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2024-10-08

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共16篇)(共16篇)

1.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一

养幼儿园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

来源:幼儿教育

发布时间:2010-5-17 浏览次数:8390次

网友评论:0条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教书育人、组织活动时使用的语言,又称教师语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就曾指出:“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对于语言发展迅速的3~6岁幼儿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作用尤其明显,它不仅是幼儿学习的榜样,还影响着其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曾采取问卷调查法与自然观察法对本园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进行调查,并对不同年龄、工龄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不规范。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较随意,如经常会冒出“把手拿出来”“本来的我”“一只椅子”等语言。有些教师的语言松散、零乱,还常伴有口头禅,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在自评中。90%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语言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如用词随意、表达不够准确、描述不够生动等。

2、繁冗多余。除了不规范,教师的教学语言繁冗多余的现象也较严重,主要表现在对完成教学目标没有任何意义的、重复性语言较多。如一位教师在3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共问了13次“好吗”“好不好”“明白了没有”“知道了吗”等问题,单纯重复幼儿的语言达6次之多。

3、缺乏科学性。一些教师受个体经验、知识等因素的影响,加上驾驭教学语言的能力有限,教学态度不够严谨,致使传递的信息缺乏科学性,甚至是错误的,如“可乐是水”“打雷后一定会下春雨”等。

二、培养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途径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阻碍教师提高教学语言素养的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教师自身不够重视。有些教师认为教学语言不用事先准备,可以临场发挥,结果往往因紧张而语无伦次。影响幼儿的理解。有超过80%的教师将自己的教学语言素养不高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认为教学语言的优势是天生的。有些教师则采取回避态度,如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弥补自身教学语言素养的不足。第二,针对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专项培训欠缺。一般而言,幼儿园内45岁以下的教师都持有普通话合格证书。往往产生“通过普通话考试就是具备了较高水平的教学语言”的错误认识。目前,业内对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缺乏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法,对教师教学语言的培养目标及途径不明确。因此,我园实施了系列实践活动,通过明确、细化教学语言培养的目标,帮助教师懂得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拓展教学语言技巧的途径,促进其专业发展。

1、重视理论学习,明确、细化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培养目标

我们将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培养目标予以细化(见下表),让教师对照其中的要求自我诊断并改进。

2、引发思考,激发教师提升教学语言素养的主动性

我们经常会在教研活动时围绕教师的各种教学语言实录进行交流、讨论,使教师研究性地看待问题,开放地讨论问题,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语言的优缺点,以便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借鉴。

案例一:“啤酒是水”和“打雷后一定会下春雨”

一位教师正在组织中班幼儿开展关于“水”的活动,教师问:“哪里有水?是什么水?”孩子们纷纷说:“河里有河水。”“海里的水叫海水。”“超市里有矿泉水。”教师接着追问:“除了矿泉水,还有什么水?”孩子们说:“还有可乐、啤酒。”教师用肯定的语言予以小结:“对,还有可乐、啤酒。”于是“啤酒、可乐是水”的概念就这样在不经意中传递给了孩子。还有一位教师在组织有关“春天”的活动时问幼儿:“打雷后就一定会怎样?”孩子们说:“下雨。”教师十分赞同:“对,打雷后一定会下春雨。”

分析:这是教师教学语言缺乏科学性的表现。“啤酒、可乐是水”“打雷后一定会下春雨”,显然存在知识性错误。啤酒、可乐是饮料,打雷后不一定会下雨,更不一定下春雨。教师在表述时往往受到知识、经验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以严谨的态度向幼儿传递信息。

改进措施: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并反复推敲关键词语,使用概念要准确,讲述要到位。为此,我园购买了关于日常科学知识的光碟与书籍,组织教师观看和学习,提升教师教学语言的科学性。

案例二:漂亮的热带鱼

带幼儿外出参观时,两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在教幼儿认识热带鱼,一位教师说:“看,热带鱼多漂亮呀。”另一位教师则说:“看,那条热带鱼身上一条黑一条白,黑白相间,多漂亮呀。”

分析:这是关于教师教学语言素养中艺术性的问题。前面一位教师的叙述简单、平淡,而后面那位教师的表达形象、富有感染力。教师语言表达缺乏艺术性的症结在于语言积累少,所以,要努力提高语言修养,所谓“慧于心而秀于言”。

改进措施:首先,鼓励阅读。我们经常组织“好书推荐”“朗诵会”等活动,鼓励教师在阅读时将好词好句记录下来,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其次,专家引领。针对教师在教学语言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邀请园内有语言特长的教师或园外专家进行分析和诊断,找出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并对实施结果进行评估。再次,小组讨论。鼓励教师以互助组的形式,共同提高教学语言素养。

3、加强训练,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教师的语言训练一般要经过“刻意雕琢期”和“回归自然期”这两个阶段。在“刻意雕琢期”,教师要完成从不注意教学语言技巧到重视教学语言技巧的转变;而“回归自然期”,教师要完成从刻意运用语言技巧到淡化雕琢痕迹的转变,这两个阶段都是不可缺少的。笔者认为,“刻意雕琢期”需要借助外力,而“回归自然期”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自我修炼。

综合性的训练

人人开口。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卡内基创办的口才训练班有一个规定,在每一堂课里,每个人至少要有一次在全班同学面前站起来讲一段话的机会。我们借用这个方法,要求专题人人说,公开活动人人开,采用“一个也不少”的方法促使教师不断地将内部语言转化为外部语言,在实战中成长。

分层要求。我们要求进园1~3年的教师掌握“十个游戏”“十个歌舞”“十首儿歌”“十个故事”,同时降低创造性方面的要求,鼓励教师模仿甚至照搬经典活动,从中体味经典活动高质量的教学语言特点,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教学语言素养。对3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在语言的艺术性、创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即时反应。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不断提供教学中的问题情景,让教师作出即时反应,从中获得应答经验与技巧。

问题情景一:猎人就是日本鬼子

教师在讲述故事《猎人》,当小班幼儿说“猎人就是日本鬼子”时,教师该如何应答?在教研活动现场,教师们起初有些发愣,接着有教师说“就说不一样的”“笑一笑就过去了”“我班孩子是不会这样问的”,等等。通过讨论,最后大家都认可以下回应方式:“说得对,猎人和日本鬼子都是拿枪的,但是猎人是打动物的。日本鬼子可是打人的。”这样的应答顺应了小班幼儿思维单一性的特点,既肯定了幼儿的想法。又给了恰当的引导。

问题情景二:乌龟能搬走苹果吗 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出示了两张图。针对这两张图(如图),你会怎么提问?

在教研活动现场,大部分教师是这样提问的:“你认为乌龟能搬走蛋糕吗,为什么?”在充分交流后,我们提供了优秀教师的提问方式。“哪一幅图告诉我们苹果比蛋糕重?”“第二幅图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追问:“为什么乌龟能搬走苹果,就能搬走蛋糕呢?”最后,孩子们是这样回答的:“既然乌龟能搬走苹果,就一定能搬走比苹果轻的蛋糕。”通过比较分析,教师们意识到富有层次性的提问就是帮助幼儿思考的台阶,这是需要在活动前予以充分分析与设计的。欣赏优秀教师的提问方式,使教师体会到教学语言水平不仅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自身的专业发展。

针对性的训练

控制时间。为了提高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我们要求教师在控制教学时间上下功夫,如大班30分钟,中班25分钟,小班20分钟;其次,在期末专题小结等各类会议上要求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清楚表述。最初有的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基本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教学活动。

开展趣味游戏。我们常组织教师开展趣味游戏,让教师在游戏中感悟,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语言的条理性、艺术性等。如在“特征描述”游戏中,教师根据现场某人的特征进行描述,场面十分有趣,在笑声中感受“谁的描述最有序、到位”“谁的语言最精练”。又如在“同句不同音”游戏中,教师用不同的语音、语速来表现同一句话,重点掌握发音、运气、停顿处理、重音强调、节奏控制等技能技巧。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除了集体训练。我们还要求教师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我训练,这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自我努力。课堂就是教师教学语言艺术的实验室,只要做有心人,教师所组织的每个活动。甚至所说的每句话都能成为提高教学语言素养的机会。(

2.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二

一、以文学关怀为起点, 引导 学生正确认知语言素养

教学古典诗词, 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在初语教学中, 文学关怀即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继之全面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能力, 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其中, 提高学生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因为, 无论我们在与人面对面交际或者采用书面形式与人沟通交流等, 作为第一印象的语言素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其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模拟招聘面试活动等, 引导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深切体味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现能力、语言应变能力等的重要性, 全面认知培养语言素养的重要性。

其次, 要引导学生明白: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途径虽然很多, 但是, 学习和借鉴古典诗词文本中的精美语言是一条又快又好的捷径。因为中国的古典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最精美凝 练、意蕴丰富、优美动听、深蕴着我们的祖先人生智慧和丰富情感的语言。通过品读、鉴赏、借鉴古典诗词语言, 学生有可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其文学修养与语言素养。其法: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品鉴古典诗词中诸如“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等千古佳句。由此引导学生深刻感知古典诗词语言的精美简洁与意蕴丰富, 深刻认识到古典诗词对于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巨大作用。

二、以诵读为途径, 逐渐提升 学生的语言素养

古语云:“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来也会吟。”可见, 诵读是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 更是学生积累文学语言、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所以, 教学古典诗词时, 应引导学生以浅吟低唱为本, 让学生反复地朗读, 在朗读中理解、品味, 在熟读中成诵, 在诵读中品出文本的情趣与韵味, 品出作者情感的激昂豪壮或委婉含蓄, 品出画面的精美或壮美, 品出作者的喜怒与哀乐, 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继之, 在诵读中“润物细无声”地积累诗意般的文学语言, 培养丰富、精美的语言素养。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是一首壮美豪放的边塞诗, 又是一首奇丽无比的异域风情诗, 还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教学时, 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设施播放名家配乐朗诵音画视频供学生听读, 也可以播放以北国冬天壮丽雪景为主题的图片或风光片供学生观赏, 当然也可让有幸游览过北国冬天雪景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激发学生对北国冬天壮丽雪景的无比热爱与向往之情。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进行配乐朗读, 在朗读中想象北国冬天雪景的奇丽, 在朗读中体味作者在“雪满天山路”的“轮台东门”送别友人武判官时“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深情厚谊与依依不舍。如此, 学生就会与作者心通其意, 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将自己的情思完全融入文本所蕴含着的壮美意境与精美语言之中。如此, 学生则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语言, 培养了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

三、以读写结合为依托, 持续 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以读写结合为依托, 是持续提高学生高品位文学语言素养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在古典诗词教学中, 要善于捕捉与把握读写结合的链接点, 为学生搭建读写结合的平台, 指导学生在古典诗词的读写训练中有机积累文学语言, 提升语言素养。

《诗经·蒹葭》是一首脍炙人口、有着多层审美意蕴的朦胧诗。教学时, 可以以文本中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为话题, 引导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选角度谈谈自己对诗歌主人公执着的爱情及对“伊人”苦苦求索终不可得而又无怨无悔 的精神进行恰如其分的点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篇兼具景美、情美与哲理美的古典诗词。教学时, 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千古名句“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等进行艺术点评;李清照的《武陵春》堪称闺怨词之巅峰之作。教学时, 可以引导学生将此前学过的古典诗词中描写“愁”的名言名句进行比较赏析。如此, 持续不断地引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随堂读写结合训练, 学生定能在反复的语言运用中, 不断激活语言积淀, 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 继之培养高品位的文学语言素养。

3.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养成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语言 语言素养

幼儿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的意义,正如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认识到语言在幼儿心中所能产生的力量,明确具备良好教学语言素养是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那么,应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呢?

一、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提高教学语言素养的前提。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幼儿思维、理解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时常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只能按照语言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很难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比如有次美术课上,笔者让幼儿们画一只小鸡,可是有些幼儿却画成了小鸭子。笔者想帮他们纠正,可是他们却认为自己是对的。这时,笔者和颜悦色地说道:“好好好,你们是对的,我是错的。”结果,幼儿便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由此可见,教师要把握好幼儿语言理解的能力和语言发展的特点,以便于与幼儿更好地沟通。

二、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语言规范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榜样,是幼儿学习语言的重要一步。因此,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使用标准规范的普通话,使用符合国家普通话要求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才能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

三、内容选择贴切,提问适当

首先,教师要尽可能地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其次,在提问过程中,应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提问的难度要有层次性,太易或太难的提问都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一个有效的“好问题”,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只有根据特定的课堂教学情境,从整体上把握课堂教学,才能保证教学过程成为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才可能实现教师与幼儿的真正对话。

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素养是教育观念的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不断地以新的教育观念来武装自己。如果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无法形成良好的教学语言素养。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学生的教育难度越来越高,对教师基本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要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以自己的素养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促进幼儿教学的必要条件。

五、多欣赏美文,丰富文化内涵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经常欣赏经典美文,不断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还能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训练发音技巧,充实词汇量。

六、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科学性

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还要具有科学性。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准确简练、鲜明生动呢?主要是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师要掌握丰富的词汇,语言的丰富性主要表现在词汇的丰富性。词汇是语言的细胞,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生动,越能鲜明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二是语调要多变,汉语本身就有多变语调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这种变化。此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课堂情绪,运用生动、变幻的语言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三是教学语言的感情色彩要强烈。比如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能将幼儿带入故事所描述的情境中,感受故事、熟悉故事。但教师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幼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探索和积累。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市级机关幼儿园)

4.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四

实施方案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全面提高我校教师业务素质与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提高全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为宗旨,遵循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规律,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以及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造就一支师德修养高、业务素质精、教学技能强、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师队伍。

二、参与对象

全体在职教师必须全部参加。

三、任务与目标

教师教学素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这次开展的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围绕教师普通话、硬笔书法、多媒体应用、教学才艺等基本项目素养展开,着力提升青年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

1.通过普通话培训和训练,改善个别教师普通话水平标准不高、要求不高、发音不准、表达不清、方言味重等现象,使广大教师牢固掌握普通话一般的发音、辨音知识,能准确、熟练地应用标准普通话上课、课下交谈,做到表达连贯、流利,语速适当;口齿清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充满自信,情感真实。使全体教师都能达到国家要求的相应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努力提高普通话一级乙等水平人数的比例,切实让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并在广大师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2.通过规范汉字书写训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钢笔字、粉笔字训练的积极性,使教师的钢笔字、粉笔字书写水平进一步提升,能正确运用钢笔、粉笔按照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间架结构,书写规范、美观的正楷字,并达到运笔熟练、流畅,具有一定的速度。

3.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和训练,能够熟练操作电脑,灵活应用WORD文档、EXCEL表格、PPT课件、FLASH应用等功能,制作与教学内容相符的多媒体课件,掌握常见教学媒体、网络教学资源选择方法,结合学科特点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4.通过才艺展示,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授课内容能达到易懂、易记、难忘的教学效果,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突显教师的个性特点、教学专长和特色才艺,促进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5.通过开展学科素养,为全校教师研究教学、展示自我搭建平台,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有效评价及教育研究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得到快速提升。

四、内容与形式

(一)活动内容

1.教师普通话:以《山东省普通话培训与测试指导用书》为基本指导用书,在普通话声、韵、调的发音要领及方言辨证,字词练习,朗读练习,说话练习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

2.硬笔书法:包括钢笔字、粉笔字训练。学校购置硬笔书法字帖,做到人手一册,学校统一制作小黑板,做到人手一块。

3.多媒体应用: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规定要求进行训练。特别是对WORD文档、EXCEL表格、PPT课件等功能要熟练掌握。

4.教学才艺:主要指能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提高教师威信、增强教师授课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的“绝活”或者是与众不同的授课技巧。如:自制教具、简笔画、徒手画图、多媒体三维动画制作等。

5.学科素养:(1)每学期在全校进行一次精品课展示。(2)每学期结合所教学科精心设计一课教学设计。(3)每学期根据自身教育实情写一篇经典性教育叙事。(4)每学期结合课堂实例自制一个精品课件。(5)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经典专箸。(6)根据所教学科每学期自编一份标准试题。(7)每学年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撰写一篇教改实践论文。(8)每学年在全校、教研组、面向学生或面向学生家长进行一次专题讲座。

(二)活动形式

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教师之间通过教研活动、教育博客等形式交流互助,努力实现共同提高的培训效果。

五、活动安排

活动时间从2014年至2016年。其中,2014年主要活动安排如下,2015、2016年的主要活动参照执行。

第一阶段(4月1日—4月11日):

宣传动员阶段,通过积极宣传,在全校教师中形成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的浓厚氛围。本阶段做好以下工作:

1.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

2.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将达标活动要求转化为每个人自觉练习的行动。

3.参与教师制定个人提升计划,学校建立教师教学素养提升档案。

第二阶段(4月12日—10月31日)

实施落实阶段,学校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并帮助教师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提升计划。及时总结交流经验,推动此项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

第三阶段(11月1日—12月30日):

评比阶段。

六、考核办法及参考标准

(一)考核办法

教师普通话:由测试员对教师进行现场普通话水平测试。

硬笔书法:现场书写,当场认定达标情况。

多媒体应用:现场操作,当场认定达标情况。

教学才艺:现场展示,当场认定达标情况。

(二)评分标准

教师普通话:依据《山东省普通话测试评分标准》打分。

硬笔书法(钢笔字、粉笔字先后进行):

1.书写内容:现场规定名诗、名篇或名段,一般不超过30字。

2.评比标准:书写(30%):格式标准、规范,必须用正楷或行楷书写,笔画清楚到位,无错别字、漏字、多字。结构(20%):结构合理,笔画流畅,明亮度高,力量感强,分布匀称。字形(20%): 章法自然,整体感观舒适,字形大小适中;字迹清楚、优美。效果(20%):美观大方,卷面整洁,无涂改。速度(10%):按平时写字速度掌握。

多媒体应用:

1.计算机与多媒体的操作技能(30%)。

2.信息的检索、加工与利用的能力(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收集、应用,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学习网站在教学中的应用)(30%)

3.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能力(40%)

教学才艺:

创新性(20%):项目选取、主题设计、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原创性。基本素质(30%):表现出较好的基本功和良好的艺术素质。感染力(30%):作品或者表演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贴近性(20%):展示内容与学科教学联系紧密,在学科教学中能够得到较好的应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科素养:

针对每项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学校负责检查评估。

七、组织领导

(一)深入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开展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各级部要结合实际,广泛发动,深入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对开展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在全校形成领导带头练、骨干推动练、教师自觉练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活动实效。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导处,负责全校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的组织实施。

(三)培养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学校每学期组织举办一次“教师教学素养大赛”,总结先进经验,推动全校教师教学素养达标提升活动工作深入开展,促进我校教师教学素养和学科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中心小学 二〇一四年四月六日

中心小学教师教学素养达标考核领导小组

长:张卫东副组长:张素梅成员:李钗钗

5.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五

论文关键词:教学语言 幼儿教师 语言素养

论文摘要:在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使用及其使用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师幼之间和谐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现从幼儿互动教学的现状入手,从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求出发,提出幼儿教师应当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一、对当前教师教学语言现状的分析

教学语言在广义上指人们通过无声的或有声的方式,借助于体态、文字和口语表情达意。笔者尝试对当前在幼儿教师的教学语言方面上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

1.用语不规范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的语言较随意,表达不够准确,如经常会冒出“把手拿出来”“一只椅子”等语言。有些教师的语言松散、零乱,还常伴有口头禅,导致教学语言不严谨,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由于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家乡语言的惯性使他们的语言方言化,而且语言没有得到大多教师的充分重视。

2.命令强制性

在师幼的言语交往中,教师凭借自己的权威地位,师幼言语交往呈现出单向化和单一化的特征。经常可以看到在课堂上,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将教学的内容教授给幼儿,并没有对幼儿的回答进行适宜的反馈,教师的言语缺少启发性,完全是一种灌输。幼儿逐渐成为教师权威言语的纯粹接受者。教师和幼儿之间缺乏双向言语对话。

二、重视幼儿园教师语言的必要性

1.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分析

幼儿处在身心的初长期、意识的朦胧期,决定了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也给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乃至着装打扮都会给幼小的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影响他们的终生。

2.幼儿教师语言的要求

(1)规范性

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是他们积极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首先要保证自己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科学性。教师的语言是幼儿语言的样板,教师只有使用规范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正面的示范效应,所以教师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要符合国家普通话的要求,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不念错字、不使用方言。

(2)人性化

教师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考虑幼儿现有的语言接受能力,力求“因人用语”。比如,对性格不同的幼儿,语言的使用就应不同:比较内向、较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应更多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鼓励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以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

(3)艺术化

教学语言作为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审美性为基础,是一种“刻印着人类审美的语言”。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使幼儿展开思想的翅膀,遨游在想象的天空,吸引儿童积极地参与,唤起儿童学习的愉悦和创造力。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

(4)形象化

幼儿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需要依据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其他感官形象来认识事物,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口语要具体、鲜明,要有动态感觉,有情感色彩,能唤起幼儿对具体事物的真切感知。

三、幼儿园教师提高语言素养的`途径

1.重视理论学习,加强训练,帮助教师掌握各种技能技巧

对于如何加强语言修养问题,笔者认为,首先,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该学好普通话,要正确掌握普通话的发音技巧和音变规律,熟练运用现代汉语的修辞方法,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合乎逻辑,表达准确,吐字清晰,具体形象,富于美感。其次,要广泛阅读文艺书籍,特别是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从丰富的文学遗产中充实、丰富自己的语言,提高语言素质。第三,要热爱儿童,理解儿童,真诚地对待儿童,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

2.针对幼儿特点,加强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给予积极的表扬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提高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言语活动的方式和内容。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幼儿外部的语言行为来把握幼儿的心理或思维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策略作出及时调整,具体来说,对性格较为敏感、容易紧张、心理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应更多地采用亲切的语调、关怀的语气对他们说话,消除幼儿紧张的心理;对反应较慢的幼儿,教师的语言在语速上应当适当地慢一些,显得更有耐心;对性格较急的孩子说话时,教师的语调要显得沉稳,语速适中,使幼儿焦躁的情绪得以缓和等。比如,幼儿不能理解教师的“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幼儿说话时,他们听不出老师的正话反说。

教师不论何时何地何事,当有必要向幼儿说明事理时,都要心平气和地向幼儿明示。教师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力量,如“嗯,真不错”、“好样的”、“好孩子,继续做下去一定行”等语言,加上教师亲切的表情、爱抚的动作,会使幼儿受到极大的鼓舞,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3.语言生动,掌握语言的艺术性,提高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的认知、思维能力还比较差,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熟悉和了解的符合感性经验范围内的事物容易理解,而对于距离自己生活经验比较远的事物则很难理解和把握。教师就要运用生动、形象、富有动感、富有色彩的教学语言开启儿童的智慧之门。

参考文献:

[1]赵红霞.幼儿园教师教学语言运用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廖梅先.幼儿教师语言风格六要点[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10).

6.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篇六

要提升教师道德素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赏罚分明,优化教师队伍。

就是要对在教书育人上有突出表现给予表彰,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要严肃处理。采用竞争上岗制度。优化教师队伍。

1.关心教师利益,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职业道德滑坡除教师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宏观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道德滑坡,教师尊严与权益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切实的尊重与维护,这也是诱发教师道德冷漠的重要原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在舆论上加强宣传,形成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氛围。加强对表现突出,成绩卓然的教师予以表彰,树立典范。使其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2.高标准的选拔人才,把好教师队伍的关口。这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选拔教师时,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业务素养,还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身心健康保健调适能力。完善教师素质测试机制。

3.规范配套各项管理制度,对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淘汰制。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从而增进教师的责任意识。

二) 加强培养教师的职业自尊心与自豪感。

1.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明确自己的使命、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活动,通过研究发展教师的评判思维。

2.加强自我教育,形成反思意识。反思教育有助于克服即时主义的教育观与教师观的弊端。促进教师自身的自律,塑造良好形象,

3.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教师主动适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学生看成具有能动性、潜在性、差异性的个人,努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巧,以使学生在做人上自尊、求知上自取、生活上自理、健康上自强、审美上自悟。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而这样的积极氛围也使教师增强了自身的职业成就感。

教师的文明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的的标志。在现今这个时代,,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教师道德的素质如何,对学生、社会甚至我们整个国家的兴衰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道德素质,是刻不容缓且必须的。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与“养”结合起来是指,通过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情性,养成良好品德的功夫。综合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修身养性”之道;二是指接人待物的良好态度;三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素质和才能;四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的过程和功夫。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担,更是连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人格修养等,教师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技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文化素养;二是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够领悟该专业知识的文化素养;三是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能力。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得到加强,而且可以增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业务技能,而且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愿望就越强烈,技工教育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校学生,才能较好地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然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在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劳动者完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能动力量源泉。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沉着面对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让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都将产生影响,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使学生难忘的老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坚持知行统一。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也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理论作基础。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真正懂得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要求,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技工学校的老师不能满足现有的某些道德知识,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敬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才。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评价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地、经常地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和善于剖析,反省自己,才能消除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三,学习先进人物。由于先进人物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所以向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向本行的先进人物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向先进人物学习,目的是进一步找出差距,看清自身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不足,在先进人物的表率作用和精神感召下,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境界。

7.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七

关键词:农村;师资;提升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名言, 人人皆知。由此推论开去, 在教育界没有一位从教的老师不想成为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能手。在农村小学, 为什么有的老师尽管尽职尽责, 废寝忘食, 却始终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成不了优秀的教师?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农村教师, 应该提升个体的哪些教学修养呢?

一、赏心悦目的教态

教态主要包括面部表情、眼神、动作和仪表。农村小学师资多数存在教态不规范、随意性强, 甚至表情僵硬等问题。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的教态特别是面部表情是激活教学气氛的火花, 是师生交流情感的纽带, 常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总结了人接受信息的效果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优秀的教师教学时, 总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恰当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来影响学生, 而面部表情的变化离不开眼神。那么, 教学时对眼神又有哪些具体要求呢?据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若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默契, 应用60%~70%的时间注视对方, 农村小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眼神关爱, 但何时注视应有针对性、选择性。一般情况下, 在启发引导、表扬批评个别学生时要个体注视, 其他情况下应采用集体扫视的方式。

至于教学过程中的动作要以适度为原则, 而且动作的选用、幅度的大小要应情而定、因文而用, 恰到好处的动作有利于表情达意。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导”而不是“演”, 因此, 常规教学下教学动作切莫喧宾夺主。仪表主要是指教师上课时的服饰着装, 总原则要做到雅而不俗、大方得体。总之, 教态要做到赏心悦目, 像阳光, 可照暖学生的身心;像雨露, 能滋润学子的心田。这样, 才既利于导教, 又利于导学。

二、引人入胜的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有较高的语言素养。”“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马卡连柯也曾讲过:“同样的教学方法, 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学语言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作为一名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备哪些特征呢?

首先, 语言清晰准确, 不含混不清, 不吐字不准。有吸引力, 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其次, 节奏明快适度。合理的节奏既是教师思维敏捷的标志, 又是挑动学生情绪、增强表情达意效果的一种手段, 快时可如急风暴雨、秋蝉高鸣, 缓时应似和风细雨、蟋蟀低吟。一般说来, 激励性语言节奏可稍快些, 启发性语言节奏放慢些;令人慷慨激昂的内容节奏应快些, 沉郁苍凉的内容节奏应缓些。其三, 用语简洁生动。所谓简洁是指用最经济的语言表述最丰富的内容, 不拖沓, 不作没有意义的重复。所谓生动是指用语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做到在调动学生智力心理因素的同时也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为求生动, 教师可借助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古人说得好:“能博喻然后为师。”“善喻者以一言明数事, 不善喻者百言不能明其意。”此外, 教师用语是否生动还体现在其词汇量丰富与否方面。第四, 教学语言要力求口语化, 避免书面化;多用短句, 少用长句。教学语言还要加强针对性, 个别辅导时, 对基础差的学生语言要浅显易懂些,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语言可严谨深刻些。总之, 教学语言要引人入胜, 沁人心脾, 像一首名曲, 闻之使人三日不知肉味。若如此, 怎不令学生流连忘返, 高效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信息?

三、富有启发性的提问

在当前农村小学教学过程中, 无论是道德培养, 还是知识掌握, 都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 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能否做到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的质量的高低。那么, 教学提问的总原则是什么呢?是富有启发性, 注意循序渐进性。一是所提问题, 既要让学生明白问什么, 又要达到让学生踮起脚来或者跳一跳便能摘到桃子的目的, 而且答案最好是多元性的。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答问的兴趣, 又有利于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思考之。二是提问要体现由易到难、步步为营的循序渐进原则。“善问者, 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 后其节目, 及其久也, 相脱以解。” (《学记》) 三是提问不在多而在精。提问时多用“为什么”“怎么样”, 少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可以不可以”等选择性问语。富有启发性的提问犹如盲人手中的引路棍, 好似航海人的卫星定位仪, 能顺利地将人导向自己的目标。

四、动态化的板书

板书是指教师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符号、线条、图表等, 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 板书的内容应当是教学中的精华部分。优秀教师的板书既能体现备课思路、教学思路, 也能将学生的思路融入其中, 具备动态化特征。所谓板书动态化是指板书要用得适时适当, 即边分析边板书, 这种动态化的板书是对学生活动的刺激, 比那种静止板书 (课前已经写好的板书) 更易被学生感知和接受。当然, 动态化的板书也应该讲究字迹工整、美观大方的规范美, 层次清晰、提纲挈领的条理美以及画龙点睛、以少胜多的简洁美。动态化的板书犹如河面上的桥梁, 能帮助学生顺利到达知识的彼岸。

当一位优秀的教师犹如登高山一样, 其途必遭坎坷曲折, 但只要我们教师注意内在素质的修养, 即具备渊博的知识和高尚的师德, 并加强外在的素质修养, 即从教态、语言、提问、板书及教法等五方面予以修炼, 无限风光必将尽收眼底———为之四顾, 为之踌躇满志。

8.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八

一、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爱数学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有两种:一种是权力性影响。每个教师都具有这种影响力,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师在地位、资历、年龄、学识等方面均高于学生。在传统上,人们普遍要求尊师重教,要求学生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等等,这些都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并服从老师。然而权力性影响毕竟带有强制性,影响效果短暂。另一种是非权力影响。它主要产生于教师的品格、学识、才能和与学生的感情,也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最容易受老师感染的力量也是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爱心、尊重、宽容、赏识作为教师的基本人格因素,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只有具备完美的人格魅力,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感染、感化学生,形成号召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你所教的学科。

例如,华应龙老师执教的《圆的认识》一课。课堂中师生的交流充满了老师的关爱与呵护。一句“好了,孩子们!”迅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亲切的笑容、风趣的语言让课堂充满了温馨的感觉。不仅如此,华老师还能够尊重、赞赏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也会及时加以肯定。课堂上,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在老师的赞赏声中自主得到的。这样,学生们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看似是枯燥乏味的数学,但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时时可以听到朗朗的笑声和自发的掌声。这里没有了学生对“师道与讲台”的敬畏,有的是老师拾起童心的绵绵磁力。这里学生不再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代名词,数学是诗、是歌、是画,让人流连忘返,学生们都不愿意下课了……

“圆有圆的规矩,方有方的规矩;做人有做人的规矩,探究问题有探究问题的规矩。”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让学生在体味圆的特征的同时,又不得不思索其中蕴涵的哲理。华老师的人格魅力无处不在散发。这样有魅力的课堂,学生能不从心底里喜欢吗?

二、关注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笛卡儿说过:“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而数学思想则是传导数学精神,形成科学世界观不可缺少的条件。数学思想方法反映着数学概念、原理及规律的联系和本质,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说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条明线的话,那么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一条暗线。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对这条暗线关注得非常少或是根本没有关注。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许多教师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最后展示圆与生活的联系:怒放的向日葵、美妙的水纹、激昂的奥运五环标志……让学生感受到圆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教学学生只是学到知识,而没有学到思想方法。

华应龙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做得就很好。首先,他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开启智慧的五把金钥匙贯穿全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一定是这样吗?”这五个问题设计,让学生们经历了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体会到了考虑问题要严谨、全面,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态度。华老师是将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步骤清晰地呈现给学生们,在这短短的40分钟里,他不仅让学生学会了知识,还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给了学生。

这样的教学,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学生学了一堂课,受用又何止一堂课?知识是无限的,老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永远跟不上知识的更新速度,只有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独立自主地学习,永远充满学习的热情,应对各种不同的挑战。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抓住教学内容中的有利因素,有意识地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应用,将数学思想内化为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学生既爱学又会学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40分钟,教师专业素养的不同,课堂教学实效性也大不相同。同一课题同样的主题图,专业素养高的教师就能很好地利用情境图为教学服务。我们看下面两个案例:

[课例]《认识乘法》(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

情境创设A:(执教者在上课一开始,便出示了这样的一个精彩的画面——“动物学校”)

师:我们来比一比谁最聪明,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师: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这儿真好玩!有小动物,房子、大树、白云、河流、小桥……

师:你真聪明!

生2:我发现小河的水还在不停地流动着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我发现小河里还有鱼儿在游呢!

生4:我发现小兔们在开心地跳动着。

至此,十分钟过去了,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教师在肯定的同时,不断的提

问:“你还发现了什么?”于是,学生又不断有新的发现……

情境创设B:(执教者特级教师徐斌)

师:(出示主题图)看,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在這块草地上有几种动物?它们是怎么排列的?

生:有两种动物,鸡和兔。

师: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

生1:我数兔子时是2个2个数的,因这它们是2只2只地站在一起的。

生2:我数鸡时是3个3个数的,因为它们是3只3只地围在一起的。

(师板书:2+2+2=6 3+3+3+3=12)

3个24个3

(引导学生数一数各是几个几)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徐老师只提两个问题:图上有几只动物?它们各是几只在一起的?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捕捉了数学信息,初步感知了“几个几”的生活现象,为接下来学习乘法的含义做了必要的准备。

9.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 篇九

2011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2011年,学校将围绕“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确立“以人为本是教育发展的核心”,“立首善之师”,大力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努力为教育教学高效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目标任务

努力形成一支教育思想端正、专业知识丰富、教学技能提高的教师队伍,力争通过计划的实施,使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质的提高。

三、参与范围

全体任职教师。

四、主要内容

围绕“市南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主要进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的相关培训。

五、具体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树“首善之师”高尚形象。

学校将带领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区委书记李学海“解放思想百日教育”活动动员讲话,深入开展“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主题教育,要求教师树立“三种意识”,即:终身学习意识、为学生服务意识、现代教育意识;发扬“四种精神”,即: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市南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为学习内容,通过摘抄、论坛、演讲等不同形式,开展以“学习、交流、规范”为中心的提升活动,对老师进行家访专题培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解性家访、目的性家访、沟通性家访、使家访不流于形式,增强实效性。

结合学校帆船特色,以争创“爱心扬帆”教育服务名牌为契机,结合师德月开展“微笑在××”、“我为学校献良策”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

(二)、拓宽师训空间,强“首善之师”专业素养。

学校将通过研、培、导、练、赛等多种形式,从“专业知识、基本技能、信息技术”三个方面,抓好干部、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使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优质轻负的和谐高效发展。

1.掌握学科“知识链”,提升专业知识。

学校将紧紧抓住“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这一核心,要求教师能够纵向掌握各年级教材之间的知识链、知识结构及知识点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学校将做到“四个有”,以确保学习的深入开展:

配备有保障:为每一位老师配备相邻学段的八册教材,除掌握本学段的内容外,还要求低年级掌握幼儿园大班和中年级知识点;中年级掌握高年级知识点;高年级掌握初中一年级知识点。

时间有统筹:以自我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法,集体学习由业务干部和学科组长负责,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兼周进行,每次利用一节课时间学习,一学期大约进行8-9次的专题研讨。

内容有层次:业务干部和教师一起,把相关学段的知识分解为若干专题,在研讨中每次针对一个专题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通过内在联系的挖掘,形成知识链,使教师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较为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这个整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理解、概括、内化的过程,有助于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扎实掌握。

测试有重点:为检验教师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学校将每月组织一次不同形式的测试,如:专题试卷测试、跨学段试卷测试等,兼周对教材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测查,计划一学期不少于八次,教师平均测试成绩达到优秀等级尚可过关,同时把测试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2.进行“增值性评价”探究,提高教学质量。

(1)向教研要质量——“双线并趋”强师能

学校将加强教研组建设和管理,在实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求发展,真正使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规范化,教研采取“双线并趋”的方式,从深研教材和学习教材两条主线开展。

深研教材:针对以往各学科教学存在的薄弱点,深入研究,语文学科进行作文教学和“读写结合”的研究;数学学科从“规范教师数

学用语,培养学生思维过程”进行研究;英语学科从“提高学生英语朗读水平”进行研究,通过集体智慧的碰撞,实践之中的探索,找寻“突破”的策略,同时学校将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专项竞赛,语文从习作、数学从计算和应用题、英语从朗读方面进行,以检验教研的实效性。

学习教材:进行本学段和相关学段知识链的学习,达到“人人都过关”的目标,三月份以“构建和谐课堂”为主题,举办学校教学节。

(2)向常态课要质量——“三层面”指导有实效

抓好常态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基本途径,学校从“三层面”进行指导,一是指导“随堂课”,业务干部不打招呼直接推门听课,随后进行一对一指导,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二是听好“分段课”,采用“统筹安排,分段实施”的方法进行常态课调研。三月份,学校重点听四、五、六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四月份听一、二、三年级各学科的常态课,要求每位教师围绕课堂教学五环节深挖教材,通过优化教师的“教”来落实提质减负;三是抓实“新手课”,发挥“名师工作室”辐射作用,继续开展“三阶段——两反思” 活动,达到“抓规范,求实效,强化课堂教学能力”的目标。

(3)向课堂要质量——“三分钟”检测堂堂清

为深入实施“提质减负”工程,学校将实施“一课一过关”,即在每节课最后三分钟进行过关小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

检测题目:发挥级部教研组的力量,在备课中进行“当堂检测知识点”的设计,各班检测使用统一题目。

检后反思:执教教师运用折线图等形式分析班级每一课的整体学习状况,一方面便于学生了解自我的学习成绩,一方面便于教师掌握教学效果,及时查漏补缺,要求教师每天都在备课的“教学反思”中记录对“当堂检测”的思考及改进措施,达到“堂堂清”的目的。

(4)向单元要质量——“三结合”把关促师生

单元检测和分析是检验教学质量、分析查找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继续推行“教学质量检测制度”,业务干部负责把关“单元检测”,做到“跟踪监控——增值性动态评价——引领反思”

三结合,即:业务干部依据教学进度分年级、分学科进行质量监控;运用折线图及时记录各级部、各班级每个单元的检测情况,做到全面了解;及时带领教师进行质量分析,利用教研时间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制订措施,达成目标,从而进一步探索学校增值性评价的有效策略。

(三)、树立“网络前沿”新理念,丰实专业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们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经常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不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将着重培养教师三种能力:一是资源搜集整理的能力,能够自己寻找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获取、分析、整理这些信息资源;二是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学校将通过网络、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微机常用故障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的相关培训,提高计算机网络基本技能;三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能够自己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辅助教学,并关注和利用好校园网站、班级博客,使之成为与家长、社会交流的平台,增强教师们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学校将在学期末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素养考核,促进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适时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成立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具体措施,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抓好落实。

2、加强督查考核。学校定期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对教师进行相关测查,并将成绩计入教师发展档案中,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之一。

10.数学教师如何提升素养 篇十

汪多敏

(黑龙江省依兰县达连河镇第一中学)

教师是学校教育生态的构建者,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更是知识和教育信念的传播者。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校、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课堂上辛勤耕耘的教师要适应教育进步的需求,就要不断地自我提升。那么,哪些途径能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从书籍中汲取营养

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能够使人的内心强大起来。数学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专业更加扎实,阅读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首先,数学教师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准确的分析,给自己一个基本的定位,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你要读的书籍。作为教师一定要熟知每册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充分掌握各学段之间的联系,把握好衔接和过渡,这样才能为教学奠定基础。然后,要读关于教学方法类的书籍,从中探寻适合自己学情的教学策略,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之后,还要多读提升自身修养方面的书籍,正确认识教师角色的育人功能,做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二、通过网络获得动力

网络是一个非常大的平台,有着全面的知识储备,可以弥补我们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学教师如果能有效利用网络,那么,网络资源就会成为我们教育教学强大的辅助资源。通过浏览网页,我们可以查阅电子教案、教学课件,()还可以观看名校教学案例、教学视频,参与网上论坛、教学研讨,可以触及国内更广阔范围内的先进教学理念,可以和名师进行网上交流,不仅能提升认识,更能为教学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注重课堂实践

课堂变革是无法回避的,从古至今我们的教育形式一直在不断更新,课堂是教学改革的落脚点,教与学之间一定有一个很完美的契合点需要教师去躬耕实践。而一名教师,只改变育人的思维模式是不够的,勇敢地进行课堂实践,是每一个教师的责任。作为一线教师,致力于课堂改革的`本色不能改变,因为课堂教学的效果关乎孩子的成长,关乎育人的质量。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形成学习能力,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教师是学校育人品牌的创造者,教师的素养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给自己设定一个发展的规划,对自己成长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在面对育人工作时,做到心中有热情、胸中有思路、眼中有未来,生成教育智慧,以专业素养带动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

11.撷取语言素材,提升语文素养 篇十一

一、开阔视野, 汲取语言素材

教师通过学习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 观念更新了, 从书内延伸到书外, 从学校拓展到社会, 学生的阅读范围, 也不仅限于教科书。经典阅读课外书, 如《飞鸟集》、《骆驼祥子》等, 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应该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自主阅读, 搜集信息, 积累知识, 随时掌握最新知识, 吸取最鲜活的语言。在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 尝试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看, 或者利用课余时间在阅览室看书, 做笔记, 积累素材, 提高语文素养。

二、积极开展课内外阅读, 淘沙见金

学生不能局限于课堂, 要开放课堂, 给学生一方舞台;学生不能把目光紧盯在教材上, 要开放教材, 让学生根据课内知识搜集资料, 整理知识, 补充课文, 使课文内涵更丰富, 学生的视野更开阔。这样, 课文就“只是一个例子”, 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究, 获得超文本的信息量, 把课本读“厚”了。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时, 我让学生依据课文搜集有关资料, 学生找到许多描写济南的冬天的文章, 有的学生对题目质疑, 积极思考并说出:题目蕴含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和赞美之情。这样阅读, 筛选, 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他们惊喜地认识到知识可以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取, 不再是光听老师讲解了。这样他们自己学会了读书, 为今后学习打下了基础, 学会了阅读方法, 养成了习惯, 只有当读书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活动时, 学生才会去粗取精, 淘沙见金。

三、生活蕴含语文, 生活是学生的舞台

生活中蕴涵无穷无尽的无字书, 有读不完、看不厌的知识。语文教师的理念要有前瞻性, 教师必须把生活当成学生的课堂, 生活中处处蕴含语文。关键是语文教师把课本当成学生的世界, 还是把世界当成学生的课本。苏霍姆林斯基曾骄傲地把自己的学校称作“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 在《育人三部曲》中他把大自然变成了课堂, 他带着学生尽情享受其中乐趣, 身在其中学习, 其乐无穷。教学中, 我竭力引导学生睁开双眼, 用心感受, 要他们“两耳多闻窗外事, 一心要读有用书”, 多从生活中吸收知识充实自己, 弥补自己, 启发想象与创造, 开阔心胸,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大到时事政治, 如申奥活动、足球比赛;小到家庭生活、社区活动、校园生活, 都要让学生留心观察, 用自己的眼睛看, 去体味、比较、分析、思考, 逐步形成独特见解。因此, 生活与大自然是学生更广阔的课堂。

四、探究学习, 感悟“真谛”

当前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 也是合作的社会。没有极强的团队合作、相互学习精神, 仅凭个人很难做好一件事情。现在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 , 联系学生 生活实际 , 我结合书 本知识 , 引导学生 选择阅读内 容 , 合作学习 , 然后对搜 集到的信 息加以组 合 , 即进行专题研究阅读。如《挚爱亲情》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分别阅读有 关父爱、母 爱、师爱及 其他描写 亲情的文 章 , 并且摘抄下来, 然后小组交流, 分门别类, 整理编辑。其中收录了《我的背影》 、《我的母亲》 、《红莲 》、《一 碗阳春面 》等经典 名篇, 还有诗歌《妈妈的爱》。有一小组收集了许多老歌《妈妈的吻》、《草 鞋》、《好爸爸 、坏爸爸》、《外 婆的澎湖 湾》, 还有的则搜 集了童话 、童谣 ;有的小组 推荐了电 影《我的父 亲母亲》、电视剧《母亲》等, 学生通过合作阅读、积累内化大量的语言材料感受着, 体验着, 感动着, 震撼着。不用说教, 他们从中感悟到的东西足够咀嚼一辈子。这就是教育的本义, 教育的真谛。

五、自主搜集, 从中受到启迪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要学会自主搜集, 学会对知识重组, 能把知识迁移到解决问题当中, 还应该学会创新。在阅读中 , 每个人都 会有不同 体会、感悟 、意会 , 或是从中 受到启迪 , 引起共鸣 , 引起思考 , 这时会情 动心动 , 欲有感而 发 , 要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思维、想法、灵感进行加工与再创造, 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这是更深层次的交流。如《挚爱亲情》中学生有感于亲情的伟大, 感于父母深恩, 感于祖辈厚爱, 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 拿起笔或写或画, 写出自己心中情思, 拿起相机或拍或摄, 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

12.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十二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有了多元化定位,但是更耳熟能详的是把教师比作“一眼”清泉,泉水常流常新,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如今,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数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从下面五个方面来谈谈我校老师的一些的想法:

一、要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的新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这些知识的瑰宝就像一座座航标,在我们前行的大海上指引前进的方向。为了改变教师观念,巴市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读书计划”,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36本,每学期每位教师读两本,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如印象深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讲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理念、精神。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通过读这些书,即使的调整了教师的心态,其次,要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我校定制的“课程论”、“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技能”等对我们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对教育有追求和研究的人,我们也可以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上半年,学校请来我旗教育行业比较有名的奋斗小学孟健校长为我校全体教师做了《关于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成长》的报告,听了孟健校长给我们老师上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成长的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下半年我校将继续请我们地方的数学专家亲临我校做讲座、做指导。

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要拥有丰富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数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指“学科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的应用”等。我校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学习讨论,提升全体小学数学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实验 过程也告诉我们,我们数学教师现有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提高,我们往往缺乏“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需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数学老师学科专业知识也只有不断地更新,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要多研究教学,这也是最关键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给了我们扎实的装备与武装,具体运用起来就落实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所以重视抓教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上、课后、听评课教科研等。

(一)课前。课前我们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整个流程完整,各环节充实哪些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对学生要有充分预设,一个问题出来了,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答案,老师又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准备都能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实际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施教过程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上。数学课堂的特色就是节奏感强,各环节环环相扣,干净利落。体现我们数学课的特色,我们的课堂上也有感情,但不是抒情。我们体验的是成功(或失败)解决问题带来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非常重方法。我们始终觉得,数学老师不是单单在教数学,而是在教人怎么学数学,怎么去创造。老师的方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三)课后。我们觉得要提高教学素养,提高业务水平,课后反思也特别重要。善于反思的老师才会有精彩的课堂。对于自己课堂上的得意之作,要勤于总结,精益求精,争取发挥到更多的地方;对于瑕疵之处,我们更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改进。在这种情境题中,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运用数学技能来解决问题,可能会事半功倍。经常这样的自我反思,从中寻找答案,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加驾轻就熟,完善自己。

(四)、听评课。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听评课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平时,利用网络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并研究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 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多听专家老师对学科教材的解析,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能更好的驾驭教材。(五)、教科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个时代,不会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教师是不能算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之前,我们认为从事数学研究与数学教学不相干.通过近今年的课题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对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事数学研究可以使研究者体会数学思维的内涵, 领略数学内在的真善美,领悟数学的精髓,肯定地说,这些体验会有意识地融入研究者的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校部分教师通过三年的“尝试教学法”研究,以形成了一种尝试法教学的模式,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教科研是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集中的体现.四、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技能”等对我们会有很大帮助的。

五、要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参与培训机构与数学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如,9月份请来北京的名师邵钦为我们做课,我校全体数学老师都去参与,听了之后我们数学组进行认真的研讨,每位数学老师谈自己听课后的体会.并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总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近年来,我旗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每年都要举行的“送教下乡”“参与式培训”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教师也认识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经常反思与总结。这样,我们这湾清泉才能常流常新,才能给每个孩子源源不断的新鲜水源!

13.教师个人素养达标提升计划 篇十三

为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水平,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的专业化水平的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让自己不断地发展,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对自己的发展做出规划,并为之不断地努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1练就自己扎实的基本功。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为给学生做好榜样,我会持之以恒地加强自己的基本功练习。同时,作为语文老师,我还要不断的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学生的沟通能力,平时多注意积累教学资料,使自己在教学方面能够尽快地成长起来。

:基本功练习:每天一片钢笔字,一块小黑板,11月参加教师基本功测试:理论测试(包括书写),课堂教学:上课,反思,说课,写一篇你所上的课的教学日记;即兴演讲,写作测试,论课,制作网页 长期坚持自我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能力培训和能力测试,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

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学习制作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学课件,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3积极撰写教科研论文,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经常上网浏览教育教学相关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清泉。

4认真读好一本教学专著。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过程,我把这本书分解在平时的工作中,每周读书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记录学习笔记不少于600字,写心得体会不少于300字,每月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写教学案例或反思不少于2篇;并将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收获及时上传到博客中并积极向《古峡教研》、《宁夏教育》等公开发行的刊物中投稿,与同行共同切磋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同时积极参与学校、中心学校和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和教研活动,利用自己的博客和等网络教研的优势,积极与专家进行对话交流,以此来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5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

14.幼儿教师教学语言素养的提升论文 篇十四

笔者是一名中职数学教师, 有幸参加公共基础数学课的全程竞赛。现竞赛已结束, 在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希望能与大家共勉。

一基础课数学教学基本功大赛概况

本次比赛继承了以往的优良传统, 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完整,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比赛提升了青年教师的专业素养, 发掘新人, 培养后备力量, 形成教师队伍梯队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适应优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青年教师搭建了锻炼自己、展示风采的平台。

二参与基础课数学教学基本功大赛后的感悟

比赛后, 我的感慨很多, 同时收获也很多。也许最后的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 但最重要的是享受这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让选手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磨砺自己, 提升自己!一次一次的挑战和机遇才成就了名师, 所以本人很珍惜这次难得的锻炼机会。下面我就谈谈在此次教师基本功大赛中的感悟:

1.态度端正, 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

接到市里竞赛的通知后, 我们学校领导非常重视, 马上召集老师们开会, 宣读比赛通知细则, 安排比赛人选。接到比赛任务的老师们都按照比赛要求认真准备, 先自己看书, 然后互相讨论, 最后写出比赛方案, 反复地强化训练。

比赛当天, 老师们注意着装仪表, 精神饱满, 答题认真, 讲课有条理。从比赛的现场和结果来看, 每位选手都精心准备、认真思考, 努力呈现自己的专长和特色, 较好的呈现了基本功训练的成果, 提高了数学老师的整体素质, 比赛成绩良好。

2.筑牢教学基本功,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在教育学心理学考察和数学专业知识考察中, 我的感触是: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知识水平的素质迫在眉睫。“书到用时方恨少”, 古人们尚且知道“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对于我们教师而言, 要学的东西太多, 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 教给学生一杯水, 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而且是一桶不断更换的水。本人认为, 教师不仅要有一桶不断更换的水, 而且要是“自来水”。因此, 我们应善于主动性地学习, 使自己的思维更敏捷、更广阔。

在讲题比赛中, 要求每位教师抽签决定讲题的题目, 题目确定后, 参赛教师独立备课, 可借助参考资料, 准备时间为20分钟, 讲题时间为10分钟, 要求:审题分析、解题过程、总结提升。当我站到讲台的时候, 已经感觉到自己没有底气, 临时准备的内容可能是准备得不充分, 上台后我擦了一下黑板, 发现自己已经忘记要讲什么了, 结果语无伦次, 而且没有任何的激情, 本来想好的亮点忘记讲了, 易错点也没有提出来。自己感觉比平时讲课差了很多。我想, 作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站在讲台上不应该那么紧张呀, 可能因为准备不够充分, 或者说太重视这次比赛了。虽然最后综合评定本人获得了二等奖, 但本人对自己的表现, 还是不满意的。安静下来想想要得了二等奖也好, 就说明本人还有进步的空间;对自己不满意, 也说明还有进步的要求。

经过了这一届教学基本功大赛, 使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竞争和压力与进步并存。我觉得平时我就要注意以下教师基本功的训练:

第一, 要夯实备课基本功。在第一轮教学设计环节, 写函数的概念一课的教学设计。我体会到教师应必备的专业知识。能正确理解教学大纲, 熟悉教材。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指定的课题教案。教学目的明确, 要求恰当, 重点突出。难点分散, 注意思想教育, 教学程序合理。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教案格式规范, 书写文字也要端正。

第二, 强化组织教学基本功。在第一轮中考察教育学和心理学时, 我体会到教师要熟悉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层次清楚, 教学结构合理。注意学法指导, 能激发思维,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同时要精选练习, 作业布置批改及时, 认真, 规范。及时辅导, 因材施教。

第三, 修炼语言基本功。在第二轮讲题比赛时, 我体会到:如果教师普通话流利, 声音有磁性, 语速恰当, 学生会更喜欢听讲。教师若能正确使用名词和术语, 语言清晰准确, 具有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 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 磨练板书基本功。板书时, 布局合理, 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字迹工整规范。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有一种美的感觉, 学生自然也会喜欢看黑板了。所以平时我们做老师的要练练字, 上课时也要有意识地把字写得更好, 格式更规范, 做学生的好榜样。

第五, 苦练作图基本功。作图要求教师能正确使用各种教具。绘图顺序规范, 迅速, 大小适中, 美观大方。能徒手绘出较正确的草图。具备熟练简笔画技能, 随手画出各种物品, 画图辅助教学, 增强教学直观效果。如本次竞赛讲题环节中的第3题, 就是作函数的图像。此题重点是用“描点法”画函数图像, 最后得到一条光滑的曲线。教师首先分析题目的隐含条件是说明图像在第一象限或者在第三象限, 又知图像还经过原点, 所以得知画图时取点, 以原点为中心取对称点, 解决了教学的一个难点。但对学生来说取了点, 把点描到坐标系里去, 也是难点。还有一个易错点, 就是学生描点之后, 用尺子连线, 连成一些折线。即使会画的图, 我们也有画的好看不好看、标准不标准的区别, 我们做教师的, 要想把图画的美观, 平时也必须多练习画图, 提高画图的基本功。

第六, 加深解题基本功。解题基本功, 主要要求教师能在规定时间内, 编拟出制定有用的试卷。并能进行试卷分析。会设计试卷的双向细目表, 试题一定要能扣住教学大纲, 知识覆盖面广, 重点突出, 难易得当, 有一定的梯度。

三基础课数学教学基本功大赛的成效

通过比赛后, 我们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 我们数学组的老师更爱学习了, 更爱反思教学了, 研讨的气氛也更浓了。我们要学习名师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巧, 但不能全搬全套, 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吸收精华。同时, 我们也知道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态也是获得的好成绩的重要条件之一。

虽然比赛过程是艰辛难熬的, 但收获还是多多的, 如果还有机会, 我愿意去参加比赛, 使自己在比赛中不断地进步。我也相信, 多参加比赛, 下次比赛时, 我将会显得更冷静、更从容, 赛出更理想的成绩;多参加比赛, 也可以激励我去不断地学习, 从而能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为教育事业贡献我的微薄之力。通过教师基本功比赛, 能使教师们多思考、多反思、多交流、多讨论、多总结, 从而筑牢教学基本功,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摘要:笔者参加了2014年广州市首届中职教师教学基本功和技能竞赛活动。竞赛的主题是“中国梦·园丁美”——打造优秀双师型中职教师队伍。通过比赛, 笔者认识到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端正态度, 与同行团结协作, 共同进步, 筑牢教学基本功, 才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关键词:中国梦·园丁美,筑牢,教学基本功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 (第四版)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杜殿坤译)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

15.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 篇十五

提升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新途径

作者:丁松刚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年第01期

摘要: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匮乏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学校领导重视不足,培养对象的片面性,以及较低科研意识导致的思考动力不足造成的。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是整个学校素质的体现。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素质。因此,本文在对教师人文素养匮乏进行归因的基础上,认为由“虚”入“实”再化“虚”是值得尝试的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中学教师;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1-0028-02

“人文素养”是一个抽象的词语,无法用标准去衡量,只能在心中慢慢体会。因此,在学校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的眼中,培养人文素养无疑是一道难题。在说不清、道不明状况之下,“空对空”、“虚对虚”成为学校管理者和研究者的一致做法。学校管理者大喊“切实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人人都要读书;”研究者在文章中大谈人文素养包括那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然后层层划分,最后得出空洞的理论和无法实施的策略。实际上,人文素养的提升并不是靠晦涩而高深莫测的理论才能解决,只要遵循合理的途径,便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一、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现状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它”不是什么知识,却是在知识的积淀中提炼出来的,“它”不是可以触摸的,却时时体现于个人的行为举止之中。教师不仅是学生的知识传授者,还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尤其是在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的中小学时期,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可见一斑。然而,通过对众多中小学教师的接触,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的匮乏让人咂舌。

(一)功利化的教学态度和行为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欲高度膨胀的当代社会,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物欲横流的淫威之下动力渐弱。即使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未能幸免,教师的目光一致向能产生最大经济收益的学科看齐,向能给自己带来荣誉和晋升机会的升学率看齐。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之下,学生的升学率成为衡量教师优秀与否的主要评价标准,教师向学生灌输大量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好学生是教师关注的焦点。在教师眼里,人文素养是虚的东西,根本无法纳入评价标准之内。把时间浪费在不能带来现实效益的读书上面,是在教师的潜在价值观中不被认同的做法。因此。时间紧张成为众多教师无暇发展人文素质的借口,进而导致教师原来满怀的教育理想和审美情趣,甚至于兴趣爱好都在逐渐的褪色和消失。

(二)失衡化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自从实行学科专业化以来,教育行业里便出现了“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局面,自然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自然教学的娴熟,不去关注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普通学科的教师一心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不去关注艺术学科领域的状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自然学科的教师不懂得写文章。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自然现象的规律;普通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达芬奇和莫札特,艺术学科的教师不懂得欣赏老舍和莎士比亚。在这种教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的状况下,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悖论,语文教师不懂得音乐,如何用学生的音乐智能强项去开发语言智能;数学教师不懂得美术,如何用学生的视觉空间智能强项去挖掘数理逻辑智能。

(三)断裂化的文化认知和理想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下的优秀传统文化,在遭遇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之后,正面临失落的危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责任感、团结、奉献等已成为迂腐过时的思想。中国先秦诸子百家的文化典籍、两汉的史学、魏晋南北南朝的玄学、隋唐的佛道哲学、炙烩人口的唐诗、宋词和明清时期的程朱理学,这些闪烁着人类智慧光芒、彰显着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类自身存在价值的肯定和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探寻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无人问津的陈词旧典。处在文化断裂中的教师正紧跟时代的潮流,崇尚效率,注重规则,学校不再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是生存的名利场。

二、人文素养匮乏的归因

(一)领导对人文素养培养重视不够

从人文素养本身的内涵来看,“人文素养就其核心来说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内容包括人生的意义、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就其现实基础来说,人文素养是由历史文化和传统精神熏陶而成的修养和气质,是融进了自己理解和悟性的认知结构,是对人格心理及人生定位有着巨大影响的“遗传基因”。从人文素养的核心价值体系和现实基础来看,人文素养只有经过全方面的发展,历经现实的锤炼才能形成。但是,真正的具体实施起来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由于人文素养培养效果的滞后性,效果好坏一时也是无法检验出来的,正如通过要求教师读书来提高人文素养,但教师读多读少,读好读坏,一时是无法评价的。所以。导致一些急功近利的学校管理者不愿投入太多精力在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上。

(二)人文素养培养对象的片面性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语文教师成为人文素养的代表,因为语文教师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主要责任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文采飞扬、超凡脱俗、博古通今;有审美的眼光和情趣,有感性含蓄的热情,有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除了语文教师,优秀教师的标准也是要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学校管理者在管理中,把人文素养的培养重点放在这两类人身上。研究者在论文中大谈如何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文素养、优秀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对数学教师、体育教师、物理教师等学科教师的人文素养研究却相当匮乏。由于

这些偏见的存在,导致其它学科的教师和普通的教师也觉得人文素养不是自己必须具备的方面,对其听之任之。

(三)科研无法成为思考的动力

中小学的科研状况一直是中小学校管理者为之头疼的问题,大多数学科的教师不愿做科研,也不具备做科研的能力,而学校也只是设立专门的科研部门进行教学研究。笔者通过数次深入中小学发现,很多学科的教师比如计算机、音乐、体育、美术的教师科研动力特别不足,即使逼着写出的文章,竟会出现文字不通。上下文不相关的情况。由做科研的情况可以看出教师的人文修养已经降低到了什么程度。究其原因,学校在科研管理中,不注意培养教师参与科研的意识,教师不用做科研,便不愿去读书思考,更不愿动笔把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成文字。

三、由“虚”入“实”再化“虚”培养途径的探索

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素养匮乏的现状,学校管理者采取了许多的方式,研究者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而,出现的结果是学校管理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形式化。校长不时的强调让教师读书,却不给教师提供空间和机会。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到理论的谈论教师应有爱心、责任心、人格魅力。他们似乎从未考虑过教师的感受,教师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看待人文素养的,学校的实际情况又是什么样的。如果不能究根溯源,只治标不治本是毫无意义可言的。人文素养虽然是比较虚化的,但只要能以教师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采取各种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策略和措施。最终使教师从内心认识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地去追求自身内涵的提升。因此,笔者认为人文素养的培养应落实到实处。

(一)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

学校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与教师的发展分不开的,关注教师,不仅要考虑到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成绩,还要关注教师的精神状态。“教师不只是一个教育者,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人,教师的情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的生活也应该是多姿多彩的,关注教师的情感世界和生存品质是提升一个学校教师素养和教育竞争力的良好途径。”因此,从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角度,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以下条件和机会。

1.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让教师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当作自己成长的乐园。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节日给老师送一份关怀,来让教师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2.创造书香校园的人文氛围。学校可以设立:“读书角”来鼓励教师读书,通过举办“读书沙龙”来为教师提供分享读书乐趣和交流心得的机会。从而让读书变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任务。

3.给教师发挥专长的机会。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各种各样的作品展,鼓励教师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给教师提供精神上的享受。

(二)创造共享的课程文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和课程改革脚步的加快,教师仅仅依靠注入式的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而是逐步的走向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不断地增强,问题越来越多,而且,涉及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学生需要的是启发式教学,而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而且,新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及学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现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无法独立完成课程任务的。种种的变化都要求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加强合作。“教师之间必须组成能力和特长互补性较强的关系或组织,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实施跨年级、跨学科、跨层次的协同教学,根本改变教师教育行为和工作方式,构建一种共享的课程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实现文化的共享,以下建议值得尝试。

1.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听课。在以往的听课习惯中,总是语文教师听语文课,数学教师听数学课,在这种习惯模式下,教师的知识面只局限于本学科之内,无法得到新的教学灵感来改革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水平。因此,学校应鼓励不同学科的教师互相听课,提高教学水平。

2.不同学科教师互相推荐读物。不同学科教师对自己的专业经典书籍都比较了解。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推荐经典书籍,可以让教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其它学科的状况,拓宽视野,有深入研究兴趣的还可以和专业教师切磋,这样也加强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学科的发展。同时,由于教师之间的协作也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鼓励全员参与科研创新

中小学的科研通常只是专门人员来参与,而其他的教师根本没有参与科研的机会,久而久之,对于科研便毫无热情。其实,科研是全体教师的权利,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都会产生自己的教学心得。如果学校能够用积极的方式去鼓励教师动笔去写,比如,把优秀论文编成论文集。那么,教师能够见到自己的论文变成科研成果,将是很大的精神鼓励。由此。也会带动教师读书的热情。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热情,学校可以把教师分成各个科研小组,每个科研小组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心得体会,最终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来呈现出来。对于科研能力层次不一的状况,可以采取结对互助的方式来进行。

16.创新式教师素养提升 篇十六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是基础教育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教师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课题。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广大教师必须首先是个创新型的教师。

一、积极探索有利于培养学Th创新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个富有创新型的教师,心中不该只想着学生的分数,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加强,应更多地为学生今后的生存发展着想。诺贝尔获得者杨振宁教授针对中国教育的时弊,曾语重心长地指出:中国教育基本是教师教、学生记的模式,这种模式如果不改变,再过三十年也很难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创新型的教师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一)变封闭的课堂教学为开放的课堂教学

开放的课堂教学形式,组织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地点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自然、社会。创新型的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主,辅之以与教材有关的生活材料,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指导他们观察生活、认识社会。开放型的教学手段不再是“教师一张嘴,从头讲到尾”,而是借助于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实现由平面向立体、单向向多向的转变,既开阔学生的视野又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

(二)、教学思想上摒弃传授知识为主的观念,树立以培养能力为主的思想

把培养能力、增长才干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把传授知识渗透在培养能力、培养方法之中,变知识积累第一、能力培养第二为能力培养第一、知识积累第二。

(三)、变阻碍和压抑学Th创新能力的教条式、灌注式、他主式等教学方式为自然引导式、提问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式。

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有些教师认为学生的头脑是容器,教师只要把知识灌输进去即可,在此影响下,变成教师教、学生记,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接受什么,学生的学习完全受制于教师的教。教学中重照文理解轻怀疑求新,重逻辑思维轻发散思维,重教师的主导作用轻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致培养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唯书唯上,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缺乏求新求异求实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摒弃这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采用已被实践证明了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自然引导式、提问讨论式、自主探究式等教学方式。

自然引导式教学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在于充分发展学生独立自主的品格,进而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创造主体。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拐弯抹角地迫使学生接受既定的现有的结论,而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去探索未知的东西。教师帮助学生产生思想,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为所获取的每一点知识付出足够的创造性劳动。

提问讨论式是由教师直接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来自于学生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教师抓住学生已知与未知间的内在联系,从学生的能力出发促使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自主探究法的实质和基本作用在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亦即创造力。它主张在教学中把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始终作为教学的一个首要环节。它不是通过传授知识来消灭问题,而是通过传授知识来引发更多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始终存在着众多的未知领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他们走上创新之路。

二、要科学看待学Th创新和不断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是教材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以及自身的素质水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科学看待学生创新,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对培养学Th的创新能力有个科学的认识

创新是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潜能,对于学生这一特定群体来说,创新主要是指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对他们来说是新的问题,能够独立地掌握知识,并把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目前好多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好多错误的认识。

(1)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就是发明创造,是对有高深学问的人而言的,认为中小学生谈不上创新。其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一定是要学生去发明创造出什么新东西,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学习的创新,学生学习中的创新,不是从无到有的发明,只要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对他本人来说是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就是创新。

(2)有些教师没有摆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关系。有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会加重学生学习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负担,同减负精神相矛盾。其实不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真正落实好减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轻视和排斥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创新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没有创新,基础知识也就成了一潭死水。知识本身是不存在创新不创新的,而作为学习知识的主体学生在获取知识时却有了是否创新的变化。

(3)有些教师忽视了对后进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认为创新能力是成绩好的学生的事。这也是错误的,我们既要重视对优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后进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只有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也才是真正的创新教育。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关爱和信心。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精神和勇气,激发他们的创新的欲望和信心。

(二)教师要积极从事教科研,带头创新,不断增强自身创新能力

一个创新型的教师必须积极开展学习和研究,不断追逐学科技术发展的前沿,及时了解和掌握自己所授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投身于教科研活动中去实

践和锻炼,使自己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在教育教学领域内自由探索,自由创造。

教师带头创新就是教师自身必须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支配下积极开展创新实践。因为教师的创新对学生来说最具体的、最可感的、最好的示范。只有在教师不断创新的精神影响和带动下,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只有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了解创新能力形成的规律,才能更有效地将知识传授和开发创新思维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的创新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各方面,如果教师满足固守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观念,以不变应万变,那是断不可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

三、要为学Th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

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已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课堂是教师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战场,是启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只有营造适合培养创新能力的课堂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弘扬独特的个性,展露创新的潜能,也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个课堂教学的特征是民主和谐、生动活泼、敢于争论、弘扬个性、富有创见。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爱心和微笑带入课堂

教师要给学生以微笑、信任和期待,切不可板面孔说教,给学生畏惧感,从而抑制学生的创新欲望。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我们:你的微笑和期待会给对方一种信念,会帮助他挖掘无限的潜能,唤起他对美的不懈追求。创新也是如此。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有充满爱心、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最有效地学习,也才能最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热爱创造型的学Th

一般说来,没有教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成为发明家的,但不一定都喜欢创造型的学生。德国心理学家戈特弗里德海纳特指出:创造型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是不太受欢迎的,他们的行为不合群,也不友好,而且对集体活动的兴趣也很少。据托伦斯研究:创造力高的儿童多数具有顽皮淘气、放任自流、所作所为不合群、时逆常规、处事固执、较幽默等性格特征。高创造力儿童的这些特征,都是我们许多教师所不能容忍的。好多教师喜欢规规矩矩、百依百顺、照我的葫芦画瓢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热爱创造型的学生。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提倡民主化的教学风格

综观目前教学状况,课堂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重师道尊严,轻学生学习主体的不民主现象仍屡见不鲜,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民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提高学生民主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民主化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主体主动活泼、自由生动的发展。反之,专制型的教学会扼杀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使学生失去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动力。

四、要在教学中要真正发挥学Th的学习主体作用

所谓创新,总是与主体性、自觉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主体性和自觉性,就不可能有创新,主体性和自觉性是创新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真正发挥学生的创新主体作用。

(一)、教学中要给学Th积极的评价,激发和培养学Th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在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前苏联

苏霍姆林斯基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采用积极的教学评价手段,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及时的表扬和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很有必要。而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尤其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师意外的问题时,有些教师会不自觉地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有些教师在课堂提问后,只有当学生的回答跟自己准备好的答案完全吻合才给予肯定和表扬。这些都不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兴趣。

(二)、教师要鼓励学Th大胆质疑问难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就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巴甫洛夫指出:怀疑是发现问题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究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北京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向学生提出学习语文“三、三、三原则”,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见,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的意见。他的这“三、三、三原则”正集中体现了一种“怀疑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那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和讽刺挖苦,而要正确引导,耐心解答,使学生思想中产生的微弱即逝的求知火花得到燃烧发展。

(三)、真正把时间还给学Th。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创新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有些知识学生通过独立或合作是完全能够解决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和课后都应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有些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课上完全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课后又布置大量的作业进行机械式的重复式的训练,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时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多讲为少讲,能不讲的尽量不讲,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自主学习。

五、要注重对学Th求同和求异思维的培养

创造力较高的人兼有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两种能力。求同思维是指朝着同一方向进行思维求得答案,它只要求找到正确的答案即可,而求异思维是指思维不局限于某一方面,而是向着多方面发展,找出合适的答案愈多愈好,求异思维包括想象、创造、启发和猜测等诸方面,它更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活动的全过程需经过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而传统的教学只注重于学生求同思维的培养,好多教师常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约束学生,使学生走向教师圈定好的标准答案之中,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一个创造型的人必须善于求异思维,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更要注重对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要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不落俗套。

上一篇:医院管理学教学课件下一篇:《周处》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