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化制度(共12篇)(共12篇)
1.网格化制度 篇一
网格化工作制度大全入户走访制度为了密切联系群众,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工作的需要,特制定如下制度:
1、全体网格成员必须对所管辖的网格入户了解民情,每月不得少于三天。
2、每个成员入户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详细记载在专用笔记本上。
3、入户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要走家串户,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基本情况,探索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多为居民排忧解难,多办好事实事。
4、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经验、作法,引导他们勤劳致富,富而思进。
5、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带有普遍性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认真整理、归纳、分类,在工作例会中进行反映,总结。社情民意采集制度为了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社情民意采集工作,做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积极参与者,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我县将以往社情民意典型经验做法,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提出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使我县网格化社情民意采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我县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工作实际,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有效利用,特制定本制度。
1、在各网格工作点,各点要选配专职信息员,一般由网格民情事务联络员兼职,负责本辖区社情民意的收集工作。
2.网格化制度 篇二
1 Delaunay三角网
有很多方法可进行三角剖分, 但是国际上公认俄国科学家Delaunay提出的算法最好, 它尽可能避免了病态三角形的出现。
Delaunay三角网定义:有公共边的Voronoi多边形称为相邻Voronoi多边形, 连接所有相邻的Voronoi多边形的生长中心所形成的三角网称为Delaunay三角网。
Delaunay三角网的基本性质:
(1) 最大最小角性质:在由点集V中所能形成的三角网中, Delaunay三角网中三角形的最小角度是最大的。
(2) 外接圆性质:在点集所形成的三角网中, 其每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均不包含点集中的其他任意点。
2 生成方法
根据实现过程, 将Delaunay三角剖分分成三类:分而治之算法、三角网增长算法和逐点插入算法。
逐点插入算法的思路是将未处理的点加入到己经存在的狄洛尼三角网中, 然后判断点所在的三角形, 如果点在三角形内, 连接点与三角形的各顶点, 基于离散点的不规则三角网的生成算法研究Delaunay三角剖分准则, 找出影响区域, 删除影响区域中的边, 对影响区域利用Delaunay三角剖分准则重新构网, 直到区域中所有的点都加入到三角网中。
该算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Step 1首先定义一个包含所有数据点的初始多边形, 即包含所有数据点的凸闭包。
Step 2在凸闭包中构建初始狄洛尼三角网。
Step 3从内部数据点中取出一点加入到三角网中。
Step 4搜寻包含该点的三角形, 将该点与此三角形的3个顶点相连, 形成3个三角形。
Step5利用Delaunay三角网的剖分准则, 找出影响区域, 从里到外更新所有生成的三角形。
Step 6重复步骤step3, step4, step5直到处理完点集中所有点。
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在一般情况下为O (N3/2) , 最坏情况下达到O (N2) , 同样该算法的时间效率低, 优点是算法思路较简单, 占用内存空间较小, 空间性能较好。
确定边界多边形, 即凸包建立方法:
首先, 检索点集中的所有点, 从中找出xy坐标最大和最小的点, 并且按照y最小, x最小, y最大, x最大的顺序存入凸包数组;然后, 依次从数组中选出两个点, 按照逆时针方向在其右侧 (也就是点集的外部) 找到离此直线最远的点, 并把它插入这两点中间。按照这种方法不断增加凸包数组, 直到无点可加。
凸包建立后, 先在包含所有数据点的一个多边形中建立初始三角网, 然后将余下的点逐一插入, 用LOP算法确保其成为Delaunay三角网。本算法的基本步骤如图1所示。
(1) 定义一个包含所有数据点的初始多边形。
(2) 在初始多边形中建立初始三角网, 然后迭代以下步骤, 直至所有数据点被处理。
(3) 插入一个数据点P, 在三角网中找出包含P点的三角形, 把P点与三角形的3个顶点相连, 生成新的三角形。
(4) 用LOP算法优化三角网。
Lawson提出的局部优化过程 (Local Optimization Procedure) 算法是为了生成Delaunay三角网。从理论上说, 不论用何种方法生成三角网, 只要用LOP算法进行处理, 就能使它变成Delaunay三角网。算法的基本含义为:对由2个公共边组成的四边形进行判断, 如果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包含第4个顶点, 则将这个四边形的对角线交换。如图2所示。
判断四点是否共圆,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先求出三角形外接圆心坐标, 下面给出一个求给定三角形外接圆的算法:
设三角形的3个顶点分别为: (x1, y1) ; (x2, y2) ; (x3, y3) ;r为外接圆半径, 则有:
经变换则有:
3 编程要点
3.1 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采用以下形式:
边结构的定义:
3.2 关键方法
LOP算法的编程实现:
3.3 运行效果
现有一组数据点如表1所示, 经本程序三角网络化生成的Delaunay网络图如图3所示。
目测检验也是一种重要的检验方法, 可以看出本算法在处理复杂点分布方面性能较好, 基本可以满足一般性的三角剖分需要。
4 结语
3.网格化防控的中心城区 篇三
由点到线,编织单位防控网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重点单位的防范,在于找市场要安全。购置技防、物防设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行政规范,要取得这些单位的支持和配合,谈何容易。但在静安警方持之以恒的说服工作下,那些原本对购置一套防范设施动辄就是几十万元而举棋不定的珠宝业商家,全部安装了数码摄像装置,走在全市前列。
向市场要警力,这个“警力”就是技防物防。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静安警方除配置监控设施、数码摄像和110报警装置外,还设置了防止非法侵入防尾随的连动门、防弹玻璃门窗。全区96家银行,51家达到了公安部制定的风险等级标准,全区182家重点单位全部安装了电子监控设施,90%达到数字化,并全部派驻专职保安,着装上岗。全区275家企事业单位包括小区,也全部安装了110紧急按钮。
去年上海评比市级创建安全单位先进,静安上报29家,全部通过验收。
由点到线,静安警方对银行金融业机构除加强技防、物防设施的配备外,还加强巡逻车对机构门口的巡查,并将银行作为网络巡逻民警签到的必到点。民警在这些重点单位的出现率越高,“两抢”案件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由线到面,打造街面布控网
街面见警率高,渗透力和震慑力就强,对犯罪分子无疑是一种威慑。
为提高快速反应能力,静安编织的设卡网几乎覆盖了所辖面,24小时全天候覆盖。使街面案发率下降32.3%,“两抢”案批捕率达到78%。
“警力跟着警情走”,以街面发案信息为导向,静安警方针对辖区内发案的高发时段及地段,及时调整勤务布局,设置卡点,采取拆并巡区,从而形成了局部警力优势。
去年7月15日凌晨1:45分,正是一个易发案的时间,江宁巡逻队警长陈贵华驾驶警用摩托行驶到昌化路海防路口,一辆挂外省市牌照的凌帅小客车迎面驶来。看见闪着警灯的摩托车,小客车立即放慢了车速。
江宁街道与普陀区接壤,外来车辆频繁,外来人员流动量大,地区内治安情况复杂。基于这一特点,江宁路派出所巡逻队强化巡逻民警的信息意识,使巡罗民警能依靠从浏览治安总队网页内“两抢一盗”专栏动态分析,预警信息,和分局网内“每日值班动态”、“每日刑案”等动态信息中了解和掌握的街面治安最新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加强对往来的相关车辆,尤其是对可疑车辆及可疑人员进行盘问。这时,第一个疑问出现在陈贵华脑海:“这辆小客车怎么开得这么慢啊?”
当行驶的摩托车与小客车擦肩而过的瞬间,陈贵华透过对方车窗玻璃,发现小客车内还有两个剃着光头,神色异常紧张的男青年。看到警察,他们为什么这样慌张呢?这种反常引起了陈贵华的警觉,他立即调转方向,紧跟着小客车前去,并示意对方停车检查。果然,从小客车的后盖箱内,发现了5把大砍刀、铁棒和刺刀,及3万元人民币。为稳住这3名嫌疑人,陈贵华不露声色,用手中电台调动了附近岗段巡逻民警和巡逻车增援,一举抓获了这3名嫌疑人。
去年10月3日下午13:50分静安寺巡逻民警张兵等人在乌鲁木齐北路巡逻时,发现一外地女子骑一辆高级自行车,与其身份极不相符,于是追赶上该女子并将其拦下盘查,该女子回答民警问话脸部表情很不自然,眼光故意避开民警视线。张兵等人当即对该车进行检查,发现了车上的撬痕。这时,一名外国青年赶了过来,称其下午13:30分将一辆LOOK牌自行车停放于乌鲁木齐北路非机动车停放点离开,到14点回来取车时发现该车被盗,想不到民警盘查扣下的正是他失窃的车。巡逻民警能着重从过往人员的神态、穿着、行为、实物、地事及关系疑点等嫌疑入手,将过去单一的“从案到人”的破案模式,与“从人到案”的模式相结合,及时发现可疑情况,提高现场抓获率。
动态的社会使警方的管理也跟着动态化,他们认识到信息是准确指导和打击不可或缺的,为做强街面防控网,他们将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注意在金融机构附近物色治安信息员,遍及小区的门岗保安、书报亭管理员、车辆停放点的管理员,以及具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的居民群众,发现治安可疑人员或动向,注意信息收集。如警方打掉的一个两百人的聚众赌博团伙,就是由治安信息员提供的信息。
由线带片,建立社区治安网
有道是,用众人的眼睛看天下,无所不见;用众人的耳朵闻天下,无所不闻。真正的防范是群众自我的防范。
由在金融机构一线物色治安信息员的成效,由线到片,静安分局石门二路派出所以社区为依据,依靠街道和房管办等政府职能部门的力量,有效地整合了街道小保安、居民小区物业保安和商务楼物业保安3支社区治安辅助力量,实施规范化管理,逐步形成整体联动,群防群治的社区治安防范工作格局,取得成效,现已在全区推广。
他们对老城区无物业保安的,结合4050再就业工程,由街道出资,从下岗待业人员中招聘门岗小保安。警方除政审培训外,抓这支队伍的日常管理及奖惩。门岗小保安不但要求认真看好门,报得出陌生人来自何处,找小区里哪一家,还要能发现可疑对象可疑物品,及时报告警方。警方则提供抓获犯罪嫌疑人奖励,地区案发少奖励,以及提供治安信息破案奖励。
2006年2月15日晚上10点,东五事务所门岗值勤保安朱振年下班回家,见北京西路605弄10号门口有一男子眼睛盯着一辆助动车,相隔一段距离另一男子拿着手机东张西望。朱振年立刻跑到弄堂口门岗通知值勤人员密切注意这两人的行动。窃贼无机下手,灰溜溜地跑了。针对社区三车失窃严重的现象,门岗值勤小保安杨家昌在值勤时一方面不厌其烦地向车主宣传自我防范,另外发现有无主“三车”,就将“友情提示”的小纸条贴在车上。在他的努力下,弄堂内乱停车现象大有改观。
自从小区设了门岗,居民的安全感提高了。郑家巷去年还是案子多发的重灾巷,今年以来没有案子发生。
门岗小保安队伍的建设,有效地控制了社区案件的发生。今年一季度案件大幅下降,该街道去年被评为2004年到2005年度市安全社区。
在对小区门岗小保安队伍管理初见成效后,警方即以《上海市居住物业保安管理办法》、《上海市居住物业管理条件》和《上海市社会治安防范责任条例》为依据,对物业保安开展治安防范工作的业务培训指导,对物业保安上岗执勤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检查中发现的物业保安脱岗、不作为的,由派出所将情况向房管办通报。房管办则根据通报的情况,向物业公司发出整改通知书,要求其限时整改。对在规定时间内没有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物业公司,房管办将向该物业公司的上级公司发出整改意见书。对在检查中多次发现存在问题或拒不整改,致使小区治安状况混乱,社区居民意见较大的物业公司,房管办将情况上报区房地局,建议区房地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予以处罚直至降低或取消该物业公司的资质等级。
居安思危,居安防范,居安治危。在创建平安单位,平安社区的活动中,将有限的防范资源,发挥最大的防范效应,静安警方正在为中心城区建设和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
4.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 篇四
为确保“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深入有序开展,有效发挥在服务群众,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作用,现制定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如下:
一、网格划分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建立三级网格化管理。“大网格”1个,下辖“中网格”15个,“中网格”下辖“小网格”181个,形成镇—村委会—村民小组三级网格化管理。
二、工作职责
(一)以辖区群众为服务对象,划分区域,实现对辖区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动态管理和服务,整合公共资源,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规范业务流程和服务机制,夯实管理和服务队伍。明确三级网格化的责任主体,做好任务分工。
三、工作方法
(一)网格专职工作人员必须开展经常性走访联系,走访前有日程安排,走访后有工作记录,及时收集、整理居民基础信息,准确掌握居民的基本信息和利益诉求,努力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等情况。
(二)以网格为单位,开展全方位服务,通过整合人力资源,建立由片区民警、村干部等工作人员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以解决群众需求的多样化。
(三)采取分类分层解决的方法进行处理,一般性问题,由网格办公室自行解决,区域性问题由村党委进行解决,全局性问题应及时上报办事处镇党委,进行解决。
(四)网格专职工作人员施行“首问负责制”对群众反映的诉求和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建立跟踪服务机制。
(五)制定工作站例会制度,梳理走访意见,汇报上月工作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案,分层分类提交班子会议。
四、工作要求
(一)以网格为依托,采取主动服务的方式,准确搜集群众数据,掌握群众动态信息,实现对网格的精细化服务。
5.网格化管理巡查走访制度 篇五
为了密切联系群众,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工作的需要,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巡查分为日常巡查与专项巡查,网格工作人员每日需巡查本网格内各类动态情况,并将巡查情况及时记录在案。专项巡查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巡查内容。
二、入户都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了解他们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干部做什么,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要详细记载在专用笔记本上。
三、入户不仅要“身入”,还要“心入”。要走家串户,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基本情况,探索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多为居民排忧解难,多办好事实事。
四、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经验。
五、在充分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把带有普遍性又难以解决的问题,要进行认真整理、归纳、分类,在工作例会中进行反映。网格巡查情况需及时记录备案,作为绩效考评依据之一。
巡查内容
一、入户登记已婚育龄妇女的婚姻、孕产、节育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
二、出租屋内居住的人员信息情况。
三、网格内消防安全情况。
四、矛盾纠纷隐患及各类不稳定因素排查。
五、网格内企事业单位、经营场所变动情况。
六、1、巡查辖区内小区路面及楼道、屋顶和街巷的卫生保洁状况,及时制止纠正随意倾倒垃圾行为,发现上报并参与清理卫生死角、楼层杂物。
2、劝导并督促辖区内各类门店“门前三包”工作的落实,劝导纠正店外店、摊外摊占道经营行为,及时上报并协助处理流动摊点、无证违法经营等。
3、整治清理主次干道、街巷、小区中的“乱张贴、乱悬挂、乱堆放”等城市“牛皮癣”和市容六乱现象。
4、劝导并纠正“两车”乱停放现象和行为,引导停放至两车划线停放点和代管点中,规范“两车”有序停放。
5、劝导纠正随地便溺、吐痰、乱扔果皮纸屑、不遵守交通秩序等不文明行为。
6、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并及时上报在辖区内国有土地上进行私人违法建设行为和现象。
6.综治网格化管理制度 篇六
1、网格实行一级联系一级,责任人联系到户,做到网格不漏户,管理不漏人。
2、镇、街道维稳综治中心(办)对二级网格实行包片联系;村、社区维稳综治站对三级网格实行包片联系;网格责任人(包片联系人)定期联系走访网点联络人;网点联络人经常联系走访本单元片区每户(人)。
信息收集上报制度
三级网格每天、二级网格每周、一级网格每半月层层排查、收集、上报单元片区内的维稳综治信息、社情民意、矛盾纠纷、信访苗头、危害社会治安信息。
目标管理制度
1、各级网格层层承办、协管网格内所有维稳综治基础性工作。
2、一级网格要全面汇总掌握二、三级网格的基本情况;二级网格要全面掌握三级网格的重点人、事情况。
3、三级网格要对本网格内每个住户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及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员遵纪守法情况“三知”,对辖区就业情况、重点人员情况、困难群体情况“三清”,对辖区基本概况(资源现状,包括出租房屋情况)、社情动态(居民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各类积极分子、社区志愿者发挥作用情况“三掌握”。
服务、帮教、管理(协管)制度
1、调处、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民事纠纷。
2、组织开展治安巡逻、安全检查、看楼护院等群防群治工作,落实各项治安、消防、安全等防范措施。
3、开展维稳综治、平安建设、法制宣传、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平安建设活动。
4、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矫正、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禁吸戒毒、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
考核奖惩制度
1、年初镇、街道(一级网格)与村、社区(二级)签订维稳综治责任书;村、社区(二级)层层分解细化任务与三级网格签订维稳综治责任书。
2、一级网格对二、三级网格实行每季度督查考核,半年检查、年终检查排序。区对各级网格管理情况日常实行不定期抽查、年终检查考核。
7.运用网格化技术监控城市重大隐患 篇七
背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市规模不断增大, 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频繁, 一些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危险源有明显向城市整体区域扩散的趋势, 由此产生的火灾、爆炸和中毒等重大灾害事故也时有发生, 严重危及了城市安全。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部博帕尔市发生甲基异氰酸盐泄漏事故, 造成2 500人死亡, 3 000人濒临死亡, 12.5万人不同程度地遭到毒害, 约有10万人终身残疾, 损失数百亿美元。2004年4月16日, 重庆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 15万人紧急疏散。大量事实表明, 造成重大工业事故和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既与危险物品的固有性质有关, 又与设备、设施或场所中实际存在的危险物品的数量有关。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和灾害成为各国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引起国际社会广泛重视。随之产生了“重大危害 (major hazards) ”“重大危害设施 (国内通常称为重大危险源) (major hazard installations) ”等概念。
运用网格化技术监控重大隐患
网格化管理法就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运用网络地图的技术, 以单位面积为基本单位, 将区域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络状单元, 由相应监督员对所分管的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 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管理责任人, 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加强安全生产, 建立健全城市安全体系, 构建平安城市是社会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 是安监部门的神圣职责。安全生产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 是以城市的基本情况、各类设备设施为基础, 依靠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 对城市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安全生产问题及时反馈、处置、解决, 以维护城市安全。因此, 必须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网格化为依托, 努力把城市网格化管理与安全生产有机结合起来, 特别是与监控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结合起来, 建设“安全生产信息化”工程。
城市网格化应用管理平台是网格化管理的基础平台, 该平台是一个基础的、可扩充的综合平台, 包括网格化管理业务需要的通用子系统, 为网格化管理的业务系统提供基础功能支撑。当前一些城市已应用该平台进行城市管理, 在该平台基础之上, 可以根据安全生产和城市发展需要, 扩展网格化业务系统, 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精细化、动态化和管理责任明确化的目的。
管理对象数字化
管理单元网格化、管理部件数字化是构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与服务全方位、全覆盖空间体系的基础环节。在安全生产领域, 管理部件就是危险源和事故隐患。通过网格化实施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 应该根据地域相关、便于问责和单元完整、适度规模的原则, 将管辖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网格划分不是等面积机械地划分网格单元, 而是综合考虑网格内事故发生频率、部件数量、面积大小、企业数量、人口密度、监管员职责便于落实等因素, 然后将若干个单元网格组成若干个管理区。同时, 每个管理区安排2~3名专兼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员巡查, 同时对其中的重大危险源采用数字和视频监控, 实现24h动态监控。
在此基础上, 通过重大危险源普查或申报, 建立重大危险源数据库, 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分布、分类及其安全状况, 从而对事故预防做到心中有数, 重点突出。同时对辖区内所有的安全生产重点单位、设备设施进行拉网式勘测普查、定位标图, 按照不同功能, 划分为若干大类和小类, 赋予每个部件相应的代码, 标注在相应的单元网格图中。通过电子地图, 对周边一些醒目设施和标志物进行定位, 作为部件的参照物, 同时方便、快捷、直观地展示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总体概况以及发生事故后抢险、救援等信息, 为应急救援及时准确地决策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持。
业务流程规范化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安全生产创新, 关键是要优化政府和部门监管的业务流程和程序。
优化的安全生产管理流程规定了对“城市部件、安全生产事件”管理的主责部门、次责部门和处理流程, 以及处理“部件、事件”的时限, 形成了职责明确、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指挥”“监督”两个协同体系, 使所有的部门都在指挥、监督的系统中整合起来, 发挥协同效应, 形成高效能的管理。
在网格化管理系统中, 网格化监管员以及视频数字监控设备发现问题后, 可以立即通过手持式移动终端和通信终端, 将信息发送到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核实立案后, 通过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迅速将相关案件网上批转到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根据问题归属、难易程度、紧急程度, 提出处置意见, 并将事件处理任务交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街 (乡镇) , 在消除事故隐患后, 结案数据和事故情况上报监控中心, 并根据情况在外网门户公布。
应用网格化管理实施安全生产监管, 监控城市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 有助于避免事故发生, 实现管理有序和社会和谐。对政府来说, 在安全生产管理监管服务过程中, 可以做到“责任清、数据明、协调快、决策准、服务好”。对于企业来说, 可以实现“操作规范、信息共享、协同作业”;对于公众来说, 可以“反映情况方便, 请求援助快捷, 应急救援及时”。而且, 通过提高事后处置效率, 降低损失;加强事前规划、事中监管, 减少事故发生, 长远来说, 能够真正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极大地降低政府公共服务的成本, 并为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安全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整合管理资源
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 要坚持整合现有的网络资源和软硬件资源、管理资源和服务资源, 优化资源配置的思路, 在综合利用现有政务中心、监管部门、社区服务中心网络、政务外网等资源的基础上, 建立既符合网格化管理运行需要的专网, 又充分考虑城域网运行的网络体系。
在信息资源的整合上, 可以根据现有情况, 整合现有110联动、市 (区) 长专线、市 (区) 长信箱、政府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和安监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管理资源和硬件资源以及社区建设中的成果和资源, 努力构建方便实用、经济高效的网格化管理与服务体系;在视频监控方面, 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安全生产主体的作用, 整合公安部门、环保部门和企业现有的视频监控系统, 为政府应急指挥和救援, 为安全监管部门共享共用资源发挥效益。同时还可以在政府门户网站和安监系统网站上开通“网格化管理监督中心”“安全生产隐患举报”栏目, 市民可通过上网投诉、举报、查询隐患整改情况等, 与政府形成良性互动、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
在人力资源的整合上, 可以将原有的社区义务消防员、交通协管员、城市管理协管员、治安管理员等进行整合, 重新培训上岗, 作为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系统的专兼职信息采集员。资源的整合, 可以较好地解决过去政府部门管理资源利用存在的“纵向充分利用、横向协同不足”的问题。
网格化管理的特性
网格化管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种创新模式,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具有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等特点。
信息化
网格化管理集成现代信息技术, 通过整合和应用GIS、GPS等多种技术和各类业务平台, 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实现了技术支撑体制、体制保障技术应用的良性互动;支撑了整个系统流程再造;支撑了精确、敏捷管理方式的实现, 实现了重大危险源、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信息 (包括多媒体信息) 长期和动态的监控管理, 带动了监管部门管理效率的提高。
标准化
通过网格化管理工作, 将形成一系列标准规范:单元网格划分及编码规则、城市部件和安全生产事件分类与编码规则、地理编码 (地理信息) 等3个方面标准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各地的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都可以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进行, 使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具有较高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能够相互兼容, 实现国家、省、市和区 (县) 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兼容, 便于应急救援的统一指挥和调度, 便于各地各系统的交流和扩展。
精细化
安全生产要从细节抓起, 网格化管理也要从细节做起, 实现精细型管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使监管部门掌握了安全生产重点对象的情况, 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通过网格化管理将城市管理部件、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准确定位并编码, 通过安全监管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和数字视频全过程监控, 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安全生产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 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各类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专项普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 而且可以及时处理问题, 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有效防止各种安全事故和次生灾害的发生, 从而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动态化
在网格化管理中, 通过网格监管员动态实时的主动巡查、信息实时采集传输、视频监视系统的实时信号传输;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动态实时的监督、指挥处理;加上动态、实时的反馈评价体系, 使安全生产管理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监控能够实时掌握现场情况, 由被动转向主动、由静态转向动态。
网格化管理将在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方面迈出一大步, 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其在系统分析、功能设计、组织设计、方法设计、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管理对象精确化动态化、统计与分析、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都将会迈出一大步。
创新方法解决问题
8.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探索 篇八
一、引言
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治理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推行城市网格化管理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新常态下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1]。
城市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集中体现,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城市管理网格化发展的过程中,数字城管使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有效解决多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问题。同时,数字城管也是城市“管”、“治”的基础工程,是公众都可享用的“公共品”。因此,在已有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扩充,作为智慧城管的公共平台[2],为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提供技术上的支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 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到2017年年底,所有市、县都要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设施信息和公共基础服务,拓展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功能。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向智慧化升级,实现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建立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管理网络,科学划分网格单元,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纳入网格化管理。明确网格管理对象、管理标准和责任人,实施常态化、精细化、制度化管理。
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本文认为,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基本要求一是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益,实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文化之间的互动,以及融入参与式的城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二是网格化服务与管理将实现组织结构、运作机制和服务流程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促进协作性公共管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时代政府部门的治理机制,整合政策制定与执行,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各行业、各系统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沟通互动、无缝链接、协同服务、快速反应、整体推进,为社会和市民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服务与管理;四是整合“碎片化”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资源,提升服务型政府深化改革的品质。
二、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概况
在城市管理服务网格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各地的数字城管建设开始于2003年。数字城管是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与城市事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一种创新方式。它通过应用、整合多项数字技术,利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通过建立主动发现问题的机制、责任明确的问题处置机制、长效考核的评价机制,实现科学、严格、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涵盖的内容包括:市政管理、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综合行政执法等多部门、多方面,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的重大创新。
在数字城管建设运行9年后,杭州、南京、宁波等一些城市开始启动智慧城管升级建设工作。2012年4月,作为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
与数字城管相比, 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是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各类信息资源,推进数据融合[3]。智慧城管通过各类宽带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个环节、不同人与物之间的泛在互联;通过综合运用物联网技术、智能技术,实现对城市管理运行状态全面透彻的感知;通过社会各方的广泛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管理对象拓展到“人、事、物”全方位管理,实现公众参与的城市治理[4];通过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实现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发挥智慧城市管理的整体效能;强调“以人为本”的开放创新,汇聚公众智慧,推动社会创新,实现以监管为主向管理服务并重转变。
三、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特色
2013年12月,温岭市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后,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开始推进智慧城管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物联网+”技术应用,推动智慧转型
1.“云”化资源
利用政务外网资源,搭建与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共享资源的“政务云”,将各部门的“信息孤岛”融合汇聚到统一的云计算资源库,打破部门各自为政的信息壁垒,以“统一归口、分布使用、交互共享”的资源动态管理模式,实现跨部门的信息资源集约化采集、网络化汇聚和统一化管理。对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平台,采取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第三方天翼云。通过虚拟映像,将温岭市智慧城管视频资源与省级智慧城管平台互联互通,成为首个接入省级平台的县级试点,实现了省级平台对温岭市的宏观监管和指导,形成了具有温岭特色的第三方云与政务云共存的“混合云”优势,有效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2.“物”联感知
通过融合信息感知平台,接入信息采集员的“城管通”、执法队员的“执法仪”和行业监管员的“处置通”等,通过智能终端获取的问题描述信息,以及渣土车、环卫车、行政执法车等车载系统获取的位置描述信息,通过分析作业车辆、作业人员和执法车辆、执法人员的位置和实况,实时指挥调度;通过统一视频感知平台,集成全球眼视频监控系统、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建筑渣土监控系统、垃圾焚烧发电厂实时监控系统等,整合天网工程中城市管理问题高发的66个点位,形成了面向城市管理的有效智能监控优势。
nlc202309082148
3.“大”数分析
在原有数字城管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更新、扩建,优化系统流程,实现智能化案卷提醒和回复,开发智能分析评价系统,提升智慧城管考核评价的科学性;通过一、二期工程建设,实现主城区29.93平方公里的标准化采集覆盖,同时建立可量测实景影像空间数据,将城市管理的事部件定位于全息影像空间参考系中,确保平台城市景观的可视性;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提取隐含、未知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为政府部门决策、减少可能的风险提供一手数据。
(二)注重“物联网+”理念融入,创新服务民生
1.立足大众创新,提升公众参与
建成以微信、微博等为渠道的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创新市民参与机制;在省内首创建立wiki门户网站,促进城市管理的民主决策。同时,对有效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为城市管理提供良好建议的市民,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2.立足社会创新,探索服务转型
在全国首创建立停车诱导微信公众平台,整合自驾车泊位寻找和公交、公共自行车站点、路线三位一体的信息查询功能,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建立城市管理问题投诉渠道。市民通过微信直接发送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和意见建议。自2014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全新改版上线,点击量突破200万次。
3.立足知识创新,推进政产学研融合
加强与省内智慧城管专家组建的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慧城管研究所的紧密合作,探索校政合作新模式。全省首个县级“智慧城管”教学实践基地落户温岭,双方互聘技术顾问、专家,共同培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智慧城管方向)人才,指导学生顶岗实习,为学院师生讲座,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组织专题研讨。双方通过调研拟定的《温岭市智慧城管建设规划方案》通过省级评审,获得一致好评,作为全省县级市智慧城管建设标准方案推广;双方共同申报的合作科研项目“基于温岭的智慧城管信息采集项目”被省建设厅立项。
四、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思考
2013年,时任住建部副部长的仇保兴在“智慧地推进中国城镇化”主题报告中提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升级为智慧城市的基础和捷径”,各地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可以“优化数字化城管系统作为智慧城市的物理性公共平台”;“智慧城管是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不断深化数字城市管理技术应用,以业务驱动部门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整合,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5]。
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的核心是社会管理,智慧城管管理领域的核心是城市管理,二者虽然领域不同,但是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本文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引入智慧城管平台的理念,将网格化管理延伸到街区和乡镇,叠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综合治理、权力阳光、决策、管理、服务、政务公开、社会监督与参与等项目内容,建立配套、完整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监督考核的闭环机制;围绕“政府城市综合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管理”,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公用资源,统一实行“一个三级网络体制、一个统一服务入口、一个流程调处到底、一个监督考核机制、一个智能化平台”[6],最终是要着力于解决基层问题,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源整合。通过对数据库(包括今后新增的数据库)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城市基础对象数据库、实景影像数据库,以及各类管理业务的数据库并加入时间维度,以此构建温岭市独有的、时空一体的城市数据库。二是热线便民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热线,包括市长热线12345、城管热线96310、城建热线12319、民政热线96345等特服号码和其他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企业的投诉咨询热线,搭建“一号对外”的服务平台,实现市民只要拨打一个电话就能得到政府部门提供的社区治理、小区管理、生活和便民服务。三是视频监控资源中心。通过整合视频监控资源,主要包括天网工程(公安局),公园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建设规划局),车站、公路的视频监控,以及公交、出租GPS监控(交通运输局),各市场及周边的视频监控(市场监管局),城管重点区域的视频监控(行政执法局),以及酒店、宾馆、商场等社会视频监控资源,搭建覆盖全域的视频监控网络,及时了解、掌握城市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四是公共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政务公开信息,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促进食品药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运输、教育科研等专业数据库之间的共享交换。五是地理信息服务中心。通过整合国土局的基础国土资源数据、建设规划局的天地图、交通局的道路路网信息、水务集团的给排水管网、供电局的电力线网等数据,在与智慧城管平台基础数据进行叠加、整合的基础上,形成信息覆盖面更广、基础设施功能更全的政务地理信息服务中心。六是拓展网络。数字城管的闭环监管流程是现代城市科学管理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在此提出创新性的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即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构建市级部门、乡镇街道、社区(村)三级网络,通过采集、派遣、处理、考核的闭环监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级网络即市级网络,组建温岭市综合服务管理中心,整合信访、公安、司法、民政、人社、国土、卫计等部门,建立融信访接待、户籍登记办理、法律咨询、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业务为一体的平台;二级网络即街道、乡镇网络。通过整合派出所、流动人口管理办等资源,建立集多项职能于一体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三级网络即行政村、社区网络。通过在行政村或社区建立基层管理服务站,开展各项便民服务,掌握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
通过综合应用物联网、感知网、云计算等集感知、获取、传输、处理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和已整合的城市数据信息,推进数据融合,实现从管理到服务、从治理到运营、从零碎分割的局面到协同一体的四个平台,即业务协同平台、公共事业监督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和基层公共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 杨海涛.城市社会网格化管理研究与展望. [D]
[2] http://www.gkzhan.com/news_People/detail/414.html
[3] 宋刚,张楠.创新2.0: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创新民主化[J].中国软科学,2009(10):60-66.
[4] 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2/3):1-9.
[5] http://www.vsharing.com/k/CIO/2015-9/714403.html
[6] 智慧城市白皮书[M].(2012),中国通信学会智慧城市论坛
(责任编辑:李静敏)
9.最新网格化管理制度-精品 篇九
一、社区民情信息收集制度
为更好的服务居民,做到准确及时的将居民意见及建议收集、整理、跟踪,以确保民情上传,社区制定本制度:
1、每个网格格员都要准确无误的将居民反映的城管、计生、党群、经济等信息填写在民情日志上。
2、每天对收集上来的各类信息进行认真整理,对当时结办与限期协办的信息分类,及时上报与办事处或其它有关部门及负责人,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
3、网格格长负责每天收集上来的信息上传到社区区域网,并监督和跟踪限期协办的事情。
二、社区网管信息反馈制度
1、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认真记录来自各方面及各部门的投诉,每天汇总,及时处理当天发生的事情。
2、每个网格格长必须记录临时反馈的(电话、文字、口头)信息,每天格长组织检查、汇总、落实。
3、每周各网格格长必须进行一次汇总,了解需要什么,有些什么建议,并作记录。
4、及时收集新的信息、新项目、新的动态,落实到位,及时解决。
5、逐步完善社区网络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信息化。
三、社区限时办结制度
1、本社区内可处理的事件,一天内完成;
2、本办事处可处理的事件,两天内处理;
3、需其他单位协助处理的事件,三日内完成。
4、如遇特殊情况,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完成,如完成不了,由该网格的格长负责催促监督直至事件的消息反馈,并有责任将事件处理的过程分段及时的向反应情况的居民反馈。(告知处理结果)。
5、凡居民群众办理的事项,只要手续完备,符合政策,要立即办结。
四、社区跟踪问效制度
为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构建权责明确,充分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居民反映的问题有回应。建立奖惩制度,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责任到人,社区制定本制度:
1、严格执行社区网格首问责任制,对不能及时正确解答和处理问题的,有居民举报的格长要加强培训教育,写出培训笔记;对全年出现四次以上问题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2、网格长每日对收集上来的信息汇总、分类,对能当时解答处理的问题要马上给予处理;对需要其它部门协作处理的要在限定的期限内给予准确的答复及处理意见,并有责任跟踪问询。对群众服务和处理意见反应为不满意的年累计四次以上的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3、社区每半年对社区网格居民做网格服务满意度调查。对于80分以下的网格长,给予社区批评教育,写出书面检查。全年两次调查均为80分以下的网格长,请求办事处给予劝退和调离本岗处理。
4、社区每周要对各网格的民情日志进行检查,对空岗的要对本网格进行批评。每月对各网格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对于社区共性问题应找上级部门研究解决。杜绝瞒报、漏报、谎报。如产生严重后果的,追究网格长的责任。
5、社区每年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一次年终百分制考核,对于总分70分以下的,要给予教育培训,总分60分以下的不称职的专职工作者要给予劝退或辞退。
10.网格化监管日常工作制度. 篇十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实施网格化监管工作,提高科学监管能力,根据《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苏州工商局《监管业务规范》、《重热点行业检查规范》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基层分局在实行网格化监管过程中应当根据江苏省工商局《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对市场主体实行信用分类、明确监管重点,逐步提高监管效能,实现科学监管。
第三条
网格化监督管理工作遵循“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区域划分均衡,分工合理明确,工作重点突出、管理目标细化和考核科学规范”的原则。
第二章 网格化监管的内容
第四条
网格化监管的基本内容:
(一)日常巡查工作内容:
1、监管责任区内市场主体是否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2、监管责任区内市场主体是否按核准的登记事项开展经营活动;
3、监管责任区内市场主体是否具备国家登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生产经营条件;
4、监管责任区内市场主体经营行为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商标、广告、合同、反不正当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产品质量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5、是否履行退出市场的清算义务,及时办理注销登记;
6、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制止或上报;
7、做好无照经营整治、清理工作;
8、上级交办的其它日常巡查监管任务。
(二)案件查处基本内容:
1、对日常巡查中发现的违法线索由二名以上工商干部负责检查,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并上报监管组长;
2、依据分局有关监管组办案权限,属于监管组承办案件的,由监管组组长组织实施查处;超出监管组查办权限的将现场检查笔录移交经检中队,由经检中队负责查处,网格责任管区配合;
3、参加分局长组织的案件审核小组,对案件的定性,处罚等集体讨论,集体投票决定。
(三)投诉处理工作内容:
1、负责网格责任管区内申诉、举报点的联系、定期指导;
2、对群众举报,市局转批案件,人民来信和消费者投诉及时调查处理。
(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基本内容:
1、掌握网格责任管区内食品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做到户口明,底数清;
2、及时落实与食品经营主体、集贸市场签订监管责任书;
3、严格落实工商干部早市值班制度,按时定岗、定人;
4、对市场主办单位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安全指导,督促集贸市场建立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制度,督促和检查市场对食用农产品的检测批次和检测时间;
5、定期、不定期对食品经营单位及其所经营的食品做好抽查。
(五)催缴规费工作基本流程:
1、按照“三权分离”的收费管理原则,做好个体工商户的调查摸底工作,做好自定费台帐;
2、民主核费,集体定费;
3、负责缴费通知书的发放和规费催缴工作。
(六)商标监管工作基本内容:
1、每年走访、检查重点注册商标企业10户,商标印制企业每年走访一次,驰(著、知)名及后备企业;
2、按时完成市局分解的商标申请目标、任务。
(七)合同监管工作基本内容:
1、及时做好动产抵押物的勘验工作,定期、不定期对抵押加强监管;
2、组织企业信用协会成员参加协会活动,培育、发展企业信用管理协会会员和诚信企业、重守企业;
3、加强对商业门店、房产经纪、住宅装潢行业合同格式条款及合同示范文本使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八)广告监管工作基本内容:
1、对未经登记的户外广告及时要求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做好广告登记;
2、加强对示范街等商业中心区的户外广告、站店内店堂广告的监管。
(九)联络工作基本内容:
1、建立与网格责任管区内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联系制度,定期主动联系,听取群众对网格责任管区内监管工作的意见,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2、紧密联系地方政府中心工作,做好配合、协调和服务工作。
第三章 网格化监管的形式
第五条 网格化监管的基本形式:
(一)综合检查:指对辖区内的市场主体(不含当新设立企业)按照信用分类监管的要求有计划实施的全面检查。
(二)定期检查:指对下列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的实地检查,新设立企业(核发营业执照后六个月内);责令限期整改企业;注册资本分期到位的企业;结案后整改企业;《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中的D类企业。
(三)专项检查: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组织的对特定对象或特定内容所进行的不定期检查。
(四)重点检查: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根据案件线索有理由认为市场主体存在违法行为或违法嫌疑所进行的检查。
第四章 网格化监管工作职责
第六条
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基本职责:
(一)基层分局分局长负责对本分局巡查工作进行组织、部署、监督、检查,巡查监管组组长负责对本组巡查工作进行组织、部署、监督、检查和汇总上报;
(二)巡查监管组负责对综合检查、定期检查的计划、实施、信息记录,负责部分专项检查的实施、信息记录以及汇总上报;
(三)经检中队负责对重点检查的计划、实施、信息记录,负责部分专项检查的实施、信息记录,同时按期汇总上报。
第五章 网格化监管工作流程
第七条 网格化监管工作的基本流程:(一)准备阶段分为:
1、市场主体的认领及退还;
2、巡查组的设立及配置;
3、市场主体的划分;
4、重、热点行业的设置与标注。
(二)实施阶段分为:
1、制订计划;
2、打印表格;
3、实施检查;
4、情况处理;
5、巡查记录;
6、信息录入;
7、检查汇总。
第八条 市场主体的认领及退还:
由基层分局分管监管的领导指定专人,在五个工作日内认领属于本管区的市场主体,同时将非本管区的市场主体予以退还。
第九条 巡查监管组的设立及监管网格的划分:
由基层分局分管监管的领导负责设立巡查监管组,合理配置监管资源;同时按巡查监管组的监管区域划分相应的监管网格。
第十条 市场主体的划分:
巡查组设立后,各巡查监管组根据所处监管网格进行市场主体划分。
新设企业应当在登记后5个工作日内划入相应的监管网格。
第十一条 重、热点行业的设置与标注:
由基层工商分局(所)监管分管领导指定监管干部负责重、热点行业企业的标注工作。
重热点行业企业的标注工作与新设企业监管网格划分同时完成。
第十二条 基层分局按照不同要求分别制定检查计划:
(一)制定月度巡查计划:每月底制定下月综合检查及定期检查计划。
(二)根据月度计划及实际情况在信息系统中分别制定单次综合检查计划和定期计划,对所要检查的市场主体、时间、检查人员予以确认。
(三)根据上级机关的布置和要求在信息系统中及时制定专项检查计划,包括专项检查内容、时间、人员。
(四)根据案件线索和其他情况在信息系统中制定重点检查计划。
第十二条
网格化监管的一般频次:
依照《信用分类监管实施办法》,对不同类别的企业采用不同的监管频次:
(一)A类企业免于综合检查;
(二)B类企业实施1次综合检查;
(三)C类企业2次以上综合检查;
(四)D类企业1次定期检查;
(五)新设企业1次定期检查;
(六)重、热点行业企业监管频次依照《重、热点行业企业检查规范》执行。
第十三条 网格监管的责任人应当根据本《规范》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实施检查,检查时必须有2名以上工商干部共同实施检查。
第十四条 检查结果分为:
(一)正常经营;
(二)进入破产、歇业、解散、清算程序;
(三)限期整改违法行为未改正;
(四)查无下落;
(五)许可经营项目无有效许可证书或文件;
(六)案后回访时违法行为未改正;
(七)其他违法违规行为。
第十五条 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采取责令改正、当场处罚、录入警示、立案查处或移交相关部门等措施。
第十六条 检查人员应当根据检查情况当场填写《经济户口巡查表》,并由被检查单位盖章或签字,《经济户口巡查表》应当保存2年;
检查人员应当于检查完毕后5个工作日内将检查情况录入江苏省工商电子政务系统。
第十七条
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应当依据《工商行政信息系统操作手册》规范,按照“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理、谁录入”的原则进行操作。
第六章
附
则
11.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实证研究 篇十一
[关键词]乡镇网格化;社会管理;实证研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Grid Management of Ximi
Li Linwei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law,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Liaoning 116024,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many social problems continue to occur, It is thus advisable to bring a modern management methods to the demand of moder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2012, Zhengzhou Municipal Council and Government proposed the long-effective mechanism of relying on the people to propel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This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e idea of grid-based management. The government also raised an urgent need to blaze new trails on work mechanism and to strengthen foundation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To help the new urbanization, Xinmi carry out the grid managemen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Xinmi implement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in operation, and propose some suggestions. I hope this study can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to improve grid management.
Key words:Township Grid; Social Management ; Empirical Study.
一、引言
网格化管理模式始于北京,2004年,北京市东城区建成启用了全国首例“网格化”管理系统。此后浙江、上海、湖南、山东等地以加强社会服务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为核心,打造了“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网格化管理是指依托统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数字化的平台,将城市管理辖区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种监督和处置互相分离的形式。郑州市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新密市作为郑州市下辖的县级市,紧随郑州市步伐,在郑州市总体思想的指导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行网格化管理。在近两年的实践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了诸如工作机制不规范、条块融合度差、工作人员能力不足、公共服务相对较低、社会参与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文将对上述困境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的完善网格化管理,推进城镇化进程。
二、新密市实施网格化管理的背景分析
(一)新密市实施网格化的原因
2012年2月24日,河南省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在全市转变领导方式创新党务工作大会上提出,要建立“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并在金水区经八路办事处、惠济区老鸦陈办事处和新郑州市梨河镇进行试点。4月27日,郑州市召开了“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观摩推进大会,会议主题就是要在全市建立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并把此作为郑州市三大主体工作(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网格化)之一。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促进城乡各项基层工作任务的落实,新密市抓住此次契机,按照《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郑发〔2012〕8号)要求,全面实施网格化管理。
(二)新密市的基本情况
新密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的嵩山东麓,隶属省会郑州,位于省会郑州西南40公里处,总面积1001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97200(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密市是全省26个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县(市)、35个扩权县(市)和23个对外开放重点县(市)之一。
三、新密市网格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设置机构人员。新密市成立了落实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为常设议事协调机构,内设综合协调、网格管理、督查考核、信息宣传、技术保障等5个科室,配备了20个编制,全额预算管理。按照全员定格的原则,全市共划分一级网格18个、二级网格347个、三级网格3372个,共下沉群众工作队员1025人、乡(镇)办工作人员1331人、市直职能部门人员6329人,实现了“四个全覆盖”(县处级领导干部包乡联村全覆盖,群众工作队驻村全覆盖,公职人员担任三级网格长全覆盖,职能部门人员下沉全覆盖)。
nlc202309051158
(二)配备硬件设施。按照一级网格“八有五上墙”,二级网格“七有四上墙”,三级网格“两有三显示一建立”的统一规范,进行了硬件建设。高标准建好市、乡、村三级信息平台,统一为乡镇办、各村(社区)和基层网格长配备了电脑、手机终端等必要设备。在广播电视台、《新密时讯》分别设置了专题专栏,城乡共设置大型固定宣传牌20个、张贴标语8300多条,向群众发放明白卡、公开信近百万份,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为网格化管理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明确职责权限。按照“市级统筹、乡镇办管理、委局保障”的要求,在由乡(镇)办统一管理、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块”上侧重排查问题、“条”上侧重处理问题的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配合,促进条块融合。乡(镇)办、村(社区)网格人员对本网格内各项工作负总责,主要职责是“排查问题、协调人员、配合执法”。市直职能部门下沉人员对本网格本部门业务工作负责,主要职责是查处和解决对口业务问题,提供相关公共服务。群众工作队员对所驻村(社区)整体工作负连带责任,主要职责是督促、配合、帮扶村(社区)各项工作,并下沉到三级网格,履行本级网格长的职责。同时把50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汇编成册,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
四、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及困境
(一)网格化工作机制缺乏规范性。因为处于初期阶段比较注重物理形态上的组织架构的搭建,党组织主导下网格化运作的化学机制尚未正式形成,[1]只能探索与运行并行,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新密市下派7000多人,分布在全市1001平方公里数的土地上,管理难度前所未有,管理成本迅猛增长。起初为应付检查,一哄而上,后来是逃避工作,考核期慌忙补漏。
(二)行政色彩浓厚,条块融合度较差。在制度设计上,虽然充分赋予了一级网格,也就是乡镇办对下沉工作人员的调配权、使用权和评价权,但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影响,部分乡镇办对下沉的工作人员不敢用、不会用,加之市直部门人员的观念转变不足、配合意识和服务意识淡薄,致使一级网格的区域统筹和综合协调力度不够、条块融合较差。且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推诿扯皮、拖延无作为等现象。
(三)网格人员管理存在缺陷,工作能力有待提升。由于乡镇办部分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层次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缓慢,配备的社管通手机虽然多次培训,仍不能熟练操作,尤其是多数二级网格缺乏电脑操作人员,信息平台不能正常使用,影响工作的快速开展和推进。在实际工作中,部分一二级网格长怕问题、怕麻烦,不愿意也不善于利用平台处置解决问题,造成信息平台对矛盾问题的统筹协调和评判裁决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网格化管理要求工作人员为每一户居民建立非常详细的档案,建立低保、退管等工作台账,这些都要求工作人员认真、细致、效率高,且负有责任心。[2]
(四)公共设施及服务有待加强。与大城市网格化管理相比,基层网格管理在人员和设施配备上都不尽完善。乡镇的建设资金多来自政府财政投资,而之前政府对乡镇的投入相对较少,公共设施缺乏,对乡镇留守老人和儿童更是关照不足。在工作中,由于有些乡镇地域复杂、工作范围大,特别是有些二、三级网格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且缺乏工作、用餐、休息等必要设施,造成“下的去、沉不住”现象。
(五)居民综合素质较低,社会参与不足。作为乡镇(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举措,网格化管理应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居民参与乡镇(社区)居民参与效率低,认同感不强的矛盾。但事实上,乡镇(社区)网格化工作开展以来,在二、三级网格之中,居民并未积极参与到乡镇(社区)建设当中来。[3]乡镇居民多是老人及留守儿童,文化素质较低,接受新事物缓慢,乡镇村社的工作者的技术能力不足,多是靠威望获选,对于新型网格化管理也当做是上级的命令,参与度较低。
五、推进和完善新密市网格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工作机制,推进社会创新。按照“集中采集、动态更新、信息共享”的原则,全面收集村(社区)内人口、自然、区划、建筑、驻区单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信息,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录入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乡(镇)、街道办事处综合服务管理队伍坚持日走访、日巡查制度,及时排查、协调解决辖区内各类问题;超出职责范围的事项,逐级向上级报告。村(社区)每日召开民情分析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进行梳理分类,落实责任人办理,并及时向群众反馈办理情况。
(二)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实现条块深度融合。市直各单位要研究和加强本单位、本部门的网格化体系建设,努力使自身的“小网格”与全市的“大网格”相融合、相促进。1、以制度机制保障融合。制定网格化管理、信息报送、人员奖惩等制度,为促进条块融合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规定村组(社区)干部负责每天动态巡查每周针对排查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研究解决。2、以督查考核推动融合。一是观摩督查,组织乡镇办党委书记和分管的负责人开展巡回观摩汇报。二是专项督查。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安全生产、信访稳定等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集中治理。三是绩效考评。把网格化管理列入绩效考核的重点,定期评比通报。三是跟踪督查。成立由市直单位正科级干部任组长的督查组,对全市18个一级网格开展“一对一”的跟踪督查,查找差距,落实整改,提升工作水平。
(三)健全网格人员管理制度,明确奖惩责任。考核以法定事项和职责界定事项履职情况为基本依据,以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平台反映数据为基本参照,每周对各单位加减分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每月进行排序通报;乡(镇)、街道办事处每天对所属单位加减分情况进行梳理统计,每周进行排序通报。加大暗访督查、随机抽查、电话抽查、走访网格群众、3G手机定位督查、跟踪督查、联合督查和推磨式互查力度。设立网格干部考勤业绩奖,对于能够认真履行职责的下沉人员由财政年底一次性兑现,予以通报表彰,并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工作不认真、排查不细致、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彻底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对相关单位及责任人给予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免职等处理。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开展各级网格软硬件建设达标创建活动,将现有的巡防队员、协管员、民调员、计生专干、片医、大学生村官、环卫工人等基层力量整合进入网格,发挥巡查发现问题、协助执法等工作职责。加大社会服务投入,拓展服务领域,延伸工作触角,将社区服务、民生保障特别是水电气暖等公共服务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重点开展下岗失业、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开展特困人员慰问、帮扶,提供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及时发现影响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就医、上学及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养护问题,督促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五)深化群众自治管理,扩大群众参与。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引导乡镇(社区)居民参与到网格化建设中。要借助大力宣传网格化管理的契机逐步培养群众的社区意识。转变群众观念,积极参与到网格化建设中来,协助网格管理员及时发现社区问题,处理问题。在村(社区)网格管理中,每户选出一名家庭代表,然后从若干家庭中选出一名联户代表,参与基层管理和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和职能部门下派的网格工作人员要加强与联户代表的联系,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参考文献
[1]席秀卿.花园路街道网格化管理实证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牛海霞.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问题浅析[J].中外企业家,2013(12):250—251.
[3]任婧.郑州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作者简介
李林蔚(1990— ),女,汉族,河南郑州人,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
12.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研究 篇十二
随着全球大气环境的日益恶化, 区域合作成为改善大气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发展趋势。我国治理空气污染主要采用由美国、欧洲引进的区域防联控机制。但在我国的实践中面临信息运转不畅、缺乏长效联动机制和多元治理主体缺失等问题, 导致区域间并未达到真正的联合, 治理效果受限。
1 网格化治理区域空气污染的优势所在
网格化管理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 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若干网格单元,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 使其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 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 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现代化管理思想[2]。可以利用网格技术促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无缝集成[3], 实现区域空气污染动态化、制度化、数字化治理。相比区域联防联控, 网格化治理的优势体现在三大方面。
第一, 全方位的网格布局能随时捕获信息, 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管理。网格化治理如同在区域范围内铺设巨型的虚拟网, 对区域内的污染程度、污染源性质和污染空气走向进行动态监测和精准定位;同时利用分析模型和智能软件采集整合信息, 成为治理依据。
第二, 网格化治理无缝隙运作可以达成长效治理。虚拟的网格化治理平台能够将多元化的部门机构囊括到治理之中, 依据治理流程规制各层级、各部门的运作, 利用信息技术打破职能的界限, 充分增强区域的治理合力。在网格化协同机制的牵引下, 各方治理主体形成有机整体, 区域污染的防控有序进行, 以此形成了可维持的稳固的长效治理关系。
第三, 网格化治理能将政府机构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4], 充分吸纳利益集团的参与。网格化治理平台面向公众提供开放的信息门户, 直接联结企业、NGO和公民, 为各方利益集团的参与预留治理空间。同时, 信息平台还公布大气治理的相关信息, 互动的网格化治理能保障各方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和功能发挥, 从而调动整个社会治理污染的积极性。
2 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的设计
网格化治理空气污染, 首先应综合各方面因素对治理范围进行限定, 其次要依据治理路径网聚各类信息、资源, 并按照不同层次的维度设置网格, 最后依赖网格的运行机理对空气污染实行治理。
2.1 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区域的选定
空气污染受到自然和人为双重方面的影响, 治理区域的选定要考虑地形、气候带、风向等方面的因素, 还应考虑城市产业结构、人口分布、交通建设以及地区之间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关联程度。因此可以以行政区划和现有网格为基础, 充分综合自然条件、社会关系、生态环境敏感性等影响因素划分区域。
2.2 网格化治理区域的维格划分
选定治理范围后要进行区域的维格划分, 维格划分首先应确认需要网聚哪些资源和信息。大气治理需要掌控包括大气质量、污染特征、污染行为、污染形成机理等方面的信息, 并实行差异化治理。本文将大气治理分为四个步骤, 每一环节中的网格细化、定位和整合了各项不同类别的资源。
2.2.1 大气环境监测网格
大气治理的前提是对大气质量和污染状态有全面、明晰的掌握, 监测网格主要实现上述目的。大气质量监测网格用于定位和监控污染状况、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污染状况网格从污染类型、污染物时空分布、危害程度、演化特征和扩散趋势等维度进行设定。气候变化网格从天气状况、风向走势、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维度进行设定。人类活动网格从行政区划、产业布局、人口密度、污染源分布、排污行为等维度进行设定。
2.2.2 空气污染预警网格
大气质量预警是预防和降低空气污染危害的必要措施, 空气污染预警网格用于确立污染评估指标、分析污染等级和出台预警布告。污染评估指标网格涵盖污染因子、污染物浓度标准值等维度。污染等级网格囊括污染风险、数值预报、数据解读等维度。污染预警布告包括预警等级标准、预警层次类型等维度。
2.2.3 空气污染处理网格
空气污染处理是治理的中心环节, 涉及到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等多元行动主体的互动合作, 关系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空气污染处理网格用于细化治污责任、制定行动决策。治污责任网格包括治理主体、权力划分、责任分配、利益协调等维度。治理决策网格包括决策模型、污染源控制措施、防控政策等维度。
2.2.4 治污效果维持网格
空气污染治理追求的不是短期效应, 而是为了改善大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治污效果的维持是确保治理成果的关键。治污效果维持网格用于分配环境利益、促进长效治理。利益分配网格分为利益补偿、体制改革、产业布局等维度。长效治理网格分为成果推广、研究应用等维度。
综上所述, 应按照大气治理的逻辑路径, 将整个区域划分为多环节、多层次的,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衔接的网格, 借助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地理编码技术, 对每个单元格的污染源、治污资源等进行分类和编码, 存储完备、精确的分布和属性信息。
2.3 区域空气污染网格化治理流程
2.3.1 区域大气质量的网格化监测
治理信息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机器监测到的信息, 二是人为监测得到的信息。在每一个单元格内都对公众设有开放的监测平台, 使得每一方利益集团都能无门槛地发挥自身的监督权。监测信息录入网格化治理的信息处理中心后, 经过科学的模型分析, 能够输出为污染走向、污染等级、治污措施等信息, 并在区域内实现共享。
2.3.2 区域空气污染的网格化预警
网格能够充分聚集分散在各处的零散信息, 将其加工为高性能、可共享的有效信息。网格化监测得到的数据输入数据库, 其后台的分析模型对监测数值和污染评估指标进行比对和整合, 量化地区之间的污染物传输量, 判定污染等级。一旦空气污染出现重度恶化的趋势, 区域网络治理中心或分属职能机构第一时间启动特定级别的高污染预警。
2.3.3 区域空气污染的网格化处理
网格化治理能全局联动、及时响应。在应急处理的情境下, 所辖单元格内的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应急联动减排, 并提供污染防范建议和资源。非紧急情况下的治理, 则要以科学研究为前提、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基础、层级部门之间相互联合协作为保障进行处理, 使得监督者有一个有效监督的空间。任何情况下, 网格都能将多元化治理主体充分吸纳到治理过程之中, 并实现各地区、各层级、各方之见的协同, 确保污染处理充分均衡各方利益和高效运转。
2.3.4 区域治污效果网格化维持
在大气环境维持的过程中, 需要多方利益不断协调, 各方行动不断协同。其中就涉及到利益补偿问题, 可以利用市场机制, 建立和完善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排放权交易制度、空气污染环境税费制度, 规制企业的排污行为;还可以改善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 将环境效益纳入考核范围, 促使政府环境保护职能的发挥。以上制度的调整都可以借助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进行更智能化的治理。
参考文献
[1]柴发合, 云雅如, 王淑兰.关于我国落实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的深度思考[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13 (04) .
[2]FOSTER I, KESSELMAN C, NICK J.Grid service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integration[J].IEEE Computer, 2002, 35 (06) :37-46.
[3]方裕.GIS软件技术发展与研究探讨[C].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 2001.
【网格化制度】推荐阅读:
网格化管理”制度10-13
绿苑社区网格化管理制度10-28
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07-25
网格员管理制度08-20
网格化营销工具06-26
北京网格化管理08-07
网格化服务管理08-17
党建网格化方案09-14
社会网格化治理平台07-26
运营商网格化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