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安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2024-10-29

《宋史安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精选4篇)

1.《宋史安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一

《宋史·韩亿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韩亿,字宗魏,其先真定灵寿人,徙开封之雍丘。举进士,为大理评事、知永城县,有治声。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通判陈州,会河决,治堤费万计,亿不赋民而营筑之。真宗尝欲召试,而与王旦有亲嫌,特召见,改亿官知洋州。州豪李甲,兄死迫嫂使嫁,因诬其子为他姓,以专其赀。嫂诉主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亿视旧牍未尝引乳医为证,召甲出乳医示之,甲亡以为辞,冤遂辨。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相州。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有诬其子纲请求受金者,亿请自置狱按之,事虽辨,犹降通判大名府。

吴植知临江军,使人纳金于宰相王钦若,因衙吏至京师,审之,语颇泄,钦若知不可掩,执吏以闻。诏付台①治,而植自言未尝纳金,反诬吏误以问所亲语达钦若。亿穷治之,盖植以病惧废,金未达而事已露也。植乃除名。并按钦若,诏释不问。三司更茶法,岁课不登,亿承诏劾之,由丞相而下皆坐失当之罚,其不挠如此。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知益州。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是岁大旱,亿倍数出粟,先期予民,民坐是不饥。又疏九升江口,下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接羌夷,蕃部岁至永康官场鬻马,亿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唃厮啰与赵元昊相攻,来献捷。朝廷议加唃厮啰节制。亿日:“彼皆蕃臣也,今不能谕令解仇,乃因而加赏,非所以绥御四方也。”议遂寝。元昊岁遣人至京师,出入民间无他禁,亿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外虽若烦扰,实羁防之。

知开封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差除不平,而阴荐亿可用。仲淹既贬,帝以谕亿。亿日:“仲淹举臣以公,巨之愚陛下所知;举臣以私,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遂除户部、参知政事。会忻州地犬震,谏官韩琦言宰相王随、陈尧佐非辅弼才,又言亿子综为群牧判官,不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知应天府,寻加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改澶州,复知亳州,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亿性方重,治家严饬,虽燕居,未尝有惰容。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注】①台:御史台。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亿不赋民而营筑之赋:征税

B.因衙吏至京师因:经由

C.民坐是不饥坐:因为

D.亿性方重,治家严饬饬:谨慎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韩亿“有才干”的一组是()

①他邑讼不决者,郡守皇甫选辄属亿治之

②自薛奎后,亿独掌台务者逾年

③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

④虑其觇两川,奏徙场黎州境上

⑤请下诏为除馆舍礼之,官主贸易

⑥见亲旧之孤贫者,常给其昏葬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洋州恶霸李甲,为霸占家产而逼嫂改嫁,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还用种种恶劣的手段欲使其嫂屈从。韩亿明察秋毫,使十多年的冤案得以明断。

B.通过审查吴植的衙吏,朝廷发现了吴植贿赂一事,王钦若见事不可掩盖,就主动请罪,而吴植为推脱罪责,反诬陷衙吏错把他问候亲近人的话说给了王钦若。

C.有一年益州大旱,韩亿打破惯例,拿出多于往年几倍的官粮先救济老百姓,益州的百姓没有遭受饥荒之苦。他又疏通江道,使几千顷的民田得到了灌溉。

D.范仲淹向皇上献《百官图》,指责宰相吕夷简官员选拔不公,并暗地里推荐韩亿。皇上告诉了韩亿,韩亿说自己从做官以来,从来没有为官职结交托请别人。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嫂诉于官,甲辄赂吏掠服之,积十余年,诉不已。(3分)

(2)河北旱,转运使不以实闻,亿独言岁饥,愿贷民租。(4分)

(3)故事,益州岁出官粟六万石,赈粜贫民。(3分)

参考答案:

8.B 9.C 10.B

11.(1)嫂嫂向官府告发,李甲就贿赂府吏拷打其嫂,使她屈服,十多年,其嫂不断上诉。(“辄”“掠服”“积”各1分)

(2)河北大旱,转运使没有把实际情况上报,只有韩亿把当年饥荒情况和旱情上报,并打算宽限百姓近年的租税。(“以实闻”“饥”“贷”各1分,语句通顺1分)

(3)依照旧例,益州每年要拿出官粮六万石,赈济或是卖给百姓。(“故事”“出”“赈”各1分)

文言文翻译

韩亿,字宗魏,他的祖先是真定灵寿人,后来迁徙到开封的之雍丘。中进士,任大理评事、永城县令,有政治的声名。其他县邑不能断决的案子,郡守皇甫选就嘱托韩亿断决。任陈州通判时,恰逢黄河决堤,治理河堤的费用需要数以万计,韩亿没有想百姓征收赋税而营建构筑河堤。到洋州做官。地方豪强李甲,兄死后他逼迫嫂子改嫁,就诬称她的孩子是别人的孩子,以图霸占她的财物。嫂告官,李甲就贿赂官吏拷打嫂子使她屈服,拖了十几年,他嫂子不断上诉。韩亿把李甲召来并把孩子的乳医找来给李甲看,冤案于是得到断明。后任尚书屯田外郎。河北大旱,转运使没有把实际情况上报,只有韩亿把当年饥荒情况旱情上报,并打算宽限百姓当年的租税。有人诬陷韩亿的.儿子韩纲受人请求受了别人的金子,韩亿请求自己断案审查这件事情,事情最终虽然明辨,但是韩亿还是被降职为大名府通判。

吴植主管临江军队,派人送金子给宰相王钦若,趁他的手下衙吏到京师,审查衙吏,言语间多有泄露,王钦若知道事情不可掩盖,就抓来衙吏上报。皇上下诏交给御史台处置,而吴植却说自己没有送给王钦若金子,反而诬陷衙吏错把问候亲近的人的话传给了王钦若。韩亿追查这件事,原来是吴植因为生病害怕被罢免,金子没有送到事情却已经败露。吴植于是被除名。并连带审查王钦若,皇上下诏对王钦若不加追究。自薛奎后,韩亿独自掌台管事务一年多。

在益州做官。旧例,益州每年岁拿出官粮六万石,以赈济卖给贫民。这年大旱,韩亿拿出比往年多几倍的官粮,先给百姓,百姓民因此没有挨饿。又疏通九升江口,使下游灌溉民田数千顷。维、茂州地与羌夷接壤,蕃部每年到永康官场卖马,韩亿担心他们窥探两川地形,就上把官场迁到黎州境上。

唃厮啰与赵元昊相互攻打,来献战利品。朝廷议加封唃厮啰官职。韩亿说:“他们都是蕃臣,现在不能告谕他们使他们解除仇恨,却趁此机加封,不是用来安抚控制四方的办法。”奏议御史停止。元昊每年派遣人到京师,出入民间么有任何限制,韩亿请求下诏为他们建馆舍礼待之,让官府主管贸易,外表上好像烦扰,实际上限制提防他们。

开封知府范仲淹献《百官图》,指宰相吕夷简选拔不平,就暗地推荐韩亿可用。仲淹被贬后,皇帝告诉亿。韩亿曰:“范仲淹因公举臣,臣之愚钝陛下所知;因私举臣,则臣委质以来,未尝交托于人。”于是被任职户部、参知政事。适逢忻州地大震,谏官韩琦进言宰相王随、陈尧佐不是辅弼之才,又说韩亿儿子韩综为群牧判官,不应当自请以兄纲代之。遂与宰相皆罢,知应天府,寻加资政殿学士、知成德军。改澶州,复知亳州,官至尚书左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赠太子太保,谥忠宪。

韩亿的性格端方沉稳,治家非常严格。即使是家里的日常生活,也不会让自己的仪容不整。亲戚朋友有贫穷孤独的,他经常为他们养老送终。

2.《宋史安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二

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辖,浮沉冗官二十余年。考举及格,改知分宁县。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良淳治之,不用刑戮,不任吏胥,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至甚桀骜者,乃绳以法,俗为少革。咸淳末,除知安吉州。良淳至,日与僚吏论所以守御之备,悉举行之。时岁饥,民相聚为盗,所在蜂起。或请以兵击之,良淳曰:“民岂乐为盗哉?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命僚属以义谕之,众皆投兵散归,其不归者众缚以献。有掠人货财诣其主谢过而还之者。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尝语人曰:“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其言恳恳,足以动人,人皆倒囷以应之。已而范文虎遣使持书招降,良淳焚书斩其使。大兵至,军其东西门。先是,朝廷遣将吴国定援宜兴,宜兴已危,不敢往,乃如安吉见良淳,愿留以为辅。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已而国定开南门纳外兵,兵入城呼曰“众散,元帅不杀汝。”于是众号泣散去。良淳命车归府,兵士止之曰:“事至此,侍郎当为自全计。”良淳叱去之。命家人出避,乃闭閤自经。有兵士解救之,复苏,众罗拜泣曰:“侍郎何自苦?逃之犹可求生。”良淳叱曰:“我岂逃生者邪?”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节选自《宋史·赵良淳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未尝干人荐举干:请求

B.取民之敦孝者,身亲尊礼之 身:自己

C.分宁,江西剧邑,俗尚哗讦 尚:盛行

D.初以荫为泰宁主簿荫:功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的一组是(3分)

①民岂乐为盗哉

②时艰岁旱,故相率剽掠苟活耳

③良淳劝富人出粟振之

④使太守身可以济民,亦所不惜也

⑤其言恳恳,足以动人

⑥人皆倒囷以应之

A.①②④ B.③④⑤C.②③⑥ D.①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良淳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才干。他身为丞相赵汝愚的曾孙,自小师从同乡饶鲁,养成立身处事的操守,出仕后,他在所到之处都以干练而有治理才能著称。

B.赵良淳面临危难时能够舍生取义。在安吉防守战中,吴国定打开南门让敌兵涌入,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令家人出避,自己却不愿逃命,自杀而死。

C.赵良淳主管安吉州时善于解决聚众哄抢事件。当时正值粮少,抢劫之事频繁发生,他不同意以武力来镇压,命令僚属晓以大义,以致有人交还了抢掠去的财物。

D.赵良淳主管分宁县时多方改变当地不良习俗。他一方面礼尊敦厚孝顺的人,力求为百姓树立榜样;一方面对极为桀骜不驯者绳之以法,习俗因此稍有变化。

7.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2)众犹环守不去,良淳大呼曰:“尔辈欲为乱邪?”众涕泣出,复投缳而死。

参考答案

4、D 解析:荫:庇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的入仕权利。

5、B 解析:①是赵良淳不同意有人提出的出兵打击盗贼的主张;②是赵良淳分析老百姓做盗贼的原因;⑥是人们响应赵良淳的号召。这三项都与赵良淳关心百姓疾苦这一内容无关。

6、B 解析:赵良淳“见大势已去,让兵士逃生”系无中生有。兵士逃生是因为元兵进入城中说“众散,元帅不杀汝”。

7、(1)赵良淳见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向朝廷请示后,留下他来防守安吉。

(2)众人仍守在四周不走,赵良淳大声呼喊说:“你们想作乱吗?”众人流着泪出去,他再次上吊而死。

解析:第(1)句中的“大言”带有贬意,可译为“高谈阔论”;“意”是“料想”的意思;“戍”是“防守”的意思。此外,“请于朝”这个句子是个介词结构后置句,应翻译为“向朝廷请示”。(2)句中,三个关键词“环守”“尔辈”“投缳”分别译为“守在四周”“你们”“上吊”。

3.《宋史安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三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革:通“亟”,病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的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鲠直。

1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5分)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5分)

参考答案

10.A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11.A(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12.D(“体现了吕诲的鲠直”错)

13.(1)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5分。事之大者,定后;咨访:咨询,征求意见;专:专权擅断;宜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式;句意一分)

(2)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5分。乃,是;腹心之疾:腹中之病,指心腹大患;逮:及,达到;顾……耶:怎么……呢,难道……吗;句意一分)

参考译文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4.《宋史安丙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篇四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峘贬死袁州,因家新喻,遂为新喻人。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举进士,真宗顾左右曰:“是能安其亲者。”擢第三人,除大理评事、通判舒州,召试中书,为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历三司、开封府判官,再迁左正言,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帝幸亳,以劳,迁尚书礼部员外郎。会江南饥,徙江东转运副使,为度支判官。擢知制诰,寇准数改谘所拟制辞,谘不乐,以父留乡里请外,遂出知荆南。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曰:“不如李谘。”遂为学士。

仁宗即位,超迁本曹郎中、权知开封府,数月,权三司使,拜右谏议大夫。尝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复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是岁,禁中火,仓卒营造,应办举集。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知谏院事。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卒,赠右仆射,谥宪成。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无子,以族子为后。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一》)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务)

A.因家新喻 家:定居。

B.权知开封府 权:代理

c.句献私商人 私:勾结

D.是时榷茶法浸坏 授:侵害

5.下列各组名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父留乡里请外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B.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下列对原文有荚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谘从小至情至性,他父亲把他母亲给休了,李谘就日夜嚎哭,不吃不喝,母亲回来了,从此他就成了有名的孝子

B.李谘曾经向两富太后上书削减军费,朝廷下诏让李谘和御史中丞刘筠等人办理此事,结果景德年比天禧年减少军费十分之三以上。

C.李谘从永兴回京之后,主管三班院,后因罪降为左滦议大夫,皇宫失火后,李谘很快就修建好了皇宫,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

D.李谘在枢密院任枢密副使的时候,专门花气力废除不合法度胡乱的赏赐,抑制下面官吏希图恩赏的侥幸心理,人们认为很称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翰林学士阙,宰相拟他官,帝日:“不如李谘。”

(2)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

(3)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

参考答案:

4.D(浸:渐渐)

5.D 乃:于是,就(A以:连词,因为/介词,凭借,根据;B其:代词,那些/副词,一定;C而: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可译为“并且”)

6.C(“李谘很快就修建好了皇宫,又被任命为户部侍郎”错,任户部侍郎是“遭父丧,起复”之后的事。)

7.见参考译文划线处。

评分标准:

(1)“会”、“阙”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寝兵”、“边馈”各1分,句子通顺1分。

(3)“数”、“给”、“奉”各1分,句子通顺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谘,字仲询,唐朝赵国公李峘的后人,李峘被贬死于袁州,他的后人就住在了新喻这十地方,所以李谘成了新喻人。李谘小时候就表现的至情至性,他父亲李文捷把他母亲休了,孛谘就没日没夜的嚎哭,不吃不喝,父亲心疼他就让他母亲回来了,从此他就成了出名的孝子。科举中了进士后,宋真宗对左右大臣说:“这是个能照顾亲人的人。”提升能为进士科第三名,援以大理评事、舒州通判等职,并在中书省应试,做了太子中允、集贤院直学士。后又在三司,主理财赋、做过开封府判官,又升任正言,后去外地做了淮南转运副使。皇帝巡幸亳州这个地方,因为他有功劳,就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当时正赶上江南闹饥荒,就被派出去做江东转运副使,为度支判官。后又做了皇帝的秘书,专门为皇帝起草文件。寇准屡次改动李谘拟定的文件,李谘很不高兴,因为父亲在家乡就请求出京做地方官,于是就当了荆南知府。恰逢翰林学士这个官位空缺,宰相原定的是别的官来当,皇帝说:“不如李谘当好。”李谘就当了翰林学士。

宋仁宗即位,提升为本曹郎中、开封府的代理知府,几个月后,又做了三司的代理长官,做了右谏议大夫。曾向两宫太后上奏说:“天下的赋税都是有定数的,现在西北停战将近二十年了,可是边饷还和原来一样。边疆防守的军队虽然不能撤销,那些不是军队本职业务的共他事务的不必要的花费应该全部削减用来增加下面的待遇。”朝廷就下诏书让李谘和御史中丞刘筠等人共同商议削减多余费用的事,拿景德年和天禧年相比较,核算后朝廷削减多余费用十分之三以上。

当时陕西边境守军多次上奏朝廷说军粮不够,朝廷计算后发现内府的钱还不够支付一个月的俸禄,章献太后很担忧这件事,命令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李谘等人筹划这事。李谘说:“原来的法律规定商人到陕西边境纳粮,结算支付给商人的茶叶、犀角、象牙和缗钱,给的虚价是实钱的多倍,商人只要出十四文钱,就可以得到官府百文钱。”李谘请求变法用实钱纳粮,实钱售荼,粮食、茶叶与犀象、缗钱这三样相互之间不得分贵贱。规定实行之后商人果然失去了丰厚的利润,于是到处都在埋怨指责李谘。李谘以疾病为借口多次请求出京任地方官,后朝廷改任他为枢密直学士、洪州知州。李谘离开京城几个月后,御史台的鞫吏王举、句献等人勾结商人,购进了很多慈州的明矾,恰好根据茶法不计算亏损虚费的钱,假称增加赋税百万缗,来企图得到朝廷的恩赏。李谘因失察的罪名而撤职。过了很久,任命为给事中、杭州知州,后来恢复枢密直学士的职务、任永兴军知州。永兴军的`那些倚仗祖上的荫功行无赖之事的官家子弟,李谘对他们全部施以杖刑,永兴境内一片安定。回京以后,主管三班院,后来因为推举官吏犯罪降为左谏议大夫。后又代理三司使长官,这一年,皇宫着火,李谘仓促之间修建皇宫,应该办理的全都办好了。提拔为尚书礼部侍郎,又任命为枢密副使。几个月后,李谘父亲去世回家守孝,守孝期满后复职,转任户部侍郎、知谏院事。这时榷茶法渐渐损坏,朝廷于是下诏让李谘、蔡齐等人重新商议这件事。李谘因为从前由于变法获罪,坚决推辞不答应。朝廷于是恢复使用李谘改变的法规,内容详细记载在《食货志》里。李谘死后,朝廷赠给他右仆射的官职,谥号宪成。

上一篇:2023年中学学校安全工作总结下一篇:班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随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