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精选16篇)
1.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一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
内容摘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从哪方面入手更加行之有效呢?小学阶段学生最突出的心理特点是兴趣第一,我们作为管理者,只要引领广大教师在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同时,努力寻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学生自主学习自然会落到实处。
关键词: 自主 兴趣 策略 有效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其中的自主学习又处于核心地位。因为没有自主,合作就失去了根基,探究也没有了活力。所以,转变学习方式,关键要在“自主”上下功夫。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把金钥匙。
在课程改革工作,我和老师们积极参加十五区“自主学习”群体课题的研究,以课题推进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题引领的进程中,我们立足在语数课堂,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落脚点,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期达到强化教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激发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个学生获得充分发展,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回首走过的课改之路,反思课题研究历程,通过对课题全过程进行梳理和认真分析,总结并提炼出以下十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一、十种策略阐述
策略一:通过自主质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疑问和惊奇也最容易诱发积极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创设“激疑”情境,利用学生的好奇、好动、好胜、好问的心理特点,围绕知识的关键点,巧妙地创设情境,设置疑问,让学生疑中生奇,疑中生趣,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使学生体会到探索的愉快,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兴趣在探索中不断被激发。
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在新课导入时,有意识地设疑、激疑或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可以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总结以下设疑导学的方法:⑴根据课题质疑导学。⑵根据课文首尾质疑导学。⑶抓住重点句质疑导学。⑷提出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导学。⑸根据课外延伸质疑导学等。
数学教学中,⑴出示相关物体设疑导学。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节课之前,教师把一把只有两条腿的破凳子拿进教室,并故意放在显眼之处。学生纳闷不已,不知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样不用老师多说,学生对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完后,教师再让学生显显身手,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把破凳子修理好,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成功感。⑵联系生活实际,设疑导学。如一位老师在教授比例的应用时,给出自己房间和摆放家具的长、宽和比例尺,请学生当设计师,为老师设计房间。⑶竞猜引入激趣。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老师在大长方体中放入一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中装入一个要研究的不规则物体土豆,将其放入讲台之下,让学生猜老师带来的是哪种物体,它的周长、体积怎样求?当学生看到土豆时先是一愣,仿佛在说:这怎么求呢?学生产生好奇,进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动脑筋提出多种求体积的不同方法:有的说利用土豆占水的空间大小求土豆的体积,有的说用橡皮尼包住土豆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就可以求出土豆的体积,还有的说把土豆切成正方体的小块就能求出土豆的体积„„⑶教师出色“表演”激疑导学。如教学“年、月、日”一节,探讨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时,教师先让学生从年历上连续说出几个不同的年份,老师立刻说出是平年还是闰年。有许多学生迫不及待地问:“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一种渴求知识的欲望流露在每个学生的脸上。这时,教师把判断平年还是闰年的方法讲给学生听,学生听得聚精会神,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新知识。
策略二:通过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已经走进课堂。它的优势就在于,可为教学提供直观、形象、鲜明、有趣的条件。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的画面使抽象变具体,使枯燥的数学知识迎刃而解;优美动听的音乐能激发学生情感;丰富的影像资料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短时间内大量的有关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与课内知识形成互补。
学生面对色彩丰富、直观形象的课件,好奇心被激发,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在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自然会提高学习效率。语文、数学学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了一种乐趣。大量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的直观、新颖、有效的优势,就会让我们的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我们的语数课堂会更加充满活力。
策略三:通过学生自主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倡导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多元化,应以过程评价为主,即把学生引导到评价中去,把评价的权利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在评价自己、评价别人的过程中体验自己作为学习主人的喜悦,而在这种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课上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给学生提供了发现自身和他人闪光之处,思维火花相互碰撞,为学生提供学会赞美别人、增进友谊的机会和时空。语文课堂上可以让生生之间进行美读评价、自主板书评价、引进资料评价、小组合作展示评价、作文进行自我和互相进行星级评价等。
数学课上,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充分尊重学生让生生自主评价。如**老师在教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求18和30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时,让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四人小组讨论后,有的小组想采用列举法,有的小组想采用画集合图的方法,有的小组想采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还有的小组想采用短除法,到底谁的方法好呢?老师没有做判断,而是让学生小组间互评,说说谁的方法好,为什么?通过他们自己比较分析,生生评价,老师发现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比老师强调用哪种方法,更让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实效性更强。
2、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评价作业。
以往在学生作业本上只有教师的批语,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再次订正后,学生的错误率依然较高。所以,教师在练习课上,不再一言堂,而是首先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对自己和他人练习的评价中去,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纠错、自我完善。在此基础上,充满自信地把作业交给老师批阅,我们发现这样做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数学六年级下册中,《圆柱的侧面积和体积》的教学,这一内容本身不是难点,但学生刚刚接触这两个公式,对于它的运用,总是出现混淆的情况,即使老师多次提醒,有的同学仍然出错,于是,**老师在课堂练习中,有意识让学生先自查,然后在小组内互查,看谁是一个合格的小老师,学生顿时兴趣大增,都非常仔细地检查起来,一会儿就有学生找到了“求侧面积时,用的是体积公式,而求体积时,用的是侧面积公式”的错误,并圈出来,给同学的作业做一个小小的评价。老师趁热打铁,接着追问:“做关于圆柱的练习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很快能领悟到这些平时自己都会出现的小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评价,倾听别人的发言,进行补充评价,让学生巩固了旧知,梳理了知识点,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从此以后学生再做相关题时,错误率大大降低了。
从中看出,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评价学生自主评价作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和知识建构。
3、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评价,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情况的评价,包括学生思想、情操等非智力方面的评价。而通过学生的自主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在评价中,首先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听了别人的发言,才能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学生再差,教师都应给他评价别人的机会,因为评价别人的过程也是展示自我的过程,更是提高学生自信心的过程。
其次,在评价过程中,善于倾听别人提出的意见,对于正确观点学生予以接受,而对于有疑问的地方,可进行反驳。这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不断完善自我。并通过小组间的评价、学生间的评价、及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等多种自主评价形式,提高学生展示自我、与人交往和合作能力。
再次,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营造了民主的教学氛围,而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相互竞争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自主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力的形成对于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个性的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民主、富有活力。
策略四:通过建立语文成长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开始,我们给每个学生建立了“语文学习成长档案”,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根据研究年级段语文知识目标的不同要求,同时从培养学生乐学语文、会学语文、善学语文出发,精心设计袋内内容,做到内容专题化、设计美观化、数量星级化、评价小组化。教学干部设计好一套方案后,及时召开语文老师会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大家将成长档案内容定为:背古诗我能行、我的成长日记、看优秀书刊我能行、摘记我能行、写作文(日记)我能行。
学校定期组织成长档案袋交流展示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份家长对成长档案袋的调查问卷。从家长的反馈看出,100%的家长对学校这一举措非常支持,对老师们此项工作十分认可,他们认为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举效果显著。
策略五: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猜想是数学中的一种思想与方法,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对未知量及其关系所做出的一种似真判断。任何猜想都要经过验证,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猜想验证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猜想——验证”是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有效方式
**老师执教的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一课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从数学知识的角度看,学生已知道了“比”、“比的性质”“比例”的概念。从思维特点的角度看,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猜想、归纳、类比、推理的教学活动经验。所以在这一阶段,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基础。于是,谢老师设计了这节课的基本教学框架:提出猜想——验证——形成共识——知识运用。
在“提出猜想”这一具体环节时,老师先引导学生复习比例概念,然后让学生举个例子,(板书比例式)告诉学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接着让学生猜想:你能猜一猜比例外边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中间的两个项叫什么吗?你能猜一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吗?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很容易猜出“外项”、“内项”两个概念,在初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后,他们再猜“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有什么关系”时,积极性很高,想法很多,有的猜到“比例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前两个猜想教师予以肯定,教师再因势利导追问后一个猜想,进入“验证”环节:这些猜想在比例中是否成立呢?请你们用板书中的比例式验证一下,你得出了这个规律是否每个比例式都具有呢?有没有问题存在呢?小组合作验证。
学会知识不是目的,更重要的是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节课的突出特点是引导学生根据材料展开联想,验证求真。这样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有深度。
策略六:通过教师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是的,有关研究表明,学业成绩好,经常受到教师表扬的小学生,其学习兴趣就高,学习信心也足,而兴趣高、信心足反过来又促进了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见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他们的学业成绩和学习信心成正相关。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自觉、积极地从情感、知识、技能等方面使用鼓励性评价语言,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学干部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结合校内外的优质课,吸纳优秀教师的经典评价语并打印成册,老师人手一份,作为老师们教学资源。老师们结合课堂具体实情,灵活运用,做到:评价具体、有针对性、感染力强、激发情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策略七:通过互动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通过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借助游戏创设情境
把游戏引入课堂,寓教学于游戏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领略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如教学“动物乐园”时,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幅情境图,说明这是一个美丽的动物乐园。“乐园的主人是谁呢?”学生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时,教师说明:“主人就是我们,我们一起随音乐去动物乐园吧!”随后播放音乐,在音乐声中给学生戴上头饰,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别将各种动物进行比较,让学生学会“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同样多”的问题,并会用符号来表示。这样,学生在游戏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知识,而且还全身心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2、借助比赛创设情境
小学生普遍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总想找机会显露自己,以便赢得老师的赞赏或引起学生的注意,一旦他们在竞争中获胜,就会对自己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比赛,如“猜谜语”、“夺红旗”、“接力赛”、“开火车”„„使学生在适度紧张竞争氛围中增长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3、创设“成功”情境,增进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不断的成功,会带来内心无比的快乐和自豪感,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有助于激起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教学“6的加减法”时,贾丹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小朋友找帽子。教师先出示一幅情境图: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一群小朋友在快乐做游戏,他们头上都戴着一顶帽子,帽子上都有不同数字。手中都拿着一张卡片,绿绿的草地上长满了含苞欲放的鲜花,忽然刮来一阵大风帽子被吹跑了。接着告诉学生:只要你能正确地算出卡片上的题,就会帮助小朋友找到他们的小帽子,小朋友就会向你说一句感谢的话,花儿就会向你绽放。“想不想看到花儿绽放的美丽瞬间?”这一问激起了学生无限地热情,他们纷纷举起小手。果然,每一朵花在同学们一次次的正确回答中绽放了。教师为学生创设成功情境,学生不但学会了所学知识,而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只要我们教师能在教学中注意有效情境的创设,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自学能力。
策略八:通过展示专题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用以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教育界对作业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以“广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巩固并拓展知识”为导向,进行率先变革的呼声鹊起。课题组语文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设计一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创新性、趣味性的语文作业。
1.读课外书
通过读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事先让学生读某一专题方面的书籍,然后组织一次专题班队会活动,如召开长征故事会、成语故事会、名家作品诵读会等。
2.编课本剧
对故事情节较强的课文或具有较强动作性的场面描写,可以抛开书本文字的束缚,让学生在课后自行编排、自行制作道具,在课内一展身手。
3.汇编资料
围绕某一专题,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书籍、上网等查阅资料完成任务。如:⑴谈谈你对北京近五十年某一方面历史的了解(可从建筑、饮食、穿着、交通、文化娱乐等方面着手)。⑵你对中国申奥有什么看法?假如让你向奥委会讲解中国申奥的有利条件,你怎样讲?⑶你知道(wto)世界贸易组织吗?加入wto后有什么意义?⑷请以“海啸”为题,写一份专题报告(建议:什么是海啸?形成原因、著名海啸、危害、如何防范等方面撰写)。⑸请以“汽车和我们的生活”为题,写一份报告„„也许有人会认为这些命题有些过难,但要相信孩子,即使他们观点不成熟、有欠缺也无妨。通过实践,可以打开知识的大门,促进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解决问题能力。
4.自编作文集
“教育是心灵的转向!”柏拉图的话提醒我们:教育应不断的扶植、巩固并满足这种需要。
“自编作文集”正是根据这种需要,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得意作品,自己设计封面、自定书名,从目录、写序、排版设计、打印、美工、装订等。让学生在“出书”过程中,不仅具有挑战性,更富有自主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更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这项作业,深受学生喜爱。
综上所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寓学于乐”的创新型趣味作业,应该不断地推广应用并延伸发展。
策略九:通过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小学阶段正式学生演练思维体操的黄金年龄,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扬起思维的风帆,才是教育的使命,只有把思维的过程还给了学生,才能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因此,语文教师课堂上要重视利用想象这把金钥匙,通过创设想象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物情感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想一想成功后的“我”怎样表达对老人的感激与敬仰呢?情到深处,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有的孩子说可以通过媒体,给老教授写一封信;有的说可以通过网络或创作一首诗;还有的说可以为老人拉一支曲子或读一读这篇文章等等。思想的火花在不断碰撞,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之后,老师给足学生创作时间,这时,大家有的埋头专心写诗;有的绘声绘色朗读课文;有的两三个一起合作完成作品,此时的课堂犹如平静的湖水荡起圈圈涟漪。汇报时,有一组同学采用了媒体这种渠道,其中一个作为记者问:“请问您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什么呢?”另一个作为文中的“我”深情地说:“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默默支持他的人,而在我背后支持我的人是一位与我毫不相干的老人。是她,在我放弃练琴的时候,使我重新架起小提琴;是她,在我失落的时候,给了我希望之光;是她,陪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辛苦的练琴之日。虽然,一句谢谢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但我还是要说一声:‘谢谢您,我每天清晨里惟一的听众!’” 策略十:通过让学生畅谈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语文课程表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学语文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上,老师们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个体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刘娜老师执教《惟一的听众》一课时,在学生充分理解老教授的用心良苦后,同学们体会出老人给我的不仅仅是鼓励,更是一种爱,此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请你用一两句话谈谈对爱的理解。”片刻沉思后,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爱是默默无闻的。”有的孩子说“爱如清茶,不细细品味是品不出来的。”有的说“爱是一种无声的存在,它是人们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对生活的不同感受,对文章的不同感悟,让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此时,大家的情感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的发言,使人如沐春风一般,教学相长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语文课文不仅是事物的写照,也是情感的载体。只有挖掘课文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语文课文之中,才能打动
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使整个语文教学情感盎然。学生有了如此深刻的情感体验,学习过程就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二、十种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几年来对该课题的研究,在“学习——实践——交流——总结”的研究过程中,老师们深深感受到学生们在成长着,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学习的兴趣在日渐提高着。
(一)从对学生调查结果看,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为检测学生对语文数学的学习兴趣现状,我们在2005年3月对五、六年级93名学生进行数学、语文两科课程学习兴趣和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共下发93份收回93份,对问卷进行了统计,并进行了分析:1.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数学有浓厚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8.17%,一般的占8.71%,仅有3.12%的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在课堂上能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32.26%,偶尔提出问题的学生占64.52%;对于书本内容和老师的讲解产生过怀疑的学生占3.23%,偶尔产生怀疑的占47.31;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努力思考的学生占55.91%,有时思考有时放弃的占44.09%;作业完成后,会主动预习复习的占32.26%,看看数学报一类的占38.71%;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努力思考的76.34%,不做的仅为2.15%;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复习的学生为69.89%,看一书下的为25.81%;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数学的占61.30%,估计行的占36.56%,肯定不行的仅占1.08%。以上统计结果说明我校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整体来说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比较高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问题意识比较强;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题,近8成的学生能独立思考钻研解决;7成的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还有3-4成学生有阅读与数学相关的报刊兴趣;学生对学好数学不但有兴趣,而且非常有自信心。2.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和能力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统计结果:⑴学科兴趣: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语文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79.57%,一般的占18.28%,仅有2.15%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⑵搜集资料兴趣: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有浓厚兴趣或有兴趣的学生占86.02%;⑶思考兴趣: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喜欢独立努力思考的占53.76%,愿意思考但不会时放弃的占39.78%,不愿思考的为0%。⑷课上交流兴趣:课上小组交流和汇报时,积极主动参与的学生为78.49%,听从组长安排的占19.35%,不愿或很少参与的仅占1.08%;课上最感兴趣的内容,有54.84%的学生是积极发言,受到老师表扬,34.41%的学生是自制幻灯片,对小组出色的组织者感兴趣的为10.75%。⑸课堂质疑兴趣:对待课堂上能或偶尔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占96.78%,对于书本内容或老师的讲解经常产生怀疑的占2.15%,偶尔产生过怀疑的为44.09%,从来没有怀疑过的为53.76%;⑹作业兴趣:作业很有兴趣完成的占77.42%,只是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占18.28%,没兴趣写不完或不写的为2.15%;作业完成后,主动预习、复习的54.84%,只是看一下占39.78%,不预习的为5.38%;你最喜欢的语文作业中45.16%的学生喜欢编课本剧,其次是课外阅读占20.43%,写字词、朗读课文均为11.83%,再次是写摘抄仅为6.45%。⑺阅读兴趣:喜欢并经常课外阅读的学生为52.69%,偶尔阅读的为41.94%,从不阅读的为5.38%。⑻考前复习兴趣:每次考试前,先整理后练习的为74.2%,23.66%的学生看一下,只有2.1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⑼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有60.22%的学生认为自己肯定能学好语文,36.56%的学生估计行,肯定不行和估计不行的学生为3.23%。结果分析: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学生们整体来说对语文的学习很感兴趣,8成学生愿意主动搜集资料,学生们课上愿意主动与人交流,学生最希望课上得到老师鼓励性的评价,部分学生对自制幻灯片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从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对质疑兴趣非常浓,而且少数学生敢于怀疑权威。学生对老师留的作业近8成学生很有兴趣并积极按时完成,在老师常留的作业中近5成学生最喜欢有创意的编课本剧,可见新颖的有挑战性的,能发挥学生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作业,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有5成多学生喜欢并经常进行课外阅读。考试前近7成学生愿意对知识进行整理并做相关练习。9.5成的学生对自己学好语文比较有信心。3.我们对五1班学生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情况进行了研究前后的对比,结果如下:略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此项课题的研究,该班学生对语文数学两科的学习兴趣均有显著提高。
(二)从老师们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语数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明显增强,学习主动性也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课前自觉预习、主动收集资料的学生多了;课堂学习的气氛浓了,学生们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合作解疑,口、眼、耳、脑和双手得到解放,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主探索、自主搜集、自主阅读、自主讨论、自主解答、自主概括、自主寻找规律、自主汇报、自主构建知识结构的积极性高涨了。学生们在丰富多样的学习交往形式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与分享,也学会了做人,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后,学生们不仅能够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且质量有所提高。
(三)从家长的反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语数两科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校每月一次家长代表会,每学期一次全校家长开放日。从家长的反馈来看,无论从课堂孩子们的表现,还是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家长对学校语数两科教学非常满意,认为老师们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善学。我们常听家长说:把孩子送到这所学校学习,我们放心!总之,老师们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激发,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比较充分发展。
三、十种策略遵循的原则以上十种策略,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学科特点原则;(2)教材内容原则;(3)学生实际原则以上十种策略只有在遵循以上原则基础上合理运用,才能取得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效。此项课题在十五已经结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心教学管理干部,我将和各校教学干部一起带领全中心广大教师继续以“十一五”课题为依托,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寻求新的有效策略,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每一位教师自主而有专长地发展,推动我们温泉中心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参考文献:1.《学生情商与非智力因素培养训练使用全书》人民中国出版社 孙永清 马仁真 主编2.[1]乌美娜 主编,教学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高利明,教育技术的aect定义及其启示,电化教育研究,19953.《数学课程标准》4.《语文课程标准》
2.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数学,兴趣,疑问,生活,手段
随着新课改运动的日渐推广,众多基层教育工作者也逐渐意识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于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的实际意义。关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更是层出不穷。笔者不才,在自身的小学教育实践中也对保持学生对数学该科目的浓厚学习兴趣进行了一番探索与实践,现将个人感悟与体会总结、归纳如下,以期为广大教育同仁提供些许教学帮助。
一、设置疑问,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具备对外界事物的探究欲望;相反,由于年龄小,接触的外界事物较少,他们对纷繁的大千世界有着分外强烈的好奇心以及主动了解的欲望。对此,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数学知识点教学时,可以适当设置一些与所教数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疑难问题,这对于诱发学生对问题背后所蕴含数学知识点的积极探究兴趣将产生极大的帮助。
对此,笔者感受颇深。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向学生灌输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而是首先利用多媒体教辅设备向学生出示了一张幻灯片,如下图所示:
并明确表示,这是全班50名学生的血型统计情况。询问学生从上述图片中是否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陷入了热烈的课堂讨论活动中。学习气氛热烈、学习态度主动而踊跃。如此一来,借助幻灯片以及后续的疑难问题就很好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充满疑问、需要进行积极探究的良好学习氛围,将借助疑问诱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的目标落到实处。
二、贴合生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是学科知识的最根本来源,蕴含有丰富的学科教育教学资源。面对如此一笔宝贵的课程教育财富,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充分挖掘与扩充,尽量做到结合所教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知识点的教学与讲解。这样,既能消除学生“数学学习无用论”的消极、错误倾向,同时,还能进一步保持其学好数学、服务于自身现实生活的坚定信心与意念。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这章内容时,笔者搜集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像洗衣机、微波炉、冰箱、魔方、方便面纸箱包装等实际物品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已学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将这些常见的生活物品进行分类。学生的参与兴趣很高,因为通过这一活动,他们意识到原来所学的抽象数学知识并不是无用的,相反与自身的现实生活实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切切实实地存在于各自的社会生活之中。如此,就使得他们对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深入学习的兴趣及欲望。
三、创新手段,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多依赖于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学生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尚处在追求新鲜事物与叛逆时期的小学生就会逐渐失去对特定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试想,长此以往,又何谈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获取良好的数学学习效果呢?总之,弊端重重。
鉴于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创新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以此作为长久维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如,“多边形的面积”该章节涉及梯形的面积公式这一具体知识点,若是单纯将其公式“(上底+下底)×高÷2”直接灌输给学生,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死板、枯燥、乏味的感觉;在考虑到这一点的基础上,笔者带领学生进行了实践操作性质较强的操作活动:首先裁剪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对其底与高进行测量,并计算出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后,将该平行四边形裁剪成两个相同、完全一样的梯形A和B,对其底与高进行测量,并计算出该梯形的面积。通过对比,就会发现两个梯形的面积加起来恰好正是之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梯形A的上底加上梯形B的下底拼起来正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B的上底加上梯形A的下底拼起来也正是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A、梯形B的高也正好为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在此实践操作下,他们的学习探究兴趣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与开发,注意力更为集中,在此基础上,笔者趁势抛出两个相同梯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就是“(上底+下底)×高÷2”。从而在保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对深化其认知、理解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于调动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措施众多、不计其数。对此,我们教师应当敢于创新、勇于实践并力求充分贴合所教学生的主观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愿学、乐学心态的推动下实现对数学内容更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现代阅读,2014.
3.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113-01
引言
计算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认识数学是从认数与计算开始的,计算是学习数学知识的最基本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着他们。我们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提高授课的效率与质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都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并且勇于实践,在学习中不断发展自己,逐渐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那么,如何才能上好计算教学呢?如何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本文将围绕以下四点展开讨论:
一、方法开展计算教学
计算教学可以说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笔算,又包括口算。其中,对口算训练的强化也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算理教学的角度着手,口算则是对小学生说算理能力的一种有效锻炼,口算也是锻炼学生思维的过程,多鼓励学生进行口算,对学生的思维锻炼发展更有用。教师在开展口算教学时,则能通过说的方式直观形象地检验学生对算理的掌握程度。速算、心算等也是计算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尽管口算的效果更加直接,但是速算与心算同样也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有利于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教师在教学时,只要能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教学,再对学生加以指导,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定能有所提升。
二、注重计算与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体教学的始终,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还强调情境的设置、算法的多样化。但是,纵观实际教学,有些做法不到位,导致很多学生的计算能力不强。如何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呢?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首先要培养小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在做题之前,看清数字与符号,观察思考它们之间的特点,内在联系等;在审完题之后,思考对应的计算方法,及时思考是否能简便计算,在实际计算时有没有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等。其次,要引导学生养成规范的计算习惯。在完成作业时,数字书写一定要规范;计算题的书写格式也要规范,便于审阅者审批,但是,很多学生在书写时容易出现错误。比如把“6”写成“0”等。此外,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在进行分数计算时,运算符号要与分数线对齐,再列综合算式时,要留出足够大的地方,避免地方过小,使得数字之间产生互相干扰之情况等。最后一个方面,一般是大家比较容易忽略的地方:学生的草稿纸规范使用。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可能就是在计算细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比如说,有些学生喜欢在草稿纸上随便乱写乱画,有时候将几道题交叉在一起,辨别起来比较困难。这样一来,当学生把计算结果向作业本上誊抄的时候,很容易出现错误。为了避免这种错误的产生,在平时的计算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提醒学生
三、计算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学生的一种主动、自觉理解数,并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其中,计算教学则是发展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数感,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在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减计算以及表内乘、除法。另外,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而且还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口算。另一方面,则是加强学生的估算。先让学生探索并切掌握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而且还能对自己估算的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教师也可以多鼓励学生在学习计算知识时多尝试进行估算,然后再说说自己估计的合理性。计算教学是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在计算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估计问题的结果并,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逐渐培养锻炼学生良好的数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四、演示操作,培养思维形象性
为了提高计算教学效率,在实际教学时,可以采用一些辅助工具进行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实践经验,慢慢树立形象思维。例如,在讲解“80除以2”这一计算题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以借助形象直观的道具——火柴棍进行例题演示,把八根火柴棍均匀地分成两份,师生一起操作,接着,再提出问题:每一份有多少根呢?通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也能准确得出结论,每一份有4根,这时,再进行提问,如果计算80与2的除法,应当如何计算呢?学生很快就会结合实践操作,联想到把八十根火柴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应该是四十根,也就是40,计算结果则是8个10除以2,为四个十,即四十。教师在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合理点评,经过实践操作,学生们也能有效掌握该类除法运算的快速口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真正的小学数学课堂计算教学也应该是面对全体学生的真实认知起点,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的,将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呈现出来。在计算教学时,教师也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设多种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从喜欢计算到学会计算,然后再巧妙地过渡到有效计算,教师在教学时,也要遵循着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渐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为提高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效率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线书.为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支招[J]. 学周刊 2013年12期.
[2]林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新思路[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3期.
[3]汪海杰.浅谈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提高方法[J]. 现代交际 2012年11期.
[4]李平.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03:70.
4.关于初中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四
把学科基础打牢,而不是依靠提前学习。
今天上午我们有个家长和我聊天,说我们暑假的时候其实已经在提前学习啦!比如我在你们这里报了记忆课,把诗词曲赋能背的就背了,我还报了新东方的课,把初一初二的课本提前学习一下,我做了这么多前期工作,为什么孩子上初中以后成绩还是不断下滑?我想说,背诵工作当然要做,这些是属于起步的,那么这个阶段要掌握。但我认为提前去学习,这个意义不是很大,因为如果你现在学会了,如果学好了,你学的很认真,那么你上课干什么呢?对不对?你上课做什么呢?你前期应该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而不是去把整个书都看完,应该是把自己的基础打牢,把自己的文科类的科目压力降低,这样你将来的投入时就可以把文科的压力减少一些。比如英语,你在前期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单词基础打牢。你的小学老师可能是语文英语一起说,用语文来形容,那你上了初中,高中的时候,尤其好的初中好的老师,有些好的,老师就会用英语给你授课,那么你听不懂怎么办呢,对吧?所以很多英语不好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只能接受老师30%-20%的传递的知识,那么如果你英语基础打好,那你就可以接受80%乃至100%!所以我觉得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
前面说了一个是时间的管理,第二个就是说要打好你的基础,把基本功的地方做好,基本功做好了,你后面的学习才相对轻松、容易,效率才高。这是我给大家提醒的,一个是时间管理,一个是打好课程基础。
5.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五
资料来源:求职俱乐部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一线的教师们不断摸索,积极探讨,不断地寻找合理的、适应于我们当地学情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觉得在新课程面前,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总是用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功或利益来教育孩子们,殊不知学习过程中的快乐对他们来说,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果过程中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将累积成为学习障碍,从而令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用这样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才更有意义?”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所以我们作教师的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创设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一、设臵问题情景,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有理数乘方时,课前提问:“你吃过拉面吗?你知道拉面是怎样做的吗?”
二、设臵问题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例如,在教授角的大小时,我是这样设臵问题的:
1、你怎样能知道一个角的大小?
2、你会度量一个角的大小吗?你用什么工具?
3、你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吗?有几种方法?
三、设臵小结问题,让学生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和体会。课堂小结时,应该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分层设臵课后思考问题,温故而知新,全面提高。
布臵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对不同的学生我设臵了不同的思考问题,使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解决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作为“导演”的教师,重视学生在课堂上归属感的获得,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制订和课堂纪律自治,同时优化课堂,避免形式主义,激发兴趣,使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善于利用情境、问题和评价等多种激励方式,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梯度,使得课堂提问形成一个问题连续体,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灵活度和空间,使每个学生都取得发展http:///。
6.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六
人活在世上,每天都要学习,而有些同学学习好,有些同学学习不好。其实大家每天都在一起学习,只是有些同学已掌握了学习方法,而有些同学站在学习的十字路口徘徊,已然找不到学校的制胜法宝。不过不要着急,希望你看了下面的文字,能找到迷失的道路。
一、预习
预习,他不止针对于一门课程,对语、数、英,三科都有帮助。做预习时,不能泛泛一看、草草了事,要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预习时,可以使用工具书,但不能依赖工具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并记下不懂的问题,待明日老师讲课时,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当你真正掌握了这一方法,你会发现老师讲的知识,自己早已了如指掌,也自然会跟着老师的节奏,对听讲有很大的帮助。
二、巩固练习
光听讲是不足成为尖子生的,回家后,还要多翻书,多做练习(其实只要上课把老师的话理解透彻,做练习题时,也颇为得心应手了)把知识消化,成为自己的,踏踏实实地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
三、针对性方法
以上,是三科通用的方法,接下来,我就要针对某一科,谈谈自己的方法,首先,语文要多读书,读书时,不能只读些情节,要含英咀华,对一些高级词汇,一定要去查阅工具书,弄懂意思,以便在作文中体现。而数学,则是多做题,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英语,多听、多说、多练,背课文、默课文,很容易就可达到九十分以上。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方法,是学习取胜的法宝,方法固然重要,但是缺少了努力和进取,也不过是一堆无用的方法。希望你的毅力+方法+智慧,能带给你一个不错的成绩!
四、名人读书故事
鲁迅的.读书法
鲁迅在博览群籍的基础上,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读书方法。一是泛览,他提倡博采众家,取其所长,主张在消闲的时候,要“随便翻翻”。二是硬看。对较难懂的必读书,硬着头皮读下去,直到读懂钻透为止。三是专精。他提倡以“泛览”为基础,然后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门或几门,深入地研究下去。否则,读书虽多,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四是活读。鲁迅主张读书要独立思考,注意观察并重视实践。他说:“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他还主张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五是参读。鲁迅读书不但读选本,还参读作者传记、专集,以便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地位,由此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苏步青的读书法
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就是这样来读《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的。他最喜欢《聊斋》,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起初,有些地方不懂,又无处查,他就读下去再说,以后再读就逐步加深理解。苏步青读数学书也是这样的,他总是边读边想,边做习题,到读最后一遍,题目全部做完。他认为,读书不必太多,要读的精,要读到你知道这本书的优点、缺点和错误了,这才算读好、读精了。
华罗庚的读书法
华罗庚是刻苦自学成长的数学家,他的读书方法有独到之处。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闻一多醉书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匡衡借光读书
7.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七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有效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期待在课堂教学上,能够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服务的理念,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现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蓝本,和读者一起探讨有效阅读方法。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已经在安徽使用多年。从一年级上册至六年级下册,每册书都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版面和教学内容上做了精心细致的安排。纵观全书,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偏重于直观图形。如何结合图形获取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如何让小学生“读懂”直观图形,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只有“读懂”图形,才能理解图形所表达的含义,然后运用于生活中,从而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阅读呢?笔者将多年的体会、经验呈现于此,与读者分享。
对刚入学的小学生,主要是从一幅幅图画中认知事物。此时,“阅读”就是通过眼睛观察发现。教师可以设置情景进行教学,将“平面”的直观图放置到“立体”空间中去。学生可以从读“图”的过程中发现数学问题。比如,数一数,分一分,比一比等教学过程,可以用不同类别不同大小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同时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观察、体会结果,并让其他同学进行再比较和补充。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总结”这一程序,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奠定基础。有了直观上的感知,教师就可以将学生自己的语言转化成抽象的数学语言、符号,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苏教版教科书在内容上主要采用“试一试”、“想想做做”两种方式表现知识点。仍然以直观图为主,辅以简明的文字。对小学生来说,从图形中抽象出数学概念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比如,教授二年级(上)的《统计与可能性》时,教材只给了几幅简单的图片,配置几句表达简单的问题。为了“读懂”图片意思,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尝试过程为:事先将学生分成几组,让每组同学自己先学习读“图”,经小组讨论,确定阅读结果,说明学习目标。然后每组发一只装着不同颜色球若干的口袋,让同学们自己体验摸球情况。先让各组同学统计本组袋子中的不同颜色的球各有几个,记录下来。然后让大家随意摸球,并记录摸球情况。根据记录结果,让各组同学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争取能准确表达“一定”、“不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的含义。结合实践结果,再重新读“图”,让学生体会在变化不断地情境中,如何获取知识。不过,在活动体验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们的“阅读”成果,有效的成果要给与正面的积极地评价,要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成功,获得探索的快乐,从而让自己的认知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再比如,在四年级(下册)的《对称、平移和旋转》教学中,笔者安排如下:
教材开始是给出几幅直观图,配简洁文字要求画出其对称轴。由于有了上学期关于《平移和旋转》,以及《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学生们已经熟悉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于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然后在折线处画出对称轴。事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轴对称图形,随机分发给各组(也可以事先分好组),让学生们自己折纸,画线。这样做既复习了旧知,又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了学习的乐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展示几幅图,让学生直接画出其对称轴,这样引入,会让学生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失去听课的兴趣。
下一环节是让学生发现不同。教师请各组同学结合手中图形畅所欲言,说出图形的特点,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几条等。各组之间还可以互相提问补充,尽可能让同学自己总结不同图形的特点。随后,教师再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网格板,请同学将手中图形按原图和对折后的图分别放在网格板上。让学生自己在网格板上体验平移、旋转。发现平移和旋转的不同,学会用语言表达,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在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图形的意图。直到实现教学目的,再返回重新读“图”,学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时,才真正读懂了“图”。
基于此时学生们对平移和旋转已经有了深刻认识,在本次教学中,笔者“全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让他们在过程中,感受知识的存在,产生探索欲望。在自读、自悟和自我体验中,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问题所在。让学生在边“读”边悟中去发现、去探索、去解决问题。
当然,对应用题的阅读,并非想象的简单。为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启发学生借助图形阅读。学会将复杂的数学语言转化成直观的图形,帮助理解题目意思,促进问题解决。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着眼点停留在获取知识本身,还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数学课堂。让数学阅读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有阅读的意识,养成有效数学阅读的习惯。变教材为读本,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
摘要:笔者以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蓝本,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探索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阅读。
关键词:数学教学,有效阅读,读“图”
参考文献
[1]李秀娟.把握阅读方法,享受数学“悦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3.
[2]苟世登.让数学课堂在读与不读之间变得精彩[J].民族教学,223-224.
[3]田奇述.随心潜入书润学细无痕[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0:51-53.
[4]潘晓华.小学数学教学也应强化阅读[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135.
[5]马云美.阅读与数学[J].课堂经纬,总第718期:71.
8.关于初中数学有效合作学习的研究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合作课堂;缺陷;策略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存在的缺陷
1.以借鉴为主,缺乏自身特点
合作学习固然有着其自身的优点,它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学习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故一旦某一学校试点较为成功,另外的学校便广泛地组织教师去学习取经,回来后应用到自身的教学中,但是在实践过后却发现很多时候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反而有时候仅仅是教师单方面地进行改革,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配合,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方面的影响,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2.对于自由度掌握不够
合作学习需要一個自由的环境,学生在不依赖教师的情况下自主地展开思考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但是数学的学习并不能与其他学科同等而论,他具有自身的严谨性,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知识,所以,过分地追求活跃的气氛对于数学的学习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教师没有掌握好自由度,让课堂变得过于松散,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
二、如何构建有效的数学合作课堂
1.因地制宜,学会创新
数学的教学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仅仅通过借鉴是不完整的,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学生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找到适合自身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督促学生进步。
2.适度放权,自由有度
有效的学习需要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展开,初中生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较弱,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保持数学原有的严谨性,在基本公式定理的讲解中由教师主导,对学生进行系统扎实的教育,而在发散性问题的研究上可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数学的学习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过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创新,为数学教学的改革努力。
参考文献:
[1]白改艳.对合作学习认识的现状调查[J].考试周刊,2010(06).
[2]王攀峰,张天宝.小组合作学习: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J].教育学术月刊,2008(09).
[3]唐举,李国林.论高中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内容的选取[J].考试周刊,2008(04)
[4]文明亮.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时机的把握[J].成才之路,2007(18).
9.高二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九
课前预习是教师讲课前事先学习新课,逐句、逐段看书,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这一段主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关键词是什么,不认识不理解的字可查字典。这一节课主要讲几个问题?有几个公式?应用到以前哪些知识?如果忘了查一查。通过预习,简单的题应会做,还有哪些没弄懂的记下来,老师讲时集中精力听讲,就会迎刃而解。预习有两大优点:1、听课效果好。一般的问题自己解决,不懂的问题,由于急于学会,上课防止开小差,不会对老师讲的不感兴趣。对应用到的以前的知识提前复习,对学习差的学生也可以起到笨鸟先飞的作用。2、培养了自学能力。一个人不管他上到高中、大学、还是研究生,总要离开老师、离开学校,独立面对社会上的许多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解决。通过预习,逐渐培养了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课前预习的最大优点,也是我们上学的一个主要目的,通过读书培养能力,最终离开老师这个拐棍,独立学习,你将终身受益。
专心听讲 按要求教师讲一节课要用四节课的时间备课,备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备引入新课的方法、备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备如何复习和本节课有关的以往的知识、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等等,教师都要仔细斟酌,教师都是本、专科以上的大学生,要讲好这节课还要下这么多功夫。所以专心听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讲,下课要多用几节课的时间也达不到这样的结果。最近一个学生到我这里心理咨询,说“我上课爱睡觉,控制不了自己,怎么办?”,我了解了他的作息时间,晚上12点不睡,看书、上网,我说你本末倒置了,上课睡觉,听不懂,晚上补,化费了时间,耗散了精力,成绩提不高,你要调整你的作息时间。
及时复习听过教师的讲课,先看书再做作业,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一遍看书,比预习时对知识感受深刻的多,作业速度快且正确率高。有的同学为了赶时间,课后不看书,就立即做作业,不会作了再问同学、问老师,或者死钻硬抠,认为这样完成作业速度最快。其实下课先看书及时复习再做作业,做作业的质量才会又快又好。学习是一种综合素质的比赛,有的同学意志坚强,能管住自己,能持之以恒,所以能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独立作业 有的同学不太相信自己,做一道题和别人对一道答案,或者怕完不成受批评,或者急着完成任务去玩,干脆抄别人的作业,交上去,完成任务拉到。如果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又及时复习了,不会做的作业就不会太多了,不能独立做作业的原因就是因为前几个环节做得不好。炒作业,是一种恶习即骗了老师,又骗了自己常此下去,学习成绩不好是很自然的事。
解决疑难 通过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和同学们讨论,或问老师,或再看一遍课本,当天问题当天解决,不留知识缺陷。通过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不会做的作业就不会太多了。就好像认识一个人一样,第一次见面刚认识;下次见面,点点头认识,见过面;第三次见面是朋友了;第四次见面是老朋友了。学习新知识也是这样,经过四遍的学习,一般的没有问题了,但如果这作业和以前的知识有联系,比较综合,或者这个类型的题你没有见过,需要自由发挥、创造,可能你还会有疑难的问题,这时就要马上解决。如果不及是解决疑难,使知识缺陷不断增加,产生恶性循环,必然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进行下去。要备一个疑难记事本,把出现的问题都记录下来,考试前再集中复习一遍,考试中就不会做错了。你不要认为纠正了,就不会在出错了,大脑记忆东西有一个反复的过程,过了一段时间,纠正的疑难又模糊了,如果考试前再集中复习一遍,考试就万无一失了。
10.初三学生有效的复习学习方法 篇十
进入初三后,就感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也大。所以必须给自己制定合理
有效的学习计划,通常在前一天就作出第二天的计划,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明天课堂上除了掌握老师讲授的东西外,还要看完哪些相关部分的参考资料,这样上课就不会走神了。
在上学期,老师们就开始组织第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了。这个时候的主要
目标就是“大扫荡”,各个知识点都要熟练吃透。一份详尽的考试说明也是需要的,上面都有考点以及要求的程度。然后就是中名师对于当年考试大纲的解说,并具体到每一章节都会讲解应该掌握哪些东西。第一阶段的复习就是金字塔的基础,基础越牢固,塔尖也就越高。
下学期开始,第一遍复习基本完成,这时候就找出几套历年的中高考题做做,
模拟环境、限定时间、闭卷、评估。这样就可以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是什么了。在这一阶段就要更有目的性,攻克难点、深化重点。具体来讲,在看完第一遍复习时留下的各种总结,将各个章节联系穿插起来,形成一个学科整体。这样的训练,对于考试中的综合题目的解决,无疑大有裨益。 每复习完一章,要细致地考察自己真正学到了什么。根据自己的理解,看着
目录,想想学到了什么,各个知识点是什么,错题出现在哪几个方面,在笔记本上简明扼要地列示出来。印象模糊的地方就查书查笔记,并在后来的习题练习中不断补充,这就是自己的宝藏。不仅可以让知识完全再现,检验自己的学习程度,更是第二阶段复习的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把自己理解过的东西记下来,将原来的各个章节总体上进行把握,并且在脑
海中形成网络,达到一触即发的状态,这样,第二阶段的复习就算圆满完成了。
最后阶段是在中考前一个月左右。这段时间除了平时的努力之外,主要着重
训练答题技巧和应试心理。
一、自习
除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作为一个优秀的学生一定有一套自习的方法。
①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因为毕竟学习得靠自己,老师在课堂上的时
间是有限的,以启发、引导学生为主,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课外来进行钻研。如果只满足掌握课上的那点知识,取得比较高的分数就有点困难了。所以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在掌握了那些基本知识之外还应该注意在更大的范围内自习。通过自习学来的知识不仅可以开阔思路,而且对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②自习时一定要讲究效率。要注意留心自己最兴奋、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
自习时段分为在学校的自习和在家里的自习。无论在学校自习还是在家里自习,都应该抓紧时间,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学校的自习时间,一般都会有各个科目的老师来班里辅导,因此这个时段是非常宝贵的,就应该解决比较难的问题,抓紧时间问老师或同学,及时解决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回家之后的自习时间由自己灵活支配。要复习当天的功课,预习明天的课程,如有时间还可以读一些课内外读物,增长自己的知识。课外书籍往往有着生动易学、内容广泛的特点,通过阅读拓展自己的视野,开阔思路。自习过程中,
由于在思考问题上投入了大量时间,从而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这种能力的习得与增强不但对本学科学习有利,而且对学习其他内容也是大有裨益的。
二、读书
书分很多种类。不同的书,读的方法不同,读的重点也不同。
书大体可以分为:描述类,叙述类,论述类和分析类。
描述类:包括小说、诗歌散文集等文学作品,语文课本中的大部分文章属于
这一类。读这类书籍时主要是去感受,感受作者的感受,感受文中的情与景。所以读这类书时要每字每句地读,细细品味,才能达到阅读的效果。
叙述类图书主要包括历史书籍、记实性文学书籍。读这类书主要是去了解书
中所记载的一系列人物、事件的相互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和时间关系等。掌握了这些关系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读这类书时不必过多地注重一字一句,但一定要按顺序阅读,读每一章节时最关注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然后用这四个要素把整本书串起来。
论述类书籍主要包括政治类书籍。读这类书主要是了解书本身所阐述的观点。
这类书往往结论性的观点并不是很多,但会用相当多的篇幅来支持其观点,因此读这类书的时候是可以跳跃着阅读,就是先读结论,再去有目的地读作者的论据,这样读书的效率会很高。
分析类书籍包括数、理、化、生物、地理等书籍。这类书籍都是以传播科学
知识为内容的,读这类书的目的是很清楚的,就是理解和接受。所以读这类书时,一定首先要清楚这一章要让自己理解什么,通常是一个定理或一个公式。然后围绕这一核心去读书,思路就会很清晰,读书效率自然会提高。 对于教科书,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想读”或“不会读”。
其一,认为“教科书简单,不值得读”;
其二,认为“老师已经讲了,没有新意,不必再读”;其三,读书障碍很多,不想
读。其实,读书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
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
1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
问进课堂;
2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
3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要反复读,要求“精读”。
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
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相应地提高了。
三、记忆
记忆是学习非常重要的环节,任何知识理解了绝不等于掌握了,理解是必经的过程,但记忆才是最终的目的。
对于理科知识来说,先理解会帮助学生有效地记忆;
对于文科,先记忆可能会有利于理解和掌握。
1、记忆规则一般要规定记忆时间,并且一个人独自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进行
记忆。记东西的时候,不要仅仅默读默记,而是动用尽可能多的感官,比如一边看一边念一边写。要注意的是不能老是打开书本,在记忆了一段东西之后,一定要把书合起来,在脑海里过一遍,有时想不起来时不要马上翻书,而是努力回想,实在想不起来再看书。
最好是睡前把背过的东西再回忆一遍,因为睡眠时没有新的信息输入大脑,刚刚记忆的东西就能不受干扰。
如果书上的内容太散太杂,就要先在一张大的纸上画关系图,自己归纳组织
后再记忆,这样就相当于把零散的个体结合成了有机的整体,再记忆时就容易得多了。每次记忆的量也有讲究,要定量记忆,日积月累,效果就慢慢显现出来了。
此外还可以用交叉变换科目来记忆,背2个小时历史的效果肯定没有背1个
小时历史加1个小时英语单词的效果好。
1、文理科记忆法
①理科:对于理科课程应该是先理解再运用然后才记忆,若不理解不运用短暂的记住很容易,遗忘也更容易,所以只有理解后才记得牢。
②文科:认真理解,理解是背诵的基础,对要背诵的文章,力图比较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义。然后再这个基础上去背诵全文,这样就会背得快,而且不容易忘记;全神贯注“一心不能二用”,做到全身心投入,心到、眼到、口到;熟读精思,反复朗读,慢慢咀嚼,细细品位。特别是对于古文学作品,用笔或口将文章准确地翻译一遍,反复消化,边熟读、背诵,边理解、记忆;分背、合背结合,分背就是按一篇文章的段落,一段一段分别背诵。合背就是
在分段背熟的基础上,连贯起来背诵。“连环背诵法”就是分别背熟一篇文章的第一、二、三段以后,就把三段连起来背一次,然后单独背熟第四段以后,又把第二、三、四段连起来背一次,依次类推,全篇文章背完以后,从头到尾连贯起来背诵。
最后强调一点是:光有好的记忆方法还不行,有的知识还需要扎扎实实地坚持硬背下来,半点巧也没法取。
九 作息
作息养成一种良好的作息习惯,不仅对同学中学时代的学习非常有益,甚至对学生未来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有许多成功人士都得益于自己良好的作息习惯,因此应该重视自己的作息习惯。
①把作息安排变成生活习惯很多同学其实有着非常适合自己的时间表、计划书,但无法做到每天坚持。如果始终把按计划做当成是一件痛苦的事,为了遵循而遵循,这样很难持之以恒。计划可以很简单,但不可以老改变,应努力把计划日程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就和一天三顿饭一样自然,这样可以保证稳定的学习。
②定了时间表就要坚持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贴在墙上,自己遵守并由父母监督。每当自己觉得不能执行下去的时候就看一看作息时间表,这时一种遵守诺言的力量就会促使自己坚持下去。另外,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要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而且还要做到“松紧一致”。有的同学到了假期就会比较放纵自己,作息时间比较乱。因为作息规律一旦乱了,到上学的时候要调整过来又比较困难,而且是很累的一件事情。假期的时间安排和上学
时应差不多,学习有一个惯性,可以适当间歇,但是不能一下扔开过久,要“松紧一致”。
③ 作息时间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作息时间关系到学习的精神状态,所以在
11.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武术;探究性学习;步骤;策略;常见问题
教学实践表明,在高中武术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探究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武术运动技能与柔韧、灵敏、力量等身体素质,而且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在高中武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探究式学习呢?
一、一个成功的高中武术探究性学习案例
1.背景
在自编武术校本教材擒敌拳单元第十二组动作“摆直侧踹:右摆拳+左直拳+垫步侧踹+右勾拳”教学时,学生虽然对侧踹腿动作的实战运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由于侧踹动作方法与要领掌握比较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转移到其他组合学习上,对侧踹的练习产生惰性,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主题
“侧踹腿”动作的探究性学习。
3.流程
老师首先讲解示范侧踹腿动作方法、阐述相关练习要求,然后组织学生按如下步骤进行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
侧踹腿正确动作方法是什么?如何运用侧踹腿有效击打脚靶?如何防守侧踹腿?防守后如何反击?
(2)收集材料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侧踹、学生自我练习、参考教学图片与文字提示比较自我动作技术、同学相互交流与评价动作技术、相互攻防练习等等。
(3)形成假设
同学们带着问题参照收集的上述信息材料不断练习动作方法,形成问题的假设。
(4)检验假设
同学们参照教师动作示范与图片自我比较、相互纠正并对照动作要领检验侧踹腿动作的合理性,教师在学生相互检验、相互练习的过程中适时点评与纠错,参与学生动作学习的检验过程。
(5)结论
①通过练习学生能做出侧踹腿动作;②学生能两两配合用侧踹腿击打脚靶;③防守方主要是采用后退与侧闪;④反击方后退后以垫步侧踹、上步蹬腿为主,侧闪后以横踢与拳击为主。
4.结果
在上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始终高昂,能积极主动地反复练习与思考,相互之间互帮互助,侧踹腿动作方法掌握较快,通过练习,学生在解决侧踹探究主题的同时,不断形成新的动作方法并发现新的问题,对探究学习侧踹动作的进一步练习进行了有效延伸。拓展的练习项目通过教师适当引导不仅能有效复习已学武术内容,还能有效过渡到下一个武术内容的练习。
5.评价与反思
(1)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合理的步骤即“提出问题—收集材料—形成假设—检验假设—结论”,能保证探究学习的有序性、拓展性和实效性。
(2)合理的探究步骤通过什么样的学习策略才能有效地探究学习呢?结合上述探究案例,通过探究性学习在擒敌拳单元教学时的综合运用情况以及武术其他单元探究式学习的課例研究分析,我尝试对高中武术有效探究学习的策略进行如下归纳。
二、高中武术有效探究学习的策略
1.有效地选择教材
在高中阶段,学生有一定感知能力与认知能力,对感兴趣的或者认为对自身有价值的学习内容想学、要学,反之,则表现为较强的排斥性。这就要求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遵循运动规律,而且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想学、要学。在我校,本人通过多年实践与摸索,已形成较为成熟的武术教学模块。选编与创编了“擒敌拳、擒敌棍、擒敌刀、擒敌剑”等单元、“传统刀、剑、棍,九节鞭”等单元、“长拳、南拳、太极与太极推手”等单元、自选类单元、龙狮单元、基本功单元。在教学伊始,学生就对教材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与探究意识,而随着武术知识与武术技能的不断积累,学生探究动作方法、动作原理及其运用方法的动机愈发强烈,探究的内容也随着武术技能的不断提高而交替延伸。
2.有效地探究内容
就教学内容而言,并非所有知识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内容要根据教材知识点选定,并结合学情、场地、天气等情况予以精心编排。比如,在上述成功案例中,采用侧踹腿为探究内容;在擒敌拳单元教学中选择探究学习内容时,多选择分化阶段与巩固自动化阶段的学习内容作为探究活动的内容。在武术其他基本动作与套路练习的初始阶段则运用接受式学习方式,节省学生查阅资料时间,避免学生盲目练习;在深入练习阶段,适合将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在巩固、复习以及拓展练习阶段,适合以探究学习为主,接受学习为辅。
3.有效的探究时机
(1)时机的创设
武术中单一动作的重复练习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探究时机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动机。比如,在基本功单元“弓步、马步、仆步”练习过程中,在学生学练一段时间后,练习改编的顶脚拉手游戏,一方面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练习动机,另一方面学生在游戏中也巩固了动作方法。
(2)时机的捕捉
单个动作、组合动作以及套路方法是需要强化记忆的,在反复的单一动作练习中,学生往往会感到怠倦、消极,甚至有学生会说:练了没用,不如不练。比如,在擒敌拳单元教学中,有时会适时停下,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单一动作的对练、攻防。技术熟练后还可以进行组合动作的互练与攻防。积极捕捉探究时机,保持学生练习热情,让学生多练习、多研究、多运用。
(3)时机的利用
通过上述探究,学生感觉到每一个动作都有其特色,为什么力量发不出?为什么动作不流畅?为什么做不出老师示范的效果等等疑问往往在探究中通过不停地练习与思考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加强的同时,动作技术要领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有效的设计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探究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次地去尝试错误,而且高中武术的探究学习注重身体练习,探究学习的开放性比较明显,这就意味着教师组织探究活动时任务要基本明确,活动程序要基本清楚,探究活动框架结构要基本清晰,这才能够有效探究。比如,上述“侧踹腿”探究学习案例中,探究学习时间有限,而且学生也不能随意进行动作的对练。探究学习时,教师精心设计合理的活动流程,保证了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充分有效的探究。
5.有效的评价
在武术探究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探究的结果,还要评价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有效的评价在评价的主体上不能只由教师一方评价,要注重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有效结合。
三、高中武术有效探究学习的常见问题与思考
1.只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教师的作用
在探究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充分时间练习与探
究,同时要做好动作练习的启发和引导,及时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练习。
2.将探究学习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
武术的大多数内容是不可能自主发现和主动建构的。对于既定的动作组合或者套路的练习,探究学习也没有必要开展。多数情况下,要将探究学习、体验学习相结合,合理运用探究学习方式,从而保证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与正常性。
3.面向学生全体,忽略个别差异
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要通过引导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局面。对于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给予他们一些专门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
参考文献:
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2.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十二
1. 根据学生能力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
分层次作业就是根据知识点的多少、思维的难易程度、知识交叉联系的程度等把作业分层, 这样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 设计出不同的作业, 引导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时, 教师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主要突出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针对数学基础比较一般学生而言, 作业的设计主要突出对概念的理解、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运用;针对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 应该主要突出概念的综合运用和拓展延伸, 以及对重要的思想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比如设计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和开放性问题等.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以中等成绩的学生为多, 教师应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设计筛选中等难度的课堂课后作业上.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复合性问题, 将新教的知识点和上一章节的知识融会贯通, 让学生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前面所学的知识, 达到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状态.这类问题往往综合性较强, 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可以作为学生选做题来设计.这种层次性作业的设置, 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水平对作业进行自主选择.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从较简单的作业开始, 在理解概念学会应用后再逐层尝试.基础扎实的学生可以直接选择较高难度的层次, 使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更上一层楼.
2. 系统设计题组型作业
设计题组型作业可以为学生创造机会进行有目的、有方向的纵向探讨或横向思考, 使学生加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从而加深对知识的内在联系的理解.比如学习了某些具有关联性的原理后, 为了使学生加深理解, 明确各种原理的区别和联系, 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题组型的数学题目来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由于这种题目难度较大, 可能很多学生都不会做, 不过让学生思考这种题目的过程, 就是让学生进步的过程, 教师可以在看到学生的思考或者解题过程时给学生以鼓舞, 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
3. 灵活运用开放性题目引导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对教材中比较基础的课后习题或例题稍微加工改变, 考查和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并有助于学生灵活掌握新学知识, 深刻理解经典例题.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 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题目.这种题目的设计方式很多,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编考试题目, 相互测试, 或者只是留下数字或者图形让学生根据新学知识设计题目并解答.这种做法具有新颖性,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数学作业的开放性设计, 要求教师深挖数学思想方法, 引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思考价值的开放题, 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
4. 设计生活化作业, 强化数学学习的应用性
作为数学的大课堂, 生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结合所教内容, 联系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 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具有实用性,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高中生的专业特点, 教师还可以将专业知识与数学知识相结合, 设计出包含专业知识的作业题,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 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由于高中学生动手能力强, 教师可以编选一些实践性作业, 使学生间接理解掌握所学的各种知识、规律、方法、技巧等, 在现实或者模拟的现实中获得实践性的完善, 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 理解抽象的书本定义.学生因为自己动脑、动手获得了直观的理解.
5. 针对学生特点布置阅读性作业
由于现在网络资源发达, 教师可以布置数学阅读作业, 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完成阅读性作业, 引导学生自主提升数学水平.教师通过让学生寻找数学的趣闻、轶事, 了解金融与市场、数学与军事、数学名题等, 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源于实践, 作用于实践.鉴于数学知识在工农生产、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有极广泛的应用, 因而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 教师布置数学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打好基础, 学会运用, 改进教学.实践研究证明, 教师刻意编选合适的数学题目, 设计具有层次性、系统性、开放性、应用性、自主性的数学作业, 有利于打破高中数学教学的不良局面, 对提高中职数学的教学效率, 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摘要:数学课后作业是巩固所学数学知识、强化技能、培养和发展数学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和发展功能.因此数学课堂课后作业的出题方式对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就数学课堂课后作业问题来探讨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教学的有效性,课堂课后作业,学生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仁柱.高中数学教学如何体现为专业课服务的原则.吉林教育, 2009.
[2]刘万里.高中学生数学学习策略研究.2008.
13.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十三
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蒋楚楚
4月4日,在温州中学新疆部举行了市直高二英语课堂有效学习方式研讨会,会上主要就两堂阅读第二课时的同课异构教学探讨阅读课型的第二课时该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作为任教不到2年的新教师,近年来虽听了了不少的有关阅读第二课时的公开课,但对于这一阅读课型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理论支持,对此存在许多困惑,所以实际教学上也没有勇敢地迈开去做。但这次听了温州中学的金培城和温州14中的陈力两位老师的课和各位名师的点评,解决了我的困惑,并让我对阅读第二课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留白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毫无疑问,较阅读第一课时,第二课时更需要老师们对文本解读的深入,一步步地探讨文章的出彩之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进一步进行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然而,在多节公开课上,我发现,教师忽视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一个劲地对学生输入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学生给的回答也只局限于对老师解读的赞同。如金培城老师对于“Graph description” 和“Opinion Presentation”板块的总结,主要还是通过教师自己的话语进行深化,而不是让学生通过之前的练习和模板,进行分析总结,忽视了学生的学的过程。所以,不少教师往往用自己的文本解读代替了学生发现、探索、归纳、生成等学习步骤,剥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体验与乐趣。所以,教师在课前要深入挖掘文本,但在课堂上,要谦虚装不懂,不要迫不及待地向学生炫耀自己对文本的解读,要通过一步步的引导,让学生教会我们文本的魅力。
虽有重复,但侧重不同。阅读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两节课上内容的重复是难易避免的,但关键都是所重复的内容所要达成的目标层次是不一样的。例如,两位老师都复习了两位科学家对全球变暖的不同的态度和看法。金培城老师在这一内容复习的基础上,再剖析作者所用的不同动词来表达观点。这一细节处理,对于培养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通过寻找相关的动词,快速锁定有关个人观点的所在句子。由此可见,第一课时主要处理文本的表层特征,在具体的语言中落实文本信息。然而,阅读的第二课时,要对文本进行重复利用,着重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指导学生独立思考。
14.指导小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篇十四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首先,仿写文中的一段话或句群的表达方式。如教《有趣的作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在说话写话时就指导他们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学生写到“我家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可丰富啦!有又嫩又绿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白嫩的豆腐”。学生学会了仿写段,也就为写篇打下了基础。
其次,指导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的训练。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
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经过由仿照写到创写,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如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让学生模仿这一课的写法写了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学生写出的作文用词恰当,表达清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充满了一片纯洁的爱心。这样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教学当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15.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十五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式学习有效性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包含语法和口语的入门性教学,属于基础语言教学阶段,其实践性相较于语言和数学而言更为突出,因此合作式教学成为初中英语的主要教学方式。首先,合作式教学容易优势互补,小组成员中必然有口语或语法优势,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学习互相长处,并对别人短处进行额外指导,共同进步。其次,合作学习也有助于口语互动练习,小组之间不仅是学习优势的互补,更是口语练习的伙伴,通过口语实战练习,往往更更具备英语学习的日常情境。再次,合作学习可以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往往小组在学习任务或者课堂任务中是分工明确,互动性较强。因此,有步骤的学习和有方法的学习,往往能更快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的提高,合作学习需要学生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互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式学习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在合作式学习中往往是小组共同完成老师的课堂任务,但小组成员如何平均分配任务和积极参与任务是一个主要问题。尤其是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表现出一定的惰性,在合作式小组学习中则更为明显,不仅在参与过程中不积极不主动,甚至会影响小组学习的进程,对其他学生积极学习的心态产生影响。
2.学生缺乏问题的深入探究意识,初中阶段学生主要是处于知识的接受阶段,往往不会对知识背后的意义和知识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判断。但合作式学习则需要学生能够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行思考,而这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不利于互动合作学习的展开。尤其是英语教学,比如在课堂中老师在语法改错阶段加入合作学习,学生仅仅是合作找到语法中的全部错误进行知识的巩固,却忽略了语言的情境性,单纯从知识本身出发,使学习效果甚微。
3.学生缺乏积极的互动性,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差异性造成的。当学生学习能力较为突出且善于展示自己,则在小组中表现出较强的互动性和领导性,而部分学生则较为内向,不主动参与互动,因而造成课堂展示的一面倒现象,使部分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处于忽略的一方。
三、初中英语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改进意见
1.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自主意识和思维能力在合作式学习中都是必要的。比如,英语口语学习阶段,就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以小组课堂英语情境表演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英语语境中的角色演绎,以锻炼口语能力。
2.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的探究意识。合作学习的有效运用能够在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意识,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和培养。比如,在语法教学阶段,除了对语法知识的学习和小组集体改错等形式以外,也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情境中对语句进行朗读,并鼓励另一位学生去标注每一句的重音,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3.合理安排小组的成员角色。按照目前初中教学的课堂规模,在30人的班级中一般以6人为宜,小组成员性格各异,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每一个成员的性格和角色对小组成员进行编排。在编排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特长和性格进行合理安排。比如,一个小组中应该有一个具备领导力和顾全大局的学生,一个英语语法擅长的学生,一个口语擅长的学生,以及几个较为乐群和交际的学生,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能力,都能够有效展示自我。
四、小结
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采用合作教学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和提高学习效率,但往往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学生缺乏参与的积极性、缺乏问题探究意识以及缺乏互动性等问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探究意识以及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刘阳.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2]刘程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D].长江大学,2014.
16.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 篇十六
导数这章节内容讲授课时安排较为紧凑,不利于学生的接受,小测后发现学生知识点掌握较差,故在此安排一节复习课。本节课知识梳理及教师讲授约花去30分钟,留15分钟检测学生对本堂课的掌握情况。
二、调查方式
课堂小测,通过多媒体投影教师精选的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并上交。
三、调查对象及基本情况
高二(4)班全体学生,共50人。本班学生为艺术生,总体学习水平弱。
四、调查收回情况登记
班级共50人,实际参加测试为50人,共收回測试卷50份。
五、调查内容
1.求过点(1,3)的曲线y=x2+1的切线方程
2.函数y=x2ex的导数为
3.求y=2x3-15x2+36x-24的单调区间及极值,并求x∈[1,4]的最值。
六、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题:求过点(1,3)的曲线y=x2+1的切线方程
1.调查目的:通过这个问题的调查希望了解学生对基本求导数的掌握情况,以及调查学生对过点不在曲线上的切线方程求法的掌握程度,这一题是了解学生是否理解导数的重要题形,便于教师寻找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实效性的策略。
2.调查结果分析:完全正确有8人,误把已知点当作在曲线上的切点导致错误的12人,放空2人,完全错误28人。通过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还是未完全理解导数的概念,也有少数学生能掌握概念并能很熟练地应用于实际解题,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弥补学生在导数概念理解上的缺陷,加强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题:函数y=x2ex的导数为
1.调查目的:通过此题了解学生对求导数公式及导数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
2.调查结果分析:完全正确有32人,放空2人,答案是2xex的8人,完全错误8人。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来大多数学生对求导数公式及导数四则运算的掌握情况较好,能够较好地记忆求导公式,能够熟练的用于计算。但还是可以看到,有部分学生答错此题,有些学生的答案是2xex,说明他们对导数的四则运算公式来不够熟练,须加强练习。
第三题:求y=2x3-15x2+36x-24的单调区间及极值,并求x∈[1,4]的最值。
1.调查目的:通过本道问题是想了解学生对导数应用的掌握情况,思路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清楚,导数的应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学生必须正确掌握。
2.调查结果分析:完全正确有8人,放空2人,只有单调区间极值求正确的8人,只有最值求正确的8人。通过本题发现学生对利用导数求最值的题型掌握较好,而求单调区间及极值的题目相对比较复杂,学生显得生疏不够熟练,其实,解单调性的题目在刚刚复习时,已经讲评过,说明学生的听课效率较低,知识的接受过程漫长,接受能力整体不高,教师必须在今后的教学中反复强调,反复引导,总结规律,分析问题的根源,让学生主动动脑、动手,以达到课堂效果。
七、总体分析及措施
1.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有60%的学生还是能够接受上课所学,有20%的学生可以大部分听懂,还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可见,教师的教学还是有效的,但也可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数学,同时评价体系应该多元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上课总能认真听讲,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弱,理解能力较差,对于课堂刚刚讲过的知识点消化较好,学生模仿解题能力较好,但是,对于稍微有些变化的题目,学生学起来就比较吃力,体现出学生分析能力较差,可见学生的依赖性较强,缺乏自主探究意识,是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师可在今后的授课中缩短讲授时间,不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应让学生多动笔多动脑,形成学生主体。
3.调查结果显示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够自主思考问题,而相当一部分学生比较依赖教师课堂讲解。这个结果是不理想的,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教师应该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兴趣上多寻求策略。
4.培养学生良好课堂学习习惯,比如认真听讲、勤于思考、细心灵活等。
5.研究学法,正确指导,提高复习效率。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复习方法,研究复习教学的规律,明确复习课的目的任务、复习课的功能、特点以及复习课的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给予学生正确的复习指导。复习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应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制订可行计划,并帮助学生选好方法,并不断落实、跟进。(2)指导学生选好课外教辅,学会收集好题错题,对学困生有时应该给予特别关怀和个别指导。(3)指导学生不断构建知识网络,在学习经验不断丰富的基础上,不断提炼数学解题方法,掌握解题规律。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断改进方法,调节自己,提高效率。
【关于小学生的有效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论文08-22
关于大学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问卷07-10
小学三年级关于学习雷锋的作文07-18
关于高三学习的学生演讲稿07-22
关于大学生学习英语的调查问卷10-23
关于大学生骨干网络学习培训的心得体会08-12
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的有效方法07-05
关于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情况调查报告08-06
关于大学生学习计划10-21
关于大二学生个人学习计划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