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沪教版五年级下册)(精选4篇)
1.《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沪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一
四年级《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四年级《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
2、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文章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再次明确起因
师:昨天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到,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县城西边,有一座横跨大渡河的
铁索桥——泸定桥。1935年5月,这座桥是红军北上抗日必须要夺取的,国民党反动派妄图把这支历经磨难的红军队伍消灭
在泸定桥。于是,红军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
二、揭题,感情朗读
(一)揭示课题齐读
(二)师引导学生从字面初步体会“飞”“夺”的意思,为深入学文打下伏笔。
三、学文探究,感受事情经过
(一)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探究
(1)红军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夺取泸定桥?
(2)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二)交流讨论
问题一:红军为什么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夺取泸定桥?
(一)“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
问题二: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一)行军前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困难:“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
克服方法:“抢在敌人前头„„”
(二)行军中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1、交流体会,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精神。
困难(1)、有敌人阻击。(“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
克服方法:“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
困难(2)、一整天没吃饭。(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
克服方法:“战胜敌人的决心„„”
困难(3)、下起雨来。(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
克服方法:“在漆黑的夜里„„”
困难(4)、出现增援部队。(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
克服方法:“红四团的战士„„” 困难(5)、雨越下越猛。(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克服方法:“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
2、感情朗读。及克服方法。
过渡语:红四团战士经过艰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然而,摆在战士们面前的泸定桥比
事先知道得的更可怕,他们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呢?
(三)夺桥时遇到的困难,及克服方法
1、泸定桥险要,木板被抽掉。(学习以下句子体会泸定桥的险要。)
(1)“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当秋千似的。”
(2)“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3)“向桥下一看„„”
(4)感情朗读。
克服方法:“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
2、敌人筑好工事,气势嚣张。
(1)“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
(2)“守城的两个团敌人„„”
(3)感情朗读。
过渡语:尽管我们的红军战士非常饥饿、疲劳,尽管眼前的泸定桥叫人心惊胆寒,尽管敌人筑好了工事,尽管敌人狂妄嚣
张,但是我们的红四团战士没有被吓倒。红四团是怎么做的?
克服方法:“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
(4)看录像感受红军战士们的壮举。
(5)感情朗读。
3、敌人放起火来。
克服方法:“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
(1)理解“千钧一发”的意思。
(2)感情朗读。
(四)评价英雄,升华情感
1、红四团最终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而取得这次战斗胜利的队伍是一支翻山越岭,冒雨摸黑前行了120公里的队伍;是一
支击溃了敌人多次阻击的队伍;是一支二十几个小时没有吃饭的队伍;是一直仅仅伤亡了4名战士的队伍。同学们,你怎么
评价这些英雄们,怎样评价这支队伍?
2、学生畅谈。
四、学习最后一段,明确事情结果
1、师:英雄的红军战士们完成任务后又浩浩荡荡地开赴了抗日的最前线。
2、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板书:
飞夺泸定桥
飞---抢时间 不怕困难
夺---攻天险 奋不顾身
2.《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沪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二
一、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诵读的前提条件。
二、读准节奏
即使文中加了标点,还存在着句内停顿的问题,如果句内停顿不当,句意会错,节奏也会走样。因此,断准句,是读准节奏的`第一步。例如:《高山流水》中的最后一句“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当用斜线划分出适当的停顿后,就不仅句意明白晓畅,读来也节奏分明了。这一环节的诵读,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准节奏,读出抑扬顿挫,做到停顿得当,语气连贯。
三、读懂文意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还不能将文章的意思读懂,要读懂文章的意思还要在字词上下功夫。
3.《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沪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三
一、指导思想
认真研究《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努力贯彻市教委的方针政策,结合学校科研课题“关于在小班化模式下的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进一步深入和落实教研工作。以《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语文新课程课改有关精神,改变教学理念,引入多元思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抓好教学流程管理,使语文教学工作有序地铺展开来。在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探索语文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营造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让课堂成为生命的“活水”。
以教研工作促进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主动发展,学生主体发展,使语文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努力。
二、情况分析
从教师方面来说,本年级组共有现任语文教师四位,其中四人教龄均在十五年以上,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于新教材的教学特点的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入。
从学生方面来看,五年级学生大部分已经初步掌握了识字辩词的规律,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也养成了一定的学习规范。但是,从上学期的考查情况来看,学生之间的差异,班和班之间还是明显存在,所以,我们觉得在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要面向全体,兼顾两头。本学期我们年级组将着重于研究阅读教学中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理解句子的内容,模仿写话,想象写话,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争取让学生在阅读能力、作文能力这两个基本点上有所突破。继续着手于研究教学的实效性,特别是读写结合的研究,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三、工作目标
1、教研组活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并以此为依托,提高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积极参加每月开展一次个体自悟式学习,进行好书交流会、网上“精品课”观摩学习交流活动,增强教师文化内涵。
2、课题组研究继续抓实课题研究,注重积累研究资料,完成好课题的研究和资料积累工作。
3、教师个体加强语文教学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学生兴趣的培养等工作;通过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备课与说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与学生辅导等活动,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语文学科教学效益与质量。积极参加“教练”活动,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4、学生发展充分了解中年级儿童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制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提高识字能力,培养阅读能力,以每课一练的形式,夯实基础,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总很能力。
5、教学实施本学期,要认真研读各课程标准,参加校际联合的教科研活动。以“目标的达成”为主题,进行单元式的整合教学实践。在廓清单元学习点的基础上,重组教材,整合课堂观察、课例研究、形成课例报告。
我们继续尝试细化“教学链”中“上课”及“作业”环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夯实基础,激发潜能,发展个性。
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能”精心落实三维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锤炼教学语言,组织学生活动,并做到当堂针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及时评价。关注教学常规规
范化检查。精心设计作业 作业形式丰富,严格作业规范,细化批改要求,重视作业反馈,强化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练习设计能力。
每位组内教师针对教学重点内容,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精心设计课后练习。结合区教研室要求,规范落实专用练习本,力求规范,同时提高教师练习设计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四、工作措施:
1、教研活动讲究实效,提高质量。
(1)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做到“四有”:有目标,有安排,有反思,有提高。
(2)积极研究新教材,加强集体备课,每单元着重研究一篇课文,集体备课,以一篇带几篇,寻求不同类型教材的最佳教学方案。提高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认真做好备课、教案修改、撰写教后反思的工作。
(3)教研组活动应加强目的性,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可操作性,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务实。通过经常听课、评课,互为“教练”,取长补短,推动课堂落实素质教育进程。
(4)认真参加区、校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新课程改革的辅导讲座及教学研究活动,认真写好课后感。
(5)切实落实细化“教学链”
[备课]——细化、适切。研读年段教学目标、单元目标及课时教学目标,每月检查时要有一周余量的教案。教师将教案电子稿上传至校园网。教师共同讨论、研究教学目标,细化到相关学科,相关年段,相关单元章节,教师在关注学生能够发展的差异性、全面性的起点上,在钻研课标,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将之具体化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让不同的学生在这个目标下找到自己发展的方向,有可能进步和成长。
[作业]——有效、规范统一作业格式、批改要求。定期进行学科作业的普查或抽查,并及时标注“优秀作业”、“良好作业”、“合格作业”,并统计各班各类作业的比率,进行细化考核,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教师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设计各种题型,根据选做和必做的要求,为不同的学生留有余地,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
[考查]——每月安排质量监控,统一试卷,及时对本年级本学科平均分、合格率进行汇总,列出不合格名单。各年级、各学科每一单元统一进行质量考查,学期结束上交一套单元测验卷。教师从“试卷分析,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三个板块反思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本学期以小班展示作为教研组活动中的一个切入口,群策群力,以读写结合为着力点,力求在课堂教学研究中能解决学生的一些实际问题。
2、增强科研意识,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1)以“新课程课改”思想为抓手,在校教科室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每周一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以课例研究为依托,进行每月一次的课题实施交流,使课题研究为课堂实效服务。
(3)课题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切入口,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3、注重面向学生个体的评价和提高
落实 “减负”精神,对语文作业有精选精练的要求。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信息,使练习更有实效性和针对性,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精选练习,练习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注重练习的有效性。
同时根据高年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定期向图
书馆借阅课外读物。在加强学生写字课训练的同时,应注意平时作业字迹端正和书写的规范。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分层辅导,分层练习,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并辅导后进生不断进步。
4、以教师的个体进步,促团队的素质提高
通过学习理论知识以及教学教育的新导向,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听课活动,每两周有一次教学反思详细记录,每月研究一个典型个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每月集体学习一篇教学论文。
五、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工作计划,安排教学进度。
2、制定课题组活动计划。制定一课三反计划。
3、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切实把握本学期、各单元的知识要点。
4、分析学生现有的学习状况,初步设计练习要求及评价方式。
三月份
1、讨论研究课题。进行一课三反的启动工作。
2、集体备课(第三单元)
3、交流教学体会、作业情况,关注课外阅读完成情况。
四月份
1、集体备课(第五单元)进行一课三反的课堂实践研究。
2、课题研讨,交流自己在课题实验过程中的体会。
3、以期中考查为内容,完成一份综合试卷,并写“双项细目表”。
4、期中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制定进一步改进措施。
五月份
1、课题阶段性交流。讨论试卷的应用情况。进行一课三反的课堂实践研究的评价。
2、反思、课例交流。
3、集体备课。探讨学生作业情况及需要改进的作业。
六月份
1、课题研讨课。
2、一课三反小结。做好各种材料的汇总、课题研究的统计分析等工作,完成课题组和教研组总结。
3、期末考查及数据统计、分析。
4.《飞夺泸定桥》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沪教版五年级下册) 篇四
教学提示
《早》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作者是著名作家吴伯箫。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的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屏幕,知道他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是的,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
出示:早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同学们,对于读懂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第三,文章为什么要用“早”作为题目?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写的《早》这篇文章。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文中的生字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呢?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出示:酿朴墨寿哪默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两个生字的读音是一样的,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字形的差异,然后,再拿出钢笔来把这两个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细细体会它们写法。
出示:墨默
下面这几个字,字形比较接近,也请你们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异,然后,给它们组一组词,分辨它们的差异。
出示:瓣辩辨辫
出示:匾砚
这是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
课文都读了吧,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为了能更好地展示你们的读书水平,建议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把课文读一读,以做好充分地准备。好吗?
读完了课文,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问题:出示:《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是以游踪为序来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在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作者的游览路径:新台门→石桥→三味书屋→后园,空间转换十分自然。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启迪人们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做“东风第一枝”。
三、精读理解
1.出示图片:
同学们,这就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请你们仔细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
2.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就让我们跟着吴伯箫爷爷一起走进三味书屋。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语句。
3.通过阅读,你们发现课文的是以什么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呢?同学们,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绘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为我们展示了一则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绝佳范例。从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已经弄明白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以方位为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依次是:南墙上→东北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每个方位的陈设介绍得也非常清楚明白。
南墙上:南墙上有一个小洞,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
东北正中:挂一幅画。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4.课堂小练笔:学习第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我们教室的陈设。
课后作业:
1.选做题(任选一题完成)
(1)搜集鲁迅先生的名言及其他的一些小故事。
(2)阅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