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精选8篇)
1.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一
2016 年武威九中党风廉政建设 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根据教育局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安 排部署,为进一步明确责任,确保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 败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现提出如下分工方案。
一、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强化制度保障
1.学校党支部支委委员及各中层处室 要认真履行党风廉 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的统一领导, 定期报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党组织主要负责人 要切实担当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班子成员要根据工作分工 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工 作。
分管领导:顾维祖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2.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党内监督的作用,严格落实监 督责任。分管领导 : 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
3.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 规定》 和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3-2017 年工作
规划》要求,积极开展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向区教育局述职 述廉工作,促进责任落实。
分管领导 : 顾维祖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
4.探索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跟踪监督检查制度,进 一步改进检查考核方式方法,确保检查考核实效。
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
5.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或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的处室 和个人实行“一案双查”,既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又严肃 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
6.建立健全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作、定期述职、约谈汇报 等制度。分管领导:顾维祖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二、着力严明党的纪律,不断加强作风建设
7.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 织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严格 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严肃查处违反党纪的行为,使纪律真正 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确保纪律刚性约束。
分管领导:顾维祖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
8.坚持不懈抓好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双 十条规定”精神的落实,抓好作风建设,坚决整治“贪假庸 懒散疲” 等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狠刹 “四 风”问题,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政教处
配合处室:教导处、党政办、总务处、团委
9.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 政机关国内接待管理规定》和国务院“约法三章”,规范并 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健全完善会议文件、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扎实推进预算决算 公开和“三公”经费公开。
分管领导:陈学有 分管处室:总务处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党政办、团委
10.持续推进效能风暴行动, 坚决整治滥用职权、蛮横硬 冷、吃拿卡要、行业“潜规则”等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分管领导:杨志高
分管处室:政教处
配合处室:党政办、教导处、总务处、团委
11.坚持明察暗访常态化, 紧盯重要时间节点, 切实加强 对党员教师纪律作风方面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公款吃请、赠送节礼、铺张浪费和领导干部违反“六个不
准”等问题, 要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点名 道姓通报曝光。
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三、着力查办腐败案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12.坚决查处领导干部、教师违纪违法案件, 重点查办发 生在教师队伍中腐化堕落、以权谋私等案件。
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13.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严 肃查办乱收费、乱补课、乱办班、乱发教辅等损害群众利益 的案件。
分管领导:王海福 分管处室:教导处
配合处室:党政办、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14.转变督查方式, 对违纪行为 “露头就打” , 不让其 “养 成做大”。对苗头性问题及时约谈、提醒,加强诫勉谈话工 作,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小案养成大案。
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四、着力强化教育监督,切实加强源头治理
15.坚持分类施教,贴近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和接受习惯,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定期开展示范教育、岗位教育和谈话教育。坚持因时施教,开展中央和省、市、区一系列新规定、新制度、新纪律的教育培训,让教育系统 广大党员干部认清形势,铭记党纪条规,知晓敬畏法纪。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16.坚持对症施教, 围绕解决突出问题, 定期不定期的配 合局监察室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过开展典型腐败案例通报 等警示教育活动,做到警钟长鸣。
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17.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 决策程序。严肃党内生活,坚持和强化民主生活会制度,开 展经常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五、着力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纪水平18.深入开展“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支委委员要带 头深入学习、查找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制 定整改措施,集中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执纪 水平。分管领导:刘武 分管处室:党政办公室 配合处室: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团委 各支委委员和各中层处室要按照任务分工,认真组织实 施,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成效。武威第九中学 2016年3月25日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二
1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内容解析
1.1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宗旨
该评估按照“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 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通过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数据采集平台, 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与学校一起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注重实际成效, 其目的就是在新形势下切实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教育行政部门完善对高职院校的宏观管理, 逐步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以学校为核心、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促进高职教育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1.2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内容
包括领导作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特色专业建设、教学管理、社会评价等7个主要评估指标、22个关键评估要素、说明、建议重点考察内容、数据库相应编号等[1]。
1.3 考察内容
现场考察一般不超过3天。以深度访谈为主, 访谈对象包括学校领导及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学生处等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同时开展专业剖析、听课、说课、座谈、查阅原始资料、参观实践中心等活动。
1.4 考察结果
仅有通过和暂缓通过2种, 不再有优秀、良好、合格之分。
2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的思考
2.1 明确学校办学思想、领导作用, 重视人才培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是指导性文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2], 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任务, 学校要充分在行业、企业单位开展调研, 根据社会需求, 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 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思想必须明确。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 我校实施“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工程”, 制订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方案, 重视教师的工作学习经历和科研开发能力, 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工作。利用假期及正常教学时间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药厂、企业等单位进行实践, 使专业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学习,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证书考试。
(2) 学校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安排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的教育, 使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 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促进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文化水平的双提高。
(3) 引进、互聘优秀骨干人才。学校从医院、行业等一线单位引进优秀骨干人才, 引领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学校采取为引进人才提供科研启动经费、建立专业实验室等优惠政策, 鼓励其开发科研, 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
2.3 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学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 借鉴行业、企业的优势, 达到资源共享, 搭建学校的平台建设。学校先后与国内外医院、科研单位、公司合作, 共建实验室、签订“订单式培养”合同、在校内共建实训基地, 建设虚拟医院、药厂等实训场所, 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 强化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2.4 加强特色专业建设, 开展教学改革, 形成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为指导思想, 开展全方位市场需求调研, 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以就业为导向, 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 重点建设市场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及时增设区域经济发展急需的专业, 适时调停不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人才培养方案, 改革培养模式, 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的特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 加强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4.1 药学专业构建“二二四三”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双师、双证、四阶梯、三融合”的模式。
“双师”引领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引领、校内专职与校外兼职的专兼结合团队共同执教。
“双证”融入教学———将药剂士、西药药剂员、医药商品购销员等双证书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过程。
“四阶梯”实践教学——四阶梯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即一阶梯———单项技能训练, 二阶梯———课程综合技能训练, 三阶梯———专业综合技能训练, 四阶梯———顶岗实习与职业技能鉴定。
校企共育“三融合”———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到人才培养过程再到考核评价3个环节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共育。
2.4.2 放射治疗技术专业构建“1+1+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学年:
学生在校学习职业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学生在医院以“工学交替”的方式学习职业技能课程;第三学年:进行顶岗实习。
2.4.3 护理专业构建“1+2”人才培养模式“1”:
指学生在校学习职业基础课程;“2”:指学生在医院进行2年的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学习, 授课任务由医院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承担。根据学生个人意愿, 在实习后半年, 开展专门化培训, 如重症监护、社区护理、儿童护理、肿瘤护理、手术室护理等, 由实习单位和学校共同考核, 合格后, 颁发结业证书。学生毕业持毕业证书、护士执业资格证书、专门化方向培训证书“三证”, 彰显了学生的就业优势。
2.5 运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 建章立制, 规范教学管理
(1) 学校加快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实现了学籍管理、智能排课、考试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 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2) 加强制度建设, 使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使学校教学运行高效、平稳、有序, 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 建立、健全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一是强化社会监督, 完善监督机制。学校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 通过召开教学论证会议、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开展用人单位评价等措施, 构建社会监控体系。二是改革传统督导模式, 实行学校、系 (部) 、教研室三级督导机制。学校督导工作以系 (部) 教学管理与运行为重点, 系 (部) 、教研室督导工作以教师教学质量为重点。三级督导制度的建立扩大了督导覆盖面, 加强了督导力度, 提高了督导效益。三是突出学生在监控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 加大学生评价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比重, 实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一票否决制度。
学校建立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教学质量、教材质量、专业建设质量、学生实践能力6个方面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做到公平、合理、公正。
2.6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就业率
(1) 举办职教论坛, 树立先进的职教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 学校举办多期专题职业教育理念座谈会, 在教师中树立了产学结合、教学做一体、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
(2) 开展市场调研, 合理设置专业。专业设置实行动态管理, 在保持主干专业相对稳定的基础上, 及时增设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热门专业, 改革、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 优化专业结构。
(3) 强化就业指导教育, 更新学生就业观念。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选用优质教材, 配备优秀教师, 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经理和优秀毕业生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 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 指导学生就业技巧,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4) 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度。制订符合“双证书”教育教学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训练、设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等, 构建“双证融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有效地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 专家还提出建议, 学校需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念, 开展教学改革,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总之,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有利于深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有利于促进学校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EB].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8/201010/xxgk_110098.html.2008-04-03.
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三
摘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第一轮评估基本完成,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办公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网络化远程评估系统,是推进评估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和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基于广西的具体研究实践,文章总结远程评估系统的意义和作用,阐述远程评估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基本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工作 远程评估系统
中图分类号:G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09-04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教高厅〔2004〕16号文件,2004年教育部正式启动了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要求“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制订本地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保证五年内完成对本地区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轮评估”。[1] 按照教育部制订的评估方案,广西壮族自治区于2004年至2005年具体组织了五所院校的评估,并将于2009年结束对全区所有高职高专院校的第一轮评估任务。[2]
广西在第一轮评估中采取的模式为专家进校指导、初评、正式进校评估和回访四个阶段。总结第一轮评估的实践,发现在评估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专家进校后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学校准备的纸质化文档,挤占了实地观察、听课、个别访谈等其他评估环节的时间;评估过程中的事务管理,例如专家库的管理和相关文档资料的管理,以手工方式为主,限制了评估过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如何缓解评估专家在现场考核时的工作强度,是在新一轮院校评估中值得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目前,国内在高职高专院校评估过程中一般利用Email、邮寄等方式传递文档资料,评估过程中的办公管理一般采用纸质化、手工方式,缺乏专业的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运用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基于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开发和运用高职高专院校远程评估系统,提高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远程评估系统的意义和作用
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学校通过远程评估系统上传评估所需的电子材料,供专家在进校实地考察之前通过远程评估系统进行阅读和分析。专家在查阅电子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初步评价,并在评估系统上提交现场考察重点,以便进校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核实和考察。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基于远程评估系统对评估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此外,评估过程涉及的各种事务性管理也可以在远程评估系统上完成,包括评估规划的制定与发布、评估材料的分发等。
远程评估系统可以促进高职高专评估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将在院校评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具体的意义与作用体现在:
1.提高评估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有利于加强院校评估工作的宏观管理
从整体上看,院校评估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过程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管理上需要做好评估的规划和安排,组织和指导参评学校的迎评工作,安排和落实评估专家组的具体工作,存档和保管评估过程的各种文档资料。从时间角度来看,院校评估是一项周期性的、延续性、动态性的工作。缺少信息化管理工具,管理者难以协调评估过程中的各个要素,难以获取评估工作的最新信息和整体状态。
远程评估系统按照新一轮评估的规范和要求,从系统的、动态的角度来考虑评估的环节和要素,将评估工作中各种重要的过程和信息纳入到系统进行管理,实现评估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及时、全面地了解评估进程,为其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为专家组提供远程查阅评估材料的互动平台,有助于专家组形成现场考察重点,提高评估工作的效率
按照教高〔2008〕5号文件精神,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原则之一是:“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考察。”同时,文件建议专家现场考察的时间缩短至2-3天。[3] 在新评估方案下,考察时间短,现场考察工作要做到点面并重,其前提条件是专家组在进校之前对学校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
为此,要求学校在专家进校前,将评估材料上传至远程评估系统供专家提前评阅。基于远程评估系统,专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Web浏览器查阅参评学校提交的参评资料,可以对评估材料进行批注,并就批注内容与其他专家进行交流。远程评估系统的引入,有利于促进专家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互动,集思广益,深度合作,提高材料审阅和分析工作的效率。
3.集中式地对外公开高职院校的评估材料,有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按照教高〔2008〕5号文的评估方案,参评学校专家组进校前30天对社会公布评估材料,包括自评报告、《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最新的原始数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3] 学校上传至远程评估系统的评估材料,不仅供专家查阅,还将由远程评估系统直接予以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相对于在各院校的校园网对外公布评估材料的方案,由远程评估系统集中式地公开材料,更便于社会监督,有利于提升评估工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务公开化。
4.对评估文档进行数字化存档和管理,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远程评估系统不仅存储了每年参评院校的数字化评估材料,还将自动保存评估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比如专家的交流信息、各校现场考察重点的建议等,有利于全区评估文档资料的积累和共享,逐渐形成评估文档档案库,促进评估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三、远程评估系统的总体结构
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划分为上传子系统、评阅子系统、项目子系统和后台管理子系统,其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上传子系统提供文件上传、HTML格式生成、档案管理等功能;评阅子系统主要为评估专家提供文档阅览、文档批注、添加考核重点等功能;项目子系统提供评估规划的发布、评估项目的添加与维护等;后台管理子系统提供评估计划公布、评估通知、基础数据的管理、用户账号和权限管理等功能。
远程评估系统的用户包括参评学校、评估专家、教育行政部门、评估管理机构和系统管理员。参评学校是评估材料的加工者和输入者,评估专家是评估材料的使用者,评估管理机构是参评学校和评估专家的协调者,是评估过程的活动组织者,教育行政部门是整个评估活动的决策者、指挥者和监督者,系统管理员是系统日常运行的维护者。
远程评估系统提供Web上传功能,供参评学校将评估材料上传到文档服务器存放。由于学校需要上传的评估材料通常较大,而现有互联网的传输带宽仍不够理想,为了提高上传的可靠性,节省上传的时间,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予以优化:(1)额外提供FTP上传功能,即在文档服务器上安装FTP服务器,以便学校利用专用FTP客户端软件上传文件。(2)使Web上传具备自动解压缩功能。学校将评估材料压缩打包,利用Web上传后,由WWW服务器自动进行解压缩,将评估材料存放到指定位置。
四、远程评估系统的功能
高职高专远程评估系统借助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专家进校考察前的评阅材料工作进行了优化,使得专家能够以分布的、异步的方式对评估材料进行协作阅读和分析。同时,远程评估系统将评估过程纳入到软件系统中进行管理,增强了管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便于宏观监督和决策。远程评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接下来予以详述。
1.上传子系统
(1)上传评估材料
学校登录后,利用Web界面将评估材料上传到文档服务器上存放。为了规范化管理,由服务器程序对评估材料的文件及其存放文件夹按照统一规范进行命名。
(2)HTML格式生成
学校需要上传的原始评估材料包括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原始数据、自评报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学校发展规划、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一般地,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文件采用XLS格式,而其他文件都是DOC格式,这些格式都不方便专家在线阅读。因此,学校在上传原始评估材料完成后,点击“生成HTML格式”按钮,由服务器端程序利用Word.Application将DOC文件自动转成为HTML格式。由于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内容过于复杂,而且包含对工作表的口令保护,因此状态数据采集平台文件不转换为HTML格式,只能提供下载后打开、浏览。
2.评阅子系统
(1)批注评估材料
系统为评估专家提供在线批注Web页面的功能。专家在浏览HTML格式的评估材料时,可以直接在Web页面上对评估材料进行在线批注,对评估材料中一些具体的文本内容进行评论或质疑。同时,每位专家的批注可以在专家组成员间共享,并可以互相回复,最终实现对具体内容的讨论。此外,批注的内容可以被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浏览。批注文档的具体功能包括:
1)高亮标注文字。专家在利用浏览器访问HTML评估材料的过程中,可以选中页面中一个文字片段,通过“高亮标注”修改文字的背景颜色,以便突出显示,方便专家今后快速查找到该内容。当鼠标移动到高亮文字上方,显示添加高亮的专家姓名以及时间。
2)添加批注。批注是用户针对阅读内容额外添加的观点或评论。专家对评估材料添加的批注包括批注者、批注内容、Tag、批注日期、开放权限、页面书签等信息。
3)呈现批注。当专家把鼠标移动到被批注的内容上时,自动弹出浮动窗口来显示批注内容,可通过拖动来改变浮动窗口的位置。当鼠标离开浮动窗口,后者自动隐藏。
4)回复批注。专家的批注可以在专家组成员之间分享。专家可以浏览到他人对当前的评估材料的批注,可以对他人的批注进行回复,以方便专家组对批注内容的展开讨论。
5)搜索批注。对所有的批注提供索引和搜索功能,方便查找和浏览。可以按文档标题、批注标签(Tag)和批注者来检索文档。
(2)确定现场考核重点是专家在线审阅评估材料的重要目的之一。每位专家可以根据自己负责的工作,填写一份在专家组组内公开的“考核重点”。专家组组长则可以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拟定并填写“现场考核重点”。
(3)公开评估材料
学校提交评估材料的截止日期到达后,评估材料能自动对外公开。所有远程评估系统的访问者,无需登录账号和密码,即可浏览已公开的学校评估材料,实现社会监督。
3.评估项目子系统
评估项目是指一个专家组对一所学校的一轮评估活动的总称,主要包括评估起止时间、参评学校、专家组等要素。一个评估项目的状态分为草稿状态、上传状态、评阅状态和结束状态。其中,评估管理机构所新建的评估项目,如果还处于筹备、计划阶段,尚待确认进入实施阶段的,属于草稿状态;学校只能在指定的日期内上传评估材料,此时项目处于上传状态,专家尚不能评阅材料;超出上传截止日期,项目自动进入评阅状态,专家组开始评阅材料,此时,学校不能上传和修改评估材料。上传状态和评阅状态表示评估项目正在实施中,之后,评估结束,项目进入结束状态。评估项目子系统的功能如下:
(1)评估规划
评估规划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未来若干年内评估项目实施的总体规划和安排,即将来一段时间哪些学校在何时间接受评估。评估规划由评估管理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下公布到系统中,是实施评估项目的时间依据。在远程评估系统中,评估管理机构可以建立和修改评估规划。对外公开评估规划,可以督促学校的评建工作,同时将评估规划的进展情况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
(2)管理评估项目
管理评估项目包括对评估项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新建评估项目需要填写评估起止时间、参评学校名称、专家组成员、日程安排、备注等信息。
(3)导出项目信息
可以按照年度或起止日期,查询出各种状态的评估项目,并且可以将查询结果的评估时间、参评学校、专家组构成等各种信息进行打印或导出,以方便教育行政部门和评估管理机构了解评估的当前进程和历史数据。导出数据可以采用的文件格式可以是HTML、Word或Excel,导出数据的表格样式分为列表式和纵栏式。
4.后台管理子系统
(1)账号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添加、删除、修改各类账号,可以修改或初始化账号的登录密码,以及锁定或启用账号。
1)系统管理员账号
系统管理员负责系统运行方面的技术支持和维护,包括系统升级、账号管理和数据库维护等。系统管理员具有最高的管理权限,一般由评估管理机构指定专人担任。
2)专家账号
专家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姓名、是否可用)和扩展信息(包括性别、单位、职务、职称、研究领域、职务、Email、联系电话、手机等)。专家账号不提供注册,而是由系统管理负责添加。系统管理员添加专家账号时,只需填写基本信息,专家在登录后可以填写和修改自己的扩展信息。专家的集合构成了专家库,是每个评估项目的专家组成员的来源。专家信息可以按照所在单位、职称、年龄、性别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
3)学校账号
学校账号包含与专家账号类似的基本信息和扩展信息。学校账号可以修改学校的基本信息和迎评联系人信息,负责上传评估材料。一所学校只拥有一个学校账号,学校账号同样由系统管理员进行添加。
4)评估管理员账号
评估管理员负责联络和组织参评学校和专家,可以管理评估项目、发布通知、查阅和管理学校的评估资料、查阅和监督专家的评阅进度。
5)教育行政领导账号
教育行政领导具备宏观监控评估活动的运行状态的权限,可以浏览系统中涉及评估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可以查阅各种统计信息,比如专家库中专家的职称和所在单位的统计信息,评估进度和历程的统计信息等。
(2)校信息管理
新建、删除和修改参评学校。学校信息包括学校基本信息(包括学校代码、学校名称、通信地址、邮编、网站地址)和迎评联系人信息(包括姓名、职务、性别、手机、办公室电话、Email)。
(3)通知管理
系统管理员可以发布关于系统使用和维护方面的通知,评估管理机构可以发布评估活动方面的通知。通知分为有效状态和失效状态两种,对于过期的通知,可以置为失效状态而不再对外呈现。
五、结论
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委员会秘书处受上级委托,组织实施了远程评估系统的具体研究与开发工作。远程评估系统基于B/S架构,采用C#语言在Visual Studio.net 2005环境下进行开发,其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5。经一定范围内试用,该远程评估系统对改善评估工作质量、提高办公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教高司函[2004]16号.
[2]黄宇,唐春生.高质量推进广西高职高专院校评估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7(8).
4.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四
一、狄重阳主任负责的工作 全面负责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刘建光主任负责的工作
全面负责监事会工作。
三、李俊德副主任负责的工作 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办公室牵头)。总社综合绩效考核工作(合作指导处牵头)。
(一)经济发展处牵头的工作 1、2018年,全系统销售总额计划完成860亿元以上,同比增长20%,力争增长25%。
2、力争年底前,114个县全部出台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3、力争5个市社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25 个县社销售收入突破十亿元。
4、将天镇等20个贫困县作为重点推进试点县,按照“3+N”的工作思路,在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以电子商务为统领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等方面创新发展、取得突破。
5、着力提升县级服务中心运营能力。不断规范提升现有114个县级电商运营中心,2018年新建20个县级分拣中心,涵盖10个贫困县。
6、不断推进电商网点建设,不断拓展现有网点服务功能。新建1000个电商网点,其中贫困村新建500个。
7、加快推进“互联网+农村物流”建设,重点实施农芯乐省级仓储物流、山西农资集团农资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等项目,力争全系统电商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二)农资市场管理处牵头的工作
1、规范惠农平台建设。新建或提升惠农服务中心80个、惠农服务站200个,新建或改造庄稼医院80个。
2、抓好土地托管服务。新增土地托管面积60万亩、土地服务面积200万亩,土地托管、服务面积力争突破1000万亩。
3、完善农资网络建设,创新农资经营服务,加快农资仓储物流设施和区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
四、监事会李海副主任负责的工作
(一)审计处牵头的工作
1、加强依法治社。
2、加强审计监督,利用审计成果推动综合改革。
(二)监事办牵头的工作
1、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快速沟通渠道。
2、进一步落实各级供销社监事会制度。
3、加强监事会监督,丰富监督内容,完善监督方式。
4、推进“三重一大”制度的完善、开展和实施。
(三)机关党委牵头的工作
1、加强党建工作,落实从严治党。
2、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3、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警惕和防止“四风”新动向,坚持纠正“四风”不止步。
4、深化拓展“三基建设”。
五、王彤宇副主任负责的工作
(一)合作指导处牵头的工作
1、改造基层社50个,新增入社农户达到20万户以上,新增入社农民达到60万人以上。
2、进一步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到2018年底,争取以晋中市社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组织属性为样板,在全省逐步复制和推广。
3、抓好“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到2018年底,力争全省供销社国家和省部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达到180家。
4、新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00个。
5、新建综合服务社1000个。
6、加快推进“三位一体”试点工作。8个试点县一季度要出台实施方案。
(二)社团管理处牵头的工作 扎实推进鲜活农产品网上行活动,指导各类行业协会开展特色优质农产品推介活动。
六、高建忠副主任负责的工作
(一)办公室牵头的工作
1、落实“13710”信息化督办制度。
2、做好宣传工作,讲好供销合作社故事。
(二)离退休人员管理处牵头工作 加强老干部工作。
七、郝利才总会计师负责的工作
(一)财务处牵头的工作
1、汇总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0%,力争增长12%。
2、规范资金互助合作试点运行,推动市级资金互助合作试点工作。在提升18个试点合作社产业带动能力、为社员提供综合服务上下功夫;在吸收农民入社,提高合作社内部农户参与资金互助合作的比例上下功夫。
3、进一步推进融资担保平台建设。着力打造供销社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各级供销社参与的融资担保平台。
4、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监管,制定完善管理使用制度,开展绩效考核。
5、全力做好历史债务化解工作。力争上半年全部完成供销社在农行系统的历史债务。
(二)研究室牵头的工作 围绕综合改革加强信息报送和重点调研工作,信息报送和采编量同比提高15%,力争增长25%。
(三)社有企业管理处牵头的工作
1、加快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优化经营服务结构,提高社有资本运营质量和效益,全面促进社有企业提质增效。
2、健全社有企业考核激励机制,发挥考核的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
3、加强对社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实现社有资产运营流程规范、决策科学、责权分明、高效运行。
八、吴鲁平副巡视员负责的工作 人事教育处牵头的工作
1、加强作风建设,着力解决“不会为”问题,增强“善作为”能力。
2、全面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着力解决“知识贫乏”和“本领恐慌”问题,不断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进一步严格考核,有效建立科学考核体系。
九、山西农资集团 1、2018年完成阳高、忻州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农资集团杂粮销售力争突破10亿元。
2、进一步拓展杂粮销售渠道,加强功能性食品研发,延伸杂粮产业链,提高杂粮附加值,带动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3、强化省市县供销社联合合作,切实搞好农资电子商务(仓储物流)运营服务中心建设,能够使用计算机终端或手机APP购买山西农资直供、测土配方、病虫害统防统治、农机服务、烘干仓储、综合服务窗口等全程社会化服务。
十、省盐业公司
1、积极应对盐业体制改革,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引入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
2、全力以赴搞好山西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建设。着力打造山西太原中医药产业园区和平遥中医药健康旅游文化园区“两个园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太原、平遥、大同、长治、临汾、运城六个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中药材电子交易中心交易额力争突破10亿元。
十、省果品公司
加快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力争在2018年库容规模扩大至3万吨以上,示范带动全省5个区域冷链物流市场建设。
十一、省棉麻公司、省农芯乐公司
5.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五
1、十六大明确的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的教育工作的“一个宗旨”、“三项任务”是什么?
“一个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三项任务”,就是构建体系、培养人才和做出知识贡献。
3、对教育来说,要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指什么?
就是要统筹城乡与区域教育,统筹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统筹国民教育与终身教育,统筹人才培养和知识贡献,统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4、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经费来源多样化、办学主体多元化。
5、什么是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群)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应用性或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6、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是什么?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
7、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并从社会需要和高等教育地位出发,确定其教育定位和培养目标,形成有别于学科型、工程型的技术复合型人才。
8、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属性和主要特征是什么?
(1)职业针对性(就业性),也是其本质属性;(2)大众性;(3)产业性;(4)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9、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主要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办学指导思想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2)专业设置要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和培养方案;
(3)课程体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为主线;
(4)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要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
(5)围绕培养目标的实现,建设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
(6)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7)建立以就业率、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10、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型”教育最重要的区别是什么?
高职教育应培养“实用型”人才,非“学术型”人才;要求学生要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不是知识面广博、实践能力
相对较弱;此外,高职教育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的精神。
11、目前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哪几类?
一是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学院和中心城市举办的职业大学;二是独立设置的高等专科学校;三是成人高等学校;四是本科学校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或成人教育学院;五是部分中专、技校举办的五年制高职;六是一部分民办高校。
12、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什么?
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13、高职教育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
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14、今后一段时期,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一是要以制造业为重点加速培养高技能型紧缺人才,这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二是要大力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今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点工作。三是要高度重视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这是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15、高职教育要发展、要改革,关键是什么?
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一是要明确办学方向和树立科学质量观;二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区间和发展空间。
16、在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什么?
高职教育必须与本科院校“错位经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劳动力就业市场的需求作为发展的动力,把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作为改革的方向。
17、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哪些意见?
一、坚持科学定位,明确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方向;
二、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三、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四、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
五、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六、大力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引导学生自主创业;
七、积极进行高等职业教育两年制学制改革,加快高技能紧缺人才培养;
八、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制度;
九、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树立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形象。
18、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在办学思想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第二,要在办学模式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第三,在办学机制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第四,要在政策措施上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19、什么是“订单式”培养?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企业的“订单”不仅是一张“用人”需求的预定单,还要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订单培养计划。
20、实施订单式培养,要抓住哪几个环节?
首先是要抓订单;其次还必须进行专业改革;第三,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从区域间和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中用好机遇,从国内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中创造机遇,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向,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21、进行专业改革,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是要考虑专业设置要与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纠正不考虑社会需求,而按照现有教师来设置专业的做法和只考虑专业建设的成本的做法;二是专业建设要体现高职特色,可以对口一家企业、行业,也可以与企业、行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三是对就业不好的专业要及时调整方向,按照市场需要进行合理的转型,可以与其他专业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22、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改革发展之路。
23、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有哪些?
第一,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双赢”和共同发展;第二,要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第三,要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第四,要积极开展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24、什么是“双证书”制度?
“双证书”制度是指毕业生不仅有学历证书,还有至少一种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不仅指劳动部门的技术工人系列证书,也指人事部门的技术系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包括其他部委及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5、国家决定集中财力兴建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其培养目标是什么?
这些基地建成后,要面向区域内的职业院校,大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中职和高职毕业生的技术与职业能力普遍达到中级工职业资格水平,高职毕业生中相当一部分达到高级工和少部分达到技师的职业资格水平,至少是理论部分要达到这种水平,同时还要为社会提供一大批技能型人才的培训。
26、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建设?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抓住吸引、培训和使用三个环节,激励健全人才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27、什么是“双师型”师资队伍?
所谓“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指既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或经济师等,具有两种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队伍;以及既有教师,又有工程师、经济师等的教师队伍。
28、如何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
一是要建立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二是要花大力气,下大决心,聘请一批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29、要加强思想宣传工作,营造有利于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应如何转变观念?
一是要转变人才观念,把劳动技能型人才作为宝贵的人才来对待;二是要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和养成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的道德风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竞赛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鼓励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建功立业;三是要树立先进典型,大力表彰职业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宣传职业教育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视劳动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
30、职教之本是什么?
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是职教之本。
31、高职院校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一所高职院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毕业生是否受到社会欢迎,是否有较高的就业率。国家政策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学校的其他工作也应为此服务。
32、推进高职高专教育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是什么?
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观念。
33、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和建设?
第一,狠抓科学定位,就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要把服务于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第二,进一步推进产学结合,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必须把产学结合作为学校办学和发展的基本途径;第三,力促形成特色。
34、科学定位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科学定位应包括以下四层含义。首先是人才定位,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求把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淡化学科性教育,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和岗位技能培养。其次是人才怎么培养。培养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要特别鼓励订单培养。第三是每所学校要找准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和本地高等教育中的地位。第四是要科学地确定学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5、高职高专教育推进产学结合应包括哪几层含义?
一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物质资源与智力资源的作用;二是要实施“双证书”教育;三是要通过产学结合拓展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能;四是要通过产学结合开发行业、企业服务市场。
36、为什么说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高职教育产学结合指导思想的确立体现了马克思教育学说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2)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3)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办学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4)产学结合是高职教育创新的突破点。
37、高职教育产学结合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1)产学结合是以教育为出发点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以教育活动过程和活动规律为主。(2)产学结合,不仅包括教育与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层面的结合,又包括培养人才教学活动过程与实践活动过程层面的结合,后者的结合是其核心部分。(3)产学结合的内容具有多样性、双向性的特点,形式也有多样性的特点。(4)产学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社会生产发展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38、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是什么?
“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突破口。
39、为什么说“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
(1)“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践行“三个代表”精神的具体体现;
(2)“以就业为导向”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
(3)“以就业为导向”是提升高职教育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4)“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点
40、关于人才培养工作,十六大提出要培养哪三个层次的人才?
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其中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一要靠本科院校来培养,二要靠高职院校来培养。
41、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以教育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42、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43、为什么说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首先,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其次,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的专业设置。第三,产学结合有利于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第四,产学结合将有利于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44、如何做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先是应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和诚信意识教育。其次是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进一步推进和行业、企业的结合。第三是要进一步打破专业设置界限,培养复合型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增加学生自由选择的短期实用培训课程。
45、进行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认证作用,即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考察,衡量其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及教育质量是否达到了基本要求,给予办学资格上的认定,以此提升现有教育资源的品质,并限制劣质教育资源的涌入。二是引导作用,即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广大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其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保证高职高专教育在国家整个教育体系中健康发展的方向。三是改进作用,即通过评估,帮助院校找出自身定位及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针对不足,提出建设性改进方案,使其及时走上良性、持续发展的轨道。
46、高等职业院校每五年要接受一次教学工作评估,其作用是什么?一是要以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引导高职院校正确定位,促使其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各项教学改革与建设;二是要把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与当地院校设置和招生计划挂钩,促进地方政府和学校的举办者在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上实现权利与责任相统一;三是要起到社会监督和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
47、评估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评估工作要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
48、评估的原则是(1)学校内部自评与外部专家评估相结合;(2)条件、过程、目标、结果相结合;(3)全面评估和重点评估相结合;(4)静态评估和动态评估相结合;(5)符合性与多样性相结合;(6)规范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7)注重客观、科学、民主、公正、效率和效益相结合。
49、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评估工作关注的基本要点是三个“符合度”,即学校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和国家规定的程度;学校实际工作状态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学校人才培养结果(毕业生)符合学校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的程度。
50、坚持正确的导向是做好评估工作的前提。对于高职高专教育评估而言,正确的导向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
(1)导向就业;(2)导向依法自主办学;(3)导向创新;(4)导向卓越。
51、评估的重点是什么?
评估的重点是要考察学校是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考察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基本建设情况,特别是实训环节的建设情况。
52、评估的方式是什么?
评估的方式主要是国家制定标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评估,教育部进行抽查。
53、评估方案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规格与特色的有机统一;(2)国标与现状的有机统一;(3)全面与重点的有机统一;(4)“硬件”条件与“软件”建设的有机统一。
54、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什么?
1、办学指导思想
1.1 学校定位与办学思路(学校定位与发展规划,教育思想观念,教学中心地位)
1.2 产学研结合2、师资队伍建设
2.1 结构(学生与教师比例,专任教师结构,兼职教师数量与结构)
2.2 质量与建设(质量,建设与发展)
3、教学条件与利用
3.1 教学基础实施(教学行政用房,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馆及校园网,体育运动设施)
3.2 实践教学条件(校内实训条件,校外实训基地,职业技能鉴定)
3.3 教学经费(经费保证情况,学费收入用于教学经费的比例)
4、教学建设与改革
4.1 专业(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4.2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4.3 职业能力训练(实践训练体系,职业能力考核)
4.4 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状态和效果)
5、教学管理
5.1 管理队伍(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情况)
5.2 质量控制(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教学质量监控与学生质量调查)
6、教学效果
6.1 知识能力素质(职业能力,必备知识,基本素质)
6.2 就业与社会声誉(录取新生报到率及毕业生就业率,社会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特色或创新项目
55、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工作的方法:(1)查阅资料;(2)实地考察;(3)听课;(4)座谈会;(5)学生专题研讨会;(6)问卷调查;(7)个别访谈;
6.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六
一、重点工作和任务
(一)新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推动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6英寸Ⅲ-Ⅴ族化合物集成电路、存储芯片(DRAM)等项目建设,加快设计业、制造业、封装测试业协同发展。壮大新型显示产业,加快推进8.5代TFT-LCD面板、莆田华佳彩6代Oxide液晶面板、厦门天马微(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扩大液晶模组和智能终端生产规模。推动信息通信产业升级发展,加快新一代通信网络系统设备、数字家庭网络设备、高性能服务器等研发生产,促进微波功能模块、微波介质材料、5G通信等技术研发和产品转型。做强软件业,加快发展移动互联网、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以及特色应用软件等,促进软件服务外包发展。(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2.新材料产业
重点发展稀土永磁、储氢、发光、催化等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和稀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加快建设中国(厦门)钨材料生产、应用和研发基地,推动硬质合金材料、涂层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含氟聚合物新材料、含氟精细化学品及中间体,打造氟化工新材料生产基地。发展碳纤维、锦纶、无机非金属等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发高品质不锈钢、铝合金与特种金属材料。建设国家级特种陶瓷材料生产研发基地,推动碳化硅纤维、氮化硅纤维和透波/吸波材料、陶瓷先驱体材料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3.高端装备制造业
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装备、传感器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伺服装置和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加快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提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集成创新能力。着力提高高速精密重载传动装置、高压液压元件、高可靠性密封件、大型精密模具、核心芯片等基础制造水平。(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4.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高效节能锅炉窑炉自动化控制、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回收、非晶变压器、高效电动机等工业节能设备,以及高效照明产品、节能汽车等节能产品。扩大平板式脱硝催化剂、高效电袋复合除尘器、空气净化器等生产规模,加快膜材料和组件、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成套处理设备等水处理设备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壮大先进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危险废物处置技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技术,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设备及其配套产品、垃圾处理技术设备和环保药剂。(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5.新能源产业
完善从硅料(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到系统集成、电站工程总承包全产业链,支持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系统建设,打造国家级光伏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级海上风电研发中心和东南沿海风电装备制造基地,以风电成套机组设计和组装为核心,带动风电关键零部件发展。(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
推动大功率、高能量动力锂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阀控密封蓄电池、镍氢电池等新型动力电池,打造国内新型环保型动力电池制造和研发中心。建设海西核能工程技术中心,开展第二代在运核电机组延寿技术开发,加快第三代核电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6.生物与新医药产业
大力发展生物制药业,重点开发蛋白质及多肽药物、干细胞等细胞治疗产品、核酸药物及基因治疗药物;鼓励医疗器械高端化发展,重点发展数字医学影像设备、人工关节、齿科材料、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及试剂等;培育现代中药业,加快名优中成药的剂型改造和二次创新、名医名方和优质中医保健产品开发;推动化学药向“改良型新药”“创新药”升级。发展生物制品业,建立以细菌、酵母、藻类等为基盘的细胞工厂,重点推广细胞转化和酶催化等绿色制造方式。(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卫计委、教育厅、科技厅、食品药品监管局)
7.海洋高新产业
继续做强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海洋勘探、海底工程、海洋环保、海水综合利用、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海洋可再生能源机械、核电机械、港口机械等海洋工程装备,以及汽车滚装船、液化气运输船、客滚船、远洋渔船、游艇等高技术船舶,积极研制大型邮轮。(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海洋渔业厅、科技厅)
加大海洋资源开发,重点开发海洋高效创新药物和海洋现代中药、海洋功能食品、新型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农用制品、海洋生物酵制剂及海洋生物源化妆品等;集成海藻能源、海水淡化关键技术,促进海水的综合开发利用;积极开发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天然气水合物等可再生能源。(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科技厅、发改委、海洋渔业厅、食品药品监管局)
8.现代服务业
发展壮大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培育一批大型旅游、健康、养老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
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进文化创意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促进工业设计、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与制造业、建筑业、农业、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责任单位:省发改委、文化厅、经信委、科技厅)
9.现代特色农业
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设施装备业、农产品加工业、冷链物流业、电子商务业等产业组团发展,拓展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精致化、集约化、高附加值化。支持引导有实力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选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产优质的品种。推动分子标记技术、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发展组培技术,提高育种水平。着力提升设施及农业智能化装备水平,创建农业物联网基础信息传输平台、存储平台和分析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采集、科学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和精准化服务。重视生态农业集约化种养技术和农产品综合加工、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建立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体系。(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科技厅、发改委)
(二)新技术
1.加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支持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实施技改,加快新技术产业化。组织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支持企业加快研发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和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重点突破关系我省整机产业健康发展的核心芯片、轴承、液压元件、紧固件、陶瓷纤维、光学器件、仪器仪表等基础产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提升铸锻、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及特殊加工等先进制造工艺水平。组织实施工业强基重大技术攻关,提升核心基础产品性能和可靠性,推动关键材料、核心部件、整机、系统的协调发展。(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科技厅、发改委)
2.积极研发前沿新兴技术
跟踪国际科技前沿,支持开展石墨烯、增材制造、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无人机、生命信息、基因检测、北斗导航及应用等新技术的研发,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产业化应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着力突破3D打印材料研发、过程控制、数字化建模、后处理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突破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驱动器、生物芯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积极开发石墨烯在复合材料、电池/超级电容、储氢材料、场发射材料以及超灵敏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促进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处理、生物特征识别、智能决策控制及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经信委、发改委、教育厅)
发展航拍、电力巡线、林业监测、环保监控等系列无人机。拓展北斗导航技术在海洋监管、水文监测、交通运输、生态红线区域监管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加快可视化、环境构造、仿真等虚拟技术研发应用,发展头盔式虚拟现实显示、可视化眼镜、数据手套等虚拟显示和交互产品。(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教育厅)
3.有效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提升科技成果链接转化能力,拓展提升“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6?18虚拟研究院”、海峡技术转移中心的平台功能,吸引境内外创新资源来闽聚集。加快国家技术转移海峡中心及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挥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枢纽功能,促进境内外科技成果在我省转化。建设中科院STS(科技服务网络计划)福建中心,加快中科院科研成果在福建落地转化。提高从新技术到新产品的转化效率,加强首台(套)重大装备认定工作。优化整合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技术经济服务体系,支持民营资本建设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定期发布企业技术需求目录、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目录。(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
4.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标准制定
开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实施省专利运用行动计划,完善社会化专利服务体系,提升企业专利转化能力,建设国家专利审查协作福建中心。对科技计划项目实行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支持具有或可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项目,将获得知识产权作为应用性研发项目的重要验收指标。实施专利导航工程,引导专利布局。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责任单位:省知识产权局、科技厅)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制定。鼓励企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推动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支持相关行业部门根据我省产业发展需求成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积极培育和发展标准服务业。(责任单位:省质监局、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
(三)新平台
1.强化科技自主研发平台
支持省内高校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和科技研发创新平台。(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实施“五个一批”平台建设工程,重点引进合作一批重大研发机构、支持一批高校高水平科研机构、建设一批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培育一批新型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扶持一批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二期)、厦门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中船重工厦门材料研究院等平台建设,争取国家部委在闽布局“加速器驱动乏燃料再生利用”实验设施项目,提升基础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对接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院所、世界500强企业和央属企业,引进设立重大研发机构。支持省内高校围绕重点领域建设一批产业研究院和科技研发创新平台。依托电子信息、机械、纺织、冶金、电机电器、汽车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建设一批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教育厅)
2.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
发展由产业需求拉动、以技术应用为导向的网络化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用创新利益共同体,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组织。支持行业领军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等组建区域性制造业创新中心,主动融入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以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转移扩散、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整体解决方案。(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教育厅)
引进培育以技术扩散和集成应用为主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或团队,强化高校院所实验室技术向产品技术转化和集成应用,为企业提供问题诊断、技术咨询、系统解决方案设计、工艺优化等服务。(责任单位:省科技厅、教育厅、经信委、发改委)
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发挥高端智力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责任单位:省科协、人社厅、科技厅)
建设省级科技思想库,鼓励有关学会组织专家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咨询服务。(责任单位:省科协、经信委、科技厅)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鼓励面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科技厅、发改委)
3.完善创新创业支撑平台
把虚拟研究院产业技术分院改造提升为重点突出的“双创”大本营,成为“四众”支撑平台的重要载体;利用存量厂房、仓库、商务楼宇以及传统文化街区等,改造建设一批资源集聚、服务专业、特色鲜明的众创空间。(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整合高校教学资源、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创业孵化载体,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基地。(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鼓励科研院所开展改革试点,推动孵化科技企业。(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国资委、人社厅、财政厅)
争取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培育一批模式先进、配套完善、服务优质的示范创业创新中心。(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经信委、科技厅、商务厅、工商局)
改造提升现有各类产业园区中的孵化器,鼓励与上市公司、创投机构和专业团队开展合作孵化,拓展孵化功能。制定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政策措施,推动高校院所资源向小微企业和创业者开放共享。延长园区创新链,鼓励园区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合作,共享创新资源与优惠政策,提升创新创业服务功能。(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以农业科技园区、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等为载体,打造一批支撑乡村创业的“星创天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农业厅)
4.拓展技术交流合作平台
支持优势企业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欧美等国家设立研究中心、技术转移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兼并重组境外优势科技型企业,链接优势创新资源。推动科技部与省政府共建海丝科技合作中心,联合海丝沿线国家智库机构成立“海丝智库合作联盟”,举办“海丝科技论坛”。(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商务厅、经信委、发改委)
推动中国科协与省政府共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省,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的支持,促进一批国家级会企协作创新联盟、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在闽落地。(责任单位:省科协、科技厅)
深化闽台合作,举办海峡技术转移专场,发挥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等平台作用,促进两岸科技项目合作落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科协)
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利用闽港、闽澳合作平台,拓展与葡语国家的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创新发达地区合作。(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建立闽疆科技战略合作联盟,密切与新疆“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协作关系。(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四)新业态
1.培育“互联网+”新业态
组织实施“互联网+”重大工程,重点培育为智慧互联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以智能仓储和智能配送为主要特点的现代物流业。(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商务厅、发改委、科技厅)
鼓励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处方、疾病预防、个性化健康管理等网络医疗服务。(责任单位:省卫计委、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支持互联网企业开发数字教育资源,提供网络化教育服务。(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推广家政、安防、餐饮、生鲜配送、洗衣等社区O2O服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深化物联网应用,着力发展车联网、船联网、智能家居等新业态。探索发展分享经济,推动企业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重构闲置资源,在设备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房屋出租、体验评价等领域提供新服务。(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2.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鼓励制造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主辅分离,设立面向细分行业的技术研发、信息化支撑、市场拓展、品牌运作的新型服务企业。鼓励制造企业向提供咨询设计、工程施工、仓储物流、系统维护和管理运营等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商转型。支持发展提供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的专业化类金融服务企业。发展面向智能制造的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企业提供制造过程信息物理系统(CPS)方案的设计、开发和系统集成服务。壮大面向研发设计、技术转移、知识产权、科技资讯等的科技服务业。培育市场化运营、融入全球服务外包网络的平台型工业设计企业。(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商务厅)
3.发展云服务业
支持传统信息技术企业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实现信息技术能力的按需供给和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发展面向企业的计算、存储资源租用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平台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在线应用服务;发展面向政府和重点领域的安全可信云计算外包服务;发展面向个人的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存储、在线工具、学习娱乐等服务。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技术和服务的融合发展与创新应用。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测试评估等服务。(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
4.鼓励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引导企业树立跨界发展理念,在传统产品中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健康、体验等新元素,发展智慧化、绿色化、健康化、社交化的新业态,积极推动更多的新业态转化为新产业。引导工业企业应用物联网、大数据、自动控制等技术开发智能终端产品,实现由传统的提供产品向提供智慧化、人性化增值服务转型。鼓励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掌握数据挖掘分析、知识图谱、机器学习等核心技术,强化大数据的获取、分析、行业应用等高附加值环节,为企业提供智能数据服务。提升可穿戴设备、体育用品等个人终端消费产品的数据实时分享、互动等社交化功能。(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强化生态设计理念,加强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发展绿色建筑、绿色家居、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新产品新服务。(责任单位:省住建厅、经信委、科技厅)
拓展传统产品的健康监测与管理、医疗保健、照料护理、生物医药等功能,满足健康消费升级需求。(责任单位:省卫计委、经信委、科技厅、食品药品监管局)
(五)新模式
1.推广开放式研发设计模式
引导消费电子、家电、制鞋、服装、食品等消费类企业建立开放式创新交互平台、在线设计中心,对接用户需求,发展客户深度参与的研发设计模式。支持机械、船舶、汽车、建材等企业加快构建产业链协同研发体系,集聚各类优势研发设计能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设计。(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支持骨干企业建立面向全社会的研发测试、创业培训、投融资、创业孵化等创新设计平台,打造市场化与专业化结合、线上与线下互动、孵化与投资衔接的创新设计载体。(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经信委、发改委)
2.推行网络化制造模式
鼓励龙头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运营管理等系统全面互联,向关联企业“溢出”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资源优势。鼓励优势制造企业发展云制造模式,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推进生产制造、检验检测、数据管理、技术标准、工程服务的开放共享,打造制造资源“池”,实现制造能力的优化配置。鼓励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服务平台,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加快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3.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
通过先进制造技术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创新,推行模块化产品设计、柔性制造系统、智能化生产控制与调度技术,实现以大批量生产的成本和效率提供定制化产品。率先在纺织、服装、制鞋、家具、建材等行业开展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鼓励互联网企业聚合市场信息,挖掘细分市场需求,为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提供服务支撑。(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4.促进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推动传统优势企业与电子商务融合转型,加快商贸服务业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整合培育一批面向全国、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和闽货网上专业市场。支持传统对外贸易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推动我省成为全国跨境电商聚集区和对台电商枢纽。鼓励企业利用移动社交、新媒体等渠道,发展社交电商、粉丝经济等网络营销新模式。鼓励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搭建产品远程监测与诊断平台,向客户提供在线诊断、远程运维、咨询服务,增强与客户的“粘性”和长期互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改委、经信委)
5.鼓励共享协作发展模式
鼓励技术领先企业向标准化组织、产业联盟等开放基础性专利或技术资源,支持发展开源社区、开发者社群、资源共享平台、捐赠平台、创业沙龙等互助平台,营造良好的众扶发展环境。鼓励消费电子、智能家居、健康设备、特色农产品等创新产品开展实物众筹,发挥实物众筹的资金筹集、创意展示、价值发现、市场接受度检验等功能,帮助创新创意付诸实践。鼓励优势企业实现内部资源平台化,培育员工创客意识,建立内部众创机制,通过投资员工创业,开拓新的业务领域。(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稳步推进股权众筹,鼓励小微企业和创业者通过股权众筹融资方式募集早期资本。(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发改委、科技厅、经信委)
二、措施保障
(一)优化创新生态
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清理调整与创业创新相关的审批、认证、收费等事项,降低创业创新门槛。(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厅)
借鉴中关村试点政策,积极创建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改革政策的落实。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准入、金融创新等改革,构建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完善创业孵化、创新创业辅导、第三方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创新服务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宣传,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的新风尚,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管理中,建立宽容失败的制度保障,使一切有利于科技进步的创新行动得到支持和鼓励。(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知识产权局)
(二)发挥创新主体作用
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广覆盖行动,鼓励企业研发机构参与政府支持的技术研发项目,强化企业研发机构运行绩效评估和补助奖励,鼓励企业普遍设立研发准备金,建立研发管理标准体系,吸收更多企业参与研究制定技术创新规划、计划、政策和标准。(责任单位:省经信委、科技厅、发改委)
发挥高校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加快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建立健全高校弹性学制管理办法,将我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范围延伸至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调动广大青年的创业积极性。(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科技厅、发改委)
全面落实好国家、省政府出台的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将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纳入相关创新专项的扶持范围,调动科研人员和创业者的积极性。推进科研人员双向流动,允许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支持在职科研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不损害单位利益的基础上,采取兼职兼薪方式创业或服务企业创新。各地对符合条件的众创空间房租、宽带使用、数据中心租用等费用予以减免或补贴,培育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对孵化载体予以奖励。(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发改委、国资委、人社厅、经信委)
(三)推动企业技术改造与创新
采用股权投资、贴息、补助等方式推动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对企业创新转型和升级改造的重点项目,按《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的通知》(闽政〔2015〕61号)规定予以扶持。深入落实发展智能制造的政策措施,全面推广“数控一代”,扩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向设计、生产、市场等环节渗透。(责任单位:省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研究出台“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培育发展库,加强对入库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辅导,每年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的中小科技企业,为其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人才支撑、科技金融、科技中介等个性化服务;鼓励“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开展首台(套)设备推广应用,符合条件的可享受《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高成长企业六条措施的通知》(闽政办〔2015〕49号)相关政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经信委、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
(四)持续做好财税加减法
统筹财政资源,优先保障重点科技项目资金需求,加大对科技创新专项、应用试点示范、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平台等的扶持力度。发挥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引导作用,鼓励更多社会资金投入科技创新。(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法律、工商、会计、税收、信息等一条龙的政府集成服务。(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经信委、发改委、国税局、地税局)
启动实施创新券制度,补助企业和创客围绕自身研发项目而需对外委托的科学仪器设备使用、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数据分析、法律咨询、创业培训等科技创新服务的费用。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研发经费实行专账管理,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
— 1 — 惠政策适用范围,允许企业追溯过去3年应扣未扣的研发费用予以加计扣除。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购进或自制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抵扣等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落实企业重大技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进口免税、进口环节增值税补助等政策。(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发改委、经信委)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培育一批科技金融专营服务机构,加大对创新创业的信贷支持,推进专利权质押融资、科技保险、科技创投等融资方式创新。(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知识产权局)
完善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政府性担保公司加大对创新型企业的担保力度。(责任单位:省财政厅、金融办、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万家小微成长贷”“小微企业保证保险贷款”等优先向创新创业企业倾斜。(责任单位:省经信委、保监局)
支持创新创业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到新三板、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完善股权、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培育上市资源。(责任单位:省发改委、证监局、金融办、财政厅、科技厅、经信委、知识产权局)
支持省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加大对创新企业股权投资,积极争取国家与我省共同设立“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社会资本投资创新创业企业。(责任单位:省财政厅、金融办、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投资开发集团)
(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深入实施“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引进、支持、培养一批高层次人才,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投基金,引导各类资本投向高层次人才创办的科技型、创业型、成长型企业。(责任单位:省人才办、财政厅、科技厅、经信委、发改委)
进一步扩大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规模,加快培育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责任单位:省科技厅、财政厅、人才办)
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建设高端产业学科体系,培养一批紧缺的跨学科、高学历、复合型人才,壮大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人才队伍。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教育实践基地,开展特定岗位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和职工在岗、转岗技能培训。(责任单位:省教育厅、人社厅、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厅)
支持社会中介机构开展创业辅导、紧缺人才培训和创新创业服务。(责任单位:省人社厅、科技厅、发改委、经信委)
加快人才评价制度改革,职称政策向科技人才、企业人才倾斜,把知识产权、实物成果和服务成效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责任单位:省人社厅、人才办、科技厅、经信委、发改委、知识产权局)
(七)构建产学研用科学机制
开展产学研合作试点示范,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以资本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联合组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协同创新利益共同体;财政资金对各类协同创新共同体予以扶持,对由企业牵头实施、市场导向明确的协同创新项目采用后补助方式予以支持。(责任单位:省科技厅、教育厅、发改委、经信委、财政厅)
强化“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的产学研常年对接机制,实现企业技术、项目、人才等需求与高校院所的常态化对接合作,引导企业通过6?18“双创”云平台在线发布需求信息,查询创新资源,开展技术咨询与交易,创新产品众筹等。推广一站式科技创新服务模式,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共享、交易合作等方面的服务。(责任单位:省发改委、科技厅、经信委、教育厅)
大力支持创新产品拓展市场,加大对技术水平突出的首台(套)产品扶持力度;建立首购首用风险补偿机制,支持保险机构开展自主创新首台(套)产品的推广应用类保险;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企业创新,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和政府购买实际需求,试行创新产品与服务远期约定政府购买制度。(责任单位:省经信委、财政厅、发改委、科技厅)
(八)建立协调推进工作机制
7.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七
关键词:人才培养,评估,图书馆建设
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是高职院校文献资料信息的中心, 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做好人才培养评估工作, 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 开展了以教学、科研、校园文明建设等为核心内容的迎评、创示范工作。由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评估指标体系中被单列为独立的观测点, 因此, 给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建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借助评估的东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纵观各院校的迎评过程, 人才评估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积极作用是不容质疑的。通过评估, 各院校的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有大大提高, 特别是馆藏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或不足之处。通过对人才评估工作与图书馆建设的关系进行思考与分析, 总结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由此不仅对人才评估工作对图书馆建设的影响进行总结和反思, 也是对图书馆的进一步建设进行展望, 同时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1 人才培养评估指标中图书馆建设内容的解析
2008年4月颁布实施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水平评估工作的依据, 评估方案中确定的评估基本条件要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的有关要求, 规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生均图书、生均年进书量、馆藏册数、开放时间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考察来衡量一所院校的图书馆工作。
1.1 数据平台中规定的图书馆指标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中数据平台中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指标, 是基本办学条件下的重要指标;具体的要求是:生均面积、馆藏册数、开放时间达到有关规定;馆藏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 有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图书流通率较高, 图书有计划地逐年增加;校园网畅通。相比以前的评估方案, 它把电子图书、专业期刊都明确纳入了评估指标, 并目强调了专业图书和专业期刊的统计, 也就要求在新进书中必须有专业图书和专业期刊。
1.2 基本办学条件图书馆指标分析
《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中关于图书馆的内容可看出, 馆藏图书作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的硬件, 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 而且还要逐年增加;生均藏书要达到60~80册且年进书量2~3册的要求, 要达到这些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扩大办馆规模, 解决因扩招不断增加的读者数量和图书馆服务空间的矛盾。需要指出的是, 指标对图书馆的建设经费没有硬性规定, 但经过分析可看出, 如果学生逐年增加, 相应地文献经费也要逐年增加, 这样才能保证达到指标要求。
2 人才评估工作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积极作用
2.1 加大了经费投入, 增加了馆舍建设
各高职院校在进行人才评估前, 图书馆虽被誉为高职院校的办学三大支柱之一, 但学院的资金投入对教学和科研部门相对较高, 学院往往在经费投入上忽视图书馆, 使图书馆的建设长期落后于高职学院发展的需要。评估指标对图书馆的要求, 使各高职院校为达标开始加大图书馆的经费投入。高职院校对老馆进行了改造维修, 扩大了馆舍, 增加了馆藏, 有的还建起了新馆。许多高校图书馆还建立了电子阅览室、学术报告厅、多媒体阅览室, 实现了借、阅、藏一体化, 使师生借阅环境大大改善, 图书馆浓郁的人文气息逐渐凸现出来。
2.2 图书馆的馆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图书馆藏书量作为一项基本的、重要的硬性指标, 被列入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估体系之中。因此, 各高职院校投入的经费中很大部分落实到文献资源的建设上, 使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图书馆在短期内大量采购纸质文献, 以弥补过去多年来形成的馆藏缺口;将过去想买却无能力购买的数据库采购回来, 使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馆藏飞速增长。同时, 各图书馆加快了本馆馆藏数字化的进程, 自建特色数据库, 不仅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多样化, 而且为读者检索所需文献提供了极大方便。
2.3 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加快
各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在进行馆舍及资源建设的同时, 注意紧跟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增加计算机、更新服务器、更新系统, 使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达到了新的水平, 使图书馆的服务手段日趋多样化, 服务层次不断提高。而大量新技术和现代化设备的使用, 促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断学习、进取、提高。因此, 高校评估优化了图书馆专业队伍的结构, 使各馆产生了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人才评估工作不仅使图书馆在馆舍、文献资源、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有了个较大地提升, 而且也促使图书馆在管理理念、读者服务工作、特别是信息服务方面的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
3 人才评估工作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负面影响和存在的问题
3.1 突击达标, 重数量而不重质量
重数量不重质量突出地表现在高职人才评估方案中对文献资源的评价, 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估条例中对纸质文献资源作了量的规定, 并且按量得分, 虽然在数据的采集平台上有专业图书和近两年出版专业图书的统计, 但没有确定任何比例。图书馆评估对文献量的规定是必要的, 如果没有一定量的文献作基础, 图书馆评估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依据。但是, 在重视文献数量的同时, 也应当对文献质量加以关照, 不能顾此失彼。另外, 由于未考虑文献资料老化的半衰期、时效性和文献的剔旧问题, 必然导致馆藏图书在质量与数量上的发展越来越不均衡。图书馆为了达标, 不能剔旧, 也不敢剔旧, 并且有的图书馆还把以前剔出了的图书又收回书库来保证数量。因此, 评估指标中仅以藏书总量和人均占有量来评价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做法显然是不全面的;有效的增长才是发展的方向。
3.2 没有数字馆藏的确定比例指标
馆藏是图书馆收藏的各类文献的总和, 不仅包括纸质文献, 还包括电子出版物、数据库、音像资料和网络信息资源等。因此这里应该有一个纸质文献、光盘视听资料和网络数据库比例确定的指标。
3.3 突击采购, 影响藏书体系
图书馆藏书建设是渐进、持续、长期积累的过程, 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由于高职院校图书馆长期经费投入不足, 导致藏书量不达标, 于是评估之前突击购书成为参评院校的共同做法。这种做法虽然满足了评估指标中对馆藏数量的要求, 却难以保证藏书质量。 (1) 突击购书的适用性较差。由于任务重、时间紧, 导致图书采购重复或内容不适用; (2) 突击购书的时效性较差。由于图书市场的新书供给根本无法满足过大的文献需求, 图书馆不得不购买过期或过时的专业书籍, 或干脆大量购买小说、传记等文学书籍, 出现“新书不新”的现象, 影响师生利用; (3) 突击购书的外观质量差。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较多的图书, 有的图书馆甚至大量购买特价书或信息不全、印刷质量很差的盗版图书, 既不实用又不合法。因此, 这样的做法虽暂缓了“生均藏书量”和“生均年进书量”的一时之忧, 却给藏书结构和藏书质量带来了问题, 导致馆藏质量下滑, 馆藏与学科的相关度降低, 势必影响到学科馆藏的可持续发展, 使来之不易的资金发挥不出应有的效益。
4 建议与改进措施
人才培养评估虽不是对图书馆的全方位评估, 但由于图书馆评估结果与学院总体评估的结果关系密切相关, 学院的评估结果事关学院的声誉、生存和发展, 因而评估对图书馆的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为使评估指标能较好地反映高职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实际和发展趋势, 以下几点建议和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4.1 调整生均藏书标准
现行指标中的藏书数量标准对高职院校来说普遍过高, 在高职院校扩招的情况下, 藏书量的增加幅度难以跟上学生数量的增加, 特别是生均图书量, 更是难以达到标准。在评估完后, 相当多的高职图书馆购书经费大幅度下降, 每年购置的图书资源明显减少。而为了保证每次评估的过关, 图书馆不敢剔旧;但又为保证每年生均进书量, 不少馆只好将有限的资金拿出一部分来购买特价书, 让大量无用的呆滞图书充斥馆藏。因此藏书数量标准应该根据不同院校情况制定一个范围, 使其更符合高职校情和馆情, 将藏书重点引向到提高藏书质量上来。
4.2 建议评估指标根据区域划分不同的标准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差别很大, 这种差距在短时间内是难以改变的。现行的评估指标体系中未能充分体现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学校的差别和特点。比如普通高校的专科大都具有较长的办学历史, 经费充足, 而高职院校大都是近些年来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或和成人高职院校合并组建而来的, 办学条件和办学历史都不长, 在经费上不如普通高校的专科。同样是高职院校在不同地方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特别是地方高职院校和行业高职院相比差距更是很大, 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普遍比地方院校高的多。因此不在同一个起点, 却使用同一个标准评估, 有失评估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因此, 强化分类指导功能, 充分认识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图书馆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以减少地区差异, 增加评估结果的可比性。
4.3 将电子文献纳入评估指标
电子文献是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建设高水平图书馆不可缺少的文献资源, 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现在电脑很普及, 学生中拥有电脑的人数逐年增多, 教师更是通过上网来查询资料, 可见电子文献资源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许多高职院校的图书馆花很多经费引进电子文献资源, 方便了读者, 但却对评估指标的贡献很少。因此, 应该将电子文献纳入指标体系, 这样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情况。
4.4 增设馆藏质量的评估指标
图书馆的藏书是用于满足读者要求的物质基础, 而要满足读者要求就必须有合理的馆藏质量来保证。因此, 馆藏建设应该是质与量的统一, 只有符合读者要求的馆藏资源才是合格的馆藏资源, 只有能满足读者要求的量才是恰当的量。因此, 建议在馆藏评估指标里加入文献利用率、专业馆藏比例、中外文文献比例、馆藏特色等内容。
5 结论
总的来说, 高职院校图书馆应以“评估”为契机, 紧紧围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 搞好文献资源建设, 形成自己的特色, 满足读者需求;高职院校的水平评估工作是个系统工程, 对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来说, 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图书馆应以评估为事业发展契机, 将评估作为改善办馆条件、提高服务水平、调动员工积极性、加强图书馆管理的机遇, 全面提升图书馆的整体形象, 推动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使图书馆事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梦桃.水平评估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17) .
[2]陈深.试析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在评估两重性影响下的对策[J].长春大学学报, 2006 (11) .
[3]王晓军.数字图书馆评估模式探讨[J].图书情报知识, 2007 (4) .
[4]顾健, 刘一.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估标准的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6 (1) :10-11.
[5]丁传奉.以评估为契机全面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3) :49-50.
[6]王志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评估的做法和举措[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5 (1) :19-20.
8.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 篇八
关键词:评估 继续教育 读者服务 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1 图书馆评估的基本内容
以评促改,以评促建。图书馆的评估内容主要有: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利用效果好;生均图书和生均进书量。要达到管理手段先进、图书馆利用效果好,那么图书馆必须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管理模式,实现资源数字化、网络共享化、图书馆业务操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图书馆利用效果好主要是馆藏文献的利用率。同时,由于图书馆已进入数字化时代,对于用户服务的新形式新方法的运用也涉及比较多,比如电子图书、期刊的借阅、网络检索、在线服务等等。生均图书量要求达到80册/生,生均年进书量达到3册/生[1]。
2 评估为图书馆带来的益处
评估关系到各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资格、招生数量,院领导也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关怀起图书馆来,图书馆从中获益匪浅,并且都基本达到了管理手段先进的要求。各院校都投入了相对大笔的资金作为对图书馆的经费投入。评估为图书馆进新书带来了契机,一次进书量可能会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总和。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图书馆都已实现了图书借阅计算机管理,条件差一些的院校也在准备评估过程中完成了这一使命,购进足够的计算机,建立起局域网、电子图书期刊或进行更新换代等,实现了图书馆业务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除近几年新建图书馆外,几乎所有的老旧图书馆都进行了装修、添置应有的设备或进行改造、修建。
3 评估后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应保持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接受在职培训、继续教育应该是今后高职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长期计划,通过继续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职业心理训练、激发科研兴趣;通过继续教育,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利用网络技术的能力,掌握获取、分析、组织、管理和提供知识信息的相关信息技术。设竞争岗位,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感受到压力,从而产生紧迫感、责任感和强烈的竞争意识,激发人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热情,图书馆人应关注图书馆的发展,多学习、多了解各级图书馆之间知识信息的互换与交流。
3.2 加强读者服务。评估搞完了,并不意味着各项工作都做完了。对部分院校来说,评估使图书馆在硬件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评估也使每个图书馆人经历了一次洗礼。然而,评估工作所涉及到的图书馆方面毕竟是指标型的,看得见的内容。因为评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了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得以建立。评估后高职馆要保持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更上一层楼,就要把这些资源充分地利用起来,图书馆的软件建设也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在新型管理模式下,加强读者服务。一方面,增加或加强网络检索服务,咨询服务,查询服务,进行网上读者培训服务等,为校内科研项目负责人、重点学科带头人提供针对性服务,使图书馆活起来、动起来。另一方面,高职馆主要的服务目标还是学生,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是围绕此项工作而展开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他们会拿全国知名大学图书馆与本校图书馆做比较,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或表现出这样那样的不满。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有较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通过语言媒介,将自己丰富的知识用耐心的服务方式传递给学生读者,热情、有效、周到地帮助学生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每个馆员都热爱读者,积极主动地为读者服务,认真研究读者心理,急读者所急,想读者所想,积极为读者创造良好的借阅气氛与环境,认真研究读者的借阅需要,及时准确地向读者提供书刊资料。这种服务方式会使学生读者很快进入读书求知的心态环境,增强读书的积极性,从而收到良好的读书效果[2]。图书馆工作人员重视与读者沟通、交流,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学生利用图书馆丰富自己的知识,将来贡献于社会。以此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也可看作是图书馆与学生读者的共建共赢吧。
3.3 加强资金的投入与使用管理。要使图书馆得到可持续性发展,资金的投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图书馆藏书建设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它应该有自身发展的渐进规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文献资源的老化速度加快,时效性缩短,某些学科如计算机类图书淘汰周期快[3],所以,图书一方面要剔旧,一方面要添新,新增书刊、文献应该具有持续性,还应掌握好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比例,不能使这种比例失调导致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图书文献采购是图书馆面临的新工作,一定要处理好经济利益与图书质量的关系,不能只是为了学校省下多少钱和图书的折扣率。在图书招标过程中,①招评标委员会要有足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参加,招标公告不仅对外公布,也应让图书馆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了解。②评决标过程要公平合理,确定多家书商为供应商,对中标书商的金额分配要有灵活性。③图书馆掌握采购的主动权,在书到付款之前一定要严把质量关,对不符合“采购项目要求”的图书一定要拒绝签收,已签收的要给予退货,反对抹不开面子或走人情,给图书馆带来损失。
3.4 要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图书馆的建设。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新时期各项建设事业的行动指南,也是图书馆事业与建设的指导思想。高职馆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发展观,从评估后的图书馆现状看,主要应从两方面去努力: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合理使用人才。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知识信息库的建造者、维护者和发掘者,同时又是知识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图书馆内部发掘的动力[4]。所以,应大力发掘馆员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引导他们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追求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实现互动发展和双赢,以图书馆的发展带动馆员的发展,又以馆员的发展促进图书馆的持续发展[5]。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高职馆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领导者的管理进一步完善,馆员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服务态度的提升;资金投入要有计划,有保障;逐步扩大和创新图书馆服务品种,服务对象和服务机能。要加快高职馆建设,就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竞争与发展并存的社会经济大潮中,高职馆应有自己最好的表现。
参考文献:
[1]谢叶.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图书馆评估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7(2).
[2]谈沁焱.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新探 [OL].http://www.zjlib.net.
[3]谢叶.对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图书馆评估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7(2).
[4]汤亚非.图书馆科学发展观探析[OL].http://www.china001.com.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任务分工】推荐阅读:
高职院校教学评估要点11-03
高职院校教材与人员素质培养论文10-16
高职院校班干部队伍培养三原则07-31
探析加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意识教育论文07-20
高职院校培训总结09-20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07-10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探究08-15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09-04
高职院校招生总结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