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法进校园活动

2024-09-10

送法进校园活动(共11篇)(共11篇)

1.送法进校园活动 篇一

中学送法进校园的活动总结范文

不知不觉中一个快乐有趣的活动又告一段落了,我们既增长了见识,也锻炼自身,不如来好好的做个总结。一起来学习活动总结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送法进校园的活动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让同学们接受法制教育,自觉遵纪守法,并学会利用法律进行自我保护,做一个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中学生。我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开展法制副校长“送法进校园”专题活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普法骨干作用。

学校邀请坡头派出所陈真炎所长法制副校长,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兼职法制副校长的职责任务和管理,充分发挥兼职法制副校长的职能作用,邀请法制副校长来校上法制教育课,每学期至少两节。

5月,法制副校长陈真炎所长第一次来校上法制教育报告会,会上陈所长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以案说法、教育师生如何远离犯罪,针对校园伤害事故的现象、防范对策及处理办法,给全体师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再次为学生敲响了警钟。

10月,陈所长再次来校是法制教育课,围绕什么是犯罪行为,一般犯罪行为的类型特征等常识,以一件件具体的案例,以案说法,深入浅出地分析有关法律法规,使全体师生深受教育,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这次法制教育课,增强了师生们学法、守法的观念,再次激发了师生们学法的热情,推动了学校的普法教育,为维护校园稳定、构建平安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可谓是学校法制教育的`又一次“雪中送炭”。

二、开展法制课堂教育。

我校继续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四落实”,做到“四保证”即保证教材、保证师资、保证课时(每学期4课时)、保证质量。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阅读与法律相关的书籍,关注与法律相关的事情、案例,提高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品德教育、行为教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营造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三、组织开展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等系列活动。

各班要举办一次“法律安全在我身边”的主题班会,通过开展案例分析、模拟法庭、演讲、创办普法小报、法律知识竞赛、创作法制小品,升旗仪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全方位的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的热情,以调动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的积极性,营造“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校园美好的时光,远离罪恶,好好学习,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我校积极配合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歌舞厅、游戏厅等场所进行集中整治,通过整治,学校包围200米内没有网吧、游戏机室等娱乐场所,有效排除了校园周边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安全隐患,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净化社会教育氛围,深得群众赞誉。与社区共建,进一步加强法制教育。我校法制教育积极向家庭和社会延伸,创办家长法制学校,充分利用社区法制教育园地,对学生进行双重法制教育,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格局,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整个社区和谐发展。

总之,通过开展法制副校长“送法进校园”专题活动,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提高广大教师依法执教、依法治校意识,使全校师生自觉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懂得利用法律捍卫自己的权益。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法制教育,努力打造“平安校园”。

2.“送法进机关”启动仪式 篇二

在启动仪式上,传达了《南乐县检察院“送法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与会民政局长、财政局长、卫生局长等与会单位负责人就积极配合开展好“送法进机关”活动进行了表态发言,检察机关向与会人员分发法制宣传书籍、材料500余册(份),并结合近年来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为与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

据悉,该院“送法进机关”活动历时5个月,采取法制报告、播放廉政宣传片、法制展板进机关、发放法制宣传资料、服刑罪犯现身说法等形式,深入机关、走进单位。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主要对象,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重点,对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开展一次全方位、立体式的法制宣传,将法律知识送进机关单位,送到国家工作人员身边,教育引导广大国家公职人员,筑牢防线,严守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敬畏党纪国法,远离职务犯罪,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自觉性,着力推进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文/刘亚江 付建政)

3.“法制宣传大篷车”送法进校园 篇三

作者 :莫振华

10月29日,防城港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法制宣传大篷车”以自治区机关工委、司法厅、自治区综治办关于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为主题,结合上思县“五五”普法工作实际,联合上思县机关工委、县司法局、县综治办在上思县实验小学举行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将陆续在我市各中小学校中开展,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法律知识普及和竞赛活动,推动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道德教育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青少年法制观念,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让学校领导、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感受法律文化,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

4.送法进校园活动 篇四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和荆门市公安局联合举行“法律大讲堂——送法进管道沿线”活动,这不仅是我们共同维护企地平安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们深刻吸取“11.22”事故教训,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利用法律武器全面助推魏荆输油管道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的良好载体。

今天,荆门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文忠、治安支队支队长吴斌鹏、双基科副科长梅汝新也莅临会场,大家能在百忙之中出席启动仪式,充分体现了荆门市政府对魏荆输油管道安全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与会人员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我代表襄阳处党委、行政,向各位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多年来关心、支持我处管道保护工作的荆门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魏荆输油管道安全平稳运行35年。但随着城镇建设的迅猛发展,管道周边环境不断变化,危及管道安全的隐患也在逐年递增并升级,加之管道输送的原油本就属易燃易爆物品,管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1.22”特别重大责任事故,死亡62人,企业损失巨大,地方政府也被追责,企地双方48名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政纪处分,15名责任人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事故让我们警醒和反思,保护管道企业是主体责任,但是维护管道沿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却是企业和政府共同的责任。当前,魏荆输油管道面临诸多安全隐患,仅荆门市境内违法占压就多达400多处,隐患不治理,随时都可能发生重大事故。

如何有效推进魏荆管道隐患治理工作,维护企业共同平安,我强调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明确企地双方是管道保护的责任共同体,企业要履行好管道保护的内部安全责任,也恳请荆门市政府落实好管道保护的外部安全责任。企地双方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企地“风险共存、责任共担、安全共建、和谐共享”的良好态势。

二是恳请荆门市政府及公安局牵头并给予全力协助,建立市县乡镇村等多层级隐患督办机制,对隐患整治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企业要主动与政府部门定期对接,彻底做好隐患治理工作,实现本质安全。

三是创新有效开展《管道保护法》的宣传教育活动。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多层次的在管道沿线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大力营造“保护管道,人人有责;依法护管,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维护企地平安是企业与政府共同的责任,管道保护更是一项艰巨性的任务,管道安全关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群众安居乐业,关系企业安全生产,让我们充分运用好法律,与地方政府携手合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管道安全平稳运行,努力为政企和管道沿线群众构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共创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共建和谐、共享平安的大好局面。

5.送法进基层启动仪式主持词 篇五

同志们:

大家好,春暖花开、万象更新,按照矿党政工作部署,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送法进基层”活动启动仪式,这不仅是我矿第六个“五五”普法工作开局之年中的一件大事,也为我矿2011年深入推进依法治企、开展全员普法工作拉开了序幕。今天,矿首席法律顾问张九军同志也亲临会场指导,在这里对张总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就此次“送法进基层”活动重点讲以下两点: 一是开展此次“送法进基层”活动的必要性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启动年。国家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公室早在年初就印发了2011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要求认真做好“六五”普法启动工作。特别提出了要“根据不同行业特点,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组织开展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的“六进”主题活动,这为开展全国性普法教育指明了方向。

当前,在矿党政和我们企业法律顾问张总的共同努力下,我矿不断加强依法治企工作,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职工“知法、守法、学法、用法”观念日益增强、蔚然成风,形 1

成了共谋发展、共建和谐、共享幸福的大好局面。但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由于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失业、贫困、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合法权益保护、突发事件等社会问题开始凸现。特别是县级以下的地区,人们的法律政策意识相对缺失,“法治”观念仍然比较淡薄,致使部分群众的合法诉求得不到妥善解决,不少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基层矛盾纠纷频发、涉法信访增多等问题尤为突出,开展基层普法宣传教育势在必行。

二是开展此次“送法进基层”活动的重要意义

做为企业,开展普法教育所具有的弘扬法治精神、培养职工遵纪守法以及预防与减少违法犯罪等特有功能,奠定了它在现代企业法制宣传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开展对职工的普法教育对实现依法治企、增强职工法制意识和培养遵纪守法公民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开展职工普法教育是弘扬法治精神,彻底摒弃“人治”思想的基本途径。通过对职工普法教育,使广大职工成为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使职工具有法治精神的社会成员,就能使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法律文化和法治环境。

其次,开展对职工的普法教育就是造就合格的法律执行者和守法公民。企业开展普法教育,使职工在学法、懂法的基础上,运用法律武器,参与企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帮助职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就是引导职工依法、理性维权,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五五”普法在这些方面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就是最好的说明。

第三,企业开展对职工普法教育是增强广大职工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意识,减少职工违法犯罪的最有效途径。目前对企业中出现的极少数违法违纪行为,我们不能熟视无睹,不能放任不管,只有加强法纪教育,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的法纪观念,增强违法必究意识,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从而优化企业内部的治安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职工同志们,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下面请矿首席法律顾问张九军同志就推进“依法治企、全面普及法制教育”进行专题讲解。

下面请武保科司法办普法宣教员王文娟同志带领大家共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法律常识。

同志们,今天“送法进基层”活动有关议程基本结束,张总的辅导讲座从法律专业角度,就当前“六五”普法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对如何做好基层普法工作指明了方向,张总的这堂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辅导讲座对我矿全员 普法工作深入开展,全面提高职工“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王文娟同志结合案例,生动形象的为我们讲解了法律常识,通俗易懂,教育深刻,再次对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希望职工同志

们在今后的普法学习教育中能够认清形势,加大法律、法规学习力度,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做到知法、学法、守法、用法,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欢迎向我们提出,以便使我们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从而实现个人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和企业依法治企工作深入有效开展的互动双赢。

6.送法进校园活动 篇六

汇报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2007-02-06 09:52:

“送法进万家,建设新农村”工作总结汇报

为深入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积极开展为“三农服务”,县司法局从月日开始,发动百名司法干警、法律服务人员,组成“送法入户”小组,深入到个村,近万户农户家庭,开展“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经过为期一个月扎实工作,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法律意识大为增强,实现了由尚未涉法—初步涉法—积极学法的转变,现大多数农民敢

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广大农民、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普遍提高。

(一)适应农村特点,贴近农民生活,在活动形式上求新。

一是多种宣传方式交叉使用。我们采取了标语、横幅、墙报、电台现场直播,家庭法律咨询、村民代表、村干部座谈会、法律讲座等多种手段,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广泛发动宣传,让农民眼里看得到、耳里听得到、脑里想得到。

二是实行“三个结合”,围绕一个“送”字,借助一个“谈”字,着力一个“引”字。针对农村村民居住分散,社会生产、生活活动“各自为阵”、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送法入户”小组人员按照“便民、近民、利民”的方针登门到户宣讲,一个月下来,他们走遍了个村、个自然村,为近万户农民送去一本“乡土普法教材”(农民学法一百问),每深入一户农

家,与农民朋友坐下来谈心交心,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民增收创效需要哪些方面的法律知识;过去、现在有无涉法问题,如何解决;对农村弱势群体,需要哪些方面的法律援助;对目前法制建设和“四五”普法教育方面有何想法和建议。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农民学习了与农民经济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第一,涉及农民费用管理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第二,涉及正常生活的婚姻法、继承法、教育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传染病防治法等;第三,涉及农民之间交流的民法通则、民诉法等。通过与农民朋友零距离的调查走访、交流,搭准了农村干部群众需求的脉搏,找到了普法与经济发展的切入点,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普法“空对空”、农民不想学、用不上、效果差的问题,使“四五”普法工作更具生命力。

随着活动的广泛深入,广大农民法律素质、民主与法律意识明显增强,我

县农村涌现出爷孙同学、母子互教,夫妻竞学的喜人局面,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民主与法治建设,其意义远远超过了活动本身。

⒈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心贴近了。以往,农村基层干部对农民搞“法律政策封锁”,实行愚民政策,怕农民懂法,特别是对一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如减负、税费)的政策法律,加紧了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我县通过送法下乡活动,把涉及农村方方面面的法律政策亲手送到农民手中,又不收一分钱,还登门到户宣讲,使农村干部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使农民消除了以往的不满甚至对立情绪,无形中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距离。

⒉深化了农村普法依法治理。送法下乡活动的开展,广大农民的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为深化农村依法治理奠定了基础。以前,各村均制定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章程》,村民议事只讲个“理”。自活动开展以来,农民对照法律

读本进行修改、完善,现在村民议事先要看看是否合法。东屏镇搞卧龙水库开发,涉及征地拆迁农户多户,该村农民通过学习《土地法》,能够按照法律程序,与镇政府办理了拆迁补偿公证协议,并根据《土地法》有关规定领取了征地拆迁补偿费,在整个拆迁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重大矛盾和纠纷。

⒊提高了广大农民的依法维权意识。通过“送法入户”活动,使广大农民进一步增强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石湫镇明觉村村民张某与薛某因相邻权发生纠纷,张某将薛某一家三口打伤,要求张某赔偿,张某不同意,薛某准备召集家族人员几十人采取报复行动,向张某讨回公道。在“送法进农户”活动中,通过宣传教育,使薛某知法、懂法,并打消了这一念头,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一纠纷。

⒋增强了基层干部民主管理、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村里遇到重大的

事情,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

⒌有效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把法律交给农民,农民掌握了法律,将之变成生产力,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变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强大武器。“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共为全县近万户农民送去了法律读本,开展了多场法制讲座,采用了以案释法方式向村民讲解了有关土地承包、婚姻家庭、财产权利等方面的法制案例,村民们深受启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能力不断提高。现在,农村中赌博、打架斗殴等违法现象大幅度减少,遵纪守法“文明户、光荣户”在提升,涌现出各种经济类型的专业户、重点户等一大批新型农民。

(二)经过一个多月的“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农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农村普法存

在的难点:⒈一些农民自身的思想惰性、事事求稳不求革新,宁愿吃亏只求平安的处世态度,⒉一些基层执法者素质不高,执法违法、越权执法、滥用执法权现象突出,对农民理解法律精神和内容形成错误引导,使农民对法律功能和法律价值形成错误评价。从而导致农民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农村,农民发展经济更需要法律作保障,农民呼唤法律进农家。当前有必要把“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向我县各镇、村、各部门全面推行,趁热打铁,巩固前阶段取得的成效,整合全县司法、行政、执法等部门的力量,形成覆盖全县农村的普法活动网络,并结合我县农村工作、生活实际,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为该项活动有序进行和顺利开展提高保障能力。

一、建立领导机制。“一人走百户,送法进万家”活动是我县一项社会性系统过程,必须按照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开展工作,做到领导到位、制定措施、精心组织、严格检查,依法积极推行。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有了目标才有了工作方向,“送法下乡”活动的全面推行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效益必须建立科学的目标体系,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书的各项指标要科学量化,明确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单位、个人的经济利益、政治荣誉挂钩。

7.法院送法活动工作总结 篇七

献,受到了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和热烈欢迎,区委书记朱毅及市法院副院长周滨等多次对我院“送法”活动给予高度评价,省法院副院长区委副书记也在我院“送法”信息、简报上作批示,盛赞此举。等多家媒体也作了采访和报道,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树立了人民法院良好形象。××年底我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创建文明工作先进单位”殊荣,××年初又被省法院首批评为“全省模范法院”。现将××年我院开展“送法”活动的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年我院立足本职,面向基层,面向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送法活动人次,其中,深入辖区条街、乡调查社情、民情,参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创建、指导民调工作余人次;深入社区、企业、学校进行专题法制讲座余场次,听课人数近人;走访行政机关余家、走访企业余家,为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水平、规范企业依法经营提供法律服务;举办全区处级以上干部培训班、青教干部培训班、民调员培训班等场;开展大型普法宣传活动场,接待群众余人,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套;召开金融债权与企业改制问题研讨会、规范司法鉴定工作恳谈会次;走访应余家企业之邀,上门提供法律服务次采取深入社区设立临时法庭、深入学校组织模拟法庭等形式,就地开庭,以案析法;深入劳改农场回访次,帮教未成年犯余人;成立百步庭社区巡回法庭个;建立“特殊青少年考察基地”个;成立涉金融机构、企业改制案件等专门合议庭个,受理金融机构借款案件件,涉案标的额亿元,加大执行力度,为企业、金融机构实现债权亿元……

此外,还结合工作特点,推出了个方面条便民措施,加强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受理拖欠民工工资、涉及下岗职工等缓交诉讼费件,缓交金额元,依法对弱势群体起诉的案件免交诉讼费,使得经济确有困难的人打得起官司,妥善处置涉法上访、天平热线上访案件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执法监督员旁听开庭次,定期将反映法院重大活动及审判动态的信息、简报向人大常委和各街乡寄送,使其迅捷地了解法院情况,主动接受监督,提出司法建议函余份,堵塞涉案单位的经营漏洞,全力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与改革发展,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改善投资软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树立全新理念,打牢思想基础。自××年底以来,我院党组审时度势,切实践行“司法为民”思想,从基层法院的工作实际出发,从基层群众的迫切需要入手,决定在全院范围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乡)、送法进企业、送法进学校”活动。这一举措是我院跳出传统思维模式,主动提高服务意识,改革工作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院党组认为,作为处在最直接、最广泛接触群众的基层人民法院,一定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理解“司法为民”理念的深刻内涵,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将便民措施从小事作起,利民作风从小节抓起,亲民形象从琐事树起,突出在送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注重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院上下形成形成浓厚的送法服务氛围,为全力营造辖区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良好的司法保障。

(二)组一流队伍,建立服务网络。送法活动之初,我院就确立了由各业务庭庭长担任司法联络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上门联系工作的方式,到全区街、乡进行送法服务。活动开展不久,各街乡反响热烈,如人大代表刘生桥反映:原来自己是“怕”法院,自从法院联络员到我街送法以来,给予我们工作上很大的支持,这一亲民之举值得称赞和推广。为此,我们及时作了调整和补充,进一步拓展了送法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在原有名联络员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由名院长及名有高昂的工作热情、丰富的审判经验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的审判人员组成的一支一流的送法服务队伍,深入到全区各社区、乡村、学校、企业、行政机关等最基层的单位,与人民群众直接对话,根据其要求适时提供法律帮助,在全区建立起由点到面,层层铺开的送法服务网络。

(三)建长效机制,狠抓制度落实。建立一套责任明确、讲求实效、重点突出、操作性强的长效工作机制,避免活动流于形式,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的关键。为此,我院不仅以文件形式下发了送法活动意见,并先行进行了调研,制定了实践性、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专班,还将活动纳入院目标管理责任制,进行严格考核。要求各司法…联络员与街乡等服务单位建立联系制度,并将活动内容予以记载,每季度至少上门服务一次,每年至少讲法制课两次,各庭建立台帐登记,院送法活动领导小组对活动

开展情况每月进行一次检查,每季度通报检查情况及对下季度工作进行详尽的部署,半年进行小结,年终总结考核,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扣发责任人目标奖。院办公室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安排、督促检查、经验总结和登记考核,并向院长办公作定期汇报。

(四)立足审判中心,紧密结合送法

法院工作千头万绪,只有紧密围绕审判工作,将送法活动

与审判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审判工作和送法服务相互促进的良好效果。为此,各庭认真研究,发挥各自的法律资源优势,通过审判环节将送法内容转化成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又将在送法服务中了解到的辖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解决,实现了审判工作与送法服务的双赢局面。如为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市民法律素养,各庭联络员并结合“”、“”、纪念《行政诉讼法》周年等活动,定期、不定期到社区、进门栋,大力宣传法律,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一一解答,并现场解决相邻关系、家庭矛盾等纠纷,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市民黄某某之妻发现黄某某未经自己同意,擅自将夫妻共有房屋为他人设定抵押担保,银行准备以该房屋清偿债务,正在不知所措时,我院联络员送法到社区,将相关法律知识对其进行了宣讲,黄妻立即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在审理后,确认该抵押合同无效,保护其合法权益免遭损失。

三、特色工作

一送法进社区,贴近群众生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一是加强法庭建设,方便群众诉讼。根据便利群众诉讼,便利法院审判的原则,合理调整法庭设置,加强法庭建设。因此,我院根据人大代表的迫切要求和审判力量,统筹规划在原有个法庭基础上,恢复了法庭建制,五个基层人民法庭呈线状分布,布局合理,覆盖了辖区街乡,方便了群众诉讼。设立了“巡回法庭”,使审判工作进入社区,这在全省法院系统尚属例尝试,得到了区四大家领导和上级法院的肯定。

二是及时化解矛盾,维护社区稳定。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利益冲突和摩擦不断出现,社会矛盾更加复杂,各种纠纷大量增加,在此情况下,及时将矛盾化解在最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就尤为重要。截止日前,我院法庭慎重处理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纠纷案件,共受理案件件,审结件,通过对这些案件的审理,较好地发挥了人民法庭扎根基层,保一方平安的作用。对涉及社区和街乡所属企业发生的案件,依法及时、公正审理,并选择一些典型案件,以巡回法庭或设立临时法庭的方式在社区、街乡进行开庭审理,以生动的审判活动,弘扬法制精神,使社区、群众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如巡回审理,及时审结房屋租赁纠纷一案,使承租户认识到依法经营、信守合同的重要性,并当即付清了所欠租金,帮助承租户提高了守法意识,物业公司也拟对其他拖欠租金的承租户进行清理,通过司法途径迅速解决这一管理上的难题。

三是注重调解工作,加强指导民调。一方面发挥调解功能,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消除不安定因素,元至月共调解结案件,调解撤诉率为一方面积极构件调解新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配合。如法庭为乡各村人民调解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解业务指导培训,法庭的审判员被聘为民调工作辅导员,定期上门指导工作,还与民调组织形成互动,吸纳民调员参加审判;召集辖区民调员观摩开庭,进行问卷调查,而后有针对性的就调解的原则、方法、工作技巧等进行指导;在《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民调解协议案件的若干规定》颁布后,及时上门进行宣讲,并结合典型案例民调工作进行讲解;法庭的庭长、审判员经常深入辖区司法所讲课,帮助调解干部提高调解能力和水平,使得一些纠纷在基层就得到及时的处理。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四是参加综合治理,积极献计献策。如广泛开展法制宣传,结合“”、“”、纪念《行政诉讼法》周年等活动,定期、不定期到社区、进门栋,大力宣传法律,对群众提出的法律问题一一解答,并现场解决相邻关系、家庭矛盾等纠纷,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又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多年来审理与矫治青少年犯罪的实践,我院刑庭会同区青教办等单位,先后在社区等四个社区联合成立特殊青少年劳动考察基地,将经我院判处缓、管、免刑的青少年,根据不同情况,安排不同工作岗位,制订一定的纪律、制度进行劳动考察,现在已有名青少年按期结束考察,其中人已回到校园,升读大专,人已被推荐走上工作岗位。在“城中村”改造中,经常深入到村,解答“城中村”改造、村民转股民中出现的法律问题,帮助他们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关系,以核定集体资产,确定股民股份等。

二送法进企业,服务大局为根本,全力维护辖区经济发展。

一是组织召开“金融债权和企业改制法律问题研讨会”,邀请余家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责人和代表,区委、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市法院副院长刘敢生、审委会专职委员曾宪文等,就金融债权和企业改制中有关法律适用问题、金融债权的保障与企业改制的权衡问题,以及如何保障企业改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金融债权及时实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地探讨,提出了防范和减少企业不良债权的诸多建议,听取了金融机构对法院审理金融债权案件的建议,并制定了高度重视企业改制、金融债权案件审判工作,确保立案、审判、执行等各环节畅通,成立专门合议庭,快立案、快结案、强化保全措施、强化执行的工作方针,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促进辖区经济良性发展。一年来,共审理企业涉诉案件执行标的额亿元。

二是召开“共创廉洁、公正、高效同签定司法鉴定环境恳谈会”,家司法鉴定机构与我院签定了司法鉴定“责任状“,对中介机构进行了规范管理,严格遵循当事人协商选择优先和电脑抽签随机选择的原则,在法官与当事人、鉴定人之间形成隔离带,自实行审鉴分立、归口管理后,评估鉴定时间从归口前的平均天,缩短到天,最短的仅天,既提高了审判效率,也堵塞了司法鉴定环节不廉洁的漏洞。

三是增强稳定意识,消除潜在矛盾。目前,在改革和发展中,很多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由此应法的群体事件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反映到法院审判工作中来。法院身处解决矛盾的前沿,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工作责任心,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和对抗,维护社会稳定。如执行局在一执行市农行与市华运集团一案中,发现华运集团被我院依法查封的土地,又被市国资办纳入改制成本,职工因此情绪很大。在保护银行利益与保护政府深化改革中职工利益出现冲突时,执行局同志不是就案办案,而是一面主动深入银行、企业余次,耐心细致的进行法律宣传、解释工作,及时召开银行和企业双方当事人座谈会,协商解决办法,一面向区领导、区稳定办汇报,研究合理的解决办法,寻求妥善解决此案的最佳方案,避免了矛盾激化和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四是主动上门送法,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司法联络员如在案件审理中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上出现漏洞,经常抓住时机,主动上门以案析法,既为案件迅速审结作了必要的工作,又为企业提供了法律上的帮助,真正实现了审判与服务的紧密结合。如民二庭在审理一起返还股金案中了解到,名原告均系铸造厂的职工,引起纠纷的原因是该厂改制中债权债务关系没有理顺,承办法官便主动到铸造厂宣讲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法律知识,并对其在改制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积极开展司法建议,帮助企业理顺了债权债务关系,积极寻求司法途径保护自身权益,最后,该案得以圆满解决,原告的股金均已兑现。现在该厂的改制也顺利完成,职工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三)送法进学校、进监所,构建犯罪预防体系。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我院刑庭除对受理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严格贯彻“教育、挽救、感化”六字方针外,还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和预防,积极开展向前、向后、向外延伸帮教工作,为促进社会各界共同构筑未成年犯回归社会平台、构建犯罪预防体系进行积极的探索。

一是常年坚持深入到辖区各中、小学普及法律知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将犯罪“预备军”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元至月,先后到等所学校上法制课,听课人数达余人。

二是采取以模拟法庭、观摩开庭、谈心会等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生动的法制教育,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如组织大学的学生在工读学校举行模拟法庭,这些“问题少年”通过旁听一起抢劫案件的庭审,真切地体会了犯罪对社会的危害性,以及触犯法律的严重性,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是常年坚持定期到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回访帮教,为服刑学员送去法院的关爱与温暖,鼓励他们改过自新,重塑人生。今年月,刑庭会同区团委、区青教办等单位,到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了为“珍惜青春年华、迈好人生步伐”主题帮教活动,天津路中学师生余人也参加了活动,向服刑学员赠送学习用品,举行了一场热情洋溢的联欢会。学员们、同学们都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这是一堂特殊的法制教育课,很受教益。

8.春节前“送法下乡”宣传活动简报 篇八

春节将至,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旅游高峰来临,为确保居民游客过上一个“平安、祥和、快乐”的春节,该县政法委牵头组织开展平安春节巡回送法下乡活动。腊尔山镇地处湘黔边界,也是腊尔山台地最大的圩场,1月12日是赶集日,方圆数十里的苗族群众走亲访友,购买年货,在这里聚集。宣传活动中,政法各部门围绕农民工维权、禁毒禁赌、纠纷调解、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宣传。

这次宣传活动共展出宣传展牌37块,设立6个咨询台,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余份,赠送普法光碟2300本,解答各类咨询218人次,查验各类车辆163台次,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简报

2.春节前“走基层 送温暖”扶贫慰问活动简报

3.春节“走基层 送温暖”活动简报

4.春节期间文体活动简报

9.读《送法下乡》有感 篇九

初看书名“送法下乡”,仿佛是某行政单位所作的法制宣传材料。细看之下才发现,苏力先生所用的“送法下乡”一词,并非法制宣传中常提及的“普法”,而是法律在乡间运作所采取的方式。在第一章“为什么送法下乡”中,苏力先生借“依法收贷案”,为我们说明了基层司法的“送法下乡”:在乡土社会的场域中,属于城市的法律治理并不为人们所信服,而法律所代表的国家权力为了实现其运作,必须深入乡间、借助乡间的地方性知识,必须采用炕上开庭、尊重村干部等方法。

在我看来,全书试图阐释的问题,正是由这一章引出:中国存在着广大而与城市不同的农村,究竟怎样的基层司法才是这个乡土社会所需要的?(由此看来,本书的副标题改为“中国农村基层司法制度研究”似乎更为恰当)总结起来,就是中国的司法制度应向何处去的问题。苏力先生一贯认为,制度的合理性在于它“在诸多具体的社会制约条件下的正常运作”,因而在本书中使用了大量的案例和数据进行分析,试图告诉我们什么是当下中国基层农村的现状,什么是解决基层农村解决问题所必须的司法制度。

这时,我们不能不提及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两篇文章:《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由此出发,似乎可以窥探出苏力先生的研究进路。在这两篇文章中,费孝通先生认为,出于乡土社会的本质,文字对于其中的人是没太大用处的,因为“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上人和人的接触发生了障碍,才需要文字来代替”。乡土社会乃是一个安定的熟人社会,面对面的交流即可满足所有的生活需要,而且效果往往还更好。人们既无需舍近求远地使用文字来进行交流,也无需通过文字来学习如何生活,因而不使用文字实属正常。最后的结论是,乡土社会中的人们,没有用字来帮助他们生活的需要,也只有乡土社会发生了变化,文字才能下乡。

如果将其中的“文字”置换为某种司法制度,似乎就能方便地了解苏力先生想表达的内容。

于是在后面的章节中,作者批评了以“西方法学理论”为出发点研究中国司法现状的观点,认为这只是以西方社会的法治原则来评价中国的问题,得出的是一种意识形态化的批判,而不能做到“同情地理解”中国基层司法所面对的真实问题。与之相对应,作者一如既往地提倡“本土资源”、“地方性知识”,理由并不是“中国特色”即有正当性,而是它们更能够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解决问题。在这种实用主义的标准之下,作者分析认为,现有的审判委员会制度、法官非专业化等现象都是符合中国现实的,因而是合理正当的。

苏力先生的贡献在于,他主张不要关注口号化的法治,而应多关注现实问题,他认为法律是实践的事业,原则源于实践也当应用于实践:“我追求的不是那种从生活世界中完全分离出来的抽象原则,而是力求在生活中展现理论的力量。”在现实问题中,他又主张多关注基层的问题,因为这里才是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地方。与之相适应,在研究方法上,他采用实证的方法观察基层司法,同时引入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这些都是对我们的法学研究与学习有着启示作用的。

当然,本书的许多观点在受过些法学教育的人看来未免惊世骇俗。而本书初版于2000年,正值第一个司法改革五年纲要刚刚开始施行,司法改革向专业化进发,书中种种观点可谓学界不和谐之声。因而,本书是带着浓重的论战性质的。几乎在每一章开头,苏力先生都会介绍本章所关注的问题有哪些文献已进行过讨论,以及有哪些与其相左的观点。在文献综述之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驳与论证。在论证的过程中,他又特别注意自身逻辑的周密,对于可能出现的错误,总是一一先行提出并作辩解,试图将批评消灭在未发生之时。

然而这种辩解却往往不能达到效果。原因在于这种辩解往往只是做一种宣称,惯用的逻辑是“可能有人认为……但我其实不是”,却没有通过论证正面回应质疑。如果再回头细细品味他的文字,我们总能发现他否认的正是自己已经表达的。戏谑一些地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反应出他的论证错误何在,只要看看他在自我辩解什么,就能找到问题。下面,我将选取本书中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在思想资源上,本书借用了吉尔兹的“地方性知识”,将“中国”与“西方”、“乡村”“城市”相对立,从而再进一步,对法治的普适性表示质疑。这种观点的第一个可质疑之处在于,怎样的范围可以作为地方性知识合理的疆界?作者笼统概括的基层,就包含着乡村和城市范围内的基层两个部分,他们是否拥有共同的地方性知识?城乡地方性知识的差距比起中西城市间的差距谁跟大?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下去,还可追问江苏和陕西、陕南和陕北,甚至不要忘了,我们还有西藏和新疆。第二个问题在于,苏力先生并未考量过“地方性知识”的善恶,按这样的理论,任何愚昧或邪恶都可以为自己找到一大串理由。

从逻辑上来看,我对本书再一个质疑在于它没有先讨论这样的问题:中国乡土社会的现实有没有可能发生改变?我们面对的现状,究竟是永久性的存在,抑或只是过渡性的问题?书中没有正面提及,而仔细分析书中所有的论证,似乎都是建立在这样的预设之上:这个现实不会改变。所以苏力先生才会一味地强调适应现状,而不谈法律对社会的建构作用。王怡先生对此的质疑非常形象:“西装是不是本土资源?” 我们借此应当看到事实是,变化一直在中国的乡土社会中发生着,化用苏力先生的书名:道路通向城市。带有西方特征的各种现代因素一直在进入乡土中国,并与“本土资源”发生着重组,甚至于变成新的本土资源。乡土社会中人们也开始明了民主观念、程序观念,也在利用法条、程序来维护他们的权利,一个可能不太恰当却最为直观的现象便是农民身上的西服。

乡土中国的改变实然上正在发生,而苏力先生这种一味地迁就)恰恰会阻碍这种变革。因为苏力先生所设计的游戏规则是有利于乡土社会的,这必然会巩固他所迁就的环境,既有延缓了乡土社会,还助长了畸形的现实。例如,第十章论述道,由于基层法院解决问题的机制需要的是社会经验,更适合在此工作的应当是复转军人,而不是专业知识占优的法学院毕业生:乡土制度拒绝了专业人才。但书中却又多处提到这样的观点,因为缺乏专业素养高的法官、律师,很多司法制度在基层是不切实际的:没有专业人才限制了新制度。如果都如苏力先生这样设计制度,我们确乎看不到一丝变化的可能性了。又如,书中对审判委员会的合理性时,认为在司法无权威和人情盛行的环境下,审判委员会的干涉可以作为法官的挡箭牌。然而,司法无权威的根源在于司法不公正,而这种不公正就源于司法易受干涉,同时司法受干涉也正是人情风盛行的原因。再如对“要想官司赢,除非死个人”的观念,“保持安定团结”的无原则迎合又在多大程度上进行了强化,作者也避而不谈。正是这样,似乎是迫于现实而无奈选择的反司法的司法制度,反而会巩固了这种现实。

10.苏力《送法下乡》读后感 篇十

苏力在书中一直提倡“民间法律元”的建立,即“法治的本土资源论”。其实正如其简介所言,这本书是一部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面,运用交叉学科知识(比如说社会学、统计学等等)研究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的作品,它力求挖掘只有中国学者(由于其在自存环境和文化修养上的比较优势)才可能敏感察觉和提出的中国当代基层司法中具有实践意义的同时又对一般司法制度具有理论意义问题,学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是当前司法改革研究的参考书。

但是总的看下来,苏力提出不少问题,语言犀利老道,观点鲜明,独树一帜。在《送法下乡》一书中,我们没有发现苏力对国家法与民间法关系处置的技术性操作的分析,虽然该书的主题讨论了基层法官如何处理社会纠纷的技术和知识。所以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 苏力的法治道路理论就“搁”在法治路上了,就是说他还是只解决了一半问题,当然这一半的解决仍然有着前述重要的意义,至少为中国法治的“病象”开出一部分单子来,还可以破除人们的一些关于法治的迷信,但是他并未提出更高明更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我建议现在学法的学者真的可以从政,这样他们立法(从“宪法”到“宪政”)总归要比那些对法律“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所谓的政府官员要好得多吧。从宪法上来改变,是真正的治本而非治标了。

现在我来具体谈一下作者在书中的的观点,比如说“如何剥离法律中的道德、政治因素”这个问题,苏力说,“我分享这种理想,却不分享这种研究进路。也就是说,“制度——人”的体系未见得就是仅仅对传统的辩护和维护,也可能是建设性的——特别是在中国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语境下,更可能是建设性的,而不是保守性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就是在中国的语境下阐释法律与道德、政治之间的关系;在这里,“制度——人”的理论逻辑体系,展现了道德、政治与法律一定程度的分离,在特定的情况下,又将道德或政治因素纳入到司法判决的考虑之中。

此外,苏力对那种仅仅盯住西方的司法制度不放的理念、理论、实践是持强烈的批判态度的。

还有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书本第三十五页中他讲到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夺取政权的道路和毛泽东提出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军事战略中,认为“正是这一革命历程中,产生了这种深入群众、下乡上山的意识形态和传统。”“因此,„下乡‟从一开始就是一种权力运作的战略。”接着作者与送法下乡联系起来,认为“确有一致性”。“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的核心论题是,今天的司法下乡是为了保证或促使国家权力,包括法律的力量,向农村有效渗透和控制。因此,从一个大历史角度来看,司法下乡是本世纪以来建立中国现代化民族国家的基本战略的一种延续和发展。”

我觉得吧,其实法律的执行者在从事自己的工作的时候,是在客观上实现的一个国家整体战略的一个部分,他们将中国社会中观念最陈旧的部分进行开化,不自觉的成为农村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的一部分了。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建设法治国家已经成为一项被社会各阶层普遍认可的目标和一条耳熟能详的口号。而随着快速扩大的法律人职业团体和媒体推动的“维护合法权利”运动,从王海式的打假者到秋菊打官司到把诉状递到最高法院的高考学生,一位不知名伟人的名言“每一种利益都有其伸张的权利”,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身体力行。这反映出,不光是绝大多数法律

人,事实上相当多的社会公众也已经把西方式的现代法治作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法治诉求而接受。

说到底,我们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苏力的“贡献”?如何看待苏力,有时候意味着我们如何看待中国法学、法治和司法,甚至意味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我觉得苏力作为一个文人,一个学者,一个先行者,虽然拥有敏锐目光(尽管我们说技术性操作的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能够发现问题却不能解决问题,实在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徒增烦恼啊。

中国的法制化任重而道远。

11.法制宣传进社区 为老年人送法 篇十一

作者:丁蕾

为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使广大群众得到更及时、便利的法律服务,5月26日,无锡市广益街道在佳苑社区开讲《老年人权益保护法》。

上一篇:乒乓球组活动实施方案下一篇:奇思妙想_五年级作文