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精选6篇)
1.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篇一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联觅趣(教案)
【课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对联觅趣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
【课时】一课时
【设计理念】本次活动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成果展示,学生自主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进行探究性教学尝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拓宽知识面,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主动探索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效率,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背景分析】本次活动的班级是09直通班。学生经过中专一年的学习就将参加成人高考。因时间紧、任务重,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正确的学习方法至为重要。通过这次活动,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并主动学习探究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情简析】中专学生虽然学习基础薄弱,但自我意识较强,对新事物兴趣浓厚。经过适当引导,可以较好地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固有的潜能,促其自主学习。针对学生这些特点,本次活动以组织学生充分参与为原则,设计竞赛、评比、奖励等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以学习主人的身份,参加筹备、竞赛、展示、评比全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教学目标】让学生透过对联这个窗口,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其文化修养。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培养互助协作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掌握对联的基本规律,积累大量常用名联。
2、能力目标:①激发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求知欲,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②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提炼归纳的能力、口语表达的能力、灵场应变的能力。③培养遵守规则、合作学习的能力。④培养拟写简易对联的 1
能力。
3、情感目标:借助对联,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产生兴趣,提高修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训练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从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难点: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对学生的适当引导与充分调动。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展示成果法、3竞赛活动法
【教学平台与资源】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与生活资源
【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期准备:
1.向学生介绍一些趣联及名联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主动探求其中乐趣,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分享。
2.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组长,负责协调本组筹备阶段的各项工作。
3.组织学生外出考察、拍摄生活中的对联,加深直观感受。
4.提供若干个主题让学生选择,最终学生选中四个主题:喜庆的春联、风景名胜与对联、励志修身联、古诗词中的对联。根据这些主题,布置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对联及知识和图片,指导帮助学生制成PPT的展示课件。
5.每组完成20道竞赛题的拟写制作。
6.各组安排一个同学熟悉资料的解说
7.每组安排一个同学准备一则对联故事。
8.各组分别自拟几则对联,在组间交流。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
苏东坡与佛印和尚的双关哑联。
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下联: “水流东坡诗(尸)”
2、趣联:
浙江温州江心寺门前的对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三、课堂活动环节:
(一)、资料展示:
每个小组推出一名学生,以PPT的形式对收集到的有关对联材料进行介绍。
(二)、故事比拼:
每个小组出一个选手,分别讲述一个有关对联的故事。
(三)、答题竞赛:
该环节由教师主持,分必答题和抢答题两个阶段。
必答题要求:每组回答一定数量的题目,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或答不出不得分也不扣分。
抢答题要求:可直接抢答,最早答出者得分。答对得2分,答错倒扣2分。
(四)、评审并统计结果。
(附表一)(附表二)
(五)、分发调查反馈表,同学填写后汇总收集。
(附表三)
(六)、宣布活动结果。
活动结果:
1、资料展示环节,最佳小组是:第组。
2、故事比拼环节,最佳选手是:第 组的。
3、答题竞赛环节,优胜小组是:第组。
本环节各组最佳选手,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4、整个综合活动最佳小组是:
四、活动课总结:
本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同学们以饱满的激情,精彩的表现,展示了各具魅力的青春风采。不但深入挖掘对联蕴含的趣味,而且很好地诠释了这种言简意赅的文学样式。整个活动,同学们既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五、作业
1.继续收集其他有特色的名联、趣联,并归类。
2.试着自拟一些简易对联,并在班上交流。
3.将活动过程中使用的学习方法运用于其他知识的学习中。
【拓展延伸】由对联延伸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互动与交流。
2.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篇二
一、创设主题情境, 确保活动实效
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每一课程教学内容都是我们都精心营造的每一个活动的生活化主题情境, 这一些主题情境往往散发着浓郁的校园活动特色, 融入了中西方节日文化, 蕴藏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例如, 在“菁菁校园”板块教学实施过程中, 我们开展《丹桂飘香游校园》《桃李芬芳谢师恩》《方寸名片识新朋》《欢笑青春皆友谊》四大主题活动, 给学生展现一幅生机勃然的校园画卷。活动中, 借数码相机拍摄校园景色, 熟悉校园融入校园; 组织手工制作创意贺卡, 献礼教师节, 拉近师生距离;运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制作名片, 参照名片礼仪编演小品剧“递名片”, 带起生生互动;根据陶泥艺术品特点, 尝试捏制同学表情, 定格欢笑的瞬间。
本板块内容让学生初步体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化全新的课程形式。突出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强化技能融合与街接的特点, 充分体现“综合性”、“体验型”、“互动型”。
二、渗透民族文化, 架设心路桥梁
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中, 我们引入印章与篆刻、陶艺教育、剪纸、烹饪教学, 并开展社区服务活动, 这是对学生进行情商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
例如, 我们在“喜迎新春”这一板块的教学中, 充分挖掘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设计的《汤圆飘香冬至到》《春联窗花盼新年》《可口年饭情满溢》《张灯结彩元宵节》分别从中国传统的冬至节、 春节、元宵节着手, 在让学生掌握烹饪技能、手工剪纸的同时, 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 实实在在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最终达成“龙的传人, 不忘吾根”的思想觉悟。
这样, 就能够在具有民族文化的活动内容中提升小学生的民族热情感, 促进他们的思想形成, 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呈现综合知识, 形成多维评价
为达成有效教学, 在课堂中清晰地呈现多个领域的学科知识, 让专业技能形成完美的统一, 我们制定了一个通用课堂教学活动模板。每课均由一段亲切的活动建议开始, 让学生明确主题活动。然后以“活动过程指导”开展活动组织、教学新课, 针对不同专业技能, 设置多达十种以上的框架, 如:“现场频道”、“技能贴士”、“心灵体会”、“佳作欣赏”、“资料卡片”、“热点访谈”、“追溯文史”、“民俗传说”等。活动结束以后, 开始完成探究思考任务。这些任务也根据实际的专业技能进行展示。
例如, 在《八月十五倍思亲》一课中, 我们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的。
“民俗传说”:人们把中秋佳节视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请同学们探寻中秋节的来历。 (运用查找资料法揭开中秋节的起源之说)
“小组沙龙”:聊聊今年中秋节是如何度过的? (小组成员利用访谈法相互交流情感)
“民俗体验”:“浓情中秋吃月饼”, 教师分发月饼, 要求小组成员观察月饼实物的形状、饼面图案及拼面字的含义, 并请小组成员品尝月饼。 (小组成员运用观察法探究事物)
“我的发现”:月饼的形状有哪些?饼面的图案设计有何讲究?饼面题字有何深刻喻义。 (通过亲身体验与观察形成问题意识)
“定格中秋”:制作一枚陶泥月饼, 用泥板成型法, 制作月饼的饼身。用徒手捏制法, 捏制表面图案, 并粘连在饼身表面。设计制作一枚仿真月饼, 长宽厚薄参考实物月饼, 饼面图案与题字要求突出浓郁的中秋节气氛。
“技能贴士”:泥板成型法之滚压法和拍打法参考。
“评价书签”:评价指标。 (泥月饼外观创意、粘连技术、我的收获)
这样, 学生就能够通过多维的活动在综合性的实践过程中对“中秋节”的相关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挖掘, 从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3.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篇三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
增城市实验小学是由增城市政府兴建的一所全日制示范性小学,自2005年建校以来,积极落实新课程计划,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但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是校本开发的一门课程,没有教材和现成的模式可供参考,这对于长期以来依纲据本从事教学的教师来说,普遍感到无从下手。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其它课程的“常态”实施而言,该课程落实的稳定性、普遍性及有效性并不理想。因此,增城市实验小学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把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实施研究引向深入,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1.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
学校课程管理是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核心。制度建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必备条件,于是,以校长为组长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实施领导小组”应运而生,并着手制订出台《增城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从学校层面上对课程目标、课程原则、课程组织与管理、课程实施步骤、课程评价以及支撑条件等六个方面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铺路架桥。
2. 开展全员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培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这门课程中的角色不同于其他学科。因此,教师自然成为了保证该课程顺利实施的组织者、执行者。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师资队伍建设便是使该课程走向常态化的关键条件。学校采用“全员参与指导,一人专职负责”的师资配备方式,因此,开展的全员性综合实践课程师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以校为本、“请进走出”的培训,让老师们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全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和学生观,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活动方式,有力地推进该课程的实施。
3. 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校级教研和年级教研两级教研制度。
校级教研以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成员为主体,重点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实施、评价、管理等问题,从宏观上把握综合实践活动的进程;年级教研以年级为单位,按照学期的活动主题,将同年级组不同学科的老师整合起来,邀请相关的家长参加,重点围绕主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问题开展研讨活动。
4.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争取家长的有效支持。
学校重视家长资源,通过家长会、致家长信等途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介绍和宣传,引导家长积极参与活动的策划,支持和配合孩子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建立家长资源库,成立家长委员会,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络机构,为学生走进社会铺桥搭路。学校还建立综合实践课程家长志愿组织,聘请有兴趣、有热诚的家长为校外辅导员,使家长成为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指导者,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该课程的实施。
5. 加大投入,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课程,它重视体现个人、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重视考虑孩子的差异、地区的差异、环境的差异。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对课程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由于国家只指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此,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先导。学校要不断完善硬件环境,并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阵地,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环境保障。增城市实验小学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见表1所示。
6. 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要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因此,对于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学校应积极做好防范工作,加强安全教育力度,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7. 关注学生的负面体验。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更深入地接触社会,学生在面对社会的复杂环境时,由于自身的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因此,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的体验,指导教师务必要时刻关注并引起重视,及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常态化实施效果评价
1. 对学生的评价。
增城市实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生评价体现了发展性、激励性和全面性原则。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最终的成果等。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有以下四种:
(1)师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2)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3)建立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最后采用过程性评价及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4)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等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口头报告、活动表现、课堂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尽量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给以正面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兴趣,激发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动力。
2. 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规划、组织、指导、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效果的评价,并结合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和教研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过: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应树立一种开放性的思想,不能局限于课堂,不能局限于书本,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安排,应充分调动每一种课程资源的积极因素,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实施引入深入,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最终焕发强大的生命力。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的必修课;它是一门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目标的新型课程形态。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研究成为课程深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增城市试验小学为例;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课程评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Z].2001-06-08.
[2]王秀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10) .
4.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篇四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展开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合理的开发课程教学资源,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体现这门课的教学意义与教学功效。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同, 并不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而是强调学生对于周围的人和事, 以及对于我们所在的社会环境形成一定的了解与认知。基于这样的教学目标, 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设计, 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 进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功效。
一、校外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在开发课程教学资源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从很多不同的方面进行考虑。首先, 教师要清楚的认识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取向, 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选取一些他们会感兴趣的活动课内容, 这样才能够真正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 教师要善于挖掘所在地域的地域资源。如果所在地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可以多让学生接触涉及本土文化以及一些风俗传统的活动项目;如果所在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较高, 则可以多组织学生参考一些科技馆或者是相关单位。此外, 教师还要对于社会上正在发生的一些事件有敏锐洞悉, 尤其是对于一些社会热议的话题要善于捕捉, 这些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素材, 并且能够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维度。
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资源主要包括自然资源、社区资源、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等。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现象、地理现象、天文现象、自然环境 (水、土、空气、动植物资源) 等。社区的物力资源包括社区场所、物质设施 (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公园、工厂、机关、商场等) 、文化景观等, 以及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社会资源, 包括社会 (历史) 和现实的事件、社会的热点问题、典型社会现象等。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 包括家族发展历史、人物、生活中的典型故事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 对于这些资源的有效挖掘与利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范畴, 这也会让学生从实践课中有更多收获。
二、引导学生认识与感受自然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 引导学生认识与感知自然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板块, 这也是让学生对于世界形成正确认知的基础。小学生们普遍对于自然界有着很强烈的好奇, 各种美丽的自然景观也能够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在对于自然展开感受与认知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进行一些常识的输出, 也要培养学生具备一些正确的教学观念。例如, 要让学生对自然界的循环有所了解, 并且对各种不同物种要形成正确认识。同时, 还要让学生树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理念, 这一点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 世界在他们眼中很大程度还是未知, 很多观念与理念学生头脑中也并不具备。这个时期的教学中正确的引导则能够发挥极大的教学功效, 学生这个时期形成的很多观念会一直留存在他们心中, 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收获的教学成效。
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 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 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这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还能够很好的陶冶学生的情操, 增强学生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主题创设一些实践活动, 如可以开展《我们去远足》《走进洪泽湖》《家乡的矿产资源调查》《我们需要新鲜空气》等探究活动。这不仅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参与, 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周围的自然环境。
三、让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与他人
让学生对于社会、生活与他人形成正确认知, 这同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实现的一个教学目标。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较为有限, 对于很多人和事的理解他们都还没有形成正确观念。正是因为如此, 教师则要给予学生们更多有效的教学引导, 要让学生懂得如何更好的和他人相处, 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 这些都会让学生从中受到很多益处。此外,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专题活动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可以结合学生们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展开对于学生的教学引导, 这往往能够收获很好的教学成效。
随着我国发展建设进入新时期, 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 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也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与此同时, 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 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内容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创设, 可以引导学生们关注、认识、了解身边的一些人和事, 也可以让学生对于社会热点有所关注, 进而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师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创设一些实践活动, 如《汽车与环境》《廉洁文化进校园》《小学生追星现象的研究》等案例就是属于社会和他人内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对于社会、生活及他人形成良好认知, 这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这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前提所在。
总之, 在展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进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 并且要灵活应用各种有价值的教学素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环境形成正确认知, 并且要让学生对于社会、他人与生活有进一步了解。这样才能够实现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这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是非判断标准的前提所在。
参考文献
[1]马笑岩.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J].新课程研究 (基础教育) .2009 (01)
[2]谢金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形成性评价基本方式[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 (02)
[3]杨金珍.浅议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2009 (09)
[4]牛金成.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分析及评价[J].教育测量与评价 (理论版) .2009 (11)
5.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篇五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班级管理密切相关, 特别是在一部分学校中, 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由班主任组织, 由于班主任具有特定的职责, 因此他或独立或协助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理想引领者, 能够达到“综合课程”的效果, 能够做到“最威信”的管理。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定位不准确, 因此在具体实施中极易将综合实践活动跟主题班会混为一谈, 并且在活动中过分凸显了教师的作用、教师策划方案、组织实施, 显然教师扮演着活动策划者、任务布置者、活动指导者、活动评价者的角色, 而学生则只是被动参与者和被评价者, 使活动流于形式, 体验流于表层。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真正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和作用, 笔者围绕发挥班级管理优势协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总结出了一些实施策略。
一、结合班级常规教学来开展劳动教育和道德教育
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心, 应该是抓好、抓实常规教学。因为常规教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基础夯实了, 班级管理才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顺利前行。常规教学通常包括社会生活常规、家庭生活常规、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这几方面内容。对低年级班主任来说, 首先得抓好学校生活常规和课堂学习常规, 让学生养成初步的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良好的品行习惯。
为了使入学不久的学生学会并掌握系红领巾、整理书包、整理课桌、整理餐盘、准备上课用品等五项学校生活技能而尽快适应小学学校生活, 还特意开展了“自理五项大比拼活动”。活动内容包括:个人自理五项练习、小组自理五项评比、自理五项班级层面评比。让学生向家长、老师、学长等请教, 学习最基本的五项学校生活技能;在班内开展小组合作, 让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学生帮助能力较弱的学生, 选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检查班级学生学习自理情况, 记录并及时反馈。
又如:班级里开展“我爱我的小书包”活动, 活动分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 先让学生猜一猜“我的书包有多重”, 再现场测一测。并让学生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结果?第二步, 让学生展示“我的书包里有什么”, 分别介绍它们的作用;第三步, “给我的书包减减肥!”, 让学生们出出主意, 谈谈怎样爱护自己的书包。
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上述活动时, 可以不必那么循规蹈矩地确定主题、设计方案、分组分工等, 那是他们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满童趣的活动为主, 让活动在自由自在的气氛中开展, 教师要将主动权交给学生, 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 也能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二、结合班级文化建设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门潜在的课程, 恰如“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它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对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及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熏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新课程改革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中树立积极向上、展现活力热情的精神风貌。因为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氛围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文化土壤, 而这恰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完全相同。
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可以分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 它是班级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现, 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 同时也体现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开展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 发动学生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设计和制作, 用自己的双手布置美化教室, 营造班级精神文化特色, 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例如, 有一个班级经过学生民主讨论决策都形成了共识:以“爱生活、爱阅读”为班级文化特色口号, 除了学校统一的队角外, 在教室里另行开辟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为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 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教师可以策划一个综合实践活动, 组织发动全班学生都来参与“图书角”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系列活动, 具体包括:1.图书角名称、图案征集;2.图书角板块设计;3.书架的设计;4.图书的来源与流转;5.图书的借阅与管理;6读书心得征集与展示等。在全员参与、人人设计方案的基础上, 进行小组交流展示, 最后每一块内容由一个小组 (组长领衔, 组员分工) 负责具体实施和管理。学生参与热情高涨, 活动有声有色。
利用“百草园”来开展了以“植物保姆”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自由报名, 分组研究“植物管理中浇水的学问”、“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学问”、“植物管理中光照、温度的学问”, 通过小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学生们采访了学校开心农场的负责教师和花工爷爷, 邀请有经验的家长义工讲课, 帮助学生及时解决管理植物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笔者还引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点滴的感受和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学生兴趣盎然, 因为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实践中锻炼才干、在劳动中增长见识、在合作中分享快乐。
三、结合班级事务管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 班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很广, 校长室、教导处、大队部等布置的各项活动, 最终都得落实到班级。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师单枪匹马, 累且不说, 效果还不尽人意。要想班级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点、创和谐, 班主任老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小主人翁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引领他们积极投身于班级管理、主动参与班级事务, 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老师的工作压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 从服务于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设计目标
班主任老师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喜好, 在班级里选择一项具体的工作来负责, 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度进行适当的调整, 选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 讨论制定工作计划, 合理分工, 定期实行考核和轮换。例如, 在高年级以“让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 养成自主管理班级的意识”为目标, 进行了“班级卫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活动内容包括:班级卫生工作目标分解—分组承包班级卫生—实践任务分解—制订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实施班级卫生自主管理系统方案—监督、调整实施方案, 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形成班级管理常态化。
班主任老师把任务下放,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活动全过程, 从设计方案到具体实施, 再到后续管理, 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的事情可做,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员, 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就是班级的小主人。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来说, 还使他们过剩的精力有了释放的空间和时间。
(二) 学生成长、班级管理、教师指导评价三位一体
“课间十分钟”, 那是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光, 经过40分钟的课堂学习, 他们渴望下课与小伙伴尽情地玩耍。但稍微留意一下便不难发现, 学生的课间活动单调枯燥, 特别喜欢一窝蜂地追逐奔跑, 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安全有益、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呢?为此, 笔者在班级里进行了《我的课间我做主》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 准备阶段:确定研究小组, 落实组员间的任务分工;各小组制定计划, 落实研究方向, 教师给予必要指导;学习采访的方法和技巧及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分析等知识;采访家长、老师等长辈, 了解长辈们童年喜爱的课间活动。第二阶段:各组交流展示调查、研究成果, 共同讨论制定“课间十分钟”班级公约。第三阶段:课间活动的实践与宣传推广, 实施“课间十分钟”班级公约, 监督指导, 形成常态。
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了活动的整个过程, 在继承经典课间游戏的基础上, 又自主设计了许多喜闻乐见的活动内容和玩具, 并集体讨论制定了文明安全活动的班级公约, 所以每到课间十分钟, 学生们都能自觉文明地参加各种充满童趣的活动, 校园里飘荡着他们的欢声笑语。
在班级管理中, 除了班级卫生管理、课间活动管理, 还有日常纪律、公物维护、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等很多事务工作。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来引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学校各类活动, 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主动发展, 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动了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为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效与魅力, 使学生成为活动真正的主体, 从而主动参与活动, 我们将班级管理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具体从班级常规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事务管理来拓展,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并提升了全面素质, 班级管理也因此创特色、出亮色。
6.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 篇六
那么, 要想开发并利用好农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就先要弄清楚“课程资源”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突出的重要概念,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数;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倡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指的是相对广义的课程概念, 也就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从课程目标实现的角度看, 凡是对之有利的所有因素都应该归属于课程资源。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 可以说, 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综合实践课程资源。而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实质上就是依托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 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能够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所有资源。这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 影响尤为突出, 因为它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当前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应当树立新的课程资源观, 即扩展课程资源概念的外延, 可以说, 形成综合实践课程的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都是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所谓农村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实质上就是依托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 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能够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的所有资源。能否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对该课程的实施及其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关系。对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 影响尤为突出。因为它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纲要》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师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话课程资源。”
课程的资源是多元而丰富的, 它的类型大致分为:自然物质资源、社会人力资源、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等。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逐年推进, 老师们对于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和方法、如何拓宽获取课程资源的渠道等, 不仅在观念上已经了解和接受, 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想方设法地加以运用。但是在不同层次、类别的活动指导中, 我们往往可以看到, 由于种种原因, 指导老师不能合理有效地利用课程资源, 出现了一些误区, 以致影响了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对这些误区进行梳理和分析, 并寻求相应的对策, 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实效。
一、家乡自然物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亲近与探索自然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维度之一。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飞禽走兽, 所有的一切都是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取之不竭的课程资源。我们资源案例搜集, 开展本土综合实践活动, 可以将家乡的一些自然资源形成系统的活动资源包, 开发成校本教材, 引领学生扎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二、农村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
体验与融入社会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维度之一。家乡的农村社会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长辈的辛勤劳作、身边的发展变化、先进的人物等, 通过搜集, 开发出本土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 可以将家乡的社会生活开发为系统的活动资源包, 形成方便使用的校本教材, 引领学生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农村家乡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
流传至今的民风、民俗总会荡人情怀;充满乡情的民歌、民谣依然在人们口中传唱;风味独特的农家小吃依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所有这些同样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通过开发利用, 可以引领教师对家乡的文化习俗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整理, 形成独特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 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 “动”中体验, 在“动”中获得真知, 获得能力和发展, 和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 从学生实际出发, 选择贴于实际生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
在农村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应根据课程宏观指导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纲要, 规划本地小学综合实践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 围绕学生与自然关系, 学生与自我关系,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化验, 灵活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切忌本本主义。一切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农村孩子生在农村, 长在农村, 选用他们身边的人和物, 他们会身同亲受, 身临其境。如蔬菜的种植和管理, 起苗前为什么要浇足水?定苗后又为什么要浇透水?这就是孩子们身边的生活, 就在他们的面前, 可以说一问就懂, 一讲就透。
2. 利用好农村环境优势, 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质量
多种多样的活动基地是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不可缺少的基础工程, 也是必备条件。选好、用好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是任课教师的职责。农村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可以说是种类繁多, 仅农业方面就可以利用好校园基地、家庭基地、社会基地, 还有养殖场、种植田、果树园、科教示范试验田等。
总之,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动态、多维的天地里, 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教学中要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 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综合实践活动, 让我们为之探索, 为之思考。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觅渡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06-09
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08-15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10-25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评价10-29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课程教案07-22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教学设计11-25
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09-19
毛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总结11-30
小学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方案07-18
难忘的综合实践活动小学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