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2024-07-12

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精选19篇)

1.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一

元旦表演幼儿园中班古诗串烧 《咏 鹅》(唐)骆宾王

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只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登鹳鹊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望二三里》无名氏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二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 笔者发现音乐游戏可以很好地契合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 于是以中班幼儿的教育为例, 进行了系列研究, 取得了一些收获。详述如下:

一、音乐游戏契合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

之所以选择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是因为笔者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游戏在促进幼儿体验、刺激幼儿听觉、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思维加工能力及表达能力方面有着极为出色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 音乐游戏就是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让幼儿感受乐曲旋律, 同时伴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活动。

从音乐游戏的基本理解来看, 其包含音乐与游戏两个要素, 这两个要素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音乐是幼儿天然感兴趣的内容, 许多幼儿能够下意识地随音乐节奏而产生肢体动作就是最为明显的说明;而游戏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形式。当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时, 常常可以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即幼儿能够在其中既感知音乐节奏, 又享受游戏的过程。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 音乐可以通过带有节奏的旋律去给予幼儿以声音刺激, 并进一步激活幼儿的身体参与意识;而游戏则保证了音乐体验活动能够长时间进行, 这对于长时间凝聚幼儿注意力来说, 十分重要。同样, 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对外界信息所带来刺激的体验感,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 由于需要身体动作的参与, 动作参与的过程中又需要接受外界声音信息刺激, 尤其是音乐信息的刺激, 这样就使得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音乐游戏当中。而这, 就为倾听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而从习惯培养的角度来看, 众所周知, 习惯来源于某个思维或动作的重复行为。幼儿缺少倾听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常常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 自然也就无法形成习惯。而在音乐游戏的教育中, 当幼儿能够长时间、多频次地存在于带有同种刺激信息情境中时, 幼儿的习惯就容易形成。

倾听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倾听意味着幼儿能够有意识、有意义地接受外界信息, 意味着幼儿的成长不再是那种天然式的成长, 而是带有一定目标的成长。倾听与注意目标的确定是有着明显的联系的, 倾听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而幼儿的成长除了要对天然感兴趣的对象 (如动漫等) 感兴趣之外, 还需要对直觉兴趣之外的对象感兴趣, 这就需要倾听作为途径。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 幼儿的倾听习惯一旦养成, 就意味着其在成长道路上更多地带有专注意味, 带有明显的个人加工意味, 这是幼儿从天然成长向教育成长的重要标志。

二、基于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实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实践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课题组所采用的研究就是结合具体的音乐游戏教育实际来研讨并反思。这里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

研究案例一:重现音乐游戏。本例子旨在通过让幼儿复述及思维重组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习惯。

中班幼儿的起始教育中, 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意识, 这个时候课题研究就需要着眼于幼儿倾听意识的形成, 从而为倾听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个时候, 课题组决定结合小班教育的实际, 选择了“石头、剪刀、布”为素材, 重新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 创设情境, 让幼儿回忆本游戏的相关内容。这个回忆过程是初步的复述环节, 旨在让幼儿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 结合肢体动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完成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逻辑关系。

其次, 教师给出新的游戏思路。其一, 教师播放 (或自己演唱) 一段音乐, 音乐的节奏要与猜拳的主题相合, 这样幼儿就可以将猜拳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联系起来, 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能够进一步集中, 可以以对手掌及手指个数的判断, 来凝聚幼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 提出让幼儿复述的要求。其二, 让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 模仿教师伴随的动作, 旨在强调音乐节奏与猜拳动作的吻合程度;其三, 通过变化音乐节奏, 让幼儿自己猜想应当如何出石头、剪刀还是布。

再次, 让幼儿复述游戏的内容与方式。这一步是检测幼儿倾听结果的环节, 作为课题研究, 其也有判断教师设计是否合理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本环节带有评价的属性, 而这种评价必须是激励性的评价, 不能因为部分幼儿不能达标而有所批评。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复述既可以是言语的复述, 也可以是动作的重现。某种程度上讲, 后者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不及动作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肢体动作来判断他们倾听的意识与程度。

研究案例二: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 且幼儿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倾听意识之后, 课题研究就转向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如果说前者是一种奠基的话, 那这一步的研究就带有巩固的意味。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 中班幼儿在肢体动作的设计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有着比较好的灵感,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设计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然, 这里所说的自主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由幼儿来进行, 而是教师在前面相关活动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去思考可以加入什么样的音乐元素, 可以加入什么样的游戏元素。这样的问题驱动, 可以让幼儿生成一种自主学习动力。实际活动中, 笔者设计让幼儿在小组中充分完成这一活动。

比如说, 我们曾设计让幼儿选择自己的身体部位, 然后用“摸”的动作去体现, 同时伴以语言说明。由于不同身体部位需要不同的动作, 且又由于动作不同, 幼儿需要付出不同的时间, 于是这样的动作就有了节奏感。有幼儿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中, 有幼儿提出可以先摸头再摸腹、先摸耳朵再摸屁股……这样就是从上到下, 远近相间, 就有了节奏感, 而音乐只要一短一长就行了;也有幼儿提出不同的观点:有些部位可以不用摸, 而让它自然体现, 比如介绍脚的时候, 就抬起脚, 只有头上的部位才要用手去摸, 这样的话音乐节奏就可以前后一致, 只要能用音乐“指挥”动作就行———孩子用的“指挥”这个词语, 极大地激发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兴趣, 幼儿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的结果, 正在于对之前提出要求时对教师的倾听, 笔者判断幼儿的倾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

三、音乐游戏对幼儿倾听习惯作用机制探究

在课题组的系列研究中, 笔者注意到音乐游戏可以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方面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同样也引发了我们的注意。

结合实践后分析, 笔者以为:其一, 音乐游戏契合幼儿的天性, 天然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而这是倾听的基础;其二, 音乐游戏背后的节奏要素与幼儿的身体发展相吻合, 而节奏感的把握又促进了幼儿的参与度, 这是倾听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因为要幼儿机械地听, 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伴以幼儿自身存在的一些需要或特点, 倾听才能真正发生, 而把握好音乐与游戏中的节奏感, 就成了引导幼儿倾听的一个良好办法;其三, 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在一种情境中专注于一件事情, 这是倾听所需要的重要外部条件, 只有幼儿不受外界干扰的时候, 倾听才有可能高效发生。

总之, 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文化月刊.2010.1

3.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新的《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幼儿音乐表演教学是学前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都具有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幼儿音乐表演恰恰能够反应这些特点,也能够满足他们的要求。

关键词

音乐表演 尊重 主体性

人们都说孩子是最纯洁的,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什么都是美好的。整天与这些可爱的孩子朝夕相处,时常,一种幸福的感觉会油然而生。每当这个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一个孩子,仿佛回到了童年,快乐的时光是那么的清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孩子面前,我们不能太严肃,但是也不能太幼稚,总把自己当成孩子,有事没事耍耍小脾气,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他们的朋友,让他们从心底里接受我们,喜欢我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理解他们,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教育好他们。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幼儿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音乐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一些音乐技能,而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儿童音乐教育首先是一种以音乐为手段所进行的人的基本素质教育。记得一位伟大的作家说过“音乐是一种使人迷恋善良、美和人道主义的最美妙、最精细的手段……”,作为最富有创造性的艺术,音乐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培养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充满自信,感受喜悦。可以说,音乐与人的生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最美的艺术形式,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强烈的音乐、鲜明的节奏、美妙的旋律都能使幼儿情绪高涨、心情愉悦。音乐随着时间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对我们身体内的一些器官都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音乐的重要性,已经有目共睹了。首先我们要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最能体现出幼儿兴趣的就是音乐表演,它是幼儿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让幼儿在歌唱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在熟练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编,从而使幼儿在情感上获得美的享受。音乐表演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幼儿创造力的萌发剂。那么,到底如何进行音乐表演教学呢?现在就让我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学会尊重幼儿,激发音乐欲望,选择适合幼儿表演的歌曲

孩子都是好动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如果这首歌曲成功地引起了幼儿的兴趣,那么幼儿在活动时会非常的积极。相反,如果你选的歌曲没有引起幼儿的注意,那么你收到的效果显然就不尽人意了。所以我们在选择歌曲时,应该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首先要选择便于幼儿理解的歌曲,歌曲的内容要简单明确,比如《数鸭子》《梳头》《小鸭小鸡》《我上幼儿园》等,内容要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要选择朗朗上口的歌曲,节奏感要强,便于幼儿演唱,让幼儿更快更好地接受歌曲;而后可以选择节奏鲜明的歌曲,比如《好孩子不要妈妈抱》《捏拢放开》《谁饿了》等,孩子们一听到音乐就能随之拍手舞动,跟着音乐唱起来,动起来;最后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利于幼儿展开想象的歌曲,比如:《我爱我的小动物》《春天》等,让幼儿在理解熟练的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进行创编,提高幼儿的创作能力。

因此,教师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便于幼儿演唱表演的歌曲,让幼儿更快更好地掌握,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选择或创编歌曲时,音乐的内容与性质要匹配。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幼儿注意音乐与实际生活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学会观察、发现,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到音乐中。还要提醒幼儿,根据音乐的内容进行创编。在创编表演时,教师要求幼儿注意表情、动作等方面的展示,创编的内容不能和别人碰撞。还要鼓励幼儿积极大胆地表演,待幼儿表演完之后要及时评价、给予肯定,绝不可轻视或打击,这样会伤害孩子,扼杀孩子。要想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孩子尽情地发挥。

二、采取适当的方式导入活动

1.以游戏的形式引入。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在游戏中孩子是最快乐、最活泼的。在音乐表演教学中,游戏也成了一种最新的学习方式。游戏可以表现孩子真实的情感,游戏的表演可以使孩子意识到自己内隐的心理过程,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交往能力及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我们班有几个孩子性格内向,不愿意开口唱歌,为了能让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勇敢自信,我采取游戏的形式,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每次音乐活动时,我总是自己先唱一遍,让孩子初步感受歌曲内容,再适当运用一些动作与游戏的结合,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加深歌词的理解。前几课的主要目的是鼓励幼儿能开口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来不敢唱的幼儿现在都能开口唱歌了,看着他们的进步,我无比地欣慰。

2.以音乐故事的形式导入。

幼儿歌曲虽然简短,但能描绘情节,与幼儿的音乐表演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把歌词编成动听的故事来吸引幼儿,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是一种有效的导入方式。如《幼儿园像我家》,我给幼儿讲述幼儿园里有趣好玩的东西,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从而让孩子喜欢幼儿园,那么幼儿就能非常有感情地进行歌唱、表演了。

三、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自主性

为了进行一次成功的音乐教学活动,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为了顺利开展活动,我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所谓情感交流,其中包括角色的扮演。活动中,我们要接纳幼儿的差异性、独特性,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创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教师设置的教学氛围中,情趣高涨,跃跃欲试,群情激昂。此时,教师应该采取适度“放纵”幼儿的方法,把自主权留给幼儿,为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学会思考,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培养幼儿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技巧。活动中我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通过角色的扮演、逼真的表演,很自然地把幼儿带到音乐意境中来。其次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细心观察孩子活动中的表现,以便及时引导改正。最后还要重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同样的语言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出来,让我们的语言富有灵性、童趣和个性。当然,我们还要多为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其次还要多鼓励、多表扬,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展示出来。

我发现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部分教师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不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而是一味地把他们当成接受技能的对象,不给孩子独立思考、想象的空间和相互探讨的机会。而是教师取而代之,直接将答案告诉孩子,这有什么意义呢?离开了老师,孩子还是一样什么都不懂,不会思考。长期下去,孩子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音乐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是孩子智慧、情感、创造性的体现,孩子们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观察,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先学会欣赏、感受,给予孩子一定的发展空间。长期下来,孩子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孩子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不同的音乐,使孩子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感受音乐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也得到了巩固,孩子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师生感情更融洽了。

4.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四

游戏目标:

1、能大胆生动的表现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并能根据自己对故事《三只小鸡》的理解,在语言、动作、表情上有所增加或改动,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学习选择使用替代的游戏材料,合理的布置游戏情境。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游戏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三只小鸡的故事,并能在语言及动作上生动的表现。

2、物质准备:桌椅若干,三只小鸡、老牛头饰若干,故事磁带、录音机一架。

游戏重点难点:

游戏重点: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设置出牛圈内外的场景。

游戏难点: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顺序进行表演,大胆的从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表现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游戏指导:

1、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在第一阶段能较好的从语言方面表现个角色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用不同的表情动作表现富有个性的角色。

2、师生共同讨论情境的设置和材料的使用。

(1)教师介绍提供的几种材料。

(2)师生共同讨论情境的设置方法:重点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设置出牛圈内外的场景。

3、幼儿欣赏同伴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游戏情况。

4、引导幼儿提出分组游戏应注意的问题,并制定游戏常规。

(1)角色的分配应共同协商,对有争执的角色应互相谦让或想办法解决。

(2)收放材料要轻拿轻放,会听信号收拾游戏材料。

(3)共同协商创设游戏情境。

5、幼儿游戏,教师以角色的身份或观众参加游戏进行适当指导。

鼓励大家积极参加表演游戏,按照故事发展的情节顺序进行表演,大胆的从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表现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6、评价:引导幼儿进行较客观的自评他评,提出活动遇到的困难及自己的解决方法,提出对游戏的新需要。

教学反思

1、活动简况:

幼儿在游戏中能初步了解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对于主人公小黑鸡,小白鸡、小花鸡的角色对话也基本掌握。也懂得了要做一个礼貌的好孩子。但对于老牛的角色对话掌握的不够。

2、不足之处:

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活动中教师问的较多,幼儿的思维受牵制较多。

3、原因:

材料中只准备了挂图与指偶,故事的表现形式较单一,无法引起幼儿较多的兴趣。

4、对策:

(1)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播放该故事,增加对故事情节的了解。

(2)利用区域时间丰富幼儿有关三只小鸡的故事情节。

5.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五

活动意图:

孩子与动物有着天然之缘,他们喜欢与动物为伍、聆听动物故事、动物玩具。孩子们对动物世界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动物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特别是调皮可爱的猴子表演印象尤为深刻。根据幼儿这一特点开展了此次活动《五只猴子来表演》。让孩子在观察比较小猴的特征后,根据它们的某一特征进行正向、逆向的排序,并且能把自己的排序方法用语言介绍给同伴。

活动目标:

1、按照猴子某一特征(如高矮、胖瘦等)进行排序。

2、观察猴子不同特征,表达喜爱之情。

3、用语言表述序列的变化。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猴子图片与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2、标记符号。

3、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猴子

长长尾巴红屁股,老虎不在称霸王。

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你们喜欢猴子吗?说说喜欢猴子的理由。

小结:猴子聪明机灵,会表演很多节目。

二、观察小猴,关注特征

出示5只猴子图片

共有几只猴子?它们长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小结:5只猴子真可爱,高矮胖瘦各不同,尾巴帽子不一样。

三、猴子排队,幼儿讨论

5只猴子排好队表演猴子舞,我们帮它们排排队。

5只猴子可以怎么排?谁排第一,为什么?

小结:猴子来跳舞,从x到x排好队,最x的猴子排第一,最x的猴子排最后。

四、个体操作、尝试排队

猴子跳舞,都想排第一,该怎么排,请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

1、幼儿操作要求:

(1)想一想,什么样的猴子排第一。

(2)排好队后说一说,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猴子排队的,什么样的猴子排第一。

2、集体交流

这五只猴子是谁帮助它们排队了。

这5只猴子是怎么排队的,你帮谁排在了第一,谁排在了最后,为什么?

小结:猴子跳舞,从x到x排好队,最x排第一,最x排最后。

(出示标记符号,请相同排队方式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呈现)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重难点确立准确具体。在实际操作中,有较多孩子是按照猴子的身高来排队的,有的孩子是从高到矮排,有的孩子是从矮到高排。!.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的按照帽子的大小不同来排队,帽子都是从大到小排的……。孩子们能根据猴子不同的特点,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特点进行排序。在排序过程中,正逆向的排序方式都有体现,但是不是每个特征都有正逆向的排序。引领幼儿在思考、推理中主动学习,建立数学概念。

6.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六

幼儿园小班音乐表演活动教案:拉大锯

活动目标:

1、喜欢童谣,乐意参与活动。

2、学习两人合作游戏,体验快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请配班老师合作一下)师:小朋友,你们看,胡老师和赵老师一起玩个游戏,你们想看吗?(幼:想)

2、两位老师一起边做游戏边朗诵儿歌一遍。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我们做了什么游戏吗?(请小朋友说一说)

3、再次表演一遍,速度慢一点。

师:我们俩玩了什么游戏呀?你们想玩吗?

二、幼儿学习童谣《拉大锯》

1、两手放前,一前一后做拉大锯样,进行表演边学习儿歌。

2、请个别幼儿上前与老师合作,边表演边朗诵儿歌。

3、鼓励小朋友同伴之间互相合作,找个好朋友,进行边朗诵边表演。

三、复习以前学过的童谣。

1、师:哇!外婆家那儿的戏真好看,看,他们的小手开始变魔术了呀!(复习儿歌:手指变变变)

2、师:小手累了,该休息了!(复习儿歌:小不点)

7.谈音乐表演艺术 篇七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

一、什么是音乐表演艺术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音乐是以声音为物质媒介, 以时间为存在方式并且诉诸听觉的艺术。音乐不像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那样, 能够直接提供空间性并且在时间中凝固不变, 它在时间中展开并完成, 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同时, 声音对应于主体的听觉器官, 人们对音乐的把握主要是靠听觉来完成的。所以, 音乐又称听觉艺术。音乐以声音为物质媒介, 声音的非造型、非语义的性质, 决定了音乐是一种抽象的非描写的艺术。音乐不能够描绘、造型、叙事和写景, 不能够提供空间的视觉形象, 也不能说明思想与概念, 生活中大量的视觉形象也难以用声音再现。但是, 音乐却擅长表现人的情感、情绪的状态及运动过程。因此音乐主情而不主形, 是情感的艺术。受表现媒介的制约, 音乐表现的情感往往是微妙、复杂而宽泛的, 甚至只是某种抽象的情绪本身。音乐形象是欣赏者心灵建构的高度自由的表象, 带有极大的抽象性、不确定性。构成音乐组织的声音, 不是自然界中杂乱无章的噪音, 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概括的有组织的乐音, 是人类的直接创造物。包括节奏、旋律、和声、调式、调性、复调、曲式等, 统称为“音乐语言”。音乐家就是利用它们, 创造无限丰富而又有感染力的情景氛围, 传达某种情感的。

二、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表演的历史, 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枣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1986年-1987年, 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了随葬的至少16支骨笛, 据碳14测定, 这些骨笛距今已有8000、9000年之久!这证明当时的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之前, 中国音乐一定还存在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这段时间以千年还是以万年计, 现在难以猜测。

除骨笛外, 新石器时期的乐器, 还发现有骨哨、埙、陶钟、磬、鼓等。这些乐器分布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 时间跨度也很大, 说明它们是中国原始时期的主要乐器。其中钟、磬、鼓在后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至于埙和哨, 还有与骨笛形制、原理相同 (今天称为“筹”) 的乐器, 甚至直到今天仍存活于民间。

在中国古代, 有关音乐方面的书籍不下三百种。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 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 他曾写过许多论述音乐的随笔, 可以在论语中看到他对音乐的一些评论。

原始时期的音乐表演和舞蹈密不可分, 中国最迟在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已称这种音乐舞蹈结合的艺术形式为“乐”, 甚至在音乐舞蹈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之后, “音乐表演乐”仍既可以指舞蹈, 也可以指音乐, 一直保存着它的模糊词义。今天“乐”已专指音乐, 所以学者通称原始时期的“乐”为“乐舞”。传说夏代初期的国君启和最后的国君桀, 都曾用大规模乐舞供自己享乐, 说明终夏一代, 社会已造就出一大批专职的乐舞人员, 这正是乐舞作为艺术而独立于社会的标志。

三、音乐表演的基本要素

音乐表演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 包括音的高低, 音的长短, 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 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 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最基本要素是节奏和旋律。

1、节奏

音乐的节奏是指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音乐的节奏常被比喻为音乐的骨架。节拍是音乐中的重拍和弱拍周期性地、有规律地重复进行。中国传统音乐表演称节拍为“板眼”, “板”相当于强拍;“眼”相当于次强拍 (中眼) 或弱拍。

2、旋律

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旋律是乐曲的基础, 乐曲的思想感情都是通过它表现出来的。

四、音乐表演艺术的境界

1、直觉

艺术直觉包含着深刻的内在心理因素, 直觉是一种最基本的理性活动, 是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和深刻的心理体验过程。在音乐表演艺术中, 音乐家的艺术直觉, 在其对客观世界的感悟中、在对艺术形式的把握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使音乐家不断发现、不断启发自己的艺术思维, 不断地提高音乐的艺术创造能力。直觉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生命线, 任何一个伟大的音乐家无不凭借着他的独特而又非同寻常的艺术直觉而驰骋于音乐的神圣舞台。

2、兴趣

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在音乐艺术表演中, 不仅需要掌握技巧, 更重要的是把握艺术的精神内涵, 因此, 兴趣在音乐表演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 是我们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是我们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3、风格

当我们在欣赏音乐表演艺术时, 往往会觉得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不同钢琴大师的表演让我们感觉有的柔和优美, 有的雄浑有力。不同指挥家的指挥, 有的质朴热情, 有的温柔亲切。声乐表演、舞蹈表演也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这些都体现了艺术的不同风格。

五、音乐表演艺术的再创作

8.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的关系 篇八

[关键词]音乐美学;音乐表演;建构;融合

一、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概念

研究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概念,首先要从二者的载体———音乐开始论述。音乐作为一门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它的美不仅体现在音结构本身,而且体现在寓于音结构中的内容,体现在音乐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之中。音乐美学是研究如何将音结构本身、音结构中的内容与音乐的审美完美地结合的一门学科,它是对音乐感性美的基础上的理性认识,是对美感的理论概述。这门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音乐美及审美的本质和规律,音乐与现实美的关系,音乐美的结构形态等问题。音乐美学属于人文科学范畴,它要求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研究音乐艺术,要求用文学的、哲学的、美学的思维去分析音乐艺术。在音乐的表演中,必须渗透这种美学的内容,音乐表演方可取得成功。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歌喉唱出来而给人的感觉不同的原因。音乐美学不仅是美学和音乐学不可缺少的分支,而且是二者的结合和深化。音乐表演首先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是以声音为物质媒介,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来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但它并不仅是生活的一种再现,它是在忠实地传达和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意义的生成,填充和丰富音乐的内涵,并由此赋予音乐新的生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再现,更是一种升华。

二、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二者的特点

(一)音乐美学的特点

音乐对于人们所起的作用有审美、认识和教育等等几种,但其中审美是最关键的。人们能够在音乐中被熏陶,体味美的境界。所谓“绕梁三日”就是形容这种美的影响力的。而音乐美感从何而来?音乐的美学就是谈这个问题的。音乐美学发挥其审美作用的主要形式就是以塑造完美的形式,表现一种极为概括性的内容,让人们自由联想,激发出一定的情感、气质、情境。其次,音乐美学的教育作用主要是,使听众对于作品中的感情以直接主观能动的态度来体验,以這种形式来引起听众情感变化,使听众对现实做出的情感、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评价。最后,音乐美学的认识作用主要表现在帮助人们认识时代精神和人的内心视界方面。音乐通过饱含联想的音乐形象,突破了声音的范围,使听众感到音乐中时代的思潮和民族的风格留下了多么鲜明的印记,使人们能够真切地体验到人民的心声和民族的气质。

(二)音乐表演艺术的特点

音乐表演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主要是由音乐表演者通过音乐作品的演奏或者演唱來表现。其主要特点是由音乐表演者决定了音乐表演艺术的意向。音乐作品所要达到的意境,所要展现的情感等内涵都是由表演者所决定,这就对音乐表演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不仅要具备音乐表演的技能,完满地表演与再现音乐作品,而且还要具备对音乐作品进行创造性解释和表现的能力,运用时代的审美情感和眼光,对音乐作品的用其特定的形式来进行诠释,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

三、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的关系首先表现为,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艺术进行定位和建构。这里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意向性。所谓意向性是指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一种根本特性,它有意识地指向或涉及到某种对象。音乐美学和意向性活动的对象(音乐作品)为音乐表演艺术中的主动者即表演者规定了方向。音乐以声音为原材料,它的声音结构要求参与音乐活动的主体,包括演奏者和欣赏者,以更大量、更强烈的意向性活动去填充和丰富它的意义的建构,赋予它以更多的内涵。其次,音乐美学为音乐表演艺术在音乐实践中的定位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音乐美学往往是通过音乐表演者作为音乐创造的主体之一,在音乐表演艺术的氛围中生成和构建音乐意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美学建构了音乐表演艺术的音乐意义、音乐形式等内涵。音乐表演者以自己的意向性活动参与音乐作品的意义建构,填充和丰富它的内涵,这是音乐美学给予音乐表演艺术的新定位。第三,音乐美学对于音乐表演艺术进行定位和建构的主体。一般来说,在这个定位和建构过程中,表演者和创作者起着关键作用。创作者把自己的意向通过乐谱固定下来,由演奏者提供了一个理解与体验音乐作品的基本根据,表演者根据乐谱通过演奏来传达创作者的意向。

四、结语

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艺术视界融合,才能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表现力。这种视界融合,对于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表演者既要有历史的视界,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原有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有现时的视界,用现代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情感去理解和体验历史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使音乐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一个崭新的境界,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正是在这里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张前《现代音乐美学研究对音乐表演艺术的启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黄昌海《论音乐作品的情感意蕴与美学特征》,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3]邵桂兰、王建高《当代高抽象表现主义音乐辨析———谈施托克豪森的音乐观念及其美学特征》人民音乐,1991年第10期.

[4]叶继红《音乐美学导论》,文艺研究,1989年第3期.

作者简介:王文秀(1993-),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艺术硕士,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9.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 篇九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2、参与活动,体现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

2、蜜蜂和小熊的头饰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一、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放蜜蜂音乐)

二、认识,了解,表现乐曲

1、熟悉乐曲:

(1)小朋友,你认识它是谁吗?(蜜蜂)

(2)那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请幼儿做动作)

2、了解表现乐曲

(1)小蜜蜂有一对翅膀,幼儿老师一起来学学小蜜蜂。(2)小手放在腰上,一前一后动一动,小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教师和幼儿听音乐做蜜蜂动作)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小熊音乐(1)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小熊)

(2)小熊今天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你们也可以用动作跳出来,这样小熊就能看见小朋友是在和它作朋友。

(3)小熊走起路来是慢慢地走(笨重地走)。

三、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形象

小朋友,来我们一起听音乐,来和小蜜蜂、小熊跳舞。听到蜜蜂的音乐我们就一起来学小蜜蜂飞,听到小熊的音乐我们就跳小熊的舞。

四、结束

10.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篇十

1.理解歌词内容,学习听间奏,能用欢快的声音表现还朋友互相帮助的快乐心情。

2.能结合歌词创编“扣纽扣”“梳头发”等动作,并和同伴合作边表演边演唱。

3.懂得在生活中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活动准备

《好朋友》音乐CD(盒带)。

活动过程

1.说说“我的好朋友”,引出活动内容。

(1)用猜谜的方式,讲好朋友的主要特征,请小朋友猜猜他(她)是谁?

(2)幼儿之间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说说为什么喜欢他(她)。

2.学习歌曲,能用欢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1)教师示范演唱歌曲,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小朋友之间是怎样相互帮助的?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词。

(2)引导幼儿跟老师一起学唱歌曲,在结尾处用短促的声音说出“嘿,嘿”,间奏时不演唱。

(3)幼儿说一说小朋友的衣服扣子自己扣不上有什么感受?小朋友帮助了他(她),心情会怎样?引导幼儿体验被帮助的感受,用快乐的声音表现歌曲。

3.学习歌表演,能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1)引导幼儿按照歌词自由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唱,重点启发幼儿结合歌词“梳梳头”“扣纽扣”“我们都是好朋友”等创编不同动作表现。

(2)请幼儿和身边的小朋友两人一对,面对面演唱。

引导幼儿在唱“我们都是好朋友”一句时,两人拉手转半个圈,交换位置;唱“嘿嘿”的时候两人互相击掌。

(3)请部分幼儿作为邀请者站在中间,其他幼儿围城大圆圈,用邀请舞的方式演唱。

邀请者在前奏时找到圈上的小朋友面对面表演唱,唱到“我们都是好朋友”时交换位置,唱到“嘿嘿”时两人互相击掌。第二轮前奏开始的时候,被邀请者再去找朋友。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1第10~11页,图中的哪些小朋友做得对?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

11.探索音乐表演的美学奥秘 篇十一

《音乐表演艺术原理与应用》(安徽文艺版)一书,是杨易禾在其1997年原著《音乐表演美学》基础上,经过五年多潜心钻研和不倦探索的产物。作者对原著进行了大量扩充和调整,增加了八个章节,洋洋洒洒二十五万言,将音乐表演艺术中涉及的诸多问题,上升到美学理论层面加以思考、阐述。因此。这本书虽然没有再冠以“美学”的名称,实际上却较其原著更为充实而新颖。“新”在何处?依我之浅见,主要特点是:

该书力求运用美学原理与音乐表演实践相结合。作者杨易禾教授长期在高等院校任教,积累了丰富的二胡演奏艺术体验和音乐教学经验,配合发行有二胡演奏光盘等,在实践中总结出人们感兴趣的若干美学问题,力求给予正确、完整的回答。该书抓住关键点,直接从方法论入手解决问题,指出“音乐美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历史、逻辑和技术的统一。”但什么是历史?怎样对待历史?见仁见智,各有不同。在如何处理传统音乐与今天活着的表演艺术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该书根据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中提出的“视界融合”的命题,而“主张‘第三种视界’:既不是历史上产生改作品的视界,又不是表演者所处的历史视界,而是表演者心目中的历史上的视界——视今天的表演者多客观存在的历史上存在过的视界的主观反映。但它反对离开作品本身,无根据地任意用历史资料解读作品,强调音乐表演应该尊重一度创作,力求接近作曲家的意图才是演奏家应该有的态度。读谱与研究历史资料,就是体会作曲家意图的基本方法”。

音乐表演美学要不要研究技术问题,是人们认识上容易模糊的问题之一。该书认为:“如果音乐表演美学无助于音乐表演的创造与操作,它也就失去了实用性,而沦为纸上谈兵式的空洞理论。音乐表演美学要研究具体技术的操作问题,但它与一般音乐表演技术研究不同,它不是研究人们如何去掌握技术即如何‘从不会到会’,而是以掌握技术为其前提的。就是说,音乐表演美学只是研究如何运用演奏技术来达到二度创作的目的,并不涉及人们如何掌握表演技术和技术训练中的学术问题。”作者以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演奏《江河水》第三段为例:“d1用一强短弓,如一石落下,泪飞顿足之形象蓦然出现。”从而将旧社会惨遭不幸的妇女的悲痛欲绝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音乐表演美学追求传神境界的实现。

12.论古筝音乐演奏的表演美 篇十二

一、创造声音形象美

古筝音乐演奏的表演美首先集中于创造诉诸听觉的声音形象。

作为塑造音乐形象物质手段的声音, 既不是用来造型也不是用来表义, 又不是用来作为符号外壳。因为音乐的声音不在于再现客观外形, 不注重于描绘, 不在于表达明确的语义, 不主张用声音作为限定概念的手段, 也不在于制造符号载体。不单纯强调声音的自然物质性, 而在于将声音的物理性, 生理性和心理性, 社会性统一起来, 使之成为直接抒发感情, 显露社会意蕴的诉诸听觉, 感召心灵的声音形象。

古筝音区的音色特点为:高音区清脆明亮, 中音区悠扬柔和, 低音区浑厚深沉。纯净, 这是一个通用标准, 也是一个很难达到的音色标准。要解决这个问题, 弦上的击弦点和指甲的触弦点都要求准确。如果指甲的触弦点太前或太后都容易触及相邻的音, 而且音色太薄或太厚。圆润, 古筝音色的圆润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指尖与琴弦相互作用的一瞬间。所以拥有对指尖良好的控制才能有圆润的音色。

总之, 从事古筝演奏知音解意是创造表演美的最重要一步。在对于原作的知音、明趣、解意进行了充满自我独创性的艺术构思之后, 最为重要的便是具体表现, 也就是实际演奏, 从事表演创造了。乐曲之间情、趣、意等一切内容和形式的要素全都统一于乐音运动的声音美之中, 乐曲演奏的表演美创造自然也就集中于声音美之上。虽然声音难以造型, 但特有的旋律线、音色、节奏、轻重、高低、粗细等等的变化, 自然而然地在心灵之中呈现出鲜明而动人的形象。舞蹈演员用形体表达感情, 画家用画笔画出图画表达感情, 歌唱家用动听的歌声来表达感情。而古筝演奏和歌唱家有相似之处, 都是用声音来表达乐曲感情和内心感受的。音乐以声音塑造情感形象, 虽然目的是使内心及耳朵舒服, 却须注重于音声之形, 才能达到目的。

二、神情形体美

古筝乐曲演奏的表演美还表现在演奏者的神情形体上。音声表演和形体表演的结合, 创造了独有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相统一的音乐表演美。

古筝演奏的形体表演又不同于戏剧影视演员的表演, 他们必须以音声表演为旨归, 必须定点于舞台空间, 必须简静、纯正、朴质、恰当。因此, 演奏家的表演必须以养心为第一。

第二, 身正体恭。演奏者实际上就是乐曲的抒情主人公, 演奏者的音声表演和形体表演就是音乐抒情形象的外在主观。因而是正向显示的正面形象, 演奏者必须身正体恭。演奏者姿势的不正确, 它直接关系到各种技能的发挥。在完成每一个动作时都是由全身各部位互相配合完成的, 它必须是自然协调, 通畅松弛, 而不是紧张, 毫无意识的运用力量。

第三, 神态自若, 身手优美, 乐曲演奏过程中的神态, 形体等表演美的创造, 应以音乐精神贯穿其中, 而非另起炉灶, 飞扬腾跃, 摇头晃身, 哗众取宠。一般当以神态自若, 身手优美为宜, 在神态方面, 要是乐曲之情的直接传达, 每眨一下眼睛, 每低一次头, 眉头紧锁和放松一些, 都是乐感的自然呈现。例如在演奏《渔舟唱晚》这首乐曲慢板部分到快板部分直到高潮的出现, 演奏者的神态既不能始终如一, 纹丝不动, 也不能忽忧忽怒, 变幻无常, 而应随着音乐的发展变化, 眼神面容相应地有所变异。在形体方面应当以轻重缓急, 强弱顿挫等形式的节奏感和蕴含其中的韵律变化为基本形态, 既形成外在表演形态的形体美, 又与整体身心和全部音乐统一为整体美。这首乐曲之意就是要表现出大海那波澜壮阔的场面, 因此演奏者在弹的似流水的段落时一定要连贯, 从而体现出现实的景象。高潮部分面部表情就不能那么无动于衷, 也要想象自己正身临其境, 大海之水就从身边流过, 要被感动和震撼。身体也不能让人感觉软弱无力, 要挺直腰板, 面对来势汹汹的波涛。这样更能给人视觉的欣赏和感受。

三、舞台形象美

古筝乐曲演奏的表演美归根到底在于舞台形象美。音乐表演和戏剧表演一样, 一般都是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 其舞台形象的创造都是既依据于表演者主体又依据于听众主体的。剧场效应是表演美的直接呈示, 也是表演美成败得失的当场检验。因此, 演奏者不仅当着听众的面创造舞台音乐形象, 而且调动听众的积极性使之全力投入和直接参与音乐形象的创造。由此可知, 演奏者不能只是自我陶醉, 自我欣赏, 旁若无人, 应该心怀听众, 眼有听众, 面向听众与之交流, 激起共鸣, 创造激烈的剧场效应。

首先, 演奏者要始终吸引召唤听众进入音乐情境, 使之同为创造主体。不管演奏出的音乐还是表演出的形态神情都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扣紧听众的心灵, 使之产生美感的同时也展开想象参与音乐表演美的创造。

其次, 演奏者要始终与听众交流, 不断激起听众的情感反应, 使之成为全神贯注的欣赏主体。

第三, 演奏者要始终抓准听众情感回应的火候, 鼓励其当场流露, 产生剧场效应。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建立, 社会生活节奏加快, 竞争日趋激烈、普遍、传统型的悠然欣赏古筝乐曲的受众固然仍在不少, 而现代型的主动投入, 积极参与, 激动不安的受众已日益增多, 这在曲目的选择、审美价值的取向和音乐进行时的反响等方面已越来越显出差距。古筝乐曲的受众已不停留于静心聆听, 而显得跃跃欲试, 甚至激情奔涌、欢呼雀跃。演奏者和听众的交流, 剧场效应的生成, 更为显著, 更为重要。乐曲的演奏者不能无视于这一现状, 不能无视于这一受众群体, 在乐曲和表演方面都要与之适应, 使古筝演奏的表演美不断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篇十三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图谱。

2、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14.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拨弦 篇十四

1、欣赏及熟悉乐曲结构,体验乐曲轻快、诙谐的风格。

2、观察了解湟的拉弦与拨弦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通过图谱的提示了解乐曲中重音出现的规律,并尝试用自己的创造的嗓音重间体验重音出现的情趣,瓜游戏的想像情节。

3、根据游戏的情境和音乐的提示进行和停止,在用嗓音发生重音时不喊叫,进行时不挤在一起,能与他人瓮中捉鳖适当的距离。活动准备:

1、供幼儿使用的图形谱,小提琴演奏的图片。

2、录音机、《拨弦》、《梦幻曲》磁带。

3、皱纹纸彩带、纸盒做的拨奏乐器。

4、大灰狼木偶一个、大灰狼头饰、小孩头饰各一个。活动过程:

一、教师生动地讲述《聪明孩子和笨老狼》的故事。

二、播放《拨弦》音乐,出示图形乐谱,幼儿观看教师用大灰狼木偶进行表演,重点突出音乐重音处“大灰狼”做回头看的动作。问幼儿:大灰狼在什么时候回头看?你能听出音乐中的重音吗?你能看出图画中重音地方吗?

三、再播放音乐一遍,请幼儿看教师指挥,在重音处拍手。(其它地方用双手食指轻轻点动),幼儿再跟老师做一遍。

四、请一名小朋友做指挥,大家再练习一次。

五、向幼儿介绍乐曲的名称叫《拨弦》,它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1、出示小提琴图片或实物。师:小提琴有两种演奏方法,一种是用琴弓拉奏,另一种是用手指拨奏。

2、问:这首“拨弦”是用什么方法演奏的?(拨奏)出示弹拨乐器,请幼儿跟着音乐,看着图画,进行演奏,注意演奏出音乐中的重音。问:拨弦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很跳跃,很快乐)。

3、播放《梦幻风》音乐让幼儿欣赏一遍。问:3.1这首“梦幻风”是用什么方法演奏的?(拉奏)3.2听起来感觉怎么样?(很连贯,很优美)

六、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游戏。

1、请配班老师扮聪明孩子示范游戏一次。

2、教师担任大灰狼,全体幼儿担任聪明孩子,大灰狼转头时幼儿不能动。

3、请一名幼儿扮大灰狼继续游戏。

15.从艺术学原理看音乐表演艺术 篇十五

忠实再现与能动创造的统一

音乐表演者作为参与音乐创造的主体之一, 对于音乐意义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没有音乐表演的参与, 不仅音乐作品只能停留在乐谱的阶段, 而且, 音乐意义的生成和填充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波兰哲学家、美学家罗曼·茵加尔顿 (Roman Ingarden 1893~1970) 发表提出“音乐作品是纯意向性对象”的观点, 其中对音乐表演艺术的论述中说道:“任何一部特定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只有一个, 而对它的演奏, 原则上却可以要多少个就可以有多少个。”他认为应当把乐谱看作是一个音乐作品的示意性的“草图”, 乐谱所指示的只是创作者的一个大致的意向。其中, “声音基础”的有些方面, 例如音高、节奏、旋律以及和声等被确定下来的因素, 显然是应该忠实地依据乐谱进行演奏的, 但是演奏中的某些细微处理往往是不同的, 尤其是作品的非声音因素, 如:时间结构、“运动”现象、形式构造、造型性因素, 特别是情感品质和审美价值品质等, 则完全处于不确定的状态, 它们只有在具体的演奏中通过演奏者的意向性填充和丰富, 才能得到确认, 实现其意义。著名英国指挥家亨利.武德在其所著的《论指挥》书中说“音乐是写下来没有生命的音符, 需要通过表演来给予它生命”当代指挥家卡拉杨也曾说过“指挥家不止是总谱的执行者, 而且是赋予总谱以生命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 音乐作品具有召唤性的特征, 如果仅仅靠原封不动地照谱演奏, 显然是不可能体现出音乐的意义, 还必须有表演者的创造, 即表演者对音乐作品意义的深入挖掘, 表演者意向性活动的填充和丰富, 只有这样, 才能完成音乐表演的创造使命。

历史与现时的“视界融合”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是过去时代遗留下来的东西, 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必然具有特定的音乐风格, 因此人们在理解、解释这些作品时, 不能完全脱离产生这些作品的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但是这些作品却是存在于“现时”, 现时的理解者的思想观点毕竟是不同于作品产生那个时代, 因此在理解、诠释音乐作品时会具有“现时”历史的限定性。2 0世纪5 0~6 0年代, 以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 (H.G.Gadamer 1900~2002) 为代表的现代释义学的兴起, 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视界融合”, 即我们所说的历史与现时的统一。他认为, 正是这种时间间距为理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靠这个时间间距, 通过理解者的再创造过程, 作品意义的丰富性才可能被不断地揭示出来, 对意义的不可穷尽的理解才可能实现。对一部艺术作品的理解不应该是要求理解者完全放弃自己的视界去追求作品的那个历史的视界。相反, 应该要求理解者拓宽自己的视界, 使自己现在的视界与艺术作品中所体现的过去的视界相融合, 从而使二者都超越自身, 达到一种新的视界, 进入一种新的理解。伽达默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视界融合”。在解释者和解释对象的关系上主张“视界融合”, 即理解对象的历史视界与解释者的现时视界的融合, 这种融合是对历史视界和现时视界的超越, 从而达到所谓“1+1>2”的效果, 即对作品产生新的理解和解释。

丰富的生活体验、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娴熟的表演技巧相结合

丰富曲折而深刻的生活体验是音乐表演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同时, 音乐表演者还应提高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等文化素养。深厚的文化素养能使音乐表演者从文化视野的高度去深层次地洞悉生活、领悟人生、理解音乐作品。

成功的音乐表演不仅需要生活体验和文化素养作为基础, 高超娴熟的音乐表演技能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或缺的。精湛的具有独创性的娴熟的表演技巧能使模糊概念的文本形象变成手中具有生命力和神韵的艺术作品。它与生活体验、文化素养相结合, 是使音乐表演达到至善至美境界的可靠保证。

音乐表演心理的相关的问题

音乐表演和人类的任何创造行为一样都是以创造主体的心理活动为基础, 并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

首先, 在音乐表演中要注意“投情”。深刻理解和领会乐曲的情感内涵是音乐表演中投情的基础。音乐艺术就其特性来说是一种善于表情的艺术, 作为二度创造的音乐表演, 最重要的艺术使命之一就是深刻揭示和完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 只有投情, 才能真实而生动地传达与再现音乐中的情感内涵, 同时使观众受到同样的感动。清人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曾指出:“唱曲之法, 不但声之宜讲, 而得曲之情尤为重。……而唱者不得其情, 则邪正不分, 悲喜无别, 即声音绝妙, 而与曲词相背, 不但不能动人, 反令听者索然无味矣。”尽管如此, 投情还需要受到理性的控制, 使它服从于音乐整体表现的需要, 使音乐表演给人以统一、和谐的印象。

其次, “想象”是贯穿在音乐表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心理要素。表演者对作品情感的体验、意境的领会都离不开想象的作用。音乐表演艺术家们总是通过想象来深刻领会音乐的情感与诗意的内涵, 从而把音乐演奏得生动感人, 并引发观众强烈的共鸣。因此, 音乐表演者要不断扩大和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 随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各种生动的自然景物和生活画面, 特别是要善于捕捉那些最激动人心、最富有诗情画意的生活场景, 拓宽想象的空间。

综上所述, 音乐表演作为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联系的纽带, 它不仅担负着创造性的再现作曲家的音乐作品, 以完成促进和推动音乐创作的繁荣与发展的任务, 同时又通过自己的创作 (表演) 为听众直接提供听觉审美, 从而对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美学修养、思想情操等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实施这一艺术活动的音乐表演者通过自己富于创造性的表演, 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更多的光彩, 赋予更为蓬勃的生命, 使之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参考文献

张前, 王次著《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年版。

16.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十六

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美声唱法方向的学生,出来为本专业做个宣传。说“音乐表演”还好,但再说是“美声”方向,好像这专业就很不接地气了。然而你看“隔壁”的民族唱法,就出现了龚琳娜老师,既能以“神曲”《忐忑》惊掉众人下巴,又能以《小河淌水》的技术与情感并重打动人心,我相信国内早晚也会出现将美声与通俗完美结合的音乐家!

我们专业主要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结合实践练习和表演,充满了有趣的细节与现场体验。

省内省外,报考有别

我是四川的学生,说一说在四川省是怎么报考的吧。音乐表演属于艺术类专业,高考前必须先通过本省的艺术联考,但联考成绩一般只对本省院校有效。外省院校如果在当地招生,会在当地设置考点,可以自行报考,但名额往往只有几人,难度大。省内学校依据联考成绩高低择优录取,文化课成绩要上省教育部门划定的高考艺术类分数线。

零基础备考?来得及

从高二暑假开始,我就去了培训中心备战艺考。几乎所有艺考生,都要经过专业老师的指导训练。如果你从小就学习音乐,自然有优势。但从零开始,这一年里加倍训练,成功闯过艺考也不是幻想。

背谱押题?收收心思

音乐表演的艺考科目有四门:练耳、乐理、视唱、声乐演唱。练耳和乐理的考查形式,类似英语考试中的听力和笔试。练耳要分辨听到的单音与和弦,乐理考查音乐理论知识。视唱和声乐演唱按照考号顺序分组考核,每组大约10人,依次演唱。视唱是演唱随机抽到的谱子,谱子都是老师新编的,所以收起背谱押题的心思吧,最多祈祷一下不要“黑手”抽到难题。

综合性大学 也是选择

我上的是综合性大学,与音乐学院相比,在师资和硬件设备上会有差距,但也有优势,由于这专业在读人数少,参加文娱活动、赛事的机会就多,老师也能集中精力辅导你,不像在音乐学院,为几个名额要经过层层“厮杀”。

彩排先行,自信上阵

只要打好了基础,前三科难度不高,最大的考验还是声乐演唱。考试时需要自己准备谱子给伴奏老师,还要化妆、换上演出服,隆重地面对考官。这和练习的感觉大不同!所以要尽早选好服装,多做几次彩排,否则考试时厚重的演出服只会成为身心的双重负担。

除了气息、发音、吐字等基本评判标准,老师的主观喜好会极大地影响给分。所以公平起见,联考时评判的老师通常有七八人,就像体操、跳水比赛的评分一样,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取平均值。此外,伴奏老师可能因为不熟悉曲子,演奏得磕磕绊绊。这时候你必须无视一切,自主把握演唱节奏,争取把伴奏老师带回“正轨”,否则就跟着伴奏走上“山路十八弯”啦。

专业培养 由此起步

大学期间我主修美声,辅修钢琴,声乐演唱和钢琴伴奏两门课贯穿了四年学习。除此之外,每学年还有一到两门必修课,包括中外音乐史、视唱练耳、合唱与指挥、形体课(相当于基础舞蹈课)、合奏课、音乐软件编辑等。多数课程需要大量的课后练习时间。

选修课趣味性较强,看名字就能感受到:嗓音保护、意大利语(很多歌剧是以意大利语演唱的)、民族民间音乐……学习时间长度从一学期到一学年不等。

上专业课通常是讲解和练习各半,或是整堂课在老师指导下练习。视唱练耳课就属于后者,前半节视唱,后半节练耳、唱谱子、听音分辨和弦。课后练习按照老师指导的思路进行。

声乐课采用“学生唱歌,老师点评”的一对一模式,上课相当于一场小测试。因为有负责伴奏的老师和其他等待辅导的学生旁听,如果发挥得不好,会特别局促。如果这堂课我被安排在最后演唱,等待中也会兴致勃勃地观看,默默给其他同学打分点评。

四年学习,两个月排练,一场音乐会

大学最难忘同时也是将四年所学发挥到极致的事,是全班一起办了两次班级音乐会。第二次“毕业音乐会”更隆重,还算作课程学分,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

这场音乐会凝聚了我们两个多月的心血,共13个节目,长1.5小时。我们是行政班安排,大家所学艺术类专业不尽相同,所以能够安排多类型的节目:舞蹈、乐器合奏、歌曲演唱……每个节目参加的人数不等,没有单人节目,有利于大家多多展示才艺。

经过一个月的排练,老师会组织预演,提出改进建议,甚至“枪毙”部分节目,换上备选节目。节目单正式敲定后,大家继续精益求精。各专业课程不同,全班同学少有一起上课的机会,这时聚在一起,更拉近了距离。

预热造势,我们“快闪”

音乐会对全校开放,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我们贴海报、发传单,还在小广场上宣传,有人吹萨克斯吸引注意力,有人见缝插针发传单推广,还有人用扩音喇叭呐喊介绍。

我们还在食堂进行了一次“快闪”活动:一群人冲进食堂,几个人用萨克斯吹《新不了情》,其他人跟着唱歌,唱完后喊出宣传语,大笑着撤退。这样齐心协力为一件事努力的感觉真的很棒!

盛装登台演出,

满载掌声而回

演出当晚,灯光舞台布置完毕,上台前大家齐声鼓劲。当年艺考华服上阵,是一个人的战斗;如今盛装出演,是一群人为四年时光做一个总结与展示。

演出成功吗?我们收获了四年来最多的掌声!结束后看到朋友圈的照片和视频,大家都是那么出色,那么闪闪发亮。

不可一日 不吃饭,

不可一日 不练习

不夸张地说,音乐学子不可一日不去琴房练习,就像人不可一日不吃饭。一间琴房五六个同学合用,平时会相互协调,保证都能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但到期末为了备考,先到先得就不讲客气了。

有时个人练习时间不够,我会去“蹭”朋友的练习时间,她练二胡(琴房隔音好,练乐器不扰民)我练声,各自投入着不会被影响。课内练习,课后还要练,会厌烦吗?不。这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有一点点进步都会让我开心不已。

挑战舞台,

“闯关”“升级”

音乐“表演”,当然要展现给人看。只要你愿意,机会总不少。比如各大校园常见的十佳歌手评选,大家在专业优势下往往能收获不错的成绩。相比较下,专业所属的音乐系每年举办的技能大赛,对手全是同门,有一定挑战性。社会上也有不少唱歌比赛可以自行报名,如果需要老师赛前辅导,他们总是乐意的。虽然难度更大,但备战中全身心地投入就能让人产生满足感,哪怕名次不理想,也能锻炼现场素质,值得一试!

星光大道?有些远

关于能不能成为明星,我要泼一泼冷水了。无论综合性大学或音乐院校,学习本专业走上演艺道路的可能性都很小。一来学校没有什么进入演艺圈的渠道,二来成为一名艺人也不仅仅要唱得好。多少音乐学子中才出一个李宇春啊!如果想从事音乐相关职业,可以加入歌舞团一类组织或是音乐工作室,难度反而不会大。

转行谋生?挺常见

毕业后,大家十有八九都会转行。大学期间有同学会接商业演出,会去琴行授课,但考虑工作稳定性、收入等因素,很少会全职投入。极少数同学读研或是出国深造,还有小部分当音乐老师,但教师的名额少,更多人还是怀着对音乐的爱,成了普通上班族。我就是其中一员。

17.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 篇十七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18.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 篇十八

1.学习区别两首歌曲的不同性质(欢快的、悲伤的)。

2.通过表情、语言、动作及粘贴颜色等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活动准备】

1.准备乐曲《瓦妮莎的微笑》、《二泉映月》、《花仙子》的磁带。

2.哭和笑的花宝宝各一个。

3.高兴地、悲伤地娃娃头若干。

4.冷、暖色纸片若干及江湖。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做律动进活动室。

嘘,小声点,我要告诉你们一个秘密!昨天晚上花仙子趁我睡觉的时候派了两名花宝宝带着两件神秘的礼物来到我的房间里,他们对我说今天他们要跟我一起来,要把这两件神秘的礼物送给小朋友们,不过这两件神秘礼物很特殊,需要我们小朋友的小耳朵来收,先请小朋友们“收”第一位花宝宝带来的“神秘礼物“。

2.欣赏乐曲《瓦妮莎的微笑》第一遍,然后出示笑的花宝宝。

(1)他给小朋友们带来的是什么礼物呀?(一段音乐)

(2)小朋友们听了以后有什么样的感受那?(幼儿自由回答)

(3)在听音乐的时候你最想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这个花宝宝也和我们一起听了这段音乐,看看这个花宝宝听了音乐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他高兴的笑了)。

3.欣赏音乐《瓦妮莎的微笑》第二遍,说说乐曲的演奏乐器是什么。

(1)请小朋友们再欣赏一遍这段音乐,这次我们边拍手边欣赏这段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小朋友们欣赏了一遍这段高兴地音乐,你们感觉他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快)

4.欣赏《二泉映月》的乐曲,出示哭的花宝宝。

(1)下面请小朋友们“收”第二份神秘礼物,小朋友再听听第二份秘礼物是什么?(音乐)

(2)你们听了这段音乐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很难过、很悲伤、很凄惨、还想哭)

(3)我们来看看花宝宝听了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也很难过的哭了)

5.欣赏乐曲《二泉映月》第二遍,并随老师一起模仿拉二胡。

(1)小朋友们再欣赏一遍这段音乐,听听是什么乐器奏出来的?(二胡)

(2)这顿乐曲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呀?(慢)

6.请小朋友们边拍手边对比欣赏这两段乐曲,感受着两段乐曲有什么不一样。

下面我们一起在欣赏一遍这两段乐曲,感受一下这辆段乐曲有什么不同。

小朋友听了之后感觉这两段音乐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总结:第一段乐曲是用钢琴演奏的,节奏欢快、听起来让人感觉心情愉快很高兴、很愉快,听了以后还想笑还想跟着音乐一起跳舞;第二段音乐使用二胡演奏的,节奏很慢,听起来给人一种很难过,很悲伤。很想哭的感觉)。

7.请幼儿们对比欣赏这两段音乐并自由选择娃娃头表现音乐。

分别出示高兴地和忧伤的娃娃头:“看,这是什么呀?”(娃娃头)

下面我们边欣赏音乐边玩一个游戏好不好?下朋友在欣赏音乐的时候选一张娃娃头表演,想一想,欣赏高兴的音乐的时候选什么样的娃娃头,欣赏悲伤音乐的时候选什么养的娃娃头。

8.请小朋友们边欣赏边玩游戏:“给花宝宝找朋友”

19.幼儿园中班音乐剧表演 篇十九

日常音、语音、音乐音三者都属于音响的范畴, 具有音响所具备的一般特点。其不同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各自所辖的内涵和外延存有差异, 日常音的外延大, 它可以包含语音和音乐音, 反言之, 就是语音和音乐音都是从日常音中按照一定的依据经过特选后的音响, 所指范围和含义相对狭小。第二、在各自的领域范围内认知特点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一、日常音、语音的认知特点

日常音就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音响, 它具有四个方面的认知特点。第一、日常音在信息接受方面具有从属性, 也就是从属于事物事件本身, 一般情况下不太能吸引人的注意力, 并且从属于人的视觉特性。比如当我们听见一种日常音响的时候, 我们首先是不由自主的举目于产生音响的事件本身以了解该日常音的全部信息。第二、表现力方面的无意识性。通常情况下, 我们不会有意识地去注意日常音的表现力, 但是如在特定的恐惧或恐怖的情景下, 我们就会特别注意所在环境的日常音。第三、意义呈现方面对发音体的指示性具有模糊性和不安定性, 只是表明是什么东西发出的该音响。第四、信号传递性。比如在大街上听见某些乐曲响起, 我们就知道是洒水车来了, 这时候的音乐就变成了日常音并指示出“洒水车洒水”这一事件。

语音本身就是指元音、辅音和音节, 是人们在几千年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用来表达或表述人的思想的手段。其认知特点区别日常音和音乐音。第一、注意的对象, 也就是语音的目的。第二、指示发音体作用的减弱, 语音表述过程中更加重视内容的表达,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听话听音”的“音”的意义所指。第三、具有明显的完形性。第四、具有超越的象征作用。

二、音乐音观念的来源及认知特点

音乐音的观念取自于日本美学理论家渡边护所著的《音乐美的构成》一书, 他在第二章“音响”的第三节中论述到:“这里说的音, 是指在音乐中发出的声音”。因此, 必须把它和音响学上所说的乐音明确地加以区别。我们, 名之曰的音乐音, 是作为艺术作品的声音, 是其本身具有丰富音乐表现力的声音。它不是指构成音乐作品单个的音, 而是指音乐作品已经音乐化时所发出的声音。维列克曾说:“不是声音创造出音乐, 而是音乐创造出声音, 后者意味上的音才是音乐音。”音乐音属于音响大范畴的分支, 更是语音的下属分类, 它是人类用音乐表达思想感情的符号。因此, 音乐音不等于乐音, 乐音只是构成音乐音的一种材料, 音乐音要表现出意义, 也即在音乐中所说的音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挑选出来, 能够表现人们生活或思想感情的, 并组成一个固定的体系, 用来表达音乐思想和塑造音乐形象。练习曲的音是乐音但是不是音乐音, 因为它只是为了达到练习某种音乐技巧而产生的音响, 没有注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体验, 因此, 练习曲里的音是乐音而不是音乐音。

综上所述, 音乐音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与任何其它感觉对象相比, 它所起的不是次要的, 而是主要的作用;第二、音乐音具有指示发音体的关系;第三、音乐音是人创造出来的, 是经过选择而形成的, 因而具有显著的完形性和内在象征性”。音乐音就是音的感觉性与音的表现力在意味作用下的有机结合, 也即音乐本身加上音乐意味。

三、音乐音的认知特点对音乐表演的启示

音乐表演是音乐作品实现审美价值的重要环节, 音乐必须通过演奏、演唱, 将观念中的音响或乐谱上的音符转化为实际的音响, 音乐的美才能真正的展现出来, 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音乐表演是音乐创作的继续, 因此, 正确理解音乐音的概念, 能对音乐表演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音乐表演者并不单单是音符的传输器, 表演者要充分发挥二度创作的创造性, 要使这种创造的确是美的创造, 需掌握以下几种美学原则:

1、音乐本身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从音乐本身来看,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 但作曲家写出的作品还不是声音, 只是记录声音形式的乐谱符号。从乐谱到声音, 必须通过表演者的演奏或演唱才能实现, 因此音乐又是表演艺术, 离开音乐表演, 谈不上音乐创造, 也谈不上音乐欣赏。音乐只有通过音乐表演才能把音乐作品变成实际的音乐音响, 并传达给欣赏者。音乐是音响的艺术, 作曲家写下的乐谱, 只是一种音乐幻想, 只能通过音乐表演才能把这种幻想变成声音的现实。同时, 音乐表演也不仅仅是对音乐作品的一种传达和再现, 而且也是一种极赋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诸如表演者的表演水平、程度高底与否, 对音乐作品内涵挖掘深刻不深刻, 准确表达形象与否, 以及音乐音响美听与否, 都取决于音乐表演环节的表现, 直接影响音乐整体表现本身。因此, 音乐表演也被人称为“二度创作”。

音乐表演环节应当包括有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表演者根据对作曲家赋予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 结合自己的感受、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运用熟练的演奏 (唱) 技术, 借助表演形式, 将乐谱变成现实的音响, 并充分表达出作品深刻的感情和思想内涵, 即所谓“音乐表现”。它常和表演者的技术或乐曲练习 (包括练习曲练习) 、节目排演等活动联系在一起。二是当表演者对音乐作品内涵的把握达到得心应手, 对作品的技术要求达到充分熟练、游刃有余时所进行的舞台音乐表演活动内容。这时, 表演者通过舞台上的现场演奏 (唱) , 充分调动一切有关的舞台表演手段及办法, 将成竹在胸的音乐作品淋漓尽致地、出神入化地表演出来, 直接诉诸于欣赏者的感观。通过这个极赋创造性的活动内容, 使欣赏者获得艺术美的与享受。

2、音乐意味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从音乐的意味来看, 意味和音乐是合二为一的, 意味就在内心的音乐中, 音乐的自然属性中就渗透了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情。倘若缺少运用内心音乐的技能, 或内心音乐断断续续, 歪曲了音乐形象, 他就感受不到音的动力性。用空洞的内心、歪曲的形象、没有完形的内心音乐, 肯定不能揭示音乐的意味, 因为音乐的意味在于它本身。因此 (奏) 全靠“自动化”来完成。如此“炮制”的音乐不仅不是真情, 可能还有许多矫揉造作的成分。但也不是说有了内心音乐就可以表现得很好, 内心音乐既要保留知觉的表象, 又要进人音乐规定的情景, 只有将内心音乐和感情结合起来, 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当我们完全被音乐所陶醉时, 这时心理意识就会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就会唤起深层精神世界中的理性, 并且和音乐表象互相渗透, 赋予音乐表象更深远的意味。

由此, 演唱 (奏) 只有正确理解音乐意味, 超越乐谱的认知层面, 达到主客体情感的交融, 才能正确地诠释音乐的意味, 才具音乐的审美价值。

3、音乐本身+音乐意味对音乐表演的启示

由于音乐音是是音乐本身与音乐意味的有机结合, 所以要把作品表现的近乎完美, 需要表演者不仅要将作品的音乐本体, 如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熟练的领悟, 而且在诠释作品时要考虑到作品作为音乐音所具有的内在象征性, 把音乐作品本身与其象征的内容结合起来, 这样就使对音乐的表演不仅仅是停留在给人以美的感觉层次方面, 而是让听者能从表演者的表演中体会到音乐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

音乐具有理性的价值, 它常常对理性有启示作用, 并与现实有着普遍的联系, 往往也是社会各种法则的反映。作曲家在音乐中创造的美, 并不单单是依靠灵感的“信马由缰”, 而要遵循一定的创作规律, 因此作曲也具有严密的伦理性。作为表演者在体验音乐的价值时, 同样也属于理性的范畴, 而不是美学性质的东西。在揭示音乐的意味中, 包含有许多联想、统觉、人文和理性的内容, 因此表演者的阅历、知识、性格, 都是作为动因来发挥作用的。虽然理性对音乐表现的作用是间接的, 但也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表演者要重视人文知识、音乐理论的修养。只有把自己对作品的历史、风格、民俗人情等知识用于体验和理解音乐, 音乐意味的丰富性、深刻性才能揭示, 才能提高音乐表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2]、修海林, 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

[3]、龚妮丽.音乐美学论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4]、姜万通.耗散系统与音乐作品中的自组织现象[J].黄钟, 2004 (2)

[5]、张前, 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6]、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M].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

上一篇:物业管理绩效考核方案下一篇:学生入校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