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管理工程系统

2024-06-12

儿童健康管理工程系统(共10篇)

1.儿童健康管理工程系统 篇一

武汉地区城镇道路工程施工管理统一用表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 工程施工用表的分类

第二章 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资料统一用表

A类 工程管理用表

A1工程概况表

A2工程开工报告 A3施工进度计划分析 A4项目大事记 A5施工日志

A6工程质量事故报告 A7工程质量事故调查报告

A8武汉市市政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建设单位)A9武汉市市政工程竣工报告(施工单位)

A10武汉市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评价报告(监理单位)A11武汉市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报告(勘察单位)A12武汉市市政工程竣工验收工程质量检查报告(设计单位)A13武汉市市政工程竣工验收证书 A14武汉市市政施工程质量保修单 A15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

B类 技术管理用表

B1设计技术交底记录 B2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B3施工图会审记录

B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 B5设计变更通知单 B6变更设计洽商记录

C类 测量记录用表

C1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C2水准点复测记录 C3导线点复测记录 C4测量复核记录

C5道路高程测量成果记录 C6排水管道测量成果记录

D类 施工记录用表

D1 通用记录用表

D1-1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D1-2工程预检记录 D1-3中间检查交接记录 D2 专用记录用表 D2-1沉降观测记录

D2-2水泥混凝土浇筑施工记录 D2-3同条件养护混凝土试件测温记录 D2-4沥青混合料到场、摊铺及碾压测温记录 D2-5水泥粉喷桩施工记录 D2-6水泥粉喷桩施工成果汇总表 D2-7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施工记录 D2-8石灰挤密桩施工记录 D2-9商品混凝土进场验收记录 D2-10混凝土开盘鉴定

E类 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进场检验及复检用表

E1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出厂合格证明及进场复检成果汇总表 E2见证取样送检检验成果汇总表 E3水泥检验报告 E4砂子检验报告 E5石子检验报告

E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报告 E7道路石油沥青检验报告 E8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检验报告 E9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检验报告 E10沥青混合料用矿粉检验报告 E11乳化沥青检验报告 E12石灰检验报告 E13粉煤灰检验报告 E14土工试验报告 E15有机质含量检验报告

E16-1钢筋力学及工艺性能检验报告 E16-2钢筋焊接接头检验报告 E16-3钢筋机械连接接头检验报告 E17普通烧结砖检验报告 E18路用小型预制构件检验报告 E19集料检验报告 E20石材检验报告

E21土工合成材料力学性能检验报告

F类 施工试验及检验用表

F1击实试验报告

F2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报告 F3地基钎探报告

F4 路基压实度检验汇总表 F5管道沟槽回填土压实度汇总表 T6基层/沥青面层压实度检验汇总表 F7压实度检验报告

F8压实度检验记录(环刀法)F9压实度检验记录(灌水法)F10压实度检验记录(灌砂法)F11压实度检验记录(蜡封法)F12沥青混合料压实度检验报告 F13填土含水率检验记录

F14石灰(水泥)剂量检验报告(钙电极法)F15稳定土中石灰、水泥含量检验记录(EDTA法)F16道路基层混合料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检验汇总评定表 F17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F18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检验报告 F19水泥混凝土强度检验汇总表 F20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表 F21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 F22混凝土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F23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统计评定表 F24混凝土抗折强度检验报告 F25道路基层、面层厚度检测报告 F26砂浆试块强度检验汇总表 F27砌体砂浆抗压强度统计评定表 F28砂浆配合比申请单、通知单 F29砂浆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F30承载比CBR试验报告

F31-1平整度检测报告(3米直尺、塞尺检查)F31-2平整度检测报告(测平仪检查)F32道路弯沉值检验成果汇总表 F33-1道路弯沉值检验报告(沥青面层)F33-2道路弯沉值检验报告(路基、基层)F34-1道路弯沉值检验记录(沥青面层)F34-2道路弯沉值检验记录(路基、基层)F34-3道路弯沉值检验记录(附页)F35路面抗滑性能检验报告 F36相对密度检验报告

G类 施工质量验收用表

G1 施工质量验收通用表格 G1-1-1检验批主控项目计数检验记录表 G1-1-2检验批一般项目计数检验记录表 G1-1-3检验批质量记录表 G1-2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 G1-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表 G1-4单位工程(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记录汇总表 G1-5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表 G1-6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

G1-7单位(子单位)工程安全和功能检验资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记录表 G1-8单位(子单位)工程外观质量检查记录表 G1-9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表

G1-10城镇道路分部(子分部)工程与相应的分项工程、检验批划分 G2 施工质量验收专用表格 路基工程

G2—1—1土方(基槽)开挖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2土方路基(路床)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2—1石方路基(挖方)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2—2石方路基(填方)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路肩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4软土路基(砂垫层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5软土路基(反压护道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6软土路基(土工材料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7软土路基(袋装砂井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8软土路基(塑料排水板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9软土路基(砂桩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0软土路基(碎石桩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1软土路基(粉喷桩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2湿陷性黄土路基强夯处理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基层工程

G2—13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石灰粉煤灰稳定钢渣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4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5级配砂砾及级配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6级配碎石及级配碎砾石基层及底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7沥青混合料(沥青碎石)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18沥青贯入式基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沥青混合料面层

G2—19热拌沥青混合料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20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21冷拌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22粘层、透层和封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面层

G2—23沥青贯入式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G2—24沥青表面处治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水泥混凝土面层

G2—25水泥混凝土面层原材料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26—1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2—26—2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钢筋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2—26—3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铺砌式面层

G2—27料石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28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广场与停车场面层

G2—29广场与停车场料石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0广场与停车场预制混凝土砌块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1广场与停车场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2广场与停车场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人行道铺筑

G2—33料石铺砌人行道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4混凝土预制砌块铺砌人行道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5沥青混合料铺砌人行道面层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人行地道结构

G2—36—1现浇人行地道(挡土墙)结构钢筋混凝土基础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2—36—2现浇人行地道(挡土墙)结构钢筋混凝土(侧墙与顶板)模板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2—36—3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加工及安装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G2—36—4现浇钢筋混凝土人行地道结构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7预制安装钢筋混凝土人行地道结构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38砌筑墙体、钢筋混凝土顶板结构人行地道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挡土墙

G2—39现浇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40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41砌体挡土墙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G2—42加筋挡土墙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 附属构筑物

G2—43路缘石安砌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44雨水支管与雨水口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45排水沟或截水沟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46倒虹管及涵洞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47护坡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48隔离墩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49隔离栅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G2—50护栏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51声屏障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G2—52防眩板施工检验批质量检验记录表

2.儿童健康管理工程系统 篇二

S广电集团 (以下简称:S集团) 是一家省级电视台, 其信息系统担负着电视台各个频道节目的采集、编辑、播出、存储、传输和内容管理及应用, 是电视台业务正常运转的基础。原系统是2004年由SD公司实施的全台网标清系统, 随着电视台业务的发展, 对节目制作、资料应用的网络化、高清化、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迫切, 原标清系统已不能支撑当前的业务量和高清化的需求。为此, S集团委托SD公司进行系统扩容改造, 提出了总体需求:各子系统支持高清应用;升级媒体资产管理系统 (以下简称:媒资) , 对存储进行扩容, 提高检索效率, 优化编目应用;新增主干内容资平台, 为各子系统互联互通提供便捷、稳定、高效的内容资的服务。要求项目进度:第一阶段完成上线 (2010年8月31日) , 完成RC1的30项功能点;第二阶段试运行 (2010-9-1至2010-11-31) , 解决升级后产生的问题及RC2的15项功能点;第三阶段完成验收 (2010-12-31) 。整个项目周期为6个月。

然而, 实际上由于前期调研的范围计划不明确, 中期实施过程中范围失控, 尤其是媒资系统的需求蔓延, 导致该项目到2010年3月才收尾。以下主要对此项目 (以下简称:S项目) 在范围管理中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 阐述工程项目范围管理的过程和主要方法。

1. 范围管理与需求管理的关系

需求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各方对需求的一致理解, 管理和控制需求变更, 从需求到最终产品的双向跟踪。范围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包含且仅仅包含项目必须完成的工作, 确定应该 (在本阶段) 做的工作和不该 (在本阶段) 进行的工作, 并且列出必须的可交付成果。

范围管理与需求管理在项目实施中有区别也有联系, 不是孤立的,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项目范围依据项目需求来定义, 项目需求是项目范围管理的基础;二是范围管理和需求管理一样, 应贯穿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三是需求的变更, 会引起范围的变更;四是项目需求可根据紧急重要程度、项目本身和甲乙双方的实际情况, 分步分期满足。

S项目在范围管理上的失败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前期的需求调研不够深入, 需求不明确导致无法明确定义可交付成果。例如:媒资系统中的统计模块, 要统计哪些数据没有明确的表述, 交付成果没有得到用户的认同。二是需求变更频繁, 却未对相应范围进行变更。S项目在媒资系统升级后, 用户提出大量需求累加到RC2中, 这已超出第二阶段项目执行范围, 但项目组却没有推进相应的范围变更进行分期分步满足需求, 在资源及时间一定情况下, 范围超边界, 最终后果是RC2承诺的交付期没有给出相应交付成果, 由此造成研发资源超负荷、员工压力大以及客户满意度大大受损。

2. 根据范围说明书创建工作分解结构 (WBS)

项目范围说明书定义了范围边界, 可交付成果, 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在项目中的责任, 它是制定WBS的依据。

WBS的作用在于:明确项目范围, 定义项目边界;为每个单元分派人员并为其规定职责;针对每个单元进行时间、费用和资源估算, 制订项目整体费用、资源消耗和计划进度等;确定工作的具体内容和顺序, 以便跟踪和控制;有助于防止需求蔓延。总之, WBS是一个综合工具, 它处于计划过程的中心, 是进度计划、资源需求、成本预算、风险管理和采购计划的基础, 也是控制项目变更的重要基础。

2.1 WBS的分层:

WBS的上面3层 (管理层) 通常由客户指定, 不应该和具体的某个部门相联系, 下面3层 (技术层) 由项目组内部进行控制。

2.2 创建WBS的基本要求

(1) 某项任务应该且只应该在一个地方出现。

(2) 一个WBS元素必须且只能有一个责任人, 其他人可以是参与人。

(3) WBS的底层元素应该支持技术和控制。

(4) 必须面向项目范围内的可交付成果, 不可超出范围定义的边界。

(5) WBS应与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方式一致, 便于任务的跟踪控制。

(6) WBS不是一成不变的。

如遇以下情况就需对WBS进行修改:需求和范围变更, WBS有误需要修改, 需要调整进度, 重新分配责任人等。

(7) WBS必须进行文档化。

2.3 创建WBS的方法

(1) 类比法。参考类似项目的WBS创建新项目的WBS。

(2) 自上而下的方法。从目标开始, 逐级分解, 直到参与者满意为止, 认为项目工作充分得到了定义。

(3) 自下而上的方法。从详细的任务开始, 将认可的项目任务逐级归类到一个层次, 直到达到项目目标。

3. 项目范围的确认

范围确认主要是确认项目的交付成果是否满足项目干系人的要求, 可以召集项目干系人, 对范围进行评审修订, 通过确认的文档作为正式文档备案, 也可进行签字确认。不同层次的项目干系人, 关注的项目范围是不同的, 这与前面的WBS分层相似, 所以有必要按项目干系人的层次分别进行范围确认。

管理层, 所关注的是项目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资源的影响, 这些因素是否超出了组织的承受范围, 资金投入和效益产出比是否具有合理性。当然, 项目的整体范围及进度安排也必须同其他的项目干系人进行确认。

技术层, 主要关注范围是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是否必须完成, 是否能按时完成, 潜在的风险和预备解决办法。

业务层, 即产品的最终用户, 主要关注的范围项目交付是否满足其他需求, 如:业务流程、应用功能是否符合业务需求。

项目组成员, 主要关注自己参与或负责的工作项, 在范围定义的时间线内自己的工作时间以及所需资源是否能得到保障, 本阶段是否参与了多个工作及各工作的先后顺序、重要程度等。

S项目前期、中期的范围确认做得不到位:当范围有变更时, 没有与“业务层”进行确认, 并且随意对用户提出的需求变更进行允诺, 没有取得“项目组成员”的确认。由于研发资源不足, 范围可交付物与用户实际期望有出入, 造成延迟交付和交付成果不合要求。

4. 项目范围的变更控制

项目范围变更是对达成一致的、WBS定义的项目范围的修改。S项目在项目实施初期, 用户不断提出新需求, 并将需求单方面纳入已确定范围的RC1中, 使得早先定义的RC1的WBS工作范围不断累加, 本应该在8月31日就完成的, 却不断延迟, RC1在9月31日达60项, 10月31日时达80项, 11月31日时达125项, 12月31日时达150项。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造成了整个项目气氛紧张, 与客户关系矛盾深化, 项目组成员压力倍增, 并最终干扰到管理层的正确决策和对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考核。

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项目范围变更没有受到有效控制。项目范围变更控制的主要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识别造成项目变化的因素, 尽量使这些因素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二是建立范围变更控制系统, 定义范围发生变化所应遵循的程序, 包括正式书面报告, 必要的项目干系人会议, 重大变更应提交管理层审批等。三是判断项目范围是否已经发生变化。四是一旦范围发生变化, 就要采取实际应对措施, 比如:遵循变更控制系统进行处理, 调整本期范围的交付成果 (如将紧急重要程度低的推迟到下一阶段) , 或调整交付时间等。五是项目应该坚持“决不让步, 除非交换”的原则, 尽量减少范围蔓延的可能性, 所有项目范围的变更须在项目的工期、费用、质量上有相应的变更。

S项目能在2011年3月进入收尾阶段, 得益于SD公司派驻了资深的媒资技术专家兼项目管理能手进行现场实施和项目管理, 后期项目管理者吸取了前期范围管理的失败教训, 在范围管理过程中采取了上述正确方法或策略, 挽回了项目范围失控的局面, 顺利推进后期对RC1的150项遗留问题的梳理和研发工作, 并成功验收, 获得了项目干系人的一致好评, 这与前期的范围管理成效形成了鲜明对比。

3.儿童健康管理工程系统 篇三

A major obstacle of school reopening is that teachers have yet to return to their communities affected by the conflict. In addition, the security situation prevents emergency distributions to schools for fear of pillaging.

UNICEF is calling on CAR authorities and all parties to ensure safe access of children, parents and teachers to schools.

Meanwhile the agency is hoping to provide safe spaces for children to learn and play in areas as they become accessible and is identifying areas that can be prioritized for resumption of educative activities.

4.儿童健康管理工程系统 篇四

【发布日期】2002-05-31 【生效日期】2002-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关于印发《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县信息化工作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了加强对我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我办根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信息产业部的授权,制定了《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在我市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现将《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北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我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保障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根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和信息产业部的授权,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以下简称工程监理)活动。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工程是指信息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开发等项目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

本办法所称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指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依据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标准和工程承建、监理合同,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方面实施监督。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可以根据建设单位的委托,承担信息系统工程的咨询和组织工作。

第四条第四条 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信息办)负责全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行业管理工作,包括制定管理规范和等级评定条件;确定和管理资质认证机构;发布资质认证结果。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认证工作办公室(市信息办政策法规与行业管理处)负责日常工作。

市信息办授权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作为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认证机构,具体承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和监理单位资质的审核工作。

第五条第五条 本市推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通过协议或者招标的方式优先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承担监理业务。

各级财政全部补助或者部分补助以及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必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实行强制监理。

第六条第六条 本市实行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和监理分离制度。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不得参与信息系统工程的承建;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不得参与信息系统工程的监理。

第七条第七条 从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个人和单位必须分别具有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格和资质。

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分为高级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两个等级。

本市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资质分为甲、乙两个等级,不同资质等级对应的监理能力如下:

(一)甲级资质可以监理各类信息系统工程;

(二)乙级资质可以监理建设总额为1000万元以下的信息系统工程。

第八条第八条 申请监理工程师资格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计算机技术和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事相关工作5年以上;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应当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

(二)具有工程系列中级以上或者相当级别的职称;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具有工程系列高级以上或者相当级别的职称;

(三)近3年参与监理3个以上信息系统工程;申请高级监理工程师的,近3年参与监理5个以上信息系统工程;

取得监理工程师、高级监理工程师资格应当分别通过相应的资格考试。

第九条第九条 甲级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且实有资产总额在1000万元以上;

(三)近3年至少监理过5个信息系统工程,其中至少有1个在1500万元以上或者3个在800万元以上;

(四)具有必要的监理规范,已按ISO9000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五)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少于25名,其中高级监理工程师不少于5名;

(六)不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的商务活动。

乙级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和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且实有资产总额在200万元以上;

(三)近3年至少监理过3个信息系统工程,其中至少有1个在300万元以上或者2个在100万元以上;

(四)具有必要的监理规范,已按ISO9000建立了完备的质量保障体系并能有效实施;

(五)取得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不少于15名,其中高级监理工程师不少于3名;

(六)不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商务业务。

第十条第十条 监理工程师资格申请人、监理资质申请单位均应当向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提出申请,并如实填写申请材料、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对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由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定期组织考试,考试合格的,授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并报市信息办备案。

北京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应当本着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原则,对监理资质申请单位的资质能力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授予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等级证书,并报市信息办备案。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应当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监理范围、监理权限、双方权利义务、合同履行的期限、地点、监理费用计取和支付、违约赔偿责任以及违约救济方式等内容。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前,建设单位应当将委托的监理单位、监理权限,书面通知被监理的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客观、公平、公正地执行监理任务。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不得有如下行为:

(一)虚假申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伪造、变造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证书;

(二)超越资质等级从事监理业务;

(三)委派不具有相应监理工程师资格的人实施监理;

(四)擅自转让监理业务;

(五)与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以及软、硬件提供单位存在隶属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

(六)以实施监理为名,侵害信息系统工程承建单位的技术、商业秘密或者知识产权。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串通,为承建单位谋取非法利益,给建设单位造成损失的,监理单位与承建单位承担连带的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派出1名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工程师担任总监理工程师对监理活动总体负责。

在监理过程中,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计划、分阶段定期向建设单位书面报告工程情况。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承建单位结算工程进度款应当经总监理工程师核定签字认可。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不得有如下行为:

(一)虚假申报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伪造、变造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程师资格证书;

(二)违反政策法规、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理合同的要求,为谋取私利,恶意实施监理;

(三)造成重大信息系统工程质量事故。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市信息办依据《北京市政务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处罚。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第六条第二款、第七条第一款、第十二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信息办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或者降低、撤销监理单位资质、监理工程师资格。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均包含本数。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2年8月1日起实施。

5.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篇五

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资格认证分类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认证分为三类:

(1)助理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简称: 助理ASE;

(2)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简称: ASE;

(3)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 简称: 注册ASE;凡申报以上三类工程师认证资格之一者,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业务,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学历、资历的基本要求

⑴ 自动化系统助理工程师(助理ASE)

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自动化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含与上述相近专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自动化系统助理工程师资格:

① 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上述专业技术工作一年以上者;

② 大学专科毕业从事上述专业技术工作两年以上者;

③ 中专毕业从事上述专业技术工作三年以上者;

④ 高中毕业从事上述专业技术工作四年以上者;

⑤ 从事上述专业技术工作五年以上,并取得国家承认的同等学力者;⑵ 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

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自动化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含与上述相近专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认证资格:

① 获得博士学位者;

② 获得硕士学位,任助理工程师职务2年以上或从事自动化系统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者;

③ 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任助理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或从事自动化系统专业技术工作3年以上者(需出示工作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④ 大学本科毕业或大学专科毕业,任助理工程师职务4年以上或从事自动化系统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者(需出示工作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⑤ 高中毕业或中专毕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尔后通过对口专业学习取得国家承认成人自学资格,获得大专以上学历,毕业后又从事该专业技术工作4年以上者(需出示工作单位相关证明材料)。

⑶ 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

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自动化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含与上述相近专业)符合下列条件者,可申报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注册ASE)认职资格:

① 具有博士学位,已取得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资格,并参加工作满1年以上者;a)获得硕士学位,任自动化系统工程师职务3年以上者;

③ 大学自动控制理论及应用、自动化工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通信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含与上述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且参加工作满五年者;

④ 具有上述专业同等学历,在各类工程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的自动化系统工作岗位上工作七年以上者(需出示相关证明材料)。具体标准

(一)申报自动化系统助理工程师(助理ASE)者

⑴ 专业理论水平

① 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

② 参加本认证办公室组织的《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理论考试,取得合格证书(参考本认证办公室考试参考书目);

⑵ 工作经历与能力或业绩

① 在工作期间,能够履行相应的职责,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② 参加过或正在参加(科技、设计、管理、施工、运行与培训)工程或项目;③ 作为参加者曾在国家重点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发表过一篇以上学术论文;⑶ 外语水平

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 持有申报之日前5年内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四级外语(英、俄、日、德、法,可任选一种)考试合格证书;

② 参加本认证办公室组织的相应级别的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③ 本人亲自翻译过一万字以上的学术文章,并登载在本领域权威刊物上。

(二)申报自动化系统工程师(ASE)者

⑴ 专业理论水平

① 比较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参考本认证办公室考试参考书目);

② 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与发展水平;

③ 具备指导自动化系统助理工程师工作的能力;

⑵ 工作经历与能力或业绩

① 在担任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期间,能够履行工程师的职责,能够较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② 参加过(科技、设计、管理、施工、运行与培训)一项中型以上工程或项目;③ 在国家重点期刊或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其他一级学会组织 或中国自动化学会二级以上学术组织的活动)发表过两篇以上学术论文,或至少有一篇在核心刊物发表过,并被同行公认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或译文;或被SCI、EI、ISTP收录;

④ 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工程项目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以上;⑤ 由于工作突出,被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奖励;

⑥ 出版过专项著作.或者撰写过企、事业中型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技术总结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与产业化立项报告等的主要撰写人;

⑶ 外语水平,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 持有申报之日前2年内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四级外语(英、俄、日、德、法可任选一种)考试合格证书;并粗通另一门外语,并能够运用口语进行日常会话;② 参加本认证办公室组织的相应级别的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③ 出国留学(或访问)一年以上时间;

④ 本人亲自翻译出版过专业书籍(10万字以上,如果有两名以上译者,须是第一译者)。

⑤ 或个人有两篇以上被SCI等四大检索收录的外文论文。

(三)申报注册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注册ASE)者

⑴ 专业理论水平

① 全面地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及专业技术知识(参考本认证办公室考试参考书目);

② 熟悉本专业国内外现状与发展水平;

③ 具备领导自动化系统工程师开展工作的能力;

⑵ 工作经历与能力或业绩

① 在担任自动化系统高级工程师期间,能够履行高级工程师的职责,能够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

② 参加过(科技、设计、管理、施工、运行与培训)一项大型(或两型中型)以上工程或项目;

③ 在国家核心期刊或学术会议(中国科协其他一级学会组织或中国自动化学会组织的大型学术活动—学术年会或国际学术会议---中)发表过三篇以上学术论文,并至少有一篇被SCI、EI、ISTP收录;或者被同行公认为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或译文(或有优秀论文证明);

④ 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工程项目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或获得过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二等奖以上;

⑤ 由于工作突出,被国家授予“突出贡献奖”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单位表彰奖励两次以上;

⑥ 出版过专项本领域内著名的专著或译作.或者主持撰写过企、事业大型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企业技术总结报告、工程可行性分析报告与自动化专项产业化立项报告等的主要撰写人;

⑶ 外语水平,需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① 持有申报之日前2年内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六级外语(英、俄、日、德、法可任选一种)考试合格证书,并熟练掌握另一门外语,能够熟练运用口语会话;② 参加本认证办公室组织的相应级别的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③ 出国留学(或访问)两年以上时间;

④ 本人亲自翻译出版过专业书籍或技术总体方案与可行性报告(10万字以上,必须是第一译者)。

⑤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如:IFAC等)发表过学术论文;

6.大型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经验总结 篇六

王保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一、工程前期工作

1. 关于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的目的是收集需求;

用户调研的方法是直接面对面与用户交流,最好能亲身体验用户工作开展的过程,注重了解工作的细节。

用户调研的结束标志是完成了需求分析设计文档,并且得到用户的认可。在工程前期开展好用户调研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完成非常重要。

用户调研的人员应当集中、固定,具有多方面的经验,如:客户交流经验、程序设计经验、系统分析经验等,但调研人员数量不能太多,并能对重大问题进行独立决策。一般用户调研人员3人左右即可。

2. 关于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明确用户需要实现的内容。

可以采取多样的需求分析方法和技术,但是根本上必须描述清楚用户的业务工作、软件需求。可以有很多的需求分析的标准和规范可以采用,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需求分析的规范。

需求分析的人员可与调研人员重合,但要增加软件分析人员,并为调研人员提出调研的内容和方向。

需求分析结束的标志是程序员能够开始进行程序设计,并和建立系统原型的工作结合起来进行,因此只有程序员才能评判需求调研的质量。

关于需求分析阶段投入的时间一定不能少于全部工程时间的30%,当然40%会更好,否则很难保证需求分析的深度和质量。

需求分析阶段至少建立三类组织:调研组、需求分析组、原型开发组(可分成多个小组),统一由项目经理负责。

3. 关于建立系统原型

建立系统原型是完成需求分析的补充手段,目的是明确和确定用户需求,引导用户提出更具体的内容。

建立系统原型要求使用适当的工具和容易的软件环境,满足快速开发的要求。系统原型一般不作为将来软件系统实现的基础,因为此时的原型系统只考虑反映用户需求的情况,缺乏统一的考虑因此最好在设计、实现阶段重新开始。

避免使用户产生“软件开发已经开始,并会很快完成”的观点,一定要明确此时软件还在前期的分析阶段,距离设计、实现还有很长的距离。

4. 关于建立总体实施方案

建立系统的总体实施方案是必须的,目的是使甲乙双方共同认可工程的实施计划,保持一定的耐心和总体意识。

总体实施方案应在需求分析基本完成的基础上开始。

总体实施方案应说明:任务量、计划进度、资金、实施阶段、各阶段结束的标志和开始的条件、完成时提交的内容。

总体建设方案应在项目经理、甲方负责人、乙方负责人共同认可的情况下,投入实施指导,否则要继续调整,此时项目经理一定要做好乙方负责人的工作,争取更多的时间(英为从乙方负责人的角度希望项目能够尽快的结束。)

一旦总体实施方案确定,就必须按照实施方案的阶段安排逐步开展工作,并进行量化和考核,如果某一个阶段没有完成,则必须对照检讨,采取措施。否则将造成项目实施组织的混乱,因为大家无法再按照一致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了,为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提出了警告。

5. 关于建立组织机构、制度

一定要明确组织机构是必不可少的,不要回避和搁置这个问题。

只有建立了工程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才具备完成项目的基础,因为工作的完成归根结底是人的协作。

由于大型项目需要的人员比较多,因此没有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是无法协调好各个部分的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建立应在项目开始需求调研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建立,在众多制度中“个人激励制度”是影响最大的一个制度。

二、软件系统实现

1. 系统设计

a.关于系统的体系结构

系统体系结构的确定是为软件需求服务的。没有必要为了结构而结构。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体系结构是明智的。体系结构的确定受到软件用户数量、运行环境、更新维护要求、软件分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b.关于各种分析方法

目前有很多系统设计的方法,选择某一方法(OMT、UML、OO)要根据系统的特点来确定。针对信息系统而言,可以自己制定合适的分析设计方法,因为目前虽然有很多的方法,但不太适合信息系统建设的要求。在信息系统设计的时候要灵活应用各种分析方法,照搬哪一种方法都不太合适。(至少在现阶段信息系统开发水平下)

c.关于文档

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是:文档很重要,但是经常和编程工作产生矛盾,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为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确定当前工程文档的各种标准,以及工程需要哪几类文档,文档提交和发布的时机等内容。这些文档包括:工作规范、分析设计文档、工作计划文档、日志文档、任务分配考核文档等。

d.关于软件设计水平的定位

在软件工程开发工程中,不是采取越多新技术越好,软件的设计也不要走入“尽量提高水平”的误区。由于负责软件设计的技术人员客观上具有追求完美的特点,主观上尽力想将系统设计的完美,因此会造成软件实现需要的工作量增大,同时用户又不一定接受这些内容。在考虑软件水平的时候,主要考虑:新技术的采用和成熟技术的采用要成比例。

e.考虑到系统用户的特点了吗

系统的设计起主导作用之一的因素是用户的特点。不论什么特点的用户都采用一致的设计思路、风格、特点不是太好的选择。脱离对用户实际情况的考虑的设计太学术化。并且在设计的时候要照顾到系统的可维护性、易用性、实现的容易性等问题。

原则之一是:能简化设计就简化,降低设计的复杂度。不要采用太复杂的设计。因为,这样的设计不便于理解、和维护。

2. 程序质量

程序质量是项目全方位的体现,包括管理水平、程序员的工作状况、相应的标准规范、文档的考核、个人激励制度等等所有的因素,这里仅就狭义的范围,讨论一下程序质量。

a. 关于标准规范的制定

多人协作编写一个工程项目的工作的确具有挑战性,要完成好项目工作,没有 统一的标准规范是不可能的。标准规范是位程序设计服务的,因此要尽量消化,不要模糊照搬,那样不会有帮助。关于程序设计要制定的规范包括:如何注释、注释量、变量命名规范、函数程序命名规范等,并针对这些规范的要求详细考核每个程序的设计情况。

b. 关于编码质量控制

编码质量包括:正确、易读、易维护。正确取决于设计文档和程序员的水平,并且可以通过控制编码的易读和易维护来报我编码的正确性。并且编码的质量控制需要量化指标和规范。

c. 关于版本的控制

在大型信息系统开发工程中,采用适当的版本控制工具对程序代码进行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d. 关于文档管理

文档的管理主要是更新、维护,并且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在程序设计的过程中以一定的粒度要求,在不同阶段要完成不同阶段的文档,这样才能以文档作为协同工作的基础。这点对于大型信息系统的开发非常重要。

e. 编程时间投入到什么阶段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编程的工作在需求分析阶段、程序实现阶段、系统运行维护阶段等都要有时间的投入,认识到这一点的意义在于:为了保证每个阶段的编程时间投入的最经济,就要控制好程序的质量。假设程序设计阶段代码很潦草,那么在运行维护阶段就要受到惩罚。f. 关于用户界面

纵观众多得到用户认可的信息系统界面的共同特点是简洁,从而易学易用。如果组织的过于复杂的用户界面,比如Office Word的多层次的菜单界面虽然是非常不错的界面风格,但是对于众多计算机水平一般的用户而言就过于复杂,而对于计算机应用水平比较高的用户而言则容易掌握。所以在系统实现的过程中,要不断的与用户交流,确定用户喜欢的界面风格。

3. 组织管理

除了技术本身之外,另一个影响项目进展和质量的重要因素是组织管理水平。这里有两个问题:组织水平和管理水平。一般“组织”、“管理”总是放在一起使用,实际上组织是管理发挥作用的基础。哪怕一个人总负责,那么这也是一群人组成的组织,也要有组织制度。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建立组织、制度,提高管理水平不仅是信息系统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

就管理的客体而言,无非是人、财、物,并通过合理搭配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就这些问题有很多需要研究的内容。对人的管理包括:建立组织、建立制度、明确责任、权力、利益;对财而言,做好预算、合理分配、收支分明;对物而言做到合理分配、动态调整;对完成任务而言,好做好规划、计划、监督考核等。

a. 再谈建立组织

组织是管理施加的客体,对于人数相对较少的项目,管理可以针对每个人,而对于人数庞大的项目,管理就要施加到组织上去。这里所说的组织可以根据项目的不同进行不同的组织,最基本的组织之一就是“程序组”,主要职责是完成程序编码,一个程序组就是项目经理管理施加的客体,而对于组员来讲则是组长施加的客体。所以可以看出没有合理和稳定的组织,项目的管理就难以实施。

b. 建立在组织之上的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解决问题,如果在项目过程中没有问题,那么管理就不需要存在,而实施恰恰相反,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因而管理工作不但繁重而且重要。最日常的工作在于计划的制定、任务的安排、工作考核等等。

要完成好管理不仅是项目经理一个人的事情,它需要组织内有机的联系自动的对管理产生反应,得以落实管理的思想。

c. 关于工作计划和进度控制

工作计划由长期的和短期的,长期可以是整个项目实施期内的计划,短期可以是一天的计划,针对小组比较适用周计划和日计划,而对于项目组要详细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来控制项目的进度并作为工作的考核依据。

d. 关于弥补措施

什么情况下都难免会有以外发生,为此在管理以及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弥补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燃。这些措施包括:突发的技术难题、突然的人员更换、突然的用户需求、突然的计划变动等等。

e. 关于环境建立和管理

好的项目开发要建立稳定的开发环境,并要确保项目的开发环境与目标环境的一致性。否则将造成巨大的困难。保持环境的相对问题也非常重要,即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环境不要变动,包括系统的升级,不必要的或相关的软件的更换等等。如果目标环境为IE 4.0,而使用IE5.0来作为开发环境则会产生很多不必要的问题。

f. 关于人员培训和知识更新

大型信息系统一般经历的时间都比较长,参与的人员比较多,因此进行必要的培训和知识更新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在项目开始实施之前,针对项目的若干总体要求要详细的说明并力求达成共识,这为今后大家很好的协同工作创造了一个基础。

培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技术、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等等。

4. 实现技术

a.关于数据库的设计

数据库的设计是信息系统设计的基础,关于数据库的设计在考虑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如何简化系统的实现。因为有的时候好的数据库设计会大大增加系统实现的复杂度和工作量。这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b.关于开发语言版本

多人参与的信息系统设计要保持各个程序开发语言版本的高度一致,这个问题很容易被忽略,但是到系统集成的时候会给你造成很多的问题。为此,最好所有的人都适用同一个安装程序。

c.关于开发平台

除了开发语言之外的其他软件环境组成的开发平台也要保持一致和稳定,才能减少系统集成时出现的问题。d.关于新技术的采用

新技术的采用是一把双刃剑,如果采用过多会阻碍系统的开发进度。因此要从实际考虑,采用合理数量的信息的技术。这一点还受程序员的接受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如果接受能力强,则不必太担心。

5. 关于软件测试

a.程序员编码过程中的测试

程序员的测试在很多软件测试的文献中经常被忽略,如果程序员提交的程序代码,他自己从未进行过测试,就提交给测试人员测试是不可想象的。程序员测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要确保所有的代码在正确使用下不会有问题,否则将浪费大量的时间修改代码。

b.组织测试人员

对于测试的问题大家都有一致的认识,但在项目实施中,关键的是按照规范要求组织项目测试小组。这主要受到人员的限制,即组织起来有经验的测试人员跟踪测试是比较困难的,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投入。

不论如何,还是要建立一个问题的测试小组,随着系统的初步开展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的工作量是巨大的,应得到正确的和足够的认识,否则交付的软件质量无法保证,那么项目是否成功又失去了一次机会。应该认识不仅按时完成重要,按质完成更重要。这一点说起来并不特别,但还需要重视才能做好。

c. 用户测试

大家都知道,面向应用的项目,在交付用户正是使用之前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用户测试,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用户测试组织的不是太好,原因是:真正的用户由于工作的繁重较少的投入到系统测试中,项目组也希望测试期间问题越少越好,可是就为今后不断的出现问题埋下了伏笔。

因此,针对用户测试要组织好,同时还要对资金、人力投入做一个合理的预算。

三、实施及维护

一般认为项目到实施维护阶段,就基本上结束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就软件开发周期而言,实施阶段的时间投入还要占一定的比例,并且在这个阶段由于对系统的切身使用,多数用户会提出很多的意见和建议,抛开很多不合理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就要求项目组还不能放松,还要再紧张地工作一段时间。

1.管理者完成的工作

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者要完成的工作实际上不是用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在此仅就某些工作进行简单的说明,更多的内容要在实践中多思考、多总结,不断的提高。

A.树立用户意见之上的意识,并让项目组全体普遍接受;

B.做好与用户的沟通,尤其针对不合理的问题,要给出合理的解释。C.使用户欣然接受你交付的系统是不断努力才能有的结果; D.要做到不急不躁,同时要注意调整程序员的情绪;

2.关于维护阶段的投入

维护阶段除了项目设计阶段的投入外,还要增加投入包括:现场维护的费用、培训的费用(尤其是组织培训班)、人员的增加(增加与用户交互的人员,再次启用调研组)等等。

3.加强与用户的沟通

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不仅是实施阶段应当注意的,但是实施阶段是使用户产生意见的最关键的阶段。

首先作为项目的双方负责人要做到及时、有效的沟通;

其次,各个程序组在与普通用户进行沟通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同时要尽量能用简洁的语言给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

7.公用工程系统在炼厂的实施和应用 篇七

1 现状分析

国内的大部分石化企业,能耗数据都是由车间现场操作员采集,经逐级上报,由计量管理人员及统计人员汇总分析,并在月底结账日进行装置能耗测算和能源平衡后手工形成能源统计报表,然后上交计量部门审核、汇总,再报计划、财务部门进行月底结算,缺乏一个信息收集、采集的自动化、信息化的有效手段。

因此,通过在炼厂实施公用工程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掌握全厂公用工程生产和消耗情况,并快速生成报表,从而实现全厂能耗的精细化管理。

2 系统功能架构

公用工程系统主要由数据录入、数据审核、统计平衡、统计查询和配置管理等五部分组成。

公用工程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1)数据录入:该模块主要以信息数据库为载体,构建企业公用工程物理模型,集成整个公司管网的能源信息:用能节点、能流路由、能源介质、采集方案以及购、产与耗等数据,主要分为:人工录入、实时采集和系统计算。

2)数据审核:该模块主要提供各级能源管理者对录入系统的表计量数据的审核与调整。

3)统计平衡:该模块主要构建平衡统计模型,提供系统能源的平衡、统计核算。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例如区域、分厂、装置的平衡;也可以实现不同时段例如月、旬、日的平衡;还可以实现不同能源之间的平衡。

4)统计查询:该模块主要提供了能源数据的查询功能,用户根据统计组态的配置,可以查看任一时间段内各种介质的消耗情况,例如月累积量、平衡量、各管线详细数据以及能源盈亏情况等。

5)配置管理:该模块主要提供了用户根据业务需求,可以灵活方便地进行各种类型功能方式的组态配置,其主要包括:能流计量点组态、结算日期组态、平衡组态、算法组态和统计组态等。

3 系统实施和应用

3.1 现状分析与实施计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系统成功实施的关键,首先通过电话访谈、书面访谈、直接访谈等方式对企业背景、信息化建设水平、自动化程度以及能耗计量和统计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解。通过与客户深入沟通访谈,认真了解用户对系统的业务需求,在沟通过程中也可以充分介绍一下系统功能结构、项目情况以及成功案例。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能耗情况直接关系着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用能单位分散、计量仪表众多、统计业务复杂,因此在实施初期要对炼化企业的公用工程计量与统计管理业务进行详细评估分析,最后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计划,在随后的实施过程中注重控制项目质量和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2 各功能模块实施过程

公用工程系统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除现状业务分析、用户培训、系统试运行外,系统组态配置是工作的重要部分。以下就各功能模块的实施过程做一一说明。

1)各功能模块的统一编码

在公用工程系统实施过程中, 各功能模块必须采用统一的编码规则, 包括用能单位、能流点、介质和平衡组等。

2) 数据录入与审核的实现

公用工程计量与统计管理系统是基于MES的Uniformance数据库平台设计开发的,数据录入和审核功能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结合人工录入方式进行公用工程数据的录入与确认。

3)统计平衡的实现

统计平衡是公用工程系统的主要部分,它集成全厂能源管网的所有能流计量点,通过业务梳理,搭建全厂能源平衡模型,实现全厂能源统计平衡。统计平衡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配置介质平衡组,进行能流供接方的数据匹配,由能量统计部门对供接方的差异量进行分摊,并进行平衡处理来实现的。其中分摊量的计量规则一般以供方数据为准,将供接方差异量分摊给接方。

4)统计查询的实现

统计查询是公用工程系统的数据展示的一种方式。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将公用工程系统中当日的录入数据、审核数据、平衡数据进行直接的查询,同时通过客户自定义的方式将平衡后的公用工程数据进行统计,并在网页上展示。通过此功能,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能源生产状况,优化调整生产方案。

5)统计报表的实现

统计报表是基于MES平台开发的又一个数据展示方式,该模块主要功能是将公用工程平衡前或平衡后数据进行统计汇总,并用日报、周报、月报及台帐等不同形式的报表将数据展示给用户。

3.3 实施效果展示

1)数据录入与审核:操作人员通过自动采集结合人工录入的方式,对能流计量点进行录入的准确录入,可以录入表量、日量和月量,然后由计量人员对数据进行审核,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这些数据及时准确反映了生产状况,为统计平衡提供基础数据。

图2是某装置的数据录入界面,可以直观看到该装置所有能流点的计量数据。

2)计量数据查询:对全厂生产装置进行多区域任一时间段能耗计量数据的查询,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此功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工厂能源消耗数据,系统提供的历史数据查询和能耗数据趋势查询功能可以让管理人员和计量人员掌握装置生产的平稳状况。

图3是某装置一个月内氮气使用量的趋势图,可以直观对氮气量进行数据分析和挖掘。

3)统计平衡:统计人员在月结算日时,对全厂各介质进行统计平衡,分摊规则一般以供方数据为准,将供接方差异量分摊给接方,平衡数据结果作为统计财务结算的数据依据。

图4显示某石化公司电介质月结算的数据情况,平衡结果满足统计业务需求。

4)统计数据查询:对全厂统计平衡数据进行方便灵活的浏览查询。工厂管理人员可以对某一介质的实际计量数据、平衡差量、调整量、平衡后消耗量等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查询,系统根据能流点的进出关系对能耗数据进行归类,计算出工厂能耗数据的盈亏量。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分摊量,通知仪表维护人员对计量仪表进行校正,有效的管理工厂的能耗计量条件。

图5显示了某石化公司9月份新鲜水的使用情况,包括用能单位、月使用量、平衡量、损耗量、最终月消耗量以及能流的具体详细信息。

5)报表查询:展示工厂日常生产中各个时段的能耗日报、旬报、月报。管理人员及工厂技术人员、统计人员可是实时了解全厂的能耗情况,指导生产和节能减排。

图6显示了某石化公司9月份新鲜水的具体情况,供能、用能信息通过报表直观灵活地进行展示。

4 结束语

公用工程能源计量与统计管理系统已经在中国石油下属的各炼化企业进行实施推广,已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它改变了传统的计量管理模式,集成了生产、统计等业务,实现了与PCS和ERP系统的进一步融合,无缝衔接,大大提高了各炼厂的能源计量管理水平。随着MES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应用深入,加上越来越多的石化企业管理层的关心和支持,以及石化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用工程对MES系统的支撑作用也越加明显,也将在石化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该文简要介绍了公用工程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功能特点, 以及在炼厂的实施应用情况。公用工程系统在炼厂的实施应用, 有利于实现水、电、气、风等能源生产方案的优化调整, 并做到生产成本核算科学化和有效控制能源流等, 从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指导节能减排,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现企业的生产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公用工程系统,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宏安.化工生产执行系统MES[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

8.儿童健康管理工程系统 篇八

摘要:暖通空调是家庭,现代物业大厦,宾馆商场不可缺少的设施,它能给人们带来四季如春,温馨舒适的每一天,对暖通空调水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范执行,不但能够为社会上交合格工程,更为重要的是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大大加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暖通空调;水系统;安装施工;施工技术

1.暖通空调工程水系统特点介绍

生活中我们常把以水系统作为空调换热介质的暖通空调称为水系统空调。水系统空调在现代建筑物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特点是内部系统包括两部分,一是水系统,二是氟系统。之所以会这样设计的原因是空调在启动运行时,促使建筑室内空气和水产生热交换,而不是空气与氟,所以要先设计一个水系统,等到空气与水交换完毕之后,再促使水和氟利昂交换,所以设计了一个氟系统。

暖通空调内部水系统中的水统称为空调水,成分有两种,一是冷冻水,二是冷却水。冷冻水是用来和室内空气发生热交换的,冷却水则是用来与建筑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的。一般情况下,水系统空调多安装布置于中央空调内部,少数家用空调内部也会设计水系统,能让给室内空气变得更加清新。

2.暖通空调水系统安装技术控制

2.1支管安装技术控制

(1)空调机组的配管

空调机组的表冷器可并联使用,也可以串联使用。若表冷器或加湿器对空气气流方向是并联的,则冷热水管也应并联连接;反之,应为串联连接。空调机组与冷冻水供、回水的连接应按产品技术说明进行,无说明时,应保证空气与水流的逆流换热,冷冻水水管一般应采用下进上出的方式。空调机组表冷段的配管方式有多种,施工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管和管路上各类阀门的选配。为了有利于提高表冷器与空气的热冷交换效果,冷冻水的进水管应在表冷器的下侧接入,回水管在表冷器的上侧接出。在空调机组冷冻水进出水管路上应设置便于调节、检修和启闭使用的阀门,常用阀门有平衡阀、电动二通阀、合流电动三通阀、蝶阀等。三通调节阀有合流三通阀和分流三通阀之分,合流三通阀安装在冷冻水回水管,分流三通阀安装在供水管上,合流三通调节阀的接管方式采用分流式三通调节阀的接管方式也有,但很少采用。

(2)风机盘管的配管

风机盘管管路有两管制、三管制和四管制,应根据设计确定。下面以两管制为例,介绍风接自来水机盘管的配管。风机盘管供、回水支管需根据设计要求设置软性接头、阀门、过滤器等。风机盘管供回水阀以及水过滤器应靠近风机盘管机组安装,机组与支管连接时应有减振措施,宜采用弹性接管或软接管,其耐压值应大于或等于供、回水支管与风机盘管机组多采用不锈钢软管连接,冷凝水支管与风机盘管机组多采用透明塑料软管连接。

安装时,软管连接不应有死弯或瘪管现象。供、回水支管安装坡度和坡向应正确,若出现高点或出现局部高点,应设置排气阀排气。冷凝水水管坡度不小于1%,坡向应有利于冷凝水的排出,应保证水盘无积水现象。风机盘管通水应在其供、回水支管水冲洗达到要求后再进行。

(3)水泵的配管

水泵应按设计图要求安装。一般情况下,每台水泵吸入管、压出管与泵体连接处,应设置可挠曲软接头或其他减振装置。可挠曲软接头、减振裝置可以降低和减弱水泵的振动和噪声传递。球型橡胶减振软接头的工作压力一般按1MPa考虑。为了便于水泵的检修,在水泵的吸入管和压出管上应分别设置进口阀和出口阀,以利于关断时使用。对于进口阀,在通常情况下它是全开的,通常采用的是流动阻力小的手动闸阀。对于出口阀,由于启闭比较频繁,会选用电动、液动或气动阀门。出口阀除了水泵在检修时的关断作用外,它有调节流量的作用,对于空调水彩用蝶阀或截止阀,因为这种阀门在系统启动时能缓缓打开,可以防止因水快速流动而造成整个管路系统发生颤振现象。此外,水泵的出水管、吸水管上还应设置安装压力表的短管,短管长度150~200mm。压力表前安装表弯和旋塞阀。

2.2冷凝水管安装

冷凝水管管材通常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或镀锌钢管。冷凝水管径应按设计要求选用,一般情况下直接与空调器接水盘连接的冷凝水支管管径应与接水盘接管管径一致,冷凝水干管管径通常通过冷凝水的流量计算确定。采用镀锌钢管时,注意按设计要求采用防结露措施。采用聚氯乙烯塑料管时,一般可以不设防结露的绝热层。冷凝水管安装时,应就近接入的卫生间、地漏等处进行排放,其水平管长度不宜过长,弯头不宜过多。冷凝水管安装应保持一定的坡度,设计无规定时,水平于管坡度宜大于或等于8‰,水平支管宜大于或等于1%。冷凝水水平干管始端应设置清扫口。冷凝水管与设备连接处应设置软管接头,一般软管接头长度不超过150mm为宜。冷凝水排放管接入排水管时应设置存水弯,冷凝水排放管接入污水管时应有空气隔断措施,冷凝水排放管不得接入雨水管和其他有压管道。

当空气调节设备的冷凝水盘位于机组正压段时,冷凝水盘的出水口应设置水封;位于机组负压段时,冷凝水盘的出水口应设置水封,水封高度应大于冷凝水盘处的正压或负压值。组合式空调机组表冷器冷凝水排放水封设置方法详见组合式空调机组配管的相关内容。

3.管道与设备的防腐与绝热

(1)管道、支架、设备需除锈,并刷红丹防锈漆2遍;(2)管路系统进行强度和压力试验合格且防腐处理后,进行保温;(3)绝热产品的材质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管壳的粘贴应牢固、铺设应平整;绑扎应紧密,无滑动松弛与断裂现象;(4)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的拼接缝隙,保温时不应大于5m保冷时不应大于2mm,并用粘结材料勾缝填满;纵缝应错开,外层的水平接缝应设在侧下方。当绝热层的厚度大于100mm时,应分层铺设,层间应压缝;(5)硬质或半硬质绝热管壳应用金属丝或难腐织带捆扎,其间距为300-350mm,且每节至少捆扎2道;(6)松散或软质绝热材料应按规定的密度压缩其体积,疏密应均匀。毡类材料在管道上包扎时,搭接处不应有空隙。

4.暖通空调水系统安装的注意事项

(1)冷水机组、水泵等管道的进、出口处,需安装压力表和球形橡胶软接头,风机盘管进出口需安装不锈钢接头,且软接头严禁弯曲;(2)冷(热)水系统的所有立管最高点需安装自动排气阀;最低点需安装排污阀;(3)竖向安装的水管必须垂直,竖管在每层楼板上设置固定支架;(4)凡安装于顶棚或管井内的水管,在设有阀门过滤器处,必须设置检查门或活动天花板检修口;(5)在水泵的吸入管、末端设备的进水管、热交换器的进水管,应安装除污器或水过滤器,且其前后应设置闸阀便于检修;(6)立管上为避免保温层下坠,应在立管上每隔2-3m预焊高20mm的25mm×4mm扁铁,然后再包保温层;(7)安装于室外的管道保温层外应加镀锌铁皮保护层;(8)水流开关需安装于水平直管段1.5m以后;(9)温度探头安装孔采用套筒式温度计先安装好,取掉温度计留下套筒安装温度探头。

5.结语

综上所述,暖通空调工程施工现已成为了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水系统空调在现代建筑物中的应用也已经变得非常广泛。本文通过对水系统空调安装施工技术的探析,得出了水系统空调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的结论,希望对同行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继红.谈谈暖通空调的安装施工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7).

[2]张永飞,李祥.浅论现代暖通空调设备安装的施工问题及解决方案[J].华章,2011(21).

9.工程设计私有云系统的运用论文 篇九

【摘要】以重庆电力设计院为例,介绍该院为了解决原有网络基础设施出现的问题而建设的工程设计私有云系统,包括该系统的建设目标、任务与技术指标,核心技术,技术架构,以及取得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私有云;IaaS;虚拟化;桌面云

重庆电力设计院IT基础设施经过若干年发展而形成了以PC为主体,打印设备、出图设备以及其他外部设备为辅助的综合网络化基础设施应用格局。这样的格局渐渐出现了以下几个弊端。首先,受PC生命周期短和终端故障率高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本地硬件故障、操作系统故障、软件异常均会导致业务中断,业务恢复时间长,维护困难。其次,分散在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型号和不同操作系统PC上的二十多种各类CAD软件,在运行环境、安全、权限等方面的管理异常复杂,工作量巨大。再次,信息存放在本地PC上,造成了本地的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障难度大。最后,传统PC产生的大量热量、辐射、高频噪声污染等,影响工作环境,也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效率。随着云计算技术的成熟,国内外对如何应用云计算技术改善IT基础设施架构和运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1-9]。从重庆电力设计院实际IT基础设施运维以及提升信息化水平出发,该院从开始了以工程设计为对象的私有云研究和论证工作,并底开始了实际建设工作,经过开发、部署、安装、调试和优化,实现了以工程设计为中心的工程设计私有云系统,涵盖了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各个专业以及专业软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建设目标、任务与技术指标

1.1建设目标

通过工程设计私有云建设实现以下三个目标:首先,实现弹性资源调用,根据实际所需,便捷灵活地对资源进行增减调整;其次,通过使用设计云网络,将院服务数据、应用程序、员工桌面按照不同分类,统一集中到院私有云中,并可以动态地进行分配;最后,将设计过程和成果数据集中在服务器端,保证院内部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

1.2建设任务

将IT基础设施、网络、桌面应用整合起来,采用基于云计算的工程设计网络应用解决方案(工程设计私有云),实现IT基础设施尤其是服务器、存储和显示资源的共享利用,将所有工程项目的数据集中在服务器上统一管理,强化对安全、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并对个人工作桌面采用虚拟化技术,取代目前的PC应用的方式,采用客户端连接服务器上的桌面,将桌面数据集中在数据中心,构筑高安全的工作环境。

1.3技术指标

(1)通过服务器计算资源的`管理,支持远程工作站计算资源的灵活配置和不断扩充。充分发挥服务器计算资源,对分配给远程工作站的计算资源等(CPU、内存、硬盘)进行灵活配置管理,随软件、项目以及时间变化对硬件资源要求升级服务器,实现设计师自己的CPU、显卡、硬盘以及内存等的不断扩容升级。

(2)采用图形加速技术实现高体验的用户环境。同时利用瘦客户机和图形工作站上的显卡进行双重GPU加速,以提高二维和三维的显示特性,提高用户体验。

(3)终端零残留,数据集中管理,提高数据安全。通过数据集中存储,瘦客户端零残留,附加对外部设备的高安全性访问控制,来实现对设计软件兼容和安全的设计环境。由于所有数据都保持在服务器中,用户终端上不存储任何文档与数据,从而避免了因个人疏忽而导致信息泄密的发生。

(4)提高运维能力,提高职业健康并节能环保。PC机的取消,使原来用以维护PC机故障的工作得以消失,可以大大降低低端运维的工作量,减轻运维难度。同时由于采用服务器取代了台式机,提高了硬件使用寿命,保护了基础设施投资,降低了电磁和噪音污染,实现了节能环保。

2核心技术

2.1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工程设计私有云的核心技术,涉及到CPU、内存、存储以及显卡的虚拟化,其中CPU、内存和存储的虚拟化技术已十分成熟,并在服务器虚拟化和办公领域的桌面虚拟化中得到成功应用。但通过实际调研发现,设计领域的桌面虚拟化以支撑特定的专业软件为主,然而重庆电力设计院存在二十多种设计软件(包括AutoCAD、广联达计价软件、PKPM、EESv、天正建筑、理正CAD、数字化地形地籍成图软件、SLCAD架空送电线路平断面图处理及定位系统、输电线路铁塔结构设计软件、钢结构设计与绘图系统、铁塔荷载计算系统、杆塔灌注桩基础设计软件等等),需要全专业支持,核心难题是解决不同软件对显卡以及运行环境的不同要求,虚拟化时涉及图1所示的各类技术参数。图1工程设计领域虚拟化涉及的技术参数为适应工程设计的要求,虚拟化技术必须满足高用户体验和高可用性。高用户体验要为所有专业提供媲美高性能PC的用户体验,而高可用性则要集成专业存储、服务器、图形工作站、专用虚拟GPU和虚拟化软件,采用开放式架构,实现灵活访问和所有设计软件支持。运用工程设计私有云综合应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存储虚拟化技术和NVIDIA的GPU虚拟化技术,实现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情况下对桌面和应用进行虚拟化,使得设计人员能够体验到桌面型工作站级的前沿图形效果。同时,通过不同的虚拟化参数与不同的专业软件进行匹配,将图形处理任务从…CPU…移交给…GPU…处理,改善了用户体验,实现了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时的低延迟、高画质的互动,解决了高图形环境的要求,达到了设计工作的要求。

2.2基础设施平台技术

基础设施平台管理各类基础设施,对虚拟化系统以及传输协议进行优化,为网络中进行设计工作提供服务支持,并在硬件平台上处理和调度设计任务队列,满足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高性能要求。通过基础设施平台,系统利用瘦客户机和工作站上的图形显卡同时对设计师的工作机进行显卡加速,并针对不同的软件兼容性提供不同的加速方案,满足设计师对设计工作的高图形显示要求。基础设施平台集中控制设计师工作机对外设的访问控制权限,进行负载平衡,对工作的状态以及行为进行监控管理,优化计算资源的配置,提供故障迁移和灾难恢复。

3技术架构

工程设计私有云系统基于网络交付设计工作站,建立虚拟化设计中心工作环境,实现计算资源动态按需分配,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应用架构如图3所示。系统采用主流的存储服务器,支持采用刀片服务器、机架服务器和图形工作站建立虚拟化服务器集群,支持对Winodws、Mac和Linux进行虚拟化,通过AD域管理用户,以兴云VDI作为基础设施平台,系统采用多屏显示器开展设计工作,并通过兴云VDI管理所有外部设备。

4系统建设与应用效果

集成运用服务器虚拟化和瘦客户机技术达到数据集中存储和客户端数据零残留,并根据设计软件不同整合各类虚拟软件和远程桌面连接协议,实现了各类设计软件的兼容支持。同时利用瘦客户机和图形工作站上显示加速设备进行双重GPU加速,满足了设计软件对显示加速的要求,从而解决了当前市面桌面难以适应设计工作需要的难点。

5结论

目前,重庆电力设计院实现了以工程设计为中心的工程设计私有云系统,涵盖了工程设计所涉及的各个专业以及专业软件,实现计算资源动态(CPU、内存、存储和显卡等)按需分配给设计师,并将知识产权保护融入到整个设计环境中,将设计环境从单机PC设计转型为基于数据中心的虚拟化设计,解决了IT基础设施运维的难题,提升了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参考文献:

[1]斯穆特.私有云计算:整合、虚拟化和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马博峰.VMware、Citrix和Microsoft虚拟化技术详解与应用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王淑江.Windows…Server…2012…Hyper-V虚拟化管理实践[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广小明.虚拟化技术原理与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5]邢利荣,何晓龙.从虚拟化到云计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6]王春海.VMware虚拟化与云计算应用案例详解[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7]徐强,王振江.云计算:应用开发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8]杨青峰.信息化2.0+:云计算时代的信息化体系[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10.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机制研究 篇十

1.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

依据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 信息工程建设监理是指针对信息工程项目建设, 社会化、专业化的信息工程建设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 根据国家批准的信息工程项目建设文件、有关信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工程建设监理合同以及其他工程建设合同, 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技术手段, 对信息工程建设参与者的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约束和协调, 并采取相应措施, 制止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进度、造价和质量按合同实现, 确保建设行为的合法性、科学性和经济性, 最终更好的实现项目投资的目的。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在国际上是工程建设组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和进度的一种通行惯例。在国内, 在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中引进监理机制也日益成为投资方的共识。20世纪90年代初期,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开始以不同形式出现。2005年3月信息产业部发布《信息化工程监理规范》,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也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但现行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资质认证体系才建立不久, 无法满足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市场的需求。因此, 客观来说, 国内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特点

信息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高科技属性, 这决定了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的主要特点有:工作内容扩展向外延伸, 业务范围涉及工程的全过程;依靠专家网和技术协作网, 组织机构社会化;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

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机制

2.1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范围和内容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是全过程、全范围的监理, 它的中心任务是科学的规划和控制工程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基本方法是目标规划、动态控制、组织协调和合同管理;监理工作贯穿于策划、设计和施工整个工程的全过程。随着信息产业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的推出,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范围开始明确。监理的主要内容是对信息系统工程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监督, 对项目合同和文档资料进行管理, 协调有关单位间的工作关系。

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可概括为“三控两管一协调”。三控制是指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投资控制;两管理分别是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指协调多方面的工作关系, 包括建设单位、承建方、招标公司以及外部供应商等几个方面。

2.2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工作机制

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内容来看, 其主要内容就是控制, 两个管理和一个协调贯穿于控制的过程中。因此, 控制过程执行的好坏程度就决定了整个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效果。

2.2.1 质量控制

(1) 质量控制的内容。

质量控制是项目建设的核心, 也是进度控制和资金控制的基础和前提。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设单位的资质评审;工程设计方案评审;工程实施方案评审;对软硬件产品及服务进行验收;对工程的实施和变更进行监控;处理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监督工程的测试、试运行和验收;对工程的运行、维护以及售后的服务进行监理。质量控制的手段主要包括:评审、测试和审计。

(2) 质量控制的手段。

①评审。评审是对信息系统元素或者项目状态的一种评估手段, 以确定其是否与计划的目标保持一致, 并使其得到改进。评审可分为需求评审、总体设计评审、详细设计评审、试运行评审等。评审对象可以是承包方的阶段性工作成果也可以是某个项目工作模块。比如《项目实施计划》、《需求分析报告》、《概要设计》、《用户手册》、《验收方案》等阶段性且直接关系项目质量的文档, 以及试运行的软件产品等都属于前者。而软件测试工作的安排、系统试运行以及项目管理的组织工作等则属于后者。

②测试。测试是信息工程质量控制重要的手段之一, 因为信息工程一般由网络系统、主机系统、应用系统组成, 而这些系统的质量到底如何, 只有通过实际的测试才能知道, 因此测试结果是判断信息工程质量最直接的依据。

③审计。借鉴传统的审计手段, 客观地评价信息化工程及其开发过程, 已经成为信息化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在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中, 审计分为项目活动审计和项目文档审计。

项目活动审计是对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有关活动的过程和成果进行审计, 主要强调的有开发、实施和质保阶段的审计以及项目管理工作的审计。开发审计对信息化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的相关人员的活动、信息、中间产物进行审核, 确认其有效性、规范性和对于信息化工程目标的针对性;实施审计要确认与项目实施相关的数据、软硬件、安装环境等是否符合信息化工程运营的要求, 同时对信息化工程的功能、性能、易用度、可操作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等进行评估;质保阶段审计主要是对信息化工程的维护活动和维护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价, 提出在维护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漏洞和信息化工程维护中急待改善的问题。

2.2.2 投资控制

(1) 投资控制的内容。

投资控制主要工作是成本控制, 通过审查决策阶段投资概算、核实设备价格、审查工程设计阶段投资预算、招标阶段投资控制、施工阶段工程计量与投资动态跟踪控制、审核工程变更的投资以及索赔、验收阶段工程决算审核等来控制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资源等的使用。

(2) 投资控制的手段。

①合理分析项目费用。用一些成熟的成本控制技术审核投资的规划和成本执行情况, 对照基准成本计划找出实际与基准计划的成本偏差, 然后做好成本分析和评估, 并对偏差作出响应。同时要监控影响项目成本的内外部因素, 预测项目成本的变化。必要时调整基准成本计划, 确保所有变更都准确地记录在基准成本计划中。目前,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投资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挣值法、ABC分析法、全寿命费用法等。

②签订合理项目建设合同。在签定项目开发合同时严格把关, 利用合同手段约束承包方采取性价比高的技术方案和实施过程, 并监控承建包方的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对于可能预见的成本超支要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对项目付费方式进行明确约定, 建议采用分阶段分期付费的方式, 限定每次付费的约束条件, 通过经济手段最大化保护业主方的合法利益。

③分阶段付费。对于认定的项目总体费用, 一般信息系统工程的付费方式采用分阶段支付给承包方的方式。通常根据项目实施阶段的不同分为合同签订后、项目试运行、初验/终验以及维保阶段, 按照合同约定的比例向承包方支付项目费用。具体付费细节则视项目的实际情况不同而不尽相同。

2.2.3 进度控制

(1) 进度控制的内容。

进度控制主要是通过项目管理的一系列方法, 对项目各个阶段进度计划进行审核、使建设阶段的工程进度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进度是系统进展情况的反应, 它贯穿于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中, 进度不仅是一个时间概念, 还包括任务、时间、成本等因素, 只有全方位地考查进度才不至于顾此失彼, 既保证预定时间, 又能使项目保质保量完成。

(2) 进度控制手段。

①项目实施计划评审。影响项目进度的关键因素有:需要的各类资源是否描述清楚并得到充分满足;项目的范围是否定义清楚;任务是否被完全分解成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是否被合理地安排;相互间的先后次序和关键路径是否明确等。

项目计划的制定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制定, 这是后期项目计划能够真正得到执行的必要保证。最终, 当各方就项目计划达成一致后, 以此作为项目实施活动的总体指导。计划评审技术 (PERT) 是一种常用的网络计划技术, 它能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有效优化。

②项目实施监控。根据项目计划制定进度计划, 通过使用管理工具, 对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监理方搜集项目实施信息, 跟踪项目进度, 协调与进度相关的各种问题, 每周向各方公布统计的项目进度和出现的进度偏差。当进度出现延后现象或资源出现紧张时, 及时分析原因, 要求承包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救, 必要时要向有关方申请资源支持。

③项目计划变更控制。在具体实践中, 项目计划制定后往往会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或出现意外的风险而不能按期执行, 这时候就需要对计划进行变更。

项目的范围变更和业务需求的变更是影响项目进度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严格控制变更。变更由变更流程进行控制。在项目的后期和项目完成时间不可更改时, 应冻结需求, 以保证项目按己经确定的需求和确定的时间完成。

④项目周期例会。在具体的信息工程监理实务中, 项目周期例会是信息工程监理实施过程中的一个例行工作, 周期例会是项目各方就项目实施状况互相交流和沟通的地方。通常的例会周期分为日例会、周例会和月例会。日例会通常用于项目执行的关键时期, 需要对项目进展随时关注和调整;周例会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例会制度, 引起周期刚好适合项目监控且不用占用大量精力;月例会适用于生命周期较长的项目, 用于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和布置。

3 建议和结论

要做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工作,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 应当创建良好的监理环境, 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提高企业和员工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必要性的认识, 使其被社会认可为普遍的委托管理机制。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 确保监理具有必要的监督。政府部门也应采取措施使监理制度化, 特别是加强国有企业监理制度的完善。

其次, 完善工程监理规范, 这就要求对各项工作定量化, 包括范围、方法、收费标准、进度, 使工作完成过程中有参考依据。

最后, 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工程监理评价体系, 包括人员绩效评估、软件评估、项目效益评估等, 推行监理责任保险制度。

总之,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对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具有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首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监理是治理项目的一种渠道, 是提高信息系统应用和服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信息系统工程监理保证信息技术更好的运用于各生产领域, 从而促进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 虽然表面看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增加了项目建设成本, 但监理的存在提高了项目成功的比例, 降低了社会净资产的流失。监理规范的管理方法、手段和流程, 保证了项目的质量, 减少了项目维护费用, 从而降低了项目的运营成本, 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制的成功引入, 有力地促进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规范化, 降低了项目建设的风险, 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 保证了工程质量、进度和效益, 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随着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有关监理法规的相继出台,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必将成为信息化工程建设中的必然选择, 得到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 信息系统工程建设中的质量问题逐渐显现。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高风险的特点, 科技含量、复杂程度和隐蔽性远远高于工业工程, 因此, 在信息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中引入监理机制是一种必然选择。从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出发, 针对信息系统工程监理的主要内容, 即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进度控制进行研究, 并给出了信息系统开发阶段的监理工作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系统工程,工程监理,监理制度

参考文献

[1]葛乃康.信息工程建设监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叶智耿.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监理软件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 2008.

上一篇:什么是职业体验报告下一篇:教师发声亮剑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