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2024-08-31

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精选11篇)

1.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一

九年级思想品德一轮复习导学案(9)

发展人民民主

【中考要求】

1.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2.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4.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5.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6.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学会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考点梳理】

一、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可得:是我国的国家性质。

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一方面,另一方面。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

二、正确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直接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3.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由人民群众依照法定程序选出代表,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注1)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分别决定全国和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注2)以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注1:我国的权力机关是

注2.:这里讲了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司法机关(法院、检察院)与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例1:人民、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是()

①广大人民选出人民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②人民代表对人民负责,受人 民监督③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权力④人民掌握政 权,人民代表行使检察权,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审判权,三者既分工又协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三、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职权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处于

2.职权:代表全国人民行使国家、、例2:材料一:2007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材料二:十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为老百姓说话”成为许多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大 会收到的各项议案中,“关注民生”成为最大的特点。

(1)材料一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不要多写)说明了全国人大是一个什么性质 的国家机关?

(2)根据材料二,说说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人大代表应具有哪些基本素质?

四、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意义

1.含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

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2.意义: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也是我国的一

项。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繁荣。

例3: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这

项耗资近300亿元的重点工程的完成,将极大地促进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善两

省区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条件,对青藏两省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历史性的影响。

青藏铁路的建成()

①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②体现了我国维护和发展各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③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异和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现象 ④

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五、理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

1.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坚持和三者有机统一。

2.理解: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基本方略。

六、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并学会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1.我国公民享有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有: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②我国公民享有言沦、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依照法律规定以多种形式

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思想见解;

③我国公民享有对人民代表、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权利,如批评、建议、申

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例4:在一次地方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小明发现有人有选票,有人没有选票。请你判断

下列人物 中哪几位应该有选票()

①信仰佛教的王大妈②17岁的高中生李伟③班主任张老师④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

权利终身的赵某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珍惜和正确行使民主政治权利: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珍视法

律赋予的各项政治权利,积极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②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

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公民在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时,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依照法定程序,不得

超越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例5:五一黄金周期间,游客到阳新的仙岛湖去旅游,有的游客一边享受着优美的环境,一边乱丢瓜子果皮,不履行爱护公共环境的义务。这些游客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错在()①不懂得权利与义务的差异②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③不珍惜自己所享有的权利

④不懂得公民享有权利必须履行义务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九年级思品一轮复习导学案(9)参考答案

例1:A

例2:(1)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因为人大代表由人民依法民主选举产生,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3)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等。

例3:C

例4:C

例5:D

2.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二

“不过据有关资料显示, 扑克的最早起源是我们中国。相传早在秦末楚汉争斗时期, 大将军韩信为了缓解士兵的思乡之愁, 发明了一种纸牌游戏, 因为牌面只有树叶大小, 所以被称为‘叶子戏’。到了我国宋代时, ‘叶子戏’在民间就流行起来。”“既然扑克牌的最早雏形在我们中国, 那么为什么会在14世纪的欧洲完善和定型呢?”学生陷入沉思。“马可·波罗!”有人嚷了出来。“对啊!请依据课本讲出理由。”很快就有同学站起来说:“13世纪, 马可·波罗一行到达中国, 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赏识, 被留在元朝朝廷中任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 每到一处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扑克牌的玩法就可能被他学会了。马可·波罗回国后, 就把扑克牌的玩法带到了欧洲。”“很好, 通过这个故事, 我们可以看到扑克牌在中国产生, 通过马可·波罗传播, 最终在欧洲完善和定型。今天我们就

来复习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和发展’六、七、八三节课。”

“刚才扑克牌传播的方式是古代文明交往的哪种方式?”“和平交流。”“另外一种方式是?”“暴力冲突。”“举例。”“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希波战争的时间、作战双方、结果、马拉松比赛的由来……”

“这是哪张牌?”“梅花K!”学生齐声答道。“K是king的缩写, 皇帝的意思。梅花K是哪位著名的皇帝?”扑克常见, 可这个问题鲜有人注意过, 教室里一片哑然。我提醒到:“我们第二课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就被他占据其中三个。这位皇帝要求自己的战士要把世界作为自己的故乡。”“亚历山大大帝。”学生齐声说。“请你背出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的时间及过程。”……

“这是哪张牌?”“方块K。”“方块K是谁?”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乱猜了。我提示说:“是我们第三课学到的, 他公元前49年夺取了罗马政权。”“恺撒。”学生又异口同声地回答。“由于恺撒在罗马帝国硬币上的画像是侧面像, 因此他也是四个K中唯一的侧面像, ”我扬了扬手中的牌, “同时恺撒并不是罗马帝国的真正皇帝, 罗马帝国的第一个皇帝是?”“屋大维。”生答。“哪一年称帝?”“公元前27年。”“恺撒虽然不是罗马帝国真正的皇帝, 但他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来一起比较一下凯撒的外甥屋大维开创的罗马帝国疆域图, 并与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疆域图相比较……”

“罗马帝国成立后的最初二百年是帝国的黄金时期, 相当于中国的……”“东汉时期。”“当时中国称它为……”“大秦。”“凯撒非常喜欢穿中国的丝绸。丝绸是怎样传入欧洲的呢?”“丝绸之路。”“对, 请你再说说阿拉伯人在这条路上, 给东方和西方各带来哪些物品、意义?”……

“这是什么数字?”我手捻开从1到10的任一组牌。生答:“阿拉伯数字。”“创始人?”“印度人。”“什么时候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16世纪。”

“马可·波罗来华后记述东方经历和见闻的书名以及意义?”生答……归纳一下, 和平交流的事例有丝绸之路、阿拉伯数字的传播、马可·波罗来华。

“这是什么文字?”我手指着任意的JQK。“英文字母。”生答。“对啊, 请看书第47页的图表, 英文字母属于拉丁语, 什么文字为欧洲这种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生答:“腓尼基文字。”“很好, 据考证, 腓尼基字母主要又是依据古埃及的图画文字制定的。请问古埃及图画文字名称、形成的时间、意义?”“还有一种古老的文字也产生于公元前3000年, 它的名称、创造者、意义?”“我们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

“这是哪张牌?”学生齐声说:“黑桃K。”“他是传说中所罗门的父亲David, 《圣经》上记载耶稣就是David的后代, 他善于用竖琴演奏, 并在《圣经》上写了许多赞美诗, 所以这张牌上经常有竖琴图样。说到耶稣, 我们就会想到……”“基督教。”学生集体答。“对啊, 下面我们共同填写表格———三大宗教的创立者、创立时间、地点、主要教义、经典和共同点。”……“我们同学都知道牌的四个花色是按照‘黑红草方’的顺序, 黑桃最大。K中最大的是谁?”“黑桃K———David。”“一个传说中耶稣的先人, 就排在所有的皇帝前面, 这说明了什么?”我进一步追问道。很快有学生回答道:“说明了在欧洲当时精神文化领域, 神权凌驾一切。”全班满堂掌声。

我举起扑克牌说:“这是一副牌, 也是一本历史书, 也是一部日历。四种花色代表一年四个季节, 12张花牌代表一年12个月。每个花色从1加到13等于91, 四个季节就是364, 加上大王等于365, 就是一年, 闰年再加小王366。今天我们离中考还有280天, 就让我们在未来的280天内, 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志在四方、开拓进取;像马可·波罗一样善于学习、不畏艰辛;像古代印度人一样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我们一定会拥有灿烂辉煌的明天。”

上好复习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上好历史复习课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量大、琐碎、知识的时代性又不强。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读、背、默、做、练、讲, 学生很快就会“活来死去、以史为死”, 唯恐避之不及。因此, 上课时既要充分利用书本的文字和图片, 用活课本, 还要加入表格、归纳、小结对知识进行条目化和系统化, 更重要的是, 要学会高于课本, 尽可能多地使用教材以外的资源, 以增强课堂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张力。

扑克牌大家司空见惯, 可是很少有人关注它背后的相关知识, 本课就是运用扑克牌取得许多出其不意的效果。首先, 历史课堂上亮出扑克牌, 学生觉得惊奇, 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课堂气氛, 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也贴近了学生生活, 贴近了社会, 把遥远的历史与现实生活靠近, 这既符合学生的天性又符合教学和学习的规律。第二, 以扑克牌为线索把相关知识串联起来, 既直观形象地呈现了梅花K亚历山大大帝和阿拉伯数字, 又从方块K恺撒引出屋大维、罗马帝国的疆域图;从KQJ英文字母引出腓尼基文字, 再引出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从扑克牌由来引出马可·波罗, 再到《马可·波罗行纪》的意义;从黑桃KDavid引出耶稣再引出三大宗教比较的表格。三课的知识点完全为一线所牵, 既丰富了教学内容, 又扩大了知识领域, 开阔了学生的学习视野, 加强了学科知识的实践性, 扩展了历史教学的外延和深度, 当然也提高了学习效率。第三, 最重要的是以身边常见的扑克牌为例, 使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 学会观察生活和关注生活, 养成积极探究的良好思维习惯,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变历史知识的死记硬背为探究性学习,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社会实践创新能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上历史课, 就要在历史课上设法“诱惑”他, 让他要盼上、乐上历史课。如果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多多观察生活, 多多想些点子, 多多迈出挖掘乡土教材的步子, 多多注重历史课堂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那么我们的课堂也会变得多么有趣、鲜活和高效。

3.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高三历史;单元化;教学模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注重基础,期望通过一轮复习引导学生全面梳理高中历史基本史实、掌握历史基本技能。传统的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模式中盛行教师“满堂灌”,这种模式在实施中强度大,学生主动性差,有悖于高中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认知的主体性,复习效果不理想。

一、单元化

具体而言,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仍是单元复习,其要求是紧扣考纲和课标,根据教材单元顺序,循序渐进地复习。高三历史一轮单元复习不是高一、高二讲新课时对每课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着重揭示单元历史的阶段特征、构建单元知识结构体系、探究单元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使单元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这是高三历史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相对于第二轮的专题复习而言,它是基础。基础打不好,就无综合可言。因此,我在编制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时,导学案的内容要求覆盖单元的所有考點,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单元考点知识体系。以必修3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为例,首先建立了“考点与课标”这个板块。

【考点与课标】

1.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这是将本单元的考点和课标要求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知道考试说明和课标的具体要求,确保高考复习方向的正确性,少走弯路,提高高三一轮复习的效率,为构建高效复习课堂奠定基础。

二、及时化

也就是探究完一个知识点需要及时演练,每单元按高考题型设计课堂练习,针对知识点精选模考、高考的经典题,在课堂上及时进行练习、点评、巩固。导学案有项重要内容就是“导练”,就是精心设计训练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在高三一轮复习时,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形成完整知识网络,还要有计划地将高考的各种技能训练贯穿在各个考点中。导学案中的练习就是为了让老师及时获取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进展程度,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及时补救。例如在“多思考 提能力”板块中进行思考:“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期间是如何用三民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结果如何?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与三大政策有何关系?为何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后进行“能力检测”:

材料一:只是在20世纪时,他们(殖民地诸民族)才开始具有民族意识,这一方面是对西方统治的一种回应,另一方面是由于欧洲民族主义思想意识的传播,再一方面是因为特别易受这种思想意识影响的土著中产阶级的兴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其三为民族,对于国内弱小之民族,政府当扶植之,使之能自治自决,对于国外之侵略强权,政府当抵御之,同时修改各国条约,以恢复我国际平等国家之地位。”

——1924年4月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请回答:

(1)假定材料一中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正确,请你参照其思路分析三民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1924年对民族主义的理解与1905年时有何不同(不得摘抄原文)。

及时化还体现在及时反思中,反思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方式,自我反思是一种思维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同时,能使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等诸多综合素质得以改善,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强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性学习习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学案中可以设置“多反思 促成长”这个板块。还是以“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个学案为例,我设置了:

【多反思 促成长】

我收获了:

我迷茫着:

总而言之,在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运用导学案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减轻高三学生的学习负担。当然,在编制和使用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需要大家认真研讨、积极解决、共同成长!

4.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四

课题:九年级第三课 笑对生活

编号:13班级:姓名:学号:

【考点及知识能力要求】

对战胜挫折、勇于进取、勇于创新等话题要注意联系身边的人与事,加深理解,把握基本知识,努力由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品质。

【导学过程】

一、自主落实考点

1.人生难免有挫折★★P33-36

(1)挫折的含义、产生原因P33、3

4(2)挫折对人具有双重影响P3

5(3)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挫折畏惧和不重视P36

2.战胜挫折开拓进取★★★P40-44

(1)我们该如何面对挫折?P36

(2)挫折与创新的关系P4

2(3)勇于创新的重要意义。P42-44

(4)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你认为国家、学校和中学生分别应怎么做?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人才强国战略;③加大对教育、科技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投入;④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 课;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④多组织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的活动; 等活动;③敢于对书本知识质疑;④勤于思考、勤于动手,提高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⑤发展创造性思维;⑥进行研究性学习;⑦不怕挫折和失败;⑧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敢于善于创新。

三、误区点拨

1.勇于创新的重要意义,要注意区别个人创新和国家、民族创新;八年级下册科教兴国侧重谈科技创新,此处从战胜挫折角度谈创新。

2.如何对待创新,个人的表态(或建议)和国家民族的要注意角度区别。

四、拓展延伸

(一)考查视角

本课的创新考点是中考的重点之一。考查一般侧重两方面,一是说理(即为什么要创新;二是导行(即怎么做?也有提建议谈措施等),关于创新的时政链接材料也很多。另一个考点关于战胜挫折,今年能级要求有提高,考查可侧重于如何面对挫折(态度、方法等)

(二)知识贯通

本课的考点中,关于战胜挫折的方法、态度可以结合保持乐观心态、磨砺坚强意志来谈。

(三)热点追踪

材料:1.2010年8月1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2.2010年8月26日上午,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并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纪录。这也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3.于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4.“高邮好人”---高邮一中学生“玻璃少年”吕桢亚身残志坚,顽强拼搏,与挫折抗争的典型事迹;

5.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区人民抗击灾害,战胜挫折,重建家园的材料。

点拨:1-3可能结合我国的科技现状、基本国情、战略、国策等来考查,以阅读思考分析为主要考查方式。这方面的导行可从青少年个人的角度;国家民族的角度;创新的建议等设问。4-5战胜挫折方法,乐观的心态等。

五、典题精析

1.【2010年湖北孝感市】今年1月21日以来,富士康集团出现了十多起员工自杀式“坠楼”事件。人们在追问富士康究竟怎么了的同时,也分析了这些人“想不开”的原因:高强度的工作,员工之间缺少交流,个人情感受挫等。如果你是一个小心理医生,为富士康员工提出既科学又合理的建议是()

①用积极的生活态度调控情绪②无论遇到多大挫折,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③学会与工友交流来释放工作压力④学会用科学的方法缓解生活压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2009年德州市】小张等三位同学是某校九年级(1)班的学生,他们喜欢课余时间在一起看一些科普书籍,讨论问题,进行科技制作,参加实践活动。最近,他们申报的科技制作项目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事例告诉我们()①创新就在我们身边②青少年要注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多读科普书籍是创新的唯一途径

④青少年只能进行一些小发明、小制作,不可能有大的发明创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第一题用众所周知的新闻热点做题面来考查战胜挫折的方法,第二题以身边人的事例来考查创新知识点。首先要阅读分析材料所涉及的是教材中哪部分考点,其次有关建议类和结论类的考题,在审选项时一要注意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二要切合考点,不要“跑题”。所以第一题选D,第二题选A)

3.“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二号”发射圆满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2)中国航天航空科技事业近年来连创佳绩,喜讯连连,你有什么感受?

(3)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打算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

解析:命题人以一材多问的形式,多角度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开放性很强,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多角度发散,在践行方面要做到知行合一。参考答案(1)“嫦娥二号”发射圆满成功,极大的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2)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是勤劳智慧的民族,中国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3)我们要树立崇高理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来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六、拓展训练

(一)选择题

1.伏尔泰说:人生布满了荆棘,我们想的唯一办法是从那些荆棘上迅速跨过。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②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战胜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③要直面挫折,不畏不惧④要挫而不折,勇敢地战胜挫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D.②④

2.某企业职工李某和王某,因企业改革而下岗。李某理解企业的决心,心情平静,下岗后办起了一小吃店,生意兴隆,收入比在职职工还多。而王某认为是企业领导对他不公,从此一蹶不振,只靠社会救济维持生活。这说明()

A.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不会有挫折B.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定会有挫折

C.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同,结果不同D.挫折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3.屈原为谗言所害,被贬官放逐,造就了他一代文豪;蒲松龄科举失意,埋头收集整理民间传说故事,创作出《聊斋志异》。这些事例说明()①挫折孕育着成功②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③挫折能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进取精神④挫折越多越好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4.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翟虎渠说过,今后将努力建设100个左右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并从中扶持20个左右能够引领国内外学科发展的优秀队伍。下列观点与材料相符的是()①走自主创新道路,才能提高我国的科技竞争力②科技创新是我国经济腾飞的关键所在 ③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提高我国科技实力的唯一途径

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2010年6月14日至15日,铁道部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高速列车再创新工作会议。我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就,高速列车总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今天,我国已能跑出350公里以上的高速列车。这是因为()

A.创新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B.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创新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D.创新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

6.从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间,我国发射长征系列火箭共计67次,成功61次,6次失败或部分失败,发射成功率为91%,在1994~1996年间曾一度几次发射失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经过一系列质量整顿和技术创新后终于打了个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连续25次发射成功,这在世界卫星发射界也是不多见的,我国已跻身世界航天强国。这一事例告诉我们()①创新是国家的事,与我们青少年无关②挫折激励创新,创新战胜挫折 ③克服困难和挫折,需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④一个没有创新精神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

(二)非选择题

材料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

(1)材料透视:材料一表明了什么?

(2)释疑解惑:为什么说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是创新型科技人才?

(3)政策再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必须贯彻什么方针和实施什么战略?

8.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看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挫折,深刻理解挫折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九年级(1)班学生决定举办一次专题辩论会。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任务:

(1)拟定此次活动的主要步骤。

(2)为此次活动拟定一个辩题。

(3)明确正方和反方的的观点。

5.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五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了解毕加索及他的艺术成就;

2.知道好莱坞及电影业的发展;说出爵土乐及现代音乐的发展。

3.(学生填写):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毕加索的艺术成就。

2.(学生填写):学习难点 :

1.现代文学艺术的发展。

2.(学生填写):

三、学习方法

阅读法、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比较法、练习法、。

四、学习准备

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

五、知识链接: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

1933年写成。讲述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

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块坚强钢铁(是指他的精神)的故事。这

是一部带有自传味道的小说,它赞扬了在绝望的命运中仍坚强不屈,向命运挑战的精神,鞭鞑了那些只会作威作福的资本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陋,表现出了作者所代表的当时无

产阶级对受压迫命运的抗争精神。

2、毕加索

毕加索(1881年~1973年)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

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他对二十世

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在西班牙内

战和纳粹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斗争。

3、好莱坞

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的好莱坞,这是一个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地方。好莱坞地标最早是由摄影师寻找外景地所发现的,大约在20世纪初,这里便吸

引了许多拍摄者,而后是一些为了逃避专利公司控制的小公司和独立制片商们纷纷涌来,逐渐形成了一个电影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格里菲斯和卓别林等一些电影大师们为美国赢得了世界名誉,华尔街的大财团插手电影业,好莱坞电影城迅速兴起,恰恰适应了美国在这一时期的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电影也进一步纳入经济机制,成为谋取利润的一部分。资本的雄厚,影片产量的增多,保证了美国电影市场在世界上的倾销,洛杉矶郊外的小村庄最终成为一个庞大的电影城,好莱坞也在无形中成为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4.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20世纪著名的英国喜剧演员,现代喜剧电影的奠基者,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7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威尼斯儿童赛车记》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从1919年开始,卓别林独立制片,此后一生共出演80余部喜剧片,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记》、《城市之光》、《摩登时代》、《大独裁者》、《凡尔杜先生》、《舞台生涯》等。这些影片反映了卓别林从一个普通的人道主义者到一位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的过程。卓别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对下层劳动者寄予深切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辛辣的讽刺,对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进行了无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被迫离开美国,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间,他拍摄了尖锐讽刺麦卡锡主义的影片《一个国王在纽约》。1972年,美国隆重邀请卓别林回到好莱坞,授予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称他“在本世纪为电影艺术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卓别林最出色的角色是一个外貌流浪汉,内心则一幅绅士气度、穿着一件窄小的礼服、特大的裤子和鞋、戴着一顶圆顶硬礼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着一撇小胡子的形象。在无声电影时期卓别林是最有才能和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编写、导演、表演和发行他自己的电影。从在英国的大剧院作为孩童演员登台演出到他88岁高龄逝世他在娱乐业从事了70多年的生涯。从狄更斯式的伦敦童年一直达到了电影工业的世界顶端,卓别林是20世纪最引人瞩目的人之一,他本人成为了一个文化偶像。他一生中私生活和公众生活受到了一些人的高度赞扬,也受到了其他一些人的严格批判。

自习

阅读教材第21课《现代文学艺术成就》P145~149,完成下列内容的学习:

一、著名文学作品

1.英国文学

英国剧作家_________写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作品。其中,《____________》是一部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

2.苏联文学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静的顿河》等。这些作品塑造的人物,展示了社会主义文学的风采,在世界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美国文学

(1)《美国的悲剧》

美国著名文学家____________创作了深刻揭露美国社会黑暗、腐败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

(2)《老人与海》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故事,比喻人生就是斗争,要勇敢地面对失败。

二、传世的绘画

____________是西班牙著名的现代艺术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是反法西斯壁(油)画《__________________》,被公认为不朽的世界名画。1949年,他为世界和平大会创作了素描《_______________》(石板画),表达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三、通俗音乐与电影业

1.通俗音乐

20世纪通俗音乐逐渐流行,它发端于_________,继而风靡全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通俗音乐的主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爵士乐起源于美国的_______________,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演奏者即兴变奏,利用主题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声技术的发展,____________又逐渐成为通俗音乐的主流。

2.电影

“_______________”成了美国电影的代名词。

在世界电影艺术长廊中,曾涌现出一大批星光闪耀的“明星”“巨星”,著名电影艺术大师_________就是其中最闪亮的一颗。

二战后,随着各国、各民族电影业的兴起,好莱坞一枝独秀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电影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着新兴_____________的猛烈冲击。

自疑

自学完本课后,请在下面空白处写上你还不明白的地方?

自探

一、创设情景导入:

二、阅读体验,整体感知。

仔细阅读教材,完成各题。

(一)选择:

1.《格尔尼卡》是20世纪美术大师毕加索的作品。它反映的历史主体是()

A.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腐朽B.描述经济大危机带来的苦难

C.控诉法西斯的暴行D.歌颂人间的美善和光明

2.2009—2010年,我国上映了《变形金刚2》、《阿凡达》、《钢铁侠2》等一系列美国高科技科幻电影。这些经典影片诞生于美国电影业中心()

A.纽约B.好莱坞C.费城D.华盛顿

3.如果你对现代文学艺术进行总结,下列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悲剧》B.贝克特——《等待戈多》

C.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D.毕加索——《格尔尼卡》

(二)写一篇你阅读(观看、欣赏)过的一部(一幅)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电影、绘画作品)的内容简介(100字以内)。

自测

选择题:

1.世界名画《格尔尼卡》,是1937年为抗议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而作的,它是20世纪绘画艺术中的珍品。其作者是()

A.毕加索B.德莱塞C.罗曼•罗兰D.贝克特

2.德莱塞创作的著名小说是()

A.《永别了,武器》B.《老人与海》

C.《约翰·克利斯朵夫》D.《美国的悲剧》

3.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领导人民保卫新政权的是()

A.《童年》B.《在人间》

C.《我的大学》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毕加索是哪国著名的画家()

A.法国B.英国C.西班牙D.意大利

5.下列属于毕加索创作的绘画作品是()

①《格尔尼卡》②《和平鸽》③《向日葵》④《最后的晚餐》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自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体会?

6.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六

活动目标:

1.锻炼查找、搜索资料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分享资源的习惯。

2.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学会由此及彼的写作手法。

3.阅读和朗诵写雨的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和朗诵能力,尤其是体味抒情类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4.培养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景物、事物的习惯,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事物,描写景物。

一、活动过程

(一)、走近雨,认识雨(体验)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有关描写雨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织学生讨论:很多作品都是写“雨”的,既展现出“雨”的共性,又抓住雨的不同特点去描写。引导学生注意这些特点,从时间季节的角度、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角度认识雨。

资料搜集:

时间季节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的角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段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感受雨,想象雨

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的《江南春绝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的《清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雨的.歌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诉说雨,论功过

畅所欲言,展开辩论

师述:诗人眼中的雨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但在现实中,大自然的雨却是变化无穷的,它可以冲毁桥梁,淹没、破坏庄稼,给人类带来灾难。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雨和从艺术的角度看待雨,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1、学生讲述自然界中的雨。

A、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举列与雨有关的奇特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诉说雨的功与过,展开辩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诉真情,抒写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范文评析

雨丝、绿海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深深密密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莹洁纤细的身体,没入那深深沉沉的绿海,去捕捉那柔柔细细的雨丝。

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鞯奈恚给稻浪涂染上一抹梦痕。

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伞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我。(选自《罗兰散文》,有删动)

点评:

听雨

蒋炜|

今天又是一个雨天,春雨绵绵地下着。昨天的考试又考砸了,我的心情也如这雨天一般阴冷。百无聊赖中我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场雨。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息中,滋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

淅淅沥沥的春雨,穿越我的灵魂,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是的,每一个春天都会有连绵的春雨,所以每一个春天才会有草木的勃发,百花的争艳。这坚韧的春雨让我们在岁月的流转中,不论处于烈日酷暑,还是寒冬腊月,总有了希望,总有了等待。

这便让我想到,在许多时候,我们的力量是微弱的,我们的处境也是困难的,但我们不能轻言放弃。因为只要不放弃,哪怕是最微弱的力量,微弱如柔美的春雨;哪怕是最平凡的努力,平凡如每年的春雨,我们也总会有希望,也总会有等待。

窗外的雨依旧下着,可我的心情分明已经晴朗了起来:不再哀叹自身的渺小,不再惧怕学习的困境,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亦如,雨后会有更绿的草,更红的花。

点评:

三、审题思路引领

1、听雨

2、在雨中(雨中情)

3、雨天,我想起了……

四、学生作文

选择一个季节的雨作为描写对象,抓住带给你的某一种突出的感觉,写一篇抒情文章。字数不少于600字。

7.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七

一、精心编写导学案的重要性

高考复习参考资料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把握高考的大方向, 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复习, 最终达到高考要求, 这就需要教师有选择地将最新、最有效的复习信息传递给学生, 而不是随心所欲或按部就班将别人的东西不分学情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只有通过教师搭建的平台才能构建基础知识网络, 了解高考的具体要求, 毕竟学生的学习精力有限, 没有时间和能力亲自去研究高考动向等深层次问题。好的复习资料最基本的要求是体现该省份高考考试说明中的具体要求, 并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不同的学情。

随着我国出版事业的发展, 高考教辅层出不穷, 我认为这些资料在课堂教学时仅仅可以作为师生复习的参考书籍, 如果把它们当成复习的全部载体, 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有些书籍根本就没有依据具体省份高考考试说明去编写, 为了增强其市场占有力, 却故意标上“某省专用”或“配套某版本”, 但里面的具体内容很少能够体现该省份高考的核心, 甚至对该省高考地理的考试形式和要求一窍不通。选用这样的资料, 只能是低效徒劳的复习, 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学生的复习情绪。

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重要抓手, 得到了教师们的一致认可, 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体现了教师的教, 还关注了学生的学, 有利于师生之间信息和智慧的传递, 因此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坚持使用精心编写的导学案能够提高复习效果, 正确对接高考。

二、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1. 精确瞄准高考原则

在内容编排上, 一轮复习导学案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 按具体考点分课时编写并最终涵盖考试说明中所有考点。高考对考试说明规定的各级目标有具体的要求, 尽管高考不能覆盖所有的三级目标, 但在复习时还是要求考点全清, 所以高考一轮复习导学案要求覆盖所有考点, 确保学生形成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

在能力训练上, 导学案的设计要瞄准高考能力要求, 适时进行达标训练。高考不仅考查学科基本知识, 同时更多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此体现其选拔功能。所以, 导学案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专门的框体对本课时涉及的能力进行训练, 也可以通过近年本省和相关省份的高考试题、本省各大市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训练,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 生本原则

导学案设计的目的是对接高考, 但最终要通过学生的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所以导学案设计要以学生为本, 关注学生的情感、智力等具体学情。

高考复习, 不同于新课学习, 所以在基础知识梳理时更多的是需要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学生已有知识为出发点向外扩展至新复习内容或拓展内容, 切忌面面俱到。疑难问题、能力训练等内容的设计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次推进, 由易入难, 让学生在情感愉悦的同时提高地理综合能力, 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3. 动态反馈原则

“人无完人”, 导学案的编写虽然凝聚备课组全体教师的智慧, 但在学生课前自主复习和课堂教学使用后师生仍然能够发现一些新的问题, 要通过适时调整使导学案无论从内容还是能力培养方面都能更好地符合教学要求, 成为建立在动态反馈基础上师生智慧的结晶, 成为复习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的主要结构

1. 明确考点

将考试说明中涉及的本课时考点, 明确告诉学生, 使学生知道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 确保高考复习方向的正确性, 少走弯路,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2. 基础知识梳理

综合各版本教材的主干知识, 对较容易记忆的内容通过考点填空的形式进行梳理, 在梳理时注意知识的条理性, 引导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洋流等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这些较难的问题设计“动手构建”、“拓展延伸”等环节, 引导学生从地理原理本身出发, 动手、动脑去理解地理原理, 掌握地理规律,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提高综合素养。

3. 核心知识解读———重点难点突破

对重点、难点知识和高考考查的高频考点, 通过文字分析、图表解读等形式理清考点核心知识, 同时安排“对点检测”等环节, 突破重难点, 攻克核心知识。

4. 技能训练

高考地理不仅涉及地理基本知识的考查, 更侧重于对地理基本技能的考查, 每年的地理高考试题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所以在一轮复习时, 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复习, 形成完整知识网络, 还要有计划地将各种技能训练贯穿在各个考点之中。

5. 感悟经典———高考真题体验

高考试题是最有效的复习材料, 也是高考复习的风向标, 所以引导学生研究高考试题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以应用, 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更能使学生亲身感受高考试题考查的角度、试题难易程度, 提前感知高考, 树立必胜信念。

6. 考点达标检测

精选对应考点的经典试题, 搜集最新模拟试题, 整合后选择合适数量的题目, 及时引导学生进行达标训练, 检测所学知识点, 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试题要有梯度,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形式要贴近高考, 内容要契合考点, 同时关注最新的时事热点, 发掘新闻事件中的地理问题, 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应用。

7. 考点知识网络自主构建

通过自主复习、合作学习、课堂师生探究、达标检测等环节以后, 学生对本考点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每一考点复习结束后, 引导学生自己通过绘制本考点思维导图或知识框图的形式, 将分散的考点知识联系起来, 形成完整的考点知识体系, 绘制时注意本考点与其他考点的前后联系。

8. 自我反思、我的疑问

学生将课前自主复习及课堂学习中发现的问题、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 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调整课堂教学师生活动环节分配, 有利于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编写的步骤

首先, 认真研读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本省高中地理教学要求, 分解考点, 确定本课时复习内容。

其次, 搜集与本考点有关的本省及相关省份的最新高考试题、本省各大市最新模拟试题, 研究高考命题趋势, 确保导学案编写能精确瞄准高考, 符合本省高考要求。

再次, 翻阅相关复习资料, 上网搜集本考点对应的试题、导学案、教案等, 筛选有用信息存档留用, 确保导学案能集百家之长。

第四, 备课组教师集体分析讨论各版本教材对这一内容的处理, 找出核心知识, 整合教材, 理清共同的知识点。从学生已学过这一角度出发, 设计如何进行基础知识梳理、突破重难点知识、培养学生哪些地理技能等。

第五, 根据所搜集的材料和组内意见着手编写导学案。初稿完成后, 备课组集体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修改, 形成定稿。将导学案印刷, 在一课时最后十分钟下发给学生,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完成导学案, 并将自己存在的问题记录在导学案上, 交老师进行批改。教师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修改导学案相关内容或调整课堂教学思路。

课堂教学完成后, 教师继续根据自己的反思和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导学案作进一步修改。

五、结束语

构建高效课堂, 精心编写导学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笔者在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坚持使用导学案, 时刻瞄准高考、关注学情, 将凝聚教师集体智慧的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目标的载体和精彩的课堂预设传递给学生, 便于学生自主梳理基础知识, 构建高中地理考点知识体系。学生经过课前自主复习, 将信息反馈给教师, 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使课堂教学时师生活动能集中围绕核心问题展开, 提高了课堂复习效率, 为构建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高效课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海晨, 李炳亭.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0.

[2]李炳亭.高效课堂22条[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9.

[3]张家文.让导学案成为“教”与“学”的纽带——浅谈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J].新课程学习 (基础教育) , 2009 (6) .

8.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八

1.新词汇学习

NBA CBA the Olympics Canadian divide basket popularity not only...but also...look up to hero

2.難点句子释义

3.篮球的历史

二、重难点

1.重点词汇

look up to,divide into,the Olympics

2.难点句子

Basketball was invented by a Canadian doctor named James Masmith,who was born in 1861.

When he was a college teacher,he was asked to think of a game that could be played in winter.

三、互动课堂

1.温故知新

复习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词汇复习:exercise million in history invent game rise famous including achieve(以听写的形式让学生复习记忆)

一般现在时态和过去式的被动语态的复习。

让学生口头翻译几个以之有关的句子,以达到复习掌握这两种时态的被动语态的效果。

2.预习新课

针对该课堂的核心内容和重难点,让学生通过自学或合作学习来完成学习任务。

新词汇学习:首先让学生预习与本节课有关的新词汇,对不能理解运用的词汇小组讨论或是向老师提问。

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把课文中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找出来小组讨论。

3.呈现新课

兴趣引导:针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结合学生生活体验,设计一些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让学生小组内讨论。

Do you like playing basketball?

Do you want to be a famous player?How will you do for it?

Do you learn of the history of basketball?

4.导学

教师把刚才学生讨论的三个问题再次向全班学生提问,诱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初步了解,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篮球”产生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进入新课学习。

5.释学

让学生把刚才在自己阅读中出现的难点句子提出来,教师帮学生分析句子结构,让学生理解自己的疑点。

9.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九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脉络,理清思想内容。

2、揣摩典雅而又精辟的语言。3.树立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重点】

1、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写法。

2、学习信客诚信为本的做人理念。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质朴典雅、警辟畅达的语言,尤其是要准确理解文中比喻句的含义。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中的信客是上个世纪初,将近一百年前的邮递员。信客在当时是一个非常卑微低贱的职业,是又苦又累充满血泪艰辛的,可我们的主人公却咬着牙虽疲惫但坚定地走了下来,一路上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跟随余秋雨,走进信客的故事,去阅历他凄苦而美丽的人生。

2.走近作者

余秋雨生于1946年,浙江余姚人,我国当代着名艺术理论家、文化史学者、散文家。主要着作有《文化苦旅》、《秋雨散文》、《山居笔记》、《行者无疆》、《千年一叹》等。

3.相关资料

本文语言质朴典雅又能让人浮想联翩,世情变幻、人生感慨都熔铸在单纯朴素的描述中。除此之外本文语言还具有警僻而畅达的特点。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唏嘘()()诘问()伎俩()()嫉妒(hu欤)气 噩耗()猝然()b幔)涉 颠p鑙()

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

接济

噩耗

低媚顺眼()

B.唏嘘

希罕

呵斥

风尘苦旅()

C.诘问

伎俩

颠沛

穷愁了倒()

D.焦灼

吊唁

鸡零狗粹

长途跋涉()

3.请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闯码头:

吊唁:

穷愁潦倒:

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理解。

【合作探究】

5.合作研讨:用一个字概述信客工作的特点,分析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你心中的信客是个什么样的人?

6、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7、作者重点写了信客哪些事迹?为什么?

8、作者为什么倾注那么大的热情,为信客树碑立传?

【精读精练】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多数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只是来看个热闹,看看各家的出门人出息如何,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农民的眼光里,有(),有();比较得多了,也有(),有()。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终于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关照他,往后带东西几次并一次,不要鸡零狗碎的。”“你给他说说,那些货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强盗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点点头,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期迟钝的农村神经系统,他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事情更有危难。农村妇女会把这堆简陋的遗物当做丈夫生命的代价,几乎没有一个相信只有这一点点。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惑的利剑,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他只好柔声地汇报在上海处置后事的情况,农村妇女完全不知道上海社会,提出的诘问每每使他无从回答。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9.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10.人们喜欢齐集信客家中,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11.你怎样理解那些妇女对信客说“悄悄话”?

12.你怎样理解信客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3.信客只管通报消息就行了,为何还要一路上很久地考虑如何措辞?

14.指出选文中画“_________”线的语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反映了信客的什么品质?

【主题阅读】

(一)摆渡老人

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淌到到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又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 “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5、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 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因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16、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17、第⑤段中加点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

的心情。

18、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个

的形象;后来,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

的形象。

19、“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

⑴ 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⑵ “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二)种树老人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东西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

种树老人长得很丑,很矮,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临死的时候,对远方来的侄子说:“死了,就在沙丘刨个坑,把我埋在树林里,千万不要用什么棺材。”侄子照他的话做了,做完就走了。

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九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易活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戳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少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舍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上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地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大黄狗转来转去,修材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老人仍然住在自己的草棚子里面,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精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

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20.文中的种树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1.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2.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23.“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谈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拓展提升】

24.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像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着而又处在社会下层的平凡人?请举一两例,并谈一谈你对他们的看法。

【教(学)后记】

参考答案

第十课

1.xīxū ji椤ǎnɡj晦 跋 沛

2.眉 稀 潦 碎

3.外出到城里谋生。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生活穷困愁苦,颓丧失意。4.信客是一种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他们秉承诚信的道德准则,服务于千家万户,在人们眼中自然是“为人信任的人”。

5.做信客很苦

工作劳苦:终年跋泼;生活贫苦:收入微薄;心灵痛苦:蒙受怀疑、欺凌、憎恨信客是一个任劳任怨、恪尽职守,诚信无私、待人宽容、通达事理的人。

6、先写老信客,意在说明信客的两个特点:一是路途艰苦一是强调信客“信”的职业道德。老信客既用自己的经历给年轻信客以指点,又用自己的教训警醒年轻信客,使这些年轻信客迅速成长。

7、重点写了两个:一是谋生者客死他乡,信客充当代理人。这些突出说明了信客职业凶险但却仁义待人,任劳任怨,宽以待人等优秀品质。

8、作者褒扬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待人宽容,这些品质都是难能可贵的,正是现实生活中需要大大提倡的。

9.D 10.使人切实感受到农村人们渴盼了解来自外面世界各方消息,增长见识的心情,可见信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

11.表明信客受到妇女们的完全信任,是她们依靠的人。

12.因为他传递的来自城里的任何消息,都直接关系到家家户户的起落沉浮,会立刻引起震动,所以说,他就是他们最敏感的神经末梢。

13.突出了信客真诚、善良,能够宽容理解他人,时时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

14.设问 反问 反映信客对他人的理解,体谅与宽容。

15、恶作剧(淘气、调皮)河面结冰 年老体弱

16、因为老人失去可爱的儿子深感痛苦,于是把父爱转移到“我们”身上,每天接送“我们”上学,所以觉得“心里好受些”。

17、愧疚 感激

18、可笑 可敬

19、举例: ⑴ 父母把儿子摆渡到成人世界。⑵ 老师把学生摆渡到知识的王国。

20.种树老人是一个只愿付出、不求回报,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21.文章前半部分采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突出了种树老人种树、爱树,只愿付出,不求回报的品质。

22.种树老人的生命和精神在树上得到了体现和延续。23.形象地表现了种树老人完全彻底的奉献精神。

24.马路上维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协管员,因为他们不是正式的交警,很多人都不听他们的,甚至还会嘲笑侮骂他们,但他们依旧尽心尽责地守在岗位上,不停地挥舞旗子,吹着口哨,苦口婆心地规劝大家注意交通安全。清洁工,他们的工作又脏又累,待遇也不高,但他们工作的时候多专注呀,马路上任何一张小纸片,任何一块污迹也逃不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了整个城市的卫生。王顺友是四川藏族自治县的一名乡村邮递员,当地交通不便,地广人稀,还沿用着一种很古老的邮寄方式--邮递员骑着马走在漫长的邮路上挨家挨户送邮件,王顺友的邮路往返360公里,需历时14天。就这样,王顺友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在雪域高原整整穿行了20年,工作从来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他所走过的路,相当于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

1、B

2、C

3、B

4、B

5、C

6、sāng 悚 d卸 斥 ch髐7、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山山唯落晖3)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气蒸云梦泽

8、《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9、“黑发”对“白首”、“竹直”对“”水性、“无边”对“不尽”、“四面”对“一城”

10、(1)议论(2)抒情(3)描写

二、阅读:

(一)11、A

12、A

13、B

(二)14、《山海经》;阿长;不识字,没文化。

15、“我”认为对她说了也没什么用,但既然来问,又不好不说,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16、由怨恨转变为充满敬意;因为“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帮“我”买到了宝书,实现了“我”的心愿。

17、“粗拙”;因为这书来之不易,而且是我最初得到的,是我一直念念不忘的,而且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

(三)18、无法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感情。

19、“得注意身体--现在上什么课?”既关心我的身体,又关心我的学习。20、怕影响“我”上课;“颤颤地”“蹒跚”“艰难”

21、“心里有种沉甸甸的苦涩”,“心久久不能平静”

22、略

10.九年级科学3.6电能导学案1 篇十

导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单相电能表的用途、技术指标以及读数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电功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理解电功公式的意义;

3.能初步运用电功公式计算有关问题;

4.进一步体会做功与能量转化的联系。

二、预习交流:

1.说出你家里一些用电器的名称及能量转换情况。

2.谈谈你对电能表的了解。

3.你准备怎样设计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实验?说出实验设计思路,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实验电路等。

三、互动突破:

活动一:认识电能表

单相电能表技术参数中“220V”表示电能表适用的是220V,2.5A表示,10A

。1920r/(kW·h)表示用电1

kWh,电能表转盘转动

。还有一种电子式单相电能表,其一个重要参数是3200imp/(kW·h)表示用电1

kW·h,电能表耗电指示灯闪烁。

活动二:单位换算

1度=

kW·h=

J

9×103

J=

kW·h=

活动三:认识电功

1.手推电动玩具车,谁在做功?

2.闭合开关,谁又在对电动玩具车做功呢?

3.电流做功的过程,伴随着

向其他形式能量的转化,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电流所做的功叫做。

四、总结提升:

五、当堂训练:

1.工作人员来李明家收电费,他观察到李明家电能表的情况如图所示.然后从记录本上查出上月电能表的示数是811.6

kW·h.若按0.5元/kWh计费,李明家本月应缴电费__

____元。

2.如图该电能表记录了小明家柜式空调1h消耗的2.2kw·h电能,则它的转盘转了

转,1h前电能表的示数是

kW·h,柜式空调工作时流过它的电流是

A。

3.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

转化为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多少,电流在给蓄电池充电做功的过程中,若消耗了2000J的电能,则

能将增加

J,电流就做了

J的功。

4.手电筒小灯泡的电阻为10Ω,把它接到3V电源上,10min内电流所做的功为多少焦耳?

5.有两个电阻,R1=4欧,R2=6欧,先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各个电阻所做的功和整个电路的总电功,再把它们并联起来接在6伏电池组的两极间,求每分钟电流通过每个电阻所做的功和整个并联电路的总功。

课后作业

一、课后巩固

1.小强家本月月初电能表的显示数字为03527,电费收据显示的用电量为25.6

kW·h,则月末电能表的显示数字应为

。若1

kW·h电为0.5元,则小强家应付电费

元?

2.一用电器连接在电路中,正常工作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3安,在6分钟内消耗的电能为23760焦,则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

伏。

3.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能和电功的单位是,简称,符号。

4.当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时,我们就说电流做了

。如果电流通过电动机做了100J的功,表示有100J的电能转化为

J的能和内能。

5.把两只灯泡串联后接在电源两端,已知L1的电阻是L2电阻的3倍,则它们在相同时间里,两灯电功之比W1∶W2=,若把两灯并联接在电源上,则它们在相同时间内,两灯电功之比W1∶W2=。

6.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度”是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单位()

A.电功

B.电压

C.电流

D.电阻

7.电能表是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小华想验证他家电能表表盘上标注的每千瓦时的转数是否准确,于是,将标有“220V

3A”的用电器单独接入电路中,当该用电器正常工作5min后,电能表的转盘正好转了110r,则该电能表每千瓦时的实际转数应是()

A.2400r

B.2000r

C.1500r

D.1200r

8.小芳家里的电能表标有“6400imp/(kWh)”的字样,则该电能表耗电指示灯100

s内闪烁了220次,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的电能是

J。如果此时电路中只有取暖器单独工作,则流过该取暖器的电流是________A。

9.一个阻值为10欧的电阻接在电压为5V的电源上,它通电3分钟电流做的功是多少?

10.一个家用电能表的盘面上标有“3000

r/kW·h”字样,若某个电热水器单独使用时,电表转盘在300s内转了210转,则热水器消耗的电能是多少?这个热水器放出的热量能使多少质量的水温度升高10℃?

[

假设没有能量损失,已知:c水=

4.2×103J/(kg·℃)]

二、习题课课前预习:

1.认识电能表:

(1)“220V”表示

(2)

“10(40)A”中10A表示

40A表示

(3)“50HZ”表示

(4)“2500R/KW·h”表示

电子式单相电能表标有6400imp/kwh表示

(5)电能表的示数由

位整数和

位小数组成。电能的计量单位是,符号为,俗称,1

KW·h=

J。

2.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____能转化为_____

能;电流通过电灯做功,__

能转化为_____

能;电流通过电炉做功,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总之,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___

能转化为__________能的过程。

3.电功计算公式是W=____

。其变形公式:、。

(注意后面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电能全转化成内能或光能的电路。)

4.说出探究影响电功因素研究方法是:

11.九年级历史复习导学案 篇十一

题:

物体的内能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注解

学习目标:

知识:了解内能、热量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热量的关系,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技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会解释相关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会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

学习过程:

知识提要:

1.内能的定义

(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运动的分子具有分子动能。

(2)

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势能。

(3)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

位是焦耳。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

同一物体,在相同物态下,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

(1)热传递

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做热传递。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单位是焦耳。

(2)做功

一、创设情境

前面我们学过机械能,机械能是能的下属之一,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种能的下属——内能。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

1.内能

(1)想想议议:装着开水的暖水瓶有时会把瓶盖弹起来,推动瓶盖的能量来自哪里?

(2)小结: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着无规则的热运动,同一切运动的物体一样,运动的分子也具有。

②由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还具有。

③,叫做物体的内能。

④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

。铁水具有,冰块也具有

。同一个物体,在相同物态下,越高,分子热运动,内能

。物体温度降低时,内能会。

2.物体内能的改变

(1)思考:物体的温度变化,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要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些办法?如找一根铁丝,想办法使它的温度升高从而内能增加。看看谁的办法多。

学习注解

(2)

叫做热传递。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低温物体内能。

叫做热量。

能量的单位是,所以热量的单位也是。

(3)思考:除了热传递外,还有什么途径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吗?

小结:甲:外界对物体,物体的内能

;乙:物体对外,物体的内能

。除了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三、当堂检测(100分)(请勿提前做)

(一)想一想,填一填(3分×19=57分)

1.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_______与_______的总和。

2.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_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单位是_______;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物体吸收热量,_______能增加。

3.在高空飞行的子弹具有_______能、_______能,同时还具有_______能,子弹落地后,这三种能不为零的是_______能。

4.物体内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跟_______有关,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降低时,内能_______。

5.当物体对外做功时,它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当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_,温度_______。给自行车打气,筒壁会发热,这是压缩筒内的空气_______,使空气的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的缘故。

(二)聪明的选择(5分×5=25分)

6.物体的内能是指()

A.物体中个别分子所具有的能

B.物体做机械运动所具有的能

C.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

D.物体做机械运动和热运动的能的总和

7.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的温度高,则()

A.甲的内能比乙大

B.甲物体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比乙剧烈

C.甲物体的机械能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分子动能的总和比乙大

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炽热的铁水有内能

B.抛在空中的篮球具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D.水结成冰后,就不再有内能

9.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铁块放在炉火中烧红了

B.烧开水时,壶盖被水蒸气顶起来

C.木工用锯锯木条时,锯条发烫

D.冬天,人们在太阳光下取暖

10.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当热传递停止时()

A.两个物体内能相等

B.两个物体温度相等

C.两个物体热量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三)简答题(18分)

11一小杯水和一大桶水,它们的温度相同,它们的内能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哪一个内能大?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写在反思横线上)

12.为什么说,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

13.用物理学的术语解释“摩擦生热”和“钻木取火”。

上一篇:温馨父亲节祝福语摘录下一篇:三年级作文助人为乐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