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

2024-07-01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共10篇)

1.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 篇一

教师职业倦怠及自我心理调节

商洛市商州区职业高中 王丹军

教师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工作缺乏激情,消极敷衍,丧失职业理想,无成功追求,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等等。教师职业倦怠带来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的,需要我们从多方面寻找原因,以便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我认为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师职业收入过低。教师是人不是神,需要物质生活,有追求高品质生活的权力。特别是当今的社会,看到别人有房和车,腰缠万贯,教师心理难免失衡,心想自己从事的是培养祖国未来和希望的职业,有什么理由独守清贫?于是,当面对日益增长的物价时,对生活前景充满忧虑,对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也就失去了信心。

二、教师多重角色,身心疲惫。

在学校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大量付出自己的体力、脑力、情感。回到家里还要处理家务,照顾家人,这让许多教师感到体力不支,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整天和几十个学生打交道,有些教师难免将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中,对家人大发脾气,牢骚满腹,影响家庭和睦。更有少数家人,不理解当教师的家属在学校辛苦付出,不愿意让其为那么点成绩“拼命”,为了家庭团结,一些教师尤其是女教师宁愿选择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做贤妻良母足矣。

三、行政干预过多,教师工作压力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也是教师份内的事。“备课、教学、批改作业、辅导差生、讲公开课”这些常规工作何尝不是教师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如今教师们平日忙碌的事务并不是那么单纯。许多行政部门都可以向教育安排工作,而这些工作都需要教师去办理。例如办理学生保险、代收各类费用、整理迎检档案、营养餐、对家长进行培训、参加文体竞赛等等。这些工作都是教育教学之外的事务,有些工作是短期的,有些确是贯穿整个学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四、个人价值不容易得到肯定。

一所学校里,能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教师虽然也在努力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讲县级以上优质课、受到上级表彰的机会可能轮不到他们身上。许多教师也意识到这一点,认为搞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争抢什么,与世无争。由于自身的价值很难有机会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所以丧失了刚参加工作时的激情和理想,不再有成功的追求。

五、教育不均衡,挫伤工作积极性。

教育均衡涉及许多方面。无论是学校的硬件环境,还是教师的工资待遇,还是地方教育政策,我们当地和其它大中型城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内地不少教师为了提高工资待遇,纷纷前往私立学校。要知道出去打拼的教师都是十分优秀的人才,造成了当地人才的流失。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勇气和条件走出去,只能苦守着当地教育。看着别人拿着优厚的报酬,工作积极性难免会受影响。”教师教学没有激情,工作没有创新,精神萎靡不振,对待任务敷衍了事,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要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多方努力。一是寻找一个新工作,重新再来;另一是改变自己,去适应人、事、物,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前者虽是变换工作,但若不能从心理建设上多下功夫,恐怕过些日子又要重新找工作,故第二点勇于改变自己才是最为重要的。其实不管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学识有多渊博,地位有多崇高,自小到大,自求学到就职,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压力,这是极自然而普遍的正常现象,但有的人在压力下成功,有的人在压力下低头,压力究竟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及应对方法。

一、正视工作倦怠

在形成任何有效的应付策略之前,首先要对职业枯竭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教师应认识到自己在压力之下所做出的反应并不是个人能力差的表现,而是人人都可能会有的正常心理现象。不要过于责备自己,有时适度的压力反而是进步的原动力,正是有了压力才会使工作充满了刺激与干劲,压力是毒药还是良药都在我们自己的一念之间,不妨将自己的思想做一个大转变,化消极回避为积极运用,相信压力反而是胜利成功的特效药。

二、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而事实上工作本身又能不能提供自己所需要的这些?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三、及时倾诉与发泄

教师在受到压力威胁时,不妨与家人或亲友同事一起讨论目前压力的情境,把自己心理的症结点说出来,不要闷在心中,关心你的亲友会给你一个恳切的建议,在他们的帮助下确立更现实的目标,以及对压力的情境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某些实际的帮助时,不妨求助于领导和同事。另外,一些消极情感如愤怒、恐惧、挫折等也应及时倾吐,以得到某种发泄,这对舒缓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是非常必要的。

四、锻炼和放松

注意劳逸结合,足够的睡眠,找理由休息,将闲暇和各种娱乐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进行适度的、有节奏的锻炼,持续5到30分钟,就能够换来舒畅而平稳的心情。如果长期坚持下去,能够有效地降低焦虑和抑郁感。当压力事件不断出现时,持续数分钟的放松,往往比一小时睡眠的效果还好。适时适当的休假,让身心恢复,也可藉此机会思考然后再重新出发。如果短期之内没有休假的机会,一些日常的松弛方法,如游泳、做操、散步、洗热水澡、听音乐等也十分有效。此外,教师还可以学习一些应付压力的放松训练技术,如深呼吸、肌肉放松等。

2.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 篇二

老校长的一句话“教育工作本身就是吃的良心饭”, 一直深深影响着我。我们所面对的是正在成长中的孩子, 除了传授知识之外, 还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内心及学生家长等, 教师本身也处于压力的状态下, 外加自己的家庭生活, 导致教师心身倦怠。

减轻职业倦怠, 总结归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调适自己的状态:

一、我为我努力——学会生存

“学会生存”是每个人的一门必修课, 不管是刚入职的新教师好, 还是已颇有经验的老教师, 都需要很认真地思考如何学会生存和发展。首先,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任何职业和部门都会涉及一定的竞争, 如果光把竞争看成是两头狮子抢夺食物的厮杀, 那我们便是只看到了事情发展的表面。竞争是自我的提升也是相互的学习。因此在竞争的氛围中, 首先, 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避免嫉妒、排挤现象;其次, 掌握好沟通艺术, 与学生家长、领导及同事的有效沟通能够更好地支持我们的工作, 有的时候换一种沟通方式便能够事半功倍;最后, 自我调整思想, 人生不如意事常之八九, 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冷静思考,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教育潜能解决问题, 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我说我能行——积极心态

教师作为一个群体, 时常保持积极的心态, 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更有利于教师自身发展, 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我刚带班时曾给自己记过一笔“账”, 每天早上7:30-16:30, 共计9个小时的时间 (新生班级班主任会更长) 在学校和学生朝夕相处, 因此我的一言一行、精神状态都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刚入职时的一次班主任会议中, 记得学工处处长送给每位班主任的一句话至今我都清晰记得:“什么样的班主任带出什么样的班级。”是啊, 教师良好的心态就能显现出良好的师德行为。如果一个老师的情绪经常很低落, 这种不良的情绪就会像瘟疫一样很快在组织中传播, 导致整个班级情绪低靡。教育是个复杂的链, 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往往跟上下都有关联。因此, 我们要对自己很自信地说“我能行”。

三、我爱我生活———健康生活

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有效的休息以及锻炼身体都是健康生活的标志, 作为一位引路人, 如果整天精神萎靡不振、黑眼圈、哈欠连天, 甚至是连续性的生病, 相信对学生的影响不会是正面的而是反面的。所以在工作中, 我注重劳逸结合, 安排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不做工作机器, 把健康留给自己。对于这点, 我自己做得还是不错的, 并且影响了周边的同事, 作为艺术专业毕业的我, 在课余时间会跟着院队的学生或者同事一起打打鼓、跳跳舞、唱唱歌, 相互影响, 相互学习。

四、我思故我在———学会反思

教师的工作, 陀螺似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让自我感觉到莫名的枯燥乏味, 机械般的“奉献”、不思考, 这就是盲目的工作。因此教师要学会教学反思, 做一个会思考的教师。因为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青春活动四射的孩子, 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把知识如同操作电脑般地复制粘贴给学生, 而是让他们学会消化与吸收, 甚至是创新。就像生活一样, “生”其实很简单, 但关键如何精彩地“活”, 活出自己, 活出精彩的人生。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学生的个性差异, 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用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

尽管我们对每一节课都做了精心的设计, 但教师不可能预设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因此, 我们需要不断思考, 用于实践, 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扬长避短, 不断提升自己。

五、我有我主张———缔造和谐

自古以来, “和”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追求, 力求以“和”为贵。在倡导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 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重视, 建设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和谐关系, 建立健全师师、师生及生生的“三位一体”的教育人际圈, 以和谐教育培养和谐的青少年, 以和谐的班级塑造和谐的“人”。倡导发掘并发扬每一个孩子身上的优点, 让他的长处和知识得到发展, 并能相互间很好地影响;我们作为他们最信任的引路人, 应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及时间, 让他们慢慢发现自己是最棒的, 我也是未来社会不可或缺的有用之材, 这样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了自己未来的梦想努力冲刺。

摘要:教师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 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及专业性发展, 并且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暂时无法改变所谓客观环境的因素下, 有效的心理自我调适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职业倦怠,自我调适,成就感,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卫雨歌.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述评[J].亚太教育, 2015 (16) .

3.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技术干预 篇三

〔摘要〕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近年来引人关注。影响教师职业倦怠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学生因素诱发教师职业倦怠为例,深入探讨从心理技术层面干预教师职业倦怠。即从干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应入手,帮助教师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积极的情绪反应,使教师体验到工作与努力的成效,增强职业幸福感,消除或缓解职业倦怠。

〔关键词〕教师职业倦怠;学生因素;心理技术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7-0018-02

许多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都感受到很大的职业压力,并且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适应。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对学生失去耐心,动不动就会对学生大发脾气。由于长期体验到消极的情绪,久而久之,教师就会产生身心疲惫感,丧失工作的热情和兴趣。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用来特指从事助人职业的工作者由于工作所要求的持续情感付出而导致身心耗竭。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生的问题是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表现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教师对工作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明了学生问题是触发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因素。

一、学生问题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分析

学生问题一般包括纪律问题、破坏性的行为以及对他人和学习的冷漠态度。那么,学生的这些问题是如何引发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呢?依据存在主义的观点,教师本来想在工作中获得认可和肯定,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师的期望大大受挫,自我效能感会降低。长此以往,倦怠就会发生。

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过程中,心理及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情绪反应最激烈。按照詹姆斯·兰格的“情绪是大脑对生理状态的感知”的思想来理解,当面对学生的屡屡违纪这一具体条件刺激时,教师表现出了不符合本人意志、与意志相对抗的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在实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而这种条件反射是在情绪基础之上,并且是在潜意识中形成的。有学者(金洪源,2005)将其称为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其中的“条件性”一词指的是通过后天条件作用建立起来的反射。这种反射,在大多数人身上表现为自己不知道的或控制不了的情绪体验。

教师职业倦怠形成的心理机制,实质就是在教师大脑中,建立起了对学生行为问题的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射。可用如下的图示来揭示教师形成消极情绪的反应过程:

这样经过如上几次循环程序,教师在头脑中就建立起对违纪学生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这种情绪反射使得教师在以后课堂教学中,只要出现学生违纪这一情境,就会在大脑中自动地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这种情绪反应带给教师的是痛苦的体验。痛苦体验多了,教师精力和情感就很容易出现暂时性的耗竭状态。

二、临床干预技术设计与理论依据

干预教师职业倦怠的技术路线:从潜意识行为训练入手,通过认知调整和暗示学习,向教师输入正确积极的程序性知识,控制其已经产生和建立的消极的情绪性条件反射,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新的积极的情绪反应。这一技术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交互抑制理论原理。

该理论认为:个体不可能同时对一个刺激产生两种对立的情绪反应,要么执行原有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刺激事件,E代表情绪,R代表行为),要么执行新的情绪反射S-E`-R`(S代表原刺激事件,E`代表新情绪,R`代表新行为)。那么实际会是那一个呢?这就取决于它们各自在大脑中的优势兴奋程度。

如何保证新S-E`-R`能够处于优势兴奋状态中呢?在临床操作的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暗示学习技术,即,通过催眠、放松等训练程序,给接受信息者输入预先设计好的积极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程序,即新的S-E`-R`。由于人在临床暗示训练的过程中,经过调适的大脑会表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知识经验结构是高度可塑的。即,在暗示练习中,是完全可能建立起新的S-E`-R`。同样道理,经过多次的暗示训练的教师,在遇到同一个情境S时,新的E`-R`是可以出现(S代表违纪学生,E`代表冷静的情绪,R`代表富有爱心与智慧的教育行为)。

三、临床干预技术的实施

1.认知调整。与来访教师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引导来访教师再现情绪被调起的过程。心理辅导员边听边绘制出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的流程图,并与来访教师一起解读图式。通过解读,让来访教师明白之所以总被违纪学生调起消极情绪,是因为在大脑中建立起了对违纪学生的潜意识条件性的情绪反射。

接着,与来访教师讨论建立一组新的能够在积极情绪状态下运行与发展的行为反应程序。即面对违纪学生S,情绪是平静的。因为情绪E`是平静,所以,能够执行一种既高效又符合职业道德要求的行为R`。

通过这样的认知调整,可以使来访教师不仅在认知方面对自己产生厌烦情绪有了更理智的认识,而且看到了自己程序性知识运行的过程,理解到了只要改变储存在大脑中的导致目前行为的程序性知识,取而代之以新设计的程序性知识,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2.临床暗示技术运用。通过以上第二步的认知调整,我们就可以对来访教师进行暗示练习。即通过渐进性肌肉放松练习,让来访教师体验情绪平静、身体放松所带来的愉悦感,在此基础上输入新的一组程序性知识,使教师建立起新的一种条件反射。

具体步骤如下:

(1)与来访教师共同找出所有引起厌烦情绪的学生行为场景,并按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起来,同时商定用新的一组程序性知识来建构自己的情绪与行为的反应程序。

(2)在舒缓的放松音乐下,指导来访教师做肌肉绷紧放松练习,使他的身体完全放松下来,使情绪达到愉悦状态。

(3)采用情感组织者策略,用积极的语言暗示使来访教师想象自己面对违纪学生时情绪是平静的,因为平静找到了更有效的正面的教育策略,自己充满着自豪与喜悦的心情,从而使来访教师的积极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4)逐渐呈现引起教师厌烦情绪的具体情境S,由于上一个步骤中情感组织者已将教师的积极情绪调动起来,教师此时的情绪E`是平静的、愉快的,所以,在积极的语言暗示下,会很自然地在想象中做出积极的行为R`。如若教师遇到S时,又反弹出现情绪E,就继续返回进行第二和三步骤,直到情绪E`的出现。

(5)在放松结束时,加入积极的后暗示,要求来访教师将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反应程序写在笔记本上。

3.其他辅助技术的补充。指导教师学会做小程序放松和深呼吸的方法,让教师在课堂中使用。小程序放松法是指当又产生烦噪情绪时,可马上做深呼吸,用吸气代表“情绪又来了”,用呼气代表“走开”,并默默告诫自己“我要沉住气”。小程序放松法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应急情况下的情绪焦虑,使教师能够很快调节自己的情绪,防止消极的条件性情绪复发。

四、临床效果分析

我们在学校对10名班主任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临床干预,每个星期进行一次认知调整和暗示学习,程序和步骤如上。其中,有8名班主任表示能够正确面对违纪学生。有2名班主任则表示,做完心理咨询后,第二天在面对学生时能够采取理智的方法,但时间一久,还会出现急躁的情绪。

本研究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完全有效率达到80%,基本有效率达到20%),我们认为,这与对“教师职业倦怠形成心理机制”的深刻分析与运用高效的心理干预技术进行临床干预分不开。

而其中出现的20%的反弹现象,则说明要建立起积极的条件性的情绪反射,除了运用正确的心理技术外,还需要来访者个人积极配合,如给自己积极暗示,坚持长期放松训练,这样才能在临床训练时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由此可见,运用心理技术完全可以阻断潜意识的条件性情绪反射,并且帮助教师建构一种新的心理结构或新的积极的情绪反应,促使教师产生高效或高能的认知活动——在课堂上自动执行富有爱心与智慧的教育手段。那么,教师就能够体验到工作与努力的成效,进而使职业倦怠感得到消除或缓解。

参考文献:

[1]王芳,许燕.中小学教师职业枯竭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 [J].心理学报,2004,(5)

[2] Surron R.J.(1984).Job Stress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teachers,Work and Occupations,11(l):7~28.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同乐主力学校,该校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518116,电邮:yyls702@126.com)

4.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 篇四

摘 要:从规范的调研工作出发,用科学翔实的数据阐述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并揭示其产生原因,据此提出帮助中学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其幸福感的具体策略。为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制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职业倦怠;幸福感;尊师重教;以人为本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调查,分析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并把握其成因,以此为基础,探索帮助中学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其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干预策略,增强其幸福感、促进其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兼顾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采用随机取样,选取了五所中学的304名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城镇中学三所,分别是铁岭市实验中学86名教师、开原市第五中学105名教师、昌图县第一中学146名教师;农村中学两所,分别是铁岭县腰堡中学130名教师、昌图县长岭子中学37名教师。

(二)方法

问卷调查法、谈话法。

(三)时间

2012年9――11月

三、调研问卷的编拟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1.职业倦怠与教师职业倦怠

“倦怠”一词的含义原指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1973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柏格在《职业心理学》杂志上首次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特指由于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而又无法获得预期目标时产生的一种对工作厌恶、冷淡,对服务对象退缩和不负责任及由此导致身心耗竭的状态。

职业倦怠现象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发生。教师职业是一种典型的助人职业,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社会责任大,教师本人及社会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期望值很高,这就往往导致教师不能顺利处理工作中的许多压力,从而损害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产生职业倦怠心理。

2.幸福感

幸福感,即人们根据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是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个方面的全面评价,并由此而产生的积极性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

幸福感大致可以概括为:追寻幸福,敬畏生命。可从三个方面来加以把握。首先是追求满意感:个人的积极心态和基本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最基本的是积极乐观,身心健康。其次是协调现在和未来: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当下有意愿的快乐与未来的幸福协调一致,即活在当下也期盼明天。第三是幸福感的来源:物质带来的幸福感短暂且可能有害;情感带来的幸福感持久且多多益善,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际关系;精神世界的丰富则更能带来幸福感的提高,如信念、信仰、自我实现、内心世界的丰富等。

(二)问卷编拟的的理论基础

根据学习理论、认知理论、情绪管理理论、行为学理论以及中学教师行为和心理特点,借鉴中国通用的职业压力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的设计思路,在参阅了林崇德等著名心理学家相应问卷的基础上拟订。

(三)问卷调查侧重点

以面向教师的问卷调查和谈话调查为主,配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重在准确把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以及成因,为找到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增强其幸福感的具体措施提供现实依据。

四、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主要问题

1.统计分析的基本数据

(1)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304名教师参加了答卷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304份,其中有效问卷302份。根据各题分值设定以及评分标准,得分在2――3分的为存在轻度教师职业倦怠,3――4分为中度教师职业倦怠,4分以上为重度职业倦怠。统计结果如下表: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统计表

上述数据表明,84%的中学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教师职业倦怠,说明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在中学教师中普遍存在,它是中学教师缺乏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2)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共向课题研究校七、八年级学生发放学生问卷3002份,回收有效问卷2911份。本问卷共20道题,前14题为选择题,后六题为问答题。统计了前14道题,统计结果如下表:

学生问卷数据统计表

上表说明,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已影响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和敬业精神,且在个别方面比较突出,如存在上课打、接电话现象的教师占参与研究教师总数的85%;不能按时上下课的占15%;有体罚现象的占2%;教师上课不备课和备课不充分现象占3%等。

(3)家长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调查表明,家长对教师有超出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高要求,比如要求自己孩子的老师全部都优秀,甚至容不得他们存在缺点和教育方面的失误等。

(4)教师在访谈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课题组随机访谈了142名教师,访谈统计出涉及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问题如下:

83%的教师认为自己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56%有安于现状、得过且过的想法;79%少有走进课堂的神圣感;68%越来越厌恶学生;95%经常有身心疲惫、心力交瘁的感觉,69%认为自己的工作热情在减退;49%自我评价不断降低。

(5)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

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

(6)基本症状

A.不能爱岗敬业。个人成就感降低,对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评价降低。认为工作是一项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因而无心投入。

B.消极抵触新课程的贯彻实施。空虚感明显加强,感到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难以胜任一些变化性的工作。感到无能和失败,进而减少心理上的投入。

C.带来自身的亚健康状态。身体能量被过度耗尽、持续精力不济,极度疲劳、头疼、肠胃不适、高血压、失眠、神经衰弱等。

D.缺乏师爱。情感资源被极度的耗尽、干涸,工作满意度低,对工作的热忱与奉献减少,对学生缺乏同情感和支持,不能忍受学生在教室里的捣乱行为。

E.缺乏对亲情、友情的尊重。以一种消极的、否定的、麻木不仁的态度和冷漠的情绪对待家人、同事或学生,对他人不信任,把人当作一件无生命的物体看待,肆意贬损学生,疏远学生,甚至是家人或孩子。

(二)危害

1.敷衍教育,导致教育品质低下

职业倦怠造成教师对课堂教学投入少了,而大发脾气、责骂学生的多了,直接批改家庭作业的少了等。教师对教学目的的认识、教材的分析、处理和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及对课堂教学的组织、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指导都成了对教学工作的一种敷衍。教师消极的情感会销蚀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易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教师职业倦怠使教师的教学不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一种无动力、无激情、不愉快的情境下被动学习。最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消极情绪,会通过教师的言语、表情、动作直接传染给学生,使师生关系恶化,这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学校行政系统,教师的倦怠会导致行政缺勤率上升,人事变动增加,师资流失现象日益严重。

2.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

轻则是教师的消极态度明显,重则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者不堪压力而精神崩溃。生理上:经常感到疲劳、虚弱、肌肉紧张、头疼失眠,疾病抵抗力薄弱。心理上:厌倦工作,对教学工作缺乏动机和热情。自我效能感低,对待工作和生活持悲观态度。情绪上:紧张、不安、易怒、易躁,动则责怪或迁怒于学生。

3.烦躁易怒,人际关系紧张

人际关系上变得疏远,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充满忧郁和攻击性。有些教师用体罚行为对待学生;对同事不愿理睬,对学生冷漠,经常觉得孤立无援;对待家人漠不关心。因工作产生的消极情绪经常迁怒于家庭,导致家庭冲突时常发生。

(三)成因

1.工作强度大

现行教育管理体制和升学制度下,中学教师多大备课量、上课量、作业批改量,同时扮演多重角色,如教员、领导者、心理保健者、纪律执行者等,且每种角色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个人承担的角色越多,由角色转换不适而引发心理冲突的可能性也越大。另外,教师要带班值班,还要应付各级检查、评比等,这些让教师不堪重负。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不是绝对的等价交换,教师不仅要在八小时内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在课堂外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访谈和问卷调查表明,中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92小时,比其他岗位一般职工高出1.92小时,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63小时。没有明确休息时间,使其疲劳状态不易得到消除,日积月累,身心两方面都易形成倦怠和疲劳。

2.社会舆论及期望值过高

当今社会给予教师较高的期望,一面赞誉教师的“红烛精神”“春蚕精神”,一面又要求教师“恪守师道”。教师若有半点闪失,便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当今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日渐分歧,对于教师而言众口难调,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因而教师在一些人的眼里成了嗤之以鼻的嘲讽对象,成了任人宰割的代名词。这种情形下,教师被放逐于尴尬境地,忍受着多方面的烦扰。

3.经济收入偏低,社会地位不尽如人意

同其他吃财政饭的行业相比,教师的经济地位偏低。近些年持续的物价上涨,使生活在城镇的中学教师入不敷出。低微的经济收入使一些教师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有的感到心力交瘁,有的心绪不宁。教师职业的成果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相比教师培养人才的艰辛付出而言,教学工作缺乏及时回报和安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引发职业倦怠。

4.平铺直叙的工作让人倍感无聊

教师职业特征是一种“无阶梯”生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教师独自一人承担着从备课、授课到批改作业、教学检验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除个别教师担任行政职务外,多数数十年重复着平凡、琐碎的教学工作,其参与决策或进行职业反思的机会较少,与成人世界的接触机会也较少,内心难免产生与社会的隔离感。

5.教育氛围不尽如意

首先,教师职业还谈不上为众人向往。从国家到社会对教师的肯定和赞美仍主要来源于其对社会默默无闻的奉献,而对教师内在需要和发展关注较少。学校、社会对教师自我成长和发展需要的漠视使教师对本职工作的发展前景更为悲观。

其次,学校的组织结构和气氛对教师心理也有较大影响。部分学校缺乏民主管理氛围,官僚作风严重,校领导与教师缺乏沟通,片面地把薪水待遇等与考试成绩、升学率挂钩等,使教师背负沉重的包袱。特别是个别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给教师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另外有时学生违纪违规,家长偏袒子女,指责教师的不是,教师两头受气。教师置身于缺乏支持性的学校环境中,产生的压抑感和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最后,学生品行和学习状况对教师情绪有较大影响。当代中学生往往奉行自我中心主义,缺乏团队意识,漠视课堂纪律,对师长经常持对立态度。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精力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培养其健康心理品质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然而,受社会风气影响,教育效果往往不佳,使得部分教师有较大挫折感。

6.部分教师的不良人格特质与认知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也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和认识有关。如外控型的教师往往把专业能力的现状归结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放弃主观努力。

教师对“完美形象”的认知误区易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由于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过高期望,教师角色已成为完美的化身。一部分教师受此影响,将真实世界中的个人形象同理想中的教师形象等同起来,对自己产生了一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竭尽全力扮演着社会期待的完美形象,而这种由高度紧张、焦虑维持的“理想”行为,必然带来教师身心的超负荷运转,从而加速其职业倦怠的产生。

教师工作中力不从心感、不被理解感和心理失衡感及高压的工作、长期超负荷的付出、较低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等叠加在一起,不可避免地造成诸多教师职业倦怠。

五、对策与建议

(一)创建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

政府应通过各种政策的制定,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如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等。教育行政部门要将教师的心理健康维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引导教师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引导教师关心自己、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主动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教师作为社会人,付出的努力渴望得到社会肯定,工作中的失误渴望得到领导的宽容和理解,只有满足教师的情绪需要,提高教师的主人翁责任感,教师才能心情愉悦地投入工作,工作压力才会变成工作动力。

(二)创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体制

第一,要立足于创建“和谐校园”,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和关爱每一位教师,让教师成为学校的主人,树立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学校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管理者在执行制度时,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悦纳教师的差异,保护教师的隐私。唯有这样,才能激发起教师内心强大而持久的行为动力,教师才会以饱满的热情、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进而远离职业倦怠。

要摒弃以学生成绩论成败的单一教师评价体系,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减轻教师思想压力,使之有时间去娱乐、读书和放松身心。

学校要提倡“赏识”管理,做到人尽其才。当一个人得到充分的认可和赏识时,内心会产生愉悦感,并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针对人性的心理需求,做到注重发现并不断放大教师身上的闪光点,使之成为教师成长途中的火炬。

第二,领导要树立每一位教师都是学校宝贵财富和资源的理念。在学校工作安排上,要信任、鼓励和支持老师,如通过“压担子”“老帮青”等形式,提高所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发挥所有老师的特长,让他们承担起能为学校赢得荣誉的工作。

第三,要适时开展活动,释放教师紧张情绪。在学校管理中,既要创造活动,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又要有意安排活动,放松紧张情绪。如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比武”等方式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同时,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教师有一个情绪宣泄和休养的平台。

第四,要引导教师合理宣泄情绪。部分教师由于在评职、评优、工作安排等方面得不到满足,容易引发消极情绪,对此,学校领导应同情教师的境况,并通过谈心等方式让教师发泄消极情绪。校长要有一颗爱心,要悉心关爱教师,尽可能创造一个让全体教师发挥其潜能的氛围和环境,让每一位教师在学校都留下美好回忆。

第五,校长要积极为教师减压。在管理层面上,要重“质”不重“量”,在常规管理上要去繁取简,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人文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品尝为人师表的快乐。在学校重大工作上,要重视公开二字,做到政策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让教师拥有更多的知情权、审议权、决定权和评议监督权。学校领导要科学地安排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劳逸结合问题。减少会议,减少活动,减少管理层次。

第六,理清教师的基本职责。学校领导要从制度层面引导教师理清自己的基本职责,让教师真切地认识到,学生的过错并不都是教师的错。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进步,但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是由许多不可控因素造成的。有时,适当让学生为自已的行为结果负点责任,比教师事必躬亲,大包大揽更有效。分清问题性质,如是学生的问题,教师尽力教导纠正,而无须自责。这有利于教师从过分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减轻工作压力。

最后,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学校要拿出经费、时间让教师继续深造,使教师持续发展,跟上社会进步和素质教育的步伐。学校要引导教师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并使其与学校的发展目标保持和谐统一。为此,学校一方面要引导教师理解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的内在联系,促使教师主动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学校要首先制定出科学的发展规划,并且在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要求,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依据。

(三)帮助教师树立专业理想

当教师视其职业为一种生活方式时,才能从心理上真正接受它,从而体验到其中的幸福。职业与生活融为一体,将教学视为生活的组成部分,才能用心经营,用心体会,用自己的经验与才能见证一个个生命的成长与变化。这是教师产生职业幸福感的源泉之一。

而要帮助教师树立专业理想,就要引导教师深刻反思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背后所潜含的教育观念、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使教师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增强职业意识,并将之发展成理想信念,促进教师进一步思考如何去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

(四)增强教师的适应力

首先,教师应培养健康的心理,完善自我人格。加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人格锻炼,这是减少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感的根本途径。

其次,教师应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教师应走出“完美形象”、无所不能的思维误区,清楚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所在,正视自己的喜怒哀乐,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外部环境,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尽自己的努力,找到理想和现实的最佳结合点。

再次,面对客观压力,教师应学会积极的应对策略。如: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无益的工作;进行自我心理暗示,用积极的情绪替代消极的情绪等。教师要随时保持比较旺盛的精力,应对工作和生活的挑战。

第四,引导教师掌握交往的技巧。成功的教师往往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善于交际,心境平和,能为自己创造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工作氛围,从而大大“稀释”了繁重工作带来的心理压力。

最后,面对压力,教师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如将问题讲给校长、亲友、同事听,将会更好地化解消极情绪。同时,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对自己和他人将会有更多的了解,以有利于教师保持现实的生活态度,根除职业倦怠心理的消极影响。

5.教师职业倦怠 篇五

第一:把工作当作享受,在享受状态下,教师的职业成为他们参与生活、体验人生的重要途径。这些教师怀着满腔的热情投入工作,并在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快乐地与学生交往,欣慰地享受着自己教学中的成就。学生的每一次获奖、自己得到的每一项荣誉都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大事和引以自豪的家珍。带着这样的心态从事教师职业,就是快乐幸福的。

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对这些教师来说,孩子那灿烂天真的笑脸是天底下最美丽迷人的图画,教室里传出的朗朗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妙动听的音乐,校园是地球上最纯美圣洁的净土。所有的辛苦和压力都变成了一种愉快、一种他乐于去迎接并以欢乐的心境去化解的“美差”,即便是在条件极其艰苦、生活非常清贫的情况下,他也怀着极大的热忱、带着浓厚的兴趣,无怨无悔地做好每一件事。第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成满足物质需要的功利手段,也不仅仅把它看成是给予和付出之后的心灵满足。而是以培养学生为己任,以学生主动积极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并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孜孜不倦地勤奋工作。同时,教师本人也会通过自由而富于创造性的劳动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真正的教师是那些把自己的生命融进职业生活中,并从职业中得到幸福快乐和主动发展的人,是那些热爱教育、追求智慧人生的人。也只有幸福快乐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快乐的学生。教师幸福快乐,学生才能充满智慧地学习,充满快乐地成长,充满信心地生活。

第三: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专业责任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努力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书读得多了,你就会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才能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才能在面对困难、面对问题时提升思考的广度和高度。勤于学习是一种责任,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

个人面临职业倦怠问题或克服了职业倦怠问题

“近来不知何故我开始变得脆弱、多虑,老是担心教不好课程,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我变得不喜欢去学校。办公室里的笑声减少了。学生们总是不停地惹是生非!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我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我觉得很累„„”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许多教师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忙、我很忙;我累、我很累;我苦、我很苦。实际上,这就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据调查,超过80%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教师存在工作倦怠。随着倦怠过程螺旋式向后推移,学生渐渐成为低劣教学的受害者。有些教师寻找途径,最终离开了教育职业。其他教师觉得除了以越来越低的效率继续教学以外,别无选择。

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不但极大地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下一代健康成长。因此,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刻不容缓。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应明确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其危害,深刻分析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策略预防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问题。

一、什么是教师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的疲倦困乏的身心状态,是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职业倦怠的表现及成因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1.在认识方面,表现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缺乏工作的热情和创新力,开始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机械重复的繁琐事务;

2.在意向方面,表现为疏于工作,无心投入,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了信心,觉得教学生没有成就感,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

3.在情绪上,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所以情绪就会波动很大,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就会产生压抑、忧郁、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学生等等。

4.在行为上,主要表现为厌倦教学工作,减少工作投入,甚至不备课,教学呆板,缺乏创新,尽量逃避教学环境,对学生冷漠,逃避与同事交往或拒绝与其合作,对学校环境和学校管理牢骚甚多,只注重个人待遇和福利。

(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1.社会过高的期望。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急剧变化的当今社会,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教师所从事的是助人的职业,有研究表明,助人职业者的倦怠程度远高于其他职业者。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心理负担、精神负担。特别是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都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校管理的滞后。教师的职业疲惫很大程度上与学校的管理有关。学校的管理能否提供给教师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情感状态。首先,学校有的管理思想不够明确,做形式的事情太多,增加了教师的许多压力。其次,有的规定没能考虑到人本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细节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随意性强或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使绝大部分教师很难取得彼此认同,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教师的负荷量,也促使人际关系复杂,并诱发急功近利倾向,让不少的教师在同事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身心疲惫。3.学生问题的困挠。如今的独生子女学生,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个性较强;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教育。可以说,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思想问题,给教师带来了难以排解的长期压力。教师就真的无能为力了。这给倦怠的发生,提供了长期的条件刺激。

4.家长过分的苛求。一部分家长一方面是不能正确认识到孩子成才的目标其次,班级人数较多,程度参差不齐,要进行正常化教学确实有困难,如果再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的教条,另一方面又过多地苛求学校、教师。通常在独生子女的学生群体中有着这样两类家长:一类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也不愿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措施,在无法沟通的情况下,增加教师的工作难度。另一类家长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和教师做无谓的干扰、评价,甚至用媒体舆论来谴责教师的行为,无限上纲,造成了教师长期不被理解,致使工作行为退化,工作士气降低。5.教师自我发展的困惑。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既要充当知识的传授者、班集体的领导者,又要担任模范公民、纪律维护者和家长代理人的角色,因此,角色需要不断转换,这就需要教师发展多种能力,如情绪调控能力、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沟通能力。而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发展能力的要求与自身原有能力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教师重要的压力源。另外,教师是一个高成就动机群体,奋斗中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又使某些教师产生极大的心理负担,并殃及个体身心健康。

三、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调适

职业厌倦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质量和生存状态,危害性毋庸置疑,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注定与教育人生作伴,如何在平凡单调中发现万千变化之美,在照亮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呢?如何努力改变自己,克服职业倦怠呢? 3.1坚持正确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教师的信念和职业理想是教师在压力下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有人曾比喻,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坚定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积极的教师信念,培养对学生无私理智的爱与宽容精神,对防止教师职业倦怠是至关重要的。不管当初是否因为职业性的或是理想的原因而进入教师工作的,但若干年后,有的人不愿当老师,有的人却爱上教育工作。“因为爱,所以执着”一个人若是能够选择自己最乐意做的事情,然后倾情投入,不但能够做出属于自己的最好成就,而且也将过得幸福快乐,在调查中发现,不少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谈到对教师工作的感受,说道:“上课是一种享受,每天在课堂度过的一段时光是最美的”,这种老师的生活质量与那些“走进课堂心里就烦”的老师相比,真是两种境界。不再将上课看成是一种负担,是一个教师过上职业幸福生活的前提。

矢志教育人生,提供让学生回味一生的优质教育,是我的教育理想。我认为,教育虔诚第一,教育艺术第二,教师应该带着爱工作。在各种场合,我毫不掩饰对数学、对教育的由衷热爱。什么是热爱,一个名师说得好,那就是:作为一个科任老师,讲到教育,讲到学生,讲到你教的学科,你的眼睛会发亮。有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追求教育的高度与品位。人的一生如果能遇上一两个好老师,那是莫大的幸福,要给学生一种幸运感;通过教科研给工作以新意,时常聆听自己教育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给自己一种成就感。3.2调整心态

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上,就充满了情趣,就充满了自信,就有一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的感觉,放假的时候,就盼望上讲台;有的教师习惯了盼望工作之外的乐趣,一谈到工作就成了苦得不能够再苦的苦差事。其实这只是心态的问题,而不是别的什么。

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工作生活之中有烦恼、悲伤,有失落、有痛苦,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如果一味地沉溺于抱怨和啰嗦之中,永远都是没有什么快乐可言的。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学会情绪疏导。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3.3调整目标

树立对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3.4提高耐压能力

正确认识和驾驭压力。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

提升耐压能力。职业倦怠首先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故作为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一个具有自信和耐压能力强的人是不容易倦怠的。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态度来学习新的策略以便应对将来可能遇到的压力,培养良好的个体素质。对教师来说,培训学习是一种福利;我珍惜八年来,学校让我参加的各种学习机会,每一次学习归来,我会做一个小结,发现每次都有收获。

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满园桃李风光,收获爱与尊重,自身的价值得到体现,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把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一种乐趣,将工作后所得到的钱看成是一种副产品,而不是倒过来。努力寻找这样的感觉是一个教师应当追求的。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把工作当成自己的负担,也不当成一种手段,而是当成谋求快乐的一个过程。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寄情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提高实践性智慧,在读书学习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寻找成功感。读书学习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行走形式。纵观当下教师们的工作状态,实事求是地讲,教师们没有养成爱读书的习惯。不少人倾向于读“保饭碗”之类的书,如优秀教案选,很少光顾追寻教育理想、提升专业内涵的经典论著和本学科的业务刊物,而这些书籍是滋养教师成长的“精神食粮”。在投身教育变革的实践中,必将带来种种困惑,困惑带来教研话题,教研促进教学、成就名师,不断提升职业境界。而专家型教师与教书匠拥有不同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无疑,在成就专家型教师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教、学、研结合,需要磨练,如:保持对工作的好奇心,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在反思性教的研中升华。

6.教师职业倦怠 篇六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可是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有着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和人际关系紧张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研究表明,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而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我国学者王芳、许燕认为,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包括“情绪衰竭”、“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降低”和“知识枯竭”。教师职业倦怠,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顺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对工作任务的退缩、不负责任、出勤不出力、情感的衰退,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易激动、焦虑、悲伤和自尊心降低等。这种状态严重影响了教师正常水平的发挥及学生学习的效果,设法减低教师职业倦怠的程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学校管理人员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

1、职业因素:⑴教师职业,劳心烦神,负担重,工作时间长,大量工作只有在8小时之外做,如查资料、家访、对学生的个别教育等。同时社会责任大,它与其它从事物质生产的职业不同,它的劳动对象是尚未成熟的人,是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人。教师要把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其过程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迫使教师“业余时间”要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是教师生活的真实写照。长时间、超负荷运转,使不少教师在心理和情绪上极度疲劳。⑵教师的多种角色,知识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班级管理者、学生的良师益友,角色之间的冲突情境、教师职业的相对封闭性等等是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根源。

2、工作环境因素:⑴一线教师由于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安于现状,对时时发生在自己身上、周围的教育教学问题习以为常。⑵教师与社会接触面小,绝大多数局限于学校和家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富不了、饿不死的生活。⑶现在的学生是独生子女多、留守儿童多,学生普遍的越来越难管、不听话。现在教育学生是一句不能骂、一下不能打,须小心谨慎,生怕学生离家出走、自杀等事情发生,一旦出事,新闻媒体指责的便是教师、学校。⑷教师自己工作的学校环境差,工作条件艰苦,工作量大,福利待遇差,收入少,而昔日的同学或以前的同事因不同的原因在条件较好的学校工作,他们工作环境优越,工作量相对的小些,但他们的福利待遇反而好得多,收入多,造成教师心理落差大,心理不平衡,工作情绪差。

3、学校因素:⑴学校以简单的“率”作为评价教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方法不科学,奖励与处罚机制不健全,无多大意义的考评、考核多,每学年度还有72学时的继续教育学习任务等,增加了教师工作量,教师心力憔瘁,导致倦怠心理产生。⑵有些学校领导在管理学校过程中,独断专行,家长式的工作作风,教师被排除决策之外,有些学校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之间明争暗斗,处处防范,教师感到紧张、压抑、烦躁、郁闷,这种体验迁移到工作中就会导致教师压力大,容易诱发教师职业倦怠。⑶由于种种原因,学校教师专业配制不合理,尤其是农村中学更不合理,一位教师往往要带两到三门学科,甚至更多,也就是说所教学科

跟所学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长此以往教师感到疲惫之极,职业倦怠随之产生。⑷在现行的学校管理体制下,教师的岗位职数都是一定的,教师的流动又极少,因而有些已取得相应教师资格的教师,即便工作到退休也无法被聘上中学高级教师或小学高级教师,因此,他们感到职业生涯到了头,工作没了内驱力,于是乎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工作的教师也就多了起来。

4、社会因素:理想和现实出现反差,教师其政治地位、生活待遇仍然较差,而社会对教育要求日益增强,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的工作经常得不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理解、同情,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旦出点事,立即就遭到社会舆论的非议。再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有些教师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于是产生这样那样的焦虑和痛苦,增加了教师职业疲倦的心理。

5、个人因素:⑴功利化思想严重,过激对待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消极对待工作。⑵不少教师争强好胜,总想事事走在他人前头,一旦目标没实现,就情绪低落。⑶部分教师家庭压力大,上有老,下有小,家庭事务多,工作任务又重,无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坐在家门口教书,还得回家种地,弄得身心俱疲,久而久之,教师就产生厌倦的心理。

教师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工作缺乏主动进取的热情,而教师不追求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都会成为空谈。如何防止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呢?

1.营建积极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家艾利斯认为,有11种不合理的理念会使人产生困扰。它们是:每个人绝对要获得周围每一个人,尤其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绝对要获得

周围每一个人,尤其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欢;个人是否有价值,在于他是否全能,是否在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成就;世上有些人很邪恶,但在人生的各方面都有成就;世上有些人很邪恶可憎,故应严厉惩罚;事情不如意是非常可怕的、悲惨的;对人生中的责任和困难,逃避更省事些,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的因素造成的,所以人无法控制自己的痛苦和困扰;对于危险可怕的事物,人应非常担心,要不断去关注,随时注意它是否会发生;一个人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过去的经历,这是不可变更的事实;一个人总要依赖他人,同时也要依附于一个比自己强有力的人;一个人应关心他人的问题,也应为他人的问题悲伤难过;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总会有一准确答案,若得不到合理的答案,则会很痛苦。这些不合理的理念是导致一个人心理倦怠的根本,若这样去做,则会诱发神经症。为营建积极的心理环境,应有效剔除这些不合理的理念。教师无需在工作超负荷运转下再增加“心负”砝码;无需为追求“款”、“腕”式生活而疲于奔命,也无需为没完没了的人际周旋而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更无需为追求花花世界中一些消极无聊的事物而东奔西走,枉费心力。别让倦怠挤占我们并不宽裕的心理空间,留出一方空白,以发挥它的奇妙作用。

2.提高心理成熟度

教师想摆脱心理倦怠,维护心理健康,应具有抗干扰能力,教师应敬业修身乐教。事实证明,心理成熟的教师不仅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知识经验,具有投身教育、团结互助、率先垂范的职业道德,而且应熟练承担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全身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动机水平处于激活状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成就感。心理成熟度越高,越能经受挫折的考验,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不易产生心理倦怠。

3.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教师相对是较为自由的职业,每一节课从教学设计到讲授,从作业批改到辅导都可以倾注自己的心血,展示自己的创新;当自己的一节课得到学生好评时,当自己设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感动时,当找学生谈话后学生进步时,当看着一届一届的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时,我们难道不感到快乐吗?难道没有感觉到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吗?我们要学会感受快乐,感受教育成功后的喜悦。当然,我们在工作中总会遇到调皮的学生,遇到不理解我们工作的家长,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心,没什么,这都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把这些当成是对自己沟通能力的考验,那心态就完全不同了,会在这样的工作中体会到挑战,体会到成功。

4.保持良好的心态

心态决定我们人生的成败,所以我们必须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一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拼搏进取。我们要成为一个主动的人,多走一些路,会获得一些人生的宝贵经验。成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有自制力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要时刻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应该学会自信,成功的程度取决于信念的程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充满热忱,要想成为杰出的人物,必须要有进取心,还要有一颗健康的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教师职业中的倦怠心理才会随之土崩瓦解,消失得无影无踪。

教师是特殊的脑力劳动者,如果整天牢骚满腹,上进心迟滞,维系工作的动机丧失,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不要太在乎别人的评价,不要太在意个人一时的小得小失。

因此,提倡对教师的社会性支持较其它的群体就更有其特殊意义。长期以来,人们对教师期望有余,而关心不足。把教师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视为蜡烛,视为园丁,所有这些都表明教师的伟大。然而,教师必定也是

7.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 篇七

一、当前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主要表现

1. 焦虑紧张情绪充斥大脑。

在当前的教师群体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过度焦虑紧张的现象, 某心理研究机构2010年对2300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发现有43%的教师认为自己过于紧张, 有72%的教师认为自己在期中、期末考试等时间段存在着明显的焦虑不安情绪, 这样的情绪充斥着教师的大脑, 对于教育教学的有效开展以及教师的身心健康都产生了消极影响。

2. 孤独无助情感逐渐弥漫。

当前, 许多教师都深有体会, 大家在工作日各自忙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教育学生, 相互之间沟通的机会很少, 集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较为匮乏。

3. 消极怠工思想有所抬头。

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布局调整的步伐加快, 许多农村中小学都进行了撤并, 部分地区学校出现了教师过剩现象, 在课务分配、职务分工、工作量分解等方面不科学, 造成人为的不公, 并且在考核奖惩环节出现暗箱操作, 导致部分教师产生心理失衡, 教育教学中消极怠工。

4. 愤青发泄行为频频出现。

以苏北某县为例, 当地著名论坛中有超过一半的注册用户为当地教师, 整个论坛都充斥着愤青言论, 甚至出现诽谤攻击等不良行为, 部分教师将自身要求得不到满足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对其他事物的认识上, 导致出现不理智行为,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现象的原因分析

1. 逐层加大的职业压力加剧教师心理负担。

在教师中广泛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调皮的学生气死你, 学校的校长管死你, 教育主管部门压死你。教师在岗位履职过程中承担的压力可见一斑, 尤其是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各种管理制度层层拔高, 导致部分教师心理负担不断加重。

2. 相对封闭的工作环境导致教师相对孤立。

学校的工作环境与其他单位相比, 具有封闭性强的特点, 许多教师早晨进入学校, 半夜离校回家, 与整个社会接触很少, 同事之间交流也少, 繁重的工作、封闭的环境导致教师难以保持阳光的心态, 一旦遇到挫折, 则会滋生孤独无助情感。

3. 考核奖惩的不够完善引发教师消极情绪。

部分教师出现消极怠工行为, 固然有自身原因, 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考核奖惩的不公平, 挫伤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 出现了消极怠工。尤其是当前绩效工资普遍实施的情况下, 这样的考核奖惩一旦出现偏颇, 对教师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

4. 岗位待遇的不公问题造成教师心理失衡。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 教师的职业岗位待遇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近年来, 在种种因素的促动下, 教师的绩效工资制度终于得以实施, 但是其相关的医疗、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等还是与其他单位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同工不同酬现象导致部分教师产生消极与对抗的情绪。

三、有效缓解农村教师职业心理倦怠的建议

1. 科学引导教师, 正确面对竞争压力。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 在对教师提出更为严格的岗位履职要求的同时, 要对教师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要着力消除教师存在的焦虑紧张情绪。要求教师善于抓住教学重点与难点, 善于寻找教学活动的突破口, 积极针对教育主管部门的考核要求, 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2. 营造良好环境, 缓解教师不良情绪。

在学校这一封闭性较强的环境中, 应当着力在教师之间强化沟通交流, 倡导相互帮助、团结互助。教师遇到困难或有特殊情况, 学校应积极予以协调, 对课职务分工调整, 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营造爱校如家的氛围, 营造团结互助的和谐环境, 以此激发教师的积极情感, 从而有效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动力。

3. 规范考核奖惩, 激励教师积极工作。

在当前, 随着绩效工资制度的有效实施, 考核奖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关联更大。教师的考核应当保持公平、公正、公开, 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的考核内容、考核程序、考核方式进行全面考核, 接受群众监督, 并将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紧密结合起来, 激发教师工作动力, 提高职业心理兴奋度。

4. 保障待遇落实, 维护教师队伍稳定。

教师岗位待遇的落实是维护教师稳定的基础性条件与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 各地区应当将教师岗位待遇落实作为重中之重, 严格按照相关文件政策规定, 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一视同仁, 确保教师岗位各项待遇落实到位, 为教师队伍的稳定发挥促进作用。

8.教师职业倦怠心理调查 篇八

关键词:校情分析;职业倦怠;专业发展

我校是一所新建校,教师来源于全国各地,多数教师原来所在学校的生源质量高,教师本人也是原来学校的骨干教师。新环境中如何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如何适应新的课改,如何在竞争中使自己处于优势,是每个教师都面临的问题。随着学校建校的发展,学校生源的改善,建校元老级的教师年龄也越来越大,如何激发老教师的工作激情,使他们焕发青春,使学校和教师双赢,不仅是教师个人面临的问题,也是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探索解决建校元老级教师因为生源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年龄因素等引起的倦怠感,对我校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而探索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和专业发展,也是加快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

一、现状分析

1.数据参考。总数129人,男56人,女73人;高级34人,一级42人,二级51人,见习2人;45岁以上21人,40-44岁30人,35-39岁26人,35岁以下52人。25%的教师经常有挫折感;50%的教师工作一整天后感到精疲力竭;37%的教师对某些学生常有“孺子不可教”的感慨,这37%也说明教师信心不足。

2.创新动力不足。按理说优秀的教师群体在一起,应该积极交流、大胆创新,拼搏进取,但实际情况是学生主动学习低于教师要求,教师主动创新低于学校要求,行政领导积极创新低于校长要求,外压力大于内动力。所以要多方面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调动教师和中层行政的主动性和创新性。

二、教师职业倦怠

1.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难以应付职业对自己的要求,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个体厌倦和畏惧工作任务的一种心理反应,是教师在长时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牢骚多、工作热情和兴趣丧失以及情感疏离和冷漠,其结果是教育教学效果下降。

2.教师倦怠成因:教师倦怠有外在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工作环境的原因,还有身体疾病、个人懒惰、自我期望的个人因素。

由于多种因素,我校教师个人发展不平衡,知名度及引领作用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不高,有的还有下降的趋势。我校培养的部分优秀教师调离我校后,潜意识对我校师资的影响会逐渐显示。青年教师的水平提升也低于期望值。一方面老教师对青年教师指导付出不够,另一方面青年教师的主动性和“偷艺”能力也不强。

三、改进与思考

1.职业倦怠问题,正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师年龄增长等因素成为教师个人发展的“高原现象”和“瓶颈”,降低职业倦怠感提升教师工作热情,将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个人的发展。一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其表现不但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还影响到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消极的影响。

2.科研是提升教师职业素养,降低职业倦怠感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多元的展示才华的平台,是学校和教科室的重要工作。教科室要积极为教师创造优良的环境,积极督促教师专业的发展。

3.在管理上要过程和目标相结合,人人都有倦怠感,要加强检查和中期督促,使大多数的人通过努力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切忌所有的考核缺乏人文关怀,平时只记账不提醒。

4.教师个人的追求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克服倦怠感的内驱力,积极向上,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

5.人文关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管理需要。(1)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2)把人文关怀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是教师拥有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其重要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科学、职业能力和身体心理四个方面。学校要创造各种环境,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平台。

9.如何克服教师职业倦怠 篇九

很多人认为,教师是个很好的职业,工作比较清闲,收入也颇稳定,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可实际情况并非他们想象的如此,据研究资料显示,全国大约有16%的中小学教师存在着职业倦怠问题,而农村教师所占比例又大于城市教师。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它主要有三个维度组成:情绪衰竭、去个性化以及降低的自我成就感。情绪衰竭是指个体的情绪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去个性化是指个体以消极否定的态度对待学生;自我成就感是指个体对自身工作意义的肯定。

克服职业倦怠的办法。

第一,管理者方面。

1、教育主管方面,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近两个月来,连续发生的校园伤害暴力事件,引起了各地各校的高度重视,顿时,校园安全在全国范围内拉响了警钟。但我以为,目前,我区中小学师生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校园安全隐患。从全国大范围来看,每年大中小学因为心理问题导致老师或学生自残或伤害他人的事件也是屡见报端的。

其实,我区不乏业务骨干和教学能手,这与近年来,我区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与业务能力的培训有很大关系,但据本人了解,恰恰是这些业务骨干和教学能手,普遍存在着职业倦怠的现象。作为老师,大都有较强的成就动机,为了适应大环境的需要,教师一般都会主动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但我以为,教育主管部门除了要重视教师的业务能力培训外,更应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

2、学校方面,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因为老师,在学校工作时间较长,周而复始重复着同样的工作,长期下来,自然会觉得枯燥,心生厌倦情绪。所以,学校,要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多开展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老师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能放松情绪,缓解压力,也能融洽同事关系,增进和谐。

第二、自身方面。总的来说,教师要善于修炼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心态积极乐观了,压力定会有所缓解,职业倦怠心理也会渐渐消除。

1、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工作环境。即使我们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再艰苦,管理再严格,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当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环境时,就要积极的去适应,这也能帮助你减少一定的抱怨或不满情绪。

2、更新传统的育人观念,真正的关爱每个学生。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作为老师应该更新传统的育人观念,淡化学生的成绩,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成长,因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比分数更重要。带着这样的观念,你就会发现,每位学生都有他的可爱之处,闪光之处,你也就不会为学生一次考试的失利而耿耿于怀,郁闷不快了。如果你能真正地做到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爱每个孩子,以一颗宽容之心去包容每个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坚信这些孩子的本质并不坏,他们都有成才的机会和可能,你也就不会为学生的违反纪律而大动肝火了。

3、热爱自己的职业,善于从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到别样的乐趣。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你选择了一个你喜爱的职业,那么你就没有一天是在工作。那是在干什么呢?在享受啊!教师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当你带病坚持上课,收到学生的问候小纸条时,当各种节日来临,你收到学生的贺卡或短信时,当你的关心呵护,让你的问题学生渐有进步时……你能说你不快乐,没有幸福感吗?所以,作为老师,只要你热爱你的职业,你一定每天都能从平凡的工作中享受到这些超物质的乐趣。

4、培养自己高雅的情趣。有生活的情趣的人,才会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珍惜生命。我们有许多老师虽然有职业倦怠心理,但又不得不做,因为我们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生存。乐观的人,一定会在工作之余,再做些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或是养花、垂钓,或是读书、写作,再或是摄影、旅游等。因人而异,每个乐观的人都会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体味到别样的情趣,精神的满足,自然而然地,生活质量也就提高了。悲观的人,恰恰相反,既做不好自己的工作,也不会调剂自己的生活,整天不是唉声叹气,就是怨天尤人。

5、让宽容和感恩充满心胸。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宽容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世上无完美之人,也无尽善尽美之事,宽容能让我们善于理解别人,也能悦纳自己,不过分苛求,也不斤斤计较。宽容和感恩的心时刻充满心胸,我们定会倍感幸福,并且也会把这种幸福传递下去。?

10.怎样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篇十

———听马红宇老师讲座有感

参加本次国培,通过视频学习,使我受益非浅。听了马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认识到: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教师经常超负荷工作。现今的教育机制形式以及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家长、学生、学校的评价要求,迫使教师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掩盖自己的喜怒哀乐。面对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学校以升学率为至高无上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叛逆和厌学情绪,社会不尊重教师劳动的风气,使不少教师“载不动许多忧愁”。没完没了的检查和评比,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整日心绪不宁!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教师职业倦怠。

马老师认为目前教师需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据调查了解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师情绪衰竭。教师心理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感,更谈不上职业热情和幸福感。就教师避免职业倦怠精神和工作疲劳感,主讲专家给了我们如下的建议:

一、培训与成长。

应对职业倦怠的最好方法就是避免它,不要让自己的气馁持续到难以挽回的地步。教师保持精力充沛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己做什么与怎样做这两方面寻找一些变化,并持续保持这种工作方法。例如:把教学当成一件乐事来做,多在网上听听特级教师的授课,哪怕自己没有教的科目,你带着愉悦的心情来学习都是一种享受。同时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时带不同的年级或是教不同的学科、利用休假来巩固、更新知识和技能等等。

二、写教学日志。

对自己的思想、感受、梦想、恐惧、失败和成功的记录,能让自己追溯生活方式的轨迹,认识当前流行的观点、未解决的困难和未完成的工作。日志是这么一个“场所”,你可以把每日的挫折与喜悦堆积于此,而不用害怕他人的评论与批评。这绝对是一个保存自己隐私与感情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可以写下自己的教学策略,起作用和不起作用的维持纪律的方法。我们现在甚至就可以以这样的思路写教学日志,即把它当作一个个人的思想宝库,记下我们想要记住的各种观点,并准备在以后随时翻阅。还可收集自己喜爱的名人名句,或者把孩子们所说和所做的趣事分类记录。教学日志是一个设定自我目标的地方。比如,从现在算起,在一年、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我们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得什么样的工作成绩。用文字记下自己决心要实现的目标,以此激励自己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在教学日志中可以尝试思考、情感、行为上的各种方式,可以预先探索一下新角色、新主意,假装你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改变,就像演出前的彩排一样。最重要的是,教学日志是一个能进行自我交流的地方,有助于在与别人交流时更严谨、更准确和更敏感。可以解决内心的纷争、私人问题,记录有意义的事情,成为自身所期望的那个人。

能及时有效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绪,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从而达到根除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我们就会在工作中得到快乐,感到忙碌着是幸福的,从而实现教师人生的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为何不调节一下生活节奏,让自己的心情偶尔放一放假,“潇洒一回” 走出职业倦怠的心理泥潭。花点时间享受一些特别的乐趣:去进行一次户外运动,或寻觅一朵美丽的花儿,或学习一篇好的诗词,为这枯燥的工作带来一些快乐。化平淡为神奇,用心去感悟,每一天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适时适度地调节好自己的心情而不是烦恼和悲伤,更不是倦怠。这时我们就会感到,工作着是美丽的。

上一篇:合同书标准封面下一篇:成功人生规划的人生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