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文体(共9篇)
1.说明文文体 篇一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1、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特征:
特征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故宫博物院》和《雄伟的人民大会堂》都是介绍建筑的,但是两事物的特征不同。故宫是古代君王的活动中心,它的设计就处处反映出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的特点,而人民大会堂是我国劳动人民共商国家大事的地方,雄伟是人民大会堂的特点。阅读说明文要注意抓好说明对象的特征。
2、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内容上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地,如《统筹方法》等。 从语言表达方式上可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文文体:
说明文体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是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
4、说明顺序:
(1) 空间顺序
任何事物都有空间性。说明文抓住这个特点构成自己的条理,或者从上到下,或者从外到内,或者从左到右,或者从南到北,或者从远到近,或者从中间到四周,或者从整体到部分。在介绍某有建筑物的结构,说明某种产品的构造,介绍某一地方情况时都可以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是读者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
(2) 时间顺序
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来安排。事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有些说明文根据事物的时间性,把事物的各部分组成先后关系,这也是一种条理性。介绍生物知识的说明文一般都是先发生的先写,后发生的后写。介绍生产技术和工作方法的说明文,一般按照生产和工作的程序,逐一说明。
(3) 逻辑顺序
有些说明文主要是剖析事理的,在说明时就按照事理的逻辑关系进行安排,或者从主到次,或者从浅到深,或者从原因到结果,构成严密的条理性。有些说明文还可以按事物的性质分几个方面来安排,这几个方面的材料就形成了一种并列关系。
5、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
[举例子]:将复杂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用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的典型事例来说明。例如说明死海的“死”,列举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的事例作证;说明死海的“不死”,列举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的事例,让人信服。
[列数字]:些事物从数量上便于说明特征,可以运用一些数字来说明。例如《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作比较]:把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比较,显示事物的特征。通过比较,可以认识事物的特殊点、或被说明的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共同点。例如《太阳》中:“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拿地球跟太阳作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太阳的体积之大这一特点。
[分类别]:把被说明的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进行分门别类的说明。
[打比方]:把此事物比作彼事物从而把此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例如《太阳》中:“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生动地反映出来了。
[作假设]: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引用]:引用有关名言、资料、典故、诗词、民彦、俗语、传说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例如《太阳》中: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了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
说明方法中下定义与作诠释,作比较与分类别这两类要准确辨析。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严密即可。
作比较与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一般有主有从,主事物是被说明对象,从事物不是要说明的对象,而只是为说明主事物服务的,为了说明人们所不熟悉的主事物,而选一个人们熟悉的从事物跟它相比以让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主事物的某种特点,这就是作比较,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是一个大的概念中,包含着若干的小的概念,这若干小的概念同属一个大范畴而又相互并列,没有主从关系,更没有比较的特点。
6、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有的说明文要讲究语言的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的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要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和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准确无误。
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语。
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2.说明文文体 篇二
误区一:目标不清,练习随意
【片段一】
1.学生预习课文,完成下列表格(见图1)。
2.交流反馈,讨论填表情况。
【反思】
在本案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表格自行预习,完成填空。这样的练习价值不大。因为按表格在文章中寻找五个维度的对应材料是认读能力的训练,而这属于阅读能力训练的初级阶段。到了六年级,教师依旧将中年段阅读训练的重点———认读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重点,显然是不恰当的。
对阅读要求的定位不准,与执教者对年段目标认知不够有关。在第三学段,我们应更多地培养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不同的文体,抓住写作对象和中心,理清文章的层次和结构。
【策略探讨】
教师教学时得抓住要点引领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布局,结合语境对基本说明方法进行讲解和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在出示预习表格时,不必将五个维度一一给出,只需出示第一栏“位置”以作示范,下面四栏均可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学生在归纳概括的过程中与课文互动,在脑海中勾勒出课文的思维导图,明了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表达的。
“说明性文章像梅花,许多花瓣围绕花心争相开放。”为了将说明文布局谋篇的逻辑关系解码得更为直观,教师在反馈填表时,可先在黑板上画上一朵象征本文框架结构的梅花,在花蕊位置写上“福建土楼”,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五个花瓣位置分别应填写什么。思索研究中,学生的脑海中初步形成了说明文的“文体图式”。
误区二:定义偏差,画蛇添足
【片段二】
在学生完成导学单的填写后,教师重点讲解“客家民居”第2自然段。
1.出示“客家民居”第2自然段,请学生轻声朗读并思考:这一段中有许多数字,这些数字起到了什么作用?
2. 教师出示自己改写的句子,让学生将这些句子与“客家民居”的第2自然段相比,想一想哪一段写得好。
改写句子:客家人夯筑起拔地而起的土楼。土楼的房间鳞次栉比,布局均匀,雄伟壮观。大部分土楼有源远流长的历史。
3.学生发表看法,教师小结列数字的作用。
4.师补充出示“有一年永定发生7级地震,环极楼安然无恙”的事例进一步说明列数字的作用。问:如果要让这个例子更具说服力,例子中哪个地方可采用列数字的方法?
生沉默,教师将“有一年”改为“1918年2月13日”。追问:现在这个事例更具说服力了吧?
生点头称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反思】
在本教学片段中,该教师努力通过“认知———动手改”的操作步骤逐层推进,将“列数字”这一说明方法扎根于学生的脑海。那么,为什么教师的良苦用心没有良好的收效呢?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自身的基本功欠扎实:首先,将数字改成“拔地而起、鳞次栉比”这些成语后,看上去不是挺通顺的吗?为什么非得说改写的句子比书上的句子要差劲呢?其次,第2个拓展材料不该在此处出现。将“有一年”改为“1918年2月13日”并不属于“列数字”。教师对说明方法定义的错误及张冠李戴的做法,只会让学生越学越糊涂。
【策略探讨】
每个教学步骤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反复斟酌、精心设计,以期达到最佳效果。教师将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数字改为成语的做法无可厚非,熟悉文本陌生化带给学生的是思维尝试,是发现新奇的快乐。学生在比较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时,不仅能进一步感知文章的内容,而且也深切体会到说明文准确、平实的语言风格。然而,教师让学生评判两段文章优劣的做法使课堂变了味。改写后的语段语言流畅,学生否认它只是因为思维定势使然———一般情况下总是课文中的句子要写得好些。教师在呈现改写句段后不妨这样追问:“这样写与课文意思一样吗?那么,能不能用这段话替代文章的第2自然段呢?”如此发问逼着学生进一步思考,拓宽了学生对实用性语言的驾驭应用能力。此外,本教学片段中拓展文本的运用不够适当。不管教学什么文章,拓展材料的选取一定要服从教学的实际需要,而不是光考虑操作流程的完美。
误区三:难度过大,流于形式
【片段三】
在课后小练笔环节,教师如此设计:
1. 师出示乌镇水阁的信息表,从“位置、作用、材料、结构、文化特征”五个维度进行介绍。
2.出示乌镇水阁图。
3.学生根据上述信息写作。
【反思】
为赢得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笔,教师走马灯似的轮番呈现乌镇水阁的信息表及乌镇水阁图,最后剩下6分钟时间让学生写作、交流。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不是第四学段对写作的要求吗?令人诧异的是,在稍后的交流中,学生的写作任务完成得不错。笔者到学生中一一查看,立即发现了问题所在:大部分文章千文一面。聪明的学生玩起了文字组合游戏,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教师提供的材料组装成说明文。至于自己文中高频率出现的“横梁“”木桩”等词汇,则根本不理解其含义。
【策略探讨】
目前,许多课堂都会在将结束时进行小练笔训练,既没有因人而异,也没有因文而异。面对难度超“纲”的练笔,学生处于被动“接招”状态,无法从练笔中收获心理满足感。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得转变思想观念,不要拘泥于“写”的形式,要关注学生是否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已渗透“梅花”格局,教师不妨指着板书乘胜追击:“《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从5个方面描述、介绍民居的。你最感兴趣的家乡建筑是什么?你能不能学着课文的写法,与同伴一起从几个方面进行观察,然后按预习表格的格式将观察内容记下来?”
3.自选文体≠不要文体 篇三
文体写作目的写作要求结构单位语言
记叙文以情动人,使人感动刻画形象场面具体、生动
议论文以理服人,使人信服分析推理论层严密、概括
近年来,高考作文一般允许“自选文体”。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写作时就不需要文体的规范了,而是给
同学们
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便于同学们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发挥。事实上,一旦选定某种文体,所写作文就得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能随心所欲,任意而为。以下三种情况,应引起同学们的充分注意。
一、 缺少文体意识
有些同学对文体认识模糊,错将文体混杂当作夹叙夹议,作文一半是议论,一半是叙述,犯了文体不能统一的错误;有些考生叙述与议论相割裂,叙述的事件不能说明论点,议论部分不是从叙述中引申出来,而是另起炉灶,造成两种表达的分离;甚至出现了记叙、议论、抒情、说明和描写平均使用笔力的现象,有的作文“四不像”“五不像”,不知道作者究竟“自选”了哪种文体。
针对以上情况,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专家郑重提示:“高中生必须写好规范的‘记叙文’和规范的‘议论文’,这不但有益于高考得分,而且对一辈子的工作、学习大有好处。”具体说来,写“记叙文”,必须有一两个“人”,有一件较具体的“事”,有比较突出的生活“背景”,而且要以“记叙”“描写”为主,适当“抒情”,最好少发“议论”。写“议论文”,必须有一个中心论点,在它统率下有两到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最好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要“摆事实”,更要“讲道理”,讲道理就是“分析”,即用相关论据来诠释、证明自己的观点。
【考场病例】
时间在流逝(节选)
用痕迹,去留住时间的流逝。
痕迹,是过往的最佳见证,可无奈悲痛的总是刻骨铭心,欢乐的总是难以挽留。
我曾经见到过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它从古老的历史走到今天,在战争中经战士们鲜血的浇灌,开出红色的花瓣,它的躯干上刻着深深的弹痕,它的周身,在无尽的悲痛与沧桑中苟延残喘【“周身……苟延残喘”有语病】,却依然结出了酸甜的山楂果。它的痕迹,永远永远记录下了悲痛!
……
纵观中国历史,有多少人的生命如同那落叶,在历史的长河中支离破碎,但那部分如同伤痕的人,生命却扼住了历史的肌理。
王昭君就是一个伤痕般的人,她用自己的生命和汉代赌了一把【“赌了一把”,文句表意费解】……
此文整体上是一篇议论文,以王昭君为正面事例,对比以“有很多人的痕迹如游丝般飘过”,借以阐明应该“用痕迹,去留住时间的流逝”。作为议论文,却在开篇处描写“开红花的山楂树……依然结出了酸甜的山楂果”,文体特征并不鲜明。
二、 忽视内容,刻意求新
部分同学不是首先考虑内容,而是借各种文体胡乱阐发。比如2011年江苏卷,有些同学盲目地求变求异,写“丹丹体”“咆哮体”等流行体,内容上却不知所云,其得分自然偏低。事实上,对一篇文章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内容。高尔基曾说:“散文,第一是内容,第二还是内容。”任何文章都是思想内容、文体结构和语言表达三方面因素的统一体。归根到底,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没有好的思想内容,形式也就失去了生命。所以决不能光在文体上打转。
【考场病例】
血、汗和笑容(节选)
某年某月的一天,血、汗和笑容相遇了……
“谁的功劳大”
血:“看到祖国的今天,经济腾飞,国力增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幸福昌盛【搭配不当】,我当初在战场中没有白流啊!”
汗:“我说血啊,你可真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啊。你也不想想,是谁在几十年如一日不停地努力奋斗?是我,如果没有我,你可能到现在还不停地流啊。”
血:“哼!要是没有我打下基础,你会有发展的空间吗?不自量力。”
汗:“你……”
笑容:“好了,好了,你们都别吵了,你们的功劳都大,就我没用,只会坐享其成,呜呜……”
“鼓励的笑容”
……
“牵手,一起走过”
……
血:“对,你努力吧,祖国的未来就要交给你了,我血就退休了。”
汗:“笑容。”
笑容:“这可不行,你们别在我面前卖苦啊【‘卖苦’属生造词语】,祖国的未来,我们一起去创造。”
某年某月某日,血、汗、笑容又一次约定,新的对话即将上演。
粗粗看来,此文谈“中国崛起”,又是分列小标题,又是通篇拟人,从“争吵”写到“鼓励”再到“祖国的未来,我们一起去创造”,写法上很有新意;而实际上,这种为创新而创新的做法,明显缺乏真情实感——就内容而言,将“血、汗、笑容”组合到一起,情理不顺,扣“中国崛起”比较牵强,可以说是幼稚;行文表达上,让人感觉有喊口号的味道。这类所谓的创新之作,其实是考场作文的大忌。
三、 盲目改编,不伦不类
2011年高考到历史人物那里搬救兵的不在少数,不少
同学
参与了“发思古之幽情”的大合唱,也着实涌现了少量历史题材的精品作文。可令人费解的是,有些同学明明缺乏文史知识的积淀和新编故事的素养,却也选用了历史题材。于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套用名著名篇的框架,机械、肤浅地作改写,张三变李四,照着葫芦画瓢;二是在不甚了了的情况下,囫囵吞枣,泥古不化,加上用以表达的语言与借用的人物口吻风马牛不相及,
以致
内容与形式严重失调。其实,写好故事新编,要求有三:一是对原著研究得深,二是对现实社会有深切感受,三是要找到两者结合的切入点——没有一定的才情,这在考场内是无法急就章的。
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李峤
【考场病例】
诚信乃人之本、政之要(节选)
是夜,月明星稀,鹊静竹疏,鲁肃来访,因之把酒江上,共商国事。
几杯间,周瑜略有醉容,鲁肃因问之曰:“今我东吴大胜而归,士气高涨,都督因何而愁?”
周瑜笑曰:“依汝之见,当今天下谁人可称英雄,自己除江东群豪?”
鲁肃笑而答:“吕布者,英雄也,可算乎?”
周瑜曰:“勇夫也,不可当之。”
鲁肃再笑:“袁绍称霸一时,可算英雄乎?”
周瑜慢笑曰:“无谋者也!吾乃以真言叩问,汝何玩笑答之?”
鲁肃正襟:“公瑾以为何人当之?”
周瑜曰:“虽世人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然吕布不过无信无义,酒色之徒也,因财杀父,凭色刺主,不算英雄也。曹操者,权大也矣,然亦无诚无信,故斩杨修,杀张允、蔡瑁,背重用之诺言,信谗谤而杀能臣,惜失水师良才,进而失战机也。曹之败,非吾也,非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也,无信而致也!”
作者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为底子,重新编述情节,通过周瑜与鲁肃的对话展开题旨;节选部分,重点分析了吕布所以亡、曹操所以败的原因。问题在于,所述情节不够合理,赤壁之战前吕布、袁绍等早已覆灭,鲁肃再将这两位推举为英雄,明显有悖常理。此外,文章进入正题太慢,像“自己除江东群豪”等语句,则文言的味道并不纯正。(下转49页)
(上接48页)
【对症下药】
考场作文“自选文体”,究竟该怎么“选”?从具体的操作过程看,应注意:①考虑该题最适合写哪种体裁。②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体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记叙文、叙事散文、小小说来写;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善于议论说理的同学,可选议论文(包括社会生活评论)来作。③考虑有没有
充足的
与该体裁相应的素材。④思考用这种体裁写,能否写出新意。
以上几点想好了,体裁问题解决了,实际上连选择材料的问题也基本考虑到了。
4.说明文文体 篇四
一、说明文的内涵必须了解深刻
说明文要求我们把介绍的事物、事理说明白因此了解他的真正含义尤其重要。所谓“说明”,就是以简明、通俗的语言介绍非作者科学研究所得且已被确认了的或其他不需再确认的有关对象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价值等属性的写作行为。载有这些信息的文章是说明文。他的分类把说明文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两类,后者又叫科学小品。这种分类只是着眼于文本的语言特点,并未揭示说明文类的内在差异。
中学教材中的科学文本主要是科普作品,即:不需要科学论证的、只是介绍事物特点和科学知识的文章。
二、传统的说明文文体知识要把握好几个知识点
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 , 要讲究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阅读课文,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还可以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
三、科学性的文章不应该受到冷落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精神的背景下,体现科学的文章不应该受到冷落。这就不能不提到对我们帮助很大的说明文。把科学作品限定在“说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我们应该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造就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从说明文中获益,逐渐重视研究它。他最简单的要求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因此对我们帮助很大。
四、关注说明的方法
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的说明方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几种综合使用。例如:“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七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这两句话综合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时,除了要分清类型,还要区分主次,明确哪一种是主要的,以便更好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例如:“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l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000公斤,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这一段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这两种说明方法。那又以哪一种为主呢?以哪一种为主是根据说明的需要来决定的。仔细推敲后,不难发现,本题中列数字只是手段,作比较才是目的。因此,这里的说明方法以作比较为主。至于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征。还有些同学看到叙述性文字,就一概认定是“举例子”,其实有时是引用传说、故事来增强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想像和兴趣,有时只是一般性的叙述,是文章写作的一种技巧。例如《人类的语言》一文第二段开头记叙小学读书时大师兄的“能文”和“我”对两句引言的认识过程,这并非举例子,而是为了引出鹦鹉和猩猩的所谓“语言”,从而通过它与人类语言作比较,突出人类语言的特点。
五、分析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是第一位的。说明文是给人知识的,要求说明事物在时间、空间、数字、范围、程度等方面都要准确无误。阅读中要注意辨析文中是怎样运用限制、概括等手段来修饰中心词语进行说明的。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其风格可以是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的。说明语言的严密,指的是按照事物之间或内部的内在联系,用语言确切地反映出来,语言表述的意思必须与说明对象的本身特点和情形相一致。
5.说明文文体 篇五
文体活动总结1
一年来,我公司工会文体活动方面,在公司党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职能,为建设和谐单位、进一步活动公司的文化氛围,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用心主动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使广大员工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营造了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文化、体育活动氛围。现将全年文体活动开展状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支持,活动开展点多面广
回顾20__年,在省市公司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公司的文体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我司共组织各种活动15项,有6县1市,9个支部600多人参加了活动,切实做到体育活动有创新、文艺活动有亮点,参与人员点多面广的局面,得到广大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二、用心宣传,文体氛围活跃有序
活动之初,我分公司公司针对每项活动的具体状况,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透过OA、内部QQ、油站宣传栏等广为宣传;其次,制定活动方案,设臵奖励制度,做好总结评比,确实提高员工用心性、参与性、互动性。
三、活动资料丰富,形式多种多样
1、圆满完成竞赛比武活动
根据安徽石油分公司20__年技术比武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和部署,我分公司组织了532人参加零售竞赛比武初赛,66人参加非油品竞赛比武初赛,10人参加商客的竞赛比武初赛,2人参加信息竞赛比武初赛,5人参加安全数质量竞赛比武初赛,1人参加企管竞赛比武初赛。透过努力,零售线条技能大比武取得了团体第五名好成绩,零售非油品技术比武荣获全省团体第7名好成绩。
2、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
4月20日省公司举办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先进事迹报告会,经过激烈的竞争,我分公司代表队便利店优秀服务标兵徐庭超以“跑腿服务送货到家”感人事迹和生动演讲取得了全省第二好成绩。
3、踊跃参加“青春〃职责”中华经典作品朗诵赛
5月我分公司参加了省公司举办的“青春〃职责”中华经典作品诵读比赛。全省共有十七支代表队组织参加了诵读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我司代表队徐庭超、汪程以诗歌《翻开五月的日历》勇夺三等奖。
4、用心参与职工书画、摄影大赛奖
我分公司在中国石化安徽石油分公司庆祝建党91周年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大赛上,我司刘勇拍摄的《送油到田间》荣获摄影类二等奖,魏玉刚的作品《芙蓉》荣获绘画类三等奖。
5、组织参加市直羽毛球比赛
三八节来临之际,我分公司参加了我市总工会举办的庆“三八”女职工羽毛球赛,我司胡晓冬和工王桂红代表经过比智、比勇、比体力的激烈对抗,在参赛的19支队伍中获得团体第三的好成绩。
6、参加市团委举办的趣味运动会
5月2日,我分公司20多名团员青年参加了团市委开展的“五四青年节趣味运动会”。本次运动会上,我司团委共参加了“投掷沙袋”和“时代列车”两项团体赛。经过激烈角逐,我司青年获得了团体第二的好成绩。
7、用心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
我分公司用心响应省公司普及推广第九套广播体操比赛的通知,召开动员大会,用心组建参赛人员,开展了为期2个月的训练。此项活动,推广普及了第九套广播体操,营造了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工作氛围。
8、用心筹拍微电影,展现企业形象
为展示石化员工精神风貌,提升中国石化企业形象,我分公司响应集团公司的号召,组织“微电影、微图片”拍摄活动,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发现、挖掘、宣传“微镜头下的温暖”。公司以20__年新进大学生为主线,拍摄了《心温暖新未来》短片,真实反映了党委关爱一线大学生的工作、生活状况。
9、组织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切实加强以梦想信念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我分公司组织班子成员、中层干部和机关科室人员,观看了影片《雨中的树》和《信仰》,并要求下属9个支部做好影片的宣传和组织观看工作。
文体活动总结2
自任职以来,我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创新职工文体活动载体,引导职工用心、自觉、持续地参加各项文体活动,我根据不一样人群、不一样爱好、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明确活动主题,因地制宜,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能放松一下情绪,为职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娱乐氛围,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文体活动主题明确。在职工中搞一些文体活动能调动大家的用心性,有着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所以,在领导的安排下,我充分利用节日组织开展了4次职工普遍参加的专项主题文体活动。主要有庆祝春节文体活动、庆“三八”女职工爬山活动、庆“五一”文体活动、庆“十一”文体活动,这些文体活动的开展,在职工中引起了参与活力,激发了职工的团队意识,增强了整体的凝聚力,培育了携手共超越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搞好俱乐部和职工文化娱乐中心日常文体活动。为保证职工的日常活动,我坚持俱乐部和文体中心实行12小时工作制,确保各个班次的职工都有娱乐时光。在用心各项活动的同时,我还根据基层单位工作特点和职工的业余爱好,组织职工以普遍参与的形式大力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了篮球兴趣小组、羽毛球兴趣小组和乒乓球兴趣小组,激发职工活动兴趣,培养运动习惯。力争做到活动经常化,形式多样化,以陶冶职工的高尚情操、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
三、组织参加集团公司第五届运动会成绩斐然。ongwen。1kejian。fanwen1527外出参加活动、比赛对开展文体活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第五届职工运动会上,我矿职工参加了15个项目比赛,获得了团体第六名的好成绩,其中我矿的团体操项目获得了集团公司第一名。透过外出参加活动比赛,增强了我矿的影响力和职工的团结拼搏精神,展示了我矿职工团结奋进的无限活力和精神风貌,促进了企业精神礼貌建设和文化建设。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都是在领导安排后再去干。创新意识不强,工作中一向是按部就班,没有突破现有模式。
五、下年度工作计划
1、组织好节日期间各项文体娱乐活动,活跃节日期间的氛围,营造欢快、愉悦的节日气氛。
2、抓好俱乐部和职工文化娱乐中心的日常工作,为职工带给良好的娱乐环境。
3、及时组织一些有益职工的文体活动,增强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整体凝聚力。
4、完成领导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文体活动总结3
近年来,随着公司建设任务的加大,以及经济大环境对企业运营带来的冲击,公司基础管理工作异常繁重,一度使企业文化、职工文化这些软件建设工作,相对滞后。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着手制定近期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企业文化、职工文化重点建设工作,包括三八、五一、七一、国庆等节日职工文体活动安排,分阶段组建文艺类、体育类、职工培训、技术比武等8个队或职工专项活动小组。这些工作得到市总、住建局工会及公司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核心工作就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富有特色、贴合公司实际的职工文化阵地。
1、三八节开展女职工趣味健身运动会。今年,经女工委员用心发动、精心准备,在三八节组织女职工开展持球平衡竞走等多项职工健身活动。各科室、营销公司、制水公司等基层单位包括部分退休职工,100多名女职工参加了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职工文体活动,是我们多年的传统,在企业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这使我们开展文化建设、搞文体活动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说,我们要继续发挥这种优势资源,坚持企业文化建设的大方向,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活跃职工文化生活、提高职工文化素质的同时,逐步培育、打造富有企业特色和个性的文化品牌。
2、五一节开展《职工书画摄影展》。今年五一前夕,我们组织开展本年度《职工书画摄影展》。为保证影展质量,激发职工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和发掘一批有特长、爱学习、善钻研的文化骨干人才,我们先期开展集中采风活动。组织爱好摄影、绘画的职工深入龙祠水源地、净水厂、深度水车间、泵房等生产场地,用镜头画面、用手中画笔,反映企业的改革发展和供水职工勤奋火热的劳动场面。同时,采风组还群众到汾河风景区,拍摄精彩画面、体验美丽风光、感受城市发展成果。本次书画摄影展共收集参赛作品近200件,其中摄影110幅、书法63幅、绘画11幅。参赛职工65人。
3、七一开展职工答题活动。七一前,我们组织了《职工迎七一知识问答》活动。答题资料分党建知识、工会知识、公司常识三大块。参与职工256人。除去四倒班和管道安装、外线作业人员不方便组织外,其余职工全部参加答题活动。
4、职工读书月活动。根据省市及住建局工会指示精神,公司工会以获得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挂牌为契机,以《职工书屋》规范建设为平台,大力推进职工读书活动。今年10月份,在全公司组织开展了职工读书月活动,先后有150多名职工参加该项活动。交回各种题材的读书心得笔记,152篇,经初审、复审,一致认可的获奖作品10篇,工会对这10位职工进行了奖励。为到达市总关于《职工书屋》考核的硬性指标,我们坚持开展“送书下基层”活动。目前,工作仍在有序推进。
5、职工体育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又一载体,职工体育活动,在我公司有着50多年的历史。为了进一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强身健体、提升素质,今年我们购置了两套乒乓球台和两套羽毛球器材,职工在工作之余,坚持开展健身锻炼活动。
6、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今年,根据全总、市总关于加强职工文化建设的要求,我们结合企业特点,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职工文化活动标兵单位的实施办法》,并与2013年4月8日在公司领导班子会议研究透过。
根据该实施办法,工会将在今明两年间,本着成熟一项、实施一项,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全面开展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重点落实“职工文化阵地建设”、“职工文化活动开展”、“职工思想道德建设”、“职工文艺骨干培养”在内的八项重点工作。
1、职工文化阵地建设。目前,计划建立的四个多功能职工文化活动阵地中,年内已筹建三个,(泉通管道公司、净水厂和公司大院)并在五一前分别挂牌。除必要的粉刷、装潢、购置器材外,还添置部分图书。
2、职工文体活动组织建设。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推动职工文体活动的开展,5月份组建出台“成立公司职工文体协会”的通知。目的就是落实职责、分工负责,大力推进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
3、用心参加市总活动。年初,根据市总安排,组织参加临汾市大型灯展活动。同时组织参加市总举办的职工演讲比赛。
4、完成《工人日报》、《山西工人报》、《山西工运》、《中国工会财务》等征订工作。
文体活动总结4
为提高社区居民文化和身体素质,东园社区在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居民身心需要为出发点,以社区党员、群众、青少年为载体,以社区居民满意为目标,用心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区文体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群众的拥护和称赞。下方将社区文体工作具体开展状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社区文体组织网络,确保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为完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不断提高社区文体活动居民的参与率,加强社区文体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开展社区文体工作的重要保证。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东园社区结合自身实际状况,用心探索社区文体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社区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活动纳入到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社区党组织、辖区内单位和社区居民群众为一体的社区文体工作网络体系。制定文体工作计划、方案和要求,妥善解决文体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用心探索党员在新形势下为文体工作增光添彩的新方法。透过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切实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文体工作规范有序的开展。将文体工作纳入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不断完善社区文体的组织机构,挖掘和发挥社区资源。社区目前已成立了等多支文体队伍,共有多人的规模。她们来自社区,活动在社区,透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潜移默化陶冶居民的情操,提高辖区居民的素质。
二、整合和优化社区资源,奠定坚实基础
社区现有四处文体活动场地,分别是、、、;其中,东园新村小区1#、3#楼楼后、12号楼楼下、活动场地还安装了各类健身器材,设有健身路径,较好的为社区居民带给了晨练、晚练场地。同时,社区内建有市民学校,社区及辖区内各物业小区、社会单位还建有图书室以及各类宣传橱窗、宣传栏,为社区居民群众带给生活、学习以及交流环境,满足了社区不一样人员的文化需求,奠定了社区文化教育工作的阵地资源。其次,充分挖掘社区内各类文体人才资源,培育组建社区文体各种活动队伍。社区干部透过深入社区,走访居民,了解掌握了社区文体人才资源,以社区党员为龙头,发动、鼓励居民群众、单位职工、离退休人员参与到社区文体队伍和活动中来。建立了社区人才资源库,成立了社区腰鼓队、太极拳剑队、舞蹈队、乒乓球队、健身操队、象棋队等文体活动队伍。这些队伍的建立,繁荣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社区礼貌程度,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凝聚了社区民心。同时,也有力地抑制了邪教组织的浸入。
三、社区文体活动开展正常有序、成效显著新春佳节期间,社区举办了活动,有余名社区居民用心参与。
结合“三八”节社区举办庆“三八”妇女代表座谈会及庆“三八”等活动。
结合计划生育的重大节日组织社区居民及计生信息员出版报期。在建党90周年之际,社区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到市博物馆参观了,在社区文化广场与共同举办了文艺汇演,有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及居民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影片。
为庆祝重阳节、丰富和活跃社区老年朋友们的精神生活,重阳节那天社区与社区舞蹈队等到博爱敬老院举办了活动。
总结今年的工作,我社区用心响应全民健身事业的号召,真正做到了活动质量高、形式活泼多样,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促进了本辖区的精神礼貌建设,并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明年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社区文体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一是充分利用资源共享,在人力、物力上力所能及地给予支持和帮忙,并且在活动经费上争取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文体节目资料,不断提高文体工作效率。三是做到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开展社区文体工作是一条坚苦、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弥补此刻工作中的不足,使社区文体工作走向一个新的起点共同努力奋斗!
文体活动总结5
___村位于镇中心东郊,全村共有26个村民小组,1037户,3029人。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太阳庙村“两委”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圆满完成好建设文化任务,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体育健身
我村共有一个室内健身房、一个篮球场和一个乒乓球室,透过这些设施来宣传和引导村民广泛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在天气许可的前提下,村民会用心的利用空余时光有仪式的锻炼身体,氛围浓厚。
二、文化活动
在村文化活动方面,我村经会请相关部门给村民宣传科学知识和法律常识,提高村民的素质。我村今年共举办有关科普、消防安全、卫生和农业等方面的讲座共计20余次。
在文化素质方面,我村的农家书屋每周开放5天,有专人负责,满足了村民的文化和精神需求。今年,我村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成立了由包村工作组、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建设方案。工作中,我们用心进行宣传,为强化申报“农家书屋”建设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群众的需求和建设用心性。包村干部及村组干严格按照《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组织人员深入村组对“农家书屋”建设进行指导,安排了一间面积达30多平方米的房间作为农家书屋活动室,现我村有6张图书厨具,累计共有二千五百多册图书,涉及科技、文化、艺术等多学科,并将配套的照明、书架、桌椅等设施配备到位,明确了图书管理人员,增加了600多册图书,目前图书共计2500册,并且不断加强完善做好图书上架和借阅工作,并结合本村实际状况,做好“农家书屋”的编目登记、分类陈列、借阅登记等工作,使村“农家书屋”实现科学规范管理。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我村将农村远程教育与农家书屋结合起来,整合资源,推进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切实增强农家书屋的实用性。
“农家书屋”的建设,惠及了全村的农民群众,也丰富确农村的文化生活。此刻,“农家书屋”每一天都聚集一些爱看书的群众,有的看文学作品,有的看美食烹饪,有的看种养技术资料,看书成为一种乐趣,一种时尚、一种乐趣,赌博的吵闹的少了,发家的致富的多了,“农家书屋”已成为农民的朋友,成了提升素质、丰富业务文化生活的有力阵地。
透过一年来的文体活动,让我又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想法,透过活动,不仅仅增进了村民间的情感,还增强了村委文化氛围,这一年活动样式丰富,也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但需要我们改善工作的不足还有很多,为了更好的做好明年的文体工作,我村20__年的计划如下:
奋斗目标:以十八大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以丰富的村委文化生活为主题,以构成特色和强化优势为标志,以整体推进和服务中心为目的,建立和完善与我村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文体发展格局,构筑与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服务体系,用先进文化全面占领村级文化阵地,不断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
一、加强村级文体工作队伍的素质潜力
加强村级文体工作队伍的个人素质潜力,组织必须的培训,多向别的村学习,吸取经验,结合本村特点用心动脑,创造出富有本村特色的节目、活动。
二、用心开展村级文化体育活动
搜集村内人才库,整理一套各个方面有特长、才艺的人员名单,扩大村级文艺队伍,充分利用村级各种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继续做好村级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6.说明文文体 篇六
近年来高考对写作的要求进行了变更,愈来愈注重文体的规范,强调文体特征要鲜明。高考作文文体的要求有两个关键词,一为“选择”,一为“规范”。所谓“选择”就是作文时首先必须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所要表达的主题,确定一种合宜的文体;“规范”即所做文章要符合自己所选定文体的特征。在发展等级“有创新”条目中倡导凸显个性色彩,并不是要求写出不伦不类的文体。
一、高考作文的现状
近几年来,高考作文更多地提倡文体自选,在形式上给了考生更宽广自由的写作空间,有利于考生写作才情和个性魅力的充分展示。但这让不少考生误以为越是另类的文体越能体现出创新的色彩,也就越容易得到高分。因此不考虑表达需要和自身实际,动起笔来常常避熟就生。于是,话剧、小品、日记、就诊报告、文言文、节目访谈、现场直播等外观别致而内容空泛的非常规文体层出不穷。一味追求另类,盲目破格,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
“文体自选”本来有利于考生充分显示自己在某种文体写作上的优势,却使一些学生误以为“文体不限”就是取消了文体的要求,自己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高考和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出现了不少“非驴非马的怪物”。
二、造成文体不分的原因
1. 为创新而创新,对自己的写作能力认识不够充分,一味追求新颖。
高考作文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和写作才华,但一些考生为了赢得发展等级的加分,陷入了创新的误区,为创新而创新,为求异而求异,摒弃自己有可能写好的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去写散文、小小说、寓言故事等没有把握写好的文学形式,结果写出来的作文不伦不类,让人啼笑皆非。殊不知放弃自己擅长的记叙文、议论文之类的文体,不切实际追求文体“求新”、“求奇”,会导致这些想以形式取胜的文章看上去新鲜却内容苍白,在思想表达方面更显得浅薄无聊。
2. 对作文教学重视不够,教师无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和功利性。
作文的重要性毋庸讳言。但从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到学生,对作文教学的作用重视程度都不够。现在中学的话题作文慢慢淡化了文体,作文的专项训练也随之淡化了,这种作文的功利性直接造成了学生作文的“四不像”(即既不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又不像散文),严重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导致了十分严重的后果。
3. 学生平时完成作文质量低下。
不少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认为高考分数拉不开差距,尤其是作文,与其花大力气下苦功去写作,不如将精力放在更能拉大总分距离的理科上。再加上许多同学信奉“天下作文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认为只要能熟练掌握几篇范文,则高中三年作文无忧,任何一个题目,都能把它“嫁接”到范文中去,在考试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量的套题作文。有的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看到一个题目,不加审题,不加选择地把几篇范文“嫁接”在一起,自然就会出现“四不像”的文章。
4. 没有文体意识,不熟悉几种文体的基本写法。
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均有各自的文体特征。在高考作文中,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否则视为文体不明。但学生并没有引起重视。
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各种文体该怎样写,需注意什么问题,做不到心中有数,自然就写不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比如议论文,阅卷老师会看中心论点、观点是否鲜明,论据是否准确、鲜明、典型。
三、应对学生文体不分的策略
1. 指导学生注意审题,选择合适的文体。
“文体自定”不是不讲求文体,而是要求学生选择适合立意,而且自己比较擅长的某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虽多了选择的自由,但任何文章都是以特定的文体形式存在的,各种文体都有其相对应的写作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就要遵循其中的“潜规则”。比如,打算写议论文,一定要有充分的“理”统摄全文,说理要透彻,主要运用议论这一表达方式;若想写记叙文,则要有“人”或“事”,语言简洁,叙述生动,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要运用记叙、描写的方式等。因而“文体自定”不等于“无文体”。我们要杜绝满纸飘摇、玄虚无序,无“人”无“事”,无“论”无“议”的“四不像”文章的出现,在平时的学习中切切实实强化文体意识,写什么就得“像什么”,就得“是什么”。
2. 提高认识,改变观念,改进作文教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为了自如地应对考场可选择的各种文体,平时就必须有序地加强各种体裁文章的训练,使所写文章能够具备相应文体的特征,而不能写成“四不像”,这样才能保证在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语文教师要改变观念,在教学时不要只重分析,而轻写作。教师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作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手段———多媒体,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地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否定那种写文章套用现成的模式的做法,让学生懂得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学会按中心组织材料。
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目标,让学生在作文能力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提高过程。每次作文都应该有重点地训练一两种写作,让学生通过一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全面提高。
3. 培育学生科学理性精神,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从命题开始就要采取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变学生写作的暂时兴趣为长期兴趣,变教师要学生写作文为学生自己要写作文,从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达到作文训练目的,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4. 增强文体意识,熟悉各种文体的写法。
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形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这样在考试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中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等。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
同时,还需明白各种文体的写法。写好记叙文,应掌握记叙的要素,还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常用的几种表达方式。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一定要写出人物的个性。另外,行文要有起有伏,有张有弛,“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文章要写得有波澜。写好议论文,要注意文章的布局结构,中心论点要突出,论据要充分,论证要有力。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体,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发端于先秦诸子百家,源远流长。它可谈事业,谈人生,谈理想,不囿于成见,幽默犀利,激扬清浊;也可表情达意,记人叙事,描摹事物,神与物游。可深刻,可诙谐;取材广,语言活。散文的这种优势,决定了它是最切合高考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的文体,但同时它又很不好把握,属于文学类文章。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朱光潜.谈谈写作.
7.文体之辨析 篇七
关键词:文体 辨析
关于文体,别林斯基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言论:“可以算作语言优点的,只是准确、简练、流畅,这纵然是一个最庸碌的庸才,也是可以按部就班的从艰苦锤炼中取得的。可是文体——这是才能的本身,思想本身。文体是思想的浮雕性,可感性;在文体里表现着整个的人;文体和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1]此中,既精彩地论述了文体的重要,又科学地说明了文体的内蕴。但细细去品味,文体的蕴含绝非直白平实般简单,而实在是一个难以把握的概念,因为文体一词过于复杂,其具体涵义宽泛、恍惚而难以确定,很容易使人产生理解上的歧义。
一、古今中外文体阐释
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文体”一词的内容相当丰富,大都指的是“文学体裁,也指不同体制、样式的作品所具有的某种相对稳定的独特风貌,是文学体裁自身一种规定性。古人一般称文体的艺术特征为‘体’、‘体制’,或者‘大体’、‘大要’、‘势’等。这些概念范围比较广泛,既指文体风格,也指文体在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结构形式方面的特点”[2]。古人在进行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中也非常重视文体问题,如宋倪思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失其体制,虽浮声切响,抽黄对白,极其精工,不可谓之文矣。”(引自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之“诸儒总论作文法”)王安石也主张论文章“先体制而后工拙。”(严羽《沧浪诗话·诗法》)张戒则认为“论诗当以文体为先,警策为后”[3](《岁寒堂诗话》)。在现代文学中,文体大致说来有三种意思:一为作品体式(或称体裁),二为作品的语言形态,三为作家风格或流派特色。在英文中,文体和风格基本上用的是同一个词:style。譬如,英国批评家罗杰·福勒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里对文体的解释便是近乎风格的;丹纳则在他的《艺术哲学》里谈到了小说的三个要素,即人物、情节和风格。他说:“实在说来,这(风格)是唯一看得见的元素;其它两个元素只是内容;风格把内容裹起来,只有风格漂浮在面上。——一部分不过是一连串的句子,或是作者说的,或是作者叫他的人物说的。”[4]在丹纳看来,风格即是形式,是语言形式,其实,在此之前马克思与恩格斯也早就如此说过,譬如:“文笔非常糟糕,在风格和内容上只以坎伯威尔小市民和西蒂去的德国庸人为对象。”[5]因而,丹纳说“看得见的风格”即文体;威克纳格干脆说“风格是语言的表现形态”[6];黑格尔在其论著《美学》中论及风格时也有此一说;普鲁斯特甚至说:“‘文体’即‘文学’”[7]。在中国,1933年鲁迅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也用到这个词,当时其所指的完全是词语的运用;茅盾在《漫谈文学的民族形式》中提到的鲁迅的风格,所指的也是语言;一些汉译者则干脆把风格与文体并列在style的下面,作为style的中国注解;1990年出版的《语言大典》中也对文体作了类似的诠释,其中提到:文体①[style]a.用口语或文字表达思想的方式,如代表一个人、一个时期、一个流派或其它可辨认的集团(如国家)的特点(古典文体)(词藻华丽的18世纪散文文体);b.文学作品的一个方向,即有别于它的内容或主题的表现方法和形式(他的文体是如此优美,使人对他的言之无物感到遗憾)。②[type of writing]文章的体裁。[8]诸如此类,这方面可征引的材料很多。于是,从上面的叙说来看,似乎中外理论都把文体与风格视为对等物而并置在一起;但实际上,风格和文体虽然有交融的地方,但并不会因此就能进行等质性的交换,风格虽然难以量化,它更接近了“印象”和“氛围”之类的模糊境界,属于“体”的范畴,文体则是“一种表达方式”[9],倾向于“用”的层次,它“研究一切能够获得某种特别表达力的语言手段”[10]。而如果按照罗兰·巴特的观点(即结构主义文体观),这些不同的意思都可以统一在体裁下面,在写作中一切都转化为了文体,没有文体也就没有了写作,在作品中不存在内容和形式的二分法,作品中只有形式而无内容,文体就是形式,也就是作品整体。近年来,“文体”一词则变得和“结构”、“形式”等批评概念一样,有多种意指,有时它指体裁、体制;有时指语体规范,如诗主要用抒情语体,讲究韵律、节奏和修辞,小说则用叙述语体,戏剧用对话语体;有时也指风格。
二、关于文体的当代理解
实际上,无论古今中外,其理解上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社会烙印,当然也有其合理之处,但尚不完备,无法在研究中以一概全。而相对来说,当代学者吴承学在其论著中对此表述的就比较完美:
文体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历史的产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文体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的精神感受方式合拍的,时代和群体选择了一种文体,也就是选择了一种感受世界、阐释世界的工具,当特定的文体形式与群体和时代精神感受方式相对应时,才受到群体和时代接受,这也正是文体兴盛的基础。[11]
因此,可以这样说,文体是依照某种集体的特定的美学趣味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规则和灵活性的系统,它的产生与演變即是直接指向时代的审美选择和社会心态。因而,如果以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态度去理解文体,势必会造成文体意义的弱化或复杂化,这于本论题研究既无头绪又难有作为,有百害而无一益。考察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联系中国文学发展的实际,特别考虑到本论文研究的核心所在,我们选择的角度还是一种中国现代文体主体分类之法,这是一种颇具创造性的中国式分类,将文学的体裁分为诗歌、小说、戏剧以及散文四类,这与中国文学史、总集编纂及报刊杂志所采用的“四分法”相一致。同时,“这种分类法一方面汇新旧之长,一方面又保持了民族形式之优点”。[12]既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体裁观相衔接,又与“五四”以后数十年的文学体裁观相一致;既与外国文学“三分法”相沟通,又与中国传统习惯相联系;既看到了文学的特殊性与独立性,又发现了它和邻近学科接壤处的融合性和交叉性,因而可以说是思虑周全,也在研究的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一分类被广泛采纳和运用的缘故。当然,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这一文体分类之法并没有绝对性,各类文体之间并非判若鸿沟,不存在丝毫勾连。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交叉互渗。吴调公就说过文体与文体之间存在着犬牙交错状态[13];别林斯基也提出:
有人想把艺术视为智慧的中国,和凡是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的东西隔离开来,然而,这些界线与其说是实际存在,毋宁说是想象地存在着;至少,我们不能用手指,像在地图上指点国家一样地把他们指出来。艺术越接近到它底或一界线,就会渐次地丧失它的一些本质,而获得界线那边的东西的本质,因此代替界线,其中出现了一片融合双方面的区域。[14]
因此,在对待文体的问题上,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才能得到最终正确的理解。
注释:
[1]别林斯基.梁真译.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234.
[2][3][11]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增订本)[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390,390,4.
[4]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398.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548-549.
[6]歌德.王元化译.文学风格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18.
[7]伍蠡甫.现代西方文论选[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31-132.
[8]王同亿主编.语言大典(下)[Z].北京:三环出版社,1990:3614.
[9][英]罗杰·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Z].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69.
[10][美]韦勒克 沃伦.文学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191.
[12]郭绍虞.提倡一些文体分类法[J].复旦学报,1981,(1).
[13]吴调公.文学分类的基本知识[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2:14.
[14]别林斯基.一八八四年俄国文学一瞥[A].别林斯基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5:441-442.
8.抓住文体,精心谋篇 篇八
“符合文体要求”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择的文体要求,即考生一旦选定了某种文体,作文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要求,不要信手写来,弄得不伦不类。
原文呈现
生活的质量
浙江省路桥中学 王凌豪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人,就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人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追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有妻儿相伴是小农社会最完美的生活。没有鱼肉锦衣,但求吃饱穿暖,那一份不受外人干扰、不担心祸乱灾害的淡泊宁静,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工业革命打破了田园生活的宁静。
何为质量?是物质的满足?抑或精神的享受?灯红酒绿中,物质的丰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却也空虚了人们的内心。因为物欲在心中膨胀,它让人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让人无日无夜地拼命工作,让人陷入赚钱与花钱的单调循环中不可自拔。房子越来越繁华,名牌将人包装得光鲜亮丽,然而这就是所谓的生活质量吗?在攀比财富、装裱外在的同时,人们付出了多少沉痛的代价?健康,与亲人朋友共处交谈的时间,游于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与润泽的时间等等。甚至,连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纯洁朴实的心都被物欲所蒙蔽。精神的空虚让人在这个繁忙世界中无所适从,张皇失措。
于是,有人放下了汲汲利禄的心,隐身于山林之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徘徊于花草之间,那一种宁静终于让他们不再惊惧,不再为寻觅不到人生的真谛而恐惧无措。就像弘一法师一样,放下物欲,回归宁静,让心在自我精神追寻中得到满足,得到安定。享受自然的真切美好,徜徉书中的博大世界,让心安定,让自己得到安定的满足,这就是最高的生活质量。
有一名贫穷但志向远大的普通工人张五一,他自小双亲去世,学历浅,生活在最低微最平凡的世界中。然而他心怀梦想,他梦想成为全国首富。梦想让他不再平凡,他执着地投入到潜艇研制之中,这在周围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做梦。然而他不屈服于命运,他执着自己的追求,在一次次失败与历经艰难后,他成功了,卖出了自制的第一艘潜艇,他还梦想着建成中国第一家民用潜艇公司。他目前的生活并不宽裕,然而他却执着地追求自己的梦想。①
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个奋发努力的人生追求,一颗自豪而满足的心,这就是普通工人张五一的生活的质量。②
【点评】
①这一段内容与上面三段内容在文体上不统一,作者举了普通工人张五一的事例,却没有充分展开议论,单纯举例,缺少议例,这样点题就不够明显,会造成文体不符甚至跑题的缺陷。
②这个结尾是对张五一这一人物的评价,没有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
升格技巧
本文属于议论文,修改本文时要注意保持文体的清晰性与一致性,侧重以下几点:(1)精简开头,提出问题,直接扣题;(2)对工业革命后的生活质量阐述可更具体些;(3)加强对下文“张五一事例”的议例,如在此段最后增補“他的生活质量在他高尚的人生追求中得到了提升,他的心在追梦与圆梦中得到了满足。”这样,对紧扣题意和升华主旨大有好处,整篇文章也就完全拉回到议论文文体上来了。
升格佳作
生活的质量
浙江省路桥中学 王凌豪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作为一个有灵性的人,就会思考什么是真正的生活。生活,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意义,每一个人对生活的质量也有不同的追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有妻儿相伴是小农社会最完美的生活。没有鱼肉锦衣,但求吃饱穿暖,那一份不受外人干扰、不担心祸乱灾害的淡泊宁静,就是最理想的生活。然而,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工业革命打破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喧嚣带来了繁华,忙碌带来了富裕,紧张带来了充实,人类的生活水平因此提高,却也因此失衡。
何为生活的质量?是物质的满足,抑或精神的享受?灯红酒绿中,物质的丰富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却也空虚了人们的内心。因为物欲在心中膨胀,它让人们不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让人无日无夜地拼命工作,让人陷入赚钱与花钱的单调循环中不可自拔。房子越来越繁华,名牌将人包装得光鲜亮丽,但这就是所谓的生活质量吗?在攀比财富、装裱外在的同时,人们付出了多少沉痛的代价?健康,与亲人朋友共处交谈的时间,游于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与润泽的时间等等。甚至,连人们追求真善美的纯洁朴实的心都被物欲所蒙蔽。精神的空虚让人在这个繁忙世界中无所适从,张皇失措。
于是,有人放下了汲汲利禄的心,隐身于山林之中,徜徉于山水之间,徘徊于花草之间,那一种宁静终于让他们不再惊惧,不再为寻觅不到人生的真谛而恐惧无措。就像弘一法师一样,放下物欲,回归宁静,让心在自我精神追寻中得到满足,得到安定。享受自然的真切美好,徜徉书中的博大世界,让心安定,让自己得到安定的满足,这就是最高的生活质量。
生活的高质量,在于让自己的心能够得到一种舒适的满足,这不是贪婪的满足,而是追寻到自己所能寄寓情感的处所的一种自得。就如飘泊在外的旅人终于回到家乡的那份安定与欣慰,就如飘泊的心终于找到了归宿。
有一名贫穷但志向远大的普通工人张五一,他自小双亲去世,学历浅,生活在最低微最平凡的世界中。然而他心怀梦想,梦想成为全国首富。梦想让他不再平凡,他执着地投入到潜艇研制之中,这在周围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做梦。然而他不屈服于命运,他执着自己的追求,在一次次失败与历经艰难后,他成功了,卖出了自制的第一艘潜艇,现在,他还梦想着建成中国第一家民用潜艇公司。他目前的生活并不宽裕,但他仍旧执着地追求梦想,他的生活质量在他美好的人生追求中得到了提升,他的心在追梦与圆梦中得到了满足。
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一个奋发努力的人生追求,以及对人生感到安定和满足,这才是高质量的生活。
技法小结
若想在考场上写出符合文体特点的文章,需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文体不同,结构样式不同。①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兼以写景状物。写景的记叙文,应写出景物特色,突出景物个性;从表达中心的需要出发,同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致,做到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性记叙文,应选择典型的、有现实意义的事件,以事件的产生、发展、高潮、结局为贯穿全文的要素;要巧妙设计线索,合理安排结构。②议论文,以阐述事理为主,一般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基本思路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要根据中心论点的需要,多角度、全面、辩证地确立文章的分论点。议论文重在“议”,要议得实在,不说空话、套话;要议得合理,能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
(2)文体不同,思维方式不同。记叙文以形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想象性和情感性,特别注意用有特征的生活细节进行思维。议论文以抽象思维为主,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达到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要学会运用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引证法、因果法、对比法等等。
9.说明文文体 篇九
关键词:歌词,及物过程分析,文体风格
现代文体学研究表明“文体”有广狭二义。广义的文体指一种语言中各类文体或称语言变体,包括文学文体(崔海光,2006)。狭义的文体专指文学文体(王佐良、丁往道,1987:2)。美国叙事性乡村歌曲歌词作为一种文学文体,与其他形式的语篇相同,都是作者从语言的系统网络中进行选择的结果。既然是选择,就有主观判断和个人的创造活动。语篇中语言成分的选择取决于作者的交际动机与意图,并体现作者的文体风格,风格就是选择。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语篇的文体风格因人而异。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因此,研究美国叙事性乡村歌曲歌词的文体应该从其歌词中的及物性过程的选择入手。该文从一个特别关注歌词文体特征的敏感读者的角度,采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及物性分析模式,对美国叙事性乡村歌曲歌词进行文体分析,探讨及物性过程在歌词语篇小句中的不同实现和分布与语篇的体裁类别归属之间的关系,以及在歌词情节描写和人物个性展开中所起的作用。
1 及物性理论
及物性系统分析源于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包括三种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者构成了语言的意义潜势。及物性系统是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该系统将人类的经验世界理解为一套可控的过程,其作用是把人们在现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用若干过程表现出来,并说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Halliday,2000)。韩礼德认为,人类活动有不同类型,其区别在于外部经历和内部经历。外部经历指的是我们在外部世界所经历和所做的事,内部经历指的是我们心里的各种感受。
及物性系统包括六个过程: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这六种过程是我们对客观世界经验的主要模式。作家借助及物过程选择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描述不同的精彩故事情节。作家在表达具体思想内容时,还需对其过程进行更为精确的选择,因为不同的过程要求不同性质的参与者或环境与之搭配。可以说,我们无时不在用语言表达着我们生活中所经历的各种过程。下面我们来探讨这六个过程在我们选取的16首歌词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过程的选择所体现的文体价值。
2 歌词中的及物性分析
对于美国叙事性乡村歌曲歌词的文体研究,我们首先需从歌词的体裁类型谈起。因为文体之“体”,首先是指体裁,文体是体裁的分类。不同语篇体裁的不同目的不仅要借助语篇的宏观结构,也就是说,语篇体裁生成结构潜势,还要借助于语言层面才能得以实现。然而,语篇不是句子或词语随便堆积起来的结果,都具有语篇的内在组织规律。Martin&Rothery(1981)提出,语篇体裁的两个最基本类型是叙述体和描写体。一般来说,表示描述意义的过程多数是关系过程、存在过程和心理过程,而表示叙述意义的则多数是物质过程。为了便于分析,我们精心选取了16首代表性的歌曲来分析。我们先把16首歌词按主题内容分为哲理性主题、爱情主题、心理主题和现实主题四类。然后,根据各小句中的过程类型进行分析和统计。最后,计算出各类过程在各自歌词中所占的百分比,并按不同歌词语篇中物质过程分布进行了递增排列。请看下表的统计与分析数据。
从统计结果来看,物质过程在所有的歌词语料中所占比例最高,其平均值为46.3%。表3、4中的物质过程的高频率现象表明:首先,这一语言现象与这类歌词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叙事性乡村歌曲歌词具有史诗、故事诗的性质。叙事歌曲的叙事方式通常以叙述为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作曲家还是词作家都是以“叙事”作为歌词创作的基本思想和表达方式展现给听众有趣的故事和艺术趣味,通过音乐中故事呈现人物形象,展示内心冲突,表现戏剧性矛盾、情感高潮等叙事情节,以及寓意人生的哲理。其次,物质过程实际上是及物系统中最基本的子系统。它是最基本的一种行为和事态,表达人们最主要最原始的一种客观经历,并以其典型的及物性在歌词的叙事结构中具有中心地位,形成一个叙事体的骨架。这与胡壮麟认为在客观世界里物质是第一性的和Givon(1979)的物质过程高频率现象与语篇组织反映客观世界的构成具有相似关系的说法相吻合。
但我们也看到,物质过程在不同的歌词语篇中的分布差距比较大:最大值高达63.2%,最小值为33.3%。而且,其它过程类型在不同语篇中的分布千差万别。现在我们所讨论的问题是如何理解这一差距所揭示的过程类型与语篇文体的关系?不同过程类型的选择都会使某一语篇与众不同,并产生特定的语篇文体效果,那么,某一过程选用的相对频率对歌词语篇中的情节描写和人物个性展开起着怎样的作用并体现不同作家的文体风格的呢?下面我们通过故事情节中的及物性分析来看各种语篇的不同文体特征。
2.1 歌词中情节描写与及物性
哲理主题歌曲《爱之链》(The Chain of Love)讲述了一个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动人故事。整个故事围绕着“爱之链”主题而展开。故事的内容与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故事中有三个具体的情节。整首歌词共有68个动词,物质过程就有32个,占总量的4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含有物质过程的句子多数都直接与“爱之链”主题有关,并且施动者与行动过程和目标形成了人与人之间互助的关系。请看下面三个情节中所涉及到的具体表现人与人互助的句子:
An old lady(施动者)flagged(物质过程)him(目标)down.
I(施动者)’m here to help(物质过程)you ma’am(目标).
He(施动者)changed(物质过程)the tire(目标),and closed(物质过程)her trunk(目标).
Someone(施动者)once helped(物质过程)me目标)out.
I(施动者)’m helping(物质过程)you(目标).
Don’t let(物质过程)the chain of love(目标)end with(物质过程)you(目标).
The lady(施动者)slipped(物质过程)right out the door,and on a napkin(环境过程)left(物质过程)a note(目标).
I(感知者)love(心理过程)you,Joe(对象).
以上的句子基本都是由物质过程、施动者和目标组成。并且大多数目标都是由人物来承担,形成了以人物为线,把三个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展现社会上人际关系美好的一面,其目的在于带领读者去观察社会上好的一面,通过描写故事人物所经历的一些场面,由此,引发人们的思考,并得出人生启示:帮人则等于帮自己。这三个具体的情节如同一根首尾相连的链条。这种“环状”的叙事情节结构,突显了标题主题的内涵意义。这种“环形链”的图式与故事中的情节、人物达成的平衡和从标题到故事内容,再到形式形成了整体美,成为本曲歌词独特的文体风格。
《远行的士兵》(Traveling Soldier)是一首爱情歌曲。叙事形式的歌词,民谣的曲调,讲述了一个戴蝴蝶结的美丽女子等待一个年轻的远征战士凯旋的平凡而又感人的爱情故事。故事分为出征前的邂逅,战争中的家书以及战士的死讯三部分,以一些简单浓缩的片段作为叙述的主要部分,让听众为了这个凄美的故事潸然落泪。
故事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平铺直叙,没有渲染,没有强调,只讲述一个士兵和一个女孩之间简单平凡的故事。但需要面对战争的爱情却是脆弱的,因为要选择面对死亡,也正是死亡让爱情变得深刻。在这首歌词中,整首歌词共有85个动词。物质过程有37个,占总量的43.5%,但言语过程和行为过程在16首歌词中的分类过程比例中位居第一。对于这一突出的现象,我们可在故事情节中得到解释。
在第一部分的情节的描述过程中,男孩的行动过程主要是物质过程和环境成分组合,并
且基本上都与“远行”这样的话题有关。如:waiting for the bus in his army greens,sat down in a booth a caféthere,gave his order to the girl。以此紧扣主题。偶然间他在一家小小的咖啡馆看见一个温柔恬静的女孩,于是他请求她陪着说说话,两人一见钟情。在表达两人交际的过程中,作者选用的是言语和心理过程相结合的形式来反映两人交流的情景。如:
He said(言语过程)would you mind(心理过程)sitting down for a while
And talking(言语过程)to me I’m feeling(心理过程)a littlelow
She said(言语过程)I’m off in an hour and I know(心理过程)where we can go
So they went down and they sat on the pier.
He said(言语过程)I bet(心理过程)you got a boy friend but I don’t care(心理过程).
I’ve got no one to send a letter to
Would you mind(心理过程)if I sent one back here to you?
这种言语与心理过程结合的形式很好地反映了两人之间的沟通,不仅是语言,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沟通。
在第二部分的叙述中,作者主要用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来描述士兵心理的恐惧和对恋人的思念。正是这种思念使他度过难关。请看下面这段描述:
So the letters came
From an army camp
In California then Vietnam
And he told her of his heart
It might be love
And all of the things he was so scared of(感知心理过程)
He said when it's getting kinda rough over here(关系过程)
I think of that day sitting down at the pier(情感心理过程)
And I close my eyes and see your pretty smile(感知心理过程)
Don't worry but I won't be able to write for a while(感知心理过程)
第三部分所描述的是悼念在越南战场牺牲的将士们的场面。在呈现这一哀悼的情景过程中,作者采用了‘声音’和人们悲伤的举动来进行生动的描述,使听众都为之而潸然落泪。请看下面追悼会场面的描述:
One Friday night at a football game
The Lord's Prayer said(言语过程)and the anthem sang(表声音行为过程)
A man said(言语过程)folks would you bow(行为过程)yourheads
For a list of local Vietnam dead
Crying(表声音行为过程)all alone under the stands
Was a piccolo player in the marching band
And one name read(言语过程)and nobody really cared(心理过程)
But a pretty little girl with a bow in her hair.prayer,anthem,piccolo play
另外,我们从prayer,anthem,piccolo player,school bands,public prayer and Friday night football games也可看到美国悼念仪式的细节。
《与马龙大兵同行》(Ridin’With Private Malone)是一首具有传奇意义的歌曲。在这首歌曲中,叙述者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叙述者在分类广告上看到有一辆二手的雪弗兰,于是买下了这辆车。在他打开手套箱时,发现了原车主写的一张纸条,得知车主是一个牺牲的士兵,名叫安德鲁·马龙。但令他感到吃惊的是,只要他开快车,便会感到马龙与他同行。这一奇怪的现象在一次车祸中得到了证实。叙述者坚信他之所以获得新生是因为马龙救了他。
在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及物过程动词共有84个,物质过程就有45个,占总数的53.5%,关系过程20个,心理过程13个,言语过程4个,行为过程2个。这种过程的分布说明了什么?要解释这一问题,只要我们看看其故事情节,便可看出缘由。
这首歌词是以第一人称的内视角展开叙述的。在整个故事的叙述过程中,作者详尽地陈述了主人公买车前后的过程和开车时感到与马龙在一起的心理感应。物质过程与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的比例在作者所叙述的具体情节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在歌词的叙述过程中,大多数物质过程都直接与“车和开车”有关,一部分物质过程的目标都涉及到车本身。如:ran,pull the cover off,called a Chevy,sat,opened up the glove box,make it(car)home,take her(car),make(her)your own,riding with,it(car)take,running,had her(car)shining,put the rag top down,stop,drove,picked up the oldier shown,turned,took the curved等。可以说,贯穿整个买车和开车的叙述过程,物质过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买车前后的情节描述中,关系过程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与车的介绍内容有关,请看下面有关车的介绍句子:
It was way back in the corner of this old ramshackle barn
Thirty years of dust and dirt on that green army tarp.
What she called a Chevy was a sixty six Corvette.
The date was nineteen-sixty six and this is what it wrote:
My name is Private Andrew Malone(原来车主).
This car was once a dream of mine,now it belongs to you.
心理过程主要集中在开车过程中和发生车祸后的情节之中,表达了主人公对车和原来车主的心里感受。如:
I love to hear those horses thunder underneath her hood.
I’d get the feeling sometimes,if I turned real quick
I’d see a soldier riding shotgun in the seat right next to me.
I didn’t remember much about that fiery crash.
Someone said they thought they saw a soldier pull me out
They didn’t get his name,but I know without doubt
I know I wouldn’t be here if he hadn’t tagged along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达故事之传奇色彩时,作者两次让在为国捐躯的士兵马龙出现在主人公面前,并以这种方式,暗示马龙在保佑着主人公,并成为整首歌曲的高潮部分,突出与马龙在一起同行的主题。故事最后,作者用主人公感谢上帝,是马龙给了他第二次生命结束了整个故事。请看马龙两次出现的情景:
第一次:I’d get the feeling sometimes,if I turned real quickI’d seeA soldier riding shotgun in the seat right next to me.
A soldier riding shotgun in the seat right next to me.
第二次:One night it was raining hard,I took the curve toofast
I still don’t remember much about that fiery crash
Someone said they thought they saw a soldier pull me out
They didn’t get his name,but I know without a doubt.
从这三首歌词中情节描写的及物性分析,我们发现:情节过程的描写主要以物质过程为主,详细地叙述了故事发生的整个过程。这与歌词的叙事性质有关。其次,三首歌词中情节描写的过程选择都与主题相关。但不同主题情节中的及物过程也不同,并且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如:《爱之链》中的物质过程属于双参与者的及物性质过程。《远行的士兵》中的物质过程不及物占大多数,并且属于姿势类的过程。《与马龙大兵同行》中的物质过程以人体动作类为主,目标绝大部分都是车的部位。在有关车的介绍情节中主要由关系过程来承担。另外,笔者饶有兴趣地发现随着故事情节的逐渐展开,《远行的士兵》中的言语过程、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的频率大大增加,而《与马龙大兵同行》则随着开车过程的情节展开,心理过程逐渐增加。
2.2 歌词中人物个性分析与及物性
及物性过程在分析人物的个性展开中也同样起着作用,并体现不同作家的文体风格。请看歌词《一个男孩名叫苏》(A Boy Named Sue)。这首歌曲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找给他取了一个女人名字的流浪汉父亲算账的故事。在这首歌词中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位父亲的种种劣迹和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请看下面的描述:
Well,my daddyleft(物质过程)home when Iwas(关系过程)three
And hedidn't leave(物质过程)much to ma and me
Just this old guitar and an empty bottle of booze
Now,Idon't blame(物质过程)him‘cause herun(物质过程)andhid(物质过程)
But the meanest thing that he everdid(物质过程)
Was(关系过程)before heleft(物质过程),hewent(物质过程)andnamed(物质过程)me Sue
从这段歌词中的9个物质过程和2个关系过程来看,父亲显然是一个没有家庭责任感的人。但有关父亲这一人物的描写还不仅限于这些,请看下面的描写:
At an old saloon on a street of mud
There at a table,dealing(物质过程)stud(目标)
Sat the dirty(属性),mangy(属性)dog(参与者)that named meSue
Well,I knew(心理过程)that snake(参与者)was(关系过程)my own sweet dad
From a worn-out picture that my mother hadAnd I knewthat scaron his c
And I knew(心理过程)that scar(现象)on his cheek and his evil(属性)eye
He was big(属性)and bent(属性)and gray(属性)and old(属性)
And I looked at(行为过程)him and my blood ran cold
And I said,"My name is Sue!How do you do?Now youre gonna die"
Now you’re gonna die"
这段一气呵成的属性在过程的作用之下把一个父亲在孩子心理的丑恶具体形象特征展现了出来。这种把具体特殊的形象特征在整体组合中突出、放大,成为主导的一面的形式,对父亲整体形象的描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除了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和父亲的整体形象之外,作者还对父亲突出的劣性进行了生动、具体地描写。请看下面父亲与儿子厮打的场面:
Well,I hit(物质过程)him hard right between the eyes(身体部位)
我一拳打在他两眼中间。
And he went down,but to my surprise
He come up with(物质过程)a knife(凶器)and cut off(物质过程)a piece of my ear(身体部位)
他倒下了,
突然,他又拿刀冲了过来,
砍伤了我的耳朵。But I busted
But I busted(物质过程)a chair right across his teeth(身体部位)
我举起椅子
打落了他的牙。
And we crashed(物质过程)through the wall and into thestreet
我们撞破了墙壁
在大街上厮打,
Kicking(物质过程)and a'gouging(物质过程)in the mudand the blood and the beer
烂泥中混杂着血和酒。
I tell ya,I've fought tougher men
But I really can't remember when
He kicked(物质过程)like a mule and he bit(物质过程)
like a crocodile
他像驴一样踢打,他像鳄鱼一样撕咬
I heard(心理过程)him laugh(行为)and then I heard(心理过程)him curse(行为)
He went for(物质过程)his gun(凶器)and I pulled(物质过程)mine first
他冲过去拿枪,我也拔出了抢。
He stood there lookin'at me and I saw him smile
在这一部分对父亲的描写显然与之前不同。作者把具体行动的物质过程和凶器一起与人
体要害部位结合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两人之间生死决斗的惨烈场面。
通过对父亲的个性形象的及物性分析,我们看到了在美国社会中一个活生生的具体人物的特性:没有家庭责任感,满嘴粗话,为人粗俗暴戾、凶残。可以说他在这个社会中是一个心理完全扭曲的人。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他对儿子的伤害。这种伤害给儿子带来了无法抹掉的心理阴影,并影响着儿子的成长。下面我们来看‘苏’这个名字在儿子成长过程中是怎样起着它的作用的!
Well,he must o’thought(心理过程)that is(关系过程)quite ajoke
And it got(关系过程)a lot of laughs(行为)from a lots of folk.
It seems(关系过程)I had to fight(物质过程)my whole lifethrough.
Some gal would giggle(行为过程)and I’d get(行为过程)red.
And some guy’d laugh(行为过程)and I’d bust(物质过程)his head.I tellya,life ainteasy for a boy
I tell(言语过程)ya,life ain’t(关系过程)easy for a boynamed Sue.
Well,I grew up(关系过程)quick and I grew up(关系过程)mean.
My fist got(关系过程)hard and my wits got(关系过程)keen.
I’d roam(物质过程)from town to town to hide(物质过程)my shame.But I made me vowto the moon and stars
But I made me vow(心理过程)to the moon and stars
That I’d search(物质过程)the honky-tonks and barsAnd killthat man who gave me that awful name
And kill(物质过程)that man who gave me that awful name.
从个行为过程,个物质过程和个关系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苏’这个名字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羞辱,致使他不得不应对这一糟糕的局面,并采取过激的行动,同时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他好斗的个性和暴躁的性情。言语过程道出了他心里的酸楚,言为心声。因此,他对父亲恨之入骨,与父亲拼死决斗。他要报复父亲。虽然最后他原谅了父亲,但这个名字带给他心理的伤痛是永远也无法平复的。故事中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很好的说明:“if I ever have a son,I think I'm gonna name him,Bill or George anything but Sue.I still hate that name.”
我们再来看另一首歌词《露西尔》(Lucille)中的人物个性展开的及物性分析。
这首歌曲讲述的是露西尔欲‘离开’丈夫的家庭悲剧故事。这个故事涉及到三个人物:露西尔、丈夫和我——一个局外人,也是叙述者。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一个局外人“我”的观察视角来展开人物的个性描述,并对当事人做出了评价。2个心理过程的句子In the mirror I saw him,and I closely watched him.在了解丈夫的形象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们通过“我”的观察了解到:
He looked(关系过程)out of place.
He had(关系过程)a strange look on his face.
His big hands were(关系过程)calloused.
He looked(关系过程)liked a mountain.
这4个“归属”类的关系过程形成一个整体,生动地刻画了其丈夫的具体形象。“我”第一眼看到这样一个高大魁梧的人便感到有些畏惧,但接下来叙述者“我”细细地观察却发现其丈夫的内心痛苦的表现:
But he started shaking(行为过程),his big heart was breaking(行为过程).
两个行为过程把丈夫痛苦的情形很好的表现了出来。然而,这些只是我们了解到丈夫这一人物的一部分。接着,叙述者听到了丈夫所说的一番话,让我们对丈夫这一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这一番话很好地表达了丈夫内心的苦痛:
He turned to the woman and said(言语过程),
“You picked(物质过程)a fine time to leave(物质过程)me,Lucille.
With four hungry children and a crop in the field.
I've had(物质过程)some bad times,lived(物质过程)through some sad times,
But this time the hurtin'won't heal(物质过程).You pickeda fine time to leave
You picked(物质过程)a fine time to leave(物质过程)me,Lucille.”
“你挑个好时候离开我啊,露西尔,
家里还有四个饥饿的孩子和一地的庄稼。
我曾经历过艰难的岁月,也熬过那悲惨的日子。
但这一次,心伤难以愈合。
你挑个好时候离开我啊,露西尔。
这一气呵成的7个物质过程,把丈夫极度痛苦的内心感受展现了出来。如果我们说行为过程是丈夫内心痛苦的表现的话,那么言语的叙述过程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至此,丈夫这一人物的个性才完全地展现了出来,并引起了我们对于这个家庭中悲剧人物的同情和正确的评价。
这个故事中的另一个角色人物露西尔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看下面描述:
In a bar in Toledo,across from the depot,
On a barstool she took off(物质过程)her ring.
When the drinks finally hit(物质过程)her,she said(言语过程),“I’m(关系过程)no quitter,
But I finally quit(物质过程)living on dreams.
I’m hungry for(心理过程)laughter,here ever after.
I’m after(心理过程)whatever the other life brings(物质过程).”
I thought how she’d made(物质过程)him look(关系过程)small.
She was(关系过程)a beauty,but when she came to(物质过程)me
She must have thought(心理过程)I’d lost my mind.
在这些描述的话语中有6个物质过程,3个心理过程和一个言语过程。这些过程集中地反映了露西尔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要离开丈夫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关系过程看到了露西尔的外部形象和个性。但从下面叙述者的话语中,我们得知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我”对于露西尔人格的评价。
After he left us,I ordered more whiskey.
Ithoughthow she’d made him look small.
And from the lights of the barroom to a rental hotel room
We walked without talkin’at all.
She was a beauty,butwhen she came to me
She must have thought I’d lost my mind.
Icouldn’thold her,for the words that he told herKept comin’back time after time.
从叙述者对于两人的观察,引起了思索,而without,but和couldn’t这两个否定词和转折词明显表明了“我”对于露西尔的态度,与此同时,也做出了对露西尔不良的评价。
从两人之间的关系来看,很显然,他们的婚姻出现了解体的危机,如表5所示。
在这首歌词中,作者通过“我”这个局外人的观察这一视角和及物性过程的选用,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家庭中的悲剧人物,并引起了读者对这个具体人物的同情和为这个有四个孩子家庭的破裂感到悲哀。
从两首歌词中有关人物的及物过程分析来看,主人公的个性是通过具体的描写而显示出来的。而在不同的人物个性的描写与及物过程的选用则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歌词《一个男孩名叫苏》中,作者采用具体行动的物质过程与凶器一起与人体要害部位结合一起,来突出人物的劣性。而歌词《露西尔》却与前者明显不同。作者用物质过程的叙述方法,来刻画人物内心世界。
3 结束语
以上及物性过程的分析表明:美国叙事性乡村歌曲歌词中的不同语篇类型、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与及物性过程选择的精密度、不同性质的过程以及不同过程要求不同性质的参与者或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体现出作者的不同风格,其不同的风格特点体现在:与各自主题相关的不同类别的物质过程的选用。其次,各类过程频率的增加程度也有所不同。这些歌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实的生活和现实生活中家庭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性的美与丑的两面。然而,本课题的研究只是反映美国社会现象的其中一角,如果我们想要对美国社会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歌词的及物过程分析则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M].London: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06.
[2]Givon T.On Understanding Grammar[M].New York:Academic,1979.
[3]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Philadelphia/Amsterdam:Benjamins,1992.
【说明文文体】推荐阅读: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06-23
说明类文体写作11-20
文体活动中心设计说明11-30
在尝试中成长说明文-说明文10-11
荷花说明文07-31
李白说明文08-23
说明文蜜蜂10-03
金鱼说明文11-12
说明文方法12-21
岗位说明书修改说明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