,为国际新城建设做贡献。
为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我校地理学科组,在教科研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地理课外小组积极参加了北京市 “留住一桶水”主题实践活动。学校成立了由二年级8班为骨干的“绿之队”,参与污水治理实践活动。
聘请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为我校“留住一桶水”项目的校外辅导员,组织带领师生们搜集北运河发展、演变历史。学生们针对北运河现状,通过参观、专家讲解等途径,了解到水泥硬化的城市河道的弊端,开始了对自然生态河流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思考。通过参观通州区不同淡水河道,观测不同地点、不同水位、不同水质情况下水生植物生长态势,认知了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的过滤作用,学生们对淡水水在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的带领下,学生们通过电脑网络、专业书籍、走访专业人士等途径,搜集到了很多耐污能力强、适宜北方生长的淡水水生植物资料。在实验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亲自动手,利用专业仪器测量北运河水质,完成了对通惠河的水质采样、检测等工作,调查河水中含有的主要污染物,完成了《通州六中关于通惠河水质鉴定的报告》。
学生们根据水生植物根系对污水有过滤作用这一特点,开始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污水的实验,他们利用培养箱分别试种了30余类单种水生植物,进行比较试验,完成了“栽种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试验项目,向北运河管理处提交了《通州六中本土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实验报告》。提出了利用水生植物改善通惠河水质的科学性建议。学生们的实践活动受到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北运河管理处方升华工程师:通州六中的试验项目带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他们对节约水资源的方式进行了有效尝试,这给我们专业部门、专业工作人员带来了全新的工作思路。
教科院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钱丽霞主任:通州六中的项目让我眼前一亮,他们师生这种创新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学科德育活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忧患意识以及环境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教育作用。
(三)以体育节为载体,渗透体育文化
我校将一年一度的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逐步打造成了现在的大型综合性体育文化节。我们提出了:体育运动、体育教育、体育文化三大功能,试图把体育文化节作为一个器具、作为一个载体,让它承载体育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挫折教育、环境教育以及人格教育。
1、展示班级风采:各班的入场式引导牌是绘制的每个班的班徽,通过主席台,呼喊的是班训,身上穿的是具有本班特色的班服,全面展示的是班级的精神风貌。
2、倡导体育道德:对运动员提出了“参与比赛,享受过程;学会坚持,体验挫折;尊重对手,遵守规则”二十四字准则,鼓励运动员展示体育道德风尚。
3、灌输环境意识:每个班级设立环境志愿服务小组,对本班级参观场地环境进行管理,随时清理参观场地的废弃物,时刻保持参观场地的干净、清洁。
4、引导文明观看:我们把营造热烈的赛场气氛作为文明观众评选的重要内容,鼓励参观班级创新形式,热情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以积极的心态享受体育文化带来的快乐。
5、运动与知识并举。我们把体育文化列入径赛项目,纳入团体总分。通过体育知识竞赛,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体育文化,了解体育知识,吸纳体育精神,从而提升体育文化素养。
6、田径项目与非田径项目结合。从纸上五子棋的厮杀到篮球场上的蛇形运球过障碍,从肩背、手提重物的往返跑到竞争激烈的手持接力棒的接力跑,从单杠上的引导向上,到垫上的仰卧起坐,学生的参赛率由过去的70%上接近现在的100%,几乎人人有项目,没有项目的参与大会服务或裁判工作。这些改革融“参与性、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锻炼性”于一身,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涵,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学校的一项特色性活动,有力的促进了班集体建设,对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7、教师、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体育文化节上,我们设立了教师4X300接力赛、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等项目,与学生同享快乐;我们还设立了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绑腿跑项目,一方面拓宽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渠道,同时,密切了家长与学生之间的亲子关系。
(四)拓宽德育思路,丰富德育途径
青少年是在校学生的同时,也是一名多维接触社会的“社会人”,我们的德 育要将眼光和触角延展到他们的可视、可听、可感、可想的各角度、各领域,全面占领学生思想空间,这样,学生信仰的大厦会牢固稳健,理想的光环会五光十色,我们的德育才做到了主动适应德育宏观环境的变化。为了让学生多方位的去经历生活,去体验生活,我们不断拓宽德育思路,积极拓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途径。
1、到军营上纪律教育课
新初一入学的第一课,我们把学生带进军营,让学生们住在军营、吃在军营,训练在军营。短短几天的军营生活,帮助很快地学生建立了纪律观念,形成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勇于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为中学生活打下一个良好开端。
2、电视直播贯双规
《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每个六中学生必须通过的课程。为了使枯燥乏味变得丰富有趣,我们开展‘双规班级对抗赛’活动。由学生设计比赛内容,学生担当主持人,采取电视直播的形式,通过抢答、必答、集体共答、情景表演等学生们感兴趣的形式,在紧张、激烈的竞争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们了解了中学生的基本规范要求。
3、去公共场所上公德课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组织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到公园参观旅览,这不光是为了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更主要的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综合教育过程来对待的,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去体验什么是公共道德,怎样自觉遵守公共道德。每次组织校外活动我们都会提出明确的社会公德要求,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去践行文明礼仪,践行社会公德。
4、把升旗仪式交给学生
我校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完全交给学生担纲。采取班级轮流制,从主持指挥到国歌伴奏、演唱国歌,从出旗、升旗到旗下讲话,都教给学生完成。每个班级都十分珍惜自身的机会,他们会把主持升国旗仪式作为展示班级风貌的过程,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反复操练出旗、升旗程序,一遍遍演练国歌,一遍遍修改国旗下讲话稿件。把升旗仪式教给学生,让每一个同学都获得一次神圣的感受,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次庄严的时刻,受到一次爱国情感的洗礼。
5、读经典,学做人
我校紧紧抓住“红领巾读书”活动这一契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育人活动,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为提高“红领巾读书”活动的实效性,我们坚持“红领巾读书”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校主题教育相结合。一年来围绕读书活动先后开展了“读经典,学做人”“走进图书馆”等主题读书活动,举办了“中华经典读书知识竞赛”活动,组织了“我是读书小状元”评比活动、暑假读书征文活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6、参与社区文明建设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社会人,社会意识的形成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完成。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社区建设,并依托临近学校的中仓小区开展活动。我们在小区设立了“中仓小区共青团花园”,定期组织学生深入小区参与环境治理。组织团员青年参与文化宣传,问慰孤寡老人活动。为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与国际新城建设当中,2010年四月,我们和中仓办事处一起共同开展“中仓杯·争当小小楼门文化人”中小学生楼门文化作品征集活动。
学生们通过书法、绘画、摄影、诗歌、散文追忆古运河、古通州往事,描绘现今社区和谐景象,宣传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社区理念。
学生们的获奖作品被署名作为楼门文化作品在社区楼门中进行集中展示。他们为辖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7、自我管理,培养文明习惯
我们在学生中倡导“做现代文明中学生”,并在学生中征集中学生文明形象标准,经过总结归纳,确定了“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然后由每个班级的班长牵头,组成校级、班级文明行为自我监督小组,对不文明的现象及时加以疏导、矫正并记录在案,每周利用国旗下讲话由学生会干部反馈点评一次。每学月在全校范围内评学一次“六中文明之星”,树立文明典型。“中学生十个文明形象”创优活动,促进了校园文明建设,培养了学生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参与能力、管理能力。
8、培养劳动观念、从做值日开始
近年来,独生子女现象带来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在城镇地区,家庭劳动,这个最初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职能,渐渐地为多数家长所忽略,原本应该由学生们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的被家长所包办,致使孩子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断消退。很多孩子不会劳动,现实的问题摆在了学校面前。帮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劳动,已经成为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列入学校教育议程,以学校、班级为基地,以自我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学生中开展劳动技能教育。(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观念。(2)在班级建立岗位责任制,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局面。(3)从学会扫地入手,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5)建立完善的组织系统,如:室内环境小组、楼道环境小组、室外环境小组等等,以班主任、政教处教师为基干,为每个小组配备指导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6)健全反馈评优制度,每学月每班评选一名环境小卫士,每月评选环境标兵班。(7)倡导学生每人承担一两样家务劳动,学期末评选家务劳动小能手。
三、在体验中成长
把学生当作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已经成为当下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的共同认识,这一认识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塑造论”和“工具论”,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主体性。主体性以养成师生的主体人格,形成自觉、自律,勇于创造、科学文明的良好校风为核心。
我们提倡在活动中育人,就是运用人本主义的方法于德育工作中。试图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活动之中,在多方面支持帮助下,在自我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品质。
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收到了显著的实效。场景一:2009年11月,大兴航天教育基地。
400余名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兴致勃勃来到位于大兴区的北京市航天教育基地,开始了为期一天的参观实践活动。
活动的第一项内容是参观航天科普展览,展厅里展出了古代航天先驱们向往天空,大胆实践的探索历程。展出了现代航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看着一张张图片,抚摸着一个个实物,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啧啧的慨叹。他们为探索者不折不挠的科学的精神所折服,为人类伟大梦想的实现而倍受鼓舞。
为了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到火箭发射的场面,组织者在现场安排了模拟发射表演,推举一名同学来为发射点火。顿时,场面沸腾了,同学们欢呼雀跃,纷纷举起手中的照相机,保留下瞬间的精彩。
师生们对拓展活动表现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怀着一个挑战自我、挑战极限的心理,克服身体上、心理上的困难,战胜了翻山越岭、自过晃桥、进退两难等一个个挑战项目,增强了勇气、信心,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结束了,师生们还在央求教官:“再来一次吧”。“教官,如果再给一次机会,我一定能过关。”老师们也纷纷提出建议:“过年,还应该让其他年级的学生来这里,太有意义了。”
最后一项活动是采摘,学生们来到红薯地,教官一声令下,“采摘开始。”学生们蜂拥而上,一扫过去的扭捏,什么脏呀、土呀,全然剖在脑后,他们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比别人多挖到一块红薯,尽情享受劳动的快乐。结束时间已经到了,学生们依依不舍,“老师,下次还带我们来这里吧!”
活动结束后,我们征求个方面反馈上来的意见
班主任说:
1、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对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他们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到每一项活动中。直到结束还余兴未尽,流连忘返。
2、团队精神得到放大。体验现场,到处可以听到震耳的加油声,学生们相互之间没有埋怨,只有鼓励,实践让他们体悟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
学生们说:我们看到了自身不折不挠,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活动中,不少攀越项目极具挑战性,积极考验胆量,又考验身体能力,多数同学都不服输,失败了,不气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在失败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直至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之前,结合实际,我们开展了公德教育、环境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学生们带着德育任务,在真正意义的社会场所,有意识实践自己的道德行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工作人员说:你们的学生没有乱扔废弃物的,很遵守秩序。司机们说:乘车很讲秩序,没有大声喧哗的,下车以后车上很干净。
场景二:图书交易活动。
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从2004年开始举办图书交易,我们参加了所有的交易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在图书交易过程中学会表达,体验交往,敢于交流、展示,学 会珍惜劳动成果,在付出的喜悦中总结自己的成长过程。经粗略统计,在十余次图书交易过程中,我校学生共交易图书6700余(套、册)本,交易金额近3万元。在跟踪回访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将卖书的钱用于购买自己喜欢的图书的占56.3%,买学习用品的占28.4%,交给家长的占7%,捐班费的占4.4%,助贫帮困的占2.8%,买零食的占1.1%,上网吧的0%,请客的0%,这组数据告诉我们,学生正确利用劳动价值的人数比例已接近99%。
场景三:军训活动
军训是我校坚持多年的一项传统教育活动,每届新初一入学,我们都会把学生带进军营,上好入学教育第一课。在军营里,塑造良好的中学生文明形象。(仪表、坐姿、站姿,见到老师打招呼)培养自理能力、良好的纪律作风。(宿舍、吃饭、队列)培育勇于吃苦,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烈日下训练、雨中训练、受伤坚持)。短短几天的军训生活,让学生体验了什么是艰苦,什么是铁的纪律,什么叫服从,什么叫坚持。
学生在军训日记中写道:“今天是军训的第二天,经历一上午的磨练,我深深感受到了军训所带来的痛苦。的确,军训是枯燥而又乏味的,整整一个上午,我们只是在教官的带领下,练习了稍息、立正、跨列和原地转弯等基本要领,但军训又是快乐的,它会在酷暑、骄阳之中,让你感受到清风般的慰藉。”
“军训是短暂的,而“坚持”的品质是要与我们共度三年的中学时光的。相信我们能一如既往的沿袭“坚持”的作风,不仅是在军训中,更是要落实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唯有懂得坚持的人,才能用热情和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战!”
军训活动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了根本改变,很快进入了中学生的角色,为紧张的中学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中育人,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透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亲耳聆听到了学生们前行的脚步声,亲眼目睹了学生们成长的足迹,亲身感受到了学生们身心的日渐发展、日渐成熟。学生们的成长让我们欣慰:侯校长曾经自豪的说:六中没有厕所文化,六中把鱼缸放在教学楼的门厅,一年之久,居然没有一个学生往里面投放杂物。六中学生的综合素质确实在一步步提高。
7.巧设学生活动发挥艺术育人功能 篇七
一、巧设提问,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作为一名高中艺术教师,我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体感觉高中学段的学生不太爱发言,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即便有人发言,也总是集中在少数几个学生身上。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有时一个问题反复问,班里没有人响应,最后只得叫学号甚至随便点名学生回答。好像年龄越大,踊跃举手参与的学生却越少了!但是一次偶然的课堂经历,让我完全改变了对这一“举手现象缺失”的看法。
当时,我在高一年级上一节“以歌唱为主的歌剧”普通随堂课,学生正准备欣赏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间奏曲,我给学生出了一个课堂小问题。我说:“这部歌剧是用电影的手法拍摄而成的,与之前我们欣赏的舞台上表演的歌剧片段不同,电影只需要通过几个镜头连接,就能使观众联想到整部歌剧故事的情节。现在我们一边欣赏,同学们可以根据电影镜头,来试着还原一下歌剧的大致剧情。”随着乐队最后一个音符的消失,学生们立刻开始相互热烈地讨论了起来。几分钟后,学生们纷纷举手。我请了几位学生根据这段间奏曲来联想和勾勒歌剧的故事情节。每位学生都为大家描述了一个较完整的《乡村骑士》的故事情节。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还不时有其他学生即兴参与,共同完善剧情,使剧情更具逻辑性。我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即兴提问,引发了学生在课堂上那么热烈的反响与讨论。这件小事,以及学生的当堂反应,使我感受到艺术课堂上教师巧妙设计提问,巧妙设计学生活动,是有效改变“举手缺失现象”的一剂良药,同时激活了学生参与艺术课堂发言的热情。学生不是不愿意参与互动,而是没有找到兴趣点和兴奋点。
在这个案例中,我看似在讲“歌剧”这个艺术门类,其实学生的课堂活动还涉及电影艺术的相关内容。学生看了电影版的歌剧片段之后,由于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并且可以运用蒙太奇镜头组接技巧的效果,当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往往会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正因为如此,学生才会勾勒出不同的歌剧剧情。这样一来,“电影”与“歌剧”本来好像两个完全不同的艺术门类,却因为一个学生活动,组合在了一起,并产生了很好的课堂效果。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还原剧情”,其实既挖掘了学生自身的文学素养,又让学生涉猎了有关歌剧艺术的内容。而这个片段是用电影的拍摄手法摄制而成的,更让学生在无形中接触了电影艺术及其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二、巧设综合性学生活动,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和艺术通感
上海目前使用的高中《艺术》教材,对中学艺术课的教学要求就是把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门类融合在一起,并联系其他学科,综合开展教学活动,以达到“促进综合艺术能力形成”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巧妙设计综合性学生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通感,这是实现艺术整合学习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艺术教学中的综合性学生活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得以“相互弥补、不断整合”,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实际上,艺术通感体验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只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没有充分重视,现在通过综合性学生活动的设计,激活了艺术课堂,在艺术学习中,学生的艺术通感得到充分挖掘。
艺术通感指的是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实践中,能对各种艺术触类旁通,甚至融会贯通。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经常有感于物,有悟于心,从而在创作时感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当然,我们高中艺术课堂,并不是培养艺术家的课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并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型课程。但是作为一个完善的人必定是一个各感官(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高度发展、审美体验高度发达的人。而一个具备艺术通感的人,才更加具有艺术的创造力,也更懂得艺术作品所追求的真、善、美。这正是我们艺术教师实施美育的主要方向。
在日常的艺术教学中,我经常设计一些学生艺术活动。如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声情并茂音乐剧,悲惨世界传四海”一课的学生活动设计:“通过《悲惨世界》两个片段的欣赏,对冉·阿让这个人物,相信同学们都有了各自的理解,那么请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来表现你们心中的冉·阿让吧。”在这个综合性学生活动中,有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现,有学生用写诗的方式,有学生用演唱的方式来表现,等等。
学生欣赏音乐剧《悲惨世界》之后,在获得充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尝试艺术创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这样的艺术创造更有价值,值得我们鼓励。这个课堂活动覆盖到了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了人人参与,积极动手,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与理解。这样的综合性学生活动设计也可以给学生更多机会参与创作与创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也符合当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更是艺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又如在“如梦似幻,影视风采”这个单元教学中,我设计的学生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拍摄一段微电影,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新体验。从剧本、演员、拍摄到服装、道具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他们自己协调、考虑、组织、策划。我觉得像这样的学生活动,能够悄悄地把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堂外延伸,有效形成了课内、课外艺术教学的一体化。
三、巧设学生欣赏活动,实现“以美育人”目标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落到实处,并不容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触动、情感的共鸣,而不是“强加”“说教”给学生,就需要更加有智慧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体验、表演,才能真正感受到美。
记得在“中国古典舞”一课教学时,我给学生观看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千手观音》,并让学生分组选择模仿《千手观音》中舞者的几组动作、造型和队形,最后各个小组伴随着舞蹈《千手观音》的音乐,进行展示和交流。令我特别惊喜的是,每位表演者都异常认真,特别是男生的表演也毫不逊色,每组的交流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同时,学生在欣赏、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体悟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更何况这支舞蹈的表演者是21名聋哑人。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情感并感染大众。”学生在欣赏了《千手观音》后,就用了“美轮美奂”“震撼”“直击心灵”这些词来评价这支舞蹈,对表演者以及这个艺术作品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对学生来说已经有了美的体验,并且深受感染。而在之后的分组活动中,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体验和心灵震撼,从更深的一个层次上理解了这支舞蹈中体现的“慈与爱,美与善”的深刻主题,以及残疾人艺术家自强不息的精神。我想这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已经达成并且落实到了每个学生的心里。
用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来启迪学生心智,注重学生对艺术作品的体验和感悟,通过艺术活动的参与和互动,不断激活艺术课堂,使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作品的思想内涵,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达到德育效果和“以美育人”的目的,这将更有效地实现艺术课堂的育人价值。
8.积极参与活动育人 篇八
关键词:活动;主体;参与;育人;实效性
《中小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活动课在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并规定初中活动课课时不得少于总课时的20%。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概括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活动式教学的特征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法制观念、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充分发挥政治课的“育人”功能。
一、开展活动式教学对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意义
德育的实效性是教育界以至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小学德育研究的一个热点。目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说教、灌输色彩还很浓厚,存在着封闭式、形式主义和成人化的倾向,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知识与行为表现相脱节。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我们的德育工作就难以取得实效,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内在机制。而通过活动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以激发学生情感为基础,为他们提供创造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召唤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心灵,净化学生的人格,从学生内在的动机和需要方面拓展人的非智力素质。从而摒弃德育空泛说教与形式主义的弊端,使德育有效性处于最佳状态。
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德育过程是一个涉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横向多维主体,学生与自我之间的纵向多重主体的矛盾运动过程。这些矛盾最终统一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上,达到学生个人知、情、意、行与社会真、善、美的协调共生境界。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体现学生的爱心,端正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
二、开展活动式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策略
知情意行相结合 开展活动式教学,既关照学生为求得生存与发展而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又重视学生在活动进程中情感、意志等方面的体验和健康人格的塑造。既注重活动氛围的营造,激励学生的主动参与,又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与感悟。把知、情、意、行过程统一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在活动中增加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足,从外化到内化,从他律到自律,改变学生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的状况。
主体与主导相互促进 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主角”,是“演员”。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调控者,教师从台前走向幕后,为每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交流、表达、协作和分享,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活动的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自主设计、自主活动和自我评价过程中,加深对活动的认识,并通过活动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学生的发展又促进了教师的提高,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加强科际协作,形成合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科间的相互协作和沟通,发挥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和相互促进作用,发挥各学科的整体功能,对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心理素质、学习态度、行为习惯进行严格训练,以形成良好的素质结构。与班主任、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工作相配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联系学生实际,重视学生的体验 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学生会产生许多困惑,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实际情况,教师要有的放矢,指引学生解决前进中的一个个困难。教师要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深度探究。这样会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火花,在自我教育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实际上是学生知、情、意、行的良性互动过程,对学生人格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体验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即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活动。通过丰富具体的语境化的感性体验,学生的内在道德需要和人文趋向逐渐积聚,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主体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能力。
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活动式教学的着眼点是学生如何自主发展,要根据不同内容,确定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扮演、模拟法庭、小品、快板、辩论等形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真正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服务。
三、活动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主题活动课 围绕主题内容,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活动,使学生在积极的情境中受到思想教育熏陶,自觉地受到德育教育。在这方面,笔者曾作过有益的尝试,每个学期都开展几次主题活动课,每次活动都确定一个主题,如:“友情——点燃生活的一盏明灯”,“××班,我温暖的家”,“爱我中华”。活动前教师指导学生查找资料,编导节目。因为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又轻松活泼,学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投入到这些活动中来。活动后,教师对活动进行评价总结,肯定成绩,提出建设性意见,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又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这种活动形式十分活泼,所以效果也十分明显。
调查采访 即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通过调查、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某个理论或观点的形式。如学习“尊敬老师”这一内容时,让学生课后带着3个问题采访班级中的任课教师,理解老师的拳拳爱生之意,体会老师劳动的艰辛,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带着好奇心激動地采访老师,任课教师也抓住这次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了平等的沟通。在课堂上学生大声地朗读采访笔记,并谈了自己的感受。笔者进一步要求学生代表给老师写一封信:“老师,我想对您说”,在召开年级教师会议时,笔者宣读了学生的信,对老师触动很大。各位老师表示要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多了解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在师生交流中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
9.活动育人评价 篇九
学校教育需要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大家访是学校获得家长信任与支持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表现的重要渠道。我校根据县局“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的相关相求,结合学校实际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此项活动。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老师们、家长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反馈信息、寻求对策、共谋发展,解决了大量实际问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我校家访情况总结如下:
我校在职教师13人,学生219人。我校教师全部参与了走访活动,共走访了学校附近5个自然村,入户走访学生家庭数合计120户,其中贫困户20户,留守儿童家庭20户,6类特殊家庭21户,问题学生家庭19户,学困生家庭20户,基本做到了全员覆盖。教师完成家访记录,收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41条,给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建议100余条。
一、明确分工,齐抓共管
学校制定了“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并专题研究安排各年级、各班家访活动。要求各班依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近期表现等方面将学生分组,并分给老师。每位老师为自己负责的学生制定小档案,根据自己的观察,综合科任老师的意见,制定家访方案,在家访时做到心中有数,并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保证每次家访的有效性。学校抽出两个下午的
时间安排集中实地大家访活动。同时要求每位老师采取多种形式保证家访自己负责的学生,这样全校学生都能受访一次。家访后老师们在一起交流反馈信息,全面地了解学生以及学生的家庭状况,对于我们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宣传指导,达成共识
家访不单单是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我们更注重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现行的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给以合理化的建议和科学的指导。在安排教师家访时让教师抓好以下几个重点:
1、让家长懂得了一味地责骂只会疏远家长与孩子之间地距离,而会改变与孩子相处时的言行。
2、让家长接受了不能一味只盯住孩子的学业成绩,要全面衡量评价自己的孩子的观点,而会在生活中多表扬,多鼓励孩子,让他们树立信心。
3、让家长明白了现在孩子承受的压力也很大,家长要给予理解和关心,而不会再强逼孩子,适时地给以心理疏导。
4、让家长知道了家长多过问多关注会调动孩子工作学习的积极性,而改变以往凡事不过问的做法。这样,我们与家长在观念上保持了一致,思想上得到了相通,达成了共识,在教育上会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三、跟踪教育,效果显著
家访完成并不代表教育的结束,我们建立师生一对一的联手帮扶机制,我们通过电话回访,短信联系,网络沟通等形式做好对学生的跟踪追访,保证了教育的长效性。每次家访后我们都及时做好记录,保存好第一手资料,注重观察家访效果,并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
教育策略,不放弃,不厌烦,保证教育有始有终,让家访真正发挥其实效性,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如涓涓细水流入学生的心田。我们与家长长效联系,让一部分学生经过家访活动之后,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行动上有了很大的干劲,家长老师都为学生的点滴进步,良好表现而感到欣慰和高兴。
四、以爱暖心,真诚互动
在家访中,教师们都用自己的爱心、耐心、细心真诚地在做这项工作,期间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六年级高阳同学,因父母在外打工,自己自己饭,生活无人照料,学习无人管束,班主任袁彩霞老师老师在家访时了解了这一情况后伸手相助。老师们温暖的关心感动了他,也深深地触动了他,这之后有些懒散的他思想上有了较大转变,学习干劲也比以前足了,老师们看到了他的上进,家长感受到了他的进步,在电话中向老师表达了谢意。
四年级王卫荣同学,没有了双亲,和奶奶相互依靠,学无斗志,自由散漫,为解决这一问题,张荣荣老师对其家访。这份彼此的感动,更拉近了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让我们的教育真正实现了“以心灵感动心灵,以尊重赢得尊重。”
在家访活动中,我们欣喜的发现一些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较为关注。但是,我们也发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缺失和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主要表现为:
1、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地引导,对孩子过于迁就,甚至溺爱放纵,从而给孩子养成骄纵等不良行为,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难处。
2、一些留守家庭对孩
【活动育人评价】推荐阅读:
资助育人班会活动记录10-08
活动育人课程建设具体要求09-01
构建多彩主题活动提高育人水平10-29
“优化育人环境月”集中整治活动简报11-03
管理育人服务育人10-20
社会育人总结06-14
以诗育人07-15
育人德为先07-20
育人方案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