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共12篇)(共12篇)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 篇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后,学生上课时间逐渐减少,怎样用有限的时间来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什么是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训练,还能学到一定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更好的培养。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笔者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分组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一个人对某个问题有了兴趣,那问题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他,随时随地、自觉不自觉地引起他的注意和思考,促使他以百倍的勤奋、百折不挠的毅力去研究它,以达到清楚的理解。让学生会学,还必须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掌握各科学习的技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时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渗透,一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加以批注,就可以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二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预习、练习、听教师讲解时都能积极思考,大胆参与,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如果所提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功感,同时也会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投入到学习中。三是培养学生主动使用工具书,查阅相关资料的习惯,使所学知识更加深刻准确。四是抓住各学科的特点,掌握学习的步骤和方法。
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教学中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实物以及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课堂教学内容也应有一定的梯度,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优生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所以,对优生的指导应着重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让他们多做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二是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课,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中等生能够掌握基本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所以对他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后进生缺乏自信心,知识欠缺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对他们要重点辅导,应善于抓住教学中的做、听、说、读、写、想等一切机会,有重点地进行辅导。并且对后进生要做到四优先:优先发言、优先演示、优先辅导、优先批改。
二、因人施教
根据学生练习效果参差不齐的现象,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这样的练习不会把所有学生框在一起,因人施教,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后进生一般布置最基础部分的作业,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对中等生则可适当安排一些选做题和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对优生可以安排一些较难的作业,甚至要求一题多解,沟通知识的横向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从数量上进行分层要求,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数量不等的作业任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全面落实大纲的要求。
三、分类评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实施分组、分层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堂堂学有所得,提高学习的兴趣,优等生堂堂都能学得饱,增强了自学能力和吸取知识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要从教师专业基本功、学校管理等各个方面去考虑,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时时想,实实在在做,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 篇二
一、正确理解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必须要正确理解它的内涵及特点, 不能只讲“形式”而不重“实质”。小组合作学习 (又称合作学习) , 于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 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其内涵包括两点:互动性和交流性。互动性是指小组合作学习建立了一种“利益共同体”机制, 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 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 通过相互合作, 取长补短共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交流性是指小组合作学习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 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第二, 小组成员的积极互赖是关键;第三, 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注意四个方面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准备和必要的训练;在小组合作前教师要做适当的讲述;要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作用;要正确处理异质学生的关系。
二、精心组织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
1. 灵活分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把学生编成小组。另外, 小组成员还要适时调整和改换。这样既可让学生有机会向更多同学学习, 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合作能力形成上的思维定势以及产生小组之间的恶性竞争。
2. 明确分工。
为了让合作小组的所有成员人人有事可做, 小组里还应有一定的分工, 即组内每个成员都享有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 力求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个人的价值, 发挥自己的长处。如:四人小组可分成主持人、记录员、报告者和补充员这四种角色。为弥补学生的不同差异, 可定期或针对性地进行角色轮换, 让每个组员都有代表集体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3. 培训方法。
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例如:如何学会收集资料;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虚心倾听同学的发言;如何认真思考每位同学的意见, 等等。让学生学会帮助、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展示。还要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常规, 使学生懂得小组合作的规则和流程, 一步一步地掌握合作技巧, 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
三、适时调控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把舞台留给学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事事, 相反, 教师要担负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有效, 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发挥的越充分。
1. 创设合作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明确的有价值的活动内容。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好活动情境, 以问题为主线, 以问题解决为途径, 通过多样性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合并同类项”的时候, 老师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出示代数式4xy2-2xy-7y2x+3xy2+3xy, 请同学们分别给x、y取任意有理数, 老师立即答出该代数式的值。之后, 老师对同学们说: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完了“合并同类项”这一节内容后, 你们就能有这个本领了。这样, 同学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
2. 把握合作时机。
只有当学生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合作学习需要时, 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有效。因此, 教师要善于把握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需要的时机。比如:当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需要分工操作时;当学生现有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对自己的猜想作出解释时;对当前研究的问题意见不同时, 等等。
3. 了解合作状态。
小组合作学习时, 老师不能袖手旁观, 要从讲台上走下来, 深入到小组中去, 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当发现有的学生游离于学习之外时, 及时引导和纠正。当发现小组合作沟通顺利时, 要及时给予鼓励。当发现出现小组霸权或沟通受阻的情况时, 要予以指导和点拨。当发现学生合作技巧匮乏时, 要耐心指导和示范。
4. 关注能力差异。
小组合作学习不应是优生个人表演的舞台, 更应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发展的平台。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我们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 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 俨然成了主角。而后进生总是静静地旁听, 成了配角, 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 处于被动地位。因此, 教师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上的能力差异。在设计活动内容时, 要注意“低起点, 小步子”, 尽量使不同智力水平的组员都能拾级而上, 获得成功。其次, 教师还要注意合作与讨论的基础是独立思考, 在合作学习之前要给予学生 (特别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等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 共同解决问题。同时, 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树立平等合作的观念, 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 互相帮助, 并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科学评价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动力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必然离不开评价, 因此, 要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 从而更好地达到以评促学的目的。教师首先应该转变观念, 明确评价的目的,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设计多元评价指标, 多层面地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多元智能。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 放大优点, 给予积极的评价, 以发挥学生自己多方面的潜能, 帮助学生说服自己, 拥有自信。其次, 要注意评价主体应多元化, 教师可让学生参与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 加强小组自评、互评, 使得评价成为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的相互活动。最后, 评价应伴随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包括目标、准备、过程、结果。评价不仅注重结果, 更加注重过程。评价不仅应关注知识的掌握, 还应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态度、兴趣、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 及时调节教学,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 篇三
【摘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有适当的教学容量,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程度、密度和速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地安排教学程序,让情满课堂,让学生享受语文,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要素 教学效率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又在课堂。在新课改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和态度的培养。从教学实践来看,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只要有利于学生当前和终身发展的课堂,就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毋庸讳言,当前“注入式”的教学依然占据着课堂的主要地位。课堂信息交流量不足,思维就难以活跃,课堂气氛沉闷,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什么”和“怎么教”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考试的教学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创新特色仍难以凸现,语文课堂教学仍然面临着大量的矛盾和困惑。
一张试卷,一篇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师评价学生语文水平的主要方式。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产生,相应的评价体系与标准也发生变化。
教学,一般意义上是指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统一活动。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而教学效率则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不仅要考察课堂有效时间的比率,而且要考察单位时间内课堂教学的综合效果。一要看教学时间的利用率,二要看学生在课堂的发动率,三要看教师输出信息的接收率,四要看学生对教学目标的达成率。一般说“四率”能达到75%~85%的就算是课堂教学效率较高的了。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科学合理地配置课堂教学要素。那么,正确处理课堂教学有哪些要素呢?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加以阐释。
要素一:点——即要有明确的教学要点
任何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点,而且每个教学点必须有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教学点缺漏,或者模糊,或者多而杂,或者笼统,都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点的确定,必须根据教学大纲,精心筛选教学重点和难点;必须根据学生的语文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任何随心所欲,面面俱到,不分轻重,都不会有较高的教学效率。具体说来,教学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点。这是课堂教学的根本点,教学中对各知识点应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围绕知能的结合点。
(2)能力点。这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有掌握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非智力因素点。这是学生的动力因素,主要指动机、兴趣、意志、信心、性格、习惯和情感。
(4)德育点。德育教育在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解决好学生的思想品德、目的、方向等。
要素二:量——即要能主动调控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容量是需要老师根据学生接受情况随时给以调控,量过大,学生受不了;量过小,学生吃不饱。因此,必须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从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出发,随时调控教学容量。应该着重调控以下三量:
(1)授出量,即教师输出的信息量。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含德育渗透)各教学点的信息量,应该围绕重点加以取舍,以保证重点信息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2)训练量,即学生接受训练的量。必须围绕重点设计训练内容和形式,注意其典型性、类型化,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减少无效劳动。
(3)活动量,即学生的脑、手、口、眼、脚、身等各个部件的活动量。包括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的多边活动。要增加思维力度较强的活动,减少简单的、机械的、重复的活动,确保围绕重点知识、重点技能的活动量。
要素三:度——即要适时把握“三度”
“三度”即程度、密度、速度。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课堂教学要获得较高的效率,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近发展区”,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度。无度即没有节制,过度则超越界限,都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适时把握“三度”。
(1)程度,即难易度、深广度、灵活度、综合度。要考虑学生的基础可能接受的程度,要对不同的教学点提出不同程度的教学要求,如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使整个教学过程难易适当。
(2)密度,课堂密度往往决定于教学容量,容量大则密度大,容量小则密度小。课堂密度要疏密有致,过密则无余地,过疏又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为此,要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注意各个环节的知识容量与时间用量相适宜。要在讲授新课时注意知识的数量、难度、快慢,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符合;要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注意题量、练习次数以及提问、讨论、思考的次数与大多数学生的消化理解能力相适应。
(3)速度,也可说就是课堂的节奏。课堂教学的速度与教学点的难易、教学容量的多少、教学进度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课堂的反应有必然联系。教学点难,学生不易接受,则课堂教学的速度应该放慢,反之,则应该加快;教学容量多而学生较易接受,课堂教学的速度应该加快,反之,则应放慢;学生课堂的反应或因节奏快跟不上而焦虑不安,或因节奏慢、兴趣差而昏昏欲睡,或因接受快有余力而轻松闲暇,都应调整教学的速度或节奏。
要素四:序——即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任何事物的运行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个规律体现在教学过程,即为程序。课堂教学无序则会限于盲目,序乱则达不到预期的结果。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程序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知能的固有序列,即学科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固有的序列。任何缺漏、颠倒、重复,都将影响学生认识整个知能体系。
(2)学生的认知程序,即学生通过书本知识认识,积累解决问题经验的程序。教师应引导学生感知、理解、实践、巩固,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观察、想象、进而思维,再行印证,最后形成理性认识。
(3)课堂的结构程序,即根据不同课型而设计的课堂教学环节。它既相对稳定,又非一成不变。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由开课阶段、进行阶段、结课阶段组成,进行阶段又安排若干环节。说其相对稳定,即不管那种课型,课堂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说起动态变化,主要是指进行阶段的若干环节的动态变化,即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环节要做出必要的增、删、并、调、重,使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得以提高。
要素五:法——即要讲究科学的方法
教育家们从不同角度给教学方法下了不少定义,但不管怎样理解,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但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二者的融合和谐的统一。
教学改革越是深入,越要讲究教学方法。南宋时期的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有程,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所以对一个教师来说,要上好课,上课前,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而且更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哪些方法对自己当前的教学情景来说是最好的呢?这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也是艺术问题。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进行综合分析,把多种教学法有主有次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达到最佳组合。如果是让学生获得新知识,那么选择探索法、发现法等较为合适。如果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的,那么选择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较合适;如果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智力为主的,那么选择发现法、尝试法、生成法等较合适;如果是以复习巩固旧知识为主的,那么选择对话法、探究法较合适;如果体裁不同,如诗歌,适用感情朗读法;小说,适用讨论分析法;古典文学,适用串讲、点评法等等。
要素六:情——即享受语文,情满课堂
课堂教学需要一种氛围,而这种氛围离不开教学之情。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在一定情境下,师生以饱满的情绪进行情感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学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
1.情境,即课堂氛围。它是每一堂课特定的教学内容所要求的特定的教学情绪。为此,教师要体现、铺陈教材固有的情境,要创设、补充必要的情境,要启发、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这就需要通过形象的语言、简化的形体、暗示的材料、启发的问题、生活的场景、灵活的方法(实物、图画、故事、音像)等手段方能奏效。
2.情绪,即心理状态。它是师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心理保证。学生是兴奋还是沉闷、热烈还是冷漠、主动还是被动、稳定还是跳跃、持久还是短暂,都将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为此,要求教师从开课组织教学开始,就要激励学生的情趣,启发学生勇于探究,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动与静、热与冷、宽与严的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主动积极、兴奋活跃、集中专注、稳定持久的状态之中。
3.情感,作为语文教师,情感教育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只有包含情感的语文课堂才是全面的成功的语文课堂。所谓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感受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在学习上具有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调节、强化认知活动,增加学习效率的巨大功能。为此教师要展现、演绎教材内含的情感,要投入倾注自己的情感,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情感。
总而言之,一节成功的语文课,我们应该认真落实好以上六个要素,即应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有适当的教学容量,把握好教学内容的程度、密度和速度,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程序,让情满课堂,让学生享受语文,追求一种境界。
4.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四
一、注重备课,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能力的高低,归根到底还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理解和应用的程度,是对各知识点的学习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备课就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备课,要把握教材在全册书中地位,它对其它教材的重要性、影响性。还要弄清各册教材间的相互联系。注意大纲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具体规定。教师要依纲扣本,把教材与大纲联系起来。有重点的进行“双基”教育。备课时要“备学生”,了解学生情况,各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要吃透学生。切实做到眉目清楚,心里有数,因材施教。备课时备教材,要构建学科知识网络,理清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析题目、回答题目尽量用课本的文字或材料里的文字作答,答题效率就有可能提高。
二、关注社会生活,联系实际,特别社会是焦点、热点。
通过联系一些社会生活,将地理应用于实际之中,使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很有用的,是有必要学习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上课能够积极参与。做到把课本与社会生活结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传授能反映地理学科获得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的知识;介绍一些与课本知识有关的最新地理学科进展和科技成果,开拓学生视野;还要有意识地把所学得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用它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比如在讲“西北荒漠化的防治”时以“大河之旅——环保中国·黄河万里行”活动的新闻报道为背景,以及大量西北地区沙漠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关注,并引导学生思考沙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防治的对策和措施。在学生踊跃回答的基础上总结了沙漠化形成的主要的人为因素有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针对出现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然后总结应该要合理利用水资源,构建防护林,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等多方面治理荒漠化。并以不要让人类的最后一滴水是我们的眼泪这一宣传标语提醒大家要注意用水,从而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使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保护环境的作用,由衷地感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
地理研究的内容广而多,单纯依赖学生的视野是难以掌握的。有些东西甚至是枯燥的,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挂图等直观教具,甚至可通过电视、报刊杂志、广播、网络等途径及时了解地理时事新闻,并充分运用在地理课堂中,可以使地理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由于时事新闻具有“内容新”、“时效强”、“事件真”、“跨度广”等特点,不少新闻还与地理知识密切相关,因此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既可以在地理课堂各个环节进行有益补充,在课堂各个环节充分运用地理新闻时事的最新动态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方面易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既可以作为地理课堂的有益补充,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挂图、地图册进行教学。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内含大量的信息,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
2、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设计一些地理略图,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解地理基础知识。教师在画地理略图时,学生注意力容易集中,且随着老师的粉笔和语言自然转移,印象深刻便于记忆。
5.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 篇五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1
一、改变心态,转变自己角色。
“教育的一切都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是师生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尊者”,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为此,教师要不断反思自身的行为,积极融入到教学过程中,真正关注学生和接纳学生,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对知识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唤醒自己意识。
多半学生缺乏自己意识,没能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一直属于“盲从”地位,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欲望,培养学生的自己意识需要教师善于“体察下情”,抓住每一件小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当学生从教师的目光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才能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教师应从学生出发,关注全体学生,在课上既要关注一些积极的参与者,还要重视那些被动参与者,并通过积极的观察、思考和有效地挖掘,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建全法规,改变评价方式。
多元评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呵护孩子的自尊为基础。这就需要我们批判地继承原有评价体系,建立起课堂规则。比如说,倾听的规则,守信用的规则等等。评价是门艺术,不是一味地说“好”,也要有相应的“惩罚”。不过,这种“惩罚”要以“爱护”学生为出发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并在恰当的时机给出。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2
可以说短短的45分钟对中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了,如果中学生不能把课堂学习效率抓好,就去练习、复习,那真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本章从如何找到听课的着力点以及听课应该注意哪些要素等方面,对如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进行了阐述。
1.做好物质准备
充分的课前物质准备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率,在广大学生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上课时才发现自己忘记带铅笔或文具盒,这些东西虽然可以从同学那儿借,但是在你向同学借的时候老师却已讲了很多知识,甚至会影响到整堂课的进行,而且,还会影响到那个同学。再比如,在上一节课的时候语文老师要你在课下查一些有关作者的事例以及了解他的生平,但是,由于某种原因你没有完成老师留下的任务,设想一下,如果第二天,那个老师一整堂课都在以那个伟人为中心,那么你的这堂课会听好吗?
如果上的是实验课,学习“溶解”,学生需要找来几个透明、大小一样的水杯;研究“平面镜”,学生要搜集各式各样的镜子;学习“声音的产生”,应该准备皮筋、塑料尺、纸盒等物品;学习“风的形成”,学生可以试着做一个风箱。如果上述准备都没准备好,那么这些细小的环节将影响你的课堂质量。]
小华同学在一次物理课上,因为自己的粗心大意而忘记了提前准备一面平面镜,结果老师让做的小实验她都没法做,无法跟上老师的进度,影响了整堂课的学习效果。这次教训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一课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从那以后她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老师吩咐要准备的东西提前准备好。
2.做好知识准备
课前知识的准备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所做的认识上的准备和相关知识上的准备。课前认识上的准备,包括搜集文字和图片资料,观察一些生活现象、自然现象。学习“蒸发”、“沸腾”等,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有关的现象:衣服洗后挂在绳子上会怎么样,烧水时水有什么变化,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等;学习“杠杆”,观察国旗是怎么升上去的,窗帘是怎么关闭拉开的,窗帘盒内部的构造是什么样的,起重机是怎样工作的,还看到哪儿使用与它类似的东西;学习“鱼”,搜集有关鱼的文字和图片,了解鱼的一些知识;学习“保护大自然”一课,可事先到生活的周围看一看,了解有关的知识。
相关知识的准备包括与新课相联系的有关旧知识,比如学习英语中的过去完成时,就需要知道过去式并能很好地运用。如果学习的是一篇新课文,那一定要查阅课文中涉及的知识点。
3.做好思想准备
课前准备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积极性的过程。比如上物理课的时候,学生需要准备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就会向家长和周围的人了解有关温度计的一些知识:温度计有哪些种?它们都是测量什么温度的?它们有什么不同?温度计是谁发明的,根据什么发明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为什么有红色的,还有银白色的?学生对要研究的对象迫不及待地探究从课前准备就开始了。学生从课前到课中,乃至到课后,始终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中。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积极探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摆在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年来,我校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为课题,不断探索,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是在集体并行教育的前提下进行的分组学习方式。其宗旨是:克服集体授课带来的一些弊端――“一锅炒”、“一刀切”、“一言堂”。在充分肯定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发挥小组群体活动的主体功能、互助功能,同时通过同学之间、小组之间等的交往,培养学生参与活动、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交往沟通等现代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主动发展,提高效益的目的。
怎样行之有效地利用合作来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合理分组,优化组合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存在着智力、能力、喜好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我在编组时采取异质分组法,注意合理搭配,优化组合,使组内优劣互补,组外水平相当。我采取的是大组套小组的分组法,将全班分成四大组,每大组共3小组,每小组46人。小组内的搭配要兼顾男女比例,智力、能力的优劣和兴趣爱好的差异。
(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比如,在识字教学中,第一步:组内合作学习,我让学生按:勾生字→读准音→认清形→扩词→正确书写的步骤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并提出比赛要求:哪组的所有组员能完成所有任务。学生就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有序地进行。一般地,学生先完成“勾生字→读准音”两个任务,形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小组是边读边勾生字,再齐拼几遍,然后由小组长当考官,组员一一过关,不过关的全组一起帮助。有的小组是先勾生字,再读课文,读到有生字处齐拼几遍,然后再两两互考过关。在组员对字音过关后,组内就开始进行字形的学习,一般有两种形式:A、小组长一一点字,组员举手交流自己的记忆方法;B、组长将生字一一分给组员,组员就分给自己的字分析字形,组内交流,其他同学若有不同意见可举手发言。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能将一篇课文中80%―90%的生字在组内掌握,既节约时间,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地学习。第二步:在组内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上,汇报交流,即组间合作学习,也是教师检测组内合作学习的效果。对于字音,我一般是采取分组读,读后挑毛病的比赛法,让学生教学生,既读得准又记得牢。而对于记忆字形,则只须将小组内讨论总结的最佳方法在班上交流就行了。学生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既在组内练了、听了,又在班上练了、听了,几次反复、巩固,学生很快就掌握了生字。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生字既轻松又省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比如:学习每一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一般都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流利。怎样将枯燥的课变得生动起来呢?我的方法是:小组内比赛读→小组与小组比赛读→大组与大组比赛读→男女同学比赛读。小组内比赛时,相互间指出不足,小组与小组,大组与大组比赛时相互尖指出不足。并根据错误的多少和读的水平打出分数,小组的得分累计起来就是大组的得分,最后评出优胜大组,再示范读,这样那些难读的词语、句子和语气等就迎刃而解了。无须老师在班上反复强调了。通过比赛,学生认真倾听,互指不足,使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更扎实了,学生也特感兴趣。
(四)、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说一节课全部都采用合作学习,一篇课文的所有知识点都得用上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将合作的内容选“准”选“精”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选择合作内容时,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模式性。即在以前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如:识字教学的那几个环节,学生已较熟悉,就认真有序地合作完成每一步骤。
2、水平相当性。皆教学中需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的疑问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
3、可协作性。即教学中的有些问题本来就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如:分角色表演、朗读、词语接龙等。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4
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活动的开展,我对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通过抓学习,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认识
为促进教师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学校要通过组织自学、专家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开展来促进广大教职工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的进行思考。
二、通过抓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学校建立了合理的教研组织网络,定期组织教研小组进行专题研究活动,不断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提高了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通过抓队伍,提高队伍素质
为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学校要不断地调整师资队伍结构。加强教师的研训,实施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执行全员业绩考核评价,不断地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提供了强劲的人力资源支持。
四、通过抓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为了强化质量改进意识;建立教育视导机构:成立由校长统领、教务处牵头、定期在校开展针对性的学科教学督导,收集教育质量波动的有关信息,及时纠改,确保教育质量的稳定发展。严格教育质量检查:集中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普遍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自检与互查相结合。抓实教育质量反馈:通过日
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检查以及期中、期末教学检测,通过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学习信息反馈等常规教育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中的动态问题;通过对所有教育教学活动、各个教育环节、各种教育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督导来健全教育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5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通过这次提高教学质量大讨论后,我不断地反思,如何来提高我所担任的班级教学质量呢?我将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一、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在工作中永无休止地学习,增长知识,改变观念,才能储备一桶新鲜的“活水”,服务于学生,浇开每一朵小花。所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作为老师的我首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勤思考,常总结,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精巧设计课堂环节
首先要抓住导入环节,设下悬念和情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导入语是开启新课,引导学生登堂入室的钥匙;是承前启后的桥梁,能使学生“循”故而知新;精彩的导入语能“激活”课堂,使教学氛围更加优化,教学活动更加顺畅。第二要抓过程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情感,积极点拨,引导学生把这种情感转化为理性思考,使学生在激情中明理,在明理的基础上激情,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第三是抓住结束环节。
三、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我认为要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第一步先要自己明白;第二步我觉得要讲得清楚;第三步要学生听懂;第四步要让学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激发学习兴趣
在我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会发现学生产生讨厌、纪律散乱、不注意听讲等不良行为。我也曾采用种种措施,有时甚至使用强制性手段,力求解决这些问题,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利用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达到预定的教育目标。
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语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目标;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生的成功增加困难。因此,七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比如说: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经过重复或练习形成自动的行为动作,要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就会学会学习,懂得怎样合理去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会受益终身。
六、写好教学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七、注重优生的培养,抓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
九(9)班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都比较多,而作为老师的我,不应该对他们有歧视,更应该利用一些课余的时间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那么整个班级的教学质量都会跟着提高的。因此,如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做好家校联系等等,这些看似细碎的事情,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很重要的环节。
所以,我认为要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做好这每一个环节,就像自行车的链条一样,能紧扣住了齿轮上的每一个齿,才能发挥其效应。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6
今年是区教育局管理质量年,因此质量效益推进也成为我们今年教育工作的重点,也就是三主:主题、主线、主调。质量效益推进,质量是主题,效益是关键,推进是手段。推进质量效益的基本方略和操作要领就是要追求有效,推进有力,提质有根。
作为教师应该做什么呢?我的心得体会是:最基本,最直接的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效益,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推进质量的最有效的方法。在当前形势下,减负是大方针,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减少学生额外的辅导课。那么对于我们普通教师而言,压力大了,时间少了,效益要进,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课堂效益,认真打造好每一节课,将每一节课的效益最大化,这样才能在减负的前提下实现增效,质量才可能突破式前进。
也许有人要说那么质量推进就成了教师的任务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就是要我们认真准备每一节课,课上一分钟、课后十年功,教师苦一点,认真备课就行了。我要说那只是一部分,并不能保证效益推进。作为工作多年的教师我觉得,质量效益推进的关键还是在学生,教师准备再充分,工作再认真,如果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态度不端正,那么其效果仍然不可能高,不是吗?
所以说踏实上好每一课不仅仅是每位教师的事,更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唯有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每一节课中,效益才可能提高,唯有学生认认真真对待每一节课的学习才可能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所以说,这需要,家、校以及社会的和谐一致才能做到,设想之如果每一位教师都非常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每一位学生都很勤奋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当学习成为一个人的责任、一项使命时,何需社会办学,开办兴趣班补课呢,所以说质量效益的推进不仅仅是教者的事,也是学者的事,更是社会每一位公民的事,大家协手共进,形成一鼓正气,激励每一个孩子向上,增效无需要再谈,减负也不需要挂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7
一、真诚对待每个学生
教学中不能有手掌手背之分。也就是不能有贫贱与富贵之分,不能有男女性别之分,不能有成绩好坏之分,处处端平一碗水,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统一要求,同等看待,不仅能赢得学生的普遍尊重,而且能大大促进教学的成功开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二、真心成为学生的朋友
学生管理上一味的高压措施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的,重要的方法必须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有时即便遭到拒绝或故意躲避,也要想办法通过多渠道与学生交上朋友,来达到教育目的。重要的原则是先只谈生活不谈学习,水到渠成时才转入学习的话题。
三、真正为学生着想
离开家里的自由自在又舒适的环境住到学校来,很多同学是一百个不情愿,也不习惯,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毕竟寄宿的吃住喝的条件不是很好。那么老师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外,还要更多的关注寄宿生的生活,经常打听一下吃不吃得饱,吃不吃得好,住不住得舒适,住不住得习惯,早上没水喝的时候帮忙提好下一饮水,学生一旦有身体不适,能尽量给予重视和照顾,这样能让学生明白老师在真正关心他们。
老师的真诚关心学生会把它记在心里,虽然嘴上不说出来,但他们会将它摆在重要的位置上,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它们表达出来回馈于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8
(1)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做课堂学习的主人,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习活动,不当旁观者。如果一堂课是一场戏,那么课堂内的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是这场戏的一个角色,并且人人都应争唱主角。这里所说的参与,主要是指参与课堂的各种思维活动;这里所说的争唱主角,主要是指大胆发言和参加课堂讨论。
不少同学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某一个问题曾在课堂被老师提问过,即使当时答错,但往往在很长时间内对这一问题的解答仍有清晰的印象。这是因为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活动比平常状态下要活跃的多,它调动的人体感知事物的多种分析器及其效应器的协调工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强烈的刺激。因此,我们要学会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2)带着问题听课
带着问题听课这种方法适用于新授课、综合课。上课前要认真预习、阅读教材,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上课时老师讲些什么,哪些自己已知道,哪些需要弄个明白,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上课时听讲就有了针对性。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就听得格外仔细、认真。如果老师对这处难点讲得不细、不透彻,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提问。自己不会的东西,也常常是大多数同学不会的东西,即代表的同学们的心声,又帮助老师了解了学生情况,抓住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果所提的问题不具有普遍性,老师征求别的同学的`意见,大家认为没必要在课堂上再讲一遍了,那也不要紧,还可以在课后再个别老师请教。
(3)要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的。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知识。
(4)要以理解为主
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听讲,听讲”,主要就是先“听”,“听”是主体,“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原则是先听清楚再思考,思考动了在做笔记,不要只顾思考和做笔记而忘记了听讲或顾不上听讲。
(5)要有比较地听讲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自学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这种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自学中所出现错误的原因。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9
3月14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研讨会,在上午,通过听取二小的刘老师和贾老师的示范课,使我明白了怎样在课堂教学中把当堂问题正确处理,怎样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纠正,使学生不在出错。下午,听取了田校长和各位老师们的经验介绍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数学教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及方法,尤其在考试技能方面感受颇深,之后教研室孙老师做了全县数学学科教学质量分析,结合具体题目向各位老师作了详细介绍,还通过数据和图表让每个教师清楚地看到全县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情况,更让我了解了自己所带年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听完后受益匪浅,尤其是听到我所任教的六年级的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31分时,更是让我诧异,同时更加坚定了我认真研读教材,牢牢把握教材的决心。
今后教学中要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布置采取分层布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作业内容,减少不完成作业的人数,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自己的作业,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针对学生的马虎、不认真,要让学生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这个错题本中记录每一次自己做错的题,每一单元结束后自己总结错在哪里,怎样改正。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审题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准备相应内容的口算题卡和计算题卡,每天进行口算练习和计算练习,为了更好的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最好的办法就是与学生的
生活实际贴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相应的生活中的问题,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让学生在教学中认真读题,反复读题,把自己的朗读能力在读题中展示出来。
3、重视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对不同的题型举一反三,让学生真正掌握每一种题型的方法,从而解决数学问题。
总之,教学质量分析会既是对上学期教学工作的总结,又是今后课堂教学工作的指导。相信在上级领导的引领下和自己的不断努力下,我所任教的班级教学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10
第一,学生的课堂学习是由自主合作、答疑解惑、展示分享、反思总结等多个环节构成的,不同的环节应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师生在不同的课堂中所起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例如,自主合作、答疑解惑的环节,主角自然是学生,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收集学情、设计展示方案等;反思总结则是整理学习收获、构建思维模块的重要环节。只有让这些环节密切联系,形成良性循环,知识的链条才会完整,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第二,展示分享一定要根据学情出发,经由小组合作学习已经解决的问题,或者比较简单、客观、不存在歧义的问题,不需要进行展示分享。这个环节以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主(共性问题是由各个小组成员的个性问题汇总而成,小组通过合作学习无法解决的个性问题上升为小组的共性问题),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加强课堂教学质量。展示分享是课堂学习环节的一个重点,教师的身份定位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要作为观察者、组织者参与课堂学习,如何把握“生进师退”的时机,如何穿针引线,如何深化提升学生的展示内容,这些要素比传统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功力。当然,在课堂教学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教师应该根据学情、学科、教材,打造个性化教学,不要套用固定的模式和流程。
第三,通过制定规则,提高学生的听说质量。例如,教师可以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重复其他人的发言内容,以此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讲,是否真正听明白了。关于说的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提炼关键词、罗列小提纲等方法进行锻炼。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发言时间进行限定,比如提出“不能超过多少分钟”“力争简明扼要”等要求,让学生明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也是一种能力。
第四,让学习真正发生。教师要纠正“解决问题越多,课堂效率越高”的观念,一堂课的效率高低并不在于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生成了多少新问题,在于是否产生了思维碰撞的火花,在于学生从他人身上借鉴到多少学习方法……如果课堂时间有限,学生无法消化一部分内容,教师也要尽量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后继续研究学习。
第五,要努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习方案,除了让学生细读文本之外,还应该让学生掌握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课堂上的收获就会非常多。如果教师只是对文本进行解读,学生的收获自然十分有限。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11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初中教育工作者怎样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广大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呢?反思过去,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一、以本为本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向忠于教材,坚持并坚信“以本为本”,因而导致一些教师在课改中,依然把教材作为“权威”,视教材为“圣旨”,小心翼翼地按教材的要求去教,唯恐出错。
二、课堂教学就是在演绎教案
现阶段,绝大多数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教案或完成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依然视教材、教案为“圣经”,教学活动仍然是老师完成知识传授而不去顾及学生独特情感和观点的“独角戏”。
三、忽视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许多教师的课设计得很好,可一上起课来却不那么得心应手,效果差不说,还常常完不成任务。究其原因,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当属“罪魁祸首”。学生上课太自由化了,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想看就看,想读就读,想说就说,甚至想闹就闹有的教师说,这是为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为中心”,体现“自主”。我想,规矩还是要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容忽视的。为了解决这些教育教学中不足,我认为务必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逐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案并付诸行动和实施。
1、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现在多数孩子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有敬业、爱生、有较高的教学能力的教师来教。我们的教学生活是课堂,师生的合作教学的阵地是课堂。我们追求课堂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我认为首先要求我们的教师应该是一位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高质、高效的教师是进行高质、高效教学的基本前提。那么如何才能成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呢?我觉得惟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陶行知说过: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一定要跟上自己所教科目的发展趋势。只有通晓专业知识,才能选择、计划并实施最有效的教学。通晓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教师才可能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学,以取得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基础
我认为在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都具备的情况下,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好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尊师爱生是师生对话的感情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3、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好每一节课是提高小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上好每节课的基础就是:不备不教,是课就要备,而且要做到精心备课。我认为备好一堂课一定要根据学生的整体能力、知识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因地制宜设计,再加上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就在这个部分,所以课的开始和结尾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重点处教师要进行强化、加深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使教学内容得到提升。
4、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作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做到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次课后的作业呢?做到布置必做、做好必批、批完必讲评,讲评完必清,清完方罢休。一旦这个作业布置下去了就一定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一定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个作业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很必要的,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使每个学生有信心完成。
5、培优扶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头戏
要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这项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老师要时时刻刻做到关注两头学生的成长状况。
6、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的过程。这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拥有非常健康的身体,师生双方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才能得到强而有力的保障。
当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方法也有很多很多种,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不论何种方式、方法都需要我们倾心倾力去完成、去实践,这样才能取得成效。正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重要的是用心地去做教育,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心得12
一、备课要“新”
在这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做练习时不要一题接着一题地指导学生去做,这样会让学生缺乏对习题的认识,即使题目做对了也不能完全掌握,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练习课应推陈出新,提倡有新意、有创意的备课,认真研读教材,做到以人为本。
二、训练要“活”
练习不能走简单化的路子。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训练内容活起来,让训练方法多起来。
1、活用教材资源
在练习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和创新,在多样化的训练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提高练习效率。例如,教学园地5的“读读背背”时,在学生理解、记忆的基础上,我巧妙利用成语和名言这两项看似没有关联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学生兴致很高,思维的火花瞬间被点燃:“我敬佩万分地对鲁迅先生说:‘您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真是一位难得的天才呀!’鲁迅先生文质彬彬地回答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样的整合训练,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技能,还感受到了文雅的人文气息。
2、巧用生活素材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练习课上,教师如能联系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来完成练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观察中的发现”这一单元课文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开展“处处留心学语文,细心观察有发现”的活动,课上我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汇报,与学生共享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得到的小发现。这样,不仅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了他们的语言技能,还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的学习习惯。
3、创编趣味习题
练习课上,单一重复的习题训练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因此,教师可尝试创编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趣味习题。如我在教学中常根据习题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创编“智力大冲浪”、“芝麻开门”、“挑战极限”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的习题。同时,我还鼓励学生根据相关的知识点,自主创编习题,再集体挑选出富有创意和价值的习题让学生操练。事实证明,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欲望,提高练习的效率。
三、评价要“实”
1、多元互动式评价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己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练习课的教学评价也要求师生共同参与,注重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例如,学生完成一道练习题后,教师可暂不进行评价,而是先请这位学生说说本次练习题的类型和自己在做题过程中的一些想法,然后请其他同学交流意见,最后教师再作出评价。这样不仅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进程,而且也可促进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对于学生间的相互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赏识”和“挑刺”相结合。
2、目标导向式评价
与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目标相对应,练习课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知识与技能方面,主要指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2)过程与方法方面,包括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的评价;(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教师要善于把握评价时机,从学生的表现和语言中挖掘出评价因素,予以具体的导向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3、纵向对比式评价
6.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见解论文 篇六
摘要:课堂是学生与教师交流与学习的重要阵地,一节课只有40分钟。说实话,在我的课堂,真正高效的利用率不达100%,该门课每周是3节课。开学初有一段时间,自我感觉能利用的课时也就2节课。通常学生完成任务后,会倦怠下来主动要求上网。或者只有1节课的时候有时会选择给他们上网。究其原因,学生想玩的心理,教师也有松懈的心理。
关键词:课堂;图形图像;教学
本学期我担任了13设计班的《图形图像处理》科任老师,这是第一次带这门课。刚拿到书我以为凭借多年的PS教学可以得心应手,结果学校订的书版本不对,根本就是一本很基础的入门书,这对于学习了一年的设计班来说内容太过简单了。于是果断丢弃了书本。每节课都自己重新找题来做。一学期下来,感觉自己收获很多,也感觉学生从我的教学中也学到不少,部分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独立完成优秀作品。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想了一些方法。以下是我的几点建议:
1以竞赛促进课堂
由于我带《图形图像处理》这门课程的同时兼任辅导图形图像处理竞赛项目,竞赛紧扣职校办学目标,因为竞赛是只有三个优秀的同学能参加,其他大部分同学是不能参加的,所以在课堂上普及竞赛题目,一般我会将竞赛的真题或者模拟题带到课堂。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很感兴趣。这样对我竞赛项目挑选优秀的人才也有好处,所以以竞赛促进课堂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今年的竞赛其中一人就是我这样挑选出来的。13设计班的邹启迪同学在平时课堂上总是最先完成而且完成得最好的一个,所以才被我挑中参加图形图像竞赛项目的。
2改变模式,变学生被动为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模式,这样的弊端容易束缚学生思维,教师自己也很累。对于13设计班的学生已经学习过PS一年了,对软件都有一定的熟悉程度。如果老师还是一开始就讲学生会觉得老师啰嗦。所以这学期我在课堂上采用“抛出任务——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评价——教师讲授”的.四步模式。这样的模式更能提高课堂利用率。比如有一堂课是《如何让你从照片中消失》,我首先发放素材,抛出任务。学生接到素材和效果图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学生完成任务交上来的时候,令我意外的发现学生交上来的作品百花齐放,做出来的花样比我自己想的还要多。因为这幅图主要是去掉照片中的男孩子,如果是老师讲,就只讲一种方法,将背景变成如图的模式,但是学生将背景变成很多种。通过学生完成任务后再来讨论方法,学生就更多发言权了。在评价环节学生都说出自己做题的方法,最后老师只是总结学生说的各种方法就可以了。这样的模式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课堂变得丰富起来。
3多发现生活中例子,应用于课堂
软件学习往往很枯燥,特别是如果专讲课本上的例子和软件操作,时间久了学生会厌倦,老师也会厌倦。所以提高课堂利用率,教师应该多发现生活中的例子,让你的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比如有一次课我发放给同学们的素材是班级的照片,要求他们做一个翻动的相册。因为是自己的相片,学生都会很感兴趣去完成。这样的例子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因为处理照片是现在社会上常见的例子,将照片变漂亮,或者给照片换背景能让你讲软件学习内容应用于生活中。
4改变教学课程和书本的建议
图形图像处理是现代社会一门新型的技术,发展很快,软件更新速度也很快。Photoshop作为一门应用软件,它也在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升级、改革。所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选择最新版本的书籍,而不是用以前老版本的书。课程设置上最好能有每周四节连堂课,这样更加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他人之长,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有一定成效。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精修,教学是一门学问,永远有学不完的方法。我们应该不断学习,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陆建洪.高职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思考[J].职业技术,,2(1).
[2]刘秀珍.艺术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5).
[3]邱志涛.包豪斯教学模式与当今设计教育改革[J].美术观察,(11).
7.关注三大要素提高课堂实效 篇七
1.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要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为此,广大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情境.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些教师对情境创设过分的强调,好像离开了情境就不是数学课了,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有位教师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喜羊羊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感到乏味:首先是喜羊羊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喜羊羊头像+例题,再次是喜羊羊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喜羊羊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个喜羊羊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到底又有什么价值?教师虽然想通过喜羊羊的出现,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但这种脱离了生活,形式化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情境创设突出实效性,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应当以激发数学问题意识为导向,以促进数学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为目的,以尊重学生的现实基础、合理选取情境素材为前提,使情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数学思考.
2.学习方式突出实效性
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使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培养.为此,《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
(1)不排斥接受学习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这些知识的学习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面积单位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这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重视探究学习
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在教学中,只要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提高,教者先发给每组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让学生利用直尺和三角板想办法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学生有的用三角板量角,有的用直尺测边,有的在交流,有的在记录,有的在争论.最后,由小组长汇报探索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获得结论.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当然,在重视探究学习的同时,应该注意的是数学学习不可能也不必要由学生处处去亲自发现和独立探索.同时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要适当点拨,指导适度,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3)改进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许多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或是小组合作探讨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使得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多少探讨价值,只能流于形式;或是没有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只能走过场;或是在合作学习中,过于强调少数组织者的“说”,而忽视了其他小组成员的“听”和“做”.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好合作学习的契机,该合作的时候合作,不该合作的时候就不合作.二是分工明确,让学生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三是建立合作机制,促进合作习惯的养成.
3.课堂练习突出实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首先是面上要注重提高作业训练的实效性,做到“少、精、活、实”,即量不求多,选题精当、针对性强,题目覆盖面广、题型富于变化,训练扎实,分析透彻,讲究方法.其次是要关注学生中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分层布置,分层训练,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高一层次的练习,使人人有目标,人人有提高.再次是坚持专项训练,突出重点.一是计算专项训练.常态下,每节课要预留3-5分钟为计算专项训练时间.二是作为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开展思维能力与解题能力专项训练,教师根据学习内容,每天向学生提供一道或趣味型、或拓展型、或实践性的数学题目,供学生思考、练习,教师进行相应的帮助、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专项训练档案,及时发现并记录练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纠错分析讲评,并组织针对性练习.还可以根据学生每天训练的情况,分别以周、月、学期为单位,建立“计算能手”与“解题高手”等评选制度,同时设立“进步奖”,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训练的动力与兴趣.
8.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 篇八
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一刀切”,早已不适合新课程标准,更抹杀了学生的个性,不利用学生的发展。教师以同一个学习目标要求个体差异极大的不同学生,对优秀生或是后进生来说,都是极不公平的。因此,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主地发展,就要求学习目标的自主化,即实施目标分层,教师要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的学习基础,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认知水平,选择力所能及的学习目标,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起点上均有所发展。
分层目标的要求是完成基本要求,即教材中明确所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有余力的学生适当提高目标,使其达到更高、更有创造性的思维水平,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
在实施分层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动态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目标和要求进行协调,使之置于各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以达到目标自主化,分层同发展的目的,从而满足人人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二、构建资源平台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们有条件组织和实施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学习模式,在网络资源中,包括两个内容:一是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二是学生的学习资源。我觉得,在信息技术课上,前者更重要。
在教学资源设计过程中,应注意设计大量多样、涵盖不同知识点的资源,充分使用多种媒体,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自主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制作一个信息技术学科网站,按课程设计内容,每一课都应突出重难点,整个网站涵盖了全部或大部分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并合理的电子教学体系,该网站以教材为起点和基本,但又不是简单的教材搬家,而应是教材的提高和升华。利用此网站,可以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时,在构建教学知识点以外,不必准备太多的学习资源或者是辅助材料,完全可以在给定主题后,让学生自己利用搜索引擎去寻找资源,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探究的能力。
在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主体作用被淡化,主要通过构建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精心组织学习进程,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三、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的任务或主题不是活动的目标,而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需要完成的训练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教育资源设计学习活动,拓宽教学天地,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中主动地探究学习,促使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新颁布的《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也指出,義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学习领域之一,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与实践性,超越封闭的单一学科知识体系和固定的课堂教学时空局限,将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其他部分结合起来,与其他学科课程结合起来,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帮助学生建构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因此,我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设计的学习活动,也尽量突出综合性与实践性,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解决其他学科的问题。
例如,我在进行《搜索引擎》一课的学习活动设计时,结合小学语文教材,制作了这样一份学案:学生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内容,来完成这样一份学案。在完成过程中,很自然地便熟练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还培养了他们获取、加工、交流信息的能力。
在进行教学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知识时,虽然不方便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多种策略的运用,更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Windows的关闭窗口的方法上,让学生找一下,除了单击窗口右上角的“关闭”按钮以外,还有哪些办法。举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谁找到的办法最多。这样,学生不仅兴趣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并对窗口的组成及快捷键的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一举多得。
四、重视过程评价
信息技术的评价应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紧密围绕课程的基本目标展开。
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方式不同的是,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课,不仅应关注结果,更应重视过程性评价。信息技术的过程评价内容可以是自主学习的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思维、协作意识等,主要包括学生作品的收集与评价、学生活动过程的现场观察与记录等形式。在实施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评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特别是一些后进生的基础差、进步慢,教师应尽量地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他们时常能感受成功的喜悦。后进生如果取得了点滴进步,就应该得到肯定,而不必跟优秀生同等标准。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而且能够交流师生情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坚定学习的自信心。这样,就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现代教育应将传统的“单向评价”转变为“多向评价”,在评价策略上,力求多元、自主。可以采取学生自主评价、集体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学生的自评、互评,都应以叙述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思路、方法为主。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接纳他人的观点,对自我反思,同时又要引导学生欣赏他人,肯定他人的长处。而教师的评价要注意引导,允许并鼓励个性的存在,甚至允许有不同的结论存在,从而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来观察,引导学生去认识其结论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去分析,最终,使学生从“学会信息技术”转变为“会学信息技术”。
9.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篇九
今天有幸参加了我校冯丽娜老师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校本培训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令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理念的更新 1.学生是主体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把学生放在了被动学习的地位,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一味的采取压制、强迫的手段,常常适得其反。通过学习,改变了我错误的认识,学生被放在了课堂的主体地位上,教学时能够首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值得提倡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但完全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教会学生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根据学情、知识的难度适当教会学生预习、学习、复习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3.小组合作的优势
传统的课堂是少数尖子生的课堂,学困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小组合作,有利于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有利于让每一
-1-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与成功的快感,从而整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建立小组并发挥小组的作用不可忽视。
二、教学手段的革新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对实现目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传统的学究式经验教学已不受学生欢迎,学生内心的情感调动、自我碰撞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况且,学生的作题能力不是靠教师的讲而培养出来的。为此,我在教学中从课本内容,学生心理因素出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味到做主人的幸福。
总之,学习后,我深深的认识到如果不坚持学习新的知识,那么就会抑制学生的思维,抑制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学习工具的选择与使用都应注意遵循学生思维的规律,把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上来,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适当适时选用,讲究使用的艺术性、示范性及启示作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积极钻研教材,提些有价值的问题,尽可能把问题具体化、兴趣化、情感化以及具有挑战性,引领学生会学英语和学有价值的英语。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现英语课堂教学的魅力。
小组互助式教学总结
为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增强同学们之间的友谊以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故在全班开展本次”学习小组”互助活动.在开展本次活动之前,班里的学风很差,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时有旷课逃课之事发生,上课不认真听课者之数居高不下,经了解发现,其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有;对自我的放松;对大学目标的懈怠;受不良学风的影响;对大学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如此诸多原因导致学风日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走向颓废与迷茫,违背了自己当初进大学时所立下的誓言与目标,与其父母所期望的路线背道而驰,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故班委决定在班里开展“学习小组”互助活动,在活动开展之中受到同学们的好评,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了本次活动,那些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更是积极、热情地帮助其他同学解决疑问,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知识点,所有同学都乐在其中,生怕懈怠同学或者是怕错过这样好的机会,拼命地学习,经过为期一个月的互助学习,同学们的积极性日渐高涨,也开始逐渐地习惯老师的教学方式,并学会了如何利用资源去解决学习上问题,这正是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之所在,其意义也正好体现于此.更可喜的是经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彼此间的友谊增进了不少,对于团结也有了更深的体会,所以鉴于此次“学习小
-1-组”
互助活动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当中多进行这样的活动,这样的活动不但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也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使得整个班级具有不竭的活力,对于今后将要开展的各种活动而言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一个班的发展潜力并非取决于一两个同学,而是取决于整个班级学习成绩与其浓厚的学习氛围,所以强调的是一个整体,而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上的创新,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2-教学过程自我评价
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又告结束。本学期,我担任三年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及本班的语文与数学的教学任务。回顾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感叹良多,下面就本学期的教学过程进行自我评价。
如果给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评分的话,我给自己评99分,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是相当满意的。赋分原因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我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因而,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础上,我从小事抓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整洁的学习、生活环境。我利用班队、晨会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在班内开展“雏鹰争章”活动,每周定时评比,表彰先进,以此不断强化,帮助学生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且,在班中选拔出合适的学生担任班干部,进行培养、指导,鼓励他们做好带头工作,协助教师完成一些工作,如:早读,午睡等。同时我清醒地认识到无论哪一种习惯的养成都不能“说到立即做到”,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期待他们的进步。
二.把握尺度,严慈并用。
-1-在班里,有几个很聪明,但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我没掉以轻心,听之任之,更不会因其学习成绩好而包容、姑息。一次,班里几个平常成绩、表现都不错的学生搞恶作剧。我得知后,立即找他们谈心,讲道理,并严厉地批评了他们。从那以后,这些同学也逐渐学会严格要求自己,学习上也有了更大的进步。
当然,取得优异的成绩的同时,也有不足之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不熟练,以后在这方面要加强。
10.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1 篇十
美术学科一直以来都是“副科”,而美术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但现实中的情况常常令我们这些美术工作者感到遗憾,家长的不重视而导致学生的不重视。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中,学生不带美术用具、不专心听课、不认真完成美术作业、随意讲话的现象较普遍。在学生的眼中,美术课不像语文数学课那么重要,美术教学常常处于尴尬的地位。学生认为:美术是一门杂课,不要考试,是一门可以上也可以不上的课程。再加上,美术课对学习工具要求比较严,大部分同学工具都缺少,不太愿意花钱买。尽管如此,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动力,也许是来自家长和老师的压力,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学生自身的兴趣。学生对美术有了兴趣,他们对美术学习就会有着极高的热情,学习美术就会主动,由此可见,兴趣是美术教学成败的关键。如果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就算最枯燥的、最无味、最艰难的艺术知识技能也可以在愉悦的氛围中被学生所理解、所掌握的。本人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而如何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个重要的问题也就摆在了我们美术老师的面前,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多种教法,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培养兴趣。直观性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领会教学内容。经常收集、制作一些新颖、独特的教具对学生展示以引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收集教具一般是指图片和小型工艺品,用于欣赏,开拓学生视野。大部份是名家名作和民间工艺精品,也有一些范图、包装盒之类。这种教具对于开拓学生视野,宣染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极大帮助。但这些精妙作品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还配有另一教具形式 ——自制教具,进行美术教学活动。
这种教具是教师自己做的,与学生生活较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如《立体制作——桥》中,我自制的学校连心桥,一拿上讲台,学生的眼球马上被吸引住,赞叹之声不绝于耳,并且产生了自己动手制作的强烈冲动。一方面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欲;另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这就可以起到“信其道,而乐 队,我自制的回族少女学也”的作用。
在讲人物运动规律时,我用自制的活动人物模型给学生作各种动作表演,来引导理解人物的运动规律,并利用模型活动随意性强的特点,令“模特”做出许多反常姿态。如:将头转动180度等动作。逗得学生哈哈大笑,同时认识到,掌握人的运动规律是画好人物动态的基础,绘画时要注意不能犯这类常规错误。
(2)、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虽身仍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利用多媒体,可以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在美术的历史长廊中漫步,在想象的自由天空下翱翔。将审美教育蕴含在“弹指”之间。漫画教学时,利用电脑展示一个形象转换成漫画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清楚了复杂的变形过程,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方连续、二方连续等图案设计课程中。展示范例虽然直观,但非常耗时费劲。如果换成:用电脑屏幕展现出来,则使学生非常容易了解与接受。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3)开展绘画竞赛,培养兴趣。根据中学生好胜心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适当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展示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利用竞争来激发学生的作画兴趣,如:每节课的课堂评价时,师生一起将优秀作品挑选出,及时给予鼓励,并将其中一部分优秀作品贴于班上的“露一手”内,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 喜悦。长期这样,学生们的绘画积极性提高了,暗地里较上了劲,看看谁画得好,优秀作品可以帖在“露一手”内让别人欣赏了,多带劲呀!良性循环,学生越画越来劲,对美术是越来越感兴趣。
再如:学校定期举办“校园小画家”、“期末画展”“书法特刊”等活动也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绘画的兴趣。
(4)利用故事笑话,培养兴趣。我们知道学生特爱听故事、笑话。我想:既然他们对故事、笑话这么感兴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这一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呢!例如《我的故事》这一课,我首先让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然后再让学生把它画下来,学生兴趣非常高。
(5)赋予情感色彩,培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动之以情,把学生学习内容赋予感情色彩,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不会感到枯燥无味。比如,在美术课《面具》中,教师一进入课堂就放出一段外国狂欢节的面具录像,宣染气氛,并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然后告诉学生面具中,非洲人物脸上涂满了花花绿绿的图案,就是象京剧脸谱。再介绍脸谱是“心灵的画面”,它以大胆的想象,写意式地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再展示各种脸谱,并介绍:红脸象征忠正刚烈之人,黑脸象 征正直爽快的人,白脸象征奸诈邪恶的人,绿脸象征暴躁蛮横的人,金银脸象征神仙、佛祖、精灵、妖怪……。最后让学生分析一些非洲长老脸谱,学生的兴趣就上来了。
(6)、改革教材内容,活用教材,培养学习兴趣。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①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在传统美术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临摹,临摹是一种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膀上楼的好方法,确实能帮助初学画者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思维受束缚,画面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传统临摹概念,应以原作为基础,可以取舍,可以变化。在形式、内容、构图、表现手法基本相象即 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样能给学生一个极大的创造空间,加强创新意识,使他们的创造思维、使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情感有表现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②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画,增添教材内容。单纯的教材内容,并不 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一些内容,达到完善课本的目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如《过去的**子》《我的故事》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可以变成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得到情绪感染,并激发他们地创作的意图。每个少年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 相之间的讨论、交流,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给与必要的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最后以创作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范围往“广”处想;★、题材往“新”处想;★、构思往“妙”处想:★、构图往“巧”处想。再比如:《我的故事》一课,我让学生为卡通形象添五官,学生兴趣非常高。③、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以吸引注意,激发意愿,突出教育主题。例如,《与米罗游戏》与《雕塑》这两个题目,虽然意思一样,但明显前者有吸引力一些。
④、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其乐融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上学生总是整整齐齐的面对教师,教学方法是老师讲学生听,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很少有交流的机会,遇到难题,不敢与他人研究,不敢寻根问底,否则会被视为违纪行为。久而久之,兴趣在规矩中悄然逝去,创造性不知如何体现。无论其形式与结果都是一池死水。
针对这一现状,我是这样做的:打破以往的固定座位;自由组合,分工合作,学生可以调动座位。具体作法是这样的:课堂上先安排好下节课的预习任务。并结合学习内容,让学生自愿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以三至五人为宜。自己分工,集体完成学习任务。
课上,当理论教学结束后,学生快速转成学习小组形式,开始作品的制作过程。他们可以以个人形式完成作品,也可以合作形式共同完成一幅作品。然后,共同到前面展示、讲解。最后再以比赛形式进行讲评,并选出优秀作品。这样每节课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由与民主,每次学习都能体验到合作与竞争的乐趣。
教师在这全过程中只是点拨、启发、引导,不给学生太多的限制。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尊重每个孩子的创造性。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爱上美术课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友好了,乐于助人的学生多了,贪玩不学的现象少了。“这幅粘贴作品是我们三个人共同完成的。树是小红粘贴的,很像茂盛的树林,人物是旭光 制作出来的。”“小动物是我用树叶剪的,同学们你看像不像?”望着这群学生我无比欣慰。
实践证明,作品不是“磨”出来的。分工、合作的创作形式,会给我们的学生带来更多收获,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丝惊喜。更有味的是,它也给我带来了这样可爱问题:“老师,美术课能不能多上会儿?”
二、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经讲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美术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内容出发,根据现有条件,给学生创设一个恰当的教学情境。让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感染学生,让学生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有引发力。
(1)努力为学生创设作画的课堂气氛。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我一般是这样做的: a、教室里多张贴教师作品和学生作品,让学生一进教室就知道这是美术课,有一种强烈地表达的欲望。
b、教师以情景的角色,朋友的身份,诚恳的态度进行教学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在每一个班级里,学生作画的水平各不相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采取不同教学要求。对成绩好的学生,鼓励独立创新,要好上加好;对中等水平的学生给予适当指导,鼓励尽快提高;对基础差的学生,采用“迎合”的态度,鼓励积极参与。c、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学生作画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一致,更高地提高学习效果。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在课堂上播放,让学生得以感染,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自由想象,于无形中受到某种启发,有利于技能的表现和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学生的作品质量越高。
(2)教师不仅要竭尽全力地创设课堂情景,而且要尽一切可能创建校园艺术氛围,二者关系相辅相承。艺术氛围的形成,对学生的兴趣培养非常重要。方法通常是组织一些活动,如“书画展”、“比一比,看谁画得好”等。我校曾组织了一次绘画比赛,40多名“小画 家”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兴致勃勃地挥毫泼墨。当一幅幅美妙的作品呈现在众人面前时,掌声雷动,一双双羡慕的目光纷纷投向参赛者,赞美之声不绝于耳。同学们通过观看比赛受到了鼓舞很大。第二天早上,教室里,突然堆满了一张张充满稚气的绘画。上课时很多学生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再比赛呀?我也要参加。” 举办各种各样的比赛,不但会为我们的学生们提供很多展示才华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气氛,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创新评价机制,培养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端正评价态度,增强学习兴趣。
曾经有个学生非常委屈地向我倾诉:“老师,你给我的作业批了优秀,可我妈说我画得一点也不像,苹果画大了,梨子画小了,香蕉像干柴一样……”,我们不评价这位家长的观点是否客观公正,只是这样一种态度就足以打倒你的孩子,从此以后,你的孩子可能再也不会让你看他的画了。难道只有像照片一样,清清楚楚,整整齐齐才是好画,而那些用笔豪放,造型夸张的作品就不好了吗?消极的评价态度和简单的评价标准是我们教育的存在的大问题。长期包围在这种评价中的孩 子,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想而知。初中学生的可塑性是相当大的。积极的评价会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一味地否定,只会扼杀天真的童心,将一个个天才“教”成傻瓜。我们要坚持以正面引导为主,以欣赏的眼光观察孩子。评价应该是积极的。
(2)制定合理机制,获得学生信赖。不管学生的作品完成到什么程度,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要针对具体的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尽量做出科学、合理、积极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既提高了学生的艺术水平,又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也传递给学生一种这样的信息 ——做人、处事要公正、公平。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采取首先学生自评,再学生之间互评,然后教师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1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微积分 教学质量 四要素
一、教师正确认识高职经管类微积分课程的特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保证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课程观对教学改革和教学活动起着定向的作用,以不同的课程观指导教学实践,就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只有在正确的课程观的指导下,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合格人才。
高职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显著特点是“职业性”,即服务“就业”、立足“上岗”,以就业为导向,直接针对社会职业岗位,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分析出发,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选择各学科的基础理论,不强调学科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和深度。
高职经管类微积分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作用是一方面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服务,提供“必需、够用”的微积分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为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服务,让学生了解一些微积分的创建史,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等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及高职经管类微积分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度性,本着“服务专业”和“必需、够用”的原则打破微积分原有的理论体系,删减不必要的定理的证明、公式的推导、计算技巧的训练,对于导数、微分、定积分等基本概念,多用直观描述和几何解释,淡化定义的精确性。适用性,微积分教学内容要满足学生的专业需要,帮助学生领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因此要加强微积分知识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知识的结合,缩短微积分与专业课程实际应用的距离。应用性,对于导数、微分、定积分等运算的基本公式、法则等内容,重在会用,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与经济管理应用结合起来,重点介绍导数和定积分的应用,如边际分析、弹性分析、成本与利润的最佳化、基尼系数、消费者剩余问题等,突出微积分解决经济管理有关问题的实用性,增强微积分知识的“亲和力”,让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微积分,体会微积分的实用价值,领略微积分的魅力。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保证
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因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高尚的师德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它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动力;它能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良心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爱岗敬业,不断自我完善。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直观、最重要的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首先应从自身做起,“以身立教”,提高师德修养的自觉性,加强理论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格遵守道德原则和规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积善成德”。其次,要钻研业务,了解经济与管理专业有关的基本理论,熟悉微积分基础理论在经济与管理专业上的应用,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很好地驾驭教材,还要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探索、研究和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努力由单一教学型人才向教学、科研、实践一体化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转变。第三,要认真备课,剖析教材,从整体上、本质上去把握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等因素,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上好每一节课。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决定了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任务、方向、程序和效果,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应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一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心理感受等;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跟学生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使学生愿意接近老师、信任老师,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是保证教育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三要让学生认识学习微积分的重要性,了解微积分的实用价值,激起学生学习微积分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一种动力;四要以启发式为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程序、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精心设计问题,善于问答、善于诱导,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开动脑筋,积极实践,使学生基于自己的思考,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实现有效学习;五要加强互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展开充分地交流、讨论和合作,力求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勇于发现,大胆质疑,以便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了解彼此的思想,比较各自的差异,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四、注重微积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微积分概念和原理是教学的具体内容,微积分的思想方法蕴含在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之中,两者共同组成了微积分的知识体系。微积分思想方法是微积分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重视微积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对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至关重要。教学中对于极限、导数、微分、定积分等相关内容,以实际问题作为引例,创设情境,借助适当的几何图形,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逐步地感悟微积分的基本思想方法,从有限认识无限,从不变认识变化,从直线认识曲线,从量变认识质变,从近似认识精确,让学生了解微积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形成过程,认识到对事物的运动变化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做定量研究。从微观上研究其变化率就是导数,从宏观上研究其改变量就是定积分。导数与定积分虽然是微观和宏观两种不同范畴的问题,但它们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的本质是一致的,即“微小局部求近似,利用极限求精确”。
例如定积分概念的教学,以实际问题求曲边梯形的面积為引例,化抽象为直观,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以直代曲,将生疏复杂的曲边梯形面积转化为熟悉简单的矩形面积,然后用微积分基本的思想方法——“微小局部求近似,利用极限求精确”,经过“分割取近似”,从微小局部用同底边的小矩形面积近似代替小曲边梯形面积,再“求和取极限”。无穷多个无限小的同底边的小矩形面积之和等于无穷多个无限小的小曲边梯形面积之和,自然引出定积分的定义,即:
这种特殊的和式的极限,通过求曲边梯形的面积展示其形成过程,使概念的形成直观而形象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经过抽象与直观、数与形、曲与直、有限与无限、宏观与微观等之间的转化,不但能理解定积分定义,而且还能受到微积分基本思想方法的训练。微积分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微积分概念、原理教学有机结合,两者并重,互为促进,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微积分的概念和原理,又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微积分的思想方法。加强微积分思想方法的教学,“授人以渔”,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关键,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曹才翰,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12.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篇十二
新的时期给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三十五分钟骨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具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习实际,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例如: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
二、新授知识具突破意识:
一般说来,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通过练习来达到目的,在新授时,教师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呢?设计练习时就要围绕“突破”二字下功夫,一般地,可以有:
1、基础性练习:新授前的这种练习有明确的目的及极强的针对性,是为新授作铺垫的。例如教学小数除法时,可先复习整数除法及商不变的性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先复习长方形面积及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为新课的引入作铺垫。
2、针对性练习:新授后具有针对性强的单项训练,围绕如何突破难点作文章。例如,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时,可先通过确定谁是单位“1”的量,找对分应率,填写关系式和作线段图等练习来分散难点,突破重点。
3、操作性练习:通过画、剪、拼等操作手段,寓教育于实践中,既培养了动手能力,又发展了形象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通过学生用自制正方形纸对折成二个三角形或把小三角形三个内角对折,拼成一个平角、或者撕下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在桌上拼成一个平角等操作手段来达到目的。
4、口述性训练:通过学生用语言表达来说清算理,培养初步逻辑推理能力。例如在教学一般应用题时,用综合法或分析法讲解过后,可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所表达的意思,试着让学生独立分析,如何从问题推算到条件,对数量间关系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三、巩固知识具强化意识:
到了知识巩固阶段,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了初步的表象,如何深化这一表象,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化,一般的有:
1、巩固性练习:对知识加深理解并转化为技能技巧。例如在分数小数 四则混合运算中,可对基础知识重点练,强化运算顺序;关键步骤专项练,转化为技能技巧;简便运算完整练,强化对运算定律的运用。
2、比较性练习:通过寻同辨异,加深理解。例如求三个数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可以通过寻找它们的共同点及分析它们的不同之处,在对比中加深理解,达到对知识的巩固。
3、变式练习:摆脱学生装一味机械地模仿,克服思维定势,一题多变。例如在学生会解基本形式工程问题后,可加强变式练习,可出现全程为“1”的相遇问题,可变换工作方法,出现“合做……完成一半……”、“独做……余下合做……”、“合做……余下独做……”等题目类型,拓宽思维,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
4、开拓性练习:通过练习,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在教学“正反比例应用题”时,除了掌握所教比例解外,启发学生寻找多种解法,可用整数方法解,分数方法解等等,把新知、旧知有机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四、课堂小结具反馈意识: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要素】推荐阅读:
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07-02
小学语文提高课堂效率07-09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效率07-31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10-21
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效率论文06-29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10-30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五要11-05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之我见07-18
为什么要提高课堂效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