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

2025-02-01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精选12篇)

1.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 篇一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姓 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编:教 学 设 计

李翠青

河北宁晋中学 *** licuiqing113@163.com

邢台市宁晋县网通花苑2栋402

0555550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设计题目: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教材分析: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的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作为信息加工的一种类型,是本章内容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节的内容学生一般是很感兴趣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本节课从概念上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通过体验几个人工智能具体应用的例子,体会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体验智能化信息加工对生活、工作、学习的意义,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同时激励他们探索新兴科学技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现状;通过一些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2.过程与方法:体验人工智能的几个例子,由学生讨论,老师适时引导总结。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感受人工智能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教学重点:

1、能体验智能处理工具的应用。

2、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信息智能工具的实际效果时,感受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信息智能处理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们对生活中一些高科技的产品还是很感兴趣的,比如科幻影片中的“智能机器人”、智能汽车、Win7有趣的“语音识别”功能等等。他们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我通过情景导入法、分组讨论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辅助法和讲授法从而达到授课目的。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新课以前先请大家一起来观看一段《青年中国说》视频。学生:观看视频

(设计思想:最近央视的《中国青年说》这一栏目很受人们的欢迎,先给同学们播放薛来在节目中的一段视频。视频中薛来可以轻轻地挥挥手,就可以让电脑上的图片左移、右移,让一幅图放大、缩小。他可以设一个闹钟,让它在九点和十点之间将你闹起,它会自动选择一个你浅睡时,把你闹起来。他发明的智能汽车产品可以在挡风玻璃上投射GPS导航的情况,投射短信、或者是邮件,或者谁给你打电话被你错过了。然后再在车内置入一枚3D传感器,我们就能让司机用手势来控制这个画面。薛来也是一个高中生,这样的例子拉近了和同学们的距离,同时,薛来的作品也是同学们很感兴趣的东西,这样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出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智能化信息加工,所谓智能化信息加工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那么什么叫人工智能呢?(幻灯)

顾名思义人工智能就是人造的智能,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一、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播放卡斯帕罗夫和“更深的蓝”比赛的新闻报道片段;教师简单叙述“人机大战”的历史。

教师:分析“更深的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原因?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进行简单讨论,罗列出“更深的蓝”战胜卡斯帕罗夫的原因。

(计算机具有超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也就具备了很高的智能,能针对对手下出每一步好棋,并且不会范错误。)教师:2011年2月18日,超级电脑“沃森”打败了人类,站在了与人类智力竞赛的最高领奖台上。沃森的胜利让许多人想起了它的前辈“深蓝”:1997年“深蓝”力克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这曾让人类大呼:狼来了。

从“深蓝”到“沃森”,人工智能已经向前跨越了一大步。电脑会代替人脑吗?机械公敌会出现吗?这成为很多人的忧虑。

当有一天机器有了思想,它们能像人类一样思考,世界将会怎么样? 学生:分小组讨论

教师展示“更深的蓝”运行的剖析视频片段。揭示了卡斯帕罗夫的对手其实是一个象棋大师和软件专家的群体,揭示了“更深的蓝” 的高智能是构建在人类智能的基础上。引入“人工智能”的概念。

教师:“人工智能”的实质内涵:人造的智能,它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1、体验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指纹识别在个人身份认证方面的应用就是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之一。模式识别技术中的语音识别、光学字符识别、手写识别等应用也非常广泛。(幻灯片)(1)、指纹识别:在今天的工作生活中太多的场合需要身份认证。利用指纹来鉴定人的身份可以克服证件、签字、照片、密码等容易假冒、丢失、遗忘等缺点。

教师提问:指纹识别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有什么优点呢?

学生:公安局使用指纹识别系统建立指纹库检索现场。单位利用指纹机进行上下班考勤。等等

优点:指纹是独一无二的,相当固定,便于获取等。(2)、语音识别:

与机器进行语音交流,让机器明白你说什么,这是人们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语音识别技术就是让机器通过识别和理解过程把语音信号转变为相应的文本或命令的高技术。语音识别技术与语音合成技术结合使人们能够甩掉键盘,通过语音命令进行操作。语音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竞争性的新兴高技术产业。(幻灯片)活动:学生体验Win7超有趣的“语音识别”功能

教师:(引导)我们只需点击屏幕左下角的“开始”,在搜索栏里输入汉字“语音”,就能找到这个功能。第一次打开它的用户需根据提示完成初始化,以后就可以即开即用了。特别有趣的是,Win7的语音识别还有学习能力,你对它相处的时间越长,它对你的理解能力也越好,甚至连口音、方言都能听懂!

基本原理:首先在计算机中存放所有字词的读音建立一个样本数据库然后通过话筒将用户说话的声音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将输入的声音和数据库中的所有声音样本逐一进行对照找出最接近的声音样本最终确定输入的声音是哪个词或字。

(3)、手写识别

从网上下载并安装“慧视小灵鼠”。

学生:利用慧视小灵鼠在word中写上自己个性化的签名,同时学会使用不同的手写字体及连笔输入汉字的方法,观察手写输入汉字的效率。

教师:基本原理:手写汉字——信息读入——预处理——笔画识别——特征匹配(特征库)——显示汉字。即输入待识别的信息,在汉字特征库进行检索并匹配,若有符合的则显示。

2、体验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是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常用软件:金山快译等。(幻灯片)教师:把文章“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翻译成英文之后的英文重新利用百度翻译成中文,然后把翻译后的中文和原文相比较。

学生:翻译文章。

(课堂的效果是学生哈哈大笑,因为翻译的结果很离谱,教师顺势启发学生,人工智能还待进一步发展以后可以从事专门开发有关翻译的智能技术的事业。)

教师提问:为什么与原来的中文是有很大区别? 启发、讨论、分析: 学生:思考并分析原因

有区别---机器无感情---因为使用软件---人编写的---(进一步认识本质)教师:机器翻译工作原理:当输入一段话之后,机器首先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然后根据并利用它所具有的知识,生成一段文字,给出回答。因此它包含了三个部分:语言理解、思考和语言生成。机器翻译能够帮助人们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质量,但它只是我们辅助学习的工具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它。

三、其他应用 体验智能机器人。

1、智能机器人

展示各国各类机器人图片并作简要介绍:(幻灯)举例:美国研制太空机器人协助人类完成航天任务;日本研发成功驾车人形智能机器人;(播放SONY新研制的Qrio机器人跳舞视频。)

我国很多城市学校都举行大中学生机器人大赛,比如机器人足球比赛、机器人灭火比赛等。我校也有机器人兴趣小组,欢迎有兴趣的同学前去参加。

2、计算机对奕:它是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早期人工智能的研究实践,正起始于电脑下棋。人工智能的第一大应用成就正是发展了能够求解难题的下棋程序。(幻灯片)

学生活动:下载“五子棋”游戏程序,给学生实践一下和计算机对战的乐趣,体验智能信息技术。

总结

教师:除了前面我们跟大家介绍的以外,人工智能技术还有许多典型的应用:如:专家系统、机器证明、数据挖掘等人工智能已经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为我们带来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方便和惊喜,但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有局限。机器不能完全代替人,我们不能完全依赖机器,一方面我们要自力、自强、自信;同时也要热爱科学,积极探索、发展、创新,让机器成为人类的得力助手和合作伙伴,用人类自己创造的智慧,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体会一下Office 2003的手写输入识别系统和语音识别系统。

2、通过网络搜索,了解吴文俊和他的机器证明。

3、下载中国象棋/国际象棋/五子棋,与计算机进行对奕。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与活动,教师引导来达到教学目标。从课后情况看,学生基本上能够参与讨论,能够自主体验几个例子,小组讨论也有效果。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选用实际、典型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概念,通过体验,了解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分析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特点。在教学环境上,我注意到下载问题、在线翻译时网速问题、视频播放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我把资源都下载到了局域网以便授课顺利进行。

2.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 篇二

近日记者 专程采访 了葛孟华 院长。

传承百年荣光励精图治改革创新

采访中葛孟华院长首先介绍了医院悠久而引以为傲的历史。他说:绍兴第二医院是浙江省县市医院中建院历史最早的一所百年老院,今年迎来建院105周年。其前身为绍兴福康医院,系美国基督教北美浸礼会举办的基督教医院。建院之初,医院就提出 “3H” (head 、hand 、heart)文化理念,即要用我们智慧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和仁慈的爱心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正是在这浓厚的医院文化理念熏陶下,很长时期内医院无论在学科水平、技术力量还是服务质量方面均走在绍兴市的前列,为绍兴民众的健康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1928年,时任福康医院内科主任的热带病学家应元岳率先在中国大陆发现并诊断了肺吸虫病,1954年首任中国籍院长潘连奎教授开创了国内塞璐球充填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1954年至今,医院几经更名,规模不断扩大,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0年通过浙江省卫生厅评审成为浙江省第一批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但在医院 发展中也 经历了一 些波折,曾经出现过医院管理混乱、经济效益滑坡、社会形象下降、职工人心涣散的低谷时期。2012年3月底, 时任绍兴县卫生局党工委副书记、副局长的葛孟华临危受命,服从组织安排,单枪匹马,独自一人赴任绍兴第二医院。他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较短时间内理清了医院发展的问题症结, 开始实施 大刀阔斧 的管理改 革和创新。改革新政实施以来,他率领医院全体干部职工在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加强医疗内涵建设、改善群众就医感受、提高医院经营绩效、提升医院形象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根据医院发展的实际情况,葛孟华院长提出“一年一主题 ,年年有重点”的工作方针,针对性地解决医院发展不同阶段中的突出问题。如2012年主题为“服务为先、稳中求进”, 2013年主题为“转型提质、创新发展”, 2014年主题为“医疗安全、服务品质、学科建设、学习创新、便民惠民”,2015年主题为“学科建设、 内涵质量、团队协作、精业尚德”。 赴任之初,葛院长还富有远见地提出了“建设一家与百年老院历史地位相匹配的、与绍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和人民满意医院”的医院发展目标,迅速凝聚了医院的力量,明确了医院的发展方向。

降低群众就医负担——控费用

葛院长认 为 , 体现医院 的公益性,降低群众看病费用负担,是一个公立医院院长在管理上应该重视的大问题。造成群众就医负担日益增加的原因,除了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等因素外 , 临床不合 理用药 、 高值耗材 滥用、平均住院日较长等是主要原因。 因此,首先必须严格规范临床用药。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的试点地区,绍兴第二医院与绍兴市级医院同步于2012年9月12日起正式实施药品零差率,破除了“以药补医”机制。与此同时,医院切实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动态监控。一是加强临床用药目标管理。根据各科近年来药品比例实际情况及日常监管发现的问题,确定各科年度考核指标,并逐年调整;二是运用信息技术加强用药过程监管。建设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动态监控任何时段每个科室、诊疗组及医生个人的用药情况,从而自觉控制药品使用;三是加强重点药物品种使用管理。如抗生素、中药注射剂、中成药、质子泵抑制剂等的使用,实行每月用量限额制,一旦超过限量则停药3个月;四是加强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建设。将临床药学科升格为职能科室,加强人员配置,开展重点科室医师、护师、药师“三师”查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以上措施,切实降低了医院药品比例,2014年比2011年下降了10个百分点。

其次 , 严格高值 耗材采购 、 使用管理。葛院长谈到,高值耗材是医院可变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经济负担,也是医药购销中容易滋生腐败的重要领域。因此, 医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流程和使用规范。一是成立耗材采购使用管理委员会。所有材料的采购按照 “临床必需、质量可靠、价格适中、 鼓励国产”的原则,经过管理委员会讨论决定,由医学工程科统一采购, 使用科室 不得自行 采购和目 录外采购;二是建立物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条码技术,实现了高值耗材从采购、验收、入库、出库、使用、 计费直至追溯的全程闭环式管理,并逐步实现高值耗材零库存。三是加强二级库管理。在手术室、导管室、检验科 、 口腔科等 重点科室 建立二级 库,实行动态实时管理,减少库存积压,避免过期和滥用;四是加强重点使用科室监管。如骨科植入材料严格控制进口耗材的使用比例,麻醉科、 手术室的非必须用品实行使用限量控制等。

第三 , 尽力缩短 平均住院 日 。 一是实行辅助检查预约限时制。医务人员加班加点,缩短预约检查时间, 如核磁共振、心脏彩超、血管超声检查不得超过3天、胃镜检查不超过2天等;二是开展日间手术;三是手术室实行手术医师面容识别签到,保证上午首台手术准时率;四是实行医技科室弹性工作制,如B超、CT、MRI早上提前半小时上班、中午连班,MRI实行每天12小时检查;五是是加强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2014年平均住院日比2011年缩短了2.1天。

加强医疗内涵建设——提质量

葛院长介 绍 , 医院发展 关键靠内涵,除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外,医疗质量管理永无止境。近年来,医院在基础质量管理方面逐渐形成了一些特色。医院实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主诊医师负责制,各科设置若干诊疗小组, 由诊疗小组全面负责患者的整个医疗活动,同时三级医师权责明确、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积极推行多学科联合诊治模式(MDT),医院相继成立了肝癌、肺癌、乳腺癌等多个多学科诊疗团队及胸痛中心,以规范相关疾病的诊治;开展“质量管理主题月” 活动,如病历质量提升月、合理用药主题月、临床路径质量月、围手术期质量管理月、临床用血主题月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开展质量检查、考核、评估和改进;实行科室月度质量安全分析会制度,临床、 医技科室 于每月最 后一天利 用下班后一小时召开科室讨论会,分析本月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等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开展每季度一次的全院病例讨论会等等。

为切实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医院专门成立了医疗安全管理办公室,在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等共同参与下主导全院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如重点病人报告制度、重点病人管理制度、院科二级谈话制度、重点科室医疗安全分析会制度等,有效防范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还提出了“以病人为中心、重塑满意”的处理医患纠纷理念,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积极创新护理管理模式,确保护理安全。 医院对护理人员实行分级管理,将临床护士分为“5级7岗”, 按照不同层级给予不同的工作权限, 履行相应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以满足不同患者、不同疾病及病情的需要,真正做到能级对应,保障病人安全;实行护理岗位风险分级管理,对全院各护理单元,依据岗位责任、劳动强度、技术要求、风险大小、夜班濒次等“五要素”,将临床科室从高到低分为4类,并推进“岗位风险津贴”制和护士夜班补贴“能绩对应” 制;实施护士“进阶”管理,对新护士第一年实行“导师制”带教培养模式 ; 重视专科 护士培养 , 开设糖尿 病、PICC维护、腹透、造口、孕产妇等护理专科门诊等,从而切实提升护理质量。

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优服务

葛院长介绍,近几年来,医院始终坚持把改善医疗服务作为医院工作的重点,积极践行“病人利益至上” 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弘扬传统文化, 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载体,拓宽服务思路,在优化环境、改善流程、 方便病人、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切实提升群众就医感受。

首先,以病人为中心,提供无缝隙医疗服务。一是成立了由院长任主任的服务品质管理委员会,持续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改进和提升。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各部门服务应对标准、 医院服务投诉处理流程等相关制度。 每月开展病人对医院各科室,临床科室对医 技科室 、 行政后勤 部门的满 意度测评,将测评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每月召开一次服务品质讨论会, 定期总结医院服务中存在的的问题, 对所征集的病人意见与建议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防范措施与处理意见;二是整合服务模块,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 ” , 集中提供 预约 、 审批 、 咨询、便民服务及院长代表现场办公; 三是管理 重心前移 , 实行 “ 院长代表”制度。每天派两名职能科长担任 “院长代表”,巡视全院医疗服务运行情况,代表院长现场办公,及时协调处理各类医疗服务投诉,主动到病房了解前一天入院病人的意见、建议和困难并及时记录予以妥善解决,送上院长亲笔签名的慰问卡,把院长的问候带到病人床边。四是延伸后医院服务,让患者为医院“把脉”。坚持把住院患者出院问卷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工 作来抓 , 每年发放 问卷调查 表50000余份,充分获取患方的意见与建议。推行后医院服务,出院后,医务人员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宣教、提醒复诊时间等内容的回访。

其次 , 创新服务 载体 , 开展多形式优质服务活动。一是持之以恒开展每季度一次的“服务优胜科室”、 “ 服务之星 ” 评选和年 度 “ 十佳员工”、“优秀员工”评选,树立身边典型;二是滚动推进“百日无投诉” 活动,助推服务再上新台阶。活动以每100天为一轮,对零投诉科室实行奖励,并逐轮追加奖励额度。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服务投诉及医疗投诉较上年同期下降57.14%;三是以“关爱” 为主题,开展“每天感动一名患者” 活动。通过活动号召全院职工充分挖掘身边先进典型,努力做到“为病人多想一点,为病人多做一点,为病人做细一点”;四是推行“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搭建爱心奉献平台,真诚服务患者。

第三 , 以信息化 为手段 , 全面推进服务流程改进。医院于2012年9月在浙江省县市医院中率先推行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先诊疗后结算”门诊服务,使病人就诊等候时间缩短30 % 以上;在绍兴市内率先建成自动化药房,实现取药“零排队”;全面推行自助挂号、自助结算、自助打印报告单、X光胶片等服务,让患者就医更便捷;专家门诊、普通门诊预约号源全开放,可通过网络、电话、自助终端、诊间等多种途径预约,大大缩短患者候诊时间;建设智能化车辆收费管理系统,合理规划院内车流,把所有停车位让给患者,缓解停车难;全面实施移动医疗、移动护理,病区设置二级护士站,拉近护患距离;开展出院病人床旁结算服务等等。

提高医院经营绩效——降成本

降低医院 运行成本 , 提高经营 管理绩效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葛院长十分重视绩效管理,运用好“绩效”这根指挥棒,努力降低 管理成本 , 切实提升 医院效益。

一是改革 医院绩效 考核制度 。 建立以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效率、风险系数、病人满意度为基础的绩效考 核分配制 度 。 重点从门 诊人次 、 出院人次 、 住院床日 、 救治重危病人数、手术台次及四类以上手术比例、药品比例、平均住院日、均次费用、护理岗位风险等指标对科室及医务人员个人进行严格考核。二是实施药品供应链管理。药品零差率销售后,医院药品由利润中心变为成本中心,2013年医院开展了药品供应链管理改革,建立供应链管理平台,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减少库房面积80%、 药库人员33%,基本实现药品财务零库存。三是加强能源消耗管理。医院实施了中央空调合同能源管理,所有电梯安装电梯节能回馈装置,所有照明实施LED改造,病区使用新型节能型开水器,利用余热回收供应病区热水并刷卡取水。2013年、2014年人均综合能耗分别比上年下降10.9% 、 12.6%。四是加强日常消耗管理。实行非核心业务外包,如各类处方、报告单打印业务外包,按打印数量结算; 建设OA系统,逐步实行无纸化办公; 车辆维修、印刷品、被服供应等全部招标定点、定价。

提升医院形象 ——重公益

葛院长认 为 , 医院的公 益性应体现在坚持以减轻群体就医负担,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首要任务;体现在坚持以人为本,把治病救人、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的核心,医院要运用各种载体,积极投身公益活动。

首先,积极践行公益惠民。医院每年开展公益承诺活动,接受社会监督。承诺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确保不推诿病人;全天候畅通绿色通道, 确保急诊病人救治;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关爱弱势群体,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免费健康体检, 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血糖检测;为特殊贫困老年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设立开水免费供应处及爱心避暑纳凉点等。

其次 , 传播知识 , 促进健康 。 专门设立健康教育科,开设福康大讲堂,每年组织50场次健康讲座和病友联谊活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组建医院健康教育讲师团,赴社区、企业、敬老院、学校开展义诊、健康咨询、讲座等为民健康服务活动。2014年,医院成功创建为浙江省健康促进医院。

第三,探索建立医疗联合体。作为绍兴市柯桥区的龙头医院,与柯桥区平水、福全、兰亭、漓渚、王坛、 稽东等6个镇卫生院成立了区域医疗联合体,建立了影像诊断中心、远程会诊中心、临床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实行资源共享。特别是与平水镇卫生院实行紧密一体型管理,通过派出管理人员、专家团队、业务骨干,建立大型检查预约平台,扩大基层用药目录等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使平水镇卫生院管理日趋规范,基础医疗质量明显提高,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良好机制,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让山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上级医院的服务。

第四,用文化凝聚力量。“3H” (Head,Hand,Heart)文化是绍兴第二医院文化的精髓。葛院长坚持把医院文化建设与树立医院新形象紧密结合起 来 。 在积极推 进医院内 部改革的同时,大力弘扬“厚德求精,福康泽民 ” 的医院理 念 , 履行 “ 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医院使命,将病人的满意作为衡量医院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通过建立院史馆,传承医院文化 ; 重视新员 工培训 , 灌输医院 文化;开展员工素质提升培训、公益活动、文体活动,强化医院文化;通过医院管理制度、组织行为、医院形象等处处彰显医院文化。

在全面深 化内部改 革的一系 列重拳出击下,短短几年间,绍兴第二医院实现了质的蜕变。三年多来,医院业务快速发展,门诊人次年均增长12%以上,出院人次年均增长13%以上,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3%以上;科研工作更是硕果累累,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2项、省部级4项,并获厅、市级科学技术奖24项,发表中华级论文80余篇,SCI论文8篇,这在县市级医院中实为难得。与此同时,职工收入同步增长,员工幸福感明显提升,在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绍兴市级医院及县级综合性医院患者满意度第三方调查测评中,绍兴第二医院均以高分位居被测评综合性医院的首位。医院先后获得中国医疗机构公信力示范单位、省级无烟单位、省级敬老文明号、省级健康促进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等称号。

3.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 篇三

关键词:视频;采集;加工;分组;任务驱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3-0000-02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of Video Information

Liu Rvyong

(Linqing No.3 High School,Linqing252600,China)

Abstract:First,this class accentuates the formation of the practical manipulating capability by showing tasks in groups, and they are arranged from easy ones to hard ones gradually,for those who are skillful,some "let me try" operations are prepared,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tep by step" method.Secondly,this class was finished mainly by the independent operation of the students,and the hards ones was manipulated by discussing inside the group before competing among groups and honoring the better ones.The teacher pays attention to problems in the students'operation and explain them after gathering them.Thirdly,the evaluation of the class was manipulated by showing videos,including remarking among groups and from the teacher.The whole class gives priority to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 plays the role of a guider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learning by themselves.

Keywords:Video;Collection;Processing;Grouping;Task-driven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音频、视频、图像信息的加工第二节的教学内容。介绍视频信息采集与简单加工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并以创作视频作品为例,引领学生经历视频加工处理实践活动过程,逐步掌握利用视频编辑突出主题,表达信息的基本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但由于大部分学生上机操作能力较差,平时缺乏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素养的积累和培养,所以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把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根据实际对所设置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进行适时调整。

[计划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记住视频的简单原理;

2.能说出视频的采集方法及设备;

3.知道常见的视频播放和编辑软件,并能运用软件对视频进行简单加工。

二、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表达交流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媒体和工具完成视频编辑,用以呈现信息、交流思想;

2.能对采集的视频素材进行加工编辑,表达自己的主题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经历视创作的过程,进而形成积极主动学习和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处理视频素材,培养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在创作作品时应遵守相关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认真负责地利用视频素材进行加工,表达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健康的信息表达和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视频信息采集的基本方法,能对视频信息进行简单的截取、加工与合成。

难点:视频软件的选择及视频、音频素材等多种素材的合成。

[教学策略与环境]

教学策略:本节课以演示典型作品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分组教学、分层次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教学环境:网络教室、绘声绘影视频编辑软件(因Premiere较为专业,学生操作有困难,固采用绘声绘影软件)、视频素材等。

[课前准备]

布置预习任务——预习课本第89页内容,熟悉软件界面;分发视频素材到学生机。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1、视频的定义和原理;2、视频采集的方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自己制作的一段短片,引起学生兴趣,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并点名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目标。

二、视频信息的采集:

1.视频简介:所谓视频,是由连续画面组成的动态场景,这些画面是通过实际拍摄得到的,是利用人的现象而实现的动态画面。

[思考]《喜洋洋与灰太狼》是视频吗?为什么?

2.视频采集:一是在已有的数字化视频资源中寻找或截取;二是通过视频采集卡采集传统模拟摄像机拍摄出来的视频信号,进行;三是用数码摄像机直接拍摄而获得数字化的视频文件。

三、视频信息的加工:

1.数字化视频加工工具比较:

软件名称工具类别特点说明类型文件格式

Media Player视频播放工具Windows 自带AVI、WMV

超级解霸视频播放工具

(可简单加工)功能强大的VCD、DVD播放工具MPEG、DAT

绘声绘影视频编辑工具界面友好、功能实用、面向大众AVI、MPEG

Premiere视频编辑工具功能强大、操作复杂的专业型工具AVI、MPEG

2.视频信息的简单加工:

[任务1]将“G:素材文件夹”(课本附带光盘中的素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路径)下的“打篮球.avi”视频的1分钟之后的视频删除掉。

操作提示:

①打开:运行绘声绘影11(Ulead VideoStudio 11),点击“加载视频”将视频“打篮球.avi”导入素材库。

②拖动:用鼠标左键选中“打篮球.avi”并拖拽至视频轨。

③剪辑:拖动预览窗口下方的滑块至1分钟处,点击“剪辑”,然后用鼠标左键单击要剪辑掉的视频,按键盘上的删除(Delete)键。

3.视频信息的简单合成:

[任务2]将“G:素材文件夹”(课本附带光盘中的素材,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路径)下的“小街.avi”视频片断添加到任务1中剪辑后的视频信息之后,并在两个视频连接处添加“飞行旋转”过渡效果。

操作提示:

①在任务1的基础上,点击“加载视频”将视频“小街.avi”导入素材库。②拖动:用鼠标左键选中“小街.avi”并拖拽至视频轨“任务1中剪辑后的视频信息”之后。③编辑:打开效果面板,在下拉框中选中“三维”,用鼠标左键将“飞行旋转”效果拖拽至两个视频的转场处。(回至开头点击播放,预览效果)

[试一试]将“G:素材文件夹”下的“小街.avi”视频片断拖动到覆叠轨上,会有什么效果?能否对“覆叠轨”中的视频片断添加动画效果?

[任务3]为任务2中保存的视频添加一个以图像素材(片头)为背景的片头,并在该图像上添加字幕“打篮球视频加工”,并以“打篮球视频加工作品”为名将项目保存到D盘根目录,然后将影片以MP4格式输出(文件名默认与项目同名)。

操作提示:

①打开文件菜单,选择“将媒体文件插入到时间轴→插入图像”,选择“G:素材文件夹”下的图像“树.jpg”,将其添加到时间轴上(调整其位置至开头处)。②点击面板按钮中的“标题”按钮,在预览区双击输入文字“打篮球视频加工”。③保存项目:打开“文件”菜单,先择“保存”命令,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路径后,输入文件名“打篮球视频加工作品”,单击“保存”即可。④输出影片:用鼠标左键点击“分享”选中分享面板,选择“创建视频文件”→选择“MPEG-4”→选择“Mobile Phone MPEG-4”输入文件名“打篮球视频加工作品”后保存。

[试一试]操作较熟练地同学可对“字幕”时间段添加背景音乐。

[达标检测]——课堂作业:

利用本节所学内容,各小组以“怀念雷锋”为主题自行创作一段影片,要求有:转场效果(或画中画效果)、字幕(素材提前发到学生机)。

[教学评价]

分别对演示的同学和各小组进行评价,可先各组学生互评,然后老师加以点评,并对优胜小组加以奖励。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学会视频素材的剪辑、合成,转场效果的设置、字幕的添加等操作,并能利用以上操作创作影片。“试一试”体现了分层教学;达标检测部分则重在体现分组教学。

4.教案: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许丹娜 篇四

教案:信息的智能化加工(许丹娜)

3.3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设计者:许丹娜 一、教学目标 l  知识与技能 1. 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 2. 了解几种典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价值。 l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看首次象棋人机大战这段历史视频,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思考人工智能技术。 2. 通过举生活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典型例子,再通过自主选择体验不同的人工智能工具,由学生自由讨论,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 l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学生对探索信息技术的欲望,引导学生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人工智能及利用人工智能处理信息 难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价值及评价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环境 1. 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课室 2. 学习工具:计算机 3.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   五、教学过程 略 六、评价方法 过程性评价:学生课堂表现 总结性评价:提交上来的活动任务表,组间评价   七、板书设计 一、人工智能的内涵      人造  模拟   人类与机器的关系 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模式识别 机器翻译 其他         八、教学流程图:略                                           附录:活动任务表          

5.视频信息的加工 篇五

课题名称 作者信息 课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视频信息的导入与视频信息加工的基本方法,学会绘声绘影软件的简单操作,并掌握一定的加工技巧。

2、过程与方法: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视频信息加工、交流思想;能熟练运用视频信息技术解教学目标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视频的展示,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视频信息的剪辑、加工能培养学生对视频制作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索视频信息加工方法及使用视频信息的意识;在作品的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合作,培养起团队协作的精神。

教学任务分析

视频信息的加工(八年级(下册))

三亚三中

张之琼

新授课

1、视频信息的截取、添加音乐、字幕和特效

教学重难点

2、视频信息的合成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课时安排 任务驱动和启发式教学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2课时

绘声绘影软件;准备视频操作示范文件、李娜夺冠、国庆阅兵等视频,独自拍学具准备

摄(已加工)和收集一些视频素材;相关音乐素材。

环节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 回答问题(特效、慢镜头)

激情导入

并引入学生情感

视频短片

一激动人心的于网络,第二部短

教师活动

意图

备注

1、首先播放“刘翔夺通过观看视频,冠”短片

引出课题,通过教师说明:第一部

2、播放自拍(已加工)对刘翔夺冠这短片的素材来源

3、提问:“视频中用了时刻的回顾,激片素材来源是自哪些处理方式”

发学生对课题己用DV拍摄。

4、提出主题:视频信息探究的兴趣。为的加工。

下面自学操作打基础

一、学生了解视频信

一、教师讲解制作步骤

一、交待自学

一、老师准备好视息的加工步骤后,根并介绍如何使用自学材步骤和材料,以频操作示范文件据教师介绍找到自料 学材料

二、自主学习

便节省学生自和相关素材

二、让学生初步了解绘声绘影软件

1、素材导入:如何导入学时间 视频素材。

2、对视频进

行截取、添加字幕、特

学生根据视频演示,效和配乐处理

3、视频信

对教师提供的视频息的生成。

素材进行视频信息

二、请一名同学演示,鼓励学生自主的简单操作 的加工

自学新知

并口述操作过程。

创作、创新;进

三、学生练习、分层

三、作业要求:(可创新)行小组协作并

作业

1、请把《国庆阅兵》各完成任务

学生根据作业要求镜头进行配乐,并查看

进行思考、选材操作编辑效果。

二、达成使能目

三、教师找出学生

存在的共性问题

(可创新),在设计

2、根据教师拍摄视频短标。时,如有遇到难题,片的素材,把各个镜头

可以向旁边的同学进行截取、并配好音乐,请教。师生反馈

并加上字幕“主题”(学生自定),给抛物镜头加上特效,并体会短片的内涵。作品展示并解决问提问:说一说你们对视

题:

教师展示有代表

频的截取、添加字幕、由使能目标达性的作品,为所提

问题提供讨论依据 1.学生讲评自已的特效和配乐等处理的认成终点目标。作品和讲评他人的识? 作品,针对作品的优老师点评:

点和缺点进行讲评,制作视频效果要考虑对作品展示

最后集体评价学生整个作品的影响,注意的作品。

各种效果都是为视频中

体现教学目标

2.教师对学生不能心思想服务。在制作视解决的方法给予补频作品的时候,关键是充。

角度要新,要有针对性的反映问题。

一、回顾

一、提问:本课主要学

一、达成终点目

标。

1、视频信息的截取、习了哪些操作? 添加音乐、字幕和特

2、视频信息的合成

二、教师展示有独特风

巩固新知

二、让学生知道在采集、加工视频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合理加工和使用视频信息的意识。

板书设计 略

格的视频。

二、体现教学目

教师准备独特风格的视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要让具有独特风格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任务,让学生通过教师准备好视频操作示范文件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完成了“我会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自主探究合作完成。课前了解学生情况和自学能力,对基础好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鼓教学反思

6.信息的加工教学反思 篇六

第一部分:依据教材实例“高一年级创建文明班集体”评比,贴近学生们的生活,以此任务为教学实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第二部分: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建立表格,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分析报告。

第三部分:练习操作。学生在完成各个步骤的学习之后,自主练习,反复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我个人觉得本节课有以下一些方面做得较好:

1、在教学实例的选取上,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他们愿意探讨,有利于课程任务的顺利进行。

2、教学策略得当。本节课我采用了实例分析、任务驱动、演示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对高一年级文明班集体的评比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表格数据,最终形成报告的能力。对个别问题进行单独辅导,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对过程及结果展开自我评价和集体评价。

3、教案的设计:教案设计我注重知识点有效联系,层层推进,引导学生跟着学案逐步完成任务,自让而然,水到渠成。

7.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 篇七

关键词:纯棉织物,电子束辐照接枝,抗菌整理,季铵盐抗菌剂

自然界中微生物无处不在,其中数量庞大的细菌尤其威胁人类健康[1]。棉纤维因吸湿透气、光泽柔和、穿着舒适及生物可降解等优点倍受青睐,广泛应用于各类纺织品,但同时棉织物是典型多孔性纤维,在服用过程中极易滋生细菌,不仅造成织物的缺陷,并对皮肤产生有害刺激。因此,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意义重大[2,3]。

现今,抗菌整理技术不断发展,常用抗菌整理方法有表面涂层法、树脂整理法、微胶囊法等[4,5],常用抗菌剂有无机金属、季铵盐、壳聚糖等[6],但它们均存在抗菌耐久性问题:其一是抗菌剂自身与纤维未能牢固结合而达不到良好的耐洗效果;其二是季铵盐类抗菌剂,日常使用的洗涤剂多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极易与阳离子季铵盐化合物结合从而使织物丧失抑菌性能[7]。

近年来,电子束辐照加工技术因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受到广泛关注[8]。El-Naggar等[9]应用ZnO为主要成分的整理剂在高能辐照和热固化条件下处理棉织物,结果表明经电子束辐照的织物抗菌效果较γ辐照和热固化处理好。

本研究选用季铵盐化合物为抗菌剂,采用电子束辐照技术对棉织物进行处理,以物理方法获得织物功能化改性,并对整理工艺和效果进行研究。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与设备

纯棉平纹织物(经纬密578根/10cm×254根/10cm,线密度13.4tex×13.4tex,幅宽144.5cm);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菌代表,ATCC25922,Escherichia coli);季铵盐抗菌剂,常州美胜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琼脂粉、蛋白胨、牛肉浸膏,均为生化试剂BR,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氯化钠、十二水和磷酸氢二钠、二水合磷酸二氢钠、氢氧化钠,均为分析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电子加速器(EB150 20-250S1型),武汉久瑞电器有限公司;霉菌培养箱(MJ-160B-Ⅱ型),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手提式不锈钢压力蒸汽灭菌锅(DYQ-DSX-280B型),上海申安医疗器械厂;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NICOLET is10型),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U-1510型),日本日立公司;多功能电子织物强力仪(HD026NS型),南通宏大实验仪器有限公司;电脑测色配色仪(Datacolor 650TM型),美国Datacolor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正交试验

选择抗菌剂浓度、浸泡时间、电子束辐照剂量作为三个因素,选取正交表L9(33)(见表1)进行正交试验。

1.2.2 抗菌整理

试样预处理→季铵盐抗菌剂浸渍→二浸二轧(轧余率75%)→共辐照接枝(辐照环境为空气)→试样后处理。

1.3 性能测试

1.3.1 FT-IR测试

使用FT-IR对经电子束辐照前后棉织物红外光谱测试表征其官能团特征。

1.3.2 SEM测试

使用SEM对经电子束辐照前后棉织物表面形貌观察,扫描倍数为4000倍。

1.3.3 抗菌性能测试

采用GB/T 20944.1—2007琼脂平皿扩散法(抑菌圈法)测试经电子束辐照后棉织抗菌性能[10]。选取大肠杆菌为测试菌种,以抑菌带宽度表示试样抗菌性能,按式(1)计算:

式中,H为抑菌带宽度,mm;D为抑菌带外径的平均值,mm;d为试样直径,mm。

1.3.4 接枝率测试

分别准确称量经电子束辐照前后棉织物干重,按式(2)计算经电子束辐照后棉织物接枝率[11]:

式中,G为接枝率,%;wi为接枝前织物质量,g;wg为接枝后织物质量,g。

1.3.5 织物强力保留率测试

使用HD026NS型多功能电子织物强力仪,按国家标准GB/T 3923.1—2013对经电子束辐照前后棉织物拉伸断裂强力测试[12],隔距为50mm,速度为100mm/min。接枝后织物强力保留率按式(3)计算:

式中,B为强力保留率,%;F0为接枝前织物的断裂强力,N;Fs为接枝后织物的断裂强力,N。

1.3.6 织物白度测试

使用电脑测色配色仪(Datacolor 650TM型)对经电子束辐照前后棉织物白度测试,将试样折叠4层,不同位置测试4次取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接枝纯棉织物的结构表征

2.1.1 FT-IR分析

图1为电子束辐照前后棉织物FT-IR谱图。

(a:电子束辐照前纯棉织物;b:电子束辐照后纯棉织物;c:季铵盐抗菌剂)

由图可知,经电子束辐照后棉织物在1390和2991cm-1处发生明显变化。在1390cm-1处出现C—N伸缩振动吸收峰,在2991cm-1处出现N—H伸缩振动吸收峰,可得棉织物成功接枝新物质。由图中曲线c可知,在1390和2991cm-1处分别有C—N伸缩振动吸收峰和N—H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与纯棉织物发生接枝的物质为季铵盐抗菌剂。在电子束作用下,棉织物纤维素大分子上羟基(—OH)断裂,季铵盐整理剂上C—N键断裂,二者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发生接枝反应。

综上可知,经电子束辐照后,季铵盐抗菌剂与棉织物发生了化学反应,解决了普通抗菌整理方法中抗菌剂与底物不能牢固结合的难题,基于电子束辐照的织物抗菌整理耐久性较普通抗菌整理好。

2.1.2 SEM分析

图2为电子束辐照前后棉织物SEM图像。

[(a)电子束辐照前棉织物;(b)电子束辐照后棉织物]

由图可知,电子束辐前棉织物表面光滑平整,经电子束辐照后棉织物表面粗糙,覆有原样上没有的物质,结合图1可知该新物质是接枝到棉织物上的季铵盐抗菌剂单体。由此再次验证,经电子束辐照,整理剂单体与棉织物内部活性基体发生了接枝反应。

2.2 抗菌性能正交分析

图3为正交试验电子束辐照棉织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效果图。

[(a-i)实验号1-9;(j)原样]

由图3可知,未经电子束辐照的棉织物[图3(j)]没有抑菌圈,且试样与琼脂培养基接触区域布满繁殖的大肠杆菌,表明棉织物原样没有抗菌效能。实验号为1[图3(a)]的试样几乎没有抑菌带,抑菌效果较好,而其他实验号[图3(b-j)]试样均显现宽度不同的抑菌带,且试样与琼脂培养基接触区域没有繁殖,抑菌效果好[10]。

设计正交试验,以抗菌性能作为指标优化工艺,结果如表2所示。采用正交试验极差分析得,A3B3C1是“可能好”的水平组合,经验证得该水平组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带宽度为5.97mm,确为最佳工艺,即整理剂浓度15%、浸泡时间9h、辐照剂量65kGy。

2.3 优化工艺条件下织物其他性能分析

2.3.1 接枝率分析

表3为优化工艺处理后棉织物接枝率。

由表3知,经优化工艺处理的棉织物接枝率仅为7.23%。影响接枝率因素主要有整理剂浓度、浸泡时间、辐照剂量及辐照环境等,一般来说,接枝率越高,相应性能的改善程度越大。

2.3.2 织物服用性能分析

表4为优化工艺处理后棉织物服用性能。

由表4知,优化工艺条件下经电子束辐照后棉织物断裂强力有所下降,经纬向强力保留率分别为77.0%、79.5%,在可接受范围内。整理后棉织物强力降低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电子束作用下,棉纤维大分子主链产生活性点引发抗菌剂中活性单体与其发生接枝聚合,在纤维大分子间引入共价作用,因此各单元承受外力不均引起棉纤维强力下降[13];二是实验中使用的季铵盐抗菌剂pH=5.80~6.20,为酸性,而棉纤维结构中苷键的存在使其对酸性表现极其敏感,造成整理后棉织物强力下降[14]。

在优化工艺条件下经电子束辐照后棉织物白度有所下降,降低率为7.6%,在可接受范围内。实验中使用的季铵盐整理剂呈淡黄色,导致棉织物白度下降。

3 结论

(1)对大肠杆菌具有最佳抗菌效果的优化工艺为:整理剂浓度15%,浸泡时间9h,辐照剂量65kGy。

(2)由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综合分析证明,在电子束作用下,棉织物与季铵盐抗菌剂发生了接枝反应。

8.燕窝 加工一年成富翁 篇八

自从各报刊杂志刊登岳阳李小良老师因患病对外公开燕窝加工技术后,学习者络绎不绝,加工者获利颇丰,年收入都在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河北的王永川投资过很多项目,均以失败告终,不是没有原料就是没有销路,亏损了几万元,并受到乡亲们的耻笑,后来加工起了燕窝,短短几个月就收入了十几万元,又过起了扬眉吐气的日子。福建的王仁山是做水产生意的,他知道市场上的燕窝都是加工的,但苦于学不到技术,偶然的机会看到报道,马上就到岳阳学习了加工方法,现在每月能够赚几万元,湖北的邓晓燕是一名下岗职工,家中生活极其拮据,还有外债,夫妻经常吵架,后来她瞒着家人学习了燕窝加工,加工后放到各家药店·超市·礼品店进行销售,每月都有一万多元的收入,不仅还清了外债,听说最近还买了房【以上摘自生意经杂志的报道】。

为了让更多的人创业,也是应广大学生的要求,李老师现将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秘而不宣的人工血{红}燕加工技术和天然燕窝加工技术全部对外公开,加工燕窝不用机器设备,不需场地,全靠手工制作。投资仅需几千元即可,而利润惊人[。李老师还为学员备齐了各种精美的包装盒,使加工者无后顾之忧,加工燕窝一不愁原料二不愁销路,是一项永不过时的生意,甚至可传给下一代。对于想创业的人来说是一项比较稳妥的项目。

9.《视频信息的加工》教学反思 篇九

部份内容是由学生自主学习获得,这个过程是非常有必要的,学习就是得靠学生学习怎样去解决相关问题的技能。

10.图片信息加工的教学设计 篇十

一、设计思想

图片素材的加工和处理是多媒体作品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图片素材收集完成后紧接着要完成的事。本堂课以完成“制作圣诞贺卡”的任务为主线,以图片素材的合成活动为主体,引导学生运用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完成实际任务,体验图像素材加工的方法和独特魅力。将图像素材加工的一般步骤作为课堂任务的主线,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分析,学生探索完成合成的步骤和方法,从而初步掌握简单图像处理的具体方法。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本课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内容:掌握图片素材的加工。(以学生掌握用Photoshop处理图片素材为目标,完成Photoshop基础知识的教学,引领学生完成对自己作品相关图片进行加工处理的练习,完成自己多媒体作品图片素材的准备工作。

本课的教材内容:第二章 计算机中的图世界 2.2 图像的加工与处理,课题定为对所获取的图片素材进行各种设置、修改与加工,掌握图片素材再加工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所使用的主要工具为Photoshop,安排为4课时,本教学设计为第一课时。

从《课程标准》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节教学内容的要求来看,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以前采集的图片素材进行合成、再创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初步了解图片素材再加工的一般步骤、常用软件以及技巧、方法。由于学生对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的不熟悉,在上课过程中还要逐步完成Photoshop的基本操作教学。考虑到是第一课时,所以教学着重点在于图片素材加工的一般过程和利用Photoshop中基本工具完成合成。

三、学情分析

1.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熟练,能很好的通过教师提供的网站获取知识,有一定合作意识。

2.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或网络上接触过图像处理的具体应用,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以前学习过诸如“画图”类的图像处理软件,熟悉工具箱中工具的使用,能比较熟练的利用“画图”进行简单的图像处理。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Photoshop的界面、颜色等基本知识,在实践中理解Photoshop三大基础(层、路径和选区)的概念;

(2)熟练打开隐藏工具和面板,掌握画笔、形状工具、路径选择等工具使用技巧;

(3)掌握图层面板和路径面板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图像素材加工的一般步骤,并以此为主线探索研究,逐步理解图片素材的合成方法,最终能利用Photoshop初步完成合成作品;

(2)培养创作多媒体作品的能力,并学会评价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图像处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观念;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科学求是、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品质;

(3)在信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五、重点难点

重点:特殊画笔的设置、绘制路径、路径转化为选区

难点:图层的使用、路径的特性、路径与选区的转化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学生学习,把制作贺卡分解成若干个具体任务,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让学生自由轻松地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引导启发,演示实践,讨论交流相结合。

由于这节课内容的操作性比较强,要求能活用Photoshop的基本操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表现出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方面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任务的基本标准,对于操作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有创作欲望的,可以在任务书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七、课前准备

专题学习网站、多媒体广播软件

八、教学过程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再有一个月就到圣诞节了,以往同学们会收到很多的贺卡,喜悦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浪费木材的沉重话题。展示几张电子贺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这节课就来DIY一张电子贺卡,这样更能表达真诚的祝愿,同时也是一举两得的事。学生讨论一会儿。

欣赏作品,研究作品构成、制作步骤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样例作品构成及制作过程,给出自己制作的步骤,展示图层关系及各图层内容。

新授:Photoshop基础知识结合画图和Flash,熟悉Photoshop的界面、工具箱和面板区,演示:打开隐藏工具和复位调板位置的方法。

引导学生使用学习网站,阅读了解Photoshop的基础知识,为完成任务一做好准备。阅读相关内容,了解各组成部分功能结合画图软件,有利于培养学生。

对Photoshop的认知度和熟悉感

任务一:使用油漆桶和画笔工具绘制带有图案和颜色的画纸 讲解新建图层的步骤,帮助学生熟悉图层面板

分析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图层的作用 通过学生自学,选用多种画笔,熟悉画笔调板的使用方法加深学生对Photoshop的认同感,复习有关层的知识

任务二:绘制沿路径变化的图形

使用形状工具、画笔和路径选择工具绘制镂空的图案 体会使用路径的好处和技巧 在实践中理解路径的作用 任务三:剪裁特殊形状图片 打开外部图像文件的方法,演示路径转化为选区的过程,分析在移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路径于选区在外观、用途上的区别。观察路径转化为选区前后图像变化,思考两者区别,自己总结路径和选区的概念。通过活动,理解路径与选区的区别,掌握移动图片和添加文本的方法

交流小结 展示学生作品,回忆本节课重要的知识点。

交流对Photoshop的体会,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图层、路径、选区三大基础的概念和使用方法。学生上传自己的作品,并互评让学生学会评价作品的方法。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的最初,我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让“路径”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讲路径就是讲如何用钢笔工具绘制曲线,涉及锚点、方向线、端点、直线点、曲线点等众多概念,尤其是绘制曲线的操作,对学生精确控制鼠标的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一本杂志中,文字沿着图片边缘排版的方式给了我启发。在Photoshop中,文字的排版方式有一种就是“路径排版”,效果非常直观,而且可以避开绘制曲线,使用自定义形状来生成路径,学生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但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路径文字排版是Photoshop CS新增的功能,绝大多数学校使用的都是Photoshop 7.0,根本不可能实现。于是将内容修改为使用画笔对路径进行描边。但是这也存在问题,“描边路径”简单来说就是画一个有边缘的图形,在显示路径边缘的时候,根本看不出描边前后的变化,学生一定会认为使用路径没有什么必要。经过以上思考,最后确定设置画笔的特殊效果来解决描边路径的显示问题,从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路径的概念。

11.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一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加工理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对于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词汇学习是关键,如果不能掌握足够多的词汇,就无法完成有意义的表达。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要求老师首先要讲清楚词汇中单个汉字的字形、读音、意义,然后再讲清楚词语的用法。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个词语一个词语的学,这样刻板式的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习者自身的语言习得过程,忽视了学习者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的内在联系。对外汉语词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教与学的简单联结,而应该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过程。

索尔索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认知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获得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又怎样表征并转化为知识,它怎样贮存,知识又是怎样用来指导我们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心理过程的全部范围—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学习、记忆、概念的形成、思维、表象、回忆、语言、情绪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贯穿于行为的各个领域。”这样的一种信息加工理论同样适用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词汇教学的过程不再是简单地将接收的信息相加,而是要求学习者的大脑依据过去的经验对输入的刺激加以编码、记忆和贮存。

下面结合信息加工过程中几个重要概念——知觉与注意、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阶段谈谈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联系。

一、知觉与注意

知觉是认知的起点。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觉是确定人们所接受到的刺激物的意义的过程,或者说,知觉是一种解释刺激信息,从而产生组织和意义的过程。”(乐国安,1986)人们首先通过感觉刺激接收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进入人们的大脑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其目的是将感官获得的感性直观信息转化为有组织有意义的信息。

注意是人们心理活动对其他对象的离开,对某一对象的集中。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注意,说明他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这一事物产生了联系,而他对这一事物的新奇性产生了直接兴趣,引起注意。此外,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还与注意的保持有很多的关系,新异的刺激虽然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人如果对他不理解,即使引起了注意,也只是一时的,这种注意会很快失败。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并让这份注意保持到触发其知觉活动很重要。一些独特的意象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一些频繁出现的意象则会通过感觉刺激进入大脑。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应及时找到与词汇相关的、独特的、频繁出现的意象刺激知觉系统,与大脑中的已有图示进行模式匹配。

二、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人通过知觉与注意从外界获得信息,经过大脑的信息加工再在记忆中贮存下来。外部信息经过感觉通道先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适当次数的重复或复述,就可以进入人大脑的长时记忆系统当中。当新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和长时记忆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学习者就理解了新信息或知识。

在词汇教学中,如果老师的“教”,对学生来说只是产生了短时记忆,那么,教学就是失败的。在抓住学生的注意,唤醒大脑中已有图示的基础上,要争取让学生真正记住所学的东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1.绝不孤立地讲一个词语。让学生大脑中的词语成链条状或组块状,当一个人大脑中这样的词语结构越多时,其短时记忆能力就会越强。这样,学生的记忆压力会减小,短时间内又会有一定的词汇量积累。2.即使信息进入大脑的长时记忆系统中,这些信息也是有可能会遗忘的,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创设语境,反复不停地强化和复现所学的词语。

外在的刺激引起人们的知觉与注意,一些具有区别性特征的知识会进入知觉系统,进行模式匹配。也就是说,新的知识进入大脑,就像是一本新书进入图书馆,图书管理员就会按照图书之前的分类把它放到同类书中,如果现行的分类没有适合此新书的,即模式不匹配,那么,新书会被归到一个新的类型中去。人的大脑自然也会像图书重新归类一样组织原有的知识。当所有的知识的模式匹配都完成时,知识会存在短时记忆中,最后短时记忆会在不断地提取中转变成长时记忆。对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来说,将词汇变成长时记忆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而是要在这一过程中,达到词汇使用的“自动化”。所谓的“自动化的”过程就是在强化式的实践中应用某个词语需要很少的注意或者根本不需要注意的过程。“根据Sweller,有效的教学是这种教学目的和过程,是引导学生建立图式,最后对信息进行自动加工。”所以词汇教学也需要达到这种“自动化”,学生对一个词语不需要很多注意,就能够不费力地认出来或者是运用出来。

三、对对外汉语字词教学的启示

根据认知信息加工理论,我们知道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词语时会经历四个阶段:感知阶段、理解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第一,感知阶段。学生首先感知的对象肯定是词语的音、形、义。但是这些内容没有独有的特征,所以不会使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长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我认为,对于一个将要学习词语,应先不展示它的音、形、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片的展示,也可以是亲自示范等形式。首先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冲击,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我应该用什么词语去描述刚才的图片或情景”,这样既可以唤起已有图示,即已有的词语储备,又可以对所学的词激发起兴趣。

第二,理解阶段。理解不仅仅是知道词义、理解意思,更重要的是学会应用。因为教师教给学生的,不是语言中的死板词汇,而是言语中的“活”的词汇。语言中的词汇是静态的,词义可以很简单地描述出来,但是言语中的词汇是动态的,词语释义和使用离不开语言环境,词义随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结合语言环境和真实的言语句子来进行词语教学。需要注意的是:1.语境必须是符合实际情况、真实的;2.词义的讲解遵循适度原则。可能有些词语的释义很多,但其中却包含部分生僻不常见的意思,这部分就没必要介绍给学生,初次学的词语要谨防造成认知负荷。

第三,联结阶段。也就是大脑中的模式匹配,要求教师帮助学生把新词结合到他们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这一阶段很难,也很关键。联结的过程同样是词语链条状或组块状的过程。例如,学“领口”,很简单的就可以用一张有“领口”的图片或是直接指学生衣服的“领口”来让学生认识这个词,当然还要唤起他的已有图示“口”的意思,进而联结起“袖口”“门口”“路口”等一系列的词语。

此外,所学词语和已有图示在联结时应该不包括词语释义的联结,也就是说,释义要避免循环释义。比如,讲词语A,发现已学的词语B和词语A的意思相近,就告诉学生词语A就是词语B,词语B就是词语A,这样不是联结,只是一种错误的循环释义,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词语A和B学生最终混淆,都用错。我认为,如果不可避免地非要用到近义词,那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搭配一个语境,简单比较两者的不同。

第四,自动化阶段。即学生大脑不需要太多有意识的努力就能够对词语自动地进行使用。短时记忆存储起来的词语,依靠不断提取,可以把词典里的词语变成心里的词语。因此,本阶段最重要的工作是提取。在教学时,最有效的提取方式应该是课堂活动,有趣的课堂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习乐趣,还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对字词进行有意义和有深度的加工。当词语不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中时潜移默化记住的,学习也就不再是力气活。活动可以是设计情境型的、问题解决型的,也可以是交际型的,根据词语类型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活动。当然在活动的进行中,教师应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释与纠正,保证有效的提取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具有深刻理论内涵,本文只是结合相关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的感受浅显地谈谈这一理论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实际帮助。关于信息加工理论,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读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安德森.认知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2]王苏,汪安圣.认知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3]罗伯特·L·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沈禾玲,蔡真慧,徐丽莎.汉语字词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张晓苏.认知心理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课堂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6]刘琛.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对外汉语词汇教学[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董云虹,女,1990年生,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12.《信息的编程加工》教学设计 篇十二

本课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 (必修) 第三章的第二节, 按教学大纲要求, 本节共2课时, 本课是第1课时。

教材选用了“绘制函数图像”作为范例, 考虑到绘制图像的代码书写复杂, 并且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图形学的知识支撑, 学生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了解相关知识, 不适合作为高一信息编程加工第一课时内容。结合教学大纲要求, 笔者在搜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做了二次开发, 将“绘制函数图像”安排到第二课时。本课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 初步认识程序代码, 感受利用计算机编制程序解决问题的魅力。教材没有详细介绍编程加工的关键步骤———算法, 但是这部分内容是程序的核心, 所以, 引入算法的定义及简单算法的设计内容, 对学生了解编程加工的各个环节更有帮助。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 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也日趋严密, 对编程涉及的一些数理逻辑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所教学生大部分来自城市, 动手能力较强, 思维较活跃, 也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 程序设计很少有学生接触过, 再加上内容本身相对枯燥, 因此, 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兴趣, 消除他们对程序设计的陌生和畏难情绪, 调动他们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积极性, 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不可能用一节课的时间对编程掌握多少, 但让他们在体验中理解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 了解其内在机制, 并通过解决事先设计的问题, 有成功的体验和收获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编程加工的概念并体验信息编程加工的主要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算法, 初步学习简单算法的设计;理解并能够用VB语言实现算法, 尝试简单代码的书写。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典故事的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对问题的分析, 了解编程加工的一般过程;通过一个问题有多种算法, 感受算法设计的魅力, 了解算法是编程的核心;通过学生自我探究, 教师适当地引导讲解, 让学生掌握编程中简单算法设计、代码实现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消除学生对程序设计的神秘感, 产生对程序设计的求知欲, 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的态度;逐步养成严谨、科学的程序设计思想, 初步培养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维;通过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人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简单算法的设计;尝试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解决步骤;让学生理解算法、用VB语言书写简单代码。

教学方法

讲解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游戏教学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环境

计算机教室、广播软件。

课前准备

学生下载半成品源代码、学习任务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引出课题 (6分钟)

【教师】展示“国际象棋与麦子”的故事:相传古印度宰相达依尔, 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有一次, 国王因为他的贡献要奖励他, 问他想要什么。达依尔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粒麦子, 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粒麦子, 在第3个格子里放上4粒麦子, 在第4个格子里放上8粒麦子, 依此类推, 每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子数的2倍, 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达依尔上述要求吗?

同学们思考一下, 用已经学过的知识, 能够计算出棋盘按照达依尔的要求放满后一共有多少粒麦子吗?

【学生】讨论。可以运用口算、笔算, 甚至利用计算器计算。

【教师】这些人工的计算手段计算效率低下, 老师编写了一个简单的小软件, 大家使用看看!

【学生体验】使用小软件, 点击计算按钮, 窗体上打印出计算结果:总计需要麦粒1.84467440737096E+19粒。

【教师】事实上, 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填到第36个方格的时候, 地球上的粮食就已经告罄了, 这位宰相真是聪明。我们可以想象, 他们当时计算这个结果时肯定花了很多功夫。而同学们利用小软件很快就算出了结果。由此, 请同学们分析人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区别?

【学生】填写学习任务书中的表格:

【教师】那么, 如何编写程序, 帮助我们利用计算机更好地解决问题呢?

展示课题:信息的编程加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任务驱动。通过计算效率的对比, 让学生对编程有个直观认识。

二、活动1:体验信息的编程加工的整个过程 (18分钟)

【教师】编程加工:利用某种计算机语言, 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描述, 然后通过调试和修改得到可实现加工目标的程序, 最终解决问题。

展示问题:利用VB编写程序实现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 (经典题目) 。

【教师】下面我就带领大家通过这个经典问题, 了解一下信息编程加工的一般步骤。

1.分析、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第1步:需求分析

显然, 我们的目的是要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第2步:算法设计

明确了需求, 接下来就是算法设计。那么什么是算法呢?

【教师】有个农夫要把一筐白菜、一只羊和一条狼运过河。可他的船很小, 每次只能运一样东西。当他运白菜的时候, 狼会把羊吃掉;而运狼的时候, 羊又会把白菜吃掉!他该怎样搬运呢?看谁完成得最快最好?

【学生】体验“农夫过河”小游戏,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在计算机的世界里面, 我们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叫算法。算法不仅是指计算的方法, 而且还包含从何处着手、解题步骤以及结果处理等全过程。算法设计是整个编程的核心。

那么, 如何实现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个生活中的例子:A瓶中装有酒精, B杯中装有醋, 现在我们要把两个瓶子中的内容交换, 怎样交换?

【学生】讨论, 回答。

【教师】答案很显然, 我们要借助于一个空瓶子C, 首先将A瓶中的酒精放入空瓶C中;然后将B瓶中的醋放入A瓶中;最后将C瓶中的酒精放入B瓶中。

【教师】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把这个问题的解法迁移到两数交换上来呢?

【学生】讨论, 回答。

【教师】算法可以使用自然语言、伪代码、流程图等多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

【学生】尝试利用所学知识, 画出算法的流程图 (如图4) (结合文本信息的结构化相关内容) 。

第3步:编程实现 (给学生准备已经设计好界面的半成品源文件) 。

【教师】算法有了之后, 接下来就是利用编程软件实现算法了。

简要介绍软件半成品窗口界面各元素。

【学生】打开“交换两数.frm”, 补充代码完成程序。VB语法提示:参考学习任务书 (赋值语句) 。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

'定义变量 (不要修改此区域代码)

Dim a As Integer'将变量a定义为整型, 用来存放待交换的第一个数

Dim b As Integer'将变量b定义为整型, 用来存放待交换的第二个数

Dim c As Integer'将变量c定义为整型, 用来存放临时数值

'将文本框中的值给变量a和b (不要修改此区域代码)

a=Val (Text1.Text)

b=Val (Text2.Text)

'程序部分, 请在以下区域填写代码

'将变量a和b的值给文本框 (不要修改此区域代码)

Text1.Text=a

Text2.Text=b

End Sub

第4步:调试运行。

【教师】刚编写的程序不一定正确, 必须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 排除程序中的错误, 测试其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编程本身其实就是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2.分析学生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易错点

赋值语句“=”与代数表达式“=”的区别, 例:a=3;b=1;a=a+3;a=a+b。

3.小结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图6) :

设计意图:通过编程解决交换两数这一经典问题, 步步分解, 让学生体验信息编程加工的整个过程。

三、活动2:算法再思考, 体验算法设计的魅力 (6分钟)

问题:如果不使用中间变量, 如何实现交换两个变量中的数据?

【教师】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两个变量中数据的交换, 如果不使用中间变量, 有没有办法实现?

【学生】探究讨论, 得出结论。

方法2:方法3:

a=a+ba=a-b

b=a-bb=a+b

a=a-ba=b-a

设计意图:通过一题多解, 学生自主思考体会算法设计

的巧妙, 加深对算法这一编程核心的理解。

四、活动3:自我挑战 (10分钟)

【学生实践】计算出棋盘按照达依尔的要求放满后一共有多少粒麦子 (任务提示:可参考知识链接中的循环结构相关知识点) ?

1.算法描述 (完善流程图, 如图7)

2.完善代码: (打开“麦子问题.vbp”)

Dim s As Double'棋盘上麦子的总数为S

Dim n As Integer'棋盘的格数为n

'程序部分, 请在以下区域填写代码

Print″麦子的总数是″;;″粒″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任务单提供帮助, 学生完成“国际象棋与麦子”程序的编写, 与课堂导入相呼应, 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对编程的兴趣。

五、练习讲评 (4分钟)

六、小结 (1分钟)

(1) 人和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区别。

(2)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实质是人分析问题、设计算法, 然后编写程序, 计算机只是工具, 将烦琐的计算交给计算机。

上一篇:浮生诗歌下一篇:广东省地方税务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