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有理数的乘法(共11篇)
1.新人教有理数的乘法 篇一
1.4.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第第3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过程,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能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精神,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应用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的符号为负号容易混淆. 3.关键: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在小学,我们学习了正有理数有零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下面仍然借助数轴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法.
二、新授
课本第28页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
0l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以上4个问题涉及2组相反意义的量:向右和向左爬行,3分钟后与3分钟前,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为区分时间,我们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那么(1)中“2cm”记作“+2cm”,“3分后”记作“+3分”.
(1)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如课本图1.4-2)....6cm处.
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①
(2)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左边(如课本图1.4-3)....6cm处.
这可以表示为
(-2)×(+3)=-6 ②
(3)3分前蜗牛应在L上点O左边(如课本图1.4-4)....6cm处.
[讲问题(3)时可采用提问式:已知现在蜗牛在点O处,•而蜗牛是一直向右爬行的,那么3分前蜗牛应在什么位置?] 这可以表示为(+2)×(-3)=-6 ③
(4)蜗牛是向左爬行的,现在在O点,所以3分前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如课本图1.4-5).
这可以表示为(-2)×(-3)=+6 ④
观察①~④,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完成课本第39页填空.
归纳:
两个有理数相乘,积仍然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①、④式都是同号两数相乘,积为正,②、③式是异号两数相乘,积为负,①~④式中的积的绝对值都是这两个因数绝对值的积.
也就是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此外,我们知道2×0=0,那么(-2)×0=?
显然(-2)×0=0.
这就是说: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综上所述,得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关键是积的符号的确定,计算时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是确定积的符号,在确定积的符号时要准确运用法则;第二步是求绝对值的积.
如:(-5)×(-3),……(同号两数相乘)
(-5)×(-3)=+(),……得正 5×3=15,……把绝对值相乘
所以(-5)×(-3)=15 又如:(-7)×4……________(-7)×4=-(),……_________ 7×4=28,……__________ 所以(-7)×4=-28
例1:计算:
1)×(-2); 2121(3)0×(-53)×(+25.3);(4)1×(-1).
735(1)(-3)×9;(2)(-例1可以由学生自己完成,计算时,按判定类型、确定积的符号,•求积的绝对值.(3)题直接得0.(4)题化带分数为假分数,以便约分.
小学里,两数乘积为1,这两个数叫互为倒数.
在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数互为倒数.
例如:-135与-2是互为倒数,-与-是互为倒数. 253 注意倒数与相反数的区别:两数互为倒数,积为1,它们一定同号;•两数互为相反数,和为零,它们是异号(0除外),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为0.
数a(a≠0)的倒数是什么?
1除以一个数(0除外)得这个数的倒数,所以a(a≠0)的倒数为
1. a
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攀登3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
解:本题是关于有理数的乘法问题,根据题意,(-6)×3=-18 由于规定下降为负,所以气温下降18℃.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30页练习.
1.第2题:降5元记为-5元,那么-5×60=-300(元)
与按原价销售的60件商品相比,销售额减少了300元.
11,-的倒数分别为3,-3;5,-5•3311223311的倒数分别为,-;,-的倒数分别是,-;此外,1与-1,与-,5与-5,2.第3题:1和-1的倒数分别是它们的本身;55332223与-23是互为相反数.
四、课堂小结
1.强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法的步骤.
2.比较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与有理数加法的符号法则的区别,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目的.
五、作业布置
1.课本第38页习题1.4第1、2、3题.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两数相乘______得正,_______得负,并把_______相乘. 2.算一算.
(-114)×(-45)=______;(+3)×(-2)=______; 0×(-4)=________; 1213×(-15)=_______.
二、计算题.
3.(1)(-9)×(+23);(2)(-12)×(-134);
(3)(-551110)×0;(4)(+3)×(-33);
(5)(-25)×(+4);(6)(-15)×(+13);
(7)(-8.125)×(-1);(8)(+20144)×(-209).
33•以达到进一步巩固
三、选择题.
4.若ab>0,则必有(). A.a>0,b>0 B.a<0,b<0 C.a>0,b<0 D.a>0,b>0或a<0,b<0 5.若ab=0,则一定有(). A.a=b=0 B.a=0 C.a、b至少有一个为0 D.a、b最多有一个为0 6.一个有理数和它的相反数之积().
A.必为正数 B.必为负数 C.一定不大于零 D.一定等于1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个数同0相乘,仍得0 B.一个数同1相乘,仍得原数 C.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D.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乘,积为1 8.如果a+b>0,ab<0,则().
A.a、b异号,且│a│>│b│ B.a、b异号,且a>b C.a、b异号,其中正数的绝对值大 D.a>0>b,或a<02.新人教有理数的乘法 篇二
关键词:改进;导入;教学设计;高效
笔者在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乘法法则”这一课教学时,对情境引入环节产生了质疑:这样的情境导入有价值吗?这就是“数学生活化”的完美体现吗?以往的导入部分设计是这样的:
有一只蜗牛在一条笔直的路上爬行。(为了区分方向,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为了区分时间,我们规定,几分钟后为正,几分钟前为负)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解:(+2)×(+3)=+6】(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解:(-2)×(+3)=-6】(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解:(+2)×(-3)=-6】(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厘米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解:(-2)×(-3)=+6】
教师希望在这样的情境中能使学生有所启发,从而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可是问题(4)的情境,将时间分为正负,比较牵强附会,学生往往不能理解,即使对这一情境接受了,也绝不是基于对生活情境的理解,而是对前三种情形的一种顺应,而且这样的导入也比较耗时。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教学这一课,教师几乎无不从类似的生活情境导入,不同的是把蜗牛爬行问题换为水位升降或者温度升降问题。我疑惑:难道数学新授课非实际情境不能入吗?难道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让学生轻松高效地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吗?
今年再教七年级时,我大胆对这一课做了改进。改进后的导入设计: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几道算式,思考后小组交流,不仅要得出结果,并能说出理由。
(1)(+2)×(+3)= (2)(-2)×(+3)=
(3)(+2)×(-3)= (4)(-2)×(-3)=
学生进入思考状态,然后小组交流,六七分钟后,就已经有一大半学生举起了手。下面是小组代表的发言。
生A:第(2)题看成是3个(-2)相加,所以结果是(-6);生B:第(3)题利用乘法交换律,可以写成(-3)×(+2),看成是2个(-3)相加,所以结果是(-6);生C:我是这样理解的,既然第(1)题结果是6,把其中的一个因数改为相反数后,结果自然也改为原来的相反数,所以第(2)题和第(3)题都应该等于(-6);生D:我同意C的意见,所以第(4)题和第(2)题相比较,因数(+3)换成了(-3),那结果就又从(-6)变回(+6);生E:第(4)题结果肯定是(+6),因为我们以前学习符号化简时,就已经知道“负负得正”了;生F: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两数(绝对值)相乘。
至此,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已经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了,而且事实证明,再后来的练习环节,学生的正确率特别高,说明这样的改进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改进后的这节课,至少节省了10分钟的情境引入时间,可以用在对法则的理解和运用上。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的目标,所以尽管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式,它也能高度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但我认为并非每节课都得找一个情境来引入,毕竟我们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眼光,有的时候,我们不要低估学生,十三四岁的孩子抽象概括类比理解等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再说,如果某个知识点学生不费力气就能够触及正题,并且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还要硬得把他们赶回头一步步去“发现”吗?那样多少有些矫枉过正、为“情境”而“情境”之嫌。就好像吃点话梅可以开胃,但如果每餐饭前都要求你吃上一碟话梅,就有点腻味且多余了。
我认为如果在一节课上,学生都能够投入其中,积极思考,热烈讨论,勇敢表达,无形中就已经锻炼了他们的观察能力、类比能力、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这些思维品质的提高正是对“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个理念更深入、更长远的体现。数学是一门锻炼思维的科学,数学的魅力主要体现在“准”“简”二字,所以有时候我们开门见山,直入正题更符合数学的精神。
3.新人教有理数的乘法 篇三
1.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崔秀芹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安排在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5)-(+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20)+(+3)与((-5)-(+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20)+(+3)-(-5)-(+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20,+3,+5,-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原式=(-20)+(+3)+(+5)+(-7)
=-20+3+5-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2111+(-)-(-)-(+)36
42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
7、正
1、负
5、负9;
B.减
7、加
1、减
5、减9;
C.负
7、加
1、负
5、减9;
D.负
7、加
1、减
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20+3+5-7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20-7+3+5.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 154212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732367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20+7+5-3”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20-7+3+5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口答
[板书]
-20-7+3+5
=-27+8
=-19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1.计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
(2).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
1.减法转化成加法; a+b-c=a+b+(-c)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五)、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2)-4.5+1.8-6.5+3-4;
(3).
(六)、布置作业
课本32页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步骤: 例 计算(-20)+(+3)-(-5)-(+7)
1.减法转化成加法 解:(-20)+(+3)-(-5)-(+7)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20)+(+3)+(+5)+(-7)
3.同号数结合在一起 =-20+3+5-7 4.同号两数相加 =-20-7+3+5 5.异号两数相加 =-27+8 =-19
练习:1略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某水利勘察队,第一天向上游走5千米,第二天又向上游走5千米,第三天向下游走4千米,第四天又向下游走4.5千米,这时勘察队在出发点的哪里?相距多少千米?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练习:2略
4.新人教有理数的乘法 篇四
分数乘法应用题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学策略:
1.教学例1(求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教师应把这道题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培养分析此类题数量关系的方法.在线段图上标明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使学生明确哪部分表示100千克,哪部分表示吃了,哪部分表示要求的吃的千克数。
教师:“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是吃了100千克的。)
“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应该把100千克看作单位“1”。)
“那么,要求吃了100千克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计算呢?根据什么列出算式?”
(根据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后,再让学生分析一下题目里的数量关系。
2、集体订正时,让两名学习比较好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分析的。要特别注意说明以哪个数量为单位“1”,哪个数量占哪个数量的几分之几。
3、要求学生记住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1”的量×对应分率=对应数量。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培养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策略:
1.教学例2中(涉及三个数量的乘法应用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这道题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的数量关系呢?”自己试着画一画,可以提示一下:题里有小亮、小华和小新的储蓄三个量,所以可以三条线段来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学生画完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画的,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在画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提一些问题,使学生明确画线段图的思考方法。
2、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1)先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画线段图,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再画一条线段,表示谁储蓄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学生回答: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6份,再画出与这样的5份同样长的线段。
然后画一条线段表示谁的钱数?画多长?根据什么?引导回答:
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作为单位“1”,平均分成3份,再画出与这样的2份同样长的线段。
18元
? 小亮:
小华:
小新:
教师画并分析数量关系。
让学生说明确小新储蓄的钱数,必须先求小华储蓄的钱数。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并列式计算。
①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 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5(元)3
②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引导学生回答:根据“小新储蓄的钱数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5的 是多少,所以也用乘法计算。列式:
(元)3
把上面的分上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该怎样列?
(元)
3、注意引导学生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比较归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明确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要能正确地判断第一步把谁看作单位“1”,第二步把谁看作单位“1”。
5.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五
二、教学目标:
(1)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 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请机情境,引入新课
师: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 生: 师: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 师: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 生:负数问题,关键符号的确定
师: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变化量的计算式.
师:若把水位上升记为正,水位下降记为负,几天前记为负,几天后记为正。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生:3+3+3+3=3×4=12(厘米); 师:大家能由表示的计算式写出乘法的形式吗?(-3)+(-3)+(-3)+(-3)=
生:(-3)+(-3)+(-3)+(-3)=(-3)×4 教师活动:引出课题:有理数的乘法.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师:同学们请根据小学的知识计算一下:
生:(-3)×4=(-3)+(-3)+(-3)+(-3)=-12. 师:一个因数减少1时,积怎样变化?(由反馈进一步设问:)(-3)×4=_______;(-3)×3=________;(-3)×2=______;(-3)×1=________;(-3)×0=_______.
教师活动:进一步出示两个负数的乘法算式,进行设问,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猜测其算式积的符号、值.
倒数能用运算来叙述吗?找几对试一试
师:议一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0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有一个因数为0时,积是多少? 例:3计算
35(1)(−4)×5×(−0.25);(2)()()(2).56解(1)(−4)×5 ×(−0.25)35()()(2).56=[−(4×5)]×(−0.25)=(−20)×(−0.25)=+(20×0.25)=5
35[()](2)561(2)2 = −1 师:事实上,小学里学过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仍然适用 自然推出运算律公式。
学生活动:学生在做一做中总结感受验证的过程 师:你能得到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吗? 师:能说出运算律的公式吗? 生: 交 换 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 例4计算
(1/2+5/6-7/12)×(-36)
解:原式=[1/2+5/6+(-7/12)] ×(-36)=1/2×(-36)+5/6×(-36)+(-7/12)×(-36)=-18+(-30)+21 =-48+21 =-27 另解:原式=1/2×(-36)+5/6×(-36)-7/12×(-36)=-18+(-30)+24 =-48+21 =-27 说明:在师的引导下,先由学生自己思考,然后教师总结并给出解答参考 【巩固习题】
1.确定下列两数积的符号.
①2×(-2.5); ②2×(+3);③(-5)×(-7); ④(-4)×6; ⑤(-
121113)×(-)⑥6×();⑦(-5)×; ⑧×.
5382222.计算.
6.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篇六
矫立中华 2011.9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我在开展《有理数的乘法》教学时,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
一、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出发,精心编写学案,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中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习中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会有一定的困扰。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学案的编写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动有趣的“小虫爬行”例子入手,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习。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强化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
二、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教学效果令人比较满意学生从“小虫爬行“的例子中发现有理数乘法区别,自主归纳出法则。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习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三、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节课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我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师“教教科书”是传统的“教书匠”的表现,“用教科书教”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我们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深加工、再创造,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四、主要不足体现在:
(1)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尽管在情景中的实际含义是由学生完成的,但教师的教学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可以更加开发一些;探究的程度不够。(2)总体设计前轻后重。
7.《有理数的乘法》教学反思 篇七
其次在归纳法则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也让学生通过归纳体验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使他们既学会发现,又学会总结。通过例2的气温变化问题和练习中的降价销售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体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
最后遵循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练习设计与作业布置中都体现了分层次教学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通过多媒体。
8.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计算:5×3 解:5×3=15 27277 解:
34346 0 11 解:00 44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怎样计算(1)48
(2)56
二、问题探究:
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在L上的点O。
(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后它在什么位置?
(-2)(+3)=6(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钟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钟前它在什么位置?
(-2)(-3)= +6 观察(1)-(4)式,根据你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 正数乘正数积为___数; 负数乘正数积为___数; 正数乘负数积为___数; 负数乘负数积为___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__. 综合如下:(1)2×3=6(2)(-2)×3=-6(3)2×(-3)=-6(4)(-2)×(-3)=6(5)被乘数或乘数为0时,结果是0
三、得出结论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练习1:确定下列积的符号:(1)5×(-3)积的符号为负(2)(-4)×6 积的符号为负(3)(-7)×(-9)积的符号为正(4)
0.5×0.7 积的符号为负正 例如:(— 5)×(— 3)(同号两数相乘)
解:(— 5)×(— 3)= +()(得正)
5×3 = 15(把绝对值相乘)∴(— 5)×(— 3)=15 又如:(— 7)×4(异号两数相乘)
解:(— 7)×4= —()(得负)7×4=28(把绝对值相乘)∴(— 7)×4=-28 注意: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在确定积的值
四、例题讲解 例
一、计算:
1(1)39(2)2
2(3)71(4)0.81
解:
(1)39271(2)212 (3)717(4)0.810.8注意: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
五、练习1. 计算(口答):
(1)6954(2)4624
(3)616(4)600
293(5)342111 (6)3412
六、小结
1.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2.如何进行两个有理数的运算:
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当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为零。
七、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5第1题,第2题,第3题.八、板书设计
9.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篇九
知识技能:1.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法则,2.会利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掌握有理数范围内倒数的概念
过程方法:1.通过对运算法则的推导,让学生学会观察归纳;
2.使学生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通过对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归纳得出法则,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加竞争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 点:法则的运用 难 点:法则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如果我们把向左规定为负,那么向右为()?把现在前规定为负,那么现在后为()?如向左爬行6cm记作(),—6cm表示();现在前3分钟记作(),+3分钟表示();
2、画一条数轴。
3、原先我们学过正数和0的乘法运算,那么,引入了负数之后的乘法运算是不是还和以前的一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
二、利用数轴,推导法则
如图,一只蜗牛沿直线L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在l上的点O.(1)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2)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
(3)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4)如果蜗牛一直以每分2cm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分析:每个小题里面有两个元素,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速度,那么实际上就是求路程,又因为我们学习了负数,所以路程又有了方向,这样我们就可以借助数轴来解答这些问题。
(1)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2)(+3)=+6
(2)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左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2)(+3)= —6
(3)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左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2)(—3)= —6
(4)3分后蜗牛应在l上点O右边6cm处,这可以表示为(—2)(—3)= +6
教师讲解了(1)、(2)后,后面两个由学生分小组完成,把结果派一个代表告诉大家,每个小题可分派几个小组进行竞赛。观察思考上面的四个式子,根据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填空: 正数乘以正数积为()数; 负数乘以正数积为()数; 正数乘以负数积为()数; 负数乘以负数积为()数;
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
以上填空也是由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回答。从而推导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主要是推导出前面一部分,后面和0相乘的,直接规定就行,不必深究。
三、应用新知,加强练习
例题1 计算(1)(—3)9=(2)(—)(—2)=
注意归纳:有理数相乘,采取两步走,先确定积的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
学生板演,第30页练习第一题,学生自己检查板演同学的正误。
四、巩固提高,得到升华 1、2=(),我们说这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2)=1,我们也说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得出: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问是不是所有的有理数都有倒数?得出数a(a 0)的倒数是.学生口头回答30页练习第3题,另加一个0.4,2的倒数
设计0.4,2的倒数就是要先把小数化为分数,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求倒数,考察学生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2、讲解30页例题2
3、学生做30页练习2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我有什么体会 我有那些困惑 我还有什么希望
10.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法教案设计 篇十
(一)知识技能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二)过程方法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系列活动中,学会与老师及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和合作,准确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及运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
通过例题与练习,体验“简便运算”带来的愉悦,懂得运算的每一步都必须有依据。通过新知的导入和运用过程,感受到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教学难点
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的确定。
【复习引入】
1。有理数乘法法则是什么?
2。计算(五分钟训练):
(1)(—2)×3;(2)(—2)×(—3);(3)4×(—1。5);(4)(—5)×(—2。4);
(5)—2×3×(—4);(6)97×0×(—6);
(7)1×2×3×4×(—5);(8)1×2×3×(—4)×(—5);
(9)1×2×(—3)×(—4)×(—5);(10)1×(—2)×(—3)×(—4)×(—5);
(11)(—1)×(—2)×(—3)×(—4)×(—5)。
【教学过程】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7),(9),(1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5);(2)3×(—5)×(—2);(3)3×(—5)×(—2)×(—4);
(4)3×(—5)×(—2)×(—4)×(—3);(5)3×(—5)×(—2)×(—4)×(—3)×(—6)。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1)(—2)×(—3)×0×(—4);(2)2×0×(—3)×(—4)。
结果都是0。
引导学生由以上计算归纳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说明:(1)这样以后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必须先根据负因数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后,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先定符号后定值。
(2)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例1 计算:
解:=6
2。乘法运算律
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计算:
(1)5×(—6);(2)(—6)×5;
(3)[3×(—4)]×(—5);(4)3×[(—4)×(—5)];
由上面计算结果,可以说明有理数乘法也同样有交换律,结合律,(1)乘法交换律
文字叙述: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ba。
(2)乘法结合律
文字叙述: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代数式表达:(ab)c=a(bc)。
例2,用简便方法计算:(1)(—5)×89。2×(—2)
(2)(—8)×(—7。2)×(—2。5)×
解:(1)原式=5×2×89。2……交换因数位置,决定积的符号
=892………………按顺序依次运算
(2)原式=-(8×2。5)×(7。2×)……交换因数位置,决定积的符号
=-60………………按顺序依次运算
【课堂作业】
1。确定积的符号:
积的符号 ;
积的符号 ;
积的符号。
2完成下面填空:
(1)(—10)×()× 0。1 × 6 =_______
(2)(—10)×(—)×(—0。1)× 6 =________
(3)(—10)×(—)×(—0。1)×(—6)=________
(4)(—5)×(—)× 3 ×(—2)× 2=________
(5)(—5)×(—8。1)× 3。14 × 0=________
3。计算
(1)8+(—0。5)×(—8)×(2)(—3)× ×(—)×(—)
(3)(—)× 5 × 0 ×(—)(5)(—6)×(+37)×(—)×(—)
4。计算:(1)(—4)×(—7)×(—25)(2)(—)×8×(—)
(3)(—0。5)×(—1)× ×(—8)(4)(—5)—(—5)× ×(—4)。
(5)(—3)×(7)×—3 ×(—6)(6)(—1)×(—7)+6×(—1)×
(7)1—(—1)×(—1)—(1)×0×(—1)
参考答案:
1、-,+,-
2、(1)—2(2)—2(3)2(4)—30(5)03、(1)11(2)(3)0(4)—
54、(1)—700(2)(3)—1(4)
(5)—378(6)4(7)0
【教学反思】
1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十一
掌握有理数乘法以及乘法运算律,熟练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发展观察,归纳等方面的能力,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归纳,总结有理数乘法,除法法则及乘法运算律的过程,会观察,选择适当的、较简便的方法进行有理数乘除运算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上进心,通过用乘除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明确学习教学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二、难点: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运算
预习导学
通过看课本§1.4的内容,归纳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归纳,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乘法运算律
二、精讲点拨质疑问难
根据预习内容,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与任何自然数相乘,得____
2.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1)乘法交换律:ab=_________
(2)乘法结合律:(ab)c=_______
(3)乘法分配律:(a+b)c=________
3.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__________
比较有理数的乘法,除法法则,发现_________可能转化为__________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某公司去年1~3月份平均每月亏损1.5万元,4~6月份平均每月盈利2万元,7~10月份平均每月盈利1.7万元,11~12月份平均每月亏损2.3万元,这个公司去年总的盈亏情况如何?
注:学生分组讨论练习,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引导、辅导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后,各小组进行交流,总结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例2.(1)若ab=1,则a、b的关系为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0除以任何数都得0
②如果=-
1,那么a是非负数若若⑤(c≠0)⑥()⑦1的倒数等于本身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3)两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除,如果交换被除数与除数的关系,它们的商不变( )
A两数相等B两数互为相反数
【新人教有理数的乘法】推荐阅读:
有理数的乘法 (新人教七上)教案09-08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1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1 (新版)新人教版10-03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08-03
23有理数的乘法教案08-10
有理数乘法与除法的优秀教案11-11
人教版有理数说课稿12-05
242有理数的加法10-01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10-26
练习有理数的加法11-21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设计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