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2024-12-05

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精选11篇)

1.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篇一

2.1 促使会计处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崇会计电算化应用,这种模式有助于会计数据处理更加方便,这就使得会计实务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采用电算化模式能够对总账、明细账以及现金日记账等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科学分析。以前采用传统的手工记账,其账簿主要分为三栏式、多栏式以及数量金额式。财务工作中研究会计账簿的过程中,具体对账页栏目以及账户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基于网络模式下,采用系统化的电算化记账模式,可以对任何形式的数据结合信息使用对象来选择不同的格式输出。在部分财务软件系统中,仅仅通过操作人员了解页面提示来实现具体的指令,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在会计实务工作中,主要的工作内容是核算明细账以与总账之间的平行登记。该系统中,首先对明细账进行登记,在确定好二者之间的金额、登记时间以及金额总量一致时,就能够了解总账。会计工作中,为了提高财务工作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总账与明细账之间的核算准确。在现代化企业中,开始普及电算化模式,通过计算机来实现会计各项处理,这样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数据处理的效率,改善了数据库的存储,另外在专门的权限设置程序中,增强了会计工作的专业性。

2.2 会计内部控制发生了变化

在企业中内部控制的范围不同于以前,在引入计算机应用模式中,增大了新的内容,其控制范围明显扩大,同时增强了系统安全性、控制权限以及修改程序等。在控制过程中,该系统的设置提高了信息维护以及计算机管理工作;在内部控制形式中,采用计算机应用模式增强了自动化处理效果,有效地将传统的手工控制程序与人工控制相结合,提高数据处理的速度,最后内部控制的重点也不同于以前,电算化模式下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输入进行控制,在人机交互处理中增强了会计数据的安全性。

2.3 账务处理的程序更加简便

传统的手工会计记账一般包含记账凭证处理、科目汇总以及多栏式日记账等,在进行会计财务处理工作中,具体进行会计核算时,要结合本企业的业务管理方式结合具体业务特点,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下,选择相应的财务处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一般遵循的是“序时、平行登记”的原则,重点反应跨级信息,表明总账对明细账发挥的作用。另外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下,还有一步是对账,财务处理过程中,当出现了错账时,可以根据系统设置,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解决财务记账问题,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中,财务工作中的电算化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不同的会计信息,并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在具体的会计工作处理中,对数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信息加工,同时,从会计凭证输入到报表输出这一会计工序中,计算机有着重要的作用,该技术有效的控制数据处理的整个过程,增强了财务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最后在数据的存储过程中,借助于计算机提高了数据库的存储效率,为总账和明细账的输入和输出提供了更方便的操作程序。 2.4 会计信息的存储发生了变化

传统手工记账过程中,基本上是以纸张的模式来具体记载大量的会计信息,一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等信息量记载和保存复杂,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甚至影响了会计处理工作的质量。然而在计算机的介入中,实现了电算化会计工作,大量的会计信息基本上是以信息的形式存储到磁盘或者是其他电子设备中,企业的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更加方便、简洁,数据信息的存储、读取、变更以及统计等工序都是在自动化的系统中自动生成的,这种人机协作应用大大提升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改善了财务工作的效率。

2.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篇二

1 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1.1 资产减值是会计行为主体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基础

对于会计目标, 当前会计理论界中主要存在两种差异较大的观点, 即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 二者分别基于各自的立场对资产减值进行了阐述。

受托责任观形成于经济发达程度相对较低的背景之下, 该观点认为财务会计行为主体的基本会计目标是能够向资产、资源持有者 (股东) 提供如实情报或信息, 这种情报或信息主要针对于企业管理者, 即管理人员。也就是说, 通过会计人员向企业股东如实反映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执行情况和对各项资产的使用状况, 使公司能够及时掌握历史客观信息, 且这种信息在资产计量方面属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而在历史成本计量体系模式下, 企业所有者虽然能够掌握较为准确的历史客观信息, 但是也仅是掌握过去和当前的资源使用情况, 却不能恰当地反映未来阶段的资源持有情况, 以及资源在未来过程的变现经济利益。所以这种观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会计环境的逐渐变革, 已经逐渐被决策有用观所取代。

决策有用观主要是在资本市场发展较为健全、股权分散的背景下产生的。该观点认为财务会计主体的会计目标是向会计信息利用者 (包括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和信贷者以及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组织机构或主体) 提供他们所需的决策信息或参考衡量依据;并且这种衡量依据或参考的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指与现金流量、经营业绩相关的资产信息, 而信息的可靠程度主要考虑其关联性高低与反映资产现状真实程度高低。总体来说, 在决策有用观模式下的财务会计信息能够反映过去、现在、未来3种状态的信息, 因此其在资产计量方面的属性比较全面, 即能够进行多重计量, 从而较好地反映不同阶段的历史成本。

而在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 对资产进行了明确定义, 并在此基础上对资产计价采用了多重计量模式, 表明我国企业会计目标也在向决策有用观的方向发展。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相关的会计信息, 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也就是说, 资产减值会计试图用现值计量代替成本计量, 将资产账面价值大于公允价值 (现值) 的部分确认为资产损失或费用, 计入当期利润, 更好地反映了资产的真实价值, 避免资产虚增, 同时体现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 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笔者认为, 资产减值的理论起点为“决策有用观”, 其目的在于向现实的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未来现金流入或流出等决策相关的信息。

1.2 资产减值会计能提升高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

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一般与企业决策有直接关联, 具备影响决策成效的能力。《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明确指出,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企业各项决策有直接关联, 并且能够提供企业过去历史成本、当前经营状况、未来投资预测或评价的相关信息。

(1) 预测价值。一般来说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具备一定的预测价值, 这种预测价值主要表现在能够影响过去、现在以及未来阶段的诸多事项的可能结果。企业决策者可以根据这种预测价值的良好表达去衡量最终决策成效, 进而选择出最为有利的决策方案。但同样, 历史成本模式下的会计信息不是一成不变的, 也就是说, 一旦会计信息最终反映的成果对企业发展不利, 那么通过资产减值可以对其进行改进、修正, 即能够将未来阶段流入企业利益低于历史成本的多余部分进行确认与披露, 进而帮助企业的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并做出合理的战略与决策部署。

(2) 反馈价值。会计信息关联性的反馈价值一般是指对过去决策下达后变现的管理状况做出更正, 进而达到预期成果。而反馈价值成效一般也要与预期结果做出科学比较, 进而才能明确既定目标是否能够完成。另外, 预测价值与反馈价值往往也具备互相影响的特点。例如, 一家公司所提供的季度报表, 对于该季度的绩效具有反馈价值, 而对于该年度的绩效则具有预测价值。而历史成本的反馈价值很少, 当资产发生减值时, 仍然以不变的账面成本计量不能证实以前的信息。

2 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基本管理职能不断变革, 使得当前资产减值准则与以往相比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与完善, 但在企业实践运用阶段存在的资产减值会计实务问题仍需关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利用资产减值不足之处实行利润操纵

资产减值会计主要针对于上市公司, 同时其也是公司对盈余资产进行管控的有效成果变现工具。2001年实行“八项准备”后, 解决了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资产虚增”现象, 但随着国家各项政策普及程度与选择余地的提高, 我国也有不少上市公司不能按照实际原则去规范地进行资产减值, 即资产减值准备空间不足, 从而使得自身库存积压, 最终导致应收账款增加。总之, 目前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主要针对坏账准备, 而在存货跌价方面的减值准备空间还明显不足。

2.2 可收回账款的计量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操作难度

资产减值的重点问题就是可收回账款的计量。我国新的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 即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此外, 准则也对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和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等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但是在当前来看,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市场环境还有待完善, 公允价值的判断以人为主观判断为主, 致使企业出现了大量人为调整利润的现象;另外, 资金预计未来现金现值的计量往往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同时其所需的管理技术也较高, 加之折现率因素、使用期限等系统因素影响, 导致我国的会计很难熟悉这种实务体系的全部操作流程, 即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还有待提升。即使规定计提准备时采用账面价值与可收回账款孰低原则进行计量, 但实际上受会计行为主体职业判断能力影响, 加之确认依据不足、人为主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也很难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2.3 减值不得转回导致资产计价不够真实

新的会计准则规定, 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 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充分体现了会计的谨慎性原则, 杜绝了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长期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是该准则是以牺牲资产的可靠性为代价的, 计提的资产减值在以后期间得以恢复的时候不能在账面上得到体现, 只能在以后资产处置时才得以体现, 违背了会计的可靠性原则, 虽然这是在目前的处境下不得已而为之。

3 对策及建议

3.1 设立“资产减值准备损失”科目, 独立核算资产减值

上市公司及不少股份有限公司往往在资产减值上进行违规操作, 主要是因为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过程之间存在着利润成果变现。按照我国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相关规定, 企业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应当对资产进行分门别类, 进而才能把各类费用计入。但是这一过程也往往存在合并计入利润的现象, 使得减值信息不能直接得到反映。实际上, 减值损失并不是意味着企业真的受到收益损失, 而是由会计行为主体的职业判断能力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方面, 成本管理、理财投资、经营外支出前后阶段各项信息的不确定性往往较大, 即可比性缺失, 造成了成本滚动分析难度提升;另一方面, 此现象也同样影响了准确理解会计信息的真正含义, 因为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过程往往是尚未实现的资产损益, 从而使得企业收益报表信息的真实程度难以保障。因此, 上市公司应单独为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设立“资产减值准备损失”相关科目, 以此单独对其进行核算, 再结合分门别类的各项信息加以细化, 提高信息的可靠性。

3.2 强化资产减值计提准备相关的信息揭露

企业资产负债表中以及相关附表中应当按内容单独明确“八项准备”, 同时还要单独核算减值损失;另外, 还可在附注中明确说明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依据、各项标准、减值计提准备对企业盈余情况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这样, 企业就能结合减值计提准备环境的具体事件进行具体分析, 使得会计信息的揭露实现透明化。

3.3 完善公司内部运作管理机制

目前, 我国上市公司在其内部的管理运作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从而导致人为操纵利润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健全各项内部管理运作机制。

(1) 重塑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法人结构不合理会直接导致一股独大的问题出现, 即大股东利用自身优势或者以自身本位意识观念来主导公司资产, 进而损害中小股东的经营权益。而实施股权多元化可以有效防范一股独大形势下违规操纵利润事件的发生, 在源头上为公司建立良好的内部治理实施控制环境, 保障了会计信息真实程度, 有利于监事会与董事会发挥相应监督职责与权限。

(2) 完善公司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的直观作用就是“牵制”与“控制”, 能够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程度, 提高信息质量, 防止人员违规逾矩、舞弊行为的发生, 保全各项资产。

(3) 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上市公司健全的财务预算制度是其正确估量未来资产现金流量的前提, 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的财务预算制度不健全, 甚至有些上市公司根本就没有财务预算制度, 其主要原因是管理者只顾短期利益, 缺乏长远打算。因此, 为了促进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发展, 必须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财务预算制度。

4 结语

相对来说,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研究与实践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最新颁布的减值计提准备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能够约束会计行为主体的实务操作行为, 但是还存在一些应用实践问题。为此, 我们应在借鉴国外准则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的特有环境, 加快对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完善, 使之尽可能与国际惯例接轨。

参考文献

[1]陈影.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理论与实务的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 2010.

[2]毛新述, 戴德明, 姚淑瑜.资产减值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 2005 (10) .

[3]赵春光.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会计研究, 2006 (3) .

[4]余志虎, 马伟丽.资产减值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 (1) .

[5]刘运国, 邓颖瑜.新准则关于资产减值新规定的效应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09 (1) .

[6]曾慧兮.刍议我国资产减值准则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借鉴[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6 (6) .

[7]都迎杰.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银行业的具体运用[J].中国市场, 2011 (35) .

3.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会计管理;理论与实务;评价

1.引言

近几年,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且环境中满是各种不确定性。该种环境在给企业战略管理创造空间的同时,也使其面临各种挑战。战略管理一旦形成,企业内外协调、面向未来等特征也就日益显著。企业会计管理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战略的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财务学界和企业家们前所未有的关注。本文将以企业会计管理问题为出入点,通过对企业会计管理中的理论与实务问题展开探讨,旨在为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提供实践参考。

2.企业会计管理存在问题

2.1管理者素质有限。管理者的素质对会计工作有很大影响。企业管理者不重视会计管理的地位,缺乏有效的会计管理理论及方法,企业会计管理仍停留在“记账”或“算账”上,会计核算流于形式。有些小规模企业的财务主管缺乏基本的专业素质,或是直接由管理者个人亲属来兼职会计或出纳工作,甚至出纳人员接管财务工作等,管理职责不明确、越权行为屡见不鲜,这无疑扰乱了整个企业的管理秩序,使得暗箱操作、财务监控不当、会计失真等现象频发,会计管理形同虚设,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很多懂管理、经营经验丰富的人无法融入企业,其工作主动性大大降低,这对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展以及未来发展,均有很大影响。

2.2政府管理力度偏小。政府在会计监管体制上存在下列问题:会计监管体制不合理,使得会计监管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该协会中的上下级均为纵向管理关系。从该角度分析,财政部门和注协的关系并不清晰,不利于提高双方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协会功能不明确,会计监管体制不完善,使得会计监管目标出现很大偏差,进而引发会计监管责任的亵渎,在功能、权力行使方面无法保持独立,监管工作也就无法顺利开展。监管主体方面,其权责仍有待明确界定。我国会计监管部门有多种,各机构间的职能出现重叠,多头监管现象大量存在,使得监管部门的职能被异化,甚至主次不分,上述弊端都会不利于部门间的协调,进而引起无极的监督。

2.3代理记账的限制。虽然大不分小企业管理者,潜意识里都希望在企业内设立独立的会计机构。然而,基于成本效益考虑,不少小企业仍在沿用聘请会计服务机构来进行代理记账,或者是聘请兼职会计完成记账的做法。该类会计服务机构或者是会计兼职人员无法很好地融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而也就无法将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管理决策联系起来。此外,小企业支付给会计服务机构或者是会计兼职人员的工资相对较为稳定,其工作业绩和小企业的经营绩效无直接关系,这无疑降低了会计服务机构或者是会计兼职人员融入小企业管理的主动性。

2.4融资环境的约束。相对而言,小规模企业的资金需求不大。借款费用中的固定费用占比要高于大企业,此时小企业的借款成本也就相应增加。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申请贷款小企业必须提供会计师事务给出的全面审计报告或者是抵押物等,这无疑增加了小企业获取贷款的绝对、相对成本,其贷款成功的幾率也相应下降。在经济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不少小企业宁愿选择向私人或是地下钱庄借款。如此一来,小企业的融资功能也就无法充分体现,这无疑降低了小企业开展会计管理的积极性。小企业弱化会计管理工作,与其融资的外部环境间无法互相促进,甚至可能显著恶性循环。

3.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加强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意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应逐步强化管理观念,形成先进的管理意识,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可靠支撑。(1)市场意识。企业管理活动应和市场接轨,将内部管理机构调整为与市场相适应的组织管理体系,使其在功能及运转方式能与市场竞争相适应,实现企业管理行为的市场化。(2)创新意识。企业管理的创新力对其竞争力水平及效率有很大影响,同时也是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必然要求。(3)服务意识。企业管理机构与职能科室应积极为生产服务,各工序、各生产环节间互相服务;企业应提供质高价廉的多样化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

3.2加强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培训。第一,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学历教育。各级学历教育单位应强化素质教育,具有前瞻性,并积极寻找会计人才学历教育的新途径及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会计人才。

第二,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正式上岗前,企事业单位应对会计从业人员开展岗前培训及教育,鼓动其自学,使之形成终身学习意识。

第三,鼓励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有助于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企业领导及个人应转变意识,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其内容应涉及会计前沿性、理论与实务以及会计职业道德等方面。此外,主管部门还应重视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管理与考核,促使其业务素质的不断提升。

3.3加大力度推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为认真落实《企业会计制度》,本文给出下列建议:1、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和相关业务人员应提升其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思想意识及自觉性,使之全面了解《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需要。2、逐步提升企业管理及会计人员的会计专业知识与职业素养。如条件允许,企业还可开展《企业会计制度》学习知识竞赛,以调动员工学习的主动性,使其专业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并能在实践中运用《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技巧。3、摸清家底、清产核资。在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中,应先了解该类资产的真实价值,并计算出实际的资产损失,以便为才应计提做好减值预备。

3.4建立一套适合小企业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企业绩效评价系统,在企业管理控制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构建步骤主要包括:首先,将绩效评价指标划分成3个层次;其次,分清各指标的实际权重;再者,完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小企业会计信息用途各不相同,因而必须为之建立针对性的财务分析评价系统,也便对企业自身的财务情况、经营绩效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有效提升小企业财务分析的价值及外部融资能力,使其内部管理效益得到改善。

4.结论

总之,在现有企业制度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假如会计核算脱离了财务管理,其存在价值也会失去。基于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以便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在提升企业资产收益率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其内部管理结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陈海赟.浅谈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3)

[2]王蕾.对中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的思考[J].商业现代化,2007,(06)(下)

[3]秦少卿.化解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困境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02)(中)

[4]张焕.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研究.[J].经济科学出版CHINAS.2012.

[5]卢新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会计研究,2009(12)

[6]乔臻.浅谈会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策略[J].经营管理.2013(13)

[7]刘振云.刘娟.浅谈中小企业经营与发展中的会计管理[J],中国商贸,2011(6)

[8]麦琼丹.竞争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探讨[J]市场论坛,2009(5)

[9]任家华.政府在上市公司财务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4)

4.注册会计师理论与实务 篇四

1.下列各项中,(c)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必执须执行的。

(A)在审计中运用统计抽样方法

(B)在计划阶段作控制测试

(C)在报告阶段实施分析性复核

(D)出具管理建议书

2.按照独立审计准则中对外勤准则的有关要求,注册会计师应根据(B)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A)符合性测试的结果

(B)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和评价

(C)对控制风险的再评价

(D)审计业务约定书以及审计计划

3.注册会计师在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应该在意见段前增加说明段,说明导致发表该意见的所有原因,并在可能情况下,指出其(c)。

A 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B 对会计报表审计的影响

C 对会计报表反映的影响程度

D 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

4.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下列行为中,不违反职业道德的是(B)。

A 承接了自己代记账客户的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

B 按审计业务工作量的大小进行收费

C 以注册会计师个人名义承接会计报表的审计业务

D 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广告宣传

5.在(A)情形下,注册会计师透露被审计单位的商业信息不能视为违反保密的职业道德。

(A)对于因商业信息而导致对会计报表的重大不公允反映而发表保留意见

(B)发现被审计单位中层管理人员舞弊后直接向监察部门报告

(C)因与其它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交流经验的需要而介绍有关情况

(D)被审计单位的职员与管理当局的纠纷而要求查阅本单位的有关情况

6.以下有关职业道德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

(A)注册会计师应当竭诚为客户服务,只要不损害社会公从的利益

(B)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降低审计收费,只要能保证审计质量、保持执业谨慎并遵循专业准则和质量控制程序

(C)注册会计师应当保守客户的商业机密,只要客户不存在违法行为

(D)会计师事务所在可以为客户代编报表的当年接受审计委托,只要承担审计业务的注册会计师没有代编会计报表

7.关于“形式上的独立”的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说法是:形式上的独立(c)。

(A)要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应实实在在毫无利害关系

(B)是对除注册会计师和被审计单位之外的其他第三者而言的(C)主要是为了避免拥有充分相关信息的理性第三者怀疑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客观性、公正性

(D)发表意见时其专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业,保持客观和专业怀疑

8.如果注册会计师向客户提供的内部审计服务,则可能从(B)方面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A)经济利益

(B)自我评价

(C)关联关系

(D)外界压力

9.以下各种说法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B)。

(A)会计师事务所可以向客户发放内容真实、客观的业务指导手册

(B)注册会计师可以在名片上印有专业资格、社会职务和所获荣誉

(C)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审计业务,可以降低收费,只要能保证审计质量

(D)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向得到本所帮助取得委托业务的其它会计师事务所收取介绍费或佣金等

10.下列各项中,属于注册会计师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是(D)。

(A)注册会计师应按照业务约定和专业准则的要求完成委托业务

(B)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执行业务过程中知悉商业秘密保密,并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C)除有关法规允许的情形外,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以或有收费形式为客户提供各种签证服务

(D)注册会计师可以对其能力进行广告宣传,但不得诋毁同行

11.注册会计师不得代替鉴证客户行使管理决策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政策和程序是职业道德准则(B)的要求。

(A)专业胜任能力

(B)维护独立性

(C)对客户的责任

(D)保密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会计报表审计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BD)。

A 注册会计师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时,应当采用抽样审计方法

B 注册会计师应当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并签订业务约定书

C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只能为已审计会计报表的可靠程度、被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及其经营效率和效果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保证

D 注册会计师应当研究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内部控制,据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和范围

2.按照外勤准则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审计单位的(BCD)等重要事项予以关注,必要

时,应在审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A 期初余额

B 期后事项

C 或有损失

D 持续经营能力

3.在我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中对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作了专门的规定,这些规定中,(b, c, d)是专门针对注册会计师的。

A不得承办不能胜任的业务

B不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

C应保待应有的执业谨慎

D对助理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4.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中,注册会计师对客户的责任包括(BD)。

A 无条件地在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前提下,竭诚为客户服务。

B对执业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保密,不得利用其为自己或他人谋利

C除非法规允许,不得以或有收费的形式为客户提供各种业务服务。

D按照业务约定,履行对客户的责任

5.在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对同行责任的规定中,(CD)是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

A 与同行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配合同行工作

B 不诋毁同行,不损害同行的利益

C 不雇佣正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注册会计师

D不以不正当手段与同行争揽业务

6.下列关于审计收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A 不按服务成果的大小决定收费标准

B 收费标准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物价管理部门制定

C 收费标准与服务性质、工时多少、人员级别有关

D 若因审计范围受限而无法实施必要程序,应相应降低收费

7.下列有关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承接的提法正确的有【ACD】。

A 会计师事务所承接新业务时必须考虑其独立性

B 会计师事务所连续接受委托时不必再考虑其独立性

C 如果某项业务需要借助所外专家的能力,则事务所也可以承接

D 如果某项业务整个会计师事务所都无法胜任,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接受该项业务的委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D】。

A 注册会计师只有在实质性测试时才能用抽样审计方法

B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C 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业务助理人员和聘请专家协助工作D注册会计师必须将审计计划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9.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将审计【ABCD】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

A 计划

B 实施过程

C 结果

D 其他需要加以判断的重要事项

10.下列哪些项目属于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与技术规范的要求【ABC】。

A 注册会计师不得提供不能胜任的专业服务

B 注册会计师不得对未来事项的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

C 不得以其职业身份对未审计或其他未鉴证事项发表意见

5.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篇五

《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学习体会

经过对《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对管理会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管理问题的思考方式更广了,同时对于这么课程也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课程的学习心得

通过老师这几周的教授,我对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管理会计的历史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师重点从成本角度讲授了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和人力资源成本会计,以专题形式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并配以课堂讨论,使我们充分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

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社会生产中,会计一方面对生产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消耗量及劳动产品的数量进行记录、计算;另一方面则要对生产过程中的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分析、控制和审核,以促使人们节约劳动耗费,提高经济效益。而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与财务会计有所不同但有有所联系。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侧重规划未来的预测,其职能重于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对现在的控制、考核和评价,属于经营管理会计。

我国企业正处于改制的关键时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企业管理模式尚处于构建之中,大多数粗放式经营的企业,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艰难,迫使企业必须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是我国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管理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制度。无疑,管理会计已成为我国企业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和加强管理控制能力的重要工具。

但是,我国管理会计水平依然存在明显的弱势,比如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对管理会计的性质和内容等基本理论问题仍需进一步清晰界定,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较低,缺少专职管理会计师职业人员。只有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管理科学的要求,转变观念,积极地吸取成功管理会计的先进成果,2012级在职MPAcc《高级管理会计与实务》

在生产管理中加以广泛运用,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管理会计水平更加切合实际更有效。

二、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老师对这门课程的教授非常值得称赞,通过老师对本课程的教学,使我了解现代管理会计学在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理论,了解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代企业制度环境中,进一步加工和运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基本程序,操作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对我们分析和解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思维方式和方法的培养。老师还让同学结合自身情况展开经验分享,与大家进行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我们学到了知识,效果非常不错!

6.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篇六

摘要:在现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以网络为中心的电子核心技术正在对人们生活的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以这种网络技术作为核心的电子商务新时代已经在生活中越来越不可替代。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力量,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传统经济流程,而在这个新时代、新环境下,传统财务管理与传统会计实务,也必然会发生相应的重大变革,以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

关键词:电子商务;会计实务;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64611-0144-02

7.金融资产会计实务相关问题浅析 篇七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者一般通过在活跃市场上购买或者出售具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金融资产来赚取差价。从而投资者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一般可以总结为在持有一段金融资产后,出售该资产,利用市场的差价来赚取差价。要辨别所持有的金融资产是否属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应满足三个基本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持有金融资产的时间的是短期的,在初始购买的时候,就有意图要利用市价的变动来出售赚取相应的差价。第二个特征: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取得。且其存在于活跃的市场中。第三个特征: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期末变动的时候,其变动的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利润表的损益项目。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持有至到期投资顾名思义,它是指某一投资者将一种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且这个投资者具有能力和目标将这个固定的投资额持有至到期。若一旦在初始确认时候,这个金融资产就被认定为了除持有至到期投资之外的其他资产,那么这个资产就一定不能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同时,在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对其账上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投资意图和能力进行从新的评价。

(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一般指的是在初始取得时候就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非衍生金融资产。这种资产的判定有四个特征。第一个特征:该金融资产可以是非金融衍生工具。第二个特征: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取得。且其存在于活跃的市场中。第三个特征: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时间是不确定的,投资者持有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出售获得相应的利润。第四个特征: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期末变动时候,其变动的差额应计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表的项目。

(四)应收账款和贷款

在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应收账款和贷款一般在市场上找不到报价。且其到期收到的金额是可以确定。应收账款和贷款仅仅指非金融衍生资产。若一旦在初始确认时候,这个金融资产就被认定为了其他金融资产,那么这个资产就一定不能再划分为应收账款和贷款。若不是因为债务人的信用级别降低,而使得其投资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难以收回,那么这种非衍生金融资产就不能划分为应收账款和贷款。

二、金融资产相关理论

(一)契约理论

契约理论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企业业主与经纪人之间所获取的信息不一致。企业的管理者往往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价值最大化,而忽略其公司的价值最大化。由于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公司可能收到了损失,这也就是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也可以认为就是契约成本。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要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就必须要降低这种契约成本。根据契约理论和金融资产类型的选择上存在的关系,我国对金融资产类型的选择上主要从契约理论的二个方面进行说明和研究。第一种就是所谓的债务契约。主要是指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问题。因为股东的利益需求跟债权人的利益需求是有所不同的,债权人一般比较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要看企业是否有能力支付本金和利息。债权人比较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同时关注企业的资金的流动性或获利性。债权人没有办法直接监督企业股东的行为。而只能通过和公司签订一些债务协议,来约束到公司的股东。当股东没有按照债务协议的约定进行活动,那么债权人可以同过调高相应的借款利息率来增加其借款的成本。或者通过一些约束性条款,来对股东使用资金的范围进行限制和规范。从而债务协议从一定层面承担着间接约束股东的作用。所以,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是通过债务协议来体现的。这种关系要对会计计量的稳健性产生一定的要求。一个企业若会计处理具有稳健性,可以对股东的行为进行制约,使得债权人可以透过相应的会计资料来了解企业的股东。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契约成本,最终达到公司的价值最大化。第二种契约就是企业的管理者契约。企业的管理者往往追求其自身利益的价值最大化,而忽略其公司的价值最大化。使得公司的股东和管理层也存在利益的不一致。从而产生一定的冲突。为了减少这个冲突,那么公司的激励机制就必须要设置。这个激励机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激励管理者的行为,从而使其目标朝着公司的目标的发展。这就形成了所谓的代理人激励理论。但是由于企业股东与管理层之间所获取的信息不完全一致。从而使得股东对管理者的激励没有达到减少其代理成本,反而可能会使得管理者自身的利益加大。主要是因为这种激励一般是股权和股票的期权激励。因此,会计的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就会为解决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会计信息的经济后果理论

由于企业在会计信息的选择上,不同的会计主体会根据其不同的利益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来获取相应的会计信息。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在会计信息的背后,有不同的利益关系需求者。他们根据自己利益,选择相应的会计信息,这也就是所谓的经济后果理论。这些经过后果一般通过公司对金融资产类型的选择上来体现。因为不同金融资产,其最终在会计上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同,对企业的利润也不一样。若是上市公司,其股价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投资者这时就会根据自己的利益选择自己的投资方式。为了使得企业在市场中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得到公众的认可,那么企业管理者必须根据企业的会计信息来选择为企业将来的发展和投资做出理性的决策。

三、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现状

(一)金融资产类型的选择存在问题

投资者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一般可以总结为在持有一段金融资产后,出售该资产,利用市场的差价来赚取差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般指的是在初始取得时候就被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有相似之处,实务中两者区分还存在困难,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购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利用市场买卖的差价来赚取差价,获得相应的利润,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也是在购买后,某一时间出售来获得利润,两者有相似之处;第二,根据现在会计准则,很难判断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需要持有多长的时间。所以其可以在短期内出售或者长期持有再出售。同时交易性的金融资产的持有时间也只是说是短期,并没有具体的时间限制。第三,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发行期限在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并没有明确的进行说明。如果企业在本来打算购买或者出售某个股票,但是由于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导致这个股票的价格上下波动,由此该企业可能暂时不会购买或者出售这个股票。

(二)金融资产会计处理过程复杂难懂

依据所得税会计准则,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税法是不认可的,税法只认可购买金融资产的成本。而会计在处理上则是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由此,税法和会计的计税基础就会不一致,那么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在期末进行所得税核算的时候,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也是要进行调整和计算的,会计的会计处理就显得比较复杂。另外,金融衍生工具也可以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去处理,这时候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复杂性,并且其也可能是一种未实现契约。与非融衍生工具形成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其会计处理更加的复杂。

(三)会计处理方法可能提供错误的信息

在上市公司中,对金融衍生品进行投资时候,可以认定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者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这两种资产的计量方法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期末变动时候,其变动的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利润表的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期末变动时候,其变动的差额应计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表的项目。

四、金融资产会计计量分析

(一)初始计量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初始的取得中,要注意支付对价中包含的交易费用和已宣告但尚未发现的股利的处理。对于交易费用应计入“投资收益”科目。对与已宣告但尚未发现的股利,应单独计入“应收股利”来反映。在公司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间,其受到的现金股利应计入“投资收益”科目来进行反映。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是将手续费和资产成本一并作为入账价值处理。其他初始计量同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后续计量

在初始计量之后,在后期企业持有金融资产期间还会出现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对于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和可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两者的区别为(1)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期末变动时候,其变动的差额应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影响利润表的损益。(2)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期末变动时候,其变动的差额应计“资本公积”,不影响利润表的项目。但是可能要计提减值准备。

(三)金融资产减值

交易性金融资产根据准则的规定不存在减值准备。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则存在减值的可能。当公允价值下跌时候,应贷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当公允价值持续下跌时候,就应根据最新的公允价值与初始成本之间的差额计提资产减值。而原来已将计入资本公积的那一部分公允价值下降,应转出计入当期损益。剩下的一部分减值损失,应减少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当以后公允价值一旦上升,原来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科目的余额应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来进行处理,而不能直接冲减当期的损益。

五、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改进

(一)统一为一种资产进行计量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定程度存在难以区分的问题,因为为了企业的大部分人都能看懂其处理方法,可以把企业金融资产都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来处理。这是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方法比较简单,通俗。不同的人员都能快速理解到企业的真实的财务状况,并且也方便了企业的管理层了解企业的动态,快速的做出相应的决策。

(二)将交易性金融资产范围变窄

由于我国的银行和多数的企业都很少涉及衍生工具的交易,另外,我国的衍生工具跟欧美国家比,其起步较晚,很多衍生工具的交易制度还不完善。并且在目前,我国在金融资产的会计操作时候还没有一个完整的会计体统,只有套期工具有相应的准则进行规范,而其他衍生工具也只是很笼统的归到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又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定程度存在难以区分的问题。所以应把衍生工具从交易性金融资产中剥离出去。这样就可以降低会计的处理难度,加大会计处理的效率。

(三)初始成本的确认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初始的取得中,准则规定,若成本中含有交易费用。这个交易费用应单独计入“投资收益”科目;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成本是将手续费和资产成本一并作为入账价值处理。笔者认为这样的划分尚有不足之处。这样作并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这是因为“投资收益“这个科目一般应反映企业投资金融资产的收益或者损失。而不能把手续费冲减投资收益,所以建议把交易费用一并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中。

(四)完善金融资产的准则

8.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篇八

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主干课程《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也在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调整,课程名称由《秘书学》发展到目前的《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下面是浅谈秘书理论与秘书实务课程。

《秘书学》突出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社会对技能型秘书人才的需求。并且,课时数在逐渐加大,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课时数由以前的60课时增加到目前的.75课时或者更多,可见其主干课程地位在不断强化,课程建设逐步完善,形成了一门以办文、办会和办事为主要内容的实务性很强的课程。

在社会更强调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只是单纯增加课时数或改变名称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密切结合岗位所需,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多技能的人才。在近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将课程重点定位在办会、办文、办事三大技能上,结合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内容,围绕会服务、懂管理、多技能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并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们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基础上,参考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学生实际的任务驱动下的项目导向式的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活动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这种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

环节一:案例引入 激发兴趣

教师首先向学生分别介绍一次成功和失败组会的案例,使学生对会议组织树立起一个感性认识,案例最好是教师的亲身经历,或是学生经历过的会议,这样学生会兴趣很浓。此时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请分析组会成功、失败的原因。在互动提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组会的成败在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使学生加深印象。

环节二:任务提出 项目驱动

教师向学生提出组会任务。最好结合学院实际工作,如教师表彰会、年度总结会和教师培训会等,或根据专业情况组织公司客户恳谈会、新闻发布会等。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放映会议视频,在学生观看视频前,提出观看的重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并结合视频说明会议的目的、形式、组会人员、组会环节等。

观摩后,根据任务让学生虚拟一个组织进行人员分工,如可成立某某公司办公室或某某学院办公室,进行会务分工,下设会务组、材料组、会场组、后勤组、保障组、客户组和新闻组等。

环节三:任务分析 团队合作

9.网络会计理论与实务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篇九

初级会计实务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品种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企业

B、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C、采掘企业适用于该方法

D、如果只生产一种产品,则不需要在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间接费用

2、下列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是()。

A、品种法

B、分批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3、甲企业2013产值为5000万元,产品成本为3000万元;2012的产值成本率为63%,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对甲企业2013经济效益的评价为()。

A、较上年有所提高

B、与上年持平

C、较上年有所下降

D、不确定

4、甲公司本月生产乙产品400件,领用A种材料2500千克,其实际价格为0.6元/千克。根据该种产品的成本计划,材料消耗量为3000千克,计划价格为0.55元/千克。则直接材料的数量差异影响为()元。

A、27B、-150

C、-27D、-300

5、通过计算成本利润率对企业经营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属于()。

A、对比分析法

B、构成比率分析法

C、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D、趋势分析法

6、某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行政管理部门供电,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分批法

B、分步法

C、品种法

D、分类法

7、下列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且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的是()。

A、品种法

B、分批法

C、逐步结转分步法

D、平行结转分步法

8、某种产品生产需经过三个生产步骤,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成本。本月第一生产步骤转入第二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为2 865元,第二生产步骤转入第三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为4 700元。本月第三生产步骤发生的成本为2 300元(不包括上一生产步骤转入的成本),第三步骤月初在产品成本为800元,月末在产品成本为600元,本月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为()元。

A、6500

B、7200

C、6800

D、2500

9、下列关于分批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的批别

B、产品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基本一致

C、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

D、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企业

10、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属于可比产品,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100元,上年实际产量为1 800件,本年实际产量为2 000件,本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为98元,则本年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元。

A、2%

B、2.04%

C、2.22%

D、2.27%

11、A企业甲产品的单位成本为2 000元,其中,直接材料1 160元,直接人工440元,制造费用400元。则甲产品的直接材料成本比率为()。

A、60%

B、58%

C、50%

D、33%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企业类型中,可以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核算的有()。

A、造船企业

B、重型机器制造企业

C、采掘企业

D、精密仪器制造企业

2、下列各项中,关于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表述正确的有()。

A、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B、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

C、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

D、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

3、企业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包括()。

A、品种法

B、分批法

C、定额法

D、分类法

4、下列适合用品种法核算的企业有()。

A、发电企业

B、供水企业

C、造船企业

D、采掘企业

5、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同时也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

A、产品品种比重变动

B、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C、产品计划单位成本变动

D、产品产量变动

6、下列有关成本分析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在采用对比分析法时,应当注意相比指标的可比性

B、产值成本率越高,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C、营业收入成本率越高,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差

D、成本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好

7、下列各项中,属于成本差异中数量差异的有()。

A、材料消耗量变动的影响

B、材料价格变动的影响

C、单位产品所耗工时变动的影响

D、每小时工资成本变动的影响

8、以下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有()。

A、产值成本率

B、营业收入成本率

C、成本利润率

D、制造费用比率

三、判断题

1、在产品品种比重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减会使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同时发生变动。()

2、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也是区别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3、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要在最终完工产品与本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品种法下计算产品成本一般是不定期的,可以是月末,也可以是年末。()

5、产品单位成本变动会使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

6、同一车间不同的产品可以同时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甚至同一产品的不同步骤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7、在采用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的企业,应按批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

8、分步法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需要进行成本还原。()

9、简化分批法在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不多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不会影响计算的正确性。()

10、在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中,上年实际数应根据上年12月份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数填列;本年计划数应根据成本计划有关资料填列;本年累计实际数应根据本月计划数加上上月份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数计算填列。()

11、在采用对比分析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析时,通常先将本月实际数与上年平均数进行对比,揭示本月实际与上年平均之间的增减变化。()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品种法。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它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或者生产按流水线组织的,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计算产品成本的多步骤生产。如果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部生产费用都是直接费用,可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的有关成本项目中,不存在在各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问题。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品种法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或多步骤但在成本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分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单步骤或多步骤在成本管理上不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生产多步骤在成本管理上要求分步计算成本的企业。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运用。产值成本率越高,表明企业经济效益越差。产值成本率=成本/产值×100%,则该题中2013的产值成本率为60%(3000/5000×100%),较2012该指标下降了三个百分点,则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较上年有所提高。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直接材料数量差异的计算。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影响=计划价格×(实际数量-计划数量)=0.55×(2500-3000)=-275(元)。

5、【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通过计算成本利润率对企业经营效益进行评价的方法属于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

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品种法的适用范围。品种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

7、【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步法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根据是否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分为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其中逐步结转分步法需要计算半成品成本。

8、【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成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本步骤发生的成本+上步骤转来的成本=2300+4700=7000(元),本月该种产品的产成品成本=800+7000-600=7200(元)。

9、【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分批法的特点。分批法下,如果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这时就要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10、【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甲产品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2 000×100-2 000×98=4 000(元),降低率=4 000/(2 000×100)=2%。

1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直接材料成本比率=直接材料成本÷产品成本×100%=1 160÷2 000×100%=58%

二、多项选择题

1、【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批法主要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等,也可用于一般企业中的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采掘企业采用品种法核算。

2、【正确答案】 C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的公式。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本年累计实际总成本;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可比产品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100%。注意用到的是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而不是上年计划平均单位成本,所以选项AB不正确。

3、【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为适应各种类型生产的特点和管理要求,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种: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简称品种法;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简称分批法;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简称分步法。选项C定额法和选项D分类法属于辅助方法,它们不属于产品成本的基本方法。

4、【正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品种法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选项C属于单件小批生产的,适用于分批法。

5、【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变动的因素有两个,即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6、【正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产值成本率和销售收入成本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差,这两种比率低的企业经济效益好;而成本利润率则与之相反,成本利润率高的企业经济效益好,成本利润率低的企业经济效益差。

7、【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选项B与选项D属于价格差异。

8、【正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A、B、C都属于相关比率分析法,而选项D属于构成比率分析法。

三、判断题

1、【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在产品品种比重和产品单位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产量增减会使成本降低额发生同比例的增减变动,但由于按上年实际平均单位成本计算的本年累计总成本也发生同比例增减,故不会使成本降低率发生变动。

2、【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决定了不同的成本计算期和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因此,成本计算对象的确定,是正确计算产品成本的前提,也是区别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主要标志。

3、【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每一生产步骤的生产成本要在最终完工产品与各步骤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和各步骤已完工但未最终完成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4、【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品种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

5、【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变动的因素有三个,即产品产量变动、产品品种比重变动和产品单位成本变动。

6、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由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实际工作中,在一个工业企业中,不同的生产车间由于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不同,可能同时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即使是同一车间的不同产品,企业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同一产品不同步骤、不同的半产品、不同的成本项目结合采用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

7、【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分批法下,按产品批别设置产品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按照车间设置制造费用明细账。

8、【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平行结转分步法不必逐步结转半成品成本,不必进行成本还原,能够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9、【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简化分批法在各月间接费用水平相差悬殊的情况下不宜采用,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不多的情况下也不宜采用,否则会影响计算的正确性。

10、【正确答案】 错

【答案解析】 本题考核按成本项目反映的产品生产成本表的列示。本年累计实际数应根据本月实际数加上上月份本表的本年累计实际数计算填列。

11、【正确答案】 错

10.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与实务 篇十

一、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

(一)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单位为了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种资源, 达到既定管理目标, 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和方法, 实质上是一种管理控制。具体而言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种。

(二)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的含义和范围按2001年6月22日, 财政部以财会[2001]41号文件正式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义为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此定义中是将内部会计控制定位为以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为主, 同时兼顾与会计相关的控制。

按照《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 》的规定, 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三)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是指内部会计控制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基本任务。具体而言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有以下四个目标。

1.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防止舞弊现象。

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 可以通过制定和执行恰当的业务控制程序, 科学、合理地划分职责范围, 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和及时、畅通的信息反馈系统, 保证提供及时准确的经营管理信息, 尽可能避免或减少会计活动中的差错。

2. 保证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保证财产安全完整, 既是财产经管和使用部门及人员的内控目标, 又是财会部门的内控职责, 还是公司出资者及管理当局的内部会计控制目标。

3. 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公司的经营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进行, 公司的交易活动要符合公司内部制定的规章制度。通过有效的授权、复核、内部审计等程序, 可以避免公司违反有关法律法规。

4. 促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这是整个经济管理的基本目标, 也是公司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又是实施公司内部会计控制, 确保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总体要求, 也是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好坏的根本标准。

二、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现状

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经营过程结合紧密, 其建立、健全及实施是企业生产经营成败的关键。然而我国交通运输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却难尽如人意。

(一)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1. 随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

一些单位因为内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 账目混乱, 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 为了掩盖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任意伪造、变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数量不足, 素质不高, 造成记账随意, 手续不全, 差错严重, 会计资料散失, 核算不实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等等。

2. 内部管理职责不清。

一些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单位内部没有建立决算、执行、监督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机制。单位法人独断专行, 导致资金、资产调度等重大决策失误;内部管理权限失控, 职责不清, 越权行事, 给滥用职权, 贪污舞弊造成可乘之机。

3. 费用支出失控, 资产流失严重。

一些企业允许部门经理掌握开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 但未规定具体的开支范围, 导致一些部门经理大手大脚, 挥霍浪费;一些单位在材料采购、财产管理、产品销售等环节监控不力, 再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不严, 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加大了单位的亏损。

4. 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有些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 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权, 使一些主管财务的领导、业务经办人员利用内控不严的漏洞, 利用虚假发票, 非法侵占企业资金;有的财会人员参与违法违纪活动, 收受贿赂、贪污、挪用公款, 甚至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

(二) 在流动资产环节上的漏洞

企业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现金、银行存款、库存物资和往来账目等环节上, 这也是内控制度最容易失控的环节。比如有的出纳员开具只有自己签名、与业务员的交款数额不一致的收据交会计作账, 部分现金被截留;有的出纳员自行签发现金支票去银行提款, 侍机贪污;有的业务员同时使用两本没有编号的收据, 一本记载的款项交出纳员, 另一本记载的款项装进自己的腰包;有的业务员瞒着领导把收回的货款不交会计入账, 以私人的名义存入银行;有的保管员月末既不盘点又不同会计对账, 私自把库存物资拿出去卖掉;有的采购人员把采购回来的商品直接放在柜台出售, 既不通过库房办理出入库手续, 又不把货款交财务入账, 搞“体外循环”。

(三) 会计监督制度与相应的产、供、销配套制度脱节

在现行的国企管理体制中, 由于企业经营者分口管理, 造成管理上的条块分割。财务部门主要是事后算账, 很难起到事前控制、事中监督的作用。往往出现产品已经发出, 财务部门还不知道是否己实现销售。由于供应部门的弄虚作假与失职造成购进材料质次价高, 财务部门仍须照价付款。

(四) 重大投资环节上的失控现象

购置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是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按规定应事先召集有关会议, 征求多方面意见, 进行市场预测, 选择最佳方案, 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反之如果只凭企业的一把手主观臆断, 就会使整个投资过程排除其它的参与和监督, 轻视会计控制的作用, 导致投资亏损直至倒闭。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能为严格执行国家财经纪律及相关制度提供保障, 有利于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础。就会计控制而言单位负责人作为企业经营者, 既是会计控制的主体, 也是会计控制的对象, 领导者个人自身素质及对会计控制的态度,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建立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机制, 解决内部人控制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使经营者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决策管理, 并受到严格的监督与制约, 从而保证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在内的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国有企业中有必要强化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职能, 实行财务公开, 增强经营者的自控意识。

(二) 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会计控制的核心内容。一般而言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设置受企业规模的制约。对于小企业, 内部职务分工并不十分细致, 往往不可能有足够的管理人员来从事内部控制的工作, 对于有足够规模的企业, 进行广泛的内部控制就是切实可行的, 它们有条件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对大型企业应该建立较高水平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会计控制的主要形式就是制度控制。企业应依据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 结合自身实际, 健全和完善适合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 实现各级控制主体会计及经济行为的规范化和有效化, 以达到会计控制的目的。

(三) 强化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的制度安排。通过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 防微杜渐, 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 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和违法违章苗头, 从而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内部审计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使之制度化、常规化, 对内部设计人员要处处以企业利益和投资者利益为主, 帮助堵漏、加强管理, 使之成为企业领导的“法律顾问”和企业经济行为的“诊断医生”;内部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时间上应从事后审计转向事中、事前审计, 在工作内容上从查处违规违纪审计转向内控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 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严格事前、事中控制, 把企业的问题尽量消除在萌芽之中。在强化内部审计的同时要把管理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 从加强管理的角度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

(四) 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对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 它大大超过了财务会计的知识领域, 是投资、金融、市场、营销、法律、材料、信息、机构、生产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 如果企业财务人员没有一定的综合素质, 内部会计控制就不可能完全到位。因此, 企业财务人员要真正能担当内部会计控制的重任, 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操作能力就显得刻不容缓。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加强自觉学习的同时, 还要加强各级财政部门对企业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 不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特别是对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理论、会计手段和方法的学习。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应该是在保证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保证企业顺畅运转而又不失控制, 同时, 要能对非常规业务进行有效的反应, 通过对内部控制的检测和评价, 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能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

参考文献

[1]陈娟.浅谈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4 (3) .

[2]银利红.新形式下内部会计控制的措施〔J〕.现代企业管理学报, 2004 (6) .

[3]张丽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注意的问题〔J〕.机械管理开发, 2005 (5) .

11.精神分析理论与社会工作实务 篇十一

1、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1)心灵的构成。弗洛伊德提出人的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与感受。前意识是很容易变为意识的潜意识,亦即通过思考可以觉察的部分。潜意识则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在弗洛伊德看来,无论什么心理过程,只要假设其影响的存在,但是又无法觉察时,就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不仅包括趋力、防卫、超我的命令,也包括被压抑的事件与态度的记忆。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核心的观点,认为潜意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

(2)人格结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本我由内驱力和欲望组成,它遵循享乐原则。本我处于一种混乱状态,它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自我是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包括意识和前意识,所以自我是具有管理人格体系的能力,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我的欲望以及超越我与外界的要求。超我由自我发展得来,包括意识和前意识,也包含潜意识。超我包括两个层面:良心和理想。当合乎超我的要求时,个人感到骄傲与自尊,反之则感到罪恶与羞耻。超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本我、自我、超我只有和谐一致,人格才会正常发展,这样个人就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愉快地工作;而当本我、自我、超我失衡或冲突时,人格发展将会非常困难,个体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人的活动就会出现问题。面对问题,弗洛伊德理论则将治疗的焦点放在对自我的强化上。

(3)焦虑、防卫与转移

焦虑是弗洛伊德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他认为,当个人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警告,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

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适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4)性心理的发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他将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性的满足,释放能量。如果人的欲望不能得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出现焦虑,并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成为人的问题行为,需要帮助和治疗。

口腔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一年,这个时期的动欲区是嘴。在口腔期的初期(0~8个月)快感主要来自唇与舌的吮吸活动,吮吸本身可产生快感,婴儿不饿时也有吮吸手指的现象就是例证。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一个被“停滞”在口腔阶段初期的人可能从事大量的口腔活动,诸如沉溺于吃、喝、抽烟与接吻等,这种人的人格被称为口欲综合型人格。在口腔期的晚期(8个月~1岁),体验的感受部位主要是牙齿、牙床和腭部,快感来自撕咬活动,一个被“停滞”在口腔阶段晚期的人会从事那些与撕咬行为相等同的活动,如挖苦、讽刺与仇视。这种人的人格被称为口欲施虐型人格。

肛门期出现在生命的第二年,动欲区在肛门区域。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如果这一时期出现停滞现象,可使人格朝着慷慨、放纵、生活秩序混乱、不拘小节或循规蹈矩、谨小慎微、吝啬、整洁两个方向发展。

性蕾期发生在生命的第三至第五年,动欲区在生殖器区域,它是弗洛伊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最显著的两个行为现象是“恋亲情结”和“认同作用”。恋亲情绪因儿童性别的不同有“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之分。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男孩子到了这个年龄,开始对自己的母亲产生一种爱恋的心理和欲求,通过冲突和焦虑,男孩子终于会与自己的父亲产生认同作用,学习男性的行为方式。女孩子度过了“恋父情结”阶段,与母亲发生认同作用,而开始习得女性的行为方式。

潜伏期是指儿童对性器兴趣的消失。这种情形的发生可能与儿童因年龄增大而其生活圈也随之扩大有关。儿童到了这个年龄,他们的兴趣不再局限于自己的身体,对于外界环境,也逐渐有了探索的倾向。

生殖器期是指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发育的成熟,而进入的人格发展最后时期。在这个时期,个人的兴趣逐渐地从自己的身体刺激的满足转变为异性关系的建立与满足。儿童这时已从一个自私的、追求快感的孩子转变成具有异性爱权力的、社会化的成人。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时期如果不能顺利发展,儿童就可能产生性犯罪、性倒错,甚至患精神病。

2、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实务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都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潜意识中,理性是无法察觉潜意识的经验。因此,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揭示内在冲突的根源,使个人获得自我了解(self-knowledge)并能洞察和顿悟(insight)。

精神分析取向的社会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1)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个别化原则。强调每个人的早期经验都是不同的。这也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早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点。

(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受助人签订治疗契约。因为精神分析治疗过程是一个重温过往痛苦经验的过程,必定会引发不愉快的情绪,受助人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治疗者要为受助人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环境,以保证能够顺利地了解他隐藏在潜意识中的经验,并保证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面情绪不会给受助人造成新的伤害。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受助人在治疗过程中可以自由地讲出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治疗者要在其中看到内在联系,发现内在冲突。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受助人的想法与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

3、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儿童时期的性经验对现在生活的影响。一般来说,精神分析治疗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治疗情境的建立、治疗关系的建立和治疗性对话。在治疗开始时,治疗者要与受助者签订合约。在合约中要明确双方的角色分工、治疗计划和时间表。治疗情境还包括治疗者对受助者的态度,治疗者要保持专业、同理的态度,同时还要以中立的态度分析问题。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与受助者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感受到支持与安全。这样,他才可能将痛苦讲述出来。治疗性对话是治疗的实质阶段,包括三个内容,即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和诠释。

上一篇:中国制造执行系统MES市场研究发展报告摘要(2014)下一篇:秦岭生态保护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