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精解(精选10篇)
1.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精解 篇一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练习题
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侧面PAD是正三角形,且垂直于底面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 ,M为PC上一点,且PA∥平面BDM.
(1)求证:M为PC中点;
(2)求平面ABCD与平面PBC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2.如图,平面平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4,四边形ABDE是直角梯形,BD∥AE,BD BA, , ,求直线CD和平面ODM所成角的正弦值.
3.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 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的中点.
(1)证明:PE
(2)若APB=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4.如图,在直棱柱ABCD-A1B1C1D1中,AD∥BC,BAD=90,ACBD,BC=1,AD=AA1=3.
(1)证明:AC
(2)求直线B1C1与平面ACD1所成角的正弦值.
5.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是AB,BB1的中点, AA1=AC=CB=22AB.
(1)证明:BC1∥平面A1CD;
(2)求二面角D-A1C-E的正弦值.
6.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2,⊙O的直径AB=2,C是 的中点,D为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POD平面PAC;
(2)求二面角B-PA-C的余弦值.
7.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A1=2,AB=1,点N是BC的中点,点M在CC1上.设二面角A1-DN-M的大小为.
(1)当=90时,求AM的长;
(2)当cos =66,求CM的长.
8.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为平行四边形,以顶点A为端点的三条棱长都为1,且两两夹角为60.
(1)求AC1的长; (2)求BD1与AC夹角的余弦值.
2.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精解 篇二
A.熊猫:哺乳动物 B.京剧:豫剧
C.细菌:病毒 D.鲤鱼:两栖动物
2.拳击:摔跤
A.射击:击剑 B.乒乓球:羽毛球
C.篮球:排球 D.举重:跳水
3.考古:文物:博物馆
A.教育:人才:企业 B.贸易:商品:工厂
C.播种:收获:土地 D.培训:演示:博览会
4.()对于鱼虾相当于草原对于()
A.养殖--放牧 B.渔民--牧民
C.水产--牧草 D.海洋--牛羊
5.交通肇事对于道路相当于()对于()
A.食物中毒--医院 B.瓦斯爆炸--矿井
C.校舍坍塌--地震 D.河堤溃决--汛期
参考答案解析
1.D【解析】冠心病和传染病同属于疾病,但传染病是一个集合概念,冠心病是一种具体的病,且冠心病不属于传染病。A项是种属关系;B项是并列关系;C项是全异关系;只有D项符合题中逻辑关系。
2.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应关系。题干中拳击和摔跤属于个人项目,且运动形式相江苏中公微博:江苏中公教育
http://weibo.com/jszgy
微信:jsoffcn
江苏中公教育:http://js.offcn.com/ 同,均为格斗对抗类项目;B项中乒乓球和羽毛球也都属于个人项目,且都属于隔网对抗类体育项目。
【解题误区】C项中的篮球和排球也都是对抗类项目,但都是集体项目,而非个人项目,所以要排除。
3.A【解析】本题属于三项类比推理。考古的对象是文物,而博物馆又是文物展出的场所之一。只有A项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教育的对象是人才,企业是人才工作的场所之一。
4.D【解析】本题考查的对应关系是事物及其所在场所。鱼虾生活在海洋里,牛羊生活在草原上。
5.B【解析】道路上可能会发生交通肇事,矿井里可能会发生瓦斯爆炸。
江苏中公微博:江苏中公教育
http://weibo.com/jszgy
3.病句练习题解析 篇三
姓名
班级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两者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应去掉“和床上用品”),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 二是谋略不当。(滥用否定词,应去掉“不足”和“不当”)
C.今年的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将有所缓解,拉闸限电现象会相应减少,但整体上看仍然偏紧。
D.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他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表意不明,“投诉”使用不当,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在常规能源中,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句式杂糅,可改为“水电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或“水电是无可比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B.综合国力的提升是中国撤离在利比亚人员行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坚实基础。(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一词)
C.为了使大家生活在文明祥和的环境中,业主委员会讨论并通过了文明公约。D.近段时间来,北京、成都等城市纷纷出台政策,开始严惩无视红绿灯信号乱闯马路。(宾语中心语残缺,在“无视红绿灯信号乱闯马路”后面加上“的行为”)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300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成分残缺,应去掉 “由于”)
B.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会的酸奶饮料,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C.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作品,也许在两年后,甚至五年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语序不当,“两年后”和“五年后”应交换位置)
D.最近,成都的社区店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不合逻辑,“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不能并列)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搭配不当,“视野”可以“拓展”,但是“感受”不能“拓展”,只能是“增强”)
B.浅浅的水面托起无数错落的石山、石壁,又折映出婆娑多姿。(成分残缺,“婆娑多姿”为形容词,属于定语,后半句成分是谓语+定语,缺少宾语,并在句末,加上“的身影”)
C.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D.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由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句式杂糅,可改为:恐龙灭绝事件被认为是约6600万年前的一颗陨石撞击地球所导致。)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能否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把“也”改为“就”)
C.我们要向读者讲述的是一则人民子弟兵将百姓冷暖装在心上。(宾语中心语残缺,在句末加上“的故事”)
D.全班同学和团员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发言。(并列不当,“团员”包含在“全班同学”之内)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使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B.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搭配不当,“学习态度”和“提高”不能搭配)
C.为了避免海啸后不爆发传染病,印度洋受灾地区地方政府做出巨大努力。(否定不当,“避免”与“不”任删除其一)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语序不当,“观察”和“解决”应互换位置)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由于宝山村老书记贾正方坚持走集体致富的道路,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他在第六届全国“村长”论坛上被评为“中国村官终身成就奖”。(搭配不当,应是“他……获得‘中国村官终身成就奖’”)
B.网络诈骗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民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造成的。(句式杂糅,可改为:网络诈骗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公民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泄露,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C.电视剧《小别离》从不同阶层、不同视角关注中学生留学问题,戳中生活痛点,呼应社会关切。
D.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掌握和学习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很有益处。(语序不当,应该是:学习和掌握)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特级教师李芳菲今天下午到我校指教同学们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搭配不当,不能说“指教……难题”应该是“指教同学们如何解决在学习中碰到的难题”)
B.一个外国人从一个国家带走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在那儿感到的痛苦。
C.今天下午我们聆听了张教授对于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做合格中学生的报告。(搭配不当,应该把,“对于”改为“关于”)
D.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可据他的科任老师反映,真正的情况并非如此。(前后不对应,“如此,”指的是前面的,“他在班上的表现到底怎么样”,没有明确答案,应该把“到底怎么样”改为“很好”)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句式杂糅,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是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 或“《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B.“珠算”申遗成功后,不少人认为,珠算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发明,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应该加以发扬和传承。(语序不当,应是“传承和发扬”)
C.与《舌尖上的中国2》第一集的原画面相对比,该片涉嫌抄袭的镜头不少于十多处。(语意赘余,应该吧把“十多处中”的“多”删掉)
D.《中国成语大会》得到观众的高度赞赏,也让人们从参赛的学生身上看到传承中华文化的希望。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经过老师的反复讲解,才使同学们茅塞顿开,掌握了这个方法。(介词掩盖主语,可将,“才使同学们茅塞顿开”改为“同学们才茅塞顿开”)
B.学校经常开展安全知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意识”)
C.马云在湖畔大学开学典礼上致辞,他表示学校的使命是在新商业文明时代发现和培养企业家的行为。(成分赘余,可删去“的行为”)
D.对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要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有秩序加以推进。1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
A.川航机组突遇险情,成功备降,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他们的专业素养点赞。(缺少主语,应在,“纷纷为他们专业素养点赞” 之前加“网友们”)
B.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标准,规划者首先考虑的是让市民“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C.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习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搭配不当,不能说“了解学习……环保意识”)
D.本期“文翁大讲堂”的听众,除成都教师外,还有资阳、攀枝花等外地教师也参与其中。(句式杂糅,可删去“也参与其中”)1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句式杂糅,“其目的”和“为了”任删其一)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缺少主语,删去“关于”)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4.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精解 篇四
1、按原文选择填空。
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
”。
A.“桂林山水甲天下” B.“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答案】B 【解析】本题意在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及语句的熟练掌握,对课文要多读多背,才可以增加语感和语言感受力。
2、选词填空。
A观赏
B 欣赏
C 观看
D 观察
(1)、“六一”联欢会上,同学们津津有味地()小琪表演的节目。
【答案】 欣赏
【解析】这个题目是考察对近义词的辨析,“观赏”意思是看着欣赏, 强调的是视觉效果;
“观看”是“特意的看;参观”的意思,而观察是“仔细的看”。“欣赏” 意思是领略玩赏,全方位的感受,还有喜欢的意思,因此,选欣赏。
3、根据意思找到与它对应的词语。
高耸直立,形容山势的险峻。()
A.嶙峋 B.屏障 C.兀立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在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兀立,是形容山石突兀、重叠。屏障,屏障,是意思是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要努力加油哦。
4、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A 是B否
【答案】 否
【解析】 比喻句三要素,可以没有本体,但是要有喻体,这一句虽然也具备了比喻句的“好像”但是没有说明桂林山像什么,只是夸张地说山险的程度,而不是在打比方。
5、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 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手法。A 是 B否
【答案】 是
【解析】从“像„„像„„像„„”看,这是一个博喻的句子,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这个句子是把山峰比喻成老人、巨像和骆驼。
6、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课文采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分别抓住漓江水的净、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两个角度浓墨重彩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奇绝风光。
A 是B否
【答案】是
【解析】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绘声绘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情赞颂,此句正确。
7、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1)“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是说桂林山水这么美,当属全天下第一。A 是B否
【答案】 是
【解析】因为桂林山水像人间仙镜一样。每一个游客到这里都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桂林山水是自然的美,是纯天然的美。甲等是最好的,桂林山水这么美,当属全天下第一。因此,这句理解是正确的。8.熟读课文后选择正确的答案。
“桂林山水甲天下” 这句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的作用。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答案】A 【解析】这句话在全文开头,开头的句子一般会有领起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这个说法可以首先考虑。9.判断正误,正确点“是”,错误点“否”。
作者通过描绘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悲观厌世的思想感情。
A 是B否
【答案】否
【解析】 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绘声绘色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情赞颂,蕴含着的一般就是热爱和赞美之情,而不是悲观厌世的情绪。
10.“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两句诗在文中起________ 的作用。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5.莫言自述以及习题答案解析 篇五
(1)1957年,我家来了个大学生邻居。他讲,当时他在济南的时候,认识一个山东省比较“腐败”的作家。这个作家究竟“腐败”到什么程度呢?一天三顿吃饺子。我们当时一年也吃不上一次饺子。我当时就问他:“叔叔,如果我将来能够写出一本小说来,我是不是能一天三顿吃饺子?” 所以,我想我最初对文学对当作家的梦想,就是冲着一天三顿吃饺子开始了。我后来把村里面的书借来看了以后,头脑当中才真正有关于文学的概念。
(2)我的想象力还是不错的,为什么不错呢?因为我的想象力是饿出来的。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敢啃。1961年春天,村里的小学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和小伙伴一拥而上,每人抢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啃起来,觉得那煤块越嚼越香,还说着“味道好极了”。
(3)我小学五年级就被学校赶出来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我就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4)直到现在,我依然动用的还是我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我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5)想象力,也有外来接受的地方。我们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我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我们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我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我,这是狐狸在恋爱。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
(6)我的小说语言也是比较庞杂的,这里面既有古典的书面型的语言,也有一些读西方翻译过来的小说这样的语言,更多的还是来自乡土。
(7)我们山东话的许多方言土语,一旦写到书上,是非常典雅古朴的古语,反而能够被人理解。我们说一把刀锋利,不说锋利,而说“风快”。说一个姑娘漂亮,也不说漂亮,我们讲“奇俊”。说今天天气很热,我们不说很热,而说“怪热”。
(8)这些方言土语,写到小说里,完全可以看得懂,而且有非常强的感染力。一个真正的文学家,就是应该千方百计地丰富本民族的语言。不能仅仅把方言土语用到小说人物的对话中,而要把方言土语用到叙述中。
(9)我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说话的孩子。在我们农村叫做“炮孩子”。后来我写了小说叫《四十一炮》,里面就有一个“炮孩子”,其中也有我个人的经历。也因为我喜欢说话,喜欢说真话,给我们的家里带来了很多的麻烦。所以过了几十年以后,当我要写小说准备发表时,使用的笔名叫“莫言”,就是告诫自己要少说话。
(10)事实证明,我一句话也没有少说,而且经常在一些特别庄严的场合,说出实话来。我觉得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
(11)如果一个作家讲假话,不但对社会无益,也会大大影响文学的品格。因为好的文学作品,肯定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里边,尤其是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
(12)我有一种偏见,我觉得文学艺术,它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13)所以我的很多小说一旦发表以后,有些读者也不高兴。因为我把有些黑暗暴露得太彻底。当然我不会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我最近写了一部长篇小说(指《生死疲劳》),写了一个后记,最后一句话就是说“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14)有人说我为获奖,作品特意贴中国标签?什么是中国标签?我不知道。我在《檀香刑》后记里面说,我想在语言上有我自己的特色,根本不是想写给外国翻译家看。
(15)一个作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写作追求限定在一个什么奖上,也没听说哪一个作家为了得什么奖调整了自己写作的方向,改变了自己写作的方法。而且,即便你想改变,变得了吗?该怎么写,还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16)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是孙子,是懦夫,是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我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这篇文章是莫言被授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后的自述,平易如话家常,没有故作深沉的情感和晦涩的词汇,一如作者的小说语言一样平实朴素。
B. 文章第一段通过回忆大学生邻居的故事交待了作者文学梦想及文学概念的来源,也让我们对那个历史时期群众物质极其匮乏的生活状态有所感知。
C. 为莫言的写作源源不断提供素材的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二十岁以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儿八经的东西去写了。
D. 鬼神妖怪的各种传说在莫言的家乡很盛行,尤其是许多老人讲的鬼神故事对莫言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的影响。
E. 以“莫言”为笔名,意在提醒自己少说话,他却一句话也没少说,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也属于作者自己要揭示的人性中恶的部分。
(2)文学创作的成功需要作者有非凡的才情和丰富的想象力,莫言的想象力是如何获得的?请结合全文概述。(6分)
答:
(3)莫言在写小说时,说自己是“贼胆包天、色胆包天、狗胆包天”,请结合原文简析莫言的“胆”体现在哪里?(6分)
答:
(4)老托尔斯泰说:“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莫言几十年如一日地开垦“高密东北乡”(莫言家乡的象征)的文学王国,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原文,联系自身经历或阅读体验具体阐述。(8分)
答
(1)A D(5分)【解析】B错在“文学概念”不是通过大学生邻居来家获得的。C、E错在最后一句。答对一项得2分。
(2)(6分)参考答案:①莫言的想象力首先来源于童年饥饿的记忆。童年时赶上自然灾害,为了填肚子,野草、树皮,什么都吃,甚至连煤块都说“味道好极了”。
②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乡村的生活资源。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呼吸大地发出的气味。这种跟大地接触的机会,这种很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我想入非非。
③莫言的想象力来源于对鬼神故事的恐惧。小时候听了很多鬼神妖怪的故事,当时的生活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莫言就觉得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想象力就产生了。
(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
(3)(3分)参考答案:①敢说实话,敢讲真话。莫言觉得讲真话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他坚持在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东西。
②敢于揭露。他不把文学作为唱赞歌的工具。他认为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人性中恶的部分。
③有原则,有特色。不会因为迎合部分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色,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答对一点2分,三点6分,意思答对即可。)
6.《张衡传》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 篇六
一、这篇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张衡的?文章记叙的重点是什么?
设题意图:
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并能分析课文结构,在此基础上抓住课文重点,进而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贡献。
答:⑴文章从三个方面写张衡:①第一部分(第1段)写张衡的为人以及在文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②第二部分(第2-4段)写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卓越的才能和贡献;③第三部分(第5段)写张衡在政治上的突出作为。⑵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可分为两层:一是仕途情况,以及制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图论》的情况;一是专门介绍候风地支仪。显然,后者又是第二部分的重点。
二、翻译下列各句。
设题意图:
积累常见重点实词,区别他们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常用义的不同。
⒈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译: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结交。
⒉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译: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阴阳历算方面最用心。
⒊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译: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⒋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译: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认为它没有应验这很奇怪。⒌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下,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三、郭沫若曾评价张衡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课外搜集资料,以“我看张衡”为题,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演讲。
设题意图:
7.雨的阅读习题及答案解析 篇七
(2)沿着兰江南行,不久就可以到达郭洞村。村庄周围有石头垒成的围墙,出入村庄需要通过一道石门,这是村庄设置的关隘,不仅说明村庄在过去为了安全而壁垒森严,而且说明村庄封闭式的生活特性。村庄与外界的关联是隐藏的,采用一种不敞开的保守姿态,过着自足的生活。掩藏村庄的还有围墙外繁茂的树木。这些树木中不乏千年以上的樟、槐、榆、松,它们对村庄长年累月的遮蔽,使村庄更加隐秘在一种古老氛围之中。这是某种具有审美性和理想的乌托邦式的遮蔽,它让我们想起当年的武陵桃花源。古木环合,泉水夹带着野花流过去,只有一道小小的门与外面世界交通,这不是“桃花源”的范式吗?难怪这个村庄又叫做郭洞村,所谓“洞在青溪何处边”,外面的人要想走进村庄,莫非亦要打探哪儿才有幽秘的通道?
(3)不过,我们走进村庄毫无困难,而村庄的情形也并不像桃花源。它里面是一群精心修筑的明清风格的民居,大多白墙青瓦。高高笔直的风火墙,连成一片,隔断了村庄上面的天空,下面则是狭窄的巷道,巷道连接了村庄每座门户。由于这些门户总是长久关闭着,巷道便空虚而冷寂,因此在村庄我们能够看到“屋舍俨然”,却不能看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这样一来,村庄无疑增加了更多的私密性质。于是,我们只好将眼流连在村庄的外表形式上。我们的手指着白墙上面各种形状的漏窗,还有镶嵌在一座座门楼上的砖雕,以及无数的镂花木刻,我们完全明白了,所有这些无一不是通过能工巧匠的机杼之心,在乡民们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态度外面装饰了一层“艺术”,从而借了这精致典雅的形式,来蕴藉他们自己紧闭的生活理想。也许,我们就这样不经意地走进了村庄的本质。
(4)实际上,自从这里成为外来者观看之地,村庄的功能就日渐萎缩了,它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似乎这一二百年的精雕细作,便为了今天观看和欣赏的需要。甚至连村庄自身也愿意将村庄当作一件古旧的艺术品,连同隐藏在它背后的心情和趣味态度,一起博得一种叫做“文化”的评价和青睐。因此,它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这不仅说明它与“桃花源”不好相比,而且也与它那幽闭的本质产生了矛盾。因此,我们最后将看到,人在这样的村庄中,已不像往昔那样被隐藏,而是退出了村庄之外。没有气息,没有生活表情,没有人的日常活动,村庄就蜕变成空壳和废墟。这时候,村庄正好以“文化”的名义,命名为“原始生态村”。外来者为了一种“文化”而来。他们长驱直入,到处探头探脑,然后带着餍足的心情,回到现代世界中打几个文化饱嗝。
(5)只有那个春天的早晨,村庄上空,开始飘落微雨,通往村庄的石子路上,一位穿蓑衣戴箬笠的老农民,牵扯了他惟一的那条耕牛走向村外时,身后留下了一串湿漉漉的蹄声,村庄才真实得让我们多一点感动。
16.从全文看,为什么说那些古老村庄的存在,“只有一种标本的意味”?(2分)第三段末提到的“村庄的本质”指什么?(2分)
古村的雨阅读答案
17.作者认为郭洞村与“桃花源”,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
18. 纵观全文,作者对古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而文章结尾的“古村微雨图”又蕴含了本文怎样的主旨?(6分)
参考答案:
16.(1)古老的村庄失去了活力,只是过去村庄的空壳。(意思对即可,也可选用原文的语句来回答如“古老的村庄与周围的一切已失去了时代的联系,如今只表达了某种静止和停滞的含义”;“古老的村庄如今功能日渐萎缩,不再具有生活价值,而成为观赏对象,村庄蜕变成空壳和废墟”等ks5u。)(2分)
(2)紧闭的生活理想(或“封闭幽深的心情和趣味”“幽闭”)(2分)
17.相同点:古木环合,泉水夹着野花流去,只有一道小门与外面世界交通的封闭式环境。(或:过着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生活。)(2分)
不同点:(1)人们囿居在高墙和重门后面,巷道空虚冷寂,不能看到桃花源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生活情景。(2)郭洞村不会主动拒绝外来者的进入,自愿做一件古旧的艺术品,博得外界富有“文化”的评价和青睐;而“桃花源”没有。(4分)
18.(1)悲哀——向往——惋惜、失望。(3分)
8.春的练习题带答案解析 篇八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光,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选出对这段话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花图,主要是抓住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的特点写的。
B、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万木争春图,主要是抓住桃树、杏树、梨树的特点写的。
C、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意图,主要是抓住花、蜜蜂和蝴蝶的特点写的。D、这段文字描绘了一幅春园图,主要是抓住春天花园中的果树和动物的特点写的。
2、选出对这段文字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 A、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虫、树、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B、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花朵、果实、野花的次序安排结构的。C、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上、花下、遍地的次序安排结构的。D、这段文字可分三层,是按树木、花朵、昆虫的次序安排结构的。
3、对“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句子的句序不能颠倒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B A、这三个句子是按颜色由深到浅的次序安排的。
B、这三种颜色是和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一一对应的。C、“火”、“霞”、“雪”是按照从热到冷的次序安排的。D、这三个句子是按照春花开放的先后次序安排的。
4、“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上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仿佛”的作用是什么?“仿佛”一词由实到虚,由春花联想到果实,表现花儿甜香得引人遐想,令人心醉
5、写蜜蜂闹和蝴蝶飞与春花图的描写有何关系? 这是侧面写春花,用蜜蜂、蝴蝶的繁忙表现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6、这段文字使用的修辞方法有?排比、?比喻?、?拟人?。
7、“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个“闹”字用得极妙,不禁使人想起古代诗人宋祁的一句诗:红杏枝头春意闹。
8、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组是(??D?? ①这段文字是按“树上—花下—遍地”三个层次,从高到低地描写春花。②作者写树上的花,是从花多、花艳、花甜三个角度来写的。③写花下的蜂闹蝶舞是侧面表现花多、艳、甜。
④“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这两个比喻描绘了闪亮摇摆的野花,也暗写了阳光和轻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三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卖弄”原是炫耀的意思,含贬义,本文中的意思是??尽情地表现??,属于??贬义词褒用? 的用法。
2、“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②hè③huó④huò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应和(???②???和面(???③???和平(?①??和稀泥(④???和牌(?⑤?
3、这段文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有(???C?? A、比喻???拟人排比?? B、排比???拟人???引用 C、引用???比喻拟人?? D、引用???对比???拟人
4、请将文段四句话之间关系的理清。
??第一句从??触觉、的角度写春风轻柔温暖;第二句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带给我们的气息;第三、四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春风给人们带来的愉快和快乐。
5、写景要抓住特征。作者抓住了春风?柔和?、芳香、?悦耳?等的特征来写。
6、下面对加点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B?“宛转”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A、从感情色彩看,“卖弄”是褒义词。B、“宛转”的意思是温和而曲折。C、“应和”与“呼应”是同义词。D、“嘹亮”的反义词是“低沉”。(四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注音。
斜织??笼着一层薄烟?黄晕稀疏??披蓑戴笠
2、文段节选自朱自清的《???春??》,作者有一个不辱国格的人生佳话(故事是? 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
3、用“别恼”一词的作用是(??C A、劝别人不要生雨的气。B、写出江南春雨的特点。
C、表现作者将要把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传达给读者。
D、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4、下列语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了春雨的特点,请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来。①像牛毛?多(或细 ②像花针??闪亮? ③像细丝???绵长
5、下面是对划线部分几句描写顺序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6、用双竖线给文段划分层次。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
7、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春雨图。
8、“最寻常”、“一下就是三两天”写出江南春雨的???多??,作者用“?看?”字领起,状写春雨的可爱。
9、“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细密迷蒙??的情状。
10、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这是侧面描写,作者通过正面与侧面相结合,写出春雨的可爱。
11、“静默”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该词写雨中的房屋有何妙处:
??“静默”一词用得最妙,是拟人的手法,传达出春雨中安静平和的气氛,这种静态的美,着力渲染了沐浴春雨的温馨,写出了一种妙不可言的意境。
(五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作“母亲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个比喻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
??(略
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征,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表现这种特征的诗句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或: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点的词好在哪里。(A、B两句任选一句
[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征,很有感情。
A、……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A、“酝酿”这个词原意是造酒,文中形容春天的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越来越醇。这一句从嗅觉的角度表现了春风的馨香与醉人。
B、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3、“斜织”这个词形象地写出了细密、轻盈的春雨在春风中的动态特征。
4、我们所学过的古诗(词、曲中有许多扣住季节特点写出风的佳句,请默写一句并指明季节。
例:写春:东风无力百花残?春风又绿江南岸?夜来风雨声??春风吹又生?随风潜入夜
写夏:清风半夜鸣蝉??夜来南风起??风吹草低见牛羊
写秋: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古道西风瘦马??长风万里送秋雁?林暗草惊风 写冬:北风卷地白草折??风掣红旗冻不翻?夜阑卧听风吹雨??风劲角弓鸣 《春》阅读训练Ⅱ 一积累与运用
1.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C A.清脆嘹亮薄烟 B.傍晚短笛赶趟 C.郎润筋骨润湿 D.抚摸烘托静默
2.为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捉迷藏???A.cánɡ???B.zánɡ??(?A??
②眨呀眨的?A.zǎ??B.zhǎ???(?B?? ③披着蓑???A.suōB.shuō?(A? ④水涨起来?A.zhànɡ?B.zhǎnɡ(B??? ⑤散在草丛里???A.sǎnB.sàn??(?B?? ⑥卖弄?A.nonɡ??B.lònɡ??(?A 3.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并加以解释。
①?酝酿(yùn niànɡ:原意是造酒,这里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②?黄晕??(huánɡyùn:昏黄不明亮。③??舒活:(shūhuo:舒展,活动
④??花枝招展:(huāzhīzhāo zhǎn:打扮得十分艳丽 4.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 A.?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
B.?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C.?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带着笠。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有的是工夫。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排比、拟人???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拟人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引用、比喻、拟人 6.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1“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2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4“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二、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4.这三个比喻句分别概括出春天哪三方面的特点? 新(或新生、生机勃勃;美(或娇美、千姿百态;力(或健壮、活力无穷 5.这三个比喻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想去创造更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6.谈谈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鼓舞人们对光明的未来满怀向往和希望,并决心为此而奋斗??(二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1.这段文字描绘的是_春雨_图。作者抓住了春雨的特点细密和轻盈,从静写到动,从物写到人,由近写到远。
2.文中“密密地斜织着”的“斜”字,不仅在写?春雨,而且也写了“织”字是承上句的
像花针比喻而来,准确地表现了春雨的动态。
3.文中“像牛毛,像花针,像钢丝”三个喻体分别侧重描绘了春雨的特点是、细且密
细且亮、细且飘忽。(细密、闪亮、轻盈(三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②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④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酝酿”一词的原意是:造酒,本文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还经常用来比喻事物逐渐达到成熟?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一句出自_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杨柳风指的是吹动杨柳的春风,整个诗句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方法,“杨柳风”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
3、春风本是无形、无味、无声、难以捉摸的,但作者笔下的春风却形、味、声俱全。请给本语段划分层次,并说说作者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观察、描写春风的?.①‖②‖③④??触觉?嗅觉?听觉? 答:这段文字突出表现了春风.和煦?和温暖?的特点。《春》阅读训练Ⅲ(一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润?wǎn?宛?转酝酿(?yùn?niàng?liáo(?嘹?亮?hōng(烘?托?和(hè?
二、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zhǎng(涨价zhàng(涨红脸??? 2.sǎn(零散sàn(散步? 3.yūn(晕车?yùn(黄晕??? 4.cáng(捉迷藏?zàng(宝藏
三、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欣欣然?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3、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4、舒展、活动。?(???.舒活
四、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第一部分(第1节:盼春
宏观勾勒:?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第二部分(第2-7节:绘春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具体描绘:? 春??风? 图(风唱春)春?雨 图(雨润春? ??? ?? 迎?春图(人迎春)第三部分(第 8—10 节):赞 春?
三、古人描写景物,由于观察入微,写了许多佳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试指出下列写春的诗句中的加点字是从人体感觉的哪个角度写的。
1、春风又绿江南岸(???视觉???)?
2、两个黄鹂鸣翠柳(??.听觉?)
3、踏花归来马蹄香(??嗅觉)?
4、一枝红杏出墙来(??视觉?)
5、处处闻啼鸟???(??.听觉?)?
6、天街小雨润如酥(??味觉)
(四)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 刻含义? 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 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 的精神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9.十月革命练习题解析版 篇九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 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 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之《四月提纲》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材料解读能力。结合《四月提纲》的内容和材料“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可知“国家政权问题”就是要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新政权,列宁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2012·海南卷历史·20)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解析】题干反映的临时政府对内对外的软弱无力,使其陷入困境,B项正确;A项在二月革命时就已产生;未进行十月革命,C项与题干无关;D项应是四月提纲的提出,排除D项。3.(2012·上海历史·21)十月革命期间,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及时解决了俄国民众最关心的问题,其措施是()
A.宣布推翻资产阶级掌权的临时政府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D.选举产生列宁为主席的人民委员会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的(巩固政权)
【解析】结合十月革命的背景可知当时俄国广大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是获得“和平”与“面包”,《和平法令》宣布俄国退出一战,为赢得和平提供了条件,《土地法令》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满足了农民生存的需要。
4.(2012·全国大纲文综历史·21)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之《四月提纲》
【解析】考查十月革命的进程。二月革命后,当时的苏维埃领导人支持临时政府,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临时政府却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他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5.(2009·福建文综·21)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记者刘镜人致电北京政府外交部:“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委员会下令,凡政府命令未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电文中的“广义派”、“政府”分别指()A.俄国共产党 沙皇政府 B.俄国共产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布尔什维克党 沙皇政府 D.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材料显然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故容易判断“广义派”、“政府”分别指布尔什维克党、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答案】D
6.(2009·浙江文综·21)下列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合作的作品《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 B.《共产党宣言》用剩余价值学说,论证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C.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
【解析】A项第一个作品是《神圣家庭》,而B项用剩余价值学说来论证问题是错误的,C项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洛夫王朝是二月革命。【答案】D 7.(2008·广东文基·34)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
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 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
【解析】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十月革命前俄国不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故A、B、C都不正确。十月革命是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答案】D 8.(2007·海南单科·20)1952年我国邮电部发行纪念十月革命的邮票,名称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35周年纪念”,全套4枚。其中第—枚图案为毛泽东访苏期间和斯大林在一起;第二枚图案为列宁在第二次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讲话。此套邮票成为我国第一套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A.邮票的名称 B.周年纪念的时间 C.第一枚的图案 D.第二枚的图案 【解析】A 苏联成立于1922年,而非1917年。所以名称上应为“俄国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纪念”较准确。
9.(2007·宁夏文综·33)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解析】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答案】C
10.(2007·上海历史·25)20世纪初期,中国曾“以俄为师”。这里的“俄”通常是指()①沙俄 ②苏俄 ③苏联 ④独联体 ⑤俄罗斯
A.①② B.②⑤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世纪初中国向西方学习始于十月革命之后,当时叫“苏俄”,后来又成立了“苏联”。【答案】C
11.(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21题)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发生 B.《四月提纲》的提出 C.七月事件的发生 D.十月革命的胜利
13.(2015·潍坊)“3月8日到12日,彼得格勒城的妇女们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短缺的危机。失业的工人,缺粮、断饷的逃兵与贫穷的农民趁机加入„„”该事件使俄国()A.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3月”“上街游行”“要求政府解决面包”的信息说明题干中所指的政府应该是一战时期沙皇政府,故此次革命应该是二月革命。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指十月革命,故A项错误;二月革命结果是推翻了沙皇统治,故B项正确;签订了退出战争的和约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故C项错误;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指的是十月革命胜利,故D项错误。14.(2015·济宁)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A.彻底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建立无产阶级专制的政权 C.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
【解析】 俄国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已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A项的说法不准确;B项“无产阶级专制”明显错误;C项阐述的是革命的方式,材料未有提及;分析材料可以明确这里重点强调的是政权的构成和组织形式,只有D项符合材料内容。
10.应用光谱解析练习题 篇十
一、Fill the following blanks with suitable words or phrases(20 points)
1、The wavenumber of a transition is
2、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ergy of a transition and the frequency is given by.3、The number of double bond equivalents corresponds tobetween the molecular formula and that for the saturated acyclic parent compound.4、UV-Vis spectroscopy involves the promotion of electrons from bonding or non-bonding orbitals to.二、Define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terms(12 points)
Chromophore发色团
fingerprint region指纹区
“first order” spectra“一阶”谱
三、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30 points)
1、A compound of molecular weight 345 is found to have an absorptivity of 248 dm3 g-1cm-1with a path length of 1 cm cuvette, calculate its molar absorptivity, ε.一个分子量为345化合物被发现的248 L3 g-1cm-1吸,以1厘米比色皿的路径长度,计算其摩尔吸光系数ε
C=
2、IR spectrometer typically operates over a range of 2.5~15 um, express this range in terms of frequency and wavenumber.红外光谱仪通常工作在2.5〜15微米范围内,表达的频率和波数计算,这范围。
四、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ollowing spectroscopic spectra(30 points)
1、Characterize the group frequencies of the following IR spectrum of aniline 表征苯胺以下的红外光谱频率组
2、NMR spectral interpretations and their resonances assignment of isopropylbenzene 核磁共振光谱的解释和他们的共振转让的异丙苯
五、Structure determination using spectroscopic methods(8 points)
A compound with a molecular formula of C9H12 gives the following NMR data and IR spectrum.Deduce its structure.结构测定使用(8分光谱方法)
阿的和C9H12分子式化合物提供了以下数据,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推断其结构。
NMR data: 1.3(triplet 5H), 2.8(quartet 2H), 3.0(singlet 3H),7.2(multiplet 4H)
【空间解析几何习题精解】推荐阅读:
空间解析几何习题11-02
城市空间结构考点解析10-01
分布式文件系统命名空间解析06-15
初二几何空间与图形知识点08-3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设计10-05
初中习题解析及答案07-14
操作系统习题解析08-27
函数与极限习题及解析09-28
行列式习题答案与解析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