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2024-06-27

“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精选18篇)

1.“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一

小学美术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教学策略

在进行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主动研讨和探索。由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目标强调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精神,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综合探索”学习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研讨和探索为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探究美术或与美术相关的问题,引导他们围绕课题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进行活动策划,并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这种学习目标,特制定如下教学策略:

一、情境体验—引入问题

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诗歌、故事、游戏、猜谜语、歌曲、图片、动画等手段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习新课做良好的情感铺垫;让学生领会新课学习的意图,并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在导入环节可以播放全国各地优秀的典型的民间艺术品,让生尝试说认识的物品,且观察这些物品在造型和色彩上有什么特点,初步感受各地民间艺术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们各具特色,成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以此导入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这一环节应根据教材的类型、学生的情况以及学校的设施条件进行设计。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

本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最基本条件。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获得新知,学会学习,积极开发学生思维活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生活的事情,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例如《家乡的艺术》一课,可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可一组探究泥塑,一组探究剪纸,一组探究刺绣。探究的内容为我们家乡的艺术品有哪些,通过观察分析这些艺术品,总结出这些艺术的造型、色彩及制作工艺是怎么样的。

2、互动交流

讨论互动、探究新知、交流信息是研究与讨论的主要形式。本环节的任务是通过参与活动来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变换迁移、促进理解,增强小学生的活动体验。讨论的策略有生生活动、合作交流、自主汇报。例如在《家乡的艺术》一课,可以在组内交流,组内交流完毕后各组可以把本组探究出来的成果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其它组可以补充添加更多的新知识。

三、艺术创作—实践提高

美术创作是引导学生表达情感,增强创造意识与创造能力,建立创造自信心的有效途径。把学生平常丰富多样的生活体验与情绪感受都转化为美术创造的源泉。为学生搭起一座由生活通往创造表现的桥梁。让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活跃思维,大胆创造。

四、展示交流—体验成功

1、展示交流

创作之后的展示与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是否有新的发展的良好方法,是进一步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让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的同时体验成功的愉悦与幸福。同时,展示和交流本身也是一种学习,通过介绍、交流、评价,发现优秀作品、优秀思想、优秀方法,查找不足和差距,通过鼓励他人、总结经验,可以有力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及审美能力。作品展示与交流的方式多样,可组内开展评比、也可组与组之间开展评比、交流。

2、激励评价

评价时要加强形成性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及内在激励作用。同时,评价时要着力于过程评价、激励式评价,重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肯定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创意,肯定学生技术能力和个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归纳小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在互动交流中升华情感。

2、拓展延伸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拓展延伸知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美术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密切联系,并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升华情感,培养人文精神。例如六年级上册《家乡的艺术》一课可以让学生找找你身边还有哪些民间艺术,我们应该怎么样来保护他们?希望同学们把它们继承发扬下去,使我们的家乡艺术更加繁荣、昌盛。从面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家乡艺术的情感。

我们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课堂的需要,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的运用教学策略。当然,由于“自主探究—体验成功”式课堂教学策略只是本人的一已想法,策略本身肯定会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期望各位专家同仁给提出宝贵的意见。

2.“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二

一、引导中的自主

自主学习, 即主动的学习。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自主学习, 是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当我们为人师者在课内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时, 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会是空前高涨的, 而且是最有成效的。因此, 在教学《Toys》这一课时, 我以一首big kites, big balls, /pretty little dolls./robots, toy bears, /play over there.儿歌为切入点, 引导学生边唱边想, 发挥自己的想象, 并要求学生为儿歌起个恰当的名字, 并说明原因。学生立刻有了兴趣, 放开大脑, 自由思考, 在唱的同时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 最后归纳出标题:Toys。从而, 自然地揭示出了本课课题。又如, 在引导学生学习本课新单词的过程中, 我创设了为“美羊羊”过生日这一情景, 美羊羊的好伙伴为其送来了各种礼物, 在备课时我将每种礼物的呈现方式都设计成不同形式:有的是通过谜语呈现、有的是通过个体描绘呈现、有的是通过猜图画的一角来呈现, 形式不一。如此一来, 不论是擅长猜谜语的、擅长观察的还是擅长口语表达的都可以发挥其各自的长处。在学生们各施其才、各抒己见、各展其技的过程中, 本课新单词得到了更有效的诠释, 此方法也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通过这样的方式, 引领学生自主地参与课堂学习, 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 而且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合作中的自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Toys”一课的学习中, 我依据“美羊羊过生日”这一情境, 在操练重点句型时, 我采取以下活动形式:学生在班级中自找伙伴分享礼物。在分享的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感受到“分享也是一种美德!” (Share is a kind of happiness!) 这一理念, 而且在活动中, 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 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演述, 充分学习并巩固了本课What do you like?I like…s.这一重点句型。分享彼此的礼物, 感受分享的喜悦, 尝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收获。除此之外, 在本课的拓展部分, 我还设计了一“购物”活动环节。在此过程中, 学生们可以自主选择进入玩具店、食品店、水果店购买自己喜好的物品。在模拟购物的过程中, 学生们创作出如下对话:

A:Can I help you?

B:I want a toy ship.

A:Do you like this toy ship?It’s blue.

B:No.I don’t.I don’t like the blue one.

A:What do you like?

B:I like the red one.How much is it?

A:It’s 10 Yuan.

B:Here you are.

A:Thank you.

在对话中, 学生在巩固了本课重点句型, 复习旧知的同时, 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在表演过程中, 学生们融入了自己的动作和表情等因素, 创作出了很多丰富的表演形式。鼓励成员特别是小组发表独立见解, 积极肯定和赞扬合作学习的共同成果, 善于把个人或小组的创造性观点转化成全班同学集体的智慧。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活动、合作创作、合作表演的技能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课堂的互动中落实, 教学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合作中的探究

3.“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三

关键词:体验;自主合作;探究;化学;素养

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推动下,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已经逐渐的改变, 由此产生了新的教学模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究。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在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且学生也有了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在与其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中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基础知识。那么在此条件下,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秉承新的观念,为学生构建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新式课堂。

一、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的概述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能够拥有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理解的各自学习,而是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更深的知识,强化学生之间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习过程中的互动性和交流。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保障,在学习探讨中,学生可以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状态,尤其是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更好的发挥出主体性作用,促进学生各项学习能力在集体之中的有效发挥和增强[1]。

二、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化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教师为学生设置引导式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化学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不相同,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差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与构建教学方案中,需要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等学情进行分析和把握,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要锻炼自己在哪些方面的能力,由此更好的预知新的知识,也促进学生更加独立的思考,积极的研究教材中的内容,在资料搜索等支持下,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选修4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一节中,教师可以在这个知识环节中为学生设定几个带有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下,在对化学实验的认知上,确定哪些反应更快,哪些反应更慢,并且是使用哪些依据来判断的,提升化学素养。教师对于这种问题的设置,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尝试对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养成更好的自学习惯[2]。可以选择网络当中较为著名的“法老之蛇”、大象牙膏等趣味化学实验进行引导激发,其中硫氰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的体积要高于,因此导致实验物质出现增长的情况。

(二)强化课堂的交流和合作,展示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学习成果

首先,在平时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要进行互动。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那么教师在教学时就需要在注重差异性的同时为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和合作活动。由每一个小组的组长带领学生展开讨论。

例如,让学生对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进行研究。教师可以在一个化学烧杯的底部上放入一个小的石蜡,并且石蜡上放一个小小的木块,在烧杯中注入大约半杯水,然后加入NaOH固体,进行不停地搅拌。学生对这个实验进行观察,教师提出问题,木块掉落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学生讨论,可能是因为NaOH在加入水以后发生了溶解,在此过程中有放热的现象,因此溶液的整体温度提升,这样在烧杯底部的石蜡也出现了融化的现象,由此木块掉落。

其次,化学实验的进行需要教师有效的把握化学学科的特点,改变以往化学实验的讲授现象。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程中,很多教师对实验都是陈述式的讲解,这样学生缺少直观的感受,因此对化学实验也不能进行更好的把握。基于此,教师可以把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实验。让学生对实验展开探究性的研讨,从被动的知识接受变成主动地知识探索。例如在制备氢氧化亚铁时需要注意,如果直接制备就会导致过度氧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即,需要加入石蜡油进行保护,进而降低氧化反应效率。另外营造平等的、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尽可能的对自己的想法进行表达,思想之间也可以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循序渐进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感知过程[3]。

(三)探究点评,让化学素养得到升华

首先,学生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可以有效的进行认知,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起到主要的引导性作用,例如,确定实验以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化学实验,但是在此要保障实验的安全性。实验点评可以在小组之间进行,也可以由教师进行点评。点评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纠正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优势和缺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对实验进行总结,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与此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其次,课堂小结和反思。课堂小结是教师对整个课堂的学习进行总结,其中包含了学生没有解决过的问题,教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解析,进而有效的点评,并且按照课堂学习中的内容,明确知识的结构和特点,以此形成更多的知识感悟和整体性的感悟。在课外的延伸部分,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实验方案,让学生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創新精神和对知识的探索精神。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体验自主合作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个给化学教师一定的启示,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江红光.提升高中生化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中国教师,2014,22(10):64-65.

[2]李文婷,吴晓红,黄金莎等.高师"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探索[J].化学教育,2015,36(2):42-45.

4.浅谈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篇四

雅长中心校:补小艳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自主学习”能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和蔼的课堂气氛,是自主学习的前提

第一,更新观念,转换角色。教师要多给一点微笑,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淋浴的都是阳光与雨露。对学生出色的表现给予微笑,是一种欣赏、一种激励,学生即使出错,做错了也不妨“容错”,给予其热情的鼓励,引导其“改错”。其次,要给予学生信任,尊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信任,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我常说“让我们一起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等,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保证高涨的热情。

第二,自由选择,民主和谐。在平时的课堂中,“谁想到了什么”“想说就说吧”“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来研究”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激活了整个课堂。学生们可以不举手直接站起来发言,可以与前后左右的同学讨论,也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找合适的伙伴合作。让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它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祁黄羊》一课的过程中,读书时,我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句群进行朗读或默读;作业时,允许学生在布置的作业范围内选择作业;这样,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真正的平等关系。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课堂上充满了民主、和谐的气氛。2,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

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导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和要求,就能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通过讲故事,听录音,看录像,做游戏等形势,让学生快乐地进入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全体学生,注意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并且承认这种差异,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采用不同的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特级教师王兰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到表扬,而是表扬使孩子更聪明。”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要和善,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奇怪的观点、莫名的想法,经常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增强自信,体验成功。如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学后提出疑难问题,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我呢?则参与讨论,适时给予点拨,一会儿学生纷纷举手,要求解答刚才那些疑难问题。事实上学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学懂了课文,这时我评价说:“你们真行,真会动脑筋,靠自己的反复读,用心想,发挥集体的智慧,学懂了课文。”在这环节中,教师的“导”已在小组讨论中完成,只是学生感觉不到这是教师在教他们,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打下了基础。

3、充足的学习时间,是自主学习的保障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我有意出错误,然后让学生来评价,做小老师,让学生把教师当作“对手”,指出我的不足,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自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高涨,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解,要宽容引导,相信学生的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

5.“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五

韩立福教授在辅导中告诉我们:基于新的知识观和新的学习观,新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的。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教师角色要发生本质性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研究者。这种新教学观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过程,教师在适当情境下给予智慧型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今天的教育审视的不是教师教得如何,而是学生学得如何。在研究借鉴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自主探究教学模式”。此模式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嵌入问题训练模式。该阶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在于将问题嵌入导入新课和讲解新课的环节。

第二阶段是问题导学案教学模式。此阶段的教学流程是复习旧课,巩固知识;自主导学,合作指导;小组展示,规范指导;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第三阶段是问题发现生成模式。包括创设情境,呈现目标;问题导入,评价学习;问题生成,合作解决;问题训练,科学指导;总结概括,提升意义。第四阶段是问题展示解决模式。此种教学模式由创设情境,呈现目标;小组合作,呈现问题;展示解决,合作评价;解决训练,科学评价;总结概括,提升意义五部分组成。

最后一个阶段才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6.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教学反思 篇六

观看了专家的专题讲座之后,对其中的个案,如关于对“落后未必就要挨打”这一论点的自主学习与探究,结合自己平时教学中采用的方法,虽觉不至于如此荒唐可笑,但也感觉到与上海特级教师所讲的关于对林肯总统的评价认识,简直有着天壤之别。

过去我们误以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基本上就是老师按照自己的设计,一问一答、组织学生个别讨论,整个过程很少兼顾其他同学,对中间生成的问题,也很少给予关注,以为这就是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比以前老师单纯的填鸭式教学进步多了,但现在看来,对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搞好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的认识,依然出现了偏差,今天又有了新的认识、新的启发。

自主学习下的合作探究,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自身素养,包括人文道德层面的,知识能力层面的,处理紧急情况下突发事件的能力等等,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具备对学生认知和了解的能力,包括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生存环境,家庭和社会可能对其产生的影响,个性特点等等,这些对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参与探究合作,促使其身心健康成长,无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师生、生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还会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掌握了学生个性差异之后,才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朝着事物发展的本来面目,去感知、认识历史事件,也就是说,要把这些知识回放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认识,从而实现学习任务的这样一个过程,而不是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经验感受去处理解决,那样,会无益于学生的成长,更不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7.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新探 篇七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倡导下的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启发下, 以学生自身为主体, 发挥群体优势, 共同探究式地学习。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这一理念, 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实际问题。探究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是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

1 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

要使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 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首先, 教师要立善于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中来, 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内容, 巧妙激趣。例如:在学习记事本时, 我将手机拿出来, 问:“哪位同学会写短信息?”同学们顿时情绪高昂, 跃跃欲试。我顺势从手机的文字输入转到了记事本的输入, 使学生感到文字输入在重要性, 并且可以输入自己喜爱的内容。学生一听, 自己有了自主权, 于是在愉快的心情下很快开始了文字的输入。

其次, 教师要全面放飞学生有思维, 让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例如:在“切换方式与动画效果”教学中, 向学生展示幻灯片“飞”出来的效果, 学生禁不住会问“怎么才能让幻灯片‘飞’出来呢?”看到同学们疑惑的神态, 我说“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同学们马上投入到学习中, 恨不得一下让自己的幻灯片“动”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抓住“契机”, 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2 让学生在“合作”中获知

新课程标准倡导合作学习。那如何促使学生在“合作”中获知呢?第一, 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角色。变传统的学生学习的指挥者、统治者为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 使自己成为学生求知的伙伴。教师要给学生构建平等对话的平台, 使教学在平等的过程是进行, 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下, 敢想敢问, 敢说敢做。第二, 教师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创设条件, 给学生提供合作的空间, 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例如:在网页制作中, 学生对怎样制作模板, 怎样用模板创建网页, 用模板创建网页有什么好处等问题感到不解。于是, 我就先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教材边操作边讨论, 然后, 满足他们想当“旁听生”。从讨论、解疑的过程中, 我惊喜的发现, 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极大地出乎我的想象。因此, 我认为只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空间, 给学生足够活动的机会, 把课堂变为“生与生合作、师与生合作的平台或论坛”, 便能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第三, 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 培养学生敢干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现自我才能, 而又乐于听取他人意见的良好学习习惯, 提升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探究”中创新

学生只有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参与, 才能促进个性发展, 才能使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 多方位、多角度探究, 努力寻找与众不同, 而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例如:在教学Excel中的数据计算、排序、筛选等内容时, 我将学生最关心的“期中考试各科成绩单”展示能学生, 同时提出“怎样快速计算出每个人总分”的问题。学生发表意见后强调:“课本中给我们多种计算方法, 同学们想不想尝试?”这样用问题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获取更多探究问题的思路。

8.“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八

一、语文“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师调控,有效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的全程把握。但是,要使小组合作学习能始终卓有成效,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除了事先宣布合作规则外,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2、自主学习,释疑解难

语文学习尤其要有深厚的兴趣,要自主体验、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因此,新课标反复强调要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让他们自主识字写字、自主阅读、自主写作、自主参与社会实践。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就提出“自主”的学习方式,要求载重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意识和进取精神”。语文教学尤其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地释放出来。

“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大家共认的教学基本准则,它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决定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式进行探究,提出问题,积极思辨,对研究内容作出有理有据的回答,能依靠自己收集处理各种文献资料数据,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特点,设疑提问或设计恰当的研究性切入点,提供充分的参与时间加以适当引导,使全体学生以高涨的情绪参与到异步、高效的自主阅读中。学生参与自主学习,参与自主体验,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给他们提供自我联想与想像、自我创造的空间的可能性,教师绝不可越俎代庖,将结论交给学生,学生在自主体验中质疑问难,在自主感悟中发表见解,通过主观努力将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

3、合作参与,探究研讨

在语文学习中既分工又合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发现,及时制止,或为小组讨论提供及时的点拨,使小组讨论顺利开展。教师无论在课堂上出现怎样的情况,都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学生中的弱小个体,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4、归纳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进行自主学习,还必须教会学生自我评价,使学生自己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能够进一步激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这是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根据自我评价的情况,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要求,承认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逐步提高。学生积极参与全班讨论,由小组代表汇报参与阅读获取的成果,学生进行学习总结,巩固知识,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这是感性与理性融为一体的参与,学生的参与得到了拓展与提升。

二、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几点做法

1、优化小组组合

小组的划分要体现学生水平差异的搭配组合,根据需要彼此互补进行学习,从而优化小组组合,使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处于一组,取长补短,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在交流中智慧互补、共同合作、相互交流,从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探究性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突破老师的束缚、课堂的束缚,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新的知识,发现解决新的问题,同时学会了交流,增强了合作、竞争的的意识,尤其是对一些内向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小组组合给他们创造了一次次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机会。

2、充分关注学困生

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学生感兴趣为主要标准,在课堂上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困生出头露面,使他们逐步克服胆怯和自卑心理,慢慢树立自信,走向成功。教学重点应从学困生抓起,培养自学能力。教师不放弃每一位学困生,每一堂课都给学困生留有发言与表现的机会,有一点进步就给予表扬,即使做错了,也要给予鼓励。在新课改教学模式的引导下,学困生的转化应从学生进校的第一天抓起,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生同桌,便于“兵”教“兵”。教师上课的起点是学困生,学困生的重点也是学困生,课堂作业也优先批阅,教师不放弃每一位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学困生。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学困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

3、丰富教学方法

在上教学单一、无味的复习课时,我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尝试着仿照《开心辞典》、《幸运52》的益智游戏节目,把原本严肃规范的课堂变成游戏,把教学内容做成以游戏形式出现的,让学生在“闯关”,“比一比”、“赛一赛”等一系列游戏、竞赛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4、培养团队意识,结成互助小组,实行赋分制

班级中的学习小组由班主任协同科任老师统一安排,固定人员,结成互助小组。好差结合,有效的缩小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行赋分制,把分数与小组的学习、纪律结合在一起,学困生在课堂上有大胆发言、板书个人见解时多加分,并给予他们尽可能多的、而且是各不相同的鼓励。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树立自信心。

9.“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九

摘要:语文又称“国文”,“国”即“国家”,“文”就是“文化”,所以“语文”的意思就是中国的文化,因此,语文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掌握的一门学科,它不仅关系着一个人的文化程度,更是对中华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高中时期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它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可以承接小学、初中时对于学习的初步接触,另一方面也能够为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方法研究

一、引言

高中语文的学习已经不能再像小学、初中一样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需要更为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进行巩固和加深,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作为一种新方式,能够帮助高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因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对于高中语文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存在的现状,对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进行分析,寻找提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有效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实行中的具体情况

(一)传统高中教学方式由来已久,导致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高中学校得不到重视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依靠记忆和读写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虽然有效果,但却因为学习方式过于死板,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并不明显,也不被学生接受,即便是有些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人,但在实际学习中也是非常枯燥乏味的。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由来已久,在整个教育史上也广泛被人们使用,就会导致人们形成固定的思想意识,很难再去接受新型的教育模式。同时,由于“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少有运用实例,一时很难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地位,导致在社会上的普及遇到很多困难。“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讲究的是“自主”和“合作”由于这两种方法是构成这一模式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把时间交到学生自己手中,但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自制能力不放心,所以“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就很难得以继续开展。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根基太深,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社会中很难得到重视和普及。

(二)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过程中,出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不及时的问题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虽然讲究学生的“自主”和“合作”,但由于高中学生自制能力有限,不一定能够合理利用学习时间,会出现消极合作、消极学习的情况,再加上教师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时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处理,不进行严格的监管,导致学生只顾着玩乐,学习效率低下。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推广和适应的过程中并不是将学习的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自己,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主动的学习,教师实行被动的监管,但在实际的适应过程中,学习任务完全交给学生自己,教师不进行有效地管理监控,就会出现学生滥用学习时间,教师没能科学合理地规划学习的时间,甚至监管不严,把原本能够学习的时间浪费掉,不符合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初衷,也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要想得到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一)让每个学生都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分配

在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实行的前期,为了体现学生的价值,对学生进行有层次的分组和分工是自主合作探究模式重要的方法之一,也是提升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时,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水平进行有层次的分配,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成绩水平各有不同,有成绩优秀的,也有稍微差一些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最大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只是少数人的学习。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学生,每个班级既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又有稍微差一点的学生,要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提高全班同学的学习动力,提升全员的学习水平。其次,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充分体现每一个成员的价值,“合作”是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关键,只有每个人都有工作和任务,才能保证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在实行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过程中,要对班级内的每一名同学进行合理的分配安排,让每一位学生切身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中来,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提高学习的效率。所以,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是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关键。

(二)提升学生的团结和相互协作的能力,以提升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整体效率

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离不开“团队”和“相互协作”,这也是这一新型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保证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实行,学生是这一模式的基础,根本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而在实际实行中,要立足学生本身,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强团队意识。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要结合小组成员的水平,给他们布置相应的难题,布置一些一个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小组内的每一位成员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协作共同去解决这一难题,在这互相的交流讨论中共同进步。还可以提出一个问题让小组成员各自写出自己想法和思路,然后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总结出最好的方法用于解决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因此,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相互帮助的能力,就能够提高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整体效率,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结束语

“自主”和“合作”是“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关键所在,“自主”要求的就是要进行自我学习,自己有主见地学习,而“合作”讲究的就是互相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提升语文水平,这二者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自主”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合作”的能力,学生之间的“合作”又为“自主”提供支持。因此,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能够有效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高中语文学习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模式改革上,要对自主合作探究模式进行推广和普及。

参考文献:

[1]黄云珍.论合作学习的定位、实现与意义[J].基础教育研究,2015,(63):24-25.

10.“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十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什么《新课标》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来考虑呢?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对教师“怎样教”研究得很多,取得了许多成果,然而对学生应该“怎样学”却是一种可怕的漠视,漠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就是漠视学生这一学习活动中的主体的存在。因为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内化。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充分地动作操作,积极地自主探索和大胆地合作交流,既是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是改革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怎样改革旧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利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地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是我在课改实验过程中重点探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谈几点方法与策略。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理解数学

一年级数学实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便于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如“10以内数的组成”“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拼组”等。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帮助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交流,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

在四年级数学实验教材的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经历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的过程。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基本的计算,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探究与合作的意识。

我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如片断二中的帮刘奶奶分糖这一情境的创设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渴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愤”“悱”的状态之中。(2)要安排一些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让学生有机会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尽快形成探索性学习习惯,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全新的理念,为了促使学生合作交流,就必须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变革,逐步由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转向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小组学习便是这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要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因为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学生互相交流。(2)要合理分组。在分组时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3)明确小组合作目标。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发起的,而教师不是小组合作中的一方,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因此每次合作学习,教师都必须提出具体的合作目标和要求,如在片断三的教学中,教师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小组合作交流的目标要求:组内合作将手中学具袋的学具进行分类整理,并将所获得的数据填入下发的简单统计表内,这样十分有利于学生组内操作。(4)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技巧。在片断三中教师应该十分注意发挥小组长的作用,例如让小组长打开学具袋,让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等等。另外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补充别人的意见,定期根据学习的需要调整小组的结构和座位等。

以上我从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三个方面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索,通过这三方面探讨所得观点的整合,我们认识到在课改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还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前提应是转变角色。因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后,课堂教学的广度、深度和力度都明显加大了,所以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十分需要教师精心组织,巧妙指导,全力参与,让学生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2. 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时,教师必须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科学地设置教学环节,将许多教材中现有的结论转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结论向主动地经历过程转变。

3. 培养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必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便成为开展所有数学课堂教学的前提。而要想让学生真正地做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显得更为重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想平时所不敢想,言平常所不敢言;也只有这样才是一种真正意义的探究、合作和交流。

4.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十分注重教师的评价,真正做到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在评价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过程中的意见、观点、情感、态度时,要做到引导、包容与鼓励:当学生的意见出现知识性错误时,教师要正确进行引导;当学生的意见有见地但有个别小错时,教师要予以包容;当学生的意见有独到的见解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鼓励。

5.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的各环节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动手操作环节作为自主探究环节的解疑处,合作交流环节的素材库;同时教师在让学生进行了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后,要及时安排合作交流这一环节来让学生对探求知识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表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中的各环节真正融为一体。

11.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探索 篇十一

1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教学氛围和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民主、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因而,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创设和谐、民主,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探究学习的喜悦。

首先,倡导民主平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人来看待,保护他们的童真、童心、童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励学生的参与精神,激发学生潜能的释放,促进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条件。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需要,也是主动探索知识,成为创新人才的需要。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例如在教学《走向全盛的唐朝》一课时,笔者先播放电视剧《大明宫词》片断(创设情境,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以“我说武则天”为题分组讨论。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以后,笔者提出问题:“历史上是怎样评价武则天的呢?”继而转入课堂教学。学生因急于知晓答案,学习兴趣盎然,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欲望十分强烈。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学生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的历史教科书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材内容的展开,语言文字的表达,插图、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力求有利于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特别是有利于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特点,用活课文诱发性的导语,创设学习情境,提示学习重点,激发学习动机,唤起学习欲望,点燃学习热情。

笔者在讲“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节时,就提出了“十月革命究竟属于哪一种性质”的问题。学生各抒已见,争论不休,有的把它视为“人民的反战争、反饥饿、反沙皇专制”的战争,有的则认为是一场大暴动。经过讨论和归纳,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识不断深化。

3 宽松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必须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出发,适应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充分、适当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每个学生提供最大程度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如在学完《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课后,笔者留足充裕时间,组织学生讨论“古今考试制度的比较”,并对当今的考试制度提出改革建议。学生认为现在的考试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过程和全面素质,应该贯彻人性化的原则。在讨论中,笔者始终贯彻“民主原则”“无错原则”“激励原则”。

4 落实学生主体地位,重视过程调控和指导

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种发现理解深,也最容易形成能力。因此,教师在活动中要支持学生的真实意愿,学会欣赏他们,更要学会耐心倾听。例如,笔者在组织《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欣赏会》这一主题时,第一步,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第二步,制定活动计划与准备活动:(1)查阅资料,(2)编写节目,(3)排练节目;第三步,教师指导学生成立评委;第四步,由主持人主持节目;第五步,课后展示学生收集的各种资料,展示学生的心得体会,展示学生的小论文,展示活动照片等。在这一活动中,笔者不仅关注学生活动的结果,更关注学生活动的过程,看学生是否有正确的态度,方法是否掌握,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怎样,始终以“支持者”的角色去接纳和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

又如在讲“三国鼎立”一节时,笔者拿现实生活中有争议的曹操为主要研究对象,设置如下的问题:大家心目中的曹操是怎样一个人呢?由于《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家喻户晓,学生自然会踊跃发言,并往往把曹操视为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大奸贼,并引用电视中的“杨修之死”等情节为证。以此为据,再设第二问:历史书中怎样评价曹操的呢?有何依据?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很快就能从书本中找到“能谋善断,以统一大业为已任,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等语句,并从中找到依据。

5 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尊重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

老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这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和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保证。教育必须是而且只能是适应人的教育,而不是使人适应教育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尝试过程,给他们以自尊和自信,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修正。

如在讲解古钱币时,不必每一章节逐一介绍,可以带动学生仔细观察当代的钱币特点,收集不同类型的古币,并加以比较。再利用课余时间带领他们到文物展览馆咨询,初步弄清各朝代钱币的异同点,这就在无形中使学生掌握了历史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岳阳楼是全国著名的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当讲到古建筑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岳阳楼,让那些讲解员给学生讲解岳阳楼的典故。他们的介绍或许比教师照本宣科更深入、生动。这种带有旅行色彩的实物性研究活动,对于见识面狭窄的学生的学习很有帮助。

12.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研究 篇十二

一、自主合作探究内容的准备阶段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准备阶段, 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任务以及目的, 教师应该对课堂任务进行充分的考虑, 判断本节课程是否适合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 在完成本节课程的学习之后, 对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上会有何种益处。确定不同的课程教学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应性, 应该针对课程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确定本节高中语文课程内容适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法之后,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做好备课过程。

1.合作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

合作学习任务应该是具有挑战性的, 既要有难度又要有价值。应该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很难独立完成而通过合作能更容易完成的任务, 充分激发学生的认知好奇心, 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自身内部有充分的动机去追求外界信息, 探索世界。正因为这一任务无法独立完成, 只有通过小组的配合和研究, 经过相互讨论、相互交流, 才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任务, 这也是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例如在学习《祝福》时, 关于祥林嫂都遭遇了哪些不幸, 以及祥林嫂最后的结局和归宿之类的问题, 并不具备合作探究的价值, 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 几乎都可以找得到, 如果以这类问题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 并不具备挑战性, 也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对于本节课程来看, 自主合作探究的任务可以是关于到底谁才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这个答案很多学生都会产生不同意见, 有的人会认为是祥林嫂那个精明的婆婆, 还有人会认为是冷酷无情的四叔, 就是因为学生不同的观点之间碰撞出来的火花, 才能够使学生对于探究任务更感兴趣, 也会更为深入的讨论, 通过层层深入的小组讨论, 最后结论就是无论是祥林嫂的婆婆, 还是四叔, 这些都只是表面的因素, 真正害死祥林嫂的, 是当时社会上的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 这样使学生们看待问题更加深入, 不只是拘泥于表面现象。

2.合作学习任务的切入点

对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任务的选择, 还应该建立在学生现有的认知系统上, 如果想要使合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就一定要使选择的问题和任务切入到学生们的认知系统中, 如果强行的将学生的思路与教师的思路相接, 只会让学生更为厌烦,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阿Q正传》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一些学过的经典课文来分析阿Q这个形象所代表的典型意义, 包括《呐喊》、《孔乙已》、《药》等鲁迅的文章。这样做是有目的性的, 因为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正确的认识到鲁迅的许多作品都关系当时封建社会中人的命运, 重视对小说人物的精神剖析, 而鲁迅创作小说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弃医从文”来改变国民的精神, 如果学生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 再通过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那鲁迅塑造出来的这种沉默国民的扭曲灵魂的卑微可怜的小人物阿Q就更容易被学生们所把握, 而且在课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学习《呐喊》中的一些文章, 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作为阅读的基础, 让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收获, 也更能理解鲁迅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内在含义。

3.合作学习任务具有现实意义

在进行问题设计的同时还需要注意, 合作学习任务一定要具有现实意义, 既应该考虑到任务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还应该考虑到任务的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比如说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 教师可以选择设定的任务是“假如刘兰芝没有跳湖自杀, 焦仲卿也没有上吊自尽”, 那他们都会过着怎样的生活, 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激发讨论的兴趣, 即使没有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但是能够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内容的实施阶段

1.自主合作探究任务的小组实施

自主合作探究内容的实施阶段首先需要做的就是明确自主合作探究任务,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 每个组都应该产生一名小组长配合教师的工作, 分配学生的合作角色以及学生行为的安排, 教师应该将合作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及需要掌握的重点进行详细的说明, 并且将学习方法归纳出来供学生们进行参考, 小组长的任务则是将任务角色划分进行细化, 确定学生具体的职责, 还可以适当的进行角色转换, 让学生养成理解他人、换位思考的品格。教师或者各个小组还可以制定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表来保证小组合作任务的顺利进行。

2.学生小组成就匹配法

学生小组成就匹配法是一种非常适用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简称为STAD, 指的是教师先授课, 然后学生要在各自所在的小组进行互助合作学习, 使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 最后要让学生根据各自所学到的内容进行个人的测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测验中, 学生之间是绝对不可以进行互相帮助的。学生进行测验所得到的分数要用来与以往相似测验的平均分进行比较。STAD特别适合高效率的记忆。比如在学习《廉颇蔺相如列转》时, 这篇文章的文言文的实词数量很大, 而且通假字也很多, 词类活用的现象也是极为普遍的, 特殊句式的种类也比较多, 如果选择用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先让老师逐字逐句的进行翻译, 将文言文转换为白话文, 其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还有一些特殊句式等都让学生标记好在进行记忆, 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花费的时间太长, 如果采用STAD的教学方法, 教师只需要对一些特殊句式的用法和特点进行必要的讲解就可以了, 其余的时间都可以交给学生用来进行合作学习, 在所有学生都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之后, 可以选择一位同学作为主讲, 然后其他同学进行纠正和补充, 使全文更加简单易懂的同时又不忽略重点和难点。

三、自主合作探究内容的评价阶段

评价具有诊断和评定的功能, 进行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反馈, 才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方面, 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通过反馈既能够看见自己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 使学生继续保持, 又能够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便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进行改进。

1.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依据, 对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进行评价, 评价的对象不仅仅包括学生个体, 更包括合作的小组, 要将评价项目划分的具体一点, 最好能够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 这样才能够使评价更加具有针对性。其次, 还要使学生正确的掌握评价技巧, 使学生不仅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 更能够客观的评价别人。

2.确定评价方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 应该反对两种比较错误的倾向, 一种是水落石出法, 另一种就是水涨船高法。水落石出法指的是将评价演化为对别人的吹毛求疵, 希望所有人都被评价的一无是处从而展现自己高人一等的做法, 这对于当代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来说更是需要极力避免和控制的。水涨船高法指的是一部分学生出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心理, 不好意思对个别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总是考虑面子问题, 从而导致真正的事实却被掩藏起来。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自己和他人。

四、结语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法是一种既高效又实用的学习方法, 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自主探究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小组学习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 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 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内成员相互合作, 小组之间合作、竞争, 激发了学习热情, 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 增大了信息量, 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一堂好课, 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的知识不仅得以巩固, 更会有能力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有能力进行自学, 课堂教学的效果一定好, 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技能方面, 还是在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 应试能力得到提升, 其综合素质也能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隋玉洁.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 2014.

[2]高尚才.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05.

[3]姜明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7.

[4]李虎.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5.

[5]庞晓红.信息技术与高中地理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 2015.

13.“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十三

课题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还地桥中学

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2013年9月

农村初中自主、合作、探究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湖北省“中学语文‘教与学’策略探究”课题为指针,以市级“课内探究相结合研究”子课题为依据,以“探索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规律,探索高效实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探索课内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之路”为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阶段目标

1、选择改革意识强、教学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课题实验教师,成立学校课题组。

2、加强业务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

3、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结合实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4、开展课题研究,初步探索课内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路。

5、初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三、具体工作

1、确定课题人员,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启动会。

课题总负责人:胡幼华(校长)

课题组组长:黄寸发

课题组成员:梅朝进、黄寸发、刘顺才、柯军才、梅翠萍、刘幺红、罗安红、刘才兴、潘亦祝、陈海波

2、建立课题管理制度,包括教师培训制度、实验报告制度、表彰奖励制度等。

3、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4、通过集体研讨、个人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资料及前沿教育科研理论,提高教师素养,转变教师观念。

5、改革集体备课形式,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互动交流为主要方式,按照“提前备课──集体研讨──轮流主备──审核修改──课前备课”五环节,在备课中倡导同伴互助,共同研讨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策略、教学对象等各个环节,使每一节课都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6、积极探索“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

7、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方法,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质量。将探究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8、课题组加强探究训练,检查督促,确保学生每日的探究量。

9、注重日常积累,及时做好课题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还地桥中学

语文“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组

14.“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十四

浅谈低年级“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教学

【摘要】:新课标要求课堂上尊重孩子的学习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

【关键词】:识字

自主

合作

探究

交流

趣味

识字教学是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桥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可是以往的传统识字教学在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上却大打折扣,这是为什么呢?

一、学生识字机械记忆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识字量有明确规定。为完成识字目标,教师采用的识字教学方法大多局限在教法层面,研究如何让学生多识字、快识字,很少从学法层面研究如何给学生创设足够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识字。同时,在识字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讲解占用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很少进行自主记忆。

二、忽略识字内容与学生年龄特点

识字教学的对象是学龄初期的儿童,他们只有6-7岁。心理学研究证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征是:好动、爱玩,不能长时间专注某一事物,喜欢接触形象的具体的有趣的东西,记忆力比较强,但易记也易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记忆特点,他们对汉字的识记属于机械记忆:通常通过字形的分析,或对汉字进行整体记忆。虽记得快,但汉字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联系,组成有机的知识结构,因而也容易忘却。教师在教学识字内容时往往没有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进行教学,使识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

三、教师缺乏变通意识

教师的教常常停留在唯书是本、唯堂是本、唯师是本。唯书是本,现行语文课程过于强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要求认的字教师就教得透;教材中不要求认的字,教师就不教。把学生的识字学习限定在课本上,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远离生活。唯堂是本,过于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在课堂上注重生字的学习,强调死记硬背,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让学生感到学习汉字很困难,枯燥无味。唯师是本,识字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讲解占的时间长,而学生亲自观察分析,比较识字过程少,学生参与识字的竞争意识,动手实践能力较差。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在识字教学中,本人融入课改新理念,课标新要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的语文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创新识字。下面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自主识字、感受乐趣

《语文课程标准》把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列入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快乐自主的识字空间,使学生乐在其中,获在其中。

1.游戏中识字。我将游戏引进课堂,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教,学生无意识地在游戏中学,课堂成为学习的园地,游戏的王国。如:带生字宝宝回家、摘果子、啄木鸟医生、小猴过桥、走迷宫等,又如“悠久历史”的开火车游戏法,我进行了“改良”,我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哪列火车开起来?”“这列火车开起来!”形式也多样了,有单轨火车、双轨火车,还有环城火车、翻山火车等等。欢声笑语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自信自强的主人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2.参与中识字。“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从动作中开始”。课堂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动脑,善于思考,巧用双手,工于实践能大大提高识字效率。如:启发学生用彩色橡皮泥捏出“大”等字。又如引导学生创编识字操:两手位置的变化就可变成“入、人、八” 把手放在眼睛(目)上,组成“看”。再如让学生根据字宝宝自己创作字谜,边说变表演,再让同学猜,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创新的萌芽就在这一次次的手舞足蹈的识字实践中破土而出。

3.激励中识字。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赞扬与激励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法宝。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闪光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画五星、奖贴纸、抚脑袋、竖拇指等鼓励使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如学生能准确发音时,教师随时给予表扬“你读得真准!”遇到学生读不准、读不出来时,教师给予鼓励“别急!慢慢想,你一定行的!再试一遍,好吗?”这样一来,好的学生在表扬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差的学生能在鼓励声中增加学习的信心。

4.竞争中识字。将小组竞争机制引入课堂教学,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以抢答记分或当场评分等形式进行比赛,如“小兔跳高”、“小燕飞到优秀组”、“谁的红花多”等等。将各组的慢生定为该组“识字代表”,让他们比赛读字卡,让他们为自己组争光,既帮助他们克服了学习的困难,又帮助他们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无论学习兴趣,还是认字数量,都有质的飞跃。

5.情境中识字。“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六七岁的孩子特别活泼好动,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如果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总能激发他们的热情,使他们尽快地、全身心地融入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如《识字七》一课,依据课文内容,设计这样的课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蓝色的大海、金色的沙滩,无颜六色的贝壳,海里停着一艘军舰,蓝天上飞着海鸥,实物旁闪出生字,生字用红色显示,美丽的画面,使学生兴趣盎然,引起了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大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菜园里》一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再现菜园图,创设一种卡车进菜园的情境,教室里摆放着各种蔬菜和相应的词卡。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中,识字活动自然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6.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中有“画”这个字,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画竹叶……”的“画”和“一幅画”的“画”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知道前者指“动作”,后者指“图画”。再让学生说说谁会画什么?“画”字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这样教学,遵循了“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原则,让学生理解有时候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是不同的。再如《阳光》一课中有“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学到这里时,我让学生打开书第17页,读儿歌《猜一猜》中的句子“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通过比较读,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长”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不同,字义也不一样。

7.阅读中巩固识字。抓住孩子喜欢童话故事、爱表现的特点,举行故事会、朗读赛等,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字喜欢的童话故事读给同学听,但要求他们提前做好准备,把故事中不认识的字要提前想办法认识。如:请教别人、查字典,还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猜字的方法,当然这种方法的使用要与师生间的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和讨论,达到识字成果的共享和巩固。通过这样的活动,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识字用处识字快乐多,进而提高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探究,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标要求课堂上尊重孩子的学习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激发自主识字的兴趣,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学习语言文字带来的快乐。

1.自主预习、读准字音。预习是专为学习新知识作准备的。为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我们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看看生字条中的生字宝宝,你已经认识了谁?跟它打声招呼吧(读出字音),还有谁你不认识?快把它从课文中找出来,圈一圈,借助拼音读一读吧。”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很乐意到课文中认生字,获得了学习生字的主动权。

2.小组交流、自主学习。课堂上,我把学生分成四个人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四人围坐,每个人都用右手食指指着生字字条中的生字,从小组长开始,轮流教读,每个字连读三遍,其他三人跟读三遍,教读者一时不会了或者教错了,其他三人中任何一个可马上提醒或纠正,强化了对字音、字形记忆。之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各自的识字方法,让学生逐步领悟、进而掌握最佳识字方法。通过这种简单的合作学习,所有的学生都主动参与,积极表现,实现学习互补,增强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四人小组展示,全班交流。以抽签的形式确定四人小组的展示组上台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四人小组以闯关的形式带领全班一起学习生字宝宝。第一关“我是识字大王”,由四人小组的1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读生字宝宝,然后提醒同学区分前、后鼻音、平、翘舌音,当1号同学没有说完全时,台下同学可以补充自己的意见。第二关是“识字方法我最多”,由2、3、4号同学分别讲一个识字方法,再跟全班同学互动,2号同学问“还有哪些难记的字,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记住它”进入全班交流,2号同学点名学生汇报识字方法。第三关是“我的朋友遍天下”,由3号同学点小组以开火车的方式给生字宝宝组词,不对的词语3号同学负责纠错或补充。第四关“词语大闯关”,4号同学认读课文中的词语,读对了全班同学一起读三遍,读错了全班同学进行纠错。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展示环节,学生乐学,会学,比一个人自己学习的效率还高,课堂情意浓浓。

三、生活总动员,引导学生课外自主识字

识字教学的开放性应该是全方位的,全过程的。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目标,意味着教材的识字量和识字速度仅仅是一个底限,我们应该允许和鼓励学生在课外,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识字。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过程,意味着识字就是一个交流生活经验,打开想象世界的过程;开放性的识字教学途径,意味着识字从生活中来,也一定要回到生活中去;开放性的识字教学的评价,意味着孩子的识字是有差异的,教学就是要承认这种差异,鼓励这种差异,进而把它看作一种资源,利用这种差异。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引导孩子换个角度学习,从身边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语文,感受语文,运用语文。比如低年级的小朋友都很喜欢帮老师发作业本,每天都抢着发,这时我就说,谁认的字多,谁才能快速地并且准确无误地把本子发到同学们的手中,不会耽误更多的时间,我就让谁发,后来我发现好多同学下课后都互相练习认读其他同学的名字,于是我就让学生轮流发本子,扩大识字量。我还让学生观察从学校到自己家看见哪些广告、标牌,回家后自己说一说,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和妈妈上街购物的机会,问妈妈,这个店叫什么名字呀?食品的包装上写了什么字等等。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字,养成了自主识字的好习惯,见到字就能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精心打造教室环境,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为班级组织活动服务,更可以使教室成为学生识字的乐园。我们可以在教室的每一块墙壁上,布置一些学生喜欢栏目,而且这些栏目应常换常新。如种植“字谜树”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猜谜语,教师就可以投其所好,利用汉字本身的科学性,种植“字谜树”。刚开始识字时,可以由老师写字谜,学生猜,猜中后给予适当的奖励。慢慢的,学生的识字量多了,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字谜,贴在树上。时间长了,很多学生成了猜谜的能手,更有甚者,少数学生还成了写字谜的高手呢。

再如“班级日历表”。在班级开辟一个小小栏目,根据季节的变化和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搜集相关内容,如诗歌、谜语、成语等等,张贴起来。春天来了,可以画上春天的图画,写上描写春景的成语: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诵读有关春天的诗歌《春晓》、《咏柳》,欣赏歌曲《春姑娘来了》、《小雨沙沙》。节日来临,写上节日名称,说一说祝福语。

四、探究识字,授之以渔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是为了教会孩子自己识字,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我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加一加的方法。如:门+耳=闻

立+里=童

2.减一减的方法。是从一个熟字中去掉某一部件。如学“乌”字,学生从“鸟”字得到启示,说“鸟”字去掉一个点就是“乌”字。学习“休”字,学生说“体”字去掉一横就是“休”。

3.换一换的方法。依据形声字的特点,通过换熟字的部首来变成生字,如“清”换三点水为“日”就成“晴”;换三点水为“目”就为“睛”等。换“米”为“精”等。

4.猜一猜的方法。如教“思”字时,我出示谜语:“十张口,一颗心,猜猜看,动脑筋”。教“甜”字时,我出示谜语:“伸出舌头舔甘蔗”。教“辨”字时,我出示谜语:“两边辛苦,心在中央,用心辨别,永远不忘”。采用猜谜识字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很有利于巩固识字。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会编字谜了,比如教“会”字时,我让小朋友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时,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我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了它,“人在云上走”。

5.说一说的方法。如《乌鸦喝水》一课中有“喝、渴”两字,学生容易混淆。老师请学生自己当小老师帮助其他同学分辩清楚。有个学生是这样记的:“喝水要用嘴,‘喝’是口字旁。口渴要喝水,‘渴’是三点水。”这样一说,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6.利用歌谣进行比较性识记。如在教“晴”字时,我鼓励学生自编儿歌识记生字。如:天晴晴,水清清,请你来,做事情,小朋友,爱眼睛,小蜻蜓,夸你行!这样学生既记住了生字,又巩固区分了其他生字。客、闻可以说:“各字进屋是客人,耳字进门听新闻。” 在教学中,我不仅自己编歌谣教给学生,有时还引导学生根据字形自己编歌谣,这样识字就不再是一件死记硬背、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变成了充满情趣的游戏。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各种途径,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更要灵活地融合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识字的主人,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茜.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兴趣培养[J].语文天地, 2009,(01).2.魏长青.新课改背景下的识字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9,(03).3.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 2009,(03).4.王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0 5.任延光.小学趣味识字教学的研究才智[J].2012.04

作者姓名:陈婷

15.“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十五

受应试教育思想观念影响,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师采取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传统、落后的“灌输式”“注入式”,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宰者、控制者,学生为倾听者和接受者,使得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沉闷、呆板无趣, 学生也学不到实质性的语文知识。因此,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我们必须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进而改善高中语文课堂沉闷压抑的课堂气氛,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实效。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经验, 试对优化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进行几点阐述和说明,以供教学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主体,使其进行自主活动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方式,教师总是死板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并让学生强行记忆。如今,在新课程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各教育部门开始提倡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顾名思义,是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正好与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接受性学习相对应。所以,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实现自主式学习,我们就必须改变传统那种 “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倾向,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活动,从而让学生品尝到获取知识的愉悦,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1.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

韩愈 《师说》 中云:“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自古以来,教师和学生之间就是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只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种关系演化成教师高高在上、学生惟命是从。所以,在提倡自主学习的21世纪,我们必须创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 下放自主学习的权利,如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等,让学生在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

诗歌教学主要围绕“理解”与 “诵读”来进行,譬如 《让我们一起奔腾吧》 这首诗,情感基调是欢快、 激昂的,尤其是第三诗章,抒情性更是比其他诗节突出,在学习这首诗时,我故意用毫无表情的语调去朗读,然后让学生来做我的老师,对我的朗读作出评价。于是,学生就用课文中的诗句,以及饱含情感的朗读指出了我的不足,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我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肯定,使学生享受到作为学习主体的愉悦,进而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进行自主学习。

2.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我们应拿出一半的时间让学生去进行自主学习, 而不是一节课都对学生进行各种语言知识点的灌输,否则学生只会沦为储存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让班里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活动起来。

譬如,在讲解一篇课文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进行自主阅读,然后让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大致讲了什么,告诉了我们什么,以此使学生正确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回答时,我们则要在无形之中向学生渗透学习这篇课文时应注意的几个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做到心中有数、胸有定见。

二.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机 会 ,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

合作式学习,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与开放性,这也是促进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提高学生主体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可以合作的学习机会,以此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创造条件。

1.创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进行合作式学习,教师首先得为学生创造适合合作学习的环境,营造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中,与他人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

譬如,在学习 《南州六月荔枝丹》 这篇课文时,笔者将班里学生分成4人一组,让他们到学校图书馆或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有关荔枝生态、生产方面的知识,如荔枝的形态特征、 生长习性、地理分布、主要品种、主要价值等等,并下载一些详细介绍荔枝的录像资料,然后,将搜集到的这些信息制作成精美、详细的课件,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本组制作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这样,我们既使学生详细了解了有关荔枝生态及其生产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2.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

高中阶段,学生已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心理也逐渐发展成熟,他们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和与人交流愿望,因而,我们可为他们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让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开发自己的学习智慧,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譬如, 《荷塘月色》 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和诵读品位,来体会文本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韵律美等等,在教学时,笔者就为学生布置了学习任务:四人合作,每人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片段,然后在组内交流;交流完毕后,到讲台上进行阐述,形式自选。结果,学生的阐述形式可谓是多种多样,有的一人朗读, 其他人为他唱歌伴奏;有的四人一起,富有感情的齐声朗读;有的一人朗读,一人在黑板上迅速画出月色荷塘下的美景…… 最后,全班学生一起,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自由点评,本来挺有难度的一篇课文,学生学起来却是饶有兴致、乐在其中。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亚里士多德曾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讶开始的。”疑问是促使学生开展一切学习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因。 作为教师,应当保护学生强烈的好奇和疑问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追根溯源,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学习能力。

1.建立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对解决问题充满自信心,这样,学生即使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也会勇往直前、奋力前行,最终走向成功。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提出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同时在一旁进行适当提示和帮助。

譬如,在学习 《作为偶像》 这篇课文时,在课文提问阶段,我在班里选取了两名学生,让他们分别扮演记者方宏进和航天员杨利伟,来模拟课文第一片段中的情景,其他同学则闭合课文,仔细倾听,并思考以下问题:记者都提了哪些问题?问题设计的用意是什么,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的。因为之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大致学习,面对这些问题,学生滔滔不绝地回答:“一共提问了四个问题 ” “围绕偶像 的影响来 提问的 ” ……学生都有话可说,而且都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我则及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鼓舞,学生探究问题的自信心也在一次次成功的表达中建立起来。

2.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进行探究式学习时,若是我们将一切学习权利给予学生,并对学生置之不理、放任不管,学生很有可能陷入瞎胡闹的探究方式的漩涡中,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无论是对学生探究问题的进程还是解决问题的效果,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譬如,在学习 《 林黛玉进贾府 》 这篇课文之后,笔者为学生讲述了自己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名为 “ 红楼诸佳丽,你愿娶谁为妻 ” 的调查,调查结果为薛宝钗名列榜首,王熙凤屈居第二,林黛玉只得了五票 。 然后,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为人刁钻狡黠 、 善于阿谀奉承的王熙凤也如此受人欢迎,娶她为妻的理由是什么?在学生思考之前,我进行了点拨和提示:可从对王熙凤出场时的描写 、 肖像描写 、 见黛玉时的描写以及送花帐 、 被褥这些细节的描写上,来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 在我的这一引导下,学生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并得出了结论:王熙凤美貌机灵 、 圆滑泼辣 、 善于逢迎 、 精明能干,若生在当世,必是不可多得的优秀人才 。

16.自主合作探究,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十六

一、构建生本课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观念。语文老师的各种努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得到精神享受,体验生命价值,感悟自由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发挥出自己的主导作用,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合理优化。

1.营造民主课堂氛围

随着家庭的民主开放,孩子已经能相对地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有相对独立的人格和个性,得到了很多家长的认可和赞许。所以小学生到学校在课堂上,也能独立思考问题,对课文中或作业中的一些知识进行自主学习探究,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和认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老师的真诚关心和帮助下,师生平等交流,做到既是老师也是朋友,充分发挥期待效应,进行激励教育,对孩子们的探究精神和得到的结果,给予充分肯定和赞赏。

2.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老师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考的激情。学生有了激情后,就会自发卷入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此时老师要敢于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由思维,充分展示才华。如果课堂内没有完成任务,可布置学生课外去探索,去查资料,去完善自己的结论。

3.分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由于学生认知的差异性,老师应从优、中、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出发,设定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分层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考查学生的努力程度,凡是尽心尽力就是好孩子,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各类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兴趣,个个都有所得,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课堂让学生“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激情澎湃,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都能听到其他同学的意见,能够互相交流,教学中要注意根据不同孩子的个性分组探讨,取长补短。

1.分组

每一个人有一种物品,大家交换,各自还是只有一种物品。如果每一个人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每个人就有几种思想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要孩子们学会交流思想,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因此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进行分组。小组中人员不可过多,因为人多反而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知识的汲取,成果的达成。以四人至六人为一组为佳,这样就更能集思广益,加大问题探讨和理解的深度。在课堂上为了学习目标的达成,老师一定要找准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2.合作

讨论就是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把难理解的知识在交流中把握,并相互交流心得,以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寓教于乐,最终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小组是学生合作交流的主阵地,讨论是课堂上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因此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是组长轮流当,组长组织本小组的讨论和辩论,记录本小组讨论不出结果的问题和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其次是方式要灵活,既可是围绕一人进行中心式讨论,也可全组都参与进行全面式的讨论,还可以一人发言他人辩论的争论式讨论。讨论方式的选择必须根据讨论内容和时间而定。再次要让发言不积极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多发言,训练他们积极参与和敢于发言的意识。

3.展示

有讨论就要有展示,展示成果,有利于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就能进一步的去努力探索,去积极讨论;只有学生努力探索、积极讨论了,才能获得更多的成果,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模式。

展示的方式要多变。可以每一组找一位同学代表本组宣读或演示,也可以用作业的形式进行评比,还可以写成书面报告等等。同时,展示的成果要进行激励性评价,评价的时机要适时,学生回答完紧接着评价;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可用口头语言,可用表情语言,可用肢体语言;评价的语言要恰当,要多表扬激励为主。

三、创设诗意课堂情境

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风景就是一个心灵的结晶。语文课堂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及美的影响,让语文课如坐春风,如沐清泉,如啜甘露。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营造与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氛围,进入文章角色或境地,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用文本中的欢乐、痛苦去感染学生。如设计好诗意的导语,用文学艺术语言给学生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空间,让学生觉得每一节课都有新奇感。一进入课堂就犹如被磁铁吸引般的听着、看着、想着、享受着。又如安排美的教学结构,按学生的认知顺序安排自己的教学思路,或从精彩部分讲起,或细节入手,或以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想象。再如在教学节奏上做文章,在课堂气氛的控制上张弛有度,有高低起伏的变化,一波三折。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语速上来个轻重缓急,让学生紧紧跟随你的思路学得轻松愉悦。

17.“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十七

观看完视频,谈谈什么是合作学习,网络合作学习的特点是什么,类型有哪些?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设计网络学习主要设计哪些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您对网络合作学习的看法及见解。

答:网络合作学习是目前较为流行、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合作学习是与个体学习相对的概念,指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式。它的特点是: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互动性。这种学习方式的意义或者优点是:

1、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和凝聚人心,增进认识和理解

3、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网络合作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他们分别有“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讨论分享”、“教师评价”、“同伴评价”等类型。其中,“师生对话”和“同伴评价”在教学中效果较为明显。如“师生对话”中,教师扮演的不是一般的“教导”、“总结”、“权威”的角色,而是“参与者”、“商讨者”、“问路人”的角色。当然,教师要有一定的智慧和深度,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的最终效果。而“同伴评价”则能开拓学生的思维,并在同伴的描述、争论、对比中整理出正确的思路,感悟出学科的特性。总之,在诸多网络合作学习的类型中,找到适合的方法是重中之重的方法。

进行网络合作学习设计时,教师至少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精心选择内容2.恰当选用形式3.合理搭配人员

一般情况下,教学内容本身不复杂,亦即深度有限,但角度庞杂,具有开放性,覆盖面较广的情况下,为了在最短时间内整合各种观点,会采用合作学习方法。

另外,对于虽然简单但是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一些涉及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一些单纯依靠个人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和问题也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总之,如何设计网络合作学习?这个要精心选择合作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具有开放性、值得探讨的问题。(2)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3)涉及价值判断和选择的问题。(4)个人无法完成的复杂问题。

举例来说,比如语文课上讲有关明辨是非问题时,有一个老师就让学生讨论,把作业给同学抄到底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我觉得像这种问题很简单,指向性也很明确的内容就不需要合作学习。还有些内容涉及到学生的隐私,问:你的哪些隐私被侵犯过?这些问题也不宜于让学生合作讨论,比如你有过哪些不诚信的行为?可以想象,学生就很难在小组中敞开心扉,也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这一点给我启发很大。在平时的语文课上,学生需要交流的问题很多。如:你有过受挫折的经历吗?、你觉得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等问题。显然,这些问题是极具交流价值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好于让学生单独回答。同时,在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涉及到多元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内容,如判断一种行为是属于真善美,还是假恶丑、能不能把挣大钱作为人生的奋斗目标等等,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在学生的观点碰撞和交锋中,逐步澄清认识上的误区,深化学生的认识。

最后,关于设计网络学习内容再补充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可能预先没有设计合作环节,但是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无法达到教学进程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时教师也应该敏锐地把握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比如,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等等。

18.“自主―探究―体验―合作”教学模式 篇十八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很好的实施呢?一年的实践,我进行了探索,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以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丰碑》的教学为例,进行阐述。

一、启动激趣,促使好奇心、求知欲的产生

这一阶段主要是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初步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探求欲,唤起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学生有了兴趣,便能主动地进行学习,取得最佳效果。教师的作用体现在:

1、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特点,采用游戏、范读、出示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最近发展区”,视学生的学习需要复现已知的知识及学法,或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为新旧知识的迅速联系作准备。

3、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及探索的方向。

在教学《丰碑》一课时,上课伊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在艰若的战争年代,无数英雄为国捐躯,请大家试着用最精练的一句话介绍一位英雄的感人事迹。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英雄的事迹都已名垂青史,但是还有许多英雄。我们虽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却永远记住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军需处长,在行军途中,他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被活活地冻死,在漫天的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样以名垂青史的几位英雄引出文中的无名英雄-军需处长,进而引出他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把学生带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一上课,便有了良好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学习的情感和认知需要。

二、质疑探究,激发主动意识、进取精神

学生带着对阅读课文的兴趣和通过初步学习尚不能解决的疑问进入此环节,这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阶段。分步环节如下:

1、自主学习,个人尝试探究。

学生针对问题,充分利用自身的知识资源,挖掘思维原动力,尝试解决问题。教师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充分地读,理解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文字。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巡视指导,了解学情。在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自学的同时,注重良好的自学习惯的培养,加强个别辅导。(2)注重圈划批注与质疑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运其才智”,主动阅读、主动求解。

2、协同学习,小组合作促究

在学生个人探究的基础上,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使课堂气氛宽松起来,使学生在与老师,与

伙伴的协同学习中消除恐惧感,消除拘束感;学会以他人之长,补自已之短。让学生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组员间的互补性得到发挥,他们互相提问,互相帮助,共同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多角度、多方位、主动交流对问题的认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及时收集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加以归纳整理,为进一步研讨作准备。

3、创新学习,大组交流启悟。

素质教育最终是为了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所以学习能力中最可贵的便是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合理的“异”要大加鼓励;不合理的“异”要小心保护,妥善引导,因为从某种角度看,“求异”就是“创新”。教师的作用体现在:(1)因势利导,为学生再次提供交流信息,全面互动的机会,从而使信息渠道全面畅通。(2)重视“集体开窍反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集思广益,反馈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理解不当之处。(3)教师要抓住教学契机,巧为点拔。把语言训练、学法指导,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结合。

教学《丰碑》一课时,在学生学完直接刻画军需处长一段时,请同学们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出学习方法: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然后请学生运用学法自学3-13 自然段中描写将军的部分。这时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人人动脑,人人动手,人人动口。需要是人进行实践活动原动力,从马斯洛的学说看“自我实现是需要的最高层次。”同样,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进行自主阅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自主阅读中去。通过自学,学生们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这时就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小伙伴交流(4人小组),也可以将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共同商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表自已的见解。通过四人小组的讨论交流,学生有了不少新的体会,新的认识,此时,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合作学习信息交流处于高潮的时机,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以组向全班汇报学习情况,其他各组给予补充、评价。

三、反馈评价,注重个性发展,培植创新火花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见解、不同表现、不同学习习惯,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通过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既获得认知信息的反馈,又获得学习的信心,进一步获得更多的活动自主感和创新成功感。

教学《丰碑》一课时,在学生自读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后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对学生说:“同学们非常善于学习。”在依照学法个人探究描写将军的段落时,我对学生说:“通过刚才的自学,老师发现同学们已经养成了不学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评价:“同学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在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问题有自已独特的见解,我及时评价说:“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一个学生朗读完,我是这样评价的:“听你的朗读是一种享受,你不但读出了声,而且读出了情。”在大组交流时,一个学生在板书“舍己为人”时,“舍”字不会写,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终于把这个字写了出来,这时,我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说:“这个学生不小心提笔忘字。”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上一篇:建筑工程师模拟试题下一篇:学校中学军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