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精选9篇)
1.浅谈学前教育教学方法 篇一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是学前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教学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 是以传授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玩具、教具、园区布置等手工技能为内容的一门实践课。同时他也兼顾了教具、玩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意义等相关理论手工技能的培养。它是一门实用技能, 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正视手工技能, 充满学习信心。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 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高分低能者不再是现在社会的宠儿。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一个最人格和谐发展的人, 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才是现在社会需要的人。随着教育的低龄化, 学前教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 手工技能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在手工的学习中首先要有恒心。一项技能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刻苦练习, 不能一曝十寒。扬州剪纸大师张永寿, 从十二岁开始学剪纸, 六十年剪纸不断, 拿剪刀剪绣一生, 才能荣膺我国剪纸艺术届唯一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二要静心。要学好手工, 练好技艺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要用心专一, 眼睛看着电视, 耳朵听着收音机, 嘴里吃着东西, 肯定是练不出好的手工技艺的。三要有信心。不自大不自卑, 不能一看到别人做的东西就打怵。每次在上剪纸或者“百花球”、“穿编”等较复杂的手工艺课时, 当我拿出成品总有同学不停发出嘘嘘声, 他们是在羡慕别人的作品时担心自己做不出来。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 信念是一种无坚不催的力量, 当你坚信自己能成功时, 你必能成功。四要有细心, 手工艺本身就是处处细心, 在学习手工无论是剪纸、折纸、还是蛋壳贴画等都不能只凭印象, 求大概。只有从一开始就严格要求, 从细微之处着手才能为以后的做好手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学习, 培养动手能力
学前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祖国的“花蕾”, 教育的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育手工教学是一个传授基本技能方法的课程, 更是一门有多种功能、领航思维、传授知识、享受结果、愉悦心情的课程。因此, 掌握一定的手工技能, 在一定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的过程, 这样更加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长效性, 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作用, 可以触类旁通, 激发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探索、去发挥、去创造。
首先, 教师要采取直观的教学方式边讲解边示范。要求学生不断熟悉工具和材料, 并能熟练地使用工具,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科学的观察方法, 积累经验, 逐步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折纸百花球”是一项有难度的折纸, 教师要分步骤讲解, 要先讲清一个花瓣是怎么折叠的, 特别是在下了一番功夫折叠到后来, 突然要全部取开形成一个虚折时, 教师要把握住这个机会, 这既是难点也是学生兴奋点。要像演员一样设置包袱, 然后打开, 又要向保姆一样细致入微的讲解。
其次,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l、提供废旧物品。生活中的废旧物品, 从各种塑料瓶到各种易拉罐, 从小型日用品包装盒到大的电器用品包装箱以及泡沫等材料, 各种各样, 非常丰富。充分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创造性地进行制作, 可以变废为宝。如, 利用当下宣传纸满天飞的机会, 可以告诉学生收集不同颜色的不同质地的宣传纸, 带回来分类选择有的可以做折纸, 有的可以做套色剪纸, 有的可以做穿编, 这样既丰富了手里既有的材料, 又能丰富手工作品。另外女性化妆品和保健食品包装盒等, 经过取舍装饰可制作成幼儿喜爱的玩具照相机, 角色游戏中使用的电视机、电冰箱、小床等等;用牙膏盒、火柴盒可制作沙发、公共汽车、写字台、小椅子等;将大小不等的长方形纸盒组合在一起可制作各种高楼大厦等;用各种塑料瓶和罐子可制作花篮、吊兰、公鸡、以及角色游戏用的瓶、碗、茶杯和幼儿体育活动用的健身器等等。这些手工制品既能作为教师的教具, 又能作为幼儿的玩具。2.提供自然物品。自然界有很多东西可以为手工教学所用。如蔬菜、水果、野草、蛋壳、贝壳等, 对之进行选择制作, 能使之以其自然物的奇特形状恰到好处地表现其象征性。如, 用蚕豆、树叶等制作金鱼、青娃、螃蟹等, 用萝卜制作小鸡、老鼠等。利用自然物制作需要巧妙顺应其奇特形状, 这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利用地方特色材料。我国领土辽阔, 可以用作手工教学的材料异常丰富, 如南方的竹子, 北方的麦秸秆、芦苇等, 它们都可以就地取材, 运用于手工教学。4.提供其他材料。可用各色零碎布、棉毛布、挂历、塑面纸等制作贺卡、小挂件等等。
三、开拓思维, 大胆创新
手工是技艺, 更是一门艺术。在不断地提高手工技能、技巧的同时, 要有悟性, 大胆创新。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是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培养的。要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促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探索, 形成自主学习知识、创造美的形象的意识和愿望。如以讲授手工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基础, 采用观察法、发现法、演绎法, 将材料、形体知识归类, 使学生掌握规律, 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又如, 在“套色剪纸”教学中, 着重讲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与学生研究如何在掌握共性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创作, 让学生归纳总结出, 无论是什么样的套色剪纸都要注意用色要少而精, 要注意色彩的冷暖、色相、多少对比, 要时刻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再好的色彩都要统一在整体画面中, 不然就不是好色彩。不然, 无论自己多么喜欢也要忍痛割爱。在“变式穿编”手工活动中最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如, 在这种穿编中有纸篦、纸条的变化, 有直线、曲线的变化, 有规则、不规则变化, 有色彩的变化, 有外形的变化……只要教师悉心引导, 就会发现学生有巨大的创造潜能的。通过一段时间的手工教学后, 学生们的手工作品大多造型别致, 构思大胆, 能因意选材, 因材施艺, 能较好地利用材料表达形象特点。在表现形式上, 有抽象的, 有再现自然的, 特别是在艺术表现风格上, 更是以浓厚的生活气息、强烈的夸张变形、大胆的装饰构图与无拘无束的题材让人赞叹, 从这些作品中, 可以感受到学生巨大的创作热情和丰富的想像力。
手工作为一种培养创造意识、设计思维、动手制作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对于促使学生更加心灵手巧, 促进学生的创造能力达到较为完善的的程度, 以及对于提高学生未来从事生产劳动、发明创造与美化生活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毕业后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手工制作对他们的影响力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直接从事幼儿教育的教育者, 有责任有义务为了祖国的未来努力探索更好的、更有效的方法, 最大限度的把他们的潜能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
[2][美]加登纳著, 吕廷和译:《艺术与人的发展》,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年。
[3]徐卓娅、孔起英:《学前儿童音乐与美术教育》, 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年。
[4][美]罗恩菲尔德, 王德育译:《创造与心智的培养》,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3年。
[5]边霞:《儿童的艺术与艺术教育》,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
[6]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年。
2.浅谈学前教育教学管理 篇二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管理;培养;实践
G615
一、幼儿发展为本在学前教育改革中的体现
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是学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教育目标重回幼儿本身,坚持以幼儿心理健康发展为主要价值取向,并注重知识技能与幼儿情感态度培养的结合。
1.注重幼儿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虽然幼儿的心理还不成熟,但幼儿却是存在发展潜能的生命个体。幼儿教育不仅是单纯的传授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对个性和创造力的追求,从小就树立创造意识。在幼儿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实现动手操作,要激发幼儿的兴趣,比如在涂画中通过造型的操作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为以后的创作发展积累素材。
2.注重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
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主要是让他们去感知生活,通过生活中各种艺术表现形式提高幼儿对美的情感表达。他们在对事物的感知方面主要通过视觉来完成,教学中常常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他们去接触生活,用心去感受生活。通过视觉去感受大自然的各种风光美景,通过艺术作品去感知不同色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审美情趣中逐渐形成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培养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
以往在幼兒园里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成人为幼儿提供一些教学用具,很少给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玩具材料的空间来帮助幼儿学习,使幼儿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根本无法参与到环境的布置中去,结果很容易影响到幼儿的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挥,所以,现如今的幼儿园应该注意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好机会,又能让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设计的玩具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从中更加爱护和珍惜玩具材料,也让幼儿从中得到鼓励,在活动区设计、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事物,与教学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摆放要方便幼儿取放,培养幼儿玩后放回原处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一些玩具来准备下一节课,幼儿通过亲自动手变成设计者和参与者,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因此,培养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让幼儿有目的的学习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的策略与实践
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 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幼儿园教学管理主体是有多层次的,能否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要抓好幼儿园自身对教学的管理。幼儿园教学管理水平是直接与教学建设的水平和实施成效联系在一起的。而幼儿园对教学的管理中,最基础的要素就是教师。只要紧紧抓住教师这个突出因素,教学的实施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就是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对教学内涵、目标、内容、教法、幼儿学习特征的研究,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针对教师培养可有如下做法:
(1)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世纪,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意义。幼儿教师的进修与培训是教师队伍进修与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师的进修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它与幼教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利害关系。加强幼教师资培训,提高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是幼儿园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客观需要。
(2)用多种方式更新、转变教师观念幼儿园有必要引进多种教育理念,如多元智能、整合课程、创思等教学理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教师外出进修,或把专家请过来,听取讲座介绍,更新知识和观念。同时到各地的幼儿园等取经交流,积极帮助教师们转换观念、提高技能。
四、重视教育环境管理
《幼儿园工作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什么样的环境与教育相适应呢?我们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深入探讨。幼儿园的一切都在影响着幼儿,其中既有保证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活动开展的物质环境,又有使幼儿心理、情感得到良好发展的精神环境。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的爱、言、行、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都是影响幼儿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我们努力把这一思想渗透到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模式到教育方法、内容都注意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寓教育于良好的环境之中,使幼儿的各方面技能有十分明显的提高,这已成为我们实现保证幼儿身心健康这一办园特色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如何创设教育环境,如何有创见地利用教育环境,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教育技能,勇敢创造,大胆实践。
四、创多元化评价机制,完善教学管理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评价中,教师要协调和处理好教学管理活动方案、教学管理活动实施效果和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首先,评价机制经常化。其次,评价以提升幼儿能力为方向。既要知道和掌握幼儿当前的能力,并为幼儿下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第三,评价要以融入以及看重为前提,对幼儿来说,每个人都有它的想法和个性,幼儿之间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同时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他们特点的擅长范围、发展的出发点、发展的前景及最后达到的水平各有及其明显的不同。作为教育者必须重视这些不同,尽量不要做横向分析对比,应该更多的发现他们在基础能力上的优势。最后,要结合儿童实际评价幼儿们的发展。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让我们积极开括,大胆的创新,改变观念,从小抓起,从基础的管理方面抓起,让我们培养出新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邢利娅、张燕.幼儿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丽娟.儿童教育与幼儿园管理研究[M]. 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3]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浅谈学前教育教学方法 篇三
一、计算机课程相关联的幼儿园教师岗位核心能力
在学前教育的发展中,计算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所有的幼儿园都普及了计算机,计算机不但在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中应用,还能在音乐、画画、游戏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麻省理式学院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对幼儿教育中计算机的作用及使用方法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计算机对幼儿教育的作用非常明显。针对计算机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的核心能力:
1、良好的人机交换能力,也就是能够自如的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2、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也就是能够通过网络、各种数码设备(比如数码相机等),获取文本、音乐、图片、视频的能力。
3、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将获取的信息进行简单处理的能力。
4、良好的信息表达能力,也就是如何将信息制作成相当软件(比如PowerPoint等)的能力。
二、我校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学管理
4.浅谈幼儿音乐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 篇四
摘 要: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学管理理念,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本文从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阐述了转变理念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基石,并对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教育目的;教学方法;听觉;熏陶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children, teaching management concept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The kindergarten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concept, teaching management ability to ascend kindergarten is imperative.This article from education purpose and teaching methods two aspects, the education idea is to promote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anagement in kindergarten to ascend and cornerstone,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ment tactics of the kindergarten with practice is discussed.Key words: Education goals ;Teaching methods ;Hearing influence ;oices 前言: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现代化的要求。而现代化是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21世纪的孩子与过去的孩子相比,他们的知识面越来越宽,越来越广,求知欲也越来越强,他们聪明、好动、好奇、调皮、好探索,不喜欢受老师、成人的束缚。所以说教育的现代化与幼儿发展的需要对幼儿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转变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思想与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学管理能力势在必行。本文将分别从幼儿的音乐教育目标和音乐的教学方法来探讨现代幼儿的教育。
一、幼儿音乐教育目的
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不论是音乐的欣赏、表演或创作都需要遵循一定规律,都不可能是胡编乱造、胡思乱想的结果。音乐教育是建立在音乐艺术的基础之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他科目的教育意义相同,是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但是,音乐教育必须引导幼儿参与唱歌、欣赏、音乐游戏、舞蹈、奏乐等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
(一)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表现是个不相同的。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表现,既有不同的特征。
1、幼儿心理随年龄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即使都在幼儿时期,年龄不同,心理活动水平也不相同。一般来说,三岁左右的孩子还常常听不懂老师的话,五岁六岁的孩子则能有条理地叙述所见所闻。讲起故事来有声有色,还会恰当的停顿。
2、幼儿的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性、逻辑性发展。因为他们认知事物主要依赖于感知,五六岁的孩子抽象思维开始萌芽。例如:五六岁的孩子回答“乒乓球为什么会飘起来?”他们不但从表面出发“因为他们是白色的”而能从较抽象的方面来推断因果关系。
3、幼儿的情感由易变、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喜、怒、哀、乐是情绪的表现。就幼儿来说。年龄小的孩子情绪波动较大,例如:三岁左右的孩子,对其他同学的情感不是稳定的,也没稳定的同伴,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五六岁的孩子则相对稳定,并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4、幼儿的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他们初步具有一定的兴趣爱好、有明显的的气质特点,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性格特点。
若对幼儿进行不良的音乐教育,或是对他们的不良行为方式不给于及时的教育,他们就会稳定下来,形成不良的性格特征,并将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幼儿音乐教育目的及其对幼儿发展重要性
音乐还是声音的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音色、调式、和声、织体、曲式等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和组织形式来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幼儿接触音乐作品、参加音乐活动应该有三个最直接的目的:第一,学会欣赏和感受音乐作品中借助声音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第二,学会用自己的表情、动作等表演来表达自己二度创作作品的情感和内容;第三,学会自己用声音或表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就是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欣赏、表演和创作三个方面的实践内容。教育目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具有指导作用,它是选择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组织形式,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同样,幼儿的音乐教育目标是幼儿音乐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幼儿音乐教育中各项教育要素选择与确定的依据。
另外教育目标具有不同的层次。在我国,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是通过《教育法》规定的教育方针提出来的,最高层次的教育目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目的,也就是全面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目标。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幼儿园阶段,这一目的具体表现为“对幼儿实施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落实到美育上,《幼儿园工作规程》将其表述为“萌发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再具体到幼儿音乐教育,能够体现音乐教育学科特色、又便于转换分解为具体操作层次的幼儿音乐教育总目标的确定,还需要依据一定的教育观、艺术观、课程观、儿童观等,需要首先对音乐教育目标进行归类,确定音乐教育的归属问题。
目前,在幼教界较有影响的目标分类法可以说是美国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它是“用一种对教育过程的目的进行分类的体系”。把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个领域的目标又依据能力的程度,分成由低到高的不同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比如说认知领域的目标包括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而知识这一层次又可以分成三小类,例如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学科领域中的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这种分类的特点是“一种对学生行为的分类,而这些行为代表了教育过程所要达到不同的结果”。对教育目标进行分类可以使我们在教育过程中有更加清晰和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可以引导我们去关注一个教育过程可能对幼儿产生众多方面的教育影响。但是,目前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理论知识框架能够囊括所有的教育因素和心理因素,所以我们只能依据我们所持有的教育价值与教育信念来进行取舍和扬弃。
幼儿教育通常所用的目标分类法还有以幼儿发展进行分类的,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分解转换成能力培养的三个方面,将艺术纳入认知经验和操作经验的范围之内。但是从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所具有特殊功能来看,一般认为,音乐教育确实在某种程度和意义上包含有认知经验和操作经验的成分,但是音乐教育归根结底必须隶属于艺术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而不是认知教育、操作经验的教育,或着其他任何内容与形式的教育,我们必须使音乐教育作为艺术学科的特性和地位得到充分的肯定。只有在充分体现与尊重音乐艺术特殊性的基础上,音乐教育才有可能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发挥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讨论任何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问题时,都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谈论的是幼儿音乐教育而不是一般的幼儿教育或语言教育及其他教育。当然,我们还必须同时意识到,我们是在幼儿教育的大前提下谈论幼儿音乐教育而不仅仅只是在谈论幼儿音乐艺术或专业性的音乐教育。
在这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对幼儿美育目标的规定—“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根据现代幼儿教育理论对教育对象——幼儿学习经验的重视与关注,即着重强调儿童是在主动、积极地的环境中及其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和发展,尤其是幼儿园阶段的儿童的学习主要以行动学习为向导,而不是以文字符号或其他的教育为向导。这就是说,直接参与教育活动的经验是幼儿学习的必备要素,那么,幼儿教育就应该以真实的事件和亲身的经历为基础,尽可能多的给予幼儿直观观察、直接动手操作和亲身经历体验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会,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整个事情的发生、发展与结果。这样的学习对幼儿才是最有意义的、最有价值的。
在幼儿园阶段每个音乐教师都应该确立明确的目标意识,早期的幼儿园音乐教育目标意识含糊不清,只是提供给儿童智力发展方面的经验,而认识不到儿童发展的所有方面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也很少从幼儿素质教育方面考虑,一般认为幼儿园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跳跳唱唱,每学期计划中有唱歌和舞蹈的内容就行了。所谓的唱歌就是让孩子们齐唱,跳舞也是让他们跟着教师单纯的模仿,节奏乐活动就是集体小朋友机械的训练,欣赏音乐的活动中也都是教师单方面枯燥无味的讲解,教师只是靠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要求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同样的技能。教师把眼光只盯在短期内让幼儿掌握知识,追求短期效应。我们现在的音乐活动目标是指向培养和塑造人的个性,才能和创造性,重视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教师应为幼儿尽可能多提供满足幼儿需要的经验,激起他们在所有的发展领域的积极主动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心里想的首先应是孩子,其次才是音乐,在音乐活动中,幼儿教师应该在不挑选孩子的情况下,认真去寻找、探索如何发展幼儿自身所具有的才能,并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方法来获得音乐知识。因而,教师让幼儿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更应着重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重视人格的建构,重视培养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幼儿园的目标可以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点:
1、培养幼儿参与歌唱、倾听、表情表演、韵律活动、音乐游戏等幼儿园各种音乐活动形式的兴趣,使幼儿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音乐能力,以音乐能力的发展来进一步巩固和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与热情。
2、教给幼儿体验和表现音乐美的方法、手段与途径,使幼儿通过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来得到音乐的美感,即通过音乐本身所特有的路径走向对音乐美的感受与表现而不是仅仅停留或结束在音乐的知识与技能上。
3、使幼儿以一种自我肯定的、创造性的态度去对待音乐的感受与表现,并有能力以声音、节奏等手段去表现他所感受到的音乐和情感。
4、积累一定数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能够富有热情、富有表现力和创造性地进行表演。
这就是幼儿音乐教育的总体目标。一般说来,目标的表述方法与目标的层次是相联系的,长远目标的表述比较概括、抽象,所指范围相应也较广,所期望的教育成果是不易观察到或测量到的,但是它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学习行为在价值或方向上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它对幼儿教学内容选取以及整个教育过程重难点所内含的质的规定性。中期目标从方向或价值取向来看,必须与长远目标保持一致,而且应更具体一些,还应该说明在一定时期内所期望的教育成果可以达到的程度,相对而言,它的教育结果是可以观察的到的。将每个幼儿都看成是有着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方式的独特个体,教师设计的活动,制订的目标,应注意估计到幼儿的能力,发展及学习方式有不同的水平。教师追求长远效应,并能发现幼儿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尽力在交往和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价值感与学习积极情感。
二、幼儿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
在幼儿教育教学中,教育目的是实现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指挥棒,有了这样的指引,接下来就是教师们的具体实施,目标是大体固定的,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却是灵活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习阶段,我们的音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开朗性格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幼儿身体、智力、情感、个性各方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正所谓“教无定法”,幼儿音乐教育应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巧妙设计,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幼儿教学方法的制定及实施
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是有目地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的教学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实施幼儿园保教目标的重要手段。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新世纪的人才素质必然有新的标准,受教育者不但要有健壮得体魄、良好的行为品德、社会生存能力以及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智能,而且要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是让幼儿学习粗浅的音乐知识,培养初步音乐活动能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动机。一堂课教师准备的再好,如果不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这样的课就不会有好的效果。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组织有很多方法,现将谈一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做法。
1、玩一玩,演一演——让孩子们用心去体验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而听觉能力是人一生中最早发展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在幼儿期应得到很好的发展,音乐需要我们用心感受。幼儿园阶段的孩子身心好动、思维具体,行为直接,所以在音乐活动中我注重把游戏和音乐融合起来,让幼儿在亲身的游戏表演中感受音乐,在玩中学,从而获得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音乐游戏具备了将音乐听觉表象付诸行动之中的功能,让儿童从音乐中来——感受音乐(倾听音乐);到音乐中去——表现音乐(音乐游戏);再回到音乐中去——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掌握音乐)。所以音乐游戏是帮助儿童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中,按音乐基本训练的要求,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如学习《小小猴,真淘气》,其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变化是一个重难点。我用扮演《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方法,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掌握、体现音乐。A段音乐活泼、还款。我引导幼儿做了各种孙悟空的动作,尽情的舞蹈;B段音乐稍慢。我引导幼儿扮演唐僧给孙悟空念紧箍咒,孙悟空难受的摇头悔过的想象的游戏方法,幼儿很自然的用了低缓的,悲伤的声音来演唱;C段音乐又是活泼、愉悦。游戏情节是唐僧师徒打败妖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有成正果的高兴阶段。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中,自然地掌握了其中的利多、速度、情绪的变化,并其他歌曲的学习中也能及时迁移,做到学以致用。为了学习听辨不同的打击乐的不同音色,我用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让幼儿在玩中学会听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所发现的东西以及将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景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内驱力。
2、做一做,唱一唱——让幼儿通过动作、表情表演来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律动动作是幼儿用肢体动作最直接表达的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我注重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去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培养感知能力。如韵律活动《鸭妈妈和鸡阿姨》,结合两种不同的动物,幼儿创编了许多不同的语言节奏,自编了各种动作。在唱到鸭妈妈时,幼儿就做小鸭的种种动作,大腹便便的样子。而在唱到鸡阿姨时就做小鸡的动作,幅度相对较小,快乐的韵律活动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使自己动作符合了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让幼儿更深层地理解了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动作化,并培养了幼儿对各种音乐习惯值得初步的概念,从而提高了幼儿的音乐素质。另外,从改变教学方法、师生关系,使幼儿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学习律动动作、以前是教师事先编好动作,在课堂上幼儿就固定的按老师要求从头开始一个个动作学习,学得非常被动、机械且只能跟着老师学习。现在,应更多的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引导幼儿先欣赏音乐,感知音乐的节拍、风格、情绪、特点等,然后让孩子们根据个人理解自由表现,教师若发现好的动作或是表情,可请幼儿做小老师教大家学习,或请跳得好的幼儿给大家表演以带动幼儿创编出更多更好的动作。在此基础上老师可发表自己的意见见解、表演示范给幼儿看,然后从幼儿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动作学起。这样,既从根本上改变音乐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又使孩子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3、画一画,念一念——让幼儿多通道的感受欣赏音乐
幼儿教育的综合目标是幼儿的德、智、体、美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将各类活动整合在一起多方面发展他们的能力。如:在学习五线谱,高音谱号、低音谱号和七个音符时,我会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有一个用五条长线搭建起来的宫殿,宫殿里住着一对相亲相爱的一对夫妇,爸爸高高胖胖,妈妈相对矮矮瘦瘦,他们有七个孩子,然后让他们拿起笔和我一块画。首先是五条线的宫殿,他就叫五线谱,然后是高胖胖高爸爸高音谱号,接下来就是矮矮瘦瘦的妈妈低音谱号,最后是他们的七个孩子,再给他们的孩子涂上不同的颜色,意画结合,既提高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在节奏学习中,为了让幼儿的节奏感觉得到提高,在组织音乐活动时,我们经常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如:老师边拍边唱,让幼儿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写出、画出,幼儿对这种形式感到很新奇,十分喜欢,在不知不觉中训练了幼儿的节奏感。
4、在一日活动及各学科中渗透音乐,让幼儿潜移默化受音乐的熏陶 幼儿音乐素质的培养并不单纯的在音乐活动中,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各科目有机相结合,让幼儿在学习、劳动、游戏中得到提高。潜移默化的接受音乐的熏陶。如在语文课朗诵时,配上简单的韵律、节奏活泼的音乐,让幼儿在韵律活动中发展肢体动作和节奏感觉。
在童话表演中,将故事和音乐结合在一起,让幼儿欢快的情绪在歌声中得以释放,用各种动作表达,提高了幼儿学习童话剧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幼儿体验了音乐作品的广泛性、丰富性,加强了幼儿对歌唱的理解。
幼儿在幼儿园的时间较长,幼儿园老师就在游戏、做操、午餐等各个环节播放不同音乐。潜移默化地使其受到音乐熏陶。
(二)教无定式
凡为教育者皆知“教无定法”,教育教学不能死板硬套,要因人而异。孔子曰:为师要“因材施教”。我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除了“教无定法”外,还应该符合幼儿教育教学的特点,做到“教无定时”。幼儿生性好动,他们的生活就是课堂,学习、玩耍本没有明显的界限,学也是玩,玩也是学。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幼儿教育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时间。
首先,孩子们的作业应做到无定时。幼儿应该在玩中学,学中玩,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知识掌握本领。所以,对幼儿来说没有绝对的做作业时间,我们教师应视情况,灵活应变。记得又一次组织孩子们进行“兔宝宝真能干”游戏,时间是二十分钟。记得当时幼儿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对进行游戏的欲望非常强烈。但当时考虑到时间问题,孩子们还有其他事要做,便给他们提前打了不能玩太久要做作业的预防针,是一些孩子表现出失落和不满的情绪,接下来做的时也没做好。后来想想才恍然大悟。
其次,幼儿的音乐活动是多姿多彩的,他们的兴趣也是丰富广泛的,幼儿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所以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应该随时随地的进行,不受时间的限制。只要他们有积极性、感兴趣,就应该及时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注意力,让他们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次,“教无定时”还体现在对幼儿的教育不应受年龄段的限制。对于年龄幼小,反应速度较慢的幼儿应仔细地加以单独辅导;而对于年龄大、领悟能力强、发展较快的幼儿则乐意加深学习内容,不必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我曾发现一名幼儿的节奏能力强,就在平时有意识的多引导他跟音乐,每次他都很认真,并能迅速掌握歌曲。我通过对他的表扬、鼓励,以其积极性带动集体,曾强积极学习气氛。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区分并正确对待不同情况,以点带面,以面促点,扬长避短,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得以发挥。
(三)情感教育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将来能否成才决定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形成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在一个爱与宽容的环境中成长出来的孩子会更健康乐观地面对未来生活中的一切。同音乐一样,情感教育已经俞来愈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三、结语
在幼教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教育观念在变化,教育方法在改变,但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这一点始终没变。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以上是我在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实践中感悟出的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目的和教学方法,当然这只是幼儿教学的一小部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还有很多目标和方法会出现,但应始终注重感受、理解,熏陶三点,旨在为幼儿奠定一个良好的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教育重要文献汇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 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
[3] 李漫.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新设计.[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4] 李红。幼儿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5] [6]王懿颖.学前儿童教育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7] 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J].新教育,2004,(3)[8]李吉林.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J].人民日报,2009,(9)
5.浅谈创新教育与英语教学 篇五
作者:花菁
单位:铜山县侯集中学英语组
一、英语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
1、民主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在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平等、和谐,互相鼓励,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为语言学习的主体,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积极运用英语交流,积极思维。教师主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过程,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局面。例如阅读材料的内容,学习讲解的方式,以及作业的布置和学习效果的评价要与学生“商量”。在平等、民主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求知欲望高,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在真实或非真实的语境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尽可能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在这样一个有疑问、有迷惘、有讨论的课堂上,优等生得到提高,后进生得到带动,学生互相配合,相互启迪,相得益彰。而许多学生的见解和问题,往往是教师或没想到的。这样一来,教师也得到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在这种民主的教学环境中,有足够的机会让学生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并使师生双方成为教育的共同受益者。
2、开放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英语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强调与英语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还体现在教育者及教育方式及途径的开放性等方面。例如教学方式的开放性可包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能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问题,作出开放性回答。像句型转换、句子翻译话题讨论等形式的语言训练更具有开放性;教学内容应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或通过游戏、表演、会话、竞赛、自学等形式的语言训练不断完善,表现出灵活性和艺术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请其他教师、英语学者或家长参与教学,来校作有关英语学习方法,英美文化、英文歌曲等方面的讲座,还可进行校际间的师生英语座谈会,文艺晚会等。
开放性原则要求教师放弃自我中心意识和知识意识,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主动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克服包办一切的现象。鼓励学生利用英语词典、语法书进行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使他们爱学习,主动学习,变讲堂为学堂。让学生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基础上发展和建立知识系统,在实践中巩固这些词汇、语法知识系统,使之顺利转化为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地道的英语结构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思维是从模仿起步的,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必要的努力自己发现思维的过程。教师应把自己学习英语过程中的思维“幼稚”放到学生状态、水平,与学生一起用同样的眼光审视英语学习,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捕捉信息,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主体性原则
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是主体性的发展。没有主体内在语言潜能的开发,没有词汇、语法、结构功能等语言知识的内化,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不能提高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构成“教学相长”的本质关系。虽然他们同时互为客体,都是对方的认识对象,但这种主客关系不是本质,这就是说,主体的发展不仅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且把教师也列为并列的活动主体,且发挥着指导作用;主体的发展是在认识和实践中完成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4、实践性原则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如果不通过大量、充分、多样化的语如言输入(听、读)的实践练习,就不会有语言的输出(说、写),就不会学好英语。因此,必须把学生置于使用语言的活动中去感知、分析、理解、操练,从模拟交际到真实交际,以期达到真正掌握英语的目的。企图通过教师的讲解教会英语是劳而无功的,一节课仅40分钟,教师把单词个个开花,语法抠得过细,学生的语言练习就越粗越少,实际掌握的就必然越浅越差。这个反比关系就是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最明显的辩证特征。
二、英语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
1、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是提高运用英语能力的基石。任何创新都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加工和创造性的劳动为前提的,掌握知识越丰富,就越容易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智慧火花。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例如,单词的识记、辨析,句型的运用,语法的掌握要抓死、讲透、教活。注意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把学过的支离破碎的,相互独立的短语,结构立体式的串联起来。
2、坚持优化学生合理的能力结构的教学策略。因为合理的能力结构的教学策略。因为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他包括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学生观察、注意、记忆、想象、联想等认知能力,更包括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管理调节和评价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的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能够听得懂,说得出,会阅读,会写作的“四有新人”,而不是只会做试卷的聋子、哑巴。例如,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大量的“精”读、“泛”读相结合的英语阅读才能完成。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用一些内容生动活泼,题材广泛,富有时代精神的读物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技巧,练就比较成熟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如理解中心思想、理解事实细节、判断推理、辨别作者意图、掌握语气识别等能力)。教师要努力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和谐的英语环境,而用录音、录相、电影、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选用像BBC、VOA、Retelling stories,《疯狂英语》等有声资料,调动学生听英语、说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教学中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英语短文的改写、扩写、缩写训练,句子或短语的英汉还原翻译,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总之,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造性运用英语的前提。
3、灵活的思维方式。灵活的思维方式与创新活动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只会按一种固定方式或教师教的方法去思考,处理问题,是无法产生创新能力的。应养成一种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方法。英汉句子或语段翻译训练、“创造性”的英文提问作答训练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学Music单元时,可设问这样的问题: Do you like country music?Why?
What do you think of Chinese folk music?
这样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激发了创造性思维,同时促使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单词和句型。在学习有关Apologies,Wishes,Regrets等功能话题时,让学生创设新的“语境”,在新的“语境”中进行交际性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想象”,创造性的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交际能力的训练。
4、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6.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和方法 篇六
在这种背景下,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众多家长共同呼吁和赞同的。因此,对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性进行探究是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的,也需要众多专家学者进行关注和重视。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学前教育的必要性,并结合个人观点和实践教学经验提出相应的方法,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并促进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一、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 一) 是迎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学前教育适应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地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促使现代居民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同时,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中,教育已经成为孩子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高质量的教育也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有效途径。因此,当代父母更加重视“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因而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更高。
在此基础上,现代家长需求更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以求在孩子的幼儿时期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帮助孩子在未来学习的生涯中走的更高、更远。由此可以看出,发展和建设学前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二) 是孩子生理特性的必然要求
同时,从教育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教育并不重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也是从6岁开始。这种客观情况就忽视了孩子的生理特性,没有抓住孩子最容易接受教育和受到影响的关键时期。
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众多专家学者已经意识到0到6岁不仅不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空白期,反而是一个非常关键和有利的时期。更进一步说,幼儿时期的孩子正处于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敏感时期,此时孩子接受的教育将对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同时,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性的教育,其对于孩子未来接受教育有着重要影响。没有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孩子不但没有相应的基础进行小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孩子也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和意识面对更高层次的教育。利用幼儿时期孩子的生理特性,学前教育能够有效解决孩子的教育基础和能力问题,进而对孩子未来的学习提供基础。
在幼儿时期,来自于家庭、学校的教育都将会对孩子的发展与成长有着重要影响,将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意识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学前教育正好抓住了孩子的生理特性,能够极大的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 三)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进一步发展与建设学前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将会为孩子未来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就能够间接了提高未来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学前教育能够从某种程度提高当代孩子的素质和能力,也就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其次,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也能够带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将会提高对学前教育专业人士的需求,促使相关专业的发展,并在某种意义上增加就业岗位。
最后,学前教育也是一种社会公益性事业。随着学前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我国幼教场所将会不但增设,办学规模也将不断扩大,这就能够介绍幼儿入园难的问题,也变相的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学前教育的发展也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能够逐步解决教育公平性的问题。
由此可以看出,学前教育的发展建设能够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学前教育的方法
( 一) 切实掌握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
从本质上说,学前教育与其他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育的对象不同。学前教育针对于0到6岁的幼儿,此时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特性,其主要表现为: 活泼好动、好奇好问、认识具体形象、模仿性强、无意性大等五个方面。
因此,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特点,它要求教师必须切实掌握幼儿的心理特性,以此制定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教学安排和设计。例如,针对于幼儿活泼活动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幼儿喜动不喜静的特性,它就要求幼师不能够要求幼儿长时间进行单一枯燥的活动。因此,幼师就必须安排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利用游戏教学等方式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进而引导幼儿配合教学工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二) 智力与能力共同发展
同时,在学前教育中,幼师往往只重视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而从主观上忽视了幼儿的行为能力。这种状况是由于传统学前教育发展程度不够所导致的,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引起了现代教育者的重视。
孩子的智力高低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而幼儿阶段是幼儿智力成长最快的阶段。因此,幼师就必须重点关注幼儿的智力情况,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启蒙和引导,帮助幼儿的智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在现代学前教育中,幼师能够利用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是对幼儿智力能力的有效引导。其中,最为常见和高效的智力教育手段就有读图。幼师可以利用玩具、模型和图片等道具,引导幼儿进行观看,并引导幼儿进行联想,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帮助幼儿更好的认识世界。
在智力教育的基础上,幼师应该加强对幼儿行为能力的提升,以此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幼师可以多开展游戏教学,并提高游戏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游戏的形式,幼师可以在引起幼儿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游戏环节中多动手、多观察,进而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在行为能力的培养中,幼师应该多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例如,幼师可以培养学生爱卫生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勤洗手的习惯。在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师就能够抓住幼儿独特的生理特性,在幼儿时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幼儿时期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教育的敏感时期。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不断的体现。本文针对学前教育发展的必要性提出了见解,并提出了学前教育的方法。但这些见解与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就需要更多的幼师和学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研究,提出能够抓住幼儿特性的教学策略,以此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促进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摘要:学前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发展学前教育能够从某种程度推动社会的发展,更关键的是将对幼儿未来的成长起到决定性作用。本文对学前教育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探究相应的方法,旨在促进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7.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蜡笔画教学 篇七
关键词:蜡笔画教学 学前教育 幼师培养
幼儿天生好奇,因此蜡笔画是幼师教育中的必修课程。此外,在学前教育事业单位考试中,蜡笔画也是笔试中重要一环。总之,蜡笔画在学前教育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笔者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中也将蜡笔画课程列为骨干课程。
一、教学内容要有趣味性,富有童趣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学生具有双重身份,他们现在作为学生,是为将来做好幼儿教师积蓄知识和提高技能。学前教育教师的“教”与学前教育学生的“学”两者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围绕幼儿展开。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蜡笔画教学中,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绘画内容,比如幼儿大多喜欢小动物、动画片中的卡通人物等,为此,教学内容可以选择童话故事等趣味性素材。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幼儿教育服务。为此,学前教育蜡笔画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语言可以儿童化,使教学具有童趣性。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幼儿喜欢听怎样的语言表达,然后学生在课堂中仿真进行幼儿蜡笔画指导,锻炼提高学生儿童性语言表达能力。
二、提高学生构图能力
绘画时,经常碰到一些幼儿想画些什么、可就是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幼儿缺乏构图能力,想到画什么却不知道从哪画起。学前教育蜡笔画教师应该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构图能力,让幼师学生掌握如何引导幼儿构图的能力。
幼儿构图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先对幼儿进行“表象训练”,让幼儿通过观察总结形象,然后幼儿在回忆中重述形象,最后幼儿在绘画中展现事物。为此,笔者曾经以指导幼儿《我爱孙悟空》蜡笔画实践教学为例,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传授引导幼儿构图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指导幼儿《我爱孙悟空》蜡笔画实践教学时,引导幼儿先观察“孙悟空”的视频影像,要求学生说出“孙悟空”的头部、身体、四肢各是什么形状、手上常拿着什么、头上常带着什么以及印象最深的手势是什么。笔者首先通过反复提问与确认,让幼儿对“孙悟空”有了整体把握;然后安排一个幼儿进行绘画,其他幼儿在下面说出绘画顺序;最后,演示幼儿完成绘画后,要求全班幼儿都进行蜡笔画创造,并在课堂走动指导。
笔者通过这个教学案例,让幼师学生明白,突破幼儿构图难点的思路是: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绘画习惯,即观察形成事物“表象”——确定绘画顺序——绘画实践。
三、加强色彩训练,培养提高幼师学生色彩感觉力
幼师学生在绘画时,会在色彩选择上倾向于某一二种色彩,即不管绘画什么,都喜欢涂上这种颜色。教师要加强幼师色彩训练,要让学生们意识到蜡笔画的颜色应该绚丽多彩,并且要注重色彩搭配中给人以和谐之美。
首先,教师可以安排幼师学生多欣赏世界名画,让他们对名画中处理色彩有所领悟,人机提高幼师学生色彩感觉力。其次,开展涂色训练。要进行涂色时,要求幼师学生笔道有序,按一定走势有规律地填涂,填涂色彩时注重均匀和整齐。幼师学生对色彩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师学生对加浓、变淡、渐变色彩等训练,通过体验色彩层次变化而提高幼师学生色彩感觉力。比如蜡笔画中花朵创作,花心可以涂的浓一些,而花瓣可以涂淡一些,或者按照轮廓线从花心不断向外面加重颜色,使得花朵更具有层次感。
四、启发幼师学生想象意识,锻炼提高创造力
每个幼师专业的学生都具有强大的创造潜力,关键在于教师采用积极有效的手段将幼师专业学生的宝贵的创造潜力激发出来,为此,教师应该做好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和鼓励者,在鼓励与引导中,与幼师专业的学生一起共同展开想象,完成创造之旅。
比如笔者开展了一次教学创造活动,要求幼师学生以“夏天”为题进行蜡笔画创造,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笔者在教学中不再提供给幼师学生临摹画样,而是在课堂中发给幼师学生每人一张纸,启发他们的想象能力,绘画出自己心中的夏天,最后将幼师学生创作的作品收集起来集中展示。在作品栏中,幼师学生作品各具个性与特色:火辣辣的大太阳下五颜六色的冷饮袋装,蒲扇在微风下自由转动,小朋友脸上雨滴大的汗珠顺势而下……自由创作活动蜡笔画作品,体现出幼师学生生活观察能力。
总之,多开展自由创作活动,引导幼师专业的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展开想象,想象幼童世界,将他们心中美好的世界创作表现出来。
五、小结
8.浅谈学前班数学教学 篇八
中原小学
张娥
学前班教育是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阶段,许多好的学习习惯都要在这养成。数学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在学前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和一些特殊的原因,学前班的数学教学开展的并不尽人意,教师如何才能通过亲切生动的教学语言,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刺激儿童的多种感观,有效地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下面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教师对儿童的数学教育应转变观念
教育的本身并没有错,但应该选用更正确、更适合儿童的方式进行数学教育:①树立正确的儿童数学教育理念,认识到数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数学教育的有效性,保证一个星期里有两个数学活动。并按数学学科知识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安排数学教育内容,让其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②教师应给家长必要的指导,帮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特点,能客观看待、评价孩子的成长。家长也就不会再以儿童能否完成复杂的加减来衡量老师、评价教育效果;学校也不会由于顾及家长的想法,让儿童在自由、轻松的环境学习和成长将成为现实。
2.数学教学中要改进教学方法
新课程强调“操作式教学”,让其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在活动中可把美术作为辅导手段,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操作获取知识。如:在画“日历”、“时钟”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促进认识。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美术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动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分类等。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应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一式多改”的教学方法。在数学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从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并要求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从而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3.数学教学中设置情境,解决数学问题
生动的生活情景,有助于儿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对数学的亲近感,体验用数学的乐趣。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情境,让其在玩中轻松学习。如:教学《跳绳》时,当主题图讲完后,请4个儿童上台,问:苹果和香蕉,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香蕉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儿童讨论4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师:玩具车和冰淇淋,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放学后,你是先做作业,还是先看电视等。这样很快掌握8的组成,从而融会贯通掌握10以内的数的组成。评析:师教得轻松,儿童学得愉快!
4.数学教学中注重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敏捷性是学前班数学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如:教学“自编加法应用题”时,教师做了示范和引导,儿童学会了编应用题,但思维容易形成定势,总是把要编的事件说成那几件,没有自己的创意,思维没有得到发展,这也是数学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发展儿童思维能力。
5.数学教学中开展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而形象的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等游戏都是借助儿童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如:儿歌“2”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形象的描述了数学“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又如:“找兄弟” 儿童拿着数字卡片“6”说:“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2岁,弟弟几岁,在哪里?”儿童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4”说:“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儿童:“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儿童举起卡“7”说:“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在这个游戏中,儿童开始依据数序知识来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所以,学前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数学教学中来。
6.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教学活动的可操作性
数学教学中的动手训练,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兴趣,学会手脑并用,通过直接活动发现新知识。如:在认识“三角形和圆”时,给儿童5个圆、5个三角形(各3红2绿、4大1小)纸板,让其进行分类的操作活动。结果:①按形状分得:5+ 5=10;②按颜色分得:6+4=10;③按大小分得:8+2=10。此活动儿童记住了三角形和圆,学会了分类,同时通过动手操作学到了新知识10的加法运算。评析:此方法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代替了疲劳的写、算,排除了儿童的厌学情绪,减轻了学业负担,真正收到玩中学、乐中学的效果。7.数学教学中要树立起信心
数学教学中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让其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对所学科目喜欢,从而对所学科目产生兴趣。如:教学简单的图形时,要求儿童回家用纸折或者是画出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并用这些图形拼成一些有趣的图片,儿童都比较感兴趣,也做的非常好,师及时对其操作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趁机进行鼓励,儿童对学习数学也就比较感兴趣了。由此可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的作用。8.学前班超前教育应适度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极强,一些为争生源的学校不得不迎合家长的心理,迫使教师放弃正常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对儿童进行超前教育。如:珠心算就是儿童数学超前教育的典例,学习过珠心算的儿童能在极短的时间里,计算出二位数、三位数,甚至是四位数的连加连减,这样的高速运算神童,成了家长的脸面,大家赞赏的对象。而儿童数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儿童学习10 以内的数,学习10 以内数的加减、分解、组成等。同时也是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来定。试想,一个五、六岁的儿童,完成了两位数、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对其发展真的很有意义吗?真正理解这里边的数学意义吗?谁又能知道他们为了学习这些超前知识所花费的精力和面临的压力,这又让人想起那个教育活动。如:对学前期儿童超前教育的调查中发现,此阶段的超前教育主要集中在识字、算术、英语等方面。除了不少的学校在特色班里有涉及,家长更多的则花时间带去参加业余培训班,在语文、数学、英语上猛下工夫。
四、五岁的儿童就认识五六百个字,能朗朗上口地背上几十首唐诗,完成复杂的连加连减等,这些完全可以应付小学低年级的课程。但是,这样的过渡超前教育,不仅成为儿童学习的压力,而且对“幼小衔接”也有一定的影响。有专家指出,家长过分实施“儿童超前教育”,会给儿童带来厌学的情绪,因为此阶段学得太多,刚上小学,什么都懂,上课不听,靠着超前教育的“老底”,应付着小学低年级课程,小学的学习方法没掌握好,终于暴露出基础差的问题。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三年级效应”。所以学前班超前教育应适度,要做到让儿童在兴趣中学习,不要成为一种压力。家长在平时教育中,不应只看到掌握技能方面的能力,背唐诗、算算术,并不代表将来一定学习好,家长应在游戏活动中,强调语言、知识和个性自由发展,提倡“玩中学”。
9.浅谈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篇九
悦耳的音乐使人妙不可言,美丽的山水使人心旷神怡,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样使人乐在其中。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若想要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在教育教学中必须明确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和任务,针对各种情况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如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快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已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才能更快地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提升自己
陶行知老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一名老师,首先,就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充分认识创新的时代意义。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会学习、会思考、会生活的人,老师就应该在学生学习之前会学习、会思考、会生活,因为学生不可能从老师那里得到老师没有的东西。作为老师就不能满足于现有的那点知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不断地提升自己。老师除了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外,还要大量阅读各类书籍,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修养。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让自己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完善,教学艺术进一步提高,以便在教学中厚积薄发,应用自如,左右逢源,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让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使学生们乐意学习。
老师虽然每天站在讲台上,但老师的智商未必比台下的学生都高——职务是不能提高人的智商的。一个真正的优秀教师每天应该琢磨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能够把学生带进知识的乐园,让学生真正喜欢自己那一门课,喜欢学。老师还要多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能够分享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教学中,学生起着主体作用,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一个好的教师就是一个好的节目主持人,一个好的组织者,好的领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先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设计最佳方案。备课的方式有很多,可以从网上借鉴别人的好方法,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备课:备详细教案、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同时也鼓励学生在学习新课以前通过课外书籍查阅相关资料,在上课时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觉的学习获得知识。
二、明确目标
马克思说过“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说明每个人的劳动、工作都要有其目的性和计划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要想加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要学会制定教学目标。如制定本班的学风、班风。
古代伯乐相马独具慧眼,教师也应该有一双慧眼。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有进步的“火花”在闪现,如果老师能注意观察,善于捕捉闪光点,并将“这闪光点”发扬光大,学生会奋发努力的。特别是学困生,要经常与他们谈心,寻找其优点,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这些学困生就会对学习充满信心的。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枕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可让学困生自己设奖。学困生受批评的次数最多,获奖的机会微乎其微。如果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立奖项,如每次成绩只要进步5——10分,就给他们加相应的操行分,连续三次操行分得加的,他就是“每月之星”。目标明确了,学生都努力争取。这样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力争上去,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转变教学方法
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学校的生命线。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老师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工作和中心环节。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应试教育下的教学观念是把学生看成被动的接受教育的对象,时常采取“我说你听,我念你记”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因为他忽视了学生的关系性、潜能的可开发性、师生人格的重要性。要全面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课堂内外应有互助互动、协同合作、师生共学的场景,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景中去,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么样来体现这一切呢?我的体会是:要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学习生字,方法有很多:根据实物识字,如:笋、辫子、泥;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味、唠、抚、润”;借助汉字特点识字:借助汉字表义的特点识字“裁、撕”;借助汉字表音的特点识字“究、政”,还可以用我说你找、我指你认、找一找的方法识字。在识字过程中,学生最喜欢用猜字谜的方法识记,每学完一课生字,学生们总喜欢出字谜互相考对方,甚至还要考一考老师。学习生字,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学生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能轻松识记很多字。同时还可采用“摘果子”,“吃果子”等方法,不管是哪一种方法,只要是学生乐于接受的,都是可取的。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会很快提高。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某种自动化动作的需要。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这说明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靠有意识地多次重复练习而形成。作为老师,应当关注学生自身的需要,警示学生,应该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争取家长的配合,提高学生自觉学习习惯的积极性,并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并要求学生能坚持完成。其次,要求学生学会寻疑,并打破沙锅问到底。再次,学会珍惜时间,重视成效。
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没有玩小动作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其次,要从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一方面利用形象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有充分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学习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思想教育,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另外,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学会仔细地倾听的习惯,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成功的教育从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传授学会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一个人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说是终身受益。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
五、主动探索组织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教学的重点总是放在知识结果的传授上,教师只注重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否正确,却忽视了对学生获得知识的指导。荷兰数学教育家弗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学生的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要学习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创造发现出来,才能有所创新。“因此动手实践、自己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拼摆、游戏、制作、交流探究中经历结论得出的过程比告诉学生结论更重要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环境,提出可探究、研讨的问题,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圆柱侧面积的教学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包有商标纸的罐头盒,学习时,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圆珠笔柱的侧面展开以后是什么形状?它的长和宽与圆柱体的哪部分有关系?有什么关系?让学生亲自把圆柱体的侧面“由曲变直”从而理解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经过亲身经历得到了准确答案,获得成功感,激发起更大的兴趣。在探究的教学组织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老师、引导者,同时也是合作者和参与者。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良好和平的心态和真诚的微笑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育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学生才能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自由主动性和创造性。
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什么样的故事最精彩?什么样的故事最吸引人?
我想你一定知道答案:情节生动有趣,跌宕起伏的故事。那我们何不换位思考一下:学生最喜欢上什么样的课呢?因此,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上课生动、有趣应该是教师追求的境界,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浅谈学前教育教学方法】推荐阅读:
浅谈学前幼儿英语教学09-27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大纲09-28
学前班教育的教学总结09-06
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改革06-12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考试大纲07-19
学前班下学期教育教学计划07-24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大纲08-03
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解决措施论文10-13
学前教育观察法的各种记录方法09-13
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策略研究论文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