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共15篇)
1.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一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姓名: 黄梦月 学号: 20122714666 专业、年级: 教育本
1201
一、知识点
1、理解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描述性定义:角可以看做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所组成的图形。
3、表示方法:如果只有一个单独的角,可以用它的顶点字母表示
4、角的画法: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再画边
二、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8页 “角的初步认识”。
三、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又是今后学习角的基础,对于二年级的儿童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难以理解,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先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景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操同学伸开的双臂、足球门、足球场的边界、小旗、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这些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中用红色标出了其中一些角。例1是认识一般的角,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直接用图形描述角的概念,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类似于线段概念的引出),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有什么特征。通过制作活动角、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再一次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并直观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例2画角,教材中给出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画角方法(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画的时候,可以比较开放,并不要求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做一做”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身边哪儿有角,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要引导学生从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去考虑。对角的更严格定义,将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射线”后给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故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如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等)对角和直角有感性认识即可。
/ 4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建立角的大小的初步表象;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主动合作的意识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故事导入
谈话: 在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可开心啦!其中就数“角”娃娃最调皮了,这不,在图形娃娃们玩捉迷藏游戏的时候,“角”娃娃躲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物体上来了,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揭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教学设想:这一环节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帮助学生找到生活与新知的链结点,即图形中都藏着角。]
二、操作实践,自主感知
1、从实物中感知角(出示多媒体画面)调皮的角娃娃就藏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比比,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引导学生在物体表面找到角并指一指。
老师也从这些物体上找到了一些角,并把它们画了下来。指出: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实物上找角,在学生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
2、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请小朋友用尖尖的地方戳一下手心,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它的两条线,有什么感觉?(直直的)
(2)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的第68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3)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教学设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观察实物到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这个环节从直观形象到抽象,帮助学生在厚实的感性经验的支撑下深刻的建立起角的表象,切合儿童思维特点,同时蕴含了“数学从生活中来”的大数学观。]
(4)你能指出这几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 4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3、判断比较,深化表象
谈话:听说我们在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小客人,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能来判断一下。
(1)你能指出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那些不是角吗?
(2)角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有角? [教学设想:在抽象出角的图形后引导学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找角过程中丰富对角的表象的积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制作角,感悟角有大小(1)尝试操作,实践体验
谈话: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想不想亲手做个角呢?赶快动手试一试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两根小棒、两根硬纸条、一段毛线、一张圆形的纸),请你们根据自己的需要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物体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哪一组想出的方法的多。(小组合作,教师巡视)(2)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谁来介绍一下你做的角?(将所做的角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3)感知角有大小
师:小朋友们都有一双巧巧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也做了一个角,老师的这个角还会变呢?你能使这个角变大些或者变小些吗?(同桌用自己做的角互相演示一下)怎样使角变大些?变小些?
(4)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要使角变大些,只要怎样?要使角变小些,只要怎样?因此,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学设想:“听过了,便忘记了,看过了,便记住了,做过了,真正掌握了”,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5、比较角的大小
问:现在你能比较角的大小了吗?(1)直接比较,引导观察 这里有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2)自主探究,诱发思考
问:剩下的这两个角谁大呢?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3)和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讨论。
(4)你知道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较出角的大小吗?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学生上台交流自己的办法,不仅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使自身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综合应用,巩固深化
师:角娃娃真调皮,现在它有躲到小朋友的课本里去了,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1、“想想做做”3题
(1)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引导思考,根据你看到的图形和填出的答案,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推想出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吗?
/ 4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
2、“想想做做”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3、出示智多星,你知道这颗星星上有几个角吗?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看到小朋友这么聪明,角朋友非常高兴,要送给大家一把金剪子,请你回家试着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看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反思:
1、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学开始,用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使学生感到生动有趣,产生探究的欲望。通过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使整个课堂也充满了活力。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和探究过程。首先,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找一找、做一做,在各种感官协调合作下初步认识角。其次,注重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既保护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又在交流中深化了对角的认识。
/ 4
2.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二
一、活用教材, 灵活教法、学法, 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1. 活用教材
新课标提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结合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年龄特点,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进行合理拓展和延伸。对于那些有开放性的知识, 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体现生活化的部分比较多, 很多生活中的素材都与角有关, 比如自行车的三角形架涉及角, 钓鱼时鱼竿和地面之间形成了角等等。因此, 在上课开始, 我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物, 从中找到有关角的素材,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从中感悟数学概念就在生活中间, 和我们密不可分。这样引入,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出发点, 把数学教材与生活中的数学知识相联系起来, 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生活”的教学原则。学生在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 形成强烈的成就动机, 并借此开始探究, 从而创造成功的心理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究的空间。教材是死的, 师生在用教材时可以灵活, 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 应留有余地, 给学生自我拓展的机会。教师只是教学的指导者, 主体是学生, 让学生在教材的提示下, 自己搜集相关信息, 学会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对教材上的知识点, 只要学生自己能学懂学通的, 教师坚决不讲, 对于学生理解有点困难的知识点,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需要制作学具的, 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尝试课外探究, 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精神, 也是对教材的有效延伸。
另外, 灵活运用教材上的课堂训练题目, 教师应精选例题、习题, 进行科学取舍, 每节课都应扎扎实实完成教学目标。教材上练习题很少, 层次性也较差, 题型不够全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边讲边补充, 边练边总结, 做到讲练结合。尤其是经典题型, 更应随学随练, 做到有针对性训练, 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打造高效课堂。
2. 灵活教法
我们都知道“教无定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 我始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 尽量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作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时, 我让学生观察教室中哪里有角的存在, 观察身边的物品。这样启发, 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发表见解。为了有效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我借机提问:“你们都找到了生活中的角, 你知道角的概念吗?角有哪些特点?怎么分类你们知道吗?”这样提问, 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七嘴八舌话“角的知识”。通过合作交流, 学生基本把相关知识点找得差不多。这样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得到有效落实, 学生爱学、想学、会学, 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本节课教学过程由浅入深, 环环相扣, 循序渐进, 注意了知识结构的建构, 促进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
3. 灵活学法
方法是学习的助推剂, 好的学习方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教学时, 引导学生走进教材情境, 亲自体验数学过程, 及时分析总结, 这样会收到好的学习效果的。比如, 在《角的初步知识》教学时, 我特意安排学生自己制作不同大小的角的学具, 上课时自己展示角有关概念, 让学生自己边讲边演示, 哪个是边, 哪个是角, 那个是顶点;什么样的角是锐角, 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什么样的角是平角或周角。在探究角的大小与边长有无关系时, 我叫学生制作多个边长不等的角, 让学生亲自探究, 从中发现问题, 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 解决教学难点, 增加信息量
《数学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 题材宜多样化, 显现方式应丰富多彩。各种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 通过多媒体的视频放大效果, 增加了学生观察的直观性;通过动画展示, 使学生理解了数学的本质。尤其是题型变换, 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 展示变换过程, 能多角度激发学生兴趣。比如, 利用flash课件演示有关角的形成, 用ppt幻灯片比较角的大小等等。这样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有效解决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教学行为与教学设计的差距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 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 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这节课的教学, 我每个环节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包括题型的选择, 学生活动的设计, 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问题探究的设置等。但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发挥得不是那么理想, 该探究的深度不够, 思路不是很广。或许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还不够, 因此我们要真正实现教学目的, 就必须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 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 使数学教学越来越科学化、实用化。
3.角的初步认识 篇三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性思维。
过程与方法: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剪一剪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的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到数学的图形王国里走一走。复习平面图形。
1.三角形有几条边?用小棒摆出三角形。
2.请你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拿走一根小棒,再观察桌面上的图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课题)
二、认识生活中的角
找一找我们身边物体表面的角。
1.学生汇报。
2.老师在三角板上也找到了角,那角到底是物体表面的哪一部分呢?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3.像老师这样把这本书封面上的角指出来。
三、数学中的角
1.现在老师把在三角板上找到的角描下来。猜!当三角板移开时,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什么样子的图形。嘘!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一下,看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数学家们把像这样的图形称为数学中的角。
2.课件欣赏剪刀、闹钟、红领巾上的角。
3.折角:
请你想办法把桌面上的这张纸折成角的形状?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
四、角的特点
1.结合课件摸一摸手中的角,有什么感觉?
认识角的顶点和边以及特点。
2.练习:找出角的家族成员。
(1)做练习卡上的第一题。
(2)说出你的答案,为什么是角?说说理由?
(3)为角爷爷庆祝生日。(烟花图片)
这美丽的图案其实是从同一点射出的无数光线组成的。观察每两条光线组成了什么图形?
五、画角
1.猜画角时,除了纸和笔,还需要什么工具?
2.画角时,应该把几个部分画出来?
3.画角有一个步骤,仔细瞧,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4.在练习卡上,试着画出你心目中的角?
5.解说一下你画角的过程。
把画角的方法用洪亮的声音读出来。用你的2个手指指出不同的方向。
6.拿起笔和尺与老师一起画出心目中最美的角。
7.哪位小画家想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展示你的作品,有几个地方可向大家介绍的。
六、话剧
1.红角和蓝角为什么事而争吵?红角最初的想法是什么?结果如何呢?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七、巧手魔术
听老师的口令,五指伸直、并拢。双手合拢。两手分开一点。
1.观察,两手组成了什么图形?指出点、边。能把角变大一点吗?你是怎样做到的?
2.那能再变小吗?和老师一起接着做。
3.连起来喊口令做4个8拍。思考一下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
4.通过刚才的巧手魔术,你能说说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吗?
八、角的应用:(滑梯)
观察滑梯的形状,你发现了什么?
如果这3个角代表3个滑梯,你想上那个滑梯?
九、剪角
1.数一数桌面上的正方形纸上有几个角?利用你手中的学具大胆地剪一剪。
2.说出你的答案。
3.揭晓答案,哪一种是你没想到的?
十、小结
1.此时,你能说一说你对角的了解吗?
在离开之前,角爷爷送给我们一份礼物。
2.在返回的路上,让我们再欣赏一下角的美丽世界。
3.最后,让我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走出角的世界,课下找一找并摆一摆、画一画生活中的角。
4.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四
李学通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媒体的应用及板书设计、说预设的教学效果等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三章第一课时内容。在此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又是后面学习《直角》的前提。在几何初步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数学的要求,基于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 的大小,学会用尺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
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
探索数学的兴趣。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1、重点: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通过实例才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我将重点确定为通过实例初步认识,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难点:由于低年级学生空间抽象思维还没发展完全,因此我将难点确定为学会用尺画角。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数学培养人的思维,因此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教法:整个课时将指导学生观察、操作、演示、验证、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
2、学法:充分遵循感知——表象——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用了看一看、找一找、画一画、猜一猜等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思维水平只有在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说明人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的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整堂课都处在“好奇”“好学”的高昂学习情绪中,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
1、游戏导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摆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接着拿走一根小棒摆一摆;再拿走一根。由此导入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
2、初步认识角:(1)在生活中发现角,出示课本主体图找一找校园里哪里藏着角。(2)摸三角板上的角,真切的感受角有一个尖尖的扎手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并介绍各部分名称。(3)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4)找出39页图中藏着的角,并说出各部分名称。(5)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圆片,小组间讨论,怎样将园片折出一个角来。(6)展示学生的折角。
本领域的教学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找角”“指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通过“折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3、画角:(1)小组讨论尝试画角。(2)指名说说画法。(3)教师演示正确的画法。(4)学生用老师的方法再画角。(5)请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6)集体批改。最后教师小结角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向两个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作为角的两条边就画成了一个角。
画角这位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学生先自学,后师引导,再画再纠正等活动达到了突破难点的目的。
4、比较角的大小:(1)集体游戏,学生拿出活动角各自做一个角。(2)教师要求如何使它变大变小。(3)教师介绍角的比较方法:两个角的顶点和其中一条边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大。(4)同桌之间做比比谁的角大的游戏。(5)指名上台和老师长的活动角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和开口程度有关”。
这样的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乐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5、闯关练习:数学游乐园第一关慧眼识角;第二关猜一猜哪个角大;第三关我会数角;第四关巧手摆角;
将练习以游戏闯关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分层练习,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角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6、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让学生理清思路回顾这节课所学知识点。
7、布置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师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如下板书:
角的初步认识
.______
_______
该板书紧扣课文主体,通过板书学生可以回忆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简单明了。
五、说媒体应用
幻灯片的使用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抽象的几何知识在幻灯动画的演示中变得更形象具体,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将练习通过幻灯直接出示可以节约课堂上教师板书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使练习变得更加多样化。
六、说预设的教学效果
5.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五
《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但通过前测学生对于角这个图形只有3个学生知道,有3个学生认为是直角,所以在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摆一摆、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玩一玩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首先我通过摆学过的图形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下角,再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角,在学生叙述找到的角时,由于自己没有规范的.引导学生怎么来表述找到的角,学生在指角的时候有点云里雾里,指的都是一个点。
然后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小组合作找角的特征,通过练习判断角让学生巩固对角特征的认识。
在画角环节中,我先提醒学生画角用到的工具,还有是要画清哪些东西,其实没必要,只不过自己不放心,可以放开让学生同桌交流画角的方法后自主画角,在电脑演示画角的正规方法后,可以让学生去画和第一个方向不同的角。玩角意图是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指两边张开的大小而不是学生印象中的哪个角面大,角就大。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知识点,自己在教材处理上超过了教材本身的难点,所以在设计中自己只要点到数学上角的大小指什么就可以,没必要让学生理解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个空出来的时间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去感知角的大小。
6.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六
一、说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初步认识》,该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认识图形的范畴,也属于概念教学知识领域。角是继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是由整体图形细化出来的基本图形,是组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基本图形。教材通过主题图校园一角——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再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如“找一找,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并掌握角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熟练这部分内容后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分析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主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有待发展,对建构角的概念有一定的困难。但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学习的平面图形,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随处观察到角,对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经历“感知角——形成角的表象——建构角的概念——深化角的认识——巩固角的概念”的教学环节,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认识角,做到“做中学,乐中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点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学生学会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作为教学重点。建构角的概念,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教学方法上力求通过“活动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真正体现“让学生经历将实际抽象成数学模型”这一基本理念。
五、说教学过程
《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应用意识。所以在我的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提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发现特点,再自己解决问题,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达到我的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做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该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情感兴趣,同时又喜欢表达自己的观 “老师手里点,以求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所以我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拿的是什么?拿掉三角形的一边,剩下的这个图形你们还认识吗?”用这个问题引入角的概念,引发学生的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二)创设活动情境,探究角的概念 活动 1:找一找、形成角的表象 “剪刀、钟表、红领巾上面都藏着角,你能找出来吗?”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找出剪刀、钟表、红领巾上面的角,形成角的表象,为后面的找角奠定了知识基础,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活动
2、比一比、说一说,建构角的概念 “角到底长什么样呢?仔细观察抽象出来的这些角,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以及角的特点是什么呢?” 通过多种方式的参与体验,引导学生深化对角本质特征的认识,把“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因此,在唤起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动态的过程把这些角抽象出来,学生仔细观察,感知数学上的“角”的形象。而这些“数学上的角”跟学生“经验中的角”存在一定的差异,也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认知上的冲突,也正是这种冲突将激励着学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比较与发现中,建构角的概念。活动
3、做一做、练一练,强化角的概念 《课标》对本领域教学的建议是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通过“指角,找角”体会身边到处都有角的存在,通过“做角”体会角的形成过程,通过“摸角”感受角的特点。总之,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想法,体会探究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强化角的概念。
(三)创设运用情境,巩固角的概念 通过大量的分层练习,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和运用角的概念。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之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创设问题情境,延伸、结课,“孩子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一个长方形剪去一角,还剩几个角,剪去两个呢?”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变“学数学”为“用数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微型教案”,是一种高浓缩的提炼艺术,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之一。优秀的板书设计,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一个)顶点
角
(两条)边
7.《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七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设计思路概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而角的知识又是几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知识。
本节课通过应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索、理解知识——运用网络、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利用课件中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把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简单化,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延伸,把几何知识生活化,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验几何知识的建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几何知识的优越性。
2.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标准的角。
3.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领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用动态网页对学生进行测评的功能)。
(2)学具:学生每人4根小棒、1个三角板、1个活动角、剪刀、彩色纸。
教学结构流程(如图)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有7个教学环节,详见表1。
教学评价
8.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八
首先由学生拿出三角尺,找出三角尺上的角,并摸一摸找出角有什么特点。接着由学生说一说如何把角留在黑板上,然后由教师演示,师生共说如何画角。
接下来教师出示挂图,学生找一找图中藏着的角。之后,师生共同小结“角”有什么特点,并安排学生朗读书本上84页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习的内容。紧接着,苏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练习巩固刚刚学习过的内容。
然后苏老师教学如何比较角的大小。苏老师首先利用剪刀来演示角的大小不同,接着指导学生来制作活动的角(制作角的材料由学生课前发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如何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待学生学会比较后,王老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从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最后,王老师引导学生来制作五角星,进一步复习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9.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九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方法和材料做出角;会用折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做角、用尺比画角
教学准备:情形图,剪刀、吸管、折扇、易拉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形,引入新课
激趣导入通过课件出示“国旗”,引出“五角星”,再由“五角星”引出“角”。
二、尝试探究
①认识角
1、出示主题图:小朋友请你察看这幅图,你理解到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
1、课件出示;剪刀、拉罐、水龙头等物品。请小朋友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图片出示:学生在实物上找角、摸角、比划角。看图,交流信息。
2、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练习:判断角(实物展示台“球场图”)反馈交流信息。
2、老师用线标出球场的角。再认真察看,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交流
3、学生找找这些物品上的角,说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三、全班汇报
1看物品寻觅角、做角:课件出示做角的各种材料——老师播放乐曲。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看一看、动动手。——小组在展示台上汇报成果。
③比角——课件演示:拉开的纸扇和合拢的剪刀,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课件演示4个钟面,并演示重叠法比较角的大小。
四、尝试运用,拓展提高
10.“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纪实与评析 篇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学会画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感知角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上一节数学课,咱们一起到图形王国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课件出示:图形王国。)
师:这里就是图形王国,到底谁回来迎接咱们呢?(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师:谁愿意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红色的是正方形,紫色的是三角形,绿色的是长方形,黄色的是圆形。
师:说的真好!而且回答问题特别完整,连颜色都说到了,其他同学要向他学习。
师:这些图形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图形卡片,就放在每位同学桌子上面的信封里,快把它们拿出来吧。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角也是平面图形的初步印象。】
师:请你像老师这样,沿着这些图形卡片的边缘摸一摸。你有什么感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生摸图形卡片,和同桌说。)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我摸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一到拐角的地方感觉很扎手。
师:能把你觉得扎手的地方举起来让大家看看吗?其他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吗?咱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
师:在摸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时候,一到拐角,就感觉尖尖的,有些扎手。这尖尖的地方藏着角朋友,老师把它请到黑板上,请大家认真看!(教师示范请角。)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角也是平面图形家族中的一员,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能不能把自己喜欢的一个角朋友请下来,试试看。(生动手操作,实物展台展示学生作品。)
师:我们要来玩一个小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动手操作来请角朋友,使学生初步感知平面图形角的样子,建立有关角的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自主认识角
小游戏:老师说身体各部位名称,学生做动作。
…………
师:其实角也和我们一样,每个部分都有名称。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自学一下角各部分的名称都叫什么。并和同桌说一说。(生汇报,师板书。)
生:角尖尖的部分叫顶点,另外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
师:角尖尖的部分叫做顶点,这是一条边,这是另一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教师边说边指,画出角的符号。)
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请下来的角也标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呢?(学生标角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巡视。)
师:你们能不能用手势表示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请大家用左手表示顶点的个数,右手表示边的条数。(学生做手势。)
师: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回想一下,角是什么样的呢?(学生闭眼睛想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角的样子,使刚刚摄入头脑中关于角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整理过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角。】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记住角什么样了吗?其实角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我们的学校中也处处有它们的身影,你们看!(出示课件:主题操场图。)
师:你能从图中找到角藏在哪里吗?
(学生到前面指。)
…………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够很轻松地在主题图中找到什么地方有角。你能用这种方法找一找我们现在上课的教室中,哪里有角吗?和同桌说一说,指一指。
(学生找角,交流并汇报。)
…………
生:老师写的课题的字上面也有角。
师:在哪里?请你到前面指一指。(生指“认”字右下部。)
师:这个小朋友说这个部位有角,你们同意吗?(有人同意,有人摇头不同意。)
师:你在摇头,你说说为什么这个不是角?
生:因为“人”字不是直直的边,所以不是角。
师:角必须有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边如果是弯的行不行?
生:不行。
…………
师:虽然你找错了,但是你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敢于从老师写的字中去找角,老师相信你今后能学得更好!
…………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在主题图中、现实生活中找一找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
小游戏:聪明小法官。(判断题4道,即练习八第一题。)
师:这个游戏要求同学们用你的手势作判断。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准确作出了判断,并能清晰地说出理由,你们都是聪明的小法官。
三、动手实践创造角
(一)小组合作创造角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角这个好朋友,知道了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自主学会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能够准确地判断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什么样的图形不是角,你们太棒了!孩子们,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创造角呢?
师:接下来,我们来进行一个实践活动。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搭一搭、折一折、做一做的方式来创造角,并把你创造角的方法和发现在组内与小伙伴们说一说。(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创造出的角拿到前面来展示一下,可以自己来,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上来。
…………
【设计意图:通过创造角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孩子们对角的本质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共同合作的能力。通过亲自操作,获取直接经验,为更好地形成角的空间观念奠定基础。】
(二)发散拓展,深入挖掘角的特点
师:现在老师要变一个小魔术,请同学们仔细看。
1.把边擦掉一部分,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边变短了,角没变。
2.把边延长,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边变长了,角没变。
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那么到底与什么有关呢?
(课件展示:角变大变小的过程。)
得出: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
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请全体同学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小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角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轻松攻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3.练习:比较角的大小两组。
(1)简单的角的大小比较,手势表示,全员反馈。
(2)红角、蓝角谁大谁小?(等角不等边的两个角的比较。)
生:蓝角大。
生:一样大。
师:到底谁大谁小呢?你们看!(动画演示。)
师:红角蓝角完全重合在一起了,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咱们再回想一下,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无论蓝角的边有多长,它的角都是与红角一样大的。
四、画角
1.师:同学们已经自主认识了角,并能够用材料亲自动手创造角,你们想不想尝试着画一个角呢?
2.演示画角的方法: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学生练习画角。要求:画两个不同的角。
3.互相展示欣赏。
【设计意图:在认识角的活动基本结束的时候设计让学生们画角,更能把学生对角的认识和理解融入到画角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
五、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播放图片,感受角带给人类视觉上的美感。)
师:角是我们的好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独特的魅力装点着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几幅漂亮的图片,一起感受角带给我们的美!在欣赏的过程中,你发现图中什么地方有角,可以和旁边的伙伴一起说一说。
【设计意图:使学生充分感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会角带给人们的美感。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课程标准中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过程,是建立对周围环境感知基础上,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这节课归纳起来有3个亮点。
亮点一:从数学出发认识角。
教师的导入与众不同。以前也多次听过这节课,有的教师从实物引出角,有的从已知图形剪下角,还有的教师先给学生设置一个生活情境,然后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尝试找出角,再有就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让学生凭借生活经验说说角是什么样。但仔细想来,在学生只知角的表象特征但不知角的内涵的情况下,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角,说出角的知识对学生认识真正的角有何帮助呢?也许学生凭借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了各种关于生活中角的知识,最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回到数学中来研究角,认识角。何况让学生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角来,会有很多麻烦,比如顶点有点圆,边不是很直,会把平面的角和生活中立体的凸起的角相混淆,会让硬、尖、光滑等这些非本质特征干扰学生对角本质属性的感受。
刘老师敢于从学生熟悉的各种图形卡片中抽象出平面图形角,让学生把角请下来,这时学生对角的认识虽然是模糊的,但为学生初步认识角打下了基础。学生自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后闭上眼睛想想角的样子,不断地在头脑中完善建立角的表象。刘老师再让学生回到情境中,回到生活中找角。学生在寻找角的过程中,已经能自己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在此处把生活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既能巩固运用角的特征,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次全员参与的操作活动,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发展,这样的情境创设是达到很高的境界,既符合空间与图形学习中学生认知发展,同时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刘老师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经历了认识角的过程,非常有实效。
亮点二:难点的突破。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知道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和两条边的长短无关。有的教师认为在2年级对于这个知识点不用深挖,因为在4年级的教学中还将出现。确实在4年级的教学中会出现角的大小比较,但在4年级教学中对角的大小比较是通过对“角的度量”来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在2年级是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通过两边的张开大小来认识角的大小。这个内容较难,理解了这个知识点,学生对角的认识也将更加清晰。
刘老师十分重视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建立角的空间概念。先让学生通过拼一拼、折一折、做一做来认知角,充分利用给学生提供的资源让小组交流,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这里学生对角的认识进一步的展开和完善。我们发现学生很快关注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既然要探究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首先就应该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了现象再来探究其中的原因。刘老师充分让学生交流后通过一个小魔术引导学生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角度有关。在学生理解之后,刘老师提供了一个小练习,更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在以上的环节中学生对角的认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
亮点三:注重动手操作和学生体验。
刘老师开始让学生在平面图形中摸角,再从平面图形中请角朋友,为认识角奠定了基础,然后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又让学生动手创造角,最后让学生画角。刘老师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来认识角。
11.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十一
今天听了裴莉老师上的《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感觉到这真是一节生动有趣又扎实、有效的课。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这节课的特点:
一.联系实际,让学生体验生活化数学
《角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的重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导入时老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对于三角形、五角星、圆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认识,让学生在这些图形中抽象出了角,并在这些角中提炼出角的概念: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使抽象的角的认识简约化,简单化。老师还把生活素材、生活情景作为重要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如让学生去找一找老师带个学生的剪刀、可乐瓶上的吸管、时钟等这些物体当中的角。熟悉的物体引起了学生强烈的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学习新知的兴趣。原本抽象的角的知识和生活中的角紧密得联系起来,不仅仅加深了对角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二、注重操作,让学生的行动起来
12.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十二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13.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感知角有大有小,初步学会画角。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体验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感觉角有大小,角的大小的相关因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找生活中的角,指角(初步感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不当老师,现在我就是这个“角”,你们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吗?
生:愿意。
师:我呀,是一个小淘气,最愿意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现在我就藏在教室里,你们的身边。你们能找到我吗?
师:请把你找到的角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互相说找到的角)
师:谁想先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我找到的角是黑板的角。
师:上黑板前面指一指。
(生指的是角的顶点)
师:他这样指,同学们认为指的完整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角的样子完整的指出来?
生:指黑板角的顶点的同时,又指出了黑板的两条边。
师:对了。在指角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指出角的顶点,还要指出角向外的两条边。
师:谁还想用正确的指角方法指你找到的角?
生:边说边指数学书的角。
生:边说边指书桌的角。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我藏在哪儿都能被你们找到。现在我换地方了,跑到电脑的图片上,你们还能找到我吗?
生:能。
2.折角(认识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师:你们真是火眼金睛,一眼就把角找到了。如果让你们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一个角,你们能折出来吗?(能)那就让我们动手折吧!
(生动手折角,折完后举起让大家看一看)
师:用手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觉得角是什么样子?
生:尖尖的,有点儿扎手。
生:角的两边是直直的。
师:你能说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吗?
生:尖尖的点叫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边叫角的边。
(师把折的角贴在黑板上,标出顶点和边)
师:指着你自己折的角,跟你的同桌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谁能总结一下,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生: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画角
师:很高兴我们已经成为朋友了,那你们想不想把我画下来?请你们在本子上试着画一画,并与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生独立画角后,同桌交流)
生:我先画一个点,然后用格尺横着画一条线,斜着画一条线。
师:你画的角真漂亮。下面我们一起画一个角。
(师板书画角,归纳: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按照正确画法在本子上再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4.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里就认识、了解了角。这儿有两个角,你认为谁大谁小?你是怎样想的?
(这两个角是大小一样的角,只是边长不一样长。)
生:我感觉边长的角大。
师:你想怎样验证?
生:我想把两个角放一起比一比。
(比角的方法: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
生:比完后,两个角的大小一样。看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一起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活动角吧!(师生动手做活动角)
师:你们手中的活动角像什么?
生:像剪刀
生:角一动一动的像嘴吃东西。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那我们就把角当作河马的嘴,玩一个“河马吃苹果”的游戏。吃小苹果,嘴就张的小,角的开口就小。吃大苹果,嘴就张的大,角的开口就大。吃饱了,嘴就闭上了,角就合上了。
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大小和角的开口有关系:角的开口大,角就大;角的开口小,角就小。
二、拓展延伸训练
1.你们太棒了。现在就和我一起回家吧!今天我的角爷爷过生日,请角家庭成员吃饭。瞧,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同学们快帮角爷爷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一个图形是一个家,你知道它们家有几个角吗?
3.角是一个大家庭,兄弟姐妹很多,它们站在一起,你能把他们都找出来吗?
三、总结
角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它无时无刻地陪伴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就能发现它。
课堂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节课,在教学时充分贯彻新课改的理念,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在导入教学时选用了校园早晨的图片,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图中藏着的新图形——“角”。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接着,教师转变角色,由教师变成了一个淘气的角,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感到有趣的同时,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数学与学生的距离,构建了一个平等、和谐、有趣的课堂学习氛围。
其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通过找角——指角——折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使学生从观察、发现、触摸、总结中将原有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初步地认识角、了解角。又通过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做一做等动手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同时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又通过与同桌说一说的形式,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点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14.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十四
本节课的优点:
1、角来源于生活,成功建立角的表象
在认识角时,我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导入,先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而且这三次指角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再用一组判断题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角来源于生活用充满了数学味。
2、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且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创造角的环节首先是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进一步巩固,而且让学生在拉动活动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了角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但是关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仍然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我设计了比角的环节。当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角的边长不一样的角,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老师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这巧妙的一比,不单帮助学生感知了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还让学生学会了怎么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随后的画角也是对知识的不断巩固——画一个和第一个角大小不一样的角。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
1、在每个环节结束之后,我的小结语不多,没有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环节与环节之间过于零碎。
2、没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比如在钟表上找角时,有学生比划出了一个圆形,我预设时没有想到,因此我只是问了一句:“这是角吗?”然后让其他学生来找角。其实我可以在学生认识了角的特征后再回过头来看看,说说为什么圆形不是角,可以帮助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再比如在反馈用毛线创造角时,预设是同桌合作拉出一个角,让他们说说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然后松开其中一条边,让学生判断这还是角吗,体会角的边必须是直直的。但实际反馈时,上来展示的第一组用毛线拉成了一个三角形,第二组用毛线和吸管拉成了一个“T”型,实在是出乎意料之外,我只是匆匆就走了个过场。后来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我发现其实这是很好的生成资源,可以和练习中的数角联系起来。我没有好好利用,实在是可惜。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2《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个独立段的教学内容。对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角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然而却不会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角,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样设定:结合学生生活情景和校园具体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各种学习活动,让学生领悟角的特征,感受角的生活原型;会用尺子画角,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掌握角的画法。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取决定因素的是两条边叉口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得越开角越大,反之越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作为本课的难点来进行突破。
1、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动手折出不同的角,指角再到揭示课题,其次是放手让学生在猜、折、做、画等各种数学活动中认识角,再拓展延伸,最后是归纳交流。各环节过渡比较自然。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方案,考虑课堂结构。注重丰富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对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实现课堂中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主动活泼、主动有效的进行学习。让全体学生自始自终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并不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2、注重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等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敢于动手。让学生通过思考,留给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
(1)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够好,以至于讨论时间稍长,影响了后来学生的画角和相应的练习,这部分内容,学生还没有充分施展,就草草结束了。原订讨论角的大小时为第一个高潮,练习之后通过巧妙剪角游戏再出现第二次学生情绪的高潮,很可惜,没有达成。
(2)对学生备的不够。比如:一开始我在板书完“角”字问学生,你对“角”的理解是什么?结果学生回答:“角,是人民币的单位,象1角钱、2角钱。”这一情况就出乎我的预料,我只预设到孩子们会说:角在我的眼里是尖尖的,比如黑板的角、桌子的角等等。所以,提醒我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我想,如果这样问:在你的眼里,角是什么样子的?这样问应该会更好些。
在活动过程中,我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意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两边叉开越大角越大,可是有的学生就是不能明确我的意思,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说不到点上。后来我引导说:从大小上看,它们和什么有关?学生们这才能够说出来。这也难怪,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理解有一个过程,很多时候我太着急。而且,对教学语言的把握我得再用心些,再多让学生动手。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3《角的初步认识》选自人教版教科书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平面图形已有初步的表象,但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观念中的角大多是生活中的“角落”,而不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图形”,因而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很不容易,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困难,所以本节课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演示、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有机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学生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同时,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因而我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把静态课本材料变成动态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思维、在观察中分析,建立起角的表象。这节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实际,实践操作并抽象出角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我首先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指一指的方式,从实物中感受角的样子,在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边指边说,不断强化角的特征,然后出示生活中的物品,让学生小组合作找一找、描一描,直观感知角的样子,接着让学生自由地在教室内找角,拍照上传,从生活出发,让学生体验到知识来自于实际生活,有的找到了数学书上的角,有的找到了台阶上的角,有的找到了背景墙上的角,教师及时把握学生课堂上生成的素材,并请学生来指一指,角在哪里,把学生头脑中对角的认识从“角落”的误区中牵引过来。
认识角的特征以后,我引导学生动手创造角,学生利用不同材料,创造了不同的角:有的组将吸管对折做出了角,有的组用小棒摆出了角,有的组用两个铅笔盒摆出了角,还有的组做了正方形、三角形,角就藏在图形里。在创造角以后,我让学生尝试着画角,引导学生把角的重要部分画出来,并通过示范画角,指导他们正确的画角方法。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学习经验,乐在其中。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造高效课堂
导入新课时,我运用hiteach抢权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把他们引导到课堂教学环境中。
探究新知时,我先播放一小段微课,通过演示的方式教学如何指角,接着让学生试着在三角尺上指一指,再通过特殊笔的功能用直的线在白板上把角描出来,利用选中拖动功能,把所描的角拉出来,加深学生对角的印象。找完三角尺上的角后,我把生活中物品推送到小组平板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出角,并在平板中描出来,把作品飞递给老师,通过作品观摩,能清楚呈现学生的多元想法,对比不同的作品,推动生生互动。接着,我让学生找一找教室内的角,找到后拍照飞递给老师,将生成的素材及时、充分的呈现和反馈,体现了生本理念,大大节省了时间。在学生找完角后,利用聚光灯聚焦这些角,让学生观察总结角的特点,突出重点,效果较好。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出示了不同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它们是不是角,利用抢权功能,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答题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利用即问即答功能,及时反馈,通过统计图、饼状图,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进行精准教学;还利用计分板进行加分,促进小组的团体意识,也调动了学生的答题积极性。
操作中巩固新知:在认识了角的特征以后,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创造角,用计时器进行倒计时,并通过手机拍照功能及时上传小组作品,实现素材的共享,让课堂变得更丰富。
借助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高效和精准。
三、捕捉生本,把握生成本节课,我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位学生主动学习,学有所获,积极探索新知,自己发现和创新。同时,我将学生课堂上生成的素材及时呈现,推动了多向互动和立体式交流。我通过作品观摩,反馈每组同学找到的实物中的角,清楚呈现学生的多元想法,推动他们的交流和小组互评。不过这里也有我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有小组指出钟面中心的和两根指针形成的角后,我请代表来具体指一指,该学生还是没有指清楚,让其他同学产生异议,我也没有进行很好的把握和引导,再请另外学生来指时,学生指出了另外的角,我便予以肯定,但是错过了之前那个很具代表性的角。如果当时我能及时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将那个角呈现出来,教学效果会更好。
我让学生找一找身边、教室内的角,一下子激发了他们的热情,他们找到后拍照上传,教师在第一时间捕捉到了学生的课堂生成,使课堂显得活泼生动,也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把握了学生的生成。
在创造角的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集合小组同学的智慧,创造出来不同的角,很有创意。但这个环节我给学生的时间还是不够多,用教师提供的学具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手段,以致于呈现出来的作品不够丰富,这一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本节课的教学令我感觉到:课堂中多创设机会,放手让学生体验和操作,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会更流畅,学生的学习会更愉悦,课堂的基调也会更和谐。教师放低姿态,放松心情,和学生一块融入到新知的探索和实践中,互相倾听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和分享,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会获得有效培养,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和发展。
学无止境,作为新教师,除了对教学方式和教学的实践思考外,我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尝试,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课堂教学更好地融合,推动创新性课堂、智慧课堂的发展,让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促进课堂高效、生动地开展。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4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的内容,由于需要用电子白板进行教学,首先设计教案如下:
以“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与“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为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点是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将初步学会用尺画角设计为教学难点。同时准备好白板课件,教具、学具等。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首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用白板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同时板书课题。接着情景导入,实践探究。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认识角。通过出示实物图,提问观察这几幅图,你能找到角吗?由学生观察图,并且交流信息。接着教师用线标出角。隐去实物,再让学生仔细观察,请学生说一说这些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在教学时发现这一环节对白板的操作运用不足。用自己的身体摆出角。设计的第二个环节是活动角。请学生用学具制作出一个角。教师展示将角的两条边张开大和小的两个角。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在这一个环节中对学具的运用不足。设计的第三个环节是画角。教师示范画角,并说明: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学生练习画角。课后觉得可以让学生先画。
接下来是巩固练习,拓展延伸部分。衔接回顾环节。通过儿童歌谣回忆所学知识。最后找一找,和同桌说一说你周围哪些地方有角?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到最后一步时明显时间还有很多,还需改进。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有:本节课我注意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认识角;在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有所欠缺:在教学时,教师讲解稍多,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能做到完全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教学任务,害怕学生弄不懂,理解不了,导致我在课堂上学生在动手操作,而我在旁边不停地讲。今后,我尽量做到放手去锻炼学生,相信学生,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5“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加上生活经验不足,在教学中不容易把角的概念讲清楚,尤其是“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更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我精心设计每一环节,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发现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用兴趣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之中。
(一)认识角。教学时采用小组活动形式进行,每四位同学一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中,在引入部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抽象出角的图形,让学生对角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折角”部分,先放手让学生去折,他们会利用手中的纸,折出很多大小不一的角。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把他们折的角收集起来,让他们自己来分类。学生会按角的大小来分,会按角的开口朝向来分,或者会按边的特点来分等等;通过小组讨论,汇报、演示,初步感受角有大小之分。我还注意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相结合,通过找身边的角,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二)比较角。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也是下了大力气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用活动角开展了边操作边思考的活动:“怎样才能摆出一个大一点的角?怎样又能摆出一个小一点的角?”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
(1)活动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没有变,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张开的“口”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口”越小,角就越小。所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口”的大小有关。学生在活动中把本节课的难点轻而易举的突破了。
(三)画角。画角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首先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画角,从画出的角可以看出学生画的角都很规范,因此对他们画角的过程不做正确与否的点评。看完学生画的角之后,我再传授规范的画角方法,对以后学生进一步认识角打下基础。
数学课有很多的内容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我们要让数学从实践活动中来,再回到实践活动中去(即,学会运用数学的本领),这是我们现在的新课程教学所提倡的,我也要努力从这方面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认识角》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是低年级学生对几何平面图形由感性到理性的一种认识飞跃,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角和其它几何图形的必要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初步体会:“角在图形上”。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我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有这样一句话:“听过了,就会忘记;看过了,就会记住;做过了,就会理解”。所以在这节课,我力争让学生去做数学,玩数学,注重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小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6“角的初步认识”虽然内容简单,但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不容易,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找角——说角——比划角——创作角——画角”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充分的活动起来。
这节课的难点就在于让学生建立起角的空间观念来。学生已有的对角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事实上学生所认识的只是角的顶点,却不知角还有两条边。要使学生建立起角的正确观念来,我认为首先要打破学生的错误观念,有破才有立。在此思路上,我在学生指给我看三角尺上的角就在尖尖的地方上时,我顺势利导把那点印在黑板上。学生看到那一点才意识到,其实他们刚才指的不是角,只是一点。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建立起角的正确观念来。
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角时,我让学生先闭上眼睛想物体上的角的样子,然后让他把想象中的角的样子画出来,通过让学生想角,在脑海中建立角的表象。同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在学生形成正确表象后,我让学生互相交流,探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使学生经历“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在备课中对学生备得不够,在让学生摸角的两条边时,我问她感觉怎样,她回答感觉很舒服,痒痒的。他的回答让我当时无所适从,但我对于自己备课时没有预料到的情况及时做出了灵活处理,没有生硬地把学生拉回到自己教案中所设计的思路。而是接着问她,为什么会感觉很舒服?他回答因为它很平、很直。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中指导得还不够细致和到位。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
15.角的初步认识数学课件 篇十五
在课的一开始,人学生熟悉的校园引出角,并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1、让学生找一找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在找角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角这一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解释生活。
2、学生依据对角的各部分的认识,自由选择材料做角,在互相交流中发现角有大有小,为进一步探究角的大小与其边的长短无关做好铺垫。这样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突破角的大小与其两边长短无关这一难点时,我先利用有趣故事引入,以激发起学生急于探究新知的兴趣,从而让学生献计献策,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教学的优势,通过重合两角以及边的变化来使学生进行直观的理解。当然这一点用传统媒体也是可以实现的。象活动角,伸缩角等等。
三、应用新知,培养能力
画角应该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但正因有了前面的整体感知,所以在学生眼中,不再是无从下手,加之前面通过角的判断,它们知道了角的特点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于是他们各显神通,有的是把三角板或纸片上的角描下来,有的则是把两条直的线接在一起,有的则是依葫芦画瓢,照老师的样子徒手画下来。我都由他们去,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点拔。我相信,只有经历过,才能记忆深刻,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小学数学角的初步认识知识点】推荐阅读: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一08-20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知识点07-02
小学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总结07-28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评课稿09-16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09-11
二年级数学角的认识教学反思07-20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1-15
圆的初步认识数学教案设计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