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2025-01-03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共9篇)(共9篇)

1.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一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还要了解两次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谈话、创设问题情境、史料探究等过程,运用讲解法、谈话法、史料分析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学会分析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述两次战争及列强的暴行来铭记国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讲述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二、教学方式

主要采取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辅之以师生的交流讨论;还要注意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片、文献资料讲解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直观印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2.难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与设计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导入甲午中日战争。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的背景。

(二)讲授新课

接下来就是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首先通过阅读引言来分析日本当时国内的情况及其推行的大陆政策,再通过幻灯片展示,分析列强对日本采取默许和纵容的态度。还要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得出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战争背景,老师进行适当的补充。

在讲述战争经过时,老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并将战争的经过简化为一句话:“两个阶段,四次战役,一个政策”。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并利用图片来加强对于战争经过的理解。

战争的结果是中国战败,探究中国失败的原因,就可以提供中国与日本实力对比资料供学生分析。让学生讨论,再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合作讨论的能力。战争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关于条约内容课本有详细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来介绍《马关条约》的内容。教师制作表格并引导学生逐条思考条约主要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和危害,理解“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

本课的第二个重点就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义和团运动引出八国联军侵华。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口述方式适当补充背景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史实,培育他们的历史思维。再由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使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自我思考来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起止时间。2.义和团反对侵略的主要战役。廊坊战役教师重点点拨突出其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

3.这场战争的结果,签订的条约,其时间、内容、影响。

最后结合板书设计,让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通过课后习题练于讲相结合,来巩固本课知识。

2.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本课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的内容。下面我将从说说课理念、说学情分析、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流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回到历史本身;以理解历史为中心;感悟历史、思考历史

二、说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我将分为两部分来说:

1、学生特征:了解学生的一般特征——教给谁;确定学生的初始能力——教什么;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怎么教

2、认知结构:高一学生在初中的学习和平时的积累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以及《辛丑条约》的危害和影响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视资料比较丰富,学生会比较感兴趣,课堂参与度高。但大多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我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我将分为四部分来说:

1、教材地位: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其结果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这一课结合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重大的战争,因此学好本课至关重要。

2、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华的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课标在本课的体现是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华。

3、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学生为中心,依据学情、课标、内容,制定本课的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危害。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其危害。了解义和团与清军爱国将士抵抗八国联军侵华斗争。(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对于中国的危害,以及两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对于中国的影响,并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观评价这两个事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大肆输出资本,使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4、重点难点

(1)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和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2)难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惨败的原因分析;《辛丑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策略: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借助多媒体,结合阅读历史资料、设疑,采取师生探究性和互动式的学习方式。

(2)学法策略: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教学中,实现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

(3)依据:“学生是历史课堂的主人”;“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

五、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通过一副富有趣味的对联“普天同庆,万寿无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导入甲午中日战争。设计意图: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的背景。大概需要2分钟。

2、讲授新课

(一)、对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a、通过阅读引言来分析日本当时国内的情况及其推行的大陆政策。

b、通过幻灯片展示,分析国际因素。列强对日本采取默许和纵容的态度。c、通过学生的课前预习得出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二)、战争经过

在我的指导下,通过与学生一起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得到战争的经过。将战争的经过简化为一句话:“两个阶段,四次战役,一个政策”。设计意图:在培养学生学会看图外,利用图片来加强对于战争经过的理解。

(三)、设置问题。提供中国与日本实力对比资料以及图片的对比供学生分析。让学生讨论并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设计意图:a、通过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材料和合作讨论的能力。b、通过历史对比 使后面的失败原因容易理解

(四)、通过阅读课本,由同学来介绍《马关条约》的内容。我将制作表格并引导学生逐条思考条约主要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影响和危害,并将《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做比较,理解“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程度大大加深”设计意图:和学生互动,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考模式

(五)、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历史纵横和学思之窗,了解台湾人民对于日本侵略的反抗。对于当时的中国国民思想上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得出农民阶级的反抗,引出义和团运动。设计意图:由《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自然过渡。

3、由义和团运动引出八国联军侵华。在此过程中我将通过口述方式适当补充背景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这段史实,培育他们的历史思维。再由学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使学生通过仔细阅读课文,自我思考来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目的、起止时间。(2)、义和团反对侵略的主要战役。廊坊战役我将重点点拨突出其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爱国情感。(3)、这场战争的结果,签订的条约,其时间、内容、影响。学生归纳后,我再进行整理,给出一个较完整的分析。

4、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来回忆和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5、巩固新课

与学生共同回顾一下今天上课的内容,再次点明重点与难点。通过列举一些涉及这一课的高考题加以巩固

六、板书设计

3.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对民族危机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了解义和团反侵略的史实,对比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培养探究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由学生动手设计“历次侵华战争、签订的条约及影响”的知识结构图等形式,使学生积极参加到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民主、自由”的新理念,使学生“乐学”、“会学”、“巧学”。

运用图表,比较历次侵华战争,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的史实。比较历次签订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史实。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暴行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穷凶极恶的敲诈勒索;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是不畏强暴的,这是中华民族是优良传统。我们应勿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教学重难点:

重点: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辛丑条约》。难点:《辛丑条约》的影响,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百年屈辱史,前面我们学习了列强的几次侵华战争,但列强侵①华的脚步并没有停止,进入20世纪,列强又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感知历史: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义和团运动

兴起背景:19世纪末,尤其是甲午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运动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的。时间:1898年——1900年 口号:“扶清灭洋”

过程:1898年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揭开了序幕;1900年夏,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在廊坊,杨村组织了对侵略者的狙击战。

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性质: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意义: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加速了清政 府的灭亡。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就在义和团发展壮大之际,1900年6月,英法德俄美日意奥组成2000多人的八国联军,以义和团斗争损害了他们在华利益为由,开始了又一次侵华战争。让学生结合课本了解有关经过。经过: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从大沽到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奋勇抵抗,侵略军死伤多人,狼狈逃回天津;八国联军在7月中旬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强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8月中旬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结果:这次战争以清政府的再次失败而结束。八国联军在各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二、《辛丑条约》

1、签订:

1901年9月,李鸿章与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2主要内容:

条约规定:①清政府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至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反一副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4拓展总结:

鸦片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间主要条约影响 本课小结:

进入20世纪,新世纪的曙光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丝毫喜悦,相反,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古老的中华民族陷入灾难的深渊,虽然有义和团和部分清军的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资本主义制度、清政府的腐败等原因,这种弱势中的反抗还是失败了,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怎样才能不受外辱?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在积极的探求救国之路。

四、作业

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2、列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和签订的主要条约。

五、板书设计: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攻占天津到侵占北京 《辛丑条约》 时间:1901年

内容:经济上,赔款4.5亿两白银 政治上,严禁人民反帝

军事上,拆毁大沽炮台,允许驻兵 外交上,划定使馆界

4.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四

灵武三中:谢振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了解义和团反侵略斗争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重要原因。了解八国联军入侵的史实,八国联军的滔天罪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的比较得出,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侵略;通过比较历次战争签定的条约内容,得出中国人民遭受的灾难越来越深重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八国联军的烧、杀、抢、掠,给中国人民造成深重灾难。《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向清政府进行的又一次敲诈勒索。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八国联军侵华史实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难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和如何理解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三、教学方式:阅读、讨论、参与式教学法。

四、学具准备:

八下《历史与社会》、中国革命史书、八年级上册历史填充图册等。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21世纪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地提高,以至于有人说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然而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时,帝国主义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那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呢?这场战争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又带来了怎样的危害呢?(师板书课题,生阅读课文3分钟)一、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生思考:哪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深入,中国出现了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

1、入侵的目的:(生阅读后尝试回答)

一生上台板书:可能是为了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教师给予高度鼓励)。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3)经过:

一生叙述:1900年6月,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从天津租界出发,向北京进犯、由西摩尔率领的侵略军,沿途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只需几个小时的路程,侵略者费了四天的时间才走了全程的一半到达廊坊车站。义和团攻进这座车站,打伤杀死侵略军多人。几天以后,义和团再向据守在廊坊的侵略军猛攻,歼敌数人。侵略军被迫撤退到杨村车站,又遭到义和团的狙击,死伤几十人。侵略军向天津逃命,在俄国援军的帮助下,逃回天津租界,死伤三百人。后来西摩尔回忆这件事说:“假如义和团所用军备是西式枪炮,则所率联军必将全军覆没。”当西摩尔联军在廊坊受阻时,八国联军30多艘军舰准备进攻大沽炮台,联合舰队向大沽守将罗荣光发出最后通谍,威迫中国守军交出炮台。罗荣光严词拒绝。侵略军向大沽炮台发起进攻,罗荣光率部英勇抵抗,敌人死伤200多人,击沉击伤敌舰6艘,6个小时之后,大沽炮台失守,天津门户被打开。侵略军增兵至2万人左右,大举向天津进犯,义和团猛烈的打击敌人,在战斗中,守卫天津的将领聂士成阵亡,天津很快沦陷。大沽炮台失守的消息传到北京后,6月21日清政府被迫宣战。在北京,义和团民众向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发动猛烈进攻,烧毁比、奥、荷、意四国使馆。清政府虽然向各国宣战,但是没有真正抵抗的决心。慈禧太后很快就下令停止攻击使馆,继而派人给使馆送去米面、蔬菜、瓜果等物品。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9月下旬,德国元帅瓦德西任联军总司令,增兵至10万,继续扩大侵略。(学生课下准备的资料和课文结合起来的叙述的)

请同学们具体分析一下,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补充指出:义和团所面临的敌人过于强大,不仅有本国封建势力的“围剿”,还有八个穷凶极恶的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进攻。而义和团又是以落后的斗争手段和武器同先进的、强大的敌人作战,再加上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提不出科学的斗争纲领和口号,所以最终导致失败。生小结: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他们在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中,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4)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在天津,侵略者在位于市中心的鼓楼架起大炮,对准逃难群众猛轰,在帝国主义的屠杀下,整个天津城内,“但见死人满地,房屋无存。”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进行了更加疯狂的屠杀,很多地方“尸骨堆积如山,无数家庭虚无一人,而遗尸未殓出户外”(学生史料结合口述)。

2、劫掠:除课本所举例子外,学生补充:八国联军在占领北京后,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天,钦天监的古铜天文仪器被德法瓜分,他们洗劫了堆满金银翡翠和历朝宝物的皇宫、颐和园、三海,抢劫清政府的官衙库款。各处库款,所失约6000万两。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各种珍贵的图书(包括《永乐大典》在内)损失达4万多册。侵略军以搜捕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卧房密室,无处不至,翻箱倒柜,无处不搜。凡银钱、钟表、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联军统率瓦德西说:“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细数目将永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据估计损失约为10亿。(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叙述的)

3、焚烧:法军把一群逃难的人逼进死胡同后活活焚烧,北京大街上尸骸枕籍,满目断壁残垣。(生结合课文口述的)

二.《辛丑条约》的签订:

各国提出《议和大纲》12条,并声称这些条件无可更改,强迫清政府接受,慈禧太后见各国列强不把她当做“祸首”加以惩办,感到大喜过望,为继续保存清政府而感到庆幸,满意地批准了这个条约,并厚颜无耻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学生搜集历史与社会书得出的)

1、签订的时间:1901年

2、签订的内容:(学生全体参与归纳)

经济上: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一生向老师提出异议:老师您常说历史就得体现真实,为什么以前老教材上是本息共计10亿两,本教材上是本息共9.8亿两)。

政治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个别学生没有了解清楚政治和军事内容,师作简要提示)

3、危害:(一生回答,另一生补充)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丧权最多,对中国社会危害最大的条约。空前巨额的赔款,白银总数竟达9.8亿两,相当于清政府年财政收入的12倍,这是清政府财政的沉重负担。因此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财政亏欠,不得不大量借外债来偿付赔款。这些外债往往附有苛刻的条件,从而使中国经济命脉掌握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手中。清政府的财政收入除田赋外,几乎全部被帝国主义列强所控制。这些赔款又被清政府层层转嫁到人民头上。条约签订后,江苏上交的钱税每年增加250万两、四川增加220万两、广东增加200万两。关于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及在军事要地驻兵的规定,使从渤海湾到北京城的通道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直接的军事控制之下,从此北京大门敞开,大大便利了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总之《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实际上变成了洋人的朝廷,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学生齐读课本23页最后一段

(2)、学生参与讨论课本23页的“想一想”

(3)、你知道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吗?学生齐读课本23页的“每课一得”

练习:

1.全体学生动手填写课本24页的“自我测评”(可能有学生在《辛丑条约》的赔款数目一栏直接填9.8亿两,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纠正)

2.学生思考解决课本24页的“材料阅读”,教师补充。

学生小结本课:通过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节课,使我们知道,中国的主权和国家尊严再一次遭到破坏。由于社会制度的落后,清政府的腐败,虽然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地抗争,但中国仍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民陷入苦难的深渊。但义和团运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也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反馈练习:近代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教师提示几个关键字:开始陷入、加深陷入、大大加深陷入、完全陷入)。估计学生能独立完成此题。

六、课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学生参与学习的课,我们师生课下积极参与、配合,用了近三天时间的准备,课堂上以学生积极参与为主,教师适当作点拨,整堂课的学习气氛较好,我自认为真正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了。但问题依然存在:如学生在作反馈练习时就出现了困惑,师提示了开始陷入,学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有生问我:“什么开始陷入?”。当我说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后,旧中国开始沦为„„我话没说完,好多学生就明白了。这节课后让我明白,只要课下师生多参与准备,课上师放手让学生积极参与,效果是不错的。这更加激发我采用参与式教学法。

板书设计:第4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教学设计

1、入侵的目的: 可能是为了扑灭义和团的反帝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2、八国联军的入侵:

(1)组成:英、美、法、俄、德、意、日、奥八国。(2)路线:大沽-天津-北京(3)经过:

(4)八国联军的罪行

1、屠杀:疯狂的

2、劫掠:凡银钱、钟表、值钱之物,劫掠一空,谓之扰城,稍有拦阻,即被戕害”。

3、焚烧: 二.《辛丑条约》

1、签订的时间:1901年

2、签订的内容:

经济上:向各国共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

政治上: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军事上: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5.第5课中日甲午战争 篇五

【学习目标】

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学习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学习方法】讲授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个人自主学习与小组探究向结合。【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

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就把作为基本国策侵,并提出对中国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2.时间: 年至年 3.经过:

(1)黄海大战:年9月,致远舰管带 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2)威海卫之战:日本夹击山东威海卫,全军覆没。

4.结果:中国战败,年4月慈禧太后任命 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签订了《条约》。

(二)《马关条约》 1.内容

2.影响

思考: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比较《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二、课内探究

(一)反馈导学

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二)自主探究

《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国家是如何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的?

(三)研讨交流

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清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⑴材料中所说使中国人受到巨大刺激的“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⑵文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一例。

(四)达标测评

一、选择题

1.甲午中日战争中的甲午年指的是()

A.1840年 B.1860年 C.1894年 D.1895年

2.光绪诗句“此目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中的公指的是()

A.林则徐 B.李鸿章 C.邓世昌 D.曾国藩 3.把台湾割走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4.《马关条约》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A.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 B.赔偿日本巨额军费 C.增开通商口岸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5.《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分布规律是()A.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B.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C.已进入到中国西北地区 D.占据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

(五)总结拓展

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此事给我们的启发是?

三、课后巩固

6.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六

战争》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抗击列强侵略,振兴中华,从我做起!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义和团运动反帝史实;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史实;熟记《辛丑条约》的签订内容及危害。

2.分析《辛丑条约》的签定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学会综合分析的能力。

3.学习本课,感悟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增强强我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感。教学重点: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教学难点:《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0—22并看插图,回答以下问题:

1、侵华借口:为镇压 反帝爱国运动。

2、过程: 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年6月,为镇压,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 率领,发动侵华战争。8月中旬,攻占。带领 仓皇出逃。战役:义和团大败八国联军。

3、结果: 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签定了丧权辱国的《 》。

4、内容:①清政府赔偿白银 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②清政府保证严禁 ;③清政府拆毁,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 要地;④划定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5、《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严重损害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中国 沦为。

6、阅读教材p20正文第二段及小字材料说一说: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清政府又是如何表现的?导致了什么后果?

(二)小组合作交流

1、《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三)拓展延伸

1、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归纳:中国是怎样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

战争后,清政府被迫被迫签定《 条约》,使中国 从 社会逐步沦为 社会。

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定《 条约》,加深了中国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的程度。

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定《 条约》,它使中国

沦为 社会。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进取,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2、通过对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的学习,你明白哪些做人的道理?

答:关天培在虎门海战中为国捐躯;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邓世昌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林则徐虎门销烟和在鸦片战争初期抗击英国侵略者;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军,壮烈牺牲等。

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学习他们英勇不屈不怕牺牲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努力进取,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3、四次侵略战争:

三 大 条 约: 两 次的大规模反抗:

4、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遭失败,你得到什么教训? 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

答:①落后就会挨打,只有国家强盛,才能维护主权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

②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

③我们要努力学习,加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我国成为一个先进强大的国家。

3、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历史形成了什么认识。(勿亡国耻,发奋图强,振兴中华。)

答:近代中国是一部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捍卫民族尊严与国家主权抗争史。

用心

爱心

7.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七

人教版

教学重点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教学过程

导入新

组织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为什么说甲午战争以后,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马关条约》

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赔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领土和主权更遭践踏,中国贫弱更加严重,列强扩大商品倾销,还直接进入中国生产领域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地欺压中国人民。义和团就是在反教会斗争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小结、过渡:导言框的歌谣就是当年民众传唱的。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感到恐慌,他们便拼凑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请大家阅读新,记住题和标题。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一、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指导学生阅读本19——20页本目的内容,并在《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中,用笔描出八国联军的进攻路线。(可在原线旁另画一条平行线条)

指导学生联系地7页图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内交流:

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英、法

860年

咸丰、慈禧

八国联军

英、法、俄、美等

900年

光绪、慈禧

2、根据本20页“动脑筋”:请你根据这些图片叙述当年八国联军的罪行。

(可自由发挥和互相补正,但应控制在3人次以内)

二、《辛丑条约》

学生阅读21——22页文(包括小字)、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思考回答:、分别指出《辛丑条约》关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方面各有什么规定?(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条约具体内容来感知“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概念,而不是死记硬背其条款)2、22页“活动与探究1·议一议”:《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有道理吗?(有)为什么?(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掠夺更加疯狂,清政府几乎成为列强向中国人民征收“战争赔款”的代理机构;帝国主义列强武装控制了清朝都城北京,清政府必须为帝国主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他们完全成了列强的忠实走狗。)3、22页“活动与探究2·谈一谈”:《辛丑条约》中的“使馆界”同今天的使馆区有什么不同?(“使馆界”形同“国中之国”,界内外国人犹如“太上皇”,中国政府无全无权过问其事务;“使馆区”虽然仍是外国使节居住的专门地区,但它完全处于中国政府的管辖之下。)

4、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南北两端分别在哪里?(洛阳、余杭、涿郡)、根据第21页“动脑筋”:《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如时间许可,巩固小结、要求学生正确指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影响。(通过反复讲练,让学生理解“开始沦为……大大加深……完全陷入……”这些词语所反映的近代中国社会变化脉络)

2、当堂完成22页“练一练”: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是《马关条约》规定的数额)

3、学生集体朗读22页“自由阅读卡”内容后,教师联系本相关部分,指出义和团的正面作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要求学生完成《中国历史填充图册》第9页剩余题目。(可延伸到外)

8.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八

教案示例之二

甲午中日战争

教材分析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在战争中,广大将士浴血奋战。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妥协、退让、最终失败。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甲午战争的爆发;平壤战役、黄海战役、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中日《马关条约》。

2.思想政治教育:①通过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官兵英勇杀敌内容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②通过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和《马关条约》的签订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认识清政府的腐败和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进一步加深。

3.能力培养:①让学生讲述邓世昌的英雄事迹,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②指导学生回答:为什么《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对比记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难点:《马关条约》的影响。

教学方法 以讲授为主,讲授与谈话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人新课)提问;19世纪70年代,日本侵略了中国什么地方?结果如何?(教师小结后指出)这是日本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侵略中国的开始,从此,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为了侵略朝鲜和中国,十几年后日本又挑起大规模的甲午中日战争。

(先指导学生阅读本课提示,然后教师提问)提示中讲了些什么内容?我们应重点注意些什么?(学生答完,教师小结后转人正课)

一、日本对朝鲜的侵略(板书)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早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就确定了对外扩张的政策,把侵略的魔爪首先伸向朝鲜和中国。到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做好了对华战争的一切准备,只待制造一个挑起侵略战争的借口了。1894年,朝鲜农民起义。应朝鲜国王之请,清政府出兵朝鲜助其镇压起义。日本政府也怂恿清政府出兵助剿,为其出兵朝鲜,挑起战争制造借口。因此,当清朝出兵朝鲜时,日本也乘机出兵朝鲜,并迅速占领汉城。不久,朝鲜农民起义平息,而日本政府却不断增兵,寻衅开战,中日战争爆发(可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板书)

1.战争的爆发(板书)

(悬挂《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

1894年7月25日,日本海军在朝鲜丰岛海面附近突然袭击清军的运兵船只,不宣而战。清“广己一舰触礁沉没,“操江”号被俘,“高升”号宁死不降,坚决自卫,连发数炮,击伤敌舰。而“济远”管带方伯谦却悬挂白旗,逃往旅顺,谎报战功,获得嘉奖。“高升号”被敌舰击沉,船上官兵700余人死难。(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日舰袭击清军运兵船高升号》)8月初,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中日战争爆发。是年为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中日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大的战役有四个。

2.四大战役(板书)

①平壤战役(板书)(教师按课本讲述,重点突出左宝贵的英雄事迹)

②黄海海战:(板书)平壤战后(指图)在鸭绿江口大东沟以南的黄海海面上,日舰突袭北洋舰队。这次战役,北洋舰队参战船只14艘,约3.5万吨;日本联合舰队船只12艘约4.1万吨,双方力量相当。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广大爱国官兵奋勇作战视死如归。(学生已对课本作了预习,且看过影片《甲午风云》和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此处请学生讲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事迹。指导学生看课本插图《邓世昌》《致远舰直冲敌舰》。教师小结后指出)邓世昌和左宝贵一样,成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而“济远”管带方伯谦临战逃脱,仓皇间撞伤自己的“扬威”舰。是役,约5小时。日舰5艘受创。北洋水师沉3艘,自毁2艘,创6艘,损伤惨重,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却命令北洋舰队“保船避战”,躲进威海卫军港保存实力,不准出海迎敌,造成坐守待毙的被动挨打局面。

③辽东半岛之战:(板书)平壤战后,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指图)一路渡鸭绿江,攻占九连城;另一路在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包抄旅顺和大连。清军坐视不问。11月,日军袭击旅大,大连清军闻风溃逃,日军轻取大连,接着攻打旅顺。海军提督丁汝昌见形势危急,请率北洋舰队赴援,遭李鸿章严词拒绝:“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而旅顺清军只有徐邦道孤军作战。徐邦道率军激战三天,旅顺失陷。日军人城,兽性大作,屠城四日,全市幸免者仅36人。当时街头积尸如山,惨不忍睹。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这笔血债,中国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有关内容)

④威海卫战役:(板书)旅顺陷落后,北洋舰队停泊在威海卫军港,成为日军的主要进攻目标。(讲一下成海卫的地势和防务)1895年初,日陆军在山东荣城湾(指图)登陆,抄袭威海卫后路;日海军从海上封锁威海卫。李鸿章一再下令不准出海迎战。躲在港内的北洋海军腹背受敌。日军攻占南北两炮台,轰击北洋舰队。敌陆海军随即猛攻。部分军舰被击沉,形势十分严峻。丁汝昌再请突围作战又遭拒绝。一部分贪生怕死的清军将领在英美教习和顾问的怂恿下哗变,逼迫丁汝昌投降。但是,丁汝昌宁死不降,服毒殉国。日军占领威海卫。至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讨论失败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清政府腐败不堪,投降妥协;军纪败坏,部分人贪生怕死。)

甲午战后,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条约。

三、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板书)

清朝政府的对日宣战是被迫的,他们对战争从未作过认真部署。整个战争期间所关心的是如何尽早地议和停战。1895年3月,李鸿章偕同其子李经方,美国顾问科士达到日本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早在谈判之前,日方就已拟好媾和条件,在谈判桌上,只准李鸿章对拟好的各项条款表示“允”与“不允”。伊藤博文声称:如果谈判破裂,将派重兵重新开战,攻打北京,到那时,“全权大臣离开此地,能否再安然出入北京城门,恐亦不能保证”。在日本侵略者的淫威之下,李鸿章无条件地接受了日本的要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教师讲清签约时间、地点、双方代表,要求学生记住。让学生归纳出条约的内容要点。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可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对比。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找出两个条约的异同。最后教师强调,《马关条约》最突出的严重性,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提问《马关条约》的影响。让学生看书回答并强调让学生记住。然后,提问: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讲了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投降,中日战争,中国修败。战后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台湾军民掀起了反对割让台湾的斗争。下节课就讲这一内容。

(练习、巩固,略)

9.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篇九

【学习目标】: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学习重点】: 《辛丑条约》

【学习难点】: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以及教训。【自主梳理】:

一、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 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运动,首先在()兴起。

2. 八国联军侵华:()年6月,()、()、()、()、()、()、()、()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二、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

1. 抗击侵略者:义和团和清军奋起抗八国联军的侵略,在()、()、()等地痛击侵略者。

2. 义和团运动失败: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挟持()逃往西安,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3. 意义和教训: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对于阻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义和团蒙昧迷信及其笼统排外倾向,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三、《辛丑条约》 1. 签订时间:()年,英、俄、德、美、日等11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2. 内容: ⑴ ⑵ ⑶ ⑷

3.影响:

【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近代中国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

2.《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是什么?

【我夯基,我达标】

1.近代列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攻占过北京的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连德国皇帝也认为“这使欧洲人在亚洲人面前丢脸”的时间是()

A大沽口阻击战 B廊坊车站战斗 C天津保卫战 D北京保卫战 【我综合,我发展】

4.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割地最多的条约是《

》;赔款最多的条约是《

》;强迫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是《

》。

5.“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出现义和团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 C贪官恶霸横行乡里

D贫苦农民富有斗争精神 6.历史诊断:

⑴1900年6月,英、俄、德、美、日、法、意、葡八国组成联军,悍然发达侵华战争。错误: 改正:

⑵在近代,北京曾遭到列强的两次攻占和掠夺,第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是甲午中日战争。错误: 改正: 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自1900年开始,至1911年结束。错误: 改正:

⑷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允许中国人居住。错误: 改正:

⑸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错误: 改正: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

⑴“北京二度被占领”指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⑵为什么说“辛丑年里泪盈盈”?

⑶你对“清朝变成洋人廷”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上一篇:奋斗成就人生作文下一篇:学校建设工程项目自查报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