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交接班制度

2024-09-19

岗位交接班制度(16篇)

1.岗位交接班制度 篇一

电工岗位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在上下班均应认真履行交接班手续。

2、交接班应按规定时间进行。交接班全员参加,以低压控制室钟

表为准。正点交接。

3、交班人员应在下班前检查钥匙、安全工具,整理室内卫生。

4、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进入控制室,因故不能接班应提前4

小时请假。

5、交接班双方人员交接时应认真全面,对重要设备(10kv高压设

备,400v低压配电柜)等运行情况进行巡视。双方主值签字后,交班方才能离岗。

6、交班前、后30分钟内,一般不进行重大操作。在处理事故或倒

闸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交接班时发生运行事故或异常情况,应停止交接班,由交班人员处理,接班人员在交班值班长指挥下协助工作。

7、交接班主要内容:

7.1、当班所进行的操作情况及未完成的操作任务;

7.2、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

7.3、上级命令、指示的内容和执行情况;

7.4、各种工(器)具、安全用具、仪表和台帐存放情况;

7.5、检查室内外卫生。

2.岗位交接班制度 篇二

关键词:九年一贯制学校,交接评价,交接管理,幼小,小初衔接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根据国家义务教育法有关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的规定组建起来的、 贯穿小学与初中教育的一体化学校, 体现了教育的一体化和规模集聚效应。把教育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发展而不在选拔, 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 教育规模集聚体现在资源重组上, 把教育资源组合成一个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联系密切的集聚体, 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这符合义务教育的办学宗旨。但随着九年一贯制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其中的衔接问题就尤为凸显。庞大的班额、学额, 再加之存在分校区管理的情况, 又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都带来一定的困难和阻碍。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九年一贯制学校如何破解“衔接”, 借“教育教学交接管理制度”, 使学校实现纵深发展的同时, 实现育人效能的最大化, 成为摆在教育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九年一贯制学校交接管理制度的内涵

(一) 概念的界定

“交接”即交流、接纳。学校的交接管理属于教育管理的范畴, 指学校在学生年段提升及学习全过程中对于课程、财物等要素的交接。

“九年一贯制学校交接管理制度”将“交接”纳入更加广义的范畴之中, 重点关注幼升小、小升初阶段的衔接, 淡化阶段痕迹, 实现对学生学习的全程规划, 重点围绕“幼、小、中”三个学段教学模式, 年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模式, 班主任交接制度, 年级交接制度, 主任交接制度, 学校与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接制度等方面进行研究。

(二) 现状分析

小学、初中本是九年义务教育自然连接的两个学段, 但其各自为政、相对封闭的办学格局导致了弊端日显。结合对于小初衔接阶段的师生、家长的问卷调查, 我们对衔接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归因。

1.育人目标不连贯。小学和中学存在较大的管理跨度, 导致了一些依赖性强又缺乏自觉性的小学生进入初中后无所适从, 进而放任自流, 逐步模糊了发展的方向。

2.师资水平不均衡。由于缺乏统一的培训,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一, 教师培训更多是业务层面, 而对于学生各年龄段心理状况的掌握等方面鲜有认知, 对于各阶段的衔接重视不足。

3.资源整合不高效。固有的思维及校区现状, 导致小初虽为一家, 但难为一体, 资源的使用及人员的调动整合方面都缺乏相容性, 管理框架不甚科学, 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4.课程建构不科学。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是九年一贯制教育的基石。学校应整合中小学课程, 将开发校本课程和培育学科特色结合起来。但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还是各起炉灶, 在浪费资源的同时, 又缺乏连贯性。

5.知识体系不完备。长久以来, 中小学 (包括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师互不了解对方教学, 让衔接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盲区, 这也是不少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出现波动甚至逆转的一大病因。

6.评价手段不统一。比较典型的是, 小学阶段更多关注学生行为和习惯养成, 而到了中学则唯成绩论, 对于教师、学生的评价缺少统一的标准, 教师在指挥棒的引领下各自为战, 关注的侧重点差异较大, 学生学习的整体设计自然难以实现。

在教育追求现代化的今天, 教育教学的研究已经涉及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 但对于“交接管理”方面的研究基本上是空白, 研究者只是重视现代学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制度内容的研究, 以及对某一方面制度具体操作方法的研究, 而基本无人关注教师与教师之间在小初交接, 幼小交接, 年级、班级交接时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说, 推动衔接、求解这一关乎义务教育整体质量的攻坚性难题, 需从设计和促进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全程视野和打造学校教育新时空的整体愿景出发, 科学、严谨地研究人的身心发展、成长规律, 重构学校办学思想、管理结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

二、九年一贯制学校交接管理制度的实施策略

(一) 过程管理的衔接

学校打破中小学界限, 从管理力量、教育资源、教育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到教育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通盘考虑, 全线统筹管理教育教学。

1.学部管理交接:九年一贯制学校大多分校区进行管理 (也存在同校不同楼) , 校区间既是一所学校, 又相对独立。这种管理结构, 让寻求和探索众多管理制度中的“交接制度”显得尤为重要。班子的团结合作、互通有无更是极为重要。为了让各校区的老师都能明确并统一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目标, 各部校长、主任在计划制定、活动实施到考核评价过程中要统一目标, 共同参与。通过点成线, 线成面的管理, 让教师们在和谐、公平的教学工作氛围中为自己预设的目标努力, 落实校区交接, 幼小、小初衔接, 为学生打实基础。

2.年级管理交接:包括班级交接情况汇总、教师配备情况、教材课程配置情况、德育管理的情况、年段主任交接五方面内容。以教师配备情况为例, 包括教师, 工作经历 (教过哪些年级、教材版本等) ;教师工作特点 (班级管理情况、教学管理、学业成绩、课堂教学、参加活动、师生家长关系、师德等情况) ;教师工作特长 (最突出的工作特长、个人实验项目) ;教师发展方向 (学科教学、班级管理、教科研等) ;以往的年组教师配备及在工作中的特点, 对新年组教师配备及工作的建议。

新学年, 随着年级的变更, 主任、组长、组员组成新的教研团队, 新任组长和年段主任的交接, 就需要了解组员教师的个人特长、预设目标、发展方向等问题。快速确立新教研团队新的努力方向, 找准年组教学质量提升侧重点, 使教研组成为确保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发电机。

3.班级管理交接:包括学生自然情况、学生行为习惯情况、学生学业成绩情况、学生身体情况、学生特长情况、学生家长情况、班级设备、班费情况七方面内容。新班主任根据班级管理交接资料中提供的数据, 绘制成统计图, 从整体上分析班级各方面的状况, 从数据中总结出班级现存的优势、劣势, 工作重点一目了然。抓准了班级的脉搏, 牵一发而动全身, 带动了班级其他方面的进程, 使班集体越来越优秀。

(二) 课程知识的衔接

九年一体, 纵向整合, 加强学校课程的承接性, 整体开发校本课程, 丰富课程内容, 拓展学习时空, 使课程建设在更加广义的背景下完成。以兴趣选修课中的器乐演奏为例, 学校以九年为期对课程进行设置和接续, 学生逐步掌握乐谱识记、演奏技巧、片段演奏、乐章演奏, 最终在六至七年级进行整体合奏器乐配合的训练, 使技能的深度、稳定性都得到较高层次的提升。再以研究性课程为例, 学生在小学低年级进行社会实践, 培养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能力;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自主进行小问题的探究;小学高年级训练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报告的撰写;7~8年级, 学生可以独立研究小的课题, 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 全过程均有所涉猎……九年一贯制学校在课程设置的衔接中发挥了普通学校难以企及的优势。

此外, 在课程设置的框架下, 学校将教师教学进行系统性地跟进, 使课程知识更好地得以衔接。

1.交叉任教:在教师的使用上, 让学前、小学、初中的教师有针对性地在不同的校区、年段交流任教, 全程把握教材知识体系。

2.互动教研:各学部的教师互相交流听课, 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目标。

3.交流碰撞:每学年中小学、幼稚园各部共同召开教育教学交接会议, 几个学部之间同时进行教师座谈会, 教师就衔接过渡的相关问题进行广泛交流, 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积累及学生顺利地升入上一年级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4.知识前置:在能力知识方面研究的是高一年级的知识分散与下移, 将普遍重视的语文学科中的汉语拼音运用、数学学科计算能力的培养等知识进行前置, 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三) 师资发展的衔接

统一调配教师, 激活了教师们探索中小衔接的创造力, 使教师们在课改实践中有的放矢地探索教学衔接。学校从教师个人、教研团队两方面入手,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教师个体发展层面, 为教师量身打造适合教师自身发展需求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 (教师分层次培养) 。 (1) 制定教师个人的分层次发展目标。包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首席教师、名教师等几个层次。 (2) 教师结合个人情况为自身发展定位。 (3) 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适合教师发展需求的个人计划。 (4) 建立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跟踪档案。目的在于调动不同层面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关注不同层面教师的个体发展, 形成教师们互相激励、共同发展的格局。

在团队建设层面, 通过教研组、名师工作室、教师研究会等平台, 创建一个学习型团队, 横向按照年级分学科划分小组 (年级组) , 纵向按学科不分年级划分大组 (学科教师研究会) , 将横向的交流与纵向的比较充分地结合起来, 形成立体式的教研网络, 通过集体备课、组内教研、主题研究搭建起校本研训的平台,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上解决一至九年级知识衔接的问题, 让每位老师对本阶段知识传授的标准更明确。

(四) 育人目标的衔接

根据心理学家林崇德的儿童与青少年品德发展阶段论, 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少年期, 这一时期学生的可塑性大, 并即将进入品德发展变化的关键期。因此, 小初交接阶段是学校德育衔接的良好时机。

1.细化德育工作目标。将学校德育目标划分为三个阶段:一至四年级为养真阶段。重点是落实养成教育, 保护和发展孩子天性, 促进学生从小学做真人;五至七年级为怡情阶段, 核心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培育学生良好的道德规范和人格品质;八至九年级为致远阶段, 任务是帮助学生初步设计人生旅程, 树立远大理想,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清晰定位义务教育分段育人目标, 有计划地、系统地、前后连贯地推进目标。

2.细化习惯能力目标。制定分学科分学年的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纵向序列培养目标, 找准切入点。如写作能力———从评改入手;阅读能力———从批注入手;倾听能力———从复述入手;表达能力———从大声说话入手;计算能力———从速算、巧算入手;思维能力———从问为什么入手;积累能力———从经典诵读、课外阅读入手;学习基本功———从写一手好字入手。找准切入点后, 再进行分年段的目标分解。

3.建立九年一贯制学生成长记录。在学校制定的纵向学生习惯能力培养序列目标的基础上, 横向根据不同学生制定分层次培养目标, 通过学生成长档案, 记录不同层次学生达成目标给予激励, 使学生无论是知识、习惯还是能力, 都能接续进行记录, 也便于新接任的教师因情而导。

(五) 评价体系的衔接

出台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常规手册》, 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方案, 即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九年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常规评价体系》, 并细致落实。

首先, 通过教师业务学习平台, 组织教师共同研读管理细则, 逐一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考勤、早自习、晨读、上课 (个人备课) 、作业辅导、集备、考试、资料积累、教研活动 (或集会) 、教师个人学习、校本研训、教师研究会及名师工作室、校园文化活动、交接制度共十五项内容。

其次, 制定出每个月教育教学常规规范重点, 通过由点及面的方式, 逐一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内容。

然后, 加强各职能部门常规检查的细致性、全面性、持久性, 通过加强各职能部门常规检查力度, 逐一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内容。

最后, 通过教育教学常规月总结会制度, 通过表奖和总结相结合的方式, 逐一落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的内容。使教师由小目标逐渐积累形成大目标, 由小奖项逐渐积累形成大奖项, 最后形成教师人人有目标、人人有热情、人人都重视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新格局。

三、九年一贯制学校交接管理制度的成效及思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有效地交接, 可以使教师提前了解班级德育、教学、家长、学生特长等多方面的情况, 有效地促进班级发展的可持续性, 保证教师教育的一致性。同时, 给教师提供了一种可以直接操控的有效的班级管理办法。学生在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的管理之下自主管理、发展个性。学生加强了自律性, 人人起到示范作用。九年一贯制学校已然形成教育的共同体,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习的接续性, 实现了对学生学习的九年 (甚至十二年) 的全程规划, 一气呵成、重点突出的教育, 使学校育人更加科学、有章可循。但是, 德育工作中转化后进生的可持续性, 包括教学方法的连续性、家长交接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特长的可持续性……还有待持续深入地探索。

以交接管理制度为主线的教育教学常规的要求与评价, 如同搭建起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和老师工作的连心桥。通过学校的整体提升, 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新格局。

参考文献

[1].徐勤波.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学与管理, 2007 (7) .

[2] .李兴洲.现代学校制度的价值取向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05 (20) .

[3] .孙绵涛.校长办学理念的价值取向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军队专业岗位津贴制度探析 篇三

关键词:专业岗位 津贴 制度探析

一、军队专业岗位津贴体系的现状分析

(一)军队专业岗位津贴标准偏低。就我军来说,各项经费标准偏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专业岗位津贴也不例外。专业岗位人员与一般岗位人员相比,他们不仅要付出艰辛的体力劳动,还需付出更多的脑力劳动。其岗位津贴不能有效弥补其付出的劳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长此以住,将对我军战斗力的形成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带来负面影响。而且,有些岗位本身有很大的毒害腐蚀性,危险系数大,对身体伤害也很重,但津贴标准都很低。此外,军队专业岗位津贴与地方同类或相关专业岗位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军队专业岗位津贴范围狭窄。军队专业岗位繁多,专业门类多而复杂,现行专业岗位津贴体系虽基本覆盖了各类专业岗位,但仍有部分岗位没有设立相应津贴,如高空作业、野外测绘等岗位至今尚未落实专门的岗位津贴制度,这些岗位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家安全同样意义重大。此外,目前的保健津贴范围界定并不十分明确,有些对身体损害不十分明显的岗位没有津贴,尤其是对有毒有害物品损害人员身体的后效性认识不够,使一部分当时没有症状,但已经受到伤害的专业岗位人员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专业岗位津贴。

(三)军队专业岗位津贴结构失衡。首先,在同一津贴项日中不同等级人员待遇差别未能拉开,同一岗位内部劳动差别体现不明确,不能有效体现出津贴的激励作用。其次,军队专业岗位津贴并没有合理确定不同类别人员享受标准的比例关系,如从事战术导弹发射的人员,只要在现场就会受到同等剂量的辐射,但受到同等剂量辐射的人员享受的岗位津贴却不合理。最后,由于缺乏必要的考评机制,现行专业岗位津贴制度对专业岗位军人的劳动绩效强调不足,导致专业岗位人员产生“干好十坏一个样”的观念,未能体现出津贴自身奖勤罚懒的基本作用。

(四)军队专业岗位津贴调整滞后。军队专业岗位津贴标准一直是“定量”,没有随外部环境变化而随之调整,缺乏一套合理的调整机制。就是作一些调整,也是由于问题变得十分突出,被动适应外界的变化,没有主动地进行调整。近年来,由于物价上涨较快,货币贬值严重,专业岗位津贴标准没有相应跟进,弱化了岗位津贴的激励和保障作用,这不利于其发挥其功能,对专业岗位军人的弥补效用也日渐萎缩。此外,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专业岗位人员不能利用自身才能从事第二职业,所损失的机会成本较大,调整滞后使其机会成本损失更严重。

二、完善现有专业岗位津贴制度體系的基本措施

(一)合理提高专业岗位津贴标准

目前来说,我军专业岗位津贴标准普遍偏低,不足以补偿军人付出的超额劳动,必须适当提高。各个不同的专业岗位津贴提高到什么水平比较合理,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岗位特殊性为主要依据。一项专业岗位津贴的多少要以这个岗位的任务大小、职责轻重、劳动强度、危险性和对身体的伤害程度等作为主要依据。二是以地方同类专业岗位的津贴标准为依据。我军军人的收入来源比较单一,没有额外的收入来源,与地方相比差距较大,所以应参考地方的津贴标准,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以弥补专业岗位军人的机会成本。三是以专业岗位的生活与工作条件为依据。由于国家安全需要,军队专业岗位人员工作生活条件存在极大差异,有些岗位条件十分艰苦,生活环境恶劣,长期在有毒有害的环境中工作,与繁华的大都市隔绝,事实上这类岗位人员付出的“额外成本”更高,所以设定岗位津贴标准时必须加以考虑,以体现津贴的补偿作用。

(二)科学确定专业岗位津贴范围

科学确定专业岗位津贴范围,首先,必须充分考虑这个岗位的任务大小、职责轻重、劳动强度、危险性和对身体的伤害程度等,合理确定专业岗位津贴范围,完善现有专业岗位津贴体系,如高空作业、野外测绘等岗位应设定相应岗位津贴。其次,要严格确定享受岗位津贴的人员范围,其基本依据是看其是否在已经设立专业岗位津贴的岗位上工作,而且,其范围界定要有明确的规定,便于操作,不能模棱两可。再次,应考虑设立部分专业岗位工作人员离岗后的永久津贴,作为对他们在特殊岗位工作的补偿,以弥补岗位对其身体造成的永久伤害。最后,我们可以参考外军专业岗位津贴体系的要素构成对本国军队建设的影响,来确立我军专业岗位津贴体系构成。

(三)有效完善专业岗位津贴结构

首先,处理好同一专业不同岗位的津贴关系。要分析重点岗位区别于一般岗位的劳动特征表现,在专业岗位内部适当拉大重点岗位与一般岗位的津贴标准差距,体现出同一岗位内部劳动的差别,有效发挥津贴的激励作用。其次,合理确定不同类别人员享受标准的比例关系。对于某些对身体具有同等伤害的岗位,如从事战术导弹发射的人员,只要在现场就会受到同等剂量的辐射,应缩小专业岗位津贴差距,只在工作职责的轻重和担负任务的大小上体现出较小差别,将专业岗位津贴的补偿作用体现在实处。再次,要完善相关考评机制,着重强调对专业岗位军人的劳动绩效,破除专业岗位人员“干好十坏一个样”的观念,有效发挥专业岗位津贴自身奖勤罚懒的基本作用。

(四)完善专业岗位津贴调整机制

4.生产岗位交接班管理制度 篇四

为确保装置的正常生产、安全平稳运行,特制定了交接班管理制度。望各车间、各个岗位严格遵守交接班中的各项规章制度。

一、交班人员应提前半小时做好交接班准备,接班人员应提前15—20分钟进入生产装置区进行全面检查。接班人员未能按时到岗的交班人员不能离开岗位。

二、交班者应做到:

1、将本岗位生产及安全情况交代清楚。

2、将存在的问题交代清楚。

3、将其它应该说明的事项交代清楚。

4、填写交接班记录。

三、交班者和接班者一起完成交接班工作。接班人员在听取了交班人员的生产情况介绍后,应对生产现场或机械设备作详细检查。

四、交接班实行十交:

1、交本班生产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

2、交仪表、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

3、交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

4、交设备润滑三级过滤和工具数量及缺损情况。

5、交工世指标、执行情况和为下一班的准备工作。

6、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

7、交原材料使用和新产品质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8、交上级指示、要求和注意事项。

9、交跑、冒、滴、漏情况。

10、交岗位设备整洁和区域卫生情况。

“五不接”

1、生产设备运行情况交代不清不接。

2、工具摆放、卫生不整洁不接。

3、机械设备润滑不良不接。当班能排除的事故隐患或设备故障未排除不接。

五、生产班组交接班制度:

1、交工艺

当班人员应对管理规范内的工艺现状负责,交接时应保持正确的工艺流程,并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

2、交设备

当班人员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程和设备操作规程认真操作,对管辖范围内的设备状况负责,交班时应向接班人员移交完好的设备。

3、交卫生

当班人员应做好设备、管线、仪表、机泵(房)、中控室及外操室的清洁卫生,交班时交接清楚。

4、交工具

交接班时,工具应摆放整齐,无油污、无损坏、无遗失。

5、交记录

交接班时,设备运行记录、工艺操作记录、巡检记录、维修记录等应真实、准确、整洁。

六、凡上述几项不合格时,接班人员有权拒绝接班,并向上级反映。交接班时部门对部门、岗位对岗位、交班者认真详细解答解决接班者提出的问题,经双方认可并在交接班日志上签字后交班者方可离开岗位。交班后,生产设备等所出的所有问题由接班人员负责。

5.岗位交接班管理规定 篇五

第一条 各车间、部门岗位交接班时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交接班时必须对以下内容进行交接:

1、交本班设备运行和使用情况;

2、交本班不安全因素及采取的解决措施和事故(故障)处理情况;

3、交本班各种工器具数量及缺损情况;

4、交本班原始记录正确完整;

5、交本班润滑油使用情况;

6、交本班接到的公司领导、职能部门或车间各级领导指示、要求和

注意事项;

7、交本班岗位区域卫生;

8、交本班新增加的跑、冒、滴、漏点情况。

(二)达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进行交班:

1、下一班接班人员未到岗位不交;

2、本班生产不正常、事故(故障)未处理完毕不交;

3、本班存在的设备问题、安全隐患不清楚不交;

4、本班卫生区域不干净不交;

5、本班记录不全、不清、不准不交;

6、本班工作任务因主观因素未完成不交。

7、本班处理事故原因、运转情况、库存情况未报告给调度室的不交;

8、对存有隐患的设备本班采取的重点保护措施和状态发展情况未说清楚的不交。第二条 交班人员在未完成交班前不得提前进行洗漱、换衣等。

第三条 接班人员须提前20分钟到车间或部门参加班前会,会后各接班人员须立即到达工作岗位。

第四条 接班人员到达岗位后,要与交班人员共同巡检本岗位的设备,详细了解运转情况及卫生情况,并当场进行交接班验收。

第五条 交班人员要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工整,内容简练、完整、真实,其中主要内容应包括:设备运转情况(包括设备润滑、主要部位的温度)、存在的问题及文明生产情况等。接班人员如认同交班人员所记录的情况,必须进行签字验收。

第六条 交接班记录每天要交车间相关人员保管,并按日期、月份装订存档。第七条 交接班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第一条”的要求来完成交接班工作,双方一旦签字后,出现一切问题应由接班人员负责,如双方对交接班事宜有争议时,应由工段长统一处理。

第八条 交班人员当班期间出现设备事故或故障时,须向车间相关人员报事故经过,其中应包括事故原因、处理情况等具体内容,然后在车间值班领导允许后方可交班。以上两要求,如有一项未达到均不可下班。

第九条 交接班时发生事故,交班人员要暂停交班,与接班人员先行分析和处理事故,能解决的,要在本班解决;不能解决的,须及时报告车间领导,并听候调遣。

6.交接班制度 篇六

一、运行交接班原则

(一)交接班应做到“三交”、“四清”、“五不接”。

1、“三交”即:口头交接、书面交接、现场交接。

2、“四清”:系统运行方式清、设备变动清、安全措施清、设备存在异常和缺陷情况清。

3、“五不接”即:未做好交接班准备工作不接;在事故处理或操作过程中不接;工器具、钥匙、图纸、资料不全不接;卫生工作未做好不接;上级通知或命令不明确,或有其他明显妨碍设备安全运行的情况不接。

(二)接班人员检查安全工器具、钥匙及规程、图纸等有无短缺或损坏情况,若有应及时向交班人员提出并做好记录,一经接班,接班人员负全部责任。

(三)接班人员对控制柜场地及设备卫生进行检查,卫生不符合要求应向交班人员提出,待清扫干净后再接班,一经接班,接班人员负全部责任。

(四)设备异常或异动后,必须到现场进行交接。否则,因交接不清发生问题,除交班人员无交待和记录外,一般情况下,由接班人员负全部责任。

二、运行交接班内容

(一)交班前值班人员必须对本班的工作情况作详细记录,对所负责的卫生区域进行清扫。

(二)接班人员必须提前10分钟到达值班现场,按岗位进行对口交接,并查阅值班记录,询问相关情况,到现场重点检查了解下列情况:

1、水库来水情况、上、下游水位变化情况;

2、计划负荷情况、系统负荷需求情况及经济运行情况;

3、系统设备运行情况;

4、全厂主辅设备的运行方式及有关注意事项;

5、设备检修安全措施布置情况;

6、设备检修进度及各工作面的具体情况;

7、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二次回路异动及保护压板投入、退出情况;

8、设备存在的缺陷情况;

9、事故、障碍及处理情况;

10、工作票办理和操作票的执行情况;

11、调度命令及上级指示;

12、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三)交班人员向接班者介绍运行方式、设备异动、本班的操作、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必要时应和接班者到现场查看以下内容:

1、设备重大缺陷;

2、工器具、钥匙及公用图纸资料;

3、异动后的设备。

三、运行交接班流程

(一)接班程序:查阅记录→询问情况→检查设备→召开班前、班后会→按时接班。

(二)班前、班后会

1、每天交接班由运行值班长组织;

2、接班组织者清点人员,了解接班人员精神状态;

3、交班前值班长总结值班情况:值班纪律、文明生产情况及注意事项;讲评值班人员的工作和安全情况;

4、接班人员向接班组织者汇报有关情况;

5、接班组织者安排工作,交待注意事项。

四、轮班交接班管理规定

(一)重要工作研究、会议及集体活动等,尽量集中在交接班期间进行,全厂性的会议必须提前2天申报,以便于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并提前安排。两组集中工地期间,各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组织业务集中培训。

(二)休假人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遇特殊情况,全体人员必须服从安排,及时返回工地开展相关工作,具体作息另行安排。

(三)各岗位在值班期内,因出差、培训、请假等特殊原因需紧急离开时,其工作职责一般由所在组的其他成员共同分担,特殊情况经协调,对人员进行调整。

(四)各岗位在本值班期内,要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必须完成本人经手负责的基础性、阶段性的工作,如报表(总结)填报、台账记录,方案审查等,不得故意拖延并留给接班人员。

(五)工作交接时要详细填写工作移交单(在填写请假单、出差单时一并填写),并将本人休假期间的联系方式填写于交接工作单上(含手机与座机)。

7.岗位交接班制度 篇七

关键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贡献异质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按照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的精神,从2006年7月1日起高校教职工的收入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四部分组成。绩效工资是由各高校在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灵活多样的分配模式自行实施分配,这也是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 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意义与实施现状

所谓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以个人或组织的岗位为基础,以其工作绩效为主要支付依据进行支付的工资制度。其主要优点在于:(1)工资与绩效挂钩,有助于将组织目标融入激励机制中,促使教职工将个人努力投入到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去;(2)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有助于提高组织效率和节约人力成本。通过把学校工资体系对人力成本支出、组织效率等方面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绩效工资制度在上述方面有明显改善。

绩效工资制度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体系,需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加以探讨和研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激励的程度、岗位聘任和绩效评价机制的配套,绩效工资和校内津贴的衔接、支付与管理等。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一些探讨和建议,希望能为上述问题的最终解决带来启发。

2 高校岗位绩效工资分配制度的实施

绩效工资的设计初衷是希望高校引入市场机制,强化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但由于高校教师工作过程复杂,独立性、创造性较强,业绩难以衡量,如果工资差距过大,则会打击其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因此,高校绩效工资分配应以公平公正为设计前提。同时,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社会经济形势及自身财务执行情况,逐步加大对人员经费的投入,建立长效的工资增长机制。

我们把实施步骤分解如下:首先,确定办学目标。将学校办学目标进行分解,并将这些目标与岗位聘任和业绩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进行岗位设置与聘任,赋予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和工资水平。接着,确定绩效范围和业绩标准。对岗位职责进行筛选,明确哪些工作要素是与学校办学目标直接相关并应该与教职工工资直接挂钩的;对各种绩效要素进行权重标准设置,便于要素间进行比较和核算(课时,科研积分等)。但在不同的岗位和专业,相同的绩效要素要有不同的权重和标准,体现不同的价值趋向。再次,确定业绩表现。根据评教内容和评教对象确定评价信息源,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教学档案、课堂录象等渠道,全方位收集业绩信息,定量定性分析,确定教职工的业绩表现。最后,在明确了岗位各要素的权重标准和教职工的业绩表现后,即可依照具体的分配方案进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发放。

接下来,我们对实施过程中几个与工资分配直接相关的关键点作分析说明。

2.1 绩效工资总量比例核定

绩效工资总量比例的核定取决于高校希望激励的程度和可用资金的预算情况。从目前高校校内分配制度改革实践来看,大部分高校的绩效工资比例设置为总资金预算的40%-60%不等,这样既突出了绩效工资的地位,强化了激励功能,也有效地处理好了薪酬的保障、激励和调节功能。同时,绩效工资总量比例的核定应遵循平稳过渡原则,特别是首次执行绩效工资制度的高校要注意与原有津贴制度的对接,避免因工资结构比例的过大变动引起的教职工不必要的心理波动。

2.2 绩效工资核定的两个原则

2.2.1 贡献异质性

强调贡献异质性指的是要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不同工作特性,分别设计绩效工资中的报酬要素及权重,以有效地激励各类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使工资分配向技术、关键和管理岗位倾斜。

2.2.2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每增加固定单位的某种激励量而引起的激励效用的增加量,它随着这种激励量的增加,效用逐渐减小。也就是说,采用某种定量的激励措施越频繁,对教职工的激励作用会越小。所以,对收入水平偏低或相对较低的教职工,激励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但到了一定的收入水平,即使学校能够不断地增长工资,依然不能保证教职工的积极性。这就是金钱激励政策的边际效应。因此,在考虑绩效工资发放办法时,应充分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最大限度地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

2.3 绩效评价机制

完备的绩效评价机制是绩效工资机制正常运作的支撑和保证。高校实施绩效工资要在岗位明确、竞聘上岗的前提下,建立起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并在绩效和工资间建立正相关,发挥其激励作用。

2.3.1 教职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价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宜采用主客观绩效指标组合。对于科研业绩,客观上可采用科研成果在校内外得到的客观绩效评价指标:如教职工署名的文章数量和质量、被引用的次数、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等;主观上,在客观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根据主观评价论文和项目的影响程度,确定加权系数,使得专业技术人员的行为更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另外,各指标系数的设置必须考虑不同周期科研项目的性质和指标系数的合理性。比如,高校的科研工作,如果仅以成果论成败,可能会使大家避重就轻,追求科研数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科研项目,这样就使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短期化,功利化。对于教学业绩,绩效评价也有一些客观的指标:如课时数、班级规模、学科性质、课程层次、课程难度、学院毕业生的社会影响因子、毕业生直接促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因子等;而对教学质量的考核现阶段只能用主观标准进行评价,如通过教学督导组定期听课来考核教师的授课质量。

对于管理人员,一个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将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最终体现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上,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两者的工作绩效体现互动协同效应。同时,对于个人能力和岗位重要程度这两个直接体现业绩差别的个人要素,给予不同的权重设置。由于管理岗位的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在竞聘上岗没能完全公正公平的操作执行的前提下,绩效在岗位的权重上应适当削弱,而对相对业绩指标的权重应该加强。因为在相同条件下,如果只有个别管理人员能够完成某项任务,那么无论其绝对业绩指标如何,他无疑就是其中素质最高或付出努力最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管理工作可测性不强的缺陷。这同样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

2.3.2 考核

通过考核学校可以了解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与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有什么联系,从而了解其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及工作表现,对教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帮助和支持,为实现学校整体目标服务。

一是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实施分类考核。比如,在高校从事应用型专业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出成果相对容易,而基础学科的教师就相对难一些。理工科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相对较多,而文科类的专业相对较少。分类考核的目的就是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考核指标作更细的分类,以适应高校复杂的工作,从而提高考核的科学度。二是根据考核目的对各类评价源产生利益影响的差别来决定各类评价源权重,其中利益影响较小的评价源,客观评价的可能性大,因而所占的权重就较大,反之则相反。经过这种优化,尽可能地克服各类评价源的缺陷,提高考核的准确性。三是建立考核效果反馈机制。通过反馈,检验学校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分析学校岗位设置、考核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考核结果的导向等方面的不足,便于学校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真正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导向作用。

2.3.3 支付与管理

在绩效工资的分配过程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加强收入分配全过程的民主管理和监督(监督与绩效提高成本分析)。分配方案必须经学院教代会审议通过,并报学校人事处备案后方可实施。所有人员的所有校内收入,由财务处通过银行发放,减少现金发放,做到全校教职工的收入情况,由上往下单向透明。

人事处应定期将人力资源成本与贡献价值的统计数据报告给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学校可以运用横向比较、纵向比较,计划与实际比较等比较分析方法,将人力资源成本与人员贡献价值的统计数据进行分类别比较分析,找出绩效工资实施中的问题,优化绩效评价办法与支出结构,保证绩效工资制度与时俱进,提高办学效益。

另外,应对绩效考核和绩效评价信息进行处理的管理者进行培训,使其正确理解考核项目的意义和绩效评价标准,掌握正确的考核与评价办法,避免出现人为因素。

3 绩效工资发展的障碍和展望

新的收入分配制度意味着利益的重新分配。一个过于民主、不够强势的行政领导班子在面对由于利益重新分配而产生的抵触情绪时将很难实施很彻底的改革。所以,主观上,学校可以通过对新收入分配体制正面、积极的宣传,使教职工逐步理解并支持,尽可能地减少教职工的抵触情绪;客观上,可以在收入分配制度的设计中,增加收入提高相对较少教职工的收入弹性,减少其失落感。

另外,由于行政组织结构的关系,各分管校长、行政主管事实上是成为了其分管部门的发言人和利益维护人,在自身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博弈过程中,整体利益往往成了牺牲者。因此,必须重新寻找新的分配体制实施办法,削弱会议决定制度的权重。分配体制的原则性问题由教职工大会、党委校领导大会通过,而具体体制细则包括收入水平工资标准由第三方机构进行分析设置,并最终推出实施。

8.交接班制度 篇八

一、各班带班长提前15分钟至污水站,与上一班组带班长进行工作交接。接班过程必须两班班长需将整个工艺巡查一遍,严禁只进行室内口头交接工作。带班长不能提前15分钟到污水站者,每次罚款10元。

二、各班运行工人提前10分钟至污水站,即白班9:50至污水站,中班17:50至污水站,夜班1:50至污水站。每班实行点名制,每迟到1分钟,罚款1元。

三、两班交接时,对本班进出水情况、工艺状况、设备运行状况、现场卫生、工器具及上级布置任务要用口头或用文字交待清楚,特殊情况还须特殊交待。

四、每班人员自到污水站起20分钟内开始打扫卫生,进行工艺巡视,具体工作由各带班长负责。

五、两班交接时,接班者未到,交班者不得离岗;上班未按时按指纹或旷工者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对交接班中发生的问题,如设备发生故障等,应双方留下来待问题解决后方可交接班。

六、两班交接时,如交接不清,隐瞒隐患而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受影响者,由交班人承担责任。

七、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

一、卫生管理

1、控制室内必须保持洁净;

2、每班必须清扫,打扫卫生原则上使用吸尘器;

3、值班人员按规定着装上岗;

4、参观人员走后立即清扫。

二、安全管理

1、闲人不得随便进出控制室;

2、值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岗。若有紧急事件必须请同事代职,控制室内不得无人值守;

3、控制室内严禁烟火,若发生火灾一方面要及时通报,另一方面应使用配备的灭火器灭火;千万不能使用水灭火或其它的灭火器材灭火。

4、值班人员要对控制系统报警提示的任何故障进行记录并且作好观察,如果故障不能自动消除立即上报生产调度室和具体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

5、值班人员不得随便调控工业监控系统。

三、交接班管理

1、控制室值班人员实行三班二运转。白班值班时间为:8:00至17:00,夜班为:17:00至8:00。值班人员工作期间除工作就餐时间外没有休息时间。

2、值班人员必须将本次值班期间发生或出现的一切异常情况认真做准确、翔实的记录。记录必须字迹清楚,整洁干净,不得有乱涂乱画或缺页、丢页现象。

3、接班人员在接班时应检查上次值班记录情况,特别注意异常情况的记录,有情况需询问清楚,交接班人员两方都签字后交班人员方可离去。

四、其它事项

1、控制室内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

2、值班人员不得随便带领其它人员进入控制室;

3、值班人员不得将食物带入控制室内就餐;

4、值班人员要服从分配,完成领导交给的临时接待任务,并能结合工艺流程对污水处理工艺进行讲解。

为了做好站区卫生保洁工作,明确部门责任,强化管理,特制定本卫生管理制度。

一、室内外

1、不能随地吐痰,不得乱扔杂物、烟蒂;

2、站区所有道路、草坪、露天工作台及各建筑物附近不得长期堆放杂物、垃圾;

3、水区、泥区、道路、绿化、渣场垃圾要及时清理;

4、使用水冲、洗、浇时要节约用水,不得乱冲、乱洒,不得常流水、常明灯。

二、室内

1、办公用品、文件资料、报纸书刊、化验器皿、药品、杂物不散不乱,桌面、台面卫生整洁。

2、办公机具、办公用品、门窗、地面要勤擦、勤洗、勤扫、勤拖,室内墙面瓷砖明亮洁净,厕所无异味。

3、个人衣着整洁,待人接物文明得体,言谈举止大方,保持室内安静有序。

三、设备

1、设备、仪器、仪表外观清洁,无油污与灰尘。

9.交接班制度 篇九

为强化生产管理,落实各项生产管理制度,切实发挥交接班会在生产中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一、交接班制度

1、车间主任每班主持交接班会,厂长每周主持1-2次车间交接班会,厂长每月主持一次现场车间交接班观摩总结会,并随时督导检查班组建设及班组管理。

2、接班时,接班人员要提前15分钟到现场,检查和了解情况,参加班前会,然后对口交接,接班人员要在交班人员离岗前及时签字,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拖延。

3、交班时,严格做到“十交五不交”。

“十交五不交”:“十交”是一交本班生产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二交设备、仪表运行和使用情况;三交不安全因素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情况;四交设备润滑三级过滤和工具数量及缺损情况;五交工艺指标执行情况和为下班的准备工作;六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七交原材料使用和产品质量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八交上级指示、要求和注意事项;九交岗位设备整洁和区域卫生;十交跑冒滴漏情况。“五不交”一是生产不正常、事故未处理完不交;二是设备或工艺有问题搞不清楚不交;三是岗位卫生未搞好不交;四是记录不齐、不清、不准不交;五是车间指定本班的任务未完成不交。

4、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书写整齐,内容完整。

5、坚持班前班后会制度,做到班班都开班前会,班前会程序按规定进行。

二、交接班会程序:召开班前会→接班者检查→对口交接→接班人员向班长汇报接班情况→接班人签字→交班者开班后会→车间主任点评。

三、要求

1、交接班制度按公司统一标准制定,并挂放在墙上。

2、每个员工必须熟知交接班内容、程序。

3、必须按统一的交接班记录填写交接班会议内容。

四、考核

1、公司督查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抽查,未按规定要求召开交接班会议,厂长未主持交接班会议,一次扣3分,车间主任未主持交接班会议,一次扣2分。

2、交接班会议记录填写不全面,一次扣1分。

10.岗位交接班制度 篇十

一、县级市文广系统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的意义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充分调动和发掘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文广事业的全面发展。

第一、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早在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和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就对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2009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浙江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2010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又会同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广电等省行业主管部门,印发了《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了全省不同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之间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因此,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度,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紧迫要求,对事业单位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第二、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结构。根据浙江省文化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印发的《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试行)》,省厅结合行业特点,本着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原则,明确规定了县级市文广系统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各等级之间结构比例的总体控制目标。例如,县级市文化馆、图书馆、文物博物单位正高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3%、副高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12%、中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40%、初级岗位占总专业技术岗位的45%。适度比例的专业技术岗位有利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结构。同时,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起到提高专业人才队伍水平、优化专业人才队伍结构的作用。

第三、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能够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一是为事业单位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与活力,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二是为与事业单位“工改”政策相配套;三是为促进人才流动,实现社会公益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

二、县级市文广系统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关键在于建立岗位管理的新机制,坚持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由于文广系统各事业单位实际情况不同,使整个系统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存在诸多难题,例如,首次设岗聘用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各单位岗位内部等级比例设置、岗位分级的条件及“双肩挑”人员岗位的确定等,是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工作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只有妥善处理这些重点和难点,才能使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顺利完成。

第一、岗位结构矛盾突出,岗位分配困难。近年来,由于各单位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部分系列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的标准相对较低,高级资格职务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有的单位远远超过省规定的高级岗位结构比例(15%),例如,我市文物单位人才队伍结构:高学历,高职称。10个在编人员:1个正高,2个副高5个中级,2个初级。学士研究生2个,大学本科5个,大学专科2个,高中1个。而有些单位学历低,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弱,高级资格职务人才较少,且近期晋升人员也少。若由本系统各事业单位根据《浙江省部分行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控制标准》,自主计算出各层次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总量进行设岗聘用,则出现部分单位高级人才岗位不足、无法聘用,部分单位高级资格职务人数明显偏少、空缺岗位浪费的现象。这就造成系统内同类人才待遇不一,人才资源分配不均,首次岗位聘用矛盾激化,导致首次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难以完成。

第二、岗位分级条件是难点,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各类岗位中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13个等级,正高一至四级、副高五至七级、中级八至十级、助级十一至十二级、员级为十三级。每一级别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是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的基础。如何对各类人员进行科学分级,特别是高、中级专业技术岗位,每一级别岗位的分级条件是开展岗位设置工作的难点之一。在确定岗位等级之后,应该要确定各等级岗位在聘期内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考核要求等。但事实上,各单位将岗位设置数据上报之后,才开始逐步修订岗位职责,具有很强的滞后性。

第三、“双肩挑”人员岗位难以确定。“双肩挑”人员在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文件中有明确的定义,是指既承担着专业技术职责又担负一定的管理职责。本系统下属事业机构存在单位较小,人数较少,但既担任领导职务又承担专业技术职责的“双肩挑”人数较多。按照政策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两类岗位上任职。也就是说“双肩挑”人员一人兼了两类岗位是政策不允许的。因此,如何确定“双肩挑”人员的岗位,是设岗工作的难点之一。

第四、改革不够彻底,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与激励机制。按规定首次设岗聘用工作是坚持平稳实施、稳步推进的原则。所以,本系统没有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的良性激励机制或惩罚机制。尽管各单位公布了各类岗位设置方案、岗位、岗位等级、岗位职责、聘任条件,进行公开应聘。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首次岗位聘任按现聘职务进入相应等级的“人人有岗位”的状况,没有真正实行择优聘用的竞争机制。同时,未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这将对今后的岗位竞聘、续聘带来诸多困难。

三、改善县级市文广系统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实施工作的对策

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制度,要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分级管理、调控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原则。

第一、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岗位总量与结构。本系统的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度实施工作既要根据上级的政策,又要结合下属事业机构单位小,高、中级人才数量不一,人员知识结构、業务能力、学术水平相差较远的实际情况,同时,还需考虑文广事业发展目标、人才队伍建设方向、杰出人才晋升空间等因素,由主管局按规定的结构比例,统一核算整个系统各层次不同等级的岗位总量。依据按需设岗,总量控制的原则,分配到局属各单位。并对各单位岗位聘用实行宏观调控、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动态调整、逐步完善的管理方式,建立指导、监督、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局属各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功能和职责,在主管局下达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实施岗位设置和聘用工作。

第二、精确测算,认真研制岗位聘用的实施办法。主管局在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摸清本系统所有职工的职称资格年限、科研业绩成果等具体事项,分析局属各单位事业发展、人才晋升趋势对岗位结构比例的需求。对本系统崗位设置和聘用的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数量、岗位等级、岗位任职基本条件(特别是专业技术岗位任职基本条件)、岗位聘用程序等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例如:本系统岗位聘用实施办法规定:首次岗位聘用时,在主管局核准下达的各层次不同等级的岗位总量限额内进行聘用。同时,原则上应满足以下条件:五级岗位应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6年,八级岗位应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6年,十一级岗位应在助理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满3年;2011年专业技术职务新晋升为副高级、中级、助理级资格的,均分别聘任为七级、十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等。这样,既保证了整个系统岗位聘用政策的统一性,又确保了首次岗位聘任平稳过渡的顺利进行,使空缺岗位得到有效利用,人才资源分配得到合理优化。同时,适当留有空缺岗位,为年青人才晋升留有空间。

第三、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工作。主管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亲任组长,分管局长直接负责,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局长兼任,人事科长具体指导、督促。要求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在《慈溪市文广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的基础上,负责制定本单位的岗位说明书(包括岗位职责、任务、要求标准、任职条件)和实施细则。各单位制定的岗位实施细则、聘任条件等重大事项,均需通过单位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并及时上报至主管局备案审查。

第四、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鼓励高水平人才脱颖而出。既要考虑各类人员为文广事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又必须调动高水平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升档条件时主要侧重于业绩水平、学术贡献和发展潜力,向高层次人才倾斜,鼓励高、中级业务人才积极从事各类科研工作,多出精品。特别是业绩杰出者可不受资历的限制,申报高一级岗位。另一类,为稳定专业人才队伍,鼓励“双肩挑”人员选择专业技术岗位。因工作需要,担任领导职务并兼任专业技术工作的“双肩挑”人员,由本人根据自己的职级等情况,选择管理岗位或专业技术岗位。“双肩挑”人员选择专业技术岗位的,经批准,每个事业单位在结构比例规定的总量外,可增加2个专业技术岗位名额,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这就将管理岗位上的科研型人才引导到专业技术岗位上来。

第五、完善聘后管理体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标准。考核评价标准要以文广事业发展目标为基础,要有利于文广专业队伍结构优化和团队建设,要适合各级专业技术人才个人发展需要,要能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分类评价的方式。既要考核专业技术人才的德、能、勤、廉,又要考核其科研学术水平,既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分级地进行个人业绩考核,又要进行团队建设考核,既要进行年终综合考核、又要进行季度考核。同时,还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强化同行专家特别是系统外同行专家、专业人士和外围人士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并积极完善分类评价标准。

11.交接班记录制度 篇十一

一.交接班的一般规定 1.为明确职责,交接班时,双方应履行交接手续,在按规定的项目逐项交接清楚后,交接 人员先在交接班记录薄上签名,然后接班人依次签名,从此时起,岗位的全部工作,由接班 人员负责。交班负责人才能离开岗位。2.交班工作由当值值长组织全班人员,事先做好交班准备工作,检查应交的有关事项,整 理各种资料、记录薄,检查应交的物件是否齐全,室内的整洁工作,以及为下一值做好接班 后立即要执行的准备工作。填写交接班记录薄等待交接。3.接班人员应提前 10 分钟到达,由负责人查阅交接班记录薄,了解有关工作的注意事项,然后准时开始正式进行交接班工作。如果遇有特殊情况,可以延迟时间进行交接班。4.值班人员必须遵照规定的轮值表值班,未经带班员和主管同意不得私自调班。当值人员 因故提前离开或迟到虽有他人代替,亦应办理交接手续,绝对不允许不办理交接手续而离开 岗位。交接禁止使用电话等通讯方式或口头交接班。接班人员未到岗位,交班人员不得离开 值班岗位。5.交接班手续未结束前,一切工作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如在交接班时发生事故,应由交班 人员负责处理,交班人员可要求及指挥接班人员协助处理。6.在下列情况下,不得进行交接班:(1)在交班人处理事物未结束时不得交班;(2)在处理事故时(但可在告一段落时,得到带班员或主管同意后,方可进行交接班);(3)接班人员有喝酒情况或精神不正常时;或接班人突发疾病等特殊情况;

(4)交班人员未正式办理交接班手续,就擅自离开工作岗位。二.交接班准备工作 交班准备工作,应由当班值长组织全班人员事先做好交班准备工作。1.检查本班人员的精神状态,仪容、仪表; 2.对本班次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安排指导; 3.4.检查各种记录是否齐全、正确; 检查岗位使用物品功能是否正常;

5.检查岗位是否整洁,是否按要求摆放;

6.开交班前碰头会,听取本班人员对本次接班后的工作意见; 7.无误后,方可进行交接班。

12.电工交接班制度 篇十二

交接班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交班人员要发扬风格,为接班人员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

交班前,交班人员应进行工作小结。检查各项记录是否准确完备,并将交接事项填写在运行日志上。

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应陪同接班人员进行如下检查:

1)设备的运行方式、设备变更和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包括运行中特别注意的事项);

2)设备的检修试验、扩建和改动后新投运的情况;

3)运行发现的缺陷和处理情况以及本班次自行完成的的维修工作;

4)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的运行维护工作;

5)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

6)工具、仪表、备品、备件、材料、钥匙等的使用情况;

7)当班内已完成的工作和未完成的工作及其有关措施;

8)上级指示、各种记录和技术资料的收管情况;

9)设备整洁、环境卫生、照明、通风设备、框架、房屋等需要注意的有关情况。

3、接班人应会同交班人员认真核对上班填写的各种记录。

4、接班人员应认真听取交班人员的介绍,并会同交班人员到现场检查以下工作:

1)对各高低压设备的运行方式是否与记录相符。

2)在缺陷的设备,要检查其缺陷是否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3)检查供电系统的装置是否正常,位置是否正确;

4)检查设备的检修工作情况,检查设备上的临时安全措施是否完成;

5)检查图纸、技术资料以及工具、仪表、备品、备件、钥匙是否齐全。

6)照明、通风等设备是否完好;

13.中国企业交接班畅想 篇十三

一代交班“不难”

对于中国民营企业而言,交接班是企业面向未来最为关键的一步,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但问题是:该由谁来接班?

这对很多类家族企业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困扰。类家族企业不同于纯粹的家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引入了职业经理人文化,但由于创始人作用巨大且相当强势,使得企业呈现出明显的类家族性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创始人家族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存在无法回避的矛盾。

许多意欲让子女接班的企业家的做法是,创始人很早就让子女介入公司事务,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步步树立起其在公司内的威信,为最终接班铺平道路。但这种“子承父业”的模式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假如子女能力不够或者子女对家族事业不感兴趣,强行让子女接班对企业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类家族企业在交接班上进行了新的尝试,其原则是:家族成员控制公司股权,确保公司的所有权不致旁落,而在企业经营上则交给职业经理人去打理,然后再引入外部董事进行监督。这样所有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互相制衡,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管理模式。

此次华为的一系列举动,就被认为很可能形成这样“三权分立”的格局: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担任CFO,实质上是任正非家族掌握公司所有权。而华为此前实行“轮值CEO制度”,未来很有可能选出一位担任CEO,负责日常经营,董事会会引入外部董事和独立董事行使监督权。

这种模式其实在东南亚和香港地区都有成功案例,马来西亚的李光前家族、香港的李锦记,都是遵循这一模式,实现了各司其职,避免公司内部因为争权夺利而四分五裂,从而达到基业长青的目的。这种模式带有很强的中西融合色彩,既保证了一个家族产业的完整性,又借鉴了西方政治中“制衡”的观念,各取所长,相得益彰,这应该是中国民营企业进行第一次交接班时可选择的范式。

三代之后堪忧

但对中国企业而言,这种中西融合的模式算得上是企业家阶段向职业经理人阶段转换的一个尝试。从长远来看,中国企业应该也必将完全走向职业经理人治理公司的阶段。

以IBM、福特汽车等知名企业为例,它们早期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家族企业特色,都是子(孙)承父业,也都开创了辉煌的局面。但不过三代,都彻底放弃了家族传承,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公司治理。到今天,沃森家族和福特家族都几乎完全淡出了企业。之所以放弃家族产业,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企业,从而保证企业适应时代的发展,不至于让伟大的基业毁于一旦。

一家优秀的企业要想存活久远,终归是要变成一个社会的整体财富。想明白这一点,许多中国第一代的企业家应该能够做到心下坦然。而在我看来,中国企业的第一次交接班,以中国企业家的智慧都能以不同的方式顺利解决,从而兼顾各方的利益,这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未来的交接班,企业是否建立起有效机制,以确保选出优秀的领导者。

曾有人问“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如果你突然遭受意外,谁能领导GE?”杰克·韦尔奇回答:“如果因为某个突发事件,我不能继续领导公司,公司董事会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任命一位新CEO。”

我认为,这种“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任命新CEO”背后体现出的人才储备能力,才是中国公司未来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管理

责任编辑:马小琳

14.现场交接班制度 篇十四

一、岗位工作人员必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岗位,在接班人未到达岗位之前,交班人不得离开工作岗位。

二、严禁交接班双方托人代理或不在工作地点现场交接班。

三、交班时必需做到跟班队干之间的交接班、班组长之间的交接班和岗位工之间的交接班。

四、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必须将设备运行状况、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配件及材料消耗情况和接班后必须注意的问题向接班人交代清楚,交班人员对本班内能够处理的问题必须在交班前解决,否则接班人有权不接班。交接班双方应做到“三不交接”,即文明生产不合格不交接、故障不排除不交接、问题不交代清楚不交接。

五、凡能通过试运转交接的设备必须进行试运转验收,对于在交接班过程中发生影响生产的问题,交接双方必须合同予以处理。

六、接班人员必须在交班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按照设备运行标准,对设备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接班者对自己盲目接班后发生的问题要负全部责任。

七、交班人员下班时,应将本班工作情况如实详细的写在设备运转记录上。

八、交接班时,不交给无证上岗或喝酒不能上岗的人员,对神志不清或精神不正常的人员有权拒绝交接,并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九、任何岗位交接班时必须做到“面对面、口对口、手拉手、你不来、交不清、我不走”的原则。

15.交接班制度 篇十五

1.目的

为了规范交接班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安全生产,特制定本制度。2.内容与要求 2.1交接班的条件

2.1.1值班人员必须按照公司规定的轮值表值班,特殊情况下经过站长批准方可变更交接班时间。

2.1.2遇到处理事故或进行重要操作时不得进行交接班,接班人员应在交班值长的指挥下协助工作。事故处理或重大操作告一段落时经双方值长协商同意后方可进行交接班。

2.1.3系统或主设备运行不正常时,应经站长同意方可交接班。当上值未完成工作任务时应在完成后再交接班。

2.1.4上班前4小时内喝酒人员以及其它原因不能胜任工作时不准上班,接班值长发现后应劝其休息,并汇报站长。

2.1.5值班人员不得连值两个轮班,特殊情况经过站长做适当调整方可值班。2.1.6交班事项应详细记在交班日志上,禁止单凭口头交接班。交接完毕后在交班日志上接班人员先签名,交班人员签字后方可正式交接班,严禁不办理交接班手续离开工作岗位。2.1.7交班前应做的工作

2.1.7.1 将所管辖的设备系统全面检查,有异常时应恢复到正常状态。2.1.7.2 将正在操作的工作告一段落,并做好记录。

2.1.7.3 将所发现而不能当值消除的设备缺陷登入缺陷记录内,并通知检修人员处理,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

2.1.7.4 将规定的各项定期试验、轮换等工作全部进行完毕。2.1.7.5 将所管辖的卫生区域打扫干净。

2.1.7.6 清点仪器、工具、钥匙、各种记录等整理整齐且按定置摆放。2.1.7.7 值长应对各种报表、台帐、记录正确性全面检查,对全班的安全、文明生产全面负责。

2.1.7.8所有接班人员排好队听从交班值长交待和本值值长的工作安排。2.2 交班内容

2.2.1 交班人员应将所有情况向接班人员全面交待清楚。2.2.1.1设备运行、检修、试验情况及安全措施。

2.2.1.2异常情况的全过程及处理经过和吸取的教训和防止对策。2.2.1.3设备缺陷的详细情况及采取的安全措施和事故预想。2.2.1.4上级命令和指示。

2.2.1.5本值遗留的工作和下值的任务。2.2.1.6本值操作中的经验。

2.2.1.7各种记录、图纸、资料、钥匙、仪表、工器具等。

2.2.1.8生产现场、值班场所、备品备件库、个人宿舍的文明卫生工作。2.2.2对异常情况所采取的对策及注意事项除书面交待外,必要时双方应到设备现场进行交待。

2.2.3交班者应虚心听取接班人员对本值工作情况的询问,并进行详细解答。2.2.4交班后应认真总结工作

2.2.4.1总结当值任务完成情况和经验教训。2.2.4.2检查值班纪律及各项规程制度执行情况。

2.2.4.3分析不安全事件发生的经过,原因及今后防止对策。2.2.4.4表彰好人好事。2.3接班内容

2.3.1接班人员应提前半天到达现场进行接班前的设备系统检查,听取交班人员的交待。

2.3.2接班人员应根据岗位规定范围进行接班前的全面检查,查阅运行日志、缺陷记录、接地线登记、命令指示等有关记录,并详细了解以下情况: 2.3.2.1设备状况、运行方式和预计本班要进行的操作项目。

2.3.2.2设备检修情况及系统隔绝情况,电气接地线实际位置和编号。2.3.2.3设备缺陷及异常现象的发展情况以及预防事故发生应采取的安全措施。2.3.2.4本值上次值班至今所发生的不安全问题及处理情况。2.3.2.5上级指示和有关交待事项。

2.3.3发现交班人员交待与实际情况不符时应向交班人员提出。2.3.4接受图纸、资料、钥匙、工器具、备品备件、生活设施和各种记录,并检查生产现场及值班场所清洁卫生情况。

2.3.5接班人员除进行必要的音响试验及正常检查外,不允许操作任何设备。特殊情况由站长安排。2.3.6接班接班工作安排。

2.3.6.1接班人员汇报接班检查情况。

2.3.6.2值长交待设备运行方式,布置工作任务。

2.3.6.3值长根据运行特点、气候情况交待事故预想,根据安全、技术交待相关注意事项。

16.我的第一堂交接班的英语课 篇十六

一、注意自己的着装打扮和精神风貌,赢得印象分

每次暑假开学,天气都比较炎热,女教师都会穿裙子,我也不例外。但是我从不穿无袖装,不穿凉拖,也不佩带过多的首饰。我校曾经对教师的穿着让学生进行民意测试,92%的学生不喜欢女教师穿无袖装,佩带过分夸张的首饰。《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不得佩带首饰。教师就是学生的示范。其次,我不染发。在学生的眼里,我是一个传统的教师。同时,我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走上讲台。在学生的眼里,我还是一个好相处的老师。

二、合理设计板书,提高驾驭课堂能力,提高印象分

第一堂课我总是斟酌每一句话,考虑到好、中、差学生的不同的接受能力,我一般使用比较简单的课堂用语。有些学习后进的同学不是一开始就差的,多是因为老师的英语授课听不懂,该记的内容记不好,反馈的学习效果就差,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会觉得自己连课也听不懂,不是学习英语的料。在交接班的第一堂课,学生对新老师还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这时给他输送这样一个信息,使他觉得英语课是能够听懂的,只要去尝试也是有可能提高的,这样师生就建立了进一步交流和提高学习效果的基础。同时,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我也不放弃黑板的作用,我会考虑哪些词应该板书,应该怎样呈现。

三、和同学套近乎,注重情感渗透,强化印象分

第一堂课,对于和我同姓,和我曾经的学生同名、和我的朋友同名,来自于和我同一个小镇的学生,我特别关注,我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中国有句古话:“亲其人,信其言。”要找出这样的联系并不难,做个有心人,去挖掘、去创造出和学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就能够消除第一次见面的隔阂,增强亲近感。

课后思考:就整堂课而言,达到了设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师生的相处打下了感情基础。但是,值得指出的是第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还是停留在浅层,并且这种刚开始的对于新事物的好奇心慢慢褪去以后,有的学生又会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可否认的是有的后进学生确实改变了对英语老师的看法,对英语的看法,最后在英语学习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笔者在实践中也发现有的学生又回到了原点。怎么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兴趣,怎么样使学生用维持的兴趣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呢?这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2008年暑假,笔者有幸参加了卢家楣教授的情感教学心理学课程,终于找到了答案。回到学校后,笔者所在的学校又安排笔者接替两个高三班级,笔者就把答案写进了自己交接班的第一堂课。

四、新尝试

1.教学目标的重新设计

以前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只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思考,要给学生以很好的第一印象,并没有较多地考虑学生学习不好的原因在哪里。以前总是很武断地认为授课教师在专业水平上可能有欠缺,总以为自己的英语基本功比较扎实,可以赢得学生的满意度。现在想来着实幼稚,实在有点作秀的味道。

现在设计第一课,我就从深层次来分析学生学习不好的情感因素。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的英语教学是最终以分数来衡量的;作为一门语言,它的知识点和词汇非常丰富,为了能拿高分,就要加强对词汇和知识点的背诵。同时,将文科的学习和理科的学习相等同起来,加强题海战术,英语的学习到了高三就集中于A、B、C、D的辨析当中,何来美的情感体验?所以我的教学目标是:1)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体会英语的魅力;3)提出期望和要求。

2.教学素材的精心挑选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首先调整了自己的教态。以前的我给学生的感觉是很温柔、很好相处。但是我觉得这还不够,一个热爱孩子、热爱教育、热爱英语的教师在学生面前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然而,热爱归热爱,我又是一个典型的粘液质气质类型的人。怎样将我的这份热爱表现出来呢?我做了两方面的尝试:第一,提高音量;第二,夸大自己的体态语,特别是手势和表情。同时,为了改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偏见——认为英语除了背诵就是题目,我特意准备了一段英语的顺口溜。我是这样来呈现的:

Ladies and gentlemen,I love English very much,because it is very beautiful.Do you love Chinese? (学生都回答“Yes”。)

Why?(学生回答非常踊跃,对于我们的母语,学生都充满了自豪感。) (同时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关汉字的小片段,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Do you love English?(学生笑) In your mind,most of you may think that there is only remembering words and taking exams.Now,let’s read this poem:

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Up above the world so high /Like a diamond in the sky.

(先是让学生自己读,然后一起读,最后交流这首诗美在哪里?学生在读了两三遍以后,都觉得这首诗文字美、压韵、朗朗上口。)

(接着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在夏天的夜晚,在晚风的徐徐吹拂下,夜空中星星在眨着眼睛,同时不失时机地连续播放了这首诗的乐曲,学生们完全沉浸在夏夜的意境之中。)

Do you enjoy the beautiful poem? (学生会心地笑了。)

(接着我投影了这一段英语顺口溜的不同的书写。)

Do you enjoy the beautiful handwriting?(学生回答“Yes”。)Whilewe’re learning English,we’re enjoying different aspects of beautiful English.The better we learn,the more aspects we will enjoy.Then,I have a question——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学生回答很积极:词汇、背诵、学唱歌等等。)

我补充说:爱英语,爱老师。只有学生体会到了英语语言的美才会爱上英语,才有可能把英语学好;如果学生不喜欢授课教师,学生也是不可能真正学好英语的。然后,我就给他们提出了我的expectations——让学生把第一堂课对于英语美的感受转化成对她的热爱,把对英语教师的好印象转化成喜欢。这样在学习过程中情的因素就可以促进知的发展。

3.总结和反思

整节课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唤起了学生对英语的另一种情感——欣赏和喜爱。通过学生的上课反馈,教学效果比较明显;课后个别交流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英语学习也有了信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高考之际,学校组织了“给老师的一封信”活动。我摘录了部分学生的部分书信:

(陈):您是我升入高三后的英语老师,初次见面,对您印象就颇深,因为您的短发。但也正因如此,我觉得您是一个干净利落的老师。

(俞):原来的英语老师也许并不是水平不好,但是教学方法却不适合我。自从您教了我之后,使我对英语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虽然成绩还并不冒尖,但我的态度却完全转变了,直至今日。

(黄):对您上的第一课仍记忆犹新,用爱去学习,爱老师,爱这门学科。原来,英语对我除了恐惧和紧张,我还可以爱它。

教了他们一年,第一堂课给他们的印象比以后任何一节课都深刻。这就说明了对交接班第一堂课的研究很重要。

上一篇:机电一体化专业自我评价下一篇:老舍作品骆驼祥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