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练习册 答案

2024-06-28

历史练习册 答案(13篇)

1.历史练习册 答案 篇一

1―8CADDADBC

9. 第二次―第一次革命―改革 奴隶制―封建制彼得二世―亚历山大二世资产阶级―地主阶级

10.①大化改新。唐。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②明治维新。结果失败。日本成功的前提是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中国封建势力过于强大③抵御外来侵略,脱亚入欧,成为资本主义强国

11.①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②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实力大增,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③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的根基

第六单元测试卷

1―9BCCDACBDC

10. 美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运动。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民族解放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

11. ①奴隶制的“废存问题”②限制奴隶制,维护祖国统一③《宅地令》、《解放黑人奴隶宣言》(4)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祖国的统一

12. ①向西方学习,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明治维新)②图(一):在经济方面,向西方学习,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允许土地私有与买卖图(二):在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③影响:废除了封建制度,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并且逐渐富强起来,并开始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④

[初二下历史练习册答案]

2.历史练习册 答案 篇二

历史练习的出路何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希望自己是探索者。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从“轻负高效”角度切入, 凸现学生体验, 让历史练习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良好作用。

一、开卷疾读数十卷, 至死不解而无益——轻量重质, 提高习题含金量

早期苏联教育家对练习的方法与策略作过专门的论述。凯洛夫指出, 习题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具有巩固学生的知识, 使学生的技能和技巧完善化的使命。而哈里斯·库柏则用研究表明:练习在改进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学生的主导性和责任心等等方面有正面功效。但笔者认为, 只注重数量不重视质量的练习危害很大:它会压跨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使他们产生厌烦情绪, 丧失主动精神, 以致为按时完成练习而抄袭的现象频频出现。这表明不加筛选、随意盲目地加大学生的练习量, 效果不仅达不到预期, 甚至适得其反。因此, 历史练习应轻“量”重“质”。

另外, 眼下各类学习辅导材料铺天盖地且良莠不齐、大同小异。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开学初面临的学习辅导练习就达十几种之多。教师如何筛选练习材料, 并在课中适时、适量运用颇费思量。如什么类型的练习材料有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 什么类型的练习材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等等, 只有轻“量”重“质”, 挑选那些质高而量精、具有典型性的练习材料, 才能收到既保证学习效果, 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理想效果。

以“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课为例, 按照《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 本课教学目标是“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和主要科学成就;认识爱因斯坦对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感悟其成长之路;感受爱因斯坦踏实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勇于科学创新的精神”。从知识层面而言, 其中的“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和主要科学成就”这一要求应该被理解为:“了解, 知道”要多, “理解, 分析”要少。因此, 与其让学生投身于题海做大量的练习, 不如让学生通过简单的知识罗列更能达成要求。所以, 在布置“了解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和主要科学成就”相关练习时, 笔者根据教学指导意见, 去“重”就“轻”, 只要求学生列出知识框架, 这样的练习学生乐于接受, 完成的质量也不错。

当然, 要真正让学生变“要我练”为“我要练”, 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 如何使历史练习更符合学情,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从而提高练习质量, 仍有待我们深入探索。

二、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差异并存, 分层布置练习题

新课程观认为, 每位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其特殊性, 特殊性就是差异性, 决定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因此, 教师在备课中要针对学生的差异性, 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按学生层次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 从而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达成练习要求。如可设计A、B、C三级式练习:A级习题 (容易题) , 适合所有的学生练习;B级习题 (中等题) , 适合大部分学生练习:C级习题 (难题) , 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只有充分考虑学生在知识水平、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练习层次分明, 不同个体兼顾, 才能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 摘桃子”, 品尝成功的愉悦体验。

例如, 在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单元教学中, 笔者设计了如下一道层次分明的习题。

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情境。请观察下列漫画, 回答有关问题。

(图1:大象在天空中飞翔——《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图2:笑里藏刀——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拥抱;图3:自由女神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给罗斯福和丘吉尔, 寓意着要美英两国传承并维护世界自由。)

A级习题 (容易题) :图2讽刺了什么事件?

B级习题 (中等题) :图3对二战的进程有何影响?

C级习题 (难题) :根据图1和图2,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由局部走向全面爆发的原因?

练习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 自主从A、B、C三个级别习题中任选一题。这一做法充分考虑了每位学生的差异,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 提高学习能力。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积极主动, 自行设计练习

如果说教师提供的分层习题对学生来说属于“被动型”, 那么让学生自行设计的习题就属于“主动型”, 符合新课程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行设计习题也是师生互换角色的一种尝试, 有助于学生激发学习动力, 获得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个性平台, 最大程度上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 展开想象的翅膀, 获取“处处是创新之地, 天天是创新之时, 人人是创新之人”的体验,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 自行设计, 培养创新能力

笔者经常让学生尝试在课后自行设计习题, 促使学生自主思考所学知识, 培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

例如, 在教学“朝鲜战争”后, 有学生自主编写了以下一道习题。

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 美国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自己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在美国看来, 朝鲜半岛上的冲突不仅威胁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 更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 既可以维护和扩大美国在东亚的利益, 也可以借机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政策, 加紧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和封锁。

设问:根据所学知识, 说明朝鲜战争和美苏冷战之间的关系。

这道学生自编的习题尽管选用的材料限于课文, 设问也不是很理想, 然而思考方向正确, 因为通过对课文的解读掌握相关知识正是近年最流行也是最实用的学习方法之一。眼下虽不成熟, 但久而久之, 学生就能通过这一方法抓住每课所学知识的重点, 尤其能在复习时抓住每一类型题的特点正确解题。

2. 发表观点, 提高创新能力

在学生设计习题后, 笔者让学生对自己的设计意图进行自评, 争取在互相学习、相互激励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以上述学生设计的有关“朝鲜战争”习题为例, 有学生在评价该题设计意图时写道:“从知识层面来讲, 该习题有效地达到了了解‘朝鲜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的学习要求, 更好地理解了‘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这一概念。”也有学生这样评价:“虽然自己设计习题能有效地巩固学习成果, 但仍遇到了缺少材料的困难, 使自己一时无从着手。另外, 习题设计仅仅结合所学课本知识也不符合当今新高考的命题趋势, 如果该题能增加一些材料, 再将设问改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朝鲜战争与冷战的关系’, 学习效果会更好。”

自行设计习题和自评、互评, 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查漏补缺, 提高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久而久之,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逐步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学以致用, 实践出真知

学以致用, 历来是教育追求的目标。历史学科的生命力在于“见前世之兴衰, 考当今之得失”, 因而有效的历史练习必须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联系社会, 不仅要使学生乐于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引导学生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动口、动手、动脑, 灵活地运用知识, 最终把知识转变为技能。

例如, 教学选修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之时, 恰逢东盟会议召开之际, 笔者立即引入这一时事热点, 设计了如下一道习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 我国南沙群岛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陆续被周边国家侵占。到1991年底, 除我军控制的6个岛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岛, 其他44个岛礁分别被越南、菲律宾等侵占。1975年5月, 越南报纸刊登的越南全国地图, 把我国南沙群岛划入其版图, 并改名为“长沙群岛”。1982年12月, 越南成立“长沙县”, 划归同奈省管辖, 后又划归庆和省。从1975年4月至1991年11月, 越南先后共侵占我国南沙岛礁27个, 并声称拥有南沙全部海域的主权。

在东盟会议召开之际, 有越南人打出“把中国人赶出南沙群岛”的标语。面对这一情况, 中国再次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申明“搁置争议, 共同开发”一直是中国方面处理南海问题的原则。面对南沙群岛问题的冲突, 中国政府一直保持克制态度, 与越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磋商。

请结合“和平与发展”一课的知识, 谈谈你认为南沙群岛问题该如何处理?为什么中国面对越南的侵占仍一再强调和平处理南沙群岛的原则?

通过这样设问, 有效地在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贯通的桥梁, 赋予了知识鲜活的生命力, 既有利于学生增进学习历史的兴趣, 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领悟教材内容。

3.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篇三

1. A

可能出现的误区分析:不能准确把握公理及推论成立的前提,只靠直觉想象随意地把平面几何的有些命题推广到空间几何中.

《转化与化归在直线上平面平行或垂直中的应用》

1. (1) 如右图,设BD的中点为O,连结OE,则OE所以OB1∥EF,OB1平面B1BDD1,所以EF∥平面B1BDD1.

(2) 作MH∥C1D1,连结NH,因为A1MA1C1=A1HA1D1,且AN=A1M,AD1=A1C1,所以ANAD1=A1HA1D1,所以NH∥A1A∥DD1,所以平面MNH∥平面C1CDD1,

所以MN∥平面C1CDD1.

2. 因为AB是圆O的直径,所以∠ACB=90°,所以BC⊥AC.

由于PA⊥平面ABC,BC平面ABC,所以BC⊥PA.

又PA与AC相交且在平面PAC内,

所以BC⊥平面PAC.

又因为AF平面PAC,

所以AF⊥BC.

又已知AF⊥PC,且BC和PC是平面PBC内的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AF⊥平面PBC.

《聚焦三视图》

1. ②④. 2. 80003,200(3+5+2).

3.

如图所示,设长方体的高,宽,高分别为m,n,k,由题意得m2+n2+k2=7,m2+k2=6,解得n=1.又1+k2=a,1+m2=b,所以(a2-1)+(b2-1)=6,即a2+b2=8,所以(a+b)2=a2+2ab+b2=8+2ab≤8+a2+b2=16,于是a+b≤4,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

4. (1) 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

(2) 这个几何体可看成是正方体AC1及直三棱柱B1C1Q-A1D1P的组合体.由PA1=PD1=2,A1D1=AD=2,可得PA1⊥PD1,

所以所求几何体的表面积S=5×22+2×2×2+2×12×(2)2=(22+42)(cm2).

所求几何体的体积V=23+12×(2)2×2=10(cm3).

《构造长方体巧解球与内接三棱锥的组合体问题》

1. D 2. C 3. (2) 33;(3) 22.

“立体几何初步”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 1,2,3或4(考查平面的基本性质)

2.2

3. 甲→④;乙→③;丙→①

4. 平行(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5. 60(借助三视图考查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6. ③④

7. ③

8. 7π3

9.6,6,6π(长方体及球)

10. 75

11. 直角面面积的平方和等于斜面面积平方;中面面积等于斜面面积的14(三棱锥的性质)

12. ②③④(空间的垂直)

第13题图

13. (1)因为SA⊥平面ABC,所以SA⊥BC.

又AB是⊙O的径,C是圆周上任一点,所以BC⊥AC

而SA∩AC=A,所以BC⊥平面SAC,SA平面SAC,

所以SA⊥BC.

(2)由(1),可证得平面SAC⊥平面SBC

又平面SAC∩平面SBC=SC,AF⊥SC,所以AF⊥平面SBC.

由AF⊥平面SBC,SB平面SBC,得AF⊥SB.

又AE⊥SB,AF∩AE=A,所以SB⊥平面AEF.

14. (1)设A1C1∩B1D1=O1,连结O1G,

可证BEGO1是平行四边形,EG∥BO1.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得EG∥平面平面BB1D1D.

第14题(1)图

(2)由棱柱的定义,可得BB1D1D是平行四边形,

于是有B1D1∥BD,

连结FO,HO1,AC1,

利用中点条件,可证得FO∥HO1.

再利用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可得平面BDF∥平面B1D1H.

第14题(2)图

(3)由(2),知平面BDF∥平面B1D1H,

要证A1O⊥平面B1D1H,

只须证A1O⊥平面BDF,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证BD⊥平面AA1C1C,

从而得到BD⊥A1O.

第14题(3)图

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可得FO=32,A1F=32,A1O=62.

由A1O2+OF2=A1F2,可得A1O⊥FO,

再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得A1O⊥平面BDF,

又 平面BDF∥平面B1D1H,

所以A1O⊥平面B1D1H.

(4)由BD⊥平面AA1CC,可得平面BDF⊥平面AA1C1C.

15. (1)取AA1中点F,连结DF,DE,B1E,B1F则平面B1EDF即为所求.

(2)借助平行关系考查探究题.K为DD1中点.

(3)借助垂直关系考查探究题.不存在,

假设存在,则AC⊥平面BDD1B1,

而BD平面BDD1B1,所以AC⊥BD,

而四边形ABCD是矩形,所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

  

AB=AD,与AB≠AD矛盾,所以不存在.

16. (1)因为DD1⊥平面A1B1C1D1,DD1⊥平面ABCD,

所以平面A1B1C1D1∥平面ABCD,DD1⊥DA,DD1⊥DC,

于是有C1D1∥CD,D1A1∥DA.

设E,F分别为DA,DC的中点,连结EF,A1E,C1F,

有A1E∥DD1,C1F∥DD1,DE=1,DF=1,

第16题图

所以A1E∥C1F,于是A1C1∥EF.

由DE=DF=1,得EF∥AC,故A1C1∥AC,A1C1与AC共面.

过点B1作B1O⊥平面ABCD于点O,则B1O∥A1E且B1O=A1E,

B1O∥C1F且B1O=C1F,

连结OE,OF,

则有OE∥B1A且OE=B1A,OF∥B1C1,且OF=B1C1,所以OE=OF.

因为B1A1⊥A1D1,所以OE⊥AD,

因为B1C1⊥C1D1,所以OF⊥CD,

所以点O在BD上,故B1D1与BD共面.

(2)因为DD1⊥平面ABCD,所以DD1⊥AC.

又BD⊥AC,DD1和BD是平面B1BDD1内两条相交直线,所以AC⊥平面B1BDD1.

4.初二历史长征练习题附答案 篇四

一、单项选择题:

1.红军第四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A.毛泽东的正确指挥B.采用了大兵团伏击歼敌的战术 C.采取了避敌主力,诱敌深入的方针 D.采取了打运动战的方针

2.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地点是()A.吴起镇 B.会宁 C.甘孜 D.懋功

3.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应是()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

③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 ④强渡乌江

⑤渡过金沙江 ⑥飞夺泸定桥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③④②①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4.长征红军跳出敌人包围是在()A.四渡赤水河 B.渡过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翻过大雪山

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6.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 ②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

③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④南昌起义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7.1933年秋,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的第五次“围剿”的重点是()A.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B.闽浙赣根据地 C.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D.中央革命根据地

8.在长征路上毛泽东提出红军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其主要目的是()A.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B.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C.摆脱敌人前堵后截的危急 D.使部队得以休整 9.红军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克敌制胜的法宝是()A.“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针

B.诱敌深入,集中兵力,运动战,速决战,歼灭战等战略战术原则

C.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D.军队中建立党的组织,进行民主改革

1.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朱德创造 歼灭敌人的战术。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 的军事路线,推行 的“左”倾错误主张,结果红军奋战一年,仍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

2.遵义会议结束了 “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离开 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4.年10月,和 也经过长征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

能力素质提高

三、列举题

列举中央红军长征中的主要经历。

四、简述题

1.遵义会议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主要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其意义是什么? 2.红军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始长征的?长征胜利有什么伟大的历史意义? 渗透拓展创新

在纪念长征60周年之际,有位记者对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进行了采访,请问他经过了哪些省? 中考真题演练

材料解析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依据诗词内容,说明共产党人对待长征的态度。(2)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反映了哪些具体的事件? 参考答案

课内四基达标

一、1.B 2.B 3.C 4.B 5.D 6.A 7.D 8.C 9.A

二、1.周恩来 大兵团伏击 毛泽东 王明 2.王明 毛泽东 3.1934 中央 4.1936 红二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

能力素质提高

三、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②四渡赤水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③巧渡金沙江,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爬雪山,过草地;⑥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四、1.背景:遵义会议是在红军长征途中,在党和红军面临危急关头召开的。由于“左”倾错误领导人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致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虽然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但人员损失过半。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毛泽东提出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主张,得到大 部分领导人的赞同。于是,红军强渡乌江,占领遵义。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内容: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意义:遵义会议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列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的背景: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军队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重点围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红军组织反“围剿”。中共临时中央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在反“围剿”开始时,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命令红军全线出击,攻打敌人的坚固阵地;进攻受到挫折后,又主张分兵把守,节节抵御。结果红军奋战一年,没能粉碎敌人的“围剿”。于是在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8万余人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历史意义:①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③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渗透拓展创新

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

中考真题演练

(1)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共产党人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待长征。(2)包括的历史事件 有强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

5.历史练习册 答案 篇五

11.(1)锦州会战。(2)关门打狗。达到了将东北国民党军队消灭到关外的战略目标,使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占有优势,而且第一次在数量上也取得优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12.(1)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俆州;围点打援。(2)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使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的铁拳之下。

6.历史练习册 答案 篇六

一、选择题

1.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下列生产工具面世的.次序是

A.①②④③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2.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王景B.李冰C.郑国D.杜诗

3.下列属于汉武帝经济上大一统的措施有()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②盐铁官营③统一铸造五铢钱④统一铸造圆形方孔钱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4.二十世纪70年代,在长沙马王堆的汉墓中发现大量精美的丝织品,那么汉代丝织品使用的是()

A.提花机B.水排C.耧车D.印染机

5.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D.西汉的杜诗

6.两汉时东西二京指的是()

A.北京南京B.北京天津C.长安洛阳D.洛阳开封

二、非选择题

7.列举:在本课中出现了哪些两汉时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它们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AADABC

7.一道数学练习题答案的探究 篇七

多年的数学教学使我认识到数学知识不是学来的,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探究出来的,探究能使学生精力高度集中,全身心的投入,从而搞清知识的来胧去脉前因后果,进而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正因为如此,自己在教学中特注重让学生探究,练习题的处理也不例外;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所以在学了勾股定理后特意安排了一道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通过探究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目:1个1m高的人正在一棵9m高的树旁劳动,忽起一阵大风,将大树从距地面4m处吹断,此时此人应站在何处比较安全?

师:哪位同学比较聪明且肯动脑筋能解出此题?

(大部分学生纷纷举起手来,这么同学都能解出来,我心里挺高兴的。)

生A:人应站在距树3m以的地方才安全。

师: 生A陈述你的理由。

生A: 如图(1),风是从距地面的4mB处吹断的,AB=4m,树高9m,那么断了的部分BC 长5m,树与地面垂直,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AC=BC2-AB2

=52-42

=3m

所以此人此时应站在距树3m以外的地方较安全。(此时下面部分学生连声说不对!不对!)

师: A肯动脑做了,说说你的想法。

生B:生A的答案不全面,人除站在3m以外安全还可站在如图(2)所示的A与D之间,因为1m高的人站在C与D之间某处,树会压着人,A与D之间有空间,且树斜着撞不着人。(这时,教室时像煮沸的油锅,一片议论声,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

师:哪位同学说“不对”,谈谈你的理由生C:人站在A与D之间也不安全,因为,折断部分BC上还有大分枝、小分枝、这些树枝可能撞着人,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可能发生,折断部分BC会从B处完全断开,整个BC部分掉下来,也会压着人,所以人站A与D之间某处也不安全。

师:生C考虑的比较细致,根据以上三位同学的回答,说明人只能站在3m以外,这个 结果正确吗?

(此时无人回答,同学们都在苦思冥想,我想此时如果通过老师点拨效果不佳,不讲同学们又得不出正确答案,心里有点着急,忽然头脑中冒出一个念头,实践出真知,不妨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发现真谛。

师:现在动手实践:前后四个人分为一小组,先用硬纸板剪出两个长分别为45cm、5cm的硬纸条(宽度不超过1cm或可替代硬纸条的东西,按20:1比例);然后四人既要齐心协力、模仿树倒的过程,又要分工:1人纪录、1人观察、1人移动5cm硬纸条(代替1米高的人)移动范围在15cm以外,多在15cm-20cm之间移动,1人用45cm的硬纸条(从20cm处折一下,25cm代替折断部分)模仿树倒的过程;随后四人一组,根据操作结果,共同商讨,画出树倒的示意图,最后根据图形作出正确的结果,比一比,看哪一组同学齐心协力,肯动脑、动手在较短时间内作出完整的、正确的答案。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情绪高涨,绝大数学生很快进入了探索过程,过了一 会儿同学们陆陆续续举起手来)。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很好,下面请D、E代表他们所在一个小组将图形和解答过程写在黑板上,一人画图,一人写出解答过程。

图(3)

如图(3):在AB上截取AF=1m,过点F作FD⊥AB圆弧于点D,连结BD,过D作CD⊥AC,BC=BD=5 m,BF=AB-AF=4-1=3m。

在Rt △BF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DF=BD2-BF2

=52-32

=4m

DF=AG=4m

所以此人应站在距树4m以外的地方较安全。

师:问此人站在距树3m到4m间为什么不行?

生D:树倒的过程中树稍会打着人。

师:同学们,你们说这一组同学的答案对吗?

学生:正确!(学生一致认为正确)

师:这组同学合作的很好,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开始时为什么会出现“人站在距树3m以外的地方”的结果呢?原因何在?(教室里又一片议论声)

生F: 开始解答时,只想到树倒后的结果,而忽略了树倒的过程,即把动态的过程静止化了。

师:多么漂亮的回答,所以平时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联系具体情况,必要时画出图形,做到数形结合

8.历史练习册 答案 篇八

新文化运动

一、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李大钊发表《青春》一文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A.新文学、新道德

B.民主、自由 C.民主、科学

D.民主、富强

3.下列人物中,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有()

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③④

4、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和科学”

③“民族、民权、民生”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①②③

5.1918年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毛泽东

B.陈独秀

C.李大钊

D.鲁迅

6.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继续()

A.向西方学习

B、反封建

C.反对尊孔复古

D、主张民主共和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陈独秀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打倒孔家店。”

请回答:

(1)联系陈独秀的话谈谈新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当年“打倒孔家店”和现在张贴孔子的格言都有道理吗?为什么?

三、简答题:

鸦片战争后,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三个层次: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后来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先进的中国人发动的重大运动中,哪个运动在学习西方上侧重于技术?哪个运动侧重于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哪个运动侧重于思想文化的学习?

第9课答案: 二.材料题

⑴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⑵ 都有一定的道理。

辛亥革命以后,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开始影响中国,但孔子作为君主统治的精神象征,仍受到尊崇。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这是合理的一面;但是,儒家思想中也包含着精华部分,“打倒孔家店”的做法,全盘否定儒家思想,这是不合理的。张帖孔子的格言,就是对儒家正确学说的传承,所以,对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三.简答题:

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历史练习册 答案 篇九

【关键词】高中 历史 练习 有效度 提升 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直都将历史练习当作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巩固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就历史练习多年的应用来看,它的有效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教师总是将它当作是应对考试的手段,致使学生也不重视。

一、提高练习题目的质量

曾有前苏联学者提出习题是教师教学的有机部分,它能够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完善他们的学习技巧。但是,如果一味地注重数量,忽略了质量,就会适得其反。由于现今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各学科的作业很多,再加上繁多的历史练习,会使他们无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心理压力极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从刚开始的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最后直接丧失主动力,有些学生甚至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直接抄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历史练习要注重“质”的提升,而不能只看重“量”。

在讲解“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一课时,新课程标准要求这一课程任务是:掌握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他对社会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感受爱因斯坦的探索与发现精神。对于这些课程要求,并不需要较多的习题,而是需要学生自己罗列出知识点,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大量的习题,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反倒使学生的学习压力瞬间变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

二、注重练习题目的层次

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致使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设置习题的时候,要注重针对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式的习题,适当降低一些难度,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练习。可以设置容易、中等、较难三种级别的习题,容易题适用于所有学生,中等题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而难题就是留给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是否要做这些题。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要做到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愉悦的体验。

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可以设置如下的题目:

图1:大象在天空中飞翔——《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图2:笑里藏刀——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拥抱;

图3:自由女神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着要美英两国传承并维护世界自由。)

根据上述的漫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练习题1(容易级别):图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讽刺与抨击?

练习题2(中等级别):图三表示的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

练习题3(较难级别):认真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基本原因与导火线是什么?

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题,再进行解答。这种做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能够使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胜利的果实,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练习

上述的分层练习已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了,但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习题更能表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平台。

下面是一个学生根据朝鲜战争编的题目:

材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国一直都存在着称霸世界的遐想,由于苏联与美国的社会性质不同,所以美国就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最大的敌人。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发生的冲突已经威胁美国到许多利益,与此同时,它也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各项利益,也可以借机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镇压和抵制。

设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和美苏冷战之间的关系。

这道题的出处虽然是教材中的片段,设问的方式也不是很完美,但是题目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符合现今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题型标准。这种方法需要不断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运用这种方法抓住课文中的重点知识,能够知道每一类题型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结束语

有一话说:“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教学当中,教师一直都是重要的引路人。在历史的练习中,就需要教师对题目的质量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会通过自己设计的题目,抓住课堂中的重点知识,高效完成历史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菲、王敏. 历史教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策略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惠燕. 浅谈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J]. 成才之路,2010年04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为了使历史的教学更加有质量,就需要提升高中历史练习的有效度,本文就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 历史 练习 有效度 提升 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直都将历史练习当作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巩固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就历史练习多年的应用来看,它的有效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教师总是将它当作是应对考试的手段,致使学生也不重视。

一、提高练习题目的质量

曾有前苏联学者提出习题是教师教学的有机部分,它能够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完善他们的学习技巧。但是,如果一味地注重数量,忽略了质量,就会适得其反。由于现今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各学科的作业很多,再加上繁多的历史练习,会使他们无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心理压力极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从刚开始的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最后直接丧失主动力,有些学生甚至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直接抄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历史练习要注重“质”的提升,而不能只看重“量”。

在讲解“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一课时,新课程标准要求这一课程任务是:掌握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他对社会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感受爱因斯坦的探索与发现精神。对于这些课程要求,并不需要较多的习题,而是需要学生自己罗列出知识点,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大量的习题,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反倒使学生的学习压力瞬间变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

二、注重练习题目的层次

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致使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设置习题的时候,要注重针对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式的习题,适当降低一些难度,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练习。可以设置容易、中等、较难三种级别的习题,容易题适用于所有学生,中等题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而难题就是留给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是否要做这些题。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要做到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愉悦的体验。

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可以设置如下的题目:

图1:大象在天空中飞翔——《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图2:笑里藏刀——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拥抱;

图3:自由女神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着要美英两国传承并维护世界自由。)

根据上述的漫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练习题1(容易级别):图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讽刺与抨击?

练习题2(中等级别):图三表示的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

练习题3(较难级别):认真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基本原因与导火线是什么?

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题,再进行解答。这种做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能够使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胜利的果实,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练习

上述的分层练习已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了,但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习题更能表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平台。

下面是一个学生根据朝鲜战争编的题目:

材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国一直都存在着称霸世界的遐想,由于苏联与美国的社会性质不同,所以美国就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最大的敌人。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发生的冲突已经威胁美国到许多利益,与此同时,它也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各项利益,也可以借机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镇压和抵制。

设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和美苏冷战之间的关系。

这道题的出处虽然是教材中的片段,设问的方式也不是很完美,但是题目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符合现今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题型标准。这种方法需要不断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运用这种方法抓住课文中的重点知识,能够知道每一类题型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结束语

有一话说:“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教学当中,教师一直都是重要的引路人。在历史的练习中,就需要教师对题目的质量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会通过自己设计的题目,抓住课堂中的重点知识,高效完成历史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菲、王敏. 历史教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策略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惠燕. 浅谈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J]. 成才之路,2010年04期.

(作者单位:江苏省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内容摘要】为了使历史的教学更加有质量,就需要提升高中历史练习的有效度,本文就对这一点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高中 历史 练习 有效度 提升 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一直都将历史练习当作课堂的补充与延伸,它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巩固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手段。但是,就历史练习多年的应用来看,它的有效度并不是很高,多数教师总是将它当作是应对考试的手段,致使学生也不重视。

一、提高练习题目的质量

曾有前苏联学者提出习题是教师教学的有机部分,它能够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完善他们的学习技巧。但是,如果一味地注重数量,忽略了质量,就会适得其反。由于现今的学生学习压力非常大,各学科的作业很多,再加上繁多的历史练习,会使他们无法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心理压力极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从刚开始的主动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最后直接丧失主动力,有些学生甚至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直接抄袭,这种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历史练习要注重“质”的提升,而不能只看重“量”。

在讲解“二十世纪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这一课时,新课程标准要求这一课程任务是:掌握爱因斯坦的成长历程;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他对社会起到了怎样的推动作用;感受爱因斯坦的探索与发现精神。对于这些课程要求,并不需要较多的习题,而是需要学生自己罗列出知识点,就会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大量的习题,并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反倒使学生的学习压力瞬间变大,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下。

二、注重练习题目的层次

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致使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设置习题的时候,要注重针对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式的习题,适当降低一些难度,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能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有效的练习。可以设置容易、中等、较难三种级别的习题,容易题适用于所有学生,中等题适用于大部分学生,而难题就是留给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是否要做这些题。在布置练习题的时候,要做到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的训练,愉悦的体验。

在讲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可以设置如下的题目:

图1:大象在天空中飞翔——《慕尼黑协定》换来的和平;

图2:笑里藏刀——希特勒和斯大林的拥抱;

图3:自由女神将象征世界自由的火炬交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寓意着要美英两国传承并维护世界自由。)

根据上述的漫画,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练习题1(容易级别):图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讽刺与抨击?

练习题2(中等级别):图三表示的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

练习题3(较难级别):认真观察图一和图二,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基本原因与导火线是什么?

练习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题,再进行解答。这种做法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能够使每一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胜利的果实,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三、鼓励学生自行设计练习

上述的分层练习已经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进步了,但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习题更能表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促进他们主动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充分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获得更广阔的知识平台。

下面是一个学生根据朝鲜战争编的题目:

材料: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美国一直都存在着称霸世界的遐想,由于苏联与美国的社会性质不同,所以美国就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视为最大的敌人。在美国看来,朝鲜半岛上发生的冲突已经威胁美国到许多利益,与此同时,它也是“苏联发动全球性战争的第一阶段”。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维护美国在东亚的各项利益,也可以借机向全球进一步推行自己的霸权主义,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镇压和抵制。

设问: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和美苏冷战之间的关系。

这道题的出处虽然是教材中的片段,设问的方式也不是很完美,但是题目的整体方向是正确的,符合现今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题型标准。这种方法需要不断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运用这种方法抓住课文中的重点知识,能够知道每一类题型的解答方法与技巧。

结束语

有一话说:“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在教学当中,教师一直都是重要的引路人。在历史的练习中,就需要教师对题目的质量严格把关,最大程度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他们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会通过自己设计的题目,抓住课堂中的重点知识,高效完成历史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苏菲、王敏. 历史教学实现新课程目标的策略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刘惠燕. 浅谈在历史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J]. 成才之路,2010年04期.

10.数学练习册答案 篇十

分苹果

⒊⑴15÷3=5 15÷5=3

⑵12÷4=3 12÷3=4

⒋⑴5 ⑵5 ⑶6 ⒌7 1

分橘子

⒈7 1 ⒉4 2

⒊4 4 4 ⒋除数

⒎55÷9=6……1 55÷6=9……1

⒏4 2 ⒐5 3 ⒑⑴4 ⑵8

⒒⑴6……3 ⑵7……3 ⑶5人一组或9人一组 ⒓7件 1米

分草莓

⒉√ × √ × ⒌7 2 ⒍5

⒎⑴5 ⑵4

租船

⒈61 7 63 1 57

⒉○ △ ○

⒊除数 5 ⒋余数 3

⒌5 7 5 3 ⒏6 ⒐4

⒑3 ⒒星期天 星期三

派车

4.够 ⒍白 黑

单元检测

⒊× × × √ ×

⒍7 4 4 ⒎8 ⒏2 6 5 1

二 混合运算

小熊购物

⒋8 ⒌5元 ⒍10 ⒎10元

⒏7

买鲜花

5.32 ⒍6 ⒎12 ⒏10 1

过河

⒈⑴括号里的⑵减法 除法 ⑶42 6(28+14)÷7=6。⒌7

⒍7 ⒎8 ⒐63

单元检测

⒈⑴63 7⑵乘除 加减 括号里的

⑶8 (25+39)÷8=8。

⑷< < > >

⒉⑴② ⑵① ⑶② ⑷①

⒍男孩 1

⒎5 ⒏81 ⒐44 ⒑17

三 方向与路线

认识路线

⒋西

单元检测

⒉⑴西 2 北 1 西北 4 西南 3 南 2 ⑵西四 ⑶白塔寺 ⑷西南 3 南2 ⑸东南2 南 1 东 2

⒊⑴3 4 5 1 ⑵5 8 ⑶8 6

四 生活中的大数

数一数

⒌80 78 3050

拨一拨

⒊× √ √ √

⒋320 1025 908 8346

⒌236

⒍⑴199 200 201 ⑵5000 5100

⒒⑴8500 ⑵5008

⑶8050 5080 5008 8005⑷8500 5800

比一比

⒏3―9 5―9 1―7 2―0

⒑8

单元检测

⒉⑴① ⑵④ ⑶④ ⒋×

√ × × √ ×

⒍3426

五 测 量

铅笔有多长

⒌36

1千米有多长

⒈千米 米 千米 千米

⒉> < > = > <

⒌4 40

单元检测

⒎6

期中检测

⒏小红 6元 小明18元

六 加与减(一)

买电器

⒈⑴1160 ⑵ 1400

回收废电池

⒋⑵387 ⒍770

小小图书馆

⒎⑴15 ⑵147 ⑶ 够

单元检测

⒌400 416 ⒎⑴403 ⑵ 597

⒏⑴643 346 297 ⑵436 364

七 认识图形

认识角

⒒3 4 ⒓12 10

长方形、正方形

⒌9 14

欣赏与设计

⒊10 10

单元检测

⒎⑴ 4 3 2 ⑵1 3 1

八 加与减(二)

捐书活动

⒊⑴279 ⑵308

运白菜

⒊⑴1880 ⑵1090 ⑶8090

⒋346 ⒌5 2

买洗衣机

⒊⑴1101 ⑵543 ⒋650

单元检测

⒎900 够

美丽的植物园

⒐欢=3,快=2,同=2, 学=3

期末自我检测

⒈⑴6 3 ⑵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 边的长短 ⑶4499 4501 ⑷6300 四 ⑸9420 2049 千 ⑹⑴4000 ⑶5 ⑷20 ⑸ 1000 ⑻千米 米 千米 厘米 ⑽ 加法 乘法

⒉× √ × × √

⒍⑴上衣便宜,便宜16元 ⑶ 2、单人票便宜 ⒎2元8角

11.六下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篇十一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六题选做五题,每空1分,共10分)。

(1)俱往矣。(毛泽东《沁园春•雪》)

(2)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3),此先汉所以兴隆也;,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诸葛亮《出师表》)

(4)我们即将跨入新的学习阶段,应该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具有挂起风帆、直渡大海的精神,我们可以用李白《 行路难》 里的“,”两句诗来共勉。

(5)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写尽自己的家园之思的句子是:?。(6)。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刘备语)

2、名著阅读:(6分)

(1)小说中典型环境的设置有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一点在《水浒传》中有充分的体现。例如吴用正是利用如火的炎热天气设下计谋,从而巧妙地(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杨志等人也是因为暑热难耐,口干舌燥,(细节)才中了吴用等人的计谋。又如风雪山神庙手刃仇人这一事件中,正是数九隆冬的连天大雪压倒了(人物)居住的草厅,才使得他到山神庙安身,从而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进而杀敌复仇。(3分)

(2)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描写成一个神一般的人物,有关他的经典情节很多,请叙述其中一个情节,不少于30个字。

情节名称:(1分)

情节内容:(2分)

3、综合性学习(10分)

在《主题探究学习:初识“诸子百家”》综合性学习中,要求温习学过的有关“诸子百家”的课文,搜集、整理有关“诸子百家”的资料,并和同学们交流。请根据你掌握的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下面的类别,在小组汇报活动成果。(6分)

①“代表人物作品”类(列举3个):

②“成语”类(列举3个):

③“名言”类(列举3个):

(2)根据下面的讨论题,请你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庄子“无为”思想和今天的环境保护。

二、阅读部分(18+20+16=54分)

(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8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

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

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

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

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

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

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此为《隆中对》。

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

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

4、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

遂许先帝以驱驰()由是先主遂诣亮()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①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②先主器之B、①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②君与俱来

C、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D、①凡三往,乃见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6、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7、甲文中作者自述本志的句子是(2分)

8、甲文中与乙文所叙述的“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这件事情相关的句子是(2分)

9、从甲乙两文看,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2分)

10、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3题。(20分)

举起你的右手

我们学校附近是一个经济开发区,因此不时有一些随父母至此的城里孩子来这儿插班,黄涛是其中的一个。

第一次见面,黄涛由当工程师的父亲带着。穿一件极宽大的上衣,双手紧紧地插在大衣口袋

里。“他妈妈年前病故了。”工程师苦笑着介绍说。“哦,一个不幸的孩子。”我满怀同情

地看着这个孩子,伸出手想把他拉在身边,他被电击似的倒退一步,偎着爸爸。城里孩子一

般都很大方,那时他却如此羞涩,我觉得他有点特别。

我安排他坐在班长李薇的右边。李薇大方泼辣,也许能会改变他的沉默与羞涩。可是,第二

节课一进教室,李薇就愤愤地向我报告:“王老师,黄涛占了我的位子!”黄涛的眼盯着课

桌,一句话不说,也丝毫没有换座的表示。“你先坐右边吧。”我对李薇说。李薇不满地看

着我,也许是不明白一向是非分明的老师怎么会这么没有原则。其实,当时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也不知道。做练习的时候,我和同学才恍然大悟:黄涛是用左手写字。在大家的注视下,黄涛的头深深地埋了下来。

一次课间,李薇气喘吁吁地跑来报告:“王教师,黄涛和同学打起来了。”我飞奔到教室,黄涛正满面泪痕地和几个男生厮打,见我进来才停手。“我不想上学了!”他边哭边说。“为

什么?”“我不想让人拽着我的袖子研究我有没有右手!”他吼着,跑出了教室。

下午他没来上课,我提着他的书包找到他家。他爸爸告诉我,黄涛是在一次事故中丢掉右手

四指的,我鼻子一酸,“他在哪儿?”黄涛打开门,慢慢挪了出来,直直地看着我。我拿出

书包,说“我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一连两天,我让那几个打架的男生去黄涛家道歉。第三天,黄涛来了,后来他慢慢和同学亲

近起来。有一天,居然敢用左手和同学们掰手腕了。胜利之后,他笑得很开心——毕竟他还

是个孩子啊。在课堂上,也敢举手回答问题了。有时候我不叫他,他的手举得高高的,一脸

焦急。可是我知道,让他举起左手,只是给他精神上的保护和抚慰。如果能使他举起那只右手,才意味着一次灵魂的飞跃。

那天讲评单元检测试卷,黄涛一直在举手,我却没有叫他。最后一题是最难的,只见黄涛又举起了手,我看着他,不吱声。“王老师,我会!”他急得喊出来。“黄涛!和别的同学一起举你的右手。”黄涛怔住了,全班一片()。“黄涛,举起你的右手。”我在鼓励,其他的同学在期待着。黄涛的泪水慢慢蓄满了眼眶。“王老师,他没有右手。”李薇怯生生地提醒说。“举起你右手。”我固执地坚持,终于,黄涛慢慢举起他那只袖管套着的手臂。“大家听着,黄涛什么也不缺,他也有右手。黄涛你记住:不要隐藏你的右手,你才可能站起来!”后来黄涛在入团宣誓时,和别人一样举起了右手。再后来他不穿那种长袖的衣服了。夏日里,他和别人一样穿起了体恤。

从此,黄涛和同学们一样充满自信地学习着,微笑着。看着黄涛,我想了很多很多„„

11、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括号里。(2分)

黄涛怔住了,全班一片():A、宁静B、寂静C、平静D、安静

12、从第2至4段中,找出为交代黄涛右手残疾作铺垫的描写语句。(4分)

(1)(2)

13、从全文来看,黄涛对自己右手残疾这个现实所采取的态度,开始是;被同学发现后又企图逃避;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则是。(每空不超过四个字)(4分)

14、(1)那次讲评单元检测试卷,黄涛一直举手,为什么“我”一直没有叫他?(2分)答:

(2)对黄涛来说,为什么只有举起右手才可能站起来?(2分)

答:

15、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最后一段“看着黄涛,我想了很多很多„„”,请补写出“我”在想什么。(3分)

答:我想:

16、本文对黄涛这个人物采取多种描写手法,请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选句: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16分)

我们为什么活着

卫平

①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袭来,美国一家电器制造公司倒闭,公司总裁卡来尔来到多伦斯

湖准备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当他的身子快沉到湖底里,已被医生下了“死亡判决书”的老朋友比尔的话突然响彻耳畔:“不!你仍然活着,至少还拥有生命,你没有权利轻易放弃!”比尔几乎用尽生命的全部力量发出的叫喊拯救了卡来尔。卡来尔回到公司,重新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一切从头开始,像骄傲的雄鹰搏击于金融风暴的长空。

②卡来尔的新生,让我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我们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有的人活着是为了物质的享受,有的人则更看重生命本身的美好;有的人追求名誉地位,有的人则寻求生命更深广的意义„„

③我们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珍惜生命。正如比尔所说,只要我们仍然在人世间活着,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就得对生命本身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结束生命,哪怕这生命属于你自己。同时,活着也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幸福,活着能观看潮涌大江的壮阔,能欣赏鱼翔浅底的怡然,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能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

④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呢?这也是我们活着应该思考的另一个严肃的问题。

⑤我们活着,就要坦然地面对人生,积极美好地生活,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沐浴着生命的阳光春雨,体验生命的幸福欢乐。

⑥当然,如果只满足于物质需求,一味沉湎享乐,对酒当歌,游戏人生,不惜青春赌明天。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因此,我们活着,就要点燃生命的激情,调动心灵的力量,激发人生的智慧,尽其所能,做些对自己对他人有积极意义的事。正如西方一位哲人说:“假如人仅仅为活着本身而活着,那就是纯粹的动物需求。”

⑦我们活着,就要认认真真地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活着,就要脚踏实地去做自己想做而又有积极意义的事。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会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⑧活着,就要使快乐的阳光洒满生命的每个清晨;活着,就要让幸福的泉水滋润生命的每个时刻;活着,就要让向上的姿势昂扬在生命的整个历程。

17、对“我们为什么活着”的问题,第③段从哪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简要回答(4分)①②

18、第②段“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困扰人类几千年的问题。”中“问题”指的是什么? “问题”指的是:(2分)

19、第⑥段 “这样的活着,就只是一种猪栏理想了,这无异于使蓬勃的生命在污泥浊水中一点朽烂,会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味。”中“猪栏理想”指的是什么?(2分)

“猪栏理想”指的是

20、文章结尾第⑧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请分析其作用(3分)

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其作用是:

21、文中第④段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22、作者认为,每个人都要“珍惜生命”“谁也没有权利轻易地放弃”生命,请结合下面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3分)

材料一:据报载,韩国一位年轻女明星因生活中的一点挫折而服毒身亡。

材料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12.六年级配套练习册答案 篇十二

1、题目略

正数:+5 +8 4.5 15/4 +9.4

负数:-25 -1/2 -0.7 -32

2、题目略

(1)负二十四 (2)正十六

(3)负三分之二 (4)负零点零五

做一做

1、(2)A:+2 B:+4 C:+7 D:-2 E:-3

比一比

< < >= < >= >>

解决问题

(1)广州 哈尔滨

(2)>北京

(3)< 西安

(4)广州>上海>西安>北京>哈尔滨

综合练习

(一)填一填

1、题目略

+6 0.5,+1/5,+6 -3,

-0.2, -1/3 +6 -3

2、方向 距离 -6 -4 -2 2

4、>>= < >< >= <

(二)判一判

1~5 ╳ √ √ √ ╳

(三)写一写

1、-200

2、-4

3、+40

4、-12

5、向北走

(四)解一解

1、解:100-2=98

2、-120 -220 +3660 -600

3、(1)-5 (2)东 5 (3)+1 (4)16

第二单元百分数

第1节

填一填

1、90% 67% 30%

20% 35% 95%

2、九 九 七五 七 五

五 五 六三 六 三

解决问题

1、题目略

(1)解:2800-2800×0.8=560(元)

(2)解:李老师:2300×0.85=1955(元)刘老师:2200×0.9=1980(元)1955<1980,1955-1930=25元

2、解:5/(30-5)=20%

3、解:1600×(1-10%)==1440(人)

4、3.6÷(1+20%)=3.6÷1.2=30(万吨)

5、解:400-495×90%=43.6(元)

第2节

填一填

1、税率

2、本金 利息 利率

3、利率 时间

4、90

判一判

1~3 ╳ √ √

解决问题

1、156×5%=7.8(万元)

2、解:(30000-28500)÷30000×100%=5%

3、解:4000-(4000-3500)×3%=3985(元)

4、解:5000×3%=150(元)

5、解:5万元=50000元 50000+50000×5.41%×5=63525(元)

6、解:68×2%=1.36(万元)

7、解:4000×4.25%×3=510(元)

8、解:600×1%=6(元)

9、解:(525÷2)÷3.75=7000(元)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填一填

1、20 15 60 六

2、80% 7/10 0.6 五

3、200

4、1

5、68

6、1425

(二)判一判

1~4 ╳ √ √ ╳

(三)选一选

1~4 A B C C

(四)解决问题

1、解:33.8÷65%=32(元) 52-33.8=18.2(元)

2、解:1000×(1+30%)=1300(千克)

3、题目略

(1)解:4000-3500=500(元) 500×3%=45(元)

(2)解:(150-45)÷10%+1500+3500=6050(元)

4、解:甲:48×70%×50=1680(元)

乙:只需要38个,送12个 48×38=1824(元)

丙:48×50=2400(元)2400-200=2200即只需要付200元

13.历史练习册 答案 篇十三

1.下列对鸦片战争前夕中英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②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 ③中国军事装备落后,英国武器先进 ④中国闭关自守,英国已在东方建立起殖民体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

2. 18世纪后期,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A.英国工业品很难在中国找到市场 B.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中国手工业品的质量优于英国 D.清政府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3.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4.马克思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

5.太平军攻占绍兴后,地主“向佃户收租,如乞丐状,善者给数斗,黩者不理”。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 B.太平天国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C.农民拥护太平天国“有饭同食”的原则 D.农民依靠太平天国政权进行抗租斗争

6.经过义和团运动,瓦西德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 )

①瓜分中国的计划破产 ②已放弃的企图 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 ④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不屈斗志

A. ①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下列城市,按其在近代史上开放为商埠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厦门 ②天津 ③杭州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②①

8.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是( )

A.反清复明 B.反满崇汉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9.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

①提出三民主义 ②领导五四运动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领导北伐战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0.“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1.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西安事变的推动 B.英美的支持

C.民族矛盾的突出 D.中共的努力争取

12.日本侵略者在我国的哪一地区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中地区

13.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仁安羌附近与日军激战,营救出的另一支抗日军队是( )

A.美军 B.英军 C.英美盟军 D.缅军

14.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

A.领导抗战的不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

15.下列有关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B.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

C.革命的性质相同

D.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党纲领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无产阶级的目的──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未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它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使工人和贫农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利益,在这个联合战线里的奋斗目标是:(一)消除内战,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引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对奋斗目标和革命动力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

(2)材料二是否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说明你的理由。

(3)据材料和史实,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2.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中国还存在一种“另类”的乡村政权,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红色苏维埃政权。中国的苏维埃政权虽然始终在农村,来源却很洋气,是直接从苏俄引进的。苏维埃是俄文Совет(英文Soviet)的音译,意思是代表会议,是十月革命后苏俄的政权组织形式。

然而,对于当时的中国农村而言,苏维埃的原义实在是过于生僻了。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儿。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实际上,农民的这些误解是有几分道理的。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埃(我)政府”。这也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包围中,这种政府依然能够立得住的原因之一。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

请回答:

(1)“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中国革命会出现“列宁主义趋向”?

(3)“这种趋向的中国化”是如何实现的?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4月3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包括右翼势力“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炮制的歪曲历史的初中历史教科书审定合格,引起亚洲各国及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慨。日本右翼势力粉饰侵略战争,把“战败”改为“终战”,把“侵略”改为“进入”,把太平洋战争说成“自卫”,把侵略亚洲国家说成是“解放”英法殖民地等。

材料二 日本从近代起就觊觎中国的钓鱼岛,但在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从未对中国拥有钓鱼岛的主权提出过异议。20世纪60年代末,某国际组织宣布钓鱼岛附近可能蕴藏有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这使钓鱼岛除了具有战略价值外,又增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从那时起,日本开始逐步实施其侵吞钓鱼岛的计划。如7月4日,日本人在北小岛设置灯塔,随后又在钓鱼岛上竖起画有太阳旗的木牌。近年来,日本人的登岛活动更是频频发生。

请回答:

(1)列举两个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以证实日本侵华战争的罪恶事实不容篡改。

(2)日本妄图侵占我国钓鱼岛的政治、经济、军事目的各是什么?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三、问答题

上一篇:工业园区城镇化总结下一篇:农村机井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