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2024-07-30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共13篇)

1.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一

2.1披露形式和内容制度不完善

自从我国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后,有关部门在环境信息披露方面颁发了一系列规章文件,如《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征求意见稿)》和证监会在修订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环境会计准则。这些规范在监督上市公司对环境会计的核算和信息披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并未统一标准来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形式。不同企业在信息披露方式存在差异,有不同的披露方式,较为混乱;披露内容上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有的企业只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一带而过,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中,无法比较各企业发生的环境会计的收益和指出。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会使环境会计需求者无法清晰明确获得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可能导致判断和决策产生误差。

2.2以历史信息为主,缺乏前瞻性

企业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沉没成本往往不来考虑在内。而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内容是以历史信息为主,对企业的发展和未来规划参考性不高,披露的信息往往缺乏前瞻性。一方面,企业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回收期长、现金流入少的环保投资上,在重大环保安全设施的投资决策上,缺少成本效益分析。另一方面,企业提供环境会计信息成本高,企业难以把环境绩效与经济绩效挂钩,发生严重污染后被媒体暴露或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才会加大对环保项目的投入,严重缺乏环境信息披露的主动性。

2.3会计从业人员缺乏环境会计培训

对比国外,环境会计的研究与实施在我国发展较晚,在我国尚未形成广泛的认知基础。环境会计所需要的是具备综合知识背景的人才。环境会计涉及到会计学、环境学、可持续发展等相关学科知识,而我国会计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对环境、工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掌握的知识不够全面,没有接受过专业培训。

3建议

3.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国家大都发布了有关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对环境会计信息尤其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加以规范。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实施,督促企业按照法律法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做到有法可依。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从实际出发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审查制度,设立专门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审查机构进行审核以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二是完善企业对外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在对外披露这一重要环节发挥积极的监督作用,一些相关事项的披露均应该有明确的说明和规定,包括披露的具体形式、环境成本、收益和环境资产、负债的披露等,使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一个规范的标准,披露行为更加完善。

3.2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一套具体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有利于企业经营者更好地对环境方面的支出及收益的核算和披露,使利益相关者进行对比分析。完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最重要的是如何解决环境会计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一系列环节存在的问题,涉及到与环境会计信息有关的支出和损失如何进行确认记录,然后再进行披露,应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加强环境会计的实务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充分发挥作用。

3.3培养专业的环境会计人员

环境会计需要专业会计人员来实施,因此培养专业人才是重中之重,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一是从教育抓起,对于开设财会专业的各大高校,添加环境会计课程,让学生接触了解环境会计,为以后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提供源头力量;二是加强培训,针对在职人员,可以开展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继续教育和专项培训。

参考文献

[1]李静.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

[2]乔丽.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3]赵荔雯.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D].江西财经大学,.

[4]曹祎.浅谈我国建立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对策[J].市场研究,(08).

[5]蔡洋,张林.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商业经济,2017(08).

[6]谢冰冰,林芳芳,郑秀芳.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水平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4(06).

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二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会计相关理论基础

(一) 可持续发展理论。

国际自然保护同盟于1980年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环境与发展大会于1992年提出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这两大纲领性文件。这两大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可持续发展达成了一定共识, 并开始将此付诸实践。“人类应享有与自然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成果的生活的权利, 并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在《里约宣言》中, 可持续发展被这样阐述。

我国在第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协调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解决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毫无疑问, 环境会计研究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环境会计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环境会计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 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理论由约瑟夫·斯蒂格利茨首先提出, 从信息需求的方面说明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一定程度上, 公司不仅要创造经济效益, 还要履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例如股东、消费者、债权人、公司员工、政府、供应商、社会团体等。

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主要是不同利益相关者需要的环境会计信息侧重点是什么, 如企业员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 他们需要知道生产经营活动具体会产生哪些污染, 对身体有何不利影响, 企业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哪些;债权人关心的主要是债务能否按期偿还, 利息能否按期支付, 如果企业在环境污染治理的支出过多, 则会影响企业偿债的信誉和能力, 引发债权人对企业的信任危机。

(三) 委托代理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斯于1932年首次提出委托代理理论, 即: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 (即代理人) 管理企业, 并授予其相应的决策权, 同时代理人根据委托人的委托从事管理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该理论认为企业可以是自然资源的管理者, 政府、投资者则是自然资源的委托人。实际上, 委托人希望公司利益最大化, 代理人则希望个人利益最大化, 这种利益双方难以调和的分歧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矛盾。在此情况下, 委托代理责任主张, 通过披露会计信息, 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可以得到一定缓解, 因此公司必然要披露财务信息以缓解多方的利益冲突。

根据该理论, 实际上这是一种契约, 作为代理人有责任达到预期契约的目标, 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保证委托人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失;委托人能够利用财务信息监督经营者对于契约关系的实际履行情况。因此, 委托代理理论可以很好地缓解各方冲突, 平衡利益关系。

二、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环境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披露缺乏强制性。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起步的比较晚。近20年来, 虽然我国出台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但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面并没有做出强制规定。这就造成缺乏对环境会计的要素的确认, 信息披露缺乏统一标准和模式, 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具体方式没有明确规定, 对披露的原因、具体格式等没有做出明确标准。

反观一些经济发达国家, 对企业会计信息涉及环境的披露方面有明确的、强制性规定。如美国国会通过的第92号专门会计公报 (法) , 是专门就上市公司环境会计披露问题予以说明的一份公告, 涉及到环境会计与报告中的许多问题。日本的“环境会计指南”系列, 则是环境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深层次的结合。这都是我国值得借鉴的经验。

(二) 环境信息披露企业数量少, 缺乏主动性。

在我国, 企业作为环境资源的重要使用者, 对环境会计信息进行披露的企业比例偏低, 数量很少。在进行披露的企业中, 主要集中在重污染行业企业及国有企业。而实际上, 非重污染行业企业及非国有企业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严重;其次, 企业缺乏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主动性。对于国家政策明令要求的披露内容才予以披露, 企业多数是按照自身喜好披露环境会计相关信息, 或者披露的多是对于企业发展有利的积极信息, 对于负面信息多数回避。比如, 环保拨款、补贴与税收减免这类有利于公司形象信誉的消息很明显披露的比较多, 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诉讼、赔偿罚款等则披露很少。同时, 披露内容大多数都是套话, 比如对公司环保政策进行宣传, 但是并没有说明公司实际的环保做法。利益相关者很难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内容中得到真正有利用价值的信息。

(三) 环境信息披露内容规范性不强, 无可比性。

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层次不齐, 大部分水平较低。一方面表现在披露的规范性不强。对于披露模式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普遍主张可以分为两种模式, 即补充报告模式和独立报告模式。独立报告模式, 即编制独立的环境会计报告;补充报告, 就是在现有的财务报告中补充披露, 其中又可分为在财务报告中增加项目披露和附注披露, 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没有统一的披露要求。因此, 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披露过程中较为随意, 信息的可比性不强。各个公司的披露格式都不一致, 这就给信息使用者在查阅信息的时候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表现在披露的内容及时性不强, 尤其是在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时。例如, 知名上市公司紫金矿业在福建的生产基地发生铜酸水渗漏事故, 就是因为企业隐瞒了事故9天导致汀江部分水域严重污染;青岛输油管道爆炸事件, 原油泄漏长达8小时, 最终爆炸导致62人死亡, 也是由于企业没有及时通报致使事态扩大、事故严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 很容易损害公众的人身财产安全。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建议

(一)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理论研究。

对于政府而言, 政府应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 制定新的政策法律, 进一步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有关的法律法规, 制定会计准则和制度, 使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同时, 为了保证公平性, 方便不同企业披露的可比性, 政府应该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标准进行明确严格的规定。

国家相关部门应组织加强对会计理论的研究, 完成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和报告模式。鉴于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不详细、格式各个不同, 没有统一的标准, 这是不公平的。因此, 财政部统一管理我国的会计工作, 那么财政部应规范披露信息的实质性内容, 制定具体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 建立一套合适的核算体系, 形成规范的报告模式, 以便各个公司都有统一的报告模式。

(二) 各部门加强监管, 各司其职。

政府的宏观调控是一双“无形的手”, 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督职能,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控。政府各部门应明确各自职责和权限, 密切合作, 及时沟通, 不互相推卸责任;环保部门则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 重点关注环境技术检测问题和环保指标。

(三) 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真实有效地披露环境会计信息不仅是企业必须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 更是一项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通过对环境会计方面信息的及时披露, 企业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应对环境事故的能力, 将可能导致的财务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企业自愿披露环境会计信息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 能进一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 企业应站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从长远利益出发看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我国上市公司多数没有设置专门的环保机构和人员, 因此企业内部可以尝试设立专门的环境监督部门, 制定详细的环境保护制度, 及时、真实、详细地向社会公众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建立环境预防系统与环保应急机制。

此外, 企业还要加强对财会从业人员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大多数会计人员在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比较精通, 业务较熟练, 但是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掌握得很少, 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不够, 环境会计披露方面的实务也比较生疏。企业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

(四)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 引导关注信息披露。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不但能够推动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 还能够减少环境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的实施成本。如政府对环境污染事件进行实时披露、媒体及时报道, 扩大污染事件的社会影响力, 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政府设立绿色投资机构, 对采用严格环境标准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公众要真正理解“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深层含义, 在生活中践行绿色消费等等。

参考文献

[1]辛鑫.环境会计要素的确认及计量[J].鸡西大学学报, 2010.3.

[2]胡杨, 邓婷婷.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10.11.

[3]周一虹, 卢海燕, 翟登峰.环境会计与西部经济发展[J].会计研究, 2011.2.

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三

关键词: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对策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这点会计界已达成共识。“受托”责任论认为,在目前环境危机日益加重的时代,企业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和各阶层利益的汇合体,负有改善环境的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

2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问题

(1)企业环保意识方面的障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公众环保意识还不强。在我国,环境信息的使用者仍然主要是政府部门,他们利用这些信息,制定相关的政策及法律、税收等规定,以改善环境。而大多数作为环境会计信息主体的企业,他们并未感觉到公布环境信息对自身有何影响,有何压力,有些企业仍从短期目标出发,尽量减少环保投资和支出以求获得较高的利润。在我国,每年因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而被迫转产或停产的企业不在少数。

(2)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比例不高,信息失真。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不会全面如实地、自愿地披露对环境责任的履行情况;有的企业即使进行了环境会计信息做了披露,但是信息有所失真。另外,有很多企业根本就不进行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3)无统一的披露规范。环境会计理论还属于初始阶段,特别在实务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因而环境会计披露实务的出现先于会计理论,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往往缺乏可比性和可靠性。

(4)我国财务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我国目前的会计人员基本由会计,财务,审计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目前的财会人员队伍缺乏相应的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知识,从而制约了环境会计的有效进行。

3对策

(1)大力进行环保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在建立和发展环境会计的过程中,应大力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同时帮助企业树立前瞻性战略眼光,及早发现产业发展的趋势与动态,正确把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通过对公众的环保教育,宣传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强调环境会计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明确它对会计发展、企业行为的调整以及会计的转轨变型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提高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才能促进更多的人去研究和发展环境会计,推动环境会计理论和实务水平的提高。

(2)加强环境会计的社会和政府监督。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包括行政管理、监督和专项环境审计。其中,由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进行的专项环境审计,可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有助于环境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会计师事务所或国家审计机关可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会计法规、制度和准则,对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及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以取信于社会公众,强化国家宏观调控,并促使企业加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工作。

(3)尽快制定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的标准和准绳,因此,制定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对于规范和推广环境会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06年财政部已颁布并修订了30余个具体会计准则,那么完全有可能将有关环境问题的财务影响考虑进来,增加环境会计要素形成新的准则。为了增强环境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准则制定过程中应科学合理地考虑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模式,要兼顾成本效益原则并确保环境信息质量。

4.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四

一、提高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的价值

1、有利于更好地识别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粉饰和舞弊问题。上市公司惯常利用子公司粉饰财务报表甚至虚构利润,子公司成为“藏污纳垢”之处。震惊一时的“银广夏”就是通过其全资子公司“天津广夏”采取伪造购销合同、出口报关单、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手段,大肆虚构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披露重要子公司的会计信息,可以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分析、识别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提供必要条件。

2、有利于准确评估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和风险。设立子公司是上市公司实施多元化、跨区域甚至跨国经营的组织架构安排,对子公司的投资可以反映出公司的投资战略。这些投资战略是否成功,会影响公司整体的经营业绩。一般来说,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经营,其盈利能力、扩展前景和成长风险是不同的。如TCL在海外(尤其是欧洲)并购扩张、进入移动通讯设备等新的经营领域,都面临着与传统家电业迥异的经营风险。严格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结构,分析评估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未来投资风险。特别是在上市公司本身不是经营实体、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难以具体反映公司核心经营风险和收益分布的情况下,充分披露重要子公司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3、有利于严格监控上市公司的利益输送行为。近年来,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送股、参股、管理层收购等途径在子公司持股的现象逐渐增多。上市公司往往会利用这一机制,通过与管理层持股的这些子公司之间进行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为子公司提供资金或贷款担保、分担费用等方式,向子公司(实质为持有子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管理层)转移利润,侵占上市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掌握真实、完整的子公司会计信息及其背后的重要交易信息,将有利于股东、政府监管部门等监控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利润分配等方面的变动,约束上市公司利益输送行为,进而保护投资者权益。

二、我国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分析

1、分部报告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要求存在多种经营或跨地区经营的企业,应按“风险和报酬法”,同时结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的要求确认报告分部,披露分部信息。但在多元化经营的上市公司往往存在分部划分随意、分部信息提供不真实的情况。在子公司经营的行业相同或类似的情况下,按行业报告的分部信息更难以反映每个子公司的具体经营状况和风险。例如,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连锁超市、综合百货(同时经营物流配送、物业管理、进出口贸易等业务),母公司不是经营实体,公司净利润几乎全部来自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和武汉中百便民超市连锁有限公司两个子公司。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重要子公司均属同一行业,即零售业,其具体的经营状况和风险,在行业分部报告中就无法揭示出来。可见,仅从分部的角度进行信息披露无法提供相关子公司的充分信息。另外,我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分部信息在相关性较强时其可比性却严重不足,而当可比性较强时又缺乏相关性,两者难以兼得,分部信息能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能力很有限。

2、关联方信息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要求企业充分披露关联交易,如子公司的名称、业务性质、注册地、注册资本(或实收资本、股本)及其变化等基本信息;如果和子公司发生关联方交易,应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目前,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包括与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进行利润操纵、利益输送等问题较为严重。关联方交易是否合理的关键是交易价格的公允性,但大部分企业利用新准则未对此做出强制规定而仅披露关联方交易性质、金额,这样很难保证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的公允性作出正确判断。

3、中国证监会相关信息披露规则,如《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主要子公司的业务性质、主要产品或服务、注册资本、总资产、净资产、净利润等;如来源于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对公司净利润影响达到10%以上,还应介绍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等数据;当单个子公司的经营业绩同比出现大幅波动,且对公司合并经营业绩造成重大影响的,公司应对其业绩波动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但这一规定并未得到很好执行。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3号—季度报告内容与格式特别规定》未对子公司的信息披露作出要求。

三、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基于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缺陷与不足,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监管措施改进我国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为构建一个公开、有效的证券市场奠定基础。

1、完善上市公司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则。例如,规定上市公司在来源于单个子公司的净利润占整个公司净利润的比例达到10%时,应在招股说明书、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详细披露该子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等财务指标,具体说明该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潜在的经营风险;而当净利润占比超过50%时,应完整地披露该子公司的整套财务报表,以便利益相关者更准确地分析、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和风险。如果上市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应充分披露关联交易的性质、购销交易的价格,并对比列示市场公允的交易价格。如果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及其主要家庭成员持有子公司的股份,应详细披露持股情况(数量、比例、时间、作价)、该子公司的盈利、利润分配、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关联方交易等,以揭示上市公司对该子公司有无利益转移问题。

2、强化独立审计监督制度。为了增强独立审计的有效性,中国证监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部门应在有关监管规则或执业规则中明确规定:负责审计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师事务所须特别关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子公司,亲自进行审计,降低审计风险。而“银广夏”一案中,其子公司“天津广夏”的财务报表就是由子公司单独聘请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为防止上市公司规避子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财务指标标准(如净利润占比10%等),应重视对表面上未达到披露标准的子公司的审计测试,以查出被隐藏的子公司的重大亏损或负债;设计与实施适当的审计程序,以识别可能导致与关联方和关联交易有关的重大错报风险的交易和事项,并将价格、利率、担保和付款等条件异常的交易、明显不合乎逻辑的交易、实质与形式不符的交易等异常交易作为高风险领域进行重点审计;如果子公司的会计报表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负责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审计的主审会计师应严格评估其他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并对其拟利用的工作进行认真复核等。

3、进一步健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促进公司控制权的发展。应健全以董事会为核心的公司决策与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责任机制,明确由公司外部董事(含独立董事)对设立管理层持股的子公司的专门投票表决制度、构建独立董事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与此同时,还应促进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因为一个发达的公司控制权市场也能促使公司经营管理层设法提升公司的价值(包括减少对子公司的利益输送),避免企业价值降低成为收购的对象,失去对子公司的控制权。■

5.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篇五

(一)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

Jerry G.Kreuze和Gale E.Newell(1996)把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归为:

①与公司有关的环境法规的简要介绍;②公司现在和未来要负担的环境义务与责任;③与环境事故有关的详尽信息;④公司解决环境问题的计划或策略;⑤履行环境义务或责任所发生的成本支出和结构;

⑥与环境事故有关的保险赔偿;⑦环境责任对公司财务状况可能带来的影响;⑧企业的生产工艺、产品、原材料等在各个环节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⑨公司在废品收回、利用和能源节约方面的政策,以及它们在企业内部的执行情况;⑩公司在环境方面己得到的认可或受到的奖励。

M.Ali.Fekrat(1996)、Caria.Inclan(1996)和DaviaPetroni(1996)则认为,环境会计信息的揭示内容包括:①会计和财务方面的信息;②环境诉讼方面的信息;③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④其他方面的信息。

(二)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的研究

国外关于环境会计信息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规模

Dierkes和Coppoek(1975)、Trotman和Bradley(1981)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规模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Eng.L.L和Mak.Y.Y()的实证研究发现,规模越大的公司趋向于更高的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2)公司绩效

在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的相关性研究方面,Andcrson和Frankle(1980)、Belkaoui(1976)、Bowman1(1978)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公司绩效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3)行业类型

在Craven和Marston()的研究中,没有发现行业类型与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而在此之前BigonEss和Perrealt(1981)的实证研究发现IT行业的上市公司会自愿披露更多的环境信息。

(4)公司负债程度

Fergusonl()的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公司资本结构,负债程度的提高,公司财务失败的风险将大大提高,公司为了增强股东和债权人的信任,会自愿提供更多的环境信息以及时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二、国内学者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

(一)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研究

孟凡利(1999)认为企业环境活动的财务影响信息主要包括:①环境活动对财务状况的影响,包括环境活动对各种资产价值的影响、环境活动引起的现实或潜在的负责。

②环境活动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包括环境支出和环境收益。

企业环境绩效只要体现在:①环境法规的执行情况。

②环境质量情况。

③环境治理和污染物利用情况。

该观点较为全面,兼顾了各类信息

(二)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研究

李心合(2002)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当定量总结与定性描述相结合、价值量基础与自然量基础相结合、环境的财务影响报告与非财务影响报告相结合,并且李建发等(2002)认为当前应突出重视上市公司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许凤玉,刘建华 ()认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应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

(三)关于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综合性研究

李建发、肖华(2002)对我国企业环境报告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做了探索,指出了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发展的方向。

王建明()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要群体――上市公司的披露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在披露内容、披露方式以及披露主体的范围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三、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从中外文献分析来看,国际上环境会计与报告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远远走在我国的前面,研究范围日趋完善和系统化,研究重点与实务结合也日趋紧密,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理论研究注重参考国外的理论与经验,促进了我国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与国际接轨;研究内容也比较全面,涉及到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内容和方式;基础理论的研究内容基本成型,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全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国内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也存在以下局限性:系统、完整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尚未建立;大部分文章仅集中在关于披露内容与披露方式的理论探讨上,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章非常少;研究内容缺乏系统性,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作为一个系统和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形成的成果较少,并且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方面存在一定问题,较少考虑企业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 张玲.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11):50-56.

6.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六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城镇居民失业、下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分配两极化趋势愈加明显。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

问题

对策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第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

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是最重要的宏观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64.81%下降至2008年的57.11%,十年间下降了15.38个百分点。同期,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占比均呈波动上升,其中企业占比由2000年的15.65%上升至2008年的21.60%;2004年,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占比骤然下降,分别较2003年下降2.91和2.51个百分点,同期企业收入占比增加了5.43个百分点。第二、劳动报酬在居民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

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初次分配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由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总额和财产性净收入组成;再分配则是生产环节之后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收入的分配。劳动报酬是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80%以上。2000年~2008年,劳动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由93.69%下降至83.71%;特别是2004年该比重骤然下降了8.61个百分点,自此劳动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由2000~2003年的93%左右,下降至2004~2008的83%左右。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且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200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扩大趋势。其中2000~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由2.79倍持续扩大至3.23倍;2004年较2003年略有缩小,至3.21倍,随后有持续扩大至2007年的3.33倍,2008年略有缩小,但2009年又扩大至3.33倍,2010年又缩小至3.23倍。

二、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体收入问题

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居民的个体收入差距迅速拉开。据统计,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的基尼系数以超过0.45,说明我国居民个人之间收入以严重悬殊,第二、城乡收入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虽有差距,但由于国家对城市居民工资的计划治理,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并不突出。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472.2元。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虽大幅提高,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扩大到2003年的3.2:1.第三、地区收入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对全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统配,地区间的收入反差不是很大。改革开放以后,在“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国家给东南沿海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双重结合下,加上东部沿海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对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于形成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国内民间投资、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迅速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从而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

第四、农村内部收入问题

农村内部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平原地带与山区地带农村收入差距在扩大,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收入差距在扩大,特色农业与一般农业收入差距在扩大,技术型农业劳动者与普通型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体格健壮的完全劳动者与弱能及弱势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三、收入分配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合理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特征、经济体制转轨、发展的阶段性等原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包括对资源享有的初始不平等、行业或部门垄断、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原因。

第一、政策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后,我们首先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通过“两富”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我国率先在基础较好且具有开放区位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得东南沿海聚集了国内外大量资本,从而加速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地区之间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二、制度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一)、税收调节乏力。对个人收入最具有调节效力的是个人所得税,但从我国现行的税种结构来看,由于个人所得税不占主导地位,公民个人纳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个人收入特别是无行收入难以查实,使得个人所得税在收入调节方面的作用也大打折扣;消费税对个人的收入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从消费税设计来看,范围偏窄,把本应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个别高档娱乐消费行为,如保龄球、歌舞厅、高尔夫球等价高利大的行业未列其中;遗产和赠与税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有其特殊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未开征。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时间短,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致使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保障力不从心,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三)、分配制度不规范。我们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失控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

(四)、政府职能“缺位”。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存在拖欠工资、随意增加工作外补贴等不规范的分配行为,也引发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人的心态不平衡。

第三、体制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一是竞争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一些个体或群体凭借在计划经济时代占据的有利优势或特权,在市场经济放开搞活的条件下捷足先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二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行“创收”的存在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放权让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自行“创收”现象基本上是持宽容和默认的态度,使得一些单位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尽可能多地攫取收入并将其所获得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给其职工。

三是行业的垄断性经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垄断经营的行为,在极力维护垄断经营地位的同时,把其所获垄断租金的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分配给自己的职工,这既不利于行业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也促使不同行业之间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

四是地方保护、地区封锁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地区保护、地区封锁不仅与建立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不相容,也违反了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不同地区之间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

第四、非法性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关于收入差距拉大的非法性原因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灰色经济”,主要是指未经工商登记,逃避纳税的个体经济,如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小贩、家居装修、私房建筑等。

第二种是“黑色经济”,主要是指抗法抗税的犯罪经济,包括走私、贩毒、洗钱、制假、色情业、人口贩卖、坑蒙拐骗等。

第三种是“腐败经济”,主要是指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经营者的生产经济性,破坏人们的守法经营的理念,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收入,这既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四、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建议 总体上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到经济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动多方面改革入手,从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多个环节入手,进行系统的部署和安排,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进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轨道。

第一、从促进形成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出发,对财税体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新一轮改革重点。

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对这一比重及其变化趋势是否合理,我们也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做出明确判断,用以指导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当前初次分配有向政府倾斜的趋势,生产税净额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在再分配中,政府从经常转移中获得的收入税和社会保险缴款等增长快于社会补助支出;在政府的支出结构中,也存在偏重生产性投资的问题,对收入的调节作用相对弱化。从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看,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避免财政收入增长挤压居民收入增长空间,解决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问题。

第二、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发挥城镇化在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消除人为设置的制度障碍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城镇化就会异化为简单的城镇扩大,以及对农村资源的进一步挤占,强化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妨碍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我们要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制定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政策措施,不仅要做到公共投入和公共服务真正向“三农”倾斜,加快农村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且要加快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置换、土地自愿有偿合理流转的办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平等就业制度,包括就业机会平等、获得劳动报酬权利平等、享受社区公共资源权利平等,让农民工逐步成为稳定的城镇居民。

第三、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让各种要素遵循市场原则取得收益,并加强对不合理因素的调节。

一是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指导体系,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调节作用。逐步在各类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劳动定额管理体制。二是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控。通过市场准入引入新的竞争因素,不断弱化垄断性经营力量,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垄断行业特别收益金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的制度约束,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确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合理比例,实施职工收入水平调控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三是完善资源产品定价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土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规范交易行为,保障所有者权益,限制各种不合理的高收入。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的机会公平问题。

主要包括:(1)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这是最大的、起点性的公平。提高全民族受教育水平,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保障不同家庭的孩子有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向困难群体倾斜。(2)就业机会的公平。让人口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地区以及所有制等方面的市场分割,让劳动者在平等竞争中得到合理的报酬,并以过程公平促进劳动者发展机会的公平。(3)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机会的公平。这是人人都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结果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重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待遇差别过大的问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早实现贫困标准的国际接轨。

第五、加强收入分配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工作机制。

完善职工工资统计制度,建立全国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和完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申报制度,提高个人乃至家庭收入和财产的透明度。加强大额资金流动的金融监控,规范各种报酬的支付方式,逐步减少市场交易过程中现金支付的比例。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打击偷税逃税行为,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还应研究提出收入分配调节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收入分配调节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中长期规划安排,综合制定政策,加强检查落实。

五、结语

改革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型分配体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在对待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时,应在重视效率的前提下,重视分配的公平。而且分配的公平合理也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最终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应该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对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对放手让一切劳动、支持、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法人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看到,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找许多方面付出不解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玉凤.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2006年04期

7.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七

目前学术界对环境会计的定义没有统一, 学者们对定义的标准也存在分歧。我国学者认为环境会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以及企业理念、企业行为中与环境有关的信息, 并将这些信息通过财务报告、年度报告等不同形式体现出来。环境会计信息内容主要有三个:环境要素状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已经造成的影响和潜在影响、环境对企业已经造成的影响和潜在影响。从层面上, 环境会计信息分为政府环境货币信息披露和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本文主要分析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相关的环境要素状况, 企业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 企业发展战略的潜在影响, 企业的环境绩效情况和其他的环境保护活动信息。企业应反映真实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 一方面可以为上市企业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计算和记录上市企业的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 满足企业内部管理者需求, 以便企业管理者做出争取的决策, 利于上市企业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 可以对国家相关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环境会计信息, 以便国家更好的制定环境政策、方针, 促进国内环境保护的发展。

二、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环境会计信息属于一种公共产品, 环境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客观将直接影响企业和国家制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上市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存在失真、虚假问题, 使企业管理者无法获取正确有效的环境信息, 国家也无法制定出合适的环境政策。我国部分上市企业已经逐渐开始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如单独处理排污费用和新项目的环保设施支出费用, 并且对与环境有关费用实行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划分。我国证监会和环保总局也相继出台多项条例, 强制要求上市企业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起到了明显的约束作用。但积极主动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企业只占少数部分, 大多数上市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完善、 不真实、实用性低,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不强烈, 导致我国企业环境披露信息的实行存在较多问题。

1.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象以重污染企业为主

目前我国证监会和环保总局明确对重污染企业明确要求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重污染企业必须在财务报告中反映出企业经济活动中与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但对于非重污染企业确没有进行强制性要求, 实行自愿原则, 国家相关部门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以具有强制性特征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目前编制环境报告的企业都是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强制要求, 而不属于法律法规强制要求的企业大多没有编制环境报告。根据相关法规规定, 企业应严格遵守 “三废”的排废处理标准, 并将污染物检测报告提供给环保部分。

3.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以政府管理机关为主

目前我国上市企业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大多为企业股东、政府部门、财务管理者等相关机构和人员。这些使用者对上市企业的环境报告进行分析研究, 制定相应的环境政策、方针。政府机构根据企业环境会计信息调整相关的环境管理、治理政策。

4.披露信息的方式不统一, 缺乏可比性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统计数据显示, 大部分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都披露了环境会计信息。 大多数企业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单独对经营活动中造成的环境影响实行独立的账务处理。例如上市企业中国石化分别在董事会报告、财务报表附注、管理层分析与讨论中都对披露了与环境相关的信息, 而首创股份和ST金花仅在董事会报告中反映了与环境相关信息。从以上企业中我们可以得出,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没有制定统一的标准, 各个企业披露的方式存在差异, 导致各个企业之间披露的信息无法进行比较分析。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的不统一, 增加了信息的记录、保存、查询难度, 影响使用者获取有效的信息, 做出的决策失去了准确性、可行性。

5.披露内容缺乏实用性、避重就轻

大多数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都属于过去信息, 例如企业资源配置情况、企业实施的节能减排指标、企业秉承的环保理念、企业实行的各种环保措施等。这些信息都是从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中获取的。且企业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大多都是文字说明, 缺乏各项数据、表格、图形等的支持。文字说明信息实用性较低, 对使用者的参考价值较低。其次, 企业开发新的项目时没有在财务报告中对环境信息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没有对项目实行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进行解释说明。缺乏实用性的环境会计信息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制定战略方针。此外, 企业披露信息时都会避重就轻, 大多数都是一些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信息, 而对环境造成破坏、污染的负面信息却没有披露, 社会大众难以了解企业的状况。

三、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我国目前制定的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能要求企业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实行节能减排。但这些法律法规中都没有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做出明确的规定。尽管政府和大多数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环境污染日渐严重问题, 政府相关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治理环境、保护环境, 企业逐渐开始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但披露标准没有统一, 环境会计核算对象、披露形式不够规模, 环境会计法规、准则、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大大阻碍了信息披露的实行。

2.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企业较少, 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只有少数企业, 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的意识。政府部门对环境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不够, 如环保总局、证监会等部门没有强制要求上市企业必须在年度报告中披露环境信息。而国外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管理较为严格, 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在北美上市的企业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所以在英文报告中必须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而中文报告中却没有涉及。

3.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内容审核制度不严格

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中, 对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披露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导致信息披露内容缺乏统一性、规范性。大多数企业仅在财务报告、董事会报告中提到环境会计信息, 而审计报告中没有披露信息。同时, 大多数报告中的环境会计信息也没有经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此外, 企业受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才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导致了信息内容缺乏专业机构审核, 可靠性较低, 不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环境会计信息计量方式、披露方式缺乏科学性

环境会计信息计量单位繁多复杂, 披露内容多样化, 导致了各个企业之间披露的信息内容无法进行比较。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 导致计量方式、计量指标缺乏科学性。 大多数企业依靠货币计量、披露的环境资产与负债, 环境成本与收益等信息构成环境会计信息内容, 缺乏可行性、可比性。此外, 行业标准的不完善, 导致了披露方式缺乏科学性。大多数企业在财务报告、年度报告、董事会报告等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致使披露信息的可信度较低。

四、我国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

1.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 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出台, 但没有实行完整的有关环境因素的会计法规。所以要完善环境会计法律法规, 规范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国家应完善《会计法》 中有关环境因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 建立与环保相关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 应从法律法规上规范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式、内容、计量标准等行业规则, 严厉打击资源浪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企业, 提高污染治理费用标准, 从企业的成本上要求企业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 积极遵循政府法律法规披露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此外, 企业要重视自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潜在影响, 积极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义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 确立环境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披露环境会计信息, 确保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统一性和实用性。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 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准则

政府具有监管职能, 所以政府应约束企业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建立企业的资料信息数据库, 对企业实现实时监控, 加强企业对环境的治理和保护。政府应积极宣传环境保护知识, 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 制定适应企业绿色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 法律体系, 加强对资源的宏观调控能力。国家财务部应积极完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准则, 建立奖惩机制, 推动企业积极主动披露会计信息, 提高环保意识。

3.积极完善环境审计法律法规, 建立审计机制

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鉴证、 审核才具有可信度, 才能提高信息的披露效果。若企业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内容不真实, 缺乏审核机制, 将导致信息出现失真问题。当相关部门完善环境会计信息质量审计制度, 企业、银行等也会更加重视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国外企业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判断市场反应, 严格控制企业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 降低企业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的《审计法》、审计法规等都没有对环境会计审计做出明确规定, 政府也没有建立环境审计机构。所以我国应积极完善环境审计法律法规, 加快对企业进行环境会计信息审核工作, 保障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4.引导企业自主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管理

企业是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 所以应引导企业自主进行环境会计信息管理。 (1) 企业应记录整理生产经营活动中与环境支出相关的数据, 为披露环境会计信息和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高数据支持。企业制定污染预防、治理方案时要考虑环境会计成本, 尽可能做到既降低环境污染又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 (2) 企业应建立环境数据库、数据模型, 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资源、能源的消耗情况、环境的成本和收益, 创建量化排污排废模型。 (3) 企业应将外部环境成本货币化。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外部环境成本货币化方法有两种, 分别是监控成本法和损害功能法。由于监控成本法不能反映环境影响和环境成本的关系, 所以大多数企业采用损害功能法。 (4) 强化企业的财务评估体系。 环境成本分为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 企业在制定投资决策时, 往往会忽略环境成本因素。所以企业在考虑环境收益时, 应分别对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进行财务分析, 全面了解和评价投资项目的得失, 降低企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摘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 不仅要维护市场经济环境的秩序, 也要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环境保护成为当代企业不可忽视的责任。政府对上市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要求十分严格, 应当向社会披露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相关会计信息, 接受社会各界对企业保护环境的监督。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诠释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涵, 揭露了我国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决策。

关键词:上市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对策

参考文献

[1]谭雪芹.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云南大学, 2015.

[2]李苗苗.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实证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 2009.

8.试论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 篇八

近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人们在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已充分认识到,那种不加节制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导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应重视环境保护,并披露相关的环境会计信息,编制环境会计报告。

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理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国际上对于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到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都开展了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1998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届会议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成为目前国际上第一份较为系统完整的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国际指南。在美国,涉及环境问题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主要是对环境成本和负债的报告,会计界已制定的关于指导环境问题的负债和支出的会计文献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1975年的第5号准则《或有负债会计》及第89-13号公告“石棉消除成本会计”和第90-8号公告“污染处理费用的资本化”。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已经完成并正式出版的研究报告主要有:《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和《环境绩效报告》。日本环境厅在1999年3月末发表了《关于环保成本公示指南》,由此使日本的环境会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我国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虽然经过了30多年的探讨,但由于环境成本计量方法的复杂性和会计处理方法的不确定性,我国企业在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尚处于不成熟阶段。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制定了许多行动计划,这些法律法规和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环境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在实务操作中,由于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缺乏公认的计量基础,与环境保护配套的会计核算体系也未建立,仅在管理费用科目中设立排污费和绿化费项目进行披露,并没有设置单独的环境成本项目。目前的这种披露状况远远不能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要求,因此,应该以何种方式、披露哪些信息以及如何满足各利益关系人的信息需求,成为了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必须解决的问题。郭静娟(2003)对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构建提出了建议,认为应以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使用者和目标为立足点,对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主体和内容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两种模式:一方面借鉴财务报告模式的思路;另一方面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来提供企业的环境绩效状况。何少娟(1999)认为,披露环境信息是环境会计的最终要求,环境信息的披露要尽可能详细和实用。环境信息载体是环境会计报告,为适应信息披露的要求,会计报告应增加相应的内容,并采取定性披露和定量披露相结合的方式。定性披露主要揭示企业那些难以量化的环境事项和企业的环境成本,如企业负责环境问题的人员配置、环境教育、企业对社会环境项目的资助以及企业举办的环保活动等。定量披露主要报告企业环境资产、环境费用、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的变动情况。

总的来说,由于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环境会计在20世纪90年代快速发展。但由于目前环境会计的实务与理论还处于初创阶段,所以不管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对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理论研究相对较多,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的具体方法少。

二、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几种形式

鉴于我国环境会计制度不完善,并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环境会计在我国全面实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

现阶段我国应该采用一种适合现状的披露模式。笔者归纳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几种形式:

(一)利用现行财务报表进行表内披露

即利用现有的会计报表,在原来正常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与环境有关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指标进行单独披露的方式。让报表使用者在了解企业财务业绩的同时,知晓该企业的环境状况。笔者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例,拟增加变动的内容如下:

表中的内容包括现有财务报表的正常项目和新增的内容,正常项目下面的“其中”项目就是增加的和环境有关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报表附注的表外披露

对于那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非财务信息可以通过会计报表附注披露。这种披露形式不拘泥于传统会计的货币价值形式,可以直接通过有关环境指标的运用,配合企业有关环境状况的报告书,实现对企业环保义务履行的监督。它可以采用文字叙述、表格及各种图形等多种形式形象地提供企业的环境信息,使信息使用者更易于理解。具体来说,该部分一般可以披露如下内容:

1. 企业采用的环境保护政策、环境方针及环境目标;2. 企业对与环境负债和成本相关的特定会计政策的说明;3.环境政策变更及其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数;4.报表中确认环境负债和环境成本的性质说明,包括:对环境损害及要求企业对这些损害做出补救的法律和规章的说明等;5.计提各项环境资产减值的方法及其可能发生变动的说明;6. 环境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基础;7.对每一类重大负债项目,应简要说明负债的性质、清偿负债的时间和条件。若金额或偿还时间存在重大的不确定性时,应对这一事实加以说明;8. 对于估计的环境负债金额,应详细说明该估计值的估算过程;9. 企业未遵守环境法规而被判处的罚款、对第三方的赔偿以及政府就环境保护措施给予企业的鼓励,如拨款和税收减免等进行的详细说明;10. 对企业其他可能发生的与环境有关的各项支出的说明;11. 对企业已经计划实施的环保项目、国家环保机关已经初步认定的治理项目的说明;12. 企业自实行环保政策以来或在过去五年中,在关键领域中做出的改进;13. 企业按照环境法律法规进行的任何重大活动。

(三)单独编制环境会计报表进行披露

为了能够让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环境形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企业可以将环境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影响单独编制报表加以详细披露。独立报告环境信息将环境信息与企业主要财务信息分开披露,可以避免将两者合并披露所引起的混乱,消除报告使用者对主要财务会计信息的错误理解,同时还可以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改变环境信息披露的附属地位。

1.环境损益表。该表揭示企业在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收益,发生的环境费用及对社会生态环境改善所作的贡献。具体格式和内容如表1。

2.环境资产负债表。该表揭示企业在一定日期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资产、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情况,其编制建立在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权益的基础上,具体格式和内容如表2。

此外,除单独编制环境资产负债表和环境损益表之外,还可以编制环境保护支出明细表和环境成本费用明细表等附表与企业主表中的内容相呼应。

三、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框架设想

以上介绍的三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方法,各有利弊。一般地说,利用现行财务报表进行表内披露不利于显示出环境会计的重要性,这种方式提供的环境信息太过于局限,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环境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无从满足环境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而单纯利用会计报表附注表外披露的方式似乎又缺乏会计信息披露应该遵循的规范性,因为表外披露的都是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环境成本方面的信息,文字性方面的叙述较多,造成披露的自主性较大,披露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就目前来说,单独编制环境报表进行披露实施起来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现阶段要将环境会计从企业的财务会计中独立出来,单独设账,技术上和财力上并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的。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首先需要一套成熟的会计理论来指导,制定出统一的环境会计准则,使会计人员在技术上有所保障;同时环境会计的实施必然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人力,企业必须提供更多的财力上的支持。而目前我国环境会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环境会计的全面实施还需要更多时间更多的努力,需要一个缓慢过渡的阶段,所以就目前这种现状来说,在我国单独披露环境信息的模式实在难以实施。

可见,现阶段我国应该采用一种适合现状的披露模式。笔者认为在我国构建新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时应该遵循渐进的原则:现阶段应该采用价值形式与指标体系相结合的权宜之计,待自然资源计价问题被攻克以后,最终还是应该采用价值形式法,也就是说目前不宜一步到位采用编制单独的环境报告进行披露的形式,而应采用在现有的财务会计报告中加入环境会计信息的方式,同时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表外披露的方式。实际上也就是前面所介绍信息披露方式中的前两种方式的综合。此外,政府会计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还应对企业最低限度的披露做出明确和强制性的规定,支持并鼓励披露尽可能多的环境信息。

9.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九

摘要:证券市场在筹集资金、配置资源以及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的中枢纽带,也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所以对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就有着严格的要求。但在实践中,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存在许多问题,这严重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披露违规 对策建议

一、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披露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和分析,通过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账务处理程序处理,反映经济活动真实情况的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各种经济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简单点来说就是公布会计信息,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发行、上市和交易等过程中为了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运行秩序,按照法律法规及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向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广大利益相关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意义

会计信息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做出投资判断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从大的方面来说,它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的秩序维护,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小的方面来说,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知名度、扩大筹资渠道、降低筹资成本。

二、会计信息披露原则及我国现状

(一)充分性原则及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表现

1、充分性原则

充分性包括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在质量上它必须是重大的,重要的,这方面主要详细披露,这是会计信息披露充分性原则的一个补充,即重要性原则。在数量上它要求上市公司要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求为目的,尽可能多的披露信息,但同时也不要不分巨细一概公开。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的表现

在我国,违背充分性原则的情况比较严重,表现主要有: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有显著遗漏,刻意隐瞒投资者应该知道的事项。具体表现为对公司资金需求及使用情况、利润构成情况、公司持续经营情况、持续盈利能力情况、关联方交易情况等方面存在很少披露甚至不披露。违反充分性原则的情况主要是选择性披露和过度披露两种。选择性披露是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数量不足,只报对公司有利的,不报对公司不利的信息。过度披露是指对会计信息不分大小,没有重点,一股脑儿的披露。

(二)真实性原则及信息披露不真实的表现

1、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必须以实际发生或存在的事项进行披露,不得有任何弄虚作假现象,不得以任何虚假信息引导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真实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那么围绕会计信息做出的各种投资判断就无从谈起,投资者的投资利益完全无法得到保障。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表现

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无中生有、胡乱编造,篡改会计数据等虚假的记载或叙述。指上市公司违反有关会计信息披露事项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准则的规定,将上市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没有发生的重大事项,未来事项、或不确定性事项进行虚假公布。不遵守真实性原则的表现除了虚假记载或叙述外,还包括虚假性陈述。虚假性陈述是指上市公司在披露会计信息时,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判断错误,进而影响投资者投资决策的声明。在会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中,以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居多。

(三)及时性原则及信息披露不及时的表现

1、及时性原则

对于证券市场来说,投资者能否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了解上市公司的最近经营决策,是投资者及时做出正确投资判断的极其重要的依据,所谓的“得信息着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如果说会计信息不及时披露,就有可能会出现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利用信息的不对称进行内幕交易,这对其他投资者来说毫无公平可言。所以,提高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获得的及时,保证证券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有利于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

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表现

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的行为非常突出,为了减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不及时的行为,证监会在2007年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如上市公司年报须四个月内披露,中期报告在两个月内披露,季度报告在一个月内披露。这些规定明确了会计信息披露的时间界限,无疑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及时披露会计信息自觉性,有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会有一些上市公司为了各种利益有意或无意的不及时披露会计信息,如临时性报告披露不及时、年报实际披露时间迟于预约披露时间等。

三、对紫鑫药业财务造假的案例分析

(一)紫鑫药业财务造假案例概述

吉林紫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现代中药研发为主的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从成立到上市,只经过了九年不到的时间,本来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紫鑫药业太急功近利,竟通过大量的关联交易来大幅提升公司的业绩。在2010年和2011年前两个季度的业绩不是增长几个或几十个百分点,而是达到了几百个百分点,并成功增发了10亿元的股票,这简直创造了业绩神话。

如此高的业绩爆发式疯长,让人们不得不怀疑。证监会在2011年10月开始对紫鑫药业进行调查,于2015年2月经查明,紫鑫药业的业绩增长是通过大量关联交易完成的,简单来说就是“自买自卖”。紫鑫药业注册成立了数十家人参贸易公司,通过这些关联公司完成了业绩的虚假提升,达到增发股票圈钱的目的。

自此,一场“自导自演”的惊天骗局终于水落石出。对于紫鑫药业业绩造假行为,证监会给予的处罚决定是:责令紫鑫药业改正,给予紫鑫药业警告,并处以40万元罚款;对单位几个主要负责人处以3万至10万元不等的罚款。

(二)案例探讨

从上可以看出,对上市公司披露会计信息时的违规行为,证监会的调查措施不严厉,历时3年多而且处罚力度也较轻,仅仅对企业进行警告,责令改正;对主要几个负责人也只是进行较低的罚款。这与紫鑫药业通过会计做假所取得的暴利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从调查到下发行政处罚书,历时3年4个月之久,说明我国的监管机构监管不力,重视不够,执法不严;对紫鑫药业的处罚不严,说明了在我国,违规成本较低,违规利益却非常丰厚。这些都是制度上存在较大漏洞,证券市场制度不完善的体现。

四、政策建议

(一)提高会计主体会计的积极性

1、提高投资者关注会计信息的积极主动性

在我国,有许多投资者认为自己的个人投资是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会计信息,了解一下股票在资本市场上的行情就行。其实,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数量是非常惊人的。所谓积小成大,集腋成裘,如果大家都积极主动的关注会计信息的披露,那它的质量能不上升吗?所以,每一个个体都应该主动关注会计信息。在这之中,证监会要起到主导作用,运用自己的行政力量让广大投资者获取高质量低成本的信息。

2、提升上市公司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虽然上市公司的目的是盈利,但它也需要履行社会责任。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有很强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确保会计信息有质量的披露,就是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上市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是积累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更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

(二)强化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

强化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监管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政府监管、内部监管、社会监管。这三者就好比一棵树的树根、树干、枝叶。政府监管是树根,内部监管是树干,社会监管是枝叶,只有三个部分都齐全,这棵树才能存活,才能发挥树的作用,才能保证披露的会计信息的质量。

1、政府监管

政府方面,立法部门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事项的立法工作,弥补这方面的法律漏洞,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表1是2006年会计新准则颁布前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情况一览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新会计准则没有颁布之前,我国违规披露会计信息的上市公司数量和所占比重是呈上升趋势的,所占比重还非常大。但是自2006年新准则颁布以来,违规的数量明显的减少,所占比重也大幅下降。这也说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对于改善违规披露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对于行政执法部门来说,应该严格会计执法,执法时必定重手出击。正所谓治乱必从重,对于违规的上市公司应坚决予以惩处,而且是从重处罚,绝不姑息。

2、内部监管

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至少需要设立一个内部监管部门,对外披露会计的信息都必须要经过内部监督部门的审核,一般是由公司内部审计部门完成的。内部监管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起着主导作用。只有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到位,才能保证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上市公司应该调整企业结构,让内部监管到位。

3、社会监管

社会监管是除了上述两方面之外的第三方监管,由专业会计人员监督和人民大众监督组成。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绝大多数是需要通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对此一定要把好关。这需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与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腾讯QQ、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应用日益深入,人们的交流范围空前广泛,舆论攻势空前强大,已经进入了社交媒体时代。对广大投资者来说,应该充分利用社交媒体这个平台,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关注和监督。

五、结论

我国众多经济专家和学者都对这一方面的课题进行过研究,本人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综合前人的成果,对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建议:提高积极性和加强监管。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大幅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好,证券市场发展也很快,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需求也随着水涨船高,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仅是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回应,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文只是作者的粗浅研究,仅代表个人的观点,由于写作时间较短及个人知识能力的有限,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仅当抛砖引玉,希望专家学者能够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10.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十

通过对西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内容的借鉴,结合我国国情及会计现状,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情况。它主要反映各利益集团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从企业获得的报酬。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又是种社会目标.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企业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保护环境方面的贡献。它是对传统信息披露的有效补充,

3.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如职工结构、技术培训、职务轮换、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企业文化等。

4.产品或服务的性能与安全方面的信息。产品的使用效能、使用年限、产品的安全信息、产品的售后服务、公众对产品满意度、产品受罚额等,在信息披露中强化产品的服务性能与安全指标,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信息。

5.企业对社会福利贡献方面的信息。比如支援灾区,扶贫助学,对下岗失业、老弱病残人员提供服务等等,这既是企业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树立自己良好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建立和完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立法工作

社会责任会计实务与社会责任法规之间联系密切,如果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制度的强制性要求,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大多数企业将不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因此,要推动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建立与完善与社会责任有关的立法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构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应当充分认识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共同努力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政府部门应当聘请专家对不同企业、地区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制定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模式、原则等予以明确界定,为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依据。

(四)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企业是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主体,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能否披露,披露是否全面的问题。作为企业,不只是个别领导者和管理决策部门要具备社会责任意识,更依赖于企业全体员工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

(五)实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审计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树立和社会责任的履行有赖于严格的约束机制,没有经过审核的社会责任报告,比广告好不了多少。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该通过审计确立公信力。目前我国企业审计主要侧重于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还没有专门的社会责任方面的审计,所以各级政府审计机构应主动承担起监督职能,加紧研究和实施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借鉴国际已有标准,建立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标准,使社会责任审计有据可依。

(六)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

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

1.对于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的披露模式,这是报告企业社会经济活动最简单的方法,以非正规的形式或文字说明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这种方法虽然没有用货

币计量,但仍能向公众提供有关以上几方面的信息。

2.对于中型和大型企业可以在现有的四大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项目或者在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例如在固定资产科目下设置“社会责任固定资产”明细科目,用来核算企业为履行社会责任而购建的固定资产;在“其他应交款”下设“应交排污费”、“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应交矿产资源占用费”等明细科目,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环境治理等费用,这种形式可以与传统会计报表相衔接。

3.对于上市公司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可包括:“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因为社会责任问题拥有多少资产存量,背负了多少债务以及它们各自的构成情况;“社会责任利润表”用以反映会计主体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利润的形成情况;“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动态地反映了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除上述三大报表以外,作为企业会计信息的~部分,企业可以编制“社会影响报告表”等辅助报表。

[参考文献]

[1]润灵公益事业咨询A股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蓝皮书[M]2009

11.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披露;社会责任;会计

近几年,虽然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也日渐严重,比如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等,这不仅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了人们的生存。这使企业与人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政府和社会必须更加重视这个问题,规范企业的行为,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可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为了规范企业的行为,使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時,可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那么政府为了监督企业是否真正的履行了社会责任,就要求企业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出来,这就产生了社会责任会计。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让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这不仅有利于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也有利于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进行监督。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才刚刚起步,尽管许多学者已经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研究成果还是很有限,没有形成完整而规范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在我国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还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我国企业长久以来都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这样致使企业长期以来只追求利润,忽略本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现在的企业已经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现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并且利益相关者也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披露情况。但是我国企业依然在逃避承担社会责任,这是因为企业没有意识到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对短期利益的影响不大,但是影响企业的长期利益。

(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不够深入。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正在逐渐的被重视,由于研究的时间较短,虽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是研究不够升入,不够全面,也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所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还存在很多问题。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健全。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过于片面。企业选择性的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对企业积极的、正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完整的披露,而对企业消极的、负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过于简单的披露,甚至是不进行披露。例如,许多钢铁行业披露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主要集中在员工福利、公益支出的方面,关于环境影响方面的信息不进行披露。

这是因为我国没有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没有对企业应该进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规范,这样导致企业可以有选择的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企业自然会选择披露对本身有利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就算企业主动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但是企业也不知道哪些信息需要披露,哪些信息不需要披露,毕竟企业可能把所有信息都进行披露。这样致使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对比,利益相关者无法得知哪个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做得更好。

(四)缺少有效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确认和计量方法。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定性披露,部分企业虽然应用了定量披露,但是社会责任会计的核算对象有很大一部分交易是不能有效的进行确认和计量的,这导致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定量披露产生了困难,对许多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等成为了难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具体采用何种计价方法,政府和学术界依旧没有给出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五)缺乏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监管。虽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逐渐的人们所重视,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并没有关于社会责任的明确规定。即使我国已经颁布了几十条关于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没有对社会责任却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导致没有响应的部门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监管,致使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没有保证。虽然有些审计部门开始对企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审计,但是这种审计并不严格。因此,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质量并不重视,许多企业为了改善自身形象,不仅进行了片面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而且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行造假。

三、 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建议

(一)实行强制和自愿相结合的灵活的披露机制。目前,我国企业中只有少部分实行强制披露,剩下的企业都是进行自愿披露。在这种规定下,进行自愿披露的企业,尤其是没有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就会选择不披露有关社会责任的信息,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较好的企业就会大肆宣传其社会履行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实行强制披露与资源相结合的披露机制,扩大强制披露的公司范围和社会责任信息的范围,对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的信息进行强制披露,例如,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慈善事业等。

(二)加强理论研究。社会责任会计披露在实务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理论界对相关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这直接影响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和效果。因此,理论界应该加强对有关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理论进行研究,深入了解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本质、构成、确认和计量方法等。这不仅有利于帮助企业和利益相关者认清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和意义,而且有利于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会计制度的建立。

(三)制定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准则。政府并没有规定会计责任信息披露的内容,这样企业就可以选择性的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对企业有利的信息,不披露对企业不利的信息。这样不仅不能对了解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而且还会被片面的信息所蒙蔽。因此,政府应该明确规定企业应该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内容,并且应该根据不同行业的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内容进行不同的规定。这样既可以避免企业片面的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又可以对相同行业中的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状况进行对比,进而了解每个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对承担社会责任较少的企业进行管制,保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目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以定性披露为主,这样导致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质量。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指标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有更深入的了解。笔者认为反应社会责任信息的指标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包括反映企业对环境的影响指标、反映企业发展的经济指标和反映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影响的指标。

(五)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目前,衡量政府绩效的标准主要是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这样就致使当地政府只注重本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忽略分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如果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情况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指标之一,那么地方政府就会重视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这样有助于本地企业建立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监管体系。

四、 结语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的分析,指出了我国社会责任快信息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每个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希望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可以进行配合,不断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使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可以兼顾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宝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J].商业时代,2011(1)

[2] 尹倩倩、杨爱义.政府绩效审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互动效应探讨[J].商业会计,2014

[3] 韩振宇.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中国商贸,2015(2)

12.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十二

企业会计信息是企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 对企业决策具有重要影响。真实会计信息能够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 帮助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决策。2013年1月1日《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 与以往相比, 《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化了财务报表的列报与披露, 对中小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 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深入分析,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中的问题, 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一、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应用优势

1.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透明、公正、真实的信息是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基础,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下, 企业的会计确认、计量与报告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 企业各项会计要素与其他相关信息应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 这就有利于确保会计信息完整、真实。其次,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通过压缩企业利润操作空间, 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如我国新会计准则为了避免企业利用存货计价调节利润, 将“后进先出法”取消, 并且重新规定了合并范围, 并引入公允价值, 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有利于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的是能够帮助自身作出正确决策的信息, 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 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还应具有前瞻性。否则, 将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规避经济风险, 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科学性。在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下, 企业不但要披露过去的财务资源、当下的财务状况。还要披露未来财务潜力, 这就丰富了会计信息内容, 使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外, 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还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即企业应着重披露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决策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强化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前瞻性, 这对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作用, 能够有效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实施必要性

纵观世界各国,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并且对保障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美国政府认为“美国经济的脊梁”就是中小企业, 日本政府认为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日本经济的繁荣, 德国政府认为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同样, 我国的中小企业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国民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 企业必须进行会计信息的对外披露。就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情况看, 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披露会计信息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仅有的会计信息披露也只是为了应付政府管理部门。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这就决定中小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和含量较低, 也影响了中小企业与外界的沟通, 对中小企业长远发展不利。因此, 必须健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规范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行为, 为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现状

1.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规范性。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披露缺乏规范性主要表现两方面:相关性不足和前瞻性不足。会计信息披露应严格严谨, 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应如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不能随意披露与企业经营无关的信息。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减少数据信息披露, 调整利润分配政策、随意披露无关性会计信息问题, 会计信息披露极不规范, 这对外界了解中小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极为不利。中小企业应规范披露会计信息, 展示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增强外界对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

2.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真实性。由于中小企业数量规模大, 竞争性强, 部分中小企业出于自身利益, 往往会公开虚假的会计信息, 如保留无利用价值的项目或披露虚假信息。会计信息披露缺乏真实性是当前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亟待解决大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 让企业会计人员隐瞒重大信息, 或者仅披露简单的信息, 以致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真实性不强, 扰乱会计信息使用者价值判断, 严重时会给企业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此外, 披露滞后的会计信息、延出会计报表、减少净利润披露等也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损害企业投资者的利益。

3.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缺乏完整性。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企业财务资源、财务状况与企业未来的发展形势, 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这是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要求。但是我国的中小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 存在大量披露历史会计信息的行为。这样就导致所披露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当下经营状况关联性不强。另外, 在会计软件使用上, 为了节省会计成本, 许多中小企业无视了自身业务的特殊性, 普遍使用同一软件, 不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特殊业务会计核算。在会计信息传递方面, 上下级财务软件冲突现象较为普遍, 这更影响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相关性, 导致各级会计信息之间容易出现冲突。

四、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对策

1.健全政府监管体制。优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要求政府加强监管,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审计监督。政府财税部门、审计机构应积极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与会计信息披露政策制定部门加强沟通, 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格式与内容进行调整, 使之符合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现状。加强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政策的宣传力度, 提高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不同会计信息的辨别程度。定期抽查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努力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政府应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的具体情况设置监管机构, 并在各地区进行合理分配, 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性, 积极主动行使监管职能。健全与会计信息披露相关的法律规范体系, 形成与中小企业经营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新的监管格局, 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发展影响较大的经营指标的监督力度。

2.完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健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非常重要, 是优化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关键。首先,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向债权人如银行、金融公司等提供完整的会计报告, 向政府税务机构提交准确的会计报表和纳税申报材料, 以增加企业经营运作的规范性, 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其次, 中小企业应建立独立的内部会计机构, 企业内部会计机构独立行使权利, 保证会计机构工作不受企业其他职能部门的影响, 实现企业会计机构的真正作用。第三, 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内部审计制度, 调查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公开, 并完善企业员工对内部会计审查工作的建议机制。及时对审查信息进行公开, 确保企业的每笔收支资金都有据可查, 保证会计审计制度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进行, 如组织展开财务工作报告会, 增加会计审计的可信度。及时对企业资金收支情况进行核对, 广开言路, 使企业职工积极参与企业经济监督工作, 营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

3.充分利用社会会计中介机构。在实践中, 注册会计师审计与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关系密切, 对会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重要影响。由于种种原因, 注册会计师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审计作用, 对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不良影响。应充分利用社会会计中介机构, 提高中小企业会计报表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五、结束语

我国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所存在的问题势必会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对我国的经济也会产生较为重大的影响, 所以在面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中所出现的问题时, 应该积极的去发现而不是忽视, 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而不应隐瞒。

完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政府、中小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只有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出发, 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才能真正完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特点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参考文献

[1]孙红梅, 蒋娜, 岑磊.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J].会计之友, 2011, (03) :12~13.

[2]何晶晶.我国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J].会计之友, 2011, (32) :82~86.

13.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篇十三

会计造假一直是令投资者愤怒、监管层头痛的问题。法案在会计标准与监督方面,一是建立新的监管机构:即在美国证监会(SEC)下设一个独立运作的监管局,专门监管会计行业。

会计造假一直是令投资者愤怒、监管层头痛的问题。全球资本市场发生的众多公司丑闻事件使成为丑闻之年。依靠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强大的纠错机制,美国监管层迅速反应,制定出一系列的法案和改革措施,20成为美国自1933年以来的最重要的监管年。各项法案及措施的核心是会计改革,改革的结果将对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借鉴美国会计改革的经验和成果,通过完善立法和法规体系、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加强公司治理结构的建设、规范注册会计师队伍,将有助于规范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维护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年国内外会计丑闻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2年,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名副其实的上市公司丑闻之年。在美国,末的安然事件余波尚未平息,2002年又接连爆出GlobalCrossing、Adelphia、世界通信(Worldcom)和施乐公司的财务舞弊事件。在欧洲则是韦维迪环球打破沉默,承认自己在财务处理上有问题。澳洲则传出澳大利亚电讯(TelstraCo.)接受政府调查的新闻。在国内,20揭露出的银广夏、蓝田股份、麦科特的问题尚在查处,2002年中又有世纪星源、内蒙宏峰、纵横国际、ST春都、珠峰摩托公司接受中国证监会的调查。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现象已经跨越国界,成为世界性的难题。

舞弊不仅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崩溃,造成投资者的巨额损失,公司自身也遭受毁灭性打击,不是被破产清算,就是陷入困境,更重要的是将数十年辛苦积累的信誉毁于一旦。与此相连的是,为舞弊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也一并跌入深渊——无论是曾为全球“五大”事务所之首的安达信,还是国内的业界翘楚中天勤,均成为陪葬品。

所有这些国内外丑闻的共同点是会计舞弊,由此,会计改革成为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改革的焦点。国外特别是美国监管政策一年来的发展表明:防止上市公司舞弊必须进行会计改革。

二、美国在2002年的监管努力及会计改革

美国的资本市场在市场规模、透明度、效率和监管方面,一直被作为全球的典范,其会计制度与信息披露等相关机制的严谨、可靠历来为各国推崇,并被广泛借鉴、模仿。虽然出现了安然等舞弊事件,但它仍是目前世界上运作方式最为先进的市场,特别是在公司丑闻发生后,灵活的反应机制以及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充分体现了美国资本市场的高效与先进。美国的会计改革经验,将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2年4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奥克斯利提出的会计改革法案。根据该法案,将在美国证监会(SEC)的领导下建立一个民间的会计监督委员会,该委员会具有限制审计企业向其审计客户提供咨询服务的权利。

2002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更为严厉的萨班斯会计监督法案,其要点包括3个方面:(1)会计标准与监督;(2)对“文件销毁罪”等公司犯罪作出更严厉的刑罚规定;(3)对于财务报告真实性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具有责任。

法案在会计标准与监督方面,一是建立新的监管机构:即在美国证监会(SEC)下设一个独立运作的监管局,专门监管会计行业。这一机构的诞生标志着美国注册会计师业“自我监管”的历史的结终;二是明文禁止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审计的上市公司提供某些非审计咨询业务,这最终导致原“五大”事务所的咨询部门的分立;三是要求建立审计师轮换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每5年替换审计或负责协调的审计合伙人。

三、美国会计改革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在安然事件发生以前,国际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依靠悠久的历史、一流的人才和全球的资源和丰富的经验,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为解决层出不穷的虚假财务信息披露的难题,监管部门一度曾寄希望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但是,安然事件及其后不断暴露出的公司丑闻使人们认识到,没有完善的法律环境、科学的制度安排,即便是信誉卓著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也会丧失立场,违背自己的职业标准。所以,要想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关键还在于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完善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参考美国会计改革的做法,我国应当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

一套严谨科学的会计标准是上市公司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基础,也是监管的基础。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及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由两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是《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以及《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经二个层次则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证监会制定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等规范。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跨国公司已经开始形成一定规模,而且有相当一批企业进入美国、香港等地的资本市场,同时拥有A股、H股、N股的上市公司日益增多,这种情况下,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的问题愈发显得迫切。同时,不同市场的信息披露规范有较大的区别,但总的来说,国外市场比国内的规范更为全面和严格,有股东权益平等的情况下,国内的信息披露规范应当与国际接轨,完善我国的信息披露制度。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和创新化程度的提高,金融衍生工具将不可避免走上舞台,并对会计规范提出更高要求。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为防止公司采用安然的手段,通过复杂的金融工具交易逃避监管,应当抓紧对金融衍生工具的研究,制定相应会计准则以及披露准则,规范公司行为。

2.完善法律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面对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复杂程度愈来愈高的资本市场,法律总是显得滞后。为适应市场出现的新情况,必须不断出台新的规范,提高监管的水平。在萨班斯的会计监督法案之前,美国对公司犯罪的规定已经十分详细,但为了加强对会计舞弊的监管,该法案特别对诸如销毁文件等具体犯罪进行了更为严厉的处罚。

上一篇:新春廉政寄语下一篇: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保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