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2024-07-30

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7篇)

1.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一

水利局十五计划完成情况及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十五”期间计划完成情况

**市水利发展“十五”计划总投资20.87亿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8.65亿元,完成计划36.66%。完成的主要计划情况如下: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主要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海河堤防工程加固建设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

水资源工程主要包括水源工程建设、饮水安全工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1、水源工程建设主要是白石芽水库工程建设,“十五”期间计划投资9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530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9000万元,完成计划100%。

2、饮水安全工程

3、灌区节水灌溉工程

(三)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

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工程主要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十五”计划投资2000万元,截止2004年底已完成748万元,预估2005年底完成投资748万元,完成计划37.4%。

(四)中越界河整治专项工程

(五)小水电及农村电气化工程

二、“十一五”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

**市水利发展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治水方针,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紧紧围绕面全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理念,以提高水利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以水安全为重点,以水利市场化、产业化为基本途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大力发展水利经济、循环经济,深化改革,推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高效利用,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促进生态节水型社会的建立,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市“大港口、大通道、大工业、大开放、大发展”新跨越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和方针政策,使**市经济社会得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市水利发展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2.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打算 篇二

关于“十一五”工作总结和“十二五”工作打算的

县政府:

“十一五” 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县各级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和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紧围绕建设“陕西十强县”的战略目标,按照“煤炭强基、化工做大、三产配套、环境优化”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招商方式,拓宽招商领域,提高招商质量,使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质量和数量同步提高的良好态势。现就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十一五”期间,全县统计招商引资合同项目131个,合同引进资金278.58亿元,到位资金153.69亿元,是2005年到位资金10.1亿元的15倍。其中2010年到位资金46亿元,比2009增长5%。是2005年的4.5倍。招商引资连续四年荣获全市招商引资一等奖和大项目奖。相继有陕西山西煤业集团、河北中达集团、山东新矿集团、深圳东部集团、浙江虎豪集团、亚洲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浙江家福乐购物中心、陕西天柱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落户彬县,投资兴业。不仅拉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以煤炭运输为主的运输业已形成规模,运输车辆达到2000余辆,运输业收入已突破亿元。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0余人,招商企业共引进专 1

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800余人,为全县经济管理注入了活力。

二、主要做法

(一)强化招商意识,积极营造招商氛围。一是积极参加省市组织得各类经贸活动和招商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推介县情,推介项目,使客商充分认识彬县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资源优势、投资环境等。累计散发项目册、招商指南5000余套,项目推介光盘360余张,推介招商项目6类196个。先后香港、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新疆、内蒙古等地客商和省内部分客商多次来电来函咨询,了解情况,我们及时通过网络将项目建设情况和我县的区域情况及时予以答复,并欢迎来我县实地考察。二是在深圳、北京、西安、咸阳等地举办了项目推介会。三是通过不断建设招商网站、对外发布招商信息210多篇,累计发布招商项目196个,编发《招商引资简报》60余期。在电视台开辟招商引资专题栏目、广泛宣传招商引资工作的意义、作用及先进典型,建议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奖励招商引资先进集体56个,先进个人200余名,使招商引资工作家喻户晓。四是组织招商小分队招商42次,分别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区域开展项目对接、拜会知名企业、经贸洽谈等活动,推介县情、资源优势、优惠政策、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同央企、省属企业、知名企业的合作联系。累计接待客商2000余人次,收集各类招商资料2600多份,名片3000多张;

(二)联系实际,突出重点,包装精品项目。

围绕我县资源优势,组织计划、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职能部门,按照“搜集、整理、论证、立项、包装、宣传、推介”的程序,认真筛选项目,科学论证项目,精心包装了页岩油综合开发利用、红岩河水库建设、陶土、城区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公刘教嫁苑、花果山水帘洞景区开发、粉煤灰综合利用、年产20万吨醋酸生产、高科技环保型密度秸杆板材、柿子晶粉及系列产品深加工、残煤气化等8类196个项目,建立了充实的推介项目库。工作上坚持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综合运用“以商招商、协会招商、定点招商、园区招商、活动招商、友情招商”等方式,加强推介,努力扩大招商成果。

(三)拓宽招商领域,探索招商方式。

一是认真做好参加省市组织的西洽会、厦洽会等各类经贸活动。签约合同项目26个,项目总投资183.539亿元。占“十一五”合同引进资金的65.88%。引进了2×2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综合利用电厂项目、水帘洞煤矿技改项目、中达苑建设项目、页岩油综合开发利用项目、煤矿机械厂项目,开元大厦、金辉国际大厦等一大批大项目,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主了积极的贡献。

二是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招商战略。组织招商小分队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开发区、赴央企、省属企业、知名企业开展项目对接、拜会、经贸洽谈等活动。邀请了来自香 3

港、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山西、浙江、广东、深圳、福建、新疆、内蒙古等地客商和省内部分客商2000多人次对煤炭企业重组整合及煤转化提值、页岩油,陶土、煤层气、残煤气化、旅游资源开发、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

(四)狠抓招商服务, 着力优化投资环境。

一是修订了《彬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招商引资项目办理工作规定》和《招商引资考核细则》,用制度全方位保证招商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项目落实上继续坚持“三个一”工作机制,即落实一名包抓县级领导,明确一个牵头部门,成立一套工作服务机构。三是建立健全服务制度。全面推行首问负责制、全程代办制和限时办结制,对来彬咨询、洽谈、投资的客商,一律实行“一厅式”办公、“保姆式”服务。在客商自愿的前提下,我们实行无偿代理服务,为其办理企业登记注册及其他行政许可手续,对在彬落户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和“二十个宁静工作日”制度,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四是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对来彬投资客商推行绿色通行证制度,对招商企业的管理人员实行绿卡服务。组织专人,接待客商来访,受理客商投诉,并联系相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客商在投资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力倡导讲求诚信,恪守承诺,亲商安商的良好风气。对客商承诺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坚决执行,4

以诚信可靠的社会风气赢得客商青睐。

三、存在问题

一是项目策划包装的基础性工作薄弱。目前,我县向外推介的7类32个项目没有经过充分论证,更没有招大引强的项目吸引客商,向外推介说不清、道不明。

二是园区招商活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园区招商主体不明确,基础设施,产业规划不到位,招商没有针对性,园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三是我县土地资源紧缺,项目用地价格偏高,项目投资竞争力不强。

四是投资软环境仍有不足,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单位甚至故意设障刁难,直接影响招商效果。

四、“十二五”期间招商引资工作打算

(一)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揽,紧扣“工业强县、强农惠农、城镇带动、招商引资”四大战略,树立招大商、引大项目、促大发展的理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二)工作措施

一是围绕壮大支柱产业,突出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企业为依托,在国内外有针对性的选定招 5

商城市,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实现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产品招商的新突破。

二是瞄准大企业、着力招大引强。利用我县的优势资源和产业,对有投资意向的已入住我县的企业、集团要主动叩门,重点推介,实行一对一,点对点式招商。紧盯世界500强,国内500强,研究投资动态,建立广泛联系,掌握投资信息,实现成功对接。注重引进项目的结构,争取形成一个有梯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多层次招商格局,力争有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我县。

三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做好经贸招商活动。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东部产业转移省市为重点,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招商活动,从中捕捉商机,洽谈项目。适时组织点对点招商活动。对投资意向明确、条件成熟、正在跟踪的重点项目,及时跟进,积极洽谈,加温促成。加强和各地商会的广泛联系,以获得更多的投资信息和招商机会。

四是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考核工作科学进行。根据全县经济发展和招商工作的实际,修订新的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与市上考核相衔接。继续坚持月通报、季考核、半年检查、年终考核的运行机制,将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责任,确保全年招商引资任务完成。

3.乡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计划 篇三

“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制订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进展顺利。为全面分析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实施的效果,保证制定“十二五”规划适应新的形势,有必要对“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做以回顾总结:

“十一五”期间,全镇农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2952.13万元,占计划的100%,工业总产值57850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8万元,占计划的100%,完成合同引资5300万元,到位资金4518万元,资金到位率85%,农民人均纯收入5379.2元,同比增长24%。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总量增长预期目标,全镇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一、突出发展主题,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围绕如何加快益店经济步伐,把我镇建成“全市的农业大镇、全县的经济强镇、东北片商贸中心镇和富于创新的魅力新镇”这一目标,镇党委、政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确立了“以兴镇富民、建设小康”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突出发展和稳定两大重点,全面实施产业富镇、项目强镇和人才兴镇战略,大力发展项目经济、工业经济、商贸经济和劳务经济,深入开展省市级卫生村镇、平安镇、生态示范镇、教育强镇创建活动,全面建设和谐魅力新益店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单项工作争第一,总体工作上水平,各项增量指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各项控制指标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工农业总产值年增长在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速达13%。

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农民增收工作稳步推进。针对益店镇农业基础好、产业门类多的实际,我们着力在发展优质粮、精品果、线辣椒、畜牧业和劳务输出这五大主业上下功夫。一是巩固提升优质粮食基地建设。以益平村、益锋村为为龙头,充分发挥千亩小麦统繁统供种子田的示范带动作用,建设优质小麦4万亩、玉米3万。二是稳定秦椒基地建设。以晁村、宋村为重点,重点建设东北片和南坡灌区两大秦椒基地。使全镇秦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以上。在此基础上,我们不断拓展新项目,在妙敬村和宋村建起了312亩设施蔬菜基地,为农民增收拓展了新空间。三是扩大畜禽养殖基地。我们采取“小区带大户、大户促散养”的养殖模式,重点建设益合村万头生猪养殖和永新肉鸡养殖小区,提升养殖规模和档次。四是扩大优质果品基地建设。我们以南官庄千亩省级示范果园为龙头,在全镇建起5000亩优质苹果示范基地。在张候、官庄、永新三村大力发展干杂果,使全镇果品面积达到1.2万亩。五是有序组织和扩大劳务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外出务工,扩大劳务输出。全镇今年劳务输出 12730人,劳务输出技能培训1309人。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我们以星级管理为抓手,突出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三大重点,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一年来,我们把创建绿色益店作为新农村建设中改善人居环境、晋星升等的一项主要措施来抓,订规划、提措施、抓落实,将重点道路、街道绿化与全面绿化相结合,成片绿化与四旁绿化相结合,用材林绿化与经济林相结合,栽植与管护相结合,加快了进度,提高了成效。全镇共绿化主干路53条56公里,街道203条40600米,栽植杨树等用材树28000棵,苹果等经济树228000棵3000亩,创建绿化家园8000户,使全镇森林面积覆盖率上升到50%,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建,林在村中生”,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目标,优化了人居环境,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二是坚持抓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强筋壮骨。我们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美和谐环境作为兴农富农的基础工作来抓,重点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抓好通村公路建设。全镇共整修硬化水泥路30条 33公里,水泥硬化街道54公里,新砌排水沟 108000多米。二是抓好改厕、排水、绿化和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项目建设。建设沼气池900多座,水冲式厕所1000 所,封闭式垃圾屋28处。三是坚持为新农村建设增色添彩,加大整治村容村貌力度。今年以来,全镇以创建省级卫生镇活动为契机,在全镇上下掀起了“争创省卫、改善村容村貌”活动的新高潮。突出清理三堆、治理三乱,村庄街道硬化,主干道路和环境绿化、美化、推广户用沼气和太阳能,挖掘新能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不断提高村民素质和生产生活环境。我们在各村落实了道路保洁员,对通村公路进行环境卫生的清扫和保洁,彻底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经过升星,全镇现已达到35颗星,平均每村达到了3.5颗星。同时,我们逐村逐户调查,建立健全了农民增收台账,摸清了农民收入构成,有针对性地制订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组一策,增收举措到户。结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发展、星级管理等项目,进一步增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和增分措施,科学设置公示内容,为全镇10个村统一制作了规范、清晰的活动公示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四、“四创”活动取得新成效。一是积极开展创建省市级卫生村镇工作。2008年我镇被命名为市级卫生镇,益平村被命名为市级卫生村,分别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奖励,今年我们及时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镇的奋斗目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卫工作放到了重要位置,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了创建省级卫生镇动员大会,全面安排部署此项工作,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开展亿万农民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建设文化墙宣传橱窗等形式,将乡规民约,卫生知识用文字,图片表现出来,这些措施的开展为创卫工作营造了氛围,迎接了全县卫生村镇创建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二是稳步推进平安镇创建工作。我们始终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的理念,深入扎实的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建设无越级上访乡镇和巩固市级平安镇为目标,努力做好“五抓”,即:抓领导明确责任,抓宣传增强意识,抓网络畅通渠道,抓制度规范行为,抓调处解决问题,实行领导一岗双责,调整充实了综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月活动。建平安门5 座,在镇市场一条街悬挂“平安连着你我他、构建和谐靠大家”创平宣传门帘48个,完成益平村、南官庄、宋村等村“平安文化一条街”建设。印发平安温馨提示卡3200余份,并与各村和相关单位签订维稳、创平、综治、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工作责任书,协办了平安文化下乡活动。截止目前,全镇共创建治安模范村、平安村8个,创建率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开展 “大下访,面对面解民忧”活动,加大对重点上访人员和涉军人员的调处稳控力度,确保了全镇无越级上访目标的实现,县委、县政府在我镇召开了全县“大下访,面对面解民忧”活动推进会。三是全面开展绿色创建工作。坚持重点道路、街道绿化与全面绿化相结合,成片林与四旁绿化相结合,栽植与管护相结合。使全镇森林覆盖率上升到50%,初步形成了“村在林中建,林在村中生”,极大的优化了人居环境。四是扎实开展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以创建省级教育强县为目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积极争取灾后重建工程,建设益店西街中学、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经过建设,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五、全面关注社会事务,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抓好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利益导向机制,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社会资源,实施人口、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完善计划生育奖励制度,积极开展创建“无政策外多孩生育镇”的活动,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综合治理人口性别比偏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综合管理和服务工作,维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我们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以改善人口结构为核心,全面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镇党委、政府与各村和驻镇单位党政“一把手”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把计划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考核。今年全镇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人口自然增长率稳控在3‰,综合节育率89%,节育服务及时率100%,三查率100%。二是推行新农合、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继续推行新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合人数达到99%。我镇及时召开了动员大会和两次培训会,对此项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全镇参保人数达到了10513人,共征缴保险费305.39万元,60岁以上享受待遇人数3106人,超额160%完成任务。三是全面做好社会救济、残疾人保障、拥军优抚工作。在做好农村低保的审核工作同时,我们通过摸底调查,及时核减了低保户65户87人,核增76户87人,按政策为5户12人申请了农村安居工程,今年为30户贫困户发放“双节慰问金”15000元,冬寒救济10000元,春荒救济35000元,有效的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六、注重抓关键,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会议,定期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创建农民增收致富先进党支部,争当党员致富带头人”活动和“双培双带”及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活动。一是全面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健全完善了全会通报制度,镇村均制定了活动的《实施细则》,制作了大型宣传画2个,办起了公示栏。镇上与各村书记、主任签订了《任期目标责任书》,镇党委书记负责全面抓,党委成员包村抓,包村干部协助抓,村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全镇10个村党组织,其中二类村党支部1个,三类村党支部9个。各村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15项指标落实到各支委,并积极实施“党委抓产业、支部兴产业,党员创产业,农民创家业”为主要内容的“兴业带富”工程。按照“稳粮、优果、强畜、增果、扩劳”的产业发展思路,以构建一村一品结构为目标,着力在发展优质粮、精品果、线辣椒、畜禽养殖和劳务输出五大产业上下功夫,强抓项目建设。各村支部根据实际,分别确定了3—5个实事项目,实行支部成员负责包抓,项目建设使村党组织找到了抓发展的着力点,也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使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发展中找到了位子。同时以党建促发展,采取抓特色、抓培训、抓增收等措施,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是扎扎实实抓好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全镇10个村党组织,共承诺了103条,669名党员个人承诺732条,承诺事项履诺率已达到95%。通过“三双”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农村党员干部在农村经济建设是的先锋带头作用。三是认真抓好“五送一建”工作。年初镇党委按照全县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五送一建”工作,全镇为23名生活困难党员送去慰问金2600元,对符合条件的15名曾任村主要干部发放生活补贴9200元。“七一”前夕,慰问看望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9人。并对全镇110户困难党员实行长期帮扶。四是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镇3个党总支部、32个党支部的1113名党员中精心组织开展了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定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镇”为主题,以打造“平安示范镇、省级卫生镇、生态示范镇、建设和谐魅力新镇”为活动载体,坚持紧扣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五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推进警示训诫防线工作,抓好廉洁自律。抓好“群众点名,领导接访”工作和在妙敬村、益平村开展村民监督委员会试点工作。

4.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四

“十一五”工作亮点及“十二五”工作展望

一、“十一五”工作亮点

(一)市双运客运中心是经市交通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按照《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的标准,组建的我市唯一一家国有道路旅客运输企业。

市双运客运中心位于区青山路68号,地处商业繁荣路段,与市客运总站相望,配有停车场地一万余平方米,存车暖库三十余个、汽车洗刷场地20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近400平方米;有管理人员其中含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多人;配有抢险救援专业机构,实施昼夜值班抢险救援工作,并实行低于市场价格的车辆保养维修工作。

市双运客运中心在2010年12月通过了省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复评组验收,市双运客运中心正在为我市道路旅客运输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市双运客运中心在2009年申请开展了出租车业务,在市交通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发展壮大,现发展出租车达到42台。市双运客运中心积极参加和开展“文明出租车”活动,提高出租车行业文明服务意识,已被区文明委评为优秀“文明出租车”二台。

(三)在2009年以双运客运中心为基础开辟了道路旅客旅游运输业务,为来的游客提供道路旅游包车运输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在2009年组建了市双宇货运中心招待所,设有高、中和低档客房,即达到了发展旅游的需要,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五)“三个文明”建设工作稳步协调发展 我站在市交通局党委、市交通局和市运管处的正确领导下,以“求实、创新、和谐、发展”为主旋律,以“服务、管理、节俭、增效”为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着力创新,坚持“抓素质、树形象、创文明”的工作思路,培养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开展各项创建活动。促进我站“三个文明”建设稳步协调发展。

市文明单位考评组在2010年12月13日到我站进行全面考核,对我站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归纳为呈现六大“亮点”:

一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创造优美环境、建设文明城市为总要求,以区创建文明出租车活动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出租车”活动,双运出租车有两台已被区文明委评为优秀“文明出租车”。

参加区组织的文明出租车评选活动

二是为提高我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推动我站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我站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评比活动和三优创建等活动。

高安全意识!

对客车经营者宣传教育,推行优质服务!开展创建优良秩序活动,制作条幅宣传安全法,提

为开展好“三优”创建活动,制作宣传条幅,提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三是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由站长组织我站职工参与社区创建活动。

开展娱乐性较强的门球比赛

组织我站职工户外劳动

四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和谐警民关系,共同抓好拥政爱民和德育教育,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站与公安分治安大队结成共建共育对子,积极开展警民共建共育活动。

五是积极组织职工学习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市公民公约》和《市市民文明守则》。

对车辆经营者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六是由站长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的活动。

为空巢老人家擦玻璃,送温暖!给空巢老人家里打扫卫生!

(六)坚持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一是做到安全组织机构、人员、职责、设备、经费落实到位;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使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注重车辆技术状况的周检和月检制度的执行和落实,确保我中心的营运客车技术状况全部达到规定标准。

三是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对管理人和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每月至少一次,不断提高职工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三不进站、三不出站”的具体落实,从源头抓好安全预防工作。我中心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率达100%。

四是我中心管理的营运客车全部安装了GPS系统,目前运行情况良好,确保安全运输监管到位。

五是我中心的安全管理工作靠前到一线管理,春运期间派驻安全管理人员进行驻客运站现场管理,随时掌握经营者情况,及时整改发现的安全隐患。

六是营运车辆和从业人员的信息采集全面、及时、准确具体,可以提供详实的数据。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双运安全管理人员向经营者发放安全生产宣传单

在站内悬挂安全宣传条幅,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二、“十二五”工作展望

公路货运枢纽站“十二五”工作展望是积极筹建货运物流园区,发挥物流枢纽的核心作用,全力打造为轴心辐射周边等地的物流经济圈,进一步推动我市经济建设和繁荣。

公路货运枢纽站

5.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五

2006年以来,白云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为民办实事为原则,全力抓好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现将我乡5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调结构提产业,农业基础不断巩固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白云又是一个农业大乡,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工作做为头等大事来抓,五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充分发挥白云的自身优势,扬长辟短,加大科技投入和推广力度,使全乡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全乡农民纯收入由2006年的2867元提高到2009年的4157元,增长1290元,增幅为45.91%。

1.柑桔产业巩固发展。柑桔是我乡的主导产业,为提高柑桔质量,增加桔农收入,乡党委政府积极整合各项资金,加大品种改良力度,五年来共完成柑桔品改面积8000多亩,新增出口认证基地面积6000多亩。近几年来,由于市场接近饱和等因素的影响,柑橘销售日益困难,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及时调整思路,引导群众搞好品种改良,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推广应用,整体提升我乡柑橘品质,整合一批生产、运输、包装、营销、加工大户,形

成合作化程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链,尤其是这两年的销售中,我们下大力气革除往年陋习,实行分级采摘,优化销售环境,严防柑橘大果实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2、养殖规模不断壮大。在白云这样一个农业乡,单纯依靠柑橘这一传统产业很难实现大的突破,乡党委经过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养殖业。五年来,我们鼓励农民兴建了竹巷口村的肉猪养殖小区、白羊山村草食牲畜养殖小区和磺厂家禽养殖小区,然后以这三个小区为牵引,引导农民走“种、养、加工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切实拓宽了全乡农民增收的渠道,截至目前,全乡共培育出养殖大户100多个,今年,筑坝桥马头羊种羊基地正式投产,现有规模300多头,鹤山村拟建一个野猪养殖厂,规模有望达到上千头,目前正在筹备前期工作。可以说,养殖业已经成为我乡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产业。

3、烤烟产业进展顺利。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善望羊片群众的经济状况,乡党委政府决定在望羊桥片重新发展烤烟产业,主要是以白羊山和鹤山村为重点,为白云培育新的支柱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两年来,经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共发展烤烟面积100多亩,2009年还产生了一个千担村。

5、林改工作如期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件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乡党委政府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高标准、严要求,自2009年8月启动这项工作以来,从人力、财

力和物力上给予充分保障,整个工作的进展一直较为顺利,至今年7月,这项工作已如期完成,林权证目前已全部发放到户,对于出现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进行了协调处理,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大的矛盾纠纷。

6、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主要是做好土地二轮延包及其后续工作,我们结全本乡实际,出台了切实可行、具体细致的工作方案,对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各个阶段、各个环节进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一是搞好审核工作。我们严格按照石政办[2008]8号文件要求,逐村对照上面通报的问题开展自清自查,做到按步骤一个不减,按程序一个不少。严格审查村级上报的各项表格及资料,把各村会计通知到经管站逐户、逐页、逐丘块进行审核,不符合要求的一律要求返工,最多的村返工达八次。二是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力度,维护一方稳定。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深入村组、农户进一步做好具体问题处理工作,基本上做到土地纠纷发生一起,处理一起。加强村级民主建设,健全农民负担监管机制,落实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严格落实富农惠农政策,确保各类涉农补贴打卡发放率达到100%。

二、抓监管重服务,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如果说农业是全乡发展的基础,那么工业则是全乡发展的支柱,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工作

来抓,通过外引内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来保证全乡工业经济的良好运行。200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只有20145万元,今年预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33352万元,增长13207万元,增幅为65.6%。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五年来共引进招商项目20多个,引进各种资金5000多万元,如2007年吸引民资120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天虹超市,2008年引进投资250万元的白云环保砖厂,2009年引进投资800多万元的非金属矿粉项目,今年上半年,雄磺化工公司引进广西老板陈晓清计划投资2000万元,对磷肥、硫酸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现已完成投资840万元;引进长沙老板胡忠祥新建白云悬钟峪纯净水厂,计划投资35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90万元;引进澧县老板向阳新建东山绿色林牧开发中心野猪养殖项目,计划投资500万元,现已完成投资250万元。

2、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为了让企业的生产有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乡党委、政府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臵,专门下发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有关文件,确保了优化环境工作走上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为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特别是金瑞泰煤矿的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我乡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也制约着企业的长足发展,经过我乡党委政府的强力督促,企业逐步认识到了开展治污工作的必要性,投入240万元完成了污水治理项目,并成功通过了省市环保部门的验收,也赢得了周边群众的一致好评。

3、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五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隐患整治,防止发生较大事故。加大对煤矿、烟花鞭炮经营点等重点场所的督查,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煤矿、工厂实地检查,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安全工作。2009年,我乡还被评为全市煤矿安全监管先进单位。

三、上项目搞建设,基础设日益完善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要想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十一五”期间,乡党委政府抓住国家加快项目建设和市县两级项目建设年的有利时机,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加快推进我乡基础设施建设。

1、水利建设跨越发展。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南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我乡的水利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两个工程分别涉及投资1255万和1300万,其中农开项目主要解决南溪水库下游王家堰、白云桥、三合山、鸡鸣桥、筑坝桥、美盛桥、马路峪、苏家湾、北峪湾及皂市镇部分村2.5万多亩耕地灌溉问题,极大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是一项真正惠民工程; 南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确保了水库下游一乡一镇近5万人口的生命安全及2个集镇15.6万亩农田的安全,同时可保证灌区1万多亩水田旱涝保收。09年我乡被评为全市水利建设十强乡镇。

2、安饮工程顺利推进。由于我乡部分群众住在海拔较高的山上,一到少雨季节,饮水就成了一个问题。饮水问题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五年来,乡党委政府多方争取资金,先后解决了10000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3、道路建设如火如荼。白云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乡,以前交通不畅一直是困扰全乡干部群众的一块心病,让群众走上平坦大道也成了乡党委政府的一个心愿。五年来,我们多方争取资金,共新修、硬化村组公路91.1公里,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4、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完成了白云集镇的东扩,使集镇的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提高了20%,集镇基础设施日益健全,完成了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电力管网的铺设,投入100多万完成了下水道、垃圾屋等配套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白云集镇新建楼房70多栋,改造旧房50多栋。投入70多万元完成了磺厂集镇下水道建设和绿化、亮化等工程,逐步发挥了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了集镇功能,促进了集镇的繁荣稳定,增强了两个集镇综合承载能力。同时,乡城建办加强了集镇的建设规划和环境卫生管理,规范了集镇市场经营秩序,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四、惠民生重和谐,社会事业日益繁荣

1、计生工作长抓不懈。继续提升计生工作质量,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计划生育率和人口素质为重点,加强对社会抚养费 的征收力度,将国家的各项计生政策落到实处。在阵地建设方面,乡党委、政府投入近50万元建设了一幢条件一流的乡计生服务所。投入近10万元高标准地规范了16个村级计生服务室,配齐了所有手术设备器械和办公用品。5年来,我乡每年的计划生育率都达到了90%以上。2009年,我乡计生工作圆满完成了“创国优”的任务。

2、综治维稳形势好转。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我乡的综治维稳的形势较为严峻,乡党委政府在这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近几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平安白云、和谐白云”的原则,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乡维稳形势不断好转。特别是今年,综治队伍进一步扩大,配备了5名国家干部为常态信访维稳工作人员,完善了磺厂的警务室建设,配备了5名专职巡逻队员,所有工作经费由乡政府和社区负责到位,充分加强村治调主任的作用,每月开一次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情况的汇总上报,继续坚持义务巡逻队制度。

3、平安建设成效显著。为加强治安防控,打造和谐、平安白云,乡党委整合了乡司法、信访、派出所等力量,实行协调联动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通,全面开展社会治安防范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各项工作,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从源头筑牢“第一道防线”。同时,全面推进“领导大接访活动”,每天安排一名

班子领导坐班接待来访群众,听取群众诉求,了解社情民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今年,乡财政拿出5万元购臵监控设备,对白云乡集镇进行全面电子监控,监控设备已于5月份投入使用。

4、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期间,白云乡教学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升学率达95%以上。2008年,白云桥村胡忠强投资300多万元的高标准现代化幼儿园建成,全乡幼教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2009年,白云中学投入93万元建设了一幢学生宿舍楼,进一步改善了教学条件。

5、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是我乡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五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参合人数不断提高,截至目前,全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人数近2.9万人,这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问题。2007年,总投资200万元的白云卫生院新门诊住院楼正式投入使用,为群众提供了良好就医看病条件。

6、社会救助阳光透明。五年来,乡民政所共审批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上千个,共发放民政救济和优抚金700多万多元,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特别重视规范化操作,严格坚持低保户审批和民政资金发放的集体研究,力求公开、透明、公正,全力打造“阳光民政”。残疾福利事业也得到加强,指定专人负责敬老院的工

作,开展了一系列扶贫助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残疾人、关心老年人的良好风尚。

五、抓基层强基础,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基层工作历来是我乡工作的重点,乡党委政府立足白云乡情实际,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严格落实,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双争”、创先争优、创建人民满意政府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我乡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政府形象不断提升。

1、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要求,努力打造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抓好基层党建对于夯实基层基础非常重要,因而在工作中我们严格对照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要求,认真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努力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党委会议,对乡村党建工作进行高度安排;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列入村居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实行党建工作实绩与单位评先、个人评优和工资福利挂钩;坚持深入村组调查调研,了解农村党建工作的第一手资料。

2、着力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村级党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党委历来非常重视。五年来,我们立足乡情,采取有力措施,深化以“定职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为主要内容的“一定三有”激励保障机制,大力开展“双争创五好、共建新农村”主题活动,做好“三级联创”工作,切实加强以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

村级组织队伍建设。五年来,我们先后对7个村居的14名干部进行了调整,培养35岁以下的村组后备干部12名,为6名年龄超过45岁的村计生专干配备了计生助理专干。目前,我乡16个村(居)一把手中有1名养殖大户、1名个企老板、2名柑桔销售大户、3名个体工商户、5名柑桔种植大户,能人带路、强人当家的格局基本形成。

3、全面加强作风建设,狠抓工作推动。通过加强作风建设,切实增强了全乡干部的爱岗敬业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彻底根除了“人难找、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坚持勤俭节约,简化公务接待,减少了各种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即干部在一线工作、决策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创新在一线体现、成效在一线检验,基层政权执政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4、认真执行勤政廉洁各项规定,树立政府良好形象。五年来,全乡上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制度体系,真正做到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对出现的违法、违纪案件进行了严肃查处。

5、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农村党员队伍,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的保

证和动力。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中,通过选派指导员指导督促村党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乡党委对全乡各单位活动进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整改,对涌现出来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全乡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组织建设不断强化。

6、以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为契机,全面加强政策落实力度。全县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工作大会召开以来,白云乡积极行动,以开展七项行动为重点,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真抓实干重落实,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将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活动进一步深化。乡党委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建设满意政府的最终目标,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双争”活动,要求每名干部把这项工作当做一项政治任务来抓,走访村(居)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责任,把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最终目标,联络感情、兴办实事、化解矛盾。

“十一五规划”目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是全乡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密不可分,工作目标的完成有力的推动了全乡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为下一步十二五规划和建设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积极应对各种困难与挑战,扎实开展各项工作,在产业建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现代农业建设还未形成大的规模和品牌效应,生态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还不十分明显,应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应急机制、措施还很不健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运用效率仍然很低,现代农业发展速度和建设规模还不够理想;二是少数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的程度仍然不够高,工作做大争先的意识还不强,工作中全盘考虑问题的能力不强、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不多、调动干部群众工作积极性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农村集体经济依旧困难、现代科技文化覆盖面窄等等问题和困难。

白云乡2011年及“十二五”规划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巩固柑橘产业建设,加强柑橘品改和病虫防控,全力做好柑桔销售工作,建立一批柑橘示范化生产基地,在柑橘深加工上下功夫,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现有基础上适度扩大养殖业规模,主动联系一批肉食加工企业,如果条件成熟,也可在白云尝试建立肉食加工企业,解决牲畜销售问题。对于烤烟产业,要努力稳定现有规模,同时积极做好相关村组群众的工作,增加烤烟种植面积。

(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我乡的资源优势,抓好项目对接,充分利用石门旅游大开发和皂市

水库旅游带建设这一契机下大力气盘活龙王洞旅游资源,实现我乡工业经济总量再扩大。对于现有几家规模企业,要督促加强技术升级改造,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三)继续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做好小农水项目建设,使全乡的水利建设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道路建设,想方设法争取各方资金支持,重点加强全乡断头路的建设。

(四)办好八件实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

(五)突出搞好磺厂社区解困工作。

(六)狠抓落实,严格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做好创先争优和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相关工作。

(七)做好计划生育、民政、教育、安全等日常工作,协助县政府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八)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白云乡人民政府

6.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六

政协第五届**市委员会自2005年第一次全委会至2010年第六次全委会以来,共收到提案1782件。其中,委员个人和联名提案1579件,集体提案203件,经审

查立案1647件,立案率92.42%,作为意见或社情民意处理的135件。参与提出提案的委员390人,5333人次。承办单位共有78家,提案办复率100%。提案经过办理已经落实或正在落实的*件,占立案总数的*%。委员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的达98%,对办理答复不满意的20件提案,经过重新办理后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

六年来,政协第五届**市委员会在省政协的指导和中共**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府的支持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民主、团结两大主题,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及《提案工作条例》,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在提高提案质量、提案办理质量、提案工作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通过提案履行政协职能,较好地发挥了政协提案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及构建和谐**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案委员会六年来完成的主要工作

根据市政协五届常委会和主席会的部署,按照提案委各工作安排意见的要求,在分管副主席的领导下,在各承办单位和各提案者委员的辛勤工作和大力协助下,提案委认真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市政协五届历次会议以来的工作任务。

(一)按时保质完成了**市政协五届历次全委会前和会中所承担的提案工作

1、历次全委会前,提案委都要通过多方征集编制市政协历次会议提案调研参考题目,并以致全体市政协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一封信的形式发出,为委员在历次全委会前认真撰写提案、开展调研活动提供了参考。

2、组织起草和审议完成了市政协常委会关于五届历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报告。

3、在市政协五届历次全会期间,按照大会提案组的要求,积极开展委员提案征集工作,完成了所征集提案的整理、分类、登记和初审工作。

4、大力开展会期提案宣传工作,在**日报、**晚报、**电台新闻聚焦栏目、**政务网及四川日报等刊物上积极宣传政协提案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认真做好历次全委会以来提案的立案审查、交办及综合分析工作

1、及时审查立案,准确确定承办单位

在**市政协五届历次全委会后,提案委都要及时对会期提案作进一步的整理、归类,根据委员所提提案的内容,按照经济建设、城建环保、科教文卫体、政法劳动人事及民族宗教统战等进行分类,并及时组织提案委员会委员对提案进行了立案审查。2008年“5.12”后,根据需要增添了恢复重建一类,现共分六类。市政协五届一次至六次会议以来,历次会议委员个人或联名和政协组成单位共提出1782件提案,年均297件,经初审和定审,立案1647件,作为意见和社情民意处理的135件,总立案率92.42%。同时在立案审查初定承办单位的基础上,会同市政府办、市目标督查办联合对提案的承办单位进行了核定、梳理和调整,以准确确定提案承办单位,达到提案办理的最大效率和所提提案的准确性。历次全委会后确定的提案承办单位均在60家以上。

2、及时交办提案

提案委在立案审查和联合确定承办单位的基础上,及时完成了提案的复制、分类等交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会同市目标督查办及时向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进行了汇报。市政府每年都要在“两会”后及时召开市人大全会建议和市政协全会提案交办会议,各承办单位现场接受人大代表建议和市政协提案。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对办理工

作提出了具体的目标、措施和要求。会后,市目标督查办、市人大人工委、市政协提案委负责同志对参会的各承办单位人员进行了办理工作业务培训,为进一步做好历年的办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积极开展重要提案内容综合分析和报告工作

政协五届历次全委会以来,提案委都要审查确定的重点提案和部分反映问题具体,委员长期提出而没有很好落实的提案进行摘报,并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呈报,经批示后印发各承办单位贯彻落实。

4、编制完成了**市政协五届历次会议以来提案处理登记册,并在**政务网上公布,及时准确地反映了市政协五届历次会议以来提案的基本情况,供委员们、政协参加单位、提案承办单位及提案工作者参考。

5、按照《政协**市委员会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工作制度》的规定,为充分发挥政协提案的作用,提高提案办理实效,提案委员会从市政协五届历次会议立案交办的提案中选取了部分提案,报市政协主席和各位副主席选择,并经市政协主席会议研究,每年确定 10件提案作为历年市政协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分别由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纵观六年来主席督办重点提案的情况,基本达到了件件有人抓,件件有落实,承办单位重视,起到了重点提案重点办理的效果。

6、加强提案办理制度,规范提案办理程序。

近年来,提案委密切加强和市委市政府目标督查办的联系和配合,针对近几年在办理工作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意见,对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了更新合更高的要求,并以市目标督查办的名义发出文件,就办理工作的领导,办理制度、办理格式、办理时限,意见反馈,办理工作总结等提出了明确而且具体的要求,并将办理工作纳入了各承办单位的考核范围之内。这些办法和措施的实施,极大地引起了各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对进一步提高提案办理质量,规范提案办理程序和畅通提案办理渠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三)积极开展专题调研,认真做好委员视察活动,探索进一步做好政协提案工作的方式、方法

为了充分调动本委委员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广大委员履行政协职能的作用,从而知情明政,更好地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六年来,提案委在市政协常委会和主席会的领导和部署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组织委员们进行了一系列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视察和调研活动,积极探索和改进做好政协专委会工作和政协提案工作的方式方法。

在分管副主席的带领和广大委员的支持参与下,提案委在市政协五届一次至六次会议以来,组织委员们紧密结合当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对我市疾病预防控制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我市六大精品景区旅游直通班车营运情况、我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加大对实施劳动合同制中存在问题加大专项整治力度、我市灾后道路交通重建项目及实施情况和灾后两江(涪江、安昌江)水质现状等进行了视察,并形成了相关的视察报告,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送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决策参考,有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开展了“提案办理现状及改进意见”的专题调研活动。结合省政协提案委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以市政协办公室的名义向各县市区政协发出了开展加强和改进提案工作调研的通知,并提供了相应的调研提纲。在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和调研、视察的基础上,我委丁家洪副主任撰写了《坚持“三创新、一服务”,提高提案工作整体水平》的调研文章,并在由四川省政协提案委主办的“四川提案工作”(2009年第3期)刊物上进行了经验交流。积极推进和开展了《提案质量现状及改进意见》专题调研等活动。

除此之外,提案委还在历次提案交办会后,就主席督办重点提案和所提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的提案及当年委员反馈不满意的提案等进行追踪办理,采取视察调研、座谈讨论、见面沟通等方式方法积极促进提案办理的成效,提高了提案办理的满意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提案委圆满完成了市政协党组和主席会议分配的各项任务,积极组织本委委员抗震救灾,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冲锋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在应急状态和灾后恢复重建中充分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展示了政协委员的风采。

(四)认真开展优秀提案评选和表彰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及个人的工作

按照提案好、办得好的原则,提案委对市政协五届1-5次全委会议以来的委员提案进行了认真的筛选,现已初选出候选优秀提案187件。其中委员个人及联名提案132件,集体提案55件,占市政协五届1-5次全委会议以来提案总数1535件的12.18%。市政协五届六次全委会议以来的优秀提案筛选工作也在准备之中。同时提案委会同市目标督查办对提案办理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并纳入各承办单位目标督查和管理范畴,有力地促进了提案办理工作积极有效地开展。

(五)积极协助和组织驻绵全国和省政协委员运用提案尽职履责

在省政协十届一次、二次全会召开前夕,提案委会同市政府办及时向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收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亟待向省委、省政府反映的情况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案委协助有关县市区和部门形成了《关于支持中国(**)科技城产业发展的建议》、《请求省财政增加农房重建补助资金出资比例的建议》和《关于支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的建议》等23篇提案,由驻绵省政协委员向省委、省政府在省政协全会上提出。

二是协助驻绵全国政协常委朱祖良同志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提高无对口支援重灾县学校医院重建项目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的建议》和《关于加大中央财政对**科技城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军转民工作投资力度的建议》两篇专题调研报告。

(六)加强多方联系,不断提高提案工作的服务质量

近年来,提案委注重加强与省、兄弟市及我市各县市区政协的联系,赴外地考察学习提案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参加和配合省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来绵的视察调研活动,主动接受工作指导。同时加强与市县区提案工作的联系和交流,每年提案委都要召开市、县两级提案委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交流作法,取长补短,对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的服务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完成了常委会、主席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提案委员会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在今后的五年里,提案委员会的工作要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提案工作方针,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突出抓好提案自身质量和重点提案督察督办工作,认真落实《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关于专门委员会参与提案工作的暂行办法》,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在提案工作中的作用。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提案者知政情、知社情、知民情的渠道,努力提高提案质量;

(二)积极做好市政协六届历次全委会提案的征集、审查立案、交办、督办工作;

(三)加大提案督办力度、促进提案办理实效。在提案办理上进一步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四)努力增强提案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进一步发挥提案在政协整体功能中的作用,创新、拓宽和丰富服务形式、手段和内容;

(六)继续开展以提案内容为主体的专题调研和委员视察活动;

(七)积极开展提案工作宣传,努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7.市政维修处“十五”工作总结及“十一五”工作计划(市政管理局) 篇七

极贡献。

一、科学组织收入,税费收入实现稳定较快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市地税系统积极构建持续稳定的收入增长机制,连续五年圆满完成了收入任务。全市组织各项地方收入预计159.8亿元,年均递增18.3%。地方收入总量突破20亿元,地方收入总量超过30亿元,预计地方收入突破40亿元,连续跨上三个台阶,提前两年完成地方收入目标。

“十一五”期间,地方税收入预计87.9亿元,较“十五”期间的33.9亿元,增长159.29%,收入规模由“十五”末的9.1亿元增加到的25.0亿元,年均递增22.5%,比“十五”期间年均快了7.6个百分点;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继续提高,由“十五”末的68.79%提高到的70.92%;地方税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十五”末的3.05%提高到的4.16%。“十一五”时期,全市预计组织基金费收入73亿元,年均递增15%。其中社会保险费预计征收69.4亿元,当期征缴率均超过95%。其他基金费预计征收3.6亿元。

二、积极构建科学、精细的税收征管体系,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管理载体,深化征管改革。完善“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按照“目标引领,过程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在税务管理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机关质量管理工作操作规范》、《基层分局质量管理作业指导书》,强化监测考核。推进信息管税。明确了信息管税基础、涉税信息分析、分析结果运用、技术支撑保障、完善运行机制等5个方面主要任务,规范了内外部信息采集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操作规范,全面启用征管数据质量监控指标,以征管状况分析为切入点,按季开展税收执法状况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等分析,及时发现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督促核查整改。探索人机结合、人工评估的所得税纳税评估方式,使之成为强化管理、稽查选案和信用等级评定的重要手段和依据。-,共完成所得税评估547户次,查补所得税744.12万元,查补其他税费439.02万元。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 “一户式”存储数据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和简化税务行政审批程序,推行税务行政审批事项“两集中、两到位”。按照“一窗受理、一套资料、一个代码、一次收费、一份证件、一站办结”的原则,在全市推行国、地税联合办理税务登记证,实现登记基础资料的共享。加强普通发票管理,完善《普通发票内部管理办法》和《代开发票管理办法》,规范发票管理操作流程,建立健全相互制约的岗责体系,强化发票内部管理环节的监督;以征管信息系统为依托,将发票的印制、领购、缴销、查验和代开等环节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实现从过去手工核算和注重领购、使用环节管理向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推广应用税控装置,在餐饮、住宿、打字复印、娱乐业、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积极推行税控装置。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实行发票二次摇奖,积极引导消费者依法索要发票。强化个体税收管理。完善《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提出《关于提高个体税收管理质量的工作意见》,按照“抓住大户、管好中户、规范小户”的个体税收征管原则,推行个体工商户分类管理,建立个体税收分析评价制度。在推行查账征收的同时,制订和实施利用计算机核定定额。开展“规范管理一条街(专业市场)”创建活动。

不断完善税(费)源管理。建立分级税源监控体系,不断扩大税源监控范围。将全年入库税额在50万元以上的查账征收户和10万元以上核定征收户,以及新建或续建的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投资额在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列入市级重点税源监控范围,监控户数由的304户增加到的474户,监控的重点税源占全部税源的比重达到80%以上;三县地税局和市区各分局将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查账征收户和1万元以上核定征收户,以及新建或续建投资额在万元以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和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列为区级重点监控户;各农村分局和市区各科所对辖区内的所有纳税户实行全面监控。强化收入预测。预测准确率始终处于全省地税系统领先水平。开展税源调查,准确把握税源状况和变化趋势。完善税收分析机制,建立税源管理和收入分析平台,定期召开税收收入分析会,强化税收分析工作责任,有效增强组织收入的预见性、科学

性。

加强税政管理,落实税收政策。全面推行建筑业项目管理。制定《建筑业税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规范跨区域重大建设项目税收管理,按项目做好登记、申报、入库工作。加强部门协作、信息共享、环节控制,做好房地产税收的“一体化”管理。实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的项目管理。制定《房地产税收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实施开发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取

得、开工环节、销售环节、竣工环节登记管理。完善交通运输税收的专业化管理,推行公路内河货物运输业发票税控系统,规范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加强娱乐行业税收管理。对夜总会、歌舞厅,网吧等娱乐业实行分类管理。规范物业管理行业税收管理。加强土地使用税税源管理,调整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等级和适用税额,定期与市国土资源局土地登记信息全面比对,逐步完善我市土地使用税税源数据库。做好土地增值税预征和税款清算。分别于和调整土地增值税预征率,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管理的意见》。对市区35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进行清算,查补入库税款1347万元。开征车船税,委托保险机构代收代缴,1-8月保险公司代收代缴车船税1478万元,占车船税整体入库的68.36%。做好烟叶税开征工作。推进城建税“两税”比对。企业所得税税基管理不断加强。全局企业所得税汇缴总户数1512户,到,全局企业所得税税务登记户数1809户,应汇缴户数1753户,同比户管量增加525户。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稳步提升。,开展汇缴电子申报试点,-全面推行汇缴申报电子化,逐步实现汇缴户100%电子化申报。积极探索分行业所得税管理,提出建筑业、餐饮业所得税征管意见。联合国税印发《关于加强建筑安装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餐饮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全员全额扣缴明细申报工作全面推进。截止底,全市共有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单位7244户,已实行全员全额申报6825户,明细申报总人数16.84万人,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率94.22%,其中高收入行业733户,明细申报率100%。自行纳税申报和完税证明开具工作稳步推进。-,累计受理年所得12万自行纳税申报2251人次,平均年申报约563人,补缴税款127.36万元,连续四年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积极创造条件扩大完税证明开具范围,从重点纳税人逐步扩大到全部全员全额扣缴单位和其他需要个税完税证明的单位和个人,开具份数从的180份一跃扩大到的31968份。-累计开具个人所得税完税证明160848份。强化涉外税收征管,开展税务审计19户次;强化非居民税收管理,实行外籍人员 “一人一档”管理,开展外籍人员约谈。非居民税收征管工作实现零的突破;成功开展反避税案件1例。

规范基金费征缴。征收职能逐渐强化。选择141家重点缴费单位由市稽查局组织社保费缴费基核实,社保部门纳入征缴计划正常征收。开始征收城镇居民医保费,十五期末接手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逐步完善征管措施。推进“一票多费”工作和社保“金保工程”系统上线运行,县局全部实行“一票多费”征缴方式,至底,全市实现缴费基数统一、社保编码统一、参保人数统一。细化征管措施。建立日常申报监控制度,分析社保费征缴计划,发布逾期未开票和社保费欠费企业和其他基金费疑似征收不足企企业名单,督促管理单位催报催缴、清缴欠费。推进参保扩面。落实签约参保工作意见,督促未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企业补办签约参保及缴费登记手续,足额缴纳社保费。至,市区对各类纳税企业调查3893户,督办参加签订劳动合同22141人,督办参加社会保险23314人,比13000人的目标多79%,督办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5%以上。

全面规范税务稽查。深入推行“阳光稽查”。通过开展稽务公开、查前告知、查中反馈、查后回访、政策辅导等,为纳税人提供查前、查中、查后的优质服务。不断推行约谈式稽查,赢得广大纳税人对稽查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为促进征管服务。对稽查中发现的征管薄弱环节,稽查部门定期召开案情通报会,提出意见建议,促进了稽查与征管的良性互动。开展规范化检查和案件复查,对三县稽查局开展案件复查。五年来,全市地税稽查无行政诉讼败诉案件。稽查案件的查处质量有大幅度提升,选案准确率达到90 %,结案率达到98%,查补入库率达到100%。

加强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加快“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协税护税网络建设;加强与国税、工商等部门的信息交流,落实户籍信息交换制度,定期与国税部门开展定额核定信息交换、比对;健全与社保、财政等部门的社保费征缴网络;巩固与交警、国税等部门的车辆税收征管网络;与房管、规划、建委、国土、财政等部门密切协调配合,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先税后证;委托房地产交易所代征转让“二手房”税款,委托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土地权属变更时,实行先税后证;搭建与房管、公安、社区等部门的房屋出售出租税收协管网络;联通与外管、国税的售付汇税务管理网络。

三、积极构建规范、严密的执法监督体系,执法能力显著提高

深化税收执法责任制。完善岗位职责、工作规程、评议考核、责任追究“四位一体”的税收执法责任制体系,把全系统细化为52个税收征管执法岗位,共542名执法人员 “对号入座”,落实《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责任制考核评议和过错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对1000多人次进行责任追究,经济惩戒2万多元。

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完善监督制度。制定《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市地方税务系统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办法》、《市地方税务局税务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管理办法》,推行《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建立起统一的事前、事中、事后执法监督机制,形成多层次、多方位的内部执法监督格局。清理规范性文件。对24份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发布审查,对12份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备案审查,对80余份税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清理,其中有5份规范性文件经过退还修改、重新制定程序,有13份文件提请政府等制定部门予以纠正,从源头上保证了执法依据的合法性。开展执法检查。每年全局集中开展一次综合执法大检查,组织开展普通发票、税款票证、货物运输业、涉农税收、营业税起征点调整、开发区税收优惠政策、税务行政许可实施情况等方面的专项行政执法检查。结合月度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开展对税法执行、行政处罚实施等方面的日常检查。实施重大案件集体审理。严格执行重大案件集体审理制度、助理审理员制度及审理结果反馈制度,全市地税系统共审理重大税务案件113起,纠正不规范执法案件7起。探索风险防范管理。编制《市地方税务局税务工作风险防范操作指南》,列举96个风险环节,每个风险环节均包含风险描述、风险责任、风险岗位和风险防范四个基本要素,明确“风险是什么”、“应当承担何种风险责任”、“谁负责承担风险责任”及 “如何防范风险”,积极探索依法行政的新机制、新途径。

加强税收宣传教育。坚持贴近大局、贴近纳税人、贴近实际,坚持日常宣传与集中宣传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增强宣传实效。制定和实施“五五”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分制定普法实施计划和税收宣传工作意见。加强日常宣传。深入开展税法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进单位等“六进”活动;设立了青少年税法宣传教育基地。把税收宣传与政务公开有机结合,加强地税门户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建设,发挥办税服务厅政务公开栏宣传作用,充分利用12366纳税服务热线宣传功能,办好日报《地税》宣传专版、广播电台《话说地税》专题栏目,保证了信息发布、政策解读的及时准确。组织好集中宣传。以开展“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为龙头,以开展蚌 “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市“三下乡”等活动为补充每年开展税收集中宣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十一五”期间,先后对重点纳税企业、区域重点行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交通、教育卫生、中介机构以及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地税发票等行业开展了税收秩序专项检查,共检查纳税人1533户,累计查补地方收入14756.17万元。以来,在总局统一部署的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中下,开展了“蓝光一号”等突击检查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发票违法案件21件,对重点场所组织开展了7次集中专项整治活动,打掉发票售假团伙4个,捣毁发票制假窝点3个,收缴涉案发票7万份。通过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有力地打击了各种税务违法行为,起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震慑一方的作用,为建立良好的税收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积极构建多元、高效的税收服务体系,服务质效显著提高

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全力服务“奋力崛起”。认真研究吃透政策,找准落实政策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积极引导纳税人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不断提高地税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度。积极跟进全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工业强市、民生工程、皖北沿淮地区发展等发展战略,提供税收政策支持和帮扶。制定了促进全民创业70条措施和80条措施、服务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45条措施、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13条措施、服务服务业发展47条政策措施以及服务城市大发展、大建设50条措施等。积极主动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市落实各项税收减免48371万元,共办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5396户次(含个体经营户),共减免地方税2564万元。落实困难企业欠缴养老保险问题意见,、两年政策性降率3800余家缴费户免收8515万元,13户困难企业缓缴社保费2586万元,核销222户养老保险费欠费1.5亿元。落实“3461”行动计划项目“结对子”,将90户重点企业、67个重点项目纳入“一对一”服务范畴,开展“一对一”纳税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更新服务理念,规范服务标准。坚持“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为目标,强化“六个理念”,加快“六个转变”,全面落实 “3456”纳税服务要求。建立纳税人需求分析制度,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以征管业务流程为主线,以税收执法责任制为基础,与岗责体系密切衔接,制定了纳税服务工作规范,明确岗位职责和考核评价标准,建立健全纳税人和社会各界对纳税服务工作的评议评价制度,强化日常监测考核,实现税收服务形式、手段、内容和效果的统一。制定《办税服务厅规范化管理办法》,规范办税服务厅窗口功能,明确地税窗口职责,优化办税服务业务流程,简化程序,减少环节,设立管理服务平台,纳税人申请办理的各类涉税事项集中归口统一受理或办理,实现了一站式服务、一窗式管理、一户式储存和一票式征收。

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服务手段。全面落实办税“八公开”、“阳光工程”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提供畅通的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新闻传媒、网站、“网送税法”、触摸查询系统、手机短信、宣传栏、税法讲座等手段,及时提供纳税信息;拓展12366纳税服务热线的功能,利用12366短信平台进行税收政策宣传、开展纳税申报提醒服务,开通普通发票在线查询系统,开展“12366局长接线日”等活动。提供快捷的办税服务。推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推行多元化申报,大力推行网上申报和银行批量代扣,与7家银行建立网上办税协作关系,实现了与各商业银行的全链接和在市、县(区)业务的全覆盖,6000余户纳税人签订网上报税和银行代扣协议,缴纳税(费)占到收入总额的60%以上;开展纳税信誉等级评定,为纳税人提供“诚信服务”。提供特色服务。开展提醒服务、限时服务、承诺服务、预约服务和延时服务等纳税服务方式,对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有特殊困难的纳税人提供个性化援助服务。提供优质的环境服务。进一步增加办税服务厅硬件配置,先后投入130余万元完成办税服务厅装修和改造,完善设施服务功能,设立纳税人之家,为纳税人创造便利、和谐的办税环境。

建立长效机制,打造服务品牌。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注重纳税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质量的提升、服务品牌的优化,把为纳税人服务融入了办税各个环节,每年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实效、有影响的服务项目,在倾心倾力服务中,不断总结完善,塑造并提炼出“地税与您相约”纳税服务品牌,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情感色彩,为构建优质、高效、规范、透明的现代纳税服务体系注入了丰富内容。

五、积极构建一体、共享的信息技术体系,信息技术显著提高

信息化基础平台日趋完善。响应金税工程(三期),高标准建立了上达省地税局、下联基层税务分局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全系统配有小型机两台、服务器20余台,核心交换机、路由器4台,节点路由器、交换机60余台(套);组建独立于内部网络运行的外部网络,内外网单独运行,隔离网闸设备提供内外网间应用的信息交换;征管软件核心业务应用实现市级集中模式处理,部分业务上划省局,构建完成了基础软件统一的技术应用平台,信息化应用实现了对全市地税系统所有税(费)种业务、税务管理所有环节、各级业务机关的全面覆盖。

税收征管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日趋完善。统一征管软件应用不断深入,继ahta于上线后,改版后的ahta也于初成功上线运行;基于tips应用模式下的网上申报纳税服务系统为全市万余户纳税人提供网上申报纳税服务;纳税服务平台、税收管理员平台、信息管税平台等一系列税收业务类软件应用有序推进,为税收管理员税收征管软件一体化应用、提高税收征管信息化应用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分步整合单独运行的各类应用软件,先后开发的基于核心征管软件环境下税库联网系统、车辆税收管理系统、个人所得税完税凭证管理软件等,弥补了核心征管软件应用的不足;实施的规范数据采集处理行为,全面提高了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

行政管理信息技术应用体系日趋完善。全面推广应用公文处理系统,系统内实现了公文处理电子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站3次改版,依托内部信息网,网上政务与事务管理、网上视频培训、网上考试、网上资源数据库等应用广泛展开,电子邮件市县立体布局,行政管理信息化手段有效增强。

外部税收信息交换体系日趋完善。tips环境下的税库行广泛联网为70%以上的税费收入入库的网络化、电子化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地税与社保部门联网,社保费征缴数据实施在线交换;地税与工商联网,户管信息实施比对;地税与国税联网,涉税数据广泛共享;地税与交通、保险等部门的联网,基本建立了信息交换共享机制。

决策分析技术应用体系初步形成。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应用数据挖掘的先进分析技术,通过多渠道的信息集成、共享,对征管数据、行政数据、外部数据等多类数据集中进行综合加,实现对各级税务机关和人员的税务业务处理和执法行为、纳税人的主要涉税信息的全面监控和分析,为规范执法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积极构建和谐、激励的队伍管理体系,队伍素质显著提高

领导班子建设全面加强。以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改进作风、增强团结为重点,全面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领导核心和表率带头作用。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完善市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系统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扎实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个人自学、集中学习、集体研讨、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每年的集中学习均在24次以上,平均每个季度至少组织1次专题集体研讨。强化作风建设。修订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和局长办公会议等制度,认真开好各的民主生活会,落实基层联系点制度,落实局领导接访制度,改善基层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积极帮助基层和干部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修订完善《“基层先进领导班子”创建活动意见》,建立健全科学考评指标和体系,坚持开展一年一次的“基层先进领导班子”评比表彰,规范、激励基层领导班子的行为。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完善《科级领导干部管理办法》。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严格落实民主推荐、考察、公示、谈话、试用期等程序,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十一五”期间,系统共选拔任用17名科级领导干部,20名科级领导干部岗位轮换,各基层分局按每年不少于20%的比例开展工作人员内部交流。强化能级管理,积极开展岗能匹配工作,开展能级动态管理,以来,对工作业绩优异的工作人员进行能级调整,有效地激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

思想政治工作改进提升。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理论学习,每年制定专题理论学习计划,充分利用春训、集中研讨、地税讲坛、网上交流、学习征文等形式,推动理论学习。先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社会主义荣辱观、“四德” 等学习教育活动,重点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形成了系统科学发展的共识。强化人本兴税意识,坚持倡导和谐理念,积极营造“真诚协作、和谐融洽”的内部关系,坚持开展谈心活动,尊重和鼓励每个同志的创造热情,培育团队精神,把系统上下的能动性调动起来、力量凝聚起来、智慧发挥出来,形成想事、干事、成事的生动和谐局面。大力开展选树典型活动,塑造和涌现一批先进典型,2人入选“全国好人榜”,3人被评为市道德模范,多人受到总局、省局及市委、市政府的表彰。结合纪念建局十五周年,广泛开展“地税风采”模范人物评选活动,对20名模范人物进行了隆重表彰。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围绕着责任分解、考核和追究环节,把反腐倡廉工作与税收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每年两次对各单位党风廉政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考核,切实落实“一岗两责”。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分解细化工作目标和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坚持开展经常性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政勤政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上廉政党课、专题报告会、参观警示教育基地,观看警示片和家庭助廉等活动,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干部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廉政预警机制实施办法》,运用提醒、告诫、纠错等手段,积极发挥预防提醒和警示的作用。落实廉政谈话制度,先后与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机关科级干部56人(次)进行了廉政谈话。严肃查处违纪行为,以来,全系统查处信访举报48件,给予政纪处分4人,对12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显著。坚持不懈地抓好政风行风建设,以“政风建设月”为抓手,每年开展一项主题教育,精心打造地税系统政风建设品牌,市局主要负责人每年参加《政风行风面对面》电视专题节目,主动接受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监督,落实外部监督办法,开展外部监测,发放调查问卷、《廉政监督卡》和定期回访纳税人,以来,举办了直接面向纳税人的25场述职述廉会,对228名税收管理员和稽查人员履职和廉洁从政情况进行了评议,社会满意度和系统形象持续显著提升,在、、全市政(行)风评议中连续获得总分第一,、被列为免评单位。

专业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落实《干部教育培训纲要》,以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为目标,大力加强专业能力建设,积极打造学习型机关。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培训计划。修订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规定》,制定《工作人员学习积分制管理办法》,将学习积分与干部的培养、选拔、奖惩、能级评定和管理结合起来。加大对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每年用于教育培训的资金超过100万元。建立系统兼职教师队伍,制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开展兼职教师培训。开展大规模的岗位培训。系统人员全部参加以更新知识为主的脱产培训,其中科级以下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12天,组织5期309名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到专业学校学习。坚持开展专业知识培训,系统组织3天以上集中培训共29期,培训965人次;3天以下培训200次,培训近8600余人次。开展岗位练兵。坚持开展“每周一题、每月一考”活动,开发了网上考试系统,实现“每月一考”集中在线测试。开展远程教育,开发网上教学平台,定期登载每周一题、案例分析、视频课件等,建立疑难问题在线解答窗口,方便干部职工自学。坚持开展业务轮考,全局基层税干每年均参加一次业务轮考。坚持开展业务竞赛和岗位能手评比表彰活动,系统共188人次获岗位能手称号。坚持开展全员信息化应用达标考核,提高干部职工掌握和运用现代化办公工具的能力和水平。开辟地税讲坛,每年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为地税干部开展各类讲座不少于4次。落实 “精读一本书”、“精学一项业务”的要求,积极组织参加全省地税系统专业知识水平考试。坚持开展“全员读书”活动,每年坚持为干部职工购置推荐5—10本优秀书籍,开展读书论坛、心得交流、征文评比等活动。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开展学历教育。市局举办共100余人参加的2个省委学校研究生班。系统在职公务员大专学历为12.3%,本科学历65.9%,研究生学历为21.8%,本科、研究生学历分别比“十五”末增加10.8和21.8年百分点。系统在职公务员取得各类中级以上职称308人,占54.1%,其中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有58人,占10.2%;会计师72人,占16%;经济师162人,占21.9%;律师及其他16人,占2.78%。经过努力,系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征管、稽查、信息技术及复合型人才,成为推进地税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六)积极构建开放、有序的组织文化体系,社会形象显著提高

地税文化建设初见成效。大力实施“文化兴局”战略,充分发挥地税文化的引导、激励、凝聚、约束功能,初步建立了开放、有序的地税组织文化体系。,在认真总结地税发展历程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地税价值理念体系。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实践“淮水禹风、聚财富民”的地税价值观,以“团结、奉献、务实、超越”的地税精神凝聚力量,以地税道德行为规范提升素养,以地税文化环境熏陶气氛,以地税文化标志引导形象,以地税发展愿景激发斗志。经过深入学习、广泛宣传、积极实践,地税价值理念已得到全体地税人的深度认同,其凝聚力量、激发热情、约束行为的作用,在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释放,并逐渐实现了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地税文化价值理念已成为系统宝贵的无形财富。建立统一规范的行为文化。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系统的修订完善,建立了涵盖税收服务、税收业务管理、人事教育管理、勤政廉政管理、行政事务管理、机关党建管理等60多项管理制度,汇编成《工作规范手册》,做到工作有要求、行为有规范、考核有标准,将良好形象“外化于形”。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出台《关于加强全市地税系统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的意见》,开辟廉政文化讲座阵地,建立廉政文化网页,发送廉政短信,利用宣传橱窗、展版、廉政文化长廊、电子屏幕、图书活动室等载体传播廉政文化,举办廉政演讲比赛,创作和征集廉政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营造浓厚的反腐倡廉氛围,市局机关和淮上分局被授予全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积极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加大对文化设施的投资,建立活动中心,组建读书、摄影、太极拳、足球等十余个兴趣活动小组,举办文艺节目展演、职工运动会等活动,并多次参加全市比赛或展演,取得优异成绩,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娱乐文化,营造了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氛围。

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效能。结合开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年和执行年活动,全局共清理制度73项,新修订、整合、制定各项制度21项。认真落实以《工作规则》为主要制度的各项工作制度,坚持和改进月度重点工作抽查、月度考核通报、季度工作点评,半年工作综合督查和年终考核,规范工作运转。按照效能建设向基层、向科室延伸的要求,重点加强对部门和岗位的二、考核。实施效能监察,进行明查暗访和重要事项督办,严格责任追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局、在全市效能考评中获得第一。

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始终把机制建设作为文明创建的根本,坚持做到“四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确立了“党组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分工负责、工青妇团协同配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思想认识到位,形成了,形成“人人都是创建主体、个个都是地税形象”的生动局面;目标明确到位,把中长期规划与目标紧密结合;工作落实到位,把文明创建指标纳入单位的绩效考核和岗位监测考核。以多种创建载体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全面争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市局获得第二批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获得第七、第八届安徽省文明单位称号,系统被授予市文明行业,保持 “全省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称号,所有基层单位均进入市级文明单位行列,其中7家为省级文明单位,系统获全国“青年文明号”1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全国巾帼文明岗”1个。文明创建实现了向纵深发展的目标。

现代化分局建设全面推进。开始,在全市地税系统开展现代化分局建设活动。制定《市地税系统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实施方案》和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指导意见,开展 “提高一个认识、更新一个观念、纠正一个差错、规范一个行为、改进一项做法”的“五个一”活动。,全市地税系统有4个分局被认为推进现代化分局建设省级先进单位,9个分局被认定为市级先进单位、6个分局被认定为县级先进单位,分别占基层分局总数的10.8%、24.3%、16.2%。

回顾“十一五”期间的地税工作,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不少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税收管理基础还不够牢固。主要是税源管理基础还比较薄弱,数据信息利用不够充分,税收征管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够紧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税收执法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执法责任制落实还不到位,依法治税能力需要提高;三是税收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与建立服务型机关、与纳税人的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四是干部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与现代税收征管的要求尚有差距,考核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队伍的活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不足和问题既是工作的潜力,也是“十二五”时期全市地税工作的主攻方向,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全市地方税收发展规划思路

一、“十一五”时期地税工作回顾。(略)

二、“十二五”时期地税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一)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市地税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今后五年,我国把经济社会全面转型作为主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国经济将进入新一轮增长的上升期,全省也处于转型发展、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我市发展将进入工业化中期,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阶段。“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推动创新发展的加速期,高铁经济的奠基期,区域突破的攻坚期,政策叠加效应的释放期,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也面临着各种严峻挑战。按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皖北领先的发展要求,初步确定“十二五”时期经济预期年均增长14%以上,经济总量五年再翻一番,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5000元(5000美元左右);财政收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力争期末财政总收入达到2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亿元。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将为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税收政策改革层面来看,“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要求,围绕货物劳务税、所得税、财产行为税三大体系的优化重构,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建立健全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经济结构、有利于调节收入分配与改善民生、有利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依法行政效能与实现征纳关系和谐的税收制度及政策体系。

从我市地税事业发展情况来看,首先,“十二五”时期是税收职能更加凸显的重要阶段。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税收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表现得更为丰富,税收杠杆作用将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地税部门要适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调节收入分配,保障和改善民生等要求,着力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税收体制机制,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十二五”是继续完善六个体系建设的关键阶段,依法治税、组织收入、税收管理、纳税服务、信息化支撑、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将在“十一五”发展积累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发展到新的水平。再次,“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实现税务管理现代化的攻坚阶段。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税收工作的对象、手段、主体也正呈现新的特点。纳税人数量迅猛增长,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税源流动性显著提高,税源结构发生新的变化。纳税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纳税服务需求日益拓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在税收工作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深入。地税干部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干部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抓班子带队伍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都迫切要求加快税收管理现代化步伐,提高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因此,我们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一时期地税事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和阶段性特征,科学谋划好“十二五”工作,为地税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按照一个确保,两个提高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化、精细化、专业化管理为主线,以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职能,全力服务发展,努力实现税费收入稳定增长、税收环境持续改善、税务管理全面升级、税干素质显著提升,为促进崛起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主要目标:

税费收入稳定增长。地方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5%并力争更快,到2015年地方税(费)收入力争突破85亿元,其中地方税收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社会保险费当期征缴率保持在95%以上,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充分及时准确地反映到税费收入上来。

税收环境持续改善。构建以纳税人合理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办税服务厅、税务网站和纳税服务热线为平台,以税法宣传、纳税咨询、办税服务、权益保护、信用管理、社会协作为任务,“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纳税服务新格局。规范文明的依法行政机制全面建立,执法监督更加有力,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行,税收违法行为得到打击。

税务管理全面升级。管理模式更加符合信息化发展要求,征管方式方法更加先进,征管流程更加规范优化,纳税人分类管理更加科学,内部职责分工更加合理,专业化协作更加有效,评价机制更加有利于征管持续改进,税收征管质效和纳税遵从度大幅度提高。

税干素质显著提升。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人本管理机制,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干部综合素质提升、班子领导水平增强、惩防体系完善,行政效能提高,努力形成有利于干部职工激情迸发、潜能发挥、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实现个人进步与地税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措施

(一)突出职能发挥,跟进发展大局

依法科学组织收入。贯彻组织收入原则。继续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坚决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组织收入原则。大力清缴陈欠,严格控制新欠,规范缓税审批。加强税收收入预测。定期开展税收收入预测,健全上下互动预测机制,综合运用经济参数和企业申报数据,研究经济税收运行规律,把握税源变化趋势,预测准确率控制在5%以内。推进重点税源监控。稳步扩大重点税源监控范围,依托税收综合管理平台,建立和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重点税源监控指标体系,确保收入任务完成。

深化税收分析。深化从经济到税收的分析,遵循从经济到税收原则,综合运用分析方法,开展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开展从税收到经济的分析。遵循税收反映和作用于经济的原则,以税收数据为切入点,开展税收反映经济、税收调节经济、税收服务经济的分析。开展税收反映经济分析,从税收收入的产业、行业、区域、税种、结构等不同角度分析宏观经济各方面的基本特征,反映我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状况。开展税收调节经济分析,全面了解税收政策内容和目标,研究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调整对我市区域、行业经济的影响。开展税收服务经济分析,针对经济运行、税收政策、税收制度中的问题开展分析,为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建议,当好参谋助手。

拓展政策空间。坚持税收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良性互动,准确把握税收政策的调控意图,找准落实政策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使税收政策效应充分释放。主动引导纳税人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放大作用,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敢于拓展政策的使用空间,对权限范围内能够解决的迅速解决,权限范围内无法解决的,向上级提出建议积极促成解决。对权限范围内的税收优惠政策毫不保留的落实到位,对暂时受权限制约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去落实,对自由裁量权内的税收政策最大限度地使用。加强跟踪问效,评价检查政策落实效果。

(二)突出纳税服务,促进税法遵从

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健全纳税服务运行体系,明晰纳税服务岗责,规范纳税服务操作流程,开展纳税服务分析,强化纳税服务部门协作;健全纳税服务评价体系,科学设立纳税服务考评指标体系。完善内部考核评价机制、纳税人问卷调查及评价机制和第三方专业评价机制,将纳税服务贯穿于地税系统各个层面、落实到地税工作各个环节,实现纳税服务全覆盖。

加强纳税服务平台建设。依托信息化建设,充分整合各项涉税服务功能,积极搭建网上纳税服务平台,逐步将各类纳税服务事项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上管理,实现纳税服务平台与税收征管、办公自动化等税收管理系统信息资源共享。

建设标准统一的办税服务厅。科学配置办税服务厅资源,规范办税服务厅建设标准,合理调整窗口职能,积极推行一窗多能,积极推进自助办税,引导纳税人选择网上办税等便捷服务渠道。

加强地税网站建设。全面整合市、县地税网站,搭建功能和界面统一的“网上税务局”,建立规范统一的纳税指南库,积极拓展网上互动功能,增强疑难问题在线咨询、意见建议在线收集、投诉举报在线受理等征纳互动功能。

拓展纳税服务热线功能。推进国税、地税局共建12366纳税服务热线。完善宣传咨询、投诉举报、发票查询等基本服务功能,开通待办事项查询、纳税人信息查询、电话申报、资料下载、满意度随机调查等功能。

加强税法宣传。丰富税法宣传内容,突出对新的税收政策和热点问题的宣传和解读;制定税法宣传工作规范,加强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需求分析和快速响应工作。优化税法宣传方式,突出互联网优势,加强在线访谈、视频讲座等面向纳税人的税法宣传辅导培训,加强社会化宣传。注重分类税法宣传,通过税务网站、短信平台等途径,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税法宣传订制服务。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和不同群体,开展灵活多样税法宣传方式普及税法知识。进一步充实完善“地税专栏”,不断提高“地税与你相约”品牌效应。拓展纳税咨询渠道。制定纳税服务咨询工作规范,提供多种形式的纳税咨询方式,大力推行网络在线咨询,预约咨询和集中解答。

规范办税服务。完善服务功能。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全面实行“一站式”服务,完善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等办税服务制度,积极推进自助办税服务,全面推行“同城通办”。拓展多元办税,建立以网上办税为主体,上门办税等方式为补充的多元化办税体系;完善网上办税功能,拓展网上办税业务范围,积极引导纳税人选择网上办税。积极推进电子申报,实现纳税人电子信息和纸质资料的“一户式”管理。简化办税流程,完善纳税人电子信息“一户式”查询和存储,推广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

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及时公布和更新涉及纳税人权益的环节和事项,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监督。依法处理税收违法违章行为,合理使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充分保障纳税人依法享有减免退税权和保密权等法定权利。完善工作质量考评机制,定期开展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严厉查处损害纳税人合法权益行为;畅通与纳税人的沟通渠道,定期汇集和分析纳税人的需求,及时满足纳税人合理需求。加强纳税信用评定管理,强化纳税信用评定结果应用,建立较为完善的纳税人自愿遵从评价机制。

强化执法监督。坚持日常、专项、专案和综合执法检查,加强税收规范性文件发布、备案审查,认真实施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深入推行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积极落实重大处罚“两告知、一签字”及备案制度,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完善税收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体系,健全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严格实施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专项和专案稽查,严格举报案件的查处,实施重大案件曝光。严格执行涉税案件立案和移送制度,使涉税违法行为得到及时有力的打击,保证税收公平。

加强社会协作。建立健全地方税收综合治税保障体系,加强与财政、公安、工商、银行等单位以及社区组织、行业协会等部门和组织的合作,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大力开展纳税服务志愿者活动开展志愿服务。

(三)突出管理创新,推进征管改革

创新征管模式。积极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科学把握税源专业化管理中科学分类税源、规范管理职责分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建立税源专业化管理运行机制。

健全征管组织体系。优化征管流程,规范职责体系。实行管理职责由按照税种、按照职能、按照纳税人类型导向发起流程并存、逐步向以纳税人需求为出发点的主流程导向发展。通过“流程挂接业务、合并同类项”的流程设计,解决环节重复、业务交叉问题,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税种的工作流程,实现“工作找人”,“信息找人”。整合征管业务的办税程序、流程关系、资料报送、流转节点、办理时限等与流程运行效率的相关要素,建立依申请工作流程和依职权工作流程,实现办税流程的统一、办税标准的统一、报送资料的统一,工作时限的统一。按照流程导向、以责定岗、以岗定人的原则,明确岗责分工,制定工作标准,完善岗责体系。建立涉税事项流转的流程跟踪机制,并实施全程监控评价。规范机构设置,实现过程监督。坚持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结合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压缩管理层级,归并职责交叉、业务单一的部门,规范执法主体和服务与管理环节,做到既有利于提高征管效率又能够方便纳税人办税。转变执法的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通过明确每个工作节点的工作内容、完成时间和质量要求,做到对每一项工作状态实时跟踪,以实现对组织、个人绩效自动考评。

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健全征管运行机制。建立纵向互动机制。按照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专业化税源管理要求,对目标规划、监控分析、应对反馈、督察考评等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明确市局、县(区)局、分局(所)和税收管理员应履行的税源管理职责,在上下级税务机关之间建立起闭环的税源管理大流程格局,形成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立体化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的联动机制,进一步落实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责和协作制度。加强国、地税之间税源管理协作和信息交流,在纳税服务、税务登记、定额核定、认定评定、税种控管、欠税公告、纳税评估、税收检查、委托代征等方面加强沟通合作。建立外部协作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协作,建立经济税源信息(第三方信息)的共享机制,完善综合治税、协税护税的体制;对个体工商户等零散税源根据实际,依法实施委托征收;进一步规范、发挥税务代理机构在税源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统筹管理机制。建立税源和征管状况监控分析运行组织,制定工作规划和规程,开发应用监控分析应用系统,定期开展监控分析,统一监控分析税源变化,统一下达风险预警指标和纳税评估重点,统一督导、反馈和考核税源管理和征管状况。

推进纳税评估。完善纳税评估办法,优化纳税评估规程,逐步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在市(县)局、分局设立纳税评估机构,建立纳税评估员制度,将评估职责单独设岗,专责数据监控分析、疑点对象管理、评估结果审核等动态控管任务。开发税源监控应用平台为纳税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构筑数据采集、分析预警、评估测算和考核监督四环节紧密衔接的动态税源监控网。

推进信息管税。建立健全涉税信息采集加工和审核维护机制。明确涉税信息的采集重点、采集时限、采集范围和采集标准,严格信息审核,确保信息质量。推进地方税收征管保障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第三方信息定期交换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涉税信息分析应用和定期通报机制。以征管信息系统为支撑,加快完善预警分析、纳税评估等应用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完善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重点行业、重点税种分析模型,通过纵向、横向比较,为税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强化信息分析结果运用,科学设定预警指标,推行风险等级管理,按照纳税人风险级别高低,针对性实施管理,提高信息资源应用的有效性。建立信息分析通报制度,定期开展综合分析,定期发布分析结果。

推行税收风险管理。按照科学、简便的要求,逐步建立责任分明、运转顺畅、监督有力的过程跟踪机制,对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防范执行偏差,减少执行风险。通过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操作标准、完成时间和应实现的目标,做到对每项工作状态的实时跟踪和每项工作任务的全程监控,实现对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绩效自动考评。

细化税政管理。在引入项目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得税汇缴的统领作用,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所得税收入、成本费用、税收优惠等涉税事项的管理。规范和加强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和个人股权转让所得管理,规范和加强高收入个人双向申报管理。贯彻总局分行业管理操作规范,加强房地产、建筑业、餐饮业、服务业、娱乐业、广告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中介机构等所得税管理,探索全行业管理、分规模管理和重点税源户管理等税种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新模式。探索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税制下的个人所得税管理。

强化信息化支撑。整合各类软件资源,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完善网络在线服务功能、开展信息化应用全员培训,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对税收征管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支撑。积极做好金税三期上线前各项准备工作。

(四)突出素质提升,增进队伍活力

加强思想和作风建设。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干部队伍的党性修养。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宗旨教育。加强作风建设,不断提高责任意识,强化执行意识,积极培育良好作风的养成。

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坚持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作为队伍建设的核心,深入开展“基层先进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任机制,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和使用力度,促进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进一步优化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规范系统人员管理,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科学合理地开展人力资源调配工作,着力激发队伍活力,减轻工作压力。

加强专业能力和素质建设。继续实施素质提升计划,把专业能力建设作为提升素质的关键,实现由注重学历教育向注重能力培养的转变。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推进培训工作的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坚持开展大规模的干部培训、岗位练兵,加强职称教育,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不断改善队伍的知识、能力结构。

加强地税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地税文化建设作为激发活力的源泉,坚持先进思想文化引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坚持学习实践并用地税文化价值理念凝聚力量,提升素养,激发斗志,使之成为全体地税干部干事创业的思想根基和精神纽带。坚持开展“打造书香机关”等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的文化素养,坚持开展和不断丰富各类文体活动,营造和谐局面。着力打造富于创造、充满朝气的个性化团队,树立学习型、敬业型、创新型的团队和个人典型,发挥典型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巩固成果,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提升质量,实现系统文明创建水平与干部职工文明素质的共同提高。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入贯彻惩防体系工作规划。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实施领导干部问责制。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并有效落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活动,推动廉政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新。抓好内控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廉政预警工作,坚持廉政谈话制度,防范执法风险,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规范干部廉洁从政行为。从严加强干部管理监督,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加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履职、廉政等情况的日常监督。加强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重点人员、重点岗位、重要事项的过程监督,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强化内外监督,全面开展基层税干向纳税人述职述廉和外部监测及回访纳税人活动。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落实“一案双查”和“一案双报告”制度。进一步提升政风行风建设水平,坚持抓好“政风建设月”活动,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各级地税机关在当地政风行风评议中继续保持先进位次。

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学习贯彻新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继续做好机关党建工作走前头;深入开展“争创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效能建设。继续推进效能建设向机关科室和基层延伸,加大市局《工作规则》等制度的贯彻落实力度,坚持和改进月度重点工作抽查、月度考核通报、季度工作点评,半年工作综合督查和年终考核的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改进机关和基层内部绩效考核,做到量化细化,严格责任追究,推进工作落实。

上一篇:给朋友的新年贺词下一篇:网点营销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