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2024-08-01|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精选15篇)

1.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一

平川区乐雅小学

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转变教学方式,打造轻负高效课堂,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平川区“十二五”期间实施“精细化管理系列工程” 的要求,依据教育局开展的以“创新教学模式”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特制定《乐雅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在学习借鉴河南西峡“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习山西太谷县“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形成本校的风格和特色,真正实现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的,牢固树立“以生为本、面向全体、以学定教、以学评教”的课堂教学理念。

2.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严格落实修订后的国家《课程标准》,全面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在校时间,杜绝利用周末和假期集体补课。

3.在课堂教学中要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打造“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优质高效课堂。

4.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以骨干教师为龙头,成立学科模式课题研究组,有效进行课题研究,构建理念先进、操作简便、轻负高效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升教师教育理念。

(1)以平川区教育局提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理论测试”和“课堂教学水平测试达标”活动为契机,结合教师读书活动,加强教师专业理论学习,组织教师阅读先进教学模式教育理论书籍,学习生本教育理论,制定教师“双达标”活动方案,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测试,开展课堂达标活动。从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改革课堂教学是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渠道。

(2)积极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教研培训活动,做好学习笔记,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校后在相应范围内及时汇报交流(个人外出学习者,做一次汇报或上一节示范课;组团外出学习,由组织者做一次汇报,学习成员每人上交一份心得体会,视组团情况选定人员上示范课)。

(3)各教研组每学期安排集体业务学习不少于3次,可选择有关课堂教学改革、先进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内容来学习。

(二)组织教师研读2011年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研读教材,正确、合理、创造性运用教材,做到“减负提效”。

(1)组织教师学习新修订的《新课程标准》,解读新课程标准,撰

写学习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2)各教研组组织教师研读教材,教研室组织用知识树“三说一演讲”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3)研读课标、研说教材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创造性运用教材,努力打造“低耗高效”课堂,教研室组织以“减负提效”为主题的教育论坛活动。

(三)在尝试运用“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为主的学科创新教学模式的背景下,尝试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组织教师学习“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办法》和《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2)学校实行“个人自备——集体研讨——个人二次备课”的“三级备课”制度,运用“教案加学案” 形式引领课堂。

(3)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年级晒课制,以具体的课例为载体及时发现问题,组织研讨,打造高效课堂。

(4)组织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做好师徒结对,以老带新活动。组内进行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

(5)在课堂教学中要尝试落实“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打造“先学后教、少教多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优质高效课堂。

(6)组织教师认真研课。研课时选择主题进行研讨,关注教学方法,学生动态,教学模式的创新与运用。撰写有深度的教学反思,并进行资

料收集,为“情境探疑”教学模式课题研究或为构建理念先进、操作简便、轻负高效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7)为了实现高效课堂,努力实现课堂教学的六个转变:一是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教学价值观从“为了升学”向“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转变;二是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现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三是强化“面向全体”的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困生,实现课堂教学“面向少数尖子生”向“降低重心、面向全体、重视学困生”的转变;四是强化“全面发展”的理念。实现从传统“知识课堂”向现代“生命课堂”的转变;五是强化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实现从”封闭课堂”向“现代开放课堂”转变;六是强化“向课堂要效益理念”,实现课堂教学“填鸭式耗时低效教学”向“自主、合作、探究高效教学”转变。

(四)开展以“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为主创新学科教学模式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课题研究。

1.学校成立“情境探疑”教学模式为主的学科教学模式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领导小组和和课题研究实验组。

2.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根据方案进行课题研究,撰写相关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收集资料进行整理,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进行课题研究。

3.各教研组在学校大课题背景下,积极省级申报立项课题,并把研究和应用紧密结合起来,使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应用,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和省上的《教育规划纲要》和市区的实施意见,学习生本教育理论、先进教学模式、课堂创新理论及2011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每人写一篇学习体会。

(二)活动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2月)

1.2012年4月、5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情境探疑教学模式”展示交流活动,组织选拔教师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活动。

2.2012年6月、7月:为“如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题的校长论坛活动整理材料。开展“情境探疑教学模式”论文、教学设计评选活动。

3.2012年8月、9月:①启动“三级备课”制度,运用“教案加学案” 形式引领课堂。②组织教师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实施办法》和《小组合作捆绑式评价实施方案》,并在三至五年级尝试运用。

4.2012年10月——12月: 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高效课堂展示交流活动。②组织教师用知识树“三说一演讲”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

5.2013年1月:①“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高效课堂论文、优秀案例、教学反思征集评选活动。②组织以“减负提效”为主题的教育论坛活动。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1月—2013年2月)

学校对“打造高效课堂”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撰写总结报

告。在年底依据平时督促、检查、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较好的个人或教研组进行表彰奖励,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五、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打造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陈耀先

副组长:贺 彩 漆序魁 成 员:张玉珍 姜全宝

各科任教师

彭海明 李 伏晓明 年9月6

张 2012

2.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二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激趣课堂, 散发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心灵里, 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 开端注重引趣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 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 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 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 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设疑”以外, 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 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 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2.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 “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因而能调动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 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 连学困生都不甘示弱。在教学时使用分组竞赛的形式,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并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

3. 刻意求新, 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 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 课堂每次都是一样的, 让学生感觉到没有变化。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求新求奇。也就是说: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该有新意, 抓住学生求新心理, 不断在学生面前展现那个灿烂的知识新天地, 你就会受到欢迎。

二、多样课堂, 提高效率

1. 教学手段多样的策略

任何一成不变的方法手段都是不能够适应教学要求和各类学生的, 甚至是一种手段也不可能永远适应一个学生, 因为学生是不断变化的。比如, 经过长时间单一乏味的练习之后, 学生很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所以, 在一节课的教学之中, 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材的内容出发, 多角度多手段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手段运用要适当, 不可过多过滥, 本末倒置。

2.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策略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索, 勤于动手, 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应当成为师生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在课堂教学中, 把师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因素能够真实地引入教学过程, 教师才会充满激情地组织教学活动, 学生才会充满智慧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才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积极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 确保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提问和讨论, 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3. 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的策略

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 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师生间、学生间探究式的合作性交流的主要形式。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式学习给学生提供了积极主动参与的机会, 增强了学生的自尊、自信、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以及与他人的交际能力、合作协调能力。

当然, 有效的教学策略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更需要我们教师积极地开展自我反思, 进行反思性教学, 不断促使教学更加有效甚至高效。

3.实施民主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三

[关键词]民主教学 民主评价 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8-0084

民主教学是针对传统“满堂灌”而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民主教学尊重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通过民主评价,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1)尊重学生。现在的中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尊心极强,自信心不足,不善于沟通和交流,特别是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更加突出。尊重学生是实施民主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学中,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情感、欲望和行为方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表现自己。(2)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如果高高在上,以威严的姿态任意支使学生,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有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和睦相处,把学生当做知心朋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3)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学生理解有误或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心平气和,选择合适的语言鼓励、启发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于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改正错误中得到进步。

二、面向全体学生,推进民主教学

实行民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同一个班的学生肯定存在差异,教师不能只顾优等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收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1)备课。教师备课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并通过平时观察、作业检查、问卷调查和学习总结等方式,了解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有针对性地对课堂的难度和容量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2)机会。给学困生和优生以平等的学习机会。(3)要求。对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严格督促检查,并用好“错题本”,认真纠错,写好总结;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研究性学习、超前学习。

三、以学生为主体。推进民主教学

1.鼓励学生讲解

课堂教学过程亦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一些适宜学生讲解的教材内容,尽量放手让学生讲解,使学生从“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讲”。如《盐类的水解》教学中,可先以“探讨醋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为范例,让学生讲解CH3COONa的水解过程,使学生认识到:CH3COO-与H2O电离产生的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引起H2O的電离平衡向右移动,导致溶液中[H+]<[OH-]。然后,再让学生讲解NH4Cl等其他类盐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概括出盐类水解的实质。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而且提高了学习能力,促进课堂民主化。

2.鼓励学生提问

以往教师总爱以“讲”为主,喜欢“一言堂”,出现了学生有疑不敢问的情况。在新课改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在教学中应当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现自己。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才得以突出,潜能得以激发,思维才能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敢于提问,并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学会从“为什么”“其中蕴含着什么问题”“如何解决”“有没有新的问题”等方面提问。例如:金属钠放人硫酸铜溶液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鼓励学生多问。如为什么没有红色铜析出?蓝色沉淀是什么?蓝色沉淀为什么会变为黑色?等等。在积极活跃的提问中解决有关教学问题,促进课堂民主化。

3.鼓励学生动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大胆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民主化。例如,在学习铁与铁的化合物时,Fe2+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让学生写出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SO4+2NaOH=Fe(OH)2↓+Na2SO4,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靠近滴管口处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沉淀,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通过讨论得出:红褐色沉淀是Fe(OH)3,灰绿色物质并不是纯净的氢氧化亚铁沉淀,而是氢氧化亚铁沉淀部分被氧化后的混合物。接着设疑:如何制备一定量的Fe(OH)2并保持一段时间呢?学生们大胆想象,提出自己设想的方案并动手制备纯净的Fe(OH)2

4.鼓励学生合作交流

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各自的思维方式、智力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在互动中学好化学和提高思维能力,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进课堂民主化。例如:在教学Fe2+的检验时,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演示实验:先取少量FeSO4溶液,向其中加人少量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水,出现血红色。为了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促进课堂民主化,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大部分学生都能得到预期的实验结果,但仍有少数同学的溶液没有变红。教师可请这些学生给大家演示,再请其他学生观察问题所在。大家踊跃探寻问题,有的说是滴加顺序错了,有的说是滴加的量不对。滴加顺序的问题好解决,可滴加的量如何控制呢?于是再分组讨论设计如下三个实验:一个是先取少量硫酸铁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第二个是先取少量FeSO4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观察无现象,再加入氯水,出现血红色,继续滴加,红色褪去。第三个是取少量KSCN溶液,向其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再加入少量的硫酸铁溶液,不显红色。让学生们交流总结,很容易得出“氯水氧化Fe2+后再氧化SCN-,在滴加的时候不能过量”的结论。

5.鼓励学生自学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一个人只有终身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是学生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促进课堂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尊重学生。民主评价

(1)在教学中,要倡导民主评价,不断地激励、引导学生。①把握评价的恰当性,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是值得肯定的,不足之处是要纠正的;②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分别给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使评价产生有效的激励作用;③运用多样性评价,综合运用鼓励的言语、眼神、微笑,机会的提供,成绩的展示等方式,使每个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成功;④坚持评价的参与性,鼓励、指导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这些措施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2)在学习成绩评价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人格。坚持考试成绩不公开,公开表彰先进,个别指导后进。

坚持课堂教学民主化,是对传统“满堂灌”教学的突破,是新课改的需求。在民主教学、民主评价的良好氛围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参与性得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积极推进了高中素质教育。

4.实施分层教学 打造高效课堂 篇四

摘 要:如何打造充满激情、质量高的课堂教学?本文在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探索实践,阐述了中职教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缘由、理论依据和注意事项。并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为例,从课程内容分层、学生分层、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辅导、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价七个方面对实施“分层式教学”模式的作法进行具体介绍,为打造实效、高效的课堂质量,促进中职教育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以期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改革;质量高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9-0030-03

作为职业学校的任课教师,常有此感慨:我们不怕备课的辛苦,而是怕辛苦备来的课听讲者甚少;不怕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付出,而是怕付出的热情换来的是没有互动的沉闷与尴尬;不怕改革创新的纷繁复杂,而是怕新方法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实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而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则是我们探询的方向。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在所任教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分层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课堂秩序、课堂气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通过分层教学,不仅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中优等生有更高的学习目标,使学困生产生希望,建立了人人向上的学习氛围,同时,使教学过程在无形中得到优化。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施缘由

(一)教学改革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的要求不断深入,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紧迫性不断增强,如仍按照传统“一刀切”、“一锅煮”的教学模式,不但组织课堂教学十分困难,也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生“学”的需要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行为和心理等方面也有极大的差异,再加上传统授课模式规定统一目标、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考核标准,必然造成学习好的学生“吃不饱”,学习差的学生“吃不了”的局面。

(三)教师“教”的需要

教师在传统授课模式的束缚下,从备课、授课、作业、考查到评价很少顾及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差异。通过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使教师施展自身的才华,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二、分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育人原则,他提倡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这就是“分层式教育”成功的实践。

教育的目的是人的发展,关键是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全体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B.S.Bloom在掌握学习理论(Mastery Learning)中也指出教育的成功关键需要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

三、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笔者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实践和探索,初步建立了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中实施“分层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一)课程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是按照项目教学法将《网络综合布线》进行课程项目化分层次,再根据完成项目的不同阶段分成7个模块,每个模块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再划分成若干任务(如表1)。

(二)学生分层

笔者在讲授《网络综合布线》课程内容之前,根据这门课程的要求和特点,对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作为分层的参考依据,再通过与班主任教师沟通以了解学生情况,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如表2)。再将全班学生分成以6-8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每组要搭配数量相当的A、B、C三组学生,以便在教学实施环节实现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助学习。

(三)分层备课

笔者以教学内容中模块二第一个任务“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为例,讲解“分层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

分层备课环节首先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分层情况,制定分层教学目标(如表3)。

2.熟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一般原则和设计步骤

3.熟悉各子系统的功能和设计要点

4.熟悉microsoft visio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1.了解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

2.熟悉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一般原则

3.了解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步骤

4.熟悉各子系统的功能,了解各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5.了解microsoft visio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1.了解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等级

2.了解综合布线系统的一般原则和设计步骤

3.了解各子系统的功能

2.利用microsoft visio完成典型施工图纸的绘制\&1.根据任务能够进行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完成任务需求分析、方案设计

2.利用microsoft visio基本完成施工图纸的绘制\&1.根据任务,完成任务需求分析

2.能够绘制施工图草图(手绘草图)

3.熟悉microsoft visio的菜单功能\&]

(四)分层授课

分层授课是实施分层次教学的中心环节。按照情境导入、项目确认、项目分析、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测试评价六个环节依次展开。

1.情境导入

选取校园网建设中一个部分作为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情境。内容以学校实训楼信息中心综合布线为例,该任务是把本楼内所有的计算机主机、局域网等主要设备的信息点连接到网管中心(一级节点),能满足对内、对外数据传输的需求。

2.项目确认

项目确认环节是根据分层教学目标,结合项目情境,发放项目总任务书(如表4)。

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一般原则

3.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步骤的含义和结构

4.综合布线6大子系统的功能和关系

5.综合布线6大子系统的设计要点

6.microsoft visio绘图软件的功能和操作

3.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是分层授课的重要环节。主要有以下两个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分析,并对项目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实训任务进行讲解。

(2)对任务涉及的重点、难点内容的讲解,由浅入深,逐个突破,为学生项目任务的实施奠定基础。

4.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是对项目总任务书内容的进一步细化(如表5)。

5.项目实施和评估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任务的实施和评估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首先,各小组分层互助完成项目任务书。学生将项目任务书完成在实训报告中,每个小组,不同层次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进行学习、探索,最终完成项目书中的各项任务。

其次,各组完成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评估各个层次项目完成情况。这个环节需要师生共同参与,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评估工作中发现问题、寻找差距,以便今后项目学习的进一步完善。

(五)分层辅导

分层辅导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B、C层次学生的辅导。鼓励学生间形成互助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对A层次的学生则注意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开拓视野,丰富知识。

(六)分层布置作业

分层布置作业是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途径,作业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学生根据情况完成作业(如表6)。

二、实训题

根据实训楼实际情况,确定各子系统位置,了解实训楼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各子系统设计,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实训楼的规模、层数、结构和任务需求。

2.确定设备间和管理间位置。

(七)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是进行分层次教学的重要环节。分层评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中,根据分层教学目标对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二是作业评价,根据题目所属类别对不同层次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评价要求,其中,C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B层次学生以鼓励为主,A层次学生评价则侧重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的考量。

四、分层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一)合理分层,自主选择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不仅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兴趣,而且还要耐心、细致、深入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做好发展规划和设定奋斗目标,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取得更大进步。

(二)动态分层,优进劣退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动态变化情况,阶段性调整学生所处班级的类别和层次,引入“优进劣退”竞争机制,采用“以进为主”的鼓励教育,增强学生学习的竞争力,保持各个层次的活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优选教法,提高效果

在实施分层式教学模式的同时,通过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等行为的引导型教学法,以更加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结束语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解决所有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分层式教学”模式亦是如此。作为职教工作者,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用好“分层式教学”这一工具,中职教育才能不断得到创新、丰富和发展。

参考文献:

5.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五

余明珠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目标必须在课堂中完成。在课堂教学中应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导入要新,以兴趣引发思维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一个十分简单的实际问题:“你们见过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也是没棱没角的,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促使学生进入深思,教师顺势引导,把学生的思维逼近圆的特征。这样的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又能激发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会学、善学,从而增进知

识,增长才干。导入新课时,我采用表演游戏、编讲故事、制造悬念、创造情景等,具体教学中可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具体掌握。比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是这样创设教学情境的:在美丽的太湖边上有一个小渔村,村里住着一老一少两个渔夫。有一年,他们从4月1日起开始打鱼,并且每个人都给自己订了一条规矩。老渔夫说:“我连续打3天要休息一天。”年轻的渔夫说:我连续打5天要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同时想享受一次新鲜美味的“太湖鱼宴”。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们选一选吗?(屏幕上打出两个渔夫的对话和一张四月份的日历)这样创境入课,象磁铁一样,一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在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二、新授要实,以联系促进思维

新授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提高新授的教学效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充分注重对孩子思维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具有抽象性、准确性和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基于这两个特点的理解,我觉得不管在什么情境下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

力。在许多专家的讲座报告中也提到一堂课的评价标准,专家们都一致认为:一节课是否上得成功有效,关键看课堂教学中是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思维实质的参与。而我认为要达到以上说的效果,教师除了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更多的实践智慧,更高超的组织艺术,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入问题情境去参与思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时恰逢植树节,我便把这节课设计成了一节植树活动课:先让一位“小小采购员”到树苗超市去选购两类树苗算出它们的价格(36+28=64),就让全班孩子经历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利用不同的计算方法验证价格的正确性,以便顺利买到树苗。有些用个位、十位分别相加后再合起来的方法、有些只把28分成20和8再用36分别去加的方法、有些是叫做28拿4给36凑成40再加24的方法„„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居然把28看成30与36相加后,多算了2再减2的方法,迎来了所的同学不约而同的掌声。然后回顾一下这些方法,让孩子自己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再次到树苗超市去选购植树所需的两样劳动工具,和同组一起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这样,让孩子从小养成多角度、多种方法思考问题的习惯,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他们就会用发散思维的观点来考虑和分析。并且,这样活动设计,让孩子亲身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感受到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即《课标》所要实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等课改理念。

2、充分预设并注重生成。

打造数学高效课堂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3、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不是一般的活动,是让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让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数学活动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思维场。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思维场”而不是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思维。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练习要精,以训练来发展思维。

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作业应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

作为新课标下的数学练习设计,应体现它的效度,突出现实性、发展性和活动性。我认为:

1、练习要具有“娱乐性”。

让每一个学生从上课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都能集中注意力,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又怎么向四十分钟要效率呢?要解决这一矛盾,提高课堂效率,就有必要设计一些“娱乐性”练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常设计一些“欢乐大比拼”、“夺冠ABC”、“勇攀高峰”等竞赛练习。同样的计算习题,放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也有所不同。学生在这样一个“娱乐性”的氛围下做题,学习兴趣高,解题速度快,巩固性也强。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找规律》时,设计了“采摘智慧果””这一种游戏。把每一道练习题安排每个智慧果里,学生每做对一道题,智慧果就会落下来,送给大家,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像这样的练习,避免了机械重复练习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更增添了练习的乐趣。

2、练习要具有开放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教学实例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更广阔、更开放的练习空间和时间,能使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四、总结要活,以活跃来拓宽思维

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减轻记忆的负担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发展兴趣、强化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束则使成功得以巩固。因此,课堂总结可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或进行归纳总结,或设置悬念,或开拓延伸,或活动游戏,力求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课堂的结束是一个知识点的延伸:结尾是“问号”不是“句号”。

6.打造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篇六

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也是近几年小学英语教师思考最多、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那如何打造高效英语课堂,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兴趣为基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是入门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放在首位。学习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能否产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在每节课前举行英语歌曲联唱,用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激发情趣,让学生以饱满的愉快的情绪进入学习英语的状态;可以用图片,优美的体态语、简笔画、照片、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活动;可以选用学生们熟悉的内容或游戏方法等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点达到高潮。教师应对学生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给予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他们的聪明才智,分享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乐趣。教师把握好了兴趣这个支点,就能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成功地托起自己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以学生主体为中心

作为一名教师都深深地懂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置于恰当的位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好教学过程。同时教师要进行良好的组织,课堂上教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先前旧知,在适当的时候主动培养学生学会获取分析、判断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平等地与学生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而且,在学习中教师要乐于向学生提供帮助,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学。

三、以任务教学为导向

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以意义为中心,主要的焦点应该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生活有着某种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个人喜好,与同学交流。很显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意义而不是集中在语言的形式上,自然、有意义地增进语言的习得,增强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其次,任务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进入课堂的目的从某种角度来看有差别。教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与技能,而学生的目的更多在于寻找一种快乐,游戏、唱歌等活动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并不等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外语习得的条件。

四、以创设情境为重点

“情境”不仅指实际生活情境景,还包括模拟交际情景、表演情景、直观教具情景、想象情景等。小学生好表现爱表演,表现力强、很少害羞,情境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有效手段,还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积极参与的好方法。首先要布置好任务,给学生分好小组,几人一组,就好像课间在聊天、游戏一样,这样可减轻学生的紧张拘束感,也为他们创设了比较真实的生活情景,但把课堂时间放手交给学生教师并不放松要求,由小组长记录活动完成同学的名单,教师及时掌握了学困生并进行反馈交流,确保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提高课堂效率。

情景表演最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为了表演成功,他们会很积极而精心地设计出表演内容,更会细心地把准备好的内容展现出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内容已嵌入学生的脑子里。

作为教师,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从而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要能够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能力。只有接近生活的,真实的,复杂的活动才能整合多重的内容和技能。这将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他们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课堂教学向课外体验延伸,教师可设立交际任务。把课内的虚拟情景放到课外的真实体验中,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比如还可以安排学生按英文购物单到超市完成采购任务,这样使学生充分体验交际所带来的成功感。

五、以英语语言交际为目的

众所周知,语言的社会属性是指它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人们必须要看场合、时机和对象,根据整个语言环境以及双方的身份,正确、得体地使用语言,这就是交际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我们要利用现行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材料,培养情景对话能力,让学生在熟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表情自然到位。然后熟记关键语句,强化常用口语。其次,我们要了解由于国家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提高交际的准确性。在课堂中,教师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渗透文化知识。从而有针对性对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语言交际能力。

六、以有效的课堂评价为动力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上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给予他们自信和自尊。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上的成绩,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建立起他们的自信和自尊,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

Very good

。Clever boy/girl。Well done。Super.Cool.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发放小礼物比如贴画,漂亮的书签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对学生竖起大拇指,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老师的礼物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通过采用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驱使下,每个学生每节课都能有所收获,在任务中不知不觉感受了英语,喜欢上了英语。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充满生机勃勃的小学英语课堂。由于采用了多元的评价手段,每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是主角,他们的成功感得到了最大的满足,都觉得英语课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享受。

总之,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乐于学英语,善于学英语,真正成为学习英语的小主人;而且还要使教学活动要能真正代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多元化评价中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的确是有方法,有规律可遵循,而且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教学方法的确是有方法,有规律可遵循,而且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

一、课堂的导入

小学英语教育是启蒙知识教育,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和书写基础,并掌握一定的交际用语。通过对英语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国的习惯和文化,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堂课的warming-up很重要。“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要想成功,就需要一个十分恰当,并且吸引人的开始,让学生可以被此深深吸引,然后再环环相扣,不断的展开,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假如教师对导入环节没有关注好,就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快速分散,并且很难再集中起来。所以需要教师在导入环节中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从一开始便牢牢地抓住学生,让他们为之感动后,相信效果会是相当明显的。课前热身的方法很多:歌曲、chant、游戏、情景导入、猜谜等。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要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重难点,合理分配好一节课的时间。重难点突出,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曾听过一位老师上课,教授三个小动物:猴子、熊猫、大象和重点句型:What doyou like ?I like……老师唱一首歌引出猴子,放一段动画引出熊猫,拿一张图片引出大象,还要描绘它的身体组成部分:长长的鼻子、宽宽的耳朵,还要描绘大象的高、大,会走路,会喝水。好不容易把三个动物全引出来了,又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小动物,鸡、奶牛、马、猪、绵羊……还要听听各种动物的声音,猜一猜究竟是什么动物?再出一个谜语……而此时,离下课只有十几分钟,重点句型匆匆一带而过,学生掌握得并不好,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课堂的教学效果。其实本堂课的重难点是三个动物的英文单词和两个句型,新单词的学习可以通过卡片或者是小玩具来导出,不需要讲得太复杂,重点要讲这个句型,尤其是 like后要用可数名词的复数,这点常被学生遗忘,要反复操练。我觉得这个难点的突破可以通过“问答式”来完成。教师问“What doyou like ?”请多个学生回答“I like……”如有学生在like后用了单数,可以及时纠正他们,加深他们的印象。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要贴近生活,教学内容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符合小学生兴趣的需求,这些可以通过chant、会话表演、游戏、唱歌、竞赛等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多种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完成。学生在课上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反复实践,学用结合,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1.chant:这是英语课堂常用的一种方法。因为它用说唱的形式把学习的内容表达出来,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有助于学生记忆。

例如,音标是小学英语中不列入教学大纲,但考试必考的一项。如何才能在不教音标的情况下,让学生掌握单词的发音并了解单词中部分字母的发音呢? 我觉得用chant的形式比较有效。在教授新单词时,不仅教学生正确的单词发音,而且读出重点字母的发音,用韵律把他们联系起来。用了这种方法后,学生读起单词来变得更有精神了,不时随着节奏摆动,而且既可以读准单词中的重点音节,也便于做辨音题。当然,新授完单词后,要把单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让学生多听,多模仿,培养他们的日常交际能力。

2.游戏:游戏最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爱玩、好胜是儿童的天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游戏,调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不知不觉融入新课,兴致盎然地学习新知识,同时师生共同体验游戏所带来的愉悦情绪,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在新单词的教授中,“你中我英,你英我中”这个游戏就比较适合,既能让学生明白单词的准确意思,也能锻炼学生对新单词的听力,同时读准单词。

3.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学生而言,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强、界面友好、反馈即时等特点,所提供的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恰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对英语学习来说非常有效。我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视听形象,为学生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果。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优化教学过程。利用英语教学音像资源——图画、图表、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软件,不仅能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语音、语调,还可以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的示范,即语言使用的场合、时间、对象等,而且还有体态语——手势、动作、表情等的示范。多种媒体的运用使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活泼,感染力强,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有意注意,加深印象,帮助学生持久记忆。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可以使教学过程程序化,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

7.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七

一、高效课堂实现的关键——教学观念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应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中决定一切的角色, 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转变成参与者、组织者, 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

2.师生关系的转变。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决定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每一名教师都应该走近学生, 亲近学生, 深入了解学生, 平等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高效课堂的保证———充分的课前准备

在提倡高效课堂以来, 笔者观摩了许多教师的优质课、示范课, 耳濡目染, 直观地获取了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组织课堂及教学设计等方面的诸多经验。自己也不断深思, 这些课堂教学为何如此成功, 答案肯定很多, 但扎实而又充分的课前准备总是必不可少的。

1.课前准备紧扣教学内容。追求高效课堂教学, 教师就要认真备课,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 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环节。制定的教学目标要难易适中, 每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要明确, 不必面面俱到, 却应有的放矢。

2.课前准备针对教学对象。课前备课要充分, 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到实处。比如, 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中《百分数的应用三》的教学, 教学前我是这样预设的:先复习与之结构相同的分数应用题, 然后总结方法, 再将这种方法应用到百分数应用三中解决问题, 最终获取知识。可是在实际教学中, 或许是由于课前没有布置预习任务的缘故, 学生已学知识回生现象严重, 整节课一进入复习环节就陷入僵局, 在复习时准备的三道题成了拦路虎, 无论我如何引导, 学生就是启不发, 沉默不语。当学生完成这三道题时, 一节课已过去了大部分时间, 我只能匆匆将复习题中的分数改为百分数, 让学生照猫画虎般地做了几道题草草了事。这样准备好的课件被束之高阁, 整节课偏离了原设计。我讲得累, 学生学得困惑, 根本无效果可言, 高效更无从谈起。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 而课堂的时间又是有限的, 分分秒秒都显得那么珍贵。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有所得、有所获, 这节不成功的课给了我深刻的教训, 也使我终于真正懂得课堂是学生的,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上课,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一切都如纸上谈兵, 华而不实, 最终也会溃不成军。诚如教育家奥苏贝尔所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 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教学。”

三、高效课堂的起点——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

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案, 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我们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 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最佳的状态, 让他们充满求知的愉悦感,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1.课堂气氛要活跃。首先, 教师上课要有精气神, 在课堂中能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 投入感情, 做到眼睛炯炯有神, 动作干脆有力。课堂语言要充满活力、感染力、号召力和亲和力, 让学生在波澜起伏、声情并茂的语言环境下学习。避免单一的教学方法带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疲劳, 确保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2.课堂节奏要因学生而变。课堂中教师应该以一定的节奏维持学生参与度, 当我们感到学生参与程度在下降、学习活力在减弱、注意力在转移时, 应尽快向下推进课程, 让学生感到课在不断推进, 总觉得有事要做、有问题要思考。这样合理的讲练、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和适当的信息反馈, 必定会促使每节课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四、高效课堂的催化剂———练习的精心设计

以前我一直认为, 只要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师生配合下学生顺利学完, 这节课即使不完美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但通过长期教学我发现, 原来整节课中穿插的练习也蕴含着巧妙之处。练习犹如一双双无形之手推着学生一步步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能, 一次次叩响知识的大门。

1.例题后的练习针对性要强。学生对数学技能的掌握很多时候依赖于教师的板书或板演, 教师在完整地展示了当堂课重点例题后应及时准备相同类型的练习题, 让学生仿照例题进行练习, 这样学生更易掌握此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如在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一节的教学中, 在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后, 教师可在示范已知半径求面积的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后, 再准备相应的一样条件的两三道题, 让学生独自仿照去做, 经过这个环节学生会很容易解答已知半径求面积的题型。

2.课后练习要具有多样性和梯度。学生参与率是体现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如当“小医生”进行改错练习、当“小法官”进行判断练习等, 既丰富了练习形式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此外, 将练习内容由易到难进行安排, 让所有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 能够使学生既得到了锻炼又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如果能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教学活动, 那课堂教学应该是成功的。仍以《圆的面积》一课为例, 在例题教学时学生经过练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这时我们就可以加大一些难度, 告诉学生直径让学生求面积, 当学生这一关顺利通过后, 可以告诉学生周长再让学生求面积。这样步步为营、步步提升, 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会轻松掌握, 在此过程中本节课的难点也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解决。

高效课堂应该是我们身居教学第一线的所有教师追求的目标, 只要我们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立足点, 做好准备, 精讲多练, 那么实现高效课堂, 达到减负保质一定指日可待。

摘要:新课程改革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为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 笔者深刻体会到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认识, 让课程改革成为现实;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未雨绸缪;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练习, 以练促学。

8.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美育;图像;情景;素质

数学的数字、符号、公式、算式、图形、表格、方程、解题方法、思路等都是美丽的,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然而在有些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课程,伴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淡漠,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应该作为一种美的承载物来感染和启迪学生的心灵。罗素说过:“数学在使人赏心悦目和提供审美价值方面,至少可与其它任何一种文化门类媲美。”人们认为数学美就在于其简单、和谐、严谨、奇异等形式,它是数学创造的自由形式,它揭示了规律性,是一种科学的真实美。 数学的简单美具有形式简洁、秩序、规整和高度统一的特点,还具有数学规律的普遍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反映和研究客观规律的数学科学,集中反映了和谐美的特征 。严谨性是数学的独持之美。数学中新颖的结论、出人意料的反例和巧妙的解题方法都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令人惊讶的奇异美。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对学生实施美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美、从而形成美的心灵、美的灵魂。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让学生去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设美的情景,以美导善,以美导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就是环境的创造,就是为学生设计一个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学习的情境,提供学生解决问题全面清晰的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已动手动口动脑筋探索知识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能力。创设美的情境,在情感上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方法上能促进学生的方法的正迁移,在知识上能促进知识的同化,同时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美育目的。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用数学”就是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它体现的就是科学的真实美。在“用数学”教学中创设真的情景,可以达到以美导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去认识、发现社会、自然的规律的目的。

二、培育求实创新和团队精神,在数学学习中开启学生心智

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学生学知识就是为了用知识。就用数学教学而言,更强调的是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对自己得到的结果正确与否有一定的把握,相信自己在学习中可以取得不断的进步,从而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更喜欢数学。数学语言的严谨性可以培养学生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寻觅数学结论完美和解题方法最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勇于探索、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在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团体对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培养合作精神。在用数学教学中应该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励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细心引导,帮助学生领悟数学教材上的图画美和历史上的数学美

翻开小学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第一页就是一张美丽的图画,这张画面展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美丽的画面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这张美丽的画面蕴含的数学知识。在这张画面的启发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发现生活情境中更多的数学问题。我国是数学王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教材上的“你知道吗?”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数学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数学家探索数学王国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数学的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等,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华罗庚等等发掘、发现数学美的功绩有口皆碑,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数学美的教育的很好的材料。使学生看到数学的用处,进而帮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9.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九

东海县实验小学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市教育局《“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指要》为依据,以实施目标化、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保证,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支撑,突出重点,深化研究,切实解决影响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根本问题,打造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高效课堂,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中心: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规范办学的背景下,以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为宗旨,立足学生的主动发展,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

把握一个重点:在全省规范办学的背景下,必须还课堂于学生,要在前期实施“三案•六环节”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课堂。

强化两项工作:一是强化教学过程的全程管理,强化校本教研,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开展教学问题研究,人人关注、发现并分析、解决好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展开研究,努力提升教学能力。要依据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成立领导机构

成立“高效课堂”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落实工作。组 长:王 军

副组长:姜彩清

成 员:章如岗 孙克峰 李强

鲁健

陈义群

庄严 孟祥能

四、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成长

抓好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不断推进“‘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逐步消除教师讲的过多,学生参与较少的情况。按照市、县教研室有关要求, 抓实校本研修,务实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努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通过教学研究活动,改变课堂教学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习推广其他学校先进经验,构建我校新的高效课堂。充分发挥名优教师、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坚持骨干先行,典型引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资源的现代化。

2.落实教学要求,体现学生主体

新课程理念强调确立“学生主体观”,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而建构主义理论正是倡导学生主动建构,自主学习。建构主义是极富前景的学习理论,它对指导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着深远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教学不是通过教师向学生单向传递知识就可以完成的,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断建构的,在建构中师生共同成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内涵,把教育关系的重心放在孩子而不是知识本身上,因为“只有在孩子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过程的真正的主动者时他才能获取知识和能力”。这种学习不仅把学习指向外在的知识,也指向自己的内心,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促其自我监控、反思、表达、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

3.加强集体研课,共享教学资源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要求每位成员要按照“‘六模块’建构式课

堂”的实施中“三案”的操作要求进行研讨,人人发言,并且畅所欲言。“教案”设计要注意突出教学思路、学生学习过程,学案中学习问题的解决方法,注意引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案”要立足学生实际,突出引导功能,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情境性、针对性、启发性、层次性和引导性;“巩固案”中的作业形式要多样,有习题,也有活动任务,还有拓展迁移。“三案”的设计要注意遵循整体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参与性原则、方法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探究性原则、服务性原则等,设计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充分发挥备课组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在确定教法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了哪些知识,哪些还较模糊,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最有效,从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到自学时间及自学要求,也都列入集体备课所要讨论的内容。另外,重点研讨如下问题: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会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总之,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要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

4.开展教学评估,落实高效推进

课堂教学既是教学质量的保证,又是教师成长的平台。要让课堂成为教师提升教育生命质量的重要阵地。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较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只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才能实现教师教育生命质量的提升,为保证“高效课堂”的强势推进,学校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要求每位教学管理人员开展随机听课活动,并随时与执教者交换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2)开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评估达标活动。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评估达标活动,由学校组织评委进行打分,并及时反馈,学期结束前分学科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并将评估结果进行公示,同时纳入教学业务考核积分。

(3)实现典型引路,强势推进。定期开展骨干教师“‘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做到教案一起研讨定稿,上课提前告知全校,听课以后集中评课,一轮活动结束写好反思总结。要让研讨课

真正成为精品课、高效课,切实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既让听课的老师有启发,又使上课的老师得到锤炼和成长。要求各教研组组织组内教师积极投身到“‘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去,从中受益,并逐步形成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利推广应用。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2011 年5 月)

1.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坚定信念,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共识。

2.健全组织,制定方案。学校成立创建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打造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或细则。

(二)典型引路阶段(2011年6月)

1.骨干先行,典型引路。通过两期观摩研讨课,为全体教师提供研讨平台,要求教师们认真做好研讨,集思广益,积累经验,反思改进,初步形成有效的课堂操作模型。

2.培养高效课堂执教能手,为全面推进高效课堂构建积累经验,提供成功范例。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1 年9月——10月)

1.上好常态课,打造精品课。每位教师都能明确高效课堂的目标和要求,掌握并运用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高效课堂的操作模式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每位教师在本阶段分别打造1-2节体现先进教学理念、高水平、高效率的精品课,在学校范围内公开执教,以达到互相交流,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2.及时反思、总结和提升。要求教师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四)反思深化阶段(2011 年11月)

1.总结反思。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形成长效机制。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方向和目标,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

利于深化高效课堂构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实现高效课堂常态化,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五)成果整理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

1、编印“东海县实验小学打造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高效课堂”课改成果材料。

2、召开构建高效课堂成果展示和总结表彰大会。

六、落实措施

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内外、课堂内外的知识本身同客体世界状况的对话,还要引导学生注重与教师、其他学生平等的对话,还要实施同自身的对话,探索自我。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不断建构的,在建构中师生共同成长。“‘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扩大了学生的学习内涵,重视关注学生自身学习精神的培养,把教育关系的重心放在孩子而不是知识本身上。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明确教学目标,深入钻研教材,细致研究学情,科学地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1.教师必须坚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每位教师要认真研读教育教学理论,撰写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要把全新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结合起来,学会总结,学以致用。

2.教师要强化“向40分钟要质量”的思想意识,有效组织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育人的主渠道,这里所说的课堂不仅指常规意义上的课堂40分钟,还包括课前和课后,涵盖学习的完整过程。课堂应该是系统的、动态的、不断建构生成完善的。要努力构建高效课堂。

3.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用教师的满腔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必须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有条件的班级,要求每位教师适时而充分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5.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6.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量。作业布置必须坚持“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益当先”的原则,突出巩固与拓展的目的。作业批改要及时准确、并能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作业中的问题。7.严格落实“培优辅困”工作。教师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学情,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制订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目标与培养措施。

10.如何打造小学作文教学高效课堂 篇十

蔡甸区新农中心小学黄友艳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就要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内容,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课外阅读以及学生的家庭,社会生活构成一个连续的、目标一致的和谐体,以追求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因此,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中,我们要充分体现出语文学习的开放性,着意培养学生领悟生活和描绘生活的能力,让学生取“材”于课外,得“法”于课内,发挥创造思维,写出创新文章。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呢?我认为还应该立足于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积累作文素材,在生活中获得写作的激情。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语文教师就必须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用自己敏锐的观察力,来洞悉社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将这种美反映到作文中。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有“米”下锅,精彩纷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悟出开放式作文教学是打造作文高效课堂 的有效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一、开放教材——让学生学会作文的写作技巧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对于小学生来说,作文方法主要来源于教材。现行语文课本里作文训练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记叙文,包括写人、叙事、科学小实验、想象作文等;二是应用文,包括感谢信、留言条,倡议书等。要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作文能力状

况,以教材的作文训练系列内容为依据,立足整体,开放教材,对学生予以作文技巧的指导:首先通过阅读,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文章写作技巧,使学生作文做到有章可循。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强化作文训练,如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选材、构思”训练、材料作文中的“围绕中心,重点发散”训练、看图作文中的“观察”训练、应用文中的“格式” 训练等。抓住这些重点复习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对薄弱环节下功夫。比如记叙文中的叙事、状物,重在求“序”,即按一定顺序将事情的来龙去脉,物体的形状作用叙述清楚;写人、写景,重在求“异”,即抓住、写出该人物、景物与其他人物、景物的不同之处。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习作训练,是写人的作文,练习中有两个角度:角度一,用一两件事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写出小伙伴的特点;角度二,发挥想象,将发生在“我”和好朋友间的一件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写清楚、写具体。在指导学生用先概述后举例的方法写一个人,写出人物优秀品质,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能找出多少相类似的题目?细细回忆一下,学生会发现在五、六年级的习作训练中有好几个题目都是类似的,比如《我熟悉的人》、《一个_____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_____》等。

二、开放课堂——让学生走上社会发现素材

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作文是“言志”、“缘情”之物,是展现生命历程、弘扬

个性价值的精神旅程。教师在习作指导时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形象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激活丰富的写作素材,引发积极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语文教师要开放作文课堂,让学生走向社会,从丰富的农村生活中寻找题材。农村的孩子在课余常常开展一些具有乡村特点的游戏活动,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鱼等,也常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务劳动,比如拔草,拾稻子,摘果子,打扫清洁卫生,擦洗玻璃等等,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这些都是作文的好题材。为了能写好落叶,便将学生带进秋天的田野、公园,通过“俯拾落叶”,“树叶贴画’创作”等手段诱发学生喜爱落叶的感情。为写好动物,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通过观察、抚摸,进行零距离的接触,学生才能写出充满灵性的文章来如:徐露露同学在《果园趣事》中写道:„„我们到果园劳动,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伙伴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三、开放思维——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切身感受

要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笔者利用节假日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如:让学生带上心爱的风筝,走进春天,去观察季节的变换给自然界带来的可喜的变化。利用长假写见闻感受,如国庆假刚过去,同学们还沉浸在探亲、旅游的喜庆气氛中,笔者抓住时机让他们充分地交谈,并努力引导他们把自己想说的有序地倾吐给伙伴。于是一篇篇富有童趣、个性独特的好文章出现了,看看这些题目吧,《我登上长城》,《我们一家堵在免费高速公路上》,《新疆姑娘》。。。并在与伙伴的交流中使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自然就能写出独具个性的文章来。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话题如滔滔江水,滚滚而来,真可谓“不吐不快”、“情动而辞发”。这样写起作文来表达自然有独到之处

四、开放写作——让学生不拘一格写出特色作文

著名的教育家袁微子曾说过:“教学有一个总的方法,那就是活。”作文教学更是如此,教师不应为学生限制作文的题材,我们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是作文素材的超市,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特别是在写文章时,教师

更应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无论学校生活还是家庭和社会生活都充满了无数有趣而又有意义的活动,比如春游、秋游活动。学校里的各种文艺体育活动、课间活动,比如“六。一”汇演、拔河比赛,踢毽子、跳绳等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再如,家庭里的过生日,家庭联欢,家庭故事会,家庭趣味活动等等,也可以变成我们写作的好材料,写进文章里会让人觉得妙趣横生。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一定会写出生动感人、内容丰富、感情充沛、语言优美的美文佳作!

11.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 高效;小学数学;培养

一、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定科学合理教学目标。要切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心理及数学学科特征,既要有知识和技能目标,又要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准确定位,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观察、可测量。

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平行四边形》时,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选取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的物体图片,让学生找出平行四边形,再要求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从而激活学生已有的平行四边形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总结抽象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让学生量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边间的距离,引导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揭示高和底的意义。此案例抓住了本课重点,在具体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了它的基本特征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探索过程,发展了空间观念;通过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增强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这样使目标具体、明确。

二、精心设计预习任务

引导学生找到已会点和疑难点,依据自身经验进行预习,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体验和感受,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检查,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准确把握教学起点。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有效创设学习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对新知识探究的需要。因此这个学习情境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新奇,拘泥于过多的非数学信息,也不能干扰和弱化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是手段不是目的,在创设情景时要便于学生探索,千万不可为创设而创设。

例如教师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用多媒体出示现实生活场景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场景图,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并引入课题,然后要求学生再列举一些生活中见到过的三角形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从思想上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再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对探求数学知识产生了乐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就能一直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四、恰当选用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既要熟练掌握投影、视频、计算机等现代媒体的应用,又要重视挂图、标本等传统媒体的应用。多媒体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任何教学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如在教学《厘米的认识》时,运用传统的“米尺”进行教学,让学生亲眼看到“1厘米”的长度,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短,教学效果会更直观,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会更感性。如在“元、角、分”的教学中,可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在“分类统计”的教学中,可让学生统计一周所要学的功课,每门功课的节数等;在学习“米、千米”的教学中,我领着学生去操场上数步伐、估计长度等。所以,我们在选用教学手段的时候,应注重一个“实”和一个“适”字,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五、精心设计课堂练习

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一种方式,也是教师及时了解教学状况调整教学内容的一种措施,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教师既要考虑全体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要兼顾优等生的学习潜能的挖掘情况针对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注重练习的基础性,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练习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注重练习的层次性,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得有兴致,有活力,使课堂教学更有成效。

六、及时反思教学成效

新课程强调教师对教学进行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结构、时间安排等。通过课堂听学生答问、查学生作业、看学生操作等途径,获取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程度和判断学生获得基本技能的实际水平。教师要养成在平时教学中进行反思的习惯,才能教学相长,课堂教学才更有效。

12.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二

1.教师要整体把握数学教材

首先, 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整体。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数学的本质是什么, 或者说“什么是数学”。 就世界范畴而言, 有两种说法, 即“数学是演绎的科学” (古希腊为代表) 与“数学是量的科学” (中国古代、印度古代为代表) , 前者重视几何, 后者重视算术与代数。 而康托在1883年则提出“数学的本质在于自由”的著名论述。 从这个意义上看, 在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 (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 是否可以简单地这样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及演绎”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 作为数学学习目标之一的数学知识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是“数与形及演绎”的知识整体, 整体的知识一定是结构的, 是互相联系的。 结构的知识一定是要系统整体学习才能掌握, 只有系统整体地掌握才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智能。

其次, 数学学习是整体的认知过程。既然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整体, 那么数学教学应强调整体联系, 培养学生对数学联系的理解。 当学生开始把数学看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时, 他们应被鼓励寻找联系以帮助他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学生应问自己:“我可以换一种方式看这个问题吗?”“这个情景与我以前遇到的类似吗?”如果遇到的是用代数表示的, 则应考虑用几何表示它, 这样可以使他们加深理解或有助于他们找到解决策略。

2.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 无论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长远价值。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 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 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而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却顾虑重重, 普遍认为:预习了, 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失去新奇感;预习了, 学生了解了有关内容, 会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预习了, 学生知道了知识的有关结论, 接下来上课老师讲什么……其实, 我们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 我们之所以担心, 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 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 还没有体验预习的快乐。 在新课程实验的背景下, 怎样看待预习, 对预习给予恰当定位十分必要。 对预习的重新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 更应该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探索, 进一步明确数学需要怎样的预习。

预习一般是指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 但初次接触预习的学生缺乏具体的实践和方法的指导。 而数学预习又不同于语文的预习, 语文课每篇课文学习之前都有固定的预习内容, 比如熟悉字词、读通课文等。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几何图形课、统计和概率等, 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用不同的方法预习。

3.将计算教学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材编写的计算题都是经过处理的常规习题, 不少题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脱离日常生活情境, 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从而产生厌倦情绪。 在教学中, 我将计算教学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为学生精心创设情境, 赋予计算教学新的内涵。 例如, 在教学两位数乘位数时, 将例题融于日常的购物活动中, 通过谈话方式呈现新的问题情境:“同学们, 你们喜欢喝娃哈哈AD钙奶吗?”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喜欢。 ”“那你们知道一扎AD钙奶有几瓶吗? ”“5瓶。 ”“明明兄弟到超市准备购买12扎AD钙奶 (出示实物图) , 你能帮助他们算算共准备购买多少瓶AD钙奶?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列出算式12×5=?我问:12×5怎么计算呢? 老师没有现成的办法, 你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亲身经历了将生活中普普通通的购物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 面对如此熟悉的问题情境, 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是强烈而迫切的, 从而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学习计算的价值所在, 激发起学生学好计算的热情。

4.问题的创建要有趣味性

将问题置于生动有趣的情境中, 使学生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共同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中, 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轻松发展。 问题情境的呈现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出适当选择: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而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对“有用、有挑战性”的任务感兴趣。 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的具体事实或有趣现象引出问题;从情节生动的童话和故事情节引出问题;从游戏活动中引出问题;从直观演示或实际操作引出问题;从知识的实际应用引出问题;从新旧知识的矛盾引出问题等,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 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分钟能写25五个字, 我已经写了11个, 怎样表示? ”学生很有兴趣, 我因势利导, 引出教学内容。

5.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

13.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十三

朱阳二小薛爱武

自从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来,我们在不断摸索符合学生,符合语文教学发展,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语文教学手段和方式,应该说,伴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学研究走过了这样一条探索之路:即由原先的“低效语文课堂”向“有效语文课堂”转变,由“有效语文课堂”提升到了“高效语文课堂”。那么,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能达到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导语精妙,能深入学生的心灵

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曾经有人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从一定程度上说,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导语设计。那么如何设计出高质量的导语呢?我觉得应从以下方面来思考:

1、激发兴趣,设置悬念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成功的最大法宝。用高超的悬念艺术,层层设疑,丝丝相扣,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深入地钻研教材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悬念,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接入题,短小精悍

直接入题可以达到一针见血的作用,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根据不同的课型,不同的内容,设计短而精的导语。过于冗长的导语,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

3、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我们选入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绝大部分文质兼美、情文并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的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总之,好的导语能够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并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循序渐进,丰富灵活

(一)课堂提问的整体优化

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我觉得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因此,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生动活泼的学习,使他们经过自

己独立思考,对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对课堂中所提问的问题应在备课时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要做到数量适中,也要避免两种倾向, 太多或太少。提问太多,学生没有思考回旋的余地,对所学知识难以理解、消化;提问太少,讲授太多,学生难有参与的机会,最终会产生厌倦情绪。

3、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严谨注入灌输方式的提问。

4、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应该利用问题的系统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设计阶梯式的问题。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养对学生的影响

自从开展“高效课堂”及我们学校的“乐学精到二四制”模式以来,我们都在不断地摸索,研究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不能硬套“二四制”的教学模式。要根据文章的体裁,篇幅的长短,内容的多少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模式。让一接下来学生学得轻松,收获还不少。同时教师还要有应变能力,能回答课堂上学生提出的我们没有预设到的问题。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教师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同时还要有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最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永远要怀着一颗爱心进课堂,慈爱和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愉悦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

三、结尾有情趣,余音缭绕

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四、作业布置要“精 少 合理”

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作业应因人而异,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对分层作业的评价也不应建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是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进步,都应当给予积极的评价。这样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尝到作业的甜头,时间长了,就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形成作业上的良性循环。

同时相应地引导学生设置好三种作业本:一是基础田园——教材同步作业本,二是增产田园——课外学习摘抄本, 三是试验田园——课外练笔或日记本。小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最好时期,只有这种符合变化的实际的形式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现代人。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由观念到行动,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性工

14.王维小学打造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篇十四

“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研讨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切实推行我校课改工作,学校决定举办“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研讨活动,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以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高效课堂教学”为核心,向40分钟要效益,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模式,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引领教学实践,提高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实效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来切实提高我校的课堂教学水平;通过交流研讨,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促进全校教师进一步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切实的把“打造高效课堂”活动落到实处。

二、活动形式 研讨、交流、提升。

三、参加对象

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备课组长和部分青年教师

四、活动时间

2015年10月15日下午2:00——5:00。请与会者在当日下午1:50前签到。

五、活动地点 多媒体教室。

六、活动流程 1.听专家讲座。2.教研组长发言:请各教研组长提前准备,以“如何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话题,汇总本学科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中汇总的本组成员意见,结合本校本学科的具体情况,准备5分钟左右的发言稿,言简意赅。

3.备课组建设心得交流:请各备课组长提前准备,以“如何减负提质,打造高效课堂”的对策为中心话题,说说本备课组在克服几方面问题的想法或做法(可选择其中一点或几点讲,内容具体而言简意赅,1000字左右):(1)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2)训练时间不够。(3)如何更好地设计学生的课后作业来保证学习质量。(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5)学生自觉性差。(6)其他方面。学校将汇总备课组成员意见,请部分备课组发言。

4.以下相关工作检查情况通报:

(1)各教研组校本教研开展情况及记录情况。(2)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开展情况及记录情况。(3)以备课组为单位撰写同题异构课心得。

(4)各年级组、教研组教师听课情况,参加相关研讨情况。

义学堂中心小学教务处、教科室

15.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十五

一、引领学生探究学习,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增强探究意识, 学会探究式学习, 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探究式学习, 具有使学生学会思考合理性、真正掌握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的明显优势, 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有裨益。在教学圆的认识时, 我让学生组成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利用手中的工具,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圆, 看哪个小组的方法最多。学生情绪高涨, 思路各异, 有的小组竟然用了五、六种画圆的方法, 如用圆规画圆;把圆形物体放在本上沿着它的边画圆, 用绳子和铅笔画圆;用图钉、绳子和铅笔画圆, 等等。在用绳子和铅笔画圆时, 中间的学生按住绳子, 其余学生用接力的方法把圆完整, 还有的转不动笔就干脆转本子。应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 才算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优化课堂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层次追求。 数学离不开生活, 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生活经验是儿童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因此, 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 让数学贴近生活,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认真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 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标准》,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 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 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 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 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再次,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 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后进生, 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 让他们循序渐进。

四、应用现代教育手段, 点燃课堂趣味亮点

新课程要求我们“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现代教育技术形声结合, 声画并茂, 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材料,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优化教学过程,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 思路变得开阔, 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 我用flash设计一些新颖动画课件, 演绎引领做角、玩角、变角等一系列递进学习活动, 让学生通过对动画的观察, 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认识动态的角, 并在这个动态变化中体会、理解、认识广义的角。在此基础上课件再出示两个一样大的角 (角1的边长一些, 角2的边短一些) , 让学生猜想这两个角的大小。学生的思维更活跃, 有的说角1大, 有的说一样大。然后, 教师课件演示把两个角移动在一起正好重合。这就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 画面清晰, 直观动感, 趣味横生, 学生看得仔细, 想得认真, 既获得正确、清晰的概念, 又充分感知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自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阅读理解之我见范文下一篇:演讲稿杨千元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