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2024-11-29

乡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共9篇)

1.乡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篇一

文明乡镇自查报告范文

今年以来,城头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区文明委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围绕“硬件抓建设、活动抓载体、软件抓教育”的思路,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三大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领导,抓好“硬件”建设

年初,我们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订了20xx年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选准切入点,认真组织实施,使之由“虚”变“实”。围绕打造城镇靓丽名片,先后完成了城区至月亮湾湿地公园的景观大道和城区至银山工业园的大道建设。投资XX万元的文苑商贸城、投资1200万元的豆制品基地商务中心大厦、投资4000万元的月亮湾休闲中心等8个重点项目目前正在紧张建设中。同时,把农民向社区集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力引擎,德洪庄村投资3000万元建设的春福盈社区目前已完成居民楼主体工程。西城头村投资7000万元的金城花苑社区二期居民楼工程和庄长巷、杜长巷、神长巷、李长巷四个村联合投资8000万元兴建的月亮湾千户社区居民楼工程及伍庄村投资3000万元伍庄社区居民楼工程眼下正在紧张建设中。被誉为我市范围内生态保护最好、景点最集中、文化气息最浓、最典型的城河月亮湾湿地,现已硬化了湿地旅游观光路,安装了观赏性奇石,建起了管理房、“农家乐”别墅、栈道、观景台等设施。3月份成功举办了“赏梨花、品豆花、游湿地”节会,4月份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月亮湾湿地公园成功拍摄了《血染北沙河》的部分电影片段。所有这些都标志着我镇精神文明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二、区分层次,抓好活动载体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放在开展一系列形象鲜明、内容丰富、实践性强、成效明显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中去。首先开展了全民读书活动。引导干部群众多读书、读好书、学科技、用科技,并建起了6处“农家书屋”,买书、读书、藏书在全镇蔚然成风;其次是抓好细胞工程。在镇机关开展了“七讲六好五热爱”活动,在农村开展了 “文明一条街”、“十佳文明户”、“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中小学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和“传唱优秀童谣、做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在豆制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了“做诚信老板、创文明企业”活动,在党员中开展了 “我为党旗添光彩”活动,在团员中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在民兵中开展了“爱心献国防”活动,在窗口单位推行了“文明用语”和“青年文明号”、“服务明星”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有针对性、人人都能参与的活动,提升了各阶层人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

三、突出重点,作活“育人”文章

我们把“开拓创新、实干求真、诚信协作、奉献取乐”新时期城头精神贯穿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实事求是地引导人、教育人、培育人、塑造人,并做好结合文章。一是与“思想、作风、纪律”整顿相结合。从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为出发点,教育干部要增强团结勤廉创新、用心务实为民理念,心里时刻装着群众,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特别是六大服务区成立以来,进一步提升了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并以为民服务中心为平台,推出了代理服务、限时服务、承诺服务、预约服务等便民举措,拉近了干群间的距离,增强了亲和力和公信度;二是与和谐城头建设相结合。镇文明办牵头,组织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集中开展了移风易俗、整治清理丧葬用品市场的活动,严厉打击了封建迷信,文明节俭办红、白事成为全镇群众的自觉行动。文化事业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先后两次组织有关部门对文化市场进行了地毯式清查,并对非法安装的电视接收设施进行了强行拆除,从而净化了文化市场和畅通了电视信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号传输安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镇、村分别成立了党员参事会,扩大了党内民主建设。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网站,定期公开村务和财务,实现了主动公开与关注公开的高效互动;三是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通过推行村民自治、深化优质服务、完善利益导向、灌输婚育文化等人性化、亲情式管理,有力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转变,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今年还在苏州、芜湖、上海、青岛4个流出人员集中地设立了流动人口商会,此举与属地计生部门建立起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协作机制和信息互动机制,解决了长期以来流出育龄人群管理与服务难的问题。这一举措市、区计生部门给予了充分肯定。

今年以来,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区文明委的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今后,在区文明委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不断创新举措,精心打造亮点,坚持三大文明一齐抓,为建设文明城头、幸福城头、和谐城头、平安城头而努力奋斗!

牛牛文库 海量资料分享

2.乡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篇二

近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要真正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应从精神层面出发,加快农村的文化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根据党中央的指令,各地政府都制定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强乡镇文化建设,如在各个乡镇建立文化广场,修建健身器材,为乡镇村民提供公共的休闲娱乐场所,并建立文化大院,定期为乡镇村民播放电影,组建农村秧歌队、合唱团。有些地区还定期发放书籍供乡镇村民借阅等等。

(二)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1. 许多乡镇政府资金投入不足,文化设施不完善

我国的部分偏远乡村经济发展落后,甚至村民的温饱问题都尚未解决。当地政府缺乏文化建设资金,无法为当地的村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有些地方政府虽然资金充足,却缺少对文化建设的重视,一味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当地村民的文化娱乐活动仅局限于看电视、赌博等。乡镇风气得不到根本改善。

2. 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低

从本质上看,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一直都很单调。受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民的思想都较为保守,对参与秧歌、合唱、跳舞等此类娱乐性和表演性较强的文化活动,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参与的积极性很低。

二、如何实现创新文化的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一)始终坚持“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

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要用先进的积极的文化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他们抵制各种封建思想和腐朽文化。

(二)从各地的历史文化传统出发,使文化建设更具当地特色

要从文化理念、文化活动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使文化活动更受当地农民群众的喜爱,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我国,一些乡镇地区都是少数民族集散地。在这些地方,文化建设则要从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文化传统出发。如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就可以建设出独具他们民族特色的文化表演形式,朝鲜族歌舞、美食、足球等。既能调动村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能弘扬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

(三)上级政府要对乡镇文化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提高重视程度

资金短缺是影响乡镇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所以各地省政府应对文化建设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实现文化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各乡镇政府也要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大力宣传当地传统文化,开拓当地的旅游资源,吸收资金用于文化建设。

三、创新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促进乡镇经济的发展

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一定要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只有从整体上改变农村的精神文化面貌,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增强村民们的凝聚力,才能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

(二)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一直以来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为落后,许多农村腐朽文化盛行,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正之风仍然存在。创新乡镇文化建设,可以让乡镇村民多多接触积极向上的文化,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提升农村社会文明有利于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一个民族的繁荣和复兴必须要有文化作为支撑,虽然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偏重于经济的发展,对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并没有足够的重视。通过创新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的社会文明,能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战斗力。

四、结语

创新乡镇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对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创新乡镇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针对当前各地区乡镇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政府要给予高度重视,从多方面对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支持,从而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努力实现城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对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探讨如何实现创新乡镇文化建设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并阐述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必要性。

3.生态乡镇创建之浅谈 篇三

关键词:生态乡镇;生态创建;生态文明;农村环保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情况

(一)生态乡镇创建的基本概念。生态创建主要是对受到人为活动干扰和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是根据生态学原理进行人工设计,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然规律,达到高效和谐,实现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生态乡镇创建的背景。党的十八大同意报告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二、生态乡镇创建的原则

(一)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在进行乡镇生态创建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切实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全面推进环境综合治理、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加大污染防治的力度,减轻资源环境的压力,使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全局观念,统筹规划,依据生态功能分区和各地特点,循序渐进地全面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因地制宜,突出区域特色。从各乡镇实际出发,发挥本地资源、环境、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合理引导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生态产业,把资源环境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不贪大求全,不盲目攀比。通过规划编制,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作为突破口,循序渐进,分步实施。

三、生态乡镇创建的指标体系

(一)机制健全。建立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机制,成立以乡镇政府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乡镇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乡镇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二)基础扎实。达到本省(区、市)生态乡镇(环境优美乡镇)建设指标一年以上,且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编制或修订乡镇相关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级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两年以上。

(三)政策落实。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级别环境污染事件,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草原地区无超载过牧现象。

(四)环境整洁。乡镇建成区布局合理,公共设施完善,环境状况良好。村庄环境无“脏、乱、差”现象,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等问题基本得到控制。

(五)公众满意。乡镇环境保护氛围浓厚,各类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公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95%。

四、生态乡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历史欠账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一是农村环保设施比较滞后。部分乡镇、村仍没有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饮用水源地未采取防护措施。二是农业面源污染的程度加剧。化肥、农药无序大量施用,绝大多数垃圾未经处理直接倾倒至河渠,对区域内土壤和地下水、地表水均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二)思想认识不深,农村环境面貌亟需改善。许多乡镇机关干部对创建生态乡镇、生态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群众生态文明意识亟待提高。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整体效益无法显现。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各县市区在整合水利、交通、能源、林业等专项资金方面力度不大,资金使用十分分散,导致生态创建整体成效不够明显。

五、生态乡镇创建的措施

(一)统筹规划,加强领导。一是结合国家生态乡镇的相关指标要求,由各级政府、各部门代表共同参与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二是各乡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实施计划并报县市区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政府对实施质量和进度进行跟进,并根据实施计划与各乡镇签署目标责任书。

(二)加强督导,严格考核问责。由与农村工作有关、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督导团,负责为各县市区提供创建规划、技术支持、解决实际问题及协助生态乡村的评选活动等。

(三)加大投入,提供资金保障。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统筹乡镇创建资金,各级政府按照行动方案纳入财政预算,并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结合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发展融入生态村镇创建,逐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四)因地制宜,形成各地生态特色。生态乡镇的创建需要尊重并从村民对村庄发展的自身需求角度出发。对基础条件一般的乡镇村,按照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首先从一些花钱少、需求大、能见效的事情入手,与扶贫和产业发展等项目衔接,从经济发展角度着力推进,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互利共赢的良性互动。

(五)广泛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加大对干部群众的培训和宣传力度,采取走访座谈、宣传培训、学习参观、工程示范等多种方式,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生态创建工作宣传力度,从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和生态习惯入手,培育现代化新型农民,切实维护农民的各项环境权益,逐步提高农民保护环境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新时期环境保护重要文献[M].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出版.

[2]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站.

[3]胡志刚.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创建绿色美好家园[J]农场经济管理,2015

[4]張鹤丹.河北省乡镇生态环境规划技术体系研究——以霸州市东杨庄乡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2013.

[5]康琼.江泽民环境保护思想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03

[6]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中央党校.2011

[7]姚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的实践和认识[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0

4.乡镇农村文明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篇四

问题,农民有什么所想、所盼?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我县部分乡镇农村进行调研。

一、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现状

(一)创建情况 **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于1997年开始启动,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县现有六乡三镇68个村8个社区,共创建三级文明单位39个,创建率达到51.3%。其中:自治区级文明村4个,地区级文明乡镇3个,地区级文明村13个,地区级文明社区2个,县级文明乡镇2个,县级文明村13个,县级文明社区2个,今年我县有5个村分别参与了自治区、地区文明村创建,6个村申报了县级“小康文明村”,有效巩固和发展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格局。

(二)基本经验近年来,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注重“三个结合”,在三个方面狠下功夫,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良好势头。

——德字优先,农牧民素质明显提升。一是切实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教育。利用村民学校,开设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深入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兴发展”系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传统美德,破除封建迷信,形成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由文明办牵头,组织开展了“百米长卷,万人签名”活动,从机关到学校,再到农村、企业,通过长卷传递,签名人数累计达到12000人次;利用公民道德宣传日,开展“走进**,走近文明”——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充分发挥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进行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培养和树立讲文明、讲道德的思想意识,切实提高全民素质,为“打造矿业发展新高地,建设和谐美好新**”营造良好氛围。二是大力推进文明创建活动。在68个村普遍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组织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建文明,努力营造邻里和睦、家庭和美、秩序良好、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各乡(镇)也广泛开展了“小康文明村、小康文明户”评选,以“道德模范”评选为载体,对涌现出来的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帮困济贫等道德典范进行表彰,引导村民革除陋习,树立社会文明道德风尚。通过“文明户”、“文明村”、“文明乡镇”等梯级创建活动,全县共评选出文明户3189户,文明村30个,文明乡镇5个。三是大力推进农民素质工程。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目标要求, 根据“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在全县实施了农民素质工程。以“三下乡”活动、“万名农牧民党员能力建设工程”为载体,在农村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培训网络,有效推动了农牧民就地转移增收。先后举办以新农村建设、计算机、农机修理、农机驾驶、烹饪、电焊、獭兔养殖、红花种植、阿巍菇人工栽培、奶牛养殖、牲畜育肥、双语及理论培训为主的各类培训20余类59个班次,培训农牧民群众6899人次,新建阿魏菇、蔬菜大棚300座,打瓜、食葵、红花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引进优质奶牛3000余头,出栏獭兔30万只。

——夯实阵地,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稳步推进公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进一步丰富乡镇群众文化业余生活,我县切实加大了文化阵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县已建成乡级文化活动中心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64个,近两年新建村级文化室40余个。县财政投入140万元装备乡、村级文化室,进一步提高了文化室使用功能。如喀拉布勒根乡文化中心、也尔特斯村文化室,已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充实精神食粮的好去处。博物馆被评为地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近两年来,我们围绕重大年节精心筹备了春节军警民联欢晚会、元宵游园灯会、大型社火活动、迎奥运全民健身活动、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社区主题文艺演出活动等一系列文体活动。组织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共为基层送文艺演出356场,送书20000册,送节目下企业12场次;送电影进农村、进社区、进厂矿574场。各乡镇、各社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组织篮球、乒乓球、象棋等体育比赛。**县文体活动做到了“周周有演出,月月有比赛”,进一步丰富了各族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农村文化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培育和扶持农村基层业余文艺演出队和开展百部电影进

农村活动。全县各乡镇充分发挥文艺骨干的力量,纷纷组织了文艺演出队、秧歌队、社火队等文艺组织,形成了一个乡镇一个文化活动阵地、一支文艺演出队、一个文化中心户、一月一活动的“四个一”发展模式。开展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的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文化部门精选包括文化、科技、卫生和法律道德等内容的影片,深入边远农村,为当地农民群众送科技、送

知识、送信息,用先进的文化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并开展“以文养文”工作,如恰镇的文化中心户冬季利用农闲组织农牧民开展文体活动,夏季通过出租活动中心来增加收入,实现了有效增值。

——三级联动,为民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我们把文明创建同富民强村相结合,在服务农民、多办实事上下功夫。把文明创建同“五组推进工作制”和“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等结合起来,在丰富载体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部门、企业包村帮扶工作力度,全县85个县直部门、驻县企事业单位与68个村结成对子,开展“城乡手拉手,工农心连心”的精神文明共建活动。我县实行领导挂点,部门帮扶落实责任制。县领导分工到每个点,直、县直部门到点进行帮扶,派专人进村驻点,做到县、乡、村三级联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四到位,全力推进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分别在维修农业基础设施上进行帮扶;在提高村级阵地硬件水平上进行帮扶;在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水平上进行帮扶;在增加农牧民收入上进行帮扶,为农牧民办实事好事近千件。近两年,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4亿,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呈现了新面貌,村落绿化、美化、硬化、亮化等工程均已配套,村道全部进行了硬化,水、电、电视、电话入户。抗震安居房建设荣获“自治区抗震安居工程先进县”称号。通过统一安装卫生厕所、统一垃圾处理等,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配置了电脑、彩电,建起了图书文化室,农村的文化生活变得多姿多彩,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二、存在的问题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同时也要看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创建活动开展不平衡。部分部门、乡镇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还不够重视,重经济轻文明的问题依然存在。文明创建工作还是被动、局部打闹有余,主动、全局谋划、开拓性不足;创新。

二是齐抓共创力度需加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靠许多部门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创建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把创建活动引向深入,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齐抓共创的局面。

三是创建资金不足,硬件建设跟不上。文明创建重在建设,重在有专门的投入。我们在文明创建中虽然投入了不少资金,但与我们的目标要求还不够,致使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在今后的创建工作中,应多渠道筹集资金,坚持以项目资金为依托,实行财政补贴一点,群众投资投劳出一点,社会各界捐资一点的多元投入方式,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和完善乡镇文化机构的职能。

四是创建的领域、载体有待拓宽。不断完善“文明建村”的工作机制,坚持党政引导、社会参与、群众为主的工作格局,完善“文明建村”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文明建村”的督促检查工作,按照工作绩效奖优罚劣,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注重培养典型,以点带面,通过完善机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们要再接再厉,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三、今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思考

(一)以投入为基础,抓好农村创建工作必要的设施建设。首先是搞好阵地建设,包括教育阵地、文化阵地、科技阵地、体育活动场所等,特别是要搞好村多功能活动室建设,让党员、团员、妇女及多数农民,活动有场所、有器材。同时搞好规范化管理,以管理促利用,以利用促建设,使之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作用。其次是抓好宣传工具的配套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墙报、广播、有线电视、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图书室、农技推广站、电影放映队、宣传队、文艺小分队、报刊栏、制度栏、科普知识宣传栏及有些地方民族特色文化等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为村民提供开展各项活动的阵地和载体。

(二)以活动为载体,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内涵。我们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工作方式,并逐步形成了体系。如创建文明村、文明户、五好家庭活动,开展“学理论、学科技”活动等等。今后的各种活动,应该着眼于实际效果,在内容上更丰富,形成上更活泼,操作上更简便,为农牧民所喜闻乐见。政策宣传到院坝,农技培训到人头,读书读报到个人,有线电视到农家,各种学习到每季,电影放映到每村,制度建设到每组,活动开展到每户。此外,在开展各种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发挥典型的作用,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去影响和带动群众。

(三)以健全机制为手段,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上水平。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一般认为弹性大、不易把握。今后我们应该在健全机制上做文章,由虚变实,由软变硬,像抓经济工作那样,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机制,将指标层层分解、量化,把任务落实到村、部门和每个干部,严格岗位责任制,强化动态管理,以调动基层抓宣传思想工作的积极性。如,农村破旧俗、树新风、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等情况,都可以确定量化标准。这样,才能使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压力、有积极性。

(四)以班子建设为保证,强化对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领导。创建工作重在落实,抓得好与坏,关键看领导。为此要加强以农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不断提高其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担负起新形势下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重任,保证“两个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说,应该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个是干部队伍建设。乡镇主管宣传思想者(干事)和村支两委班成员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宗旨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在农村宣传思想工作中成为作风硬、能力强的决策者和指挥者。另一个是党员队伍建设。我们要不断提高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引导、带领群众移风易俗、倡导新风。再一个是工作队伍建设。如农村宣传队伍、群众性文化组织、,努力做到制度、职责、组织、报酬“四个落实”,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办事水平,为群众搞好服务,赢得群众的依赖与支持,逐步让宣传思想工作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五)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创建工作往往被人们误认为是一项务虚的工作,看不见摸不着,花大力气得不到好的效果。尤其是做基层创建工作更是如此,如果我们不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只卖嘴巴劲,光讲大道理,农民是很难接受的。农村创建工作必须落实到农民增收致富上面,要努力教育农民、积极引导农民、认真服务农民、切实依靠农民,把农民是否通过宣传思想工作增了收致了富,作为检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我们要在对农民进行正面宣传教育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农牧民扎扎实实解决实际问题上,例如帮助农民制定小康建设的规划、为农民提供致富的信息、甚至在物质上资金上给予资助等等。

5.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报告 篇五

技 术 报 告

xxxxx镇人民政府 2011年8月10日

xx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报告

xxxxx镇位于xxxxxx,地处xxxxxxxxxxxxx。镇驻地距xxx城西南25公里,北临206国道和已开工建设的临枣高速公路和临枣铁路,省道沂台线南北穿过,郯薛公路横贯东西,交通条件十分便利。镇域总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辖xx个行政村,xx万人口。

xxx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南缘向平原的过渡地带,以平原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大部分地区的海拔高程从北部的40余米到南部的30余米。境内有小山三座:温岭、花果山、鹰爪山,最高海拔200米,均为南北走向。

xxx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比较丰沛,具有春季多风多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又旱、冬季寒冷雨少雪稀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湿13.2℃—13.4℃。年平均降水量为830.6mm。历年平均日照为2428.8小时,年太阳辐射热总量为120.2卡米/平方厘米。历年平均风速为3.2m/s,最大风速20m/s,年有效风能为529kw/m3。

xx镇作为鲁南重镇,历史悠远绵长,文化辉煌灿烂,地下矿产资源丰富。由于具有明显的区位、人文、资源优势,成为xxxxx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

根据《xxx城镇总体规划》(2010—2020)、《xxxxx环境规划》(2010—2020)发展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至2020年,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基本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经济繁荣、功能完善、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

优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城镇。

2009年初,镇党委政府根据省政府建设生态省、生态市、生态的要求,依托本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优势,提出了创建省级生态乡镇的工作目标,并严格依照《省级生态乡镇建设标准(试行)》和《xxxxx镇环境规划》总体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改善环境质量,全面开展了生态镇建设。通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各项指标已基本达到省级生态乡镇的考核要求,现将xx镇创建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指标达标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部分

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配备专门创建机构和镇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xxx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生态乡镇建设的组织领导,把建设生态乡镇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载体,从战略高度进行组织部署。目前,xx生态镇创建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办公室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具体负责日常创建工作。将生态建设工作纳入镇综合目标考核,制订具体的工作目标任务,明确奖惩措施,将创建工作纳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逢会必讲生态建设,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层层分解责任,落实人员,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

2、已编制生态镇环境建设规划和创建实施方案,并认真实施。

xx镇在县、市环保局的大力支持下,委托中国海洋大学、临沂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编制了《xx县xx镇环境规划》,并

通过了临沂市环保局组织的评审论证。2010年,xx镇被列为市级生态建设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基本达到市级生态镇建设标准。此后今年以来,xx镇党委政府将建设省级生态乡作为关系xx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来实施。

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作为具有近3000年历史的古镇,xx镇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加大对环境和文化遗迹遗存的保护力度。xx镇建设了xx县最大的乡镇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主要排污企业即酿酒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得到适当处置并无危险废物排放;辖区内无其他国家明令禁止的污染企业;无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开山采矿及乱挖资源等现象;无捕杀、销售、食用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辖区内也没有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生存;近三年内没有发生过一般以上级别的污染事故或生态破坏事件。

4、城乡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乡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

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发展、合理利用、保持特色、增强创新”的原则,坚持城镇空间结构体现人性化、知识化、景观化的特征,以开发区、旅游区和工业园区为载体,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发展,促进产业集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经过不断努力使镇区建设实现与古城保护、环境生态保护相结合,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小城镇。城区公共设施较为完善,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符合省相关标准,文化娱乐、教育、卫生设

施齐全,防洪抗旱设施完备,镇区管理秩序井然、街道整洁、卫生状况良好。结合农村旧村改造、社区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重点实施以“五化”(美化、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四改”(改水、改厕、粪改、殡改)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建设,组织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倡导群众使用环保购物袋,秸秆焚烧和“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载体,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建设生态文明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5、乡村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生态创建文化先行。xx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氛围的营造,宣教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教育面广,通过广播、横幅、固定标语、街头咨询、入户明白纸、举办生态环境保护进单位、进村、进校园、进企业等宣传教育活动,实现了宣传教育无缝覆盖。通过对各类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达到了96.8%。

二、考核验收指标部分

1、辖区环境质量

xx地表水、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辖区内无重度污染企业排污,其他污染企业排污达标,根据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县环保局监测结果,xx工农业生产地表水达到Ⅳ类标准,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甚至优于Ⅱ类达到了Ⅰ类水质标准,xx的水质达到了符合功能区要求。

xx森林覆盖率较高,镇内工农业废气量极少,镇内的大气

环境质量总体较优,根据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县环保局监测结果,xx镇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

xx无重大噪音污染源,根据中国海洋大学以及县环保局监测结果,xx生活区声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工业、居住混杂区达到2类标准;工业区达到3类标准,符合功能区要求。

2、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

经县卫生、防疫部门水质监测,xx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3、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

近年来,根据区域特点,采取建污水处理厂、稳定塘、人工湿地、土壤渗漏等形式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

4、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

近年来,因村制宜,大力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目前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村达到了58个,主要处理方式是建稳定塘、土壤渗漏、沼气池等,实现生活污水转化肥水。

5、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开展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置的行政村比例

经过近年的不断努力,完成了镇区和全镇114个村环卫一体化建设,城区设置固定垃圾收集池和移动垃圾收集箱87个,成立了20人的环卫队伍,配备了垃圾清运车,建成了垃圾周转站和无害化处理填埋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95.5%。每个行

政村均设置了5-15个不等的固定垃圾池或移动垃圾桶(箱),配备3-10名保洁员,实现日产日清运,消除无乱堆乱倒现象,各村结合自身实际,落实管理制度,实行门前三包。集中收集处置率达95%。同时,在xx镇xx村建成垃圾中转站和一个大型无公害垃圾处理填埋场。

xx支柱产业为酿酒、石膏开采、蔬菜种植,基本上属于无污染或轻度污染企业,无危险废物产生,农村医疗废物已于2008年统一纳入城市医疗废物集中收集处置体系。

6、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

xx镇鼓励广大群众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凡是能够再生或再利用的,通过售卖、转变用途等形式充分利用。目前有93个村实现了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占全镇行政村的比例超过81.6%。

7、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

辖区内重点工业污染源是大型酿酒企业山东xx美酒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园林式污水处理厂,实现了自身工业污水和周边村居生活污水的无公害处理达标排放,其他轻污染企业也已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其中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100%。

8、规模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和污水排放达标率 辖区内无大型畜禽养殖场,部分小规模化养殖场有的采取科学养殖,无公害化粪便处理,实现了生物降解;有的采用沼气池发酵化解粪便,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1%。

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xx镇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通过秸

秆还田、秸秆青储、秸秆饲料、秸秆沼气池发酵等技术,基本达到了秸秆还田率53%,综合利用率90%,焚烧秸秆现象基本得到了控制。

1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结合新农村建设、沼气池建设和太阳能热水器的推广,大力推广农村厕所改造,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1%,部分农户使用上了坐式抽水马桶,个别村民家中实现了卫生间、洗浴间一体化设计。

11、农用化肥使用强度

xx镇土壤以潮土和砂礓黑土为主,土体深厚,质地轻,壤粒状结构,通透性好,肥力较高,农民使用化肥量较少。通过实施农业科技推广和田间管理新技术的应用,农村使用化肥量逐年下降,有的农户甚至只使用农家肥,截至2010年底,农民平均化肥使用量降至248公斤/公顷〃年。

12、农药使用强度

xx镇气候适宜,四季分明,又是闻名的优质粮食生产大镇、无公害蔬菜生产大镇,群众一直自觉地控制农业使用量,通过科学的田间管理技术和选择优质抗病品种、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通过诱杀灯等方式消灭害虫,农药使用量逐年降低,特别是许多大棚蔬菜种植户,基本上不实用农业或仅使用适量的无公害可自然降解农药,截至2010年底,平均农药使用量已降至2.82公斤/公顷〃年。

13、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

近年来,xx镇大力推广电、液化气、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建成了5处液化气站,电磁炉、煤气灶、太阳能逐步走进

农家,并建成了2个沼气示范村,利用木柴、秸秆当做燃料的农户逐建减少,目前,使用清洁能源的居民户数比例超过50%,使用煤炭的居民户数比例约40%,其中又有30%的煤用户在夏季改用液化气。

14、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xx镇水源丰富,村庄环境整洁,集镇建成区以道路、公园、村内绿地等绿化地块为重点。近年来,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加快了绿地系统的建设,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1.8平方米。

15、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

按照道路环境的建设要求,以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对镇域内的xx路进行补植树木;对新修筑的xx路结合护坡,进行护坡绿化和绿化带内树木栽植;对xx路绿化带树木进行补植;对城区xx路、xx路、xx路、xx路、xx路、xx大道、xx大道等路两侧进行大面积植树栽竹栽花种草,绿化普及率达到97%。村村通主要道路两侧栽植速生杨等树木,村内主要道路栽植绿化乔木或灌木,绿化普及率超过96%。

16、森林覆盖率

近几年,xx镇依托平原优势,因地制宜开展植树造林,以速生杨等经济林、绿化乔木为主,果木为辅,广泛开展路边、河岸、沟渠边、村内空地见缝插绿、连片造林工程,全镇森林覆盖率超过16%。

17、水土流失治理率

xx镇全力做好全镇主干道公路护坡、河道护坡、空闲地的绿化和植被恢复,以及保护区内重点水土流失区域的水土流失治

理,防止污染水源。保护区划内涉及水土保护的交通、能源等项目建设,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报批、水土流失治理竣工验收制度。至2010年底,全乡水土流失治理度基本达71%以上。

18、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养殖面积的比重 xx镇倡导无公害种养殖理念,不断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养殖规模,不断降低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提高产品的质量,截至目前,全镇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养殖面积接近2万亩(包括复种面积),达到全镇种养殖面积的53%。

19、基础扎实有效

6.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技术报告 篇六

一、镇基本概况

江口镇位于武隆县城东部,座落在芙蓉江与乌江汇合处,319国道,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东与彭水县相结,南与石桥乡相连,西与巷口镇毗邻,北与火炉镇接壤。东距彭水县58公里,西距县城18公里,距重庆市主城区200公里。幅员面积138.6平方公里,境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海拔在185米至1350米之间。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居委、72个村民小组和3个居民小组。全镇总户数6409户,总人口20851人,其中农业户4872户,农业人口16580人,劳动力12034人,贫困户1241户,4158人。有耕地面积28980亩,林地面积9.79万亩,产业发展以生猪、烤烟、蔬菜、苎麻、中药材为主。全镇现有企业12个(其中工业企业8个),规模以上企业3个(江口电站、十三局彭水项目部、罗英山煤矿)。截止今年三季度,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6亿元,完成计划的76.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3800万元,增长8%;二产业增加值8045万元,增长8%;三产业增加值9755万元,增长20%。实现工业总产值22050万元(其中江口镇6300万元),完成计划的74.1%,实现入库税金4148万元(其中江口镇330万元),完成计划的73.3%。非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户实现营业收入3825万元、增加值1185万元、入库税金75万元,分别完成年初计划的75%、77.5%、7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25万元,完成计划的7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00万元,完成计划的75%,同比增长14.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增长 72.9%;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二、基本条件

一、环境保护组织建设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了环保组织,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环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设立了创建工作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环保工作人员,制定了创建方案。镇政府与各村及镇直各单位签订了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做到了目标明确,责任落实。镇党委、政府把环保工作摆上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环保工作,建立了会议纪要。建章立制,完善了环保工作例会制、联系会议及环保宣传等一系列工作制度。

二、编制环保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镇政府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82号),结合镇区实际,在充分论证,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镇环境规划,已经河口区人民政府批准并组织实施。

三、贯彻执行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镇政府认真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严惩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迄今为止,镇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

四、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日趋协调,环境更加优美 全镇总体规划于1999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并于2002年和2004年分别进行两轮编修,全镇详细建设规划覆盖率已达到100%。镇区有执法中队、城建分局等两个垂直部门和镇村镇建设管理站,具体负责规划的组织实施,监督和治理乱搭、乱建、乱贴、乱画、乱设摊点现象,管理及时有效。城区贸易市场曾被评为国家级文明市场,近年来经过多次扩建、完善,卫生设施进一步配套科学。镇政府不断加大环境投资和治理力度,镇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五、全镇环境保护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2004年8月28日,我镇在城区组织了创建全国优美乡镇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调查比例超过城区人口的千分之一,对环境满意的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的比例为93%,符合考核标准。

第三章 指标完成情况 国环境优美乡镇共26项考核指标。其中,有4项因我镇不符合考核项目特定的条件,不需考核。分别是第8项“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第20项“草原载畜量”、第24项“规模化畜禽养场粪便综合利用率”、第25项“规模化畜禽养场污水排放达标率”。其余22项指标中,我镇已完成20项,其余第12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第13项“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在年内可完成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处理厂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厂将在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达到环保标准)

一、社会经济发展

孤岛镇地处油田腹地,系全国重点镇,多年来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重点,以油地结合为基础,积极开拓,奋发向上,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以石

油开采、石油化工、食品、电子、橡胶制造等行业为支撑的孤岛镇工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显著,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这些都大大繁荣了孤岛镇的经济建设。

1、农民人均纯收入。我镇农业人口799人,农村经济以商贸、服务等个体私营经济为主,农民收入水平较高。据河口区统计局资料显示,2003年孤岛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750元。

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镇区居民以油地军三方干部职工为主, 据河口区统计局资料显示,全镇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198.68元。

3、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孤岛镇是一个油区服务型城镇,公共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居住环境优美,公共设施各项指标均符合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其中建成区主要街道两侧全部设有不獤形状的路灯,排水管网服务人口比例达到98.2%,人均道路面积9.21平方米,住宅电话普及率95%,镇区有文化娱乐场所3处,体育馆、图书馆、疗养院等各1处,并有植物园、水陆公园、贸易市场各项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4、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孤岛镇城镇饮用水源地有库容1970万立方米水库1座,镇区建有自来水厂1个,设有净化站1座,日供水能力为10万立方米,实际供水量3.5万立方米,全镇自来水普及率100%。

5、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农村自来水纳入全镇自来水供应体系进行统一管理。经区环保部门监测,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4.6%。

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镇区现有各类公厕13座,其中2所设有感应喷水装置,其他都达到了国家二级标准,全部普及水冲式,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

二、城镇建成区环境

7、地表水环境质量。孤岛镇地处黄河入海口平原,黄河入海支流—神仙沟从镇区蜿蜒而过,沿途绿树成荫,环境优美,风景如画。2003年,油地地联合投资460万元对神仙沟城区段进行衬砌治理,今年又投资300万元对神仙沟延伸段进行综合治理。经2003年、2004年区环保分局监测,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8、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我镇不属沿海乡镇,故无此项考核任务。

9、空气环境质量。我镇于1997年建成烟尘控制区,控制区覆盖率100%,并于当年通过市环保局验收。近几年孤岛镇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质量管理,大气污染得到进一步有效控制,大气质量逐年提高。凭借城区外围万亩刺槐林的自然优势和城区内的科学规划、有效管理、绿化美化,孤岛城区环境空

气质量一直保持优良状态。经2003年、2004年区环保分局监测,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10、声环境质量。近几年,在区环保部门的支持下,镇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了对城市饮食、娱乐等服务行业、工业企业、建筑施工及城市交通等噪声源的管理,使我镇在经济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车流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了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噪声的污染,使城市声环境质量得到较好的保持。2001年建成噪声达标区,达标区覆盖率98.8%,于2002年10月通过省环保局验收。据区环保部门监测,孤岛镇声环境质量已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要求。

11、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孤岛地区工业废水主要为油田三产工业和地方工业企业所产生的废水,纳入采油厂工业污水统一管理。孤岛采油厂建有污水处理厂1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为1.5万立方米/日,实际日处理污水1万立方米。经区环保分局检测,污水排放达标。孤岛镇声污染源主要是油田采油井和社区供暖锅炉产生的噪声。经治理,噪声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经区环保分局检测,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孤岛镇大气污染,主要是集中供暖中心锅炉房。为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在对锅炉设施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安装了脱硫设施。经区环保分局检测,烟尘排放达标。

1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孤岛镇垃圾处理厂于2001年8月经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设计,2003年初动工建设,当年完成一期工程。计划投资800万元,设计占地面积51亩,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80吨。目前二期工程也已开工,计划年内完工。

13、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孤岛镇污水处理厂于2002年经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设计,2003年经胜利石油管理局批准建设。计划投资1200万元,2004年建设完成。

1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多年来,我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城建思想,确立了以“沿河而建,风光绿化”的园林城市格局为发展方向。兴建了开放型水陆公园、植物园等重点绿化区,对城区主要道路进行了绿化美化,对神仙沟进一步进行了以绿化、美化、衬砌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治理。经过多年的绿化发展,镇区绿化总面积57.6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15.1平方米。

15、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镇区主要道路12条、总长38公里,主要采取沿路两侧灌木、花坛、栽树等方式绿化,已沿路绿化37.24公里,绿化普及率98%。

16、清洁能源普及率。孤岛镇拥有胜利油田第二大采油厂——孤岛采油厂,石油天然气、地热资源丰富,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是居民的主要能源。在石油开采、运输过程中,主要采用封闭式天燃气加热方式,在居民燃气、供热方面,主要采取管道天燃气、集中供热和地热供暖。孤岛社区在城区全面铺设了天然气管道,从而使居民告别了液化气罐,用上了清洁方便的天燃气。据区建设局数据显示,2003年全镇用气人口总数5.2万人(含暂住流动人口),城市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0%以上。

17、集中供热。我镇自建镇之初就注重集中供热规划,近年来,先后投资3.5亿元用于城市供热工程。镇区现有1处20吨锅炉容量的集中供热站和2处地热供热站,城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均使用供热中心提供的服务,周围有2个社区居民村有2个采用地热供暖,全镇城市集中供热率为80%。

三、乡镇辖区生态环境

18、森林覆盖率。孤岛镇位于黄河入海口,这里拥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著名的万亩刺槐林,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据区林业局统计数据显示,孤岛镇镇域森林总面积2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14.6%。

19、农田林网化率完成情况。孤岛镇始终重视农田林化工作,常年组织植树造林活动。全镇共有各类农田60公顷,据区林业局资料显示,2003年全镇达到农田林网化标准的60公顷,农田林网化率达100%。

20、草原载畜量。我镇不属于草原地区,故无此项考核指标任务。

21、水土流失治理率。建镇以来,我镇把治理水土流失作为重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加大投入,落实工作责任制。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160多万元进行水土保持项目建设。据区水利局统计数据,全镇水土流失治理率达80%。

22、农用化肥施用强度。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市区关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指示精神,提倡和推广有机肥,不断改进耕地土质。据区农业局资料显示,我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为195.9公斤/公顷。

23、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据市农产品质量监督监测中心监测数据,我镇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为92%。

24、规模化畜禽养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我镇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故无此项考核指标任务。

25、规模化畜禽养场污水排放达标率。我镇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故无此项考核指标任务。

26、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我镇十分重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措施,鼓励支持农民采用过腹还田、粉碎还田等方式提高秸杆利用率。据区农业

局资料显示,我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为96%。综上所述,孤岛镇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各项指标均已达到国家环境优美乡镇标准要求。

附件:孤岛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孤岛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考核 内容 序号 指标名称 指标值 指标完成情 况 东部 中部 西部

社会经济发展 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4500 ≧3000 ≧2200 5750 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8000 ≧6500 ≧5000 10198.68 3 公共设施完善程度 完善 完善 4 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98 100 5 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 100 6 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有关标准 达标

城镇建成区环境 7 地表水环境质量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达到近岸海域海水质量 达到环境规划要求

丘陵地区 ≧40 北方 ≧85

7.乡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篇七

进入21世纪, 我国城市化进程得以快速发展, 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1年年末, 中国大陆 ( 不包括港澳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 27%, 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房地产市场成为一片无数企业厮杀的红海, 政府屡次行政干预无法阻挡房价的逆势飞涨, 巨大的利润让大型房地产企业无暇顾及乡镇地产市场, 加上国家政策的模糊和执行力度较弱, 使得乡镇房地产市场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 1) 小产权房依然成为乡镇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 2) 房地产开发档次不高, 建筑形态缺乏特色;

( 3) 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 4) 物业管理落后甚至缺失;

( 5) 市场消费能力不足, 市场行为不规范;

( 6) 房地产企业规模小, 开发项目体量小, 团队素质低下。

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 “三个集中” ( 即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 的农村发展模式逐步清晰, “农民集中居住”的国家战略将成为乡镇房地产业发展最强有力的推动力。

2 X公司介绍

X房地产公司 ( 简称X公司) 成立于2002年, 现有员工28人, 早期以开发小产权房为主, 从2006年起转入大产权房, 至今开发体量超过25万平方米。项目地块均坐落在苏北乡镇成熟商业区, 单个项目体量不超过6万平方米, 以住宅地产为主, 商业地产为辅。目前在开发项目为三个, 总体量约11万平方米, 其中两个项目已经建设完成, 进入尾盘销售阶段。另一个项目进入开发二期工程, 推出房源销售率超过80%, 预计2014年6月竣工验收。近两年, X公司年销售额约4000万元, 住宅单价为2300 ~ 2800元/平方米, 商业单价为4200 ~ 5000元/平方米。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 X公司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开发模式和销售模式, 在地区同类企业中走在前列。

3 X公司的成功因素分析

经笔者通过大量的访谈和项目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X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 发展到今天的阶段, 其主要原因得益于这几个原因:

( 1) 老板个人对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坚持, 对乡镇地产开发从小产权到大产权、从小体量到大体量的经验积累和模式探索;

( 2)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房地产市场似乎让人看不到尽头、节节攀升的房价使乡镇地产也可以动辄2000 ~ 3000元/平方米, 很低的土地成本、较大利润空间和利好市场为X公司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 3) 乡镇地产于中国房地产行业来说依然是块处女地, 绝大部分乡镇从来没有经历过规模的大产权房地产的开发, 农民对城市生活方式和改善居住条件的强烈向往和对房地产的认知不足, 使其对社区化地产的景观、功能和房产品设计结构、后期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敏感度极低。

( 4) 城市房地产的欣欣向荣使实力地产公司无暇也不屑于对农村地产市场的关注, 这使得乡镇地产开发依然还处于分散、零星、小产权和非公司化开发当道的现状, 这些造就了乡镇地产几乎没有竞争的格局。

4 X公司企业管理中的问题

在上述 ( 2) 、 ( 3) 、 ( 4) 因素中, 均为经济和市场等外因对公司发展的推动作用, 它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促进一家企业成长的主要的、持久的力量。实际上城镇地产被国家政策的强行遏制、大量资本和实力开发商已开始关注或进入乡镇市场、农民对地产认知度逐渐提高, 原有的利好因素已经露出下行势头。正因如此, X公司越发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

4. 1企业运营体系问题

4. 1. 1战略管理缺失

战略是什么? 是企业的发展方向! 是老板前进的明灯! 是员工前行的旗帜! 是企业内部的宗教!

X公司公司缺少战略, 至少绝大部分员工并不知晓, 甚至在老板心里也并非十分清晰、完整。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公司完成现在项目之后将何去何从? 自己将何去何从? 个人的职业生涯与公司的发展能否同呼吸、共命运? 公司的发展能否带动我个人的发展? 公司的赢利能否让我个人获得我应得的那份? 正是鉴于这些顾虑的存在, 对优秀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和保留等方面造成全面的阻碍。因此, 战略的缺失不仅是企业方向的缺失, 更是员工人心的缺失!

4. 1. 2项目管理模式不清晰、不系统

这里的项目管理是指一个房地产项目从前期决策、选址、拿地、报批到项目工程建设、财务及资金管理、项目营销策划及销售以及后期物业管理衔接等全过程的管理。 虽然, 在访谈中笔者也能明显感觉到通过以前几个项目的摸索和总结, 在高管层头脑里已经有了一些优秀的、实用的经验, 在Y项目的工程建设、营销策划和销售策略等方面已经有了较好的体现。然而, X公司这些经验绝大部分依然停留在个人的头脑里, 交流在高层的口头上, 并且是分散的、模糊的、不连续的, 这对于X公司优秀管理经验的沉淀、分享、完善有很大影响。X公司必须通过Y项目和F项目梳理出目前的乡镇地产开发策略及模式, 主要包括: 项目全计划管理、各主要工作的工作流程、重要策略、工作标准制定等。这种模式的梳理必须是文字化、 图表化、系统化、科学化, 这将有效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 便于项目管理, 便于高层讨论和沟通, 利于团队成长和公司成长。

4. 1. 3制度流程缺、散、乱

目前, X公司在制度流程方面, 大部分岗位在缺乏文件指导下开展工作, 从而导致岗位甚至部门运转不畅。X公司在 “具备可操作性和持续性”的流程建设方面还非常欠缺, 甚至作为部门负责人都不知道有没有、有什么流程的情形, 且各流程间的衔接性不佳, 也是导致执行难的主要原因, 特别是跨部门流程。

X公司在流程方面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

( 1) 公司现在流程/制度建设上远远不够, 现状是: 多数重要、关键的活动都是依靠个人经验进行, 既不规范, 又无效率, 质量难以保证、风险增加;

( 2) 现有制度非常分散, 不成系统, 流水账式的, 缺乏持续性, 可操作性欠佳; 同时很多制度停留于头脑, 交流于口头, 最终造成制度在传达中失真, 在执行中无法参照, 在结果中不能考核;

( 3) 缺乏对制度/流程进行有效管理的方法, 使得现有的制度/流程也不能有效地落实;

( 4) 对已有流程/制度未进行持续、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沟通, 使得多数人对流程/制度的具体内容及本人如何参与、相互之间如何配合认识太少;

( 5) “空、乱、散、虚、变”是X公司制度的真实写照。

4. 2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4. 2. 1部门及岗位职责缺失

部门和岗位职责几乎是一切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从笔者对X公司公司了解的状况来看, 公司各部门的职能和职责没有用文字明确下来, 基本还停留在从管理层到员工想当然的意识里, 这将导致很多不良后果: 部门之间在细部工作的区分上没有明显的界限, 导致有些工作无人负责, 而有些工作可能多人负责, 甚至有些工作今天是这个部门负责, 明天就是另一个部门负责, 从而在工作中经常产生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 跨部门的矛盾冲突往往需要高管层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沟通协调, 其结果往往是以肯定一方打压另一方, 如此周而复始。使得 “老板累、 员工怨”, 员工只是按照自己所想的来展开工作, 而不是 “公司所需要的”来指导自身工作。

4. 2. 2排斥培训

对于培训相关问题整个兴龙公司几乎没有正确的认识。造成这样境况的代表性心态不外于以下几种:

( 1)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我都没打算在这公司长久待下去, 根本就不想学习;

( 2) 培训就是培训师讲大道理, 他们不了解情况, 根本不能解决公司实际问题;

( 3) 培训肯定占用我下班或假日时间, 而且肯定没有加班费, 这是公司给予我的额外负担;

( 4) 我们从来就没有过培训, 我看我的工作还过得去;

( 5) 就我目前这点工作非常简单, 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培训;

( 6) 培训就是公司给我们进行洗脑, 好让我们更全力地为公司卖命。

这些心态在兴龙公司绝大部分员工心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 当一个团队中一种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时候, 往往会被发酵、放大, 上次笔者提出的培训计划被管理层及员工拒绝便是实例。如果不加以引导、改变, 任由 “员工拒绝培训, 企业没有培训”的状况发展下去, 企业将非常危险, 至少是没有希望的。

4. 2. 3绩效管理

员工只会做你要检查的, 而不会做你所期望的。人总是会向着被赞赏的方向去努力, 如果失去了这样的方向, 人就会在工作中迷失和倦怠。因为X公司没有实施绩效考核, 因而做好做坏都一个样, 甚至做得好的还不如做得差的, 长此以往使得对员工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的评价都受到被考核者的质疑。

X公司在绩效开合方面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

( 1) 公司没有目标体系, 员工工作没有方向, 迷茫;

( 2) 没有一套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来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客观的评价, 以及明确他们在绩效管理工作中 ( 作为考核者、被考核者、相关方) 的责任;

( 3) 未实施整体绩效考核, 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公正、 客观的评价, 因而做好做坏都一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情形普遍存在, 打击员工积极性, 导致 “员工之间靠口头竞争, 而非凭业绩说话”的不良文化, 这也给管理留下很多的灰色地带;

( 4) 没有岗位职责的界定, 缺乏实施有效考核的基础, 对员工的评价都是基于 “某某认为应该怎样”的主管印象, 体现不被认可的个人行为而非公司行为;

( 5) 部分纳入绩效考核的员工, 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被考核、是如何被考核的、考核结果如何、后续应该如何改善自己的工作等, 达不到不断提升个人能力和业绩的目的, 相反给组织、员工造成负面影响。

4. 2. 4薪酬方面

目前X公司的工资结构未得以规范化, 员工不知道自己的工资是怎么来的, 收益与付出的没有关联, 无法有效地激励员工。X公司公司没有构建出被员工所普遍认同的工作价值评价体系, 员工薪酬基本是谈判薪酬, 主要基于高管层对岗位层级、重要性、人员招聘的紧急程度和员工在谈判中的要求来主观确定。这种方式并没有使用科学分析的方式来细分该岗位所需付酬的因素来确定, 也没有过多考虑对其他员工的公平性。

X公司在薪酬方面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

( 1) 公司没有一套有效的薪酬制度, 来明确员工工资水平的结构、评估方法、核算方法等, 员工不明确自己工资的具体结构, 且会按个人主观意志来评定自己的工资与同事或他人的差异, 降低了满意度;

( 2) 工资结构过于简单, 基本是固定工资, 导致员工感觉 “干与不干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 “旱涝保收”、“大锅饭”心态普遍, 完全失去了薪酬的激励作用;

( 3) 工资结构没有考虑到短期、中期及长期激励, 一般而言越是层级高的员工越趋向于提高中长期激励的比例, 这样才能利用薪酬来留住优秀员工, 留住高层管理, 才能引导员工与企业 “同呼吸、共命运”;

( 4) 谁来定员工工资、谁来批准、谁核算等的责任和依据不明确, 员工工资调整过于随意。

“招不到人, 育不了人, 用不好人, 留不住人”是X公司人力资源的真实现状。鉴于乡镇地产的特殊性, 除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的人才外, 其他专业人才使用 “空降兵”很可能水土不服, 着重培养自己的 “近卫兵”应该才是X公司人力资源症结的解决之道。

8.乡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篇八

关键词:铁岭市;乡镇财政;监管

一、资金监管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机构配置合理。开展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以来,各级财政部门按资金监管工作的要求相应的成立了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资金监管工作机构,全面地推进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但是,随着国家陆续出台的强农惠农政策规定,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项目也发生了增减变化。并且,乡镇领导和财政所人员也在发生着变化,资金监管工作变化和人员调整,使原有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分工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新形式要求,对资金监管工作机构和人员分工及实地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保证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有序进行。

(二)强化资金监管平台建设。2007年全市实行的以“业务上划、国库代管、集中核算、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采购统办、票据统管”为主要内容的“乡财县管乡用”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工作,规范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账户统设、专项资金管理等财政管理工作;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向乡镇延伸,充分发挥了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作用,推进了惠民补助资金“一卡通”发放工作的顺利进行;西丰县、清河区乡镇预算编制改革试点工作,提高了预算执行力,强化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为推进全市乡镇预算编制改革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逐步推进农村“三资“纳入乡镇财政管理,划分了乡镇财政和经管的职能,使“村财乡代理”工作由乡镇财政间接管理变为直接管理,规范了村级资金管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平台的建设,加大了惠农政策的落实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力度,监督检查融入到资金筹集分配、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

(三)实行资金监管工作的考核评价。2013年出台《铁岭市乡镇财政规范化建设工作考核评价暂行办法》(铁市财发[2013]243号),将考核评价结果与以奖代补资金挂钩,有效地推进了县乡资金监管考核评价工作。各县将资金监管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制定了考核评分标准,打分排名,并把考核结果作为政风行风建设评议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乡镇资金监管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升。通过2015年7月开展的全市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检查可以看出,资金监管工作有所提升,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西丰县工作更加扎实,清河区提升加快,涌现出像金星乡、陶然镇、房木镇、金钩子镇、兴开街道、老城街道、新台子镇、横道河子镇、大明镇、张相镇等一批工作扎实的乡镇,也涌现出了像钓鱼镇、柏榆镇、明德乡、中固镇、庆云镇、阿吉镇、白旗寨乡、调兵山街道、红旗街道、向阳街道等一批进步较快的乡镇。

(四)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各乡镇结合当地工作实际,制定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方案,方案内容基本上做到了监管组织健全、范围内容全面,措施办法具体,目标任务明确,权限责任清晰;根据方案要求制定了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办法及工作流程;完善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账户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村财乡代理等业务操作规程和业务管理制度;实现了资金监管工作步调统一、规范、完善。

(五)监管台账逐步完善。通过近几年来乡镇财政干部培训,以及各级财政部门的督促检查,乡镇财政人员不仅加强了认识,而且清楚台账的设置和处理,补助性和项目性资金台账设置趋于完善,记录内容基本全面,登记时间及时。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信息通达不全面。信息通达到乡镇财政所的只有相关政策及部分指标文,在主管部门管理的其他补助性资金的基本信息和资金还没有到财政所。因此,要按照“指标到乡、决算到乡”的原则,将各级财政、部门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全部纳入乡镇财政预算指标管理范围,建立和完善预算指标管理台账。

(二)监管工作底稿不健全。在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过程中,由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底稿比较全,由其他各站办所管理的大部分工作底稿乡镇财政没收集。因此,乡镇财政在监管工作中要积极与各部门沟通,及时收集各项监管材料,并积极向乡镇领导汇报,以利于工作协调;通过“一卡通”工作的开展,彻底理顺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等方面工作程序,以利于监管工作的开展。

(三)监管信息反馈工作滞后。部分乡镇财政没有这方面工作认识,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也存在工作指导不力的问题。因此,要把此项工作列入对县、乡财政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中,加强工作指导,提高反馈信息的质量。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强化资金监管制度建设。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必须以制度为依据,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资金监管职责,通过乡镇财政职能的合理定位,明确收入、支出、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惠农补贴资金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明确财政所在每个监管环节的监管职责,达到“职责明确、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运转高效”的目的,使财政所在加强资金监管时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从制度上强化资金监管工作。

(二)确保财政信息传递告知制度更加通畅。县(市)区财政局要做到专人负责,确保将上级财政或主管部门下发的资金文件、制度办法、监管重点和具体要求等及时下发给乡镇财政,使其掌握开展监管工作所必需的信息;县财政要加强与财政所信息的沟通工作,保持上下信息资料统一口径。

(三)完善抽查巡查考核工作制度。各县(市)区主管部门每年至少要组织3次以上到乡镇抽查资金监管工作,以现场抽查为主,检查财政所各项监管制度是否健全,监管措施是否到位,提供的基础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数据库资料是否齐全,岗位责任制是否落实,监管是否有效。

9.乡镇文明创建调研报告 篇九

一、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龙源口镇墩上村是龙源口镇政府的所在地,位于永新县南端,距县城16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650余户,总人口3300余人(其中村庄农业户数405户,街道居民户数245户;农业人口1800余人,居民人口1500)。镇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约1400余亩,林地面积约9000余亩,境域呈明显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丘陵山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二、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龙源口镇墩上村依托地域优势和自然资源,加快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步伐,改变了原来“种田糊口”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经济模式,转化为发展特色农业、商业营运为主导的新型地方经济。该村投入40余万元建立规模达5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投产后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农民从事秋延后蔬菜种植。2005年在墩上村试种绿色大米并取得成攻,2007年在墩上村建立连片达500亩的绿色大米基地,已经省、市验收合格,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充分挖掘当地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墩上村小城镇建设格局不断拉大,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商业发展迅速,集镇建设日益显现,永新县南路的物流、商业中心将被确立。

三、积极推进省级生态村的创建工作,确保取得成效

1龙源口镇墩上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重视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随着特色农业及商业的发展,城镇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内的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积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和改善环境如禁捕、禁猎和封山等措施,为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在龙源口镇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制定了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二是坚决贯彻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据环保部门调查,辖区范围内无重点工业污染源,且对第三产业的环境管理实行规范化、制度化,不仅几十年未出现重大污染事故和任何重大生态破坏事件,而且出台并执行了系列封山育山、禁捕禁猎规定,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资源。

三是龙源口镇墩上村为策应特色农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建成八十余个垃圾箱,一个垃圾填埋场,聘请了6名保洁人员,负责整个墟场及所有街道和所自然村落的卫生清扫,所有垃圾进行填埋。将建成一个容积100余立方米的集中供气的沼气池,收集的垃圾分类后,将果皮、秸杆等投入到沼气池内发酵。垃圾处理场地,经环保部门认定,选址合理,不会出现二次污染。墟场和村庄环境整洁,农村垃圾基本实行综合利用,化作基肥还

田,“白色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四是加强环境教育,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杜绝不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经济利益的思想教育,在群众中开展“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的活动,强化“环境是我家,卫生靠大家”责任意识,目前,全村上下保护环境的社会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程度,越来越高。

四、创建省级生态村考核指标的完成情况

(一)经济水平情况

1、根据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龙源口镇墩上村村民人均年纯收4123元,(详见统计部门证明材料)。

(二)环境卫生情况

2、墩上村民的生活饮用水指标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标准,合格率为95%。

3、龙源口镇墩上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5%,(详见建设部门证明材料)。

(三)污染控制情况

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3%,(详见建设部门证明材料)。

5、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80%,(详见建设部门证明材料)。

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详见环保部门证明材料)。

(四)资源保护与利用情况

7、清洁能源普及率达72%,(详见建设部门证明材料)

8、农膜回收率达85%,(详见农业部门证明材料)。

9、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率:97.8%,(详见农业部门证明材料)。

1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龙源口镇暂无规模化养殖场,(详见农业部门证明材料)。

(五)可持续发展情况

11、龙源口镇墩上村地处山区,拥有保存完整的大片森林,是全县主要林区,辖区内森林覆盖率72%,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详见林业部门证明材料)。

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达35%,(详见农业部门证明材料)

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水平,(详见农业部门证明材料)。

1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墩上村积极推广有机肥的施用,土壤的有机肥的含量逐年上升,(详见农业部门证明材料)。

(六)公众参与情况

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达100%,(详见环保部门证明材料)。

五、结论

当地村党支部、村委在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中领导重视,组

上一篇:中信信用卡进度下一篇:农村幼儿园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