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24-06-11

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精选8篇)

1.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一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不仅可以极大地强化开放作文的教学效果,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写作兴趣,还可以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拘谨与低效,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表达能力.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多媒体;作文教学;写作欲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表达情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学生生活面狭窄,作文题材单调;作文批改效率低;作文讲评很难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已经成为让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而如果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作文教学课堂,利用其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可极大地增强开放作文的教学氛围,激发写作兴趣,收到较显著的效果。

1.借助网络资源,辅助学生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自外而内的吸收,是学习语言;写作是阅读的目的,是自外而内的表达,是运用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必须以学习语言为基础,必须通过阅读的内化吸收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传统教法中的“读”,主要有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形式,篇篇课文皆如此,长年累月无变化,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乏味。对教材中一些叙事性较强的记叙文及抒情味较浓的散文,如果采用网络资源的课文朗读录音,其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我们知道,播音员的语音平稳和谐,娓娓动听,主持人的语气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赏心悦耳。然而,每个人的才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个教师既有播音员的声音又有主持人的语气,而在教学中运用网络资源的录音媒体便能扬长避短。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己没有或很少听到过的专家、名人的朗读录音怀有极大的兴趣,注意力会更加集中。用录音作示范和在因条件限制难于表现的伴奏、演唱等的情况下采用录音,可以使学生正确领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帮助学生掌握规范的声调,使学生认识改进自己的发声练习,从而达到教学要求应有的意境。录音手段的运用,也有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进行启发,指导教学。

2.借助网络资源,激起学生写作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只有让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能激起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但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往往造成他们在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从说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突破地域、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等通过熟悉的图画、文字、声音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了鲜活、生动的形象,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积极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写作素材,不仅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还解决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3.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迷人的动画,特别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在作文教学时,教师可根据习作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平时不易看到的内容呈现在眼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然后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抓住特点,观察事物,效果很好,也可以将特定的镜头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强化学生的观察训练。教学时,指导学生随着图像的播放,按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学生有序地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并展开联想。如教学《秋天的树叶》时,由于小学生缺乏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因此教学难点是抓住特点、按一定顺序去描绘景物。我们可以先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播放一段描写各种树叶的视频,配以优美的音乐,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后,再说说自己看到的树叶,有什么感受,由于学生这时已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脑子里有了树叶的形象,便感到有话说、想要说,最后再让学生作文。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非常得心应手。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生动的题材,促使他们再现表象,逐步使学生克服了“望题生畏”的心理现象,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4.借助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过程就是让学生把收集的零散素材通过生动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一篇习作语言的运用与表达的精彩与否也是形成好习作的关键。我们可以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写出通顺优美的语言。如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让学生对着画面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学生在说时往往是语言不连贯,这时我们可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纠正补充,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就会很快形成较为连贯的语言。

我们也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广告语言、小品语言、公益广告语等或一些优秀的例文,利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彩的内容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生动、优美、形象的语言。这不仅能使学生领略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生动与形象,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能帮助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从而促进学生从模仿习作到自主习作。

5.借助网络资源,创设学生乐于表达情境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中的语言文字给学生极大的想象空间,而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帮助学生积极理解文字内容,感悟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真实地再现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学习情景、活动情景的优势,以声动心,以像传情,积极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得到深刻的印象,真切的感受,激发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例如教学《记述一次体育活动》时,学生参加的活动虽然很多,提出时也很有兴致,可是当真正动手写作时,却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毫无生动而言。针对这种情况,我将运动会上比赛的录像在课堂上进行再现。紧张、热烈的比赛场面深深地吸引了学生: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像离弦的箭,奋力冲向终点,两旁的观众挥舞着双臂大声呐喊;跳高赛场,运动员生龙活虎、喊声震天„„不断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参赛选手的表情、动作等精彩细节,以及观众们的热烈表现。通过展开讨论、交流,一篇篇优秀习作就这样产生了。确实,生动的画面、动听的声音能唤起学生真切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自由地感悟,自由地倾吐,自由地抒发。在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播放带抒情性的乐曲,为学生提供一个触发灵感的写作环境,从而文如泉涌,一气呵成。

6.借助网络资源,优化习作评价方式

将网络资源引入作文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文教学评价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与不足,可以把典型的词、句、段展现给学生,培养他们基本的修改能力;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媒体将自己的习作展示给大家,供同学阅读;学生还可以在评析他人作文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毫无局促之感,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有价值的修改意见,使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我们还可以利用论坛的优势,先将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放到论坛上,课堂上,引导学生自由阅读习作,既可以独自阅读,也可多人同时浏览,鼓励学生及时将自己的看法作为回帖传发到论坛上,后读的同学不仅可以看原文,还可以看别的同学撰写的点评。这样,除了评点原文,还可以就别的同学的点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且互不干扰。最后,我们应该给学生一句赞美、鼓励的话语,如“你真是个小文学家!”、“只要努力,你会更棒的!”等,也可以给学生一个富有激励的图像。这样,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流方式,使每个学生都学会了评价别人习作,非常方便,效率极高。

在作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作文教学的拘谨与低效,极大地增加课堂容量,还可以高效地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和激情,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

[2]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孟祥彪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包钢第十六小学

邓晓佳

2.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二

马斯洛认为,人的尊重需要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价值,使他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自信心和更有能力。美国学者乔治 ·B· 阿什福德也认为,儿童的自信心主要受到父母教师的支持及父母教师的参与、归属感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处于7至12岁的年龄段 , 是形成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对自己实力的评估及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基本来自外部 , 即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在小学生眼里权威度尤其最高。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体现人文关怀,满足学生渴望自身才能和价值被发现、重视和赞扬的渴求。总的来说 , 赏识教育是教师以尊重为前提,以信任为基础,在学生身上寻找优点和长处 , 以激励赞赏为关键,激励学生开发更多潜能完善自我的过程。

一、分小组朗读,实施赏识加分的规则

分组学习是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为了促进自由学习而提出的方法。在小学阅读课上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小学生当前的阅读水平,然后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一次精彩的朗读都给所在的小组加分,鼓励学生继续下去。在教学上,教师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合作互动,在赏识中自主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如我在《鹬蚌相争》一课的教学中 , 首先在多媒体软件中显示了太阳下一只张壳的河蚌和一只伸着嘴,准备啄肉的鹤,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河蚌会想什么呢?”另一位学生则问:“鹤接下来会做什么呢?”还有的问:“河蚌要多快合上壳,才不被吃掉啊?”于是 , 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哪个小组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在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学生们在受到我表扬后,都来了兴致,开始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这样,我只是作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自己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而且是通过一个互动与合作的小组来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使得学生在求知探索、质疑问题以及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知识时的成功与喜悦。

二、分角色朗读,用语言和眼神鼓励学生

承担角色存在于暗示教育模式的教学程序中,在语文阅读课中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扮演各种角色。遇到对话式的篇章,如童话故事等,可以在课堂上找学生来分角色朗读, 但要注意的是学生应该觉得自己很适合这个角色,从中揣摩每个角色的说话语气,在阅读的过程中,还要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语文教师应该在适当的时间用语言激励学生,给予正面的反馈。通过语言来表扬、肯定学生,就是教师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成功面进行充分肯定,给学生信心和动力,让其获得被肯定的精神愉悦。在课堂教学中,表扬要及时、中肯、真诚。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除了语言之外,目光交流是最有效的桥梁,教师站在学生中间,全班学生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教师的眼睛。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到老师的注意和鼓励。本身童话故事这种课文就很吸引小学生,如果在阅读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他们会更喜欢阅读课,更喜欢学习语文。 在教授《快乐国奇遇记》时,我鼓励学生分别读出匹诺曹和小灯芯的对话,看看匹诺曹的态度变化。某些学生在被点名回答这个问题时一脸茫然,不知所措,此时我会对学生投以鼓励的眼神,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帮助他来解答。

3.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应用 网络教育 资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2.120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让网络走进千家万户,教育事业也开始适应时代潮流,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教育,使用资源共享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的教学效果。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教育资源依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语文学习环境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黑板加粉笔,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较低,老师即使有很高的讲课激情,也因为教育资源的限制而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教师如果仅仅通过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则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不要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长此以往会形成依赖性。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当下的网络教育资源丰富课堂,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悯农》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同学提问“大家知道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都是谁辛勤劳动的结果吗?”学生会回答“农民伯伯”。于是,教师因势利导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农民伯伯辛苦种地、汗流浃背和喜悦丰收的图片,在丰富学生常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让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展开教学活动。利用形象的图片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对文章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农民伯伯的艰辛,明白我们应该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在日常生活中不浪费一粒粮食,真正做到勤俭节约,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

二、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果学生只是一味的被教师牵着鼻子走,那么学生很难真正的掌握语文知识,也无法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激情和快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能单纯的向学生传授课本的死知识,而是应该教会学生自主的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网络由于自身的特性,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综合性,只有具备电子计算机的设备与网络覆盖,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不受区域的限制自由的搜索到自己所感兴趣的信息和资源。与传统的铅字书籍相比较,网络教育资源更具有内容的丰富性、时间的不受限制等多重特点,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倡导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进行语文学习资源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网络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每个人都存在个体上的差异,小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都具备不同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不应该千篇一律的去要求学生,而是要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学习资源。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写作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写“我最爱的故乡”,由于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地方,甚至有些学生的家乡十分的偏远。写故乡就一定要写出特色,写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抓住家乡的特点进行描写,因此,每个学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都是不同的。这时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去寻找家乡的著名建筑或者古老传说,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利用课余时间去网络上寻找到适合自己作文题材的教育资源,从而写出更具真情实感的文章。

三、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学习过程中扮演主角的始终是学生,因此新课改强调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将视频、图像和音乐有机的结合,然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方向组合成小组,在小组中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和讨论,大家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共同探讨学习问题。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之前的分组为单位,利用之前在网络上下载好的《妈妈再爱我一次》的音乐和形象资料,让学生自己做一次课堂小老师,让学生自己去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某个同学作为代表完成某一段教学,在音乐的配合下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让其他学生也认真体会,在这种环境的烘托下,学生基本上都能够融入课堂氛围中去。完成朗读以后,再由教师带领大家学习课文,梳理文章的脉络,依旧以小组合作为前提,大家共同探讨文章的重难点,并且请小组代表回答问题,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不要直接给予对和错的评价,而是应该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最后教师根据大家的回答进行集中总结。学生在合作学习下充分的参与课堂活动,能够有效的把握文章的节奏和情感,体会到文章当中的母亲是伟大的、无畏的,也理解了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更让学生深受感悟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对母亲的情感。在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学生,而是应该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样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突破语文重难点

有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因此学生对文章中的重难点难以掌握,而教师有效的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比如在学《麋鹿》这篇文章的时候,学生对于麋鹿这种动物还较为陌生,几乎不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形特征,更难以理解麋鹿的传奇一生。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将麋鹿的照片和视频播放给学生看,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有机讲解,学完一个课时以后,让学生代表去将麋鹿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重要的是有效的突破文章当中的重难点。

五、结束语

4.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逐渐得以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虽然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对高效课堂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合理建构小组,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并制订学习目标,让学生在目标的引领下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这些措施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新课改;高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研究逐渐兴起,教学模式亟待更新,新型的“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而在小组合作探究性学习中,因为小组的分配不合理,或者是教师的引导不够到位,而出现了“假”探究,小组在合作的时候,只是验证结果,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这是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没有得以确立所导致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定探”,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来出发,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合理分组,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

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成为一股“热潮”,但是又完全停留在形式上,为了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小组合作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成一个个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这些小组作为一个课堂基本单位进行学习活动。

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时,第二个教学片段中要求学生带上道具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教师的课前预设中学生非常踊跃地参与表演,然而实际课堂上出现了问题:有一个小组的学生都不喜欢扮演铁罐,都喜欢扮演陶罐,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小组怎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合力?这个时候,老师决定自己来扮演,而且从语气、动作上做了生动形象的表演,面对教师传神的表演,学生惊呆了,喧闹的课堂变得安静下来,进而引起了热烈的掌声。这个时候,学生才意识到,其实小组内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不仅仅要有陶罐,还要有铁罐,只要你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每一个角色都很精彩。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教育中,兴趣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来感知和运用所学知识,情境设置得是否形象、生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

比如,在讲述《春风吹》时,此时正好春天来临,万物复苏,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首先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春天来,春风吹,当暖暖的春风吹来的时候,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啊?然后根据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探究并汇报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大自然的变化。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后,来汇报春风是如何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树,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让小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去感受生活中春天是什么样子,我们的课文来源于生活,而又与生活并不完全一样,我们所学的文章最终还要应用于生活中去,为生活所服务,通过这样的引领和教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升,并且也能为他们树立一个生活和我们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生活是语文来源的土壤,语文又最终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三、明确学习目标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首先要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任务,这也符合我们教学中常用的任务教学法,让学生在这个明确的学习任务中来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这个任务的制订原则要符合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个任务,这个任务制订得不能太高,不能让学生怎么努力都无法达成;也不能太低,不能让学生轻易就完成。只有这样,我们小学语文课堂的高效性才能真正体现出来,只有这样,学生才有不断学习的动力,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断地努力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小学语文水平。

在教授“坐井观天”时,学生提问:“为什么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对此无法理解,于是教师提议:同学们小组讨论,大家一起想想办法,为什么坐在井底的青蛙看到的天空那么小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一个小组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纸卷成纸筒,从纸筒的下端看教室的天花板,会发现天花板只有圆筒那么大的一块面积。其他小组听了之后,纷纷实验,最后理解了坐在井底确实只能看到井口大的天空。

总之,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发挥小组的最大合力,教师不仅要将其进行合理的分组,还要为其制订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设置教学情境和探究活动,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才能像课堂的主人一样去学习、去探究,去实现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5.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五

摘要: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对网络环境下的互动阅读教学进行了重新定位,围绕语文课程的教学要求,依据学习任务的开放程度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网络的操作程度,把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互动阅读教学模式划分为设置高度、互动交流和授之于渔等三种教学环节。

关键词:网络环境 拓展阅读 互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美国教育家施道弗告诉我们:阅读时用于眼珠移动的时间仅占5%,其余95%的时间用于思维。由此可见,阅读决定着学生的发展。

基于此,2009年9月10日教师节,本人创建了一个专门给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以文会友的课外阅读网站——儿童读书吧。网址是http://211.155.25.185/bbs/.到2010年5月20日,网站共有365个注册会员,主题总数有3050篇,帖子总数有14818篇。

以儿童读书吧为基地,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开放的、互动的阅读平台。学生在儿童读书吧里,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充分交流读书心得,切磋琢磨。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阅读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策略,针对性给给予高效的引导。

每一月,我班学生一起阅读一本书。上学期,我推荐学生阅读了四本书——《窗边的小豆豆》、《爱的教育》、《列那狐的故事》和《新中国第一》。本学期,结合广州市“读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的活动,向学生推荐了《林汉达历史故事》一系列历史故事书,最少阅读四本。儿童读书吧,激发起了学生读历史故事书的兴趣,在全班乃至全级,掀起了一股读历史故事书的热潮。在儿童读书吧的“班级读书会”栏目里,涌动着学生读历史故事书的热浪。儿童读书吧的“班级读书会”栏目里有五个子栏目:“读书日记”、“同读一本书”、“内容监测站”、“主题讨论站”和“读书心得”。

儿童读书吧成为一个激发学生好读书和读好书的好平台。

一、设置高度,点击读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字”。在儿童读书吧这个平台上,学生的阅读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在儿童读书吧的“同读一本书”里,学生一起查找有关历史故事的资料,有的家长也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动起来,一起营造了一个共读一本书的浓郁的氛围。“主题讨论站”中,教师、学生课前提出了很多主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无形中设定了一个个读书高度,增强了读书的欲望。孩子的特点是好强,为了能在“历史故事”内容检测时候拿到好名次,学生特别认真阅读。“内容监测站”这个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互动交流,刷新阅读深度。

课前,学生一起查找和分享历史故事的有关解读资料,为生本互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句名言:灵感来自于广泛的阅读。而名家的解读能点燃学生的思考思维,加速了生本互动的深度。在“主题讨论站”中,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回帖发表自己的观点,浏览别人的帖子,学习或质疑,在分享和激辩中,促进了生生互动,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主题讨论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平台,学生在互动中思辨,在思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了加深生本互动的,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

三、授之以渔,学会自主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五六年级)。一节课外阅读交流课仅仅是一个例子,不在于这节课能否都能达到对一本书的理解,关键在于能教学生怎样去阅读。历史故事阅读交流课中,让学生明白了读课外书的办法。“读书日记”让学生品尝到了积累了丰富语言材料对平时说话写作的重要。“同读一本书”让学生懂得了可以通过网络查找书籍的有关内容,能加速对书籍的理解。“内容监测站”让学生明白了读一本书最基本的要求是要熟记熟记的内容。“主题讨论站”使学生体会到了质疑问难、共同探究的喜悦。“读书心得”使学生体验到了读书要分享心得,才能共享读书之快乐。这节课达到了这些效果,走出这节课,学生以后能渐渐学会了阅读书籍的可依之道。让学生学会阅读,功不在当今,播下了种子,我们就有期待收获的坚强的理由。

儿童读书吧,让学生欣赏到大量的名家名作,拉近与优秀的距离;儿童读书吧!让阅读温暖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余红.《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J].中国电化教育. 2000,(11)[2] 李镇西.《我看网络与语文教学》[J].教学月刊·中学文科版. 2001,(6). [3] 商亚.《构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初探》[J].中小学电教. 2001,(2)

6.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六

摘要 :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题,探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共享问题。首先结合当下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对民族地区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对网络资源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说明,重点讨论了民族地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

关键词:网络小论文

摘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题,探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网络资源的共享问题。首先结合当下时代的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对民族地区教学实际情况进行了概述,并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对网络资源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说明,重点讨论了民族地区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640103-0177-01

作者简介:卓玛草(1984-),女,藏族,甘肃迭部人,小学一级教师

我国的民族地区因为地理条件、教育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在教育改革政策的推动下,虽然有了显著发展,但是,总体上还存在诸多未能克服的问题,比如,教学中的资源问题,试验课程中的`设备问题等。所以,本文从现代教育技术的角度剖析,重点讨论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并将这些资源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结合,有效地将其应用在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中。

一、概述

通过网络资源、计算机、投影仪、电脑软件、电信通讯等的应用,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丰富、多样、创新的形式,多元、有趣、直观的内容充实教学,以达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引发学习兴趣、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民族地区的教育教学采用这种方式,促进了教学环境的改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网络资源的特点包括传播快、易于学习、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资源丰富等。网络资源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实教学内容,给学生一种全新的视角认识世界,给教师足够的资源尽情发挥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正所谓“一网在手,学遍天下”。这种教学资源的应用,可以改善教育环境,转变教学模式,拓展师生视野。

(一)搭建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首先,完善基础设施的配置,这需要电信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设备方面通力合作;其次,要求拥有一定的网络技术,不仅是资源的搜索,还需掌握计算机的应用、相关程序的维护等;第三,在网络资源共享平台上,分享众多教学经验,扩大教育资源的点、线、面;第四,进行网络培训,使民族地区的小学教师可以更好地应用这些设备,可采用远程培训的方式,也可鼓励教师自己摸索学习。

(二)改变教学模式

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应清晰地认识到网络资源应用的问题。首先,应该将网络资源的搜索与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教学课件的创新。可以通过网络作家、案例、典范文章的选择等,进行具体的语文教学课件设计。其次,需要改变教学主体,充分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引导能力。因此,要求教师提高教学水准,设计课程应注重高度与层次感,引领学生向更高的方向发展。第三,制作课件与教学中,通过PPT、表格、图片、视频、影像资料、文字等展示具体的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置重点、难点,并对细微的部分加以讲解。第四,在教学中,坚持系统化的原则,将小学语文教学投射到学生的整个生活中,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一种探索,一种解决诸多“人生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的方法。

(三)合理创设情境

以《渴望读书的大眼睛》一课(人教版)为例,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索一些图片,配上文字,将其制作成教学课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对文章内容进行了解;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设置好的幻灯片,注意把文字与图片相配合,并采用配音或伴读的方式,营造出一种学习的困苦、艰难,当图片显示孩子们的身影时,配上音乐、文字鉴赏,从而增加直观与形象感。其次,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探讨式教学的应用,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能力训练,课前课后培养其自我表达、阅读和思考能力;在该课的教学中,应配以充满希望的“快乐脸庞”,让艰难与希望、困厄与快乐相对应,突出对比,提高学生的敬佩之心,让其了解“珍惜”的真实意义;从课文教学延伸到情感深处,增加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印象与刺激,使其从学习中获得人生感悟。第三,采用课后与学生共同探索的方式,通过网络搜索相关主题内容;播放《一个都不能少》《美丽的大脚》等经典影片,让学生了解那些孩子生活困苦,但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水平。

三、结语

在民族地区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网络资源的共享,应完善基础设备配置,比如计算机、投影仪等设备的增添、网络线路的搭设、应用人才的培养,设计与新型的网络资源相适应的教学课件,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趣味性教学氛围。另外,还应转变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充分突显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利用资源共同享,创设情境,促进教学,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君.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优化问题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1):97-100.

7.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七

一、分层教学的背景

传统的班级授课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在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针对和适应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普遍出现“同内容、同进度、同目标要求、同评价标准”等“一刀切”作法,根本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致使优生“吃不饱”,产生学习如同嚼蜡的感觉,因而感到课堂是那么的乏味,进而厌恶课堂、厌恶学习,导致整个教学活动混乱、课堂效率差的严重后果。在班级授课中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的分层教学法,把班级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扬其长而避其短,即能最大限度地克服过去班级授课制中的种种弊端,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最充分的发展,使“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人人都学到必需的知识”。

二、分层教学的策略

(一)对学生合理分层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接受知识等都各自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必须把他们以分层方式地契区分开来,根据他们各自的学习基础,心理素质,学习习惯,学习能力,以及交际能力,并结合教材的要求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若干层面分别上课,分别指导,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这里必须着重说明的一点,就是在分层教学中,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简单地把学生分成一、二、三层,而忽视了每个学生的差异,忽视了层次中又有多种层面的存在,这种分层教学势必无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是“换汤不换药”还是老一套。我们必须要提高对分层教育、教学的认识,把它作为一种理念,并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每个层次,每个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

(二)对学生分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树立目标意识,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生这三层学生进行不同施教,课终时实施不同层次的达标检验。为了让全体学生均有表达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方法,掌握时机,因势利导,让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以小学语文第二册《观潮》为例,本文的教学可设计如下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高层次:1.识记9个生字,读音准确,会默写,会用生字组词语并能理解词义;2.说出生字偏旁名称并分清带有新偏旁的生字;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潮水的雄伟壮阔。设想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并画出来;4.体会文中人们对梅花的喜爱之情;5.写出文中一些字、词的反义词;6.流利、准确的背诵课文。中层次学生:1.识记文中9个生字,读准字音,并能用生字组词,说出文中生字新偏旁;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堂设计上,我就根据三维目标进行设计,把分层教学与三维目标联系起来,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水平不同的学生均获得了成功的愉悦。

(三)对学生分层考核

考核分层就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考核方法。单元检测和阶段性检测是考核学生的主要方式。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命题。每份题都设置四个层次: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拨尖题。对差生用放缓题考核,对全体学生用基础题进行考核;对中等生用提高题进行考核;对优生用拨尖题进行考核。

通过考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组别要进行一些调整。将有大进步的学生调整到另一层次;对有学习后退的学生,以提醒与鼓励为原则,如果第二次考核时,仍然学习成绩有明显下降现象,就要将这些学生降一级层次。对降组的学生,教师应热情关心,一定不要冷嘲热讽,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倒退的原因,重新振作起来,重满信心地迎头去赶上。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知晓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启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调整。

(四)对学生分层评价

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以及问题的回答。鼓励性评价适合于基础层的学生,教师要格外重视,为了让这类学生抛弃自卑,看到希望,教师对这类学生的小小进步要以激励为主,促进他们学习的进步;对处于发展层次的学生,教师要指出他们学习的不足方面,以引导与激励为主,让这类学生明白奋斗的方向与目标,激励他们不畏困难,实现跨越;对处于稳定层次中的学生,要运用竞争性评价。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要制定的标准高一些,要求也要严格一些,对有进步的学生要提醒虚心好学,再接再厉。对有退步的学生要单独谈心,找出退步的原因,如是生活困难引起的学习成绩下降,要进行帮助,热情关心。如是学习方法不当引起的学习倒退,就要教导学生改进学法,继续奋斗。

总之,分层教学法是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优先选择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

摘要:分层教学是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情况入手的,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愉悦地学习与提高。层教学法是符合现代教学规律的科学教学方法,它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提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优先选择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

关键词:分层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背景,策略

参考文献

[1]张迪.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5(26)

[2]吴应惠.情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5(11)

8.网络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 拼音教学 趣味教学法

一、利用诗歌和儿歌读拼音

在教学拼音的正确读音时,教师一定要纠正学生错误的拼读口型和发声方式。传统的拼音教学法中,教师主要运用一些带有情景性或象征性的卡通图片,来说明和注解拼音的拼读方式。

在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拼音的正确拼读方法编成朗朗上口的诗歌或是简单易记的儿歌,让学生在朗读诗歌和学唱儿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拼音的正确读法。如韵母“ü”在遇到声母“j、q、x”的时候,虽然读音不变,但是要写成“u”,所以看到“ju、qu、xu”时,学生应把“u”读作“ü”,而不是“u”。不难发现,“u”和“ü”的唯一差别就是“u”上是否有两个点,语文教师可以把韵母“ü”的这一拼独特性编成顺口溜,不仅增添了小学拼音教学的趣味性,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结合生活情境写拼音

在学生熟练掌握拼音的正确读音后,教师就应教学生如何写拼音了。对小学生而言,拼音的读写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地读写拼音能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字词基础,为学生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进行拼音写法教学时,大部分教师只要求学生反复抄写拼音,希望学生能熟能生巧。殊不知,学生在这种枯燥、重复性的作业中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对于拼音抄写敷衍了事,既没有巩固拼音的正确写法,又没有形成有效的记忆。

如在教学声母“h”的写法时,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搬一把椅子让他侧面对着黑板,面向教室右边坐下,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只用一笔,能迅速画出台上这位学生的整体形象吗?”学生一边思考,教师一边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h”。这个时候,就有学生反应过来,答道:“拼音的声母‘h和台上这位同学坐着的样子很像。”这样,学生既深刻地记住拼音“h”的正确写法,又提高了学习拼音写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开展趣味游戏练习拼音

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制力较差,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重复进行单调的练习,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从而降低拼音教学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结合游戏教学法,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拼音能力,就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保证拼音教学的质量。

1.卡片奖励游戏

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要准备一些可爱有趣的卡通图片,一面画着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苹果、树叶、星星、铅笔等;另一面写着与这些事物相对应的拼音和字词。游戏开始时,教师随机抽出卡片,把有图画的一面展示给学生看,哪位学生能够抢先读出或是准确写出正确的拼音,教师就把这张卡片奖励给他;如果没有学生能读写出来,教师就把卡片翻转过来,让学生认识卡片上拼音的读法和写法。

2.口诀拍手游戏

在完成部分拼音的教学后,教师不能要求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拼音,而要把教学内容编成口诀,让学生一边念口诀,一边相互拍手。如学完了声母“g、k、h”后,学生可以一边念口诀:“你拍一我拍一,9字加弯就是g;你拍二我拍二,小蝌蚪长腿就是k;你拍三我拍三,坐上椅子就是h。”一边和同学进行拍手游戏。这种游戏教学法能有效巩固拼音教学的效果,锻炼学生的大脑反应能力。

小学生对世间万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拼音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利用诗歌与儿歌教学生读拼音,结合生活情境教学生写拼音,开展趣味游戏教学生练习拼音,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拼音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忠民.浅谈小学语文拼音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4,(14).

[2]黄娟.巧用趣味教学法,提升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有效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

[3]杨馨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拼音教学法[J].才智,2010,(18).

上一篇:珍惜小动物作文400字下一篇:烈日下的环卫工人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