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语文

2024-12-18

信息技术语文(共13篇)

1.信息技术语文 篇一

信息技术论文:信息技术辅助下的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是多元化信息与语文的人文性碰撞。它为小学语文注入新的活力。只要我们能够以创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获得最佳“学”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开拓思路;激发想象 创新教育,是在素质教育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着重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深层次的素质教育。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语文课如何进行实践和创新呢?在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运用信息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的应用与语文教学的创新试作阐述。

1、激活兴趣,打开情感窗口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因此优化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

生主体参与精神,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了传统模式的束缚,构建情景教学模式,以宽广的通道,丰富的形式引发学生观察兴趣,激发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挥。

2、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枯燥的说教,乏味的文字,很难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尽管我们使劲浑身解术,课堂花样百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是一知半解,不过是会读一篇课文,认识了几个字词,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没有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多媒体的介入让文字立体化,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首首美妙的音乐,真正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如学生对革命时期恶劣的生活环境了解太少,在讲《金色的鱼钩》

前播放了一段红军战士顶风冒雪过雪山的场景,以及《长征》视频,配以文字,说明条件的艰苦,红军战士面临的种种困难,唤起学生的同情心,敬佩情,那么学生就能理解班长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对课文的理解有了一定的深度。再如在葡萄沟一课的开头,设计一段新疆维吾尔族乐曲,随着乐曲画面出现了一群新疆姑娘,她们载歌载舞,欢庆丰收,同学们一下子被吸引了。欢乐的气氛感染了他们的情绪,各个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甚至有的还随着音乐动了起来,仿佛真的来到了葡萄沟,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

3、使用信息技术,充实课文内容

课文内容是有限的,学生的认识水平、地域差异、生活经历更给理解课文造成一定的局限,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弥补课文空白,丰富课文内涵。如在《黄山奇石》中展示形态各异的古松图片,云海奇石的瑰丽景色,更多的了解黄山风光,丰富知识,开拓视野。再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展示丰富的海底资源,把学生带入神秘的海底世界,认识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等。

4、引入信息,缩进与课文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阅

历浅,常常感到课文陌生,难以想象其中蕴涵的无穷魅力,为了避免学生“文字”与“实际”脱节,往往要借助信息技术,把课文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创建典型场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陌生遥远的事物推到学生面前,激发情感的同时使学生对教材语言的感染也敏感起来。如教学《海底世界》中,设计让学生担当潜水员的角色,观察水面,随时报告海底所见所闻,这一创造性教学环节,令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获得真切感,积极投身于教学环境之中,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利用信息工具,积极收集资料获取知识信息 教师布置收集内容,有明确的要求范围,利用收集的材料为学习服务。例如在学习《你,浪花的一滴水》时,课前教师布置收集资料,内容如下:搜集关于雷锋的生平、事迹等资料,把学生引入雷锋生活的情境。请同学们上网查询。课上随着课文内容的理解穿插汇报,资料与课文内容揉在一起,文字更为立体化,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更要养成学生上网自由浏览的好习惯,因为它同读书看报一样能丰富人的知识。自由浏览有一定目的性,但不确定具体内容,活动范围更大,更广阔的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比如学习古诗,进行一次古诗大赛,要求描述诗的意境、写作背景,配以恰当的插图,大多数同学能从网上查阅到自己喜欢的古诗,并插入精美的图片,展示给同学们。

还要学会摘录下载。信息技术资料丰富,对获取的大量信息必须进行分类整理。例如在布置收集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中有的学生收集到许多目前海岛的政治经济状况,作为对西沙群岛的了解是很有必要的,但其中掺杂着许多历史回顾,对于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关系不是太大,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适时必要的下载。在众多的资料中,要紧紧围绕课文内容、课文中心来收集,有重点,简单明了,便于汇报,要学会归纳总结资料。

6、主动探究,操作解决疑点

教师不应把计算机作为控制学生的“现代武器”,应给学生留有一定空间,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创设合适自己学习的问题情境,发现疑点,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积极化解难题。如在学习《葡萄沟》第四自然段时,我这样处理:第一步、把课前收集的资料指导分类整理,与葡萄干的制作工艺文件另存。第二步、自学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为问题,按顺序进行整理,提交交流中心。第三步、点击交流中心问题库,选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也可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查阅有关内容。第四步、借助多媒体选用三维动画模拟制做过程,理解为什

么留小孔、搭木架、怎样利用热空气等问题,最后汇报交流。虚拟制作过程,改变了生活环境对学生造成的葡萄干制作的片面认识,探究解决的过程,发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奠定良好基础。

7、合作学习,实现资源共享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三大特征之一,也是新时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构建“交互性”学习方式,学会交往与沟通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信息时代必备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数量多,传播快,更新变化迅速,只有加强群体内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才能集众人之力更好地捕捉信息,驾驭信息,利用信息。“主动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的机会。形成了“教师的学习指导-学生的个体学习-学生的群体合作学习”,三要素的优化动态组合。通过小组内互相之间的讨论、学习,对不同观点可以比较、分析、综合,从而加深学生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和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也大有好处。

如在教学《新型玻璃》这一课时,首先在多媒体计算机的帮助下,学生以组为单位,自己读懂课文,初步了解课文

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其次组织学生在网上细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互教互学,弄清五种新型玻璃各有哪些特点和用途,进一步理解课文。接着,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在电脑上为其做广告,向大家推销,以次促进学生创造性地理解课文,然后,学习小组成员在网上演示交流,交换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最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老师、同学的意见。在计算机上修改自己的广告,再打印出来,分发给朋友们。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沟通,学会了交际,学会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应用》 [2] 《信息技术对语文课堂的优化》

2.信息技术语文 篇二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语文课堂,直观形象,方便快捷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初中语文老师,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信息技术走进课堂后,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资源,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一、直观形象

以前的语文课堂大都是老师拿着教本讲解、提问,学生被动地记忆、思考、回答,之后做练习,学生一般没有什么兴趣。如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设施进入课堂后,情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比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我提前让学生去网上查资料,了解故宫的概况。学生千方百计地去查,查阅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自主学习的过程。

我先是研究教材,用心备课。在明确了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点后,我开始在网上搜集图片。网上的资源真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所以只能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来筛选。几经删减,最后确定了描绘故宫整体布局的图片,带指示箭头的游踪图,故宫重点建筑太和殿的外景彩图,以及内景中以龙为主的各种图案。之后将这些图片配上相关的文字制成一个完整的课件。当同学们看到各种各样的图案时,都兴奋地赞叹皇宫的豪华大气、庄严肃穆。在直观形象的展示中,他们深刻认识到了封建皇宫的布局特点及皇权的至高无上。

农村的孩子对故宫是比较陌生的,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课堂会很空洞,学生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兴趣。而有了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教和学都变得容易了,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

学习《说“屏”》一文时,从课前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屏”不熟悉。于是,我专门从网上下载了关于“屏”的课件。同学们在美美地欣赏中认识了屏,并且了解了屏的作用、分类以及在设置上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方便快捷

多媒体走入课堂后,方便了师生的学习,加快了课程的进程。在讲《桃花源记》一文时,我采用了白板和优课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朗读很关键。在这一关,我直接从优课中找来标准的朗读示范,并配有彩图和音乐。孩子们很感兴趣,特别用心地听,很快学会了读。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也基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接下来的字词和重点句子的讲解,我利用了白板的圈点勾画和书写功能。将在优课中找到的原文呈现在屏幕上,当讲到重点语句时,我便做重点勾画,以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并在旁边做批注。学生模仿起来很方便,记忆也深刻。每分析一部分内容,便将藏于图形库内的相应图片拖出来。结合图形,学生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了。

在背诵阶段,我使用了白板的钟表计时功能和屏幕遮盖功能。背诵采取逐段进行、小组竞赛的方式。先用屏幕把要背的文段全部遮盖起来,学生背一行露一行,直到背完为止。同时,采用钟表计时,看哪个小组背得又对又快。孩子们表现出认真、紧张、兴奋的状态,记忆的速度比平时快了一倍。原本该用3节课讲完的内容,现在2节课就完成了。

三、体会深刻

在授课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抽象、难懂的问题,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借助网络和多媒体,理解就容易多了。在学习吴冠中老先生的《桥之美》一文时,文章很抒情,也很含蓄,有的地方学生就不理解。尤其是文章末尾提到的“鹊桥”,也就是心桥,是一种无形的桥,与前面讲的具体有形的桥不同,很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我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演示了牛郎织女相会,喜鹊搭桥的情景。同时,又选取了几幅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制作的图片,如“搀扶”“汶川大地震救援”等图片,进一步阐释了什么是无形的桥。最后,绝大多数同学恍然大悟,真正理解了文末那句“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的深刻含义。

《骆驼祥子》是我国现代作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讲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祥子的辛酸故事。该书具有高超的写作手法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很值得拜读。提前一个月,我就布置让学生找来原著去读。完成“读”这一环节后,学生也基本上掌握了小说的基本内容。我用Powerfront从同名电视连续剧《骆驼祥子》中截取了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一幕。屏幕上,祥子正在卖力地拉车,毒花花的太阳简直把他的手和脊背都晒裂了。他汗流浃背,裤挂全裹在了身上……从栩栩如生的画面上,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祥子生活的辛酸,深刻体会到旧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环境描写、外貌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激发情感

我平时喜欢听音乐,当听到伤感音乐的高潮时,我会伤心难过,甚至落泪; 相反,我会手舞足蹈,有时随音乐一起欢唱。我试着将这一体验用于教学,即用音乐来激发孩子们的情感。胡适的《我的母亲》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写得很深沉。为了完成情感教育目标,我特意从网上下载了一个规范的朗读视频,并配上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同学们听得很投入。朗读结束时,多数学生的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同时我利用Frontpage做了一个“母亲的生活”网页,分为“做家务”“照顾老人”“田间劳作”三部分。从详实的资料和感人的图画上,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母亲的不容易,也领悟了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层含义。

第二天,有家长打来电话说孩子当天下午放学回家就帮忙做家务,这在以前是少有的。也有的说孩子当天晚上就主动给家长端洗脚水,捶背等。感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在这里不得不感谢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海伦·凯乐的《再塑生命》是一篇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文章。授课前,我同样用Frontpage做了一个“海伦的成长”网页,分为“苦闷的生活”和“蜕变的日子”两部分,并在第二部分的网页中插入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在大量的资料和图片的辅助下,学生对海伦·凯乐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在极富动态效果的Flash课件的演示下,孩子们聚精会神,进距离地体会到了一个盲聋哑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艰难,以及莎莉文老师教育的良苦用心。部分学生在发表自己的感受时,眼角噙着泪水。

3.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 篇三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意义和价值

在探讨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和措施之前,我们必须对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1.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推动中学语文教学形式的创新发展

中学语文无论是课文长度,还是内容难度,与小学语文相比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板书教学已经不适应中学教育的发展。例如,像《离骚》等长篇古文,板书教学是难以承载其教学任务的,而且类似“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这样晦涩难懂的内容,是需要细致、系统的讲解的,而多媒体教学就能通过投影仪的辅助,高效、便利地展示文中重点、难点的释义,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降低教师授课难度。

2.加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则更为灵活、有趣。像《囚绿记》般,语言平实却情感细腻的文章,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常常感到无聊与枯燥,而作者通过对破房子里顽强生长的一片“绿野”的赞扬与向往来表达的对战争必胜之心、对祖国深爱之情,只通过老师单调、直白的讲解难免显得苍白无力,也即缺乏感染力。而借助信息技术,在授课之前,老师就播放能够展现文章背景的影视片段,就能很容易地吸引学生的关注,同时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作者当时满腔的热血和报效祖国的决心,而老师也能在影视剧渲染下,与学生们深入交流文章主旨和情感。

3.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一方面,老师们能够便利地与来自各个省市、各个学校的资深教师共享教学资源,从中吸取经验,完善自己的教学课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能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提供的便利,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掌握信息技术无疑会对他们自主学习与学术研究能力的培养带来极大的帮助。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和措施

1.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立体情景,实行体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影、视、音、像于一体的强大功能,为课文学习创设立体、真实的情景,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例如,在学习课文《黄河颂》时,老师可以播放有关黄河风貌的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直观、立体的视频加深对黄河的了解与认识,引发他们对黄河作为我们母亲河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对黄河如今水土流失的现状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投入到与老师互动交流当中,并对作者表达的对黄河深厚的情感有更深的感悟,实现体验教学。

2.借助信息技术扩展教学深度,丰富教学内容

与传统教学方式——板书教学不同的是,借助信息技术的现代化语文教学能在完成教学任务、保障教学进度的前提之下,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深度。具体说来,老师必须做充分的备课准备——制作完善、高质量的PPT课件,或者是利用Word软件展示链接资料和相关文献。例如,《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一文章篇幅较长,因此,老师在教学之前,就可以事先制作授课课件,将文章“做意志坚定的人,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一主旨思想下的脉络和结构展示给学生们看,从而让学生对文章体系有更为直观的了解;同时将作者其它优秀文章,或者是同类型的教育性文章通过Word文档让学生浏览,丰富教学内容,也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对什么是坚定的意志有更深的了解。

3.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由上分析,信息技术在实现资源共享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里的资源共享,不仅是老师与老师之间,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在中学时期,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独立思维逐步发展起来,但是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我定位不明确、自我认识缺乏,对他们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在这个阶段,老师与家长都要鼓励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4.语文信息技术返岗实践总结 篇四

一、加强了学习

我是去年才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以前通过看书对新课改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我的认识都是有限的,浅显的。但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觉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改变。印象深刻的是伍教授所说的信息技术的课堂导入,信息技术的课堂讲授,信息技术的课堂评价。让我感悟到,原来语文课可以上得如此精彩,让我明白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设计,对学生对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文化的陶冶!

关于导入,伍教授很细心地给我们介绍了四五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比如名言与故事导入,问题与悬念,对比与强调。关于每一种导入方法,伍教授还细心地给给我们播放了,实际操作授课的视频。看到这些视频,我们感觉脑洞大开!我们若获珍宝地做好笔记,想着回去给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也用上这样的方法。

金杯小学罗老师的《母鸡》让我学到了许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法,以及一些语文教学的策略。

(1)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给予肯定,并且进行评价。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朗读得很有感情,罗老师就表扬说道:你把母鸡狠毒的神情读出来了,“狠狠地”这个词,你读的真好!

(2)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例如罗老师在讲授到:“一个母亲它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时,说道母亲是值得尊敬的,母爱是伟大的。我们大家都要感恩我们的母亲。这样不但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无形中让我们学生的情感进行了升华。

(3)制作精美的课件,有利于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罗老师的这堂课中,罗老师不但添加了小动物们的图片,还加了动物们的叫声。当这些资源一放出来时,学生的眼光立即拉直了。不但短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而且更加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到事物的特征。

二、找到了差距

培训其实是一个反思、进步的过程,与授课老师所讲的标准、与优秀老师、与教学大师相比,自身不足很明显。今后只有快马加鞭,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才能不虚此次培训。

三、解决了一些不惑

当老师的确有些问题总解决不好,我也一样,如新理念的实施,怎样减轻压力,当好老师等问题也让我困惑不解,这次培训使我在这些方面有了一些新认识,解决了很多疑惑。

例如:李文娟教师谈到在《猴子种树》“结果”教学中,“结”的读音为第一声,而我们日常教学中却读成了第二声,听了这堂课后我受益匪浅。

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篇五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容量增大了、色彩丰富了,生动性增强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有利于完成教学内容,突破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关键词】:整合 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和应用能力将成为衡量现代人基本能力和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推进信息技术课程和语文教学相整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那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优势呢?

(一)有利于理清教学思路。老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思路清晰时,课就上得很顺畅,整节课显得张弛有度,详略得当;当思路不清晰时,就会觉得重难点把握不了。有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运用,我们制作好课件再去上课,就能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因为我们是按照备课教案做好课件,所以就能把无所适从的情况消灭在准备阶段。(二)有利于解决教学难点。在课件的使用中,利用演示效果解决教学难点,教学成功率将会大大提高。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调用素材库中现存的资料(有影片、音乐、录音、动画、图片等),帮助我们解决教学难点。

(三)有利于发挥教学个性。我们要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活动,就必须要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情况,或者教材具有的特殊内容制作出有个性的教学课件。如有的班的学生好动,坐不住,我们就可以在学习过程中运用一些特殊的的音响效果,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既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有这么大的优势,那么我们如何将两者结合起来呢?那就要谈一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问题了,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新课题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这对于学生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巴金爷爷一同到“鸟的天堂”欣赏美丽的南国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他们时而被“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所陶醉,时而为船桨那有节奏的划水声而欣喜,时而为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而惊叹,时而为鸟儿的繁多而称奇。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南国,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的景色,怎能不使他们欣喜若狂?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6.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的影响 篇六

周有光先生认为,人类的语言生活发生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文字的产生,突破了口头语言的局限;第二次是共同语的出现,突破方言交流的局限;第三次就是语言留传和转换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扩展了语言的功能。特别是当前信息技术和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语言符号的产生、传输、存贮、加工等媒介系统的巨大变化,人类的语言生活自然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作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也必须适应语言生活发展的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第一次语言生活的飞跃产生了文字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第二次产生了共同语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这两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产生的影响都不仅仅局限在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标、课程等各个领域。同样,第三次语言生活的飞跃对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产生的影响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根据教学方式变革的需要引进信息技术,以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将进一步意识到其作为一种基础平台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价值,根据信息时代语言生活的特点以及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调整乃至重新设计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标、课程、学习、教学和评价等各个方面。本文着重从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载体与相关的术语等方面谈谈信息技术对语文课程发展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目标

总的来说,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的目标应该符合这个总体目标,为培养信息时代的人才服务。同时,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服从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它应该有自己的侧重点和特殊任务。

1.语文课程的目标观

民族性与多元化。信息技术革命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也逐步走向国际化。同样,语言生活和语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也趋向全球化、网络化和虚拟化。因此,我们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野下审视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目标,制定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政策。一方面,民族语言是维系民族共同体的最有力的纽带,正确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及其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抵制外来语言和文化的霸权与殖民,是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无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全环化必然导致多元化。因此,就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而言,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确处理好母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与外语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关系,正确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以及准确把握其分寸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总的说来,应该加强民族语言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使自身有一个参照系,更好地向西方学习。

人文性与技术化。在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技术成为语言生活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们比纸和笔的操作更复杂,更具技术色彩。同时,多媒体和超媒体技术丰富了人类思想的表达手段,非文本的可视化媒体将与语言文字紧紧地融为一体。发展技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追求高效率,因此,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技术化语文能力,将成为语文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标之一。另一方面,由于高效率的原则就是要求企业化、标准化和统一化,因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容易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当前,科技与人文的割裂正呼喊着科技与人文整合,这将使人们在追求语文能力技术化的同时,追求语文教育(www.35d1.co

7.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 篇七

一.利用信息技术, 激发上课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巨大力量是不言而喻的。让多媒体走进语文课堂, 就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魔术师”, 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它可以借助声、光、影、像, 化远为近, 化虚为实, 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这较之教师的抽象讲解、有限的板书更容易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激发学生兴趣, 使学生很快地、效果显著地进入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之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手段不仅凭借其交互性、生动性有效地促进了语文课堂教学, 更是以其链接知识的广泛性使语文课堂向网络延伸、拓展。学生通过网络检索和信息搜集, 极大地拓展了学习空间、时间和信息量, 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自身积累, 语文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相得益彰。

如在讲解白居易的词《忆江南》时, 在展示了江南那“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春日美景, 我告诉学生, 春天是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画, 是一曲曲悦耳动听的歌, 是一首首文采流动的诗, 很多朝代的诗人都写过赞美春天的诗。我展示了网络中搜集的描写春天的诗, 学生不仅领略了“桃花流水鳜鱼肥”的《春江晚景》, 也欣赏了“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的《绝句》。在延伸阅读中, 学生开阔了视野, 丰富了知识, 自身的语文素养获得提高。通过信息技术, 学生学习的内容从课内延伸到社会的各个层面, 学生获得了多样的学习资源, 学得更加丰富灵活。

三.利用信息技术, 化困难为简易

在语文教学中, 往往会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或突破、解决教学难点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结果是学生的感触仍不深, 还易产生疲劳感, 甚至有厌烦情绪。而多媒体能活化了课文内容情景, 化难为易, 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 讲到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一部分, 由于这方面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 学生在刻板的文字说明中很难理解和接受课文知识。我为了平缓教学的坡度, 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 设计了这样的一个动画教学环节:一列两个车头的火车向北前进, 前面的车头拉, 后面的车头推, 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口就倒过来, 原先推的火车头拉, 原先拉的火车头推, 轻松地爬上陡直的山坡。动画使学生观看到了火车爬上直坡的全过程, 并且特别注意到了用红色醒目地闪现出来的“人”字爬坡轨迹。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到的内容自由发表意见, 说说火车是怎样爬上陡直山坡的, 以达到加深对课文体会的教学目的。由于前面巧妙地借用了电教媒体, 所以学生在短时间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字形线路的含义, 更加具体地体会到了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精神。

四.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而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 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 能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 促使学生手脑并用, 思维集中, 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 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及动听的韵律, 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 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 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 再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 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 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 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 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 使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8.当信息技术“撞上” 语文老师 篇八

在网络信息时代,语文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接纳、学习信息技术,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利用电子白板,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方式,进行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来突破初中生基础知识薄弱限制语文能力提升的瓶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网络阅读,以弥补学生由于课外阅读量小的不足,使学生的阅读能够课堂内外紧密相连;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打破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打造魅力高效语文课堂。

【关键词】 信息技术;语文老师;接纳;运用

【分类号】G434;G625.1

在e时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影响到了语文教学。为了教育均衡发展,国家对西部教育投入力度加大,一体机、电子白板、三通两平台、数字校园、和教育等各种硬件软件网络平台已强势入驻校园,语文老师被信息技術狠狠地“撞”了一下腰。

为此语文教师必须迅速的做出观念与行动上的转变。首先,语文教师要积极愉快地在教学上接纳信息技术。其实,在教学上被动的接纳现代信息工具则意味着落伍,因为教师本身从中找不到这一工具的恰当运用给语文课堂带来的兴趣点与活力,就无法挖掘它与教学内容的最佳契合点。其次,语文老师要主动学习现代教育信息运用技术。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另一方要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还要向身边有信息技术特长的教师虚心请教。最后,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它“动起来”,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与有效性。

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尝试改变让信息技术走进语文课堂,使语文课变得生动而富有实效,变得更受学生的欢迎。

一、灵活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夯基础。

叶圣陶先生在其著作《略谈学习国文》中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出发点在“知”,终极点在“行”;到能够“行”的地步,才算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1]可见,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然而,初中语文恰恰是限制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瓶颈”。究其原因无非是“兴趣”二字。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交互式电子白板所具备的随意书写、画图、批注重点等功能恰恰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它可以方便的书写和绘画,可以实现学生边思考边想像边批画的学习方式,呈现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学习过程和最终的思维成果;交互电子白板还有回放功能,需要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可以重新展现学习过程,重温思维的脉络。这样,学生可以在直观的教学演示下轻松夯实基础知识。

二、巧妙拓宽阅读渠道,积极沟通课堂内外。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2]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是这样解释的:“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3]在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印”和“写”的载体,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纸制品了,它还应该包括电子文档、电子书等。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时,要有意识的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到课外,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到课堂内外和学科间的融合。比如,我在设计《春酒》的教学时,为了更好地理解文中母亲的形象,我便在插入背景之后又插入了一小段对《橘子红了》里大太太的解读评论。立刻有学生问:“《春酒》中的母亲,是不是大太太的原型?”还有人问:“琦君对母亲除了依恋是不是还有深深的同情?”我没有作出回答,而是把自己事先下载好的电子书存到了资源库,以便学生下载阅读,自己去讨论解决。教师应该支持学生课余进行个性化的网络阅读,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潜意识,激发他们的兴趣、情感。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态度由消极变积极,由被动便主动,变成老师们期望的“我要学”的状态。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实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没有课外阅读量的支撑,课内所讲的方法只不过纸上谈兵。

三、多层面激发写作兴趣,变怕写到乐写。

都说当今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恰恰反映了我们作文教学的不足。这些“不足之症”从教师的层面讲是教师本身缺乏写作激情和写作教学的兴趣和经验,从学生的层面讲就是阅读少、素材少、没新意、没个性,对写作当然就没兴趣了。鉴于此,激发写作兴趣是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写作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课件的直观、新颖、感染力强、可视性强等特点,先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使学生摒弃那种一上作文课就无精打采的学习状态。然后把生活中与本次写作有关的声、色、影、像等画面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素材,把学生置于某种情景中,使他们触景生情,在情感体验中对习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紧接着,教师可以出示文字性的与生活联系紧密的热点写作素材,进行方法上的引导,这样把学生引到有话要说的状态。另一方面,三分作文七分改,修改讲评作文某种意义上比写作文还重要。利用多媒体评改作文,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能有效地提高评改的效率。在讲评作文时,教师可以把学生的优秀习作通过实物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作为范例讲评,起到范文引路的作用;还可以把典型的病例显示在屏幕上,引导学生分析、推敲、修改,从而引以为鉴;也可以把绝大多数学生的亮点句段展示出来,大家品味欣赏,提高他们写作积极性。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评改,使得教师与学生共同提高。使学生从怕写作文到乐写作文;使教师从怕改作文到乐改作文。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也有人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关生长的方法。如果不能以恰当的方式学习,即使是那些经过选择的知识,也将无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谓知识的智力价值是不会自动实现的。[4]在电子网络时代,我们只有积极接纳/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努力在课堂实践中找到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最佳契合点,做到与时俱进,借信息技术之优势,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才能打造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蒋仲仁、杜草甬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2] 苏霍姆林斯基 著;杜殿坤 译《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

[3] 胡乔木编《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9.信息技术语文 篇九

新安县铁门二中

李春香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应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查阅资料,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无疑是一条双赢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绝不等同于“混合”应发挥信息优势,努力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的教学设计,在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特征的同时,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语文课更加精彩。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整合教学设计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堂不是教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由此可见,课堂中更应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读教材,查阅资料,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我认为加强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无疑是一条双赢的必由之路。以下浅谈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认识和想法。

一、“整合”不等同于“混合”

融入了信息技术的语文教学,在传统的教学结构学生、教师、文本三个要素外增加了教学媒体这一要素,但是四个要素不是简单的相加拼凑,而是互为辩证的关系。而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这样的一些现象:

有些老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仅仅是用来取代小黑板,展示几个词语,代替语文书,出示几幅插图,课堂还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听的还是学生,无疑这样的“整合”只是“凑合”,我们教师只是穿着“新鞋子”走传统教学的老路罢了。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将文本中的逐句逐段、课文插图、课后练习一一打入课件中,让学生一味的盯着大屏幕展开教学,一节课下来学生连课本都不必带。如此依赖,不仅老师制作得累,学生40分钟盯着大屏幕也累呀。要知道教学中从来就是没有惟一的教学媒体。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信息技术不只是一种辅助工具,而将与文本融为一体,成为基本的知识载体、教学媒介和交流工具。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在计算机上,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他们面前展开的将是一个广阔无垠的知识世界。他们可以自己动手,查找资料,自己探索,解惑创新;合作研讨,共享成功。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的层面上操作,发挥不同的作用。教师可以为学生学习的主题进行设定,对网络资源进行整理,对学生的探索过程进行了解,适时加以引导,帮助释疑解难,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二、发挥信息优势,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语文教学,把多媒体手段引入课堂,使抽象的化为形象,静态的变为动态,使“黑白”世界变得有声有色。尤其是语文课堂,学习内容情景交融,授课老师妙语连珠,加上多种媒体出奇制胜,使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比如发挥音乐、图片优势,来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联想和想象,给学生展现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活力。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课,我首先用课件出示中秋图——古人把酒赏月的画面,引导、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内容,描述图意,激发对作品的幻想。这时,再配以邓丽君那甜美 《明月几时有》,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明显提高。

再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尝试建立“电子作文本”,将学生自认为优秀的作品全部在网络上保存或发布到网络“博客”,这一做法学生兴趣倍增,即使写作水平不高,但每一次都能认真完成。

三、努力优化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中的教学设计

1、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通过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课件,把语文知识所涉及的有着极大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内容,通过实物演示、动画模拟、情境再现等手段,在几分钟,甚至几秒钟之内展示到学生眼前。但这些内容不能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解决重难点,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相应的信息资料,采取相宜的策略,通过适当的途径,运用有效的形式,让学生学得活,学得好,获益多。

2、要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学的个性特征。语文教学主要的方法就是听、说、读、写,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及积累。所以在整合过程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语文基础和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和培养。例如,如课堂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是语文学科教学最重要的个性特征,信息技术的参与可以为朗读增添色彩,如配乐、配画朗读,让朗读更具艺术美感,但这不能代替学习者自身参与的朗读实践活动;在上网收集资料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如何通过阅读筛选适合自己需要的资料;不要一味追求电脑键盘输入,因为写一手漂亮的汉字,热爱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却又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在网上与人交流的同时,还要学会口语交际等等。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中,我们的实践应做到使它姓“语”,使它永葆“语文味”。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语文及语文学科的个性特征。

3、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成功“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凑,它与语文教学紧密融合在一起,如盐溶于水,水渗于土壤,无迹、无痕,浑然天成。如果语文学科原有的东西纹丝不动,肯定只能和信息技术勉强掺合在一起;如果使用信息技术时不考虑语文教学的特点,就会成为勉强贴上去的负担。因此,在上这类课时,一定要找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考虑好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信息技术,怎样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4、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三个“心中有数”

首先是对教材和教学要求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要“心中有数”。初中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初步具备一定的搜集学习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的能力;能比较好的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只是部分学生对电脑的操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熟练程度。再次,对教学所需信息资料要做到“心中有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但与课文有关资料繁多,这些资料中与本节课教学内容不是都有密切联系,如果学生自己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不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为了便于指导学生查找,我设计了专题网站,有了这样的网站,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就有了着落。还 通过引导学生登录教师课前制作的专题网页,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课文,熟悉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四、“授人以渔”——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学是一门教在今天,用在明天的艺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从单纯直接传播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获得知识,教给学生以利用媒体搜集、分析、运用学习资料的方法,也就是说用自己的,让学生掌握“会学”的本领,从而赢得教学的高效率和传播知识的高密度。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的利用身边的资源,学会信息的采集、分析、判断和归纳。

10.信息技术语文 篇十

云南省楚雄州武定县猫街中学 段福伟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承担着初中语文教学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提升自身素养,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容量大、传输速度快、时效性强的特点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课堂教学的直观化与情境化,加强课堂作业的训练,使学生自觉的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之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越来越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传统的语文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上一节课已经成为了历史。而信息技术以它特有的信息容量大、传输速度快、时效性强、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创设课堂教学的直观化与情境化,使他们自觉融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之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教学的内容只有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并接受,他才会认真的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这样,教师的教学目的才能够达成,教学目标才会实现。而学生从心理上认同,关键的

因素就在于他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感兴趣。因此,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就在于学生是否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初中语文教材里所选的一些说明文和文言文由于时间跨度长,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又不是很密切,学生学起来又比较的困难,教师单凭一张嘴来讲,学生很难听懂,自然就提不起兴趣,教学效果差肯定就不好了。所以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或幻灯片来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向沙漠进军》一文时,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教师讲清那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用逻辑顺序来写的,主要介绍了治理沙漠的主要方法是水,其次是植树种草和培植草皮。这样的讲解既不形象,也不生动,学生是很难理解课文内容的。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幻灯片和多媒体来进行教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课文一开始就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沙漠中风沙袭击农田的情景,漫天的黄沙铺天盖地的席卷过来,只一会儿的功夫就把长势良好的庄稼给埋了,再加上狂风怒吼的声音,这样,学生就从心灵上认识了沙漠对人类的危害有了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沙漠危害人类,所以要治理,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怎样治理,让学生到课文中找答案。找到后,先让几个学生起来回答,然后再呈现出一组幻灯片,让学生明白沙漠中的主要成分是沙,只要有水,沙子就不会飞起来了。这样就解决了治理沙漠最大的武器是水做的问题。接着,再提问:有了水以后可以干什么?学生就会回答:植树种草。又提问:植树种草可起到沙漠作用?学生回答: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接着再展示几幅在沙漠中种了草的效果图,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再用flash播放沙漠地区植树种草和没植树种草的地方风述进

行对比,学生就明白了植树种草是治理沙漠的最好方法。然后教师在讲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学生就容易明白了。

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教育离不开手段的现代化。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感人至深的名篇,但由于年代的久远,与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实际并不相符,教师如果还用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学生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这又往往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在此有所突破,学生就无法真正理解课文,那教师的教学目标也就无法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把它用在语文教学之中,为语文教学服务。1、使用幻灯投影,演绎课堂教学直观化:

幻灯机投影机的使用,它能大大方便教学,节约课堂板书、绘画的时间,使教学更加直观化,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如利用它能分能合这一功能,分析《故乡》人物闰土。首先,分别打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两张画像,要求学生从放大的画面中,观察人物的脸部表情、额头的线条,衣着穿戴,不难发现少年闰土: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项戴银圈,红活圆实的手。中年闰土:灰黄脸色,皱纹很深,头戴破毡帽,像松树皮的手。接着利用幻灯能合的特点,把两张画像放在一起,比较观察,从而得出:少年闰土天真浪漫,健康活泼;中年闰土憔悴颓唐,褴褛寒酸。时隔十几年,闰土面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激发了学生寻找造成闰土惊人变化的真正原因,从而顺利地揭示主题,突破教学难点。

2、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化:

利用多媒体能创设情景的特点,展现精彩场面和诗情画意,可以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如讲授《岳阳楼记》一文,先展现洞庭湖这一特定的情景,把学生带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通过学生的看、听、想,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就能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看到洞庭湖雨天的景象时便发出了“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的感慨,当看到洞庭湖晴天的景象时,作者又抒发了“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怀,对理解后面作者的抒怀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像“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等语句的意境理解用反复播放录像或“定格”的方法,再穿插教师的讲解和点拨来突破。又如在学习《愚公移山》中,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你怎样看愚公”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通过讨论,同学们便能明确愚公的做法在今天看来未必可取,但他认定目标、坚定不移的精神和自信是感人的,也是任何时代都不能丢弃的。最后在多媒体课件中,巧妙的融入流行歌曲《愚公移山》的MTV片断,教室里出现那优美铿锵的旋律“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弯„„”当屏幕上出现一位古代老人“望望头上天外天”“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那神情坚毅的特写画面时,学生仿佛置身于远古时代,真切感受到愚公移山的坚定信心,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特别是最后一句“无路难,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画龙点睛为讨论题做出了最好的诠释。这样运用多媒体手段,既不失对古代名篇的把握,又使之富有现代气息。又比如上《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小说着力表现鲁达扶危济困、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的鲜明性格,教师上课前,可放一段电视

剧《水浒》中的《好汉歌》:“„„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不仅直接导入,而且那高亢的音符、激越的曲调、气壮山河的歌词,令学生听后精神振奋,血脉膨胀,并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拍而歌之。在这种强烈的氛围下,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深入课文了解鲁达如何出手救助金氏父女并惩治恶霸镇关西的。对课文主题思想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既有利于教师布置作业,又有利于学生的训练,学练相结合,不但巩固了学习的内容,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①。由于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他的知识容量大,信息来源广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布置课堂作业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许教师抄半天的作业,学生几分钟就完成了,更何况一节课本来就没有多少时间,教师根本就不可能抄多少作业给学生做。这样,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读不能巩固,课外的延伸就更谈不上了。而电脑具有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利用这个特点对学生布置课堂作业是有很大好处的。如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由于生字词比较多,要检查一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一个一个的写在黑板上,费时又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把它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几分钟就能完成了。另外,一篇课文上完了,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用一篇相似的文章检测一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利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幻灯片一下子就可以完成了。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完成时,我们马上就可以把郑振铎的

《最后一课》展现出来,让学生比较它和课文的异同点,教师在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但巩固了课文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其次,信息技术在语文课的复习课的课堂作业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初三的中考语文复习。初三由于要毕业了,要把初中三年的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总结,知识容量大、时间紧。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字词、语句连接、仿写、病句修改中,都可以选很多的内容来练习,方便又快捷,对学生知识内容的了解巩固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语文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在网络信息技术时代,教学中的教材不再是单

一、固定、陈旧的文字材料。它可以是多样化、个体化、更新更快的多媒体支持下的超文本。通过信息网络,可以使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现象等现实生活中学生积累不多的、比较贫乏的都可生动地、具体地、直观地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提供帮助,可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多姿多彩,使教材“活”起来、丰富起来。老舍先生写的《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优秀写景散文,是一篇难得的教学范文。但由于学生情感体验和生活的差异,单纯的“照本宣科”,教学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就是光光书面文字,很难引起学生精神上的审美体验。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资源,教学效果就要比单纯的教师讲解要好的多。首先,制作fiash朗读课文,边朗读边播放动画片,学生在听课文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春景图,引发丰富的联想,得到了精神上的审美愉悦,为后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教学时,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的春景动态图,就能把抽象的文字变成了生动形象的图像,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主旨了,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好的帮助。再次,回放flash动画片和幻灯图片,不但能把课文的写作顺序讲的清清楚楚,使学生能够听明白,而且作者的感情、文章的主旨学生也比较容易明白。

综合性学习也是初中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处理得较为灵活,学生喜欢学,但书上的文字材料又太少。而且在课堂上让学生找资料,浪费时间不说,还不一定找得到。这时,利用电脑网络信息技术查找资料就显得很重要了。网络上信息多、流量大,查找起来也比较方便。课前教师选定好内容,指定范围让学生去查,学生查到了,准备充分,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教师上起课来也会得心应手。时间节约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11.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科整合 篇十一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语文 整合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是当前最先进的最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而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之本,应该与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以更有效地施行教育这一活动,培养高素质人才,创造更高的科技水平。所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李天顺在《落实‘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说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是教学多要素、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科学化、艺术化、民主化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又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是实现教学科学的艺术化和教学艺术的科学化的完美融合。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一)高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高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但传统的教法: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学习少了主动性和自主性,学习学得被动,对语文学习缺乏创新精神。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高中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高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因为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学生能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教学与日常生活更贴近,更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如语文口语训练,高中语文课本的每一单元都设有口语练习。就拿演讲训练来说吧,听名人的演讲,用传统的工具,学生只能听到演讲者的声音,是种远听而不可近视的感觉,不能引发学生较浓厚的兴趣。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就不同了,学生除了听到演讲者的声音外,还能看到演讲者的动作、神态和表情,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受到感染,从而激发内心对演讲的兴趣和欲望,达到主动训练的目的。所以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学的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的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高中语文的整合,可以从两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

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这点在讲唐诗宋词时就很明显,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但毕竟是年代久远的东西,学生较难深刻地领会诗词的意境美和把握诗人的写作风格,如果以信息技术作工具就不同了。如讲教杜甫诗歌时,我就利用了多媒体和网络,因为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情感的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所以在讲课前做了个关于杜甫生平和思想的课件,通过音乐和画面让学生像看电视一样从感观上的听、看来感受杜甫的生平,了解杜甫的思想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再通过画面想像: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会是如何呢?在回答问题前,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引导学生自动、自主地学习,之后,经过讨论,整理资料,然后对照作品,通过理性分析,更深刻地领会杜甫诗歌的思想风格。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将给语文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其关键性、现实性在于教师,如果教师对信息技术一窍不通,或只略通一二,那么,教学与信息技术就无从整合,所以,要优化语文教学过程,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更新自我知识体系,熟练使用信息技术,使自身知识与社会发展同步。将教学手段、教学观念、教学策略都融进信息技术里,做一个有时代精神的教师,这也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重点,因为一个新型的站在时代尖端的教师,更能吸引住学生,并能以自身的素质去熏陶学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当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还不完善,不成熟。但相信,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更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

12.信息技术手段与语文课堂 篇十二

当前, 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 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 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呼唤着教育必须进行深刻的变革。教育的深刻变革, 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是突破口, 勇立教育潮头的是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是时代的需要, 研究作为信息技术极其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及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论应是时代的发展对学校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领了这个山头, 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置。” (1998年5月16日《中国教育报》)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为根本特征, 注重开发人的潜能, 培养创新意识, 形成人的健全个性。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即教育的主体是人, 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的地位, 一切的教育或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前提的;素质教育能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即既重智力的教育, 又重情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开放的。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资源的特点:信息资源是永远开放的;传播媒介是多向交流的;传递系统是多媒体的;知识是跨越时空限制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对优化语文教学的作用

1. 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上《三峡》时, 借助多媒体手段, 先放映三峡风光图片, 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 充分利用图像和声音来表达文字所无法表达出的效果,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去感受作品, 充分的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思维, 使学生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 留下深刻印象, 激发学生对三峡风景民俗、美好境界的向往之情和学习兴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一旦和教师的指导珠联璧合, 信息技术手段所展示的生动, 具体的信息资料一旦与学生的审美兴趣和认识相契合, 便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感悟其中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运用音乐、动画、制成多媒体信息技术课件, 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场景, 创设一种审美情境, 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帮助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每课教材中都有其重点、难点, 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我们顺利解决, 既节省时间, 又提高教学效率。

3.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 使信息传递将静态变动态, 加强直观认识。

如:教朱自清的《春》首先放上一曲《春之声》让教室里一开始就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中, 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幅春回大地, 万物复苏, 艳阳高照, 绿草如茵, 花木争荣, 蝶飞蜂舞, 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 也精神抖擞、辛勤劳作, 充满希望一幅春光秀丽的画卷, 然后播放配乐朗诵, 在优美的钢琴曲中教师朗诵:盼望着, 盼望着, 东风来了, 春天的脚步近了…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中, 浓郁的语言环境中, 体会到课文充满激情, 意蕴深刻的美。此时此刻, 文学语言无可比拟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以及给人形象逼真的美感, 一下子被学生感受到了, 学生也自然体味到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如教《故乡》一文时, 教学的重点是理解闰土这一形象的变化, 把握作品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设计复合投影片, 先演示少年闰土的投影片,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归纳其形象特点, 又演示中年闰土的投影片, 让学生结合课文归纳人物形象, 看前后有什么变化, 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 学生很快地归纳出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态度等方面的变化, 并很快概括出人物变化的原因, 这样用画面突破抽象文字下包含的内容, 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

4.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 扩大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于智力的核心地位。传统的语文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为学生提供可感直观的画面, 对学生进行想像力、分析力、审美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教学, 抓住思维能力这一核心训练, 就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展学生的智力。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并结合语文学科的认知规律,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 让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升华审美情感和审美情趣, 提高想像力、分析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语文课本中不少地方存在着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面对课文中的“空白”我引导学生去想象, 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在头脑中创造成新事物的形象, 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时, 我用多媒体手段绘制了村中人“咸来问讯”的画面。画上围着渔人问话的有壮汉、孩子等, 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人围着渔人问了些什么话。有一个学生这样描述:有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走到渔人面前问道:“如今外面世道如何?人们过得好不好?”, 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握着渔人的手问:“你们那儿的壮汉除了种田还干些什么?”, 简短的一句“咸来问讯”, 借助画面, 通过想象, 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 而且使学生的想像力、分析力、创造力也得以锻炼和提高。

5.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要注意的问题。

转变教育观念,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加强学习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教育手段, 而不是教育目的, 在使用过程中, 要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 让现代信息技术和传统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不能改变, 但对信息要进行选择, Internet上的信息量非常大, 其内容良莠不齐,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好关口, 通过“防火墙”技术和教育引导的方法, 让学生尽量接触有益和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我们的观点是:从传统教育中吸取精华, 从现代教育中捕捉灵气。应尽量发挥计算机和网络辅助教学的长处, 和语文学科教学相整合, 而不是为了一种形式而去使用计算机和网络, 或者让电脑去代替教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向我们走来的网络信息技术无疑给比较沉闷、滞后的语文教学送来一股清新的风, 灌输了新鲜的血液, 增添了新奇的神力, 从而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 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 都使语文教学具有了众多的拓展。

13.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优势 篇十三

张玉平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觉得在语文课上,如果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会使教学锦上添花,把语文课上“活”,充分地体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多方面优势。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语文学科中运用信息技术,把一些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学习《虾》一课时,北方的孩子对虾非常陌生,于是我就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把“虾”多场景多角度的图片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体会“虾”的可爱之处,随即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意。正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让学生看到了“虾”多种姿态,怎能不触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他们又怎能不乐于去学习呢?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整合,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语言文字是单一的,可是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这对知识的获取与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如《詹天佑》一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人”字形线路?火车到达青龙桥时如何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课文对此问题的阐述不够具体,学生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学时,用火车

通过“人”字形线路爬上陡坡的动画课件,学生能十分轻松的记住了火车如何利用两个火车头,一头拉一头推来爬上陡坡的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聪明才智,理解了教学难点,并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一切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信息技术介入课堂教学,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充分显示了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在多媒体环境中,学生可以平等地共享学习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策略和发展目标,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的天地。

上一篇:品味红色经典演讲稿下一篇:在全县巡视整改工作动员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