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发明 传统节日 名人伟人简介

2024-07-02

中国四大发明 传统节日 名人伟人简介(精选10篇)

1.中国四大发明 传统节日 名人伟人简介 篇一

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小说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

水浒传的故事早就在民间传诵。南宋时,王的《东都事略》等,书已有零星记载。宋末遗民龚圣与作有《宋江三十六赞》;无名氏的《大宋宣和遗事》记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迹。元代有25种水浒题材的剧目,水浒故事传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浒》的规模。

《水浒》的作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间,名耳,祖籍苏州。明初著名小说家。35岁中进士,后弃官退居故乡,从事创作。传说他同元末农民起义运动有一定的联系。

《水浒传》以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为主线,通过各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不同经历,描写出他们由个体觉醒到走上小规模联合反抗,到发展为盛大的农民起义队伍的全过程,表现了“官逼民反”这一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必然规律,塑造了农民起义领袖的群体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状况和社会矛盾。作者站在被压迫者一边,歌颂了农民起义领袖们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正义行为,肯定了他们敢于造反、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义士,当他被逼上梁山之后,“替天行道”,壮大了起义军的声威,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由于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义事业登上峰巅之时选择了妥协、招安,终于葬送了起义事业。小说通过宋江起义的失败客观上总结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

小说以高俅发迹作为故事的开端,意在表明“乱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作者还写了大批的贪官污吏和地方恶霸,正是他们狼狈为奸,渔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们不得不挺而走险,奋起反抗。小说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的深层原因。

《水浒传》的结构独具一格,先以单个英雄故事为主体,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因人生事,开始下一个故事。就好象一个个环,环环相扣,环环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现了众多英雄好汉,智取生辰纲和三打祝家庄等即为其例。一个一个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细流流向长江大河,终于汇合成滔天洪流,汇合成声势浩大的英雄大聚义。《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冲、鲁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于把人物放在真实的历史环境中,紧扣人物身份和经历刻划人物性格;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斗争中生死存亡的关头来描写人物性格,还善于运用比较法、反衬法来突显人物性格。

《水浒传》没有丝毫的脂粉气儿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犷的阳刚美和崇高美。这种美学风格对后来的英雄传奇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浒传》对后世的影响,不限于文学的范围。几百年来,《水浒传》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直接推动了人民群众的反抗运动。《水浒传》对后世小说、戏剧有较大影响,到今天水浒故事仍然是戏剧剧目中的重要内容。

《水浒传》有繁本简本之分。繁本文繁事简,简本文简本繁。明万历末杨定见取简本中征田虎王庆事加以润饰,与繁本合成120回本。清人金圣叹取繁本前71回加以润改,将第1回作楔子,成70回本。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校订的《水浒全传》适合于普通读者阅读;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水浒传》汇校本适合于文学研究者。

西游记

小说以整整七回的“大闹天宫”故事开始,把孙悟空的形象提到全书首要的地位。第八至十二回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从十三回到全书结束,讲述仙界一只由仙石生出的猴子拜倒菩提门下,命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醉酒闯下大祸,被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的方法:他须随唐三藏到西方取经,作其徒弟,修成正果

之日便得救。孙悟空遂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二人与猪八戒、沙僧等合力对付,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写作时代为明朝中期,当时社会经济虽繁荣,但政治日渐败坏,百姓生活困苦。作者对此不合理的现象,透过故事提出批评。共一百回,六十余万字。分回标目,每一回目以整齐对偶展现。故事叙述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经过八十一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内容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叙三藏取经的缘由;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全书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后40回据说由高鹗续写。

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居士。清代伟大小说家。祖籍一说是河北丰润,一说是辽宁辽阳。清人入关后,入正白旗内务府籍。从他曾祖至他父亲,其家世袭江宁织造。幼年时家势贵盛,气派显赫。后来其父因事获罪,产业被抄没,家道衰落。曹氏全家从南方北迁,中年后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贫,过着“举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艺,能诗善画,嗜酒健谈,性格傲岸。《红楼梦》写到80回时,因贫病交迫,加之爱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红楼梦》成为未完稿的著作。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同时,通过对这些爱情悲剧产生的社会环境描绘,牵涉到封建社会政治法律、宗法、妇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问题,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世态,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歌颂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过叛逆者的悲剧命运宣告了这一社会必然走向灭亡。可以说,《红楼梦》是一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宝玉始终站在封建主义精神道德之外,他视仕途为禄蠹,以应酬文字为沽名钓誉之工具,视读圣贤为畏途,既具有浓厚的贵公子的纨裤习气,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个性,追寻自由,是一位贵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洁、孤高自许、多愁善感的贵族小姐,她视爱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爱情却因不容于贵族家庭而被摧毁;宝钗是一位遵奉妇道、恪守妇规的封建淑女,她同样是封建制度的牺牲品。

《红楼梦》突破了传统的取材和构思方式,将社会高度浓缩于家庭范围内作整体展现,贾府实际上是整个社会的缩影。

《红楼梦》写人的技巧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所描写的人物皆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说写人类型化的特征,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以精雕细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个性化,心理描写具体而简洁;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艺术气氛里,烘托人物的内心情绪。

《红楼梦》吸取了中国古典文学语言的营养,又提炼了大众语言,熔铸成准确、精炼、纯净、传神、典雅的语言。

《红楼梦》的情节安排脉胳分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结构既筋络相联,纵横交错,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凿之痕。

《红楼梦》表面看来都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能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质,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问世后,以其深进的思想意蕴与精湛的艺术魅力,震撼着一代代读者的心灵,产生了跨越时空的巨大的影响,在学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红学”。在经历了二百多年风风雨雨之后,“红学”不唯没有衰微,反而更为兴盛,这足以说明《红楼梦》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个系统,一是仅流传八十回的脂评抄本系统;一是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统。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120回校订注释本,是一种较为完善的新读本。

2.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 篇二

40年前,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宇宙飞船进入太空遨游了108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加加林在20多名宇航员中,之所以能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一个偶然事件。

原来,在确定人选前的一个星期,主设计师罗廖夫发现,在进入飞船前,只有加加林一人脱下鞋子,只穿袜子进入座舱。就是这个细节使加加林一下子赢得了罗廖夫的好感,他感到这个27岁的青年如此懂得规矩,又如此珍爱他为之倾注心血的飞船,于是主设计师决定让加加林执行这次飞行任务。

>>>下一页更多伟人名人的成长故事

3.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分别是什么 篇三

<<<返回目录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时间特点

1、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一年之岁首,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岁首、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过年。

2、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4、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返回目录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各自的起源

春节:团团圆圆过大年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中秋节:源于祭月迎寒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端午节:已有多年历史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作为传统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习俗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叶菖蒲,其中,吃粽子最为普遍。

清明: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早开始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为清明”的说法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

4.名人伟人的爱情观(爱情短信篇) 篇四

.在爱情的战情上,唯一获胜的秘决是逃跑.—拿破仑.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真诚的爱情永不是走一条平坦的道路的。—莎士比亚.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密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的基础上的。—莎士比亚.曾经相遇,曾经相爱,曾经在彼此的生命光照,就记取那份美好,那份甜蜜。虽然无缘,也是无憾。—杏林子.爱是一种甜蜜的痛苦。—莎士比亚.在爱情的问题上,往往没有谁对谁错,爱情只是一种缘分。缘至则聚,缘尽则散。能够结为夫妻并相伴到地老天荒,那是珍贵的不尽缘。.恋爱就像口香糖,时间长了会平淡无味,觉得平淡了就想放弃,而无论丢在什麽地方,都会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人生最好的东西总是和最坏的连在一起,幸福的极致往往是悲哀。幸福是短暂的,当人们想抓住它时,它已经走远了。.爱不需要解释,却又可以解释一切。虽然爱情只是众多情感中的一类,但它远比其它来得深刻,来得无奈。.如果你真的深爱一个人,那麽就算换了时空,变了容颜,你也能从千百万人中认出那个熟悉的灵魂,然后再次地爱上他。.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清)洪.当你真心爱一个人时,那人除了有崇高的才能外,他还有一些可爱的弱点这也是你爱他的重要关键。—(法)摩路瓦.每个女孩都是一个无泪天使,当天使爱上男孩便有了眼泪,天使落泪坠入凡间,所以每个男孩都不该辜负你的女孩,因为她曾为你放弃了整个天堂。.世界上有许多出色的男人和美丽的女人,然而属于你的感情只有一个,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改变自己的挚爱,千万别活在别人的眼里而失去自己,也永远不要太贪心。

5.孙中山的生平简介及伟人事迹 篇五

【人物简介】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为名。[1] 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世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物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一、孙中山名字之由来

二十世纪是一个沧海桑田的时代,在中国更是百年锐于千载。作为本世纪三个伟人之一的孙中山,站在时代的起跑线上,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和“愈挫愈奋”的精神,带领中国人民挣脱封建的羁縻,跑出了向现代社会进发的第一棒。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幼名帝象,号日新,字明德,后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孙中山”之名既由此而来。

孙中山出生贫寒,六岁时便开始参加劳动。12岁时,前往檀香山投奔哥哥孙眉,在英美教会学校接受了五年教育,初步了解了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部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回国后,1886年在香港学医,1892年毕业。在香港读书期间,比较系统地涉猎了西方政治、军事、历史、物理、农学知识,当然还有医学等现代的学科,尤其喜爱读《法国大革命史》和《物种起源》这类书。课余时间,孙中山进修中文,独好“三代二汉之文”。孙中山和当时的绝大部分知识分子不同,他最先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而非中国的经学,走了一条由西学至中学的路。这一点,对孙中山的人生历程和思想有极大的影响。

二、政治生涯三阶段

孙中山的政治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从1894年成立檀香山兴中会开始到1911年清政府倒台,为打倒满清封建王朝时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至1922年6月陈炯明炮轰总统府,为保卫真正的中华民国而奋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孙中山组织了倒袁的“二次革命”,以及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战争”,反北洋北京政权的“护法战争”。为了更好地团结力量,1914年6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孙中山任总理。1919年10月,“以巩固共和,实现三民主义为宗旨。”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开始率兵北伐。

1922年6月到1925年3月,为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时期。

1922年,孙中山开始与苏俄接触,1923年1月和苏联代表越飞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表示互相支持,中国可以依赖苏俄援助,苏俄则宣布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苏俄放弃帝俄在华的不平等条约。联俄政策已定。

1923年1月至1924年,孙中山再度改组国民党,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其中的《一大宣言》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会议实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4年11月,北京政局发生了变化,同情革命的冯玉祥暂时控制了北京的局势,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孙为扩大革命的影响,决定北上,提出以召开“国民会议”的形式解决国事问题,以“废除不平等条约”为扫除外国在华势力的口号。孙中山途径香港、上海、日本、天津,只要可能孙中山就竭力宣传其主张。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国民会议运动”。途中孙中山肝病发作,抱病北上,1925年3月1 2日在北京逝世。

三、“振兴中华”的理论思考: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集中体现了他为“振兴中华”所作的理论思考。1903年,孙中山在为东京军事训练班所写的训词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905年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把孙中山的思想归纳成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在实践的磨砺过程中,三民主义的内容有补充更改,但是,它的基本框架变化不大。三民主义理论比较彻底地揭示了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为当时社会最先进的、最有战斗力的思想。

孙中山在他的遗嘱中这样写道:“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为此目的,孙中同牢牢把握着时代主题。外来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清朝封建的异族统治,使民族矛盾居于最突出的地位。但是,凭着对世界的了解,孙中山清楚他所面临的任务远远超出民族主义的范畴:政治制度的重建,经济体系的创立,以及国民素质的培养,同样是刻不容缓的,只有这样,才能振兴中华,才能使中国平等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四、事迹和思想之一:民族自决辛亥革命中寻求英国援助落空

孙中山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来自于外来侵略。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大声疾呼:“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所以,“物集会众以兴中,协贤豪而共济,抒此时艰,奠我中华”。但他把危机的原因归结为“庸奴误国”。因此,他在辛亥革命期间,武装反清与寻求各国政府的支持是同时并进的。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的消息传来,漂泊海外十六年的孙中山闻知国内的情况后,以为目前的主要工作不在“疆场之上”,而在“樽俎之间”,外交上得到各国的支持尤为重要。他估计美国、法国会同情中国革命;德、俄两国则持反对态度;日本人民支持而政府反对;英国人民赞同而政府态度犹豫。因此,他决定前往英国游说该政府,以为如果能得到英国政府的支持,日本就不能危害中国了。于是,他先后去了纽约和伦敦,与英美金融界、外交部接触,中心意图是:

一、经济上断绝对清的援助;

二、与各国商洽借款;

三、希望给予日本压力,使之不再援助清庭。但是各国以各种借口拒绝了孙中山的要求。于是,孙中山只有两手空空地回到祖国。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习近平讲话全文

2.孙中山150年普通纪念币发行时间

3.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的征文

4.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纪念币哪里发

5.孙中山诞辰150周年事迹

6.爱国故事:孙中山号召振兴中华

7.学生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手抄报

8.2016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将隆重举行纪念活动

9.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

6.中国四大发明 传统节日 名人伟人简介 篇六

7月13日,响水县委组织部组织我们大学生村官到周总理故乡开展“缅怀伟人业绩,弘扬优良传统”教育活动,我们大学生村官怀着敬仰和怀念之情参观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并在周总理铜像面前集体重温入党誓词,合影留念。一副副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真实的文献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周恩来同志为为国家、民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今天,我们缅怀周总理是要学习他的的人品和党性。他那光明磊落的人品、对事业的赤胆忠心,在党和人民心中永远放射着光芒,周总理那种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始终心系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大学生村官缅怀与弘扬。

站在周总理纪念馆前,我不经想起胡锦涛总书记对周总理一生的“六种精神”概括:终信仰坚定、理想崇高,集中表现为他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始终热爱人民、勤政为民,集中表现为他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始终顾全大局、光明磊落,集中表现为他高度珍视和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精神;始终实事求是、严谨细致,集中表现为他求真务实的精神;始终虚怀若谷、戒骄戒躁,集中表现为他谦虚谨慎的精神;始终严以律己、廉洁奉公,集中表现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

作为服务农村基层的我们大学生村官今天缅怀周总理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周总理心胸就如广博,他能包容海的一切,不管海多么无情的冲击着他,他都屹立着,坚守着,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周总理,少年时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苦读,青年时,他为寻求真理而远渡重洋,虽历经坎坷依然意气风发。他说:“一帆风顺是不能磨练人的”。“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是周总理青年时代的志向,这是他鞠躬尽瘁的写照,这也是他全部人格的体现。

在那个剧烈动荡的革命年代,周恩来没有留意个人的得失,他说:“我们在死难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泪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坚决地继续着死难烈士的遗志,踏着死难烈士的血迹,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斗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走出陕北窑洞,在西安、在武汉、在重庆纵横捭阖,在一张张诡异莫测的谈判桌前他为民族大义而据理力争,在每一个需要大智慧与大勇气的地方他为了中国的前途不懈努力;在赶走了日本人,和平并没有立刻到来之时,他毅然返回陕北展转于枪林弹雨,在新中国的地平线上,虽然百废待兴,但他鼓励大家“今天的现实是不够美满的,但是美满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他日理万机,废寝忘食,纵横寰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实周总理何尝不需要休息,他曾说过:“我不能坐,一坐下就会睡着。”,但面对纷繁的国事和别人无法代劳的难事,他又事必躬亲。他说:“我们这一辈子和这一个时代的人多付出一点代价,是为后代更好地享受社会主义幸福。”。即使文化大革命中他处于非常困难的地位,但他却仍然顾全大局,任劳任怨,他说“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共产主义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周恩来的忙忙碌碌,事务主义,那是他至高至圣,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周恩来拘谨韬晦,那是他至情至性,常常洒脱不羁;而今日有人误解周恩来阴柔委屈,其实他阳刚十足,热情激荡奔放;甚至还有人误解周恩来吞声忍让,其实那是他大智大勇,最有自知和知人之明……虽然他老人家在天堂安息,但我相信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他是永恒的。

周总理生活简朴,衣服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周总理以他那极为高尚一生的品德在人民心中竖起了一座丰碑,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那样广泛、挚烈的爱戴和深切而持久的怀念。从周总理一生我们看到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是真实的存在,而不是远古的传说!

今天,我们缅怀周总理的高风亮节,重温他的衣食住行,我们大学生村官……………..,我们对周总理的风范、品格,依然都是有口皆碑、满怀敬意。周总理的风范、品格不论到何时何代,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缅怀周总理,就是要学习……..我们更要以周恩来总理为榜样,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也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做到了为民爱民、求真务实、清正廉洁,才能经受住改革开放和执政的考验。也只有这样才是对周总理最好的缅怀,才是对周恩来精神的最好传承。

7.名人关于发明的名言 篇七

3)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4) 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罗曼·罗兰

5) 织布工的后代与帝王的后代一样,也能创造出奇迹。——约·德莱顿

6) 创造性过程是可能涉及发现和发明。只要一件事情用新的方法去完成或去思索,就称之为创造性过程。——美·梅斯基

7) “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法·莫泊桑

8)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9) 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泰戈尔

10) 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泰戈尔

11) 已经创造出来的东西比起有待创造的东西来说,是微不足道的。——雨果

12) 人可以老而益壮,也可以未老先衰,关键不在岁数,而在于创造力的大小。——卢尔卡尔斯基

13) 我们要获得现有的一切,而且要创造现在还没有的新事物!——高尔

14) 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莫泊桑

15)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温塞特

16) 这种创新代表着社会所需要的东西:首创性进取心和创造精神。——佚名

17) 生活不是静止,而是同静止作斗争,是创作,是创造,是对“永恒旧事物”的吸引力的永恒反抗。——《罗曼·罗兰传》

18) 旧事物只是表层的腐烂,它的根须在土内埋得很深,并且在不断地萌发着新芽。这些新芽只是在生活步伐迅速,生活矛盾冲突激化的地方才能枯萎。——高尔基

19) 唯有创造才是快乐。只有创造的生灵才是生灵。——罗曼·罗兰

8.关于发明的名人名言 篇八

2) 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意识是巨大的幸福,也是人活着的伟大证明。——马修•阿诺德

3) 强有力的创造会吓跑许多人,但却迷住了更顽强有力的人。——勃兰克斯

4) 创造力是一种智力肌肉,愿意并且知道如何锻炼它,你也能发挥出潜在的创造力。 ——迈克尔,莱博夫

5) 创造——这就是人类精神的最高表现,是欢乐和幸福的最珍贵的源泉。——恩格尔哈特

6) 一个健全而进步的社会不仅需要集中控制,而且也需要个人和集团的创造力。——罗素

7) 所谓创新,往往只是将早已存在的东西加以变化。——普拉斯

8) 谁也不是任何真正创造力的主宰,人人都应当让真正的创造力去独立发展。——歌德

9) 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

10) 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

11)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

12)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13) 创造,不论是肉体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总是脱离躯壳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与神明同寿。——罗曼·罗兰

14) 织布工的后代与帝王的后代一样,也能创造出奇迹。——约·德莱顿

15) 创造性过程是可能涉及发现和发明。只要一件事情用新的方法去完成或去思索,就称之为创造性过程。——美·梅斯基

16) “创造”包括万物的萌芽,经培育了生命和思想,正如树木的开花结果。——法·莫泊桑

17)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是创造力的果实。——米尔

18) 希望在烧毁“旧事物”的火焰顶上出现光辉灿烂的“新事物”。——泰戈尔

19) 创造的神秘,有如夜间的黑暗,是伟大的。而知识的幻影,不过如晨间之物。——泰戈尔

9.发明家名人名言 篇九

2) 不存在的事物可以想像,也可以虚构,但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够被发明。——罗斯金

3) 发明不是发财,是为人类。——胡适

4) 发明之力者虽旧必新,无发明之力者虽新必旧。——陶行知

5) 有人认为,只有诗人需要幻想,这是没有理由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发明微积分。——列宁

6) 作出重大发明创造的年轻人,大多是敢于向千年不变的戒规、定律挑战的人,他们做出了大师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来,让世人大吃一惊。——费尔马

7) 天才人物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创造发明,发明了某一种形式,某一个体系或某一种原动力。——巴尔扎克

8) 这些学者共同工作的目标应该是给科学彻底打定一个基础,把智慧的光辉散播到全人类,使散播的成绩超越既往的成就,并以新鲜有用的发明去给人类谋福利;做这件事业一个人是不够的,一代人也不够,所以必需许多人一道工作,把前人的研究作为一个起点。——夸美纽斯

9) 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伏尔泰

10) 我们从别人的发明中享受了很大的利益,我们也应该乐于有机会以我们的任何一种发明为别人服务;而这种事我们应该自愿和慷慨地去作。——富兰克林

11) 当我历数了人类在艺术上和文学上所发明的那许多神妙的创造,然后再回顾一下我的知识,我觉得自己简直是浅陋之极。——伽利略

12)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实际工作者对科学原理予以很好地修正时代。……在我们教育事业方面,也必须有种种的发明。——马卡连柯

13) 我真想发明一种具有那么可怕的大规模破坏力的特质或机器,以至于战争将会因此而永远变为不可能的事情。——诺贝尔

14) 作为一个科学家来说,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爱科学——在长期思索任何问题上的无限耐心——在观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勉——相当的发明能力和常识。——达尔文

15) 青年人比较适合发明,而不适合判断;适合执行,而不适合磋商;适合新的计划,而不适合固定的职业。——培根

16)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17) 现代工业因为各种科学发明而日趋复杂,渴望真正成功的工人,必须要有一种普通教育的良好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培养他的专门技能。——杜威

18) 这些学者共同工作的目标应该是给科学彻底打定一个基础,把智慧的光辉散播到全人类,使散播的成绩超越既往的成就,并以新鲜有用的发明去给人类谋福利;……做这件事业一个人是不够的,一代人也不够,所以必需许多人一道工作,把前人的研究作为一个起点。——夸美纽斯

19)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科学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10.中国传统节日简介 篇十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 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 月起始的一天。《春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 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历法以后,上古就有 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 持,饮椒酒,就是用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 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 要举行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 “春节”,并将元旦放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 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许多私人企业都不 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 月十五。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 汉应劭《风俗通义》,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 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穿戴庆祝,坐小春牛 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 其实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 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 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著宜春之 嘉祉。”

今天很少有人知道立春是个传统节日。

三。元宵灯火

元宵在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一度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过了这一天,绝大部分人们都要上班了。元宵活动盛大在有灯会和烟火活动。舞 龙舞狮,社戏杂耍,从白天起就开始进行,直至深夜。为了保持与 民同乐的姿态,这天金吾不禁,金吾就是执金吾,就是守卫皇宫的近卫兵,金吾不禁指在皇宫门前金水桥一带不禁止普通老百姓参观 游玩。焰火就设在金水桥附近施放,以便于皇帝和嫔妃在皇城门楼 上欣赏。旧时烟火都是由扎在烟火架上的各种爆竹礼花逐次燃烧造 成的效果,我小时候看过,比西式烟火更精彩绚丽,但危险性大。唐苏味道诗“火树银花合,金桥铁索开,暗尘随马去,流萤逐人来。” 生动地总结了元夕的景象。

元夕到来,许多禁锢在深闺里的青年妇女,官宦家眷都被破例允许 出来观灯,这就为青年男女的接触创造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演出了 许多爱怨的爱情故事,在明代白话小说里多所描述。北宋欧阳修词 《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 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写出了元夕邂逅,相思一年而伊人不见,此情何以堪。辛弃疾词“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心上人竟然从天而降,其 激动的心情可知矣。

元夕的庆祝活动至今在北方农村保持着,南方也有所恢复,多数仅 限于电视上观看歌舞节目。

四。三月曲水

三月三日这天,按照《荆楚岁时记》,“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 杯曲水之饮。”,“曲水”就是河流弯曲之处,水流速度减缓,旧 时,游人乘坐画舫顺水飘流,每至港湾或河流弯曲处,则停下来饮 酒赋诗。这个节日起源很早,晋武帝都不知道它的意思,挚虞回答 他的疑问说是周公时候就有了,原来是把酒杯装酒,浮于河流里。王羲之《兰亭集序》里的“曲水流觞”就是这个意思,初读古文而 不看注解的人很容易被曲水的意义搞糊涂。

五。寒食禁火

寒食在清明节前二日,冬至以后一百零五日,这一天要禁火,从上 到下只吃瓜果点心一类冷食。寒食起源于晋文公火烧介子推的故事,故事说:

晋公子重耳和介子推一起逃亡国外,晋公子经过卫国时饥饿乏食,他的随从介子推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文公吃。文公回国当了 国君以后,论功行赏时,只有介子推一个人没有得到禄位。子推于 是作《龙蛇之歌》并隐居起来。晋文公访求子推,子推不愿出来,于是文公在子推隐居的山上前后左右放火烧树,希望逼使子推出来,子推抱住枯柳,让火烧死。文公哀悼他,命令老百姓五月五日不得 生火,后来五月五日在两汉时候被改到上面写的时间。

这个故事并不见于《左传》和《史记》的记载,南宋洪迈的《容斋 随笔》专门考证过它。元张养浩曲《中吕。兼尧民歌。寒食道中》 “清明禁烟,雨过郊原”似说寒食来源于唐尧传说。

不知今天山西农村还保持寒食节的纪念否?

六。清明上坟

清明节祭祀祖先和亡故的亲人,大约在南北朝以后才兴起的,因为 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未曾记载。北宋时要家家插柳枝在门庭,官府要举行所谓“钻燧改火”的仪式,就是用榆木钻木取火,还要 举行龙舟比赛,热闹非凡,不是简单地扫墓活动,所谓:“清明时 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么悲沧。

清明活动至今还在上下保持着。

七。四月佛诞

四月八日是佛祖生日,如西方的圣诞节,是佛教东传以后的全民宗 教节日。这个节日大约在唐时才出现。这一天,大小禅院都有浴佛 斋会,和尚以香药糖水赠送香客,民间则煮酒,吃春季瓜果纪念。

现在,庆祝洋节日圣诞节的绝大多数国内青年人大概不知道以前中 国还纪念一个西方神的生日。

八。端午龙舟

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会,非常热闹,民间要自发组织龙舟 比赛,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草于门庭。这个节日相传是纪念楚 大夫屈原忧国忧民,奋身投汨罗江的故事,老百姓以糯米以棕叶包 成饭团投入江中作饵,让鱼鳖不食他们尊敬的屈大夫。但据邯郸淳 《曹娥碑》说:“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为水所淹。”这 是相传于吴国之俗,事在伍子胥,与屈原无关。《越地传》则说这 个风俗起源于越王勾践,看来,端午节起源于吴越风俗。

喝雄黄酒,挂艾草,采杂药的风俗可能出自上古,采杂药,《礼记。夏小正》:“此月蓄药,以蠲除毒气。”早说了。

端午节庆祝活动国内现在仍然很热烈,唯不像六十年代以前那样万 人空巷,去看龙舟表演,中小学生上课都坐不住了。海外华人只是 看见商店里卖粽子时才想起了它。

九。七夕乞巧

在七月七日晚,已有文另载,不赘。

十。中元鬼节

中元节在七月十五日,俗称“冥节”,这天据说要烧纸钱饷亡魂,寺院要设法会,作道场以超度亡魂。这个节日起源于佛经里的“目 连救母”,所以宋时很热烈,要在街市上搭戏台唱杂戏“目连救母”,按佛经,这个故事说:

目连在阴间看到他的亡母亲在饿鬼群中,立即盛了一钵饭给他妈吃,饭没有吃进口,就化为火炭,这样目连之母未能得食,目连大声喊 叫,跑回来禀告佛。佛说:“你母罪孽深重,不是你一个人对付得 了的,需要十方众僧神威之力。到七月十五那天,你应当为正在地 狱受苦的七代父母备办各种美味和五果,放在盆盂中,供奉十方高 僧大德。我会告诫众僧都祝愿施主的七代父母进入„禅定‟,然后 去接受食物。”目连照佛爷讲的作了,其母遂解脱了俄鬼的一切痛 苦。目连于是告禀佛说:“以后佛家弟子孝顺父母的,也应当设置 盂兰盆会供养十方高僧大德。”佛说:“说得好!”

所以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把儒家的孝道和佛教经义结合起来,便于佛 教的普及宣传,故中元节又被称为“盂兰盆会”,在《聊斋志异》 里,多处提到盂兰盆会。我小时候,多次听见老人说“七月半,鬼 乱窜”,而不知其究里。现在绝大部分留美学生只知道一个“万圣 节”(Halloween,在阳历十月三十一日),而不知道中国的盂兰 盆会,盂兰盆会比万圣节的嬉皮笑脸庄严认真多了。

盂兰盆会可能在东晋时出现,现在大概只有寺院里才恢复有,太封 建迷信了。

十一。中秋赏月

八月十五的中秋夜晚,月亮显得分外明亮和大,中秋节的纪念活动 就开始了。中秋围坐吃月饼,然后走出户外赏月,还有一家人团聚 之意,这可能来自苏轼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东坡思念他在外地的弟弟苏子由写 下的词。但中秋望月起源并不在这个意义,就是明摆着赏月,却来 自唐明皇在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帮助下遨游月宫的优美故事,还携带 有仙曲《霓裳羽衣曲》的神话传说,鄙人有帖说明,不赘。

至于中秋夜吃月饼的习俗,则不见于南宋笔记的记载,传说是元末 农民红巾军起事时,以圆饼为号。

中秋节在两宋时很热闹,据《武林旧事》载,南宋时的中秋夜,都 人要燃放十万羊皮纸做的灯,让它们顺钱塘江水飘流,是夜星星点 点的钱塘江面上,宛如星汉,良多乐趣。

十二。重阳登高

九月九日是传统的重阳佳节,这一日正逢秋高气爽,是郊游登高望 远的好时候。王维《九月九日登高忆山东兄弟》里写道:“独在异 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表现他对亲人真切的思念感情。九月九日佩茱萸草,在风和日丽的 日子里,登高坡之顶,饮菊花酒,使人想到生命的和自然浑然一体,所以想到长寿。

重阳节解放后已经不再有庆祝活动。

十三。腊八煮粥

十二月八日是祭祀灶神的日子,《周礼》说“颛顼氏有子曰黎,为 祝融,祀以为灶神。”,所以对灶神的祭祀起源可能在西周以前。东汉刘珍等编写的《东观汉纪》说在祭祀灶神时要以黄羊为牲。到 了两宋时期,祭祀灶神的活动中出现了吃所谓“腊八饭”,就是以 各种果子杂料煮粥而食,此风俗可能来自佛教对中国民间巫神活动 的渗透改造,这一天,和尚们看见大家都在祭祀传统巫教神祗,恐 于其教义宣传不利,乃趁热闹来个粥会施舍斋饭给贫苦无依的人民 吃,以抵消“邪教”的影响,但老百姓管不了那么多,照例拿来,反正是变着花样吃就是了,于是就发明了“腊八粥”。

佛教抵制“邪教”的动作很成功,把以前跳神之类活动完全消灭了,东汉张衡的《东京赋》还说:“每到年末要举行盛大傩仪,驱赶各 种恶鬼。方相神拿着兵器,巫觋拿着苕帚,上万个小孩头戴红巾身 穿黑衣,手执桃弓和棘箭,向各处无目的地发射。”在《荆楚岁时 记》里还看见有记载,可是到了《东京梦华录》里,已经看不出有 这样欢乐的庆祝场面了。

倒是“腊八粥”流传下来了,至今许多家庭还有此种风俗,有些现 代巧媳妇还做得很有心得。

十四。除夕守岁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至今在神州 大地还浓浓的保持着,只不过春节联欢的精彩节目破坏了温馨的气 氛。

在《荆楚岁时记》里,记载有:

家家户户备办美味佳肴,到守岁的地方,迎接新年的到来,一家人 在一起开怀畅饮。留下些守岁饭,到新年的十月十二日,就把它撒 到大路边或街道旁;认为有吐故纳新的意思。

看来那时的人团年和现在的人差不多,也要守岁。

而在《东京梦华录》里,我们看到除夕的庆祝活动又有了新的发展,上面说:

至除日,禁中呈大傩仪,并用皇城亲事官。诸班直戴假面,绣书色衣,执金枪龙旗。教坊使孟景初身品魁伟,贯金副金虾铜甲装将军。用镇 殿将军二人,亦介胄,装门神。教坊南河炭丑恶魁肥,装判官。又装 钟馗、小妹、土地、灶神之类,共千余人。。士庶之家,围炉团 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

这个傩仪,就是假面表演,只是那时没法现场转播,也拍不成电影,诚是憾事。附:七夕话乞巧节

上一篇:会计单位实习报告下一篇:计生办公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